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处置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突发事件处置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堵截短信诈骗确保客户资金安全
一、基本情况
一个中年人手持我行社保卡着急的走进营业网点。大堂经理见状忙迎上前询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客户说要将卡里的钱转给淘宝。他买错了衣服,想退款衣服已经寄回去了,但是收到一条短信说需要给淘宝支付500元押金,大堂经理联想到这可能是一次电信诈骗,因为退款是不需要押金的。
客户催促着说,你快点,我这可是好几千的衣服要退,今天不转过去,就要等到下个礼拜一了。大堂经理安排他们坐下后,耐心安抚客户情绪,跟他一一分析这个所谓退款押金的疑点,并打开自己的手机给客户解释退款流程,通过大堂经理的一番讲解,客户认识到可能自己的信息遭到泄露。遭遇了电信诈骗。
二、暴露的风险及问题
上述案例是诈骗分子惯用的手段,年龄大,不了解网上购物流程的客户仍然容易上当。银行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警惕性,通过对客户行为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果断采取行动,挽回客户损失。
此案例涉及到电信诈骗的原因有:
受害者对于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不够。首先,对于陌生电话,网站等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如果确认他们提供的消息无误,最好自己拨打购物网站的官方热线询问有关消息。如果钱被转走,当事人应该在第一时间马上报警,要求警方联系银行,调查钱款汇入的银行卡账户,及时冻结,避免更多的损失。对此,我们要对电信诈骗的种种手段有一定的了解,在遭遇时做到有效防范,及时发现,尽早纠错。
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在为客户开卡,办理电子产品等业务时,必须要加强审核是否本人办理,同时向签约电子产品的客户发放风险提示卡,并告知客户不能随意点击不明网址,不要轻易相信和回复不明信息和电话,增强客户安全意识,防范于未然,让犯罪份子无机可趁。
三、处置措施及成效
此案例中的大堂经理处置措施十分有效——主动发现,积极劝止。从客户进门开始发现异常情况,到细心询问客户着急原因,再到最后耐心劝导客户并帮助客户挽回自己钱财,整个过程都直接有效地帮助客户防范了电信诈骗。
工作中要注意客户的大体识别,以及客户身份信息的核实,该核实的必须核实,需要客户提供有效证件的,必须提供做到位,避免虚假操作。遇到大额转账、汇款业务要多问一下其用途,电子银行业务多给客户做一下安全提示,例如密码的保管和使用流程,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很有效防止客户资金被骗。
所以在以后的业务经办中,让自己多一份细心,给客户多一份业务的交流和温馨提示,可以很有效堵截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
四、汲取的教训及启示
此案例提醒我们:网点人员要主动识别。一是由营业网点工作人员根据对诈骗犯罪作案手法和形式的熟练掌握,对有异常转账行为的银行客户进行防诈骗提醒和简单的防诈骗宣传工作,并进一步识别该银行客户是否涉及被骗。二是网点负责人要及时劝止。网点工作人员明确客户有可能被骗后应立即向网点负责人报告,由网点负责人与当事人详细解释并耐心进行劝止。三是公安机关民警劝止。对于当事人不听网点负责人劝止的,可由银行营业网点通知公安机关派民警到场,共同做好当事人的解释和宣传工作。
(一)通过此案例,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建立符合自身的有效管理措施:
1、构建案防长效机制。针对社会上花样繁多、层出不穷的电话、短信等诈骗事件要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确保案防工作常抓不懈,并通过各类典型案件和风险事件的举一反三,使员工了解各类诈骗的作案手法和特点,切实提高内控案防意识,有效遏制案件发生。
2、树立客户至上意识。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细致、耐心,要善于从客户神态中发现疑点,并充分运用沟通技巧,及时说服和帮助客户辨别事件真伪,增强外部诈骗防范意识,主动与各类诈骗活动作斗争,切实维护客户资金安全。
(二)通过此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1、提高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近年来,利用电信发虚假消息,从事诈骗犯罪活动已犯经成为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电信诈骗,是指通过固定电话、手机、电脑等通信工具诈骗机钱财的犯罪形式。电信诈钱骗犯是骗一类新型的犯罪方式,犯罪成本低、收益高式,侵害面广,犯罪手法变化化快,打击难度大,受害人人防不胜防。
防范电信诈骗一直是我行宣传以及警觉的重中之重,今后我行要经常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通过阅读宣传手册、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式,大力宣传电信诈骗对金融系统以及对公民人身和和财产安全的危害,从电信诈骗的含义以及手段等方面向支行全体员工进行详细说明,要求员工从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防范电信诈骗,了解电信诈骗的严重危害性。
通过开展防严范电信诈骗宣范传活动,要切实实增强员工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使员工从思防想上领会开展防范电信诈骗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时让身边家人以及来往客户提高警惕性,共同维惕护护社会安定、维持金融系统统稳定、保护自身和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2、了解电信诈骗手段,积极参与防范宣传活动
要了解电信诈骗的种类。目前,电信诈骗主要包括:冒充熟人虚构事实、虚构子女出事、虚构子女被绑架、冒事充电信局、公检法、司法局等工作人员、以购房、购车退税为名、中奖诈骗、利用银行卡消费、无理由汇款、虚假中奖信息等形式。
在了解了这些常用手段后,我们不要轻易尝试使用自己不熟悉的银行业务、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要轻易泄漏你的银行卡密码等等,牢记“三不一要”即:不轻信、不泄露、不转账、要及时报案。
3、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抵制电信诈骗
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与辖区内的公安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构建防范电信诈骗的壁垒。一是张贴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海报,将宣传海报张贴在营业部门口,还有员工以及客户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通过醒目的警示标语提醒员工和客户随时提高警惕。二是网点负责人要切实履行职责,每周抽出一个小时组织部门员工学习典型案例,不断提高员工意识案,识别电信诈骗。三是要求一线求员工在办理业务时,尽到提醒义务。
(三)通过此案例,在日常案件防控工作上还有以下几点要做到:
(1)提高警惕。当前社会情况比较复杂,违法犯罪行为层出不穷且形式多变,经济纠纷频繁。其中,很多犯罪分子把矛头直指银行,千方百计谋取不义之财,这类现象必须引起银行方的高度重视。公安部门与银行应建立联动机制。受害人发现上当受骗,及时举报到公安部门,公安部门要能在最快时间冻结涉案账户,避免受害人财产损失。因此应尽快出台相关办法,在银行账户的快速查询、冻结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建立快速应急处置机制,及时有效拦截赃款,为群众减少或挽回损失。
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突发事件 应急方法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拥有大量丰富而珍贵的文献资源及数百网微机,是集现代化技术、设备与文献资源为一体的知识宝库,其财产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若处置不当,其损失是惨重的。而图书馆的突发性事件有些是因自然或图书馆周边环境发生的不可抗拒的突发事件[1],有些则是可预测、可预防的人为突发性事件。
当图书馆面临各种突发事件时,一线馆员不同的应急方法将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成功的处理方法不仅能成功地化解部分可以预防的危机,而且还能够在较大突发事件中为馆领导和相关救助部门实施应对措施赢得宝贵时间。与此相反,不当的处理方法,则会将自己置于极其不利的位置,更会加大突发事件给图书馆和读者生命安全造成的损失。
1 现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许多深层次矛盾集中显现出来。众多社会问题和矛盾,加之环境恶化造成的自然灾害,致使突发事件频发,而且很容易引发为危机,影响到高校。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集聚最密集、流动最频繁的场所。无论是社会上,还是校园内发生的突发事件,都会波及到图书馆,加上图书馆自身存在的诸多诱发突发事件的隐患,给高校图书馆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1]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校跨越式发展进程的加快,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学校资源相对紧张,图书馆座位成为“稀缺资源”,图书馆人员密集程度创历史新高,紧张的资源引来学生的青睐与争抢,以我校主楼三楼为例,早7点开门,10分钟左右,486个座位迅速占满,抢占各类资源事件时有发生,若处置不当,极易引起集体失控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踩踏事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努力防范和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确保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但专门针对图书馆馆员应急突发事件方法的研究较少。截止2011.10,中国期刊全文库中有关突发性事件的论文5193篇,其中涉及图书馆的仅27篇,但专门论述馆员应急方法的文章为0篇,而且有关图书馆方面的论文多是从管理、运行、预警等机制方面着手,突出了机制及管理者的重要性,直接涉及一线馆员的应急方法较少,能学习的事例也不多。但馆员是第一现场人,是处理突发事件的首要反应者和组织者,他们的临场应急方法和能力是突发事件运行机制能否发挥良好作用的关键因素,提高馆员在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法能有效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相关研究是目前亟待加强的领域。
2 应急方法研究
一线图书馆馆员是第一现场负责人,他们日常面临的都是素质较高的师生读者和平和安静的环境,难以积累临场处理突发事件的丰富经验。本研究利用他山之石事例,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综合选取相关案例,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研究应对方法,据此进行现场模拟并实战演习,定期的培训图书馆员,提高其应变处理能力[2]。
2.1 分析突发事件
首先要分析与图书馆相关的突发事件类型,如地震、水灾、火患、流行传染性疾病等因天灾人祸、人群密集造成的常规性传统突发性事件。还有近年来,新出现的高校图书馆因抢占座位可能引起人为突发事件也应加强防范,据报道,搭帐篷整夜排队、挤掉玻璃门、打群架[3]等抢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看似分散在极少数图书馆,不足以引起重视,但任何高校图书馆都可能潜在发生,若处理不当,极可能引起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首先对相关突发事件分析归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便寻找合适的案例进行研究应对方法。
