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病的症状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质疏松病的症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质疏松病的症状

篇1

【关键词】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37-02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以下以DOP指代)是指糖尿病并发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1]。近年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1 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48%~72%[2]。多数学者认为,2 型糖尿病也常合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且其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3],其骨质疏松发生率可达20%~60%,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更明显高于普通人群[4]。DOP一般早期临床表现轻微,或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容易忽视;久病致残率高,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产生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目前干预治疗主要为综合防治,现综述如下:

1 生活方式干预

1.1 饮食控制 包括:1)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量;2)多食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3)适量蛋白质;4)少盐饮食;5)戒烟限酒,少饮浓茶及咖啡;6)选择适宜的烹调方式[5]。

1.2 合理运动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研究表明[6],运动治疗主要通过增加机械应力效应、影响性激素水平及提高钙吸收利用效应等多种途径治疗骨质疏松症,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糖尿病。

2 西药干预

2.1 降糖药物 对于DOP的治疗应在积极控制血糖基础上治疗骨质疏松[7]。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病人的一线用药,研究表明[11]其能够促进原代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减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成骨细胞功能的损害,提高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具有骨保护作用。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能会增加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风险[8]。

2.2促进骨钙形成药物 钙剂和维生素D类两者联合应用可以降低骨折风险[9]。近年研究发现[10],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对于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维生素D缺乏可能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反之则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3 抑制骨吸收类药物 阿仑膦酸钠为第三代二膦酸盐类药物,有研究表明[11],既可以减轻DOP的生理病理改变,又可明显减轻疼痛情况,且长期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并且,与钙剂或维生素D类联合使用时,疗效更优于单独使用[12]。

鲑鱼降钙素,其生物活性较哺乳动物降钙素强30-60倍[13]。临床试验证明[14],其或与钙剂联合使用,能够升高骨密度、血骨钙素,有助维持正常的骨代谢过程,且明显改善疼痛症状。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5]。

3 中医药干预

DOP依其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症状属于中国传统医学中“消渴”范畴,再依其骨关节疼痛,易骨折,导致肌肉萎缩等症状可归入“骨痿”、“骨枯”、“腰腿疼”范畴。

3.1 诊治原则 李氏等[16]认为,DOP的病理基础为痰和瘀,治疗以化瘀泄浊,培补脾肾并重为原则。苏氏[17]认为本病分虚气流滞、络脉不充和瘀浊痹阻、络脉不通两端,以滋肾通络法为纲组方治疗。舒氏等[18]认为此病本虚标实,以肾亏脾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采用温阳益气活血之法治之。刘氏[19]认为DOP以气阴双亏、阳虚血瘀为其主要病机,治以脾肾同调、阴阳并补为原则。

3.2 单味中药 苗氏等[20]认为丹参及其有效成分能够促进骨胶原的合成和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数活性和分化。李氏等[21]实验提示葛根素有明显的降糖和降脂作用,并能够恢复破骨与成骨活性的平衡,维持正常骨量和骨的生物学质量。卢氏等[22]发现中药葫芦巴种子的活性成分葫芦巴总皂苷(TFGs)具有降糖作用,并能改善糖尿病相关骨质疏松。

3.3 成药治疗 通过临床实践提示多种中药专方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舒氏等[23]运用具有温阳益气活血功效的骨疏灵颗粒(由羊藿、川牛膝等组成)。玉氏等[24]以益气养阴活血为法,运用中成药西红康(由生黄芪、炙大黄等组成)。于氏[25]运用补肾活血的糖骨康(由熟地黄、山茱萸肉等组成),提示其具有调节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钙、磷代谢,降低血糖,抑制骨质疏松的作用。

3.4 其他疗法 针灸、推拿、外敷等。中医传统疗法在改善骨质生理病理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姚氏[26]以调理任、督二脉针灸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局部取穴电针疗法,对病程较长的骨质疏松症具有优势。王氏[27]以针灸补肾为本,结合推拿按摩调整腰椎力学结构,加强腰背肌的力量,缓解腰痛为标,内外兼治,远针近推来达到对骨质疏松的整体治疗。金氏等[28]运用具有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之效的密骨丹穴位透皮贴剂(由补骨脂、骨碎补等组成)穴位外敷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4 总结与展望

中西医治疗DOP各有所长。临床实践和相关实验研究证实,中医疗法能通过多靶点的整体调节,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然而目前尚存在缺乏大规模的中医辨证规范性流行病调查;临床实践的研究样本量较小且观察周期短;及由于中药复方配伍的多样性,单味药成分的复杂性,导致中医药干预标准化困难等的问题。而西医对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取得统一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并且西药存在着可影响肝肾功能、胃肠不适等副作用。因此,提倡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地结合,将更有效地发挥各自优势,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未病先防,即病防变。

参考文献:

[1] 2007年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2] Liu EY,Wactawski WJ,Donahue RP,et al.Does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start in postteenage years in women with type 1 diabetes[J]. Diabetes Care,2003,26( 8) : 2365-2369.

[3] Vestergard P.Discrepancies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fracture risk inpatients with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a meta analysis[J].OsteoporosInt,2007,18(2):427-444.

[4] Schwartz AV, Sellmeyer DE, Strotmeyer ES, et al. Diabetes and bone loss at the hip in older black and whites[ J] . J Bone Miner Res,2005;20( 4) : 596-603.

[5] 李查汉.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饮食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03(10):163.

[6] 吴毅,吴军发. 运动疗法对代谢性疾病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复旦学报(医学版),2012,39(3):221-224.

[7] 朱翠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骨密度变化的分析[J].当代医学.2008,145:46-47.

[8] Zhen DH, Chen YR, Tang XL. Metformin reverses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high glucose on osteoblast function.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10,24:334-344.

