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篇1

   一、编制预案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1.1前言

   为适应新时期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需要,切实做好本局公共安全工作,防范公共事件发生,有效降低和控制公共安全事件的危害,根据邻府办发【20xx】63号文件精神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预案。

   1.2编制预案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1.2.1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促进公共安全工作由处理向主动预防转变,推动公共安全工作规范化。

   1.2.2编制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自救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原则;坚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依靠科学、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原则;坚持“先人员、后物质”的原则;坚持“先重要物品、后次要物品”的原则;全局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参加或配合应急救援工作,服从统一指挥。

   1.2.3编制依据

   本预案的编制依据是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以及有关法律法规。

   1.2.4主要事件类型

   全局主要事件类型分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尤以自然灾害频繁,轻、中度旱洪灾害基本上年年发生,严重特大旱涝灾害几乎是十年一遇或两遇。

   二、预案内容

   2.1组织领导

   为加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局成立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工作小组,保障组和专家组等。

   2.2工作职责

   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组织协调、现场指挥、临机处理及后勤保障,灵通信息和善后处理;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及救援工作情况,与有关部门协调;组织单位职工的日常安全教育及应急预案的演练。

   2.3总体要求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县农机职工要牢固树立抗灾减灾、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全体职工和群众安全的思想,进一步增强抗灾减灾意识,立足于抗大灾、防大事故,战胜灾情保平安,切实做好应急救援物质,资金的储备和保障工作,积极组织,协调农机抗灾减灾工作服务,充分发挥农机抗灾能力,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最终杜绝灾害。

   2.4预案适应范围

   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适用于对农机系统造成损失的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发生后,农机部门进行抗灾减灾工作。

   三、灾情预警和灾情报告

   3.1适时保持与县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救灾办、气象、水利、国土等部门的密切联系,了解灾情信息,接到灾害预警后及时通知各工作小组,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小组汇报灾情。

   3.2建议与对策

   各工作小组应根据灾害预警和抗灾减灾物质配备情况向本级政府及上级农机部门提出抗灾减灾的建议及对策,必要时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3.3灾情报告

   灾害发生后,农机部门必须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农机部门报告初步灾情情况,并进一步实地调查核实。灾情内容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损失及发展趋势,采取的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各级农机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根据灾害等级确定预案启动时机。特殊情况下上级农机部门可直接指令下级农机部门启动预案。

   四、灾害等级划分和预案启动的条件及方式

   4.1灾害等级划分

   灾害等级按县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4.2预案启动条件及方式

   发生重特大灾害时,县农机抗灾减灾预案启动,受灾片区推广站站长在当地党政领导下,启动农机抗灾救灾预案。其他灾害由受灾片区推广站站长根据具体情况启动预案。

   4.3应急预案等级划分

   根据全县洪涝、干旱灾害的严重程度和范围,按照〈〈县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划分为三级应级响应预案:

   4.3.1I级响应预案

   县局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会商,县局各部门负责人和各片区推广站站长参加,作出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部署,宣布本县进入紧急救援,迅速将本系统情况上报县委县府、市农机局。同时增加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乡村机耕道和机电提灌站查险和防守,及时控制险情,或组织强化提水送水、抗灾救灾工作。受灾地区各级农机部门负责人,应按照职责赴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和驻点具体帮助重灾区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各抗灾服务队应发扬不怕苦、敢于碰硬的精神,认真履职、辛勤工作。

   4.3.2II级响应预案

   县局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主持会商,县局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片区推广站站长参加,作出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部署,根据情况下达本县进入紧急防汛(抗旱)期,迅速将本系统情况上报县委政府、市农机局。同时,增加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并做好抗灾救灾的应对措施和物资准备。

   4.3.3III级响应预案

   县级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会商,县局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片区推广站站长参加,作出相应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将本系统情况及时上报县委县府和市农机局。同时,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根据预案组织救援抢险或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到一线具体帮助应急救援工作。

   4.4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行动

   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地区农机部门要核查统计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突发事件应急力量和资源需求及缺口等情况,并按规定逐级上报。县农机局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及时向县政府、市农机局报告,争取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资金支持。

   4.4.1火灾应急措施

   1、发生火灾时,应积极自救,扑灭火灾,同时立即拨打“119”报警。报警时要说明单位、地点、物质燃烧种类、是否有人员被围困、火势情况,请求灭火,报告人姓名,并记录报警时间。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要现场指挥,组织灭火并组织人员、重要物资疏散。

   2、报警后,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要安排人员到指定地点迎接消防车,引导消防车辆人员到达指定位置。

   3、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现场指挥员要向消防负责同志报告情况,移交指挥权,协同公安消防做好灭火工作。

   4、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现场指挥的要求边救火边负责内外警械,维护公共秩序,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保证人员通畅。

   4.4.2农业机械事故应急措施

   农业机械发生事故,无论何方责任,车辆驾驶(操作)人员应第一时间抢救人员,保护好现场,通知主管部门和投保保险公司,并及时上报。

   4.4.3盗窃案件应急措施

   1、遇到或发现有盗窃案件时,值班人员要立即向带班领导报告。

   2、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人员保护好案发现场,任何人不得擅自触摸和移动任何东西,包括罪犯经过的通道、爬越的窗户、打开的箱柜、抽屉等留下的一切手痕、脚印、烟头等,待公安部门人员勘察现场或勘察完毕后,方可恢复原状。

   3、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记录好被盗物品的名称、价值等情况。

   4、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犯罪分子遗留下来的各种物品,作案工具等妥善保存,交公安部门处理。

   4.4.4恐怖袭击事件应急措施

   1、如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或发现可疑爆炸物等危险物品时,发现人应立即向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拨打报警电话。

   2、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保护现场,禁止任何人接触可疑物。

   3、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对附近区域人员疏散,设置临时警戒线,禁止人员入内。

   4、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附近区域全面搜索,消除隐患。

   5、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协助警方排除爆炸等危险隐患和调查。

   6、如危险已经发生,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好抢救和转移伤员,同时组织人员安全撤离,保护好现场。

   4.4.5群体上访影响办公秩序事件应急措施

   1、有5人以上上访者来群访时,值班室要通知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或协调有关部室接待来访人员。

   2、办公室接待人员通知相关部室做好应急准备。

   3、经解释、劝阻无效,发生上访人员群体性冲击办公楼情况,办公室立即向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组织人员阻止。

   4、在人员阻止无效的情况下,办公室迅速向上级部门汇报并经同意后报警,由警方负责解决。

   4.4.6破坏性地震应急措施

   1、发生破坏性地震,要迅速躲在桌、墙角等坚固处,禁止跳楼逃生。

   2、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向上级报告,指挥并疏散人员快速在室内安全地带避震或沿安全地带转移。

   3、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自救同时拨打“120”和“110”求救。

   4、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维护现场,防止失盗。

   4.4.7洪涝旱灾及泥石流应急措施

   1、发生洪涝旱灾、泥石流灾害,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2、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向上级报告,指挥并疏散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3、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自救,同时拨打“120”和“110”求救。

   4、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监测现场,防止灾害事故扩大和人员物质二次损害。

   5、严格按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启动预案。

   4.4.8抢运抗灾减灾物资。组织农机运输机械抢运抗灾减灾物资和抢险物资等。

   4.4.9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根据灾后重建工作需要,积极组织农机人员,设施设备投入灾后重建工作。

   4.4.10做好宣传工作

   按照当地公共突发事件报道口径,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认真宣传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成效和典型事迹,促进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五、农机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机构

