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护理知识和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人的护理知识和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观念在转变,护理内容在更新。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受到广泛而高度的重视。因此,护理工作重点除了提供日常照顾和完成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外,更着重于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服务。通过教育使患者掌握自我保健方法,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然而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属于非知识型老年患者,年龄75~100岁,尤其是女性。他们成为了健康教育突出的难点对象,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综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非知识型老年患者的共同特点
记忆力及辨别能力差:由于非知识型老人文化程度低,甚至是文盲,对疾病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差,对疾病相关知识感觉抽象乏味,容易失去兴趣,失去耐心,另外由于生理功能的退行性改变,记忆力,听力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减退,这种不可逆转的功能减退,增大了健康教育的难度。
反应迟钝:随着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老化,使老年人出现反应速度慢、思维过程缓慢、语言沟通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影响老年人的学习。
性格固执:老年人因缺乏知识教养,一般比较小心谨慎和思想传统保守,有些老人表现为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固执,一味按着自己的意愿以及多年的经验习惯生活着,小病不就医,大病乱吃药。还有的老人由于疾病变得焦虑、恐惧、抑郁、悲观、揣测、依赖、被动地被人照顾,不愿积极参与健康保健。
缺少关爱,无人照顾:老年患者住院,子女大都有工作,很少有子女请假而来陪护老人,其饮食、起居都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很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另外,缺少家人的支持和关爱,易引起老年患者的孤独、恐惧等负面情绪。
健康教育方法
尊重老人:越是年老的人越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在老年患者入院时护士就应以微笑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尽可能的尊重其生活习惯,耐心细致的介绍住院环境,规章制度及主治医师、责任护士,消除其陌生、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行动不便者给予扶持,留给患者可亲可信的印象,努力创造融合的气氛,使患者主动与护士交流和接受护士传递信息,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个人教育:适宜在患者病情稍缓,得到初步稳定时进行,重要讲述疾病的诱因、原理。辅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简单事物原理加以说明。在患者理解,无疑问的情况下进一步强调饮食、休息、锻炼、用药方面的知识。应用同类疾病成功事例给予鼓励,消除其负性情绪增加疾病康复信心。
反复教育:每隔1~2天可重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可采用半疑问式、诱导式、陈述式等方法加强患者记忆。因老年患者记忆力差、五官功能下降,语句务必简短、通俗易懂。
把握教育时机:把宣教,疾病知识教育贯穿于具体的护理操作中,随时随地进行,如每天晨晚间护理的时候,指导他们饮食、活动等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输液时、发药时告诉他们药名、简单的作用、注意事项等,这样做患者更容易记住。
家属教育:责任护士要与老年患者子女多沟通,既要使其了解老人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发症的产生可能,又要使其明白老人的孤独、恐惧、失落感会加重病情发展,非常需要他们的关爱、支持,并得到生活上的照顾。帮助老人共度难关,使老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内容
强调针对性:应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如疾病知识,药物作用等理论性强,患者难以理解。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患者入院宣教,特殊检查,饮食宣教,恢复期功能锻炼,预防疾病的复发与出院后休息,活动注意事项等,这些内容与疾病密不可分。
内容阶段性:每次的教育内容不易过多,否则会使患者感觉疲劳,或者增加患者的负担,效果不理想。理想的做法是将教育内容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需要和特殊性进行施教。如入院的时候做入院宣教;晨晚间护理的时候做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生活指导;术后指导功能锻炼指导;服药、输液的时候予用药指导等。
内容具体化:如指导糖尿病患者选择糖尿病饮食,应列举出具体的食物名称、量、餐次,指导功能锻炼的患者活动,应先帮助其锻炼,并一边指导锻炼所达到的要求、目标,直至患者掌握。
出院指导: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指导老年患者出院后服药方法,饮食注意事项,安全行为指导,定期复查时间。可以把出院指导内容以书面形式交给其子女,并指导其子女平时多关心,爱护,尊重老人,多给与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理上的支持。使老人保持开朗的心情,提高了生活质量。
篇2
筛选整理出广西重阳老年公寓80%以上老人及其家属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在思想道德、业务操行、专业技能、社会文化等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并得出结论。
1对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现入住老人:476人,老人与固定职工比2.66,执业护士66人,护工30人。调查显示:老人及家属要求护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占96%;“对老人还要有持久的爱心”占99%;“对老人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占90%;“对老人要细心,事无巨细,都要做到无微不至”占90%;“万一受了委屈要有忍耐之心,不要和老人、家属发生正面冲突”占87%;“能融洽的和周围同事相处,和老人相处,和家属相处”占86%;“待老人热心,工作积极”占88%;“能如实地向家属反映老人的情况”占82%;“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而不能有所偏见,有所歧视”占92%等。
2对业务操行素质的要求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现行一整套完整、详细的老年护理工作流程,老年生活护理、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制度。老人入院首先按健康状况评分,确定护理级别,分别入住于颐养园、启智园、宁养园、康复区,各区房间1~4人/间,10%为单人间。各区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健康需求制定了相应护理规范。调查显示:老人及家属要求护理人员“遵守老年护理工作流程”占92%;“不可带着情绪工作,任何事都要按章办事”占90%;“注重和家属沟通的程序”占90%;“老人的日常个人起居、清洁卫生、饮食、洗洁、大小便处理甚至到一块尿布,一根约束带的使用,老年护理人员必须遵守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操作规范”占91%;“护理人员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护理工作,白天晚上一个样,有家属无家属在一个样”占93%等。
