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养综合素质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素养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素养综合素质

篇1

1 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

艺术管理专业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是设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的艺术管理,只有给予它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才能明确艺术管理学科的地位、特性和研究方向,才能够形成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认识:

第一,从学科名称来看,艺术管理赖以形成的两个基础性学科是艺术学和管理学。而它赖以形成的两个学科都是交叉性学科,艺术学是哲学、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管理学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同时管理又是由这两门学科交叉形成的,可见艺术管理是一个典型的交叉性学科。艺术管理既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艺术学的分支学科;艺术管理既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科学。其交叉性是艺术管理与其他管理学科最明显的区别之处。

第二,从学科研究内容来看,艺术管理研究的范围不在行政领域、不在金融领域、也不在司法领域,而在艺术领域内。然而,艺术管理不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也不研究艺术中的审美规律,它侧重研究艺术中具体的艺术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动态过程,既有对非赢利性艺术团体开展的艺术展演的研究,也有对赢利性艺术机构艺术活动运营模式的研究。由此可见,艺术管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

综上所述,艺术管理是一门应中国艺术市场发展需要,在多学科交叉基础上形成的较强应用性的新兴学科,艺术学和管理学是其学科基础。

2 艺术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艺术管理是一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交叉性、应用型的新兴学科,特殊的学科定位决定了艺术管理人才不能只是某一领域的专才,而应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首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由于艺术管理属于交叉性学科,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管理学理论,还要学习经济学、统计学、法学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其次,由于艺术管理与其他管理学科在管理对象上的区别,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能力;再次,艺术管理是以管理学为依托的应用型学科。它需要将管理理论、经验服务于实践,于是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具有全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人们一般认为:“艺术管理者应有艺术创意者、创作者、策划者等职能,既应具有宽广的视野,又应具有细腻的、微观的创造能力;既应富有研究素质,又具有批评内涵;既应有理论修养,也应拥有管理运作的较高水平”。[1]

2.1 扎实的理论素质

任何专业的人才都需要具有完善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理论素养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既应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也应体现专业性和广博性的特点。首先,从继承性和广博性的特点来看,每一个学科的形成都不可能割断同过去的联系,相关的学科理论是过去、未来和现代的相互交织,每一个学科的当展都必须以前人的理论作为自己的基础,艺术管理人才需要从中国古代典籍和西方经典中汲取理论资源。同时,艺术管理又是在当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现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具有时代性,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也应具有创新性,艺术管理人才应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保持自己的学术敏锐度;其次,从专业性和广博性的特点来看,艺术管理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是管理学相关理论,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需以管理学为核心。同时,艺术管理学又是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在掌握管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广泛地掌握其他相邻学科的基础理论,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以让艺术管理人才懂得艺术经济与市场的基本规律和运营方式;艺术学的基础理论,培养艺术管理人才的人文历史素养;法学的相关理论,使艺术管理人才能够充分理解和把握国家的相关文艺政策,遵守文化艺术的法律法规等,使艺术管理人才形成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

2.2 独特的艺术鉴赏素质

艺术管理人才从事的策划、组织、经营等管理活动主要集中在艺术领域,艺术管理人才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素质。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掌握艺术发展史,也需要能欣赏具体的艺术作品;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能欣赏传统的经典艺术,也需要能尊重新晋艺术家的创意;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能发掘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需要能予以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同时,艺术管理人才还需要能在掌握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推广相应的艺术作品。

2.3 全面的实践能力

从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来看,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战略性新兴艺术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质,以艺术学为根基,以管理学为指导,在现有的经济与政策环境下,对艺术品与艺术机构进行操控,达到体现艺术内涵及功能价值与满足人们文化艺术需求有机融合的目标。[2]在学科定位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艺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由于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鉴赏素养最终都体现在艺术项目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所以艺术管理人才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包括对艺术项目的策划能力、项目组织和实施的能力、艺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甚至还应具备初步的艺术创作能力。

3 艺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清晰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指明了艺术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因而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因围绕构建人才的全面素质展开,在夯实专业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围绕管理对象的特殊性,提升人才的艺术鉴赏力,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具体的人才培养措施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3.1 夯实基础理论知识

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是其综合素养形成的基础,艺术管理专业应把基础理论教学放在首要地位,以管理学作为主干课程。同时,开设经济学、法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课程,尤其在本科低年级阶段更应多开设理论课程,夯实学生理论基础,为高年级时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另外,专任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案例讲授本学科理论知识,有助于人才形成系统的、逻辑性强的理论体系。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由于未对艺术管理专业形成完备认识,面对开设的多门不同学科的课程,会陷入专业定位不明的误区。这一方面,需要各院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对艺术管理专业的特色准确介绍;另一方面,更需要在课程设置中体现主次关系,以管理学课程为主干,在不同学年开设不同的管理类课程,如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在大一学年上学期开设的《管理学基础》,之后的各学期中再分别开设《行政管理学》《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学》等管理类课程。在管理类主干课程基础上,再适当地进行其他相关学科基础理论课程的安排,如《文化产业概论》《民族文化学》《艺术法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3.2 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管理人才需要具有独特的鉴赏力,鉴赏力的提升涉及多个方面,尤其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美育在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美育属于美学研究领域,指通过培养和提高人才的感知力、想象力和理解力,使人才形成全面的审美心理结构。在学校内开设美育课程不但有助于提高鉴赏个体的艺术修养,而且能提高全校的艺术鉴赏水平。

