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3:1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云计算的网络信息中,存在这许多的虚假网络信息和网路地址等,这些虚假的网络信息和网络地址对云计算的计算机系统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而在当前的云计算安全防护措施中,缺乏对源代码或者网络源地址的安全性筛查,这就导致这些虚假的网络信息和地址对服务器的软件和硬件的运行造成破坏,威胁计算机云计算的安全。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严重制约这云计算技术的向前发展。
2云计算技术的安全防控对策
2.1选择信誉度高的云服务供应商
用户在使用云计算技术的过程中,要正确地选择信誉度较高的与服务供应商[1]。云服务供应商对云计算安全系统,承担主要的责任。信誉度较高的云服务供应商拥有较为完备的数据安全维护手段和措施,其主要通过对信息安全的领域划分,在各个领域设置相应的映射手段,使云服务的整体和局部能够产生良好的配合,进而对用户的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而对于信息的泄漏,其重视程度和追查手段都特别严格,极大地减少了服务器端的信息泄漏问题。因此,在云计算服务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选择信誉度高的云服务供应商能够有效保证云计算技术的安全。
2.2采用加密技术,保证数据信息的传输安全
在云计算技术的信息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在客户端与云计算服务供应商之间进行传输信息数据的加密,以保证传输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2]。在一些信誉度教导的云服务供应商都会在数据加密这一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可以运用TrueCrypt、PGP等计算机软件程序,对用户的文件进行加密,而这种加密的方法可以使用密码,这就可以实现客户端与供应商对加密文件的读取。另外,在数据加密中,可以根据信息数据的安全级别,设置不同的信息数据安全访问级别。所以,在信息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数据加密技术,能够有效防止信内容的泄漏,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
2.3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在虚拟网络环境中,用户在计算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步骤不够规范以及其他因素,很容易导致计算机信息数据的丢失[3]。因此,云计算技术必须要具有自定义数据恢复功能,并对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信息的完备性。而在云计算的虚拟环境中,信息数据的存储重要是以离散的方式进行文件的存放,相对与传统的灾难恢复,云计算的灾难恢复更加简单,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也更加短暂。所以,在云计算环境中,积极对信息数据进行定时备份和定期备份,可以有效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即使信息数据发生丢失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数据的恢复迅速找回,让用户能够正常得使用信息数据。
2.4采用虚拟技术进行隔离
虚拟技术在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云计算系统的环境下,物理隔离的方式很难对信息数据的安全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所以要积极采用虚拟技术,设置逻辑安全边界。用户在装置云计算虚拟服务器的过程中,要为每一台虚拟服务器分配一个独立的硬盘分区,从逻辑上对各个虚拟服务器进行隔离。另外,虚拟服务器系统还可以通过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以及数据恢复软件等,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安全防控体系,保障云计算的信息安全。
3结语
篇2
云计算体系可以分为5个层次:云应用层、云软件环境层、云软件基础构建层、软件核心层、硬件层。最上层是云应用层,是云提供给用户服务的接口,这种模型简化了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应用部署,一个云应用层部署在服务提供商的计算中心而不是用户的机器之中,可以称这种模型为软件即服务(SaaS)。第二个层次就是云软件环境层,也可以称之为软件平台层,这个层的用户是云应用的研发者,提供这个层次的服务可以称之为平台即服务(PaaS)。第三个层次就是云软件基础设施层,这个层提供基础资源给上一层。这一层提供的云服务有3种:计算资源、数据存储和通信。虚拟机是最常见的计算资源提供形式,可以称这种服务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因此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的关键理论技术之一,目前开源的虚拟化技术以XEN和KVM为代表,同时VMWare虚拟化在企业虚拟化应用中也很广泛,在基础设施即服务中最出名的就是亚马逊弹性云计算平台。数据存储是第二个基础设施资源,提供存储服务,也就是数据存储即服务(DaaS)。第四个层次是软件核心层,这一层提供组成云实际物理服务的基本软件的管理。这一层的实现可以是操作系统核心、系统管理程序、虚拟机监视器或集群中间件。第五个层次硬件层是云计算的最底层,这一层的用户通常是有巨大IT需求的大企业,可以称提供的这种云服务为硬件即服务(HaaS)。
2云计算的开源软件框架Hadoop
Hadoop是Apache基金会的开源项目,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分布式系统的基础架构,用户可以在不了解分布式系统的底层细节的情况下开发分布式的应用,充分利用集群的强大功能,实现高速运算和存储。2006年1月,Hadoop之父DougCutting因为在开源项目Nutch和Lucene中表现卓越,所以获邀加入Yahoo公司,专攻Hadoop项目并对其进行开发。2006年2月,Hadoop项目从Nutch项目中脱离出来,并正式成为Apache组织中一个专注于DFS和MapReduce的开源项目。MapReduce编程思想是由Google工程师JeffreyDean于2004年提出来的,与此同时,Google也发表了GFS、BigTable等底层系统以应用MapReduce模型。2007年,Google公司了Google’sMapReduceProgramingModel-Revisted论文,在该论文中进一步项目介绍了GoogleMapReduce模型以及Sazwall并行处理海量数据分析预研。2008年2月,Yahoo公司宣布其搜索引擎中的索引时构建在一个拥有1万个内核的Hadoop集群上的。同年4月,Hadoop搜索排序速度打破了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最快的TB级数据排序系统。Hadoop项目中包括一个分布式的文件系统HDFS,一个分布式的并行编程框架MapReduce,以及包括Hive、HBase、Mahout、Pig、ZooKeeper、Avro、Chukwa在内的诸多子项目。为了实现一个Hadoop集群的集群共享、可伸缩性和可靠性。设计人员采用了一种分层的集群框架方法。具体来讲,特定于MapReduce的功能已替换为一组新的守护程序,将该框架向新的处理模型开放,这就是2013年正式推出的第二代MapReduce(YARN)。如上图YARN总体结构图所示,YARN分层结构的本质是ResourceManager。这个实体控制整个集群并管理应用程序向基础计算资源的分配。ResourceManager将各个资源部分(计算、内存、带宽等)精心安排给基础NodeManager(YARN的每节点)。ResourceManager还与ApplicationMaster一起分配资源,与NodeManager一起启动和监视它们的基础应用程序。在此上下文中,ApplicationMaster承担了以前的TaskTracker的一些角色,ResourceManager承担了JobTracker的角色。
3云计算在安防领域中的应用
安防行业最普遍的应用是视频监控,该产业目前正以每年20%左右的增长率在持续发展,其产值和规模已取代了其他传统安防行业。随着各地“平安城市”、“数字城市”等概念的实际落地,视频接入规格从几千到几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都有,视频监控所采集的视频质量也从标清进步到了高清时代,因此产生的数据信息量也逐渐达到了“大数据”概念,不采用“云计算”模式根本无法存储、分析、检索如此大的数据量的视频资料。一些领军企业如海康威视,已经拥有成熟的技术与应用案例。一般来说,人对视频只有20分钟的有效监控,只有结合智能化的监控技术才能把人从视频监控中解救出来,只有与云计算相结合才能使用智能技术快速处理海量视频。云计算在高清视频监控中的应用利用云计算的并行处理能力,进行高清视频的编解码,利用云存储的可靠存储能力来完成海量数据的存储,从而实现高并发、高可靠、低成本,满足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向高清、智能、IP网络化发展。运用云计算能力,实现常用的各种智能识别算法,如车牌识别、人脸识别、车身颜色、火灾烟雾检测、入侵检测等智能算法,并能以智能分析结果指导视频存储。据了解作为安防行业领头羊的海康威视目前已经拥有此类技术平台。云计算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平台呈现物联网的整体架构,最上层以云计算技术实现整体的管理和控制。感知层由各类网络传感器组成,包括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各类门禁传感器、智能水表、消防探头等,全部以网络化结构形式组成建筑“智慧化”大控制系统的传感网络。网络层由传输媒介和IP功能控制器组成。上述两个应用点可以看出,无论云计算将来以哪种模式发展,其在安防领域中的应用将会随处可见,大安防云系统的互联互通最终会诞生在我们生活中,并为安防行业带来高性能、低功耗及廉价的服务。海康威视推出的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云平台重点解决了海量视频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可靠性问题,相比传统系统的实现方式,能够在速度与效率上提升一个层次,犹如商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信息检索中所起的作用,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及价值。云平台能够对前端设备产生的实时流进行实时处理,动态分配实时布控需要的资源,满足视频监控应用中的实时性要求;对存储系统中的海量录像进行快速的分析和处理,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支持向上级平台提供快速且多样化的信息检索接口,以期能更好的为用户提供基于海量视频信息的高质量服务。