   农机公共事件应急机构由指挥决策机构、综和协调机构和具体工作机构组成。指挥决策机构是各级农机部门成立的农机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综合协调机构是各指挥部办公室,具体工作机构是各级农机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服务队。县农机局组建由局长任指挥长,副局长任副指挥长,相关股、室、站、校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机抗灾减灾指挥部。指挥部负责对农机与其他公共事件应急主管部门工作进行协调、部署、组织,指导农机公共事件应急工作。

   指挥部办公室由管理站工作人员担任,其职责是:

   1、向各公共应急服务队传达指挥部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

   2、收集各公共事件应急服务队工作进展情况;

   3、负责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信息;

   4、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指挥部门汇报灾情和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情况;

   5、协调公共事件应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

   6、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农机公共事件应急服务队由农机技术人员,基层推广站人员及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组成。负责执行指挥部下达的指令,进行公共事件应急和事后工作

   六、公共事件应急准备

   6.1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人员组成

   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人员由农机部门工作人员、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和突发事件地区的干部群众组成。

   6.2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物质储备

   物质储备工作主要包括:

   1、提前组织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保证设备随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提前采购、储备应急救援工作所需设施设备及零配件;

   3、做好农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燃油储备和用水用电协调工作。

   七、公共事件应急具体安排

   7.1成立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按照县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求,全面组织领导防汛抗灾工作。

   7.2应急救援工作队

   队长:

   副队长:

   队员:农机系统在职全体职工

   工作职责:在局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做好人员和国有财产等抗洪一线的抢险救援工作。

   7.3后勤保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负责做好全局抗灾减灾后勤物质保障及供给工作,负责抢险队员的医疗及抢险工作。

   7.4国排站防汛抗旱工作

   7.5各片区公共应事件急救援工作。

   工作职责:负责做好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组织实施,现场处理险情,同时向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当地政府汇报灾情,统计上报灾情情况。

   八、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纪律

   8.1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是各单位和个人应尽的法律义务,要无条件地服从上级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命令,决不允许推诿扯皮,讨价还价,拖延塞责。对消极怠工、玩忽职守而造成损失或责任事故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8.2局应急救援队队员及各单位抢险小分队人员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

   8.3各股室负责人要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公共事件工作,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严格落实局机关防洪指挥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指令。

篇2

【关键词】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关键链理论;系统模型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工业的不断进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逐渐成为电力企业与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目标,作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电网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也成为电力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我国电网存在结构复杂、跨度大、地域广等特点,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的电网事故处置流程,构建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的电网事故处置流程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电力企业运营特点与电网运行特性,提出了一套基于关键链理论的电网应急事故处置体系模型,为规范电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1 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系统机构模型

我国电网具有结构复杂、覆盖面广、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等特点,直接导致了我国电网事故具有灾害源多、影响面广、事故情况复杂、次生灾害多、损失巨大等特性,这也导致了电力企业在处置电网事故过程中存在组织困难、协调困难、响应速度慢、职责划分不详细等问题。结合电力企业的运营特点和相关工作经验,将电力企业事故应急处置系统划分为三个大部分,分别为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运作机制。

1.1 组织体系

根据事故应急处置的典型经验与电力企业的运营特点,将电力企业参与事故应急处置的部门划分为四个角色,如图1所示。

其中,应急指挥中心作为电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的最高指挥单位,负责对参与事故应急处置的各部门进行协调,并直接指挥电力调控中心对电网突发事故进行处置,并在事故处置结束后对处置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电力调控中心作为全网电力调度的核心部门,负责突发事故影响下电网电力运行方式的紧急调整,隔离事故设备,并指挥应急抢修队伍对事故设备进行消缺。

应急抢修队伍作为突发事故的直接处置单位,负责接收电力调控中心命令,对事故设备进行抢修消缺,使设备恢复到原运行方式。

技术支持队伍负责维持通信畅通,保障自动化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对应急物资进行管理,并负责相关信息的。

1.2 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电力调控中心作为指挥全网电力运行的指挥机构,负责事故应急预案和黑启动预案的修编、整理工作,并及时对事故应急预案和黑启动预案进行下发和宣贯,并应定期有针对性的组织全网性的联合反事故演习,保证电网发生突发事故处于紧急运行状态下,运行人员有担负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其具体框架如图2所示。

其中,省(自治区)级电力调控中心,负责对全网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滚动编制,在网内事故影响全网运行方式情况下,启动全网事故应急预案;下辖地(市)调负责配合上级调控机构结合本网实际情况制定专项事故应急预案,在本网突发事故情况下,启动专项事故应急预案;省(自治区)级电力调控中心,负责黑启动预案的滚动编制,并下发下辖各地(市)调、检修公司、电厂等机构,在发生全网垮网局部垮网导致网内大面积停电时,启动黑启动预案;省(自治区)级电力调控中心要与下辖地(市)协调沟通,定期组织反事故演习.

1.3 运作机制

运作机制是整套事故应急处置系统运作的根本条件,其结构如图3所示。

电力调控中心负责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常态控制和实时监控,并根据相关电力运行经验及设备状况等信息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进行预测和预干预。在以自然灾害、外力破坏、人员原因、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突发事件,使电网的有功P、无功Q、电压U、相角θ、频率f等指标值发生破坏性变化,使电网进入紧急运行状态时,电力调控中心应进行电网运行方式的紧急调整,改变机组出力,调整电网的有功、无功、电压、频率等,并隔离故障设备,使电网进入特殊运行状态。在汇报应急指挥中心的基础上,电力调控中心直接下令给应急抢修队伍,应急抢修队伍直接负责故障设备的抢修消缺工作,使故障设备恢复到原运行方式。在事故处理结束后,电网进入新的稳定运行状态。

2 关键链理论及基于关键链理论的应急响应模块的构建

2.1 关键链理论

关键链项目管理(CriticalChainProjectManagement,CCPM)最早是由以色列学者GoldrattEM博士提出,是约束理(TheoryofConstraints,TOC)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其核心思想是“项目管理服从整体优化”,强调在制定项目计划时考虑现实存在的资源约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管理以及整个项目管理流程的持续改进,并可以全力保证关键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非关键环节在不占用关键环节的时间和同类资源时可以与关键环节并行启动,否则就让关键环节先行启动。

由于网架结构的复杂性和事故处理的时效性,造成电网应急事故处理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和时间性的特点。特别在突发事故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可能有多个故障点,并且故障情况复杂多样,时间紧、任务重,给事故应急处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关键链理论的关键链环节优先,其他非关键链环节视其时效性启动的原理应用在电网应急处置过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2.2 基于关键链理论的应急响应模块的构建

利用关键链方法,在电网进入紧急运行状态后,快速辨明事故类型,并对事故进行分类分析,分析出事故处理的关键环节和非关键环节,尤其是多起突发事件同时发生,网内故障点较多的情况下,以事故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为边界条件,根据实际运行及事故处理经验按照关键链理论,对事故处置流程进行优化处理,事故影响范围大、对电网影响严重的事故处置操作优先进行。其他操作只有在不与优先级操作具有相同时效时才与优先级操作同时启动,为高效快速进行复杂的电网事故应急处置提供了更具时效性、效率更高的方法。在电网应急调度方面,根据分析出的关键环节和非关键环节,在应急预案体系中快速定位应启动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在技术支持队伍的支持下,根据已有资源,以关键环节为主线开展应急调度处理。基于关键链理论的应急响应模块如图4所示。

