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制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管制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管制应急预案

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的特性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典型的复杂大型开放系统。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现代土木工程、信息电子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高度集成系统,具备极为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若干线路系统组成的、以及单条线路工程系统高度集成的复杂网络系统,包含“点”(车站)系统和“线”(线网)系统。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体现出以下特点:

(1)系统复杂程度高,运营安全技术要求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复杂性和集成度的提高使系统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变高,因此对运营安全的技术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运用了大量的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由于相关经验的缺乏和系统的固有缺陷,加大了运营安全的管理难度。

(2)系统关联性与依赖性强,运营安全支持要求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营依赖于外部系统提供各类保障,需要得到供电、供水、通信等多个系统的支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中除了需要关注自身的状况,更需要关注相关支持系统的状况,做好安全备份、安全冗余的准备。

(3)系统界面复杂、耦合度高,运营安全协调难度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含多个子系统,存在大量的子系统间的耦合界面以及与外部系统的接合界面。系统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支持难度大,匹配标准高。因此,运营中的各系统、各部门的协调程度,以及设备接口等界面的处理情况,直接决定了运营的效率和安全。

(4)外部环境复杂、不确定性强,运营安全风险程度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对象是不特定公众,直接处于开放的环境中,周边治安、配套设施乃至自然灾害都会对系统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运营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现从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即“人―机―环―管”四个方面阐述。

(1)人员问题,主要分为乘客未遵守乘车规则及工作人员职责疏忽或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如2003年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地铁司机和综合调度室有关人员对事故的发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如在2003年 8月28日,英国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部分地区因供电设备故障,突发重大停电事故,伦敦近2/3地铁停运,大约25万人被困在地铁中。设备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等原因,造成短时间的列车运行秩序混乱,部分列车运行延误,甚至列车运行中断,严重时会导致较长时间的运营中断,严重影响运营安全。

(3)缺少轨道交通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行车组织规则》等技术管理规章大多来源与铁路的规章,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规章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的具体情况脱节,造成一定的管理缺失。例如交通系统在发生信号系统故障采用电话闭塞法进行降级运营时,办理行车作业的安全控制点是“第一趟列车(发车站行值)与行调、接车站共同确认区间线路空闲”。此规定对铁路行车组织完全适用,因为调度员可以和发车站、接车站的值班员共同通过《行车日志》来确认;但对轨道交通来说就不太适应,因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行值在设备正常时不干预行车指挥,也无需填写《行车日志》,因此确认区间空闲有较大难度。

(4)恐怖袭击、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原因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如2010年3月29日莫斯科地铁连环爆炸案,造成41人死亡,70多人受伤。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控制

针对以上注意问题,在轨道交通运营中,可以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来进行安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宣传

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在于系统中不同岗位人员高质量地完成本岗位的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另外,应加强轨道交通安全乘车意识和乘客在紧急情况下逃生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减少由于乘客的失误而产生的轨道交通运营事故。

(2)提供轨道交通系统技术装备水平和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

轨道交通的运营涉及众多先进设备。车辆、线路、信号等系统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将直接关系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为了保证轨道交通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应尽可能地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科技手段。如采用屏蔽门系统来防止高客流情况下乘客被拥挤人流挤下站台;采用高技术支持的信息管理、应急处置系统等来确保各种事件发生时的信息传输通畅以及应对措施的有效实施;采用列车运行智能化调度系统,减少因人工疏忽所引发的各种故障或事故;采用先进的设备及其检测体系,安装自动报警设备和自动淋水灭火装置,采用先进的阻燃材料,避免发生火灾时产生大量的人员伤亡;采用线网综合运营协调系统,保证网络运营的高效、安全、可靠。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咨询服务,提高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水平,开展多层次培训,提升管理方法,拓展管理思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到各层次运营管理中,确保各种先进设备处于安全、高效、节能的最佳运行状态,发挥其最大效能。

同时要加强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所依赖的系统设备,虽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列车运行控制软硬件系统也采用了冗余设计来增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但在长期复杂多变的外部因素干扰下,系统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生随机故障在所难免。为了降低故障的发生,就需要对系统的各种设施设备做好日常的保养、维护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早解决,最大程度地消除发生故障的隐患,从而保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3)健全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主体,运营企业应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以强化城

市轨道交通运营全过程安全管理工作,推动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制

度,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必须按

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责任制,

健全有关安全管理机构。如运营企业设专职的安全管理委员会对运营安全进行

监管;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运营企业领导和职工的收

人按绩效考核,直接与安全生产指标挂钩等等。

篇2

一、城市排水现状

纱帽城区地处江汉平原东南隅,*市西南郊,平均海拔23.50~25.00米(吴淞高程),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32.2㎜,最大时1小时降雨量达50多㎜。

纱帽城区规划范围为10km2,规划人口20万人。

纱帽城区现有排水管道总长为64.52km,排水体系以蚂蚁河体系为主,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主要管渠有:纱帽正街,薇湖路、育才路、汉南大道、滨江路、月亮湾路、碧栖路等沿途收集雨污水,汇入蚂蚁河经东城闸排入通顺河。

城市易渍水的主要路段:*路。

二、城市排水分级应急预案

城市排水应急预案,按雨量大小分为三级,启动相应的反应程序,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一级应急预案,即一般应急预案。当纱帽城区日降雨量在24.9-38.0毫米,即中到大雨时,根据气象部门24小时以内的预报,由区水务部门组织排水设施工作人员自行排放。

(二)二级应急预案,即紧急应急预案。当纱帽城区日降雨量在38-100毫米,即大到暴雨时,根据气象部门24小时以内的预报,下雨期间每6小时告知一次雨情;由区水务部门同时告知蚂蚁河和通顺河水位,并在下雨期间每日8和14时告知一次水位;由区水务部门启动二级应急预案。根据蚂蚁河和通顺河水位高低,组织城市排水设施部门,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排水防渍。

(三)三级应急预案,即特紧急应急预案。当纱帽城区日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即大暴雨时,根据气象部门24小时以内的预报,下雨期间每6小时告知一次雨情;由区水务部门同时告知蚂蚁河和通顺河水位,并在下雨期间每6小时告知一次水位;由区水务局、区建设局、区城管局共同启动三级应急预案,根据蚂蚁河和通顺河水位的高低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开启坛山闸,抢排防渍。

三、应急预案组织指挥系统

排水应急救援工作实行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密切配合。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区分管水务的领导任指挥长,成员由区政府办、区水务局、市建设局、区城管局、区公安局、纱帽街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①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②组织实施预案的演练;

③检查督促做好渍水和淹水的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④及时地将指挥部的指令传达给各个专业组,并向指挥部反馈信息;

⑤及时提供区内应急资源信息;

⑥发生危急事故和险情时,紧急组织人员疏散;

⑦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

⑧处理指挥部日常事务,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2、排水抢险组:负责进水井、雨水井的疏通、排水渠道的疏挖,控制渍水和淹水的蔓延,防止事态扩大,确保纱帽城区雨水管道排水顺畅。

3、交通管制组:负责对纱帽城区渍水和淹水的区域实行交通管制,维护治安,疏散无关人员,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物资供应组:建立全区应急资源的台帐,对排水泵、编织袋、运输车辆等抢险设施要有充分准备,必要时紧急调集物资和工具到救援现场。

5、技术指导组:由于雨季时间较长,蚂蚁河水位过高,汉南区淹水严重或通顺河水位达设防水位,由技术组提出启动防汛预案。

五、工作要求

1、各部门和单位要提高认识,定期演练和训练,以便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战斗力。

2、各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责,精诚团结,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应急预案做好本职工作,将渍水和淹水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对救援抢救过程中急需调用的物资、器材、人员、场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拒绝,否则严厉惩处。对没有认真履行应急预案相关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其渎职责任。

篇3

关键词:复杂气象;空中;交通管制;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8-0218-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民航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航空事业也进入到了黄金发展时期,加强空中交通的管制成为航空事业中的重要内容。如何保障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航空飞行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防止飞机出现事故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

1 复杂天气对飞行活动的影响

1.1 风切变

风切变在航空的气象预报中是一个难点,风切变在短距离内风速和风向变化突变,而且强度较大、变换时间短,不易被探测到,导致飞机在遇到风切变的时候必须着陆或复飞,严重时还可能造成飞机的失速或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飞机事故。

