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见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常见问题;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56-01

临床上,手术室是治疗患者疾病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这里,医护人员需要实施手术治疗并抢救危重症患者生命。由于手术室的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手术室内的护理人员与病房护士相比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1]。手术室内工作劳动强度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并且需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等特点直接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影响到护理工作的效率[2]。因此及时的发现手术室内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并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本次研究总结2010年1月起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并探讨有效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分析

1.1 管理问题

手术室中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因素之一就是管理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略有不当。

1.1.1 人员管理

(1)管理制度不够合理:由于手术室内的规章制度有些不合理,使手术室内的护理人员不能各自充分发挥各自特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2)管理力度不够强大:由于医院有关领导的不够重视,使手术室内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同时缺少相应专业人员的管理,使护理人员容易忽视管理制度,从而未能完全按要求落实制度。

(3)监督制度不够完善:虽然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但由于监管的力度不够,使建立的管理制度未能有效的实施,从而使护理人员未能完全遵循护理工作中的有关操作规范,并忽略建立的管理制度,从而影响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1.1.2 机械设备管理

(1)手术器械准备不完善:由于忽略手术仪器设备的准备,手术器械准备不全,从而使医生不能顺利地开展手术,在耽误时间的同时可能会对病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2)手术器械消毒不合格:手术室内可能出现由于手术器械的消毒不合格,使患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从而使患者出现可以避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3)手术器械保管错误:护理人员未能正确的保管手术器械,使手术器械发生老化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手术器械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延误病人的救治。

1.2 护理人员问题

总结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问题发现,护理人员主要存在技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以及医患沟通障碍单个方面的问题。

1.2.1 技术水平

(1)护理知识缺乏:一些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专科护理知识缺乏,使护理过程中犯一些低级错误如:仪器使用不当、操作失误等问题,从而引发护理安全。

(2)护理经验不足:一些护理人员虽然理论知识牢固,但缺少相应的工作经验,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预见性相对较差,遇见紧急情况时不能迅速采取措施,从而延误患者的救治。

1.2.2 责任心

有些护理人员缺乏“慎独”精神,责任心不强,因此在工作中容易忽略一些细节问题,不够重视患者的生命安全,致使出现一些器械、物品遗留在病人体内等严重危害病人健康的情况。

1.2.3 沟通配合

(1)医护人员沟通配合:医护人员由于平时缺乏沟通,容易在手术过程中配合不够密切,一旦出现紧急状况,不能顺利的与医生进行配合,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健康。

(2)医患人员沟通配合:护理人员缺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耐心与技巧,使患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从而延误病情治疗,影响治疗效果。

2 防范措施

2.1 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管力度

医院根据手术室的工作情况,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一个标准的制度可以规范工作人员的各项操作。除此之外,加大监管力度可以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

2.2 加强器械的管理

手术器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手术的成败,因此要严格按照说明对器械进行保管与使用。除了正确的保管外,在使用前要对器械进行有效的消毒,避免患者感染,并在术后及时的对器械进行清点,避免遗漏器械于患者体内。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3.1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培训与技术考核,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因业务能力不强导致的护理安全问题。

2.3.2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让护理人员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对每一个患者的生命给予高度的重视。

2.3.3 提高沟通配合能力

提高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给患者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让患者积极地与病魔进行抗争,并严格执行医嘱。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配合,增强默契感,提高工作效率。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以及先进化仪器的应用,进入现代化的手术室除了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外,还需要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管理制度[3]。护理工作是需要护理人员集中脑力的同时又需要付出体力的工作,尤其是对护理服务和护士素质都有着高要求的今天,使护理人员处在了一个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在这种医疗环境下,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随之体现。因此,积极的发现并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时的探讨并实施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保证病人护理安全、改善手术室内护理环境,为病人的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美慧,毛静馥,柯云楠.哈尔滨市综合医院手术室病人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46-48.

[2] 林桦,廖志玲.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

篇2

[关键词]肿瘤内科;护理管理;问题;措施

肿瘤内科病房患者的病情较为特殊,且病情复杂,护理工作也日趋繁重,故在护理过程中会存在部分护理问题,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因护理问题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应有效的消除肿瘤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各种护理风险。为了探究肿瘤内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随机选取50例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肿瘤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肿瘤内科护理管理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50例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肿瘤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为(60.53±10.50)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找到癌细胞,并在该院接受治疗。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情况见表1。

1.2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

在该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总结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肿瘤内科护理中较为常见,且容易发生护理纠纷。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治疗,需要反复接受化学药物,对患者皮肤组织的刺激性较强,降低了血管弹性,易导致静脉炎和组织坏死等,造成化疗药物外渗主要是选自不正确的穿刺方法,穿刺部位和血管。防范措施:治疗期间,使用化疗药物之前,应向患者讲解化疗药物的必要性和相关知识,在穿刺时,先试用生理盐水确认穿刺正确,穿刺后将针头固定,防止针头刺破患者的血管和针头脱落,对于药物反应严重或配合度不高的患者应采取静脉留置针。护士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血管情况,不断提高护理技能[1]。

