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级部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级部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督导;质量监控;构建;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13-02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学校规模急剧扩大,很多学校通过构建和实施校系两级教学督导体系,加强内涵建设,建立质量监控体系,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事实证明,构建和实施校系两级教学督导体系,能有效形成“督教、督学、督管”质量控制体系,这样才能办成一所对社会、家长、学生、教师负责的学校,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促进力,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督导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规范和监控教学秩序和教学活动的运行,督促教学质量的提高,发现和查找教学中的问题,引导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讨和改进,促使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学督导的内涵
教学督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管理手段。其内涵是:由教学督导组织及其成员根据教育科学理论和国家的教学法规政策,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过程。其督导内容涵盖办学思想、教学组织和管理、教职工队伍建设、工作质量和业绩、办学条件、学生学习和发展。其发展趋势由“管理式督导”和“弥补式督导”向以“指导、引导、倡导”为主要内容的“前瞻型督导”和“榜样式督导”发展和转变。
(二)教学督导的意义
教学督导是通过督导成员深入教学第一线,全面开展“督教、督学、督管”,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改革和管理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促进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有针对性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新思路,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教学督导是学校有效实施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完善教学改革方案,促进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保证 督导比较重视过程,有助于加强教学管理,能对各类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和教改方案进行咨询、检查、评价、督促、指导及引导。
教学督导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和教风、学风建设的强有力手段 建立教学督导制的出发点就是内涵建设。督导成员通过听课、检查、调查、咨询和问卷等方式,对教学改革中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向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反馈信息,提出意见,拿出措施,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
教学督导是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提高的源动力 通过教学督导,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查找并发现教师在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督促、引导并指导教师主动、积极地开展自我学习提高,开展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研讨,有助于教师素质、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督导的职能
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督导不仅具有巡视、检查、监督和评价的功能,而且具有反馈、督促、指导、咨询和服务的职能。
学校管理参谋的作用 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督导员会了解和收集一些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经过整理、归类、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提供给学校管理层参考,以便形成新的管理制度。
信息反馈和沟通的桥梁作用 教学督导通过听课、检查、座谈、咨询和调研等方式,及时了解师生对学校管理的意见,了解教师对学生学风、学生对教师教风的意见等,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形成一个和谐的“管、教、学”体系。
督促、自我加压和学习提高的作用 教学督导的听课、检查、座谈和咨询对教师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教师对教学督导很重视,甚至有害怕的感觉,生怕被督导找出问题,会自我加压,主动学习和提高。
指导和引导的作用 教学督导通过“督”,重在“导”,在“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特别是对新教师和青年教师,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及时给出恰当、正确和善意的指导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倡导和推广的作用 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对于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和经验,不仅要肯定和表扬,而且还要进行经验交流,倡导和推广教学典型。
诊断评价作用 通过教学督导的阶段性结果和总结,可以诊断教学管理、质量控制体系和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和完善,通过教学督查归纳整理的问题,诊断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法是否符合当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活动规律,逐渐形成一个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校级教学督导的构建与实施
高职院校构建教学督导是有效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内涵建设,提高学校品牌竞争力,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校级教学督导的构建宗旨
其宗旨就是以督导教学工作为主,全面开展“督教、督学、督管”,建立和完善具有监督、控制、指导和评价作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二)校级教学督导体系的构建
其体系构建包含三个要素:督导主体,即谁来督导,就是要建立教学督导机构;督导客体,即督导内容和对象,就是要建立教学督导的指标体系和标准;督导过程,即如何进行督导,需要建立科学、可实施的运行机制。
教学督导的主体构建 (1)督导组织。组织构建就是建立校级、系(部)级为主导,教研室参与的督导机构。校级督导对主管教学校长和教务处长负责,归属教务处管理。校级督导宏观管理和控制督导实施,系级督导全面实施督导工作。(2)督导成员。校级督导选聘思想品德好、责任心强、热心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教育法规政策,懂得教学规律,熟悉教学环节,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乐于奉献,职称高、学识高、威望高,并能不断学习、勇于改革和具有开创精神,集教学研究专家、学科专业专家和教学管理专家“三位一体”的专家担任督导员;系级督导可由系领导带队,以专业和学科带头人为骨干,教务秘书参与组成督导团队。
教学督导的客体构建 (1)教学督导的对象。教学督导的对象不仅仅是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也包括教学系部、教研室和实训室的基层教学单位,还包括督导内容和项目。(2)教学督导的内容。教学督导的内容较多,校级督导内容主要面向教学单位建立指标体系,系级督导主要针对教师和学生建立指标体系。譬如,督导教师的授课活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督查教师授课内容、教学进度、效果等是否达到方案要求,给出定论,参照符合和不符合的指标体系,给出指导办法。如果是教学事故,校系两级根据校级督导建立的教师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教学督导的过程构建 (1)教学督导运行机制的构建。校级督导做好宏观管理和控制,例行对教学单位的指标督查,随机和定期抽检抽查,系级督导例行教学秩序、活动的检查,组织评价和研讨督导内容及发现的问题等。在运行中,既要注重理顺各种关系,又要注重把握好职责界限。关键要抓好“一个体系、两个渠道”的建设,抓好组织领导体系建设,制定教学督导的实施细则,明确各级督导职责、范围、阶段性目标、实施方式等;抓好工作交流渠道,形成上下沟通、集体研究、多方交流机制;抓好信息反馈和评价渠道,及时汇总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决策和指导意见,建立公开公示机制。(2)教学督导运行制度的构建。教学督导运行制度就是《教学督导工作条例》中要明确和细化一些规定,如基本制度――主要的教学督导任务、目标、原则等;工作制度――主要是检查、听课、例会、汇报、评价和处理等;责任制度――主要是督导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和考核;职权制度――职责范围划分和工作流程等。(3)教学督导运行方式构建。既要多种方式并重,又要注重以“指导、引导、倡导”为主体;既要以督导课堂教学为中心,又要以专题督导为重点,兼顾全面工作。
(三)校级教学督导的构建保障
教学督导需要客观保障,才能真正有效地运行和发挥作用。
制度保障 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学督导工作,学校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健全督导管理制度、督导指标体系,完善督导实施流程和工作内容等的建章立制,让督导工作有章可依,有权可用,有职可为,有规可循。
运行保障 规范教学督导的运行模式和程序,明确和理顺上下级督导的关系和职责权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避免“越位督导”、“重复督导”以及“真空督导”。
人员保障 教学督导要选聘符合条件的人员,校级督导员以校内专职督导为主,校外行业、企业专家为辅;系级督导团队应领导挂帅,以专业学科带头人为主、教学秘书和教管人员为辅。
系级教学督导的构建与实施
系级督导作为二级督导,是最根本、最具体、最繁琐的督导工作,督导体系能否发挥作用和效果,系级督导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构建系级教学督导的意义
系级管理者应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系级督导,能够验证和查找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培养方法等是否具备科学性、先进性。系级管理者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系级督导是最全面的,也是一线的督导。通过系级督导,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论证发展;系级督导是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者,也是自我质量控制和提高的过程,因此是最有效的督导。所以,系级督导是最根本的督导,也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督导,没有系级督导,校级督导会力不从心,甚至是空中楼阁。
(二)系级教学督导构建的目的
建立系级教学督导的目的就是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活动的开展,监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的实施,确保教学工作和教学任务得到落实,及时发现共性和个性问题,研究分析解决方法,重大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督促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三)系级教学督导的职责
校系督导职责有很多相近之处,但也有很多的不同,校级督导是宏观管理并辐射到全校,一般通过制度、例行检查和随机抽查来实施。系级督导直接在教学一线亲力亲为,通过听课、评课、观摩、竞赛、互评、测评、座谈以及咨询等方法来监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教学秩序的正常、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方法的有效、学生作业的批改、教学效果的体现、教学成绩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沟通和解决,总结和树立典型及推广学习,做好校级督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服务以及记录督导文件、保存归档等工作。
(四)系级教学督导的实施
领导重视,做好督导的宣传工作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督导对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教学督导的宣传工作,让教职工理解和接受教学督导工作,把压力转换成自我学习和提高的动力,避免出现因为督导的管理引起的人心惶惶和相互猜忌的不和谐局面。
健全系级教学督导工作制度 要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依据校级督导的体系,结合系级管理和专业特点,建立相关的教学督导指标体系,使系级教学督导逐步走上科学、规范化之路。
加强系级教学督导队伍建设 系教学督导员不仅要符合选聘要求,还要不断加强思想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研究教育教学改革,掌握教学新动向,提高自身的品德和能力素质,不断加强督导队伍的自身建设。
校系两级教学督导的实施效果
通过校系两级教学督导的构建和实施,教学督导应达到以下效果:(1)维护和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运行,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学生的纪律性,减少教学事故的发生。(2)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促使教师重视和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必须备好每堂课,上好每堂课,从而促使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教风。(3)建设良好的学风。通过教学督导,严肃课堂纪律,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4)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通过同专业或是相近专业督导员的督导,发现教学过程的不足和问题,不断进行探讨和改进,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5)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督导的过程也是自身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改革。(6)为学校决策和发展进言献策,及时把信息和建议反馈给学校管理层,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正确决策。
总之,构建和实施校系两级教学督导体系,对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丰富内涵建设、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嘉鹏.高校教学督导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3,(4).
