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规性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合规性管理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工程签证 规范化 造价管理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建筑行业日益繁荣。建筑单位只要在地区建设局备案就能获得该地区工程竞标的权利,这就促使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环境下,投标企业为了竞标成功只能通过降价让利的形式,去降低承包商的利润。为了弥补损失,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通过签证等方式增加费用。因此,为了合理维护业主方经济利益,保证工程造价,就必须加强工程签证的规范化管理。

1 工程签证规范化的重要性

工程签证是指工程承包和发包双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按照合同中的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对工程的工期和造价费用以及赔偿损失进行变更,并达成双方共同认定的一次性的原合同外的补充协议。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投资较大,周期一般较长。在长时间的建设过程中,工程设计全面地出现在施工的过程,并且根据实际的施工需要,进行工程量的变更;一般来说,工程建设需要的设备、材料的价格往往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变化;而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发包方交付的小额性临时工程或者不适于进行招投标等工程,工程的发包方和承包方都不可能准确的对工程造价进行预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施工签证以应对这种突发性的问题。在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中,一些承包商为了获得标权,在竞标过程中,不惜一切代价垫资压低报价来获得竞标的优势。一旦竞标成功后,为了弥补降价竞标造成的损失,往往会通过增加签证工程量、签证内容不合理或是伪造假签证等手段将风险转移。这极大地偏离了施工正常管理秩序,提高了工程造价,严重损害了业主的经济利益,降低了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强工程签证管理,保证工程签证的规范化和合理化,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保护业主的利益,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2 工程签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设计约束性差

在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施工设计的不具体、不全面、工艺衔接偏差等情况,从而导致局部工程项目的施工用料实际较设计偏差大。有时设计过程中对经济控制的重视不够,导致很难施行多套方案进行论证。此外,过度重视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外观美,忽视了工程费用。再者,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没有经过双方商讨先施工再上报的本末倒置等问题。工程内容的完成需要进行签证,总的说来,这项工程造价控制难度较大。

2.2签证随意性强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现场资料管理不善的情况。应签证却没有签证的现象,对于一些零星的用工,承包商随意性强,签证意识薄弱。为了避免麻烦,不签证,而在结算过程中想要补签证往往比较困难,给结算过程带去很多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另外,由于一些业主和现场监理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对于需要签字确认的项目却没有进行严格的考察。在后补签证中工程量难以把握,施工时间模糊等问题也无法解决,从而造成现场签证的不可控制性和预算造价的困难。在某些方面增加了工程造价,降低了工程监理的有效性,也严重影响了合同外造价管理的有效性。

2.3签证资料不规范

通常情况下,规范化的现场签证必须按照书面协议的形式进行约定。除此之外,任何口头协议都属于无效签证。当然,手续齐全的书面现场签证需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面共同签字盖章才能生效。其中,任何一方的缺席都不符合规定,属于不规范签证,在结算过程中,也不应予以采用。此外,在签证过程中,业主的投资控制人员由于专业素质不够,不能准确掌握与工程有关的国家规定和行业规范,没有工程造价相关基础知识,签证工程量计算不规范等原因,使得一些施工单位钻了空子,利用一些欺骗性的手段制造虚假签证。在预结算审核中,建设单位造价人员如果不了解现场情况,只能依照确认的现场签证进行造价管理,这就极大地损害了自身利益。

3 工程签证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增强工程变更的约束性

因施工设计不全面而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是造成造价失控和建筑工程经济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初步设计阶段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研究,明确设计单位的责任。开工前要做好图纸会审,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经济适用性,以免在施工中发生重大设计变更;与此同时,对于不可避免的设计变更,应提高重视,变更方案需经设计院、建设方、监理工程师共同认可并签章后方可执行;另外,应严格按照变更情况增减相应施工环节的造价,并办理好相应手续。

因建设单位要求和现场临时状况需要另外增加工程量的现场签证,必须三方共同完成工程内容及工程实际完成量的确认,对于隐蔽工程更要拍照留存,按照标准的计量规范一条一签证。能签证工程量的不签成人工工日和机械台班,为以后预结算套用定额扫除障碍。

3.2严格现场签证的资料管理

要提升工程现场签证管理的规范性应从每个签证管理细节做起,具体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确保签证内容完整、准确。签证中必须明确工程量发生的原因、时间、工程项目具置、完成工程量等,有特殊工艺要求的必须备有参建各方认可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2)现场签证中无法使用准确文字和数字描述说明的条款应绘制附图或者其他可观性资料,在这些资料中对于工程量计算基础数据必须明确标注,有别于正常施工条件和特殊工艺做法的也要予以说明;3)及时处理现场签证,以免因时间变迁造成签证资料缺失,现场签证资料在三方确认后,并且签字盖章后应及时归档,并建立台账制度,包括对各类工程签证的审批权限、签证流程及其中各个环节的负责人、签证单要求和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明确,为各类签证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4)通过设立合同条款来防范增补签证的发生;5)建立完善的签证审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建设单位的现场管理人员违反规定随意签证或在签证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严肃追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应追究其责任,维护工程签证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3.3 提升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权利与职能的代表,拥有一定的现场签证权利和合同管理义务。为了保证现场签证管理的规范性和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业务素质。一方面要熟悉《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内容,使其能够依法行使自身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还需要了解一般常用定额计价规范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不仅有利于签证工程量准确、合理,更为以后的预结算审核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签证在合同外造价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工程造价,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施工项目的签证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签证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有效地控制合同外工程的造价。

参考文献:

[1].安海峰.浅谈工程施工中如何加强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管理工作.[J].商品与质量2012(2):273

[2].田芝霞.论工程签证对造价的影响.[J].科学之友.2009(23):63

[3].张华.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09(20)