3对专业技能素质的要求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房间所有老人都患有1种以上疾病,平均每人患有2.21种疾病,居前六位的病种构成比分别是高血压病50.9%、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95.3%是后者)37.1%、老年痴呆症28.4%、冠心病17.0%、糖尿病16.6%、骨折11.4%〔5〕。调查显示:老人及家属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基础护理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的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占89%;“护理知识面广,具有广泛的保健知识”占85%;“熟练掌握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知识及操作”占93%;“根据不同的老人,制定不同的疾病护理方案”占92%;“手勤、脚勤,勤奋地开展专业老年护理工作,勤于用脑,勤于用心”占90%等。
4对沟通交流能力的要求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在住老人平均77.4岁,超过100岁老人有6位,老年人易出现无价值感和孤独寂寞感,留恋过去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年轻时引以为豪的事,并且,自尊心较强,渴望受重视被尊重。调查显示:老人及家属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根据老人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占94%;“能在老年护理工作中巧妙、细致、灵活地应用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技能”占88%;“与老人交流时保持环境安静,语速放慢,逐字说清”占92%;“护理人员随身携带卡片,以图画文字等形式与老人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占90%;“和家属交流要善于理解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占92%;“能耐心倾听老人诉说心中的苦闷”占88%;“懂得通过肢体抚摸及眼神等多种方式交流”占83%;“懂得护理老人要察言观色”占91%等。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入住时间超过5年的老人达到23%,在长期的护理过程中与护理人员形成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
5对社会文化素质的要求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的老人大多健康状况不佳,入住老年公寓是为了调理身体,公寓提供仔细全面的健康指导是极其重要的。调查显示:老人及家属要求“知识面广,具有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占91%;“对老人能做全面细致的保健宣教”占92%;“利用宣传栏宣传老年人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的保健知识”占92%;“帮助老人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占91%;“定期举办老年性疾病的专题讲座”占94%等。
本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养老机构对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基本要求如下:
1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
正确认识老年护理工作的意义,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应当看得起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树立职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老年护理工作中要具备爱心、细心、耐心、热心、诚心。对老人还要有持久的爱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用孝敬父母的心态去照料老人,对老人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只要把一些好的习惯变成一种自然,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对老人要细心,事无巨细,都要做到无微不至。对老人要有耐心,有些老人思维不好,或性情古怪,万一受了委屈要有忍耐之心,不要和老人、家属发生正面冲突。只有老年护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才能让老人安心,家属放心。
2注重程序意识,按章办事
老年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要注重工作程序,护理的岗位是在老人身边,老人的生活护理,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必须遵守老年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流程,在工作中懂得如何去做,如何规范化去做,实事求是、不折不扣地完成,白天晚上一个样,有家属无家属在一个样。甚至,要注意个人事情处理程序,对某些事情有些看法是正常的,有些思想情绪也是正常的,但是绝不可带着情绪工作,任何事都要按章办事。还要注重和家属沟通的程序,把握好度,处理好关系。只有程序化护理,规范化服务。才能提高老年护理的服务质量,打造养老机构的品牌,吸引更多的老人入住,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3广泛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知识
目前我国护理院都是收高龄、多病、自理能力有缺陷的老人,专业护理老人是养老不可缺少的模式之一,因此不仅要求护理人员知识面广,掌握多个科室的护理常规及要点,而且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作铺垫。这样才能满足老年护理工作需求。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要明确身为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思想,不断学习、积累,练就过硬的技能。
4较强的心理护理能力
老年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要培养好的心理品质,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老年人的感受和认知,改变老年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老年护理员还需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护理老年人心理的技能。学会言语性沟通和非言语性沟通,要采取有效的沟通方法,面对不同的老人,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包括询问式交谈、理解式交谈、鼓励式交谈、批评式交谈、问谈法等。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对生活失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患者应予以局部轻度按摩法等,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从而达到心理满足。采用劝导、启发、理解、同情、支持、提供保证和消除顾虑的方法帮助重病缠身的老人,帮助他们认识疾病,改善心情,增强信心,促进老人身心健康。
篇3
关键词:敬老院老人社区护理经验体会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2006年6月我院被定为济困医院试点单位,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济困医院成立后,我们收住了很多来自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的卫生保健条件不尽人意,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吃、住,很难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照护,缺乏保健和康复等专业性照护,一些疾病不能及时预防,老年人一旦疾病缠身,或者重病重伤不能治好,就很容易瘫痪,甚至是离世。
