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护理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护理知识点

篇1

【关键词】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补片修补术; 老年腹股沟疝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2-0111-02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老年腹股沟疝也成为了外科的多发病与常见疾病,该种疾病严重的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一般情况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多伴随一些其他机体疾病,因此,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后复发率也较高,这就给患者的术后康复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氙环充填式无张力补片修补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即利用人工合成聚丙烯材料无张力修补扩张内环,减弱患者的腹壁缺损[1],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补片修补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其护理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6例,女4例,均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补片修补术,年龄62~83岁,平均(71.2±2.3)岁,其中斜疝68例,直疝8例,切口疝4例,4例伴嵌顿,在80例患者之中,51例伴随其他疾病,其中伴随前列腺疾病31例,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10例,心血管疾病21例,便秘27例,糖尿病7例。

1.2 护理措施

1.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对于自己的疾病多缺乏正确、深入的认识,多伴随焦虑、紧张的心理,因此,在手术开始前,为患者详细介绍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补片修补术的优点与成功案例,并根据患者的疑惑进行针对性的解答,缓解患者的不良负性心理,帮助患者了解腹股沟疝的发病原因,情况许可时,让手术成功者进行现身说法,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2)机体疾病的控制。本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多伴随不同程度的机体疾病,主要为前列腺疾病、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这些疾病如果未得到控制将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手术开始前予以针对性治疗措施:对于前列腺疾病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坦洛新胶囊等药物,控制病情;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禁烟禁酒,在术前予以镇咳化痰与抗感染处理,帮助患者掌握正确排痰方式;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术前对其心功能进行正确的评估,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方可进行手术;对于便秘者,鼓励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等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必要情况下可予以乳果糖口服液,保持大便的通畅;对于糖尿病患者,及时监测其血糖变化情况,必要时可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

1.2.2 术前准备 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凝血指标、心电图、B超、心肺功能等检查,在术前1 d做好皮肤准备,禁止患者食用易产生气体的食物,术前12 h禁食,4 h禁水,术前嘱咐患者排空膀胱,防止手术对膀胱造成不必要损伤。

1.2.3 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在手术结束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限制患者肢体活动,平卧休养6 h,对于男性患者需抬高阴囊,用沙袋压迫切口,若敷料被尿、血、汗液污染,则及时更换,观察阴囊是否出现水肿与血肿情况[3]。在麻醉过后,可鼓励患者适当活动。此外,术后应注意保暖,咳嗽时可轻压伤口,并予以镇咳化痰与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于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结束后需留置尿管,对于便秘者,可予以通便治疗。(2)饮食指导。在术后6~8 h患者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第2天即可过渡至普食,鼓励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粗粮等维生素与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增强肠道蠕动,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禁止食用含糖与淀粉食物。(3)并发症观察和护理。本组患者多伴随一些老年并发疾病,在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包括伤口血肿、感染、尿潴留、肺部感染等。(4)出院指导。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合并的某些疾病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出院指导,鼓励患者在出院后多食用蜂蜜、芝麻等利于排便的食物,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注意锻炼和保暖,在出院3个月内,禁止从事重体力活动,注意自身身体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来院复诊[4]。

2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3~92 min,平均(55±8)min,手术结束后,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尿潴留,经导尿处理后痊愈;1例创口脂肪液化,每日换药后痊愈;2例阴囊轻度水肿,3~5 d后自行消失。

3 讨论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多存在前列腺肥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肺气肿、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疾病,在本组80例患者中,51例伴随其他疾病,其中伴随前列腺疾病31例,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10例,心血管疾病21例,便秘27例,糖尿病7例。这些疾病对于疝的发生起着一些促进作用,对于手术疗效与预后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这就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5]。

氙环充填式无张力补片修补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是利用人工合成聚丙烯材料无张力修补扩张内环,减弱患者的腹壁缺损,氙环充填式无张力补片修补术不需要打开患者的疝囊,具有疼痛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对于行氙环充填式无张力补片修补术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必须加强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除了常规护理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洁秀,刘文珲,李志彬,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补片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护理特点[J].广东医学,2011,10(6):109-110.

[2]何颜英,张凤霞,曹伟胜,等.老年性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的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23(6):87-88.

[3]Yi Y L,Rao H Z.Detection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and levels of vitamin C,E and malondiadehyde on blood of on the clinical chloasma[J].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2000,29(6):332-333.

[4]赵一军,章阳.30例高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11(2):105-106.