4小结
篇3
在虚拟机不关机,且持续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将当前虚拟平台服务器迁移到另一台虚拟平台服务器运行的技术称为动态迁移[6]。系统运行过程中,若节点之间出现负载差异悬殊,造成上层服务的性能受到影响,或者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需要将负载进行合并,关闭调整后闲置的节点资源,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所以,在系统负载不均衡时,需要根据负载均衡机制通过虚拟机的动态迁移转移负载。
2采用云计算技术的网络设备整合
采用云计算技术对网络中的设备进行整合,通过互联网这个必须的桥梁,将网络中的每个设备直接连接至云计算中心,用户只需通过服务接口(通常是Web浏览器)与云计算中心进行通信,完成用户的注册与登录,此时即可获取一个身份唯一标识。用户通过这个唯一身份标识登录成功后,云计算中心即会迅速处理用户的需求操作。云计算中心相当于一个庞大的服务器集群组,它主要提供软件服务SaaS、平台服务PaaS、基础设施服务IaaS以及虚拟化的资源和物理资源池。学校的合并,校园网的应用和网络规模需求的不断扩大,现有网络规划已经不能满足网络需求,数据冲突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同时,学校网络中心机房由于托管的服务器数量不断增加,大量的服务器资源既造成了电能的浪费,又增加了学校的开支成本。一个开放的资源集成、资源管理和资源服务等资源管理体系,是学校信息化发展与网络整合的必然需求。
2.1现有设备及状况
A校区网络始建于2004年,实现了电信出口100M、教科网出口2M、三个校区的网络互连,2011年进行了第二次网络扩展和更新改造。近期,A校区与B校区合并,需要进行网络的第三次整合、扩展和更新改造。核心交换机、汇集和接入层交换机、一台城市热点认证计费设备、一台公安系统网络监控设备与后备电源系统。目前,网络中心能实现路由、NAT、防火墙功能、数据交换、网络日志、身份认证、教务系统、OA系统、精品课程等功能,见图2。B校区网络中心现有主要设备有:思科CIS-CO7609交换机,作为校园网络的主要路由交换设备。身份认证系统、网络设备管理系统、防火墙、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精品课程系统等专用服务器36套。实现路由、NAT、防火墙、数据交换、地址映射、VPN、FTP服务、数据存储系统、防病毒、身份认证、网络分析等网络功能,见图3。
2.2规划网络架构
云计算包括多种模式,如果以云计算中的私有云模式来对A校区已有的大量的服务器等硬件资源进行整合,然后统一提供服务,既能够通过对已有硬件资源的整合提升利用率,降低购置新硬件的成本,又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一举两得。具体整合方法:(1)在维持原有配置功能不变的前提下,用CISCO7609核心交换机替换原有的CISCO6509核心交换机,第二台CIS-CO7609上实现核心交换设备的双机热备功能,以满足VLAN与DHCP等功能的使用;(2)实现用CISCOASA5520替代原有的CISCOASA5510增加VPN网络访问功能;(3)对原有的6506核心交换机进行整合,维护引擎和业务模块,作为二级核心汇聚校园网的数据中心IDC、服务器群。将原网络中的WWW、FTP、存储、一卡通、在线教育系统、精品课程系统等25台服务器加入到服务器群中。
2.3规划网络管理功能
整合后网络管理功能为:(1)解决A校区网络整合中部分汇聚交换机与接入交换机不能实现远程发现与管理的问题;(2)利用堡垒主机技术提高主校区IIS服务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建设DMZ区,为不低于20套服务器架设服务器群,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将指定的应用系统进行归并。
2.4加强网络远程监控与管理
利用远程管理手段,增加A校区网络中心机房的电源、温度与湿度管理。利用B校区的门禁系统,实现A校区门禁系统的网络化远程管理。综合云计算技术手段,实现网络统一认证、管理和调度的目标。从而实现一次认证,多点登陆,方便使用。
2.5解决学校服务器利用率低的问题
每个学院需要大量供教学和实验使用的服务器,如何解决现存的服务器不足、资源利用低下、管理模式单一的问题,是通过云计算技术整合网络资源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做法:运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服务器资源,创建云存储空间,实现服务器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虚拟化技术,构建必要的虚拟机,优化服务器资源,满足全校师生应用需求;按照数字化校园的要求,实现网络空间资源有效的整合与集成,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资源管理和统一权限控制。
3结语
篇4
1.1建设思路
为了提高选煤厂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借助当前发达的工业以太网络技术、3G无线网络技术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采用云计算的软件架构,建立一套集设备管理、调度管理、工艺流程管理、煤仓管理和云计算中心于一体的选煤管控平台,从而实现选煤厂的高效管理和自动控制。
1.2总体架构
根据选煤厂的生产实际流程,设计的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选煤管控平台分为设备管理、调度管理、流程管理、仓储管理和云计算中心5个功能子系统。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选煤管控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1)设备管理主要负责对选煤厂内涉及的生产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维修、维护以及设备档案的管理。(2)调度管理主要负责对调度选煤厂内的一些设备和人员进行管理,并通过大屏幕显示各流程环节中的工作进度和设备状态。(3)流程管理主要负责对选煤工艺流程进行管理。(4)仓储管理负责对选煤厂内煤仓进行管理,煤炭从矿井通过运输工具输送到受煤仓以及成品煤从选煤厂的煤仓运往装车目的地都要依赖该系统,该系统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煤炭的自动入库。(5)云计算中心作为本平台的一个基础子系统,其他各子系统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等占用资源过多的行为都会转发给云计算中心进行处理,同时云计算中心由于其分布的网络结构,使得在某一计算存储节点或者存储节点失效的情况下,云计算中心依然可以为其他的子系统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
2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2.1设备管理子系统
设备管理子系统负责对选煤厂的生产设备进行管理。该子系统包含以下4个功能模块:(1)设备注册。该模块负责对选煤厂所涉及的选煤生产设备进行注册,以方便后续对这些设备的数字化管理,注册信息应该包括设备及相关零配件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服役年限、检修周期以及设备的类型、型号、额定功率、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等信息,以方便企业相关负责人全面掌握设备的详细信息,并适时安排检修任务。(2)设备检修。该模块负责设备及其相关零配件的检修管理,按照设备注册录入的设备信息,该模块自动安排检修任务,并按照设置日期提前发送给相关的检修人员和相关负责人,提醒某一设备或零配件何时需要检修,防止由于人为的疏忽而导致的设备故障以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该模块可通过3G无线网络和工业以太网向相关人员的移动终端设备和系统邮箱发送提醒信息。检修人员通过该模块的记录检修结果,并通过3G无线网络和工业以太网向指定的一个或多个上级主管负责人发送检修结果,同时通过云计算中心子系统的云存储模块进行系统级的存档,以方便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查找。该检修结果包含具体的检修人员姓名、检修时间、检修设备名称、检修结论以及相关检修人员的上级主管人员等信息,方便明确相关责任。(3)设备状态。该模块负责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由各生产设备通过现场控制总线系统和企业的工业以太网络反馈当前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和周边的环境参数,相关负责人可预先按照异常的参数对异常类型进行分级,并设置相应的提醒级别,比如提醒的级别可分为提示、警告以及危险等。相关负责人可灵活地决定哪些级别的提醒信息需要报告,该模块按照这些预先设置将符合要求的提醒类型信息通过3G网络发送到相关负责人的移动终端和系统邮箱,并可按需将这些信息同时发送给相关上级主管人员。所有提醒的信息默认情况下都会发送到调度管理子系统的显示管理模块。(4)档案管理。该模块负责对选煤厂各生产设备进行建档,档案信息除了包含设备的注册信息外,还需要包含设备所属部门、设备的直接负责人和其上级主管负责人以及负责设备维护的相关人员,同时还包含设备的最近一次维护信息和设备的下次维护日期等。档案管理共享设备检测和设备检修模块的相关信息,保证3个模块数据的同步,同时还接收来自调度管理子系统的设备调度模块发来的调度请求信息,相关负责人通过该模块按照调度请求编辑设备的相关信息,并将调度的相关信息反馈给调度管理子系统的设备调度模块。
2.2调度管理子系统
