生物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教学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篇1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实验表面的新奇特点只能使得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较短的时间,教师可以创设最佳情境,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且能够沉浸其中,积极按照小组分工参与实验操作,仔细观察并及时记载,认真思考且能够主动将自己的所得和小组成员及教师交流。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比如,在菜市场买鱼,如果鱼已经死亡,我们如何判断它是否新鲜。这个问题可以在课前提出,让其从生活经验中找到答案,当学生了解到根据鳃的颜色判断新鲜程度的知识后,进一步要求学生了解鱼的鳃有什么作用。在教师的情境创设下,学生们的对实验课的兴趣得以保持且更为浓厚,其学习的内容不再只是局限于教材及知识内容本身,适当得到了更多的延伸。

二、规范操作环节,阐明实验目的及原理

1.实验目的和原理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进观察力以及适应各种考试的需要等。同时还要全面介绍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试剂、仪器、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使学生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做到更加心中有怠T诒臼笛橹校实验前就要明确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鲫鱼外形、各种结构及它们的功能,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报告册设置一些探究问题,比如鲫鱼的鳍有什么作用,鲫鱼用什么器官感觉水流方向,鲫鱼的呼吸器官是什么等,只有明确的探究问题后,学生的思考才得以顺利进行,他们才愿意更为仔细的观察、记载、探究。

2.部分教师为省事,常常简化实验环节或者变为“演示”实验为“讲”实验,为了贪图方便而不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演示操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在分组实验开始前可进行演示,当教师熟练、娴熟的演示实验过程时,学生们往往会为教师的精湛、严谨而暗暗赞叹,期待自己可以马上操作,跃跃欲试。部分高中生在实验课上使用显微镜也有问题,不规范甚至是不会使用。其原因这里有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做过“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也有不少学生虽然做过该实验,但由于部分教师演示的不规范,反而巩固了学生的错误操作。

三、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

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巡视指导,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使更多的学生积累实验操作的经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不会操作的学生,不能冷眼旁观,更不能完全包办,一定要耐心地指导,帮助其学会实验操作。教师应在学生实验操作中的不规范动作及时指出,及时加以纠正。同时,教师还要管理好过于“热闹”的学生,帮助其改正实验课“好玩”的心态,使每个学生都能专心的投入到实验中去。

四、引导学生分析及总结实验,做好反思

在分组实验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或每一装置的作用和必要性,还要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寻找成败的原因。如在“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有部分学生实验成功,能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这时要引导他们分析能看到细胞的原因,而部分学生实验失败,找不到细胞或只看到一个气泡,这时要引导他们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可能是刮取细胞的位置不正确,也可能是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不正确,还可能是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不正确,并克服这些原因,重新进行实验并观察。在实验课结束前,还要协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绘制图表,得出实验结论,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展示,使更多的学生能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

篇2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88-02

[作者简介]陈敏(1978―),女,浙江海盐人,本科,浙江省嘉兴市嘉兴一中实验学校教师,中教一级。

在高中教学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重视教师的讲解,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就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教学与案例教学,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一)生物实验探究教学

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通过调查研究与实验来实现相关探究的。在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生物教师能够通过实验辅助教学的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相关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实现动手实践和实验的尝试,并且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实验探究能够有效地将教学的主题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在进行生物实验的操作时,需要有生物教师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从而进行探究活动。虽然教材上的实验结论已得前人的证实,但是还需要学生通过相关的实验进行不断的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不断的研究来得出结论,该教学模式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通过深入的探究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在探究模式教学中,通常是以小组形式教学进行的,通过问题的提出、自主探究、讨论以及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探究活动。

(二)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强化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的体验与调查。在探究教学模式中,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能够进行体验,并且不断地对探究活动进行感悟,从而能够有效地巩固生物知识。例如,在进行“酶的性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生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现象体会生物的奇妙,并不断地实验探究,从而得出准确的探究结果。与此同时,生物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清楚地理解体验、调查和现实中的差异,不能仅依靠实验来进行知识的探究,应该在更大的空间中不断地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为了更好地开展探究教学模式,就必须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来进一步对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强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运用生物模型展示来强化探究式教学

生物模型是高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通常情况下,生物模型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将生物知识的特点描述出来,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生物知识的学习。因此,为了强化探究教学模式,就需要运用生物模型的展示来实现这一目标。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中,生物模型已经发展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对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例如,在进行“生物膜构造”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时,由于生物膜自身的特点,学生无法依靠肉眼来进行详细的观察,所以就必须通过生物模型来进行生物膜的展示,从而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生物膜的构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运用生物模型的展示,能