1.2.1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由于外源性细菌感染静脉导管,患者抵抗力下降等。由于肿瘤科患者需要长期留置导管,导管使用频率较高受污染几率提高,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菌也可能污染导管。护理人员应该在穿刺和放置导管时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每天为患者换药及纱布敷料,每周换1次肝素帽和透明敷贴,如果发现有污染迹象应及时更换。输液管道药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更换,如穿刺部位出现发热,红肿,疼痛等感染现象时应及时处理。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穿刺部位或导管部位时要注意洗手,同时要告知患者管道留置情况,取得患者的配合,提高患者自身的重视程度,相互配合,避免导管牵拉扭曲[2]。

1.2.2化学药物过敏

肿瘤内科护理过程中常发生药物过敏案例,这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没有按照药物规范和患者实际情况使用药物。防范措施:使用药物前,应给予患者各项指标检查,如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肾功能,肝功能等,使用药物前应准备好药物过敏的急救药品和医疗仪器。监督患者按照药品规范和医嘱用药,静脉输液要控制速度,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1.2.3静脉血栓

患者患病后肿瘤细胞和化学药物使血管内皮损伤,导管会损伤血管内膜,患者的血液持续呈高度凝结状态,且患者卧床时间长,无自主活动,导致血流较慢,且血液会淤滞。防范措施:为防止因长期滞留导管源性血栓的形成,应给予患者适量抗凝剂,防止长时间卧床压迫置管侧肢,应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散步等小幅度运动。为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可帮助患者抬高侧肢体并让患者做握拳动作[3]。

1.2.4跌倒磕碰

此类风险是有患者身体虚弱,体力不支,从床上起身站立时速度过快,或在洗澡、如厕时动作较大时。防范措施:对存在坠床的跌倒的患者适当使用床档,扶手等辅助用具进行提前预防,在床头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警示牌,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在患者行走和如厕过程中必须由家属或护理人员在场搀扶和陪伴。对病房内的物品摆放进行合理规划,为行走留出充足的空间,防止绊倒摔倒。

1.2.5自杀

肿瘤内科由于身体痛苦较大,病情严重,家庭负担大,患者会产生焦虑,失望,抑郁的情绪,而护士未能及时认识到患者的情绪变化,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较少,对患者的想法不重视,患者进而形成自杀倾向。防范措施:护士要耐心与患者交流,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时刻开导患者,充分关心和尊重患者。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重点看护,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诊治。在日常生活护理中,应在保证患者生理舒适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引导患者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和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1.2.6药物管理不当

肿瘤内科常用药物为抗肿瘤药物,但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会对皮肤产生直接的接触,或吸入或吞食。护理管理中由于工作人员不带护目镜或不穿防护服等错误操作会导致药物管理问题,这对患者及操作人员的影响极大,会出现脏器损坏、染色体畸变、致癌等危险。防范措施:加强肿瘤内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让护理人员系统性的学习抗肿瘤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方法,严格按照肿瘤内科的操作流程操作,化疗药物在存放时要标有醒目标志,配置药物时要戴好口罩,穿好长袖防护衣,防止呼吸道吸入药物,为防止在配药时药物溅出应使用无菌纱布包裹。

1.2.7护理人员专业操作技能欠佳

肿瘤内科患者需要长期静脉滴注等,部分年轻护理人员对静脉穿刺不熟练,长期化疗患者治疗期间需要多次穿刺,经常性的一次穿刺不成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无法确认正确的用药顺序,输液速度等,造成意外的安全隐患。部分护理人员不了解药物性质理论知识,未按照正确的方法配伍药物,影响了化疗药物的疗效,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防范措施:在肿瘤内科开展针对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和操作节能的培训和讲座,培训课程采取定期考核的制度以督促护理人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肿瘤内科人员的工资与职称晋级等与培训考核成绩和实际操作评分挂钩,促进全科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节能全面提高,促进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1.2.8管理制度不健全

肿瘤内科护理个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包括护理记录不及时,护理记录有缺陷,护患缺少沟通等。肿瘤内科多是病情危重、易反复、并发症多的肿瘤患者,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长期住院,长期服药,输液和化疗,但病情改善仍旧不明显,患者在反复治疗反复恶化的过程中心理会受到极大的打击,逐渐产生焦虑,、失望、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对治疗不抱有信心,造成护理工作的不到位。防范措施:规范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护理规范进行操作,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医院的分级管理制度、药品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应培养自身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1.3观察指标

找到护理问题并进行观察,总结肿瘤内科护理管理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了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见问题该次研究中,护理问题发生率为30.0%,常见问题为医院感染、化学药物过敏、化学药物外渗、静脉血栓、跌倒磕碰、自杀等。具体见表2。

3讨论

肿瘤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问题较多,常见问题为医院感染、化学药物过敏、化学药物外渗、静脉血栓、跌倒磕碰、自杀等。虽然各个问题均已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但肿瘤内科全体医务人员在护理管理过程中还应建立健全护理管理措施,培养护理人员负责,谨慎的工作态度,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操作技能。强化化疗药物的管里,严格按照流程操作。综上所述,肿瘤内科护理管理的常见问题较多,护理管理人员要提高警惕,改善护理管理措施,做到提前预防。

作者:王晓英 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参考文献]

[1]贾杏梅.肿瘤内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探微[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4):190-191.