[2]徐少华.高等学校教学督导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社会纵横,2007,(3).
[3]李勇.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1,(4).
[4]张北群.新时期高校开展创新性教学督导工作的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7,(3).
[5]刘晓欢.试论高等教育教学督导[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篇2
一、校内结构工资制的规定
1、校内结构工资制是一种变教职工现行档案工资为规定的比例结构,根据多劳多得、绩优酬高的原则,对教职工工资进行重新分配的工资制度。
2、教师档案工资分职务工资、津贴、教龄津贴、地方福利补贴、三次职务补贴五部分。校内结构工资把职务工资、教龄和地方福利补贴定为“固定工资”,档案工资中的其他部分定为“浮动工资”。
3、“固定工资”,按月发放,“浮动工资”则分成三部分发放:课时补贴、岗位职务津贴、绩效工资。
4、实行校内结构工资以后,原有的一切待遇、各种补贴、奖金、班主任费等,即行废止。
二、学校浮动工资总额的计算办法
学校浮动工资总额=学校教职工档案工资总额-教职工固定工资总额
三、学校浮动工资分配方案
1、课时津贴(20)。学校高低年级、所教学科、所教学生数定出教师工作量,完成12节课为满工作量。每少一课时减0.5分,多上一课时加0.5分,依次计算。教师的月标准课时津贴为满工作量。学校安排的早晚自习及其他辅导,每节课按正课的1/2计算课时。
按上述办法算出得分,并计算出课时津贴数额,随固定工资每月发放一次。
2、职务津贴和岗位津贴
(1)职务津贴(2)。职务津贴分两种:行政职务津贴和兼任职务津贴。
行政职务津贴是指按管理权限公布的学校管理人员的职务津贴,包括学校校级领导干部和中层领导干部。其职务津贴可分为四个等级:校级正职、校级副职、中层正职、中层副职。
兼任职务津贴是指学校研究决定的兼做教师本职工作以外的津贴。兼职津贴可视兼任职务职责大小、工作量多少分为两等:班主任为兼职一级、教研组长为兼职二级。同时兼任两种以上职务者,取兼职最高的一项确定等级。
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兼任职务的,除执行行政职务津贴外,兼职职务津贴按其高者计算。
职务津贴:凡主管部门正式文件公布的中层以上干部,享受职务津贴,每月发放数额依次为80、60、40、35元。
(2)岗位津贴(13)
学校在教职工定编聘任的同时定岗。学校工作岗位分两种:教师岗位、职工岗位。凡任课的为教师岗位;凡不任课的为职工岗位。教师职工依据所在岗位的任务职责、劳动量、自身的技术职务,德、能、勤、绩综合考核等多种因素,一年一次确定教师等级和职工等级。教师等级按2:5:3比例分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三个等级。职工等级分两档:职工一级和职工二级。职工一级的津贴,应与教师三级的津贴相等。岗位津贴年发放一次,岗位津贴和职务津贴可以重复计算。
3、绩效工资(65)
绩效工资的发放,实行“逐级量化考核,一学年一次发放”的办法,各部门要与教职工签订目标责任书,按岗位不同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对教职工的考核重点是德能勤绩,实行千分制。绩效工资的分配由学校制定,但不得突破规定的浮动工资总额。教职工调动时转移档案工资。
本方案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并报教育局批准,正式付诸实施。
未尽事宜,由学校行政办公会研究处理,并报告教育局批准,再行决定。
篇3
1 、协助主任分管教学管理工作,组织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教学方面的方针、政策、规定和任务,对本部门教学任务和分管工作负全面责任。
2、 组织制定各课程教学计划及实施办法,并报学校审批后组织实施。
3 、布置教学任务,审定开课教师名单,组织各教研室主任检查各个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确保教学任务完成。
4 、按照分工督促建立有关教务档案和文件。
5 、按照分工组织、参与对教学人员的奖惩等工作并提出具体意见。
6 、督促检查办公室和教学秘书等日常教务工作。
7 、组织好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并根据情况提交书面汇报。
8 、提出教学改革方案,拟定有关教学文件,报主任审批后组织实施。
9 、组织学生期末考试的命题、评卷、复查等工作。
10、 完成文学院党总支和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另外,作为教师,努力完成以下岗位职责:
1、讲授本部门2门及以上课程,主持或参与1门及以上本部门基础课程建设。
2、认真履行育人职责,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参与本部门、总支(支部)组织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加强对外学术交流等活动。
3、结合教学工作,指导青年教师(包括兼职教师)的成长,承担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工作,每学期听课不能少于4学时。
4、积极协助和服从学校及部门的工作安排,积极策划、组织、指导或参与各种辅导、培训等工作。
5、任期内每年完成的平均教学工作量不能低于额定的教学工作量。
岗位任务: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及时报送教学周报,做好相关教学资料的保存、建档和数据平台工作。
2、抓好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的教学督察和规范管理工作。
3、抓好《xxx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
4、抓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
5、抓好《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
6、根据学校要求,抓好教学期中检查等相关工作。
7、做好人文知识竞赛辅导等工作。
8、更新本部门网站,及时上传相关资料信息。
9、出台“大思政”实施的初步方案。
10、做好骨干教师的推荐上报、教学团队的申报等工作。
11、协助总支,做好相关工作。
12、协助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另外
,作为教师要努力完成以下工作:
1、担任2门及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质量评价良好以上,无教学事故的发生。
2、聘期内参加各类社会实践1-3个月以上,并完成相应的实践总结,必要时要做专题汇报。
3、聘期内完成论文2篇及以上。
4、聘期内完成以下之一:
(1)主持校级及以上教改课题1项;
(2)主持1项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横向到帐经费0.4万元以上;
(3)担任某课程骨干教师或校级及以上教学团队、精品课程负责人;
(4)主编教材、著作1部等。
5、完成部门及学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岗位纪律:
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及本部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2、严格遵守岗位职责要求的工作规范,教书育人。
3、服从学校、部门领导的管理与安排,诚信称职,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4、教学活动不得迟到、早退或旷会,有事需提前请假。
聘用条件:
1、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篇4
关键词:预算模式;组织分权: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1-0023-06
高校院系的调整和人才引进往往成为高校组织改革的主要抓手,对于高校中的多数改革设计者,财务预算管理常常被误解为简单的财务收支,很少作为改革抓手来进行突破。实际上,这种预算观只看到财务的基本收支功能,而没有看到预算管理最本质的功能,是“大财务”观,是落实学校人、财、物和事等各种组织资源基本配置格局,具体表现在资源如何在校级和二级部门之间,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甚至人与人之间进行分配,是高校管理的核心资源分配关系。
本文通过案例解析,从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三种基本模式出发,分析不同预算模式下的组织。从组织机理角度,清晰说明高校内部组织运行的基本关系,并对高校组织变革给出理论预期的路径和依据。
一、研究的基本假设和理论基础
著名的组织社会学学者斯科特总结了组织理论的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三种逻辑体系。不同的体系,研究的基本假设不同。由于本文主要涉及组织内部结构层面的有效设计,主要基于理性逻辑,以效率为基本理论假设。但是,人的自然属性,以及与组织理性的矛盾,必然会影响组织理性的设计。高校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外部的信息影响着高校发展战略的制定,外部环境的运行规则也直接影响内部的组织机制的选择。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破了高校封闭的组织运行,高校的开放系统已经形成。首先,在市场环境下,政府开始受到问责,政府的公共支出受到纳税人的监督,接受公共支出的部门所提供的服务,也受到质量的问责。其次,大学组织已经打破封闭的边界,各类高校已经处于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高校作为竞争的主体单元,正在成为市场主体,其生存发展越来越受到来自国际、国内行业和社会需求的压力,劳动力市场、生源市场等各种资源市场都对高等学校提出质量和效率的拷问,高校必须采取效率原则,配置组织资源。第三,经费的紧张一直是高校最现实的发展约束,内部经费的配置是否有效也是高校理论上应该遵守的原则,这也是理论上资源配置与组织管理都以效率为原则的依据,即资源稀缺假说。在这些环境下,组织效率已经成为高校领导者追求的组织发展重要目标。
在开放的系统环境下,以效率为原则,高校的组织内部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也有了判断的标准,也有了理论分析的基本出发点。正是缺乏外部的问责机制和竞争机制,我国高校才呈现“领导说了算”的“一言堂”运行方式:有了外部竞争。如果领导的出发点不是以整个组织的效率为目标,就会受到组织外部的问责和效率降低,带来组织生存危机。因此,大力提倡高校的组织效率原则,既可以促进组织有效发展,更可以打破当前高校行政化、“长官意志”的怪圈。
二、高校财务预算模式
财务预算管理是任何组织制度中最强有力的硬约束,最具有理性约束的制度设计。
高校的日常经费包括人员和公用两部分,二级学院是预算实体单位。通常,都是由所有二级实体单位做好各自的预算,汇总形成学校的预算。由于经费紧张普遍存在,不能满足学院实际需要,就产生学校内部预算分配的需要。
