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重点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心理学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试验对象与研究过程
1.试验对象。选取2007年经全国高考统一招收的三年制全日制高护学生77人,其中男7人、女70人,年龄18~22岁,平均20.1岁。
2.研究过程。将77人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学生的学业层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授课时间均为6学时。对照组39人,教师先用2学时通过挂图、板图详细讲解,再用4学时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室2人一组互相进行心电图操作,然后对所作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报告。试验组38人,教师利用院系合作的关系,先用2学时把学生带入有心电监护设施的地区人民医院或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采用情境式教学法,亲自观看心电监护、心电图的操作,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环境,再用多媒体课件对心电图的导联装置、心电轴的目测法、心电活动产生的波形、波段等内容进行2学时讲解,最后再用2学时把学生带入地区人民医院、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当场为19个病人各作一份心电图,并分析所作的心电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二、教学效果评价
1.能力考核评价。(1)技能考核:采用双盲法进行现场操作考核,即考评人员不知学生来自哪一组,只需要学生能在10分钟内完成现场安装十二导心电图机的导联、并打一份完整的心电图。(2)能力考核:对自己操作的心电图进行判读,包括电轴、心率、波形、波段测定,时间30分钟,时间到当场收卷。
2.综合素质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如161页表所示),发放调查表77份,收回调查表77份,收回率为100%。主要评定学生动作熟练程度、操作的规范性、与病人的沟通能力、交卷时间及答卷的准确性等。
三、考核结果
第一,通过双盲法对两组学生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对比,试验组学生操作熟练程度、心电图导联安置的部位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通过对心电图的判读对两组学生进行对比,对照组90~100分8人,占20.5%;80~89分15人,占38.5%;70~79分12人,占30.8%;60~69分4人,占10.2%。试验组90~100分15人,占39.5%;80~89分18人,占47.4%;70~79分5人,占13.1%。结果表明试验组教学法明显优于对照组教学法。第三,通过问卷调查,试验组除2人不喜欢情境式教学外,94.7%(36人)非常喜欢情境式教学法。对照组69.2%(27人)对情境教学法感兴趣,31.7%(12人)无所谓什么教学方法。
四、讨论
1.情境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从结果数据中显示,试验组的心电图理论考试、操作技能、综合素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说明情境式教学在心电图操作技能教学中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情境式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情境式教学能把教师所教授的内容真实、客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迅速感知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讲述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认识时,对照组的同学对心电图的连接部位,P波,QRS波,S-T段等的知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而试验组的同学先于病房内对心电图的操作有了直观的情境观察,再讲心电图的波形、波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减少学习的弯路,节省学习时间。而且在教学中我们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 数学理论 继电保护 广域保护
1 概述
继电保护是一门较为古老的学科,但是由于它综合性较强,理论与实践都很重要,故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保护也在不断的更新。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史主要如下:从原理上来看,19世纪末,研究出过流保护原理;1905-1908年,研究出电流差动保护原理;1910年开始采用方向性电流保护;19世纪20年代初距离保护开始生产;30年代初出现了快速动作的高频保护。由此可知,如今普遍应用的继电保护原理基本上都已建立,保护原理方面,迄今没有出现突破性发展。从硬件上来看:从1901年出现的感应型继电器至今大体上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微型计算机式等发展阶段。
虽然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早已提出,但它总是在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不断地从相关的科学技术中取得的最新成果中发展和完善自身。总的看来,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两次飞跃。三个阶段是机电式、半导体式、微机式。第一次飞跃是由机电式到半导体式,主要体现在无触点化、小型化、低功耗。
2 新的数学理论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新的数学理论的提出,在继电保护中也有大量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小波变换
小波变换:小波分析是近十几年来在国际上掀起研究热潮并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一个研究领域,工程角度看,小波分析是一种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工具,是继傅里叶分析之后又一有效的时频分析方法,小波变换作为一种新的多分辨分析方法,可同时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具有时频局部化和多分辨特性。
国内提出了很多利用小波分析的保护原理,多为行波保护,利用小波变换可以准确提取行波波头极性和行波幅值大小,准确定位行波到达时刻。也有利用小波分析进行故障选项及高压线路的暂态保护。但是小波算法计算量大,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2.2 模糊数学
模糊数学是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模糊数学在电力系统中常用于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控制、电力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模糊数学在继电保护中应用的并不是十分广泛,它可在微机快速方向保护中,用以提高保护的抗干扰能力。
2.3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由许多并行运算的功能简单的单元组成,它是源于人类神经系统的一类模型,是模拟人类智能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具有模拟热的部分形象思维的能力。ANN具有高度神经计算能力以及极强的自适应能力,鲁棒性和容错性。ANN在电力系统中,常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继电保护、负荷预测以及谐波分析。