1.2 雷雨

雷雨天气产生在强烈的垂直发展的积雨云里,雷雨天气除了雷电、风之外,有时候还会伴随着冰雹和强降水,雷雨天气是对飞行交通影响最为巨大的危险性天气,积雨云中强烈的气流会导致飞机在运行汇总产生强烈的颠簸,导致飞机飞行严重偏离航道,无法保证飞行的高度,使飞机的操作性能出现恶化[1]。云下阵风和强烈的风切边还会造成飞机的倾斜和失速,严重时候会造成飞机的下滑,从而造成飞机的失事事故。

1.3 颠簸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当遇到空气不规则的垂直运动时候会产生上升和下沉的颠簸情况,有的颠簸是因为受到太阳的强烈辐射而形成的热力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为风切变造成的强烈气旋流动原因造成的。飞行过程中严重的颠簸会导致机翼负载力的加而造成了变形或这段,导致飞机突然出现上升几百米或者下沉几百米的高度,在航空事故历史上因为颠簸而造成的伤亡事故非常多。

2 不同复杂天气条件下的空中交通管制策略

复杂的天气情况下,飞机的正常飞行受到影响而发生改变,增加了飞行的安全隐患,航班飞行活动的改变也促使了机场地面交通管制的工作发生变化,常规的管制方式受到严重影响,加大了交通管制工作的指挥难度,因此,管制的工作人员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复杂天气情况采取合理的应急处理措施,从而顺利的完成航空交通的管制指挥工作,降低飞行事故发生的概率。

2.1 风切变条件下的空中交通管制措施

加强对交通管制人员的天气气象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其对风切变等其他复杂天气的认识以及应变能力,当飞行中遇到风切变天气时能够从容的面对,及时的向地面的交通管制人员传达相关警告,并将遇到风切变天气的时间、高度以及范围进行详细的报告,准确的将遭遇风切变时飞机产生的速度和水平方向发生的变化进行报告。地面的交通管制人员在收到飞行员发生过来的报告时候,经过确定之后将风切变的信息利用自动的终端服务播报及时的上报给所有飞行驾驶人员,向各个飞行中的飞机做好通知,同时密切关注飞机的报告,指导风切变完全消失之后才可以停止[2]。

2.2 雷雨天气下空中交通管制的策略

交通管制人员每天都要对本日天气有准确的认识,根据气象部门或本地的天气预报进行实施的了解,将可能发生雷雨的区域进行仔细的了解,将雷雨发生的性质、范围和程度做好做资料的充分准备,同时持续性的气象部门了解本区域天气的变化情况,向有飞行任务的航班准确做好雷雨天气的告知,有序的指挥飞机的起飞与降落,并根据雷雨的大小情况进行适当的推迟飞行时间和飞行高度等。在遭遇强烈的雷雨天气时,指挥飞机的返航和备航等工作尽量避开雷暴的活动区域。在飞机的飞行过程中,及时的掌握住航班飞行位置,对周围航线做出详细的分析,在雷暴强度回波边缘26km处绕飞,防止飞机钻入到死胡同,同时做好其他飞机的配合或避让。

2.3 做好复杂天气空中交通管制指]的应急保障机制建设

雷雨、大风、风切变造成的颠簸等都有着突发性的特点,因此建立健全交通管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十分重要,能够确保在威胁性大的天气条件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出真知,首先要做好天气的监测预报,针对不同复杂的天气进行飞行预警的等级划分,在发生应急事件的时候,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的投入到应急的工作状态。加强地面的指挥和协调,成立组织救援的专业队伍来做好灾害的处置工作,同时做好航班返航、迫降等工作的人员安置等善后性工作,并针对性的做好相关危险总结。

3 结语

航空运输的便利性及其快速性在人们的出行和交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空中交通的飞行事故预测性较低,而且事故危害极为严重,因此加强复杂天气下的空中交通管制成为航空事业中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篇4

一、组织机构

局成立由党委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局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局属相关单位和局机关相关科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森林草原火灾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应急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应急管理科,负责相关应急协调等日常工作。

组长:州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应急指挥部决策部署;决定启动森林草原火灾抢险救灾道路交通保障工作应急响应,组织开展道路抢通保通、客货紧急运输等应急工作;完成上级政府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任务分工

为统筹高效推进森林草原火灾抢险救灾道路交通保障工作,按照职能职责及任务分工成立五个工作组。

(一)综合协调组。牵头科室:局安全科;责任单位: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各县(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职责:负责严格落实《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和《森林草原火灾公路水路交通应急保障工作方案》相关要求,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全州森林草原火灾公路交通应急保障具体工作。

(二)道路抢通保通组。牵头科室:局公路科、建管科;责任单位:州公路建设服务中心、州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州交城投集团、在建公路项目指挥部及参建单位(包括电站还建项目)、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分局。主要职责:负责根据灾害损失情况,指导开展公路保通保畅工作,快速制定道路抢通、保通方案;迅速组织、调集交通专业工程抢险保通队伍和机械设备奔赴受灾沿线开展抢险保通工作。

(三)运输保障组。牵头科室:局运输科;责任单位:州公路运输服务中心、相关运输企业、各县(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职责:负责应急运力的筹集和调度,参与救灾指挥部指定物资运输和抢险人员、灾民转移运送工作;组织开通应急救援“绿色通道”,确保抢险救灾物资人员的紧急运送。

(四)宣传报道组。牵头科室:局办公室;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局机关有关科室,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分局,各有关运输企业、建设单位。主要职责:负责收集汇总、整理提炼火灾交通保障相关新闻资料,及时准确报道道路交通通行、交通管制、交通运行、紧急物资人员运输等动态新闻,全面总结、深度挖掘交通运输保障过程中先进人物、感人事迹,通过报纸、电视等新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五)后勤保障组。牵头科室:局办公室,责任科室:局属有关单位,局财务科等,州交城投集团。主要职责:负责协调抢险救灾物资装备筹集、分配,以及抢险救援人员后勤保障、机具装备维护保养和应急抢险救灾经费支持等支撑保障。

三、提升应急能力

(一)加快基础建设。各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森林草原火灾道路与航空灭火设施建设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涉交要求,加快工程规划项目实施,统筹要素保障,力争提前完成建设任务。

(二)提升防灾能力。州公路运输服务中心要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指导运输企业储备必要客货应急运力,适时开展运输演练,满足应急运输需求。针对自然灾害较多、风险隐患突出路段,州公路建设服务中心要指导地方制定专项保通方案,确保火灾发生时通行顺畅。特别是我州12个森林草原火灾高危县(市)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防大火、救大灾”标准,更新储备油料、装备、机具等物资物质装备,加强实战演练,提升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四、强化响应举措森林草原火灾

Ⅰ、Ⅱ级响应启动时,按照省、州森防指工作部署,迅速成立前线指挥部交通保障组,局相关部门(单位)立即落实专人到位到岗。局应急办及时联系州森防指,及时调度运输及保畅信息。相关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即时启动应急预案,进入全要素运行状态。做好以下工作:

(一)应急运力调配保障。调用州级应急运力时,州公路运输服务中心按指令要求,迅速调动应急储备运力,督促应急运力在规定时间、指定地点集结待命。做好应急运输任务执行过程中与公安局、应急局等部门的衔接协调工作。研究落实好运输路线沿途油料供应、就餐休息点位,确保运输任务圆满完成。

(二)道路抢通保通保障。全力做好公路抢通抢修及保通保畅工作,受森林草原火灾影响区域的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分局,要迅速开展公路通行情况排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报告公路受损及保通保畅情况,如遇重大险情,迅速请求州局增派力量支援。配合公安交警部门交通管制公告。州公路建设服务中心要加强普通公路抢险救灾保畅通技术指导、人员机具支援,指导沿线公路分局全面开展巡查,强化公路路面、桥梁、隧道、高边坡等设施的养护监管,确保通畅。如遇公路受阻、交通不畅,立即启动应急保通畅预案,第一时间部署应急抢通工作,快速抢通,持续保通。州交城投集团要做好在建项目抢险队伍、装备、物资等保障,全力开展公路抢险保通,积极帮助支援其他有抢险困难的单位。受森林草原火灾影响的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对接同级森林草原火灾指挥部,做好应急疏散、生活物资、救灾装备运输保障工作。

