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08:5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克隆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克隆技术论文

篇1

附睾是成熟、贮存和受到保护的场所。在中完成形态分化的细胞进入附睾,在通过附睾的过程中,获得了前向运动能力和受精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是表面与附睾区域性表达的基因在管腔中造成的微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各种性传播疾病、男性不育一直是威胁人类生殖健康的、全球性问题。人口危机也对安全避孕,尤其是男性避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男性生殖机理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近来,我们实验室在大鼠附睾头部先后克隆了两个基因。其中,Bin1b的全长cDNA为385,编码一个68个氨基酸的多肽。它是一个单拷贝基因,有一个大小约为1.3kb的内含子。在18种不同的组织中,Bin1b只在大鼠附睾头部有表达,表达的组织专一性很高。并且它只表达在附睾头部中段的上皮细胞中。另外,Bin1b在大鼠发育到性成熟时,表达水平最高,并在整个性成熟期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同源性分析表明,它很有可能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先天性免疫效应分子b-defein家族中的一员,在灵长类中也有同源分子存在。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利用附睾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反义核酸技术证明了它的抗菌性。同时,Bin1b的表达可以被附睾炎症上调。

Bin2a的全长cDNA为2606,编码637个氨基酸。Bin2a的氨基酸序列中包括Glycosylhydrolasesfamily35家族中的9段相对保守的序列,其中包括210位的活性中心Glu(protondonor),但是缺少另外一个活性中心,279位的Glu(nucleophile)。并且,Bin2a与大鼠附睾中报道的酸性b-半乳糖苷酶显然不同。所以,Bin2a可能是b-半乳糖苷酶家族的新成员。Bin2a表达受雄激素上调,其表达的组织专一性也很高,只在大鼠附睾有表达,并主要在附睾头部。与Bin1b不同的是,Bin2amRNA的水平在45天时,有一个表达高峰。

Bin1b和Bin2a的克隆,为研究附睾中的粘膜免疫过程以及成熟提供了线索。

关键词:附睾,成熟,男性避孕,b-defein,b-半乳糖苷酶

Atract

Epididymisisreoibleforermmaturation,storageandprotection.ermatozoathatemergefromthetesteshadtotraversetheepididymistoacquiremotilityandfertility.Theacquisitionresultsfromtheinteractionbetweenermandtheoptimalmicroenvironmentcreatedbygeneswhichareregionallyexpreedandregulatedalongtheepididymaltubule.Additionally,sexuallytramitteddisease,maleinfertilityandmalecontraceptionremaiworld-widehealthproblem.Somoreattentioarepaidontheresearchofmalereproductivetract.

Ourlabhaveclonedtwogenesinthecaputofratepididymisrecently.Thefull-lengthcDNAofBin1bis385,encoding68aminoacid.Itisasingle-copygeneandhasa1.3kbintron.Of18organtiues,Bin1bmRNAwasonlyfoundintheepididymisandconfinedtoepithelialcellsinthemiddlepartofthecaputregion.Itwasdevelopmentallyregulatedanditsexpreionstartedat30daysofageandreachedamaximumduringthesexuallyactiveperiod,andthen,decreasedintheagedrats.Bysimilarityanalysis,Bin1bisprobablyanewmemberofmamalianb-defeinfamilywhichisinvolvedinhostiateimmunity.Andithashomologsinprimate.ItsantimicrobialactivitywasprovedusingprimaryculturesofepididymalepitheliaandantiseetechniqueunderthecooperationofTheChineseUniversityofHongKong.

Thefull-lengthcDNAofBin2ais2606,encoding637aminoacid.ItsaminoacidsequencehasninecoervedblocksofGlycosylhydrolasesfamily35,includinganactivesiteGlu210ofprotondonor,butlackinganotheractivesiteGlu279ofnucleophile.ItisobviousthatBin2aisdifferentfromacidb-galactosidasereportedinratepididymis.Maybeitisanewmemberofb-galactosidasefamily.Bin2amRNAisupregulatedbyandrogenandalsoepididymis-ecific,majorlyincaputepididymides.Thereisamarkedincrease(aroximatelyfourfold)ofitsmRNAlevelinratof45daysage.

篇2

关键词:科学本质观视角;初中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一、科学本质观视角下的初中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科学已经不再是停留在理论上了,科学技术是科学发展道路上的关键点,在初中的科学教材书上,有许多技术与科学的例子,例如: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经历过3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对微生物进行克隆,这种克隆技术让一个单独的细菌快速的繁衍出了一个和它体细胞结构完全相同的细菌群,第二个发展阶段时生物克隆技术,这个技术是利用复制遗传基因DNA对生物进行克隆技术,第三个阶段是克隆动物,利用第一个阶段细菌克隆的实验来对动物进行克隆技术,由动物的一个细胞克隆出相同的一个动物。通过这三组的举例、实验,科学家开始证实克隆技术的真实存在,在1996年,科学家利用克隆技术克隆了一只羊,这只羊叫多利,多利的诞生最特别的是它不是由和卵子结合而生产出来的,而是将绵阳的卵细胞中所有遗传物质提取出来,使卵细胞变成了一个空壳,然后再从另一只羊身上取出乳腺细胞,将乳腺细胞输入空壳中,这个过程造就了一个没受过精还有新物质的卵细胞,经过卵细胞的分裂逐渐形成胚胎,然后再把胚胎放入母羊的体内,母羊经过分娩后多利就诞生了。克隆技术的诞生使科学技术在世界得到了重大的突破。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科学实验和技术两者缺一不可,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离这些技术都很遥远,教材上的内容普遍都是通过文字的叙述来得到实验答案,教师也不会去一一的解说实验过程,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挑选重要的科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对科学教材的专业术语进行口语化的解释,使科学教材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

教师讲解完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和结构后,以提问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例如,教师可根据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提问这种新列车与传统的列车相比较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列车可以悬浮在轨道上方,这种轨道在行驶过程中有哪些优点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写在黑板上讲解,是学生在座位上一言不发的听课和写习题,是以全盘接受的方式去接受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的思想戴上枷锁,无法让学生自由的创造、大胆的创新,随着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通过寻找答案的方式去探究目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死记硬背,也不再是枯燥的只听教师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找回了科学热情,通过自己的研究领悟到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达到的。

在科学的不断发展中,科学知识在课堂上仅仅靠观察、实验、证据这三个方法去进行科学实验,导致教学内容变的抽象化,许多专业名词无法通俗易懂,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初中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去讲解课程,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方面是传统教学方式达不到的,例如:第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中,可使许多科学内容不再抽象化,使科学内容更加直观,加快学习的进度,使科学技术更通俗易懂。第二,教学方式从繁复的文字变成了简单的图片形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用反复的去解释科学现象。第三,传统的教学中通常以粉笔和黑板为表达形式,而多媒体形式的教学让课堂更生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更有趣。第四,科学中的许多技术都是课堂上无法研究的,因为环境的限制,许多科学研究过程都需要用到大型器材和空旷的环境,但是,有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后,科学的技术过程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技术来进行演绎,使学校的教学方式不再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上,使科学以生动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也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也让学生对科学的技术过程更了解。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科学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也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科学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未来,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这是一个长期的培养目标,在科学的教学方式上,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究科学的本质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徐蓉.初中生科学本质观调查及提升策略[J].课程与教学论,2011,(3):53

篇3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经济 发展 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 阶段,即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支柱产业。当代国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 科学 技术的竞争。而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大国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已经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支柱产业。当代国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大国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冷战结束前后,许多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就开始强化研究开发投资、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夺取下个世纪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并将其作为各自国际竞争战略的核心和国家战略的重点。

    随着亚洲 金融 危机的爆发,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除了外部因素外,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本次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可以预见,谁抢先把握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动权,谁就将在这一轮大调整中抢占优势地位,在这次危机过后取得经济发展的主导权。世纪之交高科技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将充分发挥前导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将更好地起到前导和统领作用,渗透到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将促进 工业 自动化、金融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服务自协化,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不但大大提高社会的运行速度和效益,同时也会改变人们的时空观念。