篇2

通过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一是个别员工对合规管理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政治思想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尚待加强;二是个别员业务能力相对较弱,对业务办理操作流程不够熟练,缺乏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三是支行对“合规管理年”活动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宣传的不够,组织全行员工对合规管知识集中学习的时间和次数相对较少。

针对以上问题,该行制定了整改措施。一是要加强学习和教育,继续深入合规文化建设,把合规管理的教育培训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使全行员工更加明确“合规管理年”活动的工作目标、具体内容和要求,确保全行员工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内控优先和审慎经营的理念;二是加强对员工的金融政策、法律制度,财经纪律、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员工言行,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家真正认识到合规管理的重要性;三是积极组织全行员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操作风险防控为主题进行讨论,就操作风险防控问题发表各自意见,通过讨论进一步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让员工把合规文化作为一种提升自己能力的服务措施。

农发行通化市分行举办全市信贷管理培训班

董锡连 乔俊海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院已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数字化的管理轨道。档案工作作为医院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医疗、教育、管理等工作不断向高层次跨越,档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历史的记录,通过档案可以了解过去;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是现实的写照,通过档案可以了解现在;从形式上看,档案是各种文献资料的汇集;从内容上看,档案不仅反映过去和现在,而且也影响着未来。如何搞好档案管理,为医院发展提供迅速、准确的信息服务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行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绝大多数医院都制定了较为健全的医院管理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而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职责、考核标准却较少,没有统一规范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大多数档案人员都是从行政、护理、医技等部门转岗过来的,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会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

二是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在医院管理中,只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尚未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纳入计划和要求,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出身较少,知识面较窄、学历偏低,有的是兼职人员。甚至于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是从其他的岗位转调过来的,且平时档案管理人员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致使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缺乏创新和活力。

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收集效率不高,缺乏信息资源整体性。目前绝大多数医院都制定了较为健全的医院管理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而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职责、考核标准却较少,没有统一规范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有价值的文件材料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统一收集,造成档案收集效率不高,信息管理与档案管理严重脱节,失去了档案工作的完整性,医院信息资源缺乏整合性,跟不上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不利于科学管理。

四是档案工作硬件投入不足,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有些医院由于医疗用房紧张,致使档案用房狭小,虽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院管理被广泛运用,而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较少,基本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造成档案保管不符合标准,档案管理设备陈旧,管理技术落后。

二、加强乡镇医院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是加强领导、宣传,增强档案意识。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档案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医院领导要把档案管理纳入医院发展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与医院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大力宣传医院档案管理的意义,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学习,使全院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民医院日常工作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二是领导重视是档案目标管理的关键。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档案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院领导要把档案管理纳入医院发展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与医院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要大力宣传医院档案管理的意义,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学习,使全院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医院日常工作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三是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管理行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严素的、条理性很强的工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减少档案管理的随意性,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医院要根据《档案法》、《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逐步完善档案管理的归档、保管、借阅、移交、保密、销毁及库房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工作的每个环节的运行都有章可循,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制度的约束。并将医院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使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同步考核评价,同步发展。

篇4

Abstract: Replacing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has brought a huge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ake the challenge of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replacing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en co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T deduction and two main determinants (tax deduction certificates and vouchers deductible rate). It als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with tax and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This paper determin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ach link of the enterprises' cost managemen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ost management system of A company and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t interview. Finally, I mak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cost management system.

P键词: 税改政策;增值税;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Key words: tax policy;value-added tax;construction project;cost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039-03

0 引言

中国建筑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秩序也较为混乱。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资金压力使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促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科学合理地降低成本,加盈利的空间,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1]。面对税改政策的出台,企业完善项目成本管理的举措也显得刻不容缓。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将与资金支付和取得合规发票产生直接的联系,成本的过程管理与资金管理的联系将更为紧密,而票据管理也将贯穿成本管理的全过程。

1 税改对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以后,施工企业多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因此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是由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两个因素决定的。销项税额=项目收入÷(1+适用税率)×适用税率,由公式可以看出,增值税下的销项税额与项目的收入成正相关关系,由于应纳税额还受进项税额抵扣的影响,项目收入的增加不一定导致项目税负的增加。进项税额是提供劳务或者应税劳务方根据开具的增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并按规定的扣除率计算出的。因此扣除率、扣税凭证是决定进项税额的两个关键因素,二者分别决定进项税的金额和可抵扣性。扣除率是由凭证开具方的资质决定的,也就是说在成本计划阶段施工施工企业对分包商、供应商选择决定了施工企业进项税。扣税凭证是取决于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支付款项,因此进项税的抵扣时间与款项支付时间有着重要联系,进项税抵扣与项目资金管理也有直接关系;同时,扣税凭证的合规性决定了是否可抵扣,那么施工过程中关于凭证获取的监管尤为重要。在项目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如果销项税额不发生变化,那么进项税额的增减将会决定项目的税费高低,同时也影响了项目的盈利空间。通过提升项目的成本管理,获取更多可抵扣进项税额,从而使项目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

2 施工企业现行成本管理体系

2.1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程序及过程

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的管理的核心内容,成本管理只有以项目各系统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体系为基石,才能提高项目的管理能力,进而提高企业效益[2]。成本管理的过程就是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本进行系统地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开展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实施成本控制;做好成本核算,如实反映成本;组织分析、考核,及时反馈信息。

2.2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资源

成本管理应贯穿于整个施工活动,有效的成本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是施工管理人员通过对人员、设备、材料、资金、技术、信息和方法等各项生产要素合理进行调度和动态组合,使其在应用过程中达到施工生产的优化配置、合理消耗[3]。

3 某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实证研究

3.1 A企业概况

北京某企业(以下简称A企业)成立于1998年,是以工程建设为主业,并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该企业的市场范围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拥有30个区域分公司。相继承建了一大批京内外重点工程、标志性工程和援建工程。该企业大力推进系统管理集约化、项目管理精细化,努力开创经营管理的新局面。

