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科护理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科护理体会

篇1

中国第86医院,安徽马鞍山 243100

[摘要] 目的 研究观察对内科住院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460例患者,使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使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沟通。结果 心理护理可以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帮助患者纠正不良情绪,有利于病情的早日康复。结论 对内科住院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内科住院患者;心理护理;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036-02

由于内科疾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部分疾病还没有得到特效治疗方法,所以在治疗的效果中护理工作的质量成为了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提高护理质量,不仅要为患者提高良好的护理服务,还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使治疗的效果得到提高[1]。本文对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6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4例,女性患者166例,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91岁,平均年龄为(47.24±6.83)岁,职业:学生127例,职工193例,干部140例。

1.2方法

使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使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沟通。发放问卷调查表460份,收回460份,有效率为100%。

2结果

本组460例患者中有380例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现象发生,其中包括4例报复心理,15例期望过高,19例愤怒,27例丧失信心,271例忧虑,254例恐惧,310例急躁以及278例焦虑。

3讨论

3.1 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征

3.1.1 愤怒 当患者因为多次住院而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时,会产生愤怒、埋怨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诱导和解释,使患者的情绪得到转变,重新振作,积极地配合治疗的进行。

3.1.2 沮丧 由于慢性疾病的病程较长,并且容易复发,药物治疗的效果较不理想,患者对病情的引发因素、病情发展情况、预后的效果不明确,会使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甚至产生轻生的想法,通常会出现不配合治疗、哭闹的现象,由于患者的沮丧心理会对治疗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严重时会对患者的病情产生恶化的不良效果。护理人员应将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的程度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患者恢复治疗的信心。

3.1.3 忧虑、恐惧 由于患者住院后对治疗方法和必要的诊断方法不了解,部分检查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加之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病情不清楚,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产生不安和恐惧的情绪,患者受到疾病的折磨,会出现自控能力降低、依赖心理增加、情感脆弱的现象,同时慢性疾病患者会因为治疗中涉及到生活、工作、经济等问题产生忧虑的心理,导致患者出现有自罪感、兴趣丧失、睡眠障碍、心情抑郁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将治疗的方法和检查的内容告知患者,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积极的配合治疗,早日回到生活中。

3.1.4 急躁、焦虑 因为内科疾病病情的突发,病因较为复杂,需要较长的时间对患者进行确诊,医护人员往往由于工作较为繁忙,对患者的心理感受不够重视,而患者对病症的感觉较为明显。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部分患者的病情较严重,患者担心疾病的加重,容易出现急躁的情绪。出现患者不愿配合治疗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医患纠纷问题。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3.2 对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注意事项

3.2.1 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严格的关注 护理人员要经常对患者进行查房,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针对不同的患者应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部分患者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强,为了不给医护人员增添麻烦,出现剧烈疼痛也不告知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应主动的对患者进行照顾和关系,了解患者的病症表现。对自觉病症较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病情的讲解,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如没有发生器质性疾病可以按照医嘱使用安慰剂。如因心理因素或者是条件反射产生的疼痛,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使患者正确的面对疾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

3.2.2 对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观察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对疾病的顾虑得到消除,在进行检查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操作目的、操作步骤、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患者安心的接受必要的检查。护理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讲解,得到患者的理解。

3.2.3 恢复患者的治疗信心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叮嘱患者坚持接受治疗,激发患者的积极治疗心理,使患者的内在康复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护理人员应在生活上对患者进行照顾,关心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通过聊天使患者掌握疾病的发生原因,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3.2.4 护理人员要尽快的适应环境 护理人员在进行患者接待时要做到操作熟练准确、动作迅速、热情认真、态度和蔼,使患者从心理产生能够得到治愈的想法。护理人员要对管床护士、责任护士、经管医师、病区的设施、环境进行详细的介绍,使患者感受到被关心的温暖。

3.2.5 对患者恢复期的指导 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其机体组织和器官的器质性病变都得到了基本的治愈,但是如果护理不合理会使急性病转变为慢性病,而慢性病则有复发的可能性。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恢复期的患者严格重视,不仅要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指导,还要对伴有情绪不良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更好的回到生活、工作、学习中。

目前的护理行为主要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整体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可以在和患者的交流沟通中使用良好的态度、行为、表情、语言等对患者的感性认识进行影响,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改变,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2-3]。在内科住院患者的治疗中,护理人员始终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有较好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要有较高的专业护理技术,还要对心理学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使护理的质量得到提高,心理护理意识得到加强[4-5],在为患者提高基础护理的同时,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积极的配合治疗,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参考文献]

[1] 明菊梅,郭喜朝,孟静,等.综合内科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调查及心理护理[J].河北医学,2010,16(2):216-217.

[2] 黄颂娣,黄育媚,姚润萍,等.内科住院病人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4):492-493.

[3] 杨华,李遵清.心理干预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0(18):2330-2332.

[4] Dong Dongmei. Cardiology patients with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J].Yangtze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Medicine Volume 2009(2):271-272.

