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信息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规划信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规划信息

篇1

来源:环球旅讯 丨 2017-03-20

旅游信息化行当里二十多年的摔胳膊断腿和江湖夜雨的孤寂,如今化为桃李春风中的一杯酒,作者以“旅游信息化言论”为名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也谈及了不少市场机会。

【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 闫向军)不知不觉以“旅游信息化”的名号写的东西已有99篇,古人讲究个“器满则覆”,且孔夫子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北宋黄庭坚的《寄黄几复》,很有这个意思: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治病不蕲三折肱”典出《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99篇文字基本算得上是“折肱之作”,在旅游信息化行当里二十多年的摔胳膊断腿和江湖夜雨的孤寂,如今化为桃李春风中的一杯酒。赶上3月7日国家旅游局公布《“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桃李春风的季节里说道说道《规划》算是旅游信息化言论的收山。

1、《规划》所设定的旅游信息化主攻方向是很熟悉的四六句:信息服务集成化、市场营销精准化、产业运行数据化、行业管理职能化。其中信息服务集成化说到:“建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面向游客提供旅游公共信息查询、导游导览、旅游产品预订、旅游投诉与处理

等功能为一体的在线服务,实现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在线化、一体化、集成化。”

这部分最麻烦的事是“旅游产品预订”,因为涉及到政府旅游公共信息平台的定位。国外政府旅游公共平台的处理方式是网站链接,再深入一点是旅游产品关键词匹配链接,最理想是上架旅游产品的电商及企业价格体现和预订链接,有点像去哪儿网的酒店产品展现,新加坡旅游局就是通过猫途鹰采取这样的方式。这里的法律定位和运营模式是个大问题,撸起袖子自个就是公司运营,链接一家公司产品预订你就说不清楚,链接所有公司或者大部分公司产品预订有很大的技术实现难度和运营维护难度。现在国内部分政府网站对于产品预订有点黑不提白不提,说不清楚为啥一家公司运营者政府网站的产品预订,更说不清楚在商业预订中政府网站的定位和法律责任划分。

实际上景区门票和其他旅游产品预约以及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验证更应该写进规划的这一部分,毕竟这两件事都在《旅游法》里有要求:“第四十五条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第四十八条通过网络经营旅行社业务的,应当依法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并在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其业务经营许可证信息。旅游经营信息的网站,应当保证其信息真实、准确。”虽然这是《旅游法》对景区和旅行社的要求,但如果没有旅游管理部门的助力和介入,这个活就干不利索。总不能让旅游者寻找一个一个景区网站来预约门票和查看景区承载量,旅行社以及OTA网站包括移动端上的业务经营许可证信息也不仅仅是标注上旅行社许可证

号就完事,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应当提供验证系统。

有志于此的伙计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琢磨琢磨,或许是个市场机会: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旅游产品预订系统,类猫途鹰方式,展现目的地旅游产品比如景区门票、酒店客房和旅游线路在大部分线上渠道的价格和预订链接,维护方便低成本。

旅游企业验证系统,对旅行社许可证资质以及星级酒店、A级景区的评级进行动态验证,最好包括企业奖励处罚信息以及信用情况。

目的地旅游门票预约系统,能够通过网站、旅游咨询中心、酒店大堂触摸屏等渠道预约景区门票,展示区域内景区动态实施流量以及通过预约数据分析的未来景区流量,还可以包括博物馆门票预约、目的地演出门票预约以及其他目的地产品预约。处理景区门票OTA网站预约和抵达目的地后门票预约之间的关系、门票预约渠道便利和体验、门票协同优惠等是难点。

目的地信息组织系统,既然为游客提供旅游公共信息查询,总不能让游客挨个查询旅游六要素,目的地零散的信息如何组织成旅游者所需要的信息内容,所谓全域旅游时代,这个更是个问题。

旅游信息智能查询系统,场景是:对着手机喊一嗓子,俺一家三口八月想到山东旅游,要待五天,喜欢传统文化,花费5000元以下,等等其他如此这般,请推荐行程。查询结果是三个不同的旅游方案,这不但是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核心,也是连接目的地信息系统和旅游运

营商的重要部分。

2、《规划》:“市场营销精准化。鼓励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第三方平台等多渠道采集客源市场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实现市场营销精准化和产品与服务个性化推荐,提高市场营销的效能。”

这段话很清汤寡水。

3、“产业运行数据化。全面推进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引导企业加强对业务流程的全数据化管理,强化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对接,加强数据资源的分析与利用,提升旅游信息化应用水平。”

“行业管理智能化。充分利用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高旅游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旅游电子政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政府相关部门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建立旅游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实现政务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全面提高行业管理效能。”

把产业运行数据化和行业管理智能化合在一起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旅游部门尤其是国家和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其他政府部门以及大型国有企业的数据对接、共享和利用,包括但不限于公安(住宿)、通讯(流量和流向)、交通(自驾车流量)、金融(银联消费)、铁路(12306车票预订)、中航信(机票)等,这些事越往上层越容易解决,效果也越大,立竿见影,直截了当。与其天天喊旅游大数据应用,不如下决心啃下这几块现成的骨头。

有志于此的公司应该在大数据分析算法和展现方式上下下功夫,毕竟现在各地旅游管理机构一下子竖起这么多大屏,如果只是展现景区视频和简单的直方图,还是难看了些。市场空间不小。

4、《规划》中点出“十三五”旅游信息化实现的三个量化指标:

“——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全覆盖;

——旅游大巴、旅游船和4A 级以上旅游景区的人流集中区、环境敏感区、旅游危险区,实现视频监控、人流监控、位置监控、环境监测等设施的合理设置;

——在线旅游投资占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的15%以上;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的20%以上。”

仔细看这三个指标好像搁在一起有点不搭,最后一个是很宏观的规划目标: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的20%以上。不过这个指标算起帐来有点糊涂,原因是第一如何定义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如果按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定义,在线销售/在线采购:指通过互联网接受/发出商品或者服务的订单,但付款和最终交付可在线或离线完成。这个定义套到旅游行业来,计算范围可以是线上预订线下支付,这里面还有很多复杂的情况,比如线上预约算不算服务订单等等,好像还没有听说现在有公认的或者官方的在线旅游消费支出的统计

定义和计算方法。

第二是现在的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在旅游消费支出的比重到底是多少,我们可以根据两组数据大体推断一下。根据《2016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网上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99亿,网民使用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和旅游度假产品的比例分别为34.0%、15.9%、17.2%和7.4%。另一组数据是2016年山东省国内游客花费构成(手头没有全国数据),其中在游客花费中购物花费占23.9%、餐饮花费占19.5%、住宿花费占18.09%、长途交通花费占12.49%、景点旅游花费占10.51%、自驾车费用占6.22%、市内交通花费占2.13%等等。结合这两组数据,目前游客花费中的大头购物和餐饮线上比例很低,在线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住宿、长途交通和景点旅游三项,这三项占总花费40%左右,结合网民数据,2016年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超过10%有点玄乎,尽管有机构测算数据已经达到14%,姑且存疑。

5、旅游信息化规划很难处理的就是“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中应用”,既要符合实际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相关论述保守一点,就变得不咸不淡;冒进一点,转年就闹笑话。比如这一部分:

“推进可穿戴技术应用,提升新体验。一是推进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在信息查询、定位导航、随行翻译、电子导游等方面的应用。二是推进可穿戴设备在跟踪游客旅游过程的应用,记录旅游时间、旅游距离、步行速度等,提升游客旅行体验。三是推进可穿戴技术在监测游客身体健康状态方面的应用,跟踪监测游客脉搏、血压等健康指标,帮助游客健康出行。”

