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建筑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建筑现状

篇1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由于时间、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国际上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2006年,我国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一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应用了资源、环境、经济、健康的集成思想,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二、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现状

当前各国对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都采用全寿命周期方式来考虑,通过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费用与效益差异的比较来衡量绿色建筑。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在《绿色住宅的成本》中指出:“绿色住宅比传统普通建筑的前期费用平均仅增加2.42%,但它的低运营费用、低健康成本、低融资费用和保险费用、高出售价值体现出了绿色建筑的巨大优势”。美国联邦能源管理机构在《联邦能源管理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手册》中运用全寿命周期形式对所有联邦建筑中能源与水资源保护项目、能源更新项目的经济性进行评审,但只是从节能与节水方面考虑了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经济效益。2003年,在给加州可持续建筑专责小组的报告《绿色建筑的费用和效益》中,采用了全寿命周期净现值来评价绿色建筑,从降低能耗、能源相关的大气排放的减少、节约用水、废弃物减少、效率和健康的提高、保险费用的降低方面体现了绿色建筑的效益。但是该报告中的经济评价体现的是整个加州的经济效益,其中还包括社会和环境效益,并没有给出衡量单个绿色建筑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在国内,绿色建筑的认证评价工作经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的努力虽然已初有成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该标准中同样没有涉及到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但是在近两年中,国内对于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的探索工作并没有停止,如朱燕萍、胡昊在《生态建筑的项目经济评价研究》中提倡运用差值的经济指标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使用差额净现值与投资增额回收期评价指标,并在最终的评价中融入建筑功能的满足,全寿命费用,资源合理利用,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健康影响评价指标,并赋予一定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韩君伟、董靓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中指出,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应权衡初期经济投入和长期经济消耗之间的关系,把绿色建筑作为一项经济投资项目来看待,保证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投资回报率不能低于普通建筑的基准收益率。

三、当前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方法的不足

纵观国外与国内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方法,当前的经济评价指标还不完善,并没有形成一套成型且可操作性强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标准。而且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所涉及的内容没有从单个绿色建筑项目的角度出发考虑不同受益主体所能获得的收益,没有将绿色建筑所增加的经济效益做一个有效分配,特别是对消费者来说,不能明确购买售价高于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到底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潜在收益,对销售经营性绿色建筑的开发商来说,也不能明确绿色建筑的初始增量投资费用到底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利润。

四、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的完善

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概念

1989年荷兰国家居住、规划与环境部(VROM)针对传统的“末端控制”环境政策,首次提出了制定面向产品的环境政策。这种面向产品的环境政策涉及到产品的生产、消费到最终废弃物处理的所有环节,即所谓的产品寿命周期。1990年由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ETAC)首次主持召开了有关寿命周期评价的国际研讨会,在该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寿命周期评价(简称LCA)”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通过对能源、原材料消耗及污染排放的识别与量化来评估有关一个产品的过程或活动的环境负荷的客观方法。在199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出版的14000环境管理评价体系中将它定义为:汇总和评估一个产品(或服务)体系寿命期间的所有投入及产出对环境造成的和潜在的影响的方法。欧盟将全寿命周期评价定义为:基于对产品、生产过程活动从原材料获取到其最终处置的调查,定量评估产品的环境负荷的方法。

2.全寿命周期经济评价阶段的划分

绿色建筑不但具有传统建筑的特点,而且还需考察其运营维护,以及最终废弃拆除的情况,所以通过全寿命周期经济评价来衡量它的阶段划分时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策划阶段。策划阶段作为建筑的概念阶段,其方案直接影响到建筑在随后的设计、建造、运营维护阶段的环境、经济,是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在本阶段主要是做好项目的前期管理、规划工作与可行性评价,即根据环境、市场、自身条件与发展,以及政府、地区的用地规划,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风险分析与综合论证,对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根据。

第二: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将项目策划阶段所确定的方案具体实施的过程,是绿色建筑方案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设计方案作为建造的依据,其技术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可行、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建成后运营维护是否方便等因素,不仅决定着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而且还决定着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

第三:建造阶段。建造阶段是将策划方案、设计方案具体落实到有形的建筑实物的重要阶段,通过综合考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使建造阶段所需费用控制到一个合理的程度。同时在建造过程中有效利用废弃物,有效维护环境。

第四:运营维护阶段。绿色建筑的优势最终是体现在使用阶段,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有效降低运营和维护费用,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体现绿色建筑的价值。

第五:废除阶段。废除阶段中绿色建筑剩余价值的有效利用,以及对场地的有效维护也具有显著的作用。

3.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须充分反应出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在最终综合经济效益比选上的差异,所以一般应尊重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全面性原则。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的体现不仅包括在全寿命周期内传统成本的降低,而且还包括生存环境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健康舒适的生活等,所以经济效益还应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将对比方案的差异全面融入到经济指标中。