3 基于关键链理论的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系统模型的构建

根据以上对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的研究,以基于关键链理论的应急响应模块为核心,构建起统一的、标准化的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模型。模型架构如下图所示。

该模型详细体现了面对电网突发事故时,以电力调控中心为主要事故应急处置部门,以基于关键链理论的事故应急响应模块为核心,构建的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模型的运作全过程。在电网突发事故使电网进入紧急运行状态时,电力调控中心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事故情况,并受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和委派,在技术支持队伍提供的相关技术支持协助下,使用基于关键链理论的事故应急响应模块对事故进行分析,确定关键链和非关键链,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中确定相应的事故处理预案,并作出相应电网运行参数调整,隔离事故设备原件,使电网进入特殊运行状态,并由应急抢修队伍完成故障设备的抢修和消缺工作,最终使电网进入新的稳定运行状态。

4 讨论和分析

由于电网事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电网事故应急处置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这要求运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网内管辖设备的设备运行情况和设备故障历史等资料进行认真收集和总结,建立规范化的设备运行台账,用科学化的定量化的实时数据管理电网。在事故处理后,要认真总结事故发生原因、事故处理过程、事故处理结果等,积累事故经验,提高运行人员处置事故的能力。

关键链理论需要与本网的实际情况及本网事故应急处置的特点相结合,研究和制定符合本网实际的具体应用方法、流程,才能发挥其作用。

电网事故应急处置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工作,应从规章制度上规范各部门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责任,提升各部门在电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参与效能,提高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的效率。

5 结论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工作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管理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的科学化、标准化也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关键链理论引入电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能有效的规范电力企业的应急处置流程,提高电力企业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提升电网事故的处置效率,有力带动事故应急处置理论的深入研究,促进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系统是具有一定实际工程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泽荣. 地区电网事故运行方式恢复策略的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2010.

[2]徐瑞卿,周渝慧. 突发事件下的电力应急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6).

[3]刘有飞,蔡斌,吴素农.电网冰灾事故应急处理及反思[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8).

[4]李洪锦,沈龙.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在电网事故处理中的作用[J].云南电力技术,2004(2).

[5]杨成龙.电网事故应急体系模型探讨[J].江苏机电工程,2011(5).

[6]张文亮,周孝信,白晓民,等. 城市电网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供电安全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22).

篇3

第一条:为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正确应对突然发生对正常电力供应或办公秩序构成严重影响的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县供电局正常的工作秩序,确保全局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范围:一是因群体性上访、静坐等情况激化而导致的冲击本局重要场所的事件;二是意外伤亡事故及闹事等突发事件;三是较大的治安、刑事案件;四是危害调度、变电所、物资仓库、财务等重要场所的事件;五是危及来局考察的首长、知名人士安全等政治影响较大的事件。

群体性上访按《县供电局群体性上访事件处置预案》执行。

第三条:处置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重点保障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人身、设备和财产安全。同时要及时掌握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各类情况,避免由于工作疏忽和失误诱发突发事件。

2、坚持依法处置原则。依法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避免激化矛盾和不必要的冲突。

3、坚持统一指挥、协同配合原则。在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各项应急处理工作。局属各单位(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

4、坚持快速反应原则。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时,坚持一个“快”字,做到反应快、报告快、处置快。

5、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主管部门负责突发事件的具体处理、善后等工作。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四条: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在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成员由生产副局长、经营副局长、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营销科科长、安全监察科科长、生技科科长、财务科科长、政工科主任、人力资源科科长、调度室主任、行政科科长组成。

第五条: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临时工作机构,主任由具体突发事件涉及的分管局领导担任,成员由具体突发事件涉及的主管部门、局办公室主任、安全监察科科长、行政科科长、事发单位主要负责人等组成。

第六条: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各专业应急工作组。

1、安全保卫专业组。组长由安全监察科科长担任,成员由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2、法律协调专业组。组长由局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3、后勤保障专业组。组长由行政科科长担任,成员由后勤保障等相关人员组成。

4、事件涉及部门专业组。组长由具体事件所涉及的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第三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决定启动、结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研究决定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急工作措施。

第八条: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

1、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指挥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急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情况。

2、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控制情况,并负责与地方政府、市局等上级应急处理管理部门联系,取得指导与支持。

3、协调各专业工作组之间的工作。

4、负责突发事件和上报相关信息、数据的审核,并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市局提交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情况的报告。

第九条:安全保卫专业组主要职责。

1、密切关注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事态发展情况。

2、及时会同基层单位配合公安部门赶赴现场提取证据,搜集资料。

3、根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令,加强局各重点要害部位的门卫保安力量,必要时关闭大门,组织民兵应急小分队到岗到位,并向公安部门请求援助。

4、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突发事件发生场所的秩序,确保电力大楼及其他各重点要害部位不被闯入。

第十条:法律协调专业组主要职责。

1、及时了解事件情况,分析突发事件原因,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法律意见。

2、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协调,争取政府及社会舆论的支持、理解。

3、负责突发事件的统一宣传解释工作,消除疑虑,稳定情绪,增强凝聚力。

第十一条:后勤保障专业组主要职责。

1、接受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挥,负责应急设备、物资的准备和供应。

2、配合安全保卫专业组,做好局房屋、办公用品等物业财产的安全保卫工作。

第十二条:事件涉及部门专业组主要职责。

1、根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令,及时了解突发事件情况,分析确定事发原因及我局是否存在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并提出处理意见。

2、配合其他专业组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对导致突发事件的原因、管理责任等进行分析汇总,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意见,书面上报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四章处置程序

第十三条:初期处理

主要目标: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1、当矛盾初显时,事发单位主要负责人应认真负责,组织力量主动深入地了解、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争取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经反复做工作仍无明显效果,并发现有转化为突发事件迹象时,事发单位主要领导应密切关注动向,分析情况,确定工作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力争就地解决。不得将本级应该解决的矛盾推给上一级。

3、当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矛盾仍无法解决,突发事件不可避免时,事发单位主要负责人应立即发出预警报告,将事件的主要问题、人数、组织者等详细情况报告给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同时,分管领导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应迅速赶赴事发地点协助工作。

第十四条中期处理

主要目标:控制事态,平息情绪,化解矛盾。

1、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接到事发单位的预警报告后,应根据事件的性质,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局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决定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后,迅速组成临时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专业组根据职责立即开展应急工作。

3、事发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负责与参与突发事件的人员代表交谈,开展解释、疏导与化解工作。要善于观察形势,做好群体的分化瓦解工作。要加强对组织者的政策攻心,说服他并通过他做好其他人的工作,促进事件向有利的方向转变,直至事件平息。

第十五条:善后处理

主要目标:事件平息后,做好后期处理,防止其反复。

1、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由领导小组视情况决定解除应急预案。

2、突发事件平息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应急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上报领导小组和上级相关部门。

3、事发单位要对该次突发事件进行认真分析,吸取教训,并将处理结果和有关情况书面报告给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五章附则

篇4

【关键词】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应急工作

油气企业工作区域分布点多、面广、线长,呈现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等特性,具有较高风险,这对信息报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及时准确地报告突发事件信息有利于企业掌握突发事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调集应急资源,果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保护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

一、新时期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是油气企业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需要。突发事件报告工作与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善后恢复等工作密切相关,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渠道畅通与否和信息传递效率、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上级部门对突发事件动态和发展趋势的掌握,影响领导决策和应急处置工作开展。作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第一要素,突发事件信息不仅领导重视、应急需要,而且员工关心、社会关注。