五、健全运行机制

(一)建立联络员机制工作组建立联络员工作机制,确保联系畅通,各成员单位指定相关业务科室负责森林草原火灾交通应急保障工作,明确联络员,建立联络员微信群、QQ群,加强协作交流与协调联络。

篇5

1、路政执法人员路上巡逻程序:

路上有无障碍物或汽车掉物等路产的完整,有无被盗等现象有无行人、牲畜在铁丝网内汽车有无损坏路产后逃跑现象铁丝网、隔离栅有无被损坏建筑控制区内有无违章建筑、广告牌及埋设管线等桥下、铁丝网内有无种植庄稼等现象观察公路路产的变化,预防事故发生

2、路产设施损坏维修程序:

路政执法人员记录报内业管理员内业管理员填写维修单送养护处养护处修复后电话通知内业管理员内业管理员通知当班路政员到现场复核在维修单上签名维修单交内业管理员保存

3、损坏轻微路产的处理程序:

路产被损坏后摆好交通安全设施进行现场勘查并询问当事人,并做好笔录拍照取证制作法律文书司机签名通知司机到指定的地点交款交内业管理员整理归档

4、路上发生一般事故的处理程序:

事故发生后摆好交通安全设施观察及了解有无人员伤亡如无人员伤亡且路产损坏不严重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并做好笔录进行拍照取证通知司机到指定的地点交款交内业管理员进行整理归档

5、路上发生重大、特大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

赶达事故现场摆好交通安全设施观察及了解有无人员伤亡如有人员伤亡及时打120及报警,并通知部门领导(如有需要及时进行抢救)维护好现场交通秩序,避免连环事故发生协助交警部门处理相关事情在交警处理的同时路政员勘查路产的损坏情况并做好笔录如有当事人则询问当事人(笔录)拍照取证制作法律文书当事人签名交交警部门处理

6、路上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且道路无法正常通车的处理程序:

赶达现场摆好交通安全设施观察及了解有无人员伤亡如有人员伤亡及时打120及报警,并通知大队和部门主管领导(大队主管领导立即组织留守人员和通知能达养护处做好应急措施)当班人员维护好现场的秩序,避免连环事故发生协助交警部门处理事故如无法在短时间内保证通车时,公司领导(含部门和大队领导)与交警部门联系立即指示往距离事故现场最近的中央分隔带缺口进行疏通车流同时路政员和养护处立即摆好交通安全设施路政员做好车辆的指挥事故处理的同时当值路政员做好勘查路产损坏情况,并做好笔录如有当事人则询问当事人(笔录)拍照取证制作法律文书当事人签名交交警部门处理

7、路产盗窃案件的处理程序

路政巡查员发现路产被盗做好现场勘察(观察偷盗者是否在现场,如在现场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抓住偷盗者)并及时报警现场拍照,并做好记录把盗窃情况报告大队领导和通知所属路段专案人员,专案人员必要的情况下赶到现场路政巡查员把被盗材料交给专案人员陪同专案人员到高速公路交警大队进行报案(必要时报当地派出所)向公安部门索要报案回执同时向保险公司联系,并做好相关记录专案人员把材料上交内业管理员处进行处理内业管理员准备有关保险材料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到现场勘察时由专案人员负责陪同专案人员案发后每隔十天与公安部门及保险公司进行联系跟踪案件终结

注:由各组组长为专案人员,请各组落实好此类案件的处理程序。

(二)重、特大交通事故处理及分流预案

1、发生重大、特大交通事故后,辖区路政队队长亲临现场指挥,与交警共同进行现场勘查围封,对局部路段进行交通管制;对现场进行勘查;及时将事故现场情况及预计封闭道路时间上报路政大队及监控中心。

2、大队接到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迅速做出分析,确定分流方案,通知监控中心、收费管理部等相关部门。

3、由监控中心、收费管理部通知相关分流收费站打开所有出口车道,收费员进入紧急状态,随时准备疏导分流车辆。

4、其他路政队迅速进入紧急状态,随时做好增援准备,并根据实际情况通知辖区交警大队协助分流。

5、通知相关交警大队加强对各段分流车辆进入国、省道干线公路道口的交通指挥,避免连接线与国、省干道路口发生交通事故而阻碍分流。

6、监控中心、收费管理部各收费站负责人在接到事故通知后,各就各位,加强联动,杜绝空岗。

7、必要时,相关收费站按要求控制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数量,控制车流密度。

8、对特殊路段必要时可采取封闭一条车道,强行限制车速及超车。

(三)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重、特大交通事故是指路产损失在一万元以上,破坏性严重,或者发生人员伤亡,特别是发生交通严重堵塞的现象,以及运输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

路政大队必须协调好与交警及医护人员的关系,发生事故时能够做到及时联系,加强联动。

在处理高速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时遵守的原则:

1、准备充分,快速反应,及时出动的原则。

路政车在平时必须做到车况良好,勘查用具、药箱装备齐全,各种笔录完备,做到随时可以出动。

2、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司乘人员财产至上的原则。

路政人员必须以维护司乘人员生命安全,自身的生命安全为首

要目标。3、统一指挥,及时上报的原则。队长必须到现场指挥,大队长可视情况进行摇控指挥或亲临现场指挥。

4、现场管理有序,保障畅通的原则。

5、保护路产,维护路权的原则。

路政值班室接到重大或特大事故报案后,路政队长和执勤人员必须2分钟内出警30分钟内赶到现场,队长应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领导及监控中心汇报该交通事故现场情况。

(1)如果事故现场没有完全堵塞,车辆可以继续通行的,则由队长负责指挥,安排摆放好交通安全标志,示意车辆慢速驶过事故现场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再次发生,并组织好抢救伤员,将滞留人员撤离危险区及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

(2)如果事故现场需区段性封闭半幅路面的,为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必须对车流进行引流。此类事故大队长必须亲临现场指挥,并根据事故发生情况及地点确定分流方案,由路政队和交警部门配合在指定收费站互通进行分流。分流的实施由大队长负责安排与交警部门及收费站联系,队长起协助指挥作用。

(3)如果事故现场需要封闭全幅路面的,除队长、大队长外,管理处领导也要到现场指挥调度,由管理处领导决定是否全段封路或采取分流措施。

(4)分流地点的选定一般选取来车方向离事故现场最近的收费站,但还要考虑其它因素,诸如该收费站有多少出口,哪些出口可以启用,能否承担引流车流量的压力;该收费站的出口是否与国道相连,离国道较远,超重车是否可以通过;引出线是否有危桥等。

(四)打击肇事逃逸车辆预案

1、各路政队在巡查时发现有肇事逃逸案件,首先上报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通知全线各收费站协助检查肇事车辆,收费站发现情况后,由收费站现场人员根据情况指定肇事车辆在适当地点停放,防止发生再次逃逸,并立即上报监控中心及通知辖区路政队处理。路政队根据情况是否通知当地交警部门协办。

2、各收费站在正常收费过程中发现车头、车身有明显擦痕、破损的车辆及爆胎轮毂压坏路面的,有责任详细了解车辆破损原因,并立即上报监控中心及通知辖区路政队,在路政队未赶到前,设法将肇事嫌疑车滞留,并指定在适当地点停放。

3、各部门、基层单位在路上行驶时发现肇事逃逸嫌疑车辆时,应及时上报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通知辖区路政队进行处理,并通知各收费站配合拦截。

4、打击肇事逃逸车辆是全公司所属单位义不容辞的工作。因此要求各收费站(收费员、交安)做好车况异常车辆的登记,特别是驶出高速公路的车辆,遇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监控中心及通知辖区路政队进行处理。