高校的财务预算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基数+发展的办法,各个二级单位除去得到往年基数经费,如果有新的需要,还可以在总预算新增部分中申请新的增量。这种预算控制办法适用于稳定的发展阶段,变化较大的经费需求不适用。通常,经费是按照职能部门的管理直线拨付下去。第二种是公式拨款方式,对各个二级单位采取公平的,基于学生数或者其他因素的一揽子拨款,给予二级实体单位比较大的预算控制权,允许他们按照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资金。这种拨款方式,相对于第一种,满足了学院的需要,但是每个学院同等对待,很难体现激励的导向。第三种是公式+绩效拨款,就是在保证基本需要的同时,按照科研绩效的高低增加额外的拨款。绩效指标的确立是这种拨款的难题,这就需要学校的战略和职能部门,在发展战略需要和平衡各个学院关系之间寻找最适合点。
显然,以上无论哪种预算模式,都是为了将预算经费配置到学院以及基层学术组织,如果按照理想状态运行,结果应该没有明显差别。但是,实际上,由于是有限理性人的假设,具体操作的组织人会基于不同岗位的条件,最大化其自身控制权,导致不同理论模式下的资源配置到基层的适切性实际上明显不同,组织的效率也呈现不同特点。
三、基于案例研究的高校组织运行模式分析
(一)基数+发展预算控制模式:A大学的校级领导预算控制模式
根据案例调研情况,基数+发展预算管理模式有两种分配路径,一种是财务部门按照前一年度的日常经费盘子以及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将经费切块给每个校级领导,由学校领导在其分管的职能部门中分配经费,进一步的,职能部门再向学院进行三次分配。另一种是财务部门将学校经费使用分类成几个功能块,每一块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进行预算的上传下达及预算汇总。两种模式的区别就是多了一层控制层级,但资源分配重心都在职能部门,本文仅对其中一种加以说明。
A大学是地处南方发达省份的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大学,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其财务预算管理就是基数+发展预算管理模式,即切块给校级领导,再经各副校级主管的职能部门分配下去。
1.预算管理的内容
学校预算是根据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学校事业和各项工作目标的反映。学校实行综合财务预算。学校预算由校级和所属二级单位的收入和支出预算组成,收入和支出预算各自经预算分析、汇总变成学校综合财务预算。其中:
(1)校级预算收入和支出
包括国家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学费住宿费收入、学校经营性资产的投资收益回报、科研经费及教育服务收入分配、费用回收、未指明用途的捐赠收入及学校其他可支配的收入。
校级支出预算由校级基本支出预算和校级项目支出预算组成。校级基本支出预算包括全校性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费用、奖助学金、各项公务费、业务费及其他需要校级安排的经费等。校级项目支出预算是指学校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安排的年度项目支出经费。包括大型基础设施和修缮项目预算、基建项目预算、985工程和211工程项目预算等。
(2)二级预算单位收入和支出
二级收入预算包括学校分配下达的预算经费指标、二级单位捐赠收入、科研及教育服务收入分配及其他可支配的收入。
二级支出预算由二级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组成。基本支出预算包括应由二级安排和承担的人员经费、教学支出及办公费等。项目支出预算是指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安排的年度项目支出经费。
2.预算编制的程序
学校预算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1)计划财务处根据国家的法令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计划,确定预算编制政策,制定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案;
(2)计划财务处首先将年度总预算砍块给各主管校长,各主管校长再根据所主管的职能部门或直属二级单位,进行预算的进一步砍块给各职能部门,根据直线职能管理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标准实施院系预算的进一步向二级学院分配。院系根据职能部门下拨的预算指标和院系的情况,编制院系预算方案,交院系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二职能级预算单位审核后,报计划财务处;
(3)计划财务处对各预算单位报送的预算方案进行汇总、审核,提出综合平衡建议,并编制年度综合财务预算草案,提交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学校综合财务预算方案由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讨论批准。
3.预算管理的控制模式
A大学的组织结构是直线职能制设计模式,其预算管理模式也按照直线职能组织设计思路进行,从机构关系来看,采取的是逐级控制的科层模式。
第一层次,校党委常委会是学校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学校综合财务预算经校长办公会审议后,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是学校预算管理的具体领导机构,负责审议学校年度综合财务预算草案,审议学校年度综合财务预算的调整,审议结果报校党委常委会进行决策。
第二层次,计划财务处是学校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编制学校的年度综合财务预算草案和预算调整方案,统筹安排学校日常维持经费、重点建设专项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的预算建议方案,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预算方案,及时提供学校综合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组织、指导各学院、各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的预算编制。
第三层次,各职能部门、直属单位负责编制本部门(单位)年度预算以及管理职能范围内全校性校级项目预算,组织和监督本部门(单位)预算和校级项目预算的执行。
第四层次,各学院院务会议为院级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批准学院预算和预算调整。
具体的控制模式图如下:
校级领导预算约束控制方式,有效减少了财务部门无法拒绝也无力支付校级领导经费要求的尴尬,也使得各个校级领导有了理财的概念,有了预算约束的观念。为了调动院系人员综合管理的积极性,学校下拨给院系的经费,允许院系有一定程度的调剂使用,但必须保证下拨学院资金80%用于指定用途。
4.组织运行效率特征
显然。在这种预算模式下,是配合直线职能科层结构的高校组织,强调的是下级服从上级的直线管理,校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决定着资源的配置,基层学院只有使用权,并且各项资源的使用都被格式化,对下拨学院的经费也没有自主统筹分配权,这是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的一般模式。在这种高校组织结构及其对应的预算控制模式中。表现出以下激励及效率特征:
(1)这种预算模式主要实现的是平稳运行管理功能。校级财务决策侧重于基于往年的花费水平。将日常经费按照规定的用途拨给各个二级运行单位;富余的财力用于补偿短板,或者新的发展目标。至于经费是否每年有富余或者短缺,如何促进新的事业发展等变化信息,都很难激励基层学院去反馈上来。因为一旦反应上去,一是层层决策环节信息失真,二是引发横向单位之间的对比连带效应,扩大经费需求数,决策层很难平衡。因此,这种模式是维持模式,不鼓励变化。
(2)对基层学术组织自我发展的激励效果不明显。学院发展基本依赖学校的资源配置。即使学院的自我创收能力很强,有一定的收入。但由于校级集中分配原则,拿走大部分学院的创收所得。学院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学术市场禀赋,造成学院之间差距非常大。学校用于统筹资设立的项目源往往也呈现“马太效应”,不能形成学院之间的相对均衡的学术生态,不适用希望全面综合发展的一流大学,适用于在某些方面有所为的高校。
(3)富余的财力所体现的学校战略意图,能够迅速地集中优势资源,配置给合适的人和事,快速地达到一个发展水平。但是,长期来看。一方面要求学校领导层承担大量的复杂的管理职能和高度专业的决策,存在一旦失误影响面大而久:另一方面压抑了基层学术组织应当承担的专业发展决策责任,降低有效使用学校资源的积极性。这种不有效的决策和管理分工,不能持续的支持事务长期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需要发展周期长的学科。从高等教育高度专业性本身特征来看,资源配置的专业化决策需要专家决策,是教育决策的基本特征,当庞大的组织发展到官僚机构和学术机构相对分离,而决策权没有相应分离时,官僚机构决定着资源配置,而学术专家没有决策权时,即使有参与权,激励性也很弱,组织的运行效率必然下降。
(二)公式拨款预算管理模式:B大学成本核算基础上的一揽子拨款模式
这种预算模式,主要集中在1999年扩招后,少数高校自发进行的改革。案例调研发现,由于扩招的压力,这类学校采取财务激励的办法,按照生均运行成本及学生规模一揽子拨给学院,但对学院的支出项目实行严格监管,激励学院扩招,减轻了学校的扩招压力。下面以B大学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B大学是一所东部省属工科类大学,学校1999年开始启动以自主理财为主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改革之初先进行的是基层学术组织调整,将过去以教学为主的教研室,改革为以学科发展为核心目标的组织结构。再配置以二级预算权限和人事聘用权限,改革成效十分明显,代表学校学术竞争力的一些核心要素,包括师资队伍、学科点、领军人才和科研经费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1.预算管理内容
(1)学校与学院的管理职责
学校的职责:1)统一领导全校财经工作,集中核算;2)核定学院的学年预算和决算,进行资金总量与结构的调控;3)进行财经政策引导,规范学院财经行为;4)运用专项经费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进行调控;5)组织目标任务和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
学院的职责:1)根据国家、学校的财经政策和制度,制定学院内部分配政策、经济责任制度和财务管理规章;2)统筹安排学年经费。编报学年预算、决算和(月度)用款计划:3)开源节流,充分开发利用办学资源,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益;4)组织专项经费的申报、实施,统筹部分项目经费使用;5)配合学校做好目标任务和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
(2)学院的收入组成