2.2 搜集相关案例
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分析,可以用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引擎或论坛、亲朋好友、微博搜集一般信息或相关事例及相应处理方法,也可以利用国内外专业期刊数据库、图书、电视、广播搜集相关研究整合及应急方法的成果内容;对这些信息进行专业搜索进行采集加工成更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例。
2.3 筛选特色案例
根据搜集的典型事例,筛选出与本馆环境、背景相似的案例,特别是本馆曾出现过的类似事例,要重点筛选,多角度寻求好的解决方法。对于本馆曾出现过的处于萌芽状态未引起较大事故的案例,或是潜在可能出现的事例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取相关处理方法,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分析更多应急方法编写成方法知识库,为馆员提供全方位应对方法参考以便应对避免或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发生。
根据以上所筛选的特色案例,而后对各种有代表的相似案例及应急方法进行分类编写成案例集锦。突发事件可能各有不同,但都有着紧急、难以预测等相似特性,都有着相似的应急方法,根据特色案例,选取合适馆员模拟这些特色案例现场,并直接采取已查阅信息中包含的相应处理方法,并让全体馆员参与其中感受不同的方法可能造成的处理结果,以提高馆员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并把过程录制下来。
2.5 完善应急方法
组织全体一线馆员观看录制的模拟现场节目,结合亲身体验,利用头脑风暴法各抒己见,在可能相关的方法中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根据各自实际工作经验产生新的观念或方法,在创新中互相激发灵感,设置出最合理的模拟场景并研究应对方法,以保证方法有效、实用。而后对这些方法进行总结汇总,再用质疑头脑风暴法对这些方法逐一质疑,结合馆情分析其现实可行性。如此反复几次,探讨出最适合本馆的一线馆员实践应用的突发性事件应急方法。
2.6 应急方法培训
根据多次反复探讨完善的应急方法,模拟更合理的各类突发事件现场,让全体一线馆员身临其境实际运用这些应急方法,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临场反应技巧,消除馆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恐慌心理,提高科学、理智、迅速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为进一步的救援赢得时间,争取时机,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图书馆安全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保护文献信息资源安全、保障读者生命安全。
3 评价
突发事件虽说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但关于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抢险工具、人员抢救、物资抢救的基本方法是类似的,是可以学习并借鉴的,如曾经出现的SARS,需要及时了解其发生的基本原因、途径、来源、消毒液的科学配制、防护方法等,可以借用到预防其它传染疾病的方法上;如火灾,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首先查找火灾产生的原因,正确选择灭火措施、切断火源的流程、人员的疏散,防火通道的指引等是相似的,使用各类灭火器的技能也是必备的;如社会无证读者因不能入馆威胁馆员的处理办法可以借用到其它社会环境因素对图书馆突发事件的影响事件中。
另外,突发事件的发生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如果防范得好,突发事件也有可能不发生。提高一线馆员的应对水平是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或降低造成危害的关键因素。图书馆馆员作为第一现场人,多加学习应急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练,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快速反应、迅速处置、有效避免或降低突发事件对图书馆的危害,保障图书馆信息资源及读者生命健康安全,已成为图书馆当务之急。
4 结语
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难以预料和避免,但高校图书馆的一线馆员作为第一现场人,若临场处置得当,既可以减少恶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也能及时控制事态减少损失,甚至化解危机,取得积极后果。本文从实践的角度,以图书馆最常见的第一现场负责人为切入点,研究图书馆发生突发性事件时,提高他们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理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晓,韦一尧.突发事件与高校图书馆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5):82-85.
[2]马学伟.浅论公共图书馆安全危机管理[J].图书馆论坛,2008,25(4):160-163.
篇3
关键词演非常规突发事件;基元;能力分配;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3.16;C931 [文献标识码] A ?眼文章编号 1673-0461(2012)07-0024-05
一、引 言
非常规突发事件是指前兆不充分,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和潜在次生衍生危害,破坏性严重,采用常规管理方式难以应对处置的突发事件[1]。近年来,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频繁:2003年SARS蔓延;2005年禽流感发作;2008年发生震惊世界的特级“汶川”大地震; 2009年HINI流感遍布全球;2010年发生“玉树”地震及大连油管爆炸事故等等都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正常生活。2007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2]。根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概念可知,各类事件都具有发生突然、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等特点,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处置。并且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生并非单一,经常伴有次生和衍生灾害的发生,如2005年吉林石化分公司的爆炸产生的事故发展成为污染松花江的环境污染事故,最后影响到俄罗斯,成为跨国环境污染事故[3];2008年5月12日汶川强烈地震使山体崩塌,形成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等。这些事件影响效果也不亚于源事件,也应密切关注。
近年来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研究越来越多,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都有了一些成果,Merle Jacob[4]研究表明,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认知将极大地影响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控制效率,认识其次生、衍生事件之间存在的关系也将有助于我们构建有效的应急管理模式。文献[5]认为应急响应在连续时间线上由三个不同的阶段组成,分别是:事件发生前的准备阶段,包括为事件发生所做的计划、培训等;事件发生时的处置阶段,主要指经过响应对突发事件进行消减直至消灭;事件发生后的整理工作,包括整理文件资料、重建修复等工作。Rui Chen等人认为在每个阶段的生命周期都包含五个要素:工作流、资源、信息、决策和响应。在实施过程中,资源的有效合理的分配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处置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应急管理中经典的资源选址研究包括P-median、P-center问题[6]和覆盖问题[7],主要集中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救护车的选址或交通遇到困难时的路径选择问题,在此之后,又有很多学者将模型进行改善,使之能更有效的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国外学者Sheral,i H.D.[8]针对同一个服务区内可能会同时出现两起或多起突发事件从而造成应急设施不能满足救助需求的情况提出了“救助的机会成本”概念,并在此概念基础上建立了救助车辆布局模型以实现“机会成本最小”;Jamil[9]等人综合运用排队论建立了考虑时间分布的资源布局模型。在流程模型方面,Sunjae Lee[10]等人提出了一种状态驱动法(state-driven approach),将面向服务的业务流程与业务规则合并, 是对BPEL4WS(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for Web Services)流程的一种补充。Petia Wohed[11]等人研究了UML(Unified Modelling Language)控制流程的基本模式,并将其与YAWL (Yet Another Workflow Language)进行比较等。考虑到处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时效性和动态性,本文将基于能力的分配(Capability Based Allocation)模式[12]融入到多事件实施应对流程中,建立基于能力分配的多非常规突发事件实施流程模型,从而达到处置时间缩短、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对实施应对的活动基元进行描述,建立相关活动要素基元模型并识别其关联关系;第二部分将基于能力分配的思想引入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中建立非常规突发事件基元实施流程模型;第三部分用实例对该流程进行分析,证明其可行性;第四部分对文章加以总结。
二、相关活动要素形式化描述
1. 人员分配过程涉及的活动要素
在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实施流程中包括几个关键活动要素:到达、分配、执行、完成、退出。见图1:
图1 突发事件应对过程图
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也可能导致行动的中止或失败,见图2:
图2 补充的突发事件应对过程图
2. 相关活动要素基元描述
基元[13]是指系统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独立的实体。在应急管理领域中,活动基元用来表示应急救援实施过程中能够实现一定活动目标或达到一定目的,能够改变客观事物系统的状态,在管理范畴意义下不可再分、不变的最小活动单元。在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经常伴有次生和衍生灾害,因此本文将分配活动基元用如下三元组表示为:
Kij=(Nij,Sij,Oij)
篇4
论文关键词:危险货物,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风险评估,机理研究
HMTE(HazardousMaterialsTransportationEmergencies)属于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是应急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目前国内HMTE机理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随着危险货物运输量急剧增加,由危险货物运输造成的突发事件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仅通过公路运输的危险货物就高达2亿多吨、3000多个品种,各种运输事故的比例也最高,2006年达40.7%。欧洲一项研究表明:在近70年3222起危险货物事故中,41%是在运输过程种发生的,HMTE给人类生命财产、社会财产、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甚至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破坏和损失。