篇2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护理

作者单位:655500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内科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为常见的病因,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大量出血时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存在风险大、费用高的缺点,不适用于出血量小的患者[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资料完整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旨在总结高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提高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及护理水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1例,其中男33例,女28例,年龄35~74岁,平均(524±53)岁;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丘脑出血29例、基底节出血16例、脑室出血9例、皮质下出血5例、小脑出血2例;入院时昏迷31例、昏睡20例、清醒10例;其中5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余11例无肢体障碍;根据脑出血情况分级(1~5级),本组行内科保守治疗均为1~3级患者,GCS8~15分。

12 保守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根据个体情况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止血治疗,酌情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进行脱水治疗、间断静注呋塞米以减轻水肿,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时停用。

13 内科护理

131 基础护理 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适当的温度(22℃~24℃)、湿度(55%左右)、光度有利于休息。保持绝对卧床休息2~4周,避免搬动,将病床床头抬高15~30°有利于静脉回流,安置保护性床栏以防坠床。保持患者皮肤清洁,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积极预防压疮,发病后24 h~48 h内变换时尽量避免头部摆动。做好口腔护理,昏迷患者禁止漱口,给予昏迷患者口腔护理3次/d,擦洗时棉球不宜过湿。酌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协助患者排痰以防肺部感染。

132 输液护理 入院后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急性期主要治疗药物多为静脉滴注给药,快速静脉输注甘露醇可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适当控制输液速度有利于缓解脑水肿反应。一般应选择上肢静脉,不应在瘫痪肢体行静脉穿刺及输液,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补液,保持管道通畅。

133 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等神经功能障碍,加上对疾病缺乏足够认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和急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合适的心理护理,用亲切的态度耐心为患者解答疑虑,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鼓励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疗配合度。

134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及脉搏等生命体征,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使用甘露醇若出现出入量不平衡、尿量少于25 ml/h时应通报医师进行处理。出现呕吐、头痛、意识障碍加重、躁动不安者,提示有可能再出血。

135 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对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定期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可采取针灸、按摩等方式,帮助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使机体恢复。

2 结果

61例患者均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及护理,护理后经CT检查示出血灶密度完全吸收消失,其中33例转变为正常等密度,20例转变为低密度软化灶,8例并发出血后梗死。血肿全部吸收后出院,出院时完全康复40例、偏瘫症状或后遗症20例、死亡1例。

3 讨论

脑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患之一。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诱因复杂且多,主要诱因有脑外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动静脉瘘、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先天性高血压等[2]。对于出血量少的患者,采用内科保守疗法较手术治疗更为经济、安全、有效,使用脱水剂、镇静剂、脑细胞营养剂等,可保持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效果较为满意[3,4]。脑出血的临床护理工作是繁重而细致的,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5]。

高血压性脑出血由于病情变化快、发展迅速,容易出现脑疝、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临床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责任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护理经验,给予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系统化、全面、精心的内科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张琼英,席清华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及护理. 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34(11):1618.

[2] 元国芬,王美红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中医护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728730.

[3] 蒙钟文 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111例临床分析.海南医学,2008,9(10):6869.

篇3

【关键词】上消化道;内科护理干预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消化内科急症[1]。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而且病死率极高的特点,严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现将上消化道出血60例内科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42-78岁,平均年龄(54.52±3.02)岁。其中消化性溃疡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5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3例,胃癌出血的12例,急慢性胃炎出血的7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0例,腹腔血管畸形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3例;此组患者有消化道出血病史的23例,初次突然发病的患者37例;其中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呕血、嗳气反酸、黑便、腹胀胃痛等临床症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内科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量以及病情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遵医嘱迅速给予静脉补液治疗,补血、止血、抗休克治疗手段,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数值,可以经过中心静脉压高低以及血压情况调整液体输入量以及补液物质。注意严禁使用吗啡,巴比妥类的药物;补血时应输新鲜血液,由于库存血含氨量高,可以导致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2]。5%的葡萄糖20ml+垂体后叶素10U,静脉进行缓慢推注,然后使用垂体后叶0.2u/min持续滴注,出血停止后进行减量;使用5%葡萄糖500ml+垂体后叶40U静脉滴注使用一周后停药,滴入速度为1ml/min。

1.2.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内科治疗与护理干预留置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内镜直视下止血,给予控制进行对症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出血量,及时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采取内科护理措施如下:

1.2.2.1止血的护理干预:止血护理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进行治疗,并配合医生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方法进行止血。熟练插管操作,在插管前检查导管是否存在漏气问题,操作过程中需要密切地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心律等变化,插管后需要将食管气囊压力保持在4.5 KPa 至6.0 KPa 之间,需要将胃气囊压力保持6.5 KPa至9.5 KPa之间[3]。确保食管、胃管、食管囊管、胃囊管的通畅,并做好标记。胃管连接负压吸引器,并密切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定期测量气囊内压力,以防压力不足影响止血效果,或压力过高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气囊充气加压12-24h应放松牵引,放气15-30min,如出血未止,再注气加压,以免食管胃底黏膜受压过久而致糜烂、坏死[4]。

1.2.2.2并发症的观察①休克的观察及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要准确记录出入量,认真细致地观察每小时的尿量,尿量能直接反应机体组织灌注的情况[4]。如患者突然出现躁动不安,眼睑面色苍白、四肢皮肤均湿冷、周身大汗、脉搏细数则提示休克前兆,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②肝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时仔细观察神志以及意识的变化,如患者突然出现表情淡漠、谵妄、昏迷以及嗜睡时应立即通知医生配合肝性脑病的救治措施

1.2.2.3饮食护理干预第一阶段为急性发作期,患者出现出血较为严重伴有恶心、呕吐的患者需禁食24-48小时。第二阶段少量出血且无呕吐的患者,或出血已得到基本控制的患者,饮食的原则为温凉流质饮食,每次进食100-200m L,每日6-7次,并静脉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

1.3效果判断治疗及护理后有效是指出血在24h内得到控制且停止,无呕血、黑便等情况发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1.4数据处理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3讨论

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救治工作中,护理人员严密观察与内科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证抢救工作及时科学与高效。本次分析表明,急性上消化出血患者,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治疗,防止发生休克,科学有效的内科护理能够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防止二次出血率。

参考文献

[1]张桂花.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2(8).