为实现WH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有效地节约国家卫生资源,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对本市的10所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我们对农村敬老院老人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和护理措施:成立社区服务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时间一年(2007.10-2008.10。护理对象是本市10所敬老院的老人。小组定期轮流到这10所乡敬老院进行下乡服务。
二、护理方法及内容
2.1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敬老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10所敬老院的258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这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258位老人中65岁以上的有229人,男性占45%,女性占55%。
2.2护理内容。
2.2.1饮食保健指导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如预防性饮食、适合基本健康老年人代谢特征的饮食、针对老年疾病的饮食。
2.2.2睡眠保健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2.3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室明亮、通风、清洁,居室环境的安全,防意外措施。
2.2.4老年人运动保健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运动时意外。
2.2.5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寂寞仍是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心病。指导敬老院工作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锻炼等各种活动,缓解老年人的悲观情绪,减轻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感觉,使生活充满乐趣。
2.2.6培训敬老院的照护人员,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保健知识及老年照护技术,指导他们为老人提供服务。
三、护理效果
为了解对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前后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病后治疗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对实施社区护理此项卫生保健满意度共6个项目内容,并就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
从调查表发现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比上一年降低25.8%。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经验与体会
4.1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地节约了国家卫生资源。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老年慢性病,慢性病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慢性病常常持续或反复发作数年,难以治愈,使患者正常生活受到严重限制,而吸烟、饮酒、缺乏锻炼、高盐饮食是老年慢性病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鼓励体育锻炼以及定期健康检查等社区护理措施,提高了老年人预防保健知识,使敬老院的老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了老年慢性病的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是单纯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开展此种服务方式既可以满足敬老院老人的健康保健的需要,又通过减少就医率和住院率降低了卫生资源耗费。
4.2老人的健康观念需要提高。我国80%的老年人处在身心健康的临界点或已处于亚健康状康,经济状况造成一部分孤寡老人就医难,而健康观念又使一部分老人不愿就医。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的措施,小病积成重病或大病的情况经常性发生。如何提高老人的保健观念和健康水平是我们这次敬老院老人护理服务的工作内容之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3农村敬老院的照护水平有待提高。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多是在农村临时雇用的,人文化程度偏低,也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照护老年人的技能,在老人保健、常见病和慢性病预防等工作方面缺乏基本的经验和常识。所以,要提高敬老院老人的健康水平,敬老院工作的照护水平是关键,在敬老院护理中,我们现场给这10所敬老院的照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他们的照护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杨团,李振刚,石远成.未来20年农村老人照护的政策建议.中国改革网,
[2]刘纯艳.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83.
[3]宋朝辉,罗惠芳,童苏宁,等.我国老年患者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2(24):040.
篇4
一、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1.身体健康状况较差
老年人随着增龄引起一系列复杂的退行性变化,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大多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
2.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由于计划生育使单位家庭子女数减少,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青壮年人员的流动和外出就业,进一步恶化老年人的照料来源,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疾病护理依赖于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
3.社会因素导致老人心理障碍
老年人认知能力减退,使他们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产生无用感;生活事件如丧偶、退休、经济收入的减少、子女下岗等社会支持程度下降的老人易产生心理障碍。
二、老年社区护理现状
目前对于老人的社区护理,国内外都比较重视。国内外护理工作者对老人社区护理的研讨和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健康档案
建立健康登记卡,以引起社区住户的重视,同时便于医生了解管辖区人员健康情况,对曾患过疾病者,建立病历,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定期电话或登门随访。
2.开展社区护理知识理论教育
如我省就连续几年在全科护士培训时就专门开设有老年社区护理课程,以确保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到位,保证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
3.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护理