我国政府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和社会安全事件类。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事故属于事故灾难类。
一、引言
HMTE发展变化机理的研究,是发现问题根源、寻找研究对象内在规律,以及探索HMTE应急管理机理的有效途径。
从本质上来讲,HMTE发展变化和其它事故灾难,以及各类突发事件有很大的类同之处,它的特征同样体现在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扩散性、连锁性、灾害性及危害性等方面。灾难或重大突发事件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有限,但是,一但扩散将极有可能引发社会连锁反应,并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典型的HMTE,如1989年,美国埃克森公司(ExxonCorporation)瓦尔德斯号油轮原油泄漏事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不仅自身演化成特大突发事件,还引发了其它突发事件,并形成连锁反应,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危害。由于危险货物的特殊性,HMTE也有它自身一些独特的发展变化机理,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本文首先对突发事件的特征和机理构成进行了研究,然后将HMTE分为单一线性突发事件和多重非线性突发事件进行了分类研究,最后从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特征的角度分析了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的内在关系,并研究构建了基于突发事件机理分析的应急管理机理分析框架。
二、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件HMTE机理构成
机理的主要含义,是指事物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对于突发事件,分析事件的机理,就可以找到孕育事件的源头,发现事件的形成规律和推动事件发展的动力,以便在应急处置中找到相应的应对策略。Jacob.M和Hellstrom.T的研究表明,对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认知,将极大地影响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控制效率。机理分析和研究是开展应急管理的基础,只有掌握了突发事件的内在机理,才有可能在面临突发事件危机发生时迅速做出有效反应,才有可能采取尽可能优化和合理的应对措施,达到比较满意地处理突发事件、减少损失的最终目的。
有学者认为机理可以描述为一些特征,比如中科院陈安博士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一书中,就把事件的机理总结为:突然性和信息的高度缺失性、危害性和蔓延性、主体规律性、多范畴性,认为这是宏观层面上的机理。因此,研究突发事件的机理还应首先从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入手。
2.1HMTE的基本特征
许多学者对突发事件的特性进行了各种不同描述,但有时存在使用不同的动词或形容词描述了同样的性质。基于文献进行总结,无论是一般突发事件还是HMTE,它们有三个重要的基本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这类事件在一定范围内会引起较大危害,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况且,这样的危害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大范围蔓延、滋生、甚至连锁发生更加严重的危害,因此,称之为危害性和扩散性特征。
第二个特征是突然性和紧急性。突然性是指不易被感知的特征,即它的危害性和扩散性具有很大的意外性,往往在事先毫无征兆或者征兆没有被人们获知的情况下就发生了;紧急性是指由于这类事件的突然性、危害性和扩散性,在时间上形成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特征。正是由于这类事件所具有的不易被感知性和事故的严重性特征,就称之为突发事件(Emergencies)。
第三个特征是HMTE的特征性还包含危险货物自身的理化特性。
2.2突发事件机理的构成
突发事件除了上述自身三个基本特征外,面对突发事件的危害对象,或者说突发事件管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规律性特征。
作者提出构建了一套分析研究突发事件机理的体系结构模型图,整个体系的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机理构成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两个组成”、“四个类别”、“三个过程体系”和“八个具体变化”。
图1突发事件机理体系结构模型
(1)突发事件机理的“两个组成体系”
从专业性和一般性角度对机理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组成体系。第一个组成体系是一般性的突发事件机理及应急管理机理,它刻画了突发事件一般性发生、发展及演化规律,并研究了相应的一般性管理机理;第二个组成体系是专业性、行业性、领域性的特定机理,比如,HMTE机理,除了具有一般性机理的一些共同特征外,其突发事件机理还存在一些特殊性,需要借助与危险货物的理化特性,以及与运输有关的物理学、化学、交通运输组织学和物流工程等学科进行解释。
(2)一般性机理的“四种类别”
一般性机理,应该包括一般性突发事件机理和一般性应急管理机理两方面内容,它们又分别由四种不同类别的机理组成,即特征性机理、原理性机理、流程性机理和操作性机理。突发事件的四个类别机理含义分别为:
1)特征性机理: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抽象概括和总结,借鉴模型和仿真等方法,描述其共有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原理性机理:对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性进行刻画。
3)流程性机理:说明突发事件所应遵从的前后逻辑顺序,一般认为流程性机理是突发事件选择的发展路径,即突发事件向着最坏结果发展的路径。
4)操作性机理:突发事件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约束或应急管理措施,它们会影响该突发事件发展的路径,这些过程中的约束或措施,称为操作性机理。
(3)原理性机理的“三个过程”和“八个变化”
原理性机理分析是开展应急管理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旦掌握了事件的原理性机理,在灾难发生后就可能做出迅速、有效反应,并采取尽可能合理、及时的应对措施,以达到处理突发事件、减少损失的终极目的。
根据事件的过程和特性,原理性机理划分为“发生”、“发展”和“演化”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分别被定义为八个具体变化:即“发生”包含“突发”和“渐发”二种形式,“发展”存在“空间上的扩展”和“烈度上的增强”二种变化,以及“演化”可以分为“蔓延”“衍生”“转化”和“耦合”四种方式。
上述理论内容的提法和描述,目前国内外文献尚未发现有比较成熟的各种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借助危险货物运输行业领域的优势,从危险货物自身基本特性出发,从HMTE相对明晰的发展变化规律入手,对HMTE和应急管理机理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三、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件HMTE二阶段体系划分
由于突发事件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因而,对它的研究只能采用分阶段线性化处理。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与时间相关的系统过程,对突发事件的线性化处理,可以按时间序列或扩散进程划分。
国内目前对此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国外对于危机管理的阶段界定,提出了众多危机管理阶段划分理论,如比较著名和有影响力的斯蒂文·芬克(StevenFink)四阶段划分理论,称为“F模型”,罗伯特·希斯(RobertHeath)四阶段理论,简称4R模型,以及核危机管理专家米特罗夫(Mitroff)五阶段模型,又简称“M模型”。各种划分从不同侧面对危机或突发事件的形态有了一定的描述,但都没有论述突发事件的性质和机理特征。
HMTE与其它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相比,频率比较高,事件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它发展的过程却很典型,往往遵循突发事件的机理体系特征。为了比较清晰地表述突发事件的机理及其严重或复杂程度,本文用二阶段体系划分法,把这个机理体系中的突发事件变化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并分别命名为:单一线性突发事件阶段和多重非线性突发事件阶段,如图2所示。
3.1单一线性HMTE
单一线性突发事件,也称为单一突发事件,是指性质单一、危害较小的突发事件,一般是指一种事件对应引发一种结果,形成一种相对简单的线性发生和发展过程。这种单一线性突发事件包括三种情况:
首先,是指突发事件的规模小或危害力有限,仅仅经历单一的发展过程就结束,不会诱发更加严重的突发事件,如损害范围比较局限的爆炸事件,会很快就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一般不会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其次,是指突发事件虽然较为严重,有进一步引发更多或危害更广复杂事件
图2突发事件二阶段变化机理
的潜在可能,但由于应急管理的干扰作用,这类突发事件仅仅停留在单一线性突发事件阶段,也未造成进一步的发展。
再次,是指多重非线性突发事件的发展初期,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单一线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措施不当,将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因此,也称之为单一线性突发事件阶段。
对于单一线性突发事件,主要强调的是直接导致事件出现的一个原因,而不是其它的间接原因,对于间接原因,则是探讨多重非线性突发事件不可缺少的。
3.2多重非线性HMTE
多重非线性突发事件,或多重突发事件,是指性质复杂、危害较大的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多种事件对应引发的多种不同结果或危害,形成复杂的非线性扩散、演化发展,如图2所示。多重事件主要是由于一些间接因素的影响,或由于单一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措施不当或失误,造成事态的恶化或扩展,它的演变方式主要有四种,即转化、蔓延、衍生和耦合。
在多重非线性突发事件阶段,突发事件之间存在连锁反应。等级高、强度大的突发事件爆发后,常常会诱发出一连串不同等级的次生灾害事件爆发,或几个突发事件同时发生,如图3,表示了次生灾害事件的爆发与突发事件及其影响结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四、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件HMTE与应急管理
中科院计雷研究员认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研究突发事件以后管理的一些规律。