[2]郭红霞.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15(3).

篇4

【关键词】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04-02

呼吸系统的疾病,一般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特别是老年病重的患者,更是容易反复发作,导致老年病重患者情绪消沉、精神高度紧张、恐惧、且情绪极易烦燥。有些晚期老年病重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精神状态差和发绀等,甚至部分老年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欠佳,极易咋在短时间内进入危险状态,使病情恶化,甚至呼吸衰竭而死。所以,对于老年病重患者的抢救护理,除了依赖于有效的专业治疗之外,还需要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给患者创造洁净舒适的修养环境,提供专业有效的口腔、呼吸道及皮肤护理,提供与患者本身文化水平相符的心理支持以及与其身体状况相适宜的康复锻炼,进行个体化治疗。呼吸内科老年病重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对于治疗效果非常重要,也是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先对我科收治的80例老年病重患者的护理做回顾性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临床护理

1.1一般护理: 对于老年病重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吸氧或使用呼吸机,但是对于老年病重患者来说容易出现操作不当或由于不适感而私自摘除。老年病重患者对一些不适感非常明显,尤其是在使用呼吸机的时候,如果是第一次使用,会对呼吸机产生恐惧感和陌生感,加上面罩或鼻罩的不适应,使得老年病重患者极易自行取下。此外,对于老年病重患者应当注意的是,在患者住院期间,由于老年病重患者自身因素及多种基础疾病的影响,其极易发生压疮。呼吸内科老年病重患者因长期卧床、病情重、消瘦或因活动时气促而拒绝翻身,容易使皮肤发生破损而导致继发感染。对于需要使用呼吸机的老年病重患者,应当予以详细讲解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告知老年病重患者会出现的一些不适应,让老年病重患者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使用,会让患者更容易接受,开导患者,让其明白这是治疗的一种手段,并予以配合。在对老年病重患者皮肤的护理上,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常规的预防压疮和皮肤护理的措施以外,应当要求老年病重患者适当的进行沐浴,但注意水温不能太高,也不要使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沐浴液或肥皂,告知患者家属每天给患者翻身、拍背的重要性,让患者家属重视起来。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患者气垫床防褥疮护理。

1.2心理护理:

对于老年病重患者来说,心理因素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老年病重的患者长时间的住院看病,容易出现对医护人员失去信任、易怒、情绪暴躁等问题,而且其家庭条件也是影响老年病重患者的一大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对于老年病重患者所患的慢性呼吸性疾病,多是病程长、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等问题,这就使得住院时间较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从而导致其不予配合,暴躁易怒等。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经济方面的担忧,并且出现不信任院方的治疗。一些病人由于家庭情况特殊,由于老人长期住院对家庭造成经济负担,一旦出现家庭纠纷,更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甚至有些老年患者自暴自弃,产生自杀等念头。对于有此类问题的老年病重患者,在护理方面应当予以重视。老年病重患者的心理相较年轻人来说更加脆弱,这就导致了以上原因的形成。对此,耐心的护理和开导患者是必须的手段。对于老年病重患者产生的焦虑情绪,应当表示理解并能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让老年病重患者明白自己并不是孤独无助的,向老年病重病人解释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此类病症的特点,不让老年病重患者产生消极治疗的念头,积极配合治疗工作。此外,应当每天对一些产生不良情绪的患者予以重点看护,嘱咐和督促患者按时服药,注意定时观察需要吸氧的患者是否每天按时吸氧和使用呼吸机。对于家庭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的患者,一方面应当及时和其家属进行沟通,说明患者当前的情况,向其家属寻求配合,另一方面及时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聆听患者的倾诉,不要让患者心理出现负疚感和孤独感。心理护理方面,是让患者配合治疗的重要途径,应当予以重视。

1.3 其他护理:

其他方面诸如患者夜寐情况差、饮食不节、起身如厕时容易出现失足跌倒等,这些琐碎的情况几乎每个老年病重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出现。 有些老年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腿脚不好行走不便等问题,在自行起床上厕所的过程中出现失足滑倒,这是非常严重和危险的,轻者出现骨折导致长期卧床,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睡眠方面,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短,加上长期卧床会使得患者精神一直低迷不振,白天也很难有充足的精神。在老年病重患者下床时应当有专人搀扶,如果其家属不在,护理人员应当陪同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2结论

护理工作者应该根据呼吸内科老年病重患者的护理需求特点来开展护理措施,同时积极的和老年病重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工作,这既有助于护理人员不断丰富护理知识,提高职业自豪感;也有助于老年病重患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重建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3.