[9] Yoon K Loke, MBBS MD, Sonal Singh,et al. Long-term use of thiazolidinediones and fractures in type 2 diabetes: a meta-a-nalysis[J]. CMAJ,2009,180(1):32-39.

[10] 杜兴旭.维生素D3及钙剂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12(6):42-43.

[11] 范振迁,郑少雄.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与糖尿病[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0,3(3):149-152.

[12] 张俐,许秀萍,张嘉利等.阿仑膦酸钠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6):576-579.

[13] 谢树. 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2,33(21):4568.

[14] 李晓林,罗新乐. 鲑鱼降钙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111-113.

[15] 宋利华,王庆辉. 鲑鱼降钙素在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中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37-238.

[16] 任志玲. 鲑鱼降钙素对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 2012, 34 (12):1810-1811.

[17] 李真,魏玉玲.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从痰瘀论治[J]. 中医药学报.2008,36(1):42-43.

[18] 苏玲,徐磊. 滋肾通络法论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35-1136.

[19] 舒仪琼,方朝晖,鲍陶陶. 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49-50.

[20] 刘素荣,程益春. 强肾胶囊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4):764-767.

[21] 苗波,王建波,朱杨等. 丹参对糖尿病大鼠牙槽骨骨代谢及骨量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37(11):1659-1662.

[22] 李永华,潘寒松,梁一民.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4):848-850.

[23] 卢芙蓉,秦铀,熊鹏程. 葫芦巴粗提物对链脲佐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骨密度的作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1):17-18.

[24] 玉山江.艾克木,哈丽达.木沙.西红康干预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9):1001-1002.

[25] 于文浩,张颖. 糖骨康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09,18(1):45-46.

[26] 姚岚. 通调任督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4):297-298.

篇2

Abstract:Itanalysesthesubhealthstateintheearlystageofosteoporosis,explorestherecognition,preventionandtreatmenttothediseasefromTCMmethods,prospectingtomakeitnippedinthebud.

Keywords:osteoporosis;subhealth;treatpredisease

“治未病”的思想一直贯穿在祖国医学中。本文通过分析骨质疏松症发病前期的亚健康状态,运用中医方法探讨对骨质疏松症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防治,以期将骨质疏松防患于未然。

1骨质疏松亚健康状态的含义与表现

亚健康状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内分泌功能变化和机体各器官功能性变化为主,主要表现为精神、胃肠道、心血管及肌肉等多方面的症状。骨质疏松是渐进的过程,在早期阶段没有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劳累,会出现腰酸、背痛、四肢酸软、疲乏无力等症状,但休息后就会好转,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上述症状经常出现,而且痛苦越来越明显,患者同时出现了驼背,就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2骨质疏松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认识

2.1中医对亚健康的治疗来源于《内经》中“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治未病”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首先从预防入手,从导致亚健康的病因入手,强调“治未病”对防治亚健康状态的意义。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病机是: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年老体衰等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正气耗伤。这种认识和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是一致的。而中医的虚证与亚健康有诸多相同之处。

2.2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主要是以腰背下肢酸痛、乏力、麻木为主要表现[1]。祖国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最基本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关键。肾虚则肾精不足,骨髓失养,可出现腰背酸痛、腿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中医的肾涉及内分泌、神经、免疫、代谢等多种功能,对全身的生理功能起多种调节的作用。研究表明,肾虚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性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引起成骨功能下降,使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发生骨质疏松。肝失调达是女性发病的重要病机。若肝失调达,则肝郁耗血,可致肾精亏损,骨髓失养,肢体不用。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本”,肝郁可引起月经失调,这是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病机。脾主运化生肌,是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脾旺则四肢强健,脾虚则无以生髓养骨,导致疾病的发生。

3亚健康与骨质疏松症之关系

祖国医学对亚健康与骨质疏松的最基本的病机认识是一致的,认为两者都是以肾虚为本,肝郁脾虚为重要病机的病症。因此,骨质疏松在没有形成明显的症状时,可视为是一种骨质疏松的亚健康状态,当出现明显持续的症状时,就是疾病状态。亚健康状态通常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却以表现出自体生活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减退,并且显现出了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亚健康的基本特征是身体无明显疾病,但骨量减少,体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各种身体的不适的症状可以间断出现,也可持续存在。由于骨质疏松症对人的危害严重,可导致骨折等多种疾病,所以应当认识和重视骨质疏松疾病形成之前的亚健康阶段[2]。

4“治未病”理论在骨质疏松治疗中运用

目前对骨质疏松前期亚健康状态的治疗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疏导;指导病人保持乐观畅达的心情,荣辱不惊,使情感波动不过于激烈,保持气血调畅,脏腑功能不受影响。(2)指导患者坚持运动是调治亚健康状态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个体差异,可选择跑步、游泳、健身、武术、气功等,适度的体育锻炼能改善循环,增强呼吸,愉悦心情,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改善亚健康状态。(3)食用含钙丰富的食品如奶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带骨的小鱼、虾皮、坚果等。(4)针灸推拿通过手法激发和引导经络、奇经八脉系统实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气血功能,使体内正气旺盛,免疫力增加。调适女性独特的生理障碍,多从肝、脾、肾经着手。注重阴阳经的选择,腧穴功能的阴阳搭配以及补泻手法的有机配合。(5)根据病证的阴阳偏盛偏衰,结合药物的阴阳属性和作用,选择使用相应的药物。适宜的中药治疗既可以预防亚健康的发生又可以治疗已发生的亚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71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35-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包括骨质量和骨密度两个方面)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偿性骨骼系统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本病的发生率不断增长。目前医学界已将治疗骨质疏松症性骨折与高脂血症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脑中风的治疗放在同样重要位置[1]。目前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骨质疏松症居第7 位,患者总数超过2 亿人,美国、西欧、日本有75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国患者已超过9 000万,即每14人中就有1 人患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在我国骨科临床,骨质疏松症是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突出的优势病种之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所取得的成果令人鼓舞,在增强疗效、有效撤减激素用量和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已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众多学者也一直期待对该病的研究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寻求实质性的突破,为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及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辨证论治表述了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中医药治疗的精华,正确的辨证在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病因,可大致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前者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即Ⅰ型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即Ⅱ型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继发于某种药物治疗及其他情况或疾病的骨质疏松,常见的原因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营养摄入或(和)吸收不良、废用等。