第一,是一般护理向社区延伸(门诊及家庭病床的护理服务等);第二,是社区护士参与预防保健(周期性体检、消毒防疫、预防接种等);第三,是社区健康教育及家庭健康访视;第四,是以社区护士的身份担负某些力所能及的社区卫生管理工作(签订卫生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等)。为老人提供了一个集医疗、护理、营养、康复为一体的整体社区护理服务。社区医院各种健康资源共享,以帮助老人了解某些慢性病防治方法及健康常识,保证老人不脱离家庭和社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4.深人社区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举办专场讲座,内容简单易懂,讲解要形象生动;(2)随机性教育,护士在执行各项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使病人易于接受和记忆;(3)示范性教育,针对老人对医学知识的认识不同,对某些技术的操作过程给予示范。
5.提供心理精神服务老年人
因为离开工作岗位,与社会各方面联系减少,心理变化较大,同时由于社会因素也会导致老人心理障碍。在长期的社区护理中,护士可能对服务的家庭知根知底,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老年人的知识层次、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鼓励其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帮助他们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健康利益,改善和提高其生命质量与价值。
三、老年社区护理展望
1.健康老龄化观点随着老年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我国1993年提出了健康老龄化观点,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后,老年人能无疾而终,至少也会把需要照料的时间缩得很短。现在发达国家老龄化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很高,有人提出人生里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几个阶段,很可能最长的一个阶段将是老年。
2.家庭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将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为老年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卫生服务,对于为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临终病人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维护人的至死尊严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3.康复护理日益受重视随着医学领域的拓宽,康复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未来将会出现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内设多种服务项目。老年人选择的范围很广,使用功能上突出多元化、标准化,老人一旦住进来即可根据专业人员评估和本人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类型,享受全方位的护理。如老人特别养护:安排饮食起居,日间照顾,静养关怀,提供身体清洁;老年康复保健:除常规医疗、护理、养护服务外,提供预防性、治疗性和恢复性康复。
4.填补社区护理教育的空白,为填补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空白,可通过继续教育,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社区护理理论学习和在拟成立的社区护理中心经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既成为具有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社区护理工作能力的骨干力量。同时应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出一批较高水平,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社区护理专门人才,使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
篇5
1确立目标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占社区医疗群体的大部分[2],根据老年人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患病后只愿住院及生活环境改变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敌对情绪等。更迫切需要护理人员充分运用人性化护理服务,解决患者的各种护理问题,达到促进康复的目标。
2 将人性化融入护理服务过程
2.1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从老人就诊开始,使用礼貌性语言,热情大方,微笑服务,给老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从理解的角度出发,说出的话语让老人感到欣慰。针对老人对各种反应相对迟钝,对待他们要认真耐心、态度和蔼、不厌其烦、吐字清楚,使他们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2.2 主动服务 主动进行换位思考,用老人的眼光加以审视,充分理解和尊重老人的需求。经常开展“假如我是一个老年患者”的活动。主动与老人沟通,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针对不同个性的老人使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力争因人而异。使谈话收到良好的效果。
2.3 细微处下功夫 护理人员在每天的护理过程中应在细微之处下功夫,如在操作前用温和的语言向老人介绍该项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给老人摆好,盖好被子,放置呼叫器至床边。当老人询问病情或其他情况时,应热情、诚恳、准确的回答老人的问题,护理人员将美好的语言、得体的行为、精湛的技术体现在为老人的人性化服务中。
2.4 做好人性化护理服务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且病情复杂,临床症转不典型。需要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护理人员要以老人的立场感受体验,理解老人的痛苦。与其谈话时要全神贯注地倾听,与其目光接触时要表达出关心的态度。适当地运用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给人以亲切感和信任感。
3 应激效果评价
本科自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对社区728例老年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主动、真情、关爱问卷调查结果满意度在95%以上,老人对责任护士姓名知晓率95%以上,老年患者信息反馈表中97%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给予高度赞扬及肯定。这一现象的实施,对老年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一定的应激作用,达到满意的效果。
4 体会
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内涵包括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和重视。调查提示: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因素诸多,特别是老年人在发现疾病是,心理应激状态与他们心理健康直接相关[2]。护理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体谅老年患者的情感,针对老年患者需求提供个体的护理服务。由此可见,实行人性化护理服务,是确保护理服务优质高效的根本方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适应护理服务发展的动态目标。护士通过细致观察,用过硬的技术、亲切的话语、细致入微的服务、丰富的人文知识、良好的素质感化患者和家属,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使其老年人这一群体产生良好的满意度这一应激作用,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阙红珠.对门诊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体会.黑龙江医药,2007,2(6):32.