(2)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历史、文化知识。只是看几部电影、欣赏几次画展、观赏几部话剧,是不可能从根源上提升人才鉴赏力的,如达?芬奇的绘画同他渊博的科学知识有密切关系;美国舞蹈家邓肯的舞蹈深受西方古典文化熏陶;台湾现代舞团“云门舞集”的舞蹈“水月”、“行草”和“竹梦”等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宁静、优美传递出来,对这些艺术的欣赏都需要有渊博、深厚的文化修养。因此,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对艺术鉴赏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在艺术管理专业中开设中西文化导读、艺术鉴赏类课程的必要性。当然,文化知识的积淀也不是只靠死记硬背一堆艺术理论就可以获得的,真正文化修养的培养,应是学校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重要名家、名作的艺术价值和独特意境都有一个全面和清晰的了解,不能只局限于本国的作品,如云南艺术学院地处西南,拥有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我院在设置课程时更注重民族文化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并且组织学生前往西双版纳等地,进行民族艺术的实地调研。

(3)艺术鉴赏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艺术基本知识和规律的掌握。艺术修养既包括对一般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初步了解,也包括对各个艺术门类和体裁的美学特征的熟悉,所以《艺术概论》和《艺术美学》类课程一般都是艺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4)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艺术作品的实践。艺术鉴赏的实践经验很重要,如多听音乐可以培养乐感;多欣赏绘画可训练视觉美感;多阅读文学作品便逐渐具有了鉴别能力。然而,艺术院校在提供艺术鉴赏机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每个学期校园内都有丰富的艺术展演活动,如云南艺术学院有的展演活动已经初步具有品牌效应,艺术管理人才在大量、经常地欣赏作品过程中,可直接提高鉴赏能力。

(5)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生活阅历的。生活经验越丰富的个人,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感受越深刻,艺术管理人才的生活阅历,更需要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积累。

3.3 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基础理论素养的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最终都要在艺术项目管理实践中体现。因此,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应在教学活动中把实践环节放在核心地位,将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从校内实践活动来看,可将教学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多层面、多方式地开展实践活动。在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在课堂内适当加入实践环节,如专任教师可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专任教师可以以团队形式设置课前的十分钟发言,发言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直接相关;这既可以锻炼艺术管理人才的团队组织能力,也可以提高人才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自我表达是人际沟通的前提。同时,专任教师也可以开展课堂辩论赛、课堂法庭辩论、课堂艺术品竞拍等活动,这些实践教学可交由艺术管理人才全程策划、组织,并安排相关学生参与,既增加了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也锻炼了人才的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实践活动,需要在课堂外开展。为了加强艺术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国内相关院校都进行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如“山东艺术文化学院于2010年建成‘艺术创意与策划实验平台’,侧重对文化创意、文化营销、文化会展、艺术市场、文化经纪等方面模拟训练以及实践锻炼……新疆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系于2011年9月建成艺术项目策划与营销实验室;广西艺术学院的广播站、策划创意协会、戏剧社及人文学院‘梦飞扬’创意工作室等成为文化艺术管理系学生的校内实习基地。” [3]同时,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一间,更在院内新设三个实训工作室――“ing”演出演艺工作室、“Ace”展览策划工作室和心理研究工作室,这三个工作室由相关专任教师负责,学生自愿报名加入,现已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多个艺术展演项目的工作,尤其是在“ing”演出演艺工作室的负责教师杨洋自编、自导、自演的庭院话剧《问心》中,从主要演员到工作人员,都由“ing”工作室的学生全程参与完成。另外,“Ace”工作室的学生也负责完成了院内多个画展的策展、布展工作,这些实践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提升了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在活动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艺术管理人才未来走向市场奠定基础。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除设置了实践工作室外,还在每个学期安排了教学实践周活动。教学实践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为准备和操作阶段。艺术管理人才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意策划案,然后根据策划案在校园内开展活动,如“创意市集”等;第二阶段,为展示阶段。艺术文化学院将对各团队的策划案进行评比,艺术管理人才将自己实践过程和成果以生动形式展示出来,最终获胜团队,将有机会代表艺术文化学院参加每年全国性的创意大赛。教学实践周的创意大赛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次全面展现与考察,从中发现的问题也有助于对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修改。

校园内的实践活动,只靠教学活动开展是不够的,更应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因此,艺术管理专业人才以所学知识为管理,实现对自我管理便是最基本的运用,如宿舍文化建设、班级活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等,均可以在相关教师指导下,由人才自主策划、组织、实施。同时,日常生活和课余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提高艺术管理人才的重要阵地。

篇2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类课程;审美教育;综合素质

一、公共艺术课程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提高,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美育,对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途径,是促进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可以让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认识更加丰富,可以避免语言交流的不便,直接进行交流。对人们的思想,心灵进行艺术的洗礼,公共艺术教育包括很多方面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建筑都是我们认识的艺术载体。结合本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本文仅探讨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所指的公共艺术教育也都仅指音乐类教育。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祖先就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此提出“不学诗,无以言。”他非常重视礼乐教育的作用,将“诗教、礼教、乐教”合而为一,他认为礼乐教育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能够激发审美主体的人生态度,在精神上构建自我、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和价值。因此自古以来,公共艺术教育就是对人的人格健全和培养审美的途径。席勒曾说过“一个审美的人是一个既超越感望限制又超越理性法则限制的自由的人,只有在审美境界才能实现最崇高的人性艺术教育,可以将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操,道德与理性完美的启发出来,从而感染审美主体,是审美主体不断提高审美素质和完善人格。公共艺术教育本质就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为目的,重心不在于对能力的提高,而是形成一种精神理念,从而完善人格。20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审美教育理念的构建就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愿望协调发展,使个人的感性认识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不断的提升自我道德标准,对于大学生来说,艺术教育能使学生的自我专业与艺术进行调整合并,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获得更加综合的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通过艺术活动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引发大学生学习的动机,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二、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等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重技忘艺,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等,造成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当前的艺术教育模式不恰当,教学与育人理念需要进行改善,要始终以艺术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广大师生投入到艺术教育的思想境界中去,对公共艺术教育软件观念及硬件课程水平加以提升,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文化艺术环境,更加促进校园艺术氛围的建设。由于各高校在教学力量、师资方面的情况各不相同,但还是承现了许多共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1、公共艺术教育设置主观性太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科学性