篇5

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病变多局限于肛周皮肤,亦偶有蔓延至臀部、会阴、及大腿根部,局部可出现红疹、红斑、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病程长,肛周皮肤常增厚,颜色灰白或暗红、粗糙,以致发生皲裂、渗出、瘙痒,并以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神经内科患者由于肌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卧床时间较长、大小便自控能力下降或失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出汗多、体质虚弱、病程较长,患者的肛周和会阴区的皮肤长期受到碱性尿液、汗液及大便的刺激,导致患者出现肛周湿疹。

我科从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共有33例患者发生肛周湿疹,经过我科护士的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3例,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42~76岁,22例皮肤无破溃患者湿疹1~3消失痊愈,8例皮肤破溃患者2~3天渗液消失,3~5天皮肤干燥,湿疹消失,3例皮肤破溃伴感染者2~3天渗液消失,3~7天皮肤干燥好转,湿疹消失。

2 方法

皮肤只出现红色斑丘疹者,保持局部皮肤干结,清洁皮肤后用达克宁散剂均匀散于肛周和湿疹处,2~3次/日;伴有皮肤破溃者,每次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用干棉签轻拭创面至干燥,再用贝复济喷雾剂喷洒创面,然后将达克宁散剂散于肛周皮肤和创面,2~3次/日;伴有感染者,可加用百多邦软膏涂于感染处,2~3次/日;如患者肛周皮肤持续潮湿受刺激,可在上述方法后加用康惠尔泡沫贴外贴,以减少尿液和大便的刺激,一般2~5天更换一次,如渗液多时接近敷料边缘1~2cm请及时更换。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讲解病因,治疗方法,的摆放,以取得他们的配合,使家属主动参与,协助治疗和护理,避免搔抓,同时讲解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饮食护理 饮食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促进组织修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避免进食易致敏和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如不能进食者,可考虑补液,静脉营养治疗等,也可酌情留置胃管,补充肠内营养液等支持疗法。

3.3 生活护理

3.1.1 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每日早晚2次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及肛周皮肤,每次便后及时清洗肛周皮肤,以减少大小便对皮肤的刺激。擦拭时动作要轻柔,禁止用力擦洗,禁用粗糙的卫生纸。 转贴于

3.1.2 减少局部皮肤的刺激和受压:保持床单位干洁,定时翻身,每2h一次,平卧时尽量保持双腿屈曲外展位,暴露会阴及腹股沟处,调节室温,减少会阴区及腹股沟处被褥覆盖,保持局部皮肤通风、减少摩擦[1]。大便次数多者,可适当给予止泻剂,小便失控者,可行留置导尿或尿道外引流。

3.1.3 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汤水洗和肥皂等碱性的洗液清洗,暴力搔抓,穿不洁的衣服,化纤和皮毛制品对皮肤的刺激,过度洗拭等[2]。

4 讨论

达克宁散剂主要成分为硝酸咪康唑,系广谱抗真菌制剂,同时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因其为粉末状,可保持皮肤干燥,同时起到保护皮肤和抗真菌感染的作用。贝复济喷雾剂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的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的愈合,用喷雾剂喷洒创面,干后形成一层生物膜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3]。百多邦是从假单孢菌的酵母解产物中提取的莫匹罗星为主药的外用软膏,适用于干性和湿性感染部位,清洁不油腻,能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抗菌效果好[4]。康惠尔泡沫贴是一种具有高吸收性能的泡沫敷料,能有效吸收渗液却不易与创面形成粘连,外层为半透明的防水膜,能阻隔水分和各种微生物侵入,能为创面提供一个理想的湿性愈合环境,湿润环境不但能维持细胞的存活,还能使它们释放生长因子,而且也能调节和刺激细胞的增殖[5]。

本组病例肛周湿疹原因是长期卧床使皮肤经常受压和摩擦,体质虚弱,出汗多,局部皮肤抵抗力下降,长时间受汗液、大便、尿液碱性刺激引起皮肤红肿,甚至溃烂,再加上南方气候偏温暖潮湿,特别是梅雨季节,使皮肤处于一个相对潮湿的环境中。潮湿的环境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一旦真菌感染未处理好,就会并发细菌感染,加重感染的程度。针对这些因素,只要我们做到: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减少受压和刺激,及时翻身更衣,避免各种外界因素如烫伤,搔抓等,防止皮肤破裂,引起感染。肛周湿疹在结合上述治疗方法的护理下,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名钫 徐芹 浅谈ICU患者肛周湿疹的护理体会 中华中医学杂志 1728-3655(2009)010-081-01

[2] 王凤成 王少萍 肛周湿疹的辩证治疗及护理体会 陕西中医 1000-7369(2010)-1383-01

[3] 张满燕 张佩红 金月琴 红臀患儿不同干预方法的疗效分析 浙江实用医学 2009.Vol.14.No6

篇6

1 一般护理

肝硬化腹水病人,轻者应限制活动,重者绝对卧床休息,高度腹胀者取半卧位休息;长期卧床者应预防发生褥疮,经常更换,保持床单元平整干燥,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乳液或红花酒精);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态变化,是否有扑翼样震颤,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尿量及体重的变化;因肝硬化腹水患者抵抗力较差,故应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皮肤护理;注意避风寒,防受凉,减少感染的发生。