(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是油气企业保障员工和企业利益的需要。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报告,有利于企业掌握突发事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应急资源,迅速组织应急抢险,抑制事态发展,避免事件造成重大影响和产生严重后果,保护员工生命,减少企业财产损失。

(三)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企业形象的需要。建立及时准确的信息报告机制,对澄清事实、引导舆论、维护企业形象起着积极作用,有利于各项应急响应决策措施的有序实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对处置,避免社会恐慌,将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维护企业形象。

二、油气企业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存在问题

(一)突发事件报告范围不清楚。个别属地管理单位对突发事件范围不清楚,习惯性地认为只有发生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井喷事故、油气泄漏、环境污染等才能算是应急事件,才需要报告信息,对生产影响不大的事故,就不报告。

(二)信息报告主动性不强。发生突发事件后,部分属地应急管理单位急于处理事件,主观上对信息报告认识不够,意识不强,不积极主动地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相关情况。

(三)信息报告时效性较差。发生突发事件后,个别属地单位没有意识到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报告,导致上级领导不能第一时间掌握突发事件情况,延迟了整体资源调控处置时间,有可能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扩大,造成更大的影响。

(四)信息报告不够准确。个别属地管理单位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等相关要素信息报告得不完整,对事件现场情况详述表达不清楚,对可能存在的社会敏感因素研判不够准确。

(五)存在瞒报现象。个别单位发生突发事件后,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担心事件被上级部门知道会给单位带来不良影响,于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式进行自行处理,瞒报事件。

三、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思考与策略

近年来,国内外油气行业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如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青岛市“11・22”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等等,其事故发生后信息报告是否及时、准确、有效,已成为业内公认的、足以影响应急处置全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油气企业各部门应高度重视,通过畅通和拓宽信息报送渠道,更加及时、更加准确、更加有效地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为企业把握全局、正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做好突发事件早期预警和科学应对提供可靠保障。

(一)解决报告范围不清的问题。企业应急管理单位要改变以往突发事件报告范围错误认识,放宽思路,提高重视度,转变思想观念,凡对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事件,无论影响大小,均应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告。

(二)解决主动性不强的问题。获知突发事件线索后,要及时主动调查核实,主动进行报告。处置过程中,要密切跟踪事态进展,全面掌握相关情况,加大续报工作力度;处置结束后,要及时终报,实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闭环管理,确保信息报告的完整性。对于敏感信息、预警预测信息、可能引发重大以上突发事件的信息,以及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事件,要加强分析研判,并及时报告。

(三)解决时效性较差的问题。时效,可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生命。按照“速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油气企业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首报意识,及时快速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力争30分钟内向上级办公室值班室电话报告、1小时内书面报告。如事发单位因现场情况不明、条件不具备等来不及书面报送的,必须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初报信息,随后通过“传真+邮件”同步的方式上报信息报告,争取第一时间处置事件的资源,及时高效地处置事件。同时,要充分依托新技术、新手段,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线索和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苗头性、趋势性、敏感性信息,提前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四)解决准确性不强的问题。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信息报告中的一个字、一句话、一个数字,一旦出现差错,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上一级应急领导小组的正确决策,为应急处置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在组织报送各类突发事件信息时,所属各单位信息报告内容必须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伤亡和损失、危害情况、事发点周边居民分布、(下转第109页)(上接第94页)原因初步分析、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进展情况以及事件发展预测,明确标注信息编号、签发人、联系人、联系电话等要素。在信息采写中必须对人、事、物进行准确描述,不能以点代面或避重就轻,更不能有半点虚假或夸张,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地收集、整理信息,不道听途说、不捕风捉影。

(五)解决漏报、瞒报的问题。加大信息报告情况通报和责任追究力度,定期对单位、部门突发信息报告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能及时准确报告的突发事件信息提出表扬,对于迟报、漏报、瞒报以及报告质量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尤其对突发事件发生后,单位瞒报、漏报信息的,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四、结语

新时期网络条件下,油气企业要针对信息传递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报告体系,进一步简化信息报告程序,理顺中间环节,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及时、准确,应急处置主动、有序、有效,维护企业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俱孟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记者的着力点[J].中国记者,2006(9).

篇5

[关键词] 应急管理; 专业处置; 能力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53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092- 03

应急管理是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造成突发事件的原因、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科学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应对、控制和处理的一整套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应急管理的目的是规避风险、应对风险,使社会能够承受各种因素导致的灾害。应急管理需要有效集成社会中各个资源,在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提供强有力的专业处置保障。近几年,我国重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为此,我国政府在相关领域加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然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应急专业训练以及专业救援设备,造成应急专业处置存在着不足。因此,需要强化应急管理水平,提高政府应急专业应急处置能力。

1 我国政府部门的应急专业处置能力状况

我国政府在地震、洪水、疾病传染、森林火灾、海上搜救、矿山、化学和核事故等领域已逐步建立起了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到目前,已形成国家、省市及全民的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应对突发事件需要政府应急部门具备很强的专业处置能力,包含遂行各类行动的专业技术力量和专业器材保障能力。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拥有了上千万的安全防灾专业和非专业队伍,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就由2004年的25万人增加到目前的34万人,增长率达到36%。其中矿山救援队伍从1.43万人增加到2.45万人;铁路救援队伍从0.46万人增加到2.1万人;公安消防队伍从12万人增加到15万人;海上搜救、危险化学品、民航、电力等应急救援队伍也有较大规模的增加,已为国家、省市做好应急工作打好了坚实基础。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目的是抢救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不管处置的事件性质如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所有的处置手段都是专业性强、危险性高、时间紧迫、需要专门技术和专门装备的特殊作业。然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应急专业训练以及专业救援设备,造成专业应急处置能力存在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活动。北京7.21暴雨后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如果没有专业的救援装备、没有专业的救援技术,一般人员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在灾情面前,各路救援人员都发扬出大无畏和连续作战的精神,但是很多情况下仅仅依靠意志和毅力是无法高效地实施救援的。救援人员虽然人数众多,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装备、技术和训练,救援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2 政府应急专业处置能力存在的问题

应急专业处置能力是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核心要素之一,专业处置能力的水平决定着应急管理能力的高低。目前,政府应急专业处置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和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短板。

2.1 专业处置能力不够全面

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很多参加抢险救援的人员多是依靠体能,而不是系统的专业技能,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缺乏有效应对方法,致使很多时候贻误最佳救援时机,主要原因是因为在专业处置能力的训练上有所欠缺,缺乏对专业处置人员进行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处置突发事件的效率较低。

2.2 专业处置装备还不够先进

应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各个方面考虑周全,但是在实际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缺乏相应的专业工具,只好临时寻找和征调。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专业分布不合理,缺乏较为全面的专用装备、器材、工具,专业门类数量少、规模小、类型不全,现有的专业门类还不能覆盖全部应急领域。

2.3 专业保障能力还不够强

任何一项处置活动,都离开强有力的保障。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尤其需要专业的保障能力。但是在实际处置突发事件中,政府还保留着传统的保障模式,在缺少相应的人员、装备器材的时候,往往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寻找适合处置需要的各项物资,有时候还满足不了处置的需要,暴露出保障能力不强的问题。

3 提高政府应急专业处置能力的对策

分析目前的应急处置能力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政府在应急能力建设的宏观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各项应急工作也在正常有序的的开展,但是在微观方面,特别是专业的应急处置能力方面的建设却有待加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迫切需要加强应急专业处置能力建设,从基础上打牢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使政府应急管理真正向高效、专业的方向发展。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解决我国政府在应急专业处置能力方面的不足。