1西医对骨质疏松的研究

1.1在运动系统中:骨质疏松患者骨骼承受力下降、持重困难、劳累、肩背痛、腰酸腿痛、四肢关节痛、小腿抽筋、上下楼梯疼痛、不能久立。X射线显示骨质疏松、椎体变窄、压缩性骨折、关节面周围骨质增生、变形。

1.2在呼吸系统中:伴随有气短、气喘、上楼费劲,吸烟者更显著。X射线胸片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纤细变硬。

1.3在循环系统中:血液循环将钙等物质带到全身的末稍,当一些疾病造成血管的栓塞,骨钙形成受影响。很多功能都与钙有关,它们共同协调来维持人体生命,补钙有利于降血压,缺钙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冠心病。血液中的钙对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功能及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重要作用。

1.4在消化系统中:钙是由口入并经肠道吸收。消化功能下降、腹泻、大便不规律而影响钙的吸收,摄入量少,造成钙及维生素不足等。维生素D由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羟化成25-羟胆骨化醇。再到肾中进一步羟化成1,25-羟胆骨化醇,而发挥调节钙在骨骼中沉着,一定量的钙和维生素D在肠道吸收是必不可少的。

1.5在神经系统中:钙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如低钙,兴奋性增高,急燥易怒,心悸失眠,有时兴奋性降低,情绪低落抑郁感,精神不振,恶梦纷绘,谵妄。钙在神经介质的释放中起重要的作用。

1.6在内分泌系统中:骨质疏松是最重要的综合症状之一。它与甲状旁腺有密切关系。甲状旁腺的功能主要是维持血清钙恢复到正常水平。

1.7在泌尿生殖系统中:常有尿无力、淋漓不尽,生殖器萎缩、性激素减少、下降,绝经早等表现。性腺与脑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促性腺素,如卵巢及机能减退,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和骨的形成。

1.8在五官系统中:出现视力下降、模糊,眼睑水肿,耳聋耳鸣,牙齿松动及脱落为牙糟骨骨质疏松表现,口干咽燥等症状。

2中医对骨质疏松的研究

阴阳平衡是人体物质与功能活动的形成。阴是物质基础,阳是功能活动的代表,所以缺一不可。这是与西医激素、维生素及三大营养代谢的理论相吻合。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肾主骨生髓,精生髓、髓居其中,髓养骨,骨生髓,聚髓为脑”。因此肾精充足,则骨骼生化有源坚固充实,强健有力。若肾气不足,肾精必虚,髓无充,骨失养,脆弱无力,发为骨痿。祖国医学认为是以肾阳虚为主的阴阳平衡失调,肾阳虚与现代医学所讲的“各种激素的分泌下降,骨合成降低”,阴阳互根,由于阳虚,肾阴也受损,阴损及阳,轻则乏力、骨痛,重则骨折伴合并症,瘫痪死亡。

骨质疏松的原因甚为复杂,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发病程度与受邪有所不同,如因风寒、潮湿,对肌肉、肌腱、经络、骨质侵害而患病,饮食不节,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年老久病所致肾虚精亏,筋脉失养等而发病。

3中西医结合对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中医学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以肾虚为主,《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云:“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肾治脾,治虚之道毕矣”,又“虚则补之”,故对骨质疏松症多以调补脾肾为本,佐以养肝补脾之品。阴阳平衡是人体物质与功能活动的形成。阴是物质基础, 阳是功能活动的代表, 所以缺一不可[3]。这是与西医激素、维生素及三大营养代谢的理论相吻合。目前中医学者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还是以研究单味中药为主,例如羊藿对破骨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这里还要指出的是, 中医一直宗补肾为治疗包括骨质疏松症在内的各类骨病的大法, 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补肾, 则至少是不全面的。人至老年, 机体功能的减退累及多方面, 除了肾气、肾精不足之外, 实际上五脏俱衰, 其中尤以与脾的关系甚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两者相互滋养, 相互为用。肾虚阳气衰弱, 则脾失温煦而运化失职; 脾虚生化乏源, 则五脏之精不足, 为此对骨质疏松患者在补肾调节阴阳的同时, 也要注意对后天脾胃的调理, 以加强对五谷精微、药物及钙等的吸收,从而使由肾虚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恢复得更快。此外, 年老体弱多病、心气不足、脉络瘀阻、局部微循环的障碍, 都是不利于老年人骨代谢的因素, 活血化瘀也是治疗老年病的常用方法。

首先,老年性骨质疏松与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长期给予雌激素的妇女可致高血压、水肿、血栓形成、阴道出血或胃肠道反应,男性用酮可引起肝损害。辨证使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补肾益精中药,不但可防治骨质疏松,尚能改善体质,配合性激素制剂可减少其用量,降低不良反应。