目前,我国对于如何具体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没有统一的要求,各普通高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开设公共艺术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多是艺术系老师担当此门课程,但这样的老师大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了解不够,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音乐教育,多半都是为了完成课时所致。没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多是为了完成这么课的任务,临时挑选对此门课程有兴趣或有艺术特长的老师担任,这样势必无法具备上好课的条件,这样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又怎能达到起初预想的效果呢?因此,课程主观随意性较大,艺术类选修课程因人而设,缺乏连续性。由于受到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限制,课程结构布局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缺乏系统性。

2、公共艺术课程经费投入不足,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

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此类课程的经费投入不足,对于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更多的投入到专业艺术教育发展,而忽略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对于没有艺术专业院系的高校,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基础教学设施不具备,很多课程就无法开展。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我校设有音乐系,但尽管如此,至今没有专业音乐厅,很多实践活动无法进行,很多艺术实践活动只能在大教室展开,基础设施很是缺乏,钢琴,音响,话筒,灯光等硬件不到位,师生的热情被挫伤。公共艺术课程,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耳濡目染的实践,比如对于音乐首先要有欣赏音乐的机会,师生能现场听一场音乐会在课堂中进行交流,那这样取得的效果是跟传统的干巴巴的讲知识完全不同的。学生不仅能够欣赏音乐,若还能有机会亲身体验乐器,感受合作的魅力,不是单纯的以训练技能为目的,而是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这才是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通过音乐的力量,对学生的人生进行启发,这样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3、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由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高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这样对教学活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无法实行,从而导致公共艺术课程不规范现象频出,缺乏制度上的保障,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实施增加障碍,其作用也得不到发挥,失去了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意义。

三、笔者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改善。重视公共艺术课程,充分利用本学校的资源,发挥好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全发展方面的作用,运用自己在音乐学院学习的专业知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制定好公共艺术课程计划,使课程尽可能科学化、系统化。在执行上,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在思想上,行动上认识到公共艺术课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发挥好公共艺术课的作用。最后,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做好坚强的制度保障。当然,我们相信,随着大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投入的精力和经费得以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武丽.浅析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10).

篇3

Abstract: Social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 presen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trive to cultivate stud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ses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by the carrier of simulated academic report, analyses the effect of simulated academic report on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detail, and put forward improving method to keep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the activity.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模拟学术报告会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simulated academic report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301-02

1 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素质一般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实践而形成的稳定的身心品质,它综合反映了人的思想、品质、认识、能力等各个方面。素质具有先天性及可塑性,先天性体现的是遗传因素,可塑性则体现出教育在提高个体素质中的能动地位。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及心理素质等四个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主导,科学文化素质是核心,身体及心理素质是关键。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就是对这四个方面综合水平的衡量。

现在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采用各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及心理素质。但是,学校层面提升综合素质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下面一一列举。

1.1 培养方式名目繁多,活动频仍,学生疲于应付 有些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参加报告、班会、讨论、参观等各种活动。活动频率很高,过多占用学生学习、休息的时间,让学生疲于应付。

1.2 培养方式流于表面 很多高职院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用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前去咨询的学生不多。这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升效果甚微。更有甚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一年级进行超负荷的素质培养活动,到了二年级后,此类活动明显减少。素质培养流于表面,有虎头蛇尾之嫌。

1.3 轻学风建设,学生厌学现象严重,专业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而轻视理论知识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力度不大,教学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松散的教学管理使得学生厌学,从而影响了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而通过我们对往届毕业生的调查发现,理论基础及自学能力的作用举足轻重。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不足,笔者所在生物工程学院创造性地举办学生模拟学术报告会活动,另辟蹊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关于模拟学术报告会

模拟学术报告会是以生物技术为总纲,学生确定研究报告的题目。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该题目查阅文献资料。然后,学生严格按照论文的格式写出初稿,再经过指导老师反复检查,学生依修改意见,经多次修改,最终完成论文并进行报告。选中的学生就其选题给全院学生作学生学术报告。同时,请学院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及企业的专家作为评审,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判,发掘深具专业探究精神的学生。

3 学生模拟学术报告会的历史沿革

报告会从2003年就开始举行。迄今已经举办了九届。报告会每年都定在12月底举行,已经成为学院的传统。

4 学生学术报告会实施过程

①每位老师指导学生3至4名为一组。指导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在问题中完成学术论文,论文内容以综述为主。②指导老师对自己小组学生进行第一轮的选拔。第一轮小组内的选拔主要考察选题的新颖性、科学性及论文的语言流畅性,以择优录取。如果学生对第一轮选拔结果有任何异议,需要具体提出理由,再做讨论。③每位指导老师原则上推荐1-2名学生进入下一轮的评选,如超过2名,需由教研室组织评审。④评审小组对指导教师推荐的学生论文进行无署名评审,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确定报告会演讲学生名单,并通知学生准备论文主题演讲报告的幻灯片。⑤确定时间,在学术报告厅进行报告,全院师生参加。