篇3

【关键词】 ICU病人;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我院急救中心重症监护病房自2006年1月成立封闭式的ICU病房,开展全护理工作六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两年来,通过病例筛选,对急诊入院收住ICU病房、意识状态清醒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的归纳,目的在于通过分析ICU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将精细化护理干预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应用于临床,有效减少和预防ICU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睡眠障碍、谵妄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将观察的60例ICU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ICU患者60例,意识状态清醒,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心肺功能不全病人11例,严重创伤、多发伤病人18例,急性中毒病人15例,急性心脑卒中病人12例,其他4例。

2 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焦虑、恐惧

2.1.1 原因及表现 ICU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原因:身体疼痛不适;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不确定性;对诊疗环境的不熟悉;经济负担过重,疾病造成的对家庭、工作、社会关系的影响等[1]。表现为病人缺乏安全感,孤独无助,烦躁不安,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等。病人接受信息和沟通的能力下降

2.2 抑郁、怀疑

2.2.1 原因及表现 ICU患者由于不知情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法,对于患病后可能会失去健康、生活工作能力等,缺乏信息传递和对治疗的信心而感到不安、抑郁,表现为:悲观、绝望、忧愁、冷漠、情绪低落、与医护配合程度下降等[2]。

2.3 精神谵妄

2.3.1 原因及表现 封闭式管理的ICU患者,因探视的限制,得不到家人和社会的支持,身体约束和活动受限,频繁、未经允许的肢体接触和个人空间的侵犯,持续的照明,持续的高噪音水平等,导致病人发生精神谵妄,感觉失衡和定向障碍。表现为病人出现幻听、幻视,思维无序,脾气固执,对治疗的耐受性差:存在攻击、伤害、拔管倾向,无法通过沟通进行安抚。

2.4 睡眠紊乱和昼夜节律失调

2.4.1 原因及表现 睡眠障碍表现为患者昼夜性节律去同步化,睡眠丧失、中断等,是ICU病人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原因:不能减轻的疼痛、烦躁和焦虑,身体约束和活动限制,高噪音水平及光线刺激,连续不间断的治疗护理等,是睡眠紊乱的主要原因。表现为身体疲惫、疲乏,血压升高,免疫功能低下,机体能量消耗增加,认知功能障碍[3]。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尽量满足患者要求,减少探访限制,延长陪伴时间。病室内摆放家庭照片、物品,创造一个较少不适的环境。教会患者使用放松术,播放喜欢的音乐,进行治疗性肢体接触等[4]。

3.2 评估患者诱发心理问题的原因,改善环境中的应激原 通过镇痛、镇静治疗、的改变、保温及降低病室光亮度,保证患者睡眠。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病人的睡眠干扰,保证至少有一段持续90分钟不被打断的睡眠。减少不必要的、无意义的噪音:医护人员工作做到四轻,使机械声、报警声、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音降低到最低限度。解除不必要的肢体约束和活动限制。增加患者对护理及环境如照明、洗澡时间、饮食的控制感。给予重复的、频繁的有关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定向力指导。确保患者能看到窗外,并沐浴阳光。

3.3 ICU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运用 强调首诊护理责任制,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进行自我介绍和环境介绍,减少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做好床旁护理,鼓励病人描述并表达恐惧心情。与患者进行对话时语气应平静,语速缓慢。护理人员每班交接时要正式向患者打招呼或道别,每次给予治疗性的肢体接触时间不少于5分钟,每日3-5次。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和自尊心,尽可能减少患者全身暴露的时间、次数。建立“安静护理时间”段如下午2-4点,在这个时间段将环境中整体的光亮和声音尽可能降低,同时避免可能增加患者应激的操作(在这段时间内,皮质醇与其他与应激相关的激素的分泌水平最低)。

4 讨论

ICU病人的焦虑、恐惧、抑郁、怀疑、睡眠障碍、精神谵妄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并非是单一出现,而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负反馈效应的结果。这些问题的出现,会严重影响疾病的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增加ICU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护理工作量。通过对收住ICU患者在入院第一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干预,帮助建立和维持正常的社会关系,早期、充分评估患者诱发心理问题的原因,改善环境因素对心理影响的应激原,将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运用到ICU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有效阻断ICU患者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因素等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降低病人生理应激反应水平,减少应激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对促进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最大程度地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给患者带来的实惠,拉近了护士与患者的距离,不断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而杜绝了护患纠纷及投诉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兆秀,王宗兰,等.精神科暴力行为与护理干预[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45.