5、建立对逃逸案件破、结案有功人员奖励机制,根据公司奖励办法按所提供线索的价值分等级按比例实施奖励。

6、各路政队加强与辖区交警大队联系,建立联动机制,对于交警提供线索及协助抓捕逃逸车辆的按上述奖励方法实施。

7、对工作不负责任,或故意放行肇事车辆的,公司将视情节进行严肃处理。

(五)雾天交通管理应急预案

1、交警部门应急措施

辖区高速公路交警大队接到浓雾信息后,立即通知当地交通服务台播放高速公路出现浓雾的信息,提示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司机注意行车安全;并迅速赶到雾区路段疏导交通、维持秩序;采用扩音器喊话方式提示过住司机注意安全,紧急情况下,采用交警巡逻车带队强行控制车速的办法,将车辆带出雾区;在收费站入口加强检查灯光不全、性能差的车辆,以减少追尾等事故的发生;通知拯救队进入一级紧急状态,做好突发事件拯救的准备工作。

2、收费站应急措施

在雾区收费站入口车道增设“前方雾区,减速慢行,保持车距”的警示牌,并开启收费站广场雾灯。沿线各收费站入口车道收费员口头告知驶入高速公路的车辆的司机雾区范围,并提醒司机安全行车。

3、路政队应急措施

路政队接到浓雾信息后执勤组迅速携带“前方雾区,减速慢行”标志牌及限速牌,摆放在雾区两端前两公里处,并加大巡逻密度,开启示警灯,采用扩音器喊话方式提示过住司机注意安全,备勤组立刻进入一级紧急状态,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

4、雾区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时,交警、路政部门应加强联动,各负其责,共同维护事故现场交通秩序;并快速处理,避免连续事故的发生。

5、如能见度无法保障行车安全,将由交警大队同高速公路营运管理部门协商暂时关闭高速公路入口车道。

(六)恶劣天气及特殊情况下交通管理制度

1、恶劣天气是指在高速公路沿线区域出现影响车辆正常行驶,必须采取特别交通管制措施的气象情况,具体包括:大到暴雨(降雨量大于25毫米/日或能见度低于100米)、大雾(能见度低于100米)、大风(风速大于15米/秒,相当于中心风力8级)及冰雪、冰雹等气象情况。特殊情况是指:高速公路上发生重大以上交通事故、重大火灾、群体性阻路事件、重特大治安、刑事案件和因自然灾害造成路桥坍塌以及道路施工造成不具备行车条件或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等情况。

2、进入高速公路的机动车辆,必须装置符合国家标准(gb4785-84)的雾灯,未按国家标准装置雾灯的机动车辆不准进入高速公路。

3、机动车进入高速公路,遇有低能见度的气象情况时,机动车驾驶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200米时,必须开启防眩近光灯、示宽灯和尾灯;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同一车道的后车与前车必须保持150米以上的行车间距。

(2)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必须开启防眩目近光灯、示宽灯、尾灯;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同一车道的后车与前车必须保持100米以上的行车间距。

4、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公安机关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采取间断放行的交通管制措施:

(1)降雨量大于25毫米/日小于50毫米/日;

(2)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

(3)风速小于28米/秒大于15米/秒;

(4)部分路面出现结冰、积雪现象;

(5)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或治安、刑事案件和自然灾害或道路施工造成部分路面不具备行车条件;

(6)进入以下管制区域的车辆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同一车道的后车与前车必须保持50米以上的行车间距。遇低能见度情况时,车辆还必须开启雾灯和防眩目近光灯、示宽灯和尾灯。

5、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公安机关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采取局部或整条封闭高速公路的交通管制措施:

(1)降雨量大于50毫米/日;

(2)能见度小于50米;

(3)风速大于28米/秒(相当于中心风力10级);

(4)所有行车道路面出现结冰、积雪现象;

(5)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或治安、刑事案件和自然灾害或道路施工造成不具备行车条件;

(6)发生群体性阻路事件。

6、实施局部或整条封闭高速公路的交通管制措施时,应及时关闭管制区的各互通入口,除执行任务的警车和需进入现场救援的专用车辆(包括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和拯救车)外,其他机动车辆禁止驶入高速公路。此时已进入管制区域高速公路的机动车辆,公安机关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应组织指挥引导分流车辆驶离管制区。遇低能见度情况,车辆必须按规定开启雾灯和防眩目近光灯、示宽灯和尾灯。最高时速一般不超过20公里。

7、公安机关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和高速公路营运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与气象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天气情况通报制度,加强对恶劣天气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反馈,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及变化趋势。通过气象资料、高速公路的监控设施和路面巡逻等方式及时掌握和发现暴雨、台风、大雾、冰雪、冰雹等气象情况及特殊情况的发生,果断采取临时交通管制,局

部或全部封闭高速公路。8、省、市公安机关应成立相应的高速公路在恶劣天气及特殊情况下交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批交通管制预案,下达或解除交通管制措施,协调指挥交通管制工作,上报有关情况,向公众有关消息。省领导小组设在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各市领导小组设在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9、高速公路需实行交通管制时,公安机关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要及时将情况上报市领导小组,经批准后实施。涉及跨市交通管制的,由市领导小组报省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各级领导小组应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并通报高速公路营运管理部门和相邻公安机关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以及沿线公安机关普通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同时,领导小组必须派员上路;及时了解有关信息,采取有效措施,指挥协调工作。

10、确需关闭整条高速公路时,由省领导小组会同该高速公路营运管理部门共同公告实施,并报告省人民政府。

11、对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造成不具备行车条件时,公安机关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可按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原则,边采取交通管制措施边上报情况,防止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

12、对发生群体性阻路事件和重特大治安、刑事案件需即时实行局部或整条封路措施的,各市领导小组应立即上报有关情况,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

13、交通管制区相邻的公安机关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普通公路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协助配合做好高速公路管制后车辆分流疏导工作。各级领导小组可视情况指挥调动近邻地区警力紧急支援。

14、发生群体性阻路事件和重特大治安、刑事案件需实行交通管制措施时,沿线公路机关诸警种要本着协同作战的原则,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各司其责。

15、公安机关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的联系,及时将制定的交通管制措施和实施时间通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以取得共识,互相配合。

16、交通管制工作由公安机关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统一指挥,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参与交通管制实施工作的各部门和有关人员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密切配合,认真做好交通管制所需器材、工具、标志设施等准备工作,保证各种装备器材处于良好状态。

17、因恶劣天气及特殊情况下引发的交通事故,对因果关系明确的一般、轻微事故,公安机关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应迅速按简易程序当场处理;对重、特大交通事故以及多车连环相撞事故,公安机关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应迅速进行现场勘查,快速撤除现场,恢复交通。对参与指挥、紧急救援的车辆,应提供紧急通道,保证及时到达现场。

篇6

本次演练模拟在***隧道内模拟一台小货车右后轮爆胎侧翻(用两个铁盆作为模拟事故车辆),货车后轮因与水泥路面摩擦出现明火,车上有滞留司乘人员3名,在相距事故现场1000米堵塞大小车辆5台,在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隧道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Ⅱ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抢险应急救援指挥部,向各相关联动单位下达抢险救援命令,各相关联动单位在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组织现场指挥救援,疏散被困人员、车辆,抢救受伤的司乘人员脱离险境,对发生火灾车辆进行扑救,确保隧道安全。

***年*月**日9:30分随着命令下达演练正式开始,参演单位都能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救援抢险,这次演练,从发现火情到完全被扑灭,从人员调动到设备配备,从前方扑救到后勤支援,有组织、有成效的开展了各项工作,迅速及时的完成了扑火任务,圆满成功的达到了演练目的。现将此次演练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方案细致

***的领导对此次演练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审定演练方案,确定演练目的、原则和规模,并参与演练方案的多次讨论和修订工作,多次对演练工作进行部署,并对演练的安全保证工作提出三个确保“确保演练人员的安全、确保演练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演练全过程的安全”的重要指示,从演练策划、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到正式演练所经历的各个阶段,都给予了很大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正式演练的前一天,为了保证演练工作万无一失,局、处领导为此次演练召开了专题会议,并带领各演练部门负责人亲临演练现场,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同时,局领导亲临演练现场进行指挥,下达演练命令,观察演练情况,对演练工作实施全面控制,确保了本次演练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精心组织,部署周密

为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三个隧道管理所、路政和交警、消防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从演练活动的时间到演练活动的内容、从交通管制的时间到交通管制的方式、从参演消防车的数量到消防车的出场顺序、从监控信号灯的控制到隧道广播的文明用语、从交通信息情报板变更的时间到变更的内容等都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修改,甚至连观摩车辆的停放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演练之前,我们经常性的召开会议研究演练方案,确保了演练工作真正做到了万无一失。