5 学生模拟学术报告会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

5.1 浓郁学习交流氛围,促进学生从厌学转为爱学

学生学术报告会与学术答辩比较类似,台上的学生是答辩人,台下的企业专家、学院骨干教师是评委,台下还有全院的师生作为观众。整个报告会隆重严谨,报告的学生面对评委、观众,就自己的选题进行阐述。因为生物技术涉及的方向很多,学生的选题各不相同。并且学生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思考,对于自己的选题认识非常深刻,超出了一般学生的认知范畴。因此,报告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正介绍生物技术新方法、新产品,让学生了解生物行业的发展状况。学生报告完毕后,评审的专家和教师会就学生的报告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也鼓励台下的学生提问。问答之间,学生展现出对选题内容的熟悉程度让学生惊叹不已。更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的信心,因为台上的学生用实际的表现证明了只要肯探究,专业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专业知识经由学生对学生的报告形式展现出来,这种学术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觉得专业知识不是那么深不可及,这种学术氛围的营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 增强学生各种能力 ①资讯能力培养。学生需要查阅一定的资料来确定报告题目。图书馆数据库的文献成千上万,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收集到相关的材料,并且需要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这就培养了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②书面写作能力提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写出综述性论文。论文要求逻辑严密,结构层次合理,文字科学精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多次修改论文。在修改过程中,斟词酌句,力求表达合理,这是锻炼写作能力的过程。③克服心理障碍,当众演讲,提升心理素质。学生很少有机会当众当众演讲,上台会存在一定心理障碍。模拟学术报告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考验学生的勇气、信心等。学生需要克服心理障碍,才能在演讲时要做到从容不迫。学生通过当众报告,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④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在报告时,对内容熟悉还不够,还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需要学生进行二次加工,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展现给听众。这是语言能力提升的过程。

5.3 扩大知识面,培养探究意识 学生在查阅文献准备论文的过程中,了解了更多专业相关的知识,论文的内容大部分来自教材以外。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报告内容抽丝剥茧,深入了解。这实际上就是探究的过程。学生以学生报告为载体,培养了对专业知识的探究

意识。

6 学生学术文献综合学术报告会的改进

学生学术报告会迄今已经举办了十届,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现在,系部也在考虑大范围推广这种活动。目前,已经联系了湖北省其他兄弟院校,准备校级间的模拟学术报告比赛,藉此比赛,加强校级交流与合作,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技术

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乐天.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 艺术素养教育; 渗透

针对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中职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一门或几门艺术。可学生们学习这些艺术的具体目的,就是完成家长的愿望,并把自身的艺术素养提上来。而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就完全可以对课堂这个主阵地加以应用,积极的在课堂上渗透艺术素养教育,进而使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都得到提升,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步入社会,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艺术素养教育渗透在语文教育中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养成增加了重视。因此,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并使学生们可以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进而健康成长。可目前社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不断升高,同时还要求人才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进而使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得到满足。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渗透好艺术素养教育,使学生们可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样学生的鉴赏力以及感受力与创造力都会得到提升,并成为情况丰富、多才多艺、品格健全的人才。因此,应该将艺术素养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进而使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二、艺术素养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方法

1.根据教学内容对艺术素养教育进行开展

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积极的开展艺术素养教育。例如:在对《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课文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就能够和同学们一同鉴赏古今中外的一种著名音乐作品,进而使艺术素养教育可以顺利展开。新课改以后,语文教材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而教师必须把语文课文当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体育知识、美术知识、语文知识和音乐知识都挖掘出来,并把其当作教学主体进行艺术素养教育的展开,这样艺术素养教育就能够同语文教育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把艺术素养教育完美的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此教学背景下,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还会提升自身素质,进而更好的步入社会。

2.应用视听资源对艺术素养教育进行开展

中职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对试听这种资源加以利用。也就是在教学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音频以及视频等内容,进而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感知艺术对自己的熏陶。譬如:在学习《格列佛游记》时,教师能够在教学课堂上播放影视资料。这样学生在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就能够深深地体会到小说主要讲述的内容,同时还能够积累众多影视艺术文化,进而提升自身的影视艺术素养。因此,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应用众多的网络资源,进而将艺术素养教育有效的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对艺术素养教学的方式进行探究

在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的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必须积极的开发和探索艺术素养教学的方法,进而使学生们可以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们去参观艺术馆或者博物馆,进而在顺利地将语文教学完成的基础上,使每名学生都可以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譬如:在学习《巍巍中山陵》这篇课文的时候,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山陵,还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去参观,在参观的时,学生就会被陵区中的环境所熏陶与感染,进而让学生产生热爱学习与艺术的情况。此外,教师还要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将艺术素养教育和李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譬如:在学习《火把节之歌》时,教师完全可以同学生一起学习“朵乐荷”舞蹈,进而让学生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精神,并提升学生们的艺术素养。

4.对语文教师进行艺术素养教育

从本质上而言,中职语文教学都是由教师负责的。因此,想要把艺术素养教育合理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就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而想要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中职院校开展艺术素养培训,并倡导语文教师积极的参加。首先,中职院校能够开展统一的培训,对那些具有非常高艺术素养的教师进行培养。如果培养的时间较为短暂,那么教师的艺术素养将无法大幅度提升,这时就需要学生长时间做好教育宣传工作,进而让每一名教师都可以自觉地参与到艺术素养培养培训当中,使自身的艺术素养逐渐提升。其次,学生应该组织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让语文教师参加其中。例如:歌唱大赛、书法比赛、运动会等。这样语文教师就能够了解到多种艺术文化,积累大量的艺术知识,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进行艺术素养的渗透。总之,将艺术素养教育合理的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能够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因此,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应用视听资源把艺术素养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除此之外,中职语文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开发艺术教养教育的方法,并把艺术素养教育完美的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晓华.试析艺术素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

[2]张彩红.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平台构建研究[J].青春岁月,2015

篇5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道德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07-01

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新课程观念正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显然传统评价学生素质的测验方式已在许多方面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目的以及教育的特点,目前在各学科的评价中教师开始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改变了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被告角色”,学生们开始主动参与到评价体系中,原来单纯的受测者也成为了评价者。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综合化需求呼唤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尽快完善。