第二:科学性原则。评价内容体现在评价指标上的数值要体现真实可靠地原则,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于不确定性较强的数据,须对比分析大量的实践数据,这样才能真实反映绿色建筑的真实价值。

篇2

绿色建筑最主要的特点是生态和可持续。首先不能损害生态环境,以不破坏环境作为前提条件。再者要使建筑的空间环境能够满足人类的生活生产需要。总之,绿色建筑要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空间的同时,尽可能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建筑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掩蔽一舒适建筑一健康建筑一绿色建筑这样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对原始的阶段,资源的开发利用较低,所以处于低能耗甚至无能耗的阶段。第二和第三阶段是能耗最高的阶段,人类依次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大量资源被利用于各种领域,建筑领域也不例外,这就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第四阶段则是追求能量效率的阶段。资源的紧缺,环境的不断恶化促使人们越发重视能量的利用效率。可再生资源被大量利用就表明人们越来越重视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世界建筑发展的大潮流中,绿色建筑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筑领域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节能环保的要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绿色建筑在我国的现状

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所以绿色节能建筑在我国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是绿色节能建筑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我们国家的建筑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政策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外相应的基础设施,管理技术都还比较落后。绿色建筑的观念也还待更为广泛的普及。所以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更多的只是纸面上的设计,而并没有真正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2008年奥运前期示范工程———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可以说是一栋绿色建筑,这座建筑集结了近百项节能技术,采用了7种不同的节能系统,每一部分都可以随时拆换。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介绍这座建筑是一座科学示范建筑,在实际节能过程中并不需要用到每一线技术。而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建筑上,依旧使用的是耗能大的供热供冷设备。在一些贫困落后的地区,人们的绿色节能意识并不强,并不能正确认识绿色建筑的优越性。在一些城市中心,耗能大的建筑依然存在不少,这些建筑多半是年代比较久远的建筑,居住着大都是城市底层的人,这也给绿色建筑的发展带来不少挑战。

三、发展绿色建筑的措施方法

首先,绿色建筑要想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就需要政府的扶持。政府的支持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保障,绿色建筑在初期的成本较高,而受益在短期是不明显的,所以政府应在政策的支持的同时,也应该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在最近的几年里,政府在绿色节能方面的投入越来越高,政策上也越来越支持,这就为接下来的建筑节能开了一个好头。其次,设计者在整个建筑的设计中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一个好的设计者应该具备这样的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杜绝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尽可能的选择可循环再生的资源,同时避免一次性能源的滥用。②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合理布局,如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根据风向布置自然通风等。③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习俗。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所以,作为设计者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要提高环保节能意识,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最后,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努力。我们每个人应该树立绿色节能的意识,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事上要求自己。做到人走灯关,生活水的多重利用,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掌握生活中的节能技巧,合理利用空调,多采用自然通风。在这样一个资源短缺,环境日趋恶化的情况下,创造绿色节能的环境的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总结

篇3

关键词: 建筑工程;绿色建筑;发展现状;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就城市而言,建筑工程施工及建筑设计不当时常是造成资源浪费以及城市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有必要从建筑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本身,对建筑工程现状进行改善,以减少因城市建筑的建造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从而提高城市形象。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建筑工程中的体现,也是我国建筑工程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1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征

绿色建筑理念包含多方面的含义,绿色建材、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施工以及绿色使用等都属于绿色建筑范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对绿色建筑做出了如下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从规划到拆除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并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从绿色建筑的概念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追求的是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再到使用,最后到拆除的整个建筑寿命过程中,以最少的资源使用、最少的环境污染,得到较为舒适的居住办公环境,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贯彻实施。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方向下,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工程的主要发展方向。相比传统的建筑,绿色建筑在资源消耗、设计与施工过程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环境温和性,其主要的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绿色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能源消耗大大低,更有利于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2)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其设计具有与时俱进、因时而变的灵活性。

(3)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

(4)相比传统建筑而言,绿色建筑更注重环境保护在工程中的具体实施。施工过程中,对于噪音、扬尘等环境因素都进行重点控制,环境保护是绿色建筑建设的整体指导思想。

2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阶段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费用,在应用阶段因其设计的独特性,能给使用者更好的居住或工作体验,除此之外,绿色建筑能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个整体,从而提升城市的形象。作为我国建筑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2.1构建资源节约型设计与施工方案,节约工程成本

建筑工程建设是城市中资源消耗的大户,部分建筑单位受传统理念制约,认为资源的消耗与建筑的质量成正比;除此之外,相关部门领导好大喜功,认为投资越高的建筑,越能表现出其业绩,因此,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绿色建筑从规划到设计,再到施工的过程,都深刻贯彻资源节约的理念。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绿色建筑理念能有效减少电能、汽油、混凝土和水资源等多种能源的使用,对于建筑整体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