其次,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引起骨质疏松,在减停激素时由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反馈性抑制,临床上出现食欲锐减、乏力神差、形寒肢冷、腰酸骨痛、恶心纳差等脾肾阳虚症状,可用人参、黄芪、羊蕾、肉苁蓉、巴戟天、熟地、附子、肉桂等健脾温肾药,复方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保元汤等,有助于恢复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对骨质疏松而原发病又必须用激素治疗者,中药可显著减少激素用量和减轻副作用。

最后,在使用肝素引起的骨质疏松而病情又需要用肝素的患者(如血栓栓塞性疾病),可用活血化瘀药,如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鸡血藤、水蛭或复元活血汤、复方丹参片、血府逐瘀渴治疗,既可减少肝素用量或甚至不用,且副作用小,也无诱发出血的弊病。

采用中西药治疗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且治疗期间病人反映食欲增加,服药后的胃肠道副作用也较小。说明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4小结

治疗骨质疏松症春、夏、秋季效果更理想, 夏季最好, 舒筋通络、补肾壮骨效果更好。因此,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既要考虑中药、西药的有机联合应用的问题, 也要考虑不同中医治则有机配合, 辨证施治的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上实现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药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内容。一些骨松替代药物,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利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制一批以补肾为主,着重调整机体功能,达到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制剂已成为一种趋势。我们治疗骨质疏松是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方能推迟衰老, 延缓衰老的进程, 使人健康长寿。

参考文献

[1]刘保新,王力平,徐敏等.静脉注射钙剂与加减芍药甘草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5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3):3561-3563

篇4

【关键词】暂时性骨质疏松;诊断;治疗

暂时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良性疾病,发病率较低,但较易出现误漏诊[1]。本研究中,我们从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暂时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研究,分析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暂时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分布21-45岁,6例女性患者均不处于妊娠期。10例患者均无感染和外伤史。患者自出现症状到就诊的时间为2-8周,平均4.1周。排除患有感染、肿瘤及代谢性疾病的患者。经临床检查,患者为单侧髋关节受累,以髋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负重时疼痛感会加重。疼痛位于腹股沟处,1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伴有大腿前侧疼痛。7例患者为持续性疼痛。6例患者的髋关节活动范围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3例患者出现跛行。

1.2影像学检查对10例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其中2例患者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均表现正常,其余8例患者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股骨头骨质疏松,骨小梁较模糊,但没有观察到囊性改变。经MRI检查,10例患者均出现广泛且均匀的信号改变,T1WI为低信号,T2WI以及脂肪抑制像出现信号一致性增高。信号的改变累及患者的股骨头和股骨颈,其中,3例患者只累及到股骨头和股骨颈,其余7例患者同时累及股骨头和股骨颈以没有表现出异常现象。10例患者均未出现股骨头坏死和感染,以及肿瘤特异性MRI表现。

1.3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①优:≥90;②较好:80-89;③良:70-79;④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如果P

1.5治疗避免患者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长距离的行走,必要时可以扶拐来减轻负重。给予患者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塞来昔布,1次/d,每次200mg。治疗后6个月,利用X光和MRI对患者进行检查,了解患者骨质疏松和骨髓水肿的改变。

2结果

治疗l天后患者临床症状即开始改善,治疗3个月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对所有患者随机随访6个月-1年,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也无症状加重现象。

2.1疼痛评分治疗后6个月,有7例患者的疼痛消失。具体疼痛评分结果,见表1。

3讨论

对于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一些学者认为,局部缺血可能是病变的初始因素之一[2]。目前,学者普遍认同的是,暂时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限性疾病。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经常会出现在髋关节,患者临床大多表现为腹股沟区疼痛,且在负重时疼痛感加重的现象,并可能会出现跛行等[3]。患者没有出现外伤或者感染病,一般在6-10个月后各临床症状会抓进减轻或者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镜影像学检查发现,在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阶段,X线片大多表现正常;在3-6周后,X线片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现象;一些患者会在症状得到一定缓解之后才表现出局部密度减低现象。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出关节疼痛和关节积液,但经X光检查,大多表现为关节间隙正常,没有出现关节软骨下损伤。

MRI可以对暂时性骨质疏松症进行早期的准确诊断。经检查发现暂时性骨质疏松症在T1WI表现为广泛均匀的低信号,在T2WI以及脂肪抑制像出现信号一致性增高。另外,MRI检查还可以观察到患者关节内的关节积液情况。但是,由于目前人们对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所以在临床诊断中,常会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出现混淆,所以,在进行诊断的时候要注意进行区别,以免造成误诊[4]。

目前,临床中治疗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一般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采用髓芯减压术,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担风险较大,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所以,临床治疗中,多数学者提倡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需要的时间较长,但通过减负和对症处理,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5-6]。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保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l天后临床症状开始改善,治疗3个月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治疗6个月后,7例患者疼痛消失。Harris髋关节评分与治疗前也有显著差异,X线片及MRI影像均恢复正常,效果较令人满意。

本组研究样本较少,所以未设对照组,因此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扩大样本数量,进一步予以分析研究。总之,暂时性骨质疏松症具有独特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MRI是主要的诊断方法。但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进行区别,以免造成误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负和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凤朝.李子荣.张念非,等.暂时性骨质疏松症与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临床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02(26):131-132.

[2]沙宇.王恩普.卢正楷,等.髋关节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1(09):93-94.

[3]李锋.程少荣.王仁法,等.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MRI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2,06(03):29-30.

[4]王达成.张洪.8例髋关节暂时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0,03(01):57-58.

