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常见问题及处理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护理常见问题及处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中医医院外科,云南昭通 657500
[摘要] 普通外科是外科系统中最大的临床专门学科,其以手术为主要手段对肝、胆、肠、胃、血管疾病、甲状腺、乳房肿瘤以及外伤等患者进行治疗。随着现代医药科学的发展,医疗队伍的壮大,外科疾病控制水平日渐提升。然而,外科患者相对较多,疾病原因复杂,并发症多,加之手术过程影响因素众多,在临床治疗与护理方面的问题也时有发生。笔者结合自身普外科临床实践,对普外科常见问题展开分析,并对相关对策进行探讨,以期有利于普外科临床实践。
[
关键词 ] 普外科;临床问题;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148-02
1临床护理问题及对策
病人入院后,临床护理是术前的重要诊疗手段,通常有心理指导、饮食护理、作息调理、体征监测等[1]。对于患者来讲,临床护理意义重大,临床护理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对医院的适应程度,服从医嘱程度,关系到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关系到患者的治疗的康复。
1.1问题表现
普外科患者年龄不一,病情多样:有的患者急需出院进行工作和学习;有的患者有肢体功能障碍,无生活自理能力;有的患者病情严重,需长时间进行护理治疗等。一方面,患者可能因家庭负担而精神焦躁;另一方面,对于治疗、恢复时间较长的患者,较易产生悲观情绪;此外,部分病人不适应医院的陌生环境,与医护配合程度较差[2]。各类情绪的存在将对手术的开展和术后的恢复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病情的沟通,以及心理疏导是普外科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容易忽略的环节。所以,术前普外科医护应加强医护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对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进行交流,尽量获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消除他们心中的不安,以使后期治疗有序进行。
1.2对策分析
①在患者进入病房前,该院护理人员自我介绍,微笑服务,尽量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对于需行手术的患者,该院医护术前1~2天对患者开展人性化探视,舒缓患者紧张情绪。②医护周期性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减轻其心理压力,尽量坦然面对病情,消除对未知的不安。③对于特殊人群的护理,如老人、儿童、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增加其家属陪护的时间,以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安慰。④患者手术前,医护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方式和手术的必要性,并对手术过程进行简单、通俗介绍,辅以手术成功案例讲解,让患者减少内心的不安和紧张,积极配合治疗[3]。
2 手术准备问题及对策
2.1问题表现
手术是普外科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医护工作繁忙、紧张,或者术前心理压力较大等因素,而忽略了手术前的某些细节的准备,比如说手术室环境布置、温湿度控制、工具有序摆放、仪器调节、药剂准备等。一旦出现细微的差错,往往影响到手术的正常进行,给患者带来身心的伤害[4]。
2.2应对措施
在于患者进行病情及治疗方式沟通的基础上,普外科医护还用注意手术室环境的布置。第一,整体环境布置:手术室整体消毒,温度维持在25°左右,湿度65%较宜。第二,手术工具的准备:对手术刀、剪、纱布、针等进行消毒和摆放。第三,各类辅助设备、检测仪器的检测:观察是否正常运行,如有问题及时进行调整。第四,各类药剂的科学准备:比如麻醉剂、消毒剂等。其中,手术工具的摆放尽量避开患者视线,避免造成恐惧等不良心理;注射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患者紧张;各个阶段和程序应有序进行,避免手术时受到影响。
3手术时常见问题及对策
3.1常见问题
普外科主要负责肝、胆、肠、胃、血管疾病、甲状腺、乳房肿瘤以及外伤等患者的治疗,且治疗方式以手术方式为主,即使再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在众多的手术中也可能出现一些细小的问题[5]。比如,手术调整时,器材与患者机体接触部分的防护;手术中输血、输液的温度,手术中的疼痛护理等等问题。
3.2应对措施
①部分手术患者自身调节能力衰减,耐受度差,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手术间的温湿度进行调节。②对手术中所用到的调整患者的器材进行调整,比如托手架、头架、腰卡等均加上衬垫。③对手术中所需用到的各类体征监测、功能维持的仪器仪表进行调试,减量使声音降到合适最低度。④对于手术中所需用到的输液及清洗液,护理人员提前放入恒温箱,避免温度较低给患者带来的不适。⑤麻醉疼痛护理,部分手术患者心肺代偿功能多有下降,增加了麻醉的风险性,在麻醉过程中个,需安排护理人员配合麻醉师安抚病人,降低应激反应,避免不良情况发生。⑥体温舒适护理,除恒温输血、输液外,可对老年患者机体的非手术区加盖保温被。
4术后切口问题及对策
4.1术后切口感染为及对策
普外科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术后窗口感染是普外科常见问题之一[6]。引起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术前消菌,手术种类、切口类型、术中无菌化操作、抗生素使用以及患者自身机体免疫情况等,此外,住院时间长短也是普外科重要院内感染因素之一[7]。因此,在在切口感染控制上,应尽量做好以下几点:①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控制手术内源性感染的关键手段,现代临床医学证明,术前、术后的抗生素抗感染效果相对较差,围术期的使用才能更有效的对风险因子进行控制。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手术中,皮肤组织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增加了细菌入侵的几率。因此,普外科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换药等环节应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避免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而带来的细菌、病毒的入侵和感染。③加强特殊患者的术后切口护理。比如说普外科小儿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免疫能力较低,因此需加强对其创口的护理,比如单独病房、减少家属探病次数等等,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又比如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术前、术后应注意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引导患者做好深呼吸、咳痰动作,避免痰液等分泌物对手术切口的污染[8]。
4.2术后切口脂肪化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不少医学实验数据统计和术后情况观察发现,如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即可临床诊断为切口脂肪化:①手术后5~8 d,患者手术切口皮下组织出现游离,患区表面有浅黄液体渗出,液体内有脂肪粒[9]。②患区切口边缘无正常红肿现象、无脓性物质泌出[10]。③对渗出液体进行涂片镜检,无脓细胞、炎细胞少量存在、脂肪粒大量存在,二次菌培无细菌生长。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情况,如有以上现象已经是确认并进行治疗,避免切口恶化,以免影响到患者的恢复。
5讨论
医学永无止境,普外科治疗水平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团队建设而不断提升,解决了越来越多的疾病,拯救了越来越多的患者。然而,外科风险较大,各环节都应严谨、科学进行,灵魂创工作容不得丝毫松懈,广大普外科医护只有精益求精、不断总结,才能使患者更快的康复,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
参考文献]
[1]孟奇.浅谈普外科临床常见问题[J].中国现代医生,2013,3(5):125-126.