2.2减少建筑碳排放量,符合国家低碳要求

碳排放量过多与全球气温的升高息息相关。“低碳”是目前国家对建筑领域的基本要求。建筑的低碳设计是采用碳排放量较低的绿色建材与充分利用阳光等自然资源的结构设计,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施工工艺、施工机械等都应满足低碳标准,节约能源,禁止浪费,构建低碳环保施工现场。绿色建筑理念符合国家规定的低碳环保要求,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较为广泛的意义。

2.3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绿色建筑对于市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绿色建筑采用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设计与施工方法,不论从建筑外观还是从建筑内部设施方面都做了较大程度的优化,使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更贴近市民的生活。建筑周围的环境在建筑设计时也得到了精心的改良,使城市拥有一个整体的主题,并能满足绿色建筑对节能减排的需求,从而提升城市形象。与此同时,绿色施工能有效减小施工噪音,较低的碳排放对于城市整体温度的控制有益。市民的生活质量与周围环境关系密切,绿色建筑能使市民在更为舒适的环境下生活与工作。

3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便开始了对绿色建筑的探索。而当时较多的重点放在了对生态建筑的研究上。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是各个国家都必须要面对且解决的问题。因此绿色建筑理念逐渐被提出,在此之后,北京、上海、天津等较为发达的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绿色生态建筑小区。时至今日,绿色建筑的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各种先进的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被研究出来,也进一步促进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3.1绿色建筑结构设计

在设计方面,研究者致力于研究更合理、更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天热资源的建筑结构,如光导采光系统的研发。然而,由于技术及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投资在绿色建筑结构设计研究中的科研经费一直是制约这方面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许多好的想法由于各方面的阻力,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很难得到实施。另一方面,较为优秀的科研成果由于建筑建设单位的思想较为陈旧,不愿意采纳或利用较为新颖的绿色建筑方案,这也是绿色建筑结构推广较为缓慢的原因。

3.2绿色建材的应用

国外在绿色建材方面研究的成果较多,近些年来,我国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较多符合我国自身绿色建筑情况的绿色建材,如无公害涂料、纤维强化石膏板、防潮壁纸等新材料。除此之外,各类新型合金的研发,不但使原有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与韧性,还具有抗腐蚀、轻质量等特点。然而,新材料的研发必定需要较高的成本,在绿色材料被投入到建筑工程应用的初期,价格必然会相对昂贵。为达到低碳环保要求,国家应对使用绿色建材的建筑项目实行适当的建筑经费补贴,这也更有利于新型绿色建材的研发与推广。

3.3绿色节能施工工艺

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致力于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今年来,我国在建筑施工噪音与施工扬尘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隔音墙等设施也逐渐被引入到建筑施工行业。除此之外,在基坑开挖、高层建筑施工等大型工程中,也引用了许多优良的施工工艺,对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损坏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废弃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建筑垃圾在道路基层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展开,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为建筑垃圾的再利用问题设立更多的科研项目,以指导实际工程中废弃建筑垃圾的合理处置。

4结语

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走向,它对于建筑工程中环境污染的改善、资源的合理利用、城市形象的提升都具有推动作用。本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对绿色节能建筑的概念及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绿色建筑在节约工程成本、促进低碳生活和改善市民生活条件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目前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析,提出了一些有益建议,成果对于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与低碳节能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韩金洋等.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J].科技向导,2012(02)

[2]朱慧明.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08)

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对象目标;现状及应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green building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proceed to analyze China's current green building status quo, put out more reasonabl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some inspir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building.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object target; status and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目前,我国建筑用能已超过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4,并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到1/3以上,既有公共建筑近40亿㎡;我国每年新增城镇建筑3-4亿㎡;大型高档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约为城镇普通居民建筑能耗的10-15倍;一般公共建筑的能耗也会是普通居住建筑能耗的5倍。

1.公共建筑节能的对象和目标:

1.1对象: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系统的能效比;增进照明设备效率;

1.2目标: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舒适参数条件下,与八十年代初设计建成的公共建筑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

1.2.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2.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绿色建筑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1.3绿色建筑的内涵

1.3.1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1.3.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1.3.3环保节约

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1.3.4健康舒适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1.3.5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2.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2.1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世界各国、地方政府不断倡导和努力的方向,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发商、建筑师在不断探索、追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绿色环保建筑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构建绿色建筑的目标将会得到实现。

人们已不单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价格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

2.2部分“绿色建材”得到开发应用。

通过引进、消化、借鉴,先后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如“防霉壁纸”是壁纸革命性的改变。“塑料金属复合管”,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刚开始的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中层为铝,塑料与金属铝之间为两层胶,具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它有不会生锈,不使水质受污之优势,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