3.1 开展专业教育训练,提高专业人员能力

专业应急处置能力牵引着应急专业训练,应急专业训练决定着应急能力的高低。应急专业处置是在特殊的场合进行的作业,对应急人员的智能、技能、体能、意志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必须对应急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教育训练,才能满足应急需要。科学实施专业教育训练,是提高专业处置能力的基本途径。

(1) 多方面加强学习研究。要紧紧围绕应急管理需要,加强应急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使之掌握各种应急知识和法规,系统学习危机预防、危机控制、人员救援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深入研究应急处置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处置方法与保障措施。强化应急技能训练,提高专业处置人员心理素质,使之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本领。

(2) 多领域拓展训练内容。要着眼应急管理的需要,在院校中开设专业的应急教育训练课程,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与应急专业处置相适应的教育体系,设置具有学位的应急专业。政府应急部门要开展专门的训练,有重点地加强各级政府机关和干部骨干的培训,定期组织各种专业应急演练,全面熟悉各专业特有的行动程序和方法,提高政府应急相关人员的应急指挥和协调能力。

(3) 多形式锻炼专业队伍。要针对突发事件恶劣的环境条件,强化复杂条件下的实战训练,提高专业应急队伍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本领;突出恶劣环境条件下的训练,磨炼专业救援人员的意志和作风;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加强各专业之间指挥、协调、控制以及保障训练,以提高应对多种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

3.2 配发专业应急装备,增强专业救援能力

武欲胜其敌,必先精其器。应急专业处置需要与应急特点相适应的专业装备保障。国外政府在处置应急事件过程中,政府应急部门一般都配备有先进的抗灾救援装备,如水陆两用飞机、直升机、救生艇、各种车辆、重型工程机械、除雪机、水净化机、防核防化设备以及警犬等。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政府应急部门面对的突发事件日益增多,除了具备优秀的人才外,必须根据专业处置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探索和研究新型保障模式,装备精良的应急救援设施,增加专业器材的数量和种类,才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实际应急的需要来看,应急专业处置所需要的专业装备主要有以下几类:拆除设备、、高空抢险设备、建筑抢险设备、地下救援设备、消防设备、个人防护设备、医疗支持设备、通信联络设备、运输设备、自动检测设备。上述设备在处置突发事件中作用十分突出,政府应急部门要根据应急需要引进、配备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救援设备,构建适应专业处置需要的装备体系,建立起高低搭配、通专结合、功能互补、系统配套的专业装备体系,以满足应急专业处置需要,防止在发生灾害事件时因为缺乏专业器材而无法及时有效的应对。此外,要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对现有专业装备进行改造,提高现有装备的技术含量,加快技术跃升的步伐。要积极运用信息管理、质量管理、系统管理等现代管理理论,加强装备信息的收集、积累、传输、反馈,加强专业应急装备管理和装备保障的过程控制,增强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要重视对突发事件的研究,把握高技术条件下应急救援中装备保障的最新动态和成功经验,总结具有特色的新经验,提高现有专业应急装备的救援能力。

3.3 探索新型保障模式,增强专业保障能力

突发事件的处置,往往受领任务突然,准备时间短促,任务周期长短不一,只有不断探索新型保障模式,做好保障准备,才能迅速展开应急专业保障活动。

(1) 要建立完善的应急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突发事件瞬息万变,应急样式多样化,决定了应急装备保障的特点是点多、面广、信息量大。为使应急装备保障工作围绕应急目的有序高效地展开,把保障力量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在整体上形成合力,完成艰巨的保障任务,随时应付突况,就必须从全局出发,建立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精干灵敏的装备保障联合指挥机构,按照应急需要和装备保障资源对所属装备保障力量及其行动实施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 做好通用设备转化工作。要将国家、地方、私人等民用设备潜力转化为应急装备保障能力,平时就应注意做好应急通用设备的转化工作。对民用设备进行调查研究和组织试验,准确掌握哪些设备可以转化为应急需要,对可转化和征用的民用设备,应针对应急装备保障的要求做好征用计划,政府和设备所有者双方签订征用意向书,以便应急时使民用设备物资和保障力量迅速转化为应急装备保障能力。

(3) 建立军地一体化的应急装备保障指挥机构。军队具有高度集中、反应迅速、组织性强、纪律严明的特点,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在政治、组织、力量、行动等方面,不仅有快速反应的优势,也有专业突击优势,既能发挥稳定局势的政治作用,也能发挥化解危机的突击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军地一体化的应急装备保障指挥机构,使其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有利于指挥协调军地各方面的保障力量。通过加强应急装备保障指挥机构的建设并通过立法等形式,将军民一体的应急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纳入国家动员体制,使其真正落到实处,为实施应急装备保障集中统一指挥提供组织、法律保证。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结构全面分化和深刻变动的转型期,在这个期间,政府应急专业处置能力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庞大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方面,如何确保社会稳定有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只有不断从实际需要出发,有重点地加强政府应急专业处置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有效回应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罗伯特·希斯. 危机管理[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2] 张铁. 关注应急管理:看国外如何“应急”[N]. 人民日报,2006-01-16(10).

[3] 计雷,池宏,陈安,等.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6

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公共文化体育旅游场所、文体活动和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的突发事件,迅速采取正确和有效的措施,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和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708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文化旅游体育部门管理的公共文体旅游场所和在公共文体旅游场所举办或经文化旅游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文体活动和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等工作。

(一)本预案所指公共文体旅游场所,是指全去文化旅游体育部门直接管理的,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博馆、文保单位、文艺演出场所、体育场馆等公共文体设施,以及独立经营的各种文化体育旅游经营单位,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按照行业管理要求,承担监管责任。

(二)本预案所指文体活动是在公共文化场所举办或经文化旅游体育局审批的在公共场所或相关场所举办的规模较大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演出活动、体育赛事、展览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文化经营活动。

(三)本预案所指公共文体旅游场所、文体活动和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的突发事件包括:建筑物发生火灾或坍塌,经营场所发生人员伤亡,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拥挤踩踏,交通意外、游客滞留等事故灾难。

三、指挥体系

(一)应急指挥部

应急指挥部是公共文体旅游场所、文体活动和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成立的、负责事件处置的决策领导机构。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设立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担任,分管安全生产局领导任副总指挥,局各股室负责人和各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应急指挥部下设局应急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由局应急办统筹协调,局相关职能股室、事业单位配合。

1.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指挥、协调本系统各有关部门参与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任务。

(2)制定有关突发事件信息工作指导方针,决定或与有关方面共同研究信息的时间、方式等。

(3)加强与县委县政府、市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报告、通报有关情况和信息。

(4)研究解决突发事件中的重大问题。

2.相关职能股室的工作

(1)法制和市场管理股在分管副局长的领导下牵头负责研究处置营业性演出活动中突发事件和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戏厅等经营场所的突发事件。

(2)局文化艺术股牵头负责研究处置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县文博馆和文物博物系统以及社会群众文化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大型节庆公益性演出展览活动中的突发事件。

(3)局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股牵头负责研究处置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突发事件

(4)局旅游股负责研究处置县内旅游突发事件。

(5)局群众体育及竞技股牵头负责研究处置体育运动场馆、体育赛事活动中及县体彩点的突发事件。

(6)局办公室负责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理中的政治思想工作与后勤服务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7)其它事业单位、股室配合相关职能股室做好配合工作。