[2]黄小荣.试分析普外科临床常见问题[J].大家健康,2014,6(6):108-109.
[3]李宗其.浅析普外科临床常见问题及对策[J].现代护理,2013,4(3):58-58.
[4]马永福.普外科临床常见问题浅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1,12(24):207-208.
[5]吴琼.浅析普外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干预对策[J].求医问药,2013,11(8):372.
[6]刘续宝.外科临床研究中常见偏倚及产生的原因[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1(1):8.
[7]邓丽娜.结合临床常见问题改进护理评估[J].卫生职业教育,2009,1(2):463-464.
[8]汤锦波.提高手外科临床治疗水平的几个问题[J].交通医学,2008,12(30):174-175.
[9]潘蓓蓓.普外科临床诊断及治疗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社区医生,2013,5(10):243-244.
篇2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护理干预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use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common problem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 indwelling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during common problem: ecchymoma, liquid leakage, catheter jam, catheter shedding, phlebitis of needle selection, the choice of the injection site, seal tube technology, fixed method of indwelling needle, the puncture technology, aseptic technique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bviously reduces the rate of indwelling needle unplanned extubation, reduce the repeated puncture to the pain of patients. Conclusion To provide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indwelling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extend the indwelling time, improve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Key words: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Common problems;Nursing intervention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于1958年应用于临床,30年前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1],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引进,为了更好地将护理行为实施于患者,我院现已将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4 d,既可保护血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由于随时都保持静脉管路的通畅,更方便随时用药及抢救[2]。然而在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现将常见问题及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1常见问题及对策
1.1皮下血肿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技术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形成落伞血肿。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该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部位进行穿刺,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1.2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能完全送入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3]。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穿刺。
1.3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比较多,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 关[4]。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尽量避免肌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
1.4导管脱落因置管时间长,患者下床走动,加上患者出汗后所用的贴膜粘得不稳,容易引起导管脱落,因此,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5红肿为最常见症状,表现为穿刺部位血管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的患者,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应充分稀释后再用,输注速度应慢,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5]。
2护理干预
2.1留置针的选择在不影响病情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细、短的留置针。
2.2注射部位的选择选择相对粗、直、富有弹性、充盈良好且不易滑动的血管,避开关节、神经、韧带、静脉瓣及患肢等。
2.3封管技术取3~5 mL封管液正压封管,均匀缓慢推人,当封管液推人到最后0.5~1 mL时,夹闭留置针延长管上的夹子,然后一边推注一边退针。
2.4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固定不妥,常常导致留置针滑脱、穿刺部位皮肤受损,从而影响到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因此,留置针应妥善、规范固定。
2.5穿刺技术熟练的操作技巧和穿刺方法能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2.6无菌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行穿刺时消毒范围8~10 cm,更换透明敷料2次/w,同时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液时,应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
2.7健康教育静脉置管前,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让其了解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以及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识。
3结果
我科自2014年1月~4月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期间收集了相关资料,1月~2月为未采取护理干预前的结果,3~4月为采取上述护理干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显著降低,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见表1,表2。
4讨论
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是指由于出院以外的其他原因导致留置时间在3 d以内的拔管[6]。
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非计划拔管的留置针数/有效留置针的留置次数×100%。通过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后,从上表中可见,明显降低了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经济成本,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使患者满意、医院满意、护士满意,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时玉芝,南松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吉林医学,2012,(01):209.
[2]廖灵敏,凌凤蔓,彭素琼等.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4):129-131.
[3]曾小丽,李玉梅,张秀霞.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02):128.
[4]赵素新,王翠云,刘静雯,等.静脉留置针应用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69-70.