篇5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中西医结合; 临床体会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受累对象是绝经后女性,其患病率为5%~20%,发病高峰年龄在60~70岁。临床治疗上,雌激素、VitD3类、二膦酸盐、降钙素等药物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费用、副作用、保健观念等原因,许多药物未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医治疗本病有肯定的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本病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VitD3形成不足、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不足。骨是处于不断更新之中的活组织,这一过程称为骨重建,骨重建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调节,其中激素调控、营养及生活习惯、遗传、免疫机能、运动锻炼等因素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尚无一种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逆转已丢失的骨量,及早预防显得更为重要。治疗药物分抑制骨吸收及促进骨形成二大类,抑制骨吸收的药物有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盐类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控剂,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有氟制剂、雄激素等,临床疗效不肯定,临床常用的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

2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依据骨质疏松的容易疲劳、腰背疼痛和骨折的临床主证,其发病机理当属中医的“肾虚腰痛”“骨痿”“骨痹”等范畴。本病的根本原因是正虚,病位在骨,与肾、肝、脾胃等脏腑有关。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的理论,补肾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绝经期女性,由于肾气衰弱,天癸枯竭,肾精亏少,精不生髓,髓不充骨,骨髓空虚,骨骼失养,除了丧失生殖功能外,脏腑功能亦相对减弱。在治疗上应着重以补肾法为主,兼顾肝、脾等脏,并应根据其病机特点及患者体质特点适当变通[1]。

3 中西医结合防治本病的体会

研究发现,直接应用性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方面效果更显著,但补肾中药在改善症状方面疗效也显著且副作用小,并兼有维持骨量的作用。对应用性激素替代治疗有禁忌或顾虑及不能耐受性激素替代治疗副作用的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2]。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的复杂病证,将中医整体调整治疗和西医对因治疗相结合,将有助于提高疗效。

3.1 治疗目的 缓解病痛;抑制骨吸收过快;降低骨折率;促进新的生理性骨质形成 ;改善骨质量。

3.2 结合治疗的措施

3.2.1 基础治疗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3。

3.2.2 止痛临床接诊的病人多有骨痛,以腰背酸痛为主,位置固定,夜间或清晨明显,严重的疼痛常持续数周后,变为慢性疼痛。对严重的疼痛,没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的首选:降钙素+雌激素+消炎止痛药;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的首选:降钙素+双膦酸盐类+消炎止痛药。不能使用这些药物者,可用中药补肾壮骨,养血活血止痛。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可加骨碎补、莪术、鸡血藤等。慢性痛时重用补肾药,如杜仲、续断、桑寄生等。

3.2.3 抑制骨吸收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之间存在互补性,治疗本病的中西药物可以交替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还可以先用西药控制症状,继以中药维持,以实现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医疗目的。特别是出现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或不愿接受激素治疗者,补钙出现明显腹胀、便秘,维生素D3引起高钙血症、高钙尿症,甚至有肾功能损害与肾结石,双膦酸盐出现明显胃肠道等副作用时更应考虑结合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主生殖,与西医内分泌系统,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腺垂体、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及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不同环节有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紊乱因素参与下的骨代谢疾病。骨代谢的调控与内分泌激素,如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等密切相关,整个调控过程以神经内分泌轴的功能形式存在[3]。这可能是中医"肾"主骨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研究已证明,以补肾为主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肯定的疗效,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于多个环节、多个层面,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抑制破骨,加强成骨,具有延缓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往往病人在骨指标尚无明显改善前,临床的腰腿疼痛、腰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已明显改善或消失[4]。但中药制剂多较粗造,有效成分尚未提取,不利于病人长期服用,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常用补肾的方剂有:二仙汤、左归饮、右归饮等。常用药物有:(1)补肾填精类:黄精、熟地、何首乌、山茱萸、女贞子、枸杞子;(2)温补肾阳类:紫河车、仙茅、仙灵脾、菟丝子、续断、骨碎补、杜仲、肉桂、狗脊;(3)活血化淤类:当归、川芎、赤芍、丹参、三七、鸡血藤、莪术、土鳖虫、全蝎、乳香、没药、牛膝[5]。

3.3 结合中医特色用药中医认为本病是以“虚”为本,以“淤”为标,“多虚多淤”为主要病机。临床治疗以补肾为主,健脾为辅,佐以活血。

3.3.1 健脾补气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需借助肾阳温煦,而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中医脾胃包括了西医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消化系统的衰老不利于钙和维生素D3等的吸收,健脾补气改善消化功能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之一。

3.3.2 活血化淤中医认为“久病多淤”,肾虚血淤是本病的重要病理机制,临床研究证实补肾活血法是有效治疗方法[5]。这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性改变为骨小梁变细,数目减少,常发生显微骨折,导致骨内瘀血,以及衰老时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

3.4 结合中药药理学用药用中药时根据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相关研究,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能够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可以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如二仙汤有类似性激素作用。巴戟天能增强下丘脑-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有利于维持和提高本病患者的雌激素水平,从而有利于纠正过高的骨转换率。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能改善胃肠道的功能,有利于钙的吸收。羊藿能够抑制破骨细胞功能,同时又促进成骨细胞功能,特别是使钙化骨形成增加。骨碎补能提高血钙、血磷水平,改善软骨细胞的功能,推迟骨细胞的退行性变。牡蛎含钙率为38.98%,与胃酸作用后能生成可溶性钙盐,促进血钙水平的提高[6]。

4 确定合理评价方法

总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难治病,确定对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疗效的合理评价方法非常必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前瞻性及临床远期疗效的研究观察,才有希望筛选出防治骨质疏松症更加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疗程短的中西医结合方法。

参考文献

[1] 黎玉梅.补肾法治疗绝经期骨质疏松症[J].吉林中医药,2004,24(2):12.

[2] 赵 光,徐则李,邵琼星,等 利维爱及中药补肾法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3):337.

[3] 朱飞鹏,李冬华,冯素云.补肾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2002,23(1): 35.

[4] 李晓泓,田阳春,解秸萍. "肾虚"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6): 80.