3.2 A企业成本管理程序及过程

A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制定了适用本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具体成本管理程序及过程见表1。

3.3 税改对A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影响

3.3.1 确定重要指标

为确定增值税对企业成本管理影响的指标及其重要性,对本单位所属80名财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重要性评价进行统计,计算其百分比,重要性评价百分比=勾选选项样本个数/总样本数。结果如表2所示。

3.3.2 确定成本管理过程重要影响评价

针对增值税进项税与成本管理关系,笔者通过走访行业及企业内关于税务管理、项目成本核算及工程项目预算方面的14位专家,对专家的问卷调查,并将14份问卷统计汇总分值,按照权重计算各指标该措施中的分值,得出表3表示结果。

可以看出与进项税相关的因素基本集中在成本计划与成本控制阶段。成本计划阶段制定方案时主要考虑抵扣率与扣税凭证合规性,即方案分包商、供应商的选择和对方能否出具可用于进项税抵扣的票据;制定资金计划时主要考虑获取扣税凭证的时间,资金支付时间早晚、金额多少,决定了项目各期税费的不同。成本控制阶段是实施、监控成本计划的主要内容,实施过程中遵守方案中分包商、供应商资质的规定,同时也要保证按计划获取扣税凭证,既要保证按时获取足够抵扣的扣税凭证,又要保证获取扣税凭证的合规性[4]。

3.3.3 确定成本管理影响因素

受增值税进项税决定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受影响的环节主要集中在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包商、供应商资质选择。不同分包商、供应商的资质决定了其生产经营规模,决定了其是否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也将决定了其是否可以提供合规扣税凭证,以及抵扣率的多少。供应商为一般纳税人的可抵扣税率为17%、13%,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则无法提供可抵扣的增值税票。

②分包商、供应商合作方案的选择。受不同资质影响,分包商、供应商抵扣率不同,采取不同施工方案,决定了分包商、供应商份额比重多少,最终影响方案中h及的综合抵扣率。以人工、设备物资分别签订合同,t人工部分无法抵扣,设备物资的可抵扣税率可能为17%、13%。以人工、设备物资进行整体分包可抵扣税率为11%[5]。施工企业各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不同,决定了其改征值税后面对的影响也不同。

③合规票据的取得。合规票据主要体现在是增值税专用票据以及票据所列内容符合抵扣条件,首先制定方案时排除影响合规票据取得因素,其次在实施方案时应严格遵守方案及制度,保证合规票据的取得。

④票据取得时间及金额。可抵扣票据取得时间受付款时间影响,票据金额与付款金额一致,因此资金的支付对票据取得时间和金额起到决定性作用。

4 税改后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应对措施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针对影响因素不同的特点,制定其应对措施,根据影响因素实施中的特点分类,可以归纳为如下措施:

①供应商、分包商资质决定了值税进项税抵扣率,招投标环节中予以纳税资质的审查。由于增值税具有不同税率及不同纳税主体的特点,一般纳税人及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下游厂商能够提供的负抵扣也是不同的[6]。因此,要对供应商、分包商进行资质的审查,在合作前的招投标环节中应增加对其纳税资质的审查环节,将下游厂商进行规范,提高进项税抵扣率的标准。

②施工方案的选取对增值税进项税抵扣性及抵扣率有重要影响,应对不同方案的抵扣率及可抵扣性进行比选,将其影响数额与成本影响额一并计算,选择最优方案。

③票据的合规性直接决定了其是否可以进行进项税抵扣,应制定相应制度、办法,加强对票据的管控[7]。票据的合规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票据开具、收讫双方的主体资格认证等。针对代收付款或代收代缴等现象问题,应从管理制度入手,规范资金使用,杜绝影响票据抵扣性现象的发生;二是在施工履约过程中,未按招投标环节约定提供票据,致使产生无法抵扣的可能,为预防履约过程中的风险,应在合同中对票据进行约定,将无法抵扣的风险转移到对方的违约风险中。

④受资金支付时间影响,不同时期项目应承担的税负不同,应合理安排资金,做好资金计划,防止施工各期的税负不均衡。由于不同票据有不同的抵扣率,应合理优化组合不同抵扣率的票据,使得纳税期的税负均衡,不会大起大落,影响工程项目各期的利润。同时,高额的税负也会给企业带来资金压力,在制定资金计划时,应将抵扣率的组合纳入资金支付计划的衡量指标,优化资金支付的结构[8]。

5 小结

施工企业面临改征增值税,将适应新税收政策的措施融入到现行成本管理体系中,有利于企业在新税收政策下获取更多的项目利润空间,增强企业活力。通过对现有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数据借鉴,将新的成本管理措施执行进行推算,验证新措施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张鹏.试论“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应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2):94-95.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姜涛.浅谈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建筑施工工,2013(06):557-560.

[4]傅多.“营改增”对建筑企业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4.

[5]毕星.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

[6]柳复兴.“营改增”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5.

[7]冯文钊.“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篇5

关键词:内部控制法规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整合 体系建设

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几年,笔者结合在企业和咨询公司的工作经验,针对企业对于内部控制法规和体系建设的疑问,对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现状进行解读和比较,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法规体系,建设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整合。

一、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现状

(一) 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多样化

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存在多样化,一是颁发的机构不同,二是法规的内容针对性不同,三是法规适用的主体不同。

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未出台前,都是各监管部门自行制定的,并且有些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并不是以单独的法规的形式体现,而在融合在其他法规中。《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是由五部委共同出台的,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有了统一的规定和执行要求,以后所有与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有关的法规规章都依据两项法规执行。

毕竟我国企业行业、类型、经营管理等存在多样化,《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规定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加之不同的监管法规的存在,企业在建设和企业内部控制时,除了依据最基本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也要执行与企业相关的监管部门的规定,才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全面性和重要性。

