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政策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公有制经济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财政政策;税收;资金扶持
一、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作为一个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基础薄弱,各产业尚不发达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财政、税收收入的新的重要增长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得益于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比如,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于99年8月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强调“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快全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点,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鼓励放手发展。”
二、新形势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有利条件
1.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不断健全完善
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适合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的实施和立法的逐步完善帮助人们消除了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的“差别待遇”,在经济领域实行了同权利、同义务、同处罚。非公有制经济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其法律责任也不断科学明确、具体可行。
2.西部大开发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大好机遇
第一,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抓大放小”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通过转让、租赁、拍卖、兼并等多种形式对国有小企业、困难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为非公有制经济低成本扩张和结构转换升级创造了条件。第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机遇。农村结构调整的战略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广阔的空间,通过加盟参与市场开发与建设。第三,有缓解资金和人才瓶颈制约的机遇。西部大开发将导致人才和资金回流西部,可以缓解西部地区资金短缺的情况,另一方面国家已出台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资金匮乏的措施。
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振兴地方财政的客观要求
财力十分有限,引进外资不易,国企振兴也尚待时日,促进财政增长可谓任重而道远。而非公有制经济自发展以来,不要政府投资,没有财政补贴,也不要政府承担风险,由于其产权明晰,责、权、利一致的财产机制;自我投入、自我积累、自我扩张的资本聚集机制;短小精干、快捷灵活、互惠互利的营销机制,使个体、私营企业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竞争优势,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促进非公有制的财政对策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转变理财观念,积极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1.在资金方面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
财政部门加大对基础设施、公共支出的投入,可以改变并完善城市的基本面貌,这是优化投资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增加对非公有制经济投入的新途径。如设立贷款担保基金,吸引银行资金投入,对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经营业绩好、有发展前途、讲信用的非公有制给予大力支持。对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种植和养殖项目、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农畜产品购销的贸易流通项目及从事民营企业、开发性企业应适当运用财政资金加以扶持,通过贴息优惠等办法,改变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不涉足非公有制经济的观念,实行政策倾斜。
2.强化服务意识,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做好促进工作
财政部门应转变职能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第一,做好信息咨询服务,财政部门要发挥宏观经济部门的调控作用,及时收集、整理和区域内非公有制经济所涉及的行业布局、数量前景预测等相关信息,引导他们发展。第二,做好管理服务,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的企业主及财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对个体、私营企业财会人员的持证上岗、职称申报评聘等工作要纳入全区财务人员统一管理渠道。第三,抓好资产评估工作,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要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做好服务工作,在评估过程中既要客观公正,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又要做到服务优质高效,积极促进企业的资产重组。
3.完善税收征管措施,做到合理公平税负
各级税务机关主要施行“定期定额”,对少数有建账能力、帐证齐备的私营企业采取“查账征收”。在新形势下,税务部门要统一认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做好服务和咨询工作,对国家出台的税收政策和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减、免税政策要全部公开。第二,完善税收征管办法,各征收机关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更简洁、更实用、更能方便纳税人纳税的征收,努力形成适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征管方式。
4.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发展舞台
财政部门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对市场建设进行投入,会同工商管理部门按照“多方集资、多方兴建、统一管理、共同受益”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吸收资金,加快市场建设步伐。要鼓励个体户、私营企业投资联建市场,对出资者应在场地、房租、管理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管理部门应统一规划市场,把现有条件较好的小商品、服装、农副产品等专业性零售市场逐步发展为以批发为主、批零兼营的市场。把初具规模的专业市场发展为产、供、销服务一条龙的功能齐全的市场。在拉萨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创办各类具有一定特色的诸如民族服饰、传统手工艺品等经济小区,集中管理、连片开发,形成特色经济群体。
综上所述,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扶持指导和规范。随着各项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必将迎来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大突破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黄万纶:《概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
篇2
社会经济发展与银行经营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承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银行的服务与支持,银行经营效益的提高也依赖于市场主体即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推进市场经济进程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指明了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基层农业银行向商业化转轨,追逐合理利润就必须拓宽服务范围,从旧框框中解脱出来,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服务改革、提高效益的重要内容。
1.是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化转轨的需要。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银行作为国有专业银行,经营范围被囿于国有集体企业,对非公有制经济很少涉及,国有集体企业由于受传统体制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总体效益欠佳,自我积累意识和能力薄弱,迫使信贷资金大量沉淀在亏损企业和劣势产业中,贷款三性程度偏低。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到位,农业银行恢复其金融企业的原本面目。盈利是追求的第一和最终目标,从基层实际情况看,农业银行要走出经营低谷,增强其自身盈利能力,仅靠支持公有制经济还远远不够,必须拓宽经营范围,扩大服务对象,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而非公有制经济近几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已从必要的有益补充上升到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发展新的效益增长点,所以农业银行走出计划圈子,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
2.是农业银行涵养储源、广筹资金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市场主体已由单一的国有集体企业转向国有集体企业、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混合所有制结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多元化模式的逐步形成,使社会资金日益呈现出分流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单靠国有集体企业的存款,已不能满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需要。因此农业银行加大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力度,使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扩大,资金实力增强,间歇待用资金增多,非公有制经济存款必然上升,有利于农业银行涵养储源、广筹资金。