(二)现场指挥部

现场指挥部是应急指挥部在处置突发事件现场成立的临时指挥机构,在属地现场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场应急措施的信息沟通、相关组织协调与具体执行工作。

(三)专家组

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按照有关要求,在处置突发事件时组建应急专家队伍。

四、应急救援

(一)专业救援队

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所属各单位、有关广播电视单位应组建公共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和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队伍,根据突发事件具体情况,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理工作。

(二)应急救援小组

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分管负责业务和联系单位的局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由局办公室负责人担任,成员由有关职能股室和局属单位负责人组成。

发生安全事故后,由副组长以上领导带队,办公室牵头,会相关对口职能股室前往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五、预报预警

(一)预警分级指标

应急突发事件按如下执行:

1.特别重大突发事件(I级):

(1)在文体旅游市场经营场所或者经营活动中、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重点基础设施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导致或者可能导致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2)因不服从文体旅游市场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行为而造成,一次参与人数达到300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

2.重大突发事件(II级):

(1)在文体旅游市场经营场所或者经营活动中、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重点基础设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或者可能导致1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50人以上重伤,或者5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2)因不服从文体旅游市场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行为而造成,一次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

(3)以暴力、恐吓、胁迫等方式阻挠文体旅游市场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的。

3.较大突发事件(III级):

(1)在文体旅游市场经营场所或者经营活动中、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重点基础设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或者可能导致3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10人以上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2)因不服从文体旅游市场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行为而造成,一次参与人数在50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

(3)以暴力、恐吓、胁迫等方式阻挠文体旅游市场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重伤的;

(4)文体旅游市场经营、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信息通过互联网等途径传播,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

4.突发事件(IV级):

(1)在文体旅游市场经营场所或者经营活动中、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重点基础设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或者可能导致1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3人以上重伤,或者5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2)因不服从文体旅游市场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行为而造成,一次参与人数在3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

(3)以暴力、恐吓、胁迫等方式阻挠文体旅游市场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导致1人以上重伤或者3人以上轻伤的;

(4)文化产品或者服务含有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内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5)文体旅游市场经营、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信息通过互联网等途径传播,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在本辖区内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

(6)其他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突发事件。

(二)预警响应

1.I级突发事件发生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配合立即启动本预案,积极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并将事件的情况在1小时内上报县委、县政府和市局。

2.II级突发事件发生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配合启动本预案,积极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并将事件的情况在1小时内上报县委、县政府和市局。

3.III级突发事件发生后,我局配合启动本预案,积极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并将事件的情况在2小时内上报县委、县政府和市局。

4.IV级突发事件发生后,我局启动本预案,积极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并将事件的情况在3小时内上报县委、县政府和市局。

六、应急指挥

(一)信息报告

1.基本原则

(1)迅速。各牵头单位接报后应及时向局应急指挥部报告,时间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3小时。局应急指挥部接报信息并核准后,应立即向县委、县政府和市局报告。

(2)真实。报送信息应客观、真实、准确。

(3)全面。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地提供信息,切实防止片面性,不能对上报信息层层截留、级级过滤。

2.报送内容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

(2)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情况。

(3)事件原因分析。

(4)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

(5)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3.报送形式

(1)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采用分级报送原则。各单位负责向局应急指挥部报告。局应急指挥部负责向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等有关部门报送信息。

(2)突发事件信息可用电话口头初报,随后报送书面报告,必要时或有条件的可采用音像摄录的形式。

(二)先期处置

在发生紧急突发事件后,局应急救援小组应按照工作职责迅速到达指定工作岗位,根据发生紧急突发事件的情况,做出应急反应。在处置各种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紧急突发事件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抢救人民生命财产作为首要的工作原则,及时报警,组织救援,努力把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

(三)应急响应

突发事件发生后,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县政府或乡(镇)街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应急办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提出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的建议,并组建应急救援小组。

(四)现场指挥协调

我局各有关单位应主动参与现场应急工作,在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参与人员抢救和现场抢险,并随时向县委、县政府及市局报告应急处置的情况。局应急救援小组领导成员要及时到达突发现场开展指挥协调,并指导相关股室及相关事业单位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分类,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投入到应急工作中。

(五)应急联动

在发生紧急突发事件后,我局各有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公安、消防、应急办等部门维护现场秩序,紧急疏散群众,组织现场救援。出现人员伤亡的要立即拨打医疗救护中心电话,在医疗卫生部门到达现场后,配合医疗部门救助伤员。

七、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完善各单位、各部门已有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报送设施性能完好,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和技术力量,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二)物质保障

要建立公共文体旅游场所、文体活动和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突发事件救援物资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物资放在交通便利、贮运安全的区域。

(三)人员保障

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及各所属单位、有关广播电视单位应组建公共文体旅游场所、文体活动和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突发事件的应急队伍,根据突发事件具体情况,在局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理工作。

(四)宣传、培训保障

加强公共文体旅游场所、文体活动和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突发事件预案的宣传普及工作,宣传突发事件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依靠广大群众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和减轻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加强对公共文体旅游场所、文体活动和涉及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重点基础设施人员消防、卫生、治安等相关业务方面的知识技术培训;积极组织突发事件预备队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定期进行公共文体旅游场所、文体活动和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突发事件应急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八、善后恢复

(一)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及各所属单位、相关广播电视单位应协助开展突发事件伤亡群众的医疗救治和善后处理,协助处理好突发事件的经济补偿,协助开展对突发事件的社会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

(二)事件处理结束后,各牵头单位应起草情况说明向局应急指挥部报告,经局应急指挥部研究后向县委县政府及市局报告。

(三)根据事件暴露出的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有关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提出修改或补充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见。

篇7

仅供参考

为保证有效平稳处置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中,实现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密防范、妥善处置,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信息资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公安部《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本系统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机理和发生过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袭击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县上分类情况。

(1)i级、ⅱ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局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需要县级各部门协调解决,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2)ⅲ级。某一部分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属县内控制之内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3)ⅳ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使用效率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系统发生或可能导致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工作原则

1、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在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提高素质,快速反应。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3、以人为本,减少损害。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公共财产、信息资产遭受损失。

4、加强管理,分级负责。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加强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5、定期演练,常备不懈。积极参与县上组织的演练,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确保应急预案切实有效,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

二、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体系

成立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局党委书记、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分管领导,成员包括:信息全体人员、各通信公司相关负责人。

(二)工作职责

1、研究制订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政策,协调推进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

2、发生i级、ⅱ级、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后,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属于i级、ⅱ级的,向县有关部门通报并协调县有关部门配合处理。

3、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检查、指导和督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4、指导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科学研究、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5、及时收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对可能演变为i级、ⅱ级、ⅲ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及时向相关领导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6、负责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持,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和先期处置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要进一步完善各重要信息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警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和可能引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领导汇报。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实行态势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重要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应确立2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避免因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后,必要的信息通报与指挥协调通信渠道中断。

3、及时上报相关网络不安全行为:

(1)恶意人士利用本系统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2)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3)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4)网络安全状况、安全形势分析预测等信息。

(5)其他影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信息。

(二)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系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协作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在2小时内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预警。必要时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2、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救援,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技术人员应及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

(三)先期处置

1、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及时请技术人员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必要时采用断网、关闭服务器等方式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向上级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通报。

2、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在接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对有可能演变为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技术人员处置工作提出建议方案,并作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现场指导、组织设备厂商或者系统开发商应急支援力量,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有可能演变为ⅱ级或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要根据县有关部门的要求,上报县政府有关部门,赶赴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支援力量,积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