[2] 李凤玲,高诚,李秀玲.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问题及生存质量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2):4.

篇4

关键词:临时性;血透导管;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时需要把患者的血液 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后再回到体内该通路称为血液通路或血管通路建立有效的血液通路是血液透析得 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按照血液通路的使用时间将血液通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临时性及永久性血液通路临时性血液通路包括动静脉直接穿刺动静脉及临时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时, 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也是维持性血透患者最安全的应用时间最长的血管通路, 但是, 有些患者自身血管条件不好, 无法建立合适的动、静脉内瘘, 对于急诊透析患者来说, 动、静脉内瘘又需要较长时间的成熟期才可以使用, 而直接进行动、静脉穿刺, 不仅成功率低, 患者痛苦, 而且血流量差, 不稳定, 直接影响血透的效果, 延误病情。目前采用临时性血透置管已成为血管通路极好的补充形式, 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留置临时血透导管过程中容易出现发生皮下血肿、感染、导管血栓形成、脱管等问题,现将我科2014年1月~12月进行临时血透置管32例患者留置临时性血透导管常见问题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4年1月~12月在我科进行临时性血透置管共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原发性慢性肾功能衰竭16例、高钾血症8例、继发性性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急性蜂蜇中毒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1例。发生导管感染5例、皮下血肿2例、导管血栓形成2例、导管脱出1例。

2常见问题原因及护理措施

2.1导管感染原因及护理措施

2.1.1原因 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血液透析患者长时间留置导管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具研究证明,48%~73%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菌血症是因为血管通路发生感染而诱发的[1]。原因主要有:①医护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②患者抵抗力下降;③患者无菌观念差,不注意个人卫生。

2.1.2护理措施 ①严格无菌操作,遵守消毒隔离制度[2],置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经颈内静脉静脉置入双腔导管,成功后缝合固定,彻底消毒穿刺点皮肤周围的渗液及残留血迹。②保持室内清洁、干燥,控制进出人员,治疗和护理操作时绝对禁止探视,减少室内污染的机会。③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前后洗手。④每天导管管口及周围皮肤消毒。消毒范围大于8×8cm,无菌棉垫覆盖。⑤观察导管口有无分泌物,有无红、肿、热痛等现象,出现导管周围感染时,每天换药两次并可在导管口出滴入庆大霉素或抗生素预防导管感染。⑥若患者置管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必须立即做血培养,选用抗生素封管,同时静脉使用经验性抗菌治疗[3];若上述保守治疗无效,尽早拔管。

2.2血肿形成原因及护理

2.2.1原因 ①多由于穿刺时静脉严重损伤、损伤相邻动脉或误入动脉造成。②血流不畅、反复穿刺以及患者凝血机制差、贫血等有关。

2.2.2护理措施 ①要求医务人员提高穿刺成功率,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尽量减少血管损伤;②一旦血肿形成,尤其是出血量较多时应拔管同时用力压迫 穿刺部位30min以上直至出血停止之后局部加压包扎并需严密观察血肿是否继续增大,避免血肿压迫局部重要 器官造成其它严重后果。

2.3导管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

2.3.1原因 由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肝素封管浓度使用不当或者导管受压扭曲,较易引起血栓的形成和纤维鞘生成[4]。

2.3.2护理措施 进行透析前先抽出导管内的肝素及部分残余血液约5ml,注入适当的抗凝剂,进行常规透析。透析结束后,要用生理盐水冲净导管内的残余血液。

2.4导管脱落原因及护理措施

2.4.1原因 患者的活动多造成固定导管的缝线断裂是插管脱出的主要原因。

2.4.2护理措施 当发生脱管时,首先判断插管是否还在血管内,如果插管前端仍在血管内,插管脱出不多,插管口处又无局部感染的情况,可于严格消毒后重新固定,尽快过渡到永久通路。如果插管前端已完全脱出血管外,应拔管并压迫穿刺点,以防止出血及局部血肿形成。

3结论

临时性血透导管置管是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特别是对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是一种新的生机。护士在进行导管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地封管及换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时与患者沟通并做好宣教,取得患者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并及时处理是预防置管过程中各种问题出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尤嘉.颈内静脉置管血透68例的护理体会[J].护理杂志 2011,17(2)46.

[2]韩华,冯素青,徐兆萍.血液透析中静脉置管感染原因与护理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4):105-106.