三、各参演部门各司其职,认真负责

参加此次隧道消防演练活动的分别有****、****、***、**公路交警大队。但在演练活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各部门都在预案内容进行分工协作,都在预定的时间和预定的地点进行预定的工作内容,忙而不乱,紧张却有秩序,达到了消防演练的预期目的。重要的就是,通过这此次消防演练,更加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理顺了各部门的关系,为下次消防演练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四、通过演练取得的成效

1、加强全体消防员安全意识,对消防安全常识有了进一步了解;

2、对处理隧道内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有所提高;

3、演练过程中,消防员的遵守纪律观念、“一切行动听指挥”观念经受了考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提升;

4、领导小组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应变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5、进一步确定“请进来 走出去”消防管理模式。通过一年的消防培训管理模式,我们的消防人员无论在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同正规的消防部队仍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请进来 走出去”模式是值得坚持。

五、演练存在的不足

1、少数消防员安全意识还不够,对此项活动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

篇7

【关键词】灾害;道路交通运输;培训;预案;管理

一、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出现了交通拥堵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城市出现集中强降雨的时候,城市道路交通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在遇到自然灾害或者紧急情况时,道路交通运输更是一条生命线,是灾害伤员运输、救灾物资输送重要的交通线,实现更为优化的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方式,保证其运输的顺畅性。

二、道路交通运输有效管理对灾害、紧急事件的积极影响

(一)道路运输是灾害、紧急事件救援的生命通道

道路交通的顺畅可以实现物质、人员运输的有效性。在出现突发事件、地质灾害之后,政府可以通过交通运输实现伤员的有效外送,救灾部队的快速移动,从而赢得宝贵的救援时间,同时在灾害发生之后,当地的人们需要外界的食物、饮用水等,这些物资都是需要通过交通运输到灾区,这一过程中,交通管理的有效性是实现救灾物资快速运输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有效的道路交通管理是救灾生命通道的重要保证。

(二)有效管理是道路运输迅速恢复的重要手段

在遇到灾害之后,道路将受到严重冲击,一些严重的地段道路将出现损毁,损毁不严重的地段可能出现机动车辆严重堵塞的情况,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在出现灾害或者突发事件之后,对所辖的道路进行有效的梳理,准确掌握道路损毁情况,需要疏散车辆的时候,哪些可能是关键的堵点。然后在对相关的交通信息进行有效传播的基础上,实施路面的有效管制,另外迅速组织力量对受损道路进行修复,进一步实现其承担运输任务的责任。三管齐下,可以实现道路运输迅速恢复的重要保证。

三、针对灾害及紧急事件情况下的道路交通运输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重视交通运输对灾害、紧急事件处置的重要性

各级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重视交通运输对地质灾害和突发事件处理的重要性,国家需要进一步规范相关的法律文件,强调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一旦出现地质灾害和突发事件之后,可以迅速通过交通运输调集更为的人员和物质进行救援。各级政府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对这一方面应急资金的拨放,在紧急资金的使用上实施严格管理。

(二)专业人员的有效培养

在出现突发事件和地质灾害事件之后,需要有更为经验丰富的路面管理人员上路执勤,因为路面的有效管理直接决定了当时道路顺畅与否。因此这类可以应对突发事件道路执勤的管理人员的培养也是各个地方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日常的备勤时,需要加强对交警的业务培训,同时给予现场实践的教育培训,从而实现更为真实地体现,保证他们可以获得更为突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经验。同时到一些应急备勤经验丰富的地区去参观学习,交流这种应对突发实践道路执勤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对交通管理物质调拨、信息采取等的能力进行有效培训,从而实现管理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提升道路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现代化设备的有效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技术的发展,人工开展各类道路管理工作的效率比起机械设备来说,可能相对较低,这真是我们交通管理部门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实现设备的现代化,可以更好地实现应对突发事件交通管理的能力。现代通信设备完善的道路前线指挥车是进行有效道路管理的重要平台,它可以将当前道路上的交通情况进一步反馈给相关的管理部门,实现整体交通情况的有效了解和把握,也是当前道路指挥的最前沿,可以给出最为及时、合理的管理建议。同时目前国内的北斗导航等卫生定位系统已经基本建立,这一卫星通信设备可以实现机动车辆难以达到灾区的有效管理,也是我们交通部门实施地质灾区道路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这一系列的现代化设备需要进一步应用到我们道路管理之中,同时需要强化交管人员对这些现代化设备的有效掌握,更好地实现管理的有序开展。

(四)构建符合当地特点的交通应急管理预案

各个地区的地质情况存在差异性,一些地区可能处在地震带上,对这一方面的道路应急预案实施更为详尽的设计和备勤。一些地区处在泥石流高发地区,需要对这一地质问题设置更为详细的预案。另外还有一些城市存在强降雨集中的时段,需要对城市内涝等交通问题设计相关的应急预案。整体来说,这种交通应急管理预案需要进一步突出可操作性、针对性等特点,这样可以实现最终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实施,保障道路运输的顺畅。这样预案需要涉及不同的部门,需要当地政府进行有效协调,例如交警是道路管理的主要承担力量,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调动武警、甚至部队等力量,在应急交通管理物资的调配上需要及时迅速,从而实现更为有效的交通管理。这种预案设计是否合理需要在定期的演练过程中得到验证,从而进一步完善相关预案的有效性。

四、结语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都是不可预料的,道路交通运输的顺畅可以实现其救援效率的提升。各级政府需要进一步突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针对性,构建现代化的交管队伍和设备,一旦出现这些突发事件之后,可以提供有效的交通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一、总则

(一)工作原则

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⒉坚持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⒊坚持防灾与抗灾并举、预防为主的原则;

⒋坚持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互相配合,社会参与,形成应急合力的原则。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预报与刊播管理办法》、《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烟台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福山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定。

(三)适用范围

凡在我区范围内发生的,由于台风、风暴潮、暴雨、暴雪、寒潮、大风、低温、霜冻、热浪、浓雾、洪涝、干旱、雷电、冰雹、龙卷风、道路结冰、电线积冰、沙尘暴等天气气候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特别重大和重大气象灾害,以及参与其它突发公共事件(核放射性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扩散、水污染、森林火险、地质灾害、海上救援等)的气象应急保障工作,适用于本预案。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领导机构

区政府成立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分管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分管主任、气象局局长任副组长,区发展和改革、经贸、民政、公安、财政、国土资源、建设、城管、环保、交通、安监、公路、水利、农业、林业、卫生、药监、粮食、宣传、通信、供电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主要职责:

1.制订和完善全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2.启动和终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实施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的领导指挥与组织协调;

3.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4.完成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办事机构

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气象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气象局局长兼任。

主要职责:

1.负责区应急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2.督查落实区应急领导小组的重大决策;

3.为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和终止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4.组织实施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5.负责灾害性天气和气候的监测、预测预报、警报,并及时有效地提供气象服务信息;

6.实施增雨(雪)、消雾、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7.负责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审核和上报工作;

8.协调处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9.承担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气象灾害应急专家组

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应急专家组。应急专家组由气象、水利、水文、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环保等专业的专家组成。

主要职责:

1.对气象灾害成因及变化趋势分析、预测预报和评估;

2.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的技术指导;

3.参与对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4.必要时,参与现场应急处置。

(四)各成员单位职责

1.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协调安排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2.区经贸局、粮食局:负责抢险救灾中调集、供应和管理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保证灾区有效供应;

3.区公安分局:负责维护抢险救灾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协同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

4.区民政局:负责查灾、核灾、灾情评估和灾情上报工作;组织指导灾后灾民的生活救济;负责组织协调因灾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组织指导救灾捐赠;

5.区财政局:负责做好应急资金及应急拨款的有关工作;

6.区建设局:负责组织对灾区城市中被破坏的给排水、燃气热力、市政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

7.区交通局、公路局:负责尽快恢复被毁坏的公路、铁路和有关设施,组织公共客运交通,优先保证运输抢险救援人员、物资和灾民;