(二) 风险管理法规现状

对于风险管理的要求,除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专门的风险管理的法规外,其他法规对风险管理要求都是也体现在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法规体系里。因此,对于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整合的体系时,需要借鉴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在对风险信息收集、识别、评估、应对等进行遵循和参与。

因此,我国内部控制法规包含多种类型,一是对对所有企业都适用,二是针对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颁布的监管机构包括了财政部、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深交所、上市所。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整合应对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我国内部控制建设融合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两种理念。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不是独立两个体系,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基于对企业风险的识别,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是防范和控制风险;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依赖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所以两者相互协调、统一的整体,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基于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整合体系,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方向,规范和指引各种类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整合体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整合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组建风险及内部管理架构

确认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原则,组建风险及内部管理(以下简称“风控”)架构,明确治理层、管理层的管理层级、权限、职责,以及具体风控实施的部门、职能、人员构成、任职要求、汇报层级等,要保证风控部门的权威性和一定条件的参与权、处置建议权。

第二步:风险信息收集及整理

企业治理层确认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明确风险管理的重点和原则。

由风控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共同参与,以风险管理目标为基础,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收集,之后进行信息的整理、筛选和汇总工作,形成的风险信息因素要有普遍性、针对性、行业特性。

在此基础上,共同讨论形成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初步业务循环。

第三步:风险评估及分析

由风控部门,或由风控部门牵头,业务骨干参与组成风险评估小组,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按循环、部门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明确企业目前重要的业务经营单元有哪些,这些业务经营单元由哪些业务流程构成。

流程梳理后,企业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别对每个流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整理后的风险信息因素进行对比,这些流程中目前是否存在风险,存在哪些类别的风险,风险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否在企业承受范围之内,目前企业针对该风险的防控措施有哪些,是否还有效运转,实施了这些防控措施后风险的影响是否有所降低,经有效防控后的风险影响是否符合企业目前的风险偏好和企业目前的承受范围内等。

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的界定和划分,循环划分的详细程度,依据业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同而定,以达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面性、重要性和成本效益的原则。

第四步:缺陷的确认与整改

风控部门在评估检查后风险,对企业目前确实已经发生且存在的,编制缺陷汇总,包括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形成原因、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重要性程度、责任部门等,与缺陷发生的部门讨论确认,按审批权限审批后,下发整改执行。

第五步:制定风险应对方案

在上一步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风险偏好,确认针对风险的控制措施。

第六步:编写风险数据库

企业风控部门组织各部门编写风险数据库,依据划分的流程,说明企业可能会面临的风险、所属的循环、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风险影响的程度、风险的应对政策、风险的责任部门等。

企业在风险数据库编写的要结合风险信息收集和评估的内容,有针对性进行编写,不是风险信息的内容越多越好,而是要体现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发展周期、经营规模、人员状况等。

企业风险数据库,要定期进行重新的识别、评估,进行更新,以符合企业的状况。

第七步:编写内部控制体系文件

企业在风险和流程梳理完成后,依据识别出的风险、企业的风险应对策略,对现有的控制活动的控制措施进行修改或完善,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控制措施的体现载体为企业风险和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文件。

企业修改或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文件时,首先要对现有的评估的风险与现有体系文件中规定的控制措施进行一一核对,找出体系文件存在遗漏、不完整、不规范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企业在编写内部控制体系文件时,要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要素的要求,并且企业在编写内部控制体系文件时,要结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监督部门特殊要求。

第八步:编写评价文件

企业编写评价文件,主要是为了内部监督部门对风险和内部控制管理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编写的依据是企业完善后的内部控制体系文件,针对每一项业务活动、控制措施,制定评价的方法、频率、文件抽查名称、抽查的数量、缺陷定义的依据等。

评价手册的编写,要使实施评价活动的人员,在实施评价活动过程有依有据,填写的评价手册底稿内容,要能如实反应企业的存在的问题,所以评价手册的编写的要素要完整,格式要简练,操作性强。

第九步:实施评价活动

企业在实施评价活动之前,要先确认评价的重点、评价的频率。

企业对风险的承受度、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程度、人力资源素质、实施成本,决定企业实施评价的频率,企业至少每年要实施一次评价活动。

实施评价活动的频率,也与每次进行评价的内容相关,如果企业在一个年度内,进行数次的评价活动,考虑成本的原则,每次可以选择不同的重点内容进行评价,如果每年度只进行一次评价活动,就是进行全面性的评价活动。

第十步:编写评价报告

篇6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超过3000家企业将直接受到这些规范的影响。”赛门铁克公司中国区安全产品总监卜宪录表示,与美国的塞班斯法案相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三大指引涉及的内容更全面,不仅侧重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审计,而且涉及企业内部所有可能存在的运营风险和整个企业的制度。

对大多数CISO(Chief Information Security Officer,首席信息安全官)来说,其首要职责是保证企业IT系统的合规,制定安全策略,找出并且降低IT系统的风险。但是实现合规,CISO面临多重挑战:如何让企业的IT策略既能够尽可能满足多个标准和规范?怎样才能平衡业务的重要性与IT风险?如何应对云计算、虚拟化等新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和安全挑战?