3.是农业银行弱化信贷资产风险的需要。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由于多方面因素制约,经营效益欠佳,致使农行资产结构不合理,不良贷款占比较高,信贷风险不但集中而且较大。非公有制经济由于彻底摆脱了外来干预和大锅饭的困扰,从主观上、客观上都能以效选项,无利不为,所以基层农行增加非公有制经济贷款不仅有利于实现资产多元化经营需要,而且有利于分散信贷风险,降低农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理.是农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内外部经济效益的需要。党的十五大从理论高度阐明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大意义,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历史地位。十五大以后,各级政府在发展支持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保护支持其快速发展,农业银行顺应改革潮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一方面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自身效益也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农业银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现状分析
基层农业银行一分一脱改革前,对非公有制经济支持的重担主要是落在农村信用社身上,农行营业所主要服务于国有集体企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一分一脱后,各地营业所虽然也开办了此项业务,但积极性不高,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行更是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够,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是:
1.思想观念上的制约。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思想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长期不敢言“私”字,今天虽然承认私有财产的合法地位,但农业银行基层营业网点仍然对非公有制认识不足,甚至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应当支持国有集体经济,即使企业严重亏损也名正言顺.而贷款给个体私营企业,无论贷款的三性多么完善也感到不妥,加上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提出信贷资金要走集体经营之路,基层营业网点的信贷人员把集约化经营片面理解为搞贷款集中、垒大户,从而导致农业银行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贷款规模和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2.信贷管理不规范,制约着贷款规模的增长。首先,非公有制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甚至省略帐务处理,使银行信贷调查监督难。非公有制企业由于产权关系不复杂,企业财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完全属于个体私有财产,企业主基本上都是当地农民,素质偏低,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粗放型,基本上没有编制会计报表,不利于银行贷前调查和贷后监督,一旦企业出现危机,银行也不能及时发出风险预警信号,相应带来资产风险。其次,贷款难。非公有制经济由于信誉度低,找担保单位相当困难,用房产或地产做质押来贷款,由于质押财产量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注人,不能有效满足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其三,国家尚未出台对非公有制经济贷款管理办法,致使基层信贷人员在工作思路上不明晰,出现惜贷现象,宁肯资金闲置,也不愿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信贷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目前农业银行基层营业网点中,信贷人员基本上保持在2人,其中一名主任,一名信贷员,由于外勤人员少,仅对国有集体企业贷款的管理就疲于应付,开办非公有制信贷业务,明显存在力量不足的问题。因此,目前农业银行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时缺乏主动拓展。更为重要的是基层信贷人员素质偏低,按章操作,保持贷款三性的能力尚不能适应放开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农业银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改革取向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对经济具有反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证明了其在经济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因而基层农业银行必须正视现实,采取有效措施,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再造农行发展新优势。
1.转变观念,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农业银行要以改革的精神、发展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这一新生事物,以饱满的热情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造福于社会,又提高自身效益。当前在思想观念上尤其要做到四破四立,即破除姓资姓社的传统思想意识,树立多种所有制成份共同发展的新观念;破除国有商业银行单纯支持国有集体企业的狭隘思想观念,树立公私并重,齐头发展的信贷支持意识;破除财神爷的据傲思想观念,树立服务于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的思想意识;破除坐等靠的求稳观念,树立改革进取增效的进取观念。
2.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资金投人。随着国家抓大放小经济改革的落实到位,商业银行面临着存量资产结构调整,在调整信贷资产结构中,基层农业银行要加大资金盘活力度,腾出信贷规模和资金,重点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加非公有制经济贷款比重,实现服务方向和效益目标的新突破。在信贷支持上,当前要突出五个重点:一是集中规模和资金,支持产品有市场,潜力大,基本上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骨干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横向联合,组建企业集团,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收购兼并控股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锻造市场经济航空母舰,增强非公有制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二是重点支持农村专业市场建设,带动一批农民从事个体经营。三是突出支持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创立名牌产品,促进地方优势产业的发展。四是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科技进步、增强造血功能。通过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筛选项目,提高贷款的科技含量,使企业产品上档次、上等级、上效益,跻身国内、同际两个市场,搞活一方经济。五是积极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种养加工相衔接的经营方式。
3.开办票据贴现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加快非公有制经济资金周转。农业银行在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时决不能把非公有制企业排除在外,应同国营集体企业一视同仁。
4.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现有非公有制企业大多为独资企业,这是一种简单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缺点是在企业急需扩大投资规模时往往因为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而不能如愿以偿,而且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风险较大,实行股份合作制既不改变财产所有权,又能发挥最大优势并进行一定的规模经营。对此,农业银行要积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改组为规范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以促进生产经营向高层次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5.开办租赁业务,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受资金短缺影响,非公有制企业购进大型先进设备有一定难度,租赁业务不失为解决这种难题的好办法。目前租赁业务可采取三种形式:(l)融资租赁,即非公有制企业直接同供应商洽谈,选购好自己所需要的设备,然后由农行购买,再由非公有制企业同农行签订租用合同,明确规定在没有全部收回设备投资以前,承租者不得中止租赁合同。(2)回租方式,即非公有制企业购进设备,建好厂房以后,把厂房和设备作价卖给农业银行,然后向农行缴付租金取得厂房设备的使用权,这非公有制企业就可以用出卖厂房设备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流动资金。(3)转租方式。市场千变万化,企业转产时有发生,这样势必会有部分设备闲置.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又有一些企业需要同样的设备,农业银行可以利用接触面广、信息灵敏的优势为设备转租提供信息,牵线搭桥,从而充分发挥设备效益。
6.改革贷款办法,建立联保机制,解决个体私营企业的贷款困难。目前抵押担保贷款是银行贷款的主要形式之一,非公有制企业由于自身信誉原因,找担保单位十分困难,财产抵押量小,不能有效解决资金不足的困扰。为解决这个难题,农业银行一方面对规模小、基础差、管理不规范,处于高风险状态的小企业,继续采取质押放款的方式;另一方面要对实力强、产品新、销路俏、管理严、信誉度良好的非公有制企业,可考虑建立贷款联保机制,即由多家非公有制企业自由联合,共同签约,规定各签约企业相互银行贷款担保义务和责任风险,这样既能加强各个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责任约束,又能使建立在有形资产上的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7.设立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启动资金。对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在其起步发展时有经济困难的,制订优惠政策,由基层农行信贷部门发放专门设置的小额启动贷款,使之由小到大逐步滚动发展。
8.发展信息咨询业务,服务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农业银行要针对非公有制企业信息缺乏的特点,充分发挥点多线长、接触面广、经济信息灵、了解经济政策透等优势,广泛捕捉市场信息,建立市场信息库,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对路生产,安全营销。对缺乏经营知识的中小企业主动辅导。尤其在财务会计方面,农行要热情辅导,协助企业改善业务管理,修正会计报表,使之符合贷款的必要条件。
篇3