够有效地对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强化。

(四)自述的收集知识展开探究教学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遍布了全球,这就使得信息遍布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可用的信息却非常少,或者是一些有用的信息被隐藏了起来,这就对生物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在这庞大的信息中寻找到对学生生物探究有用的知识,就需要学生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教学模式中信息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生物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知识收集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收集的技巧,并且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

二、高中生物课堂的案例教学分析

(一)依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需要生物教师对案例进行合理选择,该步骤对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应该遵循案例形式灵活性及教学法开放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启发性以及案例教学的适应性及递进性的原则,同时还应该紧密结合生物教材。所选择的生物案例必须和高中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还应该结合生物发展的情况。例如,在进行《细胞》这章内容的讲解时,生物教师可以选择克隆技术的案例为学生进行讲解,并且设计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引导:在克隆技术中,是细胞学中的哪些内容为其提供依据的?案例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必须对其进行合理选择,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组建学习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及总结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生物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成立一个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来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且通过不断的谈论得出最后的结论。学习小组在生物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生物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爱好及学生成绩进行合理的划分,一般4~5人为一组。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案例的分析,并且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学习小组这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分析讨论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分析讨论中应该让学生先自己学习和分析,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对案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明确案例中的问题。最后对案例分析进行总结,这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情况能够有一个全面的概括,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师教育;教师技能

1 教学案例及类型

“教学案例”的指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师范生的知识水平,以文字、语言、影像等形式呈现的有典型意义并能促进其分析和讨论的实例描述[1]。

教师教育课程的安排顺序是理论学习、技能培训、教学实践。三个过程环环紧扣:师范生先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入手,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再结合理论进行教师技能的培训,加强每一项技能,逐渐形成综合教学能力;最后展开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本文按照师范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教学案例分为:理论学习型、技能培训型和教学实践型。

2 教学案例在教师教育理论课程中的应用

在教师教育各理论课程中,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体系,以及在这些理论中论点不同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联接主义理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等,认知主义学习理路中的发现学习论、意义学习论等。教学案例可以把理论课程中抽象的教育理论具体化,把学习者置于真实的特定教育现象或具体课堂教学实况中,为师范生提供接触课堂的平台,既能升华理论学习,又为教学实践做好铺垫,是教师教育理论课程中极具价值的财富。下面就以对“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意义学习理论的学习为例来说明教学案例的应用。

2.1 教学案例聚焦

案例1:以旧拓新,启发式导入

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一节的导入中,教师这样设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形成过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多少个?该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学生回答)我们知道男性体内有很多的,而女性则一般是一个月才能产生并排出一个卵细胞。另外,小,卵细胞大。那么和卵细胞的这种数量和形态上的差异是怎样造成的呢?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哪些异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案例1从表现形式上属于描述型案例,教师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首先请学生根据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再由两个演绎式的提问自然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复习,学生不仅对已有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而且根据老师的引导,学生能扎扎实实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2.2 分析教学案例,链接“最近发展区”理论

案例1中,教师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作为新课的支点,这种旧知识导入是教师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师首先分析教学目标与学生现有水平之间的差距,根据教学内容的内部联系,大体上分为两个步骤,并创设了几个最近发展区。在导入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的作用,由提问层层递进,帮助学生通过这两个发展区,最终实现知识的同化和思维的发展。在分析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师范生对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3 “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的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导向作用。教师在新、旧知识衔接处通过设疑,可以把学生引入“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层次从一个“最近发展区”过渡到另一个更高层次的“最近发展区”。随着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发展,学生认知水平在不断变化,他们所在的最近发展区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分析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同时预测可能发展水平,将教学准确地指向最近发展区,在最佳时间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 教学案例在教师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2]。在教师技能训练中,教学案例几乎涵盖了每一项技能,利用微格教学,师范生通过教学案例的研究、教学案例的获得及讨论、教学案例的修改等环节,可以迅速有效提高教师技能。

3.1 理论学习,小组熟悉

在微格教学前,组织训练者学习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理论知识。尤其是对教学技能进行全面的学习,分析教学技能的分类、每种技能的定义、作用、运用方法及要领等。一般小组成员在5~10人左右,分好组后每个成员之间要互相尽快了解,利于之后对问题的研讨。

3.2 展示教学案例,示范观摩

针对各项教学技能,提供相关的教学案例进行示范,这些教学案例以课堂教学片断的录像形式展现,使训练者对这项教学技能的应用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因为选择的教学案例具有典型性,所用的技能单一,所以非常适于师范生进行学习与研究,加深对这一项技能的理解。

3.3 认真备课,编写教案

训练者确定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后,正确分析教材,根据训练的教学技能需要来选择适当的实施方式,编写教案。