    在巨大的全球性信息 网络 上,日本商人正跃跃欲试,积极研究对因特网商业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当前,日本 企业 开设的主页(ho~一page)已经涵盖了有商业价值的 电子 读物、广告、招聘信息、重大商业活动信息、金融服务、住处检索服务、通讯贩卖等方面。关联企业之间利用因特网进行即时信息交换和推销订货业务,使效率大为提高。由于因特网是直接连通个人用户的,所以,因特网上的商务活动将首先在与个人相关的经营领域中活跃起来,地域性的网上商务活动将先于跨国商务活动而得到发展。从技术上讲,信息通讯革命是 计算 机与通讯的结合,不过,数字化与光纤通讯网的完善,以及卫星的利用,才使大量信息即时、双向传递成为可能。随着软件开发的扩展,多媒体产业正在形成巨大的新消费市场。日本当前正在加紧开发多媒体技术,其应用范围将涵盖汽车制造业(在汽车中安装电视接收及卫星导航装置等)、流通业、 教育 和宗教界、广告与出版和印刷业等。可以预料,通过将计算机、电子游戏、mtv }  vcd与通讯、电视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改变以往的住处传播方式。

    随着微电子、光电子技术及纳米技术的进步,卫生通信、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宽频带高速数字综合网络、信息压缩与高速传输、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前沿技术将取得进展,人类将逐渐地全面进人信息时代。为此,各国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十分重视,如美国就确定了2010年前重点开发的10项电子信息技术,它们是虚拟现实技术、高清晰度电视和显示器、光子学与光电子学、定点通信、x射线光刻技术、多芯片模块、超导技术、神经网络、语言和图形识别、人工智能。美国为继续它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已加强了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8年2月在其1999财政年度政府预算方案中提出,联邦政府将投资1.1亿美元以加快“新一代因特网”计划的全面实施。“新一代因特网”计划于1996年10月提出,其主要目的是开展先进网络应用领域。该计划的实施时间为5年。计划完全实施后,将彻底更新遍布美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其以比目前因特网快100(〕倍的速度传信息,从而实现声音、图像信号的实时传递。

      (二)生物技术将加速商品化。生物技术是21世纪技术的核心,生物技术正在影响社会,深人人们的生活。1996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罗伯特·柯尔说:“本世纪是物 理学 和化学的世纪,下个世纪显然是生物学的世纪。”

     目前,生物技术已成为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世界各国有100(〕多家公司、研究所或大学从事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美国、日本、英国等国走在前列。基因的分离、拄增、重组以及体细胞的克隆技术都已实现,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已经探明。快速繁殖脱毒、组织培养、胚胎移植、胚胎切割和单克隆抗体等技术已进人实用阶段。

    科学家已从单个基因的测序转到有计划、大规模地测绘人类、水稻等重要生物体的基因图谱。水稻等重要农作物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实施及基因工程技术的深人研究,将发生新的农业革命。全世界已有6000多项农作物方面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进人田间试验,抗虫害的转基因水稻、玉米、土豆、棉花和南瓜等已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数百万公顷土地上试种。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稻”,在3年内可推广种植,它可以使水稻单产提高20% -25%。美国提出了“向生物技术要产量”的口号,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正在进行抗病育种的研究工作,1997年时已育成6个能自体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该校目前正集中力量培育能自体抗病的黄豆新品种。

    正在实施中的人类基因组项目将在本世纪初完成,这将极大地推动医学领域的研究活动,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许多危害人类的疾病,如心血管病、癌症、艾滋病、糖尿病等,将得到有效的预防、 治疗 和控制。美国有数十家公司已用“合理药物设计”法设计超级药物,这种方法能把生物技术和化学紧密地结合起来,研制的超级药物能医治目前药物不能医治的癌症、艾滋病和多发性硬化病等多种致命疾病,有的已经进人人体试验阶段。专家们预计,这方面的研究将对遗传机制、发育机制和免疫机制有更多的了解,而且对了解生物进化过程也有重大的意义。

    克隆技术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科技突破,1997年英国克隆的“多莉”羊的出生,引起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科学家认为它预示着“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人克隆时代”。克隆的本意是指无性繁殖,即复制、拷贝生物,而不用依靠父母来繁殖。采用克隆技术,可以加快良种家畜物业的繁殖,从而有可能使畜牧业发生一场革命;克隆技术可以培养出一批批优质的牛羊品种,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可以拯救濒危野生动物,保持生态平衡;可在医学领域大量生产人们所急需的许多名贵药品。此外,采用克隆技术,可以对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等进行克隆,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克隆技术的发展将会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大大造福于人类。

    生物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也逐渐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新趋势。生物芯片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美国艾菲梅特里克斯公司宣布用dna成功地制成生物芯片,可用于读取活组织基因进化而来的涌动信息流。这是生物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结晶。

     (三)新材料得到广泛采用。 科学 家和工程学家预测,21世纪的新材料将向着不同材料复合方面 发展 ,研制的一种性能优于母体单体材料的“先进复合材料”将是解决适应各高技术的特殊需要的全新概念的新材料技术。本世纪材料科技的发展具有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特征,最活跃的将是信息功能材料、纳米材料、高等陶瓷、生物材料、复合材料等。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耐高温高压、耐磨耐蚀等极端条件的结构材料、智能材料等也将进一步受到重视而获得新的发展。

      新材料发展的经历和趋势表明,新材料技术对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在内的其他高技术的突破和发展起着基础作用,专家们预测新材料产业正在有力地推动世界新的产业革命。德国分析了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计划, 总结 出21世纪九大重点领域,首选是先进材料,其次是纳米技术、微 电子 学、光子学、微系统工程、软件与 计算 机模拟、分子电子学、细胞生物技术、生产与管理工程。在这9个领域中列出多个课题,其中属于先进材料的有2}’项,在其他领域中与材料直接相关的课题有27项,如纳米技术的纳米材料、微电子学中的信息存储微电子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在未来高技术课题中,有关先进材料的课题占60%以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将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来设计新材料,目前材料设计已日益发展成为 现代 材料科技中一个重要的基础领域。材料设计大体上可分成以下几大类:在数据库知识库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进行性能预报;利用计算机模拟提示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关系;在突破已知理论或总结实验 规律 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并采用新技术来研制新材料;深人研究各种条件下材料的生长过程,探索和开创合成材料的新途径;选定重点目标,组织多学科力量联合设计某种新材料。

    (四)环保技术和环保产业成为竞争热点。在21世纪,人类将更加普遍、理性、科学地节制生育和消费,更加重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质量,注重保护 自然 界动植物的多样性和自然生态,重视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再生循环。

     随着环保观念和持续发展观念的日益深人人心,各国环保投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力求在环保产业和环保市场获得优势,环保技术和环保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又一个热点。在农业生产领域,开发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已成为根治环境恶化、发展环保产业的重要手段。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是以水土保持为主要手段,以恢复良性生态 经济 系统为中心,形成高效的农业生产系统,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目前世界许多地方荒漠化严重蔓延,在这个地区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能根治环境恶化,提高系统生产力,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各发达国家空前重视开发环保技术,目前,一场争夺环保技术制高点的国际竞争十分激烈。在无氟制冷技术上,美国和西欧之间展开争夺;在资源回收方面,日本和西欧互相竞赛。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美国微软公司、日本、西欧在环保产业中大量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新材料,开发科技含量高的环保产品。

    科学家们还在环保领域大量采用生物技术,以遏制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目前开发的主要技术有: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水;用微生物脱硫防治大气污染;用细菌降解清除污染物;用无污染生物农药防治农作物虫害;培育抗病虫害农作物;开发实用的生物降解塑料。

      (五)宇宙开发将空前活跃。航开技术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后,将加快实用化和商品化的步伐,发展各种更先进的实用人造卫星。迄今为止,仅美国和前苏联就发射了近500颗人造卫星。本世纪初,各国计划发射的卫星将超过100()颗,其中通信卫星、全球定位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被认为最有商业发展前途。此外,开发月球资源和扩大太空生产能力将成为现实,星际远航也将踏上新的征途。如果进展顺利,人类有可能在21世纪20年代实现月球采矿的计划。

篇4

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十五”期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9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9项,省部级项目301项。奖励方面,学院共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65项,其中“‘银果’和‘银泰’农用杀菌活性的发现与应用研究”于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丛枝菌根研究”于2005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人工模拟银杏杀菌剂研制与应用”、“克隆牛技术的研究”、“灰树花发酵液多糖提取及其药理作用研究”、“五龙鹅(豁眼鹅)品种选育和推广”、“体细胞克隆牛繁殖技能检测及胚胎移植试验研究”五项科研成果分别于2001、2002、2003、2004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329篇,其中核心期刊2353篇,被SCI、EI收录136篇;编著专著、教材131部。克隆技术、仿生农药等重大科研成果多次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科技博览节目报道。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