篇2

《老年护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同时又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本课程属于护理学专业中临床阶段中的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快速发现与判断问题并能够以娴熟的技能迅速解决问题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笔者所教的班级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数通常为50-60人。高职学生优点在于动手能力强、思路灵活;缺点在于求知欲、耐性、自制力较普通大专学生差。因此,在班级人数如此多的情况下,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教学课堂氛围宽松,有些学生便会溜号、搞小动作或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教学质量;反之,如果教师板着脸让学生规规矩矩的,又会使课堂牢笼一般沉闷,同样对教学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著名的数学家托兰斯曾说过:“要使教学成功,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老年护理教学中以方案设计为基础的教学法是指,学生每6~10人为一小组,由教师提出需设计的内容及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及要求分组讨论。讨论中学生可通过各种途径(书本、网络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将讨论结果由小组代表上台进行讲述。其他小组代表和教师对其表述内容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以正确、全面、创新为标准),取平均分为该小组本次课堂得分,计入平时成绩中。

笔者应用方案设计教学方法每次2学时,第一学时提出内容和要求,学生讨论;第二学时学生代表对其小组设计方案进行讲解,相关人员评分统分,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1.预习中的方案设计,应用在教学中总论部分,该部分内容广泛,但不深入。通过方案设计,可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探索、学习、创新,同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掌握,对后续分论内容进行预习,使学生心理上喜欢本门课程。

例如,针对老年人特殊心理需求与护理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列出预习方案:设计一个养老机构,并合理安排该机构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以满足他们身、心等各方面特殊的需求。要求设计内容含养老机构环境、规模、作息时间、饮食安排、工作人员种类和数量、老年人每天活动内容及方式等。

2.复习中的方案设计,可在分论内容即将结束时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应用,可促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自主进行提前复习,对各章知识点进行掌握,避免出现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例如,分论中针对老年期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中跌倒这一内容,教师列出方案设计:以安全保障为主,请设计一位居家老人的居家环境及其健康指导。要求:设计内容含简述老年人目前基本情况;居室设置含房间功能、家具功能及位置特点、安全设备、照明等内容;健康指导含疾病健康指导、饮食和活动安全等内容。

应用方案设计教学法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适用范围。适合小班学习,班级人数不超过60人。分组时根据教室实际座位安排,以方便学生讨论为宜。由学生自行挑选小组代表。一旦小组成员确定,可一学期中固定小组成员,避免每次分组浪费时间,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缺乏默契和归宿感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2.适用原则。在学期中应用次数不可太多,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用于教学的案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且不宜太过复杂,否则课堂时间难以把握。

3.及时小结评价。教师应给予准确评价,要表扬先进,指出不足,提出改正意见措施,这些工作也可由学生整体评议。但不管如何,应做到准确、公正、客观、全面,工作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课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建萍.老年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新入职护士;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042-02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是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面向临床输送所需的技术型人才。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普遍采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1]的新培训模式改革要求更加注重新入职护士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笔者长期从事老年科临床护理教学,在“五步训练法”[2]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翻转课堂实训模式”运用于老年科新入职护士技能操作实训,在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护士综合技能成绩、降低病人的护理并发症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和保证老年患者护理质量。现将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培训对象。将我院2015年5月―2106年8月在老年科轮转的新入职护士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其中每组本科毕业生10名,专科毕业生20名,年龄18―23岁,两组护士年龄、学历、一般情况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护士均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带教教师使用统一的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培训。筛选标准:(1)通过医院统一招聘考试录取的应届护理本科、专科毕业生;(2)自愿报名参加本次研究,并且可以保证培训时间;(3)了解本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2.教学方法。选取2014―2016年护理专业老年科轮转的新入职护士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人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30人运用“五步训练法”实训模式教学方法。护士规培实训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综合技能成绩,老年患者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

3.五步培训方法。(1)带教教师演示并分解步骤找原理。(2)新入职护士分组练习,带教教师再给予辅导。(3)护士操作展示,全程给予摄像。(4)视频回放、分组讨论。(5)优化护理操作内容。

4.翻转课堂教学。(1)创建教学课程。明确新入职护士必须掌握的项目目标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收集和创建视频、文档或“PPT+音频”,提出教学重点、难点或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2)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应用QQ空间,教学师生互为空间好友,教师提前一周将本次课程的操作视频或幻灯片通过QQ空间以作业的形式到QQ空间,让新入职护士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分析。新入职护士课前准备:课前护士对QQ空间相关教学视频认真学习,仿真练习护理技能操作,将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至师生QQ空间。(3)课堂内化。在课堂上,首先针对收集到的问题,教师给予有效集体辅导,针对少数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其次,对现场护理技能操作练习过程进行互评与纠错;最后,通过护士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护理技能知识的吸收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4)评价与反馈。针对新入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综合技能成绩、老年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三方面进行评价。(5)不断总结、反思,优化翻转课堂教学方案。

5.评价方法。(1)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工具:护理教育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2)教学成绩评价;(3)临床实践评价。

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以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

二、结果(表1―表3)

三、讨论

1.护理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护理目前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新入职护士规范培训是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护士终生教育的承前(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是临床护理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及时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护理人才。

2.翻转课堂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协作性、创新能力和凝聚力。与“五步训练法”实训模式相比较,翻转课堂实训教学便于新入职护士个性化学习,可以自主安排时间,提前观看教学视频或事后补课;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贯彻教学全过程,有利于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临床技能的兴趣;在师生和护士之间的互动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观察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翻转课堂为护理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为解决新入职护士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3.通过运用翻转课堂实训教学模式对老年病科新入职护士开展的规范化培训,并对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综合技能成绩、老年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进行分析,实训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和护士学习能力情况的变化已得到验证,值得临床护理的进一步研究。今后可在此次探索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争取在全院范围内的实训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不断总结、反思,优化翻转课堂教学方案,优化开发翻转课堂教学课程。

参考文献:

篇4

前言

糖尿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主要特征表现为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持续居高不下, 临床表现有多食、疲乏无力、肥胖等[1]。糖尿的治疗需要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控制,因此,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具有极大的影响。本次研究以旨在探究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对我院收治的部分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成就,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8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6例)两组。实验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有25例、21例;年龄为48~67岁,平均年龄为(55.32±3.65)岁;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5.47±1.52)年。对照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有22例、24例;年龄为50~73岁,平均年龄为(55.87±3.62)岁;病程为2~12年,平均病程为(5.59±1.13)年。两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病情的检测以及指导患者遵照医嘱按时用药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病情介绍。护理人员应将与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告知患者并进行详细介绍,例如向患者解释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具体的治疗手段以及c该疾病相关的护理方式[2]。此外,对患者说明控制该疾病对其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2)设置咨询台。在医院走廊的宣传栏上张贴与该疾病知识相关的海报,以及给患者印发相关疾病的健康宣传手册,使患者对该疾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设有专业的护士在咨询台为患者进行咨询,若患者对护理人员介绍疾病的知识点还存在有模糊的地方,可到咨询台找专业护士进行解答。

(3)心理护理。在得知自己患病时,患者极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紧张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其以消极的态度应对治疗,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因此,为使患者充满信心并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将一些糖尿病治疗效果好的例子告诉患者,使其能勇敢面对困难。

(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饮食的总热量进行控制,患者的体重必须要保持良好,而理想体重需要膳食的平衡来维持,食物要保证营养全面,主食要做到粗细搭配,多食用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副食讲究荤素搭配,并嘱咐患者保持机体矿物质、维生素等的正常摄入[3]。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空腹血糖浓度为观察的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对其进行检验,若结果为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空腹血糖浓度对比

经对比,实验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空腹血糖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是较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胰岛素作用缺陷、分泌失调等都都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症状,慢性高血糖是其临床的主要特征,因此治疗该疾病主要是以控制患者的血糖为主[4]。但是由于糖尿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其对病情并不了解,且认识不深,在生活中难以很好的执行医嘱使血糖得到控制,因此健康知识宣教是治疗糖尿病必不可少的环节[5]。本次研究通过对实验组施行健康教育,实现了对患者的病情介绍、设置咨询台、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及饮食习惯的干预等。同时,患者的病情也因健康教育的宣传得到了积极的改善,稳定了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在饮食上也能保持营养均衡,做到少食多餐,饮食规律等,饮食主要以清淡、高蛋白低脂为主。避免使用煎炸及刺激性的食物。实验组施行健康教育护理后,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空腹血糖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空腹血糖浓度,预后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凤玲.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247-249.

[2]左惠.健康教育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2(02):42-43.

[3]徐芳,李薇,邢媛媛.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27):174-175.

篇5

关键词:高职护理; 生理学; 生物化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R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40-002

为了适应我国高职护理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在临床一线,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基本技能的实用型医务工作者,我院护理系于2010年对医学基础课进行了改革,将传统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这两门课程进行重组,打破常规框架,精简和优化整合为《正常人体功能》,整合后的课程弱化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增强了实用性,优势互补,真正体现了职教理念中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该门课程实施三年以来,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反馈良好,现将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小结。

一、课程整合的理念

长期以来,高职护理专业一直从属于医学专业。其基础医学课程从学时安排、教材编排到授课内容等都是套用医学专业。在护理科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今天,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的一面就逐渐显现出来[1]。高职护理学生属于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更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应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实际需要来设置课程。适度精简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不必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更不必把所有深奥的基础医学原理讲深、讲透。关键是使学生体会到基础医学理论与临床护理实际的内在联系,学会将基础理论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整合后的课程将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与物质代谢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了人体功能的一致性,减少了教学目标的交叉与重复,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目标更加符合行业与社会的需求,对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及后期在行业内转岗、再就业有一定的意义。

二、课程整合后的实施过程

1.认真分析教材

人卫版的高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功能》,属“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共有二十章,由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两部分组成。其中第1、4、9、10、11、12、14、16、17、18、20章是生理学的内容,其余章节为生物化学的内容。其中第8章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将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知识进行了融合。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实际教学需要,在施教过程中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模块划分,第一模块为生物分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酶);第二模块为生物分子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包括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与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和能量代谢);第三模块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包括血液与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肾的排泄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生殖、衰老);第四模块为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

2.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实际需要优化教学内容,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联系,对部分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如第四章细胞的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也是帮助学生承前启后的内容,所以提前到绪论后讲;将内分泌和生殖两章部分内容合并教学;相对简单的衰老与抗衰老做了一定的压缩。删除了部分陈旧、抽象的及其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加强了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代谢与疾病及实践性教学内容力度,尤其是在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知识的衔接上,提倡人体的整体化,适应整体化护理的理念,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职业岗位。

3.探索教学方法

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围绕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设计教学过程,以传统结合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PBL、CBS教学理念。

篇6

1说教材

1.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原发性高血压选自内科护理学(第4版)第三章、第八节。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个常见病,约10%一辈子患过此病,以中老年多见,本节内容包括消化溃疡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学习该疾病的护理,对于认识、预防该疾病有重要意义。