现在回想起来,谷歌眼镜和苹果手表刚出来那会,很让业内激动并且哆嗦了一阵子。信息的移动和人的移动要对起茬口来,还是很费劲的。这一段描述里面藏着两个硬邦邦的东西,一个是智能手环门票,迪士尼已经趟出一条道来,主要作用是入园、支付、排队、定位以及酒店房间钥匙等等,通过这个思路下去,可以解决目前很多痛点,比如流量控制、精准服务、扩大消费、提高体验等等,应用场景的想象空间很大,国内的搞闸机的、搞门票的、搞流量监测的公司可以琢磨琢磨。另一个就是随行翻译,很容易想象一个人口庞大的非英语大国国民可以自由地满世界溜达的场景以及满世界的旅游者在中国溜达的场景的商业机会,尽管手机上的“翻译君”、“微软翻译”等已经很像那回事,但在用户体验和效果上还是差点劲,如同现在租个Wi-Fi,十三五末会出现国民租个翻译机出国旅游的场景吗?还是有点乐观的。

6、“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培育新业态。一是利用智能机器人对语言和图像的理解,推动在导游导览、景点解说、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应用。二是利用智能搜索和控制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在旅游危险领域、事故现场作业等方面应用。三是利用自动程序设计,推进景区无人驾驶汽车、游艇等方面的应用。四是利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改进用户体验,如通过辨别游客浏览网页时的情绪变化,帮助改进行程预订体验等。”

似乎翻译设备和电子导游更应该放在人工智能应用这一部分,电子导游,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应用,一直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也曾经有许多创业公司把电子导游导览作为流量入口切入,还没有发现很成气候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可能为电子导游应用打开一扇门,由单向导游向交互导游转变,由被动输入向自我学习转变。比如在山东聊城不但可以讲解光岳楼,还能够讲解中国名楼的岳阳楼和黄鹤楼,更能够回答游客的各种问题,并能够不断学

习积累,换到岳阳楼的场景亦如是。市场运营把它作为流量入口还是有点希望,比如出门问问、薄言等。

7、“推动社交网络应用,构建新空间。一是推动开发旅游社交软件和社交网站,为游客之间交流、制订旅游计划、评价旅游产品和服务、增进相互感情提供平台。二是推动社交网络为游客满意度调查和游客投诉等行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三是推动社交网络通过动态广告创意的方式开展网络营销,提升营销效果。”

觉得开发所谓“旅游”的社交软件和社交网站有点不靠谱,尤其是在微信无孔不入场景下,时不时的“面对面建群”或者OTA和旅行社纷纷倒腾出“群服务”、“微领队”等花样。

记得几年前曾和某旅游机构的伙计们聊天,问满意度调查中网络数据的来源和算法,这伙计死活不说,原因是担心数据被主观改变和干扰。呵呵。非结构化大数据分析可不是软件刷票,也不是苹果应用商店点评里的胡言乱语式冲量。是不是能应用社交网络数据很大程度上得看“企鹅”的脸子,切实可行的路子可以从点评信息以及舆情信息下手,当然加上社交信息更好,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法子为饭店星级评定和景区A级评定提供数据支撑,真正实现酒店星级景区A级的动态管理,也真正实现酒店星级景区A级的游客认可。

最后,社交网络恐怕不需要咱去推动它做广告吧。

8、“推进旅游大数据运用,引领新驱动。一是运用大数据对游客数量、结构特征、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为旅游市场细分、精准营销、旅游战略制定提供依据。二是运用大数据对旅游消费信用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加强对旅游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三是运用大数据对游客信息进行关联分析,进一步优化旅游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四是运用大数据对旅游景区信息关联分析,为景区流量控制及安全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个人认为目前旅游大数据的关键在于政府部门掌握的大数据的分析应用,这既是旅游大数据应用的核心也是突破点。当然非政府来源大数据应用也可以折腾折腾,点几个题目,伙计们可以参详参详:对线上目的地旅游产品的数据分析,搞清楚旅游产品尤其是旅游产品组织和目的地特性的关联;和所谓网络舆情监测“反着劲”的网络营销数据分析监测;综合酒店点评数据、景区点评数据、餐饮点评数据等目的地数据分析等等。

大数据这碗饭还是得一口一口的吃,活得一个一个的干,不能奢望一步登天,解决所有问题。最近携程的伙计给云南省长写了一封信,其中一个意思是建议用大数据整治旅游乱象,这个有点公关作用大于实际作用,但携程的公关部门是要被弹个脑喯的,看个逗闷子图:

9、在重点工程部分,首先提出:“全国/全球全域旅游全息信息系统工程利用云计算、大数

据、遥感技术(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测、倾斜摄影等)、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分析、制图技术、空间展示等)等技术进行旅游信息管理和服务,建设完善基础数据管理、旅游信息分析、预测与预警、应急管理、旅游资源管理、虚拟场景旅游、旅游气象 APP、游客体验 APP 等功能,展示现实的旅游场景、虚拟场景和历史地理文化,为游客提供全域全时的旅游信息服务,并为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提供全域全时的信息管理服务。”

默默地看了两遍,还是什么也不说了。

10、重点工程第二项是“加快推进建设无线网络、4G 移动通信网络、视频监控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提供广泛覆盖、免费开放的 WiFi 接入服务。建立健全乡村民宿客栈信息化平台,完善实时推介、线上预订、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功能,综合利用自媒体、网络、第三方平台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对民宿客栈进行宣传推广,扩大民宿客栈品牌影响力;推动民宿客栈打造在线展示、预订和交易功能,提供位置服务(LBS)和游客订制服务(UGC),鼓励民宿客栈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客人信息管理系统、电视门禁系统、智能控制一卡通系统、室内 SOS呼救系统、可视监控系统等,全面推进民宿客栈运营及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

这几年乡村旅游的大干快上,让人有一点隐忧:以前可有农民种多了大蒜辣椒卖不出去的情景。乡村旅游的规划、建设、扶贫、服务等热热闹闹,出理论的、出主意的也很多,只是营销稍微有点冷清,一头是日益庞大的供给,一头是几个亿的需求,中间的场子可不小。乡村旅游信息化也是典型的“脏活累活”,大头的OTA现在只是摸到客栈,距离乡村旅游还是有点距离。遍地芝麻,就是找不到家伙什收起来。符合实际的,OTA们可以尝试地搞个乡村旅游频道,和目的地政府部门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里,加上乡村旅游营销内容。别指望乡村旅

游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硬件和软件要简单易维护易上手。重要的事说三遍:模式、模式、模式。

11、“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工程推动建设一批旅游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多种类型发展,不断丰富平台信息,提升旅游产品在线预订、交易支付水平。推进旅游电子商务系统与金融系统的对接,推动网上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在旅游市场的应用。逐步建立电子合同、网上产品与旅游服务信息的监测体系,加强对旅游在线业务的监督和风险控制。推进在线旅游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旅游企业信用评估标准,引导市场消费。建立健全旅游电子商务安全法规,加强对网络信息服务、网络交易行为、产品及服务质量等的监管。督促交易平台建立数据保全机制、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保密机制等。”

俗话说“大树底下不长草”,俗话还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事情都得一分为二。旅游电子商务和其他行当电子商务最大区别就是目的地因素,甭管出现早晚,目的地因素是旅游电子商务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现在的Airbnb。恰恰因为这一点,旅游电商就少不了“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大环境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业环境是“互联网+”、“旅游+”和“全域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电商的“地头蛇们”未来可能会得到各级政府机构越来越多包括银子的助力,但关键还得看市场和模式,是和“强龙”不一样的模式。

“电子合同、网上产品与旅游服务信息的监测体系”确实是个好东西,其意义不仅仅包括监管,还有目的地营销等其他作用。OTA们会有点不舒服,肯定不会欢天喜地地配合,十三五末是否实现,还是打个问号。旅游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不但要包括线上,也应该包括线下,是实现《旅游法》第四十八条的切实保障。

12、“加快中国旅游海外推广网站建设步伐,建设面向主要海外客源地的多语种网站,增进与客源地媒体、旅游分销渠道的在线营销合作,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兴媒体构建多角度旅游营销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推广营销,将旅游产品、线路和促销活动及时准确地传播给海外游客,扩大中国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和美誉度。”

露了一点怯,既然说的是海外旅游市场,还不如直接说脸谱、推特。所谓的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应当包括内容建设、渠道管理和客户维护。在这个行当里的公司可以惦记惦记以下方面:

基础营销系统(网站仅仅是一小部分)开发建设;基于国内公司和海外公司合作模式的信息维护和开发包括海外网站、脸谱账号、推特账号、youtube等;客源地网络渠道的营销模式和,比如俄罗斯搜索引擎Yandex;目的地营销路演、培训以及旅游专家制度的整体开发运营和系统支撑;旅游分销渠道的营销评测、发展、维护等等。

13、“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工程。优化提升“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咨询平台、旅游产业运行监管平台、景区门票预约与客流预警平台、国家旅游大数据集成平台、国家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多语种旅游推广营销平台等,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产业运行监管、旅游预警、形象推广等功能,为政府监管和企业经营、游客服务提供支持和服务。”

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是国家旅游局首次采取“PPP”建设运营的旅游公共服务示范项目,由视觉中国中标后,成立公司来建设运营的。看看以上描述的内容,是不是感到

是个高大上巨无霸工程。实际上这帮伙计这两年一直很低调,甚至有点过于低调,除了有点强迫地把分散到各省旅游信息中心的12301线路坐席一把薅到常州集中起来。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对于12301重要功能的旅游咨询来说,全国线路和坐席可以物理集中起来,那分散在全国各地体量庞大并且时时都在发生变化的目的地信息如何实时地集中起来?!如果不成,它就是个旅游查号台。还有一个挠头的事是如何界定公司运营和政府职能以及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其他部分了解不多就不说了。

14、“建立完善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全国导游公共服务监管平台、旅游质检执法平台、旅游住宿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旅行社网上审批系统、中国旅游志愿者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中国旅游征信网等。建设和优化旅游行业管理信息平台的功能和架构,形成全国数据统

一、分级授权管理的信息系统架构,实现旅游行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精细化,提升对旅游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能力。”

通俗地说,就是现在从国家旅游局这口大锅里有很多勺子伸到各省市旅游局的碗里,麻烦的是这些勺子个头长短包括伸出的时间都不一样,勺子们互相不通气,搞得这碗很别扭,个别勺子还在市场开发公司手里,结果就是碗被捅成筛子。不过,OAT和旅行社的伙计们还是要关注关注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和全国导游公共服务监管平台,包括模式和数据分析。

篇2

第一,内容丰富、全面、翔实,结构系统清晰。本书强化了第一版内容丰富的优点,不仅详细阐释了旅游规划涉及的资源、市场、产品、空间、营销、服务等重点问题,还增加了旅游规划的实施、评价、监控等内容,尤其将旅游区规划单独成章,使各级各类旅游规划的关键问题均得到了展示,全书体系更为完整和系统。同时,作者旁征博引,1900多篇文献的强大支撑使得各种概念、基本问题和理论,尤其是各种规划技术、模型方法得以被详细阐释。此外,本书辅以新颖、恰当、有针对性的案例,能够帮助读者形成对于旅游规划的理论―模型一应用的全面认识。

在《旅游规划原理》全书的行文结构上,作者较第一版进行了局部变动,力求紧扣旅游规划的基本模式。例如将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融入到目的地品牌和营销规划中,旅游容量从资源部分调整到旅游规划影响评估,并全面构建旅游影响分析体系,旅游产品则按照旅游产品树进行了梳理,删除了产品与目的地等部分内容,从而形成了一个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框架,内容全面而绝无堆砌之感。

第二,注重理论模式梳理,强化案例分析。本书在侧重于全面梳理、介绍旅游规划相关基础要素的同时,更为强调理论分析的深度和层次性,几乎每页可见的分析模型为规划相关过程提供最为科学的指导,不仅提升了全书的理论参考性和研究价值,还有助于实现从大的思想、理念到模型到具体方法、指标的合理建构,同时,作者着力于旅游系统理论和学科体系的构建,以避免第一版中出现的过分注重理论的介绍而忽视整体理论建构的问题。该书成功的另一个关键要素还在于其立足于中国旅游规划实践,作者承担了大量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旅游规划,为全书提供了充足、典型和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规划案例。这些生动、全面、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融入到作者理性、系统的思辨凝练中,必然会使读者对旅游规划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篇3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规划

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规划是旅游产业兴衰与否的关键因素,而有效运用GIS技术将有助于大大提高旅游评价与规划的科学性。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况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根据空间地理数据库为处理基点,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实体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整理、编辑、转化、校正、模拟,运用多维空间系统模型处理分析多种空间目标的动态数字信息,进而为地学研究和规划决策提供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系统支持[1,2]。

GIS的构成主要由搭载处理程序的平台如计算器、输入输出存储装置和网络设备等实体物理硬件系统;融合了空间数据采集处理的模型或管理分析方法的各种程序如操作可视化系统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工具等软件系统;描述地学实体数据的属性特性和空间特性的多维空间数据系统;操作GIS的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对地理学领域的具象和演变过程进行规律性研究的数字应用分析方法与模型,共五大部分构成。

GIS具有四项主要功能即数据输入和编辑、数据存储和管理、空间查询和分析、制图和可视化表达。数据输入及编辑表现为数据采集、摄影测量、遥感影像判读、图形变换编辑等;数据存储和管理即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定义、建立以及维护;空间查询和分析即空间数据定位查询、属性数据检索、时空关系查询、拓扑叠合分析、缓冲区分析和数字地形分析模型;制图和可视化表达包括各类地图、影像图、专题地图等其他形式数字图件。

二.旅游资源的GIS评价和规划应用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GIS应用

关于旅游资源的评价,即包括对一定旅游要素和分类体系的特性评价,同时包含对相关资源规划开发的外在环境要素的评价[3]。GIS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获取,并对目标数字、图件及影像等数字信息,形象精确的编辑、处理和表达。将GIS技术应用于旅游区域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中,配合现场实体验证,可以快速提高旅游资源的调查精度和收集效率[4],获得更准确的资源要素价值。目前,应用GIS的旅游资源评估方式主要体现为:

依照旅游区域环境目标的特征需求,建立资源数据库评价体系,也就是说把旅游区域地理空间和特征数据即地理特征、道路、土地使用状况等和校正过的遥感影像图互相重合对照,同时匹配地域环境要素、生态状况等因子,分层次开展资源信息的系统处理和评级。其次,依据GIS及遥感影像图件具有的独特光波谱特性,建立对应的具体解译分析指标,通过目测解译的基本分析方式判读影像图显示的相关旅游资源。

(二)旅游规划的GIS应用

旅游资源规划与决策开发的准确程度,凭借GIS的定量数据分析模型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譬如Williams等(1996)依据GIS全面调查评估了加拿大第三大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卑诗省)的旅游资源性状[5]。辜寄蓉、范晓(2001)通过GIS软件开发了关于四川九寨沟景区的旅游地质灾害预警、岩溶水道空间解析和水文资源预测模型,通过运用这些模型对景区旅游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推演,对九寨沟区域旅游规划开发和生态要素保护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6]。

1.旅游资源调查中的GIS应用

常规旅游资源要素调查包括了自然环境空间要素信息,例如旅游景区地形、地质、生物、气候、水体等属性和人文环境要素数据,如区域历史沿革、交通、经济因子状况、社会文化环境及客源等基本信息。依托GIS技术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的本质,正是将采集的繁杂旅游数据进行编辑和分析,获取有效直观的优选信息,多元化形式演示旅游数据(航拍、专题旅游地图、多维影象、音频等),实现旅游编码信息在内容与空间上的优化完整性,创建完整统一的时空和专题特性的地理学空间资源数据库。

2. 旅游决策分析中的GIS应用

伴随地理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GIS已经可以为旅游开发和规划提供充实的基础数据库支持,通过使用GIS的网络拓扑叠置分析功能,将旅游区域资源要素的基本属性数据即环境表层空间因子(地貌、生物、大气、水体、道路等)和区域旅游评估数据图层叠置进行筛选判定最优可行性开发区域,并规划出景区观览路线和基础公共设施的最优分配格局,旅游景区的环境有效承载力范围和旅游保护区域可以借助GIS空间缓冲区模拟分析技术加以确定。最终建立数字高程分析模型(DEM)简化和形象演示旅游区域空间资源实体和旅游行为关系的可视化程度,有利于模拟验证并直观展示景区内各要素和区域整体的旅游规划最优视觉体验观感度[7]。旅游区域规划内在信息认知及与相关行政决策部门之间的信息良性互动程度,也得益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辅助,准确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主要的运用途径表现为:

(1)旅游区开发适宜度分析

旅游地域最优性规划即筛选对景区自然属性、人文特征及经济因素等重要因子有影响力的要素,建立GIS层次分析模型,叠置旅游区空间专题数据矢量图层,进行图形数据处理。同时建立旅游区域突况因子、损失评价因子和旅游灾害应急框架结构体系,并匹配旅游区域灾情发生前后时空变异信息数值,集成分析灾害的破坏阈值和损耗,有助于提高旅游区域灾情类别识别和防护准确度。

(2)客源地属性分析

建立GIS空间模拟分析模型可以精确获取旅游目的地客源受众结构、客源分布格局和最大效益客源影响因子在地理时空大尺度下的机理特性和数据参数,结合旅游客源出行影响要素的外部内在特征,有利于获取范围更精确地客源地分布区,并匹配旅游者特征数据,分析得出客源地市场的属性和基本状况。

(3)旅游地域的时空特征分析

旅游地域的时空特征分析体现在对旅游最优承载力景观格局的布置,首先需要对水域环境进行层次处理,在以景区开发不干扰区域生态现状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建模功能扩大水体规划区域。其次依据空间分析技术规划出最佳范围的植被布设范围,并量化地形要素属性建模,绘制区域地形特征、地表坡度数字图形,优选规划区域地表和旅游要素的空间影响关系。最后通过叠置水体、植被和地形空间专题矢量图层,获取最需保护的的旅游承载力景观区域[8,9],完成最优承载力景观格局,更直观展示并预见规划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述彭.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3-31.

[2]彭望录.遥感数据的计算机处理与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楚义芳.旅游地开发评价研究[J].地理学报,1991,(4):396-403.

[4]谷上礼.遥感在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1993(3):6-10.

[5]HARRISONH LC, HUSBANDS W. Practicing responsible tourism: international case studies in tourism planning, policy & development[C]. New York: J. Wiley & Sons, 1996:404-421.

[6]辜寄蓉,范晓.九寨沟旅游景观资源保护和规划中GIS的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2002,4(2):100-103.

[7]付晶“.3S”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广东省南昆山七仙湖生态旅游区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06.

篇4

>> “十三五”规划: 聚焦“中国制造” 环保业的十三五机遇 十三五下瑞金红色旅游业发展问题及分析规划 “十三五”背景下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性研究 信息通信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贵州信息通信业“十三五”规划 山西信息通信业“十三五”规划 湖南信息通信业“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旅游扶贫引发的思考 “十三五”规划视域下西部半农半牧地区县域旅游业发展研究 “中国回族之乡”的“十三五”机遇 “十三五”规划前瞻 十三五,何以中国? “我的十三五” 中国旅游业的顾客导向问题研究 金东寒:十三五规划纲要为中国造船业指明航向 《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公布 中国旅游业的传统模式之危 加入WTO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浅议中国旅游业政府管制的改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50129.20150925.。其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成为增长最快的区域,占世界旅游市场的主要份额。

1.1.2 旅游贡献:新兴经济体渐成气候

新兴经济体国际旅游人数,有望继续保持发达经济体两倍的速度增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年至2020年的5年间,亚太、拉美和非洲的新兴经济体接待的国际旅游人数将首次超过发达经济体Peltier D.Emerging economies will welcome more international tourists than advanced economies by 2020[EB/OL].http:///2015/06/22/emergingeconomieswillwelcomemoreinternationaltouriststhanadvancedeconomiesby2020/.。

1.1.3 产业:旅游为全球第一大产业

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而旅游业已经成为服务贸易的主体性产业,属世界范围内就业份额最大部门,堪称世界第一大产业及世界经济产业之星。

1.1.4 需求:旅游需求更加多元化

到2030年,全球旅游人次将达18亿,其中以文化休闲、娱乐和度假为目的出行的游客数量将占国际旅游消费总数的54%新华网.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20年全球旅游人数达14亿人次[EB/OL].http:///fortune/201410/14/c_1112824219.htm.。而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为这种旅游需求多元化提供了巨大动力。因为有钱、有闲人口的比例明显扩张,仅就当前西欧英国、德国和瑞士3国而言,其老年人口比例就已超过总人口的14%魏敏.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突出特点和主流趋势[EB/OL].http:///201102/22/content_1639322.htm.。

1.1.5 市场:旅游市场呈现多极化

旅游消费规模的扩大,必然要求旅游产品的加速开发。在世界范围内,那些具备良好发展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必将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极,旅游空间布局将呈现多极化趋势。

1.1.6 营销:在线旅游成为最重要载体

旅游与科技的融合将会给旅游市场带来一个全新的革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新兴旅游产品的开发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突破性的创新,电子旅游、虚拟旅游、体验旅游等新兴的旅游业态越来越受到关注。

1.1.7 区域:区域内旅游成为首选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可自由支配收入减少,区域旅游成为首选。国家间的旅游合作成为潮流,推动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形态一体化,建立互惠互利的区域无障碍旅游协作区,将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1.8 交通:乘机旅游将占半壁江山

篇5

国家旅游局12月26日《“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制定带薪休假细则,重点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将把旅游失信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记录范围,及时旅游失信行为信息记录。

职工带薪休假细则将出台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预计到20xx年,我国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将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加强监督检查。鼓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休假时间。各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

旅游环境监测建预警机制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实施绿色认证制度,建立健全以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为核心的绿色旅游标准体系,推行绿色旅游产品、绿色旅游企业认证制度,统一绿色旅游认证标识,引导企业执行绿色标准。

同时,我国将建立旅游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达到最大承载力的旅游景区,实行预警提醒和限制性措施。完善旅游预约制度,建立景区游客流量控制与环境容量联动机制。

在生态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对旅游项目实施类型限制、空间规制和强度管制,对生态旅游区实施生态环境审计和问责制度,完善旅游开发利用规划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

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

到“十三五”末,我国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20%以上,4A级以上景区将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全覆盖。同时,我国将继续推动研究旅行社、导游收取“佣金”、“小费”法律适用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建京津冀旅游城市群等五大跨区域旅游城市群。其中,京津冀旅游城市群将发挥京津旅游辐射作用,构建城市旅游分工协同体系,推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此外,我国将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红色记忆旅游带、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藏羌彝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等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

亮点

不合理低价游将依法打击

国家旅游局表示,“十三五”期间将全国旅游秩序指数,建立重点地区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完善旅游纠纷调解机制,健全互联网旅游企业监管体系。

同时,我国将建立健全旅游从业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信用体系,将旅游失信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记录范围,及时旅游失信行为信息记录,推进旅游失信行为记录和不文明行为记录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开展联合惩戒。

此外,全国将依法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变相强迫旅游消费、虚假广告行为,集中处理典型案件,查处违法违规企业和从业人员。

景区经营建负面清单制度

根据规划,我国将建立景区旅游开放备案制度、景区旅游建设与经营项目会商制度、景区建设经营负面清单制度等。推动景区旅游实现特许经营管理,推进经营决策、劳动用工、薪酬制度等去行政化改革。完善景区建设经营活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景区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景区预约预报预订机制。

此外,我国将健全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完善旅游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应急值守制度,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国家旅游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推动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紧急救援体系,推进国家旅游紧急救援基地建设。

相关阅读

到20xx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规划指出,20xx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0.8%。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荣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

规划明确“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xx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4A级以上景区将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

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期末,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20%以上,4A级以上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全覆盖。

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制定实施细则

规划提出,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将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加强监督检查。鼓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休假时间。各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

重点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

规划提出,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红色记忆旅游带、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藏羌彝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等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

新建、改扩建10万座旅游厕所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新建、改扩建10万座旅游厕所,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场所、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中西部地区旅游厕所建设难题得到初步解决。

推动简化签证手续缩短签证申办时间

规划提出,推动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简化签证手续、缩短签证申办时间,扩大短期免签证、口岸签证范围。

全国省会城市至少开通1条旅游观光巴士线路

规划提出,完善旅游观光巴士体系,全国省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至少开通1条旅游观光巴士线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至少建成一条自行车休闲绿道。