继“绿帝原药及10%绿帝乳油生产技术”以500万元转让给山东京蓬药业有限公司后,2002年4月学院“灰树花液体发酵及发酵液多糖提取技术”以900万元转让给山东京博集团,2004年4月玉米杂交种“LN3”生产经营许可权也成功转让给中国种子集团公司,转让金额100万元。2005年,学院“玫瑰精油萃取技术”以100万元股份价与山东济南建工集团联合成立山东玫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樟芝发酵全液活性物质的提取研究”已通过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技术转让工作正在进行中。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03年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科技转让实际收入前100名的高校名单中,该校居全国34位、全国农林院校第二位、山东省高校第一位(山东省7所高校人围)。

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

建立校外科研示范基地30多处,先后与省内外60多个县市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创造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4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称号。该校线虫研究室承担了青岛市出口泡菜的检验检疫任务,在2005年中韩泡菜出口贸易摩擦的关键时期,以科学有力的证据为中方赢得了主动权,得到了青岛市有关部门高度评价。

篇5

关键词:PCR;农业技术;发展简史;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 Q555 文献标识码:A

在生物学领域中,聚合酶链式反应作为体外扩增基因序列的生物技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与分子克隆技术和DNA序列分析方法构成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工作和学习的基础。PCR技术的发明成为了生物界的里程碑并且是分子生物学的一项伟大的革命,它随之带来的是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技术在工业和产业的推进和发展[1]。

1 PCR技术发展简史

1971年Khorana最早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核酸体外扩增。但是,当时对于基因的排序和测序分析方法并不成熟,还没有发现对热定性的DNA聚合酶,所以这个想法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2]。1985年美国的Kary Mullis受到高速公路的启发,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PCR技术学术论文。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Keohanog通过对实验室中所使用的酶的改进,大大提高了扩增的可实行性[3-5]。在之后的几十年里,PCR技术已经发展为十几种研究领域。

2常用的PCR技术

2.1 原位PCR

原位PCR是在组织切片或组织细胞里进行的PCR反应,它具有高度特异敏感和细胞定位能力,可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检测转特定的基因序列 [2]。

2.2 不对称PCR

不对称PCR是在PCR反应过程中采用两种不同浓度的寡核苷酸引物,经过若干轮采用循环后,待低浓度的引物被消耗尽,随后的循环只产生高浓度的产物既延伸产物,结果产生了大量的特异单链DNA[2]。

2.3 逆转录—PCR

逆转录PCR是以反转录DNA即cDNA作为模板进行PCR反应,能够使mRNA呈现多态性并且利用基因表达测定的强度和鉴定已被转录的序列是否发生突变,主要克隆mRNA的3’和5’的末端序列,以及可以从非常少量的信使RNA样品中构建cDNA文库[5]。可以使分析一些极为微量的RNA样品变为可能[6-8]。

2.4 反向PCR

PCR只能扩增两端序列已知的基因片段,PCR可扩增中间一段已知序列,而两端序列未知的基因片段不扩增。反向PCR的目的在于扩增一段已知序列旁侧的DNA,也就是说这一反应体系不是在一对引物之间而是在引物外侧合成DNA。

2.5 多重PCR

多重PCR在同一个PCR反应系统中加入了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寡核苷酸引物,并且同时能扩增出数量较多的核酸片段的PCR,其反应原理和操作过程一般与其他PCR相同[4-7]。

2.6巢式PCR

巢式PCR是一种变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使用两对PCR引物扩增完整的片段。第1对PCR引物扩增片段和普通PCR相似。第2对引物称为巢式引物结合在第一次PCR产物内部,使得第2次PCR扩增片段短于第1次扩增 。

2.7锚定PCR

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8]。

2.8重组PCR

重组PCR就是使两个不相邻的基因片段重组在一起的PCR。但是重组PCR所重组的基因片段长度都在1kb左右,因此在长片段的重组技术和提高准确度来说目前还有比较大的难度。

2.9定量PCR技术

PCR技术是指以外参或内参为标准,通过对PCR终产物的分析或PCR过程的监测,进行PCR起始模板量的定量。目前,主要采用定量的PCR方法主要包括设立内参照物的定量PCR、极限稀释法、荧光定量PCR、FQ-PCR、定时定量PCR等。

2.10 热不对称性PCR

热不对称性PCR是以基因组的DNA作为模板,并且利用依照目标的序列已知序列设计出3个具有较高退火温度的嵌套特异性引物,和一个长度较为短Tm值的随机简并引物进行组合,通过3轮具有热不对称的温度循环进行分级和扩增PCR,并且在获得已知序列的侧翼序列后用3个嵌套特异性引物分别与简并引物组合来进行PCR反应。

3 结论

PCR技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技术,还可以成为基因工程来提供目的基因,并且广泛地应用在亲自鉴定、个体识别、免疫配型、疾病诊断等方面。可以说,PCR技术已经渗透到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 章静波,黄东阳,方瑾,等.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73-178.

[2] 吴文麟,黄东益,庄南生. 原位PCR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热带农业科学,2006,26(2):65-69.

[3] 章维锗,邢军,刘军,等.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M].科学出版社,2003:269-275.

[4] 邓文星,张映.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综述[J].生物技术通报,2007(5):93-103.

[5] 赵红庆,宛锡铜,黄留玉.多重PCR技术在病原检测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讯,2008,18(9):863-865.

[6] 黄留玉.PCR最新技术原理、方法及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45-247.

[7] 黄留玉,史兆兴,苏国富,等.PCR最新技术原理、方法及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58-260.

篇6

生物科技的进步和人造器官的发明对人类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很难想象,倘若没有这些智慧灵光的执着闪动,现代人的生存质量及生活理想将会倒退回怎样一种艰难境地。发明和发现的力量就像空气,拥有的时候不觉特别,而一旦失去却难以呼吸……

本期这10项伟大的发明发现来自医疗及生物科技领域,了解并感悟一番深藏在它们背后的发明故事吧,那是对发明家们的最好纪念,也是对人类未来的最触手可及的信心。

第41项 假牙

假牙的发明,是医学史上的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早在公元前700年,意大利北部的伊特拉斯坎人,就用黄金来做假牙的桥托,用骨头,还有象牙雕成假牙。

不过,中世纪的牙科医生认为,是齿龈中的虫使牙齿腐烂和疼痛,因而假牙于事无补。这种看法使他们根本就不想使用任何假牙。即便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由于她年岁不算太大就已经门牙脱落,面部肌肉向里凹陷,样子实在不大好看。因此,在大庭广众中露面时,她只好把细棉布塞在嘴里,除此仍然没有其他太好的办法。

直到17世纪末叶,安装假牙还不普遍。一方面是安装技术不高,另一方面是价格昂贵,只有少数有钱人才安装假牙。牙科医生给病人安装时,先用圆规来测量口腔,然后做好合适的假牙,再把假牙用丝线系在邻近的好牙上。至于整套的下牙,则需要用手雕刻出来。

有趣的是,在当时的宫廷里,非常盛行把假牙用来当装饰品:有的用银做假牙,有的用珍珠母做假牙,有的用玛瑙来做假牙。

18世纪初,法国巴黎的一位牙科医生,对促进牙科医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固定假牙方面,他首创用钢弹簧来固定成套的上下牙。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长期以来,假牙还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用骨头和其他有机物质制作的假牙,会被唾液所腐蚀。而安装象牙制作的假牙,在用过一段时间之后,会产生一种令人不快的气味。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就安装过这种假牙。为了消除这种气味,每天夜里睡觉时,都要把它放在葡萄酒里浸泡。

大致从1845年起,在整套瓷牙的基础上,牙科专家又将技术改进到了单颗瓷牙,这种牙可以一颗颗地安在牙床上。

在19世纪,牙科方面的革新大多数来自美国。比如,美国人固异特发明了硬橡胶假牙。这是一种经硫化变得发硬的橡胶,它价钱便宜,易于加工。根据口腔的压迹,把假牙安在一个用硬橡胶仿制的牙床上。由于这样吻合得很好,上面一套假牙就可以自己固定了。随后,又出现了用赛璐璐制造的假牙,进一步提高了假牙的质量。