新技术 新挑战

合规管理既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起点,也是推动业务更好发展的重要因素。赛门铁克IT管理、风险与合规部门区域产品管理总监、信息系统安全认证专家Caroline Wong以她曾经工作过的两家网站为例,向记者介绍了企业实施合规和内控策略的重要性:“合规管理对企业业务也能起到推动作用。例如,陌生人在eBay网进行交易,保障网络的安全对维护他们的经济利益很重要。Zynga是一家视频游戏公司,它需要保证IT系统7×24小时的可用性,还需要保证玩家在下一次登录时仍然能够停留在现有的级别,而不会因为网站的原因,导致游戏又退回到初始的级别。”

但对CISO来说,合规管理并非易事。卜宪录认为:“受《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三大指引影响的3000多家上市公司,在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的同时,可能还需要满足很多别的法案、法规或者最佳实践的要求,例如金融行业企业需要满足PCI标准、巴塞尔协议等。如何让一个合规策略尽可能支持不同的法案,是企业非常头疼的事情。”

CISO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企业需要应对各种新技术带来的挑战。Caroline Wong认为:“企业既要实现IT系统的合规,需要应对来自云计算和虚拟化等新技术带来的新威胁。”她透露,为了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赛门铁克在RSA 2012信息安全大会上的云安全解决方案O3,其功能之一就是如何保证云计算环境下的可视合规,记录下哪些人在什么时间访问了什么云,进行了哪些操作等。此外,赛门铁克将于今年9月推出CCS Virtualization Security Manager虚拟化安全管理器,帮助企业在虚拟化环境下进行评估和安全管理,实现合规。

“对企业来说,安全就像汽车的刹车,它能够促使企业更快地采纳创新性的技术。如果安全措施管控到位了,能使一家企业更快地、更具有创新性地去采纳像虚拟化、云计算等新技术,并获得更高收益。”Caroline Wong建议企业“对安全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是以主动防御的方式确保整个环境的安全,二是树立终生防御理念,通过24小时不间断地对环境进行监控,对随时发生的风险乃至威胁做出反应。”

实现统一管理

企业的合规审计通常包括计划、评估、生成报告和修复四个阶段。然而此前,企业往往已经部署了大量单点解决方案,在同一个企业中,不同安全厂商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同时存在,产生安全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也不一样,企业很难对其风险做出综合、全面的判断。而如何将这些解决方案和产品整合起来,通过统一的平台对其进行管理,对企业而言并非易事。Caroline Wong认为,企业的应投资构建一套完整的IT GRC系统(Governance Risk and Compliance,企业风险与合规管理)。

“作为新一代IT GRC解决方案,赛门铁克CCS(Control Compliance Suite,合规管理套件)能建立一整套可重复的安全评估和管理体系,将IT风险隐患直观地呈现给业务部门,帮助企业在风险管理的每个阶段进行风险管理。”Caroline Wong介绍,通过研发、收购和整合,塞门铁克能够提供将对应IT合规审计的四个流程的全套解决方案,提供从策略制定、控制落地到生成报告、修复等各个阶段所需的所有功能,是一个集成度非常高的解决方案。“CCS对企业环境中已经部署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有充分的了解,而且可以通过数据员获得的数据对评估进行辅助。所有这些数据形成一个可扩展的数据框架,能够对企业的合规状况提供由数据驱动的全面完整的视图”。

跨越业务和技术语言的鸿沟

安全审计的目标不是评估,而是修复安全隐患,将安全建议落地,贯彻落实才是CISO的目标。然而将技术语言转化为业务语言,在业务的重要性与IT系统的风险之间进行平衡,并非易事。

篇7

关键词:军队财务;财务监督管理体制;思考

军队财务管理作为军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也面临着新的改革。对军队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实现军队财务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的重要途径,而强有力的军队财务监督则是对财务管理合法性、真实性、合理性的有效保障,对推进军队科学建设与军事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篇文章就对当前军队财务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完善军队财务监督管理机制的构想,进而提高军队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一、完善军队财务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完善军队财务监督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强化军队财务监督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军费应用的效益。目前,随着时展越来越好,我国军备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随着军费投入力度逐渐加大,怎样才能将军资费用进行高效的利用是现在我国军队财务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将军队财务监督管理切实贯穿于军队经济活动始终,才能避免资金浪费、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进而提升军费的应用效益。第二方面是强化军队财务监督管理,可以保证军队财务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军队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军队建立规范的制度规定、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理财用权观念、财务人员具有过硬业务技能及端正的职业操守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强化财务军队财务监督,才能有效制约领导干部、违规花钱;才能促进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与道德水平的建设,杜绝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违纪行为的发生,确保军队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当前军队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中在的问题

(一)军队财务监督管理法制不够健全

由于不同的两种财务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产生的问题也趋于多样化,虽然我国军队有关单位开始加大了对财务监督的重要性的关注力度,但在进行军队财务监督管理法制制定时,还是难以做到规范化与法制化、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全面兼顾。军队财务监督缺乏强有力的法制化的依据,在发现问题以后,也不能及时提供相关的控制措施,从而导致大部分的财务监督活动存在单一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二)军队财务监督机构及职责划分不明确

现阶段,专职的财务监管部门在我国军队是不常接触的,尤其是在一些基层企业,由于编制原因,导致大部分的财务监管工作都是由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所担任,造成了部分财务人员既当运动员(从事日常财务管理)又当裁判员(进行财务监督)。然而,军队财务问题大多与会计部门标准制度不落实、审核把关不严有关,因此在自身同时履行财务监督职能时,很多时候会对自身所犯错误进行回避,财务监督失去其H实质性意义。

(三)军队财务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够

基于上述两点,导致军队相关部门、领导对财务监督不够重视,部分财务监督执行人员工作态度出现偏差,把财务监督视做得罪人、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致使实际工作中监督人员往往不太热衷于监督活动,在执行过程中大多各行其是,随意性较大,缺乏具体的手段和工作思路,严重削弱了财务监督应有的效力。

三、新时期提高军队财务监督管理水平的措施分析

(一)建立和完善军队财务监督管理法规体系

为了提高军队财务监督管理水平,首先就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军队财务监督管理法规体系。通过建立完善军队财务监督管理体系,可以对军队财务的各项信息进行监管,例如军队财务监督的本质、功能定位、财务监督流程、财务管理机制、监管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权衡和义务,以及上、下级之间的监管权利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全面了解,进而保证在构建军队财务监督管理法规体系时具备合理性和全面性的特点。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实现依法理财、从严治财,把军队财务监督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二)明确军队财务监督管理的机构和职责