金融的使命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又对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关于今后几年我国金融改革的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中国经济将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含义是我国经济将从过去的高增长、高投资、高出口、高污染、高能耗的方式转变重视增长质量、强调内需、重视民生和改善环境的增长方式。首先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许多经济学家预测。在2020年以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6%~7%。其次是要经历很长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第二,央行的货币政策将继续遵循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的宏观经济政策。总的趋势是继续实行谨慎稳健的经济政策,继续灵活运用已有的各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调整经济结构,支持农业发展,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创新。
第三,着力推进普惠金融。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治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为落实公告精神,从金融政策上要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同等的待遇,在金融市场准入方面要允许设立民营银行和其他民营金融机构。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为吸收民间资本投资开拓广阔的空间,并将为进一步活跃金融市场、推动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开放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循序渐进地开放资本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股票市场上,主要通过B股、QFII和RQFII,最近又增加了沪港通。资本市场的开放将会对中国经济注入巨大的活力,也会给资产管理带来新的机会。
篇4
1、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
2、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3、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
4、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5、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
6、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商贸流通领域;
7、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
8、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9、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10、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11.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篇5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进一步发展,使得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一国之竞争力,主要依靠国家的综合国力来推动,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优势。综合国力中,经济又是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提升经济水平,加强宏观经济的管理,深化宏观经济的改革,通过对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强化综合国力,以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笔者在这篇文章中,将立足于宏观经济,从其概念,四项政策管理,改革策略等角度,进一步分析如何深化宏观经济的改革。
【关键词】宏观经济 深化改革 经济管理
在中国这样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本质上就要求国家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主要是以改革为方法。改革,不等于革命,改革是以温和有效的方式进行。是借助于法律,制度,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来对社会经济进行引导,所讲究的是有组织,有方向,有纪律。是改造中的发展,是发展中的改造。在宏观经济的管理中,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形式,更为科学的政策,更具指导性的方针,才能将宏观经济的改革深入下去。笔者先从宏观经济的概念着手,分析其中的改革措施。
一、 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
在概念上,我们可以认为,对整个经济活动作出有效的整体控制和调节,便是宏观经济管理。其目的,是为了让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使整体经济表现出更高的效益。而各级政府在市场的前提之下,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控,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方针,规章制度等,以保证整体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是社会经济保持着活力。
二、深化改革宏观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为了经济活动的高效进行。对于宏观经济而言,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才能让经济政策和方针得以更有效的落实,进一步,才能为经济稳健增长提供动力。可以说经济制度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保障。而经济制度的完善,必然离不开不断的改革。按照当前我国的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是国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在经济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力度对非公有经济进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股份制经济的改革,要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产权,从而让非公有制经济为经济制度改革提供有力的经济环境。同时,国有经济的改革也需要加强,进一步深化对国有企业的改制,特别是产权结构的改革,以激发国有经济的活力,以及诙力市场的改革也不可忽视,劳动力流动效率的提升,也是经济发展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金融而言,非国有银行是金融行业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力量之一,对非国有银行的支持力度应当加强,同时,国有银行业应当进一步市场化,在资本市场上,逐步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财政方面,更需要进一步健全财政制度,财政制度的改革,需要跟社会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央政府的财政义务和权利,应当与地方相适应,财政制度的运转,要保持高效和合理。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治体制,经济改革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政治体制的改革,一套健全的法律体系,一个高度廉洁的政府机构,一个更加现代化的国家体制,是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保障。
(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宏观经济的改革,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有着高度技术性,高难度的操作性。因而在经济宏观经济改革过程中,人才的建设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是人才的选拨。我们必须完善人才聘用的制度,进入经济改革工作,不需要经过公正透明,且严格谨慎的筛选,才德兼备,符合标准的才能聘用。此外,人才要采取试用期制度,对于所选拨的人才而言,要秉着公正的原则,以优胜劣汰的方式,选拨顶尖的人正式投入这项工作。考察人才不仅要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还要站在社会实践的角度,考量其综合能力和素质,以及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因素。与此同时,在职工作人员也需要有不断的进步,才能跟上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工作人员培训便应当受到高度的重视,定期举行培训,学习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以满足经济形势的高速发展。如此,才能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的专业队伍,为我们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就业政策的改革与落实。国家的发展,宏观经济的调控,需要有稳定健康的环境才能进行。就业,就是保证经济环境稳定最重要的因素。就业率的提高,才能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才能借助于消费的拉动,给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才能保证宏观经济改革不至于停滞不前。依赖于人民生活水平的内需,可谓是经济的马车。因此,宏观经济管理改革,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就业政策。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下列几点:
1、 就业岗位的创造,不断创造就业岗位,才能降低失业率,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个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要加大力度进行支持,这是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加大力度投资人力资本,让劳动力素质得以提升。国家财政方面,应当对政府社会职能给予更多的支持,对社会劳动人员进行培养,提升其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 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政府需要健全整个就业信息的公开制度,做到信息的及时,公开,透明。同时,要对失业群体,退休群体进行福利保障。
三、结语
进一步深化宏观经济管理的改革,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策略,是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然而,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我们应当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具体条件,要根据变化中的具体形势,及时调整经济改革策略,才能真正发挥出改革的作用,是宏观经济管理的改革得以有效施行,从而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杨涛.结构性改革要避免“病急乱投医”[J].当代贵州,2014,12.