2.3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环境监管。

目前建筑行业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噪声的排放、粉尘的排放(扬尘)、运输的遗撤、大量建筑垃圾的废弃、油漆、涂料以及化学品的泄露、资源能源的消耗如生产生活水电的消耗,装修过程中引起投诉较多的油漆、涂料、胶及含胶材料中甲苯、甲醛气味的排放等。当前,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人人都可以滥用,“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现在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规定对生态环境的保障。把绿色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3.提高对“绿色建筑”的认知,科学合理推广应用

3.1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信息时代,智能化应该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现在有些地方推行智能开关,用手机就可以控制家里的能源开关,能省1/3的能源。

3.2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推广绿色建筑不只是政府的职责,广大居民也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每台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能的10%左右;一盏11瓦的节能灯相当于60瓦的白炽灯亮度;选用电子镇流器,较传统镇流器省电30%;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节能20%至30%。

3.3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难度非常大,难度在于我国现在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比如,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是63亿平方米,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10%多一点,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供热“大锅饭”中,有人是开着窗享受暖气,非常浪费。我们需要在既有建筑中引入“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概念,需要改革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

总之,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况下,大家对房价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些问题,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绿色建筑;发展状况

一. 绿色建筑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绿色建筑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1.3绿色建筑的内涵

1.3.1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1.3.2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对于经受过非典SARS肆虐和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困扰的人们来说,对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

1.3.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1.4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雨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2.1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

人们已不但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价格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同时,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今天,人们除了对于煤气、电器、房屋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日益重视外,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和我们息息相关。

2.2开发生产了一批“绿色建材”。

通过引进、消化、借鉴,先后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如“防霉壁纸”是壁纸革命性的改变。“塑料金属复合管”,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刚开始的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中层为铝,塑料与金属铝之间为两层胶,具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它有不会生锈,不使水质受污之优势,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

2.3重视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

目前建筑行业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噪声的排放、粉尘的排放(扬尘)、运输的遗撤、大量建筑垃圾的废弃、油漆、涂料以及化学品的泄露、资源能源的消耗如生产生活水电的消耗,装修过程中引起投诉较多的油漆、涂料、胶及含胶材料中甲苯、甲醛气味的排放等。一些企业已通过150l400l环境管理标准认证。

绿色建筑不等于高成本、高投入,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也不仅仅局限于新建建筑。据统计,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是63亿平方米,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10%以上,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供热“大锅饭”中,有人是开着窗享受暖气,非常浪费。

我国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公斤/平方米?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5倍。我们需要在既有建筑中引入“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概念,需要改革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据介绍,既有建筑现在从楼上到楼下都是一条管道供热,是串联式的,每一户装一只计热表,不可行。现在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在每个散热片上装一个计量表,成本低,非常适合中国的计量改造。这使得供热也像供水、供电一样,是严格计量,可以调控的。据估算,在北方地区,如果房间里供热是可以调节的,不用开窗,就可以节约15%的能耗;如果是可计量的,主人出差或者上班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开,就可以节约30%的能耗。30%的能耗意味着北京市冬季采暖节省500万吨煤,就相当于减排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气体。

绿色建筑的推广不仅仅只是政府、企业的职责,要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虽然这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路,相信绿色建筑一定能推进城市走向持续发展之路,达到人及建筑与生态环境三者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 2008(9).

[3]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报.2009(5).

[4]黄宁.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及比较.建筑学报,2005(1).

篇6

[关键词] 绿色建筑,建筑节能,低碳宜居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建筑、环境和谐共处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全球环境却在不断恶化,不注重环保的开发使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可以说,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是个崭新的概念。它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简单绿化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能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环境和生态平衡尽量减少破坏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绿色建筑”又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等。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于2012年3月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我和同事有幸参加了此次大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郑坤生、新加坡贸易及工业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李奕贤、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等国内外代表参加了开幕式。绿色建筑已经纳入中国“十二五”规划之中。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筑业既要加大已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又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积极使用绿色的材料,大力发展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新型建材及制品。这是我国首次将绿色建筑纳入国家五年发展规划。