3.4 角色扮演,进行录像

微型课堂要由扮演的教师、学生和摄像人员组成,教师由参加训练的师范生轮流担任,学生由小组的其他成员扮演,整个实践过程用录像的方法准确记录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虽然这是一个模拟的课堂,但是它改变了传统高校课堂的教学模式,师范生有了“上课”的机会,由原来的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把教师技能训练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3.5 组织讨论,反馈评议

(1)录像材料作为教学案例

录像真实地记录了“教师”角色的实践表现,把“教师”备课时的设计以及对教学技能的理解直观地展示出来。若“教师”角色的教学技能水平很高,其录像可以作为示范观摩的教学案例,循环利用;若“教师”角色的教学技能水平还有待加强,那么其录像就是为他自身技能提高而量身定做的教学案例;若“教师”角色的教学技能水平较低,则其录像可以作为反面教学案例,为其他师范生的讨论提供材料,通过分析此教学案例的不足,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分析讨论教学案例,进行评议

小组成员通过反复观看、反复比较各个“教师”呈现的录像,以此为教学案例,进行讨论交流、交换意见。

在评议的过程中促进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改进自己的内隐决策,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各项技能。

3.6 修改教案,反复训练

训练者深入研究本人的教学案例,对照评议结果提出的问题,修改完善教案,重新实施教学,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实际情况决定反复训练的次数。在重复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案例的循环利用,快速提高教师的各项技能。

4 教学案例在师范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案例在师范生见习和实习等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促进实践者知识结构的变化——由理论性知识逐渐向实践性知识过渡。于2009年2月~2010年4月在温州市钱库高级中学见习、实习过程中,积累了教学实践的经验,通过撰写教学案例,有效发展了实践性知识。下面具体以在“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章节复习课”中的教学实践来具体说明。

4.1教学案例分析

通过教科书和网络途径,本人研究了大量的关于复习课的现成教学案例,发现在传统的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把章节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概括,列出知识框架,尽管有的教师在其中采用了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但都流于形式,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是浙科版教材《生物学(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第三章知识,这章内容与人体自身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之后具备了对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结合教材后,本节复习课的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即教师通过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美国“泡泡男孩”的生活,把复习的知识点连贯性地加以整合,经过学生对短片的观察和对问题的探究、讨论、总结,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结构。

转贴于 4.2.教学实践

从网络中下载“泡泡男孩”的视频,结合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将“泡泡男孩”的故事分割成若干片段,由这些片段分别引出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作为“协助者”播放“泡泡男孩”的短片,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学生通过观看短片,并结合已有的经验,自主解决科学问题。

4.3 撰写教学案例

综合课堂上教师教学、学生表现以及课后指导老师的评价,本人草拟了教学案例的初稿。而且各教师通过讨论交流,指出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如个别短片内容和知识点联系不大;由于截取的操作问题,部分短片跳跃性过强,应该舍弃;部分短片时间过长,使本节课教学目标无法达成,建议每个短片时间把握在30秒~1分钟等等。本人虚心接受了其他教师的评价和建议,反思分析后进行多次修改,最终完成定稿。

4.4 教学案例指导教学实践

撰写的“免疫复习课”教学案例以书面的形式反映了本人教学实践经历,对复习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仅为本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为其他同学以及其他教师提供了参考,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

5 总结与反思

5.1结论

针对师范类毕业生,在高校的课堂、教师技能的训练、中学的实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教学案例应用的优势,教学案例对师范生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2)教学案例是教师提高教师技能的有效媒体。虽然教师的切身经验很重要,但是教学案例呈现的情境为师范生进行了其它教师的技能展示,提供了成为优秀教师的参考点和共享经验,使知识不断交融与延伸,教师技能共同提高。

(3)教学案例有助于教师在记忆中不断扩展解决具体问题的案例库,使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根据他们从以往案例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来采取行动,从而提升教师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

5.2 教学案例在教师教育中应用的不足

尽管教学案例的应用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教学案例一般来源于教学实际,当每位教师在编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掺杂自身的一些偏见,造成教学案例的不客观性,阻碍学习者正确认识和把握问题。其次,教学案例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有文字、图标、录像等,它们在教师教育中应用时必定会使师范生在课堂上引起头脑风暴,通过课堂的互动,促进师范生的讨论交流,这就要利用课堂上大量的宝贵时间。同时,教学案例并不是适用所有的教师教育课堂。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5.

[4]Towl, A.R. etal. ASCI case collection.1963:293.