篇6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经济发展;财政政策
一、山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
从2012年总体情况看,山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1)乡镇企业总产值、营业收入、上交税收均持续增长。2012年,山南地区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69000万元,同比增长8.1%;营业收入60240万元,同比增长7.3%;增加值30860万元,同比增长7.7%;盈利总额14780万元,同比增长8.5%;上交税金4490万元,同比增长7.6%;劳动者报酬10860万元,同比增长8.6%;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1426人,同比增长6.1%;乡镇企业个数达114户。(2)多种经营对农牧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大。2012年,山南地区多种经营实现总收入105500万元,同比增长7.2%,完成年度计划的101.2%;纯收入66565万元,同比增长7.1%,完成年度计划的100.5%;劳务输出总人数为8.6万人次,完成年度计划的102%;劳务输出总收入39000万元,同比增长6.9%。(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总量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税收贡献越来越突出。截止2012年底,山南地区私营企业达707户,雇工人数12870人,注册资金36.7亿元。个体工商户11267户,从业人数37162人,注册资金3.1亿元。2012年,山南地区通过民间项目投资12.3亿元。从山南地区2012年重点企业纳税情况可以看出,前20户纳税大户中私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控股企业为16户,占80%。
二、山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缺乏对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缺乏全局观念。二是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把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扶持措施不到位。(2)整体发展不快。一是企业规模小,生产经营成本高。二是科技含量不高。三是龙头企业小,企业实力还不够强,难以发挥辐射拉动作用。(3)企业经营者素质偏低,内部管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层次偏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二是管理方式落后,管理形式上以家庭为主,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规章制度,企业内部运行机构不够健全。三是非公有制企业沿袭家族式管理模式,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筹措困难。尽管山南地区金融业制订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法规和政策,但当地银行认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小,普遍存在民营企业融资难现象,致使一些好的项目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严重制约着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5)结构性矛盾突出。在山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中从事传统产业的多,经营新兴产业的少,资源消耗和效益回报不成正比。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从二三产业结构状况看,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工业园区和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不充分,支撑带动作用不强,县与县之间发展不平衡。
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1)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发展特色农牧业、优势矿产业、旅游业、建材业、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等领域,参与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产业建设,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三农”建设与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商贸流通服务等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减免税政策,增加税收扶持力度。(2)运用财政补贴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山南要结合本地财政实际状况,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与技改、贷款担保、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实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财政补贴策。如:对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传统项目及有成果的科学研究开发项目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加以扶持,对非公有制企业新增员工的培训、工资费用进行适当补贴等。(3)运用财政担保、财政信用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一方面,建立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增加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投入,把非公有制经济的贷款指标纳入年度信贷计划,安排和解决生产经营所需的技术改造和流动资金贷款。(4)制定吸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财政政策。山南要想使非公有制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制定吸引人才的积极财政政策,并建立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就业;经济结构;宏观税负
我国社会就业压力一直比较大。改革开放之前,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强制束缚,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并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失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深层次看,中国的失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力供给过剩。对于拥有众多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国来说,在向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发生失业现象是一种必然。首先,市场经济原则要求经济主体对要素配置服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原则,凸显出劳动力的供给过剩。其次,结构性、周期性、摩擦性的失业的存在也会加重我国的失业问题。此外,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进入高峰期、国企经营机制的改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等原因,我国的失业人数在逐年增加。到了2010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908万人,登记失业率达到4.1%。考虑到隐性失业等各种因素,我国城市的实际失业情况其实更糟。
一、我国就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只能带动17万人就业,而第三产业可以带动85万人就业。根据2011年中国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统计年鉴,从1999年到2010,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了7837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百分比已由1999年的50.1%下降到2010年的36.7%;第二产业净增5421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百分比已由1999年的23%上升到2010年的28.7%,从业人员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没有太大变化;第三产业净增6512万人,从业人员由1999年的26.9%增长到2010年的34.6%,第三产业吸纳社会新增劳动力的能力在持续增强。从2004年到2008年,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增加了近3218万人,约占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86.645%。以上数据表明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逐年增强,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图1 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吸纳就业人员比例
数据来源:2011年中国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统计年鉴。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这些政策主要表现为吸纳失业人员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如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稳定就业。以2008年9月底企业在册职工为基数,企业每新增加一名就业人员,就可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4800元的优惠;为了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规定对新成立的属于第三产业的企业,可以申请在一定期限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等。