篇6
【关键词】社区;出院老人;家庭访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均为2011年3~5月从我院内科出院的患者。男48例,女22例;年龄60~80岁。其中,60~65岁32例,65~70岁18例,70~75岁13例,75~80岁7例。
12方法
121准备工作①建立初步档案资料。健康教育科专门设计了统一的“家庭访视资料登记表”。内容包括被访视者的一般情况及访视结果记录。②人员的确立。医院选派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医生、护理人员、防疫人员各一名进行家访,统一着装,佩戴上岗证,设有质量监督电话,以保证家访的服务质量。③其他准备工作。确定家访的对象、目的、住址、访视时间及日期,根据访视目的准备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安排访视路线一般是先远后近、先重后轻、先无传染后有传染有计划地进行。
122家庭访视方法①评估老人的一般情况如面色、精神面貌、饮食、睡眠、大小便及用药、身体康复情况等。②进行必要的健康体检,了解老人对疾病有关知识了解的程度及对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复发的认知程度。③对家庭进行评估,如家庭人员、结构、类型及居住环境卫生状况等。
123家庭访视内容提供康复医疗护理和健康指导;提供基础护理,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供心理咨询、卫生宣教、健康教育和技能、营养指导;指导用药。
124记录家庭访视结束后及时将结果记录在“家庭访视资料登记表”上,并根据病情的稳定性确定和预约下次家庭访视的时间和内容,若病情较轻一季度一次,病情稳定一般一月一次,病情不稳定随时家访。
2结果
此次家庭访视深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70例患者均对访视护士满意。通过本次家庭访视笔者发现出院老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缺乏对自身疾病的康复知识。②失去对疾病治疗、康复及对今后生活的信心。③家属对患者缺少心理疏导、饮食与用药指导,只限于生活照顾。④老年患者存在孤独感。⑤出院后缺乏定期复诊的意识。⑥易忽视家庭现存医疗用品及药品的有效期问题。
3讨论
31家庭访视的重要性家庭访视是我院近几年的主要任务,符合“服务好主业,服务好居民”两个服务的宗旨, 通过家庭访视可以找出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给老人提供一些治疗、护理、饮食、营养方面的知识和建议,有助于患者康复;可以帮助患者家属了解药品的性能、有效期、保管等知识以及对家庭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家庭访视已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是医院整体护理的延伸,是临床护理的继续。
32开展家访能体现护士自身价值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和自己的知识为出院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及应变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交流沟通的技巧,充分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3],也有助于护理人员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
33可采取多种形式提供连续社区老年人较多,护理人员较少,为了使患者在出院后仍可享受到优质、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也可开展电话咨询、健康大讲堂教育、网上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讲义.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11.
篇7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15-01
胃镜检查是检查上消化道疾病的“黄金手段”,它可以清楚直观的观察病变部位的大小,范围,病变程度,必要时去病理检查为病变部位定性。还可以在胃镜直视下做电凝止血,息肉摘除等治疗工作。可是它的痛苦程度也是不容忽视的,最常见的憋闷,恶心,呕吐咽痛等不适,尤其对老年患者初次检查胃镜,身体虚弱,术中不会配合,紧张等心理,身体问题做好护理显得更加重要
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3月1号-2012年6月1号1185例行胃镜检查中824例老年患者中男性327例,女性497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58岁,平均年龄70.5岁,分普通组和实验组,普通组不进行任何心理疏导,实验组进行系统的心理疏导,针对具体问题做心理护理,护理干预。
2方法
摄入性会谈,内容围绕着本次检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患者主动提出的心理问题做患者胃镜检查前的心理干预。
3通过对824例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及总结,发现老年患者存在一下共性心理问题
3.1自尊心强
3.2性格固执,刻板
3.3焦虑,敏感多疑
3.4老年患者行动迟缓,反应迟钝
3.5孤独感加重
3.6知识缺乏
针对以上心理问题采取以下心理干预措施:
(1)针对老年患者自尊心强的特点,医护人员在检查前除给患者做好必要的准备外,还要主动热情的与老年患者交谈以便了解老年患者心里的动态变化,交谈过程中医护人员态度和蔼,称呼得当。如检查前知道老年人是教师,你可以称呼其XX老师,如果没有职业的你可以称呼他叔叔,大娘等。尽量满足老年患者的一些合理需求,对于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可以忽略不计。