篇4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中生物教学;实验设计;案例;调查分析

“学案”导学的重点在于“学与导”,是教师针对课时课标为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导入知识、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所以该模式具有极强的传递性与针对性。不同于传统教案,“学案”导学更注重“学什么?”和“怎么学”,它以导向性方式来引导学生不断丰富积累知识,它相比于传统教案多出了教育过程框架整合与把控的过程,其内涵更加丰富。

一、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验操作流程

(一)设计实验概述

基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一般会以分组实验法展开教学过程。假设以生物成绩接近的两个班级展开实验,对两班级内学生进行生物考试评价,确定他们的考试成绩是否接近。如果成绩接近,则要用到“学案”导学模式对他们进行分批实验,分别记录两个班级中学生的不同听课状态与课后知识反映状况,最终进行调查给出分析结果,明确“学案”导学对于高中生学习生物所产生的正负面效应。

(二)“学案”导学实验教学过程展开

(1)基本流程。由于“学案”导学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所以它的学案设计更加灵活,当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后,就可以基于目标设定来给出具体学习任务,最后对实验学生对象实施调查以确定教学结果,寻求与学生教与学过程达成共识。

按照教材的基础课标规定,教材的任务方向是应该提前确定的,教师也可以参照多种不同教材课标来实现教学任务方向制定,总结归纳教学内容,对其中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提出,并适当添加创新元素。

(2)展开要点。在“学案”导学中应该加入适当的创新元素,同时也要注重基础元素普及。例如对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传导,按照教学大纲来引用通俗易懂解释以便于快速增进学生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能力,吸收更多教学内容等等。在编写内容方面,一定要注重学案编写的灵活性,要实现内容可控制,主要以完整的教学任务作为一个学案,并设定其中包含1~2个课时为基准,其编写内容就主要包括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过程、课堂导学过程、小结以及课后作业布置。

二、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案例分析

在开展“学案”导学教学过程前应该明确一点,该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新开课程与复习课程设定,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针对课程类型及教学目标需求而展开并完成。虽然说不同科目、不同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学案”导学设计结构不同,但它们的整体思路与学习方法基本相同。以高中生物教学为例,通过抓住内容重难点,明确“学案”导学教学程序,给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课的教学案例过程分析。

(一)课前预习

在课前预习中,教师会将提前做好的学案分发给学生,并为他们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在学生方面则主要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填写学案中的相关内容,划出自己所认为的课程知识难点与重点。

(二)课堂引导

课堂引导主要分为5步:

第一步,理论教学,教师提出食物链金字塔相关理论问题,引导学生基于预习内容初步深入蛋白质单元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学生则拿出预习“学案”来对应明确教师所讲授的理论内容。

第二步,教师给出氨基酸结构分子式示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它分子式的相关特点及类型。

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有关氨基酸分子结构式的相关特点类型。

第四步,教师将知识章节内容引出,指导学生或分组、或集体讨论,完成学案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并进入课后知识复习汇总。此时为学生提供自由讨论时间,指导他们分析有关蛋白质的练习题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

第五步,引导学生学习蛋白质的功能及相关内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意见。

三、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课后调查及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明确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效果,对实验教学班进行课后调查,发放学生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有效率100%,调查学生之于该教学模式的主观评价。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适应,且通过“学案”导学获得生物知识及学习能力提升的学生占到绝大多数。其中有73.5%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他们基本适应了生物教学通过“学案”导学开展;有50%的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他们表示“学案”导学提升了他们对于生物课前预习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帮助促进了他们在课上的听课质量;但也有28.4%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不大,这说明“学案”导学在引导学生学习实践方面还有加强上升空间。

四、总结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见得,“学案”导学在我国中学教学过程中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尤其是对生物这种重视实践的教学科目来说,它的自由性、人性化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就能学到知识,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的优秀教学模式。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育硕士;教学方式

教育硕士是一种面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性质上不同,它以培养实务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1]。生物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面向生物教学基础教育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要求毕业生不仅懂得现代教育和生物教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还能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生物教学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满足生物教育硕士的求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2]。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述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亦称个案教学法,是指运用来自于实际和具有仿真性的案例,使学生进入教育案例和管理事件的情境中,通过对事件的诸方面因素的关系及发展过程的研究,提高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3]。该教学法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蓝德尔(Langdell)1870年首次提出,在20世纪20年代受到哈佛大学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Doham)的推广,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教学特色。1984年,随着“世界案例教学法应用与研究学会”(WACRA)的成立,案例教学法在美国、英国、法国和挪威等西方国家高等教育中逐步占据主流地位,在法律、医学和师资培育等专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一般常用的举例说明,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自地深入案例,充分地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人翁[4]。因此,在生物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与“学者型”的教师转变[5]。

二、生物教育硕士课程建设中案例库的构建

精选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等相关因素,精选相应的教学案例。同时,精选的案例还应多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前沿,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遵循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等特点,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结合生物教育硕士培养的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了一系列教学案例。

1

教学技能型案例

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6]。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多种媒体演示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技能等九项基本技能,单项教学技能的训练是生物教育硕士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7]。在构建此类型案例库时,我们首先收集了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生物教学技能大赛(如“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中的精彩比赛视频,然后按照技能类型进行剪辑、整理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的视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相应技能的基本概念、作用、使用策略方法和应用原则与要求等,以供相应章节的教学使用。