2 情志护理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的功能受到影响,会使情志受到波及,同时,情志的改变也会反过来影响肝脏的功能。所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可使气血和畅,有益于肝气的疏泄,肝血通畅,肝体柔顺,使肝病易于康复。本病因肝气郁结,血脉瘀阻,肝失条达,易产生悲观心理,加上病程反复迁延,日久不愈,患者对治疗缺乏足够的信心,易产生悲观、消极等负面情绪,使气滞血瘀更甚,给治疗护理和身体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故解除患者心理障碍是建立良好治疗护理环境的基础。护理人员要多关心体贴患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护理,经常与患者谈心聊天,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和家属正确认识疾病,真实向患者和家人说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并指导患者及时适当的宣泄情绪,消除思想顾虑,变消极为积极,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其结果就会因情志的调畅而使肝功能得到恢复,情志会更舒畅,从而过入良性循环,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3 饮食护理

肝硬化腹水病人应高热量,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食物应柔软易消化,新鲜可口,忌生冷,坚硬,辛辣刺激品,禁烟酒,并少食多餐,限水限盐,原则上每天食钠应限制在250~500mg,或氯化钠0.6~1.2g,平时一般饮食不附加食盐也含氯化钠2~4g,一般水限制在每日1000~1500ml。

4 休息与

肝硬化腹水患者卧床休息可增加水钠排泄及利尿作用,减轻肝脏负担。大量腹水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如呼吸困难时,可取半卧位,使膈肌下移,改善呼吸,也可给予吸氧,减轻不适。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休息的意义,使患者自觉遵守,并加强生活护理,注意口腔卫生,集中安排治疗、护理时间,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休息充分。当腹水减少,症状减轻时,可下床适当的活动,但不易疲劳。卧床期间要注意翻身拍背,活动四肢,以免发生褥疮。

5 皮肤护理

该类患者腹胀如鼓,腹壁青筋显露,皮肤绷紧发亮,很薄,极容易擦伤引起感染,护理上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完整性,给患者穿宽松的棉质内衣,温水擦浴,出汗时及时擦干并更换内衣,以防受凉。保持床铺的平整、干燥,定时翻身,动作宜轻柔,每次2 h,按摩受压处,防止褥疮的发生,皮肤瘙痒者可用温水擦身,外涂止痒酊。避免抓挠,如有破溃及时处理。

6 病情观察

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病情变化快,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水电解质紊乱、肝肾衰竭及感染等并发症,且为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故应密切观察。每日清晨在空腹的状态下测量腹围、血压,准确记录24 h尿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测量体重、腹围,尿量是动态观察腹水消长及利尿药物使用是否恰当的重要依据,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参考,也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信息,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性格、行为的变化,此为肝性脑病的最先症状,应及时处理。

7 利尿剂的应用和护理

肝腹水患者都使用较大剂量的利尿药,利尿药主要有保钾利尿剂如安体舒通、氨苯喋啶和排钾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一般两类药物联合运用,少数患者同时加用呋塞米肌注或静注,顽固性腹水用多巴胺20~40mg,呋塞米40~120mg,腹腔内注入,Qod。利尿治疗以体重减少不超过0.5kg/d为宜,剂量不宜过大,利尿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诱发肝性脑病。应用利尿剂应观察患者有无意识改变、腹胀、乏力、疲倦、扑翼样震颤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准确记录24h尿量,测量腹围Qod,及时检查生化,注意血钠、钾、氯等离子的浓度变化,防止电解质紊乱。

8 腹腔穿刺术的护理

大量顽固性腹水应用利尿剂效果较差,一般给予腹穿及腹腔内注射药物,以利腹水排出。术前嘱患者排尿以免损伤膀胱,一次抽腹水不宜大于3000ml,以免大剂量放腹水引起大量蛋白质丢失及水电解质紊乱而诱发肝昏迷。穿刺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现象,观察腹水的颜色,抽取腹水标本,及时送检。术后穿刺部位,应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用无菌纱布固定好,防止溢液不止,引起继发感染。

9 康复指导

篇7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内科住院患者;穿刺

针对我科两年来对400例患者(其中男220例,女18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观察和应用,护理体会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内科住院患者400例,男220例、女180例;年龄3―91岁。

1.2 方法:穿刺部位在前臂静脉268例、手背及腕部静脉74例、足背及踝部静脉58例,输液完毕后均采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3―5ml封管。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一次穿刺成功389例,成功率为97.25%。留置时间2―10天,其中发生静脉炎11例,拔针后观察局部红肿,压痛明显。

3 体会

3.1 使用前先做好心理护理:在科内制定静脉留置针应用宣传表,粘贴于病区醒目位置、文字浅显易懂,这对长期住院的患者起了一个间接宣传的作用。对首次住院的患者在置管前,护士应将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向患者作一详细的介绍,以便取得配合。

3.2认真选择穿刺部位:内科住院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松弛、皱着多,血管有不同程度硬化、易滑动,而且血管壁变厚,血管管腔狭窄、弹性差、脆性大。应选择相对粗直、易于固定、不影响活动部位的静脉,避开静脉窦及关节。一般选择四肢静脉,如:肘部正中静脉、贵要静脉、腕部上端头及手背静脉、大隐静脉。而心梗、心绞痛等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下肢静脉回流慢,静脉瓣多,所以尽量选用上肢静脉,避免选用下肢静脉以防栓塞(1)。

