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知识点总结

篇1

    此模块主要包括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在解剖学中已经讲过,本模块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主要介绍各个器官的功能及临床意义,为后面各模块的学习提供一个逻辑思维的基础。根据教学设计,此模块的1+1模式是这样构建的:借助内外生殖器的同比例教学模型及多媒体图例和视频,教师讲解各个器官的功能及临床意义,使学生在感官上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逻辑思维上对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是第一个1,即基本知识模块;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模型上说出各个器官的功能及临床意义,使学生在尝试中掌握所学知识点,这是第二个1,即基本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

    2正常月经及月经失调护理模块构建

    月经是女性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生理现象,月经失调的护理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此模块构建的合理性关系到学生后面知识点的把握。基本知识讲解中以产生正常月经生理现象的机理作为主线,插入导致月经失调的因素,从而引入月经失调的临床特点及护理问题,知识点的讲解利用多媒体及PBL教学方法。护理专业大部分是女生的特点,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对正常月经及月经失调知识点总体上有一个把握。对于基本技能方面最终的要求是学生学会月经失调的整体护理,以分组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不同月经失调的患者,从患者入院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几个方面,每一组讨论并写出完整的护理方案,把所学知识贯穿到每一个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3妊娠护理模块构建

    妊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而且神秘的现象。此模块基本知识的讲解利用视频动态演变,从卵子的形成、受精、发育与输送到着床,以及胚胎在子宫里逐月发育的特点,妊娠后子宫的变化,以及妊娠后母体发生的变化,使学生对正常妊娠全过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讨论的形式,教师总结正常妊娠的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如果妊娠过程的某一个环节发生改变后,结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串讲异常妊娠的临床特点及护理问题。本模块的基本技能包括能够辨别正常妊娠与异常妊娠以及异常妊娠诊断中常用检查的配合。本环节教师精心设计异常妊娠的病例,分组让学生在不同病例中找寻相同点和不同点,设计不同的护理方案,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护理病例中,既巩固了基本知识,又锻炼了实际应用的能力。同时各种异常妊娠检查的配合如B超、后穹窿穿刺等在护理实训室中结合病例分析一并完成,学生主要掌握器械的准备及术中配合。

    4分娩护理模块构建

    分娩是妇产科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人对分娩的认识越来越高,这就对妇产科专科护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模块是这样构建的:基本知识的讲解结合正常分娩的VCD光盘,从分娩的影响因素、分娩前的准备到分娩全过程,让学生先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CAI课件,串讲正常分娩的知识点及观察产程的要点,关于异常分娩结合影响分娩的因素及正常产程的特点串讲异常分娩的知识点。教师合理组织内容,把分娩相关并发症知识点穿插在异常分娩中讲,使学生容易掌握。基本技能要求比较高,产前护理管理及分娩护理管理结合异常分娩的知识点在护理实训室完成,学生在正常女性骨盆模型、不同孕周孕妇模型、正常分娩模型及难产模型上完成产科专科检查及分娩接生程序,主要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及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学生按照正常产妇入院的程序做一个完整的护理管理,教师指导总结。

    5产褥护理模块构建

    基本知识点的讲解采用PBL教学法,把正常产褥及异常产褥的知识点借助学生已经学过的正常妊娠母体的生理变化,提出问题即产后母体会发生哪些变化作为一个主线,讲解正常产褥及异常产褥的知识点,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中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主要是产后会阴及乳房的护理。学生在护理实训室针对会阴切开模型及孕妇模型进行这两部分的护理,要求每人进行操作并考核,实训考核过程中复习基本知识点。

    6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护理模块构建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是妇产科常见病,也是多发病。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主要在于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点和生理特点。教师把正常内外生殖器的生理特点和内环境改变时的特点,结合常见病原菌的生存条件讲解各类炎症的知识点,通过对比讲解使学生把握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主要掌握炎症外治法中阴道冲洗法和冲洗液的配置及阴道和宫颈塞药,这一部分内容在护理实训室配合常见护理操作技术配套光盘,借助模型实际操作,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炎症患者配置不同的冲洗液冲洗,并选择不同的药物阴道和宫颈塞药。