2

课堂教学型案例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有目标、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如何上好一堂生物课是生物教育硕士都必须学习并掌握的技能。这类案例的主要来源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的优质课视频,收集到资源后按不同类型的课型进行分类编号,包括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等,同样精心设计问题串,以供专项学习使用。

3

试题编写型案例

试题的设计关系着测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好的试题通常是通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的,能有效地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所以将具有参考价值的试题搬到课堂中,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学习到试题编制的过程与方法。试题编写型案例主要来源于历年高考试题和省级示范学校的月考试题,并结合具体的章节教学内容,设置了相应的问题。

4

实验操作型案例

中学实验操作能力主要表现在实验材料的选取、药品的配制、实验工具的操作及实验过程的处理等各方面。实验操作型案例的来源主要来自各高校真实的实验课堂实录,将影像文件或者图片文件进行整理归纳,然后寻找实验教学中的亮点与创新点,构建一系列探究活动,让生物教育硕士在掌握生物学实验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和实验动手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生物教育硕士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在具体的生物教育硕士课程教学中,通常按照以下的教学模式进行案例教学法(见下图):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流程

1

精选案例,创设情境

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精选合适的案例,本研究结合生物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构建了一系列教学案例,以供选择。随后,教师再结合案例材料,营造真实的冲突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把科学知识放在特定情境中教学,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获得系统性的知识,而非零乱分散的知识内容(施瓦布)[8]。

2

阅读案例,思考问题

这一阶段要求学习者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并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设身处地分析思考案例线索。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 运用所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只有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 才可能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手段。

3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分组与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具体知识水平将学生进行分组,通常把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和任务,组织学习讨论,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包括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造一个“整体参与、充分民主、鼓励竞争”的开放式课堂,力保讨论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完成教学目标[9]。

4

班级讨论,分析总结

本环节是小组讨论的延伸,由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全班同学对小组或者个人遗留的有争议或者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摆到全班同学面前共同思考讨论,得出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全班讨论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辨与自我反思的能力,在合作中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营造出一个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

5

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在案例教学总结与评价的环节中教师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环节与重要信息,深刻地与学生讨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亮点。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一点极其重要。对讨论过程中表现积极的学生予以肯定;对发表独到见地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暴露的典型思维(正确或者错误)予以客观评价,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中提高思维能力。在鼓励思考、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寻找最佳方案,让学生逐步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案例从各个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10]。第二,对案例本身蕴藏的道理进行总结与评价,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对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深入的思考、分析、解决的能力,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思维。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思考等多种参与性方式,使学生主动的体验学习的乐趣,主动的获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但案例教学法在生物教育硕士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 还存在诸如教学模式的创新等问题亟待解决,希望在随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邬志辉,戴继天,唐德先.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01).

Mary Selke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Practitioners Masters Degree. European Journal,2001.

靳玉新.案例教学原理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郑金州.案例教学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工宁虹,刘秀江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教育研究,2000(07).

吴黛舒中国教育学学科危机探析教育研究,2006(06).

张从容高校实践教学实施策略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8(04):76―78.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8―206.

篇6

1.去粗取精,突出重点

生物教学案例首先要突出主题,教师在编写案例时,需要将实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围绕教学目标,将案例中与教学无关的部分剔除,使之简化与细化,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使之与教学要求相符合,并把其中关键性的细节描述清楚,突出重点.例如,在编写“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一课的案例时,由于相关案例众多,就需要教师围绕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个重点将案例素材进行简化与细化.

2.合理整合,提高效率

不同的案例有其侧重点,因此,在生物案例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各种零散的案例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之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与保护”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环境污染的现状的实例与各种保护环境措施的实例进行整合,使学生对全球环境污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生活中各种保护环境的方法,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1.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纸质、口头叙述、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案例,在展示的案例之后,指导学生阅读案例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调动多个感觉器官来阅读案例,在学生阅读了案例之后,教师从中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从中提出问题或者教师通过自己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生物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分析、讨论生物案例

教师在给出生物案例之后,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通过本案例,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哪些类似的生物知识,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选取其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下面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鼓励那些不积极参与或者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先让学生做好个人准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的方式最好是在容易的案例中进行,对于较难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小组合作探究买也可以是个人准备,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通过小组的一起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找到分析案例的规律与方法,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和评价案例

篇7

    一、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来看,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评价学生的手段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的实践。从微观来看,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也不例外。首先,案例教学对教师的备课要求较高,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教师花费较长的时间精心选择,并对内容进行核实串接。其次,在案例教学实施中,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既要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又要稳定课堂纪律。最后,案例教学存在一定的风险,案例大多是孤立的一件事情,没有完整的结构体系,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案例掌握一个知识点,但很难将所有知识点融会贯通。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1.案例讲授法