学院的收入包括:学院的学生学费收入(按核定标准,本科学费的一半拨付;不同院系不同系数,例如文科0.9,理科1.0,工科1.1。艺术类1.2);学校校聘岗位的岗位津贴:学院之间的教学服务(包括交叉课时等)收入:学院完成目标任务和绩效考核而获得的奖励金(含重大奖励,办法另行制定);利用社会资源、为社会服务取得的按学校统一经济政策分配的各类收入;经政府或学校批准设立的学院可统筹的有关项目投入经费。
(3)校、院经费支付范围
学校承担的经费支付范围:1)各学院在编人员的基础工资、“四金”等经费;2)经政府或学校批准设立学校统筹的有关项目投入经费;3)经政府或学校批准设立学校统筹的各类奖励经费、配套经费;4)引进院士、年轻教授、博士及紧缺专业人才的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安置费等:5)学校统筹的本专科生奖学金、勤工助学金、困难补助金等,研究生的奖学金、补助费等;6)学校工会经费统一发放的福利费、活动费;7)学校统一组织的招生就业经费、学生社会实践经费、学生科研专项经费和学校承担的学生奖励经费:8)经学校批准的其他经费开支。
学院经费支付范围:学校经费支付范围以外的经费均由学院承担支付。
学校对学院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聘任机制上,经费主要起到保证目标实现的基本支持,经费的冗余度其实很小。学院要求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作为院级的决策机构,同时,学院的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制度,都对学院的重大决策具有参与权和知情权。另外。集中收付制度下严格的财务监管,使得学院经费随意支配的余地很小。
因此,校院两级管理如果强调以目标管理,并且在财务经费监管条件下,严格的执行目标考核机制、聘任机制以及民主决策机制,基本可以防止“一放就乱”的风险。
B大学的预算控制模式可以用下图解释:
3.组织运行效率特征
在这种预算模式下,资源配置重心在学院。学校不仅仅考虑了学院的日常经费开支,实际上赋予学院发展各个方面所需要的人财物的统配权,将人、财、物和事务在核算的基础上,一揽子下放到二级学院,学院的发展学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激发。中层职能部门原来的资源配置权没有了,功能发生了变化,由资源分配权,转变为配合学院争取更多了外部资源、监督和评估学院的目标责任实现情况。事实也证明,1999年改革以后的十年时间,B高校从原来的教学型大学发展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整体学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公式+绩效拨款预算管理模式:c大学分项绩效控制的二级学院预算模式
财务分权最常见的风险,就是学院经费的混乱使用。学院的基本教学和学术发展需要经费的支持,应该由最熟悉学术支出情况的学院拥有决策权;但是,在院长的自主理财能力还没有成熟的时期,学校也要采取风险控制的手段,防止基层单位任意花费。如何将这两方面结合,下面以c案例学校预算情况加以说明。
C大学是南方某省属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其学科发展特色鲜明。自2004年起开始实行校院两级经费核算管理制度,校院的财务制度分工明确,大大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率。在改革之初,财务部门按照往年学院支出情况,将学院支出按照某种支出结构,切块为几个支出大类,每类确定一个生均成本,或者拨款标准,学院所获得的经费就是这几个块的总和。具体的经费管理内容如下:
1.经费管理制度
学校校院两级管理的总体设计是,实行目标管理,分块划拨、绩效挂钩和年终结算的经费管理制度,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推进二级学院资自主理财,成为相对独立、充满活力的办学实体。
2.学院收入来源及支出约束
学校经费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按照人员经费、工作任务经费、绩效指标经费、政策补助和奖励经费四大块划拨。
其中,人员经费按照上一年度的教职工经费和学生人员为基数进行核拨。工作任务经费按照教学工作量(按照等效课时),学科建设(含实验室建设)和专业建设(含课程建设)核拨。绩效指标经费,按照年度二级教学单位完成的英语四级通过率、毕业生考研率、学位授予率、就业率、科研项目、师资队伍建设、学费收缴率等进行年终结算。政策补贴和奖励经费,主要对因政策原因造成的经费明显低的二级学院给予补贴,对于业绩突出或做出重大贡献的二级学院给予奖励。
制度还对学院的支出有所规定。要求学院要将经费的20%用于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学院领导班子的津贴按照学校规定标准发放,其他人员在学校的宏观指导性意见下,自行制定学院的津贴分配办法,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二级教代会审议通过,学校备案后实施。
3.学校对学院的控制及组织运行特征
学校对二级学院的经费管理采取年初预算、按照季度拨付和年终结算的方式。根据c学校的制度内容,实际上学院日常经费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和工作任务经费,而绩效经费和奖励经费都是在结算时才能兑现。学校不仅有明确的激励措施,也有控制措施,防范学院将有限的教学经费挪作他用,对学院的支出做出比较明确的规定。
这种预算模式通过支出切块的方式,进一步控制了学院支出的随意性,限制了统筹权力,主要目的是减少支出随意性风险,相应的肯定也降低了对学院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篇5
学校在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重视课程体系建设,本着“加强通识教育、夯实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提升实践创新”的原则,设置了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相贯通、科学教育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理论传授与实践能力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在“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的总体要求下,构建了四大课程平台:公共课程、大类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等平台;两大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模块,具体学分分配见表1。学校目前蒙汉双语授课专业有经济、管理、法学三大类,具体学分分配见表2。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有助于学生优良思想品质、人文素养、生态文明与健康人格的培育,有利于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本科教学建设实践
(一)专业建设学校切实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改造传统专业,扶持做强优势专业,保护巩固基础专业,稳步发展新兴专业,经过持续努力,我校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1年底,我校有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学5个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金融学、旅游管理2个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获准建设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16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
(二)课程建设为适应社会需求与教学要求,我校在课程建设中,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进一步优化整合课程结构,突出主干,删除重复,加强综合和学科交叉,引入学科发展新成果,使课程体系更为科学。2011年,开课总量2500门左右,其中双语(英汉双语、蒙汉双语)授课课程100门左右,课程资源上网达到100门左右,实践教学课程68门。2011年,资产评估、经济数学基础(微积分)、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财务会计(高职课程)等4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截至2011年底,学校有27门课程入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72门入选校级精品课程,200门课程入选院(系)级重点建设课程,形成了院级、校级、自治区级三个层次精品(重点)课程建设格局。目前《会计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正在积极准备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在课程改革方面我校也做了积极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采取“3+X”的模式,公共英语教学采用了分级教学,在素质教育选修课中增设了个性发展模块。
(三)教材建设学校一贯重视以专业发展带动教材内容更新,以教学改革促进教材体系优化。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支持出版教材265部,其中蒙汉双语教材10余部。引进了一批高水平外文原版教材,进一步丰富了网络教学资源(包含系列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仪器手册、设计应用资料、设计应用方案、工具软件、电子书在内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全校2000多门课程中选用国家、部省、校级规划教材约70%以上,选用近五年出版的新教材90%以上。对内容更新速度快的课程,自编教材讲义200多部,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还特别重视民族财经教材的编写工作,如2011年,金融学院有5部教材获得教育部蒙文统编教材计划资助。
(四)实践教学学校重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融会贯通,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改革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由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跨专业综合实验、创业创新实验为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业务处理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素养和个性化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得到培养。学校还重点建设了46门实验课程,并进一步加强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管理,建立毕业论文的奖励制度和“防抄袭系统”。为进一步推进民族班外语教学改革,提高民族班学生外语水平,初步建成了少数民族多语种资源库、少数民族汉语、英语语言训练中心。