3.3熟练规范操作:选择好静脉后,距穿刺点10~15cm扎止血带,使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最佳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关键(2)。穿刺部位常规消毒,范围应在8cm*8cm以上。消毒穿刺部位后,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继续沿血管进针1~2mm,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松开止血带固定。打开调节器,观察液体输注良好,调节好输液速度并记录。

3.4 封管: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生理盐水及稀释的肝素盐水。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5ml生理盐水,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3mm―5mm缓慢推注封管,使血管内的压力和留置针内的压力趋于平衡,防止回血现象发生,避免堵管。偶有患者在封管后,留置针延长管内有回血,主要是由于置管部位血管的压力变化所致,此时管内的血液是经过肝素化的,不会影响次日的输液,如离下次输液时间过长,可中途再封管一次。

3.5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全面护理。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并观察局部有无红肿压痛及静脉炎,肝素帽有无松动等。并加强健康教育,讲解自我护理方法,减少因过度活动或护理不当造成置管失败,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可能的并发症,加强防范。(3)

3.6留置时间: 杨华等(4)报道留置针可留置7―10d,最好不超过7天;李晓燕等(5)通过观察,留置针留置5天呢静脉炎发生率较低,本研究显示,少数人可留置7―10d,大多数病人留置5天内局部无任何自觉症状,留置6天局部稍有压痛,留置7天疼痛明显,因此我科以5天作为常规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期间若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则提示有静脉炎发生,立即拔出留置针,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

参考文献

[1]汪守风,江宾,邓德明,等.外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72.

[2]陈英,于晓锦,沈宏,等.浅静脉输液技术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53-854.

[3]付喜秀、刘陶文。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防治与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6,

篇8

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2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不同状况,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干预。

结果:在本研究的124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58例患者得以治愈,占据总体的46.8%,60例患者的原发病病情得以缓解或控制,占据总体的48.4%,有4例患者的并发症(心力衰竭)病情加重,2例死亡病例,合计6例治疗无效,占据总体的4.8%,95.2%的总有效率。本研究中的124例患者最长住院时间7个月,最短住院时间2个月,4.5个月的平均住院时间。116例患者对临床护理效果满意,6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93.5%的满意率。

结论: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的尽早恢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临床护理人员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22-01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是导致机体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并且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复杂且种类繁多。其中,有些疾病诸如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以及冠心病等,与机体的营养因素有着较大的关系,因而合理膳食已经逐渐的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不可或缺的措施。近年来,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不断提高,这便使得心血管疾病开始成为住院及门诊患者占据比例较高的一种疾病,所以,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工作加强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我院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情况,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24例住院患者,其中,48例女性患者,76例男性患者;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4周岁,最小年龄为43周岁,65.2周岁的平均年龄;患者的最长病程为16年,最短病程为4个月,5.8年的平均病程。本研究中的124例患者均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相符,20例患者的原发病为肺源性心肌梗死,24例患者为高血压性心脏斌,10例风湿性心脏病,46例冠心病,4例合并心急性心肌梗死,4例动脉粥样硬化,2例心力衰竭,14例心肌炎,20例早搏,48例心率失常,36例心绞痛。所有的患者都排除并有全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均无哺乳期和妊娠期妇女。本研究的124例病例均按照诊断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方法,并且继续住院观察和治疗。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按照患者临床病况及症状的不同,由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患者一般护理:①强化患者的皮肤护理,帮助患者定时翻身,保持病室内及病床整洁干燥,避免患者有压疮的产生;②维持适宜的病室内湿度和温度,以及物品摆放整齐、环境清洁;③加强夜间病房巡视,但凡遇到呼吸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将其即刻向值班医生报告,以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④将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做好,防治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有口臭、口干等不良症状出现,全面预防交差感染;⑤对患者的膳食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应当避免患者摄入高脂肪含量和高钠含量的饮食,正确的引导患者将有利于病情的膳食摄入,避免暴食暴饮,严格控制食物的食用量。

1.2.2药物护理。在本研究患者进行药物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对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和效用熟练的加以掌握,由于治疗心血管内科患者中有着非常复杂的用药情况,而如果护理人员无法将用药护理加强,那么必然会导致护理工作危险性的增加。比如,肺心病、心肌病患者较为敏感于洋地黄类药物,在临床药物治疗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当严格的遵从医嘱提醒患者正确的用药。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按照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将患者的用药护理加强。绝大多数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时有着昼夜节律等突出特点,比如,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和急性心肌缺血等,大部分患者在午间和清晨发病,这便需要护理人员切实的按照发病,特别是药物最大有效时间、高血压峰值和疾病高发期等,有选择性的将药物给予患者。

1.2.3心理护理。在住院治疗期间,相当一部分的患者会有诸多不良情绪及心理状态诸如焦虑、恐惧、绝望、紧张等出现,护理人员必须耐心和仔细的心理护理。按照患者不同的病况,应当按时实施规范且全面的临床检查,对患者心血挂疾病的病情发展、产生原因和治疗转归情况及时的加以了解,按照主治医师所指定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措施,向患者及其家属及时的作出必要的说明,在耐心的护患交流和沟通中,最大限度的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构建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2结果