篇5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常见纠纷;防治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25-0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各项法律法规也逐步得到了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到了极大的增强[1]。医院纠纷的发生率也出现快速的增长,这给医院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带了了很大的压力。妇产科本身工作风险较大,也是出现纠纷矛盾较多的一个科室。根据以上情况,我院对于妇产科护理中的常见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找到了良好的防治措施,有效减少了纠纷事件,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为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发生的妇产科护理中纠纷案例22件,其中由于沟通不畅的有7例,服务工作不到位的有8例,社会原因有7例。

1.2方法

1.2.1增强法律观念法律是人们行为习惯的准则,护理人员要主动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增生法律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力,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维护好患者应有的权力,同时也解护理人员应有的权力。

1.2.2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服务意识,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对于服务质量提高重视程度,让患者感受到医院对于服务质量的提高所做出的努力[2]。

1.2.3增强责任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各项规章制度要进行相应的改善,护理人员对于改善的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各科室对于规章制度也要进行相应的宣传,引起科室成员的关注,注重培养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对于工作不负责的护理人员要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惩罚[3]。

1.2.4注重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妇产科工作存在工作任务重、操作难度大的特点,要求护理人员具有相当强的专业素质,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只有通过培训考核的护理人员才能进行上岗工作,保证工作人员护理质量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1.2.5完善管理,合理安排班次护理人员对于团队的合作性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合理的安排班次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护理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保证拥有充足的精力来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1.2.6提高沟通水平。消除沟通隐患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于患者的观察,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也要耐心解答。护理人员自身也要注重专业技术的提高,通过专业技术来对患者进行服务,可以有效降低纠纷发生的可能性[4]。

1.2.7做到书写规范化,加强管理对于护理各项相关数据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所记录的资料要求做到客观、详细、真实、及时。主要相关领导对于记录也要定期进行检查,保证记录符合要求。

1.2.8不能采取对抗方法解决护患矛盾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要遵守相关规定,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护理人员要提高工作质量,做好服务工作,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纠纷的发生。2结果

通过对于妇产科护理中的常见纠纷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后,纠纷发生例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护患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3讨论

妇产科由于自身工作强度大、风险高的特点,使得其成为医疗纠纷发生较多的科室之一。为有效降低纠纷的发生率,我院对于妇产科护理中的常见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3.1护理服务人员法律知识不足护理人员法律知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患者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护理人员对于医疗证据保护意识不足,工作记录不详细,在法律中易出现被动的情况。

3.2服务理念不足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服务态度较差,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进行耐心的解答,使患者出现激动的情绪,导致纠纷的发生。

3.3护理人员技术不娴熟医疗水平的进步要求护理人员与时俱进,提高自身技术,掌握新技术,护理人员对于业务要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服务水平,避免纠纷的发生。

3.4管理的缺陷由于护理人员安排不到位,许多护理人员工作任务过重,夜班频繁,导致纠纷的发生。

3.5沟通不畅护理人员与患者存在沟通不到位的情况,患者无法了解护理人员的真实意图,不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患者对于医院的规章制度也不了解,易导致纠纷的出现。

3.6书写不严谨护理记录书写时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些护理记录书写过于简单,不严谨认真,易造成纠纷的出现。只有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有效降低纠纷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主动去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是避免纠纷发生的关键所在,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其的重视度。参考文献

[1]付小玲.浅谈妇产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2,14(6):345-346.

[2]严顺福,朴明淑.妇产科护理纠纷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12,16(2):390-391.

篇6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感染问题;原因;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同时随着医疗保险覆盖面积的增加,人们就医压力也逐渐减小,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医院就医,进而实现自己的健康水平的提升。妇产科是各大医院的一个比较大的部门儿,近年来妇产科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对妇产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却很容易产生护理感染问题[1]。这些护理感染问题的存在,不仅仅会为患者带来一定的健康隐患,更会引发患者的和患者家属的不满,进而导致医患关系变得十分的紧张。而导致妇产科护理感染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多面的,而针对于相关的护理人员来说,只有寻找到了问题和原因所在,才能对应着寻找到改善问题的方法和措施。由此可见,探讨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的重要意义。

1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分析

1.1呼吸道原因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妇产科病人最常见的一种感染类型,而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也是有三种。首先来说,妇产科病人在完成分娩以后会有很多的家属前来探望,而针对于这些家属来说,相关的护理人员没有事先对其采取一定的消毒措施,进而使得家属在探望病人期间给病房内带来了很多的细菌,这些细菌的存在会导致患者的呼吸道产生感染。其次,我们都知道,许多妇产科病人在完成分娩以后,由于怕见风,因此相关的护理人员和家属会将病房内的门窗紧紧的关闭,而将门窗关闭之后,室内的各类细菌会大量的进行繁殖和生衍,进而导致人的呼吸道感染。第三种就是在妇产科病人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有的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这种现象,而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相关的护理人员便会对其采取必要的气管插管工作,而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倘若一单操作不慎,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便很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问题的产生。1.2泌尿道原因感染。除了呼吸道感染之外,泌尿道感染也是妇产科病人最常见的一种感染类型,而导致泌尿道感染的原因也是分为两种。首先来说,我们都知道,妇产科病人在分娩之后回到病房是不能够如厕的,这样的情况下要对其采取插管措施,而在插管儿的过程中,倘若护理人员没有对尿管进行充分的消毒,那么就很容易导致泌尿道感染。其次来说,我们都知道,相应的护理人员在进行导尿管插管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操作不当的现象,进而使得尿道的粘膜被破坏,这样的情况下,也很容易产生泌尿道感染,进而导致患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1.3切口原因感染。第三种是切口原因感染,又被我们称为感染,而导致感染的原因也是多方多面的。首先来说,我们都知道,孕妇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会耗费身体内大量的能量,而当大量的能量流失以后,孕妇自身的免疫力相比生产之前要降低了很多,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孕妇来说,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的侵袭而导致切口产生感染;其次来说,我们都知道,很多孕妇在完成分娩以后,短时间之内是不能够进行洗澡或者是沐浴的,这样的情况下也会导致细菌的滋生,进而使得切口部分产生感染。