    7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护理模块构建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是妇产科的难点,肿瘤的治疗主要是放化疗和手术,而手术主要是腹部手术和外阴阴道手术。对于学生来说这一模块基本知识主要讲解各类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确诊的方法。教师组织内容时抓住学生的特点,通俗易懂是掌握知识点的前提,借助多媒体课件中形象的图片,使学生针对各类肿瘤的特点,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使学生学会腹部手术、外阴阴道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本技能需结合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中的内容,配合腹部手术及外阴阴道手术的操作光盘,使学生掌握术前及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在模型上完成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程序,巩固基本知识。

篇2

【关键词】内科护理教学;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考前辅导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国家评定护士生是否具备护理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的考试,同时也是评定护理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自2011年以来,国家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试进行了大幅度调整,考试难度亦大大提升,这无疑给护理学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内科护理学》是护理教学和护士资格考试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和出题比例都占有主导地位。作为《内科护理学》教师,如何将“今天”的课堂和“明天”的执业考试接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是我们必须认真解决好的问题。

1.深入钻研执考特点,打好有备之战

新的护士资格考试模式颁布时间较短,很多教师和考生对于新题型措手不及,所以,只有教师对执考内容反复揣摩、透彻钻研,才能带领学生们顺利通过考试,取得更大的成绩。

1.1 了解考试题型,剖析题量比例

考试题型仍全部为选择题,每个科目考试题量为120~160题。题型有A1、A2、A3、A4型题,其中A2、A3、A4型为病例分析题,约占总题量80%。可见护考大纲对护士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原来的单纯死背硬记,向高层次的综合、分析和应用发展,这不但能提升护士生的临床专业技能,更贴近临床护理岗位的需求。

1.2 分析教材,根据大纲要求调整教学内容

中职护理教学使用的是国家卫生部规划教材,临床护理教学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几门课程,新考试大纲内容编排形式由学科到系统共21章,完全打破传统内、外、妇、儿、基础护理学分类方法,并且新大纲扩大了疾病范围,如循环系统肥厚性心肌病、心包疾病。删除了总论部分,同时增加了解剖生理和护理诊断内容。根据以上考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各系统考试内容分配到各学科当中,并要做到轻重有别,在总论部分的讲授中应精炼内容,提炼重点,教学重点转向对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健康评估、护理程序、健康教育等知识的临床运用。

2.将护士资格考试要点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2.1 打好知识基础,务求扎实牢固

要想学好医学知识没有捷径好走,也无"秘诀"可言。只有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逐步提高。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要把每一个概念、每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分析透彻,做到先理解,后记忆。并要把执考总结的宝贵经验逐一渗透到日常备课之中,重点内容要浓墨重彩,不惜笔墨,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解,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上有效的掌握知识要点。

2.2 牢固的记忆来自多次复习

内科学知识繁重,很多疾病又有许多相似点,学生们经常反映学了这个,又忘了那个,合上书本脑袋里一团浆糊,理不出头绪。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一味的追求进度,可以边讲课,边复习。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以新带旧如在授课中如果遇到旧的知识点,可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试着来讲解,这样既可以牢固学生的记忆,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时常做阶段性的复习、归纳或抽查考试,课程讲到一个阶段,就练一次兵。这样反复巩固、练习,重要的知识点必能在同学的心中根深蒂固。另外,在学习方法上也不断给学生以指导。教授他们简单,易学的记忆方法,像图表记忆法、情景记忆法等。如我们在讲授“有机磷中毒M样症状”,和“阿托品化”同学们普遍反映很复杂,没有条理。其实总结起来很好记忆,阿托品为:使所有“有孔通道”(眼、鼻、口、呼吸道等)分泌;M样症状相反。“瞳孔、HR变化”不同。可记忆为:男生看着漂亮小姐,可形容他“阿托品化”――瞳孔散大、心率加快、颜面潮红。一个复杂难记的临床表现,几经转换,就这样简单地给记住了。

2.3 开展病例分析,锻炼临床思维

病例分析题型在护士资格考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学们普遍感觉难度大,丢分率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过于死板,缺乏灵活运用和临床思维能力。据此我们应开展阶段性病例讨论和病例分析,对于提高内科护理学学教学质量和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病例教学可分别以课前导入、课中举例、课后病例分析练习的方式开展,如在讲授心脏病可以有情绪激动诱发时可以举例:某位老年患者在跟邻居玩扑克牌时抓了“大小王”过于激动心脏病发。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情绪高涨。这样引入些切身经历的或有趣的小病例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通过典型事例把知识点牢固记忆。此外,也可以由老师设立一个病例主题,采用“情景模拟化学习”,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大夫和病人角色,切身实际融入到就诊过程当中,最后老师提出问题供全体讨论:“这位医生的诊断正确么?治疗是否合理?护理有哪些侧重?”这样充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重视考前辅导,做好最后冲刺