42项 人造假肢

手和脚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一旦失去了手脚,就成了肢残人。失去手脚是痛苦的,人们老早就在想办法,尽力去帮助那些肢残人。给肢残人安装假肢,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一书中,最早描述了木制腿。400年后,古罗马作家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史》一书中,也提到过人造手。

直到近代以后,科学家们发明了假肢,这才使那些肢残人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痛苦。

关于假肢的发明,最早是由16世纪的由法国人安波洛斯・帕雷完成的。他生于1510年,是一位有名的军医。他发明了膝部、肘部可以弯曲的人造腿和人造手臂,这是一些奇形怪状的金属装置。正是因为他的假肢发明,人们尊他为“现代外科之父”。

人造手的发明,自19世纪以来经历了三个里程碑。

第一代假手叫“装饰手”,它外形很像手,内部也有金属骨骼,用柔软的塑料代替肌肉和皮肤,但它只有装饰作用,没有动作功能。

第二代假手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能动手”,它是一种肩背式的能动手,可直接装在残臂上,给假手上安装滑轮,用钢丝绳与一条8字形的皮带连接,皮带背在肩上。当肩部运动产生力量时,通过钢丝绳和滑轮传给假手的手指,手指实际上是两只可以闭合的钳子,钳子可随力的大小,一闭一合,取拿东西。

第三代假手叫“动力假手”,它装有动力源,如微型电动机、液压机。在假手的肘部装上一只微型电动机,它的旋转可带动前臂一套特别齿轮的运转,具有手的抓、握、伸、提功能动作。它还有一个特点,是可随人的意愿操作。最新的动力假手,由声控微机控制,执行相关指令,产生拉、开、推、拿,放之类的动作。

1981年,德国一名叫奇克托的青年工人,在工作中被机器削去了双手,虽说后来伤口愈合了,但从此生活无法自理,痛苦万分。于是他求助医生安装动力型假手。尽管奇克托失去双手,但神经系统仍完好无损,于是汉诺威大学的教授们,在他的假手上装上电极,把中枢神经信息接收下来,通过装在手臂上的3只微型电机来指挥各种动作。奇迹发生了!奇克托安上动力型假手后,不仅能取拿东西,还可以写字,打字。出院不久,他还被一家公司雇用了。

至于假脚,除了走路,它再不需要做别的事,所以做起来比假手要容易得多。在美国的莱特大学,一位叫做德德罗夫的教授创造出了能有感觉的假脚,这种假脚不仅能伸展自如,还可以骑自行车、摩托车哩!

另外,利用动力手脚的原理,再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还可以使那些已经瘫痪的人重新站起来行走自如。现在,动力型的假手假脚更是灵活轻便,从而使许多肢残者残而不废,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第43项 器官移植

最早倡导器官移植的,是美国医生卡雷尔。

卡雷尔出生于法国,1905年开始到美国专门从事血管缝合术、器官移植和组织培养的研究。1913年,他说过一句很有影响的话;“任何人体器官都可以从人体上取下,培养起来,而且可以移植到另一个人身体上。”20多年后,他又断言:“人身上的任何器官,离开了机体,依然可以存活。”

1 922年,苏联眼科医生费拉托夫,开始试验人眼角膜移植。1 933年,费拉托夫主持的异体角膜移植成功,这是器官移植最早的事例。他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因为比前人在手术器具方面有所改进,还因为他使用了“冷藏尸体眼球角膜”作为移植材料。这既解决了材料的采源问题,又因冷藏而除去了角膜的生物刺激因素,促进了角膜混浊部分透明化。到1941年,他和他的学生已经成功地做了3100多例手术。

不过,像肾、肝、心脏这类大型器官的移植试验,人们从来就是慎之又慎的。由动物试验的结果来看,体内抵御细菌和病毒的系统,会逐渐破坏移植的器官。

1953年,波士顿外科医生梅里尔发现,孪生兄弟之间移植肾脏,不会引起“排斥”现象。第一例肾移植成功的事例,就是第二年由一位法国医生在一对孪生兄弟之间做的。随后,有人发明了药物,可以抑制非亲属之

间移植器官的排斥作用。有了这些药物,就可以做肾脏移植手术。但使用这些药物的病人,往往很容易得上传染病和某些癌症,因而医生不会轻易为病人移植器官。

到了60年代,用免疫压制剂处理病人,选择有一定血缘关系,经鉴定可用的人的肾脏作移植,成活率逐渐提高了。

1967年12月3日,在南非的开普顿,一个叫巴纳德的医生,实施了首例人心脏移植手术。给一位55岁的病人换掉已损坏的心脏,病人在手术数月后死亡。尽管存活的时间不长,但还是被人们看作是一次成功的手术。

在这以后,世界上做心脏移植手术的多了起来。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沙姆韦医生,先后替好几百人做了心脏移植手术,大多效果良好,使他获得了很高的声誉。这对世界各国医生是一个激励,器官移植随之越来越普遍起来。

第44项 人工心脏

心脏是人的重要器官。一个人心跳杂乱无章,忽快忽慢,这在医学上叫心律紊乱。要是跳得无力,最后停止,这叫心力衰竭。有没有办法让心跳不正常的病人恢复正常呢?能否发明一种使心跳恢复正常的工具呢?这是科学家们要制造心脏起搏器的初衷。

最早的心脏起搏器,是一个叫海曼的工程师于1 932年发明的。他用钟表式的精巧结构,制成了第一台机械心脏起搏器。它由一个电动机带动,定时向心脏发出刺激,迫使心脏有规则跳动。

实用的心脏起搏器,是美国一位精通电子技术的医生查尔发明的。1952年,他组装成第一台心脏起搏器,这是模拟心跳搏动发出电脉冲的电子仪器。正巧,一个患“病态窦房综合症”的病人,每分钟心跳只有30次,生命垂危。查尔在征得家属同意后,使用了他新发明的心脏起搏器。他把病人胸腔打开,在心脏左右侧各插上一根电极,电极由切口通向体外,连接在能产生脉冲的心脏起搏器上。启动电源后,奇迹出现了,病人的心跳立即恢复到每分钟70次,病人得救了!从此,起搏器正式步入了医学殿堂,成了一个重要的医疗工具。

很快,起搏器花样翻新,越做越好,越做越小、越来越实用。目前,先进的起搏器可连续使用20年,体积比火柴盒还小哩!

20世纪50年代,一个像心脏那样的机械泵、又叫体外循环器首先问世了。而真正打响了人工心脏第一炮的。还是那个制造人工肾的美国医师考尔夫。1957年,他与日本科学家阿元津哲合作,用不锈钢、塑料为材料,研制成第一颗人工心脏,让它装到小狗体内代替心脏,使小狗活了90分钟。

1969年,一个用于临床的人工心脏出现了。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体内的血泵,一是体外的驱动装置,由电子计算机控制。这个人工心脏使一位心力衰竭的病人活了64小时。

对人工心脏贡献最大的,是美国犹太大学医疗中心的贾维克教授。70年代以来,他研制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贾维克”系列人工心脏。1982年,贾维克-7型人工心脏,在一个名叫克拉克的医师身上做了临床试验。克拉克患有严重心脏病,心跳每分钟30~40次,心脏的血量仅为正常人的1/7。移植贾维克-7型心脏后,克拉克的心脏血流量恢复了正常,它跳动了1300万次,使克拉克多活了111天。

第45项 人造肾脏

肾脏,中国人俗称“腰子”。它把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过滤成为尿液排出体外,还把有用的物质输给人体吸收。每分钟流过肾的血液多达1 000毫升,肾脏一旦出毛病就会引发尿中毒。19世纪初,每年因肾功能衰竭引起尿中毒死亡的人有百万之众。因而,制造人工肾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

然而,制造人工肾必须通过三个难关:(1)要有一个理想的材料,用它做成膜,膜的孔直径要跟肾一样,要能排除水和废物,又不损失蛋白质、红血球和白血球;(2)通过膜的血液不能凝固,否则,人工肾的透析工作就不能进行;(3)透析膜的面积要大,具有较大的透析速度。

1914年,美国的艾贝尔教授征服了第一个拦路虎。他眼看医院里每年有20个病人死于肾衰竭,决定寻找有关材料来做透析膜。在经历了几十种材料试验失败后,他改用火棉胶做过滤膜,结果初战告捷。他把一只大白兔绑在实验台上,切去它的肾,在其动脉和静脉上各插上一根细管子,动脉里的血经过细管流到火棉胶的管子后,再回到静脉那条细管中,结果兔子体内大量的代谢废物和毒素,被滤八生理盐水中了。这是第一个人工肾的雏型。