作为绿色建筑行业影响力最大、最广的国际盛会,本次大会紧紧围绕“推广绿色建筑,营造低碳宜居环境”的主题,向全世界展示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领域的最新成果、发展趋势和成功案例。根据目前国内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实际,研讨会围绕大会主题安排了 1个综合论坛和 25个分论坛。在综合论坛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作了题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势与任务》的主题报告:我国大规模推行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时机已经成熟;绿色建筑的社会共识已经形成;我们的管理制度已经基本形成;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奠定;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作为绿色建筑有力的推动器的价格正逐步下降,而且非常明显;地源热泵已经稳步推行。“十二五”期间加快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有六大推动力:首先应该大幅度提高新建建筑的绿色建筑比率;第二,依托现有的一些绿色建筑的激励手段来实施绿色建筑,特别重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速;第三,加快北方地区的供热计量改造;第四,保障房建设应该率先实行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标准;第五,实施绿色小城镇、绿色村庄项目。第六,绿色建筑新技术的推广、新产品的研发、新的示范工程的一步一步推行。还有五大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是“最优内需”、太阳能 LED 路灯的离网与并网、农村太阳房、南方冬季取暖是集中供热还是多模式分散供热、热电联供能否下江南。我国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一方面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另一方面必须克服工业文明的传统模式:即大规模、集中式、单一化和长程循环模式,而应因地制宜、多样化示范,再辅之以有力的激励政策来创造大发展的新局面。另外,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教授江亿等6位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也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在 25个分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 200 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围绕“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践”、“绿色建筑智能化与数字技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及工程实践”、“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等题目发表了演讲。我作为安徽人当然更关注安徽的绿色建筑项目,所以特意去听了原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现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院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副组长的吴永发教授关于《地域环境的绿色校园建筑实践》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绿色校园放在特殊的环境下,有特殊的设计手法。应针对不同的地域环境创作不同的理念。黄山和黄梅戏是安徽文化的代表。徽派建筑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主要特征。建筑设计时应考虑本土的建筑文化,采取适宜的建筑技术。例如合肥工业大学的建筑系馆,建筑面积 30000,是安徽省建筑示范工程。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是为了绿色而绿色,不是为了使用绿色技术而使用,过程中进行了能源消耗分项计量和绿色过程设计,在综合能源、建材等方面都有所考虑。建筑位于大学城,地形起伏,屋顶形式考虑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同时考虑到空间变化,设计了有通风采光、交通和文化展示作用的通廊。为促进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把墙体打通,以不同颜色区分,设置不同共享空间。在建筑结构方面,采用了“徽”派的回字形四水会堂这一传统空间理念,体现了绿色技术和本土文化结合,结构上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运用,通过拔风井增加空气流动。尽可能使用当地的节能环保材料,每平方米不到 3000 元造价。真正可以算是绿色校园建筑了。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现行和在编的关于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有十余本,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绿色建筑顺应了当今时展潮流和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与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观念相符合,因此值得大力推广,并且很有发展前景。但是鉴于我国目前具备这方面的综合能力的设计师还不多,开发商也缺乏良好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再加上相关的技术支持和评估体系还有待完善,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还需进一步加强。相信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加强政府对建筑节能各方面的调控,加大营造低碳宜居环境的宣传力度,同时通过新建绿色建筑实践的积累,未来绿色建筑一定会得到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绿色建筑;夏热冬冷;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国外研究现状

1993年,由美国国家公园出版社出版的《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一书,是在许多绿色生态机构的工作基础之上完成的。 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合著的《绿色建筑学: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设计》则通过主旨、行动、实践及建议四章全面阐述了绿色建筑的内涵与应用。总体来说,国外对纯粹的技术应用性梳理归纳研究比较少,大多数技术应用研究都集中于一个具体的案例,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绩效评估也是对系统的最后的整体表现为依据,而对单个技术较为忽视。少量涉及技术体系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纯理论或纯学术方面;相比之下,涉及夏热冬冷地区适应气候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研究就更为欠缺,缺乏完善的具体技术体系分类研究和用于设计应用的技术实践指导。

2 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历史上一些政治及经济发展上的客观原因,使我国对本国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很曲折的过程。 缺乏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后果的深刻认识,导致我国开始真正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的认识并予以足够的重视已是上世纪90 年代后期。 我国对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至少比发达国家晚了 20 年。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大,我国逐步由能源低消耗国转变为高消耗国,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 90 年代以来,各相关机构都逐步开始将建筑技术的气候适应性作为建筑科学技术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1993年正式颁布的《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使我国的建筑技术对于地域适应性开始有了正规的区分与针对性。直至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我国随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与能源危机的凸显,绿色建筑技术的开发应用才开始真正重视,同时政府开始制订运行具有实际约束力的政策法规强制将绿色建筑技术纳入实施轨道。从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入手,在节能建筑结构体系、新型节能墙体及屋面保温材料、密闭节能保温门窗、采暖系统等许多方面安排了数百项科技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和实施价值的建筑节能科技成果。 主要包括住宅建筑外墙外保温体系、热反射隔热窗帘、保温复合墙体和屋面、供热管网水力平衡技术、已建建筑的节能改造、采暖空调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与方法等,逐步形式了一大批符合我国国情的单项建筑节能技术体系。当前的绿色建筑技术主要重点体现在资源有效利用改造方面。dangshide建设部成立了节能工作协调组和建筑节能办公室,开始了我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从节能技术研究开发、技术标准制定、技术推广与工程试点转向全行业行政推动阶段。 第一次编制了我国《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规划》,明确了在我国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策略;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关于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通知》,对各地实施节能力 50%的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许多地方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编制了当地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并出台了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建成的节能建筑逐年增加,太阳能和新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工作进展迅速,建筑节能工程从点到面逐步扩展;已从少数北方城市建造单栋节能试点住宅发展为几十个北方、南方城市成批建设建筑节能示范小区;全国每年建成的节能建筑,从“九五”初期刚超过千万 m2发展到 “九五” 末期的 5 千万m2;据不完全统计,至 2000 年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 1.8 亿 m2;建成太阳房一千多万 m2,太阳能热水器拥有量 2600 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并以每年平均 25%的速度增长; 2012年生态建筑更是在建筑当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地热和地下能源也开始得到推广应用。2001 年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1)的颂布实施,使我国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有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和依据。 区内相关建筑科学研究院与高校建筑学院根据社会需求展开了大量夏热冬冷地区的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项目,如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在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表皮技术、节能门窗技术、遮阳技术、热工技能技术、室内环境评价、地域适应性设计等众多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在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颁布之后,作为实施配套技术,于 2002 年付详钊主编的由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