篇6

关键词:骨质疏松治疗仪;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总有效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伤、骨脆性提高和已发生骨折为主要症状的全身性骨病。该病主要分为两类,即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前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并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目前,该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年龄与患病风险成正相关,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大,据相关报道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国,女性患病率约为20%,男性患病率约为15%,而在国内50岁以下人群中,有大约七千万人患有该病。

2.3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共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6例,对照组4例,全部为轻度,以恶心、肌肉酸痛和腹胀为主,都没有进行特殊治疗就自行消失。没有出现发热、抽搐症状,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得住。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伤、骨脆性提高和已发生骨折为主要症状的全身性骨病。患有该病的患者负重能力下降,活动能力下降,周围肌肉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导致痉挛疼痛,再加上因患该病的患者骨量下降、骨生物力学特性减少很容易导致骨骼畸形和骨折。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原则是缓解骨痛、抑制骨量下降或提高骨量、预防骨折发生。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并以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为主要原则,尽管药物治疗方便,疗效肯定,但是药物治疗见效慢、疗程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等缺点。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物理治疗开始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方法,而脉冲电磁场就是其中的一种疗法。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低能量、极低频电磁场能够有效促进骨形成。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脉冲电磁场能够有效改善骨的微细结构,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加强骨骼生物力学特性。此外,脉冲电磁场能够促进成骨样细胞因子的表达,加强成骨细胞活性,并促使成骨细胞分泌更多的骨矿盐量,以此起到改善骨微细结构,加强骨生物力学特性的治疗作用。

篇7

【关键词】骨质疏松;预防;症状;诊疗难点

随着老年人口的明显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位居全球常见病的第6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该病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由于合并脑卒中等躯体疾病往往患者行走不便,易摔倒,很容易出现骨折。老年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具有外伤力小、死亡率高、愈合率低、愈合慢、致畸率高等特点。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及组织愈合能力差导致骨折后预后慢且差,再加上骨折的刺激及患者长期卧床易并发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患肢深静脉炎等[1]。因此,对于如何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质疏松症尽管早在上一世纪就被提出,但对其病因病机的明确认识也是近几年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深入研究的结果,其研究结果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上,尚未看到特别的效果。由于骨质疏松起病的隐匿性,治疗起效的缓慢性和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对医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出了一系列难题。

1 骨质疏松症预防难

1.1 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

指导患者坚持适当的运动,多从事户外活动,适当晒太阳,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促进体内活性维生素D3的形成,有利于维生素D的转化和钙质的吸收,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主要元素,使骨矿含量增加。因此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相当重要,如蛋黄、鱼肝油等。中老年人可适当增加体能锻炼,如老人体操、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量循序渐进,以无不适为宜,使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全身骨骼肌收缩,增加其骨内血流量,有利于促进骨形成,减少骨量丢失,指导患者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以减少骨钙的溶出,导致骨矿含量减少[2];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把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1.2 减缓骨量丢失

对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中年妇女,在绝经后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如防止摔倒、服用维生素D、钙剂等,对于绝经后期妇女,可予补肾中药或中成药,可起到雌激素替代治疗作用,缓解因雌激素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不适及骨量的快速丢失;对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

2 制定适合国人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难

国内现在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WHO标准,由于地区、种族及饮食习惯的不同,其标准可能只适用于西方人而不适合于国人,有效诊断骨质疏松是治疗及判断疗效的前提。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骨密度的测定应成为最直接、最明确以及最终的判定手段,但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推广性能先进、价值昂贵的双能骨密度仪尚有困难,因此,制定适合我们自己的诊断标准很有必要。

2.1 生理年龄预诊法

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理论及骨骼生长发育衰老规律,制定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生理年龄预诊法,可以从患者的生理年龄及个体状况对骨质疏松症做出初步诊断。

2.2 综合诊断法

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2000年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 :必须具备全身疼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明显,轻微外伤可致骨折;或脊柱后凸畸形;或骨密度减少两个标准差(2SD)以上[3],认为是适合国人的诊断方法。

3 骨质疏松症止痛难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多因骨转换过快或骨折所致,以腰背痛最为多见。有限而快速的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以及进一步的治疗具有现实的意义。采用局部和整体兼顾的综合治疗措施,必要时可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内服中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加用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三七、蜈蚣、乌梢蛇等活血、通络、止痛之品,临床研究发现此类药大多数有镇静、镇痛、催眠作用;威灵仙、防己、秦艽、乌梢蛇、独活等祛风通络类有抗炎、镇痛作用,能够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全身或局部骨与关节疼痛。土鳖虫、苏木、自然铜、骨碎补、续断、丹参等能够促进骨痂生长,骨折愈合作用。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灵活运用,有效的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中医的推拿手法、理疗、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都有效,但以降钙素的起效较快,鲑鱼降钙素有鼻吸剂,使用简单、方便,其他如扶他林、芬必得等止痛药亦可以选择使用[4]。

4 骨质疏松骨折治疗难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骨折发生时将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骨折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又会进一步加速骨丢失,严重者会并发危及生命的重症合并症。对骨质疏松的患者,首先做好心理上的治疗,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同时,外固定采用夹板或石膏托为主,这有利于复位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质疏松,需长期牵引的骨折病人,条件许可的尽快作内固定治疗,减少卧床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预防内科并发症及减少骨质疏松。

对于骨质疏松症预防重于治疗,只要针对其致病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情就会得到大大的缓解或恢复体能,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难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5 讨论