3.1 分配任务,制定考前辅导计划

我校护考辅导时间从3月到5月共有3个多月的时间。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分别建立了教学管理团队和辅导教师团队。管理团队主要负责教学秩序的管理,每天轮流值班,做到跟班管理,责任到人。辅导教师团队由学校选拔有经验的教师分别负责课程辅导和习题辅导,大家通过集体备课,根据大纲要求详细制定各章节辅导计划。

3.2 分析考点,抓好辅导重点

收集历年的内科护理考试资料,归纳、提炼出常考知识点和考试难点,并按章节分解融入到辅导当中,针对学生容易记错的,丢分多的知识点做强化训练。归纳出常考知识点,如每年执考都有这样一种规律,教材中的“最常见”、’”最主要”等绝对描述都是考试的重点,这样的知识点要反复记忆。

3.2 重视练习和模拟考试

依照辅导内容,课后习题要紧跟辅导进度。通过不断强化习题练习,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可以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在题目的选择上要做到内容全,范围广,难度均衡。教会学生答题技巧,对于易错的知识点要及时讲解,每个选项要讲解透彻,举一反三。每周组织阶段性的模拟考试,在试题组卷,答题卡的应用及考场安排上都完全模拟正规考试的形式,这样不但能使学生逐步适应考试,克服惧考的心理,而且还能够让学生认知自己的不足之处,增加学习的紧张感。

总之,内科教学改革是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将继续观察改革后的实施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教育,让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护考 中职 儿科护理学 课堂教学 对接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简称护考)制度是我们国家护理专业学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准入考试。至2008年5月正式实施以来,中专及大专层次的护生在完成8个月的临床实习后,毕业当年就可以参加全国护考。对中专层次的学生而言,和大专层次的学生一起参加护考,其护考过关率较低,究其原因,不仅有学生学历层次的差异,更由于中职护生的年龄小,对护考的认识不足;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的不得当有关。而护考是否过关不仅影响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学校今后的发展。如何提高中职护生护考的过关率,成了摆在我们中职护校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提高中职护生护考的过关率应从学生在校两年的学习着手,尤其是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护考知识点与教学内容的对接,作为一名儿科护理学教师,谈谈本人对护考知识点与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有效对接的一些看法。

1吃透护考大纲

从2011年开始,护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四个科目的考试整合为两个科目,即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这两部分,同时增加了人文学科的分量,考题也进行了调整,以考核定义和概念的A1型试题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注重综合分析能力的临床实践A2、A3、A4型试题越来越多。以2013年为例,A1型试题约占30%左右,余下的70%均为 A2、A3、A4型试题。这些变化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作为一名教师,想让我们的学生在应对护考时从容不迫,首先要自己分析研究每年的护考大纲,吃透大纲,以护考为目标,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2钻研教材,提炼教材内容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护理学,其内容与各基础医学学科之间联系密切。吃透大纲后,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提炼,把握与护考相关的内容,注意教学的重点、难点,突出护考的题点、题眼。中职护校所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儿童保健;第三部分为儿科各系统各疾病的护理。对教材钻研后,提炼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如下:①教材与护考大纲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归纳为一类,如: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常用衡量指标,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前囟、牙齿等,这一类在课堂上着重强调,要求学生背诵记忆。②教材与护考大纲不一致的知识点归纳为一类,如:小儿预防接种程序,教材中罗列出了小儿预防接种的初种及复种程序,护考大纲只要求掌握小儿预防接种的初种的程序,这一类在知识点课堂上提醒学生分开记忆。③护考中有些疾病在中专所使用的教材中未出现,这些知识点容易发生遗漏,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增加相应内容。如:新生儿低钙血症、低血糖症。

3护考知识点与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有效对接

教师充分吃透历年护考大纲、钻研提炼教材后,收集历年护考真题,以便掌握历年护考的动态、试题形式的变化,答题的技巧,真正意义上实现护考知识点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

3.1宣传护考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每个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堂儿护课,笔者首先对中职护生进行护考有关知识的宣教,什么是护考,什么时候护考,考什么内容,怎么考,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本门课程就了解护考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护考。鼓励学生只要认真学习,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再结合临床实践,既可以对将来的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也可以从容应对护考。