3 发展趋势

从“十一五”开始,我国便把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开始制定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特别是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理论的不断扩展,许多城市开始制定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城市指标体系,作为城市可持续性、生态性的量化要求和评判依据。然而,如何将设定的节能减排目标进行分解并能够保障指标的实施,仍然是个难题。我们认为,应该将生态建筑的发展目标与城市指标体系中节能减排指标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将发展生态建筑作为解决城市节能减排问题的重要途径。

城市的节能减排指标确定以后,首先应该通过情景分析方法,建立城市远期能源消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将城市能耗总指标分解到建筑、交通、产业、市政等各个耗能领域,得出城市的建筑总能耗。建筑总能耗指标确定后,再针对住宅、公建、产业等不同类型的生态建筑相关适用技术进行研究,结合各类型建筑的用能特点、建设模式、工程造价等因素,最终确定住宅、公建、产业等各种类型建筑的单位面积能源消耗量。这一建筑能耗指标,即应作为地方生态建筑标准的核心控制内容,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的控制目标。

目前夏热冬冷地区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的最大的问题在于:1)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研究,建筑设计师与建筑开发人员很少参与;而掌握相关技术的专业研究人员又因其学科上的局限性,一般只精通单一方面的技术,并且严重缺乏与建筑设计的整合。 2)建筑师应用绿色建筑技术于“概念设计”与实验性建设较多,立足于大规模实践应用研究的有限,因此绿色建筑技术的实际运用及实践活动较少,覆盖整个建筑各方面的成熟技术未成体系。3)现有关于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技术的资料及技术手册较少,对建筑整个绿色技术体系介绍的就更少;由于技术发展太快,缺乏对时代技术进步的反映;技术性太强,理论性太强,缺乏应用评价,不便于实际使用。

结语:

绿色建筑技术起源于能源危机及生态危机之后人们的痛定思痛,但国外在二十世纪 20-30 年代就开始了相关“特定气候和地域需求特定建筑技术来达到建筑与自然和谐”的理论与实践,这为将来的绿色建筑的最终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赖特将建筑视为“有生命的有机体”,认为建筑必须同所在的场所建筑材料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编.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6.

篇8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society,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demand for housing, housing construction is in full swing, while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real estate industry at the expense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ecology has gone to an e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green building is essentially a proc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with the purpose and role to realize and promote a high degree of harmony and unity in the people, architecture and nature.

Keywords: green buildings; ecological and energy-saving; green energy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 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因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 绿色建筑的设计内涵及理念 2.1节能能源资源,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2.1.1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还应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以及钢材、铝材这些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可持续。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应尽可能的选用地方性的材料。 2.1.2以合理的设计达到建筑建造过程中材料的节约。在建筑建成后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耗,所以应重点从建筑本身来做好节能设计,可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等因素,都与建筑的节能效果有很大关系。合理设计建筑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及有效遮阳,提高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对建筑节能有着重大意义。 2.2合理利用资源

2.2.1清洁能源的利用。太阳能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清洁能源,在建筑中可将强太阳能的利用,如设计并建造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将太阳能转化为建筑本身需要的电能和热能。此外,风能也是一种开发利用较为方更的一种清洁能源,除了建筑的自然通风外,还可以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将风能转化为建筑内可直接使用的能源。 2.2.2回收利用旧建筑材料。 加大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尽可能地降低能源和物质投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这是绿色建筑体系最重要的内在机制。可将建筑拆除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如木地板、木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铁器、钢材、砖石、保温材料等,经过加工和改造,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利用到新建筑中。

2.2.3可再生材料的利用。建筑中加大木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仅较少建筑的投资,还可减轻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2.3 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和绿色施工