1920年,化学家们又发现了一种理想的抗凝血药――肝素,这使实用的人工肾成为可能。1 923年,德国的哈斯医生,把艾贝尔的火棉胶管改为膜,管里流动含肝素的血液,管外流动生理盐水,血液靠泵来驱动和加速。这样,第一个实用的人工肾,就在哈斯手中诞生了。

但哈斯人工肾的面积还不够大,效率还不够高。

1 932年,优良的制膜材料――赛璐玢酯酸纤维被化学家合成了。它可以制造出微孔直径20~80埃的薄膜,像肾小球一样。美国医师考尔夫用它做成膜,一圈圈卷成圆筒,筒正中装有转动轴,用电机带动。人工肾还安装血泵,又在血液中加入肝素。这样使血液像在人体中那样不断流动,经过透析就可代替肾的功能。这样,一个完整而高效率的人工肾,就在考尔夫医生手中制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1 974年,华裔加拿大人张明瑞教授,把火棉胶、尼龙材料制成直径1~500微米的颗粒,外面包一层白蛋白薄膜,让病人的血液从底部流到各颗粒的间隙里。这种人工肾总面积很大,透析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张明瑞的人工肾可放到人的背心内,病人无论走到哪儿,可以24小时连续透析,这就大大地延长了病人的寿命。

第46项 人造皮肤

大多数人对皮肤的认识,除了关心它是否白净、细嫩而外,恐怕再也不会顾及别的了。实际上,皮肤分为表皮,真皮两层。它是人体抵抗外敌的第一道防线,除了保护身体、不为病菌侵入外,皮肤还有防止水分蒸发,调节人体温度、排泄水分及杂物和感受外界刺激的作用。

别小看皮肤的作用,如果皮肤大面积被破坏,例如大面积烧伤,那么人就有生命危险。所以,医生在自体植皮困难的情况下,很早就想到了用人造皮肤。

可人造皮肤是有条件的,做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键在于:(1)如何阻挡外来病菌进攻;(2)促如何进自身肌肉和皮肤生长。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外科专家张涤生教授,是发明人造皮肤的先驱。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参加了抢救包括丘财康在内的数百起烧伤病人的工作,深深感到传统的植皮方法很不理想;自体植皮吧,大面积烧伤病人已没有那么多的皮;异体植皮吧,几天后就会因排斥而发黑坏死,效果很不理想。

1961年,他和他的学生们率先发

明了一种人造皮肤。它是用极细的绢纺制成的,在一种特制的药水中浸泡后,配上特制的药膏,然后敷在病人伤口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几乎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位叫白克的医师,也一直在潜心研究人造皮肤。后来,他与好友麻省理工学院的亚诺斯教授合作,前后花了20年时间试验,终于发明了人造皮肤。它是用硅橡胶薄膜做的,表面有一定数量的微孔,就像真皮肤上的毛孔一样,可让空气自由出入。薄膜经消毒剂处理后,有极强的灭菌性,还有皮肤那样的柔软弹性。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其中含有一种营养物,它是从牛皮、鲨鱼骨中提炼出来的,可以起到滋润皮肤细胞的作用。

1981年,奇迹在白克医师手中诞生了。在美国的波士顿市,有一个叫苏珊娜的小女孩,不幸被大火浑身烧伤,生命垂危,住进了白克医师的病房抢救。他拿出人造皮肤,小心翼翼地缝合在小苏珊娜的烧伤处。人造皮肤一方面抵御着外来细菌的侵袭,另一方面也供应着充足的细胞营养。苏珊娜一天天好起来,几个月后皮肤完全长好,彻底康复出院了。

白克的人造皮肤成功了,救活了许多烧伤病人,开创了烫伤医学的新时代。

第47项 人造血液

血液对人无疑是重要的。从医学上讲,一个人一次失血不得超过200毫升。失血过多,轻则有碍健康,重就会导致死亡。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求一种能代替血液的人造血。

人造血液是白色的。血液怎么会有白色的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1 940年,一位叫白克的英国生物化学家,通过对几百种物质进行试验后,他发现有一种物质叫“组氨酸钴”,与红血球结构相似,有运载氧气的能力。可它吸氧,放氧能力太差,又有一定毒性。这样,白克的研究以失败告终。

20多年过去了。1 966年7月的一天,在美国辛辛那提医院实验室里,奇迹出现了。

这天,克拉克教授像平常那样,用老鼠做实验。忽然,一只老鼠从笼中逃出,跌进一只盛满氟碳化合物的容器中,老鼠在光滑的容器里拚命挣扎,跳不出来,沉入了容器底部。过了好久,克拉克才发现了它,连忙捞了起来。他以为老鼠早已一命呜呼了,但出乎意料的是,老鼠仍还存活,这不由得让他大为惊奇。

于是,他索性把老鼠再泡进氟碳溶液中。半小时,一小时,四小时过去了,老鼠仍然活着。这使他恍然大悟,原来这种溶液含氧量特别高,老鼠因此不致于呛死了。

接下来,他用一种叫C8F16的氟碳化合物,分别在老鼠和狗身上做实验,获得了一定成功。但遗憾的是,它的颗粒太大,会在器官中沉积,导致动物慢性中毒。

人造血液最终在日本生物化学家内藤良一的手上诞生了。

内藤良一是一个地道的“人造血液迷”。有一次,他去欧洲旅行,读到了克拉克的相关论文,于是马上中断行程,转道去了美国,登门向克拉克虚心求教。回国后,他潜心研究了20年。他把全氟萘烷和全氟三丙胺,用7:3的比例混合起来,制成一种像牛奶那样的乳白色悬浮液。他先在自己身体上试验,一个月后并没有不适的感觉;后来,他的研究小组的10个成员,也自告奋勇地要求做试验,结果证明是安全的。很快,这种人造血液就应用于临床。

目前,常见的人造血类型有全氟丁基四氢呋喃,全氟三丁胺,全氟三丙胺,全氟萘烷,全氟醚。另外,人造血的成分,还加上了卵磷酯、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碳酸钠、葡萄糖之类营养品和盐类。

当然、白色血液并非完美无缺。它的主要缺点是,没有白血球抵抗病菌,病毒的功能;不含血小板,没有凝血功能;不会产生抗体,缺乏免疫力。要完全取代血液,对于科学家来说还任重道远。

第48项 心肺机

肺是人的五脏之一,是人的呼吸器官。肺出了大的毛病,呼吸就成问题,自然将威胁人的生命。所以,人们很早就有做人造肺的想法。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就有过铁肺人的记载。铁肺是一个用钢铁卷起的圆筒,筒里靠动力使空气产生正负压,帮助病人一呼一吸。有一位叫罗兰的美国人,就靠这种铁肺生活了36年。

但铁肺还算不上是人造肺。这是因为,人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器官。一个成人有3~4亿个肺泡,总面积可达100平方米;每次呼吸气体交换量,高达500毫升左右。

后来,科学家制造出了鼓泡式人造肺。它的原理像小孩玩吹肥皂泡一样。在这种人造肺中,有多根塑料管子――“氧气柱”。它的底部有许多氧气泵供应氧气,氧气通过小孔形成许多小气泡;通过小孔进入血液,氧气小泡可在血液中翻滚,从而达到供氧目的。但这种气泡式人工肺,几乎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真正实用的心肺机,是在美国波士顿麻省中心医院吉伯思手中诞生的。

1931年2月,他和他的研究生玛利一起研制出膜式人功肺。它像一块夹心饼干,在两层塑料板中间,夹上两层薄薄的硅橡胶膜;血液在两层膜中间流动,氧气在塑料板和薄膜间流动;氧气和血液通过硅橡胶直径0.1~0.5微米的微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接下来,他们又研制出了更完善的心肺机。它包括四大部分:一是人工肺,用来补充氧气和消除二氧化碳;二是热交换器,用来调整血液温度;三是消泡器,用来消除血液中的气泡;四是沉淀室,作为把血液泵入动脉前的贮存器。1935年,第一台心肺机正式投入使用。当年的5月6日,麻省中心医院第一次在给一个小孩做心脏手术时用了心肺机,手术历时3小时50分。为此,美国国会特别颁给吉伯思32万美金作为奖励。