篇3
关键词:产科护理 常见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40-02
在医院中,妇产科属于护理风险的高发科室,随着我国民众知识水平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其对医院医护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有些患者及其家属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护理知识,这种矛盾也更多地引发了医院产科的护理问题和纠纷。这些护理问题不仅对病人本身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影响,也会严重打击医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都不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因此,针对产科护理产生的各种问题,管理人员应该通过一些有效措施的实施来减少这些问题和风险的发生,这样既能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能减少医患摩擦和纠纷,本文针对一些产科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和解决对策,仅以研究相关成果供相关人员借鉴之用。
1 产科护理常见问题类型分析
产科护理的涉及病种主要包括肿瘤、剖腹产、妇科疾病手术、分娩以及其他。在产科护理问题中,导致的后果包括产生医患纠纷、患者要求出院、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发生感染、患者死亡等。
随着近年来产科剖腹产比例的增加,分娩感染的病人比例也有所增加,产科护理的问题越加突出,有些家属在患者手术前没签定知情同意书以及不具备护理常识等原因导致产科护理问题逐渐形普遍性,患者及家属缺少必要的沟通、导致患者对手术产生恐惧甚至是生理紧张和不配合,这也让产科护理风险和问题更为严重。
2 产科护理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通过对医院妇产科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我们发现引发产科护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六个大方面,首先是医院环境因素不理想导致的产科医患纠纷问题,第二是由于患者和家属缺乏相关专业护理知识,对护理问题的产生有较强的单方面责任的因素,第三是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导致的医患纠纷问题,第四是由于医院医疗水平不到位,医疗设备精准度差导致的医患纠纷,第五是由于医疗用具消毒不合格导致的护理问题,第六是医院在药物使用上达不到标准导致的产科护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尽快出台相对应的措施和办法,解决医院患者就诊环境差以及医院各功能分区不明确等问题。
3 针对产科护理问题的产生原因的预防措施研究
从患者和家属单方面导致的产科护理问题中,主要原因有:患者受到舆论影响,加上患者和家属对专业诊疗过程不熟悉、不理解从而挑起纠纷;患者缺乏相关专业护理知识、对医护人员缺乏必要地信任,从而引发问题和纠纷;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缺乏相关护理知识导致的护理纠纷还有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缺乏耐心引起的纠纷。
针对医患双方没有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引起的产科护理问题,要避免这类原因产生的纠纷,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到和患者及其家属做到有效沟通,随时向家属报告病人的病情和治疗进展和情况,在医院休息区等患者和家属聚集的地方张贴相关的医护常识和海报,以让患者以及家属了解更多相关的护理知识,以减少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怀疑、消除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疑虑,避免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诊疗过程的不理解以及受到舆论的影响,或者由于其专业护理知识的缺乏,而自发挑起的医患冲突。
在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产科护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医院候诊区座椅太少,患者和家属在诊疗过程中站在走廊等待的时间远远超过就诊的时间,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不满;医院分区标识不清,让家属在寻找检查科室的时候浪费大量时间;医院就诊环境比较乱,就诊人员太多,环境污秽吵杂影响病人以及家属情绪;医院硬件设施不健全,相关科室硬件条件差等。
针对医护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引起的产科护理问题,这是产科护理的硬件问题,医院必须通过加强对产科护理人员的再教育培训以及管理加大力度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技术水平。
医疗消毒用品不合格,不仅会大大增加患者病情的感染率,威胁医护人员的健康,甚至还会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对于医疗用品消毒问题,需要医院管理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进行严抓,针对消毒用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保证医疗用品都得到合格的消毒与隔离,对医疗用品的消毒水品进行严格把关。
针对医院用药配比以及医院医疗设备问题,医院应该要求护理人员仔细观察患者反映、仔细根据患者的身体特征反映,按照标准选择药物的配比以及相关的医疗处理方案,定期对医疗设备的老化问题进行检修,并购置更高精度的医疗设备。
产科护理问题可能导致多种产科手术风险,通过实践证明,在产科护理管理制度实施之后,产科护理问题以及因护理问题产生的护理风险得到显著的控制,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医院风险实践的发生率有了明显下降,这和产科护理制度颁布和实施前有了很大的对比,产生了很好的正面效果。这都证明了,制定科学有效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减低医院产科护理常见问题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医院产科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提高也有明显帮助。因此,有针对性地制定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利于减少产科护理常见问题的发生率,有效避免产科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金凤.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4A)
[2] 孙春燕.浅谈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2012(08)
[3] 禹继敏,安淑君,宋艳.澳大利亚ICU的人文关怀[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7)
[4] 白玮,王新,李娟,王芳,刘家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新对策[J].护理杂志.2007(10)
篇4
关键字:骨科护理;业务水平;医护关系;分析策略
在社会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骨科损伤常发生于交通事故、建筑工地、厂矿企业,一般为突发性、复杂性的外科损伤。近年来,骨外伤发生的几率逐年增加,且伴随着大面积的软组织损伤和脏器损伤,这给骨科外伤的诊断和护理增加了难度。骨科外伤护理随着骨外伤患者的增加,其护理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骨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现将心得报告如下:
1.骨科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护理制度不健全
骨科护理对护士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有些护理人员存在着精神懈怠、护理措施不到位的现象,这主要与护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监控力不足造成的。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导致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从某种意义上讲,完善护理制度就是对不稳定因素的有效遏制,是对患者负责人的一种表现。
1.2护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决定着患者的康复时间长短和恢复水平。作为护理工作的主导者,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医院骨科护理人员主要存在着业务技术不熟练、专业知识不全面、工作责任心不够、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
首先,业务技术不熟练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年龄不大,临床经验不足,护理技术不熟练,综合判断能力水平有限。对于骨外伤的抢救不能正确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抢救,甚至不按操作规程办事,导致抢救失败。
其次,由于大部分护理人员毕业于大专医护院校,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时间有限,且加之护理人员年轻化,学习锻炼机会不做,存在着做事盲目、不能给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知识贯彻和出院指导,甚至会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水平。
第三,由于医护人员长期处于人员不足、日常护理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耐心与患者沟通,加上医护人员经常加班,身心疲惫,情绪波动不大,最终导致医护人员工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有时耽误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时间,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医患纠纷。
第四,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占主导地位,尽管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主要考虑患者的健康问题,但对于其潜在的法律问题不够重视。在出现医疗纠纷后,护理人员往往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意识保护自己。
1.3护理技巧不足
据研究统计,患者在生病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在骨外伤的护理过程中,患者由于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过分担心,常常出现悲观、恐惧、痛苦和焦虑的情绪。此时,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不对患者的心理和不良行为进行合理的疏导,容易产生患者对医护人员进行侵犯或者自身轻生的事情发生。特别是高龄骨折患者,由于骨折后行动上受到限制,自身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上升,很溶液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丧失信心,产生拒绝治疗的心理。
2.护理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2.1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骨科护理安全制度是骨外科护理的管理核心,其是关系到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重大问题。医院应在制度上下功夫,要加强护理安全监管力度。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才能保障护理安全。
2.2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量
首先,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让护理人员有提升业务水平的空间。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高级护理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测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其次,制定医护人员的的行为规范,形成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监管。对于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缺失的护理人员要实行问责,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督导,确保每一位护士都能够能够树立足够的安全责任意识,把不安全的因素和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再次,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学习和贯彻相应的法律规范护理制度。要定期评比护理服务标杆,用服务标杆护理人员的实际行动现身说法。定期邀请专业法律人员或执法队,对护士进行讲课,提高其对医疗事故的处理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2.3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是保障护理顺利进行的根本所在。当骨科患者出现心理问题时,护理人员要学会尊重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用谅解、同情、负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面对重症患者可能发生的残疾现象,要耐心的对患者进行讲解,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让正能量充斥患者的精神状态,让患者用积极的心态战胜疾病。
3.结语
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主要问题有:患者日益增多、病情日益复杂、业务量逐渐增加,医护人员年龄大,医护人员不足,医护人员业务和专业水平不高,护理制度不健全等。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针对患者不同的状态,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要建立健全骨科护理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真正解决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为医疗机构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双双.浅谈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J ] .求医问药( 学术版),2011,9(2).