2.3.1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的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2.3.2绿色施工。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外排放及资源再利用,实现“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同时在建筑施工现场减少对场地的干扰,减少对绿色植物的破坏,减少噪音,减少环境的污染,减少水资源的利用等等。从而实现实施科学管理, 保证施工质量,消减污染, 满足环境需求,最终实现绿色施工体系 。3. 绿色建筑在生态节能技术和绿色能源上的实际应用

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节能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自1992年我国开始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以来,已颁布了若干相关的纲要、导则和法规。为进一步激励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应用,2006 年 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次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011年,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绿色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2013-2017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至到2011年底,我国取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达 353 项,2647栋建筑,3488 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项目330 项,建筑面积为 3272 万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23项,建筑面积为 216万平方米。

2.绿色建筑现存问题

2.1 绿色建筑发展缓慢

如果说世界各发达国家正处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奔跑阶段,那么我国仅处于起步阶段。大众对绿色生态建筑意识欠缺,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较少,各地建筑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领域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2对绿色建筑缺乏认知

2010 年 8 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绿色建筑研究院曾对杭州、上海及境外的建筑师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绿色建筑认知”的调查,统计结果发现近80%的建筑设计师未参加过绿色建筑项目,超过60%的被调查者认为绿色建筑是砸钱的、不可推广的。虽然此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对绿色建筑的认知水平较低。即使位于上海、杭州较发达城市的建筑设计从业人员也尚未充分认识到绿色建筑的内涵,可想而知,广大人民群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则更为欠缺。

2.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低

行业规范标准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部分省市已经陆续颁布了一些行业标准,例如《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上海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天津绿色生态城建筑设计标准》等,但较为完善的“四节一保”综合标准行业规范标准尚未出台,至使各地绿色建筑发展与推广水平参差不齐。

3.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1追逐自然风。即利用自然风,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筑物之间的间距,然后结合当地的风向来进行合理布局。通过有效利用自然风能够大大减少空调和地暖的使用频率,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而且自然风比起机械风对人体更加有帮助。

3.2争取太阳光。这也是建筑节能设计中最惯用的手段。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通过精准的计算来控制楼层之间的间距,最大限度的将格局良好的户型设置成坐北朝南。事实证明,通过这种设计方式能够有效保证每个住宅都可以得到最小光照时间,并且能够最大程度的争取太阳光。

3.3利用雨水和中水。在设计绿色高层民用建筑时,需要根据建筑所处的周边环境,合理规划给排水系统,准确把握水的流向与回收。大量的事实证明,对雨水和中水进行回收以后,可以实现水资源的二次循环使用,大大节省了能源的消耗,而且非常的环保。

3.4与环境和谐共生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对外应有利于形成小区外部环境,对内应有利于保障人居的室内环境。这些建筑像植物一样,落地生根,合天时,合地利,适宜于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建筑外部环境涉及内容宽泛,从宏观到微观涉及地球环境、地域环境、地方环境以及城市环境等方面,其内涵涉及文化、社会、心理、行为、生态、美学等领域。因此,深入地研究建筑外部环境的构成及其规律,有助于我们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环境认知更具清晰性和条理性。建筑是始终存在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并与之不可分割的。

4、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的措施

4.1提高设计技术水平,改革设计模式

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一般比较复杂,在我国一般采用的是传统的设计模式。虽然在方案设计阶段有建筑师的策划,但也只停留在基础方面的配合,并没有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因此,为保证实施过程的完整性,不出现断档,为保证建筑的质量,就必须确保建筑设计模式的完善和适当的改革。

4.2政府鼓励、政策扶持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设计和激励政策,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可以更好的推动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对中、小城镇绿色建筑的支持中减少其税收,将大大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4.3完善规范,大力宣传

绿色建筑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社会, 它需要社会全体民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 让全社会了解,并在全社会树立相关意识。首先,可以在大、中城市定期举办绿色建筑的展览会;其次,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标准的专业培训,提高参与建设活动各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意识和技术水平;再次, 联合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向全社会宣传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对成功试点工程的宣传介绍。

5、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5.1设计回归自然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向往天然材料,希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由此兴起诸如北欧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流派,其对世界影响很大,它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住宅中创造田园舒适气氛,并强调天然色彩和材料应用。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创造了新的效果,运用了具体抽象的设计手法使人们对自然产生联想。以自然光利用的技术策略为例进行分析,当前的建筑对自然光的利用从简单的被动接受到主动收集和转化。而在技术层面上来说, 其中常常使用的一种设计方式就是诱导式技术设计。所谓诱导式设计是指不借助机械设备( 或者机械设备为辅助),以建筑构造手法达到调节建筑小环境的设计方法,从而达到建筑节能、舒适的目的。

5.2设计体现生态化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紧密结合当地情况及用户需求,采用先进材料、机械和控制技术,从而实现建筑系统最佳化,并实现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对环境影响、建筑内环境和全寿命周期投资等角度综合考虑并做出决策。建筑寿命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以及拆除再利用等,其设计阶段的决策将直接影响以后各阶段的费用和效率。因此,为避免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出现由于设计不当而导致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节省初始投资,还要考虑节约运营与维护费用,即应关心建筑一生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刘海琳.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应用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20:194.