2加强妇产科护理,改善感染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1加强护理培训。若想实现妇产科护理水平的提升,改善妇产科感染问题,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加强护理培训,借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让相关的护理人员了解到,目前妇产科感染问题的类型有哪些,产生原因有哪些,在实现了这些问题和产生原因的了解之后,再为其培训对应的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法[2]。比如说,针对于呼吸道感染原因所引起的妇产科感染问题,相关护理人员应该注意到,首先一定要对前来探望的病人家属一定要进行相关的消毒措施的采取;其次来说,在病人分娩完成以后,一定要先对病房内进行消毒和杀菌,然后再将病人安置到对应的病房内;另外,对于那些出现呼吸困难的病人,在对其进行呼吸道呼吸管插入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进而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感染问题的产生,只有这样,对于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才能让其寻找到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进而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感染问题。2.2建立完善责任制度。除了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之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借助于责任制度的建立,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开展的重要性,对于相关的责任制度的建立,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首先来说,针对于当班儿的护理的人员,除了要完成护理工作之外,还要实现相关的工作记录的提交。这样一来,在问题产生以后,便可以第一时间寻找到负责任的主体。其次来说,针对于护理人员,一定要建立明确的奖罚措施,对于那些在工作过程中操作比较准确,各方面工作完成也比较理想的护理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同理,针对于那些责任心比较差,在工作的过程中易产生操作问题或者是其他的一系列的护理问题,进而导致患者产生感染问题的护理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借助于这种完善的责任制度的建立,可以充分的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大家的责任心,进而将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到最高,将感染问题降到最低,全面提升妇产科患者的健康水平。

3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妇产科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极其容易产生感染问题,而导致这些感染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多面的[3]。本文结合这些原因,详细地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让相关的护理人员了解妇产科感染问题的产生因素,并为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善护理感染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希望在本文相对应的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的帮助下,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改善妇产科护理感染问题,促进感染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的提升,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作者:王幼怜 单位:荆州医院 产科

参考文献

[1]杨东芳.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9):157-158.

篇7

目的探讨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1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肿瘤住院患者,按照护理安全管理实施与否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理组(2014年1月~2014年12月)和安全管理组(2015年至今)。常规管理组为未开展护理安全管理阶段,仅实施肿瘤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组在分析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基础上提出护理管理对策并落实。评价:①护理管理满意率;②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纠纷率。结果①安全管理组患者护理管理满意率显著比常规管理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安全管理组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纠纷率显著比常规管理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包括护士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等,针对这些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护理管理对策,可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肿瘤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问题;护理管理对策

肿瘤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其预后不佳,疾病特殊,患者心理脆弱,在住院治疗期间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增加,成为护理管理重大隐患,需强化安全管理[1]。本研究就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1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肿瘤住院患者,按照护理安全管理实施与否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理组(2014年1月~2014年12月)和安全管理组(2015年至今)。其中对照纳入37例,男患者21例,女患者16例,年龄36~75岁,年龄平均值(58.73±4.28)岁。体重最低43kg,最高82kg,体重平均值(63.92±2.22)kg。其中,肝癌、胃癌、肺癌、乳腺癌、肠癌、其他分别有10例、7例、6例、6例、5例和3例。安全管理组纳入38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16例,年龄35~75岁,年龄平均值(58.01±4.21)岁。体重最低43kg,最高83kg,体重平均值(63.56±2.21)kg。其中,肝癌、胃癌、肺癌、乳腺癌、肠癌、其他分别有10例、7例、7例、6例、4例和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体重、肿瘤类型经x2检验、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常规管理组为未开展护理安全管理阶段,仅实施肿瘤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组在分析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基础上提出护理管理对策并落实。(1)护理安全问题分析。经分析上一年肿瘤住院患者常见安全问题,发现主要包括压疮、跌倒、坠床、拔针刺伤等,经分析原因,主要跟环境因素(如地面湿滑、物品摆放不当、基础设施条件差等)、管理力度低下(如考核、排班制度不健全等)、护士原因(如评估不到位、操作技术不当等)、患者自身原因(如配合度低下)。(2)根据上述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基础设施的完善。通过在卫生间设置安全扶手,增加气垫床或海绵垫、加防护栏、床位和桌椅摆放合理、设置防滑、跌倒醒目警示标识等,消除或减少环境因素影响。(3)规范管理。对安全护理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成立质控小组,实现质量控制;在化疗输液、换药时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制度,并签名确认;强化对护士的培训,开展安全专题讲座,促进其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提升[2]。(4)人力资源安排。实施责任制护理,以人为本,排班扁平化,管床护士负责对患者全程护理,从入院到出院;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完善,确保考核依据充分和客观。在护理人员配置上,应结合职称、年限、文化程度等进行调配,通过强弱结合、新老搭档发挥一带一作用,确保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5)患者和家属宣教。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明确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和风险,提高配合度[3]。