(一)应急指挥

1、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要迅速建立与现场通讯联系。抓紧收集相关信息,掌握现场处置工作状态,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处置方案,调集和配置应急处置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统一指挥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2、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的,立即在现场开设指挥部,并提供现场指挥运作的相关保障。现场指挥部要根据事件性质迅速组建各类应急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支援

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可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置工作需要,及时申请增派专家小组和应急支援单位,调动必需的物资、设备,支援应急工作。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的有关人员要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协助开展处置行动。

(三)信息处理

现场信息收集、分析和上报。技术人员应对事件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及时将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损失情况及处置工作等情况及时报领导小组,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符合紧急信息报送规定的,属于i级、ⅱ级信息安全事件的,同时报县委、县政府相关网络与信息安全部门。

(四)扩大应急

经应急处置后,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应实施扩大应急行动。要迅速召开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事态情况,研究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态的非常措施,并向县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五)应急结束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经应急处置后,得到有效控制,将各监测统计数据报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领导批准后实施。

五、相关网络安全处置流程

(一)攻击、篡改类故障

指网站系统遭到网络攻击不能正常运作,或出现非法信息、页面被篡改。现网站出现非法信息或页面被篡改,要第一时间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取证并对其进行删除,恢复相关信息及页面,同时报告领导,必要时可请求对网站服务器进行关闭,待检测无故障后再开启服务。

(二)病毒木马类故障

指网站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存在安全隐患。

1)对服务器杀毒安全软件进行系统升级,并进行病毒木马扫描,封堵系统漏洞。

2)发现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要立即对其进行查杀,报告领导,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上报。

3)由于病毒木马入侵服务器造成系统崩溃的,要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数据恢复。

(三)突发性断网

指突然性的内部网络中某个网络段、节点或是整个网络业务中断。

1)查看网络中断现象,判定中断原因。若不能及时恢复,应当开通备用设备和线路。

2)若是设备物理故障,联系相关厂商进行处理。

(四)数据安全与恢复

1.发生业务数据损坏时,运维人员应及时报告领导,检查、备份系统当前数据。

2.强化数据备份,若备份数据损坏,则调用异地光盘备份数据。

3.数据损坏事件较严重无法保证正常工作的,经部门领导同意,及时通知各部门以手工方式开展工作。

4.中心应待数据系统恢复后,检查基础数据的完整性;重新备份数据,并写出故障分析报告。

(五)有害信息大范围传播

系统内发生对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电子邮件、短信息等网上服务中大量出现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有害、敏感信息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报经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启动预案;或根据上进部门要求对网上特定有害、敏感信息及时上报,由上级职能部门采取封堵控制措施,按照市上职能部门要求统一部署启动预案。

(六)恶意炒作社会热点、敏感问题

本系统互联网网站、电子公告服务中出现利用社会热点、敏感问题集中、连续、反复消息,制造舆论焦点,夸大、捏造、歪曲事实,煽动网民与政府对立、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情绪,形成网上热点问题恶意炒作事件时,启动预案。

(七)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地互联网遭到网络攻击

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系统互联网遭受网络攻击时,启动预案。要加强值班备勤,提高警惕,密切注意本系统网上动态。收到信息后,及时报警,要迅速赶赴案(事)发网站,指导案(事)件单位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同时收集、固定网络攻击线索,请求县上技术力量,分析研判,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做好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记录,协助网站恢复正常运行并做好防范工作。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统计各种数据,查明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恢复重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认真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组织实施。

(二)调查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财产损失状况和总结经验教训,写出调查评估报告。

七、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领导小组各成员应保证电话24小时开机,以确保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联系到位。

(二)应急装备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出一定的应急设备,做好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调用。

(三)应急队伍保障

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队伍。选择若干经国家有关部门资质认可的,具有管理规范、服务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我县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社会应急支援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必要时能够有效调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保障力量,进行技术支援。

(四)交通运输保障

应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交通工具,确保应急期间人员、物资、信息传递的需要,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由领导小组统一调配。

(五)经费保障

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金,应列入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切实予以保障。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互联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事关国家安全、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敏感性,建立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

(二)妥善处置。

正确区分和处理网上不同性质的矛盾,运用多种手段,依法开展工作,严厉打击各类涉网违法犯罪活动,严守工作秘密,严禁暴露相关专用技术侦查手段。

篇8

关键词:突发事件;护士;应对能力

突发事件具有演变迅速、危害性大、处于急速变化的环境中等特点[1]。护士在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各类突发事件。正确面对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是护士需要加强训练的内容。本文旨在探讨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途径方法。

1护士应对突发事件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1.1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缺失 目前护理专业教学训练中缺乏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突发事件处理应急流程、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系统知识,导致护士进入临床实践工作后,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缺失。

1.2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近年来,就诊患者中携带乙肝、丙肝、HIV病毒人数不断增多,加之突发事件中可能面临某些烈性传染病的导入,使处理突发事件的护人员感染危险性增加。护士因不能准确及时评估突发事件中患者综合情况,导致不能采取正确有效防护措施。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增加了处理事件时自身感染的危险性。

1.3处理不当贻误处置 因突发事件常处于急速变化环境中且演变迅速,故第一时间内采取正确处置方法将最大限度提高救治成功率[2]。护士在有限时间内若不能及时做出正确协助处理措施有可能贻误最佳处置时机。

2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对策

2.1多样化培训 结合各院医疗中心任务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做多样化培训。

2.1.1集中理论培训 以《急危重症护理学》为基础,结合相关资料,组织护士学习停电、停水、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护理应急流程;暴徒暴力事件、大批中毒、外伤伤员、乙类以上传染病等防护救治程序,并通过考核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2.1.2实践模拟训练。将护士随机分组处理不同突发事件,模拟演练正确处置流程,同时演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急救包扎术及转运各类患者等方法,并将此内容做为操作训练重点,要求人人掌握。

2.1.3护理骨干专项指导。抽调科室专科护理骨干就处理突发事件中常见急救操作进行专项指导。如气道开放、心电监护、电击除颤等操作的配合,避免紧急状态下面对复杂操作护士手足无措的现象发生。

2.2心理认知能力的建立 处理突发事件时,认知能力的欠缺及判断力的不成熟常会导致护士产生各类应激反应,若不能正确引导,则会给其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及时疏导突发事件处理中护士异常心理是确保其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由于处理突发事件时情况危急,患者病情变化迅速、环境变化或者各族患者的处理特异性(语言交流困难、宗教习俗差异、文化差异等)都会给护士生理心理造成双重压力。针对以上问题,除对护士开展全面防护培训外,还可根据现有条件聘请感染科专家、心理咨询专家通过专题讲座、个别谈心等方式及时疏导护士心理问题。组织多样化文娱活动,如棋类比赛、羽毛球比赛、猜谜游戏等活动,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最大限度的帮助护士调整心态,使其以积极良好的心理状况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

2.3督导应急预案的演练,强化危机意识 按照各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组织护士参加预案演练,包括接诊患者、分诊患者、准备抢救环境到协助救护及转运患者等系列环节。通过"似真非真"情景模拟,对抢救过程进行再现,树立现场危机意识,培养护士周密思考,果断应对,默契配合与协调能力,从而提高护士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2.4根据地区及医院实际,设立特色任务 各地区存在地理位置、民族情况的差异,间接导致突发事件的某些地域性特点,如高原地区的肺脑水肿;边疆地区的民族情况;军队医院的维稳任务等。可根据本地区地域特质及可能面临突发事件的特点,设立特色任务。如边疆地区设立少数民族护士担当门诊导医工作,畅通与民族患者的沟通交流渠道,组织护士学习本地区常用民族语言,做到能和民族患者进行基本的问候和交流;军队医院强化条令条例的号令意识,开展野战条件下救治演练等。

以上是正在或有待解决的、有关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分析护士面临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多样化培训、心理认知能力的建立、督导应急预案演练和根据地区特点及医院实际设立特色任务4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力争增强护士综合素质,面对突发事件,护士不因知识的匮乏或心理上的恐惧而退缩,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护士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

参考文献:

[1]杨一风.危机管理在中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3):268.