将ANN具有的鲁棒性和容错能力、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应用于继电保护,则可使其性能大幅度提高。有学者提出,将ANN应用于距离保护,仿真结果表明,当考虑单相接地故障和I段保护时,可在设计的90%保护范围内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对样本的正确识别率为100%。也有人提出将ANN用于同步机的失步保护或预测,结果表明ANN具有鲁棒性好、失步检测快速并且易于用传统的信号处理器实现在线检测等优点。还有人提出将其用于自适应单相重合闸的研究,并经理论分析证明对于判断永久性故障或瞬时性故障有很好的效果,可用于防止重合于永久性故障。
由此可见,ANN应用于继电保护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2.4 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在某些一定量度或观测基础上把待识模式划分到各自的模式类中去。计算机模式识别就是指利用计算机等装置对物体、图像、图形、语音、字形等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在继电保护方面,模式识别可用于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的计算。
2.5 数学形态学
数学形态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代表性的非线性图像处理和分析理论,在图像处理中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及算法体系,其系统性和严密性不亚于传统的线性图象处理理论。数学形态学方法比起其它时域或频域图像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利用形态学算子可以有效的滤除噪声,同时保留图像中的原有信息,突出图像的几何特征便于进一步分析图像。从目前的研究领域可以看到数学形态学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继电保护,电能质量,绝缘监测等方面。
其中,在继电保护方面提出的应用主要有:行波保护、超高速线路保护、超高速线路方向保护以及变压器励磁涌流辨别等。
3 广域保护
3.1 背景
目前的安全自动装置都是在检测到系统产生不正常运行状态以后再采取控制措施,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安全自动装置来不及动作,系统已经发生严重的崩溃事故。另外,目前使用的安全自动控制判据大部分都是基于本地量构成,反映的只是系统某点或很小一个区域的运行状态,并不能较好的反映大区域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装置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和配合。这样将会导致系统某点发生故障后安全水平下降,造成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相继动作。由于这些装置之间缺乏相互的配合协调,可能进一步扩大故障影响范围,引起系统发生连锁跳闸等严重事故。
也就是说,互联已称为现代电网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广域保护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
3.2 广域保护的基本概念
篇3
【论文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当今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弊端较多,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引入课堂考试、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等方法,全面考核学生,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开动脑筋。考核内容可以复结,做到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考试内容和时间不预先通知,即兴提问,所有学生均在备选之中。所以课堂考核的随机性大,公平性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并做好分数记录。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护理心理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实践应用内容: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如:记忆广度实验、注意分配实验,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等;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在临床护理的应用,如:模拟病房场景,对不同阶段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各种沟通技巧的使用等。实践考试时间、地点由教师统一确定,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抽取,每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满分10分。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除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外,我们也给学生布置开发性和发挥性的问题,如:“不同气质类型临床病人,如何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论述,字数300~500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论述。在此期间,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答疑,以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总之,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参与,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远远不够了,迫使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创新。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把创新教育与考试创新结合,从而到达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篇4
【摘要】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确立,美学与护理各学科融会贯通,从护理美学与护理学科的相关性谈护理美学的发展,完善构建护理美学学科理论体系。
关键词:护理美学;整体护理;护理学科
护理美学是护理学和美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是美学在护理实践中的体现,是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现代护理事业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中的美的内容、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1]。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确立,护理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护理美学的理论贯穿于护理教学各学科的始终,对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成为完善构建护理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1 护理美学与护理基础学