调度管理子系统一方面负责从选煤厂总体上对生产资源和相关人员进行调度,实现宏观上的统筹生产;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内的工业以太网络和现场总线系统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并可实时地显示各生产设备的生产状况。该子系统包含以下4个功能模块:(1)设备调度。该模块负责从总体上调度选煤厂的相关生产设备,级别较高的相关负责人可以通过该模块向所属相关部门调度相关生产设备,而后该模块会向所属该设备的各级相关负责人发送调度信息,这些信息通过3G无线网络和企业内部工业以太网分别发送到相关人员的移动终端和系统邮箱。同时向云计算中心发送调度信息存储信息请求,请求信息应至少包含所调度的设备、调度请求人员、调度前设备所属部门、调度后设备所属部门以及调度请求的发送日期、接收日期和最终完成日期。各级相关负责人接到调度请求信息后安排设备的调度工作,并根据调度任务实时更新调度进度,以方便上级主管负责人能从总体上实时掌握设备调度的进度,以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2)人员调度。该模块负责从总体上调度选煤厂的相关工作人员,级别较高的相关负责人通过该模块向所属相关部门调度相关的工作人员或者整个工作小组。调度信息通过无线3G网络和企业内部工业以太网发送到各级相关的负责人和被调度人员的移动终端和系统邮箱。人员调度分为临时调度和永久调度,临时调度需要提供调度的开始时间和计划结束时间,这些调度信息只在指定的范围内发送,这个范围可由发起调度的人员指定。永久调度则只需提供调度的开始时间,调度信息默认情况下发送到调度发起人所负责的整个部门。另外如果被调度人员名下有所负责的生产设备,该模块会向调度发起人询问是否同时发起设备调度请求信息。上述的这些调度信息都会向云计算中心发起云存储的请求信息。(3)显示管理。该模块负责接收各模块发送的显示信息,并按预先设置的要求实时显示这些信息,一种比较典型的情况就是接收来自设备管理子系统中设备状态模块发来的设备工作状态信息,该模块通过图和表相结合的形式向相关人员展示这些信息,图中包含了选煤厂整个工作流程示意图,并将各生产设备和生产环节对应起来,实时显示当前的工作状态。相关负责人通过示意图可以对当前的整体工作状态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如果想了解某一个设备的工作状态,可以在终端上点击设备所在生产节点,则该模块会以表的形式展现该设备当前详细的工作参数和周边环境的参数。(4)指令管理。该模块包含自动指令管理、现场指令管理和远程指令管理这3种情况。自动指令管理是指相关负责人按照一定模式设置生产流程的工作流,该系统按照设定的工作流在各设备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自动执行相关的指令,这种情况的优先级最低,其它两种情况都可以随时中断并接管设备的控制权;现场指令管理的权限最大,它可以中断当前设备正在运行的所有指令信息,并强行接管该设备的控制权。指令管理还包括向设备发送的任何指令同时也会向云计算中心发送云存储请求信息,以便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找出原因;远程指令管理通过企业内部的工业以太网络和现场总线系统实现对各生产设备的远程控制功能,相关负责人通过该模块可接管设备自动运行的控制权限,并手动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这种情况的优先级高于自动指令管理但低于现场指令管理。
2.3流程管理子系统
流程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对选煤工艺流程的管理,对于一些成熟的选煤流程,该子系统提供了流程模板的功能,使相关的操作人员可以快速的组织选煤流程。该子系统包含以下3个功能模块:(1)流程注册。对于一些成熟的选煤工艺流程,该模块可以生成一个流程模板,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原煤的种类和成品煤的要求设计整个选煤工艺流程,并将这些信息录入该模块,生成一个流程模板。该流程模板会向云计算中心发送云存储请求并将该模板存入该平台,以方便在后续工作中引用。(2)流程选择。操作人员通过检索已经注册的流程模板,根据需要选择适合当前任务的模板来开展选煤工作,流程模板的引入在理论上实现了选煤厂的自动化运行。流程模板选择后,该模块则会按照流程的工艺要求按需向相关的生产设备发送指令控制信息。通过流程模板来进行生产作业的指令都属于自动指令管理的范畴,考虑到生产设备所处环境的复杂情况,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指令的优先级别设置为最低。(3)流程进度。该模块实时获取各流程的进度情况,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调度管理子系统的显示管理模块中进行显示。
2.4仓储管理子系统
仓储管理子系统负责对受煤仓和成品煤仓进行管理。该子系统包含以下3个功能模块:(1)煤仓注册。该模块负责将煤仓的信息注册到该平台中,这些信息包括煤仓的位置、煤仓的类型、煤仓的唯一编号以及煤仓的设计容量等信息,该模块向云计算中心发送云存储请求,并将这些信息存入平台。(2)煤仓统计。该模块负责实施显示当前煤仓的存储状况,以方便相关负责人根据当前煤仓的存储状况来合理安排后续的生产计划。(3)煤仓称重。通过射频识别技术,每个煤仓入口和出口各有一台阅读器和电子地秤,当有煤炭运输车辆经过这里,阅读器读取运输车辆所携带的射频卡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运输车辆的车牌、车辆的重量以及车辆所属部门等信息,电子地秤自动获取车辆的实际重量。该模块根据这些信息自动计算当前车辆所载煤炭的重量,同时根据煤仓的类型来自动计算当前煤仓的煤炭存储量,并连同射频卡的信息和当前日期一并通过云计算中心存储平台,以方便日后的检索。
2.5云计算中心子系统
篇5
例如我在教《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温度计不能碰到杯子,也不能拿出水面观察,眼睛要平视,可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不经意地进行错误的操作,有的同学眼睛没有平视温度计,有的同学把温度计拿出水面来看。这时我就用手机拍下他们一些正确操作方法和不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的画面,然后放到投影上让大家来讨论分析,哪些同学的操作是正确的,哪些同学的实验操作是不正确。通过这样的比较,同学们都因为有了图片的参考而加深了印象,规范了实验操作。
二、及时展示学生自己拍摄的实验的过程,增强实验兴趣
由于小学科学的很多实验内容不是一堂课就能完成的,需要同学们回家通过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比如种植、养殖等实验。可我们要展示这些实验结果的时候,由于重量、大小、交通、安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验成果很难带到学校来。如果同学们没有相关的图片资料汇报实验情况,很难具有说服力。于是我就让同学们在家里把实验的过程通过手机采样拍照的形式进行记录,然后再通过QQ、邮箱、微信等方式,把照片传给我,我再将同学们的照片放到云盘里,然后在上课的时候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跟同学们的汇报相结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凤仙花的一生》这一单元的时候,要求学生把凤仙花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过程全部用照片的形式进行记录,然后组成凤仙花的一生的成长系列照片。结果有些同学没有完成,有些同学却完成得非常好,当我把他们的照片展示在同学面前的时候,其他同学不由得发出赞叹声。通过这些图片的展示,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的需要,又激发了没有做实验的同学的实验兴趣,也坚定了这些同学以后做实验的信心。
三、及时扫描学生图文资料,开展实验汇报
多年来,实物展示台由于它方便、直观的特点,一直是我们广大教师受欢迎的教学工具。在我们科学实验课中,如果要进行汇报、讨论时,那就要把学生写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记录报告单等一些文字或图片资料拿到展示台来展示,然后大家边看、边听、边讨论,享受着展示台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但是在使用展示台来展示学生的相关图片等资料的时候,我发现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要学生依次到上面来展示,这样大家走来走去,既不方便,又费时;其次是同学不愿意上台来展示,五、六年级的同学,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举手跟上台的欲望越来越低,这样一来在他们中就会有一些具有展示意义的资料被埋没了;最后,其中一些非常好的实验设计方案或者典型错题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纸质资料由于保管困难、不便于共享、不便于查阅、无安全备份等等诸多的困难,没有办法让其他班级学生或者是以后的学生参考。如果在这些时候,我们用手机来扫描学生相关的图片跟文字资料,然后同步到云盘里,再通过电脑投影到屏幕上来展示,那就可以弥补使用展示台展示的不足。例如当学生在下面写实验设计方案或者填写相关资料的时候,当我看到有一定的代表性,或者有一定的典型性的案例,就用手机上的扫描软件把图片或文字资料扫描下来,扫描软件可以通过智慧精准的图像裁剪和图像增强演算法,保证我们扫描的内容清晰可读,比照片拍摄、实际展示都要清晰得多。手机上的扫描软件可以把我们一次扫描的几张或者几十张图片资料生成PDF文件,同时把PDF文件通过云传输上传到云盘,这样我们在用户端电脑上就可以将这些资料以文件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扫描的方法,既可以进行很好的展示,又能保存学生的图片跟文字资料,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四、及时保存学生的实验成果
篇6
“云”是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我们使用云技术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其存储资源的物理位置、底层基础架构位置以及虚拟计算等,对于用户来说它是不相关的,是透明的。用户如果想享受“云”里面的资源的话,只要通过计算机界面上简单的“云”服务就可以了。现在看来互联网正在朝着分布式服务和分布式计算的方向发展,少量的服务器和个人的电脑已经不能够完好实现存储任务和数据的计算了,把这些任务通过虚拟网络计算机来完成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这会促进全球科技的进步,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商业契机。传统意义上的持久存储主要是把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结合起来,这使得本地的存储量上升进而会影响到检索的效率,其能够支持分布式的规模也是比较有限的,因此在现今海量信息资源存储和高速网络共享的情况下会逐步被淘汰。云安全方面的技术手段也开始有了发展。新开发出的网络安全产品具备防御、查杀、拦截、保护等功能,各种防护措施整合达到多重防护的目的。同时趋势科技提出了云安全网络防护的解决方案,它能够在wbe的威胁到达计算机或者是网络以前就经由云端计算来对其进行拦截,从而做到安全防护的智能化。