8.区通信部门(包括网通、移动、联通、铁通等):负责及时排除通信设施故障,确保各种通信畅通,气象信息及时、准确传递;

9.区水利局、林技中心、国土资源局、环保局:负责及时向区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水文、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环境监测等相关信息;对易于发生气象衍生灾害的地区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

10.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迅速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水、食品;保障救灾药品、医疗器械的供应;

11.区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有关媒体及时播发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预报预测、警报等信息,做好有关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工作;

12.区电业公司:负责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

三、预警与预防机制

(一)信息监测、预测与报告

⒈区气象主管机构归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监测、信息收集、预报预警、灾情调查和评估工作,其所属气象台(站)具体承担气象灾害监测、信息收集、预警等任务。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最新信息要及时向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⒉气象灾害发生后,知情单位或个人要及时通过气象灾害热线电话(6363250)等途径向区气象主管机构报告有关气象灾害信息。

报告内容包括:报告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报告时间,气象灾害种类、特征、发生时间、地点和范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⒊区气象主管机构收到气象灾害信息后,要及时报告市气象主管机构,并在2小时内报告区政府。

(二)预警预防行动

⒈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气象灾害信息进行分析评估,达到预警启动级别的,及时向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对可能达到较大、重大、特别重大预警级别的,向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由市应急领导小组进行相关工作部署。

⒉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应急准备工作。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并及时将准备情况报告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

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要按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积极采取措施防御和避免气象灾害的影响。

(三)预警支持系统

⒈区气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以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信息传输、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综合处理为主体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立重大气象灾害信息收集、评估系统,为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实现重大气象灾害信息资源共享。

⒉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应急支持系统;有关部门要按照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建立或完善本部门气象灾害信息互联共享系统。

(四)预警级别及

气象灾害预警级别,按照可能或已经发生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重大气象灾害预警(I级)、重大气象灾害预警(II级)、较大气象灾害预警(III级)、一般气象灾害预警(IV级)四级。

⒈I级预警

(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5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全区范围内将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会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3)在其他市区发生的可能对我区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4)在本区行政区域内,区气象局所属气象台站监测或预报预警出现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信号等级的天气,可能直接造成人员死亡或对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Ⅰ级预警由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并按程序报省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

⒉II级预警

(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等气象灾害。

(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

(4)在本区行政区域内,区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监测或预报预警出现气象灾害橙色预警信号等级天气,可能直接造成人员死亡或对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II级预警由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并按程序报省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

⒊III级预警

(1)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在本区行政区域内,区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监测或预报预警出现气象灾害黄色预警信号等级天气,可能造成人员死亡或对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III级预警由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

4.IV级预警

(1)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造成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在本区行政区域内,区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监测或预报预警出现气象灾害蓝色预警信号等级天气,可能对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Ⅳ级预警由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

四、应急响应

预警信息后,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镇街、高新区立即做出响应,进入相应的应急状态,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履行各自所承担的职责。

(一)分级响应

一般气象灾害(Ⅳ级)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由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命令,统一指挥调度,进行应急处置。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气象灾害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由区政府先期启动区级应急预案,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并请求上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借助全市乃至全省的一切资源开展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后,区气象主管机构及所属气象业务单位、气象台站的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带班和业务人员值班制度,全程跟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加强天气会商,做好跟踪服务。

(二)应急处置

1.重大或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成员单位要24小时值班,有关人员及时到达预定岗位。

2.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利用信息平台,跟踪全市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情况,收集气象信息,并根据已经形成或有可能形成的气象灾害情况,提出处置建议。

3.气象灾害发生后,事发地镇政府(街道办)要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并根据需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全力控制事态扩大,尽力减轻气象灾害损失。

4.事发地的镇政府(街道办)和村(居)民委员会要立即组织群众开展自救;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各自职责和预案规定以及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搜寻和抢救失踪、伤病人员,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5.卫生部门要紧急派遣专业队伍抢救伤员,同时组织开展灾后疫情监测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6.公安等有关部门根据需要依法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7.事发地镇政府(街道办)和有关部门要迅速组织人员,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进行保护。

8.必要时,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向社会征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

(三)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事发地镇政府(街道办)和有关部门要对事发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科学评估,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应急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四)群众的安全防护

事发地镇政府(街道办)和有关部门要对灾害发生地公众讲解安全防护和救援知识,必要时组织疏散人群,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部门要指导人员疏散,尽量避开灾害可能影响和波及的区域。

(五)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各镇街、高新区要充分发动社会各界,组织公众和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志愿者参与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六)信息

⒈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气象突发事件统一审核与,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气象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监测、预警情况,以及因灾伤亡人员、经济损失、救援情况。

⒉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及时播发区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及时报道各级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对应急工作的知识、决策和部署以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

(七)应急结束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要向区政府和上级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由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决定是否终止重大或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终止,应向社会结束应急状态的公告。

五、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要组织民政等部门及时调查、统计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评估、核实气象灾害损失。区民政等有关部门及灾害发生地镇政府(街道办)要组织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依法做好灾民安置和救灾款物的接收、发放、使用与管理工作,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卫生部门负责做好气象灾害现场防疫消毒与疫情监测的组织、指导工作。环保、建设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气象灾害现场污染物收集、清理等处理工作。

(二)调查和总结

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对气象灾害事件进行调查,总结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上报区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保障

1.依托现有的气象通信网,实现气象灾害应急信息的迅速传输,确保应急期间信息畅通。

2.应急救援现场要与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之间确保通信畅通。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所需的无线电频率;通信部门负责配备现场紧急通信系统,为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现场提供保障;事发地镇政府(街道办)负责协调应急处置现场的通信保障。

(二)信息保障

1.区气象局要在现有的业务平台基础上,建立区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实现互联互通。

2.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立气象灾害应急资源数据库;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管理办法。

3.区气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负责本辖区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和处理,并按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报送本级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重要信息和已报信息的变更要立即报送。

(三)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1.各镇街、高新区和民政、建设、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专用物料、器材、工具的储备,建立相应的物资数据库,并对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购置、库存、使用和销毁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2.区气象部门要加强装备、弹药的日常管理,确保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四)应急队伍保障

1.公安、卫生等部门要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应急救援技术培训,提高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

2.各镇街、高新区要组织引导民兵、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社会资源,组建群众性应急救援队伍,对气象灾害进行先期处置。

(五)交通运输保障

公安等有关部门负责气象灾害现场的道路交通管制,保障道路交通秩序;建设、交通部门负责道路清障和受损道路设施的抢修;公路、交通部门负责开设应急支援“绿色通道”,应急处置的交通运输,必要时应急领导小组依法紧急动员和征用社会交通运输工具及装备。

(六)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气象灾害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做好灾区疾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医疗卫生队赴灾区巡医问诊,负责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病员等工作。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和组织要积极配合专业医疗救护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

(七)物资保障

民政、财政等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调拨和紧急供应等工作,并制订应急物资保障计划;发展改革、经贸部门参与协调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应急药品、医疗器械的储存、供应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物资保障等相关工作。

(八)经费保障

各镇街、高新区要根据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需要,安排专项资金,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提供经费保障。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九)技术储备与保障

1.区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要建立气象灾害应急专家咨询机制,成立专家组,为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区气象主管机构要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技术支持系统,组织开展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和综合防灾减灾的技术研究,做好气象灾害应急技术储备。

(十)宣传、培训和演习

⒈各镇街、高新区要支持和加强对气象防灾减灾和应急的宣传和科学普及工作,增强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⒉气象、广播电视、文化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防御常识,提高公众防御气象灾害和应急救援能力。

⒊各级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组织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专业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

七、附则

(一)名词术语

⒈重大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台风、暴雨、下击暴流、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龙卷风等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气象灾害;重大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⒉气象灾害预警是指各级气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监测或判定出某一区域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某种气象灾害,为避免其影响,气象部门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网络等各种手段和途径发出气象灾害警报,提醒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采取对应防御措施的过程。

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指通过媒体传播给社会公众防御气象灾害的符号语言。通常由符号、颜色和对应的防御指南组成,符号表示气象灾害种类,颜色表示气象灾害的强度级别,对应的防御指南明确了有关部门、单位和公众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⒋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二)预案管理与更新

区气象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预案,制定本行政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报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本预案由区气象局负责每两年评审一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修订或更新后报区政府批准。