1.2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多,抽象, 难理解,课程长。所授课的班级是护理专业中专生,该班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底子差。不能很好地串接、应用知识点。该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强。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接受能力强。对学习专业临床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强。因此,在教学时应联系实际,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实践指导。

1.3教学目标

确定依据:根据大纲要求及学生学习特点。

知识目标: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临床表现。

情感目标:通过提高对消化溃疡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提高对该疾病的预防重视。

1.4本课的重点:

高血压临床表现、治疗、护理。难点:高血压的机制。

2说教法

选择授课方法:角色融入,病例分析,课堂提问等丰富教学手段:以PPT演示为主,结合图表、动画插图、板书、编写口诀等

3说学法

课堂讨论、分层合作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4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当中采用下面的教学模式:通过病例导入新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练习——教师归纳总结。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 讲授新课(115分钟)课堂总结(1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先创造情境:家人有高血压吗?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高血压患者吗?

再导入数据:

一.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5 个成人中就有1 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 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二.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三.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讲授新课—突破重点、难点 高血压的概念:抽象 临床表现:缺乏感性认识

授课方法:

实物比拟法、讲授法

饮食护理:

(1)控制饮食重要性

(2)如何计算总热量

(3)等值食物交换份的概念和运用

授课方法:

问题教学法、结合图片、表格、公式、食物模型等

采用问题教学法:

为什么很多病人吃了降压药还是控制不好呢?

为什么一些病人自觉饮食运动控制很好,可血压还是很高?

高血压病人该如何预防高血压急症呢?

课堂总结:

总结所学知识。梳理护理流程。结合病例,根据护理流程进行知识行能力串接。把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再梳理一遍,加深知识系统结构及印象。

课堂反馈:

再通过临床病例,让学生自由讨论,能把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内容给展示处理。

布置课后作业。

知识题:

高血压的典型临床表现及急慢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高血压急症表现及紧急处理方法。

能力题:

病例:李某,45岁,外地经商,发现血压高7年,肢端麻木半年入院,以“原发性高血压”收入院。患者在家一直未控制体重,也未正规治疗。患者身高175cm,体重90kg。空腹血糖170/106 mmhg,血脂高。入院后予降压治疗。

(1)作为患者的主管护士,请为患者制定好一份高血压护理措施。

(2)如何做好该患者高血压教育?

5说板书

用多媒体作成课件来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直接产生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较全面、较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完善学习效果。

6教学反思

篇7

我国的建筑学本科教育,多年来无论是以空间为递进路线的教学体系还是以功能复杂程度为递进路线的教学体系,侧重的都是建筑空间和建筑功能,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和日益进步的社会需求,城市与建筑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任务越来越迫切,如何在建筑学本科教学中建立全面完善的建筑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对无障碍设计知识的掌握和建筑设计的职业能力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无障碍设计知识点的整理,便于知识的系统化。目前,各个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对无障碍设计知识的教学是零散的,有时候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重复,通过系统化分配,各门课程各司其职。其次,在建筑学本科教学体系中,落实各门课程的无障碍设计教学知识点和教学重点,可以明确教学目的,提升教学的针对性。通过本科教育的培训,学生逐渐树立无障碍设计的意识,基本掌握进行无障碍设计的知识与技术,熟悉不同类型建筑中,无障碍设计的侧重点和组成部分,将提升建筑设计的职业能力。

二、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与无障碍设计技术体系的知识需求

为了让建筑学专业的教育和培养更具针对性,我们必须了解无障碍设计技术体系对无障碍设计知识提出了哪些明确的要求,以便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更加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设计辅导重点。无障碍设计技术体系的构建,来源于对特殊人群的需求调查和影响特殊人群生活的障碍因素分析,在生活实态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找到城市和建筑中影响特殊人群的障碍因素,建立解决问题的框架体系和指标体系,无障碍设计技术体系包含交通、构造、标识、家具与设备、信息技术五个方面。

(1)无障碍的交通体系,本体系应包括室外、室内以及特殊部位的交通。根据人体工程学和机械学的原理,测试和推算合理的通道宽度,合理的空间距离,用以指导建筑和规划的平面设计。这个技术体系的表现形式是一些技术参数表、平面图集和技术规范图。

(2)无障碍构造技术体系是为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在内的居民室内生活安全、方便而采取的特殊构造措施,主要包括安全构造研究、安全构造通用图集、安全构造设施。

(3)无障碍设备与家具体系,主要解决家具和设备的高度、空间问题和使用功能设置问题,是以特殊人群(譬如老年人和残疾人)为目标,避免因家具和设备引发的伤害和危险。

(4)无障碍视觉标识系统,主要是指通过室内环境各个部位,以及各个房间的文字标识、图形标志、色彩搭配、灯光照明等方面的设计为室内视环境无障碍设计提出基本参数要求。

(5)无障碍信息技术保障体系,主要指救助呼叫系统、门禁系统以及物业管理方面,也包含当下使用的GPS定位技术,可实现老年人管理与服务信息化。

三、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建构

(一)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建构的目标

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建构的目标应在建筑学自身的学科体系中寻找其定位,以高等教育的一般要求来组织课程内容的教学。一般来说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包含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常识三个部分。无障碍设计原理要求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基本原理,人体机能与建筑功能的针对性设计,如合理的视距、视角、视线光环境等,满足人对建筑的使用功能。无障碍设计的方法论,一般意义上包括平面尺寸的比较法、建筑构造的针对性设计以及色彩、标识的实验测试等方法。针对很多新的建筑形态和建筑功能,无障碍设计的方法伴随机械设备的发明创造,出现新的适应技术。例如,爬楼轮椅及与之配合的楼梯设备,新的成套护理设备。无障碍设计常识,一般指的是轮椅尺度及人体基本工作空间尺度等。