二、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云技术的应用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档案信息的需求量和存储量都开始快速增加,档案的内涵以及外延都在不断延伸,要想保证档案事业能够和别的社会事业共同发展,满足社会对不同档案信息的各种要求,档案的管理部门就需要不断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档案管理中的现代化水平,使用高新的科学技术来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1.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扩招、合并等制度的变化,高校的规模开始壮大,人事档案的数量和利用率随之增加,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数字档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首先,档案资源保障能力不足、档案共享率低、资源重复建设严重、安全性受到威胁、档案开发利用率低等。第二,高校数量众多、地域分散,各高校人事档案信息资源集成和共享困难,不利于人才流动。第三,数字档案信息存储在各高校的自有服务器上,服务器维护人员安全意识不足,一旦服务器感染病毒或被攻击而出现故障,则可能造成档案信息丢失,损失严重。第四,海量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尚未得到深入挖掘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档案应用领域新的研究课题和价值高地。
2.云计算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意义
首先,降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成本。云计算对用户的终端配置没有过高要求,而且提供了超强计算能力和超大容量的存储空间,为日益增长的高校人事档案数据提供了解决途径。第二,实现高校人事档案资源共享。云计算将分布于不同地域,不同高校,不同形式的档案集成起来,形成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第三,提高高校人事档案资源存储安全性。云计算将档案资源保存在云端服务器,而云端服务器可以位于任意的、互相隔离的位置,通过这种分布式部署技术可以有效防止网络病毒和黑客的攻击。云计算通过备份、冗余等技术为数据恢复提供了依据。第四,提高高校人事档案资源利用率。云计算以服务器集群为支撑,提供超强的计算能力,使用户能够完成依靠有限台设备无法完成的计算任务,为用户提供诸如数据挖掘、知识检索等服务。
三、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云平台的运作机制
篇7
交通运输经济论文范文一:浅谈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
[摘 要]区域经济即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受制于地区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发展目前也只能按地区,分阶段的重点推进,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区域经济提升互为因果关系,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血脉,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则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动力,为此,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迫不容缓。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观;全局;资源配置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发挥重要作用。总之,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交通运输发展对于协调区域发展意义深远。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的联系
1.区域经济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了才有实力去发展交通运输业,经济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交通运输规模的扩大和方式的改革,交通运输业的科技创新受经济的影响很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产业的平稳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例如在近10多年里,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基础设施加速改善,铁路里程从1998年的6.64万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9.1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0.87万公里增加到7.41万公里,达到世界第二位。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能力显著上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输成本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推动及保障功能日益显著。因而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要注重其和经济整体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深入研究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进步的关系和具体数量比例,遵循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客观规律。只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给交通运输带来更大的需求和市场基础,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更好的资金支撑,两者是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交通运输发展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便利的交通设施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区域经济圈,吸引大量投资。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产业布局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为追求低成本优势运费占较大比重的重型原材料工业大都集中在港口或铁路交通枢纽附近;而航空所具有的优势能满足产品特征为轻、薄、短、小的新兴工业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临空型的新型工业区,一般来说,交通运输条件优越的区域其产业结构的层次比较高。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演化与交通运输线的联系不断密切,逐步形成以交通干线或运输通道为发展轴的产业和城市高度发达的经济集聚带,它是运输通道与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其发展过程中人员、产业、技术等要素在空间上沿交通干线集聚和扩散,并且由于运输可达性和经济可达性的提高,改善了经济地理区位,促使企业间、产业间、各极点间实现要素在以交通运输干线为主体的线状基础设施束上进行空间运动。便利的交通方便人员、要素流动,降低运输费用形成新的有利区位和优良投资环境,产业和劳动力会受到新的交通干线的吸引向交通轴线积聚,由此既吸引了外资又开拓了市场。
二、从交通运输角度思考区域经济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交通运输发展道路。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走以提升系统协调能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首先,要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需要,特别是满足经济社会向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其次,要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总体要求,建立安全、高效、经济、协调、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第三,交通对资源的占用、对环境的破坏及交通伤亡等要控制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实现资源、环境、交通的和谐统一。
2.从区域发展全局出发,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要从全局和长远出发,结合各区域交通发展的实际,对交通设施、交通道路进行科学设定,在科学论证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有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使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能相互促进,达到经济发展最优和交通设施布局最优的效果。具体就是要加快区域交通运输市场一体化进程,强化整体发展观念,实现区域内不同要素,不同运输方式的互补,努力形成区域发展的统一大市场;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制度规范一体化进程,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加强区域内各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健全区域发展的协调、磋商机制。地方政府要在充分分析区域内的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性问题,不断提升交通的运输量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要合理配置区域空间的交通资源配置,不断加强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规划和建设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合理配置交通资源,改善区域经济。道路建设项目能推动与之有关的各项生产的发展,道路建设项目资金的投放必然会在社会生产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带动一系列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道路建成通车后,因通行能力增加和行车条件改善带来客货在途时间节约,交通事故减少,运输费用降低等由道路使用者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以及因缓解交通瓶颈制约,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并对其他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波及作用。为此通过实地考察,交通运输部门可以充分的发挥主观条件,灵活地做出调整,制定科学的区域道路交通建设策略,确保资源分配的最优化。随着道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区域经济发展必备因素向落后地区进行扩散,整合区域内原有资源,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