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部建成生态停车场

规划提出,开展绿色旅游景区建设,“十三五”期间,创建500家生态文明旅游景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部建成生态停车场,所有新修步道和80%以上的旅游厕所实现生态化。

实现高等级景区退出机制常态化

规划提出,强化A级景区复核和退出机制,实现高等级景区退出机制常态化。

篇6

关键词:旅游产业;智能化;智慧旅游;信息化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得到了创新运用,智能手机、个人掌上电脑的普及,促使人们对信息化旅游和个性化旅游的渴求程度在不断提高,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大头旅游业也在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加快自身发展。在2008年11月美国IBM公司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此后,我国学者在对“智慧”二字进行充分理解后,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概念。“智慧地球”是对“智慧城市”的引导,“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中国的举措。“智慧旅游”是对“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二者在旅游产业与旅游活动的具体运用。

2011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出了方向,智慧旅游被正式提上发展日程。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确定了北京、南京、镇江、无锡、武汉、苏州等18个城市作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已有62个省市提出智慧旅游发展计划,其中16个省市出台了相关规划。[1]2014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业发展主题定为“智慧旅游”,要求各地旅游局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以信息化技术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我国不少省市正在如火如荼地构建自身的智慧旅游系统,发展旅游产业。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定义,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种定义:一是“新旅游形态论”,;二是“技术应用论”;三是“管理变革论”。笔者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借助智能设备,实现旅游信息的广泛采集、挖掘分析、实时传输和自动感应,培养旅游者从旅游信息搜集、旅游决策、旅游购买、前往旅游地、在旅游目的地消费全过程的主动性、自主性、智能性和交互性,最终实现旅游体验的个性化、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与旅游管理的数字化。“智慧旅游”不能等同于“智能旅游”,“智慧旅游”是对“智能旅游”的升级。

二、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一)智慧旅游将开阔我国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满足我国庞大的旅游需求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三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32.6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1.29亿人次,共计33.89亿人次,这庞大的人数规模带来了2.9万亿元的收入。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2204.6亿元,同比增长29.0%;中国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117.6亿元,同比增长26.2%。[2]这些数据说明了智慧旅游在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的同时将会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智慧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对旅游业的“”

智慧旅游是新技术浪潮下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应时之举,被称为中国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是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旅游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服务产业,可以说,旅游的发展就是服务的发展。而智慧旅游将通过政府集中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深入挖掘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旅游资源,满足不同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以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旅游服务为宗旨。

(三)智慧旅游是旅游城市发展的适合路径,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

未来十年,中国旅游城市的直接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城市旅游环境,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集中体现。借助发展智慧旅游,可以使城市的旅游条件和环境系统地提升与完善,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等,还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善。

三、城市发展智慧旅游的建议

(一)提高对智慧旅游的认知度

从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旅游产业已进入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黄金机遇期,发展以高度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势在必行。所以要高度重视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确立“智慧旅游”发展新理念,将其贯穿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之中。同时,注意避免对智慧旅游认知向过度智能化甚至机器化偏移,明确智慧旅游建设并不是忽视人工服务的环节,相反,对人工服务的需求在量和质上都要求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制定城市智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逐步推进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上兵伐谋,规划先行”。制定科学合理的智慧旅游发展规划,才能有条不紊地指导实践,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以游客为中心,满足游客在游前、游中、游后的各种需求”要作为智慧旅游总体规划的核心,智慧旅游建设范围除涵盖政府部门、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相关旅游产业环节,还应将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安全等城市配套保障体系有机整合。

(三)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加强各部门协作和协调

智慧旅游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还需要统一各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和行动。“智慧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在整体范围内有效整合和协调规划、建设、旅游、公安、工商等政府部门资源,以及网络、电信、数据处理、电子商务、金融、交通等要素资源和食、住、行、游、购、娱等必备条件,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政府统一规划、监督和指导,由企业进行项目建设,举全体之力共同实现“智慧旅游”建设目标。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智慧旅游的实现受制于城市各地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城市要完成智慧旅游建设,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城市、景区、景点的软件和硬件条件,深化旅游信息化的程度,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和旅游资源数据库,将整个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灯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灾害、游客行为、社区居民、旅游工作人员行迹和相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将旅游数据中心建成为旅游资源公共云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整合和利用各种智能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提供旅游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篇7

Abstract: At presen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analytical ability of spatial data make it become the important way of tourism manag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GIS in tourism management from three aspects: touris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urism 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tourism thematic mapping. And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research in the end.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开发应用

Key words: GIS;tourism management;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203-02

0 引言

在当今社会的三大产业中,发展势头最快和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最活跃的要数“服务业”。服务业中的“绿色产业”――旅游业正以其无烟化、效益化的优势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重视,它的繁荣程度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1]。

与旅游业相关的资源调查、配置、推广等都需要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与决策。但由于旅游是围绕旅游地展开的活动,因而与地理构成了紧密的关联,但传统基于电子表格的管理方式不能对地理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能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与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的地理信息系统成为了现阶段旅游信息化的重要途径。

1 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标识码将地理实体的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联系,从而实现地理现象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将地理信息系统运用于旅游管理中的信息查询、资源规划等方面,将促进旅游管理的定量化、科学化、智能化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旅游信息管理

旅游信息是旅游数据按一定规范及不同应用需求加工后形成的可供旅游群体服务的数据。特点是都与一定地理位置相关,但由于应用需求不同会造成其属性信息的丰富多样、结构不一。因而旅游信息的管理会由于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的变化。[2]

对于旅游管理运营部门而言,政府或者企业关心的是旅游资源的分布、基础O施的配套、游客流向等方面,因而采集的旅游资源数据是将各种资源信息按照地理空间实体特征转换成的不同维度空间实体表达,而将满足其应用需要的相应信息放入属性字段内,以方便用户查询检索。张自川等[3]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设计开发了能对长春净月潭旅游度假区游客数量、分布情况实时获取的游客调查系统。

对于旅游的服务群体而言,游客关心的是出行线路的安排、景区周边的住宿情况等。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用户可以实时地通过互联网访问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端口,及时地了解景区的位置、周围的旅游服务设施,并可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多条件查询检索到令人满意的出行路线,定制个性化的旅游方案。吴晓佳、李卫红[4]采用WebGIS技术开发的旅游自助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旅游线路查询、制作专属旅游计划等功能。

1.2 旅游信息分析

现阶段旅游管理的研究集中于产业政策对旅游影响模型的构建、旅游企业服务创新体制的建立、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性研究以及游客旅游行为驱动机制的探索,四个方面。针对以上内容,传统基于问卷、访谈的田野调查只能片面地选择若干因子进行基于某一区域范围内的研究,且无法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有效检验,而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旅游管理,则可以利用它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从各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其属性信息出发,分析实体的格局模式、相互作用机制及事物的演化过程。

①旅游地发展分析。利用决定旅游地发展的自然、社会因子构建发展模型,定量地了解旅游地发展状况。再根据区域发展政策、实际公共设施分布对旅游发展规划方案评估,获得旅游地发展的趋势分析结果,对发展方案进行有效、客观的分析。邱粲等[5]利用山东省1983-2012年的气象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帮助下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对该省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精细化的评估。菊春燕等[6]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分形理论引入到旅游景区的地质灾害评价中,得出村镇分布、居住区、旅游公路、旅游景点及景区道路是影响度较高的因子。

②旅游环境分析。旅游地的水体、植被、地形分布是旅游环境分析的主体因子,利用遥感技术采集最新的地理环境数据,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作环境廊道图,得到现阶段的旅游环境状况。随后可通过各种地理空间分析,构建适合的环境廊道,实现对旅游区的合理规划。柳云龙等[7]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统计功能、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技术确定了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环境廊道并计算了该景区的风景环境容量,为旅游景区的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参考。