1979年,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又研究出更先进的人工肺。它是一个直径7厘米的塑料圆筒,中间排列了3万根聚丙烯空心纤维管,纤维管外径250微米,内径200微米,管壁上有许多直径0.17微米的小孔。病人的血在纤维管内流动,氧气在纤维管外流,通过微孔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互相交换。这种人工肺体积小、效率高,使心肺机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第49项 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的诞生,是继心脏移植手术之后医学史上的又一大奇迹。

“试管婴儿”只是民间俗称,科学的说法应该叫“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指用人工方法把夫妻双方的、卵子取出来,放在“试管”中让它们结合,培养成胚卵后,再移植到母亲的子宫内发育直到诞生。

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于1 978年7月25日深夜在英国诞生。

1998年,为祝贺路易丝20岁生日,英国下院还举行了招待会。但不爱抛头露面的路易丝并没有亲往出席。不过,她给那些期待试管婴儿的妇女写了一封支持信。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试管婴儿技

术,没有试管婴儿之父――英国奥尔德姆医院的帕特里克・斯特普托,罗伯特・爱德华兹,那么就不会有路易丝・布朗,她也就不会感受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路易丝・布朗的母亲患有输卵管阻塞症,不能正常生育。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与丈夫找到了斯特普托和爱德华兹。那时,斯特普托和爱德华兹已对试管婴儿技术进行了12年的研究,可先前对8名妇女的试验都失败了。路易丝是通过剖腹产来到人世的,比预产期提前了9天,出生时体重为2.7千克。

路易丝・布朗的诞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轰动。一些人为这一突破欢欣鼓舞,而另一些人呢,对它违背了正常的生育过程而大加指责。这在宗教界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派认为它为不育症患者带来福音,而另一派则认为这种技术违背了上帝的意愿。

路易丝・布朗的幼年是在人们好奇的目光下长大的。斯特普托和爱德华兹,以及路易丝・布朗的家人,把有关世界首例试管婴儿的独家报道权,卖给了英国《每日邮报》,还得到35万英镑的巨款。他们用这笔钱的大部分,作为试管婴儿的科研经费,还开了一个诊所。

随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接受了试管婴儿。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于1988年3月10日在北京医科大第三医院诞生。目前,全世界约有30万试管婴儿问世。试管婴儿技术已成为不育症患者的最佳选择。

第50项 克隆技术

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胚胎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博士对外宣布,1996年7月,用取自一只成年羊的乳腺细胞首次培育成功了克隆绵羊――“多利”。它是克隆技术的结晶,这一轰动世界的研究成果,标志了一个新世纪――生物学世纪提前向人们走来。

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音译,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的无性繁殖,从而得到基因型与母体完全相同的生物个体。

实际上,克隆技术早已有之。比如,从植物植株上剪下一根枝条,通过扦插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植物。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结果繁殖出许多种苗。不过,这些属于植物克隆,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动物克隆是不可能的。

那么,“多利”是如何克隆出来的呢?首先,依靠显微注射仪的帮助,在放大好几十倍的条件下,用特制的极细玻璃管,刺入一个成熟卵细胞,把卵细胞核吸出来,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无核的卵细胞。然后,把一个绵羊的乳腺细胞,放在它的外膜上面;接下来,对它们施加一次持续几微秒的电击,使得两个细胞膜上打开一些微孔,在乳腺细胞中挤进卵细胞;使它们进入类似受精卵的状态,这样就培养出29个胚胎。最后,对这些胚胎再培养1周后,把它们植入作为借腹母亲黑脸绵羊体内。几个月后,瓜熟蒂落,“多利”也就降生了!

克隆羊成功的理论贡献在于,它使人们相信体细胞,特别是高度分化的成年体细胞,有可能在遗传的信息的保存上是全能的,而这个全能性会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来。在生产实践上,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克隆技术,大量培育转基因羊,从而使利用转基因羊来生产药物的成本大大下降;它还会解决器官移植中的排异问题,有利于建立动物基因模型;可以用来保护像大熊猫之类的濒危动物,甚至还会使已经灭绝的动物再生。

篇7

德国科学家日前宣布,即将开始在人体中试验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据称,该疫苗已经在动物试验中取得一定成功,科学家希望这项将持续8年的试验最终能为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带来突破。

该试验项目负责人亚恩・冯・伦岑介绍说,医学家们将艾滋病病毒基因的一部分植入另一种与艾滋病病毒毫无关系的病毒中,制成了这种新疫苗。他说,该疫苗已经在猴子身上取得了成功。德国负责疾病预防与控制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长莱茵哈特・库尔特说,新疫苗能有效刺激人体的免疫反应并促使人体内产生艾滋病病毒的抗体。参与试验的专家还说,新疫苗也可在短期内发展成为对付在欧美传播较多的艾滋病变种的疫苗。

韩治疗性克隆技术取得新进展

日前,韩国科学家已克隆出30个人类胚胎并从中采集出人干细胞。此项技术最终将帮助科学家开发替代组织,治疗很多疾病,包括糖尿病、卒中和阿尔茨海默病等。

韩国汉城国立大学Hwang等报告,他们将成人细胞的遗传物质注入已去除DNA的人卵细胞。生成的新胚胎的DNA与供体完全相同,然后再从这些胚胎采集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这些干细胞继续发育,生成胚胎发育早期出现的所有3种主要组织。将这些细胞移植至小鼠体内,可以生成肌肉、骨、软骨和结缔组织。

虽然将干细胞用于治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该研究阐明了怎样将成人DNA重新编程为胚胎状态。

Hwang等说:“我们的方法使移植医学利用这些专门生产的细胞治疗疾病成为可能。”

中美专家联手研究肝癌抗体

由深圳与美国医学专家合作研究的肝癌前抗体五项,使目前发现并阻断肝癌发展的时间,从早期肝癌提前到肝癌形成前。

据介绍,深圳中医院与美国费城微生物分子专业合作,在实验室里研究发现的肝癌前抗体五项,可更早期判断肝癌,从而阻止患者从乙肝向肝癌发展,同时对已患肝癌的患者有被阻断作用。

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人口的10%,其中约三分之一转为慢性肝炎,8%发展成肝癌。肝癌已上升为我国肿瘤死亡率的第二杀手。该项研究成果势必将对救治我国的肝病患者提供有力的医学支持。

美科学家研制出新型肺癌疫苗

美国贝勒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新型疫苗,据悉,这种疫苗对于治疗肺癌或抑制癌细胞扩散非常有效。目前这种疫苗仍处于试验阶段。

美国研制人员曾对43名肺癌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疫苗注射试验,并连续3年对这些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测试。结果发现其中3名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已经康复,其他处于癌症中期的患者的病情基本趋于稳定,个别患者的癌细胞停止扩散长达两年之久。

科学家发现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的蛋白质抗体

科学家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识别出猴子体内一种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自我复制的蛋白质阻滞抗体,这开辟了预防病毒感染和抑制其在人体内扩散的新前景,也为人类在病毒感染初期进行干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美国马萨诸塞州达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蛋白质抗体名为“Trim5-α”,在人体内也存在,它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在体内的自我复制。

虽然人体内这种蛋白质阻滞抗体的效能不如猴子,但科学家们相信,还是有可能找到增强的办法。研究人员还期待,能基于这种蛋白质抗体开发出新的艾滋病疗法,和现有的艾滋病药物治疗结合起来,在病毒复制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作用。

科学家揭开胆固醇在身体中运输的秘密

托马斯杰佛逊大学医学院和杰佛逊的Kimmel癌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隐藏在降胆固醇药物的作用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以ezetimibe(Zetia)治疗高胆固醇的小鼠,会破坏肠道中的两种蛋白质群。同时,他们使用“反股”分子,在肠道中造成抑制zebrafish复合物的生成,这种复合物会使肠道无法吸收胆固醇。研究结果建议,这些蛋白质群与肠道中胆固醇运输系统有关。

由这篇研究,科学家们可以对于肠道中胆固醇运输和吸收的机制获得更佳的了解,如此便可以研发出治疗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更有效的疗法。

英学者发现毒瘾与一种蛋白质有关

爱丁堡大学、位于英国休斯敦的马塞诸塞州剑桥郡的惠康桑格研究所、北加利福尼亚州杜克大学的研究者们在《神经元》杂志上发表了名为《我们过去所未发现的》的论文。

科学家们正在研制一种新药,这种新药能够消除瘾君子们对的依赖性并且解决这些人在学习方面的困难,通过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而增强他们在接受教育方面的可行性。