随着护理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教学也随之更加系统和专业化。护理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护理操作的基本技术,理解每一项操作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为促进患者健康打下坚实的技术和能力基础。然而其教学仅仅针对各项临床护理操作进行,很多教师将护理教学的重点全部放在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和知识的强化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使学生的审美观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审美价值观的偏差,甚至影响到护患关系关系的处理。所以基础护理教学与护理美学相结合十分必要。
护理美学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认识护理专业美的特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激发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护理基础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外,应首先让学生明确护士的角色及其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和护患关系中的美学原则。引导学生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理解美和追求美,并将对美的理解与感悟应用于基础护理教学,从仪表、行为、情感和语言沟通等方面将美学潜移默化,用美的形象性和愉悦性感染护患
关系,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
2 护理美学与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的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南丁格尔说:“护理是最精细的艺术。”现代护理学的观点认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不能用传统的生物医学观点把人当作单纯的自然人,而应研究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2]。护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很大的关系。
在进行心理护过程中,护理活动如果能够运用美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积极创造和建立良好的审美环境,通过美的事物激发患者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积极能动、健康向上的激情和反应,就能达到减弱或消除消极心理,减轻痛苦的目的。而护理人员也只有长期的美学熏陶下,才能形成完善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从而更好的进行心理护理。因此护理美学和护理心理学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3 护理美学与护理管理学
护理管理学是管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属于专业领域管理学,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的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及社会活动,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过程。护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不断追求完美的理念,因此美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也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管理者需要将美学的理念寓于护理管理活动中,运用护理美学的原则对护理管理提供指导,为护理管理过程润色[3],使护理管理目标以完满的形式呈现,令护理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的同时获得精神享受。
如何实现最优化的管理,使护理系统运转节能高效、工作节奏规律有序,这就是护理美学在护理管理学中间的渗透和联系。护理美学为护理管理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指导,其在护理管理中的渗透对推进护理管理科学的艺术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护理管理者树立美的理念,倾注美的情感,应用艺术化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同样护理管理为护理美学提供了施展美学效应的舞台,使其以完美的形式呈现。
4 护理美学与护理教育学
护理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护理教育现象与规律的学科,是护理学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介绍护理教育学基本概念、护理教育目的及教学目标等。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除对护士专业知识结构的需求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美学素养,护理审美教育是护理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美学培养护理教育工作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使他们成为能够运用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天使,同时还肩负着如何将美贯穿于护理教育的全过程的任务。护理美学和护理教育学的相互渗透符合时展和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护理工作者提供持续的审美教育,使护理教育者终生获得专业素质和审美修养的培训。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才能在护理教育中自觉地将美融入其中,从美的视角出发去阐述和分析人、环境、健康、护理与美的关系,更好的完善护理教育。
5 护理美学与护理伦理学
护理伦理学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护士的态度、价值观念、道德发展、道德推理能力以及伦理实践进行研究,对护理实践的道德概念进行哲学分析的科学。护理伦理学是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护理伦理的发展,从伦理学的角度来展现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感受和美的创造[4]。而护理美学是以美、丑为评价标准,以维护健康为客观依据,对护理美、护理美感、护理审美实践以及审美教育与评价进行经验分析和理论探索的研究。
综上,护理模式的转变已涉及护理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变革,护理美学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逐渐孕育并综合发展起来的一门富有应用价值的新兴学科,它必将对护理各学科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掌握好护理美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专业发展,更好的将护理美学与护理的其它学科融会贯通、与时俱进,从而完善护理美学在护理学科中的专业化方向,完善构建护理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任小红.护理美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52.