1 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

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内容涵盖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涉及到一些具体领域,从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道德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何在学生一生发展中起导向作用这也有赖于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中学阶段更是学生道德品质的成形时期,所以教师与家长对学生正确的道德评价,也对学生在这一时期道德素养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护航作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框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实行过程记录评价,体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需要。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详实记录学生成长轨迹进步表现,突出评价的阶段性和基础性。这些具体的日常行为涉及到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三大范围的表现,因此也要求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对学生的道德素养作出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有的学生在家里和在学校、在社区里表现不一样的现状,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更加完美,培养出高道德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 教师、家长、学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实中单调片面的考试评价方式使得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以及全社会形成了一种误解:考高分的学生是好学生;班级平均分高的教师是好教师;升学率高的学校是好学校。量化的分数成了主宰命运的上帝,成了区分好与不好的标准。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式的负面影响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教育变成了为考试做准备,而不是为学生生活做准备。如果说思想道德对学生的发展起导航作用,那么身心的健康则对学生的发展起保驾的重要作用。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求高道德素养的接班人,同时也需要身心健康的接班人,只有身体和心理双健康才能符合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才能满足这种需求。如何以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现代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评价应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的主体可以拥有各自的评价权。要努力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班主任评判的状况,特别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让学生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 各学科同步管理,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不仅仅是文化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是以能力为核心,是能力和知识、思想情感、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为了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简单、易行,阶段性评价可主要以直观的物化成果呈现,终结性评价则除了呈现等级评定、综合性评语,还应注意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应附有综合素质报告单、标志性成果记录卡和学科教师赠言,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轨迹,清晰把握学生在某个阶段的成长状况,直观看出学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家长准确掌握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信息,更清晰地引导学生反思,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要做好这些,各学科教师要共同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以杜绝学生面对班主任老师和其他学科老师不一样的现状。

4 学以致用,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评价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得到自主发展,力求做到五个一:找到一个岗位,扮好一个角色,锻炼一种能力,承担一份责任,体验一种感受。对学生综合实践的评价,要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完成情况,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证材料等,客观反映学生在综合实践方面的表现。

5 德益双馨,评价学生的艺术素养

篇6

审美能力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学生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施美术教育过程中,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艺术作品塑造出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对受教育者的审美情趣进行陶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创造这些美术作品时候的审美情感和思想感情,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以此来提升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带着一定的审美能力开展艺术创作,进而增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色彩、造型以及空间等美术知识技能的感受与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对于绘画创作的想象思维,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自身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审美素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美术教育能够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培养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对意识形态的教育,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美术教育具有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争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美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都是为了完善学生的伦理结构,在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讲解,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分辨善恶美丑,能够向学生积极宣传社会上的正面信息,帮助学生形成对于事物正确的认知和理解。美术教育相对的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刚性教育来讲,是一种柔性教育,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伦理结构的完善,通过美术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内在感化,提升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以美学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媒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抽象形式,而以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美术作品形象开展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对美丑善恶形成一种很好的鉴别能力,这样往往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美术教育作为对学生开展人文素养的一种很好的手段,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有利于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品德的培养,增强学生自身对于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力,增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因而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应当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3美术教育能够在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方面培养人文素养

艺术教育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些科学研究发信,人自身的情感会对于人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痛苦和愤怒的情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人的创造力的发挥,而愉快高兴的情绪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们创造力的发挥。美术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形象性的感性体验,可以很好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日常的生活中充满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发现美的能力。美术教育能够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进行培养,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帮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美感,使得美感能够成为学生开展艺术创造力最为重要的内部因素。美术教育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性,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教育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的过程也是一种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形式。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的区别,在美术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右脑的开发。这是因为科学研究的结果发现,人的左脑主要是负责语言和计算机逻辑能力方面的培养和开发,而人的右脑则主要是负责图形和空间等一些鉴定工作,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美术教育则主要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的一种培养。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美术教育,有利于对学生的右脑进行开发,有利于学生自身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另外美术教育还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美术教育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美术教育通过美术作品作为教学的媒介,十分生动的将人类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授给学生,有效的增强了学生自身艺术文化水平,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小结

篇7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核心素养

一、美术的重要性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在书法、美术方面的造诣也是十分高深的。更有一些剪纸、刺绣等美术手工艺术在现代被列为中国的文化遗产行列,这些足以证明,自古以来,美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美术的学习不只包括手工绘画,剪纸、刺绣、画作欣赏等都属于美术这个领域。小学生接受美术教育不只是要学会一些线条的勾勒、颜色的搭配以及简单的绘画,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美能力和水平,学会欣赏美的事物和作品,在美丽事物的熏陶下,逐渐拥有善良美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由此可见,美术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艺术教育环节,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重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但是,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和漏洞,很多教师在根本观念上仍旧坚持以往的教学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是给学生出示一些范画,让学生进行模仿勾勒,画的最像的就是优秀的,而没有教授给学生一些绘画技巧、优秀作品赏析的方法和手工制作的技巧等,一点也不重视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这是十分严重的弊端,从根本上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三、小学各阶段美术学情分析

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比较弱,在低年级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便是一些简单的线条勾画技巧及初步培养作品欣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为美术不仅仅是绘画,还包括一些剪纸等简单的手工制作。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绘画水平还处于较低级的阶段,所以在美术教学设计上大多是一些简单的添画、涂色及撕纸,如《花花绿绿的糖衣》《洗洗涂涂》《奇妙的撕纸添画》等,初步让低年级的学生感受颜色的魅力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美术课的学习内容相对就会上升一个空间,开始学习线条勾画,画出简单的动物,动手操作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升,开始做一些《酒水成画》《自画像》《神鸟变树》等稍有难度的作品。这一阶段的学生因为有了低年级时专业技巧的简单学习和动手练习,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素养,相对于低年级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配合得更加融洽,学习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