(二)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的建构

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的建构围绕建筑物的功能、人的需求以及建筑师的职能三个基本教学目标和内容。建筑物问题作为无障碍设计的对象,依据设计目标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建筑的机能与建筑功能两条线索。人的问题作为设计的服务对象,依据人与建筑的关系可以分为人的需求和人的行为两个线索;建筑师的问题作为设计的职业要求,依据能力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职能与技能两个线索。三个目标下各有其核心课程,同时,与其他线索又相互交叉与叠合,这说明每门独立课程的教学目标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的建构,包含原理、设计方法与设计常识,隐含于建筑设计各门主干课程。

(三)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建构与课程知识点分布

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包含原理、方法与常识。在培养方案制定时,无论采用以空间为递进路线的教学体系还是以功能复杂程度为递进路线的教学体系,都需要以具体的课程为载体来进行知识点的教学。根据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课程内容指南,西南科技大学目前培养方案是以建筑功能的复杂程度为递进路线的教学体系类型,将各个知识点分配到原理类课程以及设计类课程中。同时将各门课程中涉及无障碍设计的有关知识点一一列举,并明确各门课程的侧重点,这样结合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系统性强,目的明确,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突出的教学重点

建筑设计的学习过程有阶段性,无障碍设计知识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认知过程。原理课程为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搭建基本框架,明确基本的设计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明确声焦的概念及形成原理,也就明确设计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无障碍视觉环境,是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包括影响视觉的视线、视距、视角、视觉光环境四个方面的问题,明确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对象,展开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才是无障碍设计原理的意义。设计方法类的内容是直接指导学生进行设计,重点要突出设计的操作性。设计对象不一样,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例如:在校园教学建筑中,主要解决的是视线升高差、漫反射与视觉障碍、光线与空间布置、无障碍视觉标识系统等问题,而医疗建筑的无障碍主要解决病人移乘、扶手、抓杆、栏杆等防护问题。不同类型的建筑,无障碍设计的侧重点也不一样,需要有针对性的应对设计和创新设计。至于设计常识类,可适当减少课堂讲授,教学中不应强求面面俱到,而是引导学生结合设计实践自主学习。例如:查阅一些人体工程学数据,获知各类空间的无障碍尺度。突出的教学重点可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加教学的交互性,变单向讲授为双向互动。在培养体系中强化无障碍设计,使学生充分理解建筑空间品质与残疾人群的关系,反映在学生设计中,提高了建筑方案的质量。在设计院生产实习的施工图设计环节,学生普遍反映这些无障碍构造知识帮助他们提高了施工图的审图通过率。

四、结语

篇8

【摘 要】随着人口老年化,重症监护室(ICU)逐渐成为医学生临床实习、轮转的重要科室之一,但ICU的临床带教存在诸如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轮转时间短、师资力量匮乏等特殊性和困难,教学难度较大。我们系统总结了过去5年ICU的临床带教经验,改变和创新教学理念,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提高和改善师资配备,科学带教,使医学生在较短的轮转期内理解和掌握ICU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同时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带教效果。

关键词 ICU;医学生;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04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学基金“针对医学生的灾害医学教育和现场急救技能培训”(编号:YB130922)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问题日益加剧,“重症医学”在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的权重也日益增加,重症监护室(ICU)逐渐成为医学生临床实习、轮转的重要科室之一。而ICU的临床带教存在诸如实习时间短、危重病人多、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随时需要抢救等特殊性和困难,教学难度较大;而目前国内的现状是,绝大多数医学院未设立“重症医学”的独立科目。所以对于临床实习生而言,ICU是个陌生而且复杂的医疗环境,常会使医学生感到恐惧和焦虑,教学质量差。我们通过5年ICU的临床实习带教的实践探索,对带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和改善师资配备,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上不断改革突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带教效果。

一、提高和改善师资配备

ICU临床带教老师的师资配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带教老师是一面镜子,他的一言一行所表现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实习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学效果。带教老师的临床带教能力直接影响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学习态度和成绩。改善ICU的师资配备,对于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我们发现,部分ICU的带教老师存在错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的带教老师只给医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却从不让学生接触具体操作;相反,有的带教老师只注重医学生的操作技能的培训,却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有甚者,既不传授医学生理论知识,也不传授操作技能。但也有部分老师带教热情“极度高涨”,恨不得医学生在短短的2-4周轮转期间,学会所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填鸭式教学,结果适得其反,医学生反而产生逃避心理。

还有的带教老师缺乏对医学生的带教热情,对医学生的实习目标不明确。医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加之ICU病情复杂,更加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习轮转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善师资配备,我们近几年都是选择研究生学历,且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主治医生来带教医学生,这些老师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正规。此外医德医风好,责任心强,慎独精神强,也是入选师资队伍的必备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模式,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和科学带教,使医学生在较短的轮转期内,理解和掌握ICU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同时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操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制定完善的临床实习教学计划