③旅游客源分析。旅游开发的目的在于吸引众多的游客前往旅游地进行旅游消费,然而由于游客的兴趣点、收入水平等皆存在差异性,难以客观、准确地进行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将游客的性别、年龄层次、兴趣爱好、收入水平等进行量化后形成属性数据,通过地理模型的构建,结合地学分析可形成定量的旅游客源属性分析,为旅游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梁伟、李君轶[8]利用地理信息系统、Web数据挖掘方法对陕西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得出甘肃省将在2010年成为陕西省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地,而临近市场仍然是陕西省的主要客源地的结论。戴学军[9]则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旅游需求引力模型的帮助下,通过研究惠州市龙门县3个时间段内的旅游交通变化得出旅游交通变化是客源市场演化的重要驱动要素,且客源市场的空间扩展方向与交通变化路径基本一致的结论。

1.3 旅游专题制图

旅游地图的构成要素除传统的地理要素外还要表达与旅游相关的旅游主体、客体、旅游媒体要素[10],如旅游景点、旅游路线等。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编辑、处理功能,可方便地进行地图要素修改;采用分层、分要素的数据存储方式,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不同地图要素的配置,输出形成各种旅游专题图,如景点图、交通图等;可快捷地进行地图缩编,控制地图显示要素详细度,制作不同比例尺地图,满足不同旅游规划的要求。

2 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管理中的发展展望

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地图制作功能决定了其能在旅游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使旅游管理向着科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根据目前的信息发展情况,对地理信息系统与旅游管理的结合提出以下展望:

第一,结合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三维虚拟地理信息系统。现阶段为旅游管理服务的地图多以二维图为主,而传统二维地图难以给用户身临其境的真实感。通过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表达旅游地理环境则可以给人以真实感,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旅游者带入三维的旅游场景中,使游客或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如同置身于真实的旅游情景中。其优势在于能最大限度地还原旅游规划设计,能够在项目实施前完整地了解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还可以还原已经不复存在的旅游资源,让游客“穿越”时间、地域的限制,创造更多的旅游效益。

第二,加大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互联网普及应用的升级使旅游信息获取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客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地获取与旅游相关的任何信息。尤其是随着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应用服务的深入,游客或者旅游产业从业人员可以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游客可以获得基于其位置的更为精确的旅游信息服务,而对于旅游产品的经营者则可利用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更为精准的商品营销信息推送及产品服务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政府监管部门则可通过LBS获得实时的旅游动态数据、设计恰当的应急响应方案。

第三,l展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偏重于对地理数据的分析,而缺乏与图片、声音信息的结合,从而导致开发的旅游产品对游客缺乏吸引力。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地理信息系统中,开发出一套结合图像、音频、文字和地理数据查询分析能力的旅游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将有助于提高用户旅游兴趣度、提升用户体验,从而更好地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宣传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硕.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4):34-36.

[2]李肇平.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初步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30(5):131-134,143.

[3]张自川,万恩璞,田卫.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游客调查中的应用――以长春净月潭旅游度假区为例[J].东北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4(4):102-106.

[4]吴晓红,李卫红.基于WebGIS技术的旅游自助地理信息系统[J].城市勘测,2004(5):26-29,32.

[5]邱粲,曹洁,林隆超,等.基于GIS的山东省旅游气候舒适度精细化评估[J].资源科学,2013,35(12):2501-2506.

[6]菊春燕,贾永刚,潘玉英,等.基于分形理论的旅游景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青岛崂山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13,22(6):85-95.

[7]柳云龙,严愉愉,晏祥宏.GIS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生态经济,2007(10):110-113.

[8]梁伟,李君秩.基于Web和GIS的陕西国内旅游客源市场预测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09,39(5):870-874.

篇8

一、引言

景区智能化是旅游产业服务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智慧旅游的核心和基础。随着物联网、云计算、3G/4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广大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旅游体验需求,结合目前湖南省旅游业正处于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由粗放服务业向集约服务业、由本土服务业向国际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时期,如何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助推湖南旅游产业在管理、服务、营销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和创业创新是当前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旅游景区的智能化是优先需要解决的难题及面临的挑战。为此,我国许多专家和科研院所开展对旅游景区信息化、智能化进行研究。李继峰对旅游景区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内涵、特征、表现形式进行详细的阐述;陆芳欢对安徽省旅游业从“十一五”到“十二五”转换时期信息化发展思路提出自己的看法;韩林提出了基于体验经济下的智慧景区信息化产品创新思路;郭伟等认为我国智慧景区的不足是人才、资金、新技术、机制体制制约引起的,并提出相应对策。党安蓉等探讨了智慧景区的内涵,并设计了智慧景区建设的全面架构。赵耀对湘西州“十二五”期间旅游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战略目标及相应对策。冯刚等提出以物联网技术之一RFID为中心构建智慧九寨沟景区,解决目前景区内旅游旺季旅客拥挤、车辆调度不畅等问题。根据知网文献查阅,以湖南省智慧型景区为关键词查找的文献为0,说明缺乏针对湖南旅游景区的智能化发展理论研究;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提出智慧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后,把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作为智慧旅游建设工作重点,2012年湖南省政府把张家界、韶山作为智慧景区的试点地区,但与国内旅游强省的景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差异明显。因此,开展以智能化为主导的旅游景区信息化研究是实现湖南旅游产业升级、缩小差距、提升景区智能化发展理论的重要途径。

二、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内涵及关系

旅游景区信息化发展被认为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景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旅游景区信息化的含义可理解为:在旅游风景区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游客、旅行社、酒店管理及信息,其表现形式为游客的统计、管理,旅游景点信息等。旅游景区数字化内涵是借助计算机硬件设备,综合利用网络技术、3S技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实现对景区的基础设施、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游客管理、游客活动进行采集和动态监测,并通过整合这些信息为游客提供服务,为景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其表现形式为网络预售、电子商务网站、LED显示屏信息、电子门禁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等;旅游景区智能化内涵是利用物联网技术、3G/4G等移动技术、穿戴技术、虚拟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云存储技术等,实现景区内对人、物、景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管理、跟踪,从而达到智能化导航、导游、导览、导购的目的,其表现形式有:二维码、RFID、实景3D、触摸显示屏、O2O电子商务等。上述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信息化、数字化是智能化基础,智能化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推进和延伸,数字化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桥梁和纽带。

三、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国外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

国外许多国家非常重视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随着3G/4G、物联网、穿戴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出现,特别对景区智能化建设尤为关注,经过近十年建设,许多国家取得一定的成效。2006年新加坡提出了“智慧立国”旅游计划,围绕各景区实施了智能化数字服务系统:该系统着眼于增加游客在新加坡的旅行体验。游客通过各种渠道如手机、互联网等得到“一站式”服务,利用各种智能终端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利用交互式营销平台开展个性化的旅行规划及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韩国开发了“i Tour Seoul”掌上移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它能提供定位服务,智能信息服务及丰富的附加服务如推荐旅游路线等。比利时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微电子旅游大全“标识都市”项目,让带条码标识的不干胶沾满景区及景区周唯店铺等,智能手机到指定网站下载条码扫描器,能随时随地获取历史文化、购物路线、景区内景点线路导航。2009年英、德开发一款智能导游软件,让游客“亲身”体验被遗忘的历史遗址样貌,规划自己的旅游路线。

(二)国内景区开展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

我国从2004年至2011年开展了“数字景区”示范工程,已有九寨沟、黄山、峨眉山等24个景区实施了数字化试点工作。据有关资料显示,至目前为止全国153家5A级景区已经全部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建立了完善的语音导游、电子监控系统和游客服务中心,完善了网上预订和支付系统。2012年随着国家智慧旅游带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大战略的提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国家旅游局确立了22家全国旅游智慧景区的建设试点单位,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许多景区取得一定的成绩。如九寨沟的景区旅游服务资源动态优化配置,实现游客分流智能化管理;黄山的“智慧+服务”模式;北京颐和园智慧景区,现已实现智能游客统计、四季花讯实时更新、实景导览等多个功能等。2015年7月河南省政府与腾讯公司合作准备“互联网+龙门”智慧景区项目建设,实现智能景区4G和WIFI全覆盖,该平台具备互联网+购票、互联网+游园、互联网+管理、互联网+宣传四大功能板块,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微信购票、微信入园、语音导游、在线客服等功能,通过便捷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改变,为游客带来从入园前到出园后的全流程智慧体验。伴随智慧景区建设,产生一些旅游附加值较高的智慧旅游项目。如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旅游担保”支付方案,将让消费者旅游消费真正实现“先玩后付”。目前,已有北京、上海、三亚、深圳、杭州、四川等地区近10个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网站支持了支付宝旅游担保交易。