高年级学生无论是绘画水平、手工制作还是艺术欣赏,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经验也在不断丰富,他们也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思维去想象创作出美的作品。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仍需要教师引导其进行艺术鉴赏和美术素养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每个阶段所学习的内容都是不同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安排课程,循序渐进,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措施

1.改进教师教学观念

提高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中教会学生绘画的同时,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不断学习,改进自身不足,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所以,对于同一事物,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欣赏时,尊重学生不同的见解。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新之处,对学生予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纵,而不是教师一味的讲解和操作,学生只是观赏。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写生,在大自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的美。

3.授之以渔,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绘画的技巧和方法,而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临摹。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个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美的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教师在美术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案,坚定科学的教学理念,在教会学生绘画技巧的同时,传授给学生艺术鉴赏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不同审美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8

音乐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开展时间并不长,2014年开始,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响应《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的号召,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为基点,提高自身整体综合素质为重点,各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

考虑到中职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和发展需要,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内容以欣赏音乐作品为主,舞蹈、戏曲等艺术欣赏作为辅,其目的是为了提升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本文从中职学生音乐素养现状出发,提出目前其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中职学校开设公共艺术―音乐课程,提升中职生音乐素养的必要性

开设公共艺术--音乐课程,提升中职生的音乐素养是现代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要求。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中职生的素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对艺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艺术教育课程中,音乐课能使学生增强表现力和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开设公共艺术--音乐课程,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是社会特别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社会或者行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劳动者,不仅具有过硬的技能,更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行业的竞争力。

开设公共艺术--音乐课程,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紧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技并重”的综合素养均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通过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旨在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中职学生社会竞争力,关注中职学生的终身发展,实现“德技一体”人才培养目标。

开设公共艺术--音乐课程,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学生自身终身发展的要求。中职学生在求学成长的过程当中,接受到音乐课的教育,使得心灵得以陶冶,情绪得以调节,自信心得以树立,就是音乐课的价值所在。提升中职学生的音乐素养,将来是行业内强有力的竞争力,更是能体现学生自身终身发展的要求。

二、中职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绝大数的中职生热爱音乐,但受成长环境、地域差别、物质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及影响,他们接受音乐的渠道大多通过网络媒体,所接受的音乐类型大多都是流行音乐。而这种接受是“被迫”型的,也就是说媒体播放什么类型的音乐,就只能接受哪种类型的音乐。

目前也有很多缺乏音乐素养的媒体人,在对音乐作品的宣扬及导向上,存在一定的误导,靡靡之音、另类音乐让本身欠缺辨别高雅与低俗音乐能力的中职生来说就成了“重灾区”。 中职生在音乐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综合素养不高,音乐礼仪素养欠缺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礼乐教育了。也就是说音乐与礼仪是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有着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作用。但是,中职学生大多欠缺基本的礼仪素养,如:上课迟到早退的现象,老师讲课未经允许就乱插嘴讲话的,课间使用手机铃声未关闭的......这类现象屡见不鲜,倒置秩序感不强,杂乱无章的课堂现象。处在一个无秩序无规矩的环境中,想要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带来的愉悦感,实施起来是很困难的。

2、音乐教育缺失,音乐背景知识欠缺

欣赏音乐作品,特别是欣赏高雅的音乐作品,大多都要求具备音乐以外如:文学、诗词、地理、历史、美术等学科的知识。例如,《春江花月夜》作为中国古典音乐,因为现在听已失去它的“时代感”又可能由于学生对这首曲的背景不熟悉,且对语文学科唐诗部分的功底不深厚,学生也无法理解和感受乐曲给人带来的柔婉质朴的旋律,安宁的情调以及流畅多变的节奏。

3、经典音乐欣赏导入困难,学生热衷于通俗流行音乐

通俗流行音乐歌曲通常都是以抒发内心情感为背景题材的。在中职生的年龄阶段恰属青春期,正是情感处于很情绪化的状态。时而外向,时而优郁,流行歌曲恰巧符合其心理特征,因此,中职生接受流行歌曲是能够使之心灵产生共鸣引发共振的重要因素。中职学生难以接受经典音乐作品欣赏的主要因素有:第一,接受经典名作的基础薄弱,欠缺理解和享受经典音乐作品感受力;第二,受年龄、心理特征及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的影响;第三,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三、提升中职生音乐素养的教学理念

艺术教育里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学生通过在学习音乐课程中,能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去摸索及创新,找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增强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及鉴赏能力,提高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1、音乐素养的培养关键是学生欣赏习惯及养成教育

第一次的音乐课,笔者都会要求学生把“嘴巴闭上”,把“耳朵张开”,教学的理念上,这就是被称为养成教育。“倾听”习惯的养成,在众多课程当中,音乐课是最有效养成教育的途径。

2、音乐素养的培养方式主要是“活动育乐”

音乐素养的培养,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让情绪得以调节,得以放松,让心灵得以陶冶,听到动情处,能舞则舞,能泣则泣。情感情绪都能通过音乐作品摄入,得到充分的抒发。“活动育乐”的方式也为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开展多元丰富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活动中对音乐作品时行相互感悟,相互体验,树立信心,体会课程带来的快乐。

3、音乐素养的培养要关注中职生的终身发展

音乐课培养学生对音乐素养的学习,对于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及终生发展路程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核心目标是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平台可供学生尽情的展示能力,尽情的释放情感情绪。关注学生能力上的全面发展及终身的发展,尽快适应社会、适应人际。通过对音乐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将来的生活和职业的生涯中,有更好的表F力及最强的适应力。

四、提升中职生音乐素养的有效策略

音乐课程的学习,是获得音乐审美及体验的手段,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根本及有效途径。提升音乐课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以下是有关提升的教学效果及有效策略:

1、音乐课教学的前期准备要充分

(1)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要不断提升

教师本身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学生,严于律已,为人师表。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广博的文化知识及广泛的兴趣爱好及才能。通过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各类艺术活动、表演活动等,加大对教师专业水平的培训力度,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素质。在个人的形象设计上,要有时髦得体的装扮,言谈举止的文明,活泼可亲的笑容,以最新、最美、最优雅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2)建立适合中职学生的音乐资料库

音乐作品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点,时代特点进行筛选,其内容包含集国语流行乐、粤语流行乐、欧美流行乐、摇滚、民谣、欧洲古典等元素的音乐作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以对音乐的感知力、领悟力为提升点,为学生建立其适合中职生兴趣的音乐资料库。

2、明确课程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1)明确音乐课程目标体系

通过聆听、欣赏、感受音乐作品,了解多种音乐的形式;学会分析作品情绪的表达,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终身音乐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2)教学内容整合,体现教学内容独特、鲜明并富多元化

教师要避免教学内容滞后的情况出现,要利用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利用学生方言的资源的丰富性,教学内容可加入粤曲、闽语歌曲、广东梅州客家山歌等多元素。教学创设的景境要多样化,可加入乐器拉、弹、奏、唱、跳、诗配乐等形式,广泛的激发学生潜在的音乐才能。音乐课堂更是要把握时代性,从学生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出发,培养学生再创新的能力,又增加了他们在音乐课堂上的自信心。

3、创设良好的听觉环境,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互动,实现“活动育乐”

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视听环境,一个具音响设备、录音设备、投影技术、多媒体视听结合,声像为一体及多个麦克风的课室。学生禁止携带手机到课堂。教学方法重点突出的是,如何挑选出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对应的音乐作品,防止一些庸俗的音乐作品在学生中流传。另外,在学生已具备对音乐的理解掌握一定的听辨能力后,还可利用优质的麦克风及音响设备,组织一场卡拉OK比赛,让学生上台演唱歌曲。

4、开展校园音乐文化活动

(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学习的渴望,做事效率的提升。创办与音乐相关社团,可延伸和深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施。

第一,学校广播站,兼容音乐、新闻、文学、通知等功能。每天定点播放主题节目,使得成为沟通交流的平台。开设音乐专栏,内容涉及中、外音乐家故事,校内音乐社团的通知及趣事。

第二,校会集体高唱国歌,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渗入;开学典礼的校歌,增加主人翁精神及自豪感;上、下课的铃声设计。让歌声渗透在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里。

第三,丰富多元的音乐风格,创办爵士、民谣、摇滚等种类音乐风格的社团,把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及特长的人聚集在一起。

(2)举办各类音乐活动,以学促赛,以赛促学

学校组织各类活动,并以活动为载体、以比赛为平台、以提高音乐素养为核心实现“活动育乐”的目标。校园里定期举办音乐嘉年华会、卡拉OK大赛、合唱比赛、配乐诗朗诵、舞蹈大赛、健美操、文艺节等和音乐相关的主题活动及比赛。此类活动及比赛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音乐素养、审美能力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者系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教师)

参考文献:

[1]梁小红.浅谈中职教师音乐素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4(2)

[2]黄霞.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改革探析[J].广东教育, 2013(6)

[3]闫建军.论音乐欣赏对中职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作用[J]2016(3)

篇9

关键词:职业院校;动漫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220-01

一、前言

职业院校动漫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研究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这是因为,影视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艺术、技术与人才永远是不变的话题。影视动画创作是非常需要创造性的艺术,同时,它又是非常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动漫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构成与创新

(一)综合能力

动漫设计过程中需要多种学科知识的汇总。影视创作既涉及艺术又涉及技术,而其所涉及的艺术与技术又都十分广泛,因此,为了更好的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与协作,无论是艺术创作人员还是技术指导与开发人员都需要对本专业以外的相关专业有所了解。尤其是一线生产制作过程中,需要同时具备有很强的艺术水平与技术能力,而且由于影视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很丰富,往往会涉及很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只有具有了相当的美术基础知识与鉴赏能力才能有效地欣赏。而漫画与其他美术作品相比较,则很容易欣赏,优秀的漫画作品几乎任何一个学生或者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读者都能有效地欣赏,即使是文盲对相当一部分漫画作品都能进行有效欣赏,其突破了语言障碍与文化背景的束缚,因此个人经过考察和论证认为漫画也是一种“大众艺术”。

(二)实战经验

对动漫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来说,实战经验对于一线创作人员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影视动画创作项目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往往使得理论与简单的技巧学习与实际工作中的差距较大,因此实际操作经验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来讲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只有具备了以上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现代影视动画制作行业的精英。

(三)创造性

创造性往往伴随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影视动画作为如今的热门专业,成为了众多动画爱好者择业的方向。动画行业对专业技能要求比较严格,尤其三维动画,建模、材质灯光、动画、特效、渲染等各技术领域工序比较繁琐。要在动画领域中寻得自己的发展空间,除了掌握专业的技能方法外,还需要不断提升对艺术的理解与创新意识。动漫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往往需要在一定的创新环境下实现。因此,影视创作不是按部就班的简单流水作业,无论是艺术人员还是技术人员都需要有很开阔的视野,不仅要有适应复杂项目运做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要解决各种新的问题和范围很广的复杂问题的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四)专业素质

作为一个动漫从业人员,最根本的就是要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领域有很强的专业基础,在某个特定的专业方向上有很深的造诣,或者说,动漫专业学生要有“一技之长”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发挥作用。比如,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人们对美术教学从原来停留在“术”的层面上,到开始关注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探索挖掘能有效吸引孩子眼球的美术资源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尝试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利用美术学科教学,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根据美术学科独特的人文性对育人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五)团队精神

对动漫专业学生来说,影视动画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需要许多人共同协作完成的,团队精神与对项目流程规范的适应能力有时比个人本身的能力还要重要。动画,是一种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它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活力,也给动画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一个团队往往是一个整体,需要各种技术特长的人聚在一起,形成比较完善的方案,才能完成最终的作品创作。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院校动漫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研究显得越来越必要。比如,动漫产业越来越红火,对从事这一行业的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是当前职业院校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以实训和实用为目的开设包括美术基础、职业规划、专业英语、电影赏析等多门艺术修养课程,可以大大提高动画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动画产业的日趋扩大,只有不断地提高动画人员的技能应用和艺术修养,才会创作出更多更出色的动画艺术精品,推动动画行业腾飞。

参考文献:

[1]陈玺.国产动画如何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J].青年记者.2007年18期.