    案例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将案例与课本上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时达到对知识点和该节内容的系统掌握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此种方法。

    2.案例模拟法

    案例模拟法也是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更生动形象的方法。通过情境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案例模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评析,最终达到掌握案例所针对的知识点的目的。例如,教师讲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时,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甲(腮腺炎潜伏期)和乙两人小聚,并热烈地交谈,一星期后,乙的腮帮肿大,得了腮腺炎。

    3.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实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沟通和表达的能力。如大雁南迁时,总有一两只身体孱弱的大雁站岗放哨,当发现有敌害侵犯时,这些放哨者通过嘶鸣狂奔向整个雁群传达警报,使雁群尽快作出御敌或逃生准备,而报警的孤雁最终难逃敌害的袭击。通过这个案例,教师让学生分析讨论孤雁冒险“放哨”对雁群有什么意义。

    4.案例辩论法

    当案例提出来且学生进入分析思考后,学生的解读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案例辩论法让学生尽情地畅谈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可以整合学生观点,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先由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再以类似辩论会的形式让各小组之间互相争辩反驳。辩论结束后,教师要善于总结,表扬鼓励优点,指出应改进的地方。如众多入侵的外来生物不仅破坏了我国生态系统平衡,同时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问题:某些外来物种的入侵能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吗?为什么?教师将学生分为正反两个辩论小组,正方认为外来物种入侵不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而反方认为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

    三、案例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1.完备的案例汇编是案例教学的前提

    案例的编写和选择是案例教学实践的前提。在生物教学中,合格的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案例数量仍很不足而且零散。因此,案例的汇编单靠每一个教师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它需要整个教学组每个教师共同努力去建立完备的案例库。

    2.处理好具体案例学习与系统知识掌握的关系

    一般来说,案例往往都是针对某一事件的特定情形而设定的。一个案例通常只能反映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方面规律,因此容易造成以偏概全。这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出隐藏在案例背后具有普遍的真理性的本质规律。让学生在对案例单一认识的基础上过渡到对知识结构整体的理解消化上,发挥案例的最大教学价值。

    3.正确对待案例教学中的评价问题

    评价一个案例的使用是否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标准是多样的。案例教学由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对学生的考察能力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因此,要对案例教学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评价过程也应关注学生在整个案例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篇8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护理心理学 教学方法

护理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护理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之中,针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系统化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护理心理学既有人文科学的特点,又涉及护理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为适应护理心理学的这种学科特点,使学生不仅有理性认识,而且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必须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靠口授、板书等单调的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比较思维的教学方法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结合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辅助教学手段已势在必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护理心理学教师关心的问题。近年来,以哈佛大学案例教学为特色的教学方法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护理心理学教学,是适应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主动性、创造性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

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和特点

案例教学法(Case met hods of teaching)是基于情景学习、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具有多元表征的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1]。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2]。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知识的应用。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它的实施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主导――主体”教学模式。

2. 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依据

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护理心理学教学中,是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上进行的一场变革。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带入实际情景中,学生既有机会解决疑难问题,也可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在这种情景中,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都可以提出来并加以演示、比较,这为学生将来护理实践提供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训练了运用护理心理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3.1护理心理学教学案例分类

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案例可分为三种类型:范例型案例、评析型案例和操作型案例。

范例型案例主要表现了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用于例证和阐明概念、原理。这种类型的案例,以教师讲授为主,给出分析过程,得出分析结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人格”一章中,可选取文学作品中一些典型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水浒》中的李逵等)作为案例,通过讨论分析,理解和掌握人格的概念、特性、行为模式及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评析型案例主要展现了护理心理学基本技能的操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可借鉴的指导线索和模型,此类案例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评价,培养护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心理咨询”一章中,可选取著名心理医生的咨询案例或教师本人的咨询案例,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对咨询过程的观摩,分析出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采用的模式、遵循的原则、咨询的程序及注意事项,并可通过讨论,评价咨询效果或提出自己的咨询策略。

操作型案例是将护理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过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此类案例以学生自我研究为主,重在应用。如在讲述“心理护理”、“护患沟通”等内容时,可选取临床上的各类患者为案例,列出不同患者典型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与患者沟通的方法、技巧和心理护理的措施。

3.2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

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主要包括三个过程:精选教学案例、组织案例讨论和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评价。

3.2.1精选教学案例: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搜集有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编写成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了解案例的数据、事实细节,并熟悉相关的材料。事先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并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思考题来引导讨论,把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根据案例的背景材料和提出的思考问题做好充分准备。精选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案例要尽量多地蕴涵教材中的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根据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相应举出临床中的具体案例,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二是案例应包含有复杂、模糊或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以传递信息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建构知识,所以案例应具备适度的复杂性和对不同观点的包容性,这样才足以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