1.3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1)护理管理满意率;(2)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纠纷率。发放满意调查表给肿瘤住院患者填写,调查内容包括护士服务态度、住院环境、操作技巧等,总分10分,得分≥9分:非常满意;7~8分:比较满意;<7分: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

1.4数据处理

肿瘤住院患者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护理管理满意率、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纠纷率采取的为x2检验(百分比表示),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值低于0.05。

2结果

2.1护理管理满意率比较

安全管理组患者护理管理满意率显著比常规管理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

2.2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纠纷率比较

安全管理组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纠纷率显著比常规管理组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肿瘤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受病房环境、管理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等的影响,在化疗用药、坠床和跌倒等方面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和投诉,不仅不利于患者病情的转归,也对医院形象、社会效益等造成负面影响[5-6]。对肿瘤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安全问题分析,明确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主次地位,并根据所获得的因素结果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意义十分重大,对改善患者转归,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和提升社会效益均有益[7-8]。本研究显示,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包括护士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等,针对这些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护理管理对策,可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吴霞 单位:安顺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吴剑辉,郑美春,邹本燕,等.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216-217.

[2]杜一虹.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现代养生B,2015,13(5):293-293.

[3]蒋平.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6):168-169

[4]李岩.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4(5):919-919.

[5]张艳红.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3,12(23):314-314.

[6]李运红,欧阳燕.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5,24(41):431-432.

篇8

1、加强病区护理管理,,保障护理安全,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积极配合护理部加快专科人才的培养,并做好我科护士的量化和绩效考核工作,加强增收节支,创造护理经济价值。

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3、 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到位, 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4 、加强重危病人的管理,把重危病人作为科室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5、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

6、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护理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7、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8、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每月组织病人召开工休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9、加强管床护士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人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护患沟通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10、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不断修改完善各种护理质量标准,并组织学习,按标准实施各项护理工作。

11 、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不足之处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整改,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 每月对质控小组检查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12、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 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

具体措施:

1)、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

2)、制定我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并组织学习。

3)、制定护理业务学习计划,基础理论和 技能操作计划,并准备好课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并进行考核,记录成绩。

4)、护理查房时提问护士,内容为疾病护理常规,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5)、利用科晨会提问护理核心制度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6)、每周进行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内容包涵(病房管理, 危重病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安全)并提出整改措施,总结并持续改进。

7)、每月举行一次护理查房,指导做好危重病人的护理,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

8)、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知识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护 士应急能力。

9)、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加强急救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保持设备的完好。

篇9

【关键词】老年精神疾病;安全问题;护理干预

老年性精神方面的疾病是指,超过60岁的人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其中包括患精神疾病迁延至老年期的患者。由于患者出现精神功能方面的障碍,或因种种原因入院治疗,而这些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若出现安全方面问题,会给医院带来经济和社会声誉方面的损失[1]。一直以来我院对该类患者安全问题较为重视,现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对该类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取得的成绩,做以下总结性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37例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对比上述患者未采取护理干预前的安全状况。患者中28例男,9例女;年龄范围60~78岁,均龄为66.1±8.7)岁;病程均超过3年,其中精神分裂和躁郁症各14例,老年性痴呆3例以及其他精神障碍6例。

1.2方法

首先,按照常见安全方面问题分门别类制定预防措施。其次,根据患者个体化精神疾病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向患者讲解住院期间需注意的安全常识。再有就是在住院全过程实施安全目标监护,以避免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安全方面问题。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上述患者经护理干预,发生躯体被损伤、发生自伤自杀行为、大小便情况、生活自理情况、发生躯体疾病情况、发生坠床等意外情况,均优于护理干预之前(P

表1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发生安全问题情况对比 [n(%)]

注:与护理干预前对比,*P

2.2上述患者经护理干预,自我管理方面:掌握预防跌倒常识、及时反应身体不适、及时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心理疏解能力、自诉大小便情况,均优于护理干预之前(P

表2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方面的对比 [n(%)]