[2] 瑞芳.护理工作中的美学思想[J].卫生职业教育,2004, 22(3):80-81.
[3] 王艳梅,张宁,秦宇.护理管理活动中的美学理念[J].护 理学杂志,2003,18(7):555-556
[4] 沈海文.护理美学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 国医学伦理学2009,22(4):123-124.
篇5
关键词:孕妇分娩期;心理护理;体会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是人类正常的生理现象,能否正常分娩取决于产道、胎儿、产力三个基本因素,同时多数产妇因缺乏相应的生育知识而产生烦躁恐惧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分娩过程,出现难产,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安全,因此,准确把握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同的心理特点,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分娩危险[1]。产妇在分娩期的心理情况是影响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 , 产妇在分娩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正确认识分娩的自然性 , 以积极自信的态度进入分娩期 , 顺利完成分娩 , 确保母婴安全 , 是产科工作的重点。
1临床资料
本人 2013 年 1 月~ 2014 年 2 月共接待护理分娩孕产妇328 例,其中初产妇 186例,第 2 胎 87 例,3 胎以上 55例,孕产妇年龄在21~34岁,孕周37~40 w,胎儿体重2500~3600 g,经精心护理和照料,母婴均健康出院。
2产妇的心理状态
2.1紧张孤独心理 许多初产妇听到一些有关分娩的负面诉说,怕疼痛,怕难产,怕有生命危险,所以临产的时侯,她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心,看着医生、助产师严肃的面孔及看到其他临产妇疼痛的表情,待产室的陌生感和孤独感,她们常会产生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紧张害怕的心理。
2.2恐惧忧虑心理 由于对分娩过程缺乏了解,过分担心,怕胎儿畸形,怕出血过多,怕分娩出现意外,恐惧分娩带来疼痛等而产生恐惧心理。恐惧心理可影响产程进展,加重分娩时疼痛和不适。一般临产妇对宫缩疼痛都不能忍受,特别是宫缩较强的产妇,常大喊大叫用乞求的目光看着助产人员,倘若助产人员言语不当或简单粗暴,更强化恐惧焦虑心理[2]。
2.3兴奋忧伤心理 产妇躺在床上时,她们担心分娩是否顺利,孩子是否健康,希望助产人员对自己亲近一点,更希望有丈夫和熟人陪伴在身边,不少产妇心理状况复杂,如有的分娩时怀疑助产人员技术不高,担心母婴安全,有的丈夫及亲属不在身边得不到安慰,尤其性格内向的产妇,又不善于向别人诉说,自己感到十分委屈。有的"重男轻女"思想观念重,常见农村产妇,当婴儿娩出后,不顾产后疲劳,迫不及待要得知是男是女,达到愿望则兴奋不已,若与愿望相反则担心婆婆和家人责怪等。因此忧伤深重,闷闷不乐,长吁短叹,这种过度的兴奋和忧伤的心理状态,也常是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3]。上述产妇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分娩极为不利,往往可引起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损害母婴健康,因此,如何使产妇能顺利渡过分娩关,是我们每个产科人员面临的问题和责任,此时对产妇做好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3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医疗过程中通过对孕妇进行心理安慰、知识、劝解、疏导以及调节方法,保持孕产妇良好的身心环境,积极指导孕产妇配合助娩,增强孕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更好地帮助产妇顺利地完成分娩过程。妇女在妊娠和分娩期间,身体各系统发生生理变化同时,心理方面也会发生微妙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关系到孕产妇顺利分娩。因此,促进孕产妇心理健康,加强心理护理,鼓励孕产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孕产妇在这一特殊时期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是助产人员的主要职责,也是提高产时护理质量的主要环节[4]。
3.1待产期间是消除产妇紧张恐惧心理的关键 入院时医务人员态度和蔼,热情接待,给产妇以亲切感,并与产妇进行语言沟通,详细介绍分娩过程。以关心、体贴的服务态度对孕产妇进行生活护理、皮肤护理,听胎心,查胎位,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赖。营造温馨病房,温馨气氛,采用康乐待产,消除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适时给予观看活泼可爱新生儿形象和新生儿护理与母乳喂养录像,为分娩及产后做准备。
3.2良好的分娩环境和周到的服务是消除产妇分娩痛苦心理的重要环节 产妇进入分娩状态后,要经常观看产程,检查胎位、胎心。产房要整洁、舒适,如放些鲜花,播放音乐等,使产妇进入产房后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缩短第一、第二产程。针对产妇的紧张情绪,医务人员要多做精神分散工作,边交流边以轻柔的动作按摩孕妇的腰部。抚摸可以缓解宫缩痛,更重要的是使孕妇的依赖心理得到满足,促使情绪安定、放松。
3.3把握产后心态以及周密的护理是确保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 分娩后更应关心产妇的心态,及时告诉产妇婴儿的出生时间、体重、性别,使之情绪安定,做好早吸吮及肌肤接触,培养母子感情。分娩结束后,母婴同室,并取得家属的配合,用鲜花来迎接母婴平安返回。产后还应向产妇宣教个人卫生、饮食调配、母乳喂养等,以确保母婴的健康
4结论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即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来解决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将护理心理学应用于产科护理工作中,使产妇和医护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产妇对医护人员充满信任且更有安全感,我们掌握了产妇的心理特征,从而采取相适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使产妇处于最佳心身状态,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确保分娩顺利进行[5]。我们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运用护理心理学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明显增强了产妇对分娩的认识,使其分娩的恐惧感降低,在产程中积极配合,有效地提高了自然分娩率。
参考文献:
[1]次仁德吉.心理护理在临床上的作用[J].中华医学护理杂志,2005,15.
[2]袁琼,张丽.心理护理在产房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0,12(2):236.
[3]周永红.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J].华夏医学,2007,12(1):145.