不过目前出台的促进就业政策存在税收优惠范围过窄、税收优惠主体过于微观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享受税收优惠的对象有限。从享受现行促进就业税收优惠的企业来看,主要局限于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服务型企业和商业零售企业,对安置社会剩余劳动力能力较强的工业、手工业、建筑业等行业。主要税收优惠受益对象局限于以下几类人员: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失业人员,享受低保并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非国有企业下岗的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等则不在上述受益范围内。相当大的一部分失业人员就被排除在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受益对象范围之外,形成了一种“政策歧视”。(2)现已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过于理论化,基本上只是简单罗列了一些具体规定,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的重点企业和个人缺少详细的说明和注释。因此,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缺乏带动性和引导性,不利于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
二、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新形势下就业问题的解决,应把重点放在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和第三产业上面,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使之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最大限度的带动就业水平的提高。
(一)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有关数据表明,中小企业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80%以上的就业机会,并吸纳了75%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大,其吸收劳动力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由于我国多年来较重视大型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并未被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政策上没有大企业有优势,我国的中小企业一直没能发展起来。所以为了发挥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的作用,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政策,对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可以考虑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免征营业税,在所得税方面,可以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实行差别税率制度,对中小型企业或小型微利企业进行税率照顾。
(二)支持第三产业发展
2010年,第三产业吸纳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5%。第三产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能力强,所占就业比重较大。如上文指出,同样的经济增长条件下的服务业可以比第二产业容纳多得多的劳动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新的岗位。
(三)降低宏观税负
尽管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结构性减税,但是我国的大口径宏观税负仍然偏高。目前,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通过实施较轻的宏观税负来保证社会财富能够留在民间,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增加就业。降低宏观税负,是一种间接促进就业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8
一、我市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情况
从内容上来看,这些政策大多涉及到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维护合法权益、提高自身素质、改进监管、加强指导和政策协调等七个方面。而这些政策,多数是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早就享有,现在也正在享有的,但是民营企业还没有完全享受到的。这些文件的制定出台,就是要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主体环境。从落实情况来看,这些政策基本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贯彻落实。有的贯彻比较好,如市委2号文件中的鼓励发展外向型民营经济、支持农副产品加工型民营企业发展、扶持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发展、加快商贸流通类民营企业发展、完善收费公示制度、多措并举改善融资环境、建立发展民营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学习培训机制、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政治社会地位等,在实际贯彻落实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各部门配套实施措施相继出台。**年全市十万人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召开以后,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7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2号文件精神,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的32条政策措施通过各部门进一步完善配套实施意见,以各种有效形式向企业和群众传递。市工商局、质监局、地税局、建设局、民政局、检察院、司法局、人事局、药监局、农开局、海洋与渔业局、农业局、海事局、卫生局、城市管理局、**海关、物价局、农业银行等19个部门单位先后制定出台部门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市民经局、工商局、税务局、质监局都将省市民营经济相关支持和部门的实施意见汇编成册,印发近2万份。市民经局印发的《**全市民营经济目标体系实施意见》将民营经济的各项主要指标首次纳入市政府全市年度主要工作考核范围,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督察考核力度。根据市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各部门切实加强和提高了机关效能建设,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市行政审批中心为民营企业设立服务组,开辟了民营企业注册登记快车道,并成立10个项目审批代办服务组,免费发放了3万册《交费明白卡》,制定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实施办法》,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二是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去年相继成立的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市民营经济投资发展服务中心、市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市职业培训服务指导中心、干部创业服务指导中心等一局四中心,为重点投资商、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直通卡服务的内容和办法更加明确,为直接服务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作保障。在加强引导、建设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又有了新的探索和新的进展。在银企合作方面,**年全市共落实银企合作项目236个,金额32.53亿元,项目数量比上年增长22.9%,金额是上年的1.07倍。**年3月召开的银企合作联席会上,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319个,意向贷款金额46.72亿元,比**年的合作意向又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增长25.59%和24%,其中,民营企业项目资金占1/3以上。在担保机构建设方面,到今年4月份,全市各类担保机构已达13家,累计为1200余家企业和个人实施担保总金额近10亿元。仅市区4家担保机构就为859户企业提供担保金额3.7亿元。在引导行业组织建设方面,市浙江投资企业商会等一批行业组织在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创业辅导、人才引进、法律咨询服务和以商引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市各有关部门、单位组织承办的中国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企业家论坛、省“333”工程苏南企业家东陇海产业带投资考察、苏南企业家苏北行等投资考察活动,为让更多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了解**、投资**积极搭建了服务平台。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民营经济进入的领域和行业进一步放开,在金融、担保、教育、卫生、公用事业中民营企业不断进入。按照市委2号文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主参政议政,推选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具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优秀分子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求,去年以来,市工商联积极配合市委统战部推荐一批优秀的非公代表人士进入市工商联的领导班子,7位民营企业家增补为市政协委员。先后推荐我市民营企业(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省优秀民营企业”、“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省民营企业纳税大户”、“省民营企业就业先进单位”、“省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奖”等省级以上表彰27个。去年市委市政府表彰了28名“创业之星”和8位优秀民营企业家。今年,市政府表彰了20名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10家纳税先进民营企业和24家先进民营企业。