(2)老年患者自认为一辈子“见多识广”,总感觉自己啥都是正确的因而不容易听取来至于医护人员的正确合理的建议,想起平时耳边听的和医护人员说的不吻合的地方,总想相信自己是正确的。遇到这种情况时,医护人员要耐心解释说明,有问必答,对所提的问题给予妥善的解释和引导,提供有关的科普医疗书籍供其阅读,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检查,减少胃镜带来的痛苦。
(3)老年患者大多长期患有胃病,此次患病心里总是怀疑自己得了绝症,怕花了钱治不好病。医护人员可以用同情和关怀的方式给与个体指导。对于性格不同的患者给与不同的疏导,在检查前和老人感兴趣的话题,逗老人开心,必要时允许老人家属在身边陪伴,有亲人的关心,体贴无形中给老人心里以力量。检查前如果老人要求检察人员告诉自己结果,针对这一现象如果是良性结果可以告诉本人。如果检查结果不好要在检查前与家属沟通,与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这样做可以让患者感觉到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她的关心,使她不感觉到孤单,从而使其保持一颗平稳心态配合检查。
(4)老年患者行动迟缓,反应迟钝:面对生理上退行性改变,护理人员要表现出极大地耐心,爱心。如可搀扶老人上检查床,帮助老人取检查位时,尽可能让老人卧位舒适,耐心的交待检查中的注意事项,知道老人明白为止。
(5)孤独与寂寞,老年人生病时孤独寂寞感更为强烈,再加上对即将进行的检查有恐惧心理,孤独无助感更为强烈,此时要鼓励老人回忆美好往事,调动老人心底的幸福往事,可以分散老人的注意力,同时也为老人减轻了孤独无助感有助于把老人的心理负担降至最低点使其能更好的配合检查,使检查顺利进行,缩短检查时间,减少老人的痛苦。
(6)知识缺乏,随着电子胃镜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人们也连接到胃镜检查带给让你们的痛苦,尤其通说或者看到经口下管子时,多产生恐惧心理,排斥检查,尤其老人担心身体虚,不能耐受,再加上子女的误解,认为父母年龄大了受不了,都会给老年患者心理产生极大地心理负担,随意针对患者及家属的这种心理状态有必要进行胃镜检查知识宣教。主动介绍此项检查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以和蔼的态度和正确的指导,给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同时传授知识介绍检查成功的案例,有可能的话可以邀请检查成功的患者告之检查中的配合要点,从而大小患者心里的疑虑。
4结果
通过临床824例患者的观察,实验结果不难得出进行胃镜检查前给老年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老年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提高了胃镜检查的成功率。
5讨论
胃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虽然已经成为上消化道疾病检查的重要方法,但是他的痛苦程度更是让人难以接受,再加上它的术后并发症穿孔等更是让人恐惧。这些不争的应激源都会给患者心理上造成极大地恶性刺激,要把这些应激源降至最低点,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护理人员体贴入微的关怀,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身心俱为一体,身心健康相互制约,只有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才能是他们积极配合检查,减少术中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诊断的目的,让他们早日拥有健康快乐。
参考文献
[1]李卫红,刀继红.电子胃镜检查中的护理配合.中国误诊杂志,2007,7(26)
篇8
__护士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懂得把自己对生命深深的热爱,融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对象、每一个细节之中。20__年12月,外三区收住了一位患少量自发性气胸的老年患者,老人是退休教师,自尊心强,性格孤傲。家属因忙于工作,每天只送来三餐就匆匆离开,极少在病床旁陪伴交流,看到隔壁床的患者有儿女细心轮流护理,老人情绪很是低落,对所有人都抱着不理不睬的态度。她热情主动与老人交谈:“大叔,今天感觉好点吗?您家人工作忙,没时间陪伴您,没关系,我会协助您的生活护理,我这人爱说话,在闲暇时间我来跟你聊天解闷,如果有需要帮助随时呼叫我,我叫__,叫我小__就可以了。”说完倒了杯水放在老人伸手可及的地方,老人却只言不发,面无表情。她不在意老人的冷漠态度,依然带领着护士姐妹们细心地观察着老人的病情及治疗效果,悉心地照顾着老人的生活护理。用餐、打水,洗漱等程序,一切极为自然。日复一日,护士们贴心的言行让老人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渐渐地,老人自我封闭的心慢慢敞开了,从不理不睬到简短几句回答再到后来能与护士们拉上家常。老人心情舒畅了,病也好得快,出院那天,老人在医院的“患者出院满意度调查表”上留下干练有力的俩行字:__等护士对病人耐心,关心体贴病人,应给予表扬。感谢医院培养出这么优秀的护士,帮助我战胜病魔,衷心的感谢!
是的,医生擅长于修复病人的身体,而护士更多应该充当心理治疗师的角色。俗话说:人之病痛,三分由生,七分由心。病人没有舒畅的心情,病哪能好的快?__护士就是在工作中经常与病人沟通,化解了许多病人的不良情绪,让病人安下心来配合医生护士治病。她说:病人有病,心情自然不佳,所以,对待病人要多一点耐性,多一点关心,病人会记在心中。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用心呵护病人何尝不是一剂良药呢?
科室里年龄最大的同事因家庭琐事烦心不已,整日眉头紧锁,情绪低落,语言安慰似乎无力调动她的情绪好转,__护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凑巧同事生日将至,她悄悄地组织全科的护士姐妹们为其准备举办生日会,并在同事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排其女儿送上蛋糕和鲜花,同时全科护士姐妹们高唱起生日快乐歌,同事感动得流下幸福的眼泪:“感谢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有你们的关爱,再大的困难,再多的烦心事,我都能扛过去!”