从2003年大陆“非典事件”发生以后,开始研究这块领域,它的内涵很大,内容也非常多。因为突发事件本身类型就非常多,那么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按照它次生的规律来做应急管理。实际上,突发事件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有先兆的,一类是无先兆的。有先兆的突发事件是大量存在的,无先兆是比较少的,当然还有地震,因为人类对它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但大部分是有先兆的。特别是2008春季南方冰雪灾害、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以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系统、成熟。
图3多重突发事件的非线性扩散
中科院陈安博士认为:应急管理是面对突发灾难性事件,而且是在损失已经造成的情况下进行的管理,预警是应急管理的前奏,而不是应急管理的组成部分,应急管理面对的是一个可能无法挽回的损失或灾难事件,只能通过努力减少损失或者终止损失事件的蔓延,而无法在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使状态恢复到损失之前。
4.1系统特征关系分析
由图2突发事件二阶段变化机理体系结构模型所知,HMTE与应急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内的一对矛盾,从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之间的关系,用数学的方式表述其特征。尽可能应用量化、细化、精确的仿真数学描述,不仅会有助于建立优化的系统应急机理,更有助于对进一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选取、评估趋向和方法的确定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作用。
HMTE应急处置过程中,一般总是希望其数学模型是线性的,在事态处理过程中,不断采用各种举措或政策,总希望有一对一的结果和收益。但是,突发事件的本质是非线性构造、非线性方程的解,往往需要利用线性方程的解。线性稳定性分析是研究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技术之一,这就给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即在HMTE应急管理整个过程中,线性关系是追求的理想关系,每一个时间、空间事件的处理力争线性化,使每一个举措都能实现一个预期的结果,即:
F=f(x)x:表示举措;F:表示结果
基于系统理论,HMTE与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自催化、正反馈之类的非线性作用,其处置关系是非线性的,它符合非线性函数的九个特征,即变化特性、饱和性、非单调性、振荡性、多值响应性、循环性、失灵性、折叠性和滞后性。
4.2HMTE应急管理机理
通过对突发事件变化过程,以及与应急管理之间的系统特征关系研究发现,合理、优化的HMTE应急管理机理,是一种对HMTE变化过程的干扰和阻断机理,而不仅仅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后续应急管理措施。
从应急管理角度来讲,应急管理的特征性机理涉及多主体相关性、动态博弈性、及时性、复杂性等多种特性;从突发事件角度而言,每一种突发事件的原理性机理,又都对应着一个应急管理的原理性机理,因此,使各种关系更加难以刻画,在此,将应急管理的机理按照图4进行分析说明。
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可以采用过程阻断机理来进行应急干预。对于“突发式”事件,宜采用紧急通知、快速反应的策略;而对于“渐发式”事件,就希望采取一定措施,以减缓它的发生或发展。
对于突发事件的发展机理,可以采用中止隔断机理来进行应急干预。其中,空间上的扩展采取隔离措施来阻断,如因燃气爆炸导致的火灾,可以制造隔离带来防止火势进一步扩散;烈度上的增强可采取遏制缩减措施来阻断。
图4应急管理原理性机理
对于事件转化机理,可采用路径控制机理来阻止事件的连锁转化与传递。突发事件出现蔓延态势时,更多情况下应该采取“弃子”的应急管理机理与之对应。事件的蔓延,是指一个事件出现后不断会有类似事件连续发生。在多数情况下,因为将注意力集中在处置先发事件上,所以,很难彻底避免后续事件(次生灾害)的接连发生,如果这样的情况是可以预见和判断的,那么,采用“弃子”措施可能反倒会更加合适。所谓“弃子”,是指对于暂时不宜或不能处理的HMTE状态或局面,采用一种“弃卒保车”的态度,使生命或一些重要的财产得以保障。事实上,“弃子”措施是一种应急管理过程的决策选择,如2005年“3.29”京沪高速公路液氯泄漏事故,由于发生液氯大面积泄漏和蔓延,造成约2千多亩农田受灾,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破坏,最终只得选择暂时关闭高速公路,并疏散近十个村子的1万多名村民。这就是一起典型的“弃子”应急管理处置机理案例。
对于突发事件的衍生机理,在正式采取措施前,对这些看似能取得积极效果的措施进行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研究,争取识别其后续可能潜在的一些消极影响,尽早采取行动,并尽量避免这些潜在负面影响的出现,因此,采用“策略评价”机理来进行应急管理。
针对突发事件的耦合机理,则需要在掌握耦合机理的基础上,解除它们的耦合条件,或已经形成耦合状态的,就需要采取相应的解耦措施。一次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简单某一个原因产生的,经常是若干个原因的耦合作用,如2005年“3.29”京沪高速公路液氯泄漏事故,就是超载、超速、疲劳驾驶、汽车轮胎过度磨损、违规操作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类似这类事件原因,就得采用“解耦”应急管理机理,解除各种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以达到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目的。
五、结论与建议
结论:HMTE属于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是应急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既相互矛盾又相辅相成。应急管理是针对突发事件而言,以缩短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为目的。而突发事件机理的探索,又是应急管理机理研究的重要基础,应急管理的研究依赖于突发事件的各种研究成果。因此,突发事件机理的研究,以及突发事件生命周期模式的研究都将为应急管理研究服务。只有更好地掌握了HMTE的各种变化规律,才能更有效地探索HMTE应急管理的机理及处置措施。所以,不但要重视研究突发事件的机理,还要进一步掌握它的变化周期、它的消长和存亡的生命周期变化规律,而且同样要重视应急管理机理的研究,以及二者内在必然特征关系的研究。
建议:1、加强HMTE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和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2、加大政府应急管理政策制度保障、法律法规建设和财政经费投入;3、加强海陆HMTE分类专项应急演练,建立专项应急预案和应急专业救灾抢险队伍;4、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5、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决策指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6、各级政府成立相应独立的应急管理职能部门和具有一定数量规模的科研机构及专业化队伍、志愿者队伍建设;7、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为科学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决策咨询,一些高校可设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本、硕、博专业及研究方向;8、加强与国外先进的应急管理职能部门、研究所及高校等机构进行对口合作与交流;9、加强专项应急演练、培训和教育,强化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力争使损失降低到最低;10、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传和典型案例总结备案,增强全民应急管理意识和经验,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自救能力,以及必要的应急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 Dombrowsky, W.R, Again and again: is a disaster what we call “Disaster"? Some conceptual notes onconceptualizing the object of disaster soci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Emergencies and Disasters, 2003
2 Jacob M, Hellstrom T, Policy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Public trust and the BSE-CJD Crisis, Journal of HazardousMaterials, 2000
3 Steven Fink,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Association. (1986)
4 Robert T. Stafford Disaster Relief and Emergency Assistance Act,as amended by Public Law 106- 390, October 30, 2000
5 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王成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6 计雷、 池红、 陈安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陈安,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
8 冯凯,徐志胜,王丽,可视化灾害数字仿真重构理论及实证研究——本质解析及仿真理论可行性分析,灾害学,第21卷第1期,2006年3月
9 陈熙春,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J].,当代行政, 2003,(9)
10 郭研实,国家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11 秦启文等,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J],新华出版社,2004年
12 朱力,突发事件的概念、要素与类型[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13 祁明亮、池宏、赵红、孙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2006年11月8日第4期
14 李铁鹰,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2007年第2期
篇5
危机缩减,即将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力和影响力缩减到最小,这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强调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规避和消解风险带来的破坏力。危机预备,是对危机进行的有效防范,通过制定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强化应对危机的模拟训练和演习,不断提升组织及成员的危机管理能力。危机反应,指当危机发生时,危机管理者做出何种反应来应对危机,其关键是对时间、信息与资源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危机恢复,即在突发事件得以控制和妥善处置后,及时检讨和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实施有效的方法保障组织平稳、重塑组织形象。
二、理论借鉴与策略选择