这些表彰推荐活动不仅建立起了激励机制、营造了舆论环境,而且发挥了典型引路的作用。问卷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对于自己社会地位在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和很低的五个选项中,33.3%的企业家选择较高,63.3%企业家选择一般,只有3.4%的企业家认为社会地位较低。对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土地等资源利用上,仅有20%的企业家认为不平等,16.7%企业家认为很平等,63.3%企业家认为是基本平等的。70%的民营企业家认为金融部门对企业的支持较以前有所改善或大大改善。对于政府部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有40%的企业家认为较好或很好,56.7%企业家认为一般,仅有3.3%企业家认为较差。对于行政事业性收费,70%企业家认为很少或较少,26.7%企业家认为较多,仅有3.3%企业家认为仍然很多。对于**年企业发展,53.3%企业家表示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扩大规模,30%企业家表示要加大技术创新,走科学发展之路。这些调查数据说明,随着民营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些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为我市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对激发全面创业热潮,加速民营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已达73129户,注册资金122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已达10638户,注册资本108.2亿元,实现现价产值791454万元,同比增长15.03%,实现增加值131141万元,同比增长19.92%,实现出货值43535万元,同比增长7.49%,实现营业收入753748万元,同比增长16.47%,实现利税43496万元,同比增长26.06%,实交税金总额12457万元,同比增长27.26%。
二、当前民营经济政策贯彻落实中还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民营经济政策贯彻落实中,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总的讲贯彻落实还存在部分缺位或短腿,抓落实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市民营经济发展联系会议成员单位有39个,但近半数还没有制定实施细则或办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一些相关内容在我市有的还没有涉及或虽有涉及但还未进入实施,在全市的学习、贯彻、落实中还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发[**]7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的规定》(苏政发[**]40号)即“十不准”中还有部分不准的现象在我市时有发生。有些已经出台实施意见也还缺乏较强的操作性。市委《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连发[**]2号)的32条意见中也还存在部分内容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
1、首次告诫制执行在一些部门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很难落实到位,有的即使多方面协调仍难以改变,首次教育为主要求根本无法落实,三乱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仍有企业不断反映还存在搭车收费、乱收费、收费中自由裁定收费以及乱罚款现象,执法部门对企业不满的处理方法是鼓励私了,越靠向上反映,处罚越是重,或越是免不了被罚,多检查、重复检查,一些民营企业敢怒而不敢言。许多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近两年里发展环境虽有好转,但是与外地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有的两头在外的本地贸易企业干脆在外地注册、在连开展业务,税收交在企业注册地以便企业享受优惠和到位的服务。
2、市委2号文件中规定,“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的改革与发展”,但我会与市政协经科委于今年6月初调查显示,我市现有的大部分行业协会改革还没有启动,有的新成立的协会官办色彩很浓,许多协会都聘请了市领导担任名誉会长,其效果和影响并不能如愿,一切运作仍然是官办形式,未能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规范化运作,仍依附于政府部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企业家办会原则还未得到落实,有的除了收费很少有其他作为。
3、省委7号文件中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自主管理员工人事档案的政策并未得到落实,如我市国有改制为民营企业企业后,在改制前属于国有企业时的职工档案仍由企业自我管理,但改制后新聘用员工的档案就必须由市人才服务中心代管,不公平、不平等十分明显。每年要缴纳委托管理费用,不仅增加了企业费用开支,也给企业员工统一档案管理带来不便。
4、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创业和引导年满20年工龄退休并给以合理补偿的政策在实际执行中鼓励政策和效果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还未能发挥应有的政策引导效应。
5、政府用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配套资金和奖励资金大部分没有兑现。比如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方面,虽然省财政给予了1840万元担保扶持资金(是3年借款),而市县政府至今都还没有配套资金支持,因此在引导民间投资入股担保机构方面也没有大的突破。市县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难以真正到位,目前政府出台的对民营企业资金扶持政策的操作办法也只是针对申请国家、省里的专项资金而言的,缺少市县一块。
6、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已经显现,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土地证久拖未办的情况仍十分突出,使许多企业因土地证长期办不下来企业资产无法抵押,企业贷不到款,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进一步投资发展。拆迁难也是许多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外来投资企业的难点。
7、招商引资承诺说了不兑现或是难以兑现,一些参与引资的民营企业和引进来的企业对此都有共同的反映。
9、民营企业对政策知晓率还不高。问卷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对各级政府对民营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不知道和不确切知道的达76.7%,仅有23.3%企业家表示知道。90%民营企业对于财政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不知道或对如何争取不了解,只有10%的民营企业申报争取过。对民营经济政策的宣传和讲解培训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0、融资难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至**年7月底,金融机构为私营个体企业短期贷款2.26亿元,仅是全市金融机构短期贷款163.77亿元的1.38%,与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近50%以上的贡献极不相称。
三、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政策贯彻落实的建议
问卷调查显示,50%的民营企业认为当前政府最需要做的事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政策的落实力度。座谈会上企业纷纷反映,实际上目前民营经济政策出台的已经比较多,但是政策虽好落实难。为此,我们建议应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抓好民营经济政策的落实: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政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创业主体知道了解自己应有公平、平等的经营环境所包括的内容,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用好政府鼓励、引导、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资金。
1、对民营经济政策的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市主流媒体,形成宣传合力,向宣传交通法规那样,在全市范围内展开全面系统的强势宣传,把党和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宣传到家喻户晓;进一步营造创业者在法律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发展上有方便,经济上有实惠的良好社会氛围,建议市委市政府对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纳税、就业先进民营企业典型的年度表彰要形成制度。
2、注重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特别是各类行业协会、商会更为直接的宣传、培训,按会员意愿把民营企业最关心、最需要的政策信息,通过民间组织自我教育的形式加以宣传,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行业组织的发展和引导上强调民间化,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五自”原则,多引导、多鼓励,少设障,逐步推进改革,减少官办行业组织。
3、建议尽快完善政府对民营企业专项培训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管理,真正管好、用好培训经费,要让真正开展有效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单位得到政府的扶持。政府部门组织企业开展有关争取享受政策扶持的操作性的实务培训,完善培训规划,制定培训计划,扩大受训面,加强政府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沟通渠道。
二是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
1、加大领导协调力度。加大市县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工作协调力度。督促有关部门、县区尽快完善实施细则,把没有落实和落实不到位的政策逐一列出来,把民营企业发展中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一一列出来,专题会办协调,明确落实部门,确保协调效果。