3.2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记忆方法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必须灵活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方法,如:典型病例导入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如:①口诀记忆。小儿预防接种程序“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满足岁乙脑”。②找规律记忆。小儿心率新生儿120―140次/分,一岁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至7岁80―100次/分,8至14岁70―90次/分。在8岁之前,年龄增加1岁,心率减慢10次/分。③理解记忆。糖盐碱三种溶液混合时的配比学生很难掌握,但此溶液遵循一定的规律,盐碱的固定搭配2∶1,剩余的那份液体就是葡萄糖溶液。④归纳记忆。小儿抗体知识,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是IgG抗体,小儿易患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是IgA抗体水平低下,年龄越小的小儿越容易患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感染,是由于小儿IgM抗体水平低下。

4重视学生课后同步练习,加强巩固知识点

篇4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提高教学;适应需求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护理专业学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医学课程之一。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这门课成为每位人体解剖学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从事人体解剖教学10年来,针对我校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在医院临床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比如:护理操作时选择部位不够准确、不够迅速,解剖知识要求“偏多、偏难、不适用”。笔者对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分析、研究和总结。

一、人体解剖学目标教学改革需适应临床护理需要

我校前几年选择的人体解剖学教材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二版“解剖学基础”,教学大纲也一直沿用。为了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需求,我们近几年对人体解剖学护理专业教学知识目标针对性的进行了精选和整理。理论与实验实训学时比例做了相应调整,针对我校中专护理专业,精选和整理教学知识目标。我们在选择内容时把运动系统中的骨性、骨骼肌标志;鼻腔、咽喉结构、食管三处狭窄;人体表浅静脉位置、走行等与临床护理操作相关解剖知识作为重点。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重视人体解剖学试验实训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校现在人体解剖学课时总量108学时,理论与实训比例由原来的2∶1左右调整为1∶1左右。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先进行演示;然后将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实训,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对标本、模型动手解剖、观察、寻找、辨认,并进行活体触摸,特别对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特点、毗邻结构、进行辨认观察、并思考相关临床意义;小组之间最后进行相互抽问、回答;最后,教师做出点评和总结,从而加强学生对人体解剖重要知识点的掌握。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加强解剖与临床护理知识联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用

我校学生主要为中专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人体解剖学的知识目标重在适应其他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学习及临床护理的运用。针对中专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基础较差的现状,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应精简内容,把握好重难点。在课堂讲授中,我们重点把各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知识之间联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病案、实例进行深入的讲解。比如:插胃管,我们重点讲解鼻腔、咽喉结构和食管三处狭窄及位置。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内容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基础和专业学科知识。对医院临床护理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点的增减,强调解剖知识在临床护理的实际运用。

四、运用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学,人体解剖学内容多,名词也多且抽象,学生学习相当有难度。在传统教学中,通过板书、板图,挂图、模型和标本等辅助教学,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近年来,我们顺应时代的发展,针对我校护理学教学实际积极地制作人体解剖学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我们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容量大,比利用挂图、模型等传统方式节省近一半的时间,教师能将更多的时间用于重点知识点的讲解上,进而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形态结构清晰、指认解剖结构明确,能及时更新和增补新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在直观、形象、生动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使得教师讲授过程轻松,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在人体解剖教学过程中,通过精简教学目标,强化试验实训教学,在具体的解剖学知识讲解中注重与临床护理知识联系,注重实用;并灵活运用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明显地提高了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和质量;从而很好地适应了临床护理需求为学生的护理专业课学习和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海燕.解剖实验课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6(3).

[2]雷季良.临床医学长学制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实践.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6).

篇5

1考试形式分析

1.1考试内容的变化2011年以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打破学科界限,对各专业课知识进行整合,将原来的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大模块,划分为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等21个模块。同时,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6门课程。考试由原来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4个科目改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一次通过两个科目考试为考试成绩合格。考试由单一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转向整体知识、理论和技能的考查,更具灵活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1.2考试题型的变化根据护士执业活动中常见的7类护理知识(即照顾患者、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与协助治疗相关的任务、沟通/协调活动、评估/评价活动、保证患者安全、健康指导、伦理/法律活动),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提出考试题型以病例分析题为主,取消了B1型题,主要为A2、A3、A4型题,其中最佳选择题即记忆性A1型题由50%减少到20%,而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即A2型题则由30%增加到了60%,病例分析A3、A4型题占20%。考试题型的变化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一定临床护理经验。