(五)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开设有创新创业的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的有关系统知识。通过入学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相关专业课授课中的有关案例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多次聘请学校毕业成功人士进行讲座,以他们工作和创业的亲身经历展示了工作和创业的艰辛和快乐,使学生受益匪浅。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体事例如表3所示。
(六)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近年来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改革和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一方面出台了诸如奖励考研、高薪聘用等一系列培养、引进和稳定教师队伍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与“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柔性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并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和机制,使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不断加强。2011年,会计学、市场营销学2个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2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2011年,学校还积极开展校内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的评选活动,组织第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加强蒙汉双语民族财经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
(七)国际合作教育学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蒙古等国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协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与合作院校的交流,积极引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拓宽办学途径,学校自2008年开始与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招收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及会计学等五个专业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见图1)。
(八)校园文化建设在悠久办学历史和丰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基础上,学校紧密结合当前形势,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文化艺术及学术修养。1.大学生读书活动积极贯彻执行《内蒙古财经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以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程,开展素质教育工程和大学生读书活动,实行素质拓展认证制度,提升我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学校制定了《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将读书活动列入学生必修学分,并设立专项资金。按照方案要求,从2008级学生起,向学生推荐100部经典著作,开展大学生读书活动,并将读书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且为必修学分。学生必须完成规定数量的精选书目,精读书目要撰写读书报告,由指定教师进行批阅,成绩全部合格者,取得2个学分。2.民族文化教育开展热爱内蒙古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举办了内蒙古财经学院第四届“呼思乐”杯蒙语授课班学生基础知识竞赛,举办了内蒙古财经学院第二届“草原雄鹰”搏克大赛,举办了第三届“奥奇杯”蒙古族民歌大赛,举办了“天骄之声,唱响校园”蒙古族长调走进大学系列音乐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广大学生倍加珍惜并自觉维护民族团结。3.学生社团活动本着“学术类社团、体育类社团、文艺类社团、公益类社团”的思路,调整了学生社团布局结构和规模。目前学校共有学生社团42个,各社团能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符合自身特色的亮点活动。社团联合会先后举办了“回忆四季放飞梦想”为主题的2011年毕业生歌会、社团联合会第二届体育节、内蒙古财经学院第六届电影节、社团联谊晚会等大型活动。萱原文学社举办的“学满萱原文扬财院”文学知识竞赛活动、星探天文社举办的“天宫一号”学术讲座活动、飓风话剧团举办的“放飞青想,展现话剧魅力”主题汇报演出、爱心社的“爱心之旅”、马头琴协会的专场报告演出等活动都取得了成功。
三、本科教学改革实践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育厅学分制改革会议精神以及《内蒙古财经学院教育教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深化学分制管理改革工作。通过到区内、外兄弟院校调研,广泛汲取学分制改革经验,已形成《内蒙古财经学院深化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草稿)》,成立学分制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原有的本科生专业分流办法,在2010级本科学生中实施“2+6”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了“2+2”的国际合作培养模式;针对本科三批学生招生范围仅限管理学学科门类现状,制定《内蒙古财经学院全日制本科三批学生专业分流实施方案(暂行)》;在财政税务学院推行“双证”、“双专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重新修订双学士学位管理条例,把双学士学位教育与副修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4个自治区级实验室:计算机实验中心、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会计实验室;1个联合实验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财经学院3S联合实验室;3个校级实验室:语言训练中心、民族语言训练中心、职业学院教学实验中心;1个资源库:多语种经济管理资源库。此外,还有各学院实验室如测量工程实验室、规划与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实验室、网络模拟审判实训室等等,还建设了大量实习基地、创新基地。学校特别重视“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作用,2006年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1年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中心围绕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细致地分析了民族地区、地方性院校的生源特征和区域社会经济生活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特点,深入研究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教育模式。树立了以学生为本,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实验教学理念,明确了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的思路,即搭建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实验教学平台,运用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经济现象分析、业务过程仿真模拟的虚拟实验环境。构建起了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初步完成了与实验教学目标协调一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并通过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验课程建设、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实验教学管理等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行和实验教学效果,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推动教学管理改革的研究,积极采取课题立项、成果评奖、经费资助等措施,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更新观念,主动探索、研究教育教学以及管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011年,共立项校级教育教学项目58项,其中重点项目13项;一般项目45项。在研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以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研究》子课题。从多学科视角,结合实践,逐步开展民族财经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目前,我校已有多项民族财经教育立项课题,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西部地区民族财经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厅“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少数民族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11年学校又有10项校级民族教育课题立项。组织相关教师继续申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从预科生培养、管理与教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民族班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民族班和预科班基础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并加强与西部地区财经类兄弟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学习其民族财经人才培养的优秀经验;加强对这些院校的实地调查,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财经教育领域的前沿信息,针对民族财经教育教学的更多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使我校民族教育教学工作,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健康推进。