三、结语
综合评估公路运输各种运输方式造成的土地占用、能源消耗、运输费用、环境影响、运输安全等成本效应,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应选择优先发展铁路、促进铁路公路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既要摆脱对公路运输过于依赖的发展束缚,也不能因强调铁路发展而削弱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总之,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为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需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建立政府促进交通运输业的投入机制,以保障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洪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研究[J].环渤海经济t望,2011,03:29-31.
[2] 刘秉镰,赵金涛.中国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6).
[3] 寇学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路运输管理[J].汽车运输研究,2008(1).
交通运输经济论文范文二:试论如何强化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如何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运输经济管理管理,不少专家已从国家立法、税费改革、管理体制理顺等宏观方面提出了有益的见解,对指导全国加强运输市场宏观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合一些地区管理现状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 市场经济 经济管理
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为运政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本文为此具体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一些变化与改革。
一、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运输市场,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这是当前及今后一项较为突出的任务,那么市场化改革是其最重要的一条出路。
(一)是教育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
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渐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逐步发挥,必将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市场经济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和公平自由竞争,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经营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市场是进行道路运输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及交换双方经济关系的总和。而运输企业则是运输要素市场的一部分,要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必须要有健全的运输市场做后盾,只要有了健康的运输市场机制,才有可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从而推动整个运输行业的发展。
(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无论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交通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因此,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二、市场条件下加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运输收入的稽查
随着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采取内部审核、会计核算、实地稽查的方法,对运输进款的资金运动及运输收入实现的全过程进行检查与监督,对发挥稽查的职能作用提出更高要求。收入稽查工作重在防范和纠正运输收入核算中发生的差错,查处运输收入领域违法犯纪和贪污舞弊行为,维护运输收入的正确与完整。新颁布的《运输进款及运输收入管理规定》新增了各级收入管理部门有权对客运售票系统、行包制票系统、货运制票系统生成的原始信息进行稽核、检查,并对客票信息、行包信息、货票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准确性进行检查与监督的条款。新形势的工作要求我们的收入稽查人员既要帮促基层收入部门提高运输进款的核收业务,防止多少收款或漏收款,减少收费上的差错,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工作作风与职业道德,强化稽查力度,准确分辨违纪行为的隐蔽化、多样化,严肃运输收入纪律,尽可能挽回国家运输收入经济损失。
(二)积极应用现代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许多新的现代经济管理方法都会相继问世。企业要尽快的掌握市场动态、对经济信息进行快速模拟分析,就必须重视广泛不断运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采用现代化市场的一些数字模式和理论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多年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它是建立在责、权、利相结合基础上的各责任单位的预算体系,通过其监督、激励及分配功能,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管理者只有广泛采用现代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不但懂得如何科学地编制全面预算,而且善于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使企业真正成长为现代企业,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企业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着力解决的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直接涉及到企业的中心目标―利润,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积极依靠全员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以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第二,要与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相结合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控制为核心。通过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只有严格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结算中心的功能,才能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路车综合管理
因为交通运输市场的主要场所是路。交通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没有路便没有交通运输劳务商品的交易,也就没有道路运输市场。因此,离开路来进行运输管理,路子会越来越窄:而路车综合管理,才能保证运输市场管理的生命力。可以设想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将养路费稽征机构与运输管理机构台并,设置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
(五)实行合同运输
交通运输实行经济管理,依法尤为重要。实行合同运输能增强运输业户的责任心,保证货主单位物资及时安全运输,有利于加强运输市场管理,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是深受车主、货主及管理部门欢迎的管理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合同法》,在运输业户、货主中推行合同运输,就是依法管理运输市场的有效途径。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运输市场将不断探入发展,运管部门当致力于探索研究,同时运输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是各级收入部门都要积极面对并探索。我们既要培育、完善和发展运输市场,又要采用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
参考文献:
[1] 张辉.适应市场经济-提高运输收入管理水平[ J].铁道财会, 200(6): 56-57.