2教学改革

2.1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在教学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可以指导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又能指导学生学习。把教学大纲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相结合,有利于专业课教师把握授课内容及难易度,避免各专业课知识点的重复讲授和遗漏。内科与外科护理教学中有很多重叠区,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肺癌等,对于这部分内容内外科教师应明确分工,以减少重复。

2.2调整教学内容新考试大纲对相关科目内容进行了增减,如外科护理学部分,增加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犬和毒蛇咬伤、颅内肿瘤、肝脓肿、骨盆骨折、骨与关节化脓感染、骨质疏松症、骨肉瘤、腰腿痛和颈肩痛9种疾病,删除了外科护理总论内容。但是,删除的章节并不意味着不考,只是更加贴近临床,如外科总论中的休克,会在腹部内脏损伤、腹部感染等具体疾病中考查。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考试大纲,寻找每年考试大纲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可能成为考点;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与添加,归纳每年或当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与知识点,并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认真讲解,做到讲透学透,确保学生掌握,次要内容则可一带而过。

2.3改进教学方法为适应新考试大纲的变化,考试涉及的主要护理任务要以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涉及的知识要以护士临床工作任务为基础,这就要求大力改革专业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各专业课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授课方法。如在讲解内科护理学慢性支气管炎时,让学生扮演患者表现出不同症状,其他学生根据情况做出护理评估、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再辅以临床案例,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的改变体现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这种考试形式更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授课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内科护理学侧重其发病机制与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外科护理学则侧重外科表现及外科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授课之余要充分利用章节同步练习题,引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寻找知识点,然后总结各知识点以什么形式考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展了解题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为考前集中辅导奠定基础。

2.4增加实训机会为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各专业课的实验课尤其是护理学基础实验课要提前开设。学校安排专业课教师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现场指导,增强实训指导力度,除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外,还要求学生把模拟人看成真实患者,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做沟通、解释,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调整临床实习时间,将下实习点时间由原来的6月改为4月,增加两个月的临床实践机会。鉴于多数实习医院只注重实习生操作技能培养而不注重理论学习,学校要加强与实习医院管理部门的联系,安排教师定期到实习医院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在出科理论考试中融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题,促使学生将各专业课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5考前集中辅导实习结束后是学生整合知识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学校每年组织两个月的考前集中辅导。首先,精选辅导材料。我校采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护理专用教材及辅导资料。其次,教师在辅导中应注重传授考试技巧,详细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将知识点进行串讲,抓住考试重点。知识点中“最”“首先”“常见”“主要”等绝对性描述,重要的数据、绝对禁忌证、相似或关联内容都应作为辅导的重点。再次,强化题库训练,以往年考试真题为主线,多次仿真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既可提高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又能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最后,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许多学生在辅导阶段心理压力大,学校应设心理咨询室,为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减压。

3小结

篇6

关键词:微课;中职学校;临床护理教学

微课因其独特快捷的教学形式、短小精致的教学内容和绘声绘色的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接受。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微课教学法应用到临床护理专业,在解决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所学专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动力不足、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等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现将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1.微课便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中考落榜生,学习主动性较差,但是这些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临床护理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时插入一段5~8分钟包含微型临床病例情景教学视频的微课,就可以有效聚焦学生关注点,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智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微课经营采用敏感的社会事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营造出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景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1]

2.借助微课视频可增强立体感官,突破重点难点

临床护理的知识点比较琐碎,病人的情况比较复杂,很多老师的讲解不够充分,而微课可以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于一体,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需求,符合知识获取的四个特性,[2]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环节。例如,“颅底骨骨折病人的护理”这节中,脑脊液的生成和循环及对口引流的原理,这样一个较难理解、较难记忆的知识点,若在课堂中直接通过教师讲解和课本的简单呈现,显然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用微课视频制作成三维立体的脑脊液的生成和循环及对口引流的原理动画,则可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了颅底骨骨折、脑脊液漏的病人为何禁忌腰椎穿刺。这不仅有效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而且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达到了教学 “教”与“学”的双向反馈和师生关系的灵活互动的效果。

3.微课可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延伸中职课堂

目前的中职临床护理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追求的是大而全、小而精的教学模式,教学知识不分主次,失去了教学研究的机会,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而微课以临床疾病的某一具体问题为核心,在制作中设计相应的师生互动交流、探讨研究的环节,使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表现和护理方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实现从认知层面到领悟理解层面的提升,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共同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微课的应用效果,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适当设计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的微课,客观直接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关技能,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完善课后知识拓展。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3]从而延伸课堂的教学效果。