[2]方桂珍.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7,

篇9

为妥善应对和处置我区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持续运行,防止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进一步提高网络与信息系统应急保障能力,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维护我区重要业务系统网络及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宗旨。按照“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进一步完善XX区政府信息办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机构

(一)应急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XX

成员:XX

职责:负责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指挥、组织协调和过程控制;向上级部门报告应急演练进展情况和总结报告,确保演练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二)应急演练工作组

组长:XX

成员:XX

职责:负责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具体工作;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业务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收集分析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处置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和记录;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演练进展情况和事态发展情况。做好后勤保障工,提供应急演练所需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做好秩序维护、安全保障支援等工作;建立与电力、通讯、公安等相关外部机构的应急演练协调机制和应急演练联动机制;其它为降低事件负面影响或损失提供的应急支持保障等。

三、演练方案

(一)演练时间

2020年12月5日18时——21时举行应急演练,全办工作人员参加。

(二)演练内容:

1、网络通信线路故障及排除;

2、电力故障及排除;

3、机房温度过高报警;

(三)演练的目的: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以提高区政府信息办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以防范信息系统风险为目的,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机制和相关协调机制,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全面加强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并制定有效的问责制度。坚持以预防为主,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风险防范体系,对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分析和控制,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反应快速、报告及时、措施得力操作准确,降低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四、演练的准备阶段

(一)学习教育。

组织学习《XX区信息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XX区信息办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制度》、《XX区政务网及政府网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X区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机房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意识;熟悉在突发事件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下发《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三)演练指挥部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明确责任,严格组织实施演练活动,确保演练活动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

(四)应急演练组要提前在中心机房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演练前一天准备好所有应急需要联系的电话号码,检查供电线路,计划好断电点,演练时掐断电源,模拟供电故障;

并按演练背景做好其它准备。

五、应急演练阶段

(一)请我办信息安全员,讲解演练知识及演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与其他相关同事一起温习应急预案。

(二)按照预定发生突发事故的时间表,总指挥逐项发出演练通知;

(三)参与部门及人员。

区政府信息办全体员工都要参加,把演练当成实战,认真对待。

(四)演练的事项

1、2020年12月5日18时,发现网络不通,立即报告至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故障排除,网络故障排除后,网络恢复正常。

2、2020年12月5日19时,在没有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遭遇不知原因的停电,备用电源无法自启动,所有设备陷入瘫痪状态。办公室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对备用电源进行抢修,同时联系供电部门进行维修与排除。

3、2020年12月5日20时,由于空调损坏,导致中心机房温度过高报警,机房管理员立即将此情况上报至应急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判断与排除。查明原因后立即打开机房通风备用设备降温,以保证机房设备正常运转,同时通知精密空调维保人员上门维护。

六、演练要求:

1、加强领导,确保演练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全体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积极参加,确保演练效果。

篇10

随着户外运动的规模化发展,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制定完善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水平,减少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为户外运动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1.1、应对危机的主要选择

近年来,我国户外运动的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由户外运动引起的人员伤亡事件也不断发生,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考验着参与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同时也考验着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就目前而言,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还存在一定缺陷,关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更是不完善,从而导致户外运动发生突发事件后,无据可依,而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制定、完善,能为突发事件处理提供指导,使其成为应对危机的主要选择。

1.2、提高危机处理能力的重要方式

对于危机,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防患于未然,但是对于危机事件,处理和防范本身是一个量变对质变的过程,对于危机的应对,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本次危机,更是为了提高下次危机的防范能力。对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能使得户外运动突发事件更加系统、规范的处理,并对每次突发事件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实现户外运动突发事件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的转变。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引起人员不幸身亡,其主要原因是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发生后,没有相应的危机处理能力,对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应对缺乏规范指导,导致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实质性问题得不到解决,只有制定完善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才能全面提高危机处理能力,降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引起的损失。

2、我国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2.1、户外运动危机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户外运动危机意识普遍比较低,我国的户外运动虽然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但真正兴起在最近几年内,到时人们对户外运动的认知仍停留在最初的阶段,忽略了自然变化对户外运动的影响,对于户外运动危机观念更是少的可怜。另外对于户外运动的参与者,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必要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而户外运动的俱乐部,也大多以盈利为目的,过于注重户外运动活动组织,忽视了户外运动危机,从而增加了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发生率。

2.2、户外运动应急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对于户外运动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其本身是建立在户外运动突发事件上,在我国户外运动属于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管理,并没有针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制定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这就导致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发生后,缺失专业的指导。同时,在发生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后,并不能派遣专业的救援队伍进行突发事件处理及人员救援,这就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处理效率造成极大的影响。

2.3、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机制不科学

目前,我国的户外运动管理的相关制度仅仅是针对户外运动俱乐部、教练技术人员、出入境户外运动等制定的,并没有系统性的制定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管理机制,而关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也是参照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和群体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确定的,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处理,从而导致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处置缺乏规范,影响了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

2.4、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救援措施不专业

对于户外运动,其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对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救援有很高的要求。在进行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时,不仅需要救援人员有专业的救援知识和救援技巧,还需要有科学的救援设施、通畅的信息交流等,这样才能保证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活动的高效开展。就目前而言,我国户外运动应急管理救援体系并不专业,很多时候需要户外运动参与者自主救援,或者依靠当地的民警进行救援,其救援知识、水平较低,救援设备落后,从而对户外运动应急救援造成一定影响。

3、我国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

3.1、构建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原则

在构建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时,必须遵守以下几点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就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因此,在构建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快速反应原则,对于突发事件,必须做到快速响应,有效组织,因此,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必须快速响应,反应迅速,从而降低损失。(3)专业处置原则,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往往与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在处置户外运动突发事件时,必须由专业的队伍进行,实现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专业化处置,以此提高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

3.2、户外运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

对于突发事件,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累积在一起,在特定的诱导因素下爆发的,因此,应对突发事件的最好措施就是将这些因素或者诱导因素消除。为全面提高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并加强危机教育,提高户外运动俱乐部、参与者的危机意识,并制定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全面、准确的应急管理信息,避免因信息不通畅,造成损失。

3.3、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构建

对于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进行统一指导,快速控制危机,处理危机。其次,要及时公开突发事件的最新动态信息,在网络时代下,信息传递十分迅速,只有公开突发事件的最新信息,才能避免谣言的产生,为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民众支持。再者要,鼓励非盈利机构积极参与事故救援,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实现灾害共同治理、共同化解。

3.4、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善后修复及评估机制的构建

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临时性,不同地区的救援要求有所差异,因此,要注重户外运动突发事件的善后修复,首先要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以此提高各个区域救援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救援能力;其次要明确危机事件处置后的工作目标,立足长远,总将事件,加强预防,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恢复正常工作。另外,要制定相应的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评估机制,对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分析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并不断总结,全面提高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

4、个人建议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