[2]唐伟.试论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06:79.

篇10

关键词:生态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绿色建筑发展目前已经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我国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我国于2006 年颁布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此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试行)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 规划设计部分) 》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 运行使用部分) 》等评价技术标准体系文件,指导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过五年的实践,《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于2011 年启动修编工作。同时各类绿色建筑的标准已在陆续编制。各地也因地制宜地组织编写了更加适宜地方建筑特点的绿色建筑评价地方标准,截至目前已有14个省市颁布实施了地方标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二)绿色建筑的相关管理制度基本形成

2007年原建设部出台《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组织管理、申报程序、监督检查等相关工作做出规定。2008年开始,又根据标识工作实践,对相关管理制度和评价技术标准体系进行了完善或修订,了相关评价管理文件。2009年6月了《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 》,明确了对于具备一定绿色建筑发展基础和条件的地区,经申请审批通过后,可以开展本地区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截至2011 年底,我国已有江苏省、浙江省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相继成立了地方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机构,颁布了地方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三)绿色建筑数量快速增长

截至2012年3月,全国已评出379 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3800多万m2,有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地区从过去的18个省区发展到28个,其中,陕西、福建、湖南、吉林、海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云南及香港实现了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零的突破,陕西和福建各达到8项,湖南7项。通过对已经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79个不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分析,社区的绿化率可以达到38% ,平均节能率达到58% ,节水率达到15.2% 以上,可循环材料达到7.7%。从目前各省已有的绿色建筑项目数量来看,前十位的省市如图8所示。整体来看,绿色建筑的面积每年增长都较快,尤其是2011 年获得明显的加速 [1]。

(四)通过LEED认证项目日益增多

据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7日,中国大陆通过美国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认证的项目已达到200个。这表明,LEED在中国的应用,已初具规模,并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当前USGBC网站上登记的中国大陆的项目总计为850个,认证项目与注册项目的比率约为1: 4[2]。从认证项目数量上看,中国LEED认证项目的数量,在2009年、2010年、2011年之间数量日益增多,达到年间认证量85个的规模(图10)。从认证类别来看,LEED-CI(绿色室内装修)、LEED-NC(新建筑)认证项目在全部已获认证的项目中占据主体,具体如图11所示。

(五) 成熟的绿色建筑技术日益增多

从“十五”开始,我国就组织实施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建筑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在逐步推广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二、发展绿色建筑现阶段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针对绿色建筑的专门立法

现行的《建筑法》颁布实施时间较早,也没有任何关于绿色建筑的规定,仅在第四条规定:“支持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房屋建筑设计水平,鼓励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提倡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新型建筑材料和现代管理方式。”建筑活动的法律《建筑法》对建筑节能、新型建材和建筑科技等工作没有做出强制性的规定,而是采用了“支持”、“鼓励”等的文字表述,明显缺少强制性,没有具体条款来约束。作为部门规章,建设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法律地位较低,推动实施与监管的力度远远不够[3]。

(二) 认识理念仍有局限

绿色建筑消费需求不旺,广大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足, 是影响绿色建筑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除少数专家、研究人员认识和了解绿色建筑, 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绿色建筑就是多点绿化。正因为如此, 如果让人们增加投资去接受绿色建筑, 显然会阻力重重。所以, 普及绿色建筑知识就显得很重要, 只有开发商、民众、政府都认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及其投资回报和长远利益, 绿色建筑的发展才会更加顺利。

(三) 激励政策相对滞后

尽管目前已经实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财政补贴政策,但支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财政税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对绿色建筑缺乏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有效的激励,很难提高企业开发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制度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度有待提高。对于企业来说,虽然绿色建筑更加节能与环保,从长远来说更加经济,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本身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加上目前消费者偏重商品房的价格、位置与安全,对于绿色建筑所体现的节能、环保、健康价值认知不够。

(四) 技术选择存在误区

在绿色建筑的技术选择上还存在误区,认为绿色建筑需要将所有的高精尖技术与产品集中应用在建筑中,总想将所有绿色节能的新技术不加区分地堆积在一个建筑里。一些项目为绿色而绿色,堆砌一些并无实用价值的新技术,过分依赖设备与技术系统来保证生活的舒适性和高水准,建筑设计中忽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措施,直接导致建筑成本上升,在市场推广上难以打开局面[3]。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势与任务[J].城市发展研究,201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