注:与护理干预前对比,#P

3 讨论

由于精神方面功能障碍主要是慢性疾病,且具有高复发率的情况。如何做好精神方面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工作,帮助其恢复社会功能,是当前精神护理方面的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2]。尤其是其中老年性精神疾病患者,对其护理时做好患者精神状况的评估,以便护理过程中能够对症护理。在实施对患者个体精神心理护理同时,还应加强安全方面的风险预估,提前做好常见安全问题的预防工作。同时还分门别类制定预防风险事故的护理计划,并将该护理计划投射进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当中。

本组37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较之护理干预前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通过合理人员将专业护理技能运用到护理患者的工作中,患者中发生安全方面问题的情况明显降低,而生活自理能力却明显增强。患者专业的指导及对自身照顾管理患者的重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护理患者配合治疗护理依从性得到提高,发生躯体被损伤和发生自伤自杀行为明显减少,大小便情况和生活自理情况得到改善、并且减少了躯体疾病的发生,还避免出现坠床等意外情况。患者在住院期间对于身体出现的不适等情况,能够主动表述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焦虑。

护理时,护理人员专业护理支持,对患者饮食和睡眠状况综合评估,护理时还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到患者是否有攻击性和是否有过自伤和自杀行为,同时还了解了患者躯体被损伤情况,并对患者入院前饮食和大小便情况做了详细了解,以便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来积极预防安全性问题。由于老年患者本来行走不便,加上患有精神方面功能障碍,需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低血压,所以说首先应注意住院环境的安全防护,避免病房光线不充足,对可能造成风险事故的地方未设置危险提示等[3]。同时护理人员还加强了安全巡查,以避免患者在病区内出现安全事故。护理人员还在患者用药后细心观察其不良反应,并引导患者讲出药物不良反应,通过护理人员耐心观察,还了解到患者情绪及形成原因,护理时通过指导其掌握自我管理方法,并通过健康宣教方式向其讲解康复知识,在和谐护患关系同时,也深化了护理工作内涵。

综上,本组患者经护理干预,起到了积极预防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出现安全方面问题的作用,且护理效果确切,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姜海涛,冀秀英. 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J].2012,2(20):125-128.

篇10

【关键词】技术;护理;服务态度;纠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88-02

护理纠纷是医患纠纷的一种,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学习,老百姓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提高,护理纠纷的产生也随之有所增加。妇产科具有其自身特点,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成为妇产科护理管理的重点。因此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时查找分析各种隐患,并采取相应对策,杜绝纠纷的发生至关重要。现将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纠纷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与同行一道商榷。

1临床资料

收集60例护患纠纷案例材料进行分析。60例护患纠纷中,有41例是由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当引起,12例是由护患沟通不善引起,4例是由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引起,3例是由患者或其家属的原因引起。护理人员的技术问题是引起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

2 护理防范措施及体会

2.1 努力提高护理技术。通过对60例护理纠纷案进行分析,发现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当,是造成护患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

2.2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观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护理人员应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做到对病人有“三心”,即爱心、真心、耐心,设身处地理解病人,关心病人和产妇,从而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2.3加强护患沟通。 医患之间信息不通是多年来困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一大问题,也是众多护患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患者诊疗中接待的护理人员应主动服务,术前增加访视次数,术后重视随访。当病人对病情或护理操作有问题需要咨询时,应耐心解释,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降低患者的困惑,缓解护患之间的信息不通。除了言语沟通以外,还应重视肢体语言的交流,亲切的与产妇及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到放松,消除其就诊后的陌生感和紧张感。护理人员的非语言沟通(如手势、表情等)可在口头交流上起到更好的交流效果[1]。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观察患者的姿态、表情,揣摩患者的想法和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沟通效果,将可能发生的护患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2.4 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

针对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应积极增加妇产科护理人员,改善工作环境。对工作和生活有困难的护理人员主动给予帮助,通过集体活动,调节不良情绪,帮助其摆脱困境,以保证其在工作中有足够的精力。同时不定期举行心理卫生知识的讲座,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使护理人员适应在妇产科高强度下的工作压力。

2.5 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妇产科工作有序开展。

针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护士之间合作帮助较少的情况,医院应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学习,提高职称和学历,建立阶梯式的护理团队。护理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团队成员相互协助,以老带轻的传帮代护理方式,有效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妇产科管理人员要做好护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和保障,对各年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进行仔细的整理、分析,从中找出护患纠纷的发生原因,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防范措施,并将这些措施赋予实施和落实,达到及时处理纠正护理差错的目的。

2.6 加强法制教育学习。

随着各种媒体的宣传教育,产妇及患者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敏感性有较大的提升,这要求必须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工作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行业法律法规,明确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规范护理人员言行和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按章程操作。另外护理人员应认真书写护理文书,清晰记录,忌涂改,做到所有记录清楚完整和齐全不漏项[2]。

3 小结

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要不断的自我完善,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这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必要条件。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行医、以德行医。作为专业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只要护患沟通和谐,医护质量提高,相应配套的政策法规完善,一定能减少、化解和杜绝护理纠纷,使护理人员在良好的环境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为产科护理对象提供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