篇10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小学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教育对于小学师资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范类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发展非专业艺术教育,使其成为高等院校日常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越来越引起有关院校和部门的重视。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课程在初等教育专业是作为必修课开设的。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得知,除个别学生在高中阶段是艺术类特长生外,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甚至从初中起就几乎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所以要用三年时间将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高素质小学教师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艺术素养课程改革的思路——以美术课为例

从系统化的学习训练设计入手,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确立了围绕“学生美术感知能力、校园美术应用能力和艺术素质养成”这一主线,构建“直观感受+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能力提升+实践教学”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先通过见习使学生了解小学课堂和小学教学,再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美术理论知识,通过技能训练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以此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职业能力),最后将所学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能够学习美术理论知识,通过鉴赏美术作品感知艺术,同时可以通过学习美术技法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提升艺术感知能力,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

1.课程理念

美术是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素养课程的重要内容。基于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系统的应用知识、持续发展的能力,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与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对课程进行设计与开发。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实际,在保证艺术性的基础上,把技能、技巧难度降低,更注重美术课程的通识性,让学生通过鉴赏美术作品获得艺术感知,在艺术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提升自身艺术修养和掌握艺术技能达到艺术素养的新高度。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形成的课程理念贴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结合艺术学科自身的艺术性,突出师范专业的针对性。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在课程开发上,强调通识性与实践能力的融合以综合能力中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培养为重点,兼顾艺术实践能力培养进行课程建设。根据小学教师的职业能力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与小学合作的优势,通过合作共同建立美术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的标准,针对小学教学实际和美术课程特点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2)在实践体验上,学以致用,提高创新能力艺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潜移默化地得到艺术熏陶,在掌握艺术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小学教学中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和创造能力及美术应用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了简笔画创作、黑板报版面设计、手抄报制作、试讲课件制作等实践环节,突出实践教学与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美术的应用价值。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高美术应用能力。

2.教学目标艺术素养课程

在以往非专业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主要以美育为目的,同时还伴随着培养高尚道德和精神(即德育)。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过去的艺术素养课程教学目标基本上沿用高师阶段艺术素养课程教学目标,只体现了艺术教育陶冶情操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教育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美育、德育,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平衡发展,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美术课程应摒弃过去艺术素养课程仅仅停留在美育层面的观念,将教学目标与师范类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目标整合为一体,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采用恰当的授课形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强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美术课程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创造性的激发、健康审美观的形成以及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完善均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平衡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美术课程的特点,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观念、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定的艺术表现力,能够适应小学教学实际需要的人才。

3.教学内容

艺术素养课程面向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等师范类专业开设。让艺术素养课程为专业服务、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自身的作用,是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确定初等教育专业教学内容时一直遵循的原则。而美术课程正符合上述原则,它基于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力结构要求,在学生积累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阔眼界,通过艺术感知与艺术实践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美术课程的教学针对小学教学需要选取了美术理论、美术鉴赏、美术实践和职业技能四大模块的内容。其一,美术理论包括美术的概念、种类、特点等基础知识和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中西艺术比较等美术理论知识。其二,美术鉴赏从地域、时代、题材等多维度入手,选取绘画、雕塑、建筑和设计艺术等方面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通过多种鉴赏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广闻博览,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其三,美术实践主要选取基础性强、难度小的内容,如素描、速写、图案、白描等。其四,职业技能主要是指能够被直接应用于小学教学的美术能力,如简笔画创作、手抄报设计等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以上内容相互穿插融合,先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最后通过美术创作训练,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的最终目标。

4.课程形式

在“综合培养,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下,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艺术素养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的设置,设置从必修课、选修课和社团三个维度进行。把必修课的单一形式变为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再以社团活动为补充的优化组合形式,并将其落实到如课程开发、课程教学、教学评价的实际之中,确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价值目标,使教学活动确实成为学生素质发展的一个途径,而不只是教学环节中的形式。美术作为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直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为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做出了突出贡献。主干必修课程内容模块化。必修课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讲解和赏析为主的状况,设置了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赏析和艺术实践四大模块。因为艺术史论和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可以加深学生的艺术感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美术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模式,使知识变为熟练的技巧。

(1)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枯燥的理论讲解,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牢固、灵活地掌握知识。找一些名家名作的赏析资料,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找出不同艺术评论的共性和区别,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从模仿开始,提升分析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应用视频,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学习美术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切实服务于以后的教学工作。

(2)比较教学法在美术课程的讲授上,教师还可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如,把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外国古代工艺美术进行比较,把素描与速写、白描等绘画形式作比较,等等。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比较思维,又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3)情景模拟法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了营造小学教学现场气氛,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教材内容,进行简笔画辅助教学,或模拟美术馆情景,进行作品的讲解。

(4)问题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很多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活动教学法美术就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课堂上。教师以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依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美术技能比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如通过校园手抄报比赛、“庆国庆”海报设计、简笔画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拓展、延伸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整体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师生在活动中双向交流,教学相长。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多媒体课件、微格教室、DVD机等,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难以获得感性认识的状况,提高教学效果。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容量。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音像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拓展教学时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