骨质疏松症病理过程是进行性且不可逆的,一旦发生便不能再恢复正常结构,发病机制是骨形成速度小于骨吸收速度,骨形成减少,骨量降低,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不能控制其发生和痊愈,只能从提高骨量峰值及减缓骨量丢失方面来减少发生几率和缩短进程,缓解症状。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骼的系统性、代谢性骨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概括为内分泌因素、营养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的异常,以及与某些药物因素的影响有关。这些因素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机理可为骨合成作用减少,分解增多,老年人肠对钙的吸收减少;肾脏对钙的排泄增多,回吸收减少;或是引起破骨细胞数量增多且其活性增强,溶骨过程占优势,或是引起骨细胞的活性减弱,骨基质形成减少。另外因各种原因导致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活动减少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而老年妇女在绝经期后因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骨中矿物质含量丢失而更容易并发骨质疏松症并较男性为多的首要原因[5]。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骨基质和骨矿物质含量减少,由于骨量减少,钙化过程基本正常,使骨变脆而易发生骨折。

参考文献

[1]宁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03:33

[2]王启群.关于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疗及康复指导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第九卷第一期中,2011.12:93.

[3]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4]邓晋丰等主编.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 422-424.

[5]李新建.筋伤内伤与骨病临床诊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0:390-391.

篇8

误区一:“钙针”是最好的补钙药。

在骨质疏松的门诊中经常会有患者主动要求医生处方“钙针”,认为“钙针”起效快、含量高,所以注射后就不用补钙了。其实老百姓常说的“钙针”医学上称为“降钙素”,其主要作用是阻断钙的流失,本身是不含钙的,通过阻断钙的流失来达到钙的正平衡而提高骨密度,进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所以在治疗骨质疏松用“钙针”时一定要补充足量的钙,这样双管齐下再配合其他治疗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误区二:骨质疏松是老年病,与年轻人无关。

确实,骨质疏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老年人,主要症状是疼痛、腿抽筋、身高变矮、易骨折等,但是骨质疏松的发病是一个逐渐、缓慢的过程,一般在35~40岁以前骨量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开始注意锻炼身体,合理饮食,补充足量的钙,达到一个好的“骨峰值”,这样就使我们的“骨库”里有了足够的储备以应对中老年以后的骨丢失,这样骨质疏松也会晚发生或不发生。所以说骨质疏松要从娃娃抓起,保护好我们的骨骼要贯穿终身。

误区三:骨质疏松就是缺钙,治疗骨质疏松补钙就可以了。

骨质疏松是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钙的摄入不足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女性绝经以后雌激素的下降会使骨量快速丢失,男性雄激素的下降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其他如运动的不足、维生素D和维生素K不足、吸烟、酗酒、胃肠病吸收不良、某些疾病如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以及激素治疗等都会造成骨质疏松的发生。所以说治疗骨质疏松需要多管齐下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单纯补钙是远远不够的。

误区四:老年期治疗骨质疏松已起不到效果了,所以治疗的意义不大。

我们主张预防骨质疏松从娃娃抓起,主要指的是以好的生活方式来达到好的“骨峰值”,但治疗骨质疏松我们既要加强成骨的力量,又要减少破骨的力量,这样就会使我们的骨密度依然可以达到正平衡,从而不断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结构,达到治疗骨质疏松、改善症状、预防骨折的目的。所以说老年期治疗骨质疏松依然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误区五: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固定手术治疗后就完事了。

篇9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68-0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内类,Ⅰ型原发性发生于绝经后女性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发生于老年人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原发性OP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为90%,男性为61%,常见临床表现为骨痛、肌无力、骨折。并发症为骨折后的感染、心血管病或慢性衰竭而死亡,幸存者生活处理能力下降或丧失。我科自2010年8月-2012年4月收治的55岁以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66例,以肾气二陈汤加减进行观察,并设对照组,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骨密度仪(EXA—3000型双能X线即时成像仪)检测前臂为严重骨质疏松,排除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背肌肉酸痛﹑乏力以及变换的疼痛。6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男12例,女21例,平均年龄61.8岁。对照组男14例,女19例,平均年龄59.1岁。两组临床资料在性别、年龄、骨密度测定值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使用依降钙素肌注,1周2次肌注,每次10IU,并口服碳酸钙D3,每天1次,每次1片。

治疗组在对照级基础上以肾气二陈汤治疗,基本方:生地黄25g,生姜、山药、山茱萸、法夏、陈皮各15g,茯苓、泽泻、丹皮、炙甘草各10g,附子、桂枝、乌梅各5g。气虚较重者加入黄芪30g、党参30g。血虚较重者加入熟地黄20g、当归20g。阳虚较重者加入巴戟天15g、鹿茸15g。阴虚较重者加入枸杞20g、女贞子16g。将上述药物一齐加入锅加500ml的清水浸泡25分钟,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药汁。在锅中再加300ml清水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取得的药汁合在一齐,每2天1剂,分早中晚3次服下。经服4剂观察无特殊不适反应后,为了更好的依从性,建议将上述药物做蜜丸,每次服6g,分早中晚3次服下。外感发热则停服,待消除后继续服用。

两组均建议适当的体育锻炼,观察期为6个月。

观察标准。显效:用药4周后,骨痛、乏力、肌肉酸痛症状明显缓解,2~4月后症状消失,6个月后检测BMD值为轻度骨质疏松或正常。有效:4周后症状逐渐减轻,2~4月后症状明显缓解,6个月后检测BMD值为中度骨质疏松。无效:症状无明显缓解,6个月后检测BMD值为严重骨质疏松。

统计方法。X2检验方法。

3 治疗结果

4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很常见的老年性骨病,它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WHO认为骨质疏松是除心血管疾病以外的对人类健康维害的第二大疾病,并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有激素替代疗法、骨形成促进剂和骨矿化促进剂等,长期服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和依赖性,并且效果也不理想。