[2] 唐元英,张德辽,杨玲.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07.30(4).
[3] 蒋其华.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祝您健康・新医药,2010,1(6).
[4] 郑筠.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
篇5
【关键词】骨科护理;护理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25-02
骨科护理中有需要细节之处需要不断完善,如果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疾病康复期延长,甚至遗留较难以治愈的病根。而护理工作中如并发症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等内容对患者的恢复都至关重要。而护理人员由于经验的缺乏、技能的不纯属、工作态度不端正、疲劳工作等多种原因导致护理中的差错或者事故发生,因此要做好规范的管理才能有力的保证骨科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的200例骨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性为58例,女性为42例;年龄范围为25岁至83岁,平均年龄为(53.5±4.3)岁;其中四肢骨折为43例,腰椎与胸椎骨折为39例,其他骨科疾病为18例。观察组男性为55例,女性为45例;年龄范围为22岁至81岁,平均年龄为(49.1±6.2)岁;其中四肢骨折为47例,腰椎与胸椎骨折为36例,其他骨科疾病为17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 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护理中常见问题运用风险管理做护理工作开展,骨科护理常见问题与具体管理工作如下:
1.2. 1 护理技能
护理人员是骨科护理的主要工作完成者,其技术水平和相关知识不足直接影响工作质量。较多的一线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薄弱,知识掌握能力低等原因都是导致临床工作误差发生的原因。特别是在突发紧急状况中,其及时的应对能力不足是非常普遍的问题。因此,对于护理技能管理要做定期的培训与考核,同时在人员引进上要严把质量关,必须考核和相关证件具备才可以投入到临床工作,同时要做好新员工带教工作,技术不成熟不可以投入一线工作[1]。
1.2. 2 护理责任心
骨科护理工作强度大,由于长时间的工作,护理人员会对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积极性,特别是夜班工作让护理人员长期日夜作息颠倒,容易产生身心俱疲的状态,从而工作上缺乏耐心和细致性,工作责任心逐步在长时间工作下逐步的消磨,进而容易在护理中缺乏细致和工作到位的工作态度,对待患者的态度缺乏专业性,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加强护理培训,强调护理差错所可能隐藏的法律责任,要提升个人工作责任心来降低个人、患者和医院的损失[2]。
1.2. 3 护理管理
在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监管和工作安排上不合理,是导致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性和专业性的关键因素。超负荷工作,工作人手不足等是导致护理人员疲劳工作,缺乏充分休息的主要原因。同时缺乏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考核,从而导致相关人员技术不合格或者缺乏全面专业性。而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或者不细致,也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细节缺乏全面的关注。在管理上,要保证护理人员充分的休息,如果护理人员精神状态不佳可以挑动排班。护理培训和工作质量考核结果与个人的薪资待遇、晋升等相连,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护理制度明确化和科学化,能够有效的指导护理人工临床操作。定期做护理工作的讨论会议,不断的将护理中所存在的潜在问题和科室个性问题得以提出与改善[3]。
1.2. 4 设备与环境管理
在病房管理中,要保证床栏及相关监护设备的正常性能,地面要保持清洁,避免湿滑摔伤,走道要有辅助栏杆,帮助行动不便者做好行动辅助。相关监护设备要定期保养,避免超使用期运用,保证仪器使用的精准效果。
1.2.5 患者因素管理
一般骨科病患会存在一定的活动功能受限,甚至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患者内心会有一定心理不适感,特别老年患者,会有焦虑与抑郁情况,因此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注重心理护理和相关的健康宣教工作,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避免治疗的抵触等不良情绪。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在康复时长、护理纠纷、护理事故和护理满意度上的情况。满意度通过百分制调查表相近,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至85分为基本满意,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总比。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做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做检验,同时以p
2 结果
在康复时长上,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在骨科护理中,要充分针对各医院情况来处理,要发现自身护理中的个性问题,在护理管理制度和执行上得到有效的建立与完善。护理的问题要积极进行定期护理讨论会议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共同的结合一线人员工作感受来调整工作制度。不仅要注重患者自身的生理康复需要,也要注重心理因素,注重护患关系的和谐状态,注重护理人员自身对工作的责任心,尽可能的降低护患纠纷和护理事故,从而维护患者、护理人员和医院方的权益。
参考文献:
[1]王丽晶. 浅谈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0:1934.