危机管理4R理论为应对高校突发事件提供了一个动态管理模式。任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都需要根据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或者危机周期进行阶段性的分析与策略选择。
(一)缩减策略:ABC减缓法则
ABC表示“远离(Away)———更好(Better)———相容(Compatible)”。该法则认为理想的危机管理策略应该有如下三个步骤或选择:远离风险或威胁根源;比要求的做得更好,以抵制风险或威胁根源;与那些最能抵制或减轻风险的设计模式相容。首先,要厘清远离风险与主动作为的思想误区。辅导员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结合工作实际,做好风险评估与管理,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威胁根源,即辅导员应对高校突发事件有主动作为的意识,从被动防范应对到主动排查避险。风险排查与确认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数据分析及现场调查等策略,对风险或威胁根源进行统计分类,力求较为全面地掌握相关隐患,为危机管理打好基础。其次,要实现从“求稳”到“创稳”的观念蜕变。安全稳定的底线意识目前已深入辅导员的思想认识,然而,由于安全稳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量化考核,规模不同的学院发生的突发事件可能有所区别。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即使日常工作扎实到位,责难声也在所难免。因此,若要完善危机防范工作,辅导员不仅应该有主动作为的意识,而且应该有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与状态。实施“相容策略”,寻找与险情的起因和环境相容的方法,以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与冲击。相容策略讲究的是“因势利导”,而非“围追阻截”。
(二)预备策略:预警与模拟演习
在实施危机缩减之后,若仍有危机发生的征兆,则需立即采取危机预备的相关策略。建立预警系统。对辅导员而言,此处的预警系统有别于安全保卫部门的消防预警等“技防”系统,应该侧重于建立渠道通畅的“人防”预警系统。如,充分发动党员、学生干部、宿舍长等人员的作用,在班级、学生组织、学生楼栋之间建立信息联络制度,形成学习与生活交织的信息预警网络,动态观察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周报制。辅导员的沟通策略要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行为习惯,通过新媒体等平台,采用图文并茂的漫画、微电影等载体做好沟通引导。模拟演习。当前各高校均建立了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新生军训期间开展安全主题教育和消防演练等,但目前大学生,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流程、险情发生时的逃生避险方法等仍显陌生。对此,辅导员应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平台和载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知识学习与模拟演练。
(三)反应策略:危机慎思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可能存在两种状况:其一,信息不明,时间紧迫;其二,已确定某些物资或人员处于危机之中,需要立即进入危机反应阶段。危机慎思向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危机应变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管理者注意到危机情境中的各种因素。首先,要获得更充分的时间。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更好地部署,二是尽快到达现场。更好地部署主要指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辅导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包括应变的先后顺序、所需执行任务的分类、各种辅助物资的储备策略等。尽快到达现场是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举措。当然,赶赴现场前要思考如何进入危机中最脆弱的地域,或对应急救援等工作最有帮助的“焦点”地区,同时在行进路线、交通工具选择、现场保护、秩序疏导等方面均要有所谋断。其次,要获得更多信息。提高危机反应绩效的保障就在于获得更多更详实的信息,否则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将无从谈起。具体而言,获得更多信息可以采取的两个基本策略是分解-真空策略和实情调查策略。分解-真空策略,即将汇总信息分解消化,重点关注、甄别突发事件利益攸关者的信息,同时使得这些信息“陷入”一个校勘和评估的真空容器中。此类策略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如处理学生打架斗殴事件时,辅导员应有意识地找当事人分别谈话,尽量避免当事人同时在场,若出现各执一词需要当面对质时,也可考虑在双方当事人之间放置屏风等隔离物,确保当事人发表意见可以较为平和。实情调查策略。这是对分解-真空策略的深化,向当事人及旁观者进一步了解信息。辅导员可以采取格式化提问的方法开展调查,即在实情调查前应该有一个提问提纲或具体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应尽可能降低损失。此处主要涉及物资的节约问题。一是应该保护受到危机威胁的资源,如在火灾中应及时做好物资转移并考虑存储物资的新场所。二是要保护好用于支援或消除危机影响的物资。三是要做好物资的合理配置。
(四)恢复策略:PICPIC恢复策略
突发事件得以控制后,危机管理者就要开始考虑危机恢复工作,尽快地将组织的人、财、物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对此,罗伯特•希斯提出了PICPIC恢复策略。即计划(planning)、信息(Information)、核心(Core)、人(Peo-ple)、整合(Integration)、持续性(Continuity)。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避免碎片化。与危机管理的前三个阶段一样,恢复管理阶段同样有赖于计划的制定。因此,辅导员应该增强制定恢复计划的意识与能力,并保持与相关学生、家长的沟通、互动,必要时做好回访、记录等善后工作。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避免“信息孤岛”。信息管理对于突发事件平息后的恢复管理十分重要,恢复管理的信息要及时反馈给危机遭受者,特别是在24-72小时内。若危机遭受者未在此“黄金时间”内得到有效的信息回应,将加剧紧张、沮丧和挫败感。因此,在突发事件得到基本控制后,辅导员要将恢复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避免结果导向。即消减或平息突发事件影响不应是最终的结果,实现组织危机前的工作常态才是核心所在,应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危机管理者和遭受者的实际困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核心作业是指维持组织或团队运作的最必要的那些活动。一方面,辅导员应尽量调整工作状态,从危机反应的紧张状态中调试回来;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危机遭受者尽快适应“后危机”阶段,如采取开展朋辈活动、将危机遭受者安排至办公室勤工助学以方便观察等办法进行帮扶。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避免个体标鉴化。无论是反应还是恢复,必然涉及人的管理。此处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人”的范围界定,除了危机当事人,还应包括现场的旁观者、危机发生后信息的接收者乃至社会公众等。如学生自残、自杀等非正常伤亡事件,对目击者、舍友、同窗、在校生乃至社会公众均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冲击,甚至会发生连锁反应。因此,辅导员在处理此类事件中要特别注意对“人”的管理,要确保信息通畅,但不宜对相关学生过分关心,避免“贴标签”,要营造一种危机前的常态。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避免条块分割。整合的目的在于将恢复阶段的信息交流与资源配置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辅导员不能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和资源,而应充分调动其他力量,共同致力于危机恢复管理,同时应借助传播渠道(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及新媒体等)使人们了解和交流信息,如可以依托辅导员协会,通过险情回顾、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平台进行信息共享与集思广益。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避免间断性。无论是计划制定、信息管理、核心作业恢复、人的管理还是资源整合都应该是连续的。当危机遭受者相信危机管理者是在努力地恢复危机前的状况,他们就会感知并更加努力地保持这种持续感。因此,辅导员要努力帮助遭受危机影响的学生融入集体中,形成归属感,避免险情或者危机的再次发生。
三、现实困境
辅导员应努力构建一种全程化的、动态的危机管理模式,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然而,现实中却依旧存在诸多困难。
(一)高校管理机制
高校条块分割的运行机制影响缩减管理。当前高校行政化色彩浓厚,内部运行机制条块分割明显,应急协调不力,无法形成良性互动的多主体应急决策组织,资源整合和快速反应能力有待加强。一旦发生公共危机事件,学校则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集合各方力量,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冲击力和影响力。高校预警体系不完善影响预备管理。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重救轻防”的思想仍然普遍存在于各高校当中。高校“风险管理”的意识依旧淡薄,在安全稳定评估指标、预警体系建设、应急演练等方面流于表面,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堪忧。高校危机应对网络松散影响反应管理。高校危机应对网络包括组织网络、信息网络、社会资源网络等,当危机发生后,如何有效地整合、动员各应对网络的功能是管理成败的关键,而其中以信息网络尤为重要。当前各高校仍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事原则与“内紧外松”的宣传策略和公关方式。这些传统理念和方式显然不适应当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不仅无法有效控制态势,反而会造成更为恶劣的社会影响。高校危机管理法律框架脆弱影响恢复管理。当前困扰高校管理者的是,当发生突发事件特别是涉及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时,学校往往要承担本不应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与社会压力。并且,这些个案往往会成为今后比照的案例,造成学校在提供所谓人文关怀方面的投入力度日趋保守,此种无法可依的窘境对高校应对突发事件、开展恢复管理造成了较大影响。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
篇6
一、竞赛目的
通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并组队参加xx市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激励广大卫生应急工作人员立足本职、钻研业务、岗位练兵,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展现全市卫生应急人员勇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打造一支业务精良、能打胜仗的队伍,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领导