根据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本病属于祖国医学“骨痿”、“骨痹”、“腰痛”等范畴,《素问·痿论篇》认为“腰者,肾之府,转揺不能,肾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形则振掉,骨将惫矣。”故本病的病本在肾虚。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的生理功能的正常需要有肾的温煦,肾虚则使脾运化无权,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现代研究也表明,脾胃虚弱可能通过直接造成钙、磷、维生素D等与骨量相关的的营养物质吸收不良,从而引发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很觉见的老年病,多因先天不足,烦劳过度,饮食不节,情志过极,久病等因素所致气血阴阳亏虚。所以“阴阳气血俱虚夹痰湿”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类型,治疗此型应坚持滋补阴阳、调补气血、化痰除湿的原则,选用肾气二陈汤治疗切合病机,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方中地黄、山茱萸补益肾阴而摄精气;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泄肾中水邪;丹皮清肝胆相火;桂枝、附子温补命门真火。二陈汤中的法半夏辛温性燥,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温燥,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亦化。乌梅性寒质润,可防止橘红、半夏过燥之弊。生姜化痰和胃,解半夏之毒。甘草调和诸药,兼以润肺和中。诸药合用可共奏补肾气、调气血、化痰湿之效。此外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引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

参考文献

[1]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5

篇10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71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48-01

1 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VitD3形成不足、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不足。骨是处于不断更新之中的活组织,这一过程称为骨重建,骨重建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调节,其中激素调控、营养及生活习惯、遗传、免疫机能、运动锻炼等因素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尚无一种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逆转已丢失的骨量,及早预防显得更为重要。治疗药物分抑制骨吸收及促进骨形成二大类,抑制骨吸收的药物有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盐类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控剂,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有氟制剂、雄激素等,临床疗效不肯定,临床常用的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

2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依据骨质疏松的容易疲劳、腰背疼痛和骨折的临床主证,其发病机理当属中医的“肾虚腰痛”“骨痿”“骨痹”等范畴。本病的根本原因是正虚,病位在骨,与肾、肝、脾胃等脏腑有关。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的理论,补肾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绝经期女性,由于肾气衰弱,天癸枯竭,肾精亏少,精不生髓,髓不充骨,骨髓空虚,骨骼失养,除了丧失生殖功能外,脏腑功能亦相对减弱。在治疗上应着重以补肾法为主,兼顾肝、脾等脏,并应根据其病机特点及患者体质特点适当变通。

3 中西医结合防治本病的体会

研究发现,直接应用性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方面效果更显著,但补肾中药在改善症状方面疗效也显著且副作用小,并兼有维持骨量的作用。对应用性激素替代治疗有禁忌或顾虑及不能耐受性激素替代治疗副作用的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的复杂病证,将中医整体调整治疗和西医对因治疗相结合,将有助于提高疗效。

3.1 治疗目的:缓解病痛;抑制骨吸收过快;降低骨折率;促进新的生理性骨质形成;改善骨质量。

3.2 结合治疗的措施

3.2.1 基础治疗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3。

3.2.2 止痛临床接诊的病人多有骨痛,以腰背酸痛为主,位置固定,夜间或清晨明显,严重的疼痛常持续数周后,变为慢性疼痛。对严重的疼痛,没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的首选:降钙素+雌激素+消炎止痛药;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的首选:降钙素+双膦酸盐类+消炎止痛药。不能使用这些药物者,可用中药补肾壮骨,养血活血止痛。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可加骨碎补、莪术、鸡血藤等。慢性痛时重用补肾药,如杜仲、续断、桑寄生等。

3.2.3 抑制骨吸收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之间存在互补性,治疗本病的中西药物可以交替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还可以先用西药控制症状,继以中药维持,以实现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医疗目的。特别是出现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或不愿接受激素治疗者,补钙出现明显腹胀、便秘,维生素D3引起高钙血症、高钙尿症,甚至有肾功能损害与肾结石,双膦酸盐出现明显胃肠道等副作用时更应考虑结合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主生殖,与西医内分泌系统,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腺垂体、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及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不同环节有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紊乱因素参与下的骨代谢疾病。骨代谢的调控与内分泌激素,如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等密切相关,整个调控过程以神经内分泌轴的功能形式存在。这可能是中医“肾”主骨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研究已证明,以补肾为主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肯定的疗效,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于多个环节、多个层面,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抑制破骨,加强成骨,具有延缓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往往病人在骨指标尚无明显改善前,临床的腰腿疼痛、腰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已明显改善或消失。但中药制剂多较粗造,有效成分尚未提取,不利于病人长期服用,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常用补肾的方剂有:二仙汤、左归饮、右归饮等。常用药物有:①补肾填精类:黄精、熟地、何首乌、山茱萸、女贞子、枸杞子;②温补肾阳类:紫河车、仙茅、仙灵脾、菟丝子、续断、骨碎补、杜仲、肉桂、狗脊;③活血化淤类:当归、川芎、赤芍、丹参、三七、鸡血藤、莪术、土鳖虫、全蝎、乳香、没药、牛膝。

3.3 结合中医特色用药中医认为本病是以“虚”为本,以“淤”为标,“多虚多淤”为主要病机。临床治疗以补肾为主,健脾为辅,佐以活血。

3.3.1 健脾补气: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需借助肾阳温煦,而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中医脾胃包括了西医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消化系统的衰老不利于钙和维生素D3等的吸收,健脾补气改善消化功能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之一。

3.3.2 活血化淤中医认为“久病多淤”,肾虚血淤是本病的重要病理机制,临床研究证实补肾活血法是有效治疗方法。这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性改变为骨小梁变细,数目减少,常发生显微骨折,导致骨内瘀血,以及衰老时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