2、下大力气解决政策措施落实中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和清除民营企业进入我市服务业、文化、教育、卫生、公用事业等领域、行业的门槛,简化审办手续。对违反首次告诫制的部门和个人等反面典型给予严肃处理,真正体现公正、公平和平等。强力推进全市企业担保机构建设,建设全市工业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多渠道融资服务平台解决民企融资难,对于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需县区财政配套支持的应到位。选择恒瑞、康缘、鹰游等大企业先行试点“民营企业在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自主管理员工人事档案”,发挥员工人事档案的应有作用。对工作年限满20年的机关人员离岗创业给予更大程度的鼓励性补助,大张旗鼓的鼓励支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走进创业、兴业、纳税、奉献的建设者队伍。
篇9
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顺应时展规律。宏观经济管理行为同样需要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平衡市场的能力。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宏观经济管理需要目标市场调控相关不足部分。由于市场调节的能力有限,又存在弱点,往往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实时性,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宏观调控。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次,在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政府对国有企业放权,不会过多干涉国有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决策问题,这样就十分有效的维护了形成的市场经济环境。并对市场经济的弊端进行规范,从根本上确保了国有资产以及相关问题的安全性。最后,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能够更好的维持市场经济的环境良好与秩序健全。通过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能够更好的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性。更好的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国家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监督力度与机制。不断促成良好经济竞争环境。
二、宏观经济管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重要性分析
经济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其能够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良性沟通提供桥梁性的作用。同时,也是经济管理部门行为的重要数据指导。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生产管理效率提升,拓展人类智力发展。因此,大量的收集和掌握经济信息对提升生产力以及提升实践效率意义重大。经济信息同样还能够具体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其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程度与利用效率。是工业发达国家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发展。与此同时,经济信息在现代经济环境当中表现出多元化功能的特征,能够开发、增值、预测经济行为相关活动。在人类社会生活当中,信息、物质以及能源作为人类发展的不可或缺重要基础,其中信息的重要性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基于宏观经济管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应用措施
宏观经济管理行为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具体包括计划、决策、监管以及服务等部分。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宏观经济管理实际效率,需要不断健全宏观建立机构机制。经济信息意义重大,其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更加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行为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和完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
(一)构建科学合理经济信息管理网络
在进行经济信息应用措施管理的过程中想要做好信息工作,必然需要具备如何掌握经济信息的能力,而经济信息掌握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收集原则和规范。经济信息的收集工作更加需要科学的设计与规划,不能贪多求全。盲目的经济信息收集会增加信息管理的负担,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信息管理。同时,经济信息收集还要确保信息的及时性,要充分体现出信息的时间观念。除此之外,经济信息的掌握与收集更加要有针对性,只有有针对性的信息才具有使用价值。另外,经济信息的收集还应当从实际出发,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的长期信息收集机制。
(二)建立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
宏观经济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体现经济信息总体正常运行的内部联系和特征的信息。对于宏观经济的管理,要逐步建立一配套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此系统应坚持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的完整性,允许一定的独立性、保证一定的可靠性、讲究经济性的原则。体制改革是宏观经济政策效应能够实现的保证,所以要加大力度进行体制改革,首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加快国有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不断的改革国有企业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还要改进我国的金融体制,逐步与国际金融接轨,更要实现财政体制变革,实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良好财政体系,要建成现代国家体制,不断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廉洁性。
(三)加强经济信息导向作用
我国不断加大宏观经济管理力度,最终目的在于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进步。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要加强经济信息的引导作用。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和控制中一直具有双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只有保证经济信息应用科学合理,才能促进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若应用不当,则会对宏观经济管理起到制约影响。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必须要加强经济信息的引导作用,以经济信息为重要的发展导向,实现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例如,在某地区内进行经济信息的收集、整合,分析出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此为依据相关部门采取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顺利,推动区域经济整体进步。同时,通过经济信息的引导,能够避免出现局部经济和整体经济冲突的问题。提升局部经济发展效益推动整体经济进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四)加强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基于经济信息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在经济管理中相关部门要注重经济信息引导下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可以进行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有:
①在考虑到宏观经济长效发展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当前的体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个体化措施加强对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
②基于我国当前经济体制的发展情况,可大力倡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便能起到推动国有经济健康、良好发展的作用。
③通过对国际金融形势的分析,加强对我国现有金融体制的改革,使国内金融体制能够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地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四、结束语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013-03
一、引言