全区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由区卫生计生委与区总工会联合举办,成立全区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组委会,负责本次竞赛的组织领导工作。
竞赛组委会下设办公室、专家组、监督组。办公室负责竞赛的统筹协调、宣传及组织实施工作;专家组由各区级医疗卫生单位专家组成,负责竞赛命题、问题解答和竞赛评判等工作;监督组负责监督整个竞赛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三、竞赛时间和地点
初赛时间:2017年7月14日;
初赛地点:区人民医院;
从初赛中选拔优秀队员或团队,于2017年8月组队参加市级复赛、决赛。
四、参赛范围与组队要求
(一)参赛人员范围
全区各乡镇(街道)卫生院、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医疗机构中,从事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政治合格、爱岗敬业、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既往无医疗事故和违纪情况。
2.在岗在编,从事卫生应急工作满2年以上(2017年7月1日之前)。
(二)组队要求
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区疾控中心、东城、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组建一支参赛队伍;南城街道卫生院与三泉镇卫生院组建一支队伍参赛;其余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分片区组队参赛,分别为南平、鸣玉、大观、水江、大有、小河等6个片区队伍。总共12支参赛队伍。
每个代表队由4人组成:领队(联络员)1名,由城区医疗机构或中心卫生院相关负责人担任;参加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技能竞赛队员1名,参加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能竞赛队员1名,参加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技能竞赛队员1名(各片区队伍中4人原则上来自不同单位,由城区医疗机构或中心卫生院协调、组织)。
五、竞赛内容
本次竞赛分3个项目,分别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竞赛内容选择市级技能竞赛大纲的笔试、技能操作和桌面推演部分。
(一)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
1.笔试部分:包括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监测报告与分析、现场调查、标本采集、现场处置。
2.技能操作:包括监测报告与分析、现场调查与处置、标本采集与检测、自救和互救能力、场景案例分析。
(二)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
1.笔试部分:包括法律法规、中毒卫生应急知识、卫生应急准备、应急调查、样本采集与毒物检测、医疗救援、工作报告。
2.技能操作:包括现场调查、现场急救技术、洗消、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快速检测、个体防护选用、场景案例分析。
(三)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1.笔试部分:包括卫生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紧急医学救援的基本知识、紧急医学救援的现场处置。
2.技能操作:包括现场风险评估与报告、紧急医学救援的现场处置基本技能操作、紧急医学救援的现场处置综合技能操作。
六、竞赛形式
(一)初赛。
初赛由区卫生计生委、区总工会负责组织,包括综合笔试、技能操作 2个部分,每个部分设“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3个项目。
1.综合笔试: 由专家组分项目命题,题型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采用笔试形式,笔试时间60分钟,采取100分制命题。每个队员根据参赛项目参加本项目的综合笔试。
2.技能操作:由专家组分项目命题,题型为问答题,通过口述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答题,专家组现场评分。每位参赛队员现场随机抽1题进行答题,采取100分制命题,抽签确定顺序和操作内容。
(二)复赛和决赛。
根据初赛竞赛成绩,遴选优秀队员或团队参加市级复赛和决赛,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中毒事件处置复赛包括盲样检测、笔试、技能操作和桌面推演;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复赛包括笔试和技能操作。决赛采取技能操作和知识竞答的形式。
七、竞赛命题原则
(一)竞赛内容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技术规范。
(二)突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特色,着重考察选手技能水平。
(三)注重防治结合。
(四)立足卫生应急工作需要,考查应知应会内容。
(五)注重考查解决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六)考题内容难易程度应兼顾基层与区级层次。
八、技能竞赛计分规则
(一)单项个人成绩。
单项个人成绩根据综合考试、操作技能2个部分成绩换算,采取100分制,按照50%、50%的分值比例相加。
(二)团队综合成绩。
团队成绩根据本队3个项目的个人成绩换算,采取100分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3个单项成绩按照30%、30%、40%的分值比例相加。
九、奖项设置
(一)个人奖。每个项目评出一、二、三等奖,按照单项个人成绩排名,第1名为个人一等奖、第2、3名为个人二等奖,第4、5、6名为个人三等奖。
(二)团队奖。根据团队综合成绩排名,第1名为团队一等奖、第2、3名为团队二等奖,第4、5、6名为团队三等奖。
(三)优秀组织奖。根据竞赛组织情况,对组织工作出色的团体或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
获奖个人和团队,由区卫生计生委与总工会联合颁发荣誉奖励,并作为人事激励依据。
十、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竞赛活动的重要意义,以竞赛为抓手,激励广大卫生应急战线工作人员钻研业务、勤练技能,规范服务行为。成立竞赛组织领导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专人负责,确保竞赛活动顺利完成。
(二)抓好工作落实。各单位要全员动员、全员培训、全员参与,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竞赛。城区医疗机构和片区中心卫生院要充分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做好牵头工作。各参赛队伍要制定工作计划,严格按照竞赛方案和组委会通知做好工作安排,刻苦训练,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篇7
一、指导思想
切实履行政府应急管理职能,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常识,提高全社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突发事件应对法》深入落实,为构建和谐新*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孙洪军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姜文任副组长,政府办、应急办、农经、经贸、教育、公安、城建、民政、国土、交通、水利、海洋与渔业、卫生、环保、广电、体育、安监、旅游、动监、地震、气象、消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供电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应急办,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三、活动安排
(一)组织形式。由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牵头,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配合,新闻媒体参加,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共同参与。
(二)宣传内容。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线,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四大类别,分别开展领导论谈、预案解读、案例剖析、经验交流、专家讲座、科普宣传、设立宣传板等活动,并在县政府网站设置专栏进行宣传。
1、领导论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要接受县新闻媒体采访,结合部门和单位职能,介绍本部门、本单位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及进一步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件汇编》下步工作安排。
2、预案解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突发事件应对法》、《*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件汇编》,对本系统、本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解读,并印成宣传单进行发放宣传。
3、案例剖析。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案例,深入剖析引发原因、处置办法等,并在宣传活动周期间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群众自救意识和本领。
4、经验交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形成工作经验材料,进行交流,促进工作。
5、专家讲座。邀请有关专家,举办《突发事件应对法》讲座,组织各乡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集中学习。
6、科普宣传。县新闻媒体要设立专题、专栏,播发、刊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有关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常识。
7、设立宣传板。10月27日,在兴隆三百门前设立集中展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分别制作宣传板,规格为长3米、高1.5米,要附带图片和文字说明,每个单位要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负责发放宣传单和接受群众咨询等。10月28日—31日,展板由各单位在本单位门前等合适位置摆放。县政府要在重点道路和显著位置悬挂标语横幅,各乡镇也要设立展板、悬挂标语横幅。
8、网站宣传。要在县政府网站上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件汇编》以及宣传周活动开展情况。
篇8
一、用班级议事处理突发事件,需要导向明确
引入班级议事来处理突发事件,与班主任自己处理相比较,有其独有的优势:
其一,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班级集体的参与,更能够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保证事情处理的公正。同时,当事人也有机会听到更多同伴对事件的看法,从而更有可能真正地受到触动而实现自我的改善。