4.微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微课是一种将传统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但是它不能取代传统课堂。微课缺乏师生直接的语言和情感交流,尤其是临床护理教学中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需要师生互相交流沟通,才能推进课程的进展。因此,教师在临床护理的教学中必须要把握教学改革中“变”与“不变”的辩证要素,以和谐师生关系为“体”,以先进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用”,让两者相得益彰、有机结合,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微课作为一个新兴的课题,为中职学校临床护理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开辟了新天地。灵活应用微课教学,让知识高效转化为能力、素养和智慧,让学生的潜能可以尽可能地显现出来。这必将推动中职学校临床护理教学改革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小勇,詹 斌,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06):56―61.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篇7

药理学中有很多药物的药理作用是截然相反的,这就导致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症可能也是完全相反的,那么不妨将这样的两个药物放在一起启发学生对比知识点,自己主动学习。例如,讲授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时,可以请学生将其与前面讲过的M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进行对比,启发学生说出阿托品有哪些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然后再由教师补充完善。在药理学授课的刚开始,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学习方式,仅能说出阿托品能扩瞳、升高眼内压、禁用于青光眼等个别知识点,可经过两三次后,这种通过对比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学习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比如,再讲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时,学生会自发的将其与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加以对比学习,自己能总结出的知识点也更加全面。讲授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这一章时,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尽快掌握新学的药物,更能对已学过的药物进行复习。

2.找异同点

除了作用相反的药物外,药理学中还有很多具有相似作用特点的药物,但相似的药物也会有不同之处,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找出异同点归纳学习。比如,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压,但两者对由于α受体阻断作用引起的低血压作用却不同,肾上腺素会使血压进一步下降,去甲肾上腺素则能够升高血压。又如,阿司匹林和氯丙嗪都具有降低体温的作用,但两者对体温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阿司匹林只使过高的体温降至正常,对正常体温无影响;氯丙嗪则可使机体体温随着环境温度改变,甚至降到正常体温以下。通过这种启发式引导学习,学生更能牢牢记住作用相似的药物之间的异同。

3.案例讨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不断提问来启发学生思考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如果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临床案例,再通过一个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则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是启发者,要让学生成为主角,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在讨论结束时进行归纳总结,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并指出不足之处。

4.实验观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是医嘱的执行者,肩负着给药及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的重要职责。学生在药理实验课中,通过教师的启发,更能在实践中消化药理理论知识,直接观察到药物的作用及毒性反应,提高了今后实际应用的能力。例如,通过对硫酸镁中毒及其解救这个实验的操作及观察,学生更易记住硫酸镁中毒的表现及钙剂静脉注射速度应缓慢。

5.联系生活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的事件联系到要讲的知识点,会让学生有原来如此的感觉。比如,人困倦疲乏时喝咖啡能提神解乏是因为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兴奋大脑皮层的作用;咖啡喝多了容易胃疼是因为咖啡因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

6.归纳知识

篇8

【关键词】转换角色式培训 方法 好处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32-02

多年来,我们都以“讲授法”为护士们做培训,由培训老师负责既定内容的全程讲解,受训者被动聆听或做笔记。培训内容仅限于理论知识,显得空洞、枯燥,缺少受训者的参与、互动及反馈,与实际工作脱节,收效甚微。通过近几年的培训总结,结合年轻护士基础理论薄弱,操作不规范,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缺乏沟通等现状,自2013年以来,通过不断探索,改革培训模式,转换角色,在全院开展低年资护士轮流授课并现场演示操作,人人参与,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培训效果明显改善。

1方法

1.1 自编自演,重在实用

年初由护理部制定低年资护士培训计划,选择性的指定部分责任心强,积极上进的年轻护士充当“小老师”,护理部每月初按计划内容提前通知到个人,准备课件制作,质量和内涵最后由护理部把关,定时组织培训,由护士自己讲授,自己演示操作;讲课完毕,鼓励大家现场点评,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书本抽象的知识点,多问几个为什么,相互提问讨论,最后由培训师再结合临床工作进行补充和强调。通过这一模式,护士们对照自己工作找差距,逐步养成规范做事、正确做事的良好习惯。