理解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大意义,首先应该认识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并且了解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一般而言,混合所有制是指由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进行资本联合或者是采取相互参股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成方式主要有组建跨所有制的、由多元投资主体形成的公司和企业集团,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公有制企业出售部分股权或吸收职工入股等等。一直以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两大主体,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二者是相互孤立地存在的。这种无形存在的壁垒一方面是源于传统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条例的制定,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经营决策、收入分配和融资等方面存在机制上的摩擦,这种摩擦会导致一系列经济参数的扭曲,从而促使经济组成形式向着更为复杂和优化的方向发展,在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作用、优势互补的条件下,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就孕育而生了。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来说,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必然要着力打破自身设定的发展壁垒,破除完全公有制经济的诸多限制,积极建立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不仅是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使国有企业实现深度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经营与管理问题
(一)大力促进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的整合
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精神中明确指出,要“鼓励非公资本参与国企改革,鼓励发展非公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混合制经济是国有企业在改革和重组的过程中,进行资产重组可以探讨的领域,混合制经济可以吸收私营经济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方法,拓宽国有企业的发展空间,力争创造出新的利益增长点。可以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资本相互交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还可以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发展国有资本交叉持股,调动各方积极性,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通过交叉持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实行开放式重组。
(二)国有企业发展混合经济的路径
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需要调整和完善企业治理机构,通过完成产权结构多元化设置来实现政企分开,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健康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这应该成为当前一段时间内我国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工作重点,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国有企业发展混合经济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减少行政干预,通过市场手段由参与方作为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在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混合的过程中,应平等对待各方资本,注重产权明晰,在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也需防范民营资产被侵吞;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保障,混合所有制企业应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效的董事会表决机制,董事会按市场原则选聘职业经理人及管理团队,降低企业运行中的成本。
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原则,以产权为纽带,以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目标为前提,实现国有资产在混合制经济中的保值和增值目标。混合制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公司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重视各种成分经济形式的发展作用,兼顾不同所有制投资主体的利益目标,以投资比例来规定和行使相应的股东权利,解决“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问题,尽可能地避免国有企业对混合制企业的非市场因素的干预,通过不断调整管理措施和优化管理结构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国有股份参与混合制存在的风险及防控措施
(一)解决文化差异导致决策冲突
国有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发展目标,但同时国有企业本身需要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与政治责任,这种经营理念甚至是上升到企业文化层面上的巨大差异,会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制经济过程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国有企业应该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出发,兼顾国有股权所有者和其他股权所有者的利益,防止非公资本被“挤出”,以致挫伤投资人信心,导致人才、资本的大量外流。充分正视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之间的文化差异,努力寻找各方都普遍认同的利益平衡点。
(二)进行统一的战略部署和科学论证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出现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经济形式。为了使国有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运营更加科学、合理,企业需要从宏观上对自身今后的发展战略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决定国有企业在适当的时机进入某一特定的投资领域,其中,选择适合和诚信的合作伙伴是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针对即将进入的投资领域,尤其是国有企业自身不熟悉的行业和产业,需要在微观上进行前期的科学论证,对包括政策研究、行业选择、经济分析和风险评估等在内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性评估,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借助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独立的中介机构做好可行性研究分析。
(三)做好国有资产的保护和监督工作
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着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而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尤其是在管理层面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增多,很容易出现因为措施不当或者监督乏力而致使国有资产发生流失的现象。例如可能出现国有企业借混合制企业逐步转移优良资产,国有企业领导层利用混合制企业权力寻租,国有企业不按照双方股权设置承担责任和风险或分配利润,因制度原因国有企业的审计无法延伸到混合制企业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混合制企业的风险简单而言必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即首先有制度,其次是混合制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运营用制度说话,最后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维护制度的执行。国有企业方需要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制定诸如《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管理办法》,混合制企业投资双方可协商在《合作协议》中增加诸如“审计与监督条款”、“预付国有资产流失条款”等专项条款,当然,这些条款不能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违背。
同时要加强混合所有制的外部监督与过程管理。良好的外部审计、分类绩效考核与跟踪调查监督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监管部门需坚持审核和跟踪调查监督机制并用,查处违法行为,并按照行业分类,通过尽职调查和财务审计考察绩效,掌握企业运营信息,还可以聘请独立第三方审计核查企业经营绩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聘请独立董事也是加强监督与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结论
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国有企业积极调整发展理念、适应市场化经济环境的重要举措。国有企业应该深入研究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特点和运行规律,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实际,充分做好调查和认证工作,切实发挥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优势,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泉红.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载体深化国企改革[J].前线,2014(02).
[2]彭建国.关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构想[J].中国发展观察,2014(03).
[3]张晓雷,泥评理.论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的必然性和发展前景[J].宿州学院学报,2010(04).
作者简介:韩虎(1978-),男,贵州贵阳人,贵州路桥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经济师、会计师、审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投融资管理、企业财务及内部审计管理。
- 上一篇:交通违法处理办法
- 下一篇: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