篇6
XX年上半年,会计系围绕贯彻学校工作要点,克服困难,努力进取,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在教学基础管理、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技能大赛、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学校“xx”规划的开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强化教学基础管理:开展专项活动,规范教学基础,稳定教学秩序
1、常规检查常抓不懈:以学校《抓规范、重落实、比成效、创先进》专题教学活动为依托,加强系部和教研室两级听课、巡课力度,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及时解决课堂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了教学秩序优化的常态管理,确保教学常规管理有条不紊。
2、基础评比有序开展:开展教案讲稿、作业批改、成绩册等三项常规基础工作的检查评比,促进教师规范教学基础工作,使基础管理更加规范。
3、教学档案更加规范:以迎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视导为契机,进一步梳理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规范系部教学业务档案,建立系部教学资料室。以完整的教学资料,良好的教学秩序,迎接联院教学管理视导。
二、专业建设:以省品牌专业评估为目标,理清专业建设思路,力争专业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1、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组织进行了四个高职专业的调研和专家论证,修订了4个五年制高职专业人和2个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标准的制定:组建了5个课标制定团队,通过社会实践调研,制定了10门课程标准,同时对原有的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的修订。
3、院本教材的开发:主编了《纳税申报与税务会计》,参编了《统计认知与技术》、《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等院本教材,这四本教材近期将被苏州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
4、拓展优化实训基地方案:完成了省级示范性财经商贸服务实训基地二期工程方案的调研工作,召开了两次校企共建创新型实训平台研讨会。
5、扩大专业影响力:
多次接待省内外职业学校到我校进行技能大赛和实训基地的参观交流,进一步扩大我校的影响。
三、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乐学为目标,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引领,开展课改专题活动,引导教师将课程改革成为自觉的行动。
1、精品课程建设:按照计划完善《成本会计实务》精品课程,争取成为联院优秀精品课程;采取措施推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突出课程改革特色,目前已形成4门校精品课程。
2、以联合学院专业教师说课改专题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系部教师说课改活动,推荐段彦、薛松代表学校参加联合学院财务会计协作委员会举办的专业教师说课改专题竞赛活动,段彦获一等奖、薛松获二等奖。
3、结合课程改革课题,挖掘课程资源,组织编写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充分反映高职办学特色的校本资料,积极申报校教学成果,本学期共有黄燚、李辉、汤玉龙、庄玮、魏贤运等五个教学团队开发的教学成果申报校教学成果奖。
四、技能大赛:继续创优异成绩,保持在省财会项目上的领先地位
1、XX年省级技能大赛获佳绩:我系与商贸系团结协作,加大对财会代表队的训练力度,取得了XX年省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技能大赛教师组和学生中职组、高职组会计实务4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成绩,并摘得了教师组会计实务和高职组珠算综合第一名的桂冠,中职组会计实务项目四位选手全部进入省集训队,继续保持我校在省财会项目上的领先地位。
2、XX年国赛技能大赛获突破:我校李晴、魏苏苏两位选手,经过一个多月的封闭训练,最终在XX年中职会计实务国赛项目上取得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的成绩,取得了我校在国赛技能大赛成绩上的突破。
篇7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目标,以深化“制度改革、管理方式改革、评价改革、学生团队活动改革”为突破口,以典型带动、整体推进为基本工作思路,以管理创新和评价机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明确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办人民满意的小学教育,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
2、健全三级课程体系。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国家课程科目;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开设课程,并开足课时。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足学科专(兼)职教师,音体美、英语学科配专业(专任)教师,建立教师自主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以课标理念为指导,构建各学科新授课教学模式,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各年级学生合格率达98%以上,优秀率达70%以上。
5、加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推行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公示制度,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多方面、多角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6、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小学教研会的作用,建立教研会工作制度,制定教研会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本单位的教学视导活动。
7、强化校本教研管理力度,学校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专题研讨活动,组织开展经常性地听课评课活动,在课题鉴定的基础上推广一批课题实验成果。
8、以活动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十好”教育活动,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扎实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按照“习惯育人、生活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10、强化“亮点”,突出特色,打造有影响力的办学品牌,努力打造一批“镇名校、区名校、市名校”。
三、工作措施
1、解决好学校定位的问题,从2011年开始,各学校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以墙壁展板的形式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六个方面的内容展示出来。此项内容列入2011年上半年教学视导检查内容。
2、加强课程管理,规范课程设置,健全三级课程体系,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国家课程科目,开全课程;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开设课程,开足课时。同时,要加强对各学科师资配备管理,配齐配足学科专(兼)职教师。英语、音体美配专任(专业)教师。
3、以省、市、区教学管理有关规定、要求为依据,各学校要对备课,上课,课堂教学,作业设置与批改,辅导,当堂当课练习与检测,理论学习,论文撰写,教学计划,个人研修,执教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课题实验,团队活动,听课与评课,教学反思,家长会等各方面的工作制度进行重新修订与完善,使其更加符合课改理念,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各学校要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本校教师教学评价方案,将常规检查结果列入评价方案。学校应按计划组织相关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定期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并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跟踪管理。同时,各学校要建立常规检查结果公示制度,每月检查一次,在学校适当位置设公示栏,将每次检查结果进行公示。