(三)奖励与责任追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山东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对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负有失职责任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9

1.1 编制目的

为加强洪水、台风的防范与处置工作,提高公路部门应对暴雨、洪水、台风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证防洪防台风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编制本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福建省交通厅防汛抗台应急预案》、《福州市政府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福州市交通局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等编制。

1.3 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分级管理、属地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原则。

第二节 指挥体系和保障队伍

2.1 市局应急机构

市局防汛(台)应急机构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组成。

(一)领导小组及职责

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主要领导和市局机关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预案启动、指挥协调、召开会议、制定措施、调动资源、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应急办及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总工室、工程科、计养科、机材科、财务科、办公室、路政分局、安办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由局分管领导任主任。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工程技术组、机械物资保障组、交通保畅组、后勤保障组、信息报道组等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气象掌握、信息、上情下达、物资调剂、应急指导抢险救灾、交通保畅等工作。

2.2 各单位防汛(台)应急机构

各单位分别成立相应的应急机构,负责本辖区防汛(台)的防灾宣传、预防、预警、应急响应、灾情报告、应急处置、应急保障以及市局防汛(台)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任务。

2.3 市县两级联动应急保障队伍

组建市县联动应急保障队伍,由市局应急办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配合,做到在灾情面前队伍集结迅速,人员及时到位,设备随时待命,第一时间赶赴受灾地区,及时抢通和修复受毁的公路设施。

第三节 应急响应

3.1 防汛(台)应急响应分级

对应气象部门的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台风预警等级,防汛(台)应急响应分为Ⅳ、Ⅲ、Ⅱ、Ⅰ四级。

IV级(蓝色表示):指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为6至7级并可能持续;

III级(黄色表示):指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已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8至9级或阵风9至10级并可能持续。暴雨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以达50毫米以上且可能持续;

II级(橙色表示):指12小时内可能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已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10至11级或阵风11至12级并可能持续。暴雨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以达50毫米以上且可能持续;

I级(红色表示):指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已经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暴雨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以达100毫米以上且可能持续。

3.2 应急准备

3.2.1 日常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

各单位要克服麻痹大意思想,着手各项防御准备工作,逐级落实责任,切实将防汛抢险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组织到位、制度到位、责任到位。

(2)物资准备

各单位要加强对防汛设备、器材、物资的维护和保养,要确保抢险物资存储布局合理,抢险机械保持完好状态。对重要工程和水毁多发路段,应在现场就近预先储备一定数量的抢毁材料和机械设备。必要时,实行定点储备和调集,一旦有灾情,集中指挥、统一调度。

(3)气象监控

各单位应随时关注掌握气候、水情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汛息,随时做好防汛抗台各项准备。

(4)排查隐患

各单位要重点加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危桥等隐患点的监控,以及临江、沿河、傍山等水毁易发路段的桥涵构造物、防护设施和道班用房等的日常巡查和检查,着重做好涵洞、边沟、截水沟等排水沟设施的清淤和局部缺损修复;

在建公路项目应及时做好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保管情况的检查,做好洪水、台风等应急情况下的保护和转移准备。

3.2.2 响应措施

(一) Ⅳ级蓝色应急响应

(1)组织

Ⅳ级台风应急响应启动后,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坐镇指挥,对台风动态情况全面掌握,随时跟踪,一旦发生灾情,要指挥到位,措施有力。

(2)会商

市局组织召开会议,会商台风情况,分析台风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传达省市领导、相关部门防御台风暴雨工作指示、要求及会议精神,各单位根据会商会议的部署,对本单位防汛(台)准备工作进行全面布置,并向有关部门反馈应急响应动态。

(3)检查

各单位要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巡查,对发现的隐患部位必须组织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抢修,无法抢修的,必须加强实时监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要提早报告;未来可能受台风影响地区的在建公路项目,提前做好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保护和转移工作;路政部门要加大对公路的巡查力度,强化巡逻管控,对不符合要求的沿线广告牌、标志的要与养护部门配合,立即加固或拆除,防止被台风吹落砸到过往车辆、人员。

(4)物资

各单位要准备好抢险救灾物资器材,机管和操作人员按各自职责,检查本单位所拥有的装载机、发电机组、油锯等抢险设备技术状况,必须保证抢险机械设备完好到位,随时待命。

(5)值班

各单位要排出值班表,加强值班,密切监视台风发展趋势和风情、雨情、水情。要保证信息网络畅通,做好上传下达。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及办公室负责人应保持24小时联系畅通,主要领导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灾情现场组织指挥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6)督查

市局现场处置指挥小组做好准备,以便随时深入各分片单位一线,巡检、监督防汛抗台准备工作。

(二)Ⅲ级黄色应急响应

在Ⅳ级台风应急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应急响应措施:

(1)检查

各单位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巡查,对发现的隐患部位必须组织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抢修,无法抢修的,必须加强实时监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要提早报告;要全面检查在建工程地上塔吊、支架、悬挂物等高空作业设施;要加强办公楼、班站全面检查,同时注意用电管理。路政人员要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公路的清障工作,加强对未来可能受台风影响地区的在建公路,要做好施工材料的清理和施工路段的交通安全标志的设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公路沿线广告的安全性监控。

(2)物资

各单位在准备好抢险机械设备的基础上,机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还要做好社会上抢险机械(装载机、挖掘机、自卸车等)租赁准备工作,联系好社会上抢险机械,保证抢险需要及时调用。

(3)强化值班

各单位除正常值班外,加派工程技术人员值班。要坚持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驻值班室或办公室(含办公区)带班,密切监视台风发展趋势和风情、雨情、水情。

(4)督查

市局现场处置指挥小组分片深入各单位一线,巡检、监督各责任单位防汛抗台准备工作。

(三)Ⅱ级橙色应急响应

在Ⅲ级台风应急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应急响应措施:

(1)检查

台风影响区域靠海一线所有在建公路项目必须全面停止施工;内陆地区要根据台风进展适时停工,并组织人员对工地进行必要的加固和防护,同时要转移好建设人员、设备,避免造成损失。路政部门要加强与交警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强化协调配合。

(2)物资

各单位在准备好本单位抢险机械设备的基础上,随时提调社会上的出租机械,同时做好援助重灾地区抢险设备的准备;物供处还应准备好运输车辆、吊车和钢桥构件等随时待命。

(3)24小时值班

各单位要启动24小时值班制度,责任领导要亲自带班,相关责任人要到岗到位,认真履行职责。抢险救灾设备、机械手、运输车辆及驾驶员必须随时待命,确保一旦灾情发生,最短时间内随调随到。

(4)督查

市局现场处置指挥小组要到达易受台风侵袭的现场实地,检查、监督防汛抗台准备,支援可能受灾地区的抢险和救灾工作。

(四)Ⅰ级红色应急响应

在Ⅱ级台风应急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应急响应措施:

(1)物资提调

各单位最大限度地准备装载机、挖掘机、发电机组、自卸车等抢险机械车辆,物供处钢桥构件随时起运;各抢险机械材料仓库管理人员24小时待命,随时提调抢险物资材料和机械设备。

(2)交通通行

道路、桥梁、隧道乃至农村公路遇到重大险情时,要及时关闭必经通行路段,并设置告示牌。

(3)公务活动

取消相关非应急性的公务活动和集体性活动,各部门减少安排常规性出差,正常上班,坚守岗位,严阵以待。

(4)驻地督查

市局现场处置指挥小组驻地分片单位,与各单位一道,现场指挥、协调、指导防汛抗台工作。

第四节 应急处置

4.1 应急处置分级

按照受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应急处置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大四个级别。其中:

一般灾情应急处置是针对毁情损失小于10万元、或交通临时中断的灾情;

较大灾情应急处置是针对毁情损失10-100万元、或交通中断预计时间较短的灾情;

重大灾情应急处置是针对经济损失100-500万元、或交通中断预计时间较长的灾情;