(三)湖南省各景区开展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

相对于旅游强省而言,湖南旅游产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开展相对较晚。于2011年湖南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利用数字化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特别是在2012年省政府旅游局确定张家界、韶山作为湖南省智慧景区示范点后,经过前几年数字化建设和近几年智慧景区建设,景区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张家界和湖南国防科技大学合作进行智慧景区建设规划编制。景区现已建成全国首个指纹IC卡身份识别自动化门禁系统,平安技防安全保卫和景区防火监控系统并实现湖南省防火办对接,信息平台,网上售票系统及基于游戏的景区虚拟项目。韶山景区建成了二维码验票门禁系统,部分景点无线WIFI覆盖,网上售票系统。2014年湖南旅游局已完成旅游政务网、旅游监督网、旅游投资网、旅游电商网的整合,并且利用“锦绣潇湘旅游卡”――湖南旅游景区智能电子年票和旅游电商网,为全省旅游企业开通网上销售推广渠道,为广大游客提供旅游在线服务、网上预订、网上支付、智能手机APP等智慧旅游服务。

四、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的不足

虽然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

绩[8],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景区旅游信息不对称

1、旅游经营者对游客需求认知有限。具体表现在目前湖南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方式主要是运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户外广告、杂志等渠道,而新媒体渠道应用较少,游客被动吸收旅游信息。往往旅游景区及旅行社单一类型的定制性旅游产品,缺乏难以吸引八、九十年代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2、游客对景区的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及时。具体表现为节假日热点景区游客超载。游客超载不仅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容易造成景区交通拥堵,诱发安全事故,降低游客游览质量。景区危机信息难以获取。景区对火灾、洪水、极端天气、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瘟疫、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景区内游客难以及时得到。景区内景点线路不能实时获取和定位。景区内没有构建全覆盖的WIFI或3G/4G网络,在游玩过程中查阅路线和景点信息比较困难。

3、旅游管理者对旅游经营数据掌握不准确。具体表现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企业(酒店、旅行社、商铺)的服务质量、土特产销售、旅游产品设计的合理性、游客投诉等无法准确、及时获取。湖南旅游管理部门仍然采用传统的投诉途径――电话投诉和部分的网络投诉。

(二)景区旅游信息缺乏整合、协同

湖南景区内信息化建设没有考虑把交通运输、监控、环保、国土资源、销售、气象等涉及到旅游方面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起景区旅游大数据资源平台。张家界作为全国综合旅游改革示范区,目前也只是进行门禁系统、售票系统、监控系统、大型LED显示屏的信息化建设,各系统中之间数据不能共享,更不能进行数据整合。而其他景区信息化建设相对张家界景区而言,其景区内信息化各系统之间共享、整合程度更低。

(三)景区旅游信息建设随意性较大

全国其他旅游强省为推进信息化建设,都相应编制十二五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通过百度搜索或知网文献查阅,没有找到“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湖南省旅游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规划。除张家界外,湖南其它景区信息化建设缺少系统规划。尤其是智慧景区的建设,湖南省缺乏智慧景区的建设规划和标准,也没有景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和规划部门。

(四)景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发展滞后

湖南省旅游景区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还是较为薄弱。几乎湖南省所有景区都没有实现WIFI和3G/4G的全覆盖,造成像张家界这样的示范景区即使开通智慧导游,但对游客而言,由于景区内缺乏良好的通讯信号,智能终端设备几乎不能正常使用。湖南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相对滞后。尽管2014年初湖南省曾提出三大终端(移动智能终端、电视终端、PC终端)促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但从目前景区项目实施效果看,游客基本感觉不到三大终端的使用效果。

五、湖南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应对策略

湖南省作为年国民经济总量过万亿,其经济实力进入全国经济十强的强省,且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大省,随着近几年各景区开展的信息化、数字化基础建设,可以说湖南省部分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设基本具备实施条件,为促进湖南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例,满足普通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旅游服务需求,提升旅游产业管理、服务、营销的升级,湖南智慧型景区项目推进无疑是较好解决上述需求的途径之一,同时能促进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提升,因此对湖南省智慧型景区的建设及应用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从而引导湖南省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一)景区旅游大数据整合

整合景区交通运输、环保、气象、国土资源、人文历史地理资源等涉及到旅游的数据,通过电信、百度、阿里巴巴等主要移动通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建立社会各方面数据和旅游数据相整合的旅游大数据资源,推进旅游的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升级,从而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针对湖南省景区,继续推进潇湘一卡通的升级,重点开发和建设移动旅游信息门户和移动旅游应用服务平台,为景区在途游客提供跨平台、跨网络短彩信服务、APP下载等各类移动终端应用服务,组织开发符合移动信息传播需求的数字旅游内容制作,解决各类旅游资讯、营销广告、多媒体宣传内容、旅游地图等信息载体在手机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内容组织和展现问题; 如智能导游和微信平台的整合。

(二)景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及应用规范化

湖南省旅游局、国土资源局、经信委等各部门联合制定2016-2020湖南省旅游信息发展规划,加快制定智慧景区的标准,覆盖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监管、旅游者权益等旅游各环节和各要素的信息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建立以元数据为中心,可统一管理和服务的旅游基础信息资源目录,建设景区旅游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为旅游行业信息资源开发以及产品服务创新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三)大力推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发展,促进景区旅游者、管理者、经营者之间信息互访

景区智能化发展需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及服务平台的支撑,故湖南省在建设智慧型景区中需优先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其具体表现为:在十三五建设期间,加大景区WIFI无线网络和3G/4G移动网络的全覆盖规划和建设;加强景区内智慧型停车场建设;加强景区内起宣传和导游功能的触摸显示屏布局和建设,在景区集散地(景区入口处、酒店、停车场等)开发景区旅游信息咨询平台(触摸屏);加强景区传感器网络的规划布设,应用传感器网络实现旅游景区大气成分、水资源质量、地质成分、环境噪音等环境指标的实时采集监控,并进行分析及预警;借助地理遥感测绘、监控视频、数字标签等技术,实现对景区动物、植被、景观、文物等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监控,应用RFID、二维码对景区重点资源进行标计联网,建立景区资源物联网资源库。继续推进“三大终端”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及应用,针对PC终端平台,在大型网站京东、天猫、百度、腾讯、淘宝、去哪儿、新浪等开设“湖南旅游旗舰馆”或“湖南旅游专区”,满足消费者在PC终端应用中对湖南旅游资讯的查询、了解和购买需求;针对移动智能终端平台,开发湖南旅游公共微信项目,为经营者和游客提供旅游业务服务和用户互动体验;针对电视终端平台,开发云电视旅游平台及湖南旅游资讯频道。建立景区运行监测指挥调度中心,实现对景区人流量、景区周边道路、景区恶劣天气实时监控、和预警。

(四)以智慧景区为中心,带动智慧型旅游企业和智慧城市发展

以景区智慧化要求激发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创新,推进旅游企业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为线上游客提供旅游资讯、预订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为线下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旅游服务信息共享资源的整合及协同,推进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经营,全面提升旅游企业管理效率、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湖南省应以华天国旅、省中青旅、省国旅等星级旅行社和华天、通程、喜来登等星级饭店作为智慧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着力培养像携程、同程、艺龙等新兴的旅游信息化企业。以智慧景区发展要求刺激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发展,如在省旅游集散地(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站、机场等)、城市人流聚集区(大型商场、酒店等)建设“湖南旅游公共信息”查询平台(触摸屏)。围绕智慧景区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如为推动智慧景区发展,全省拟建或在建了统一旅游管理部门办公、业务流程无纸化的OA系统和省旅游资讯网、旅游国际推广平台、省旅游监管网等网站。以智慧景区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交通、气象、公安、民航等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