在过去的6年内,科学家们通过在老鼠身上进行的试验发现,一种被称为PSD-95的蛋白质与瘾君子们对的依赖性以及学习能力的减弱有关。

篇8

关键词: 民办大学 研讨式教学 基因工程

一、研讨式教学的重要性

研讨式教学也称研究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更注重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通过巧妙地设置论题,引导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使单一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和研究、教育与培养的有机结合。研讨式教学并不是近代才提出的时髦概念,早在上古时代就已经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我国教育学家孔子毕生兴私学,倡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教学实践的切身体会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通过师生研讨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古希腊苏格拉底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是“助产婆”,所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为研讨式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是面对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而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师的职责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研讨式教学可以重新唤起学生深埋的个性,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适应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民办大学对研讨式教学的传承

我国民办教育一向有进行研讨式教学的优良传统,如春秋时期孔子、孟子及其弟子所兴办的私学,唐末五代出现的以私人创办为主、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书院等,这些书院多聘名儒为师,大多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时而采用聚众讲论和集会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类似现代学术性专题讲座或答辩,与研讨式教学极为相近。

当代,我国民办教育从1978年开始起步,但真正发展是从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通过之后,由于办学历史短,因此发展速度和规模远远落后于公办教育,生源素质较低。为了在众多高校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民办大学往往更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彰显特色,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以提高学校声誉。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我国第一所生物工程类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自创办至今一直得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的亲切关怀,钱老曾先后亲笔致信学校负责人,关心学校发展,鼓励学校为我国“第六次产业革命”――生物工程产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学校始终以钱老的科学思想为指导思想,致力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此背景下进行研讨式教学有以下几个优势。

1.先进的教学理念

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教学理念,虽然生源质量较低,但是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尤其注意“善待差异,尊重差异”,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教学途径发现挖掘学生的各方面潜力并进行引导,形成师生平等、亦师亦友的良好教风。

2.强大的师资队伍

与一般民办大学或独立学院不同,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不但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外聘教师一直控制在10%以下,而且2008年启动了“百名博士”引进计划:欲在3年内引进200名博士,至2010年初已有博士教师40余人,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研讨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博士教师科研基础强、知识面广的优势,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校坚持小班上课,每个班最多不超过30人,每个班的学生除了由辅导员负责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外,还以每3―6人为一组指定了学业指导老师,定期了解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在此情况下,教师对班里的学生比较了解,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研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4.活跃的学生群体

民办大学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如考入公办大学的学生优秀,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偏才”和“怪才”较多,如果能够提供一定的平台进行挖掘,就可以激发他们无穷的创造力。

5.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发展迅速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以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为特色的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满足生物学科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生物学科的发展来看,现代生物学都在向分子领域深入发展,而基因工程几乎已经成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实验技能,虽然民办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但对学生的教育应是一种终身教育,本科院校有责任向层次更高的研究型大学输送优秀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从社会需求来看,我国在2007年制定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随后各省都制定了相应的生物产业发展纲要,无论是生物制药、生物农业还是生物能源等国家重点发展的几个生物产业,无一不涉及基因工程的应用,可以预料,不出几年,在生物产业基地陆续建成之后,社会对具备基因工程教育背景的大学生的需求量会急剧增加,培养同时具备基因工程前沿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学生已经是刻不容缓。要达到这个培养目标,必须改革传统的讲述和灌输法,进行研讨式教学。

三、基因工程研讨式教学实施方法及效果

1.课程模式和体系改革

课题组确定了“精讲先行,研讨为主;精选论题,注重效果”的指导思想,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改变教师占据课堂的格局,逐步加大论题的广度和深度,促使学生从知识积累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的迁移,形成基本理论知识与前沿知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等有机统一的立体化研讨式教学模式。

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合理处理基础性与综合性、系统性与创新性的关系,建立基因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科技前沿知识一体化,精讲和研讨合理配比的理论教学新体系,将课堂体系分为精讲理论知识,结合实验进行研讨,结合前沿知识进行研讨,结合社会需求进行研讨的授课模式,以达到既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

2.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配合学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近两年基因工程领域已引进20名左右的博士,加上原来的师资力量,课题组现在已有2名教授,4名副教授,12名博士,均承担有国家、湖北省的科研课题,项目经费达50余万,科研工作为教学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支由教授领衔、博士主讲的高水平基因工程教学队伍。充分发挥博士教师的科研优势,并转化为教学质量,深化教学体系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式,使教学研究蔚然成风。

3.编写校本教材

研讨式课堂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度,失败的研讨式教学往往开始于沉默的课堂,若避免学生的沉默,则必须给予学生一个知识对接口,从他们的知识起点出发,逐步拓展知识深度。为此课题组自主编写了适合三本院校的教材《基因工程》,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安排一章内容回顾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然后以基因工程的基本流程“切、接、转、增、检”为主线编写上篇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作为课堂精讲内容;下篇是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基因工程药物等基因工程应用部分,作为研讨论题的来源。

4.提高精讲效果

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讲解,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精选教学内容,生动讲解。淡化学生能读懂的教材上的内容,将这些内容精简,选择出有迁移性和发展性的教学内容,并且将更多时间集中于能够启发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内容上,注重引入最新的科技前沿知识,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科学观念,全面理解科学的本质,并学会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在知识准备和思想观念上为创造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建立课程网站

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并积极加以引导,建立了《基因工程》精品课程网站(jpkc-jygc.省略),将全部课件上网,建立完善的学生自测系统,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及时在网上研讨论题,提供相关参考资料的网络链接,注重强调问题解决方法的不确定性,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学会通过广泛查阅资料而凝练主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6.精选研讨论题

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都不相同,研讨论题的选择是影响研讨式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课题组采取部分与整体、专题与科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组织论题。部分学生参加的论题适合专题研讨,如针对准备考研的学生,可从基因工程领域的某个前沿进展中确定论题,而对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确定的论题可以是“目前生物公司所应用的基因工程技术”,采取部分讨论、专题演讲、调查报告的方式进行研讨。全体学生都参加的研讨则适宜选取类似“转基因产品的优缺点”等科普性质的论题,通过采取全体讨论、辩论赛、小论文等形式进行;论题还可以从实验教学或科研训练中找到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点进行提炼,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研讨完后,及时针对主题内容、汇报形式等进行点评和评估,并计入平时成绩,点评时注意方法,在表扬和鼓励中提出不足,促使学生自信愉悦地不断进步。

7.强化实验教学

基因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强化实验技能的训练利于理论课堂的教学。实验教学中注重引进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如结合新发展起来的克隆技术,开设分子克隆技术实验课程,实验材料和内容均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教师也应鼓励学生阅读文献资料,积极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在研究课题的选择、文献资料的查阅、研究方案的拟定、研究思路的形成和论文的写作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8.改革考核方式

建立和实施以考核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并重的全程考核体系。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启发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教师应选择相宜、多样的评价手段,应着眼于学习个体的动态发展的全程,针对处在学习群落中的不同个体而使用弹性化的评价尺度。考核成绩一般由理论知识测验、实验技能考核、平时成绩这三部分组成,考核方式采用口试、笔试、实验技能展示、科研结果汇报等多种方式。避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础差异而用量化的统一标准去衡量其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而将考核作为激发学生建立在自主性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9.教学成果显著

通过基因工程研讨式教学的实践,教师教研成果显著,近三年来申请到2项湖北省教改项目,多项校级教研课题,校级精品课程《基因工程》正在申报湖北省精品课程,主编出版教材2部,实验教材1部,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本科生考上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达120余人,协助教师完成科研项目4项,公开发表文章10篇,20人毕业论文荣获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近两年来本科生就业率在96%以上,许多就职于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T菌种公司等基因工程相关公司,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得到公司的认可。

本课程教学模式也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效果,主编教材在兄弟院校得到广泛采用。课题组多次与华中农业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并多次邀请其他同行来校交流。

下一步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物化教学成果,并将良好的教学经验辐射到其他学科,继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10):65-67.

[2]张秋红.教育思想的变革应当以史为鉴――《学记》教育思想述评[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9,4:63-65.

[3]张国英.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要求改革高等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1,9:18-19.

[4]田杰棠.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11):90-93.

[5]杜安国.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研究[J].探求,2005,(4):74-77.