在本研究的124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58例患者得以治愈,占据总体的46.8%,60例患者的原发病病情得以缓解或控制,占据总体的48.4%,有4例患者的并发症(心力衰竭)病情加重,2例死亡病例,合计6例治疗无效,占据总体的4.8%,95.2%的总有效率。本研究中的124例患者最长住院时间7个月,最短住院时间2个月,4.5个月的平均住院时间。116例患者对临床护理效果满意,6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93.5%的满意率。

3讨论

近些年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呈现出逐年增大的不良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临床护理对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治疗是尤为重要的,本研究表明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的尽早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当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提起高度的重视,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及身体健康的尽早恢复。

参考文献

[1]陈夫珍.试谈如何做好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9)

[2]王淑荣.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

篇9

【关键词】遥测心电监护;心内科;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2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72-02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为了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心内科常见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房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缺血等等。心电监护仪是医院使用用的精密医学仪器,能同时监护病人的动态心电图形、呼吸、体温、血压(分无创和有创)、血氧饱和度、脉率等生理参数;独特的血氧饱和测量装置,保证血氧饱和度值和脉率测量更准确;另有丰富的报警上下限设置功能。心电监护仪适用于各种急症监护,如休克、昏迷、各类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等患者。由于心内科病人的病情变化比较快,使用台式的心电监护仪不利于及时掌握病情的变化,容易延误病情,甚至导致发生猝死;遥测心电监护仪由于在护士站及医生办公室都有屏幕显示,较容易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1临床资料

通过以上遥测心电监护仪与台式监护仪的图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遥测心电监护仪更便于携带,对病人来说携带更加轻捷;不再有台式监护仪对病人活动的限制;对与护理人员来说,操作更加简单,因台式心电监护仪一般为五联导心电图,但遥测心电监护仪为三导联心电图,丰富报警上、下限设置功能都已经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好;更利于观察病情变化,从电脑波形屏的显示上就可以看出心律,心率的变化。

3操作步骤

3.1把电池安装在遥测心电监护仪内,打开开关。

3.2用酒精棉球擦拭患者胸部贴电极处皮肤。

3.3正确安放电极位置遥测心电监护都是三电极(综合Ⅱ导联)①右上(RA或红):右锁骨中线第一肋间;②左上(LA或黑):左锁骨中线第一肋间;③左下(LL或黄):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3.4监测血压将袖带绑在至肘窝3-6cm处。

3.5监测SPO2将SPO2传感器安放在病人身体的合适部位。红点照指甲,与血压计袖带相反。

3.6在电脑显示屏上首先创建用户,包括患者的名字,床号,性别;其次是用户管理,选择所用遥测心电监护仪的通道,导联,波形高度等。

4护理

4.1心电监护波形的观察定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及心律,指脉氧等,要注意观察监护系统的心电图是否有P波以及P波的形态,高度等;还要观察QRS波形是否正常,有无“漏搏”,T波的形态是否正常,注意观察有无异常波形的出现。若病人存在规则的心房活动,则应选择P波形显示良好的导联。这就要求护士应熟练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对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室扑等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医生,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4.2做好心理护理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患者病情都比较严重,首先向病人解释清楚为什么要用监护仪,使用监护仪的好处及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如避免在使用监护仪的时候打电话或发信息,以免电子波干扰心电图波形;如厕时,要注意携带好监护仪,以免监护仪掉在地上或是马桶里;洗澡或擦拭时,要告知医护人员,取下监护仪,以免监护仪进水,损坏机器。在床上活动时,幅度尽量小些,避免因幅度过大引起干扰等等。

4.3使用血压检测连续监测血压时,由于一般设置时间为5分钟,每班至少要放气2-3次。使用时应注意每次测量时将袖带内的残余气体排尽,以免影响测量结果。其次注意选择合适的袖带,固定袖带时要松紧适宜,松紧程度以能够插入1-2指为宜,以免过松或过紧使测量结果不准确。要每及时更换监测部位,最好间隔6-8小时,防止因连续监测同一部位,给患者造成皮肤损伤。

4.4监测SPO2将SPO2传感器安放在病人身体的合适部位。红点照指甲,但要避开灰指甲,且要避免强光使用,应轮流监测不同的手指,避免因使用时间过长造成末梢循环不良。同时要注意肢体保暖。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探头避免与测血压同一肢体,因袖带充气压迫手臂影响SpO2的监测。

4.5警报处理如在监护中出现报警,如示波形屏上显示一条直线或血氧饱和度不显示时要考虑是否电池无电,电极片或探头是否脱落;护士首先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其它情况,心率过快是否与输液速度过快,发热或全身躁动等情况有关;心率过慢是否与呼吸暂停,呼吸浅表有关。

4.6护士操作护士应定时观察波形屏,以便及时发现心率,心律的变化。

4.7贴电极片注意事项贴电极片时,应避免肌肉较多处,局部皮肤用酒精棉球擦拭,保持清洁,干燥;另胸毛过多者应剔除,以减少皮肤阻力。要及时更换电极片,防止因黏贴时间过长造成的皮肤过敏及溃烂。同时,贴电极片时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备做常规心电图或电除颤使用,便于抢救。

4.8监护保养要定时监测机器是否处于功能状态;用后的电池要及时充电,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请专业人员检查维修,保证机器处于功能状态。

5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测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更有利于及时发现由于原发疾病或应激反应引起的相应的电生理活动的改变,便于及早进行处理,使病人得到及时抢救,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同时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大大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志霞.心电监护仪的日常维护.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10期.