1.2 严格考核,重在掌握

结合学习内容,护理部采取反复跟踪年轻护士操作,随机提问护士理论,对不规范的操作现场督导整改。每月抽考1-2名护士操作,每季度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论考试一次,成绩不合格(理论合格分≥85分,操作合格分≥90分)者按年初考核方案实行奖惩兑现。

2好处

2.1 学习被动变主动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从聆听者到讲授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每一项操作必须通过几遍或数十遍的练习,方可到台前顺利演示;书面上每一个抽象、含糊的概念,都必须通过自己搜集、整理、归纳、综合相关知识,而后转化为恰当贴切的语言或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阐述,方可达到讲得清楚,听得明白的培训效果。

2.2 引导学习方法改变,提高学习效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死记硬背的知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时间久了要么忘记,要么记忆模糊不清;相反,如果习惯了“推理思维,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例如:肺水肿患者吸氧时,为何湿化瓶内需添加20%-30%的酒精?因为酒精可降低肺泡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吸入的氧能有效与肺泡接触,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明白其中道理或机理,无论时隔多久,也能保证记忆准确无误。课后的互动、讨论,可以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气氛轻松活跃,使每一个模棱两可的知识点更加清晰明朗,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2.3 培养自信心,提升综合素质。

常言道:信心源于实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磨砺、锻炼才可以逐步充盈实力。在护患沟通中出现的矛盾和争吵,老护士之所以能化干戈为玉帛,是因为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灵活多变的沟通技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只有不断的丰富阅历才可能积累成熟的经验。年轻护士,第一次登台,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紧张,表现操作顺序颠倒,表情生硬、表述不准确、忘记事先准备好的程序,然而,经过一次、两次,反复多次锻炼后,在失败中总结,在进步中成长,正视自我,逐步克服恐惧、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

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系统解剖学;泌尿系统

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教育目的,设计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些案例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矛盾冲突,以此为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实践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让学习者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临床和护理相关专业均有进行案例教学的报道[1~6]。系统解剖学是最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是医学生最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名词多、结构抽象、内容单一乏味等特点。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被动、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合理科学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化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化消极的死记硬背变为积极的讨论理解,在案例中学到相关解剖学知识,得到能力的锻炼。笔者以泌尿系统为例,谈谈案例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遵循随机原则,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4个护理中职班分成A、B两组,每组由两个班共128人组成。A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即教师布置一个有关泌尿系统的临床案例,学生预习,课堂上生生、师生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归纳;B组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法,即教师灌输式讲课,学生被动接受。

1.2案例选取及课前准备

选取的案例要适合实际教学需要,与理论相结合,具有现实性、综合性及典型性,包含难点和疑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遵循以上案例选取原则,教师提前一周给A组学生如下案例:康某,男,27岁。主诉:腰部酸痛不适4天,排尿困难两小时。患者4天前无诱因自感腰酸,一天前排小便时感觉腹部疼痛,尿呈浓茶样。两小时前自觉有尿意,但无法排尿,腹痛加剧,并感腹胀,且呈进行性加重,被送至医院急诊。腹部CT显示双侧肾结石,双侧输尿管下端结石引起输尿管梗阻,双肾积水。行急诊手术,用输尿管镜经尿道逆行到达结石堵塞位置,将结石击碎。术后当晚患者排尿600ml,肾脏功能恢复。根据病例提出以下问题:(1)泌尿系统的功能是什么?该系统包括哪些器官?(2)肾结石为何会腰酸?肾区在哪?该患者为何会腹痛?(3)输尿管的行程如何?哪些地方比较容易发生结石滞留?为什么?(4)尿道插管如何操作?应注意什么?(5)尿在哪产生?肾的微细结构如何?尿如何排出体外?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资料,利用教科书、专业参考书、图书馆、网络等收集资料,预习泌尿系统相关知识,解答案例中提出的问题,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1.3案例讨论