医学生在ICU的实习轮转时间通常为2周左右,时间虽短,但学习内容却很多,而且很复杂。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的轮转计划尤为重要。结合过去带教的经验与教训,我们不断改革创新,制定了完善的临床实习计划,并健全ICU的带教管理制度;随时动态反馈医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并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并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具体详细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出科考试。设立科室的教学组长或教学助理,专人负责教学的质控,提高教学质量。

ICU内收治患者的病情毫无疑问是全院最为危重的,所牵涉的疾病病种也是最广泛和最复杂的,短时间内实习生也不可能一一掌握,因此必须将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等不同的层次。多发病如急性心梗、急性肺栓塞、ARDS等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限于目前国内苛刻的医疗环境,基本临床操作如动静脉置管,气管切开则为了解内容,并不要求掌握。目前我们ICU的临床实习教学计划与内容如下:

第1~2天:熟悉ICU的工作环境,了解工作流程,学习各类监护仪指标的含义。ICU集中了众多的先进监护仪器,急救设备和生命支持装置,带教老师要正确教导实习生使用各种仪器,了解抢救操作流程,熟悉应急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3~5天:带教老师带领医学生分管1例危重患者,从入ICU的病历写起,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汇报更改医嘱,必须熟悉危重患者最新检验和检查结果,从形式上像一个真正的“临床大夫”。带教老师要多与实习生交谈,减少学生对ICU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让他们尽快熟悉ICU环境, 使她们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

第6~7天: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每天的教学查房中,并有意识的向医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去检索查阅文献书籍,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第8~12天: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再给学生增加1~2例患者,病种也尽量各有不同,譬如失血性休克、ARDS和热射病(中暑)等,让学生参与到诊断和治疗中来,主动提出自己的诊疗意见,带教老师在此基础上边讲解边纠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第13~14天: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情况有选择地给实习生提供临床操作机会。带教老师通过细致的讲解和手把手的演示,将正确操作的要领、难点、原则、注意事项传授给学生,使医学生了解和熟悉ICU常见的各种操作。

三、关爱实习生,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医学生来ICU轮转目的是来学习知识、提高专业素质的,带教老师切莫把学生纯属当做劳动力使用,一味地让学生写病历、贴化验单;甚者部分带教老师认为,医学生就是用来帮助自己减轻工作负担的“私人秘书”,指派学生从事与临床实习无关的私活,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让医学生收治、管理ICU的新患者,独立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主动向带教老师汇报病史,培养医学生独立分析病情的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然后结合此病例,带教老师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实习医生回答,然后再提出一些诊断和治疗的方案,并穿插地讲一些书本外的知识。也可以提问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疑难问题,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检索查阅文献书籍,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遇到诊断不清或是治疗比较棘手的患者,更要鼓励实习生查阅文献资料,积极参与到科内病例讨论中来,实施互动型教学方式,互问互答,活跃学生的临床思维。对实习生提出建议给予支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诊疗方案。对于实习生写的病历,也要严格要求,要保质保量,还需要指出不足的地方以便改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病历撰写的基本功。

ICU教学实践中,对医学生的表现应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有时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此外,老师在带教中还要想方设法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ICU的临床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告诉学生在实习中需要重点观察什么,哪些是新进展、新观点,并且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再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唯有如此,才能迅速提高水平。

临床操作常贯穿于整个临床实践,是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巩固。带教老师必须认真带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带教,使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带教老师在进行每项操作时边示范边讲解,对操作的重点、难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加以强调,适时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思考,使理论知识更加牢固。医学生刚开始实习的时候,当然什么也不懂不会,有些ICU常见的操作如动静脉穿刺和气管插管,带教老师一定要耐心、仔细的示范操作要领。而医学生要通过老师示范和讲解,参照教科书,视频观摩等手段,熟悉操作步骤和要领,同时必须了解各种操作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等。操作过程中要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对自己负责,对老师负责,更是对患者负责。

四、加强对医学生的爱伤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

除了医学知识的传授,必须同时要注重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职业道德教育。ICU收治的患者大多非常危重,随时需要抢救,而且没有家属陪同,也无法好好休息睡眠,很多患者异常紧张、恐惧,特别是在ICU停留时间长的患者,经常发生谵妄、躁狂、抑郁等“ICU精神异常综合征”。这就需要加强对医学生的爱伤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临床带教时,务必要严肃,不能在患者面前谈笑风生;培养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要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鼓励安慰患者战胜疾病,即使是比较糟糕的病情也得注意有艺术地委婉的表达,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此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比如注意给患者保暖,配合护理人员做好生活护理,病情危重时寸步不离地观察病情,这些都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问题日益严峻,ICU的临床教学对医学生也越来越重要。我们系统地总结了过去5年ICU的临床带教经验,改变和创新教学理念,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提高和改善师资配备。通过合理、科学的带教模式,使医学生在较短的实习轮转期内,理解和掌握ICU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同时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带教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琦,沈咏芳.提高ICU护理实习生带教质量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 2012,(10).