鉴于机构作为军队财务管理监督的主体,因此在进行军队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就要明确军队财务监管的主旨,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监管的主旨职责进行规划。此外,还要保证每个财务监管人员具备独立性,确保军队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不发生任何的利益关系,进而保证监管机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时,还要对财务监管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并对财务监管部门的职责进行总结,进而保证财务运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加强军队财务监督人员培养及监督

为了实现加强军队财务监督人员培养及监督,首先就要保证财务监督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确保财务监督活动顺利开展,进行方防止错误现象以及违纪事件的发生。此外,军队管理部门还要定期安排军队财务监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之具备新思想、新思维、新办法,从而保障其能够处理因时代变化而出现的新问题。同时,要不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财务监督人员的监督,并对财务监督执法权限进行合理的划分,防止存在“权利交叉”的状况,规避财务监督执法争议的现象,确保部队财务工作和财务监督工作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军队财务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军队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作为整个军队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本篇文章主要从建立和完善军队财务监督管理法规体系、明确军队财务监督管理的机构和职责、加强军队财务监督人员培养及监督三个方面对新时期提高军队财务监督管理水平的措施进行解析,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为我军完善财务监督管理体制提供些许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袁鑫.试论完善军队财务管理法制化的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3,Z4:43.

[2]于纪云.关于加强企业财务监督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14:77.

[3]商可华.试论军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5:54.

[4]郭颖启.试论加强军队财务监督控制[J].现代妇女(下旬),2015,01:238-239.

篇8

【关键词】医院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策略

在当前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对于医院档案管理有了很大改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档案管理效率受到极大影响。因此积极采取相关策略,对医院各项以不同形式记录及保存的信息编制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推动医院整体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势在必行。

一、实现医院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性

(一)实施与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行事,将各种政策与规定付诸实施并且落实到位,强化档案管理的力度,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赋予各个机关单位的重要职责。属于医疗性单位的医院,档案所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实现档案管理的集中统一,可以使管理内容单一、管理分散等问题得到解决,对于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同时也是实施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表现。

(二)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任何单位在发展运营过程中都会产生文件材料、图纸、图表以及照片等多种形式的档案信息资料,将这些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然后实施统一管理作用重大。不仅改善了单一的档案载体状况,而且还集中基建、科研、财会等信息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收藏内容极为丰富。

(三)国家财产的管理保护。档案管理相关资料和保存形式呈现多样化,管理分散,档案利用的有效性产生严重影响。因为档案管理的资料不集中、管理形式比较分散,保存的方式各式各样,档案毁坏丢失现象严重。需要保管的信息资料都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社会财富。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医院档案,妥善保管和利用相关资料,是对国家财富的管理保护。

二、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一)思想观念落后,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一些医疗机构的领导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档案管理可有可无,随便任用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投入到档案管理的资金和精力较少。医院领导的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消极的工作态度,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成为医院全面管理工作发展的障碍。

(二)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现象在多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以至于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管理不严,监督无力、无约束无考核等现象,医院档案按管理处于混乱状态。档案管理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得不到领导重视,相关工作得不到改善。

(三)归档难度大,档案得不到合理利用。档案归档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资料信息散失或者不够重视,应当及时归档的资料得不到及时收集和整理,造成信息资料的归档不全;在档案利用时,工作人员不能主动、及时提供服务,使档案不能广泛利用,对档案很少做总结和研究,档案的利用率不高;管理形方式单一,多是文书档案管理,对档案的及时更新和查阅造成不便;档案门类不断增多,不同形式的档案其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三、促进医院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思想观念,提高重视档案管理的意识。单位领导应更新思想观念,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和精力的投入力度。做好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带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先进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先进的管理体系,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认真执行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体系,使档案信息职能部门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强化各科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各负其责,各尽其能,认真做好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汇总、移交工作;认真做好档案的分类工作,并且对档案归类的方案、范围以及保管期限等作出明确规定,对各个科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工作要求。

(三)强化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当致力于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严格按照既定的档案分类范围、分类方法以及管理期限等规章制度,对文件资料的整理、立卷等做调查,结合医院管理的实际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确保资料信息的完整与规范,切实做到档案管理的集中统一。

四、结束语

种种迹象表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反映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实现档案管理的集中统一,对档案进行妥善保管,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积极作用,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钟国芳,翟琳怡.建立对医院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机制的框架设想[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3):2-4.

篇9

《》:您能介绍一下湖北银监局是在什么背景下组织开展了湖北银行业“合规文化与执行力建设年”活动,开展该活动都有哪方面的考虑?

韩沂:此次“合规文化与执行力建设年”活动,是湖北银监局为了深入贯彻银监会2011年工作会议和刘明康主席在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促进辖内银行业安全稳健发展,继2009年的“两转一落实”(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和2010年的“信贷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后,组织开展的又一项重要活动。此次活动与前两次活动一脉相承,是对前两次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开展此次活动,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考虑的:

一是应对复杂经济金融形势,确保辖内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的需要。在过去几年里,湖北辖内银行业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保持了银行业稳健运行的良好态势。但是,我们清醒地看到,后危机时期我们面临的经济金融形势更为复杂,辖内银行业在应对金融危机、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新老矛盾和问题还相当突出,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复杂形势和特殊政策的影响下,银行业的一些不合规、不审慎的经营行为出现反弹,银行运营机制和信贷管理出现回潮和倒退,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房地产贷款风险、贷款集中度风险、案件操作风险等一些突出的风险隐患正在孕育和积累。在这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银行业的合规管理工作,有效防范银行合规风险及由此而引发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他风险,促进辖内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二是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需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市场是有效市场”的经济学理论在现实中受到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应建立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性框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决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作为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加强合规管理,既能从源头有效防范银行机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其他风险,又能引导银行业理性发展,避免羊群效应和集体失误,促进整个行业稳健经营。