篇8
关键词:道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分析灌浆处治评定
前言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我国公路路面主要形式之一,在我国公路网构成中占有较大比重。它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受温度影响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较多,对超载较为敏感,易发生脱空、唧泥、裂缝等先期病害,从而导致路面的破损。如何治理与预防脱空、唧泥等病害,搞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改善其通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参观了成渝高速公路成都段水泥混凝土路面处治工程的施工过程,结合重庆段二郎和白市驿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试验路段的施工体会,采用灌浆技术处治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并对各施工项目进行了检测,在室内对浆液的配合比进行了对比实验。目前,灌浆技术已在高速公路上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水泥混凝土面板唧泥、脱空形成主要原因
唧泥和脱空病害的产生有其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内在因素是基层本身的质量、组成以及混凝土面板接缝状况;外界因素则是汽车荷载和气候变化。我国路面基(垫)层材料一般都选用稳定类集料,其模量远小于混凝土面层的模量。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重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板下基(垫)层将产生累积塑性变形,使混凝土板的局部范围不再与基层保持连续接触,于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与基(垫)层之间将出现微小的空隙,即出现了板下局部脱空,或称为原始脱空区。同时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板内温度的非线形分布,引起板向上或向下的翘曲,加速了板与基础之间的分离,形成板底脱空。脱空的出现又为水的浸入创造了条件,当路面接缝或裂缝养护不及时,雨水从破损处侵入基层,渗入的水将在板下形成积水(自由水)。积水与基层材料中的细料形成泥浆,并沿面板接缝缝隙处喷溅出来,形成唧泥。唧泥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板底的脱空。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路面的损坏。
二、脱空板确定
2.1脱空板确定方法
脱空板可采用人工观察法、弯沉测定法等方法来确定。人工观察法是通过肉眼观察接缝、裂缝、唧泥等情况初步判定脱空。当重车行过,能感到混凝土板有竖直位移时,或下雨之后,有明显唧泥现象的板块,认为是脱空。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主观性强,即便是有经验的工程师也不能避免错判、漏判。弯沉测定法是测试板角弯沉,如果超过某一限值,即认为存在脱空。我国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以下简称《规范》)中也明确规定水泥混凝土面板脱空位置的确定可采用弯沉测定法。
2.2检测方法
成渝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于1994年,设计板厚24cm。主要采用弯沉指标来确定脱空板。首先选取水泥混凝土面板荷载最不利作用位置作为检测点,宜选取横缝及纵缝附近的点。采用两台5.4m长杆弯沉仪及BZZ-100标准轴载(后轴轴载为10t)测定车。检测点分主点、副点。主点位于板横缝前10cm,加卸载。副点在横缝后10cm,无荷载(正常行车方向为前)。将一沉仪置于主点,即测定车的轮隙中间;另一沉仪置于副点处。分别测定主、副点弯沉(按前进方向右轮测试)。右轮处于纵缝30cm左右。在《美国路面修复手册》中规定,凡弯沉值超过0.635mm的,应确定为板块脱空。根据我国公路修建状况和检测仪器的实际情况,有关专家推荐凡弯沉值超过0.2mm的,应确定为面板脱空(详见规范)。在本实验路段,采用双指标控制,即主点弯沉大于0.2mm或差异弯沉(主点-副点)大于0.06mm的,均认为板底可能出现脱空现象。
三、加固机理
在现有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中,我们把混凝土板看作是小挠度弹性薄板,其假定条件是面板与地基间完全接触(不脱空)。同时混凝土板是一种准脆性材料,抗压强度高、抗弯拉性能差。在正常情况下,面板均匀支承时,无论荷载作用位置,应力都较小。而一旦脱空,板角处由于基础支撑的丧失处于悬臂状态,板内将产生过大的应力、剪力,混凝土板很快达到极限寿命。水泥混凝土面板灌浆是通过注浆管,施加一定压力将浆液均匀注入板底空隙、板下基(垫)层中,以充填、渗透、挤密等方式,赶走板底、基层裂隙中的积水、空气后占据其位置,经人工控制一段时间后,浆液将原来的松散颗粒或裂隙胶结为整体,形成一个良好的“结石体”。灌浆改善了板底原有受力状态,恢复板体与地基的连续性。达到加固基础,治理病害的目的。
3.1浆液材料基本要求
常用的水泥浆材料包括:水泥、粉煤灰、水、外加剂等。将浆体制成7.07×7.07×7.07cm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7d,其抗压强度应到5MPa以上。浆体应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和易性、保水性,浆体过稠不能均匀布满板底空隙,浆体过稀,干缩性大。在施工中,笔者认为为防止浆体的干缩,浆液中宜掺加一定量膨胀剂。流动度是影响可灌性的主要因素,一般流动度越高,可灌性就越好。由于在现行规范中未对此做明确规定,参照预制梁板压浆施工经验,采用水泥浆稠度试验漏斗(体积1725ml±5ml),以浆体自由全部流完的时间作为流动度来控制(详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附录G-11)。其中,在室温条件下,纯水的流出时间为8s(室内试验结果)。表1列出了在标准条件下,不同水灰比、不同材料配比之间的流动度结果及试件强度。从表中可发现水泥净浆不管掺或不掺减水剂,其流动性都比相同条件下水泥粉煤灰浆体的流动性要好。因此,可以看出,二级粉煤灰单位体积的需水量要大于水泥。文献(1)中提出:对于不掺减水剂的水泥净浆,其流动度不应小于16s;掺减水剂的浆体可减小到12s;流动度最大应不大于26s。在施工中,笔者认为浆体流动度不宜过小,控制在20-30s之间较好。否则会产生泌水现象。
3.2试验资料
从表中可看出,在相同水灰比的情况下,流动性随着水泥与粉煤灰的比例产生变化。同时,粉煤灰比例也影响水泥浆的后期强度。在相同条件下,水灰比越大,则浆体的强度会逐渐降低,因此,不宜采用过大的水灰比;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在施工中采用的浆液配比为:水泥﹕粉煤灰﹕水﹕早强剂=1﹕0.5﹕0.7+0.5%。在取得大流动性的前提下,保证了浆液的强度。
浆液流动度及力学实验指标表1
浆液配合比
(水泥﹕粉煤灰﹕水)
水灰比
流动度
(s)
7天强度
(MPa)
28天强度
(MPa)
1﹕0.0﹕0.4
0.4
96.79
21.58
51.25
1﹕0.5﹕0.7
0.47
85
10.41
23.65
1﹕0.5﹕0.75
0.5
32.53
6.97
1﹕0.7﹕0.8
0.47
79.21
7.96
19.13
1﹕0.7﹕0.9
0.53
21.75
8.08
17.18
1﹕1.0﹕1.0
0.5
47.51
5.93
1﹕0.4+0.5%SN-Ⅱ
0.4
16.4
18.42
42.1
1﹕0.5﹕0.65+0.5%SN-Ⅱ
0.43
42.96
17.10
1﹕0.5﹕0.7+0.5%SN-Ⅱ
0.47
21.99
11.85
27.27
1﹕0.7﹕0.8+0.5%SN-Ⅱ
0.47
32.16
10.55
24.51
1﹕0.7﹕0.8+0.75%SN-Ⅱ
0.47
29.5
10.55
重庆段二郎、白市驿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图1)
四、灌浆技术的实施
孔位布设一般为3-5孔,应根据混凝土面板尺寸、裂缝状况以及灌浆机械等确定。灌浆孔大小应和灌注嘴大小一致,一般为5cm左右。灌浆顺序从沉降量大的地方开始,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灌浆压力的控制应视混凝土板的损坏及脱空情况具体确定。当浆液从接缝处或另一注浆孔冒出,就可认为完成该孔注浆,即停止注浆,迅速移至另一注孔继续作业。压力一般控制在1MPa-4MPa之间,并停留3min-5min,效果较好。
五、灌浆效果评定
灌浆后,应在7d龄期后,再次测量主点弯沉值和副点弯沉值。当主点或差异弯沉值均低于设计要求值时,可认为灌浆效果已经达到。成都试验段灌浆前后弯沉资料见表2(单位:mm)。表2中灌浆前数值均大于控制指标,认为板底出现脱空,需灌浆处治。从检测资料可看出,原混凝土面板通过灌浆提高了板底承载力。
2004年成都试验段4km处灌浆前后弯沉对照表表2
桩号
灌浆前值
灌浆后值
主点比较
副点比较
主点弯沉
差异弯沉
主点弯沉
差异弯沉
前-后
前-后
4km+478.7
0.34
0.12
0.24
0.04
0.1
0.08
4km+483.7
0.36
0.16
0.18
0.04
0.18
0.12
4km+488.7
0.34
0.08
0.18
0.04
0.16
0.04
4km+513.7
0.34
0.08
0.24
0.02
0.1
0.06
4km+518.7
0.32
0.16
0.2
0.04
0.12
0.12
4km+523.7
0.44
0.18
0.34
0.08
0.1
0.1
4km+583.6
0.42
0.22
0.22
0.02
0.2
0.2
4km+588.6
0.32
0.08
0.18
0.02
0.14
0.06
4km+593.6
0.28
0.06
0.24
0.02
0.04
0.04
4km+598.6
0.36
0.22
0.2
0.02
0.16
0.2
4km+603.6
0.3
0.1
0.2
0.04
0.1
0.06
4km+618.6
0.6
0.38
0.26
0.06
0.34
0.32
4km+623.6
0.3
0.08
0.22
0.08
0.08
4km+628.6
0.3
0.1
0.2
0.06
0.1
0.04
4km+633.6
0.22
0.02
0.16
0.02
0.06
4km+638.6
0.34
0.1
0.22
0.02
0.12
0.08
4km+643.6
0.48
0.16
0.34
0.08
0.14
0.08
正在施工中的成都段11km处混凝土路面灌浆处治现场(施工图2)
六、经济效益评价
灌浆处治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早中期破坏与“换板”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利用原路面板。其直接成本随脱空情况及处治目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介于10—30元/m2左右。“换板”翻修混凝土路面每m2成本一般需120—140元。与后者相比,前者的直接成本明显低。灌浆作为一种治理混凝土路面病害、及时可行的科学养护技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操作简便,对车辆行驶影响小,受自然因素影响小等优点。在公路施工和养护工程中,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结束语
7.1灌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可广泛地使用到公路施工其他方面,如:高速公路桥头跳车、软土地基处理、机场路加固等。而且由于其处治质量主要控制指标——弯沉与旧板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设计指标相吻合,具有一定科学性,所以也适用于旧板加罩沥青面层的加固处治。
7.2大多数破损板本身的质量良好,病害原因主要是由于下承层造成的。有关资料建议灌浆钻孔深度一般为混凝土板底3-5cm,根据施工经验,钻孔深度应穿透基层达到垫层中。传统的“换板”处治,在破碎时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或连接杆的传递影响,可能造成相临混凝土板块不同程度的松动或破损,处治一处病害又出现多处新的病害,且只能改善板本身状态,正是所谓的“治标不治本”,而混凝土板下灌浆通过灌浆压力可把浆液渗透到相邻混凝土板下,起到灌浆一块板加固几块板的作用。
7.3产生脱空板的原因有:填缝料的失效,水的浸入,基层材料中的细集料。因此,必须加强接缝的养护,及时疏导路面积水,来预防或防治混凝土路面的先期病害。在基(垫)层的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混合料中的细集料含量。
参考资料
[1]《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的检测及对策》华东公路(2004年134期);
篇9