篇6
[关键词] 早产儿;随访管理;出院;早期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b)-016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ollow-up manage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the growth.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58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 with 29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discharge guidance and regular subsequent visit,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the follow-up management and early interven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mastery of health knowledge of parents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master rate of development, living nursing, feeding knowledge, common problems handing and vaccination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93.10%, 93.10%, 100.00%, 89.66%, 100.00% vs 62.07%,65.52%,72.41%, 65.52%, 72.41%),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s; Follow-up management; Discharge; Early intervention; Effect
早产儿指的是孕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签法,从该院收治的早产儿中,方便抽取58例到此讨论中,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两组,29例对照组和29例研究组。58例早产儿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满足《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早产儿的判定标准[3-4]。对照组出生时间为1~39 d,平均(15.86±7.14)d;出生时体质量为1.5~2.8 kg,平均(1.87±0.33)kg。研究组出生时间为1~37 d,平均(15.92±6.97)d;出生时体质量为1.5~2.8 kg,平均(1.79±0.34)kg。排除标准:①需氧气支持或先天畸形者;②代谢性或先天性疾病者;③严重感染、核黄疸、产伤;④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者;⑤原发性呼吸暂停者;⑥严重并发症者。两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院内护理方法以及对家长健康教育方法一致。对照组:出院时予以出院指导,早产儿出院后,定期进行复诊评估。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出院后采取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主要包括:①家庭生活环境的相关要求,最好居住在阳光充足和朝阳的房间,确保空气清新;②日常护理相关知识,大小便、臀部、脐部、眼部、口腔、保暖、皮肤等护理知识,并指导家长如何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测量、呼吸观察等;③喂养知识,最好母乳喂养,并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对新生儿含接姿势、挤奶方式进行讲解,指导其不足之处,还有如何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同时添加强化剂等等营养物质,来增加新生儿的营养;④普及家庭预防感染的方式,向家长普及常见的异常症状表现及其相关处理方式;⑤确定免疫接种、复诊和体检时间,每次提前通知病人。
1.3 指标判定
了解勺榧页そ】抵识掌握情况(使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喂养知识、生活护理、感染预防、常见问题的处理、预防接种等),总分100分,知晓为80分以上。观察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状况(社交、语言、精细运动、适应性、大运动)和体格发育状况(身长、头围、体质量)[5]。
1.4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后得出的相关数据整理至SPSS 13.0统计学软件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数据用[n(%)]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状况
研究组的家长在生长发育知识(93.10%)、生活护理(93.10%)、喂养知识(100.00%)、常见问题处理(89.66%)、预防接种(100.00%)方面掌握率均比对照组(62.07%、65.52%、72.41%、65.52%、72.41%)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和体格干预状况
研究组早产儿出院半年后的身长和体质量增长速度均比对照组快,各项智能发育评分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3 讨论
可采用网络调查和访问的形式,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并按时早产儿的身体各项指标和体质特征[6]。这样,能够增强早产儿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以便于家长第一时间知情和掌握早产儿的动向和身体发育趋势,既有利于早产儿的身体恢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家长对于那些危重早产儿能够恢复的信心。加强了院方和早产儿家属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换,从而共同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早产儿恢复环境,促进了早产儿的进一步恢复及体能锻炼[7]。在早产儿的后期护理中,母亲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产儿的恢复状况,这种焦虑情绪如果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缓解,将会直接导致早产儿恢复的失败,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母亲焦虑――早产儿恢复失败――母亲焦虑。如何化解这种焦虑,及时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让母亲第一时间共享孩子的情况,从而缓解了母亲的不安和紧张,也有利于对早产儿的进一步恢复和治疗。将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出院随访干预中,明显提高了早产儿家长对早期护理干预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从而促进了早产儿的智能和身体的发育。叶玉清学者[8]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出院后随访管理以及早期干预的患儿在3个月和6个月MDI值变化情况与常规护理干预组的患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9个月和12个月时患儿MDI值均比对照组要高,由此可见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智力发育。此次纳入58例早产儿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家长在生长发育、生活护理、喂养知识、常见问题处理、预防接种等方面掌握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将随访管理和早期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出院随访干预中,可提高早产儿家长对早期护理干预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从而促进了早产儿的智能和身体的发育,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清清,李振香,任香娣,等.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3):1227-1228.
[2] 周志勤.早产儿家长对出院延伸护理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1):4829-4830.
[3] 吴丽娟,廖少玲,敖当,等.以微信为媒介的信息支持对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22):3561-3563.
[4] 冯琪.早产儿出院后营养管理及随访[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3):171-174.
[5] 莫静金,范凤仪,高沛云,等.电话随访对早产儿出院后健康促进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1):2964-2966.
[6] 程亚颖,冯琪,王颖,等.三级医院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6):401-407.
[7] 王小娟,刘晓梅,韩宇枫,等.微信平台在早产儿出院随访干预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30-132.