篇6
关键词:医护心理学;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256-02
医护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治疗与护理中的作用的科学[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心理学必将在护理专业中职学生教学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首先,要求中职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能力。其次,要求中职学生在具备扎实的护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医护心理学的这些显著特点,需要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必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护理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因此,提高护理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师教好、学生学好这门课的关键因素和亟须解决的难题。本文尝试分析护理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原因,针对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强调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既重视对知识的整合和构建过程,还重视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局面。
二、医护心理学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理念、内容、范围也发生相应的改变,要关注人的整体性、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要求护士要具有心理护理的能力[2]。
(二)提高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
在中职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时能运用心理学知识,很好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很好地应对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力,从容不迫地面对各种困难。
(三)护理职业考试对学生的要求
目前,医学部卫生考试中心规定,护士职业考试中要有护理心理学相关内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医护心理学的重要性。
三、影响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
(一)自主学习认识不足
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不太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知识点讲得越透彻,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医护心理学是一门考查课,只要能按时上课,考试就能顺利过关。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聊天等,个别学生甚至旷课。如果教师和学生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认识不足,自主学习就只能是空谈。
(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传统教学影响下,老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方式,导致有的学生不愿意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经常处于无问题状态,只有被动地接受;多数学生属于“三不”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做笔记,课下不做作业,学习效果不理想。有的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时,对发言不感兴趣,没有自己的主见。多数学生知识面比较窄,不去阅读课本以外的相关书籍、登录心理网站、观看心理节目等。
(三)在教学中存在各种误区
目前,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各种误区:一是学生自主学习有名无实。一些教师表面上说“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学生只是按照其设计的固定模式去完成。二是学生自主创新潜力没有被挖掘。有的课堂流于形式,没有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体现自主创新潜力不够,没有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四)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侧重学生纸笔测验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实践能力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基本上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性更是无法施展。针对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对策就是应付考试,而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没有得到训练,不利于护理学生专业素养的全面提高。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方法
(一)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任课教师,一是转变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着重点从过去的研究自己如何教,转向现在的研究如何教会学生学。二是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教师在备课时要好好设计,哪些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准备给学生多少时间。三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真正起到指导、帮助、协调的作用。
(二)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刚接触医护心理学这门新课程时,教师应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想学这门课。在授课的开始时,可以通过讲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心理现象、心理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讲明本课程的重要性及在护理实践中的意义。例如,讲授“记忆”章节时,在讲明“记忆”的基本理论后,可以设计讨论环节,让学生总结如何提高记忆力、如何学会科学用脑;讲授“意志、品质”章节时,可让学生分析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3]。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医护心理学的学习中,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2.创建和谐的教学气氛。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强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在医护心理学课堂上,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互动,与学生建立感情,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顾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4]的效果。
3.设置情景、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心理护理”课堂教学中,设置各种临床情景,比如,“如果你是值班护士,当你巡视病房时,发现一个癌症病人疼痛难忍,出现了悲观、失望、无助的情绪,这时怎么处理?怎样给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通过让学生自编情景剧,在模拟病房中扮演护士、病人、家属等角色,让学生自己体验临床情景,提高他们的处理问题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4.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根据中职班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课程内容难以理解时,可采用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所学内容;课程内容比较浅显时,宜采用自学指导法,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归纳课程内容,训练、巩固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还可以采用辩论法、竞赛法等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三)不断引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性学习。一是大胆创新。比如,学生在学习了“普通心理”这章内容之后,让学生给自己设计一个“画像”,内容包括自己有什么特殊能力,属于哪种气质类型,具有哪些性格特点、爱好兴趣等,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自己进行深入的了解。二是资源开放。教师应创造条件,把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源准备好,放在网上供学生共享,给学生推荐一些心理学网址、心理学电影、心理学书籍、经典心理案例等。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的兴趣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大量共享资源丰富了课堂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改革学生能力的评价机制