3.2.2组织案例讨论: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习者去探讨案例中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争议性的问题,协助学习者进行讨论。例如针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教学,采用真实的个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讲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原理与技术。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利用已有的案例影片、心理剧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理论知识在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扩展知识面,要适当增加学生自学内容。二是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多加以鼓励和肯定。由于案例教学法侧重于学习的过程,再加上案例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这就更使得学生的讨论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讨论时要对学生们的分析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或结果都发生了错误,也要给予应有的鼓励。

3.2.3总结评价:对学生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评价,一般由教师来完成。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分析案例的成绩和不足,进行补充与提高性讲授。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消弱从众心理,降低比较心理,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

4.护理心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4.1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这就决定了从事护理心理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护理心理学理论功底,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护理心理学临床实践经验。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4.2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在案例教学中,护理心理学原理和规律是以具体生动的事例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学技能的操作也不再仅限于抽象的语言描述,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这样的理论学习不是对抽象的、干巴巴的条文掌握,而是对有具体内容和生动活泼形式的思想的理解,学生有着较浓的兴趣和较大的自,他们参与讨论与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学生的背后,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让学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

4.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不重视寻找正确答案,实际上如何处理各种心理问题,在方式方法上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学生所提出的见解和决策只是具体情景下的一种行为选择,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案例教学重视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结论的思考过程,十分强调思维的求异性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协作讨论都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改进了一直以来枯燥无味的机械式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原本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立体丰满起来,更加形象化、深刻化,提高了教学水平,改进了教学方法,深受教师与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董华.注重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谈案例教学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化工高等教育,2003,(1):76.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3]王玉芬.案例教学探析.教育与职业,2007,(15):118.

篇9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早期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EDA技术逐渐在数字电子实验中被引用。本文通过对EDA技术含义、框架的阐述,分析其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运用的意义,并为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具体运用提供策略指导。

【关键词】EDA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运用

数字电子技术是各类院校中电子信息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高校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环境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在很多方面跟不上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是现代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阻力。本文对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运用进行具体分析。

1EDA技术含义

EDA技术又叫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在电子电路技术和CAD技术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技术,主要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EDA技术是以大规模可编程器件作为设计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为系统逻辑描述的主要方式,以计算机、大规模的可编程器件开发软件及实验系统为设计工具,通过有关软件的开发,自动实现用软件的方式设计电子硬件系统的一门技术。

2EDA技术的实验构架

现阶段国内开发出的虚拟实验台能够实现数字电子技术实验,EDA技术赋予了虚拟实验丰富的内容,能够实现在操作中的电子模拟实验。

2.1虚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构架

虚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平台包含两部分:①实验仿真功能模块,这种模块属于以EDA为基础的学习平台;②虚拟实验平台,这种实验平台主要是对实验平台信息的管理和功能评估。

2.2虚拟数字电子技术各模块构建

虚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平台仿真功能包括以下四部分:项目信息采集、基础教育、虚拟实验开展以及实验结果后期处理。虚拟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学习包括四个元素:软件编程语言学习、EDA工具、实验仪器使用说明以及理论知识储备。通过在局域网对完整数字实验设计案例的下载,能够获得详细的设计思路、系统的重要技术,从而提升技术水平。管理模块主要包络实验项目审批、实验内容、实验信息汇总管理和实验项目进度跟踪四个部分。

3EDA技术设计流程

EDA技术设计流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设计输入。由于电子和电路设计是不同源文件构成的,因此,电子、电路的设计文件可以生成图像,也可以生成文本。②设计综合。在EDA技术综合设计中,其应用的是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能够利用综合器、通过将软件转化为硬件的形式,实现源文化的统一。③设计适配。EDA技术主要采用的是FPGA布局的方法进行适配设计,这种设计能够将文件进行统一,之后按照目标实现逻辑的映射,对底层的硬件进行配置。在适配之后实现对时序的仿真,从而便于各类文件的下载。④仿真设计。仿真设计是在对编程软件下载之后,利用EDA软件分析对适配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将分析的结果形成仿真。⑤编程下载。编程下载主要是将模拟和仿真确定的实验思路利用适配方法,将下载的文件运用电缆线连接到器件上,从而实现对硬件的调制,及时更改错误编程。

4EDA技术的实践教学案例

EDA技术实验分为验证型、设计型和创新型三种,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思路明确,能够避免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本文以具体的实验教学案例分析EDA技术的优越性。