篇9

关键词:旅游信息服务系统;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73-002

现如今旅游业正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网络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从互联网上查询旅游信息,面对游客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另外一方面,以政务行政管理的网络化、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对旅游部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国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现状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普及,全球整个行业都在向信息化时代迈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信息化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国信息化建设先后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以1996年国家旅游局成立信息中心为标志;第二个阶段为起步阶段,以2000年国家旅游局启动“金旅工程”为标志;第三个阶段为发展阶段,以2006年国家科技部启动“数字旅游”项目为标志;第三个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以2011年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未来十年目标”为标志,该阶段是在国内进行的智慧旅游发展阶段,智慧化旅游信息系统建设不是旅游信息化的简单延伸和提升,而是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家信息产业部于2000年12月共同了《国家旅游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为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相关技术规范。到目前为止,国家旅游局对18城市进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智慧化旅游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二、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业与信息的融合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信息化对传统旅游业进行改造提升已刻不容缓。各地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已初步建立,但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在满足游人需求和旅游业发展需要方面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涉及多个层次和方面,它具有实时化、人性化、低碳化、多元化、时尚化、交互化等特性。但这些特性的实施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和通讯设备基础上的。而这些技术在旅游行业的运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这些技术和设施建设较缓慢和滞后,缺乏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共享平台,都会给旅游信息服务系统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造成很大的障碍。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缺乏有效机制

由于我国暂时没有统一的旅游信息标准,旅游信息的描述千差万别,导致旅游信息系统基本数据库的建设和日常维护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我国旅游业目前仍然被行政划分左右,形成纵向割据和分散经营的不良局面,从而导致了信息渠道不畅通,难以形成调控全局的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封闭意识极大地限制了信息的共享。

3.信息整合能力比较差,数据共享程度低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主要涉及住宿接待部门、游览场所经营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旅行社部门、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有效协调五大部门。然而目前的现状是旅游业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自为政”,都建立自己的旅游信息网络,各系统自成体系,数据交换接口不统一,因此使各部门体系很难融合,从而实现统一数据整合和数据共享,其结果使旅游信息成为孤岛。

4.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旅游业发展的变革,但目前旅游管理方式比较滞后,依然采用粗放式管理,管理方式保守且缺乏主动。许多部门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在实际作业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办事效率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无法实现及时共享。因其行政划分和归口的原因,导致这些部门各自为政,规模效应不能体现;整体运作能力差,单兵作战,信息分析整合能力差,对旅游者无法确定进行市场细分,顾客资源再开发缺位。

三、我国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对策

1.政府引导,积极扶持

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本身就是“公共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加强对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重视,把系统建设列为城市公共建设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坚持“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通互联、资源共享”的方针,加紧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促进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步伐,推动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标准化进程。

2.建立健全规范标准

标准与规范是指导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范与标准,为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规划实施、工作流程再造、规范市场行为、信息产品的开发、技术产品的提供等提供指导与约束,可以事先防范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因素,旅游信息系统建设是依照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可以保证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系统运作最优化,同时也为旅游业与国际接轨提供了可能。因此,尽快建立健全规范与标准,是推动我国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持续、稳定、健康、高效发展的关键。

3.建立旅游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旅游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是保障旅游信息服务系统通互联互、系统内业务协同、信息充分开发利用、服务效率提高的前提基础,是旅游信息系统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就必须建立旅游信息数据标准,有效采集旅游信息资源。

4.优化管理体系

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政府就必须高度重视,需要由政府组成一个强有力的专门部门系统建设的管理。统筹制订战略规划,协调指导各部门实施规划;制订规范标准体系;统筹管理专业人才资源建设保障体系、系统建设运行保障机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资源建设运营体系;编制本地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指南,确定推广应用目标和重点领域,完善推广应用体系。

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不仅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提高我国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驱动力。随着旅游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智慧化旅游时代的到来,建立一个能够共享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已经成为旅游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要务。

参考文献:

[1]张国丽.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建设-以浙江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2(03):43-44

[2]董彦佼.桂林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研究[J]商场现代,2013-07-08:66

篇10

关键词:环境解说;概述;研究进展;规划研究;存在问及建议

我国由于缺乏对旅游解说的充分认识,对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现在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相对集中在几个方面。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近年来我国对于旅游解说的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

一、旅游解说概述

1.旅游解说定义。至今关于解说的定义仍有很多,没有统一定论。“解说之父”Tilden最早认为“解说并非事物的简单描述,而是通过体验揭示事物内在意义与相互关系”.Brown从旅游角度认为,环境解说是一种沟通环境知识,促进旅游目的地与游客相互交流的手段,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讨论及产生环境保护行为.吴忠宏认为解说是信息交流手段,阐述现象后的含义,激励游客产生新见解和热诚。吴必虎认为解说系统的含义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达到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唐鸣镝认为构建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其内涵框架有3个基本要素:认识对象(信息源)、使用者(接受者)、旅游解说(沟通媒介)。认识对象和使用者通过旅游解说相互沟通,以达到景区在使用、教育、保护等功能上提升互动的目。

2.旅游解说类型。目前,专家学者主要从解说资源的属性、人物关系、解说范围与解说形态等划分解说类型。从旅游解说资源的归属,其可分为环境解说和遗产解说。从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可分为人员解说和非人员解说。从旅游解说的服务范围,可分为园外解说与园内解说。从解说物质的存在性,可分为物质解说与虚拟解说。从旅游者获得解说的方式,可分为向导式解说和自导式解说。

二、环境解说规划研究

1.旅游解说系统构成。旅游解说系统的构成:区域环境解说子系统(REIS)、旅游吸引物解说子系统(FTAIS)、旅游设施解说子系统(TFIS)、旅游管理解说子系统(TMIS)。

2.向导式解说系统的规划研究。对向导式解说系统应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改进。王娜认为完善向导式的建设应从提高导游人员水平,重视队伍建设;加强导游词创新,突出特色及生态教育功能等方面入手进行开展相关的工作。

3.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孟明浩(2005)等提出了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即1个前提(确定目标)、3个分析(资源调查评价、地理文脉分析、受众分析)、1个定位(主题定位)、1个策划(方案策划)。

4.自导式解说系统的规划研究。唐鸣镝认为一个完备的自导式解说系统应包括游客中心(展品)、牌示标识(设施)、印刷品、音像品4大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应具有各自清晰的功能、特点及相互关系,从解说物种类、解说设置的空间布局、游线解说、细节设计等几个方面,建立一套以人为中心、人景沟通、功能互补、开放型的旅游解说系统"使之成为风景区管理的有力保障。

旅游解说牌示的规划方法与设计应以人本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为原则,应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人体工效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原理,构建解说对象与游客之间的桥梁,从而达到旅游解说牌示传递信息、教育游客、保护资源的目的.旅游解说牌示的规划与设计应包括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建造与安置阶段、评估与保持等4个阶段共11个基本步骤。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由于对于旅游解说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较国外的研究成果,我们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

1.相关概念的界定。目前解说主要分为:环境解说、遗产解说和旅游解说。三者的区别目前没有学者进行详细探讨。

2.主要内容的深化。 解说系统的有效性、游客分类、解说员与游客沟通过程以及游客解说满意度研究是目前的重点和难点领域。

3.理论和方法的丰富。国内由于旅游解说服务的辅、隐蔽性、零碎性等特点,长期以来没能引起研究者和管理者的足够重视,致使旅游解说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比较欠缺,因此,要将其他学科比较成熟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旅游解说的研究中来,为我国旅游区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4.系统规划和实践方面的应用。各个旅游地要鼓励当地社区、旅游者、管理者、企业以及学者等的投入与参与,制定高质量的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完善解说设施,加强与营销的联合,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率。

参考文献:

[1]吴必虎 高向平 邓 冰:国内外环境解说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3,05.326-334.

[2]刘长海 李 宏:国内环境解说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55-59.

[3]张明珠 卢 松 刘彭和 祝小迁:国内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8,01.91-96.

[4]孟明浩 顾晓艳 俞益武:浙江省旅游景区环境解说服务现状及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4),372-373,封三.

[3]王 娜:完善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J].科技咨询导报,2007,24.95.

[6]唐鸣镝:建立完善的风景区旅游解说系统[J].中国园林,2006,0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