[2]杨雪梅. ICU 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

[3]赵春,杨志兰,周建芳.授结合责任制管理在实习生ICU带教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40).

[4]李肖玲,张桂芳,李云玲,彭剑芳.浅谈综合ICU带教实习生的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

篇9

【摘要】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应用于该课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面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康复护理学;教学方法

【Abstract】Rehabilitation nursing is a practical subje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y interest and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we apply 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pproach to the course.The approach promotes the personality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fosters the creative ability ,liven up the atmosphere of the class,increas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But the teacher will face up to more higher reqirements.

【Key words】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pproach;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eaching method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科性学科, 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WHO列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并列的四大医学体系之一[1]。康复护理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对象主要是残疾者、老年人、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的是使残疾者的残存程度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心身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2]。作为现代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学习和掌握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技能,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识别、了解和解决患者功能维护与促进的问题,在各自领域开展康复护理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丰富康复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尝试应用了参与式教学法,旨在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际操作的技能。现具体介绍如下:

1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它在观念、方法、模式等方面不同于传统式教学, 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已逐步应用于多领域、多学科的教学。

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互尊互动,共同设计课题。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3]。

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多样化(小讲座、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多变、集思广义、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通过运用“参与式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够在紧张活泼、忙碌有序的氛围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并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 在合作交流中生成自己的新经验[4]。从而真正领略到培训的要义, 在行为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将新的理念和做法渗透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鉴于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优点、效果,应该更快更好地运用推广、改进、丰富、提高,使这一新式教学方法更加完善,对改进康复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参与式方法”教学过程

2.2.1分组: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分组。我们有意识根据性别、民族进行搭配,每个学习小组10人, 这样可以保证小组讨论效果,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2.2.2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参与式教学的主体部分,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某些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与教师互动学习,互动研究,共同提高。教学设计要明确课时分配、课程内容以及每个章节内容的参与式过程和方法。在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使用各种参与式教学方法。

首先,使学生明确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例如用“头脑风暴”法,使学生了解康复、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概念、区别和联系等。

其次,整个教学中穿插各种“小组活动”的方式,即围绕一个需小组成员互相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或是需要讨论才能形成正确、全面认识的话题展开。一般先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布置任务, 然后进行小组活动。

如教学设计“做一天残疾人”活动,由各小组扮演不同类型残疾人,上课之前完成一天的残疾人角色扮演,深入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并考虑我们和社会能为残疾人做什么?创建无障碍服务设施的必要性?如何从自身做起,改进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各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写出小组讨论意见,最后推选1名成员在课堂进行汇报,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使学生们充分思考,积极讨论,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次小组活动,学生们感到相互间协调、配合的重要性,凝聚力有所增强,有的小组甚至深入到临床康复科,更加深刻的理解康复的意义和重要性,对课程产生较强的兴趣。通过辩论和演讲,可以丰富学习内容,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和观察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

案例分析:组织授课教师共同收集和整理康复护理学的经典案例,编写案例集。讲授理论知识时结合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临床情境中,形成真实的康复护理感受,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也可将案例和相关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

角色扮演: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可先应用理论课教授相关知识,使学生完全掌握理论,课后将案例交给学生,让其分头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了解病人的相关康复护理措施。在其后的实验课中,通过游戏、小品、实景练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逼真的临床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或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问题,模拟使用康复护理措施。全班学生分析各扮演者处理是否得当,并共同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善于把握管理讨论过程,通过提出启发式的问题, 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全面的总结,演示正确的处理方式。例如,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由学生根据案例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实施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角色扮演可较为直观地去感受、领悟所涉及的“临床实际” 问题,以便更好地学习运用康复护理措施,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学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正确的康复护理。

2.2“参与式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的同时需要对现行的考试方法进行改进,建立新型的教学考核体系。可采用综合素质测试——笔试成绩及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法,把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发展综合起来进行评定。

综合测试:教师从案例库中选取案例,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教师评分。综合测试主要测试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试:采用闭卷形式,教师从试题库中选取试题。主要测试学生对康复护理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平时成绩:将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和演讲) 给予一定的分值。最后将学生的综合测试、笔试及平时成绩按一定的比例折算,得出最终的考试成绩。

2.3“参与式方法”教学效果评价:建立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是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参与式教学的效果。

考核成绩评价:对学生综合测试、学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及平时成绩进行量化评分,评价教学效果。

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态度、兴趣、自觉收获、自学能力等。

教师主观评价: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对每堂课知识点的提问回答正确率、课堂气氛、护生参与及互动程度进行主观评价。

3参与式教学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 参与式教学同样面临诸多挑战。本次教学实践中发现, 增加学生的参与实现教学互动, 需要教师具有充分控制现场和把握时间进度的能力。同时, 在短暂的时间内如何将丰富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也是参与式方法在教学中的另一挑战。另外, 参与式方法经常采用小组活动、快速反应、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学习, 这些方式中经常会受到场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和限制, 要求教师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在授课过程中因地制宜, 灵活选用相应的教学方式。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教师的中心地位,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更多地只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中,满足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表现欲望,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红.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刘玲玲.开设康复护理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J] .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9):68-69