特大灾情应急处置是针对经济损失500万元、或交通严重中断需长时间修复的灾情。

4.2 应急处置措施

(一)一般灾情应急处置

(1)抢修组织

发生一般灾情时,由相关责任单位负责组织、指挥现场抢修。

(2)防止毁情扩大

发生一般灾情后,相关责任单位应加强公路设施巡查和排查,认真做好边坡崩塌、路基塌陷、涵洞阻塞等易发生毁情扩大和二次损毁的隐患点的监控和预警,及时消除隐患,努力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并采取措施防范毁情的扩大。

(3)现场安全管理

相关责任单位要重视一般灾情抢险救灾现场的安全管理。要警惕边坡滑动、滚石等伤人,对于坍塌方、桥涵构造物局部损毁、以及漫水桥和过水路面等危及行车安全的灾情现场,要及时设置规范完整的标志、警示牌,向司乘人员提供准确有效的安全信息。

(4)现场通行管理

在一般灾情现场,相关责任单位路政部门要积极协助维持受毁路段沿线的交通,确保公路畅通。严重受毁的,应安排专人进行看守。

(5)修复工程管理

对于灾情受毁点的修复,必须在落实核对受毁工程数量的基础上,做好受毁情况统计和修复方案设计,狠抓水毁工程质量控制,严格工程管理,确保修复工程质量。特别是对公路的桥涵、挡墙构造物等修复工程,要注意严格把好修复的各施工环节质量关。要加强修复的工期管理,倒计时安排修复计划,严格修复工期。抢修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向市级应急机构报告工作情况。

(二)较大灾情应急处置

在一般灾情应急处置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1)投入应急保障队伍

发生较大灾情后,所在责任单位调用本级应急保障队伍全力投入较大灾情点的抢修,市级应急机构视情派出本级应急保障队伍或调动其他单位应急保障队伍对较大灾情点抢修工作进行支援。

(2)现场组织抢修

在组织抢修等应急处置工作中,要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干线后支线、先抢通后修复”的原则,合理分配抢修力量,投入相关人员、设备,上足机械、多头推进,在最短时间内,抢通干线公路受阻路段。

抢修工作完成后,第一时间向市局应急机构报告工作情况,市局视情组织人员检查、落实修复完成情况。

(三)重大灾情应急处置

在较大灾情应急处置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1)投入市、县两级联动应急保障队伍

发生重大灾情时,分局应急机构应立即从本辖区调动足够数量的应急保障队伍投入灾情点抢修,并做好路政保障和运输救援工作,保证道路通行的畅通安全和抢险救灾物资的及时运送。市局应急机构迅速调动市县联动应急保障队伍,通过直接指挥、督导、帮助受灾点研究修复方案以及机械开挖、修筑便道、架设便桥等措施,缩短交通恢复通行的时限。

国道应争取在24小时内抢通;省道应争取在48小时内抢通。

(2)交通管制

修复时间较长的重大灾情点,要做好交通管制工作,根据事先制定的水毁阻车绕行紧急处置预案,确定绕行路线,设立绕行引导标志,并通过媒体公告社会,引导车辆绕行。

抢修工作完成后,市局现场处置小组应组织人员检查、落实修复完成情况。市局领导视情对重大灾情点抢修工作进行巡查。

(四)特大灾情应急处置

在重大灾情应急处置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1)应急保障队伍全市调援

发生特大灾情时,除了市、县两级应急机构的应急保障队伍全力投入抢修处置外,市局应急办可协调其他单位相关应急保障队伍跨区域对灾情点抢险救灾工作实施增援。

(2)应急机构工作措施

发生特大灾情后,市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要立即赶赴受毁现场,指挥、指导开展应急处置。

抢修工作完成后,逐级上报抢修工作情况,并由市局应急办将工作情况报告省市交通公路部门。

第五节 应急决策

(一)应急启动

本应急预案的启动由市局领导小组根据气象部门的暴雨、台风等气象预警信息,按照相应预警级别启动指令。预案启动后,各部门应进入相应岗位,物资设备处于待命状态,随时等候调遣。

(二)应急终止

符合下列应急终止条件的,终止本应急预案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的实施。

1、暴雨、台风、洪水等灾情解除;

2、现场抢修等应急处置工作(包括危险隐患排除等)已经结束;

应急终止由市局指挥机构。应急终止后,应急准备、应急处置等各项措施均予解除,转入防灾常态管理。

第六节 信息管理

(一)报送渠道

1、各单位接到启动相应等级预警应急响应的指令后,应在3小时之内将本单位相关应急准备、应急处置措施等信息及时在福州公路政务信息网公布,并报市局办公室。市局办公室相关信息除公布政务网外,同时向省市有关部门。

2、各单位公路通阻信息统一上报市局工程科,并每2小时滚动报告相关进展情况。市局工程科负责通阻信息编辑,经分管领导审核后以群发方式报送局领导,并报备办公室,同时通过信息专报系统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市局办公室负责编制水毁专题简报,报局领导及上级相关部门,同时不定期滚动向局领导及相关部门群发台风气象即时动态短信。

(二)报送内容和格式

内容主要包括受灾通阻情况、受灾损失情况(如路线名称、地点、桩号、地名、水毁时间与毁情、估计工程量及损失金额、拟修复方案及估计抢通时间)、其他文字说明信息等。报送格式为:公路水毁统计报表,同时也可增加文字简报形式。

(三)报送时限

各分局水毁信息均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公路水毁统计报表的填报时限分别为交通阻断后1、3、6、12小时之内,其余公路及水毁统计报表应在24小时内将填报。

篇10

简而言之,高速公路通行中断的原因多为交通事故和突发灾害,而交通事故是引起高速公路频繁堵车的根本原因。因此就高速公路保畅而言,应围绕两个宗旨来整合资源,一是千方百计采取种种措施预防交通事故发生,也就是安全预防措施;二是事故发生后快速施救,科学处置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通行。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为,当前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拥堵时间较长主要三个方面原因:事故信息获取不及时;救援设备及人员难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事故处置过程费时多。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道路管控设备建设,建立道路保畅综合指挥系统。加大道路监控硬件投入,对重点路段、桥梁隧道实现监控网络全覆盖。尤其是事故多发路段加强监控系统的配备,道路通行状况全天候处于动态监控。利用监控系统这一优势,提前防范事故发生。例如冬季恶劣天气下,监控人员通过监控视频密切关注路面状况,如路面有积雪,就要及时调配养护人员到积雪路段除雪防滑,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利用好监控系统主动获取道路通行信息,第一时间发现道路交通事故,为救援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此外可以把监控系统应用在整治行人上路现象、车辆遮挡车牌超速行驶等方面,弥补人力巡查不足。

加强部门联动,提高事故处置效率。路政和高速交警共享监控系统,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可以联合办公,成立临时指挥中心,充分发挥监控系统在道路突发事件中综合指挥作用。临时指挥中心统一调度辖区安全保畅资源,事故就是命令,避免各自为政,造成有限的安全保畅资源分散减弱。针对具体情形,事故发生的路段和程度,实行保畅分级指挥,监控分中心及时联系路政大队,协调高速交警大队。处置难度大的交通事故时,分路不分家,可调配事发路段就近路政中队和高速交警先行处置,同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调度属地救援力量。避免应急车道被堵塞后,导致属地救援力量难抵达,同时增强救援人员和设备,提高事故现场交通管制车辆分流效率。加强路政装备配置,路政人员配发对讲机,方便开展工作。及时更换老旧路政车辆,路政巡查车辆安装GPS定位监控系统和视频回传系统,在事故处置中可调配事故发生点就近巡查车。

加强保畅队伍建设。要进一步配强路政队伍,择优选拔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进入路政队伍。加强分流管制、疏导保畅、安全救援等事故救援知识培训,提高路政人员单兵作战能力。树立忧患意识,事前防范胜于事后救灾,针对高速公路特点,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保畅应急预案。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要善借外部资源,唱好安全保畅大合唱。为了确保所辖路段的安全运营,济宁高速路政大制定了《安全保畅应急预案》,并邀请济宁消防、高速交警联合路政在济徐高速济宁段开展应急演练,模拟突发紧急事故,各参演部门紧密配合,有分工,有协作,提高了应急处置水平。

强化各地市边界路段安全保畅合作。随着我省高速公路网不断完善,各地市接壤路段的安全保畅问题也要引起高度重视。相邻两地市公路管理部门应该要及时互通公路信息,加强保畅合作,制定相应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