篇7
【关键词】PICC;并发症;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049-02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它能为病人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 ,可以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但 PICC置管的同时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1〗。如何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减少并发症,是PICC专科护士研究重点。现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8月至2010年8月我科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 置管300 例。男162 例,女138 例,年龄 17~65 岁,平均年龄(58.6±2.6)岁。其中乳腺癌115 例,肺癌 84 例,消化道肿瘤30例,淋巴癌 35 例,白血病36 例;导管置入的深度42cm~52 cm,在治疗结束或死亡时拔管。
1.2 PICC相关资料:本组病例采用一次性PICC穿刺包, 根据病人病情及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一般首选贵要静脉,次选正中静脉,末选头静脉。本组病例中,置管成功288例,成功率为96.%,置管失败12例(4%),导管保留时间2.5~12个月,平均(5.7±0.47)个月,导管置入的深度42cm~52 cm。拔管原因:完成治疗计划或死亡后拔除263例,堵塞6例, 导管脱出2例,穿刺点感染及静脉炎13例,临床上怀疑有感染4例。常见的问题有:导管异位7例,占2.43%,送管困难12例,占4.17%,8例发生过堵管,占2.78%,其中6例因此而拔管,占2.08%。导管培养阳性有5例,占1.73%,导管脱出2例(0.69%),穿刺点渗血14例(4.86%),静脉炎5例(1.73%),导管堵塞8例(2.78%),导管渗漏1例(0.35%),穿刺点感染7例(2.43%)。
2 常见问题的预防及护理
2.1 穿刺时常见问题的预防及护理
2.1.1 穿刺不成功及送导管困难:合理选择穿刺部位 首选贵要静脉,其直、短且静脉瓣少。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左侧的静脉路径较右侧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故穿刺最好选择右侧肢体。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两横指处,穿刺点过高可能损伤神经及淋巴管,穿刺点过低则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血流障碍和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治疗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接触导管前尽量将手套上的滑石粉冲洗干净。穿入导入鞘时穿刺针尽量贴近皮肤,减少针头与皮肤的角度,见到回血后再平行送入导入鞘少许,退出针芯如导入鞘内回血畅,说明穿刺成功,即可送入导管〖2,3〗。本组病例中因送导管困难而无法达到上腔静脉12例,与所选静脉有关,右上肢头静脉6例,左上肢肘正中静脉4例,右上肢肘正中静脉2例,故应尽量选择粗直及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
2.1.2 导管异位:置管前将患者床头抬高15度。当导管送至腋静脉时需要让患者头部转向置管侧,下颌尽量贴近肩峰,低于置管侧锁骨下窝,或让助手协助用手压迫置管侧的颈静脉,防止导管向上进入颈静脉。选择贵要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90度为宜,选择头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与身体角度小于30度,摆放合适,可减少导管异位几率。穿刺时严禁来回探测血管,以免对血管内膜造成机械性损伤。置管后常规摄胸片检查导管顶端的位置,最常见的异位是导管进入颈静脉〖4,5〗。本组病例有4例导管顶端进入颈静脉,其他部位异位3例。
2.1.3 穿刺部位出血:导管送入预定的长度拔出导入鞘时应立即在局部按压止血,按压时间根据患者的凝血情况而定。一般需10min以上,个别患儿止血时间超过半小时。或用5 ml注射器抽吸肾上腺素2 mg,注入无菌纱布,使纱布注药面置于穿刺点上,粘贴透明敷料,加压包扎2 h。观察穿刺点渗血情况。止血后,在针眼上方放一条窄纱布以吸收渗血,次日更换敷料。
2.2 输液过程中常见问题的预防及护理
2.2.1 堵管:管道堵塞是常见问题之一,本组病例中有6例因堵塞后无法再通而拔管。常见原因有输液环路松开、持续输液中断、未正压封管及按时冲管等。预防方法:①保证输液的连续性,②病人外出检查时,用浓度为5U/ml的肝素液0.5~1.0ml正压封管。③推注药物时,不同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以防止因药物的配伍禁忌导致沉淀物而堵塞管道。④不要经导管采血化验。一旦导管堵塞千万不能强行推注液体,否则有导致栓塞或导管破裂的危险。用溶解血栓法失败后,可将导管从血管内拉出3~5 cm,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露在体外的导管约3~5 cm,连同原来的接头一并剪去,接上备用新接头,然后再采用酶溶解血栓法〖6〗。本组2例用此法再通。
2.2.2 导管脱出:导管脱出的原因有,①导管因素,导管较硬,生物相容性差,容易发生脱管。②患者因素,患者缺乏自我保护导管方面的知识也是导管脱出的重要原因,如患者肢体频繁活动或提重物,甚至个别患者熟睡时或者意识不清者自行拔管。③护理人员因素等。置管部位不当,敷贴松动等。郑春辉等〖7〗报道固定不当是这一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换药非专科护士维护,对导管性能不了解,操作技术不熟练,也是导管脱出的主要原因。换药时护士的揭敷料的手法,敷料的选择以及体外导管的摆放不正确都容易造成PICC导管脱出。本组脱出2例,系患者在家睡觉时,无意识撕脱。加强院外自我维护培训尤为重要〖8〗。
2.2.3 感染:PICC置管后感染主要表现为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和发热。与PICC穿刺部位、留置时间、穿刺部位渗血、机体抵抗力下降及换药不及时有关〖9-12〗。本组病例中5例PICC导管培养阳性,白色念珠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松鼠葡萄球菌1例,其中1例血培养也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故应高度重视,严密观察。预防感染的方法:①穿刺部位无感染灶,穿刺前消毒整个手臂数次;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送导管时边送边剥开塑料保护套;穿刺后局部的血迹用生理盐水洗干净,并用碘伏消毒;连接输液环路或推注药物时均应严格无菌操作。②加强换药,穿刺后次日常规换药,以后至少每周更换敷贴1~2次,敷料有污染时及时更换。③输液环路每天更换,肝素帽每周更换,如有血液污染随时更换。④不明原因发热时,要及时做血培养。⑤白细胞少于2000×109/L或抵抗力低下时,辅以抗生素治疗。本组导管培养阳性有5例(1.73%),静脉炎5例(1.73%),穿刺点感染7例(2.43%)。
2.2.4 导管渗漏:PICC选择的是大静脉、深静脉穿刺, 可有效的预防化疗药物的外渗。本组1例外渗经查系导管破裂。它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与导管的质量、针斜面内缘锋利度及穿刺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在护理工作或患者日常生活中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导管破裂。为了防止导管破裂或断裂,在操作前应常规检测,送管时不要倒拉导管。若证实导管破裂应在保证无菌的条件下自破裂处剪断远端的导管,重新接上连接器和肝素帽或拔管;若发现导管体内部分断裂则可用手指压迫导管远端处的血管,行静脉切开术,取出断裂的导管。按照常规,导管均为一次性使用,一旦破损后,只能拔除后重新置管。
3 小结
PICC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的优点显而易见,但成功的置管后,更离不开细致全面的导管护理,否则,导管可因各种并发症而拔管,导致置管失败。因此,加强PICC专科护士培训,不断提高置管水平,加强日常护理,许多常见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护理手段解决。
参考文献
[1] 申屠英琴,赵锐,陈春芳. 27l例PICC穿刺部位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11,2: 131-132
篇8