篇10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有很多方法,社区护士可以根据教育的目地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各种方法也可以同时配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本科在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对社区内的不同人群进行了各种方法的健康教育,共250人次,现总结如下。

1 方法

1.1 专题讲座法

专题讲座是一种较正式的教育方式,是由卫生专业人员对有关健康的某个知识点进行讲座,能将健康知识系统地传递给学习者,为学习者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打下一定的基础。适用于学习者人数较多,需要了解某种基本知识和邀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时。比如利用老年大学和老人活动中心进行高血压病的用药的讲课,可根据情况每月选择不同的题目举行讲座。

1.1.1 优点和缺点 优点是容易组织,适合各种大小团体,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传授给很多人。缺点是人数太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1.1.2 注意事项 预先了解听众的人数、教育程度、年龄、职业等基本资料,拟定符合听众需求的讲解题目;讲授者必须具有好的专业知识及讲授能力,讲授内容简明扼要,时间不能过长,不超过40 min,预留时间提问取得听众的反馈;注意讲授环境的布置,照明、避免噪声、视听教具的应用等。

1.2 集体讨论法 讨论法是针对学习者的共同需要,或存在相同的健康问题,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沟通及经验交流。一般团体由3人以上组成,共同参与对某一健康问题的讨论,通过集体成员的的意见及经验的表达,使学习者获取及分享知识与感受,加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及了解,刺激其态度或行为的改变。护理人员应充当组织和引导者,在开始时先介绍参加人员及讨论主题,在讨论过程中注意调节讨论气氛,在结束时对讨论结果进行简单的总结。

1.2.1 优点和缺点 优点是在讨论过程中,组员之间可以相互影响;集体讨论法适用的范围广,如高血压患者的居家护理,糖尿病的自护训练,社区妇女的婴幼儿喂养知识讨论等。容易改变小组人员的态度及行为。缺点是小组的组织和讨论较浪费时间。会出现有人过于主导,有人少参加活动。离题现象。

1.2.2 注意事项 人数不可过多,以7到8人所组成的小组为最佳,应选择年龄、健康状况、教育程度等相似的人组成同一小组;讨论前通知讨论的主题,拟出讨论的基本内容;选择的讨论场地应便于交流;需要时准备有关视听教具。

1.3 实地参观法

带领学习者实地参观某一健康场所,以配合教学内容,使学习者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如参观产房,降低初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参观康复中心,学习神经疾病恢复期的康复知识等。

1.3.1 优点和缺点 优点是可刺激学习者寻找更多的学习经验;在实际参观中,有利于学习者提高观察力;对知识的学习更直观。缺点是不一定有充分的时间安排;难找到合适的参观场所;所需时间多,有些学习者无法参加。

1.3.2 注意事项 配合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参观地点;事先与参观单位取得联系,沟通参观的事宜;参观前告知参观者的目的、重点及注意事项;参观时要允许学习者提问;参观后应配合讨论。

1.4 示范法

示范法常用于教授某项技术或技巧,教学者首先对该技术进行示范,使学习者能仔细地了解该项操作的步骤和要点。然后,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让学习者进行练习。最后让学习者回教,评价学习者是否掌握了该技巧。比如心肺复苏法、脑血管病康复的摆放等。

1.4.1 优点和缺点 优点是学习者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更好地获得知识;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速度,并可以重复示范。缺点是有些示范所用教具比较贵重并且不易搬运,所以不能适用于所有场合的教学。

1.4.2 注意事项 示范时动作不要太快,并让所有学习者都能清楚地看到,示范的同时配合口头说明和解释;可以把学习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打印出来,分发给学习者;利用教具、录像带、模拟人等说明学习内容的原理,然后再示范;安排一段时间让参与者练习,鼓励所有学习者参与。示范者在纠正错误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使用责备的口气。

1.5 单独会谈

单独会谈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教育方法,在家庭访视和社区诊所的诊治中采用。是针对就诊者的某一健康问题展开教育,例如糖尿病患者肌内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和方法等。

1.5.1 优点和缺点 优点是随时随地可以针对学习者的健康情况和需求进行健康教育,一对一的讲解容易消化吸收。缺点是谈话内容容易跑题。

1.5.2 注意事项 施教者应熟悉受教育者的基本资料,和学习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受教者产生信任感;施教者对所教育的内容必须熟悉;在家访之前要事先做好准备,要有礼貌,因为是单独会谈,所以家访时护士的安全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最好两人同行,避免受到侵害。教育内容要主题突出,内容不可过多,防止偏题;可以印发宣传册;会谈结束时,根据情况可以预约下次会谈时间。

1.6 视听教材的应用

视听教材是利用有关教具,如挂图、单页材料、录像、小册子、幻灯片、宣教栏等,进行健康教育。

1.6.1 优点和缺点 优点是使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某一健康知识能够有所了解。缺点是由于受教者知识层次的不同造成理解障碍。

1.6.2 注意事项 单页宣传单使用时不要无选择的分发,造成随意乱丢而浪费。使用挂图讲解时,听众的人数不要超过20人。

2 小结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帮助人们了解健康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健康潜能。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的健康教育可以使社区群体更好地了解有关健康的信息知识,识别有害健康的因素及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社区护理人员可根据不同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方法,也可以一起应用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