交通运输经济学论文范文一:浅谈优化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摘 要]铁路交通运输的市场化建设成为铁路建设中迫在眉睫的任务,在由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各行各业的国有企业相继改革,而铁路交通运输的改革则是市场经济全面开启的标志。因此铁路交通运输业必须以经济管理着手,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此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铁路交通运输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人们对于铁路交通运输的要求不断提升。现如铁路交通运输管理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交通运输业扶持力度的增强,我国其它形式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铁路运输的发展。今要将加快铁路交通运输的体制作为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快其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并不断开发其扩展行业,完善服务机制,以适应人民群众及世界发展的需求,使铁路交通运输更加完善,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1 优化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必要性
1.1 从现存的铁路管理体制来看,尽管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现有的18个铁路局(公司)间仍然存在70多个局间分界日,各个铁路局为完成各自的运输生产经营任务以及优先满足所属省市的运输需求,同时由于统一执行铁道部所下达的年、月、日计划,在动力、运力、能力的运用安排方面,还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相互制约,并且内耗还是相当严重的。以沈哈两铁路局为例,作为两个以煤炭、粮食等资源运输为主的铁路局,由于铁路铁道部对两个局的入关方向交车、运用车占用实施总量控制,同时沈阳局服务的辽吉两省、哈尔滨服务的黑龙江省对能源等物资运输也有保证的要求,势必优先考虑本局利益和满足所在省份需求,对有限的铁路运输资源会一定程度上展开争夺,从动力、交车数量上进行自我控制和相互控制。另外,随着铁路大规模建设,成立了大批的铁路合资公司,也与当前国有的铁路局(公司)的管理体制很难相互融合,多种企业管理模式并存,对于铁路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来说形成相对较大的制约。
1.2 铁路交通运输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铁路交通运输可以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存在着计划经济的色彩,比如铁路运输是为了满足各省市的运输需求,而不是根据市场的现实需要,造成铁路运输资源的浪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铁路交通运输必须要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为要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
1.3 这标志着我国铁路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尤其是政企分开,实现了铁路交通运输的市场化运作,铁路管理的企业化要求,铁路企业必须要是实现经济效益为重点,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就是围绕市场经济为中心。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是铁路部门实施企业化管理的具体体现,通过经济管理可以帮助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市场化运作。
2 加强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铁路体制的改革必须要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的基础上,再结合其自身的技术特点,改革现有的行政性垄断机制,探索并建立一个高要求、严标准的的铁路交通运输体制及运行环境,使铁路交通运输的技术得到长足的进步,在原有基础上降低成本,并且能够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使其不仅为国民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更为其他行业的不断进步创造基础,提高我国在世界上各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综合以往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吉他行业改革的宝贵经验,逐步消除垄断,提升市场竞争机制是现如今铁路交通运输改革的必要手段,也是最为有利的措施。综上所述,铁路独立市场经营主体的建立是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2.2 强化铁路企业的内部管理,增强管理模式的创新 基于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完成,铁路交通运输要从管理模式入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铁路交通管理模式。①铁路运输企业要创新营销管理,经过一年多的货运改革,铁路交通运输管理已经由传统的市场主导变身为主动营销的企业个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货物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同时我国其它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分割了铁路交通运输市场份额,传统的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已经不能使用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深化市场意识,建立以市场为方向的销售策略,深入客户中为客户制定量身化的个;②创新质量管理。基于市场中激烈的交通运输竞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既要发挥其传统龙头的优势,也要积极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引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铁路交通运输企业的质量,具体就是要实施质量咨询认证完善铁路自身质量管理机制,同时铁路运输交通运输企业也要通过制定标准化规范提高铁路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的质量管理水平。
2.3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促进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实现铁路交通运输自动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的铁路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信息化在铁路交通运输中的应用范围还不广泛;二是铁路车辆的自动化装备技术还不成熟,尤其是高铁综合检测技术在信息化方面还没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是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具体的运输管理中还没有具有全面的普及化,这对这些问题,铁路交通运输部门一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加强关键技术的创新,制定具体的创新措施,构建铁路交通运输管理技术达到世界最新水平;二是要积极与国际先进国家开展深层次地合作,通过合作带动我国铁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进而提高铁路交通运输能力。
2.4 若干个市场经营主体的组建。在市场经济中,除了存在市场经营主体以外,更重要的是经营主体间的竞争,而要建立有效的竞争,就必须要对零散存在的经营主体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合并。在铁路交通运输中,对铁路局按一定规则进行合并就显得尤为必要。在此过程中,按区域进行划分,并且在合并后实行股份制或集团值得公司形式对现有的铁路运输资源进行重新组建。实行机制后,合并后的各个集团铁路公司间就会存在竞争。如此一来,将会出现各公司竭尽全力提升本公司的运输服务路线,提升服务质量,铁路交通运输的整体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中的行业性垄断也有可能就此土崩瓦解,从而各个集团公司进行公平竞争
3 结语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模式的存在与发展与我国生产力的提高、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有着必然的连续性,只要我们不断的完善各项制度、提高铁路运输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物流模式就一定会大大提高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铁路施工组织设计经济效果的评价.铁道工程学报 .1986/0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刘永顺,于忠宁.现代铁路运输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和调度指挥系统构想[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
[3] 李敏.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及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交通运输经济学论文范文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进步,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变得日益重要起来。从当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认识。在笔者看来,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吸收和辐射两种模式。我们要正确把握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得两者互动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交通运输;吸收:辐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仍然呈现滞后状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表现得日益显著,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受我国综合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等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目前仍只能按地区、有重点、分阶段地逐步推进。如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有效的交通运输发展策略,则有赖于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准确把握,进而促使两者互动发展。
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认知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从当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认识,这三种认识也构成了大部分地区制定当前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一种认识主要认为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致需求,交通运输的发展就是要满足区域经济活动引发的交通运输需求;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良好的交通设施必然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区域优势的发挥,同时吸引大量投资。