4、继续深化校本教研改革,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建立听课、评课制度,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听课、评课”活动。人人上研究课,人人参与评课。同时,按照“问题即课题”的原则,组织教师认真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专题研讨活动,每个学期、每个学科力争解决几个教学中突出的问题,并写出问题研究报告。对于已经立项的实验课题,各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开展研究,积极准备课题鉴定,在课题鉴定的基础上教研室将以现场会的形式推广一批实验成果。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打造精品教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乡镇、街道教育指导中心要认真总结前段集体备课的经验,在教师自备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好集体备课与研讨活动,优化教学设计,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本学年要特别重视当课、当堂练习题与检测题的设计,并把此项作重点检查的内容之一。本学年,区教研室将推出部分学科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各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6、强化教学视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办学水平的提高。本学年,区教研室将继续组织上下两个学期的教学视导活动。增加视导成绩在教学评价中所占的权重,强化教学视导的指导、评价功能。同时,降低视导重心,将教学点纳入视导范围。各乡镇、街道教研会要切实发挥作用,真正担负起培养骨干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责任,每学期要对本单位的所有学校进行一次综合视导,将视导成绩纳入对学校的评价方案,并以现场会的形式进行反馈,各单位开展教学视导的情况列入区教学视导内容,年终要以总结的形式报区教研室。(1)
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7、以活动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十好”教育活动,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扎实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各学校不仅要制定活动方案、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评价打分表、评价结果统计。更重要的是不作表面文章,扎实、认真地开展活动。既要有班级活动,又要有校级活动。活动记录既要有文字材料,又要有照片、音像资料。照片资料要装订成册。班内及学校均要有评选结果展板,校级小明星、小标兵要佩戴标志牌或奖章。
8、按照“习惯育人、生活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各校要在“十好”教育活动、“五个一工程”、“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可有选择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教育活动”、“爱心教育活动”、“激励学习教育活动”、“爱家、爱校、爱国教育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生活安全教育活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活动”、“个人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等等。各学校要将“十好”教育活动、“五个一工程”、兴趣小组活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及其他团队活动按“校级”、“班级”活动统一进行规划,以墙壁展板的形式列出“校级”、“班级”活动安排一览表,直观地把活动内容展示出来。学校成立团队活动中心,有专人负责各级各类活动,做到定内容、定计划,定期开展活动。
9、按照“五园”创建要求,优化校园环境,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每个学校要在卫生、绿化、美化方面自我严格要求,做到持之以恒。“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同时,各校要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多挂教师、学生的作品,每个学校都要设计墙壁、楼道文化长廊,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展示学生的精品佳作,展示学校活动的过程、成果。每位校长都要清楚:学校的墙壁是会说话的;从学校的墙壁上别人会知道你做了什么,知道你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育成果及办学水平。创建有品味的校园环境应当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附:2011年小学主要教研工作安排
2011年小学主要教研工作安排
一月份
1、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2、第二学期单元测试题修订、编写。
3、小学部分课题实验鉴定。
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命制。
二月份
1、2011—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部分学科寒假教师培训会。
3、德育学科化课题实验情况调研。
三月份
1、参加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
2、全区小学各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
3、上半年小学教学视导。
四月份
1、教学视导。
2、小学美术教学观摩研讨。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
五月份
1、全区小学教学视导反馈会。
2、“快乐英语”课题实验研讨。
3、区级课题实验调度会。
4、德育课堂教学研讨会。
六月份
1、“十好”教育、兴趣小组,考查学科现场考查、测试。
2、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3、期末考试命题。
4、小学“攀登英语”课题研讨。
七月份
1、参加省、市各学科教学研讨会。
2、上半年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八月份
1、部分学科教师培训会。
2、新教师岗前培训会。
九月份
1、全区创新课评选活动。
2、参加省、市各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3、下半年教学视导。
十月份
1、教学视导。
2、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3、区级课题实验鉴定准备。
4、小学英语多媒体新授课教学研讨会。
5、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
十一月
1、教学视导反馈会。
2、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3、“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研讨会。
4、全区美术教师外出写生、作品汇报展。
5、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
十二月
1、部分课题实验鉴定。
2、教科研工作总结。
3、编制单元测试题。
[2]
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篇8
小学植树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一3月12日 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给学校发展作点贡献,给我们的家园增添一点绿色,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学校大队部大队委员就着手准备,发动组织了植树节系列活动。
一、活动目的
1.了解树的知识。
2.进一步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3.提高学生的保护责任感。
4.增强爱护树木的能力。
二、行动口号:
行动起来,争做护绿小使者.
三、活动时间:
20xx.3.11---20xx.3.14
四、活动内容
1.成立领导小组:全体领导、班主任
2.开展系列活动
(1) 围绕爱树,进行树类知识讲座。(班主任,讲课稿2份)
(2)学生们在学校和社区进行种植小树苗,为花坛除草等一系列活动。
(3)制作绿化心愿卡
(4).大队部提出一项建议、倡议书(建议书、倡议书各一份)
小学植树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二一、活动目的:
以三月份植树节为契机,在全校少先队员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护绿行动和植物种植实践体验认养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令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二、活动口号:行动起来,争做护绿小使者。
三、活动时间:20xx年3月11日——3月18日
四、活动内容:
1.活动宣传: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护绿行动:
(1)“校园环保小卫士”选拔赛
第一块:“中队环保小卫士”评比
班级评选方式:各班利用班会通过投票评选5名“班 级环保小卫士”,并颁发奖状。
评选时间:3月15日(周二之前)填写好“中队环保小卫士”评选表(见附表一)
评选条件:
在学校做好清洁大扫除和每周的值日工作,确保学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讲究个人卫生,在每周的个人卫生检查中获得优等(没有减分)。
在校内外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涂乱画。
不踩踏校内绿地,不在草丛中玩耍。
在学校能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家里收拾好自己的房间,保证家庭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块:校级“环保小卫士”评选
选拔方式:各班级推荐1名“班级环保小卫士”参加校级评选,学校从中评选出校级“校园环保小卫士”。各班级填写好班级推荐表(见附表二)
评选时间:3月16日(周三之前)
评选的要求:每人准备一份演讲稿,主题是“保护绿化,我有妙招”,时间3分钟以内。根据成绩评定校级“校园环保小卫士”。
(2)“我和树木零距离”认养校内绿化植物,并为认养的植物命名,并进行开展拣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等活动。各班级负责自己班级卫生区内植物的认养。本活动于3月18日进行评选。
3.开展“感恩自然”绘画、手抄报评比活动,本周六、周日(3.12-3.13日)一、二年级每人画一幅我爱大自然的画,三、四、五年级每人出一期关于爱树的手抄报。周一各班收齐后统一交到少先大队。绘画、手抄报各评出一二三等奖。