一次笔试很难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笔试仅考核学生的应知能力,无法评价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因此,必须改革当前以纸笔考试为主的评价机制。比如,可以给学生一个心理学案例,让学生们设置一个情景,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析案例,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表现评分。还可让学生互评,引导他们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面对自己,启发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评价的内容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评价应该是全面、动态、多样的,应突出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合作性。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认真设计课堂教学,为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而努力。学生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发现不足,及时改正。
五、结语
影响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等多方面配合。在医护心理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获取心理学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为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佩诚.医护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
[2]黄莉,护理心理学教学改革与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25(6):486-487.
篇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将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与护理学相结合,发展成为护理心理学。运用护理心理学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手术患者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和护理,为手术后的健康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手术前一天,手术护士要到病房看望病人,应在核对病历后,说明自己是负责手术全过程的护士,会一直在病人的身边,并要观察病人的心理状况。由于各人生活经历、人格、信念的不同,导致各人的心理应激水平不同,面对手术,有些人比较敏感,有积极寻求信息的倾向,能比较理智地应对环境的挑战,情绪体验公开而显露,而有些人则比较压抑,采用掩饰、忽略和否认的方式处理自己的紧张,对即将到来的手术不询问,不关心,似乎表现出对医生的极端信赖。在了解了患者的心理概貌后,就可以有针对地进行手术前的心理准备工作了。主要包括:①手术目的和意义,讲清手术治疗对病人的好处及必要性以增强病人的手术动力和愿望;②关于手术的感觉性信息,即术中和术后将会引起的感觉强度,能否忍受,有无办法应对。目前在于使病人对手术将带来的痛苦和疼痛有比较现实的预期和心理准备。应避免向病人提供过分不真实的感觉信息,如“手术不会引起疼痛的,术后也不会疼痛”,这会加剧病人术中的心理痛苦,增加术后的心理负担,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任何病人都必须提供十分真实的感觉信息,如对一个过分焦虑的病人,不妨将疼痛和痛苦说得稍轻些,重点在于说明疼痛和痛苦是可以忍受和应对的:③提供手术程序的信息,包括麻醉手术的简单过程和术后的恢复等。总的来说,提供上述信息可将大部分病人对手术的心理应激水平调整到一个比较适当的水平,对与敏感的患者效果更好,但对于压抑型的患者,效果则不肯定。大多数病人都更关心感觉性信息,提供这类信息产生的效果比程序性信息要好。除了上述这些必要的心理准备外,还要告知病人一些涉及到术中配合的行为准备方法。如甲状腺手术病人要练习“头低胸高式卧位”等。要对病人强调术前练习的重要性。还可教给病员进行放松法和呼吸法的自我训练。除此之外,要做好病人家属工作,家属的言论影响着病人的情绪,要嘱其尽量避免带给病人不良刺激。
手术当日,手术护士去接病人,行动要从容而稳定,态度一定要好,这样会增加病人的 信心,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应在不违反工作制度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给予回答,病人入室后,应将其安置稳妥,给予保暖措施,上好保护具。建立静脉通路时手法要轻,尽量减少病人痛苦,当病人处于清醒状态时,医护人员要避免不必要的交谈,更不要说与手术无关的话。麻醉过程中,护士应守护在病人身边,手术间内要保持肃静,更不应有太多人在旁多观,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麻醉是病人颇为担心的问题,因此在准备麻醉前,应简单扼要地向病人介绍麻醉方法及有关反应,对病人所顾虑的问题做出解释,操作一轻二稳,语言温和,尽量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进入麻醉状态,如施行硬膜外麻醉手术护士应协助病人摆好姿态,如是局麻手术,有条件可播放患者喜欢的轻音乐或录音,或同患者温和的交谈,以转移其对手术的注意,稳定其情绪,使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在一些局麻手术中,会出现患者不配合的情况,这时手术护士一定耐心劝慰、安抚,切记粗暴对待或置之不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首先想要了解的就是手术的结果。因此,当手术结束或病人转醒时,医护要及时的告诉病人“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将取出的病变组织拿给患者看,使其放心,这对患者会起到莫大的安慰作用。要注意保护性医疗,切忌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或预后,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应使患者感到医生已把握了自己的病情,否则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外科手术常被看作是个体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导致机体与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性。这种失衡状态是外科手术病人术前主要心理状态的基础。如果能在正确的指导下,机体通过自身调整,迅速改变这种情况,则不会对手术产生大的影响,反之则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对手术及预后产生负面效应。本组调查资料显示,这种不适应性主要表现为对即将进行手术的焦虑及恐惧心理,担心手术中的疼痛及手术治疗效果,虽然因年龄、职业有所区别,但统计学意义不大。
以往手术室护士主要的工作是配合医生完成手术,重机械性操作而忽略对病人的整体护理,现在虽然有人注意到了手术病人术前的心理护理,但大多停留在一些略显格式化的工作上。诚然,对病人和家属进行耐心说服、解释,可以部分地缓和病人紧张和焦虑情绪,但这毕竟属于职业道德和伦理学范畴,对所有病人具有普遍意义,而作为整体护理其中一部分的心理护理,则必须针对某个病人特定的心态进行解释、暗示、安慰和劝导,才能收到实效。但我们所采用的问卷调查表,存在着个体化调查略显不足的缺点,有时也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手术病人所特有的心理反应,不足以为下一步的心理疏导做出准确的定位。
篇8
AffectingFactorsonImplementationofHolisticNursingCareandItsCountermeasures
LiShang''''e,WangGuoquan,LiFuyu
(No.307HospitalofPLA,Beijing100039China)
AbstractHolisticnursingcareoftakingpatientsasthecentreisaadvancedmodeofnursingcare.Itgetridofmalpracticeinfunctionalnursingsystemwhopayattentionto“disease”,butneglect“patient”.Toputintoeffect,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asfollow:①dispositionbetweendemandofthemodeofholisticnursingcareandnursingstaffatpresentisirrational,②now,thefwayofworkinghinderedtheimplementationofholisticnursingcare,③thereweresomecontradictorybetweentheideaofholisticnursingcareandtraditionalstandardizedmanagement,④self-qualitiesofnursingstaffcan''''tmeettheneedsofholisticnursingcare;⑤beingshortofeffectivestandardsforqualitativeevaluation.Theauthorput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inaccordancewithabove-mentionedproblems.