三是促进各项银行业监管政策有效执行的需要。近年来,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和银行业监管政策,这些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对于维护经济金融的稳定运行非常重要。比如说贷款新规,贯彻实施一年以来,湖北省银行业总体执行情况是好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贯彻实施不平衡、没有做到“齐步走”、部分机构在执行中还有不规范和存在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新规定的执行效果。这些问题都是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合规管理、提高政策的执行力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四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内在需要。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合规经营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的关键所在。合规风险是其他风险的源头。加强银行业的合规管理,对于有效防范银行业合规风险及由此而引发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其他风险,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银行业的实践经验表明,如果一家银行缺乏合规基础,经营活动缺乏合规支撑,那么这家银行持续发展的根基就不存在,要成为良好银行、标杆银行和品牌银行就很困难。正如银监会刘明康主席所讲的那样,合规管理和合规文化建设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合规文化与执行力建设,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根本内在需要。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中国银监会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里都提到了“合规”、“合规管理”和“合规文化”,那么您对“合规”内涵有怎样的理解?

韩沂:按照我对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合规和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和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有关内容的理解,我认为,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合规”内涵,应树立四种观念:

首先是全面合规观。合规既是指对法律法规等外部规则的遵循,又是指对企业内部规则及伦理、道德准则等实质性的奉守,合规不仅要做到依法经营,同时也要做到按章操作。银行业合规不仅要从金融机构的高层做起、从法人做起,而且还需要从每个员工做起、从每个基层机构做起,不仅董事长、行长和其他高管层成员以及管理行应清楚地了解自身在管理合规风险方面的职责,负起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的责任,也需要加强普通员工特别是基层分支机构和各业务操作岗位员工的合规管理,重视培育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做到人人合规。

其次是主动合规观。合规管理是银行内生的需要,是银行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合规不仅能保障金融机构经营活动创造的价值,更是深度参与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直接创造价值。金融机构应从企业核心文化和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合规,在各项经营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做好合规管理,这样,合规的有效性就会大大增强。

再者是系统合规观。合规文化与执行力建设是系统性工程,诚信、自律等合规价值观念和合规行为准则的培育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应加强行业合规规划,以银行合规文化建设和合规能力建设为中心,有力有序推进合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监管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强合规风险监管能力建设,始终强化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把合规风险监管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他风险的监管一道,纳入风险为本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之中,改进合规风险监管的方式方法,完善风险为本的监管流程。

最后是和谐合规观。合规管理是一门互动性的艺术,既需要银行内部合规和审计等部门之间的独立,更需要部门间在流程管理中有效互动,提高合规检查、管理的效率。此外,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与监管机构的透明沟通,监管机构对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外部治理和约束也助于提升银行合规管理的质效。

《》:您是如何理解银行业合规文化的,为什么要把合规文化建设作为此次活动的主题?

韩沂:银行业合规文化涵盖面广,内涵十分丰富,不但包括诚实、守信、正直等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操守,也包括要求银行高层倡导并做出表率。同时,还包含“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内部合规与外部监管有效互动”等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于银行合规文化,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合规和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强调“当企业文化强调诚信与正直的准则并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作出表率时,合规才最为有效”,同样,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也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并将合规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可见,合规文化建设是银行业合规管理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合规文化是银行业合规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是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基石。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发达国家就开始普遍重视银行业合规文化建设,逐步培育和形成了良好的银行合规文化。银监会成立后,积极倡导银行业合规文化的建设,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国内商业银行加强合规风险管理。虽然国内银行业根据要求采取了如设立合规部门、完善合规管理制度和流程、配备合规管理人员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合规风险管理,合规管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合规风险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不审慎、不合规的违规经营行为屡禁不止,违规操作所引发的操作风险案件还时有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根源,在于国内银行业片面强调合规体制机制建设而忽视了合规文化的培育,正如银监会刘明康主席深刻指出的,我国银行业体制机制确已出现可喜变化,但这种变化还只是阶段性的,还没有深植于理念和文化进步当中。因此,要提高银行业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把合规文化建设作为银行业合规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使银行业合规管理体制机制真正深植于合规理念和合规文化进步当中。

《》:为什么说“合规从高层做起”是合规文化建设的关键?

韩沂:判断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文化建设工作做的好不好,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关键要看高层是否有强烈的合规意识,是否能够做到率先合规。

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高层,是金融机构的核心和灵魂,他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员工的观念和经营行为,直接影响机构能否做到合规经营,高层在界定银行奉行的合规文化和行为偏好并向员工灌输时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因此,只有高层带头做起,树立良好的合规经营的理念和合规创造价值的价值观念,率先合规,并通过设定鼓励合规的基调,倡导并践行诚信、合规的行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规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开展,良好的合规文化才能有效形成,合规风险管理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当前,加强银行业合规文化与执行力建设需要重点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韩沂:加强银行业合规文化与执行力建设,不仅是银行监管部门的要求,也是银行自身的内在需要。根据当前银行业监管工作形势和湖北银行业的实际,我认为,应着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大力开展合规理念培育。要采取银行员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方式宣传和灌输合规理念和价值观念,通过合规文化习惯的培育,不断增强银行业从业人员“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的观念,营造一个“人人合规”、“主动合规”的良好合规文化氛围,使银行业的合规管理体制机制牢固地深植于银行业经营管理活动和合规文化进步当中。

二是要督促银行高层带头合规。“合规从高层做起”是合规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要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高层充分认识合规经营的重要性,并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率先垂范,带头合规,设定鼓励合规的基调,倡导并践行诚信、合规的行为规范,大力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完善合规管理制度,充分有效发挥合规职能部门在有效管理银行合规风险中的作用。