篇10

【关键词】 神经内科;长期卧床;预防压疮;护理措施

神经内科患者发病急,病程长,多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由于患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翻身困难,所以,发生压疮的几率也相对较高,这是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为了有效预防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疮,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负担,重塑患者回归社会的信心,而且有效地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长期卧床患者65例,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26-78岁;平均(49.4±2.5)岁。本组病例的疾病类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高血压脑出血35例。对于新入院的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人员在接诊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全面压疮评估,特别是对于重症及高龄患者应评估病情,意识状况,肢体功能情况,全身营养状况,同时加强皮肤检查,仔细观察患者的头面部、耳后、颈部、胸背部及四肢等处有无明显的挫伤、擦伤、裂伤、皮疹、水肿、淤斑、脓包、红肿、硬结、关节畸形及四肢末端血液循环等,在护理记录中对于患者的皮肤检查结果进行如实描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填写压疮评估表,然后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

2 结果

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本组病例中发压疮的几率明显降低,仅为4例(6.2%)。

3 护理措施

3.1 科室内针对易发压疮的长期卧床患者的管理措施

3.1.1 健全压疮管理制度:科内使用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管理模式。对于有高发压疮危险的患者,要求护士班班交接,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天天查,特别是骨突部位,耳后,枕后,肘关节,脚踝等。

3.1.2 强化科内护理人员对压疮发生的重视。

3.2 针对患者的护理措施

3.2.1  一般处理,必须保持患者的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无皱褶与渣屑。每日为患者清扫床单,对于污染床单必须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因潮湿而刺激患者的皮肤,使用尿布垫的患者应保证尿布垫平,避免出现尿液外漏的现象,并根据情况予以更换。对于表现出情绪烦躁的患者,应及时使用床栏,必要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使用约束带,护理人员定时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情况,每隔2h松解1次,间歇15-30min,防止患者发生坠床、擦伤等意外事故[2],避免给压疮的发生带来机会。

3.2.2 减轻皮肤的受压,避免患者的皮肤摩擦,护理人员在注重保持患者所住病床床整、干燥的同时,应注意防止患者皮肤的摩擦,可以在两膝关节间垫一软枕;在骨突部位垫上充气或充液软枕,必要时可使用气垫床。家属在递送便盆时动作宜轻柔,避免生硬地拖、拉擦伤皮肤。

3.2.3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尿失禁的患者予以导尿,并做好尿管的护理。卧床患者要做好会阴护理,患者大小便后及时予以温热水擦拭,汗出后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干净衣物。

3.2.4 及时翻身:护理人员应鼓励或协助患者每隔1-2h翻身一次、扣背一次,水肿、过度消瘦等皮肤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要缩短翻身时间,以避免压疮易发部位长时间与床面接触受压。患者在单人翻身时可以采用“三步翻身法”,避免拉、推、拖等动作,以有利于减轻因逆行阻力而产生的摩擦,防止患者出现皮肤折叠或擦破的现象。在患者翻身时,护理人员应注意翻身的角度,同时认真观察患者皮肤受压处的颜色。对于刚刚发红的皮肤及时翻身后30分钟,该处皮肤可以恢复,时间过长应按压疮处理。

3.2.5 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的胃肠功能明显减弱,并且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各个部位血液供应,特别是骨突部位及长期受压的部位。所以,在临床护理中加强对于患者的饮食营养补充是十分重要的。在护理过程中,应嘱咐患者积极补充营养,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与高维生素的食物,应注意易消化、清淡,必要时予以鼻饲或者静脉给药,以纠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避免压疮的发生。

3.2.6 有效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必须经常为患者进行温水擦浴和局部按摩,定时使用正红花油或50%酒精按摩患者的全背及受压处,以达到通经活络与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并且具有增强患者皮肤抵抗力的作用。在患者擦浴后,使用正红花油对于患者骨突处的皮肤进行按摩。保持病室适宜的温度,降低局部皮肤的能量消耗。也可以运用中医进行局部按摩或贴敷中草药。

3.2.7 在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涂上凡士林等形成一层保护膜,以减少皮肤的受损。

3.3 对于已经发生褥疮的患者,护士根据患者的压疮情分期,再给以相应的处理。

3.4 加强健康教育:多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意识到压疮发生后带来的精力、物力、才力支出。让家属协助患者早期,全面的功能锻炼,尽早起床活动,以避免压疮的发生。

4 讨论

压疮要是指人体的局部组织因长时间受压,出现缺氧、局部持续缺血、血液循环受阻及营养不良等症状,进而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水疱溃疡、坏疽等症状。压疮见于神经科昏迷及瘫痪的长期卧床患者,通常发生于患者的骨质凸出部位,如: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骶尾部、足根部等。神经科患者以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多数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加之手术创伤大,患者在长期卧床中,多数表现为生活不能自理、免疫功能降低等情况,发生压的几率相对较大。因此,在神经科内卧床患者的护理中,必须将预防压疮作为一项重点的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征及皮肤情况等,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

在本院神经内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本组病例中发生压疮几率明显降低,仅为4例(6.2%)。由此可见,在神经科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与控压疮,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情况。

参考文献

[1]邹孔敏,周芸.神经外科患者压疮预防监控管理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8):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