4.1全加器验证型实验

全加器验证型实验主要采取的原理图编辑输入方式,实验目的在于了解QuartusⅡ软件,了解EDA技术实现的流程,最终成功对电路功能的实现进行检验。主要实验步骤为:原理图编辑输入、编译、功能仿真、时序仿真、引脚配置以及编程下载。

4.2数字电子时钟的设计型实验

数字电子时钟的设计型实验的电路设计形式多样,存在多个设计方案,比如可以采取原理图编辑输入法进行设计、也可以运用74HC161、74HC163等芯片进行设计,还可以通过VHDL或VerilogHDL编写相应的代码进行设计,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对扳极测试中参数的改写,要着重让学生感受E-DA技术实验的自由,从而实现电子设计自动化和智能化。

5总结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将其应用到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模拟实验,加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电路原理,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彩凤,胡波,李卫兵,杜玉杰.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1:4~6+110.

[2]周小仨.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15:27~28.

篇10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生物;应用实例

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博赞创建了思维导图学习模式,在国外运用得已相当广泛,这种模式刚传到国内就被国内的一些大公司、企业推广运用,并作为员工的必修课之一。而引入学校作为学习工具也是在近几年,因此如何很好地掌握并运用这一工具,让生物课堂闪烁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生物学知识,值得教师认真思考和实践。

一、思维导图制作技能的教学策略

尽管国内外有很多介绍思维导图的文献,但对很多老师和同学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到,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技能,必须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

1.教师介绍思维导图的起源

以故事的方式介绍思维导图的创建者英国托尼・博赞将其应用于训练一群“学习障碍者”,结果这些问题学生脱颖而出,变成了学习的佼佼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兴趣,为学习思维导图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后介绍思维导图在国内外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以及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的工具对学生学习的实际影响,展示2011年高考苏州文科状元梁嘉莉的思维导图笔记,使学生从内心愿意接受学习思维导图。

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1)一张大的白纸,主题写在白纸中央,注意要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2)从中央向外引出分支。主要的分支一般不超过7个,近中央的分支较粗。

(3)每个分支上一个关键词。关键词通常是动词和名词,不用句子。

(4)使用多种颜色、符号、文字、图画和其他形象表达内容。

(5)尽量发挥想象力,逐步形成个人风格。

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生物教学的策略和案例分析

1.新授课教学策略

新授课以传授新知识为主要任务,它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提

高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有很多关于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内容需要记忆,生物学概念需要学生进行归纳比较,揭示本质特征,让学生能够根据生物的分类原则和进化顺序,对有关概念进行归类,揭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运用思维导图策略增进学生记忆,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课程引入部分运用思维导图,在分组讨论时,可要求各小组利用思维导图对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由于各小组对问题的想法不同,通过协商合作统一思维导图,可使各自的认知得到完善和扩展。课程结束可用思维导图对内容进行课堂小结。

教学案例: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三章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预防艾滋病》,教学过程见下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共在两处采用了思维导图。

(1)头脑风暴,又称智力激励法或自由思考法

头脑风暴鼓励参与者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和激励,产生尽可能多的观点。意义在于可以锻炼发散性思维,获得更多的创意,群体参与能够达到更高的创造性协同水平。而思维导图正是练习和记录头脑风暴的良好工具。在本课中,学生通过对艾滋病一词展开头脑风暴,获得了以下一幅思维导图。(见图1)

(2)分组制作思维导图

通过集体的智慧,将原先各自在头脑风暴中绘制的思维导图加以整合完善,并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用一张大纸来记录思考过程,每一组推举一位代表展示思维导图。(见图2)

2.复习课教学策略

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弥补缺憾、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及时地复习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有时复习内容较多,学生很难快速掌握,所以一张完整的丰富的思维导图就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复习,并可随时拿出查看,一目了然!同时,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点,将不同章节中涉及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更加深了学生对复习内容的理解。

教学案例: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态系统》。(见图3)

三、思维导图在中学生物中应用的实践意义

1.教学模式的转换

思维导图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技能。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个体和群体参与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课堂沉闷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找到了集体荣誉感和成功的归属感,

符合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可操作

性强。

2.教学观念的转变

(1)教师与学生的新角色

在思维导图教学中,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和探索者。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探索与互动中达到了教学相长。

(2)课程实施的新变化

思维导图教学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其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过程,淡化标准性的答案,结论也许是未完成的,思维导图绘制也许是不完整、不美观的,但这些都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刘濯源教授所说:“不美才是最美!”

四、教学反思

在“思维导图”的课堂实践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它能够帮助学生将头脑中的想法外化在纸上,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创新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如果学生真正掌握和应用这一学习工具,我相信定能助力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知识更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速,对教师职业的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备课不再是单纯的“备知识”,而是“备学生”,这对教师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校正在开展思维导图的课堂教学课题,利用学校搭建的这一平台,学生和老师多使用,我相信定能收获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幸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