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泌尿系统理论讲授共4学时,分两次课完成。第一次课上课前先进行随机分组,A组两个班各分成8组,每组8人。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讨论,维持秩序;设记录员一名,负责记录讨论过程,特别是组员讨论最激烈的问题及无法解答的问题;设发言人一名,负责总结性发言;其余5名组员自行搜集资料,应用所学知识,针对上述5个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次课各小组进行案例讨论,记录员记录讨论过程,并与发言人共同总结,形成发言稿。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参与讨论,只给予方向性引导,适当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课后学生可以继续查阅资料解决讨论中存在的疑问,完善汇报内容。第二次课各组发言人上讲台发言,为使所有组都有时间汇报其讨论结果,每组先总结泌尿系统相关内容,之后随机抽取案例中的两个问题来解答。教师针对学生发言情况进行修正和补充,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4案例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回顾、总结和归纳,利用各知识点解答案例中的问题。比如,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由肾产生尿液,经过输尿管输送到膀胱进行暂时贮存,后经尿道排出,以达到清除血液中的代谢物及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保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目的。肾区是位于竖脊肌外侧缘与第十二肋之间的夹角,是肾门的体表投影,当肾患有疾病时(如结石等),该区常疼痛。输尿管有3处生理性狭窄,分别位于输尿管起始处、跨越髂总血管处和穿膀胱壁处,是结石易滞留的地方。该患者出现腹痛,与其结石滞留于狭窄处有关。男性尿道有3处狭窄、两处弯曲,插尿管时应注意。教师对小组或学生表现进行客观评价。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对泌尿系统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提高了学习效率。

2效果评价

在课程结束两周后,采用客观单选题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评估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我们以学生入学的语文成绩作为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两组入学语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系统解剖学成绩A组为(83.16±7.33)分,B组为(79.70±6.43)分,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案例教学法具有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实践证明接受案例教学法的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明显优于接受传统教学法的学生。结合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案例教学法主要有如下优势。

3.1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课时少,教学进度快、任务重,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巡回于各小组间,适当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适时提出紧贴教学大纲的问题,最后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总结。以教师为引导,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课前自主钻研,课堂上热烈讨论,在相互交流中掌握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精心筛选具有典型性和现实意义的、接近临床与生活的案例,能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进而深入思考、分析案例、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因此,案例教学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水平,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7]。

3.3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

案例选取既要典型又要贴近现实,既要联系临床生活又要紧贴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组织、引导、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最后还要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有一个系统认识。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掌握教学大纲要求,有扎实的基础和最新的临床知识,能灵活运用知识点,让临床案例服务于系统解剖学教学,用解剖学知识解答临床问题。

总之,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综合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泌尿系统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窦学莹.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课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7):66-67.

[2]李成,单增强,曹承亮.人体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4(4):737-739.

[3]郝萍,崔蓉,王彦茹,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营养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16):1505-1507.

[4]汤崇辉,魏晓捷.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9):162-163.

[5]樊新霞,姚鸣.案例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7):643-644.

[6]刘亚.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5(24):159-160.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护理中职三年级的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名。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教学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观察组男生5名,女生40名,年龄在17.5±0.5岁;对照组男生4名,女生41名,年龄在17.2±0.8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均使用《内科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教材。其中,对照组45名学生采取常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讲解关于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注意要点与护理目标等。同时,以传统的常规护理程序作为理论基础。观察组45名学生在应用常规护理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行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其中,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主要包括:①病案教学法:要求老师充分利用自身的临床护理经验,精心设计具有研究价值的病案资料,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护理技巧,提高学生反应能力。②小组讨论法:要求学生从专科护理知识点入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将教材知识点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讨论和各小组间讨论。最后老师对各个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陈述护理重点内容。例如:在开展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教学时,老师可在每2个系统疾病中选择1个疾病开展小组讨论教学。

首先老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问题,如:如何判断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措施?等等,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者进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让各小组成员就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相互交流、沟通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安排一个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或者纠正发言的内容;最后老师对讨论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明确指出重难点内容。③开展情境教学。在整个内科护理课程创设四次情境教学,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后期阶段,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情境演习两种方式。其中,第一次情境教学,主要安排老师扮演病人,学生扮演护士。让扮演护士的学生询问病人的病史,进行相关护理体检,查看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再由此判断病人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上教学情境开展两次,再采取小组形式由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和护士,模拟相关护理情景。例如:开展急性肺水肿的急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处理等,让学生能够在演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灵活运用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学生内科护理考试成绩在(84.35±2.35)分,对照组学生内科护理考试成绩在(70.15±2.89)分。观察组学生的成绩明显比对照组学生的成绩优异,观察组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数据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应用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从重视知识传授转变成重视能力的培养,由记忆性教学转向思维性教学。其中,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要求在课前进行设计,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

3.2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护理核心能力

病案教学法可帮助学生理解护理知识,合理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合理结合在一起,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小组讨论式教学主要以问题设置为主要基础,让学生在搜集资料、查阅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情景教学法是创设合理的护理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3护理核心能力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