[6]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10.

[7]潘懋元.中国大陆民办高等教育基本情况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民办教育研究,2005,4,(2):1-4.

[8]杨德广.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转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6,(2):105-117.

篇9

医学科学技术作为科学技术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推动医学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医学科学技术是同志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有过许多精辟论述,他特别强调在发展医学科学技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伦理道德规范。

当前,认真学习和研究同志医学科技伦理思想,对于促进我国医学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医学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中的作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同志医学科技伦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客观、公正地评价医学科学技术的作用,重视医学科学技术伦理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运用于各个领域。在医疗卫生行业,科学技术越来越显现出重要作用。一些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之中,为人类的健康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带来了福音。在新的历史时期,医学科学技术更深入、更快速地向前发展,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正如同志于2000年8月21日在第十六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所指出:“20世纪,人类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从量子理论、相对论的创立,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信息科学的诞生,到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的绘就,世界科技发生的深刻的革命,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可以预计,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1]220“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生物工程技术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为农业、医药和人类健康开辟了全新的前景。”[2]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高新医学技术的运用也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新医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高新医学技术在医疗工作中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重要作用,为人类的健康服务。2000年8月5日,同志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时的讲话中强调:“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伦理问题。”“在21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3]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为人类造福历史经验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同志曾多次指出: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是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以知识造福于人民,是科技工作者的光荣责任。”[1]601995年5月26日,他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工作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主战场,把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主要任务。”[4]“要十分重视解决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减灾防灾、人口控制、人民健康等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问题,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作出贡献,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1]54防病治病,促进人们的健康是医学的根本目的。高新医学技术的运用是实现医学目的的重要手段,要使高新医学技术发挥积极作用,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操作、运用高新医学技术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为病人服务的崇高品德。因此,应对医务人员加强医学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真正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从而有利于医务人员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克服医学技术主义至上的观念,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贯彻和落实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因此,在发展、运用医学科学技术过程中,必须始终强调医学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比如,基因工程可能导致基因歧视,网络技术涉及国家安全、企业经营秘密以及个人隐私权的危险,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基因治疗、克隆技术的适用范围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有的国家利用高技术成果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在世界或地区范围内谋取霸权,干涉他国内政……科学技术本身难以做到这一点。

在21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5]2000年5月17日,同志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埃利斯•鲁宾斯坦专访时的谈话中又强调:“生物技术,尤其是对基因的研究,必将给人类带来福音。”“防止基因歧视、保护个人隐私、贯彻知情选择和实现公正原则,都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科学自由的原则一定要坚持,但科学的发展要为人类服务,不能危害人类自身。”[1]1862000年6月28日,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同志再次强调:“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伟大科学工程,它对于人类认识自身,推动生命科学、医学以及制药产业等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过全球科学界的共同努力,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工作框架图’已经绘就,这是该计划实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类基因组序列是全人类的共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财富,应该用来为全人类造福。”[1]

三、尊重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保护知识产权医学科技工作者是发展医学科技的主导力量,他们为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劳动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其人格必须受到人们的尊重,其成果应受到保护。

这也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在这个问题上,同志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多次要求对那些在科技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1991年10月8日,他在农业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一些科学家给予充分肯定。“实践证明,摩尔根对遗传学的贡献是不能否定的。”[1]2910月16日,在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仪式上的讲话中,对钱学森在科学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示热烈祝贺,并借此机会向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1996年12月9日,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建国以来在医学科技和卫生服务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高度赞扬。2000年6月28日,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为人类基因组序列作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高度评价。

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是尊重科技工作者劳动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伦理的一项内容。“技术转让和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中的重要问题……科学技术,总是要同世界各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1]55“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尊重并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实行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是21世纪人们应该注重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217加强国际合作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生物工程、基因技术、信息科学等领域加强了国际合作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与国外科学技术的交流中,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伦理原则。由于各国基础、自然环境、人口特征、文化教育状况等的不同,科技发展的程度差距很大,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各国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所以,在科技交往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又要善于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

至于遗传资源问题,中国在1998年6月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其出发点是在该原则下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国政府鼓励中国科学家与国外同行在这一领域进行合作,所限制的只是少数个人和公司以科研名义采集标本从事商业活动。”

[1]186-1872000年10月11日,同志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又重申,在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下,搞好科技领域国际合作问题。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大气和水体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特网上虚假有害信息的防范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加强工程科技的国际合作来促进解决。我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展战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更好地保护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拥有一个更为美好的发展空间[1]227-228。

四、诚信、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是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医学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诚信,是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是科技发展进步的内在保证。诚信,在科技领域,也就是要具备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科技工作者应该率先垂范,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克服急于事功的浮躁心态,反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者。”超级秘书网

[6]同样,一个人要想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必须“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求实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这四种精神,是我国数代科技工作者崇高品质的结晶,也是科技事业繁荣的重要保证,要作为科技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扬光大。”

具体来讲,“求实是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学之本,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所在。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以求实的态度,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真理,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是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内在要求。在科学技术工作中,既要倡导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又要提倡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发挥集体优势,协同公关。”[1]60-61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除科技行业中可能出现的弄虚作等不正之风,科技才能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6.

[3].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71.

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STS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100

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即科学――技术――社会)是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倡导科学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更应通过科学――技术――社会相互问题的探究,培养了解社会、致力改善社会问题的科学人才,并能参加科学技术事务决策的公民的教育理念。在中学教育中,则更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优化课堂结构,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集体、社会公益事业,是STS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我注重对STS教育理念的探索,积极将STS教育渗透于日常生物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强化STS教育观念

初中生物新课程贯彻STS教育思想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对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对生物科学发

展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从生物、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

角度来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保持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即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渗透STS教育理念,从观点上加以强化。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创新意识的同时,密切结合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印证和加深理论,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了解和关心社会的人,成为致力于社会发展的人。

二、构思STS教育理念

日常的初中生物教学工作要充分体现STS教育理念,我觉得必须做到下面两个相适应。

1.教学必须与科学发展相适应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若不把新的科学理论及时渗透到教学当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教材的编写与出版有一定的周期,其滞后性导致有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脱节,致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可以补充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知识。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时,我联系海洋污染:当大量的含氮、磷物质、生活污水、含有化肥的农田雨水等排入海洋时,浮游生物会大量繁殖,形成赤潮。赤潮影响鱼类等的繁殖和生长,对渔业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有可通过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及补充来体现STS教育理念,如让学生以“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温室效应”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为主题进行科技小论文的创作等,适时进行STS教育。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并让学生了解科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教学必须与技术提高、社会进步相适应

我国的科技和教育正与国际大环境接轨,国内社会结构也正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技术的迅速提高,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STS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日常生活中,大家非常关心的水污染问题,我让学生从网上去下载本地水厂的水质检验详细报告单,然后从本地区的多个地方取水来进行相关的水质检验,对于不达标的水,让学生接着调查水质受污染的原因,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三、探索STS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主要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主,强调反复记忆与模仿,容易束缚和压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应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构筑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1.运用STS思想进行教材内容整合

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应针对教材特点,将STS教育思想恰到好处地加以融合,而不是把原教材搞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更不是将其摈弃。在日常教学中,我每个学期都会对讲课内容重新整理,填充新理论、新技术及新的社会需求等内容。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现代生物技术”这一部分知识时,我结合“多莉”的培育过程,向学生讲解克隆技术并介绍克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又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介绍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时候,给学生介绍人体基因组计划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及对社会的贡献等。这些方面的教学都是对学生很有效的STS教育。

2.运用STS思想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改革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等传统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模式。采取演绎法和归纳法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创新的意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改变多灌输少自学的学习模式,把STS思想渗入现行的生物课程中。例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这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中国和印度有关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丰富的对比数据,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人口增长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又如,在《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这一节中,通过对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严重威胁的介绍,以及对保护动物的相关法律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珍稀动物,保护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同时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树立社会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通过遗传、生殖、发育和生态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禁止近亲结婚”“优生优育”的意义。

其次,在实践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加强品格和性格培养,使其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例如,在讲“植物的矿物元素的吸收”时,我通过对交换吸附概念、细胞膜载体种类及呼吸作用意义等的分析,得出给作物经常松土的意义、番茄吸收Ca比Si多的原因。这样,学生的科学实践得到了升华,把课本问题逻辑化、生活化,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实践证明,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STS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融合渗透方面的探索、研究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