4.各班开展“植物知识知多少”主题班会,进行交流活动。交流相关您所知道的树木的资料,收集有关植物生长知识等,在班会上交流、宣传。
五、活动要求:
1.爱护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
2.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随便踩踏草地。
3.节约资源,不随便浪费水、电。
4.积极 参加各项有意义的绿化、环保活动。
小学植树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三一、活动目的
以三月份植树节为契机,结合城乡综合整治“进校园”活动,号召全体老师和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护绿行动和植物种植实践体验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并以此拉开xxx小学第一界科技节序幕。从而令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使校园美化、净化、和谐、文明。
二、活动口号
行动起来,为校园增添一点绿;(行动,行动,再行动,为校园添绿增美);我为学校护片绿;
三、活动时间
20xx年3月8日至20xx年6月1日
四、具体安排
1、在3月8日(周一)升旗仪式上有值周老师向全体队员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为校园增添一点绿
A、各班自行统一确定一个种植花卉,并与周二上报到大队部。
B、3月11日(周四)班会课,围绕“行动起来,为校园增添一点绿”主题开展班会,内容主要是讲解植树节的来历,宣传本次活动,以及讲解花卉的种植技术。
C、3月12日(周五)课间操由大队委说明本次花卉种植实践活动内容以及安排下午的活动时间和注意事项。
D、各班于3月12日(周五)之前,根据本班的种植花卉制作出本班展牌,以便在种植活动时可以插在活动地点,便于以后的日常管理。
E、3月12日(周五)下午(第二节课或者时间待定)。由班主任组织开展种植实践体验活动。
F、学生撰写观察日记或实验报告,并在每班评选出3份优秀作品,期末进行颁奖和展示(时间待定)。
3、我给小树写写诗
结合植树节各项活动,1-2年级各班组织学生写一段话。3-6年级各班组织学生写几首儿童诗,并与3月19日(周五)之前交与大队部,由大队部负责每班评选出2-3篇优秀诗歌,期末进行颁奖和展示(时间待定)。
五、说明及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由大队部具体安排落实,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科学组提供技术支持,后勤处提供物质保障。
2、各班的花卉种子由各班学生自己收集采购(或者有汪大爷统一购买)。待商定。
3、各班种植实践活动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有:锄头2把、小铲子15把、展牌6个、浇水壶6个、肥料等。有后勤处统一购置,并于10号之前准备完成。
篇9
一、考核内容:
1、各班学生行为规范。
每周一次评选流动红旗,拿到流动红旗的班级得10分,拿不到的得6分。(以值周班检查和值日教师抽查结果为依据)
2、班级探究园地。
一学期确定一个探究主题。每月围绕大主题制定一个小课题开展探究活动。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获得10分,获得8分,获得6分。(以学校检查结果为依据)
3、班级黑板报。
中高年级每两星期按规定出好一期黑板报,低年级每月出一期黑板报。获得10分,获得8分,获得6分。(以学校检查结果为依据)
4、班主任手册填写。
每月一次检查《班主任手册》,能认真、完整、翔实地按要求完成填写任务的得10分,往下依次为8分,6分。(以考核小组检查为依据)
5、家校联系。
每月对5名学生作一次家访或与家长书面联系一次,每次得2分。(以家校联系本和《班主任手册》为依据)
6、班队会课。
每月能认真组织好一次班队(会)课,要求班队(会)课有主题,有内容,有教案。每举行一次得5分。(以检查与班队活动记录为依据)
7、午会课。
做到专课专用,得10分,少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以学校抽查为依据)
8、认真组织学生做好两操。
按时到岗,能使学生纪律严明、秩序井然,得5分,不去一次扣1分。(以值日老师抽查为依据)
9、小家务布置。
教室的环境布置情况,要求整体体现个性化,激励用语规范化,文具摆放条理化,洁具放置隐蔽化,“三表”悬挂合理化,教室周围清洁化。获一等奖得50分,二等奖得30分,三等奖得20分。(以学校检查结果为依据)
10、论文、方案设计。
能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类文章的撰写,如论文、方案设计等。按时上交得10分,采纳应用得40分。不按要求上交材料,每少一次扣5分。
11、参赛情况。
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校级一、二、三等奖得10、6、4分。(其他各类奖项参考校长特别奖)不同奖项可累计,同一奖项以最高奖统计。不参加各类竞赛,一次扣2分。(以竞赛公布的结果为准)
二、考核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考核方法:
1、班主任管理工作每月考核一次,步骤为先个人填表自评,然后学校考核总评。
2、考核办法:
每得一分相应得奖金一元。
2008年9月
班主任月考核考核表
序号项目要求自评分考核分
1行为规范每周一次评选流动红旗,拿到流动红旗的班级得10分,拿不到的得6分。(以值周班检查和值日教师抽查结果为依据)
2班级探究园地一学期确定一个探究主题。每月围绕大主题制定一个小课题开展探究活动。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获得10分,获得8分,获得6分。(以学校检查结果为依据)
3班级黑板报中高年级每两星期按规定出好一期黑板报,低年级每月出一期黑或每月出一期黑板报。获得10分,获得8分,获得6分。(以学校检查结果为依据)
4班主任手册填写每月一次检查《班主任手册》,能认真、完整、翔实地按要求完成填写任务的得10分,往下依次为8分,6分。(以考核小组检查为依据)
5家校联系对5名学生作一次家访或与家长书面联系一次,每家访一次得2分,书面联系一次得1分。(以家校本或家访表为依据)
6班队会课每月能认真组织好一次的班队(会)课,要求班队(会)课有主题,有内容,有教案。每举行一次得5分。(以检查与班队活动记录为依据)
7午会课。做到专课专用,得10分,少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以学校抽查为依据)
8认真组织学生做好两操能使学生纪律严明、秩序井然,得5分(以值日老师抽查为依据)
9小家务布置教室的环境布置情况,要求整体体现个性化,激励用语规范化,文具摆放条理化,洁具放置隐蔽化,“三表”悬挂合理化,教室周围清洁化。获一等奖得50分,二等奖得30分,三等奖得20分。(以学校检查结果为依据)
10论文、
方案设计能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类文章的撰写,如论文、方案设计等。按时上交得10分,采纳应用得50分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xx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为指导,围绕“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尽快形成一支数量足、质量优、影响广的骨干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全区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二、培养计划
用五年时间培养1—2名国家级骨干教师、5名左右省特级教师、10名左右省级骨干教师、2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0—80名市级骨干教师、200名区级骨干教师、400名区教坛能手、800名校级骨干教师,使我区有一批教师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专家。其中区级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是:~—~年每年各培养评选区教坛能手100名;~—xx年每年各培养评选区级骨干教师50名。同时,积极选送我区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养,选送对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确定。
三、培养目标
通过培养,使各级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业绩等方面分别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各层次骨干教师培养目标要求分别按照《四川省特级教师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xxx区骨干教师评选、考核和管理意见》(x教发【~】22号)中规定的骨干教师相应职责确定。
四、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xxx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局领导、有关科室、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教育专家组成,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协调和评审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具体负责本方案的实施、检查和总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xxx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xxx同志兼任。
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由校长负责,根据本校发展目标制订校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以使有的教师进入各级骨干教师行列。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和名单应在学年初报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五、选拔与培养
(一)骨干教师的推荐条件与程序
1、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
第一,师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第二,业绩突出。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终身学习理念,教学业绩突出,综合考核成绩优秀。
第三,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教师队伍中能起到骨干示范和专业引领作用。
2、骨干教师的选拔程序
- 上一篇:车辆突发事件处理方法
- 下一篇:森林防火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