这些,或许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事,她只不过比别人多一些留心,把同事的事多放在心上,只是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就是这些多一点,却促使整个外三区护士凝聚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团队!
患者不仅需要好的服务态度,更需要专业的护理知识及过硬的护理技术。__一直是个谦虚好学的护士,她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的护理专业书籍,结合护理工作实践,撰写护理心得,有两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由于知识的缺乏,基层医院护士不了解药物输注器材的正确选择及输液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落后的输液观念未能更好地保护病人的血管,为病人减轻痛苦。__护士在神经外科工作,对这一现状有着深刻体会:病人经外周静脉输注甘露醇、多巴胺等高渗刺激性药物后静脉遭到严重的破坏,到治疗后期,静脉穿刺非常困难,经常会在几个老护士的轮番努力下,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为病人扎上针,花费了大量的人力,更是增加病人反复扎针的痛苦及药物外渗的危害。此时,科里护士长正开展“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PICC)”,她积极报名,获得外派学习的机会,学成归来后积极协助护士长开展此项新技术。她的勤奋好学得到了领导们的肯定,再次派她到广州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培训班”。期间她刻苦用功,取得优良成绩归来。她言传身教,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同事们,使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并协助普外科、儿科PICC置管技术的开展。相信,在她的指导下,我院的静脉输液工作将会更安全、更有效率,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篇9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养老服务需求量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养老服务行业整体不景气,专业人才不足,服务能力低下,造成需求与现实的种种矛盾。而养老护理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被照护老人的生活品质和安危,以及养老机构经营效益。绵阳市作为我国唯一的科技城,是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渝经济圈区域中心之一,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截至2017年年底,绵阳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占21.3%,65岁以上占14.7%,已达高龄化程度。这里的养老护理员状况在一定程度可代表我国西南部地区养老护理员的现状。通过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完善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改善从业环境、增强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绵阳市民政局2017年年底统计数据表明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49家(其中公办12家、民办19家、乡镇敬老院218家)。以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出20家养老机构(含乡镇敬老院13家)共134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
(二)方法
以自编问卷和访谈法进行调查,包括基本情况、持证及培训、工作现状、薪资福利等方面。考虑到护理员文化水平差异,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协助填写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4份,回收134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100%。
三、调查结果
绵阳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
(一)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本地就业为主,人员流动性大
绵阳市养老护理员男女比例约为1:2.5,平均年龄48.5±5.3岁,以本市人员为主,多为初中以下文化。平均工作年限3.08±1.1年,侧面反映出人员流动性较大,访谈中了解到每年的流失率超过10%。但与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养老护理员主要来自于外来务工人员(95%)、女性超过九成且年龄多在50岁以上有所不同。在分析年龄与文化程度关系时发现,年龄越小,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越高,反映出护理员队伍逐步有专业人才进入。
(二)专业化程度低,持证率低,专业培训少,医护知识缺乏
绝大多数养老护理员来自于务农、家政及其他行业,将近1/3的养老护理员从没接受任何培训,一半以上的仅接受过单位内组织的以生活照料为主的岗前培训。反映出该行业入职门槛低,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明显不足。在工作后很少有机会再次接受培训。护理员大部分知识来源于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单一。
(三)劳动强度大,劳累感明显,收入偏低,上升空间不足
超过6成的养老护理员同时照顾5个及以上的老人,而且以半失能和失能老人为主。57.5%的护理员感觉疲惫或非常疲惫。收入偏低,一半以上护理员月收入低于2000元。59%的护理员觉得没有上升空间,9.7%的一直想变换工作。
四、对策分析
(一)加快专业养老护理员的培养
养老护理员普遍缺乏心理疏导、康复保健、医疗急救等专业护理知识,导致养老机构严重缺失康复护理功能,大多只能解决老人的生活照料,这与很多文献一致。要鼓励各高职院校广泛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尽快弥补行业人才缺口。调查发现,同时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服务型人才是养老机构最紧缺的人才,所以要着重培养护理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这跟专业技能同样重要。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特别加重医学常识、老年护理技能和交流沟通类知识的比重。
(二)加大对目前在岗护理员的培训
短期内培养大量专业护理员并不现实,因此需要对目前在岗的护理员继续培训,定期进行专业资质认定。考虑其普遍年龄大、文化低,对理论知识可以放低要求,让其掌握常用的老人护理技能就好。提高对老人生理和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给予临终关怀的能力。应根据岗位需求,以多元化的培训,如专题短训、理论实践相结合、技能比赛等方式,使护理员可以在生活护理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康复保健、疾病护理、心理慰籍作用,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同时,结合国外养老经验,应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的志愿者服务体系,让全社会投入到养老工作中。向社会招募医务人员定期到养老机构中为护理人员举办相关讲座,或直接为老年人提供医学支持、心理干预及康复指导等工作。