KeywordsHolisticnursingcareAffectingfactorsCountermeasure
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是社会发展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实施整体护理增强了护士一切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开拓了护理工作的范围,摆脱了功能制护理中不重视病人心理的弊端,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护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依据,但在新的护理模式运行中,尚存在以下影响因素。
1影响因素
1.1现有护理人员配备不能满足整体护理的要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医疗服务走向医疗、保健、康复、预防相结合的模式[1]。护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执行医嘱,机械的打针、发药,而是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实施有计划、有目标的整体护理。随着护理职能的转变,护理人员的配备也应有所改变。目前护理人员配备仍是按功能制护理的要求配备,这种配备方式,只能完成病人的相关治疗,而做不到身心两方面的护理。由于护理范围的扩展,护理内容相应增加,如果人员不到位,结果是临床工作不细致,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也只限于制订工作目标,难以付诸实践[2]。
1.2现有的护理观念阻碍了整体护理的实施临床护理由于长期实施功能制护理,人们已经习惯了按功能制护理的程序去安排工作,虽然在病区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在各自分管的小组中,护士仅以完成相关治疗为主,在治疗之外,便无事可做。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强调的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把护理工作和管理各个环节系统化[3]。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1.3整体护理的思想与传统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相矛盾传统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在漫长的护理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促进了功能制护理的完善,使功能制护理发挥了最大的优越性。整体护理自90年代提出后,并未能按其定义运行,只在现有的临床护理模式中加入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口号。整体护理的实施与传统的规范化、标准化临床护理模式相矛盾。整体护理要求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需要为己任,病房管理家庭化。而功能制护理中强调的是整齐划一、减少探视、不陪住等,并对具体事项有明确的规定。例如病区管理中规定:病人的床旁桌上只允许放一个水杯、一个痰杯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趋重视精神安慰,如今探视病人送的最多的是鲜花,它不仅消除了病人沉闷的情绪,而且为整个病区带来了生机,但这与病区标准化管理相抵触。
1.4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难以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面对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也感到这种护理模式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康复,但怎样与病人交流,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院本科护士占1%,大专护士占44%,大专以下学历占55%。由于教育层次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很难满足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并限制了整体护理实施。目前,在临床工作的大多数护士只受过基础护理教育,对于护理学中新开设的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等从未接触过,因而使整体护理难以开展。
1.5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目前的护理质量标准,仍没有跳出传统的护理模式,在质量检查中沿用病区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进行要求,忽略了护士在操作中是否对病人实施了有效的心身护理,其护理操作是否让病人满意。由于有效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未确定,导致了护士在工作中仍旧沿用功能制的标准要求自己,认为只要按护理技术操作程序进行,不违反无菌原则,不造成差错、事故,护理质量就是优秀。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重视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性势在必行,只有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价标准,才能使整体护理模式真正达到一切为病人的目的。
1.6病人自身因素我国是一个有着5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性格内向,凡事不愿麻烦他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许多病人只愿接受治疗,不愿坦露自己的思想,使得身心护理工作难以开展,有时基础护理也难以进行。例如:我院曾经收治一位70多岁的农村老人,其住院后,当护士为他进行清洁时,他一定坚持自己做,否则就不做。面对这样的病人护士也很为难,不知该怎样去做。
2对策
2.1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功能制护理在我国已实施了近半个世纪,正是由于其功能完善,才延续至今。就我国目前各医院,特别是中小型医院的实际状况,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科室仍实施功能制护理,但应在护理人员中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即以病人的需要为己任,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在空余时间,尽可能深入病区,与病人沟通。通过交流,了解病人的心身状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帮助。决不能不顾医院的实际情况,强行推行整体护理,而使护理工作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
2.2合理使用合同制护士随着改革开放及人才流动,许多护士不愿固定在一家医院工作,纷纷步入社会。这些护士受过正规系统的护理教育,聘用他们可缓解护理人员紧缺的矛盾。
2.3更改护理工作程序的内容传统的工作程序既然不符合时代要求,应当予以更改,制订新的工作程序。要想在临床上真正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就应当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关心病人、巡视病区写进程序之中。例如:在扫床过程中要加强文明礼貌,在护送病人治疗的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病人的需要,因此,在护理人员较多的医院应当实施新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的实施,不仅能满足病人的需要,而且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也大有益处。
2.4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我院在实施整体护理中,护理部对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护理质量按三甲达标细则进行调整,使各级人员明确职责,做到工作有标准,检查有依据。对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出色的护士给予奖励,并从中产生了“十佳”护士。在技术考核中,改变了以往的考核方式,在实际工作中考核护士,这种考核方式既考核了技术,又考核了护士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可促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落到实处。
2.5转变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2.5.1加强护生教育:护校应增设护理社会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使护生在校期间,就掌握与病人交流、沟通的技巧,掌握病人心理护理知识,使其进入临床后能从容地护理病人。
2.5.2对在职护士实行补课教育:一些高年资护士因从未学过护理社会学、护理心理学,应定期组织学习,使他们在工作中能积极主动地与病人沟通,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对已有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护士,应发挥他们的优势,培养他们成为临床护理第一线的骨干。
2.5.3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及出入院指导工作:针对不同病人的需求,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宣教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护理上,让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更好地配合治疗,这也是整体护理的体现。同时,通过宣传及出入院指导,培养护士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质。
2.6按病人的不同层次进行护理由于病人来自不同的社会层次,其文化水平、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因而对病人的护理应因人而异。
总之,要想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我国顺利开展,并实施下去,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绝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将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邓胜平.当前护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对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11(10):693
篇9
护理学行业现状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当前就业远景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业内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再者,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潜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主要课程:人体结构与功能、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精神科护理、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康复护理、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护理见习、社区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老年护理、社区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中医护理、涉外护理、康复护理。