输血是救治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输血不当,可产生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病和同种免疫反应,重者危及患者生命。临床输血安全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必须考虑,并严肃对待的问题,应切实做好防范工作。根据部分医院资料分析表明,输血引发的问题,80%以上发生在血站外,而护士责任性差错占全部差错的50%以上。周慧盈[1]等一项调查表明,医生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准确率达81.34%,受血者标本问题占69.74%。加强血站外输用血安全管理,能有效降低输血差错和医疗纠纷[2]。
1 临床输血过程常见问题
据文献报道和作者多年的观察,临床输血最常见差错是标本问题,输血申请,取血和输血环节问题相对较少。
1.1 输血申请单常见问题 (1)患者信息填写不全或错误。如姓名写错,缺乏病史和诊断,患者身份类别不清,输血目的不明;(2)缺乏必要的检查。如输血无Hb或红细胞压积检测,输机采血小板无血小板数量检测,输新鲜冰冻血浆无APTT检测;(3)不填写血型或将血型写错。这在输注不需要配血的血液制品时,特别易于发生严重后果;(4)不按规定提前备血或备血严重不足。特别是需要外购的稀有血型血液,或需要提前预约采集或制备的成分血制品,极易引发输血纠纷;(5)不按规定对大量用血进行输血前会诊和审批;(6)输血指征掌握不严,将血液制品当作营养品、安慰剂使用。
1.2 标本常见问题 (1)标本抽错。将已标识的标本管误抽为其它病人,或将已抽的标本标识成其它病人,这是最为严重的差错,如前后病人血型相同将无法发现,或在配血查对和发血查对时粗疏将导致极严重后果;(2)标本标识不清。可表现为标识空白、模糊、不能识别、反复涂改、标识不全或双重标识;(3)标本标识错误。表现为床号、姓名、科室或ID号不一致;(4)血型鉴定和配血标本采用同一标本;(5)标本溶血或过度稀释。多是因为图省事,从输液管道内采集标本造成;(6)标本量不足。
1.3 取血问题 (1)取血人员不具备资格。一是有未经过培训的实习和进修的医护人员取血、二是随意让非医护人员取血;(2)取血手续不全。表现为不带病历,或病历中缺乏血型单、输血前谈话及输血同意书、输血前检验报告单之一项或多项;(3)一个人取多个病人的血液制品;(4)取血时不认真查对,或不知如何查对;(5)取血不签字。
1.4 输血问题 (1)输血前不是两名医护人员同时逐项严格查对;(2)让未取得资质的助理护士单独进行输血操作; (3)输血过程中不严密观察,给患者输上血后离开,做其它工作;(4)输血未按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5)有在输血通道给其它药物的情况;(6)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并按规定逐级上报。
2 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的主要方法
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2.1 定期培训 医院应定期(每年不少于两次)对医护人员进行临床用血全员培训,特别是新上岗的人员,培训率要达到100%。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
2.2 培训内容 至少应包括:(1)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的相关内容;(2)《总医院临床用血规范》;(3)科学合理用血及临床输血风险防范;(4)输血申请单填写要求;(5)配血、血型鉴定等标本送检要求;(6)取血须知;(7)安全输血常识。
2.3 将临床输血安全管理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 对临床用血科室相关质量指标要列入医院质量查房内容:(1)输血指征符合率应达到90%以上。是否存在输人情血、安慰血和营养血的问题。在我院输营养血的情况较为突出,特别是使用血浆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愈合的观念在一部分医生根深蒂固的存在,导致使用血浆量居高不下。(2)成分输血率达到95%以上。我院这个指标已经达到,但成分输血分布明显不合理,血浆比率明显偏高,而冷沉淀、洗涤红细胞等比率显著偏低。(3)自体输血率和互助献血率达25%以上。自体输血是最安全的输血方式,自体输血率的高低体现医院输血管理的水平。未能广泛开展自体输血的原因:一是部分医护人员怕麻烦,不愿意做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二是受经济利益驱动,认为自体输血不赚钱甚至要赔钱;三是对开展自体输血的认识不足。自体输血能有效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不会产生输血反应,在血液资源匮乏时是唯一可行输血方式。(4)输血相关法律文书签署率应达到100%。输血前谈话制度、输血同意书签署、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应作为强制性规定执行。(5)取血人员资质合法比率应达到100%。(6)标本100%无差错。(7)病历内输血手续齐备。应包括输血同意书、血型报告单、输血前检验报告单、发血单、输血记录单等。
2.4 切实提高医护人员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自觉性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已较为完善,但仍时有发生责任性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报道。如何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安全,关键在于促使医务人员懂法、守法、不违法。懂法主要通过岗位培训来实现;守法主要是培养医护人员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来实现。国内外许多血的教训表明,多数输血医疗纠纷,并不是相关人员不懂法,而是不守法,有章不循,有规不守,存在侥幸心理;不违法主要通过强制性措施、经常性监督检查等手段来实现。对于医护人员违规的苗头采取有力措施,采用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相结合的办法从严处理,提高其违规成本。让医护人员养成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良好习惯。
2.5 加强经常性监督检查 按照规范和相关要求对临床输血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是保证临床输血过程规范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医务部门重点监督临床用血的合理性、护理部门重点监督临床用血过程的规范性。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应自觉遵守临床输血相关制度和要求,控制临床输血各环节可能出现的用血不合理性和操作的不规范性。输血科应及时将临床用血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定期向医务部门、护理部门及相关科室通报。医院机关对某些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行政干预和经济处罚,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护理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占4 %~7 %,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的广泛关注[1]。冠状动脉造影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冠脉造影检查时,患者存在心理负担过重、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的发生等问题。对于这些常见问题的护理,我们通过长期的护理研究,采取了如下护理干预,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7年2-1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26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男性70例,女性56例。术前存在紧张恐惧心理的患者119例,术后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的患者3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患者2例,造影剂不良反应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患者在局麻下的介入检查治疗中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李梅香[2]对68例介入治疗患者在手术前后应用综合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表现显著轻于对照组。护士在术前用温和的言语,耐心细致地介绍冠脉造影手术的目的、必要性、安全性、方法、配合要点、治疗中可能出现不适感觉及应对措施等,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患者均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2.2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及应对措施 (1)按压穿刺部位:无论上肢桡动脉穿刺或下肢股动脉穿刺均有发生出血而局部形成血肿的可能。经桡动脉穿刺者,术者在导管室于穿刺点按压半小时后拔动脉鞘,弹力绷带包扎。经股动脉穿刺者,回病房4小时后拔动脉鞘,拔鞘后1 kg盐沙袋按压6小时,之后无菌敷料包扎。(2)发生小血肿的处理:如患者血压过高或较胖、存在主动脉关闭不全或患者反复咳嗽,应延长压迫止血时间,小量血肿不压迫神经或造成血流障碍无症状者不予处理,小血肿可自然吸收。(3)血肿太大伴失血过多:血肿太大伴失血过多引起血压下降者,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或血管夹压迫重新行压迫止血,并立即给予补液或输液补充血容量[3]。经以上处理患者均症状减轻,逐渐康复。