其二,能够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发事件本身是复杂的,学生在尝试处理这些复杂事件的过程中,表达、沟通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其三,借“议一事”育全体。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但是偶然性的背后体现的是当事学生为人处世的不足,这种不足往往并非个案,所以在议当下这一事的同时,其他参与的学生也能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成长,突发事件由此而成为教育的契机。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的班主任老师在引入班级议事时目的不是很明确,使用上存在误区。一是将其作为推卸责任的工具,将自己决定不了的事情交给学生决定。如有的突发事件较为复杂,有的学生行为较为恶劣,班主任觉得自己独自去处置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然后就发起班级议事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来实施名义上的集体决策,以此来减轻自己的责任。二是将其作为惩罚的工具,将议成集体批评惩罚当事学生。对于事件,老师心中已有成见,议事时目的不在于弄清事实,而是力图把自我的意志转化为集体的意志,通过议事来集体批评惩罚当事学生,对当事学生施加更多的压力。
二、用班级议事处理突发事件,需要以促进成长为先
班级突发事件的出现一定是伴随着矛盾冲突,伴随着当事人的犯错。但是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处理此类问题时,“不伤害当事人,在解决问题中促进学生的成长”理所应当成为我们的出发点。这就需要我们在操作上遵循几点原则。
1.程序优先
通过合理的程序保证当事学生的权利被充分尊重。
比如:议题的发起有其固定的程序,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面对突发问题时拥有发起议题的权利,但发起时只能列出要处理的问题,不能列出其他同学的名字。如果某个学生的行为被列入议题,那他也就拥有反对发起议题的权利,必须经过这个学生的允许,该议题才能开展讨论。不想在班级议事中被讨论的同学还有其他几种选择:如离开教室,选择听讨论录音等。选择参与人员,需要考虑人员的多样性,当事学生需要拥有提名参与人员的权利,同时还可以选择是小组议事还是全班议事,避免议事时遭受过大压力,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在议事的过程中,要给当事人充分的表达、宣泄情绪的机会,涉及对立双方的冲突时,还要有和解的环节。最后的处置结果应以非惩罚性弥补方案为主,尽量呈现多个方案,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
这几点在案例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陶老师的案例。只是案例中议题的发起权利还是归属于老师,这一点可以处理得更为灵活。
程序明确后还需要老师不断宣传巩固,提示学生这些程序设定的意义。这样学生才会理解程序对于当事者、议事者的公平意义,才会认真执行议事程序。
2.价值中立
班主任在整个议事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尽可能保持价值中立,不过早表达自己的判断,将主动权还给学生,确保开放包容的议事氛围,引导学生成长。
所谓“价值中立”,是心理辅导中的概念,指的是咨询师对求助者提出的问题坚持中立,不给予直接回答,也不给予任何规劝,而是让求助者自主决策,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体现对人的尊重,激发来访者的潜能,实现助人自助。在班级议事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要最大可能地帮助当事学生获得成长,班主任老师也应该秉持这样的态度。这样做有两个方面的好处:其一,让所有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在学生中,老师具有天然的权威,如果老师表现出倾向性,很容易导致全体的附和,本来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可能就不再会表达,当事学生迫于压力可能也不会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没有了多角度思维的碰撞,议事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影响事件的处理,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其二,更大程度地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议事过程中遇到难以决断的时刻,学生们会习惯地看向老师,如果老师予以回应,学生的依赖就被强化,就会习惯于把问题抛给老师,从而忽略自身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当然,价值中立也不是绝对的,当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大的偏差,有可能伤害到当事人时,老师还是要及时出现,进行一定的干预。只是,在实施干预时还是要避免老师自己跳出来表达观点,可以更为艺术一些,比如提示学生有没有另外的可能性,要求某位可能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言等。关于这一点,第二个案例中描述的情形就是一个不错的示范。
3.正向关注
在用班级议事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将班级议成了模拟法庭,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分辨对错、进行处置上。而这显然不是促使学生成长的关键。因此,班主任需要营造正向关注的班级氛围,突发事件的当事人只有感受到“虽然我犯了错误,但是我依然被团体接受”,才有可能形成稳固的安全感和被支持感,获得前行的动力。
正向关注氛围的营造依赖于两个层面:首先是日常管理的渗透。班级氛围的形成依赖于师生日常的互动,如果在这些互动中老师更多地展现出宽容、理解,对待学生的错误只是就事论事,那他们自然就会习惯于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人。其次是议事过程中细节的强调。在开始议事之初,教师就要明确班级议事的目的是找出问题的积极对策而不是批评他人或者班上发生的事情。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也必须不断示范和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言必须对事不对人,不涉及对个人品质的评价。这两点要实现,关键在于班主任老师自己要拥有正向的理念。
4.体验为要
班级议事处理突发事件之所以能发挥特别的作用,其核心在于一个“议”字。即不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和想法,真诚地交流和商讨,在其中体验思维和价值观的碰撞,学习辨析和倾听,尝试妥协与接纳。真诚而充分的“议”还能够让当事人了解到其他同学对事件的不同看法,了解到“我”和“我做的事”给别人留下何种印象,从中学习其他可能的处理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体验整个议事的过程比寻找最后的结论更为重要。
要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议事的过程并从中受益,班主任老师就要放下急于求成的心态,把保护学生真诚互动的氛围放在第一位,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小心呵护少数派的权利,引导学生充分地投入议事中。对于突发事件的当事人更是如此,老师要提示他关注议事中的收获,及时地开展反思和总结,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长上而不是停留在处理的结果上。案例一中老师要求当事人狄用文字来总结自己听到同伴观点后的想法,其实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篇9
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活动,激励广大卫生应急战线工作者立足本职,精钻业务,苦练本领,进一步提高全市卫生应急队伍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向公众宣传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提高全社会自救互救能力和卫生应急素养,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推动卫生应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选拔优秀人员代表我市参加全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
二、活动原则
(一)全员动员、广泛覆盖、层层选拔。
(二)平急结合、注重操作技能、突出专业特点。
(三)活动过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三、活动项目和参赛人员
全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活动设以下3个项目:
(一)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
(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三)突发中毒事件处置。
参赛人员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组织领导
全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活动由市卫生计生委、市总工会联合举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人民医院具体承办,市卫生计生委、市总工会相关科室协办。
成立全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名单附后 ),负责竞赛的统筹协调、宣传和组织实施工作。下设综合组、竞赛组、宣传组、专家组和监督组。综合组负责竞赛活动的整体组织与综合协调,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活动;竞赛组负责竞赛的组织、竞赛命题和竞赛规则制订等工作;宣传组负责竞赛活动的全程宣传工作;专家组负责指导竞赛命题、问题解答和竞赛评判等工作;监督组负责监督活动全过程。
五、活动形式
(一)县(市、区)级技能竞赛。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和总工会负责组织,本辖区卫生应急相关医疗卫生单位都要参与技能竞赛。各县(市、区)要把开展技能竞赛、普遍提高卫生应急水平与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以实际工作为指引,根据本地区现有卫生应急能力、卫生应急工作任务、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和工作职责等,科学、合理确定重点训练技能,组织开展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进一步强化卫生应急意识,规范卫生应急处置流程,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重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调动广大卫生应急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促进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技能竞赛要全员动员、广泛覆盖,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广泛参与。各县(市、区)辖区内卫生应急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100%参与县级技能竞赛,选拔技能优异者参加市级技能竞赛。各县(市、区)技能竞赛具体形式和内容由当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突发中毒事件处置可并入突发紧急医学救援内容中。
(二)全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本着公平、公正、保密原则,在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完成全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命题。各项竞赛内容和形式包括笔试、现场技能操作、实验室盲样检测和桌面推演等。