(三)增加投入,提升养老护理员薪酬水平,稳定护理员队伍
当前社会对该行业认识不足,加之行业收入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最终形成低收入、低素质、低质量的恶性循环。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工作状态的好坏取决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共同作用。工作条件和工资等属于“保健因素”,有助于保持员工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而成长机会和晋升等属于“激励因素”,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员工尽可能表现得最好。因此,如果政府提高养老护理员工资和福利待遇,消除不满意因素,就可以稳定护理员队伍。同时政府要大力宣传、倡导改变养老观念;教育机构加强职业认同教育,共同提升养老行业的内在价值与成就感,吸引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进入养老机构工作。还要让护理员有机会接受更高级别的专业培训,或建立更大的职业上升空间。多管齐下,共同打破恶性循环,带动养老行业良性发展。
篇10
【关键词】递进式 模式 老年护理 专业性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50-01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发展,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逐渐走向社会化服务和家庭相结合的模式,为此,护理的工作场所也不断扩大,这就要求学校扩展教育场所,从原来课堂教学和医院临床教学扩大到养老院、社区、家庭等。我院从07级护理专业学生开始开展以老年护理为中心的专业性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将社会实践与专业性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了递进式的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培养了学生为老服务的意识,体验了老年护理的特点,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内容
1.1对象
我院护理系07级、08级、09级护生共112名,自愿报名参加,其中07级28名,08级32名,09级52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0.59±0.82岁,每组6-8人。社区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社区及养老机构,其中社区22个,国办福利机构4家,社会办养老机构16家,城乡敬老院8家。同一组护生社会实践地点相对固定。活动时间主要利用自修课、双休日和假期。
1.2 “递进式”模式和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从大一开始,分为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层次,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不同年级侧重相应的内容开展活动。从走访慰问老人基础护理活动健康教育救护培训课题研究,随护理专业课程进展而不断深入,实践内容呈循序递进方式,形成多层次、多途径的递进模式。
第一层次,大一学生为参加对象,主要以社团志愿者活动形式,我院依托“共青爱心社”和“健康促进社”两个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探望老人,与老人谈心、聊天,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购买物品,重要节假日还开展文娱活动和近距离外出活动。
第二层次,大二学生为参加对象,以基础护理组和健康关怀组的形式,基础护理组主要为半照顾、全照顾老人进行生活护理,包括清洁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对一般照顾老人提供生活护理指导,为老人进行血压的测量。健康关怀组围绕老年人安全问题、疾病监测护理、康复训练指导等开展,采用面对面指导、出展板和宣传窗、编写阅读资料等多种形式。
第三层次,大三学生为参加对象,以急救培训组和课题研究组的形式,急救培训组面向老年人、社区工作人员和养老机构护工、养老护理员进行,内容有老年人急诊现场处理、现场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食物梗噎急救等。课题研究组参与指导老师课题进行调查问卷和教育干预,在此基础上申报老年护理相关学生课题。
2.评价方法及结果
采用自编问卷,分两个层面进行调查,一是针对参加老年护理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科研兴趣的促进、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参加为老服务意愿等四大方面,发放问卷112份,回收112份,回收率100%。另一层面针对实践活动基地和部分老年人,发放问卷280,回收250份,回收率89.3%。
3.分析
3.1 “递进式”实践模式提升了护生的综合素质
渐进式实践采用递进的方式构建三个层次的实践内容,符合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特点,形成“理论――实践――认同”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从多个层面锻炼自己、肯定自身的价值,渗透性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
3.1.1提升了学习老年护理知识的兴趣。
3.1.2有利于培养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1.3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3.2 “递进式”实践模式丰富了专业性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是以课外形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该项研究将护理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性护理活动紧密结合,构建了多途径、多层次、递进化社会实践模式,丰富了专业性社会实践的内容,使社会实践活动更贴近社会实际,更能体现专业特色,富有内涵和深度,并能实现实践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教育,是培养护生综合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
3.3 “递进式”实践模式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的功能
“递进式”实践模式增加了护生和老人之间的沟通频率,融洽了相互之间的感情,老年人更容易接受后续的健康教育、救护培训和课题调研,所以老人感到连续性的活动,不仅得到了亲情,也获得了更多健康保健知识。养老机构管理人员也认为护生近距离服务老年群体,愉悦了老年人的心情,充实老年人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自护能力,同时,通过对社区社会工作者、家庭照护者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救护培训提高了养老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体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理念,密切了学校与社区、养老机构的联系,为建立相对固定的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森林防火法制宣传
- 下一篇: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