2.3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处理 发生血管迷走反应时,患者常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头晕或神志改变、窦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状态,心率
2.4 造影剂不良反应 绝大部分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在注射造影剂后的30分钟内,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如下表现:主诉心悸、胸闷气短、发热瘙痒、恶心、呕吐、鼻塞、流眼泪、打喷嚏、声嘶、周身不适。为防止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术前应做碘过敏试验,并于术前行预防性用药,在注射造影剂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20 mg,抗组胺药物的使用应将H1、H2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如苯海拉明50 mg和西米替丁30 mg,或扑尔敏4 mg加西米替丁400 mg口服。我们采取以上措施后仅有1例发生轻微造影剂不良反应。
3 小结
由于冠脉造影术逐渐得到广泛开展,所以提高对常见护理问题的认识及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顼志敏.如何正确治疗高血脂[J].中国医刊,2001,35(4):25.
篇10
【关键词】神经内科;安全隐患;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93-01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精细、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起病广泛而复杂的特点,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障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脑血管病的发病也有年轻化倾向;神经内科的护理由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增加了临床护理的难度,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具有致死率高、病情重、病程长等特点,患者所承受的心里压力较大,易对护理人员发泻不满情绪,致使神经内科发生纠纷的次数较多[1]。本文对神经内科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
1 神经内科常见的护理问题
(1)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病历书定的不规范或书写错误是护理中较常见的问题,是引发护患纠纷重要的原因。常见病历书写的问题有:第一,因多种原因,导致医嘱单漏签或不及时签字。第二,患者体温单上内容填写不完整,如页眉、页码漏填;患者的姓名、住院号不填或填写错误等。第三,对患者健康教育填写内容过于简单。第四,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单部分数据不准确,医学概念比较含糊。
(2)管理不到位:第一,病区内的基础设施不全,如对某些意识障碍或烦燥的患者,没有设置床栏,致使出现患者摔伤现象。第二,与患者及其家属缺乏沟通,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欠缺,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不明白疾病的治疗方案及作用,不能给予较好的配合。
(3)服务质量差:第一,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时,简化护理操作,如对偏瘫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仅仅间隔二小时给予翻身一次,而没有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情况,导致形成褥疮。第二,给予患者吸痰时,没有完全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技术操作,引发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症状。第三,由于护理不员不充足,在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时,不能给予及时有效地抢救,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第四,在给予颅内压高的患者输入甘露醇时,由于护理人员操作不慎,使药物渗出,而护理人员又没能及时发现,导致患者的局部组织出现坏死或肿胀。
3 相应的防范措施
(1)规范病例书写:第一,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聘请人员讲座或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向护理人员讲解护理病例书写的要求与要点。第二,要求护理人员在书写病例时,要使用规范医学术语,及时改正存在问题的病历,保证病历客观、完整、及时、真实地反应护理情况,不得销毁、伪造、涂改病历[2],加强监督,提高护理人员病例书写的能力。
(2)加强管理: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对高危患者在护士站与患者的床头挂上警示的标识[3],并加上床档,若患者有燥动症状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使用约束带,并告知家属应注意发生的意外情况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对高危压疮患者,给予做好皮肤护理,减少受压情况,指导患者增加营养,避免压疮的发生。
(3)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种应急预案,让其熟悉各类的突发事件处理的流程。对危重症患者抢救的程序进行模拟训练,利用晨会提问、业务查房、业务讲座等方式[4],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定期对其进行考核,逐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4)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护理人员要以真诚的态度,和蔼的语言,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并耐心地回答患者与家属提出的问题,并将其形成制度,放置于质量考核当中。
(5)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安排:排班做到新老搭配,确保技术力量均衡。
2 结 果
相应的护理措施在神经内科实施后,神经内的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3 小结
护理安全是护理服务优质化的保证,也是护理质量与护理管理的组成部分,更是住院患者的心理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准提高与法律意识增强,给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员要在护理工作中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规范自己护理行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自觉执行院内的规章制度,实施安全护理。
参考文献:
[1] 何丹. 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22):114―115.
[2] 朱华清. 浅谈神经内科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与体会[J]. 现代医药卫生. 2012(2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