1.笔试。为闭卷考试,所有队员均参与。试卷按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突发中毒事件处置3个项目分别出题,由相应参赛队员作答。
2.现场技能操作。所有队员均参与,重点考察现场模拟或
假设场景下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和常规处置技术。每队抽签确定题目,选派人员进行操作。
3.实验室盲样检测。采取盲样比对考核,于竞赛开始前,由市疾控中心下发盲样标本进行检测。
4.桌面推演。所有队员均参与,主要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就给定的场景进行模拟应对与处置。
六、全市技能竞赛组队要求
所有参赛人员应具备政治合格、爱岗敬业、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既往无医疗事故和违纪情况。
(一)县(市、区)级代表队组成。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以县(市、区)为单位选派一支队伍参加市级竞赛的三个项目。每支代表队由12 人组成,其中:领队2名,由县(市、区)卫生计生局、总工会分管领导共同担任;联络员1名,由县(市、区)卫生计生局相关股室负责人担任;参赛选手9名,其中“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突发中毒事件处置”3个竞赛项目各3名,分别由相关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紧急医学救援和突发中毒事件处置人员参加。各项目竞赛人员可由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等联合组队。参加个人竞赛的选手同时参加团体竞赛。
(二)市直代表队组成。市中医院、玉门油田医院各选派1—2支队伍参加市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竞赛项目。市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不参加市级竞赛,但要安排业务骨干组队在市级竞赛结束后进行现场技能操作表演,并做好参加省级竞赛的准备,与市级竞赛选拔的优秀队员一同参加省级竞赛。
七、全市技能竞赛奖项设置
竞赛奖项包括:个人奖项、团体奖项、组织奖项和特殊贡献奖项。
(一)个人奖项。根据市级竞赛成绩,“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和三等奖3名;“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和三等奖3名;“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竞赛项目分别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和三等奖3名。
(二)团体奖项。根据参赛队团体竞赛成绩,评出各竞赛项目团体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
(三)组织奖项。对组织工作出色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总工会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
在“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突发中毒事件处置”3 个个人竞赛项目中,获得优秀的选手,按照酒泉市有关规定,在申报相应市级荣誉称号时给予优先考虑。在省级比赛中获得名次者,按照有关规定,申报授予相应荣誉称号。
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和总工会根据本地实际,参照全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奖项设置,逐级设置技能竞赛奖项。
八、活动宣传
(一)安排全程宣传,针对筹备部署、县(市、区)技能竞赛、全市技能竞赛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宣传报道,发挥技能竞赛的持续性影响效应,进一步激励卫生应急专业技术人员。
(二)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微信、微博、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和宣传媒介进行系列宣传、重点报道、深度挖掘。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网站、总工会网站和活动协办单位网站要及时技能竞赛活动动态。
九、时间安排
(一)筹备部署(2017年7月上旬)。市卫生计生委和市总工会联合发文部署。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和总工会制订本级活动方案并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备案,同时开展宣传动员。
篇10
根据国家、省、市级总体预案的修订要求,修订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完善各类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突出衔接配套,推动建立多层次、全覆盖、针对性较强的应急预案体系。推进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确保镇乡(街道)、村(社区)、学校和规模以上企业的预案制订率实现“四个100%”。对照国务院应急办《应急演练指南》的要求,年内至少组织两次演练。推行预案规范化管理,从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备案、修订、宣教培训和演练等各个环节强化措施。
二、进一步强化管理机制建设
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镇乡、部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力量,确保编制、机构、人员、经费、制度的“五到位”。推动应急管理触角向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延伸,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进一步提升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水平
加强信息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范围、核报要求、报送方式、督查反馈等制度。打造市级预警信息权威平台,进一步建立健全预警信息机制。加大信息报告报力度,严格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考核,对迟报、轻报、漏报、谎报、瞒报的单位,及时给予报,限期整改。
强化信息研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突发事件隐患评估与防范对策会商机制,及时研判形势,掌握苗头动向,把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事态控制在初始阶段。
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和壮大基层信息员队伍,不断拓宽信息源和报送渠道。
四、进一步完善应急队伍建设
认真落实〔〕59号、政办发〔〕3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海上搜救、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动植物疫情处置、公用事业保障等队伍为基本力量的专业队伍建设,加快企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专兼职队伍建设步伐,形成专兼并存、优势互补、协调有序、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依托共青团和红十字会组织,创新应急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和管理形式,全力打造训练有素、服务专业、反应迅速、覆盖全市的应急志愿者队伍。
五、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加强物资保障。以市级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枢纽,以分区域建设应急储备仓库为目标,以镇乡级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支撑,建立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加强平台建设。依托市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安信息网,切实加大信息系统资源整合的力度。力争满足突发事件现场图像报送需要。开展应急资源大普查,为市建立预案法规库、救援队伍库、专家数据库、物资数据库、风险隐患数据库、典型案例库等6大数据库提供数据资料。
六、进一步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推进基层开展“三个一”示范工程建设。过召开现场会推进、申报验收、公开挂牌等形式,每个镇乡确定一个村(社区)、一家企业、一所学校为示范单位,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推进基层做好“十个抓”。以抓宣传、抓信息、抓排查、抓保障、抓培训、抓演练、抓联动等“十个抓”为突破口,明确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重点。
推进基层做到“五个早”。建立健全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等“五个早”为重点的工作机制,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建设,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发展。
七、进一步提升防范处置水平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坚持预防与应急、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促进应急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管理。加强对危险源、危险因素和危险区域的排查登记,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确保风险隐患处于可控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建立应急处置机制。着力推进处置流程的制度化,制定完善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图,规范处置力量调度方式,确保无论发生何种突发事件,都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开展工作。着力提升应对措施的科学性,过实战演练、案例分析、结果评估等形式,把握规律,积累经验,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应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提高镇乡间、部门间联合作战、协同应对的能力。
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健全“行政专家”和“业内专家”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为科学防范和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智力支持。
八、进一步提高应急宣教工作实效
加强干部培训。将《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内容纳入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范围。建立以实际需要为导向,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注重实效、充满活力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格局。
- 上一篇: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
- 下一篇:医院财经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