篇10
关键词 :高职;护理专业;学习成绩;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130-04
考试成绩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量化指标,直接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学生考试成绩数据,这些数据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通过对大量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合理地评价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制定,也能辅助管理者做出决策、优化教学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也随之不断变化,入学新生高考成绩逐步下降已成为普遍现象。此外,随着相关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护理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我院自2005年起在护理专业实行了文理生兼招和男女生兼招。为探索生源类别、性别及入学成绩的变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同时从数据分析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笔者对本院2010、2011、2012三届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各门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招生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资料和方法
资料 选择我院护理专业2010届毕业生704人(其中文科生370人,理科生334人,男生40人,女生664人)、2011届毕业生875人(其中文科生450人,理科生425人,男生39人,女生836人)、2012届毕业生821人(其中文科生486人,理科生335人,男生,32人,女生789人)。毕业生均为文理混合编班,在相同条件下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考试。选取语文、英语、信息技术、护理应用解剖学、护理应用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健康评估、卫生保健、药物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母婴护理、中医护理、成人护理、儿童护理、现场急救及重症监护等20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为研究对象。考试各环节严格执行学院及国家考试管理的各项规则。
方法 (1)分别比较。分析文科和理科生源、男女毕业生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用spssl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对两组均值作独立样本t检验。(2)比较。分析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用spssl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分别作双变量相关分析;分析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成绩,用spssl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成绩分别作双变量相关分析。(3)用spssl9.0 统计软件对2011届毕业生的20门课程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分析距离,在相似中选择余弦产生关系表格,再对其进行多维度展开分析,得到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
结论
文理科生源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 文科和理科生源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在文理科生源的两组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20门课程成绩中,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13门课程成绩三届毕业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门课程成绩两届毕业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2门课程成绩一届毕业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英语、护理心理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课程文科生源毕业生成绩好于理科生源学生,信息技术、生物化学、护理应用生理学课程理科生源毕业生成绩好于文科生源学生。
男女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 不同性别毕业生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如下页表2所示。由下页表2可见,三届毕业生中男女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20门课程成绩除2012届毕业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除2010届毕业生信息技术课程成绩男生好于女生外,其他所有的成绩皆为女生好于男生。
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相关系数如下页表3所示。由下页表3可见,入学高考成绩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显著相关,与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仅与语文、信息技术两门课程不相关。
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各门课程的相关性分析 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各门课程成绩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相关系数如下页表4所示。由下页表4可见,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仅与信息技术课程成绩不相关。
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对毕业生在校学习的课程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和多维度展开分析后得到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讨论
文理科生源毕业生在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侧重点不同,一般而言,文科学生对物理、化学类的知识相对欠缺,理科学生文史类和管理类的知识则不足。我院自2005年起在护理专业实行文理兼招,到目前为止,三届毕业生的在校学习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的结果表明,文理科生源毕业生大部分课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毕业前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仅在英语、信息技术、生物化学等早期课程及护理心理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等少数课程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说明在总体上文理兼招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并无明显影响。
长期以来,女性在护理专业领域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男护士的需求不断增多,我院自2005年起在高职护理专业开始招收男生。三届毕业生中男女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的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在校学习课程成绩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上男女生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入学成绩、入校后的学习主动性、男生作为少数群体在班级中的性别压迫感等都有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可能因素。
一直以来,生源质量被认为是人才培养质量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也印证了这一点。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显著相关,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但需要指出的是,我院三届毕业生都顺利通过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了执业资格,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都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通过对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各门课程成绩的相关分析以及毕业生在校学习课程成绩之间的相关分析,可以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做出评估。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充分说明了现有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也有助于我们理清课程之间关系的相对紧密程度,从而可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刚,薛彩霞.高职教育中成绩分析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1(15):434.
[2]李凯军,冯修猛,闫实.成绩分析及其对教学管理的指导作用[J].医学综述,2009(16):2552-2554.
[3]李琳,徐雨明,孙士兵.数据挖掘在教学质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86-88.
[4]罗添荣,顾江,杨棉华.汕大医学院新教学模式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2-64.
[5]苏银利,吴元清,张广宁,等.影响学生护士执业考试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0(4):178-180.
[6]王娟,王心旺,雷毅雄.不同专业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2(7):503-50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专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