第二种认识则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强调并突出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即区域经济发展引致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能力是为了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第三种认识是对前两种认识的综合,认为交通运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亦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所带动。
应该讲,上述三种认识都部分地反映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但由于这些认识基本上都停留在定性判断的认识上,因此更多地是对经验的总结和归纳,缺乏在实践中的验证。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建议
通过上述对两者关系的思考,提出解决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发展的建议。
(1)制定区域交通运输战略。区域交通运输战略,即交通运输发展的区域性差别战略,指的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的制定要按照宏观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在充分了解并掌握各地区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基础上,通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差别发展,使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实现与区域经济活动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运行的正面效应,最终促成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交通运输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使得当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提供往往由技术决定,方式的选择、线路的安排等相对纯粹的技术因素对整体网络的构成和完善影响非常大,从而造成部分地区交通运输的提供并没有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的客观要求。可以断定,交通运输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有相应条件约束的,只有在交通运输发展的规划和战略中充分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性特征,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强调区域交通运输的战略。
(2)推行区域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规划。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规划就是指要实现交通运输规划与区域经济规划从实质到内容上的一体化。规划的基础要充分反映规划区域内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拟合程度。这个拟合程度既包括交通运输总量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也包括交通运输结构与区域经济活动特点的适应性,同时还包括交通运输的空间布局与区域经济活动、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配置。
目前,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仍然局限在范围相对狭小的行业规划中,这就限制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在规划上的充分协调。只有做到了相对准确地把握区域内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行组织状况,才有可能实现区域交通运输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优配置,充分吸收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形成区域交通运输合理分工机制。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是以地方政府分权体制为基础的,这种特定的制度安排导致经济组织间经济活动横向协调的成本过高,以致分工协作费用明显地高于组织费用,外部横向协调费用超过内部纵向协调费用,直接导致区域分工的割裂式发展、雷同化发展。
要想形成真正的区域交通运输合理分工机制,就必须要按照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各级政府在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清晰的辨别,在充分保证区域各方整理、利用交通运输资源以达成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建立良性区域交通运输合理分工机制。
篇10
众所周知,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也就是沈大高速公路,到如今,我国建成了数十条高速公路。借助于高速公路的修建,推动了我国交通道路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在交通运输事业中,主要要求就是具有较快的行车速度和较大的通行能力,并且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能够得到保证。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还有诸多问题存在于交通运输中,如交通拥挤、系统管理水平不高等等,对于交通运输的效率都会造成影响,那么就需要将现代化管理手段给应用过来,对交通运输更好的管理,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在交通运输统计管理人员方面,需要对这个问题充分重视。因此,就需要将计算机技术合理应用到交通运输管理统计中,只有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方可提升交通运输统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本省道路运输部门中,计算机使用较早,并且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省对计算机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一直都十分的重视,将计算机应用到交通流量统计、收费额统计和人事工资管理中,这些应用是独立和分散,可以促使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管理成本得到降低,员工计算机应用的意识得到强化,特别是对今天的计算机应用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如今,本省已经对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构建,这种信息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作为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一部分,交通部在很早就是建设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示范工程。ETC可以对收费口拥堵现象进行有效的缓解,车辆频繁启停得到了缩减,事故发生率得到了降低。
2计算机的应用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如今,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无法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具体来讲,存在的问题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一是计算机应用发展速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交通运管统计部门无法及时更新计算机软硬件,并且运管部门内应用计算机也比较的落后,这样就无法准确及时的掌握动态生成的精确统计数据,对于计算机的应用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二是基础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没有在计算机领域内合适应用统计方法,在统计工作中,没有和交通系统内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在应用计算机房门,也没有将专业的统计方法给应用过来,或者是没有透彻的理解统计软件,这样都会对统计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效果造成影响。三是工作人员和管理部门交通运输的统计与计算机的应用脱节,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讲,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并且相关机构无法充分的认识计算机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这样就对应用产生了不良的后果。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一是要充分重视计算机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效果;首先,各级运输管理部门的领导要提升认识,深化科教兴国意识,在科技方面积极的投入成本,对复合型人才积极的培养,对统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性能和应用前景充分了解,充分重视计算机统计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及时更新计算机软件系统。其次各级统计人员需要强化自身责任感,对计算机知识积极的钻研,有机结合统计知识和计算机应用,以便及时得到准确的数据,将其提供给道路运输行业,做出更加正确的规划和决策,并应与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科技人员开发交通运输管理统计相应的软件提供帮助。二是应不断改善工作方法,促使原始数据质量提高。应加大运单管理与客票发放及回收的管理力度,及时掌握车辆流行、货运量及周转量等信息,促使计算机处理后期数据所得信息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三是应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为统计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应加快运管部门的运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且各地市的运管处应建设信息数据可,主要包括本地的经营业户、从业人员及车辆档案等相关信息,对运管管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构建。同时,对多层次多角度相对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进行构建,进一步促使网际互联和行业数据的交换得到实现。四是大力应用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管理统计服务范围。交通运输部门需积极构建道路运输统计调查网展开,将道路运输行业的动态信息及时,以便让道路运输企业中相关人员有准确把握。可将论坛方式与电子邮件发送方式予以充分利用,不断开展行业统计信息的咨询服务,收集各地区交通运输信息并加以分析,从而加快我国道路运输事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五是对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在管理新体制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将法律、经济以及行政手段给充分利用起来,通过立法,来对现在已有的法律法规不断的调整,对交通管理中的种种关系给理顺,并且对中国自身的特点充分考虑,对管理办法进行制定和完善。结合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结合法律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对法律体制进行完善,促使科学管理得到逐步实现。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