三是要紧紧围绕银行业监管的重点。要把银行业合规文化和执行力建设统一到2011年湖北银行业监管的重点上来,要督促金融机构在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贷款新规贯彻落实和案件防控三项重点工作上,严格按规定开展平台贷款清理,严格贯彻执行贷款新规的各项规定,严防各类操作风险案件的发生,确保国家各项银行业监管政策的有效贯彻执行。

四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开展合规文化和执行力建设能否有效开展,建立健全各项激励约束制度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首先是要建立金融机构内部检查考核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并与员工绩效挂钩,奖优罚劣,形成一种制度导向。其次是要落实内部问责制度,凡发生不审慎、不合规行为的,一律要实行问责,不仅要追究经办人员的责任,而且要追究业务条线合规人员的责任。再次是要建立差别监管制度,对合规文化和执行力建设工作开展得好、已经形成良好合规文化氛围的,要在市场和业务准入等方面给予优待,并降低现场检查频率,反之,则要严格限制业务和机构准入并加大现场检查频率。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0.4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7.013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7-0033-02

一、合规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为保证金融机构正常运行,各国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设定各项法规,保证商业银行业稳健运行,进而保证全球经济平稳发展。合规管理作为一门独特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如今已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和高度重视。2005年5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合规与银行合规部门》中规定,合规风险是指银行由于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自律性组织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应包括: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基本法律、规则和准则;市场惯例;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规则;适用于银行职员的内部行为准则以及诚信和道德行为准则等。合规管理主要是对合规风险的管理,包括主动遵守现行的法律法规、市场准则、行业守则等制度性文件的规定,也包括主动跟踪政策动向、制度规范的发展,适时调整内部的规章制度和经营策略,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和措施,减少、避免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纳入依法合规的轨道,既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持续稳健经营的关键所在,更是银行业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合规管理是应对全面监管要求的重要保证,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商业银行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为了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创造良好的经营效益,加强合规操作风险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的现有缺陷

第一,不能辩证看待业务发展与合规经营的关系。相当多的商业银行业务人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时想依靠“闯一下红灯”,打一些“球”,来赢得市场和客户,认为合规风险管理是合规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对业务发展只能起约束作用。合规风险管理人员也只片面强调严格按照上级行或监管部门的要求去做,使商业银行全体工作人员对合规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对合规操作目的及“合规创造价值”理念宣传不够,没有形成企业合规管理文化。片面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不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守规与违规不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在经营过程中常常为了业绩和短期利益而放弃制度约束。

第二,商业银行都以客户为中心,竞争体现在服务上。随着经济机制的不断变革,客户需求也不断革新,因此服务体现在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以满足客户的新需求。金融要创新并要合规经营,就必须有高效率的合规流程建造体系。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还存在重大弊端,仍是“部门银行”,而非“流程银行”,大量的制度和职责散落在各部门,未按产品和客户分类串联起来,导致针对客户需求的服务、创新和风险防范等受到人为限制,出了问题部门间相互推卸责任,没有高效率的合规流程建造体系,各部门之间协作机制不健全,难以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而且,没有良好的更新合规体系的体制,以满足商业银行终端服务机构了解最新的合规制度的变化,以最快的速度更新合规体系为客户服务。

第三,商业银行的每项业务都需要通过人员来运作,要合规经营,就离不开胜任各岗位的人才。目前,商业银行业务和合规管理普遍存在复合型人才缺乏的情况,若只懂业务但对法规和规则认识不深的人员在一线业务岗位工作,则很难保证商业银行的合规经营;若只懂合规管理但对业务不是十分了解的合规人员,在进行合规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业务部门,促进业务在合规前提下不断发展。

第四,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可靠的落实,再好的合规体系文件建设若无相应的监督机制,就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必须赋予好的监督机制。现在有章不循、“知其不可却为之”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商业银行的日常运作过程中,违规往往会导致业务经营中出现漏洞与隐患。事前决策和事中执行的合规抓得紧,而事中监督和事后反馈环节的合规力度相对较弱;侧重预先的风险防范,但对于合规绩效考核、合规问责制度、诚信举报制度等需要持续改进的后续制度建设体系相对弱化甚至不完整,合规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有待深化。

三、合规风险的防范思路

第一,营造以职业操守为基础的合规文化,树立合规经营的企业战略,建立合理的奖惩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合规。实现自上而下、高度重视稳健经营意识培养的机制,将合规文化的理念融入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中,确认合规成为商业银行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将岗位制约和自律的要求尽可能转化为全行员工经常性的自觉行为。绩效考核应体现倡导合规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建立有效的合规问责制度。董事会和高管层对银行合规经营负有最终责任,业务部门对合规风险负有直接责任,每位员工对其业务活动的合规性负责,合规部门承担合规管理责任。严格对违规行为的责任认定与追究,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及时改进经营管理流程,促使检讨业务和操作流程,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和控制力。

第二,健全合规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完善的可供各个岗位人员使用的业务政策、行为手册和操作程序。岗位设立应科学合理且互相制约,建立和实施定期轮岗轮调和强制性休假制度,从制度层面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岗位流程设立的基础上,建立科学规范的授权机制,设定各层管理职责。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合规风险有效的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机制,形成从下而上的合规监督报告体系。根据监督报告分析结果,落实激励约束,实施有奖有罚,鼓励合规守法行为,抑制违规违章行为,严惩违法乱纪行为,进一步有效防止违规风险和损失的发生。

第三,建立及时有效的合规体系更新机制,设立不断修订与完善合规体系的方式,在源头上解决合规风险管理的制度基础,使银行内部规章制度与执行环节有效衔接,从合规管理中要效益。商业银行合规管理人员应正确理解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规定及精神,准确把握法律、规则和准则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时为高级管理层提供合规建议和在新形势下的业务机会。积极主动地识别和评估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并为业务部门的业务发展或产品创新等提供合规支持,以真正体现合规部门的价值,为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合规性审核和测试。识别和评估新业务方式的拓展、新客户关系的建立以及客户关系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等所产生的合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