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森林防火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森林防火概念

篇1

1森林防火的功能价值

森林防火资源功能,是指森林防火所具有的保护和改变生态环境的能力,它表现为森林防火资源所能提供的环境功能的物理量,例如降低的蔓延速度、保持含水量、减少流动火源能力、整体机动性等。森林防火的功能是区域环境的客观属性,是一种使用价值,它不依人类社会是否对其实际利用而客观存在。例如某一森林防火环境的河流量表示该林地所具有的提供阻隔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取决于人类社会是否对其进行活动。同样,该森林防火环境所具有的环境功能,也只表示他所具有的各种保护环境的能力,而与人类社会是否对其进行生态利用无关。虽然,同一森林防火资源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也就是具有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但其使用价值的载体都是森林防火资源本身。由于功能是资源的客观属性,而资源是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因此,对森林防火资源功能的价值计量应该在防火价值论的基础之上,计算防护一定面积、一定质量的森林防火资源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社会平均营林成本。一定面积的森林防火资源即使提供了多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由于其价值载体是同一的,因而其价值量也只能计算一次,否则就是重复计算。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森林防火资源的功能价值和上述按防火价值论核算的森林防火资源价值是相同的概念

2森林防火的效益价值

森林防火的效益,是指森林资源功能被人类社会实际利用后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果。其价值产生于森林利用部门,其价值计量属于效用价值论的范畴,也就是上文所述的按边际效用价值论核算的森林防火资源价值。效用不同于使用价值,它属于主观的范畴。只有当使用价值被人类实际利用,并使其获得一定程度的欲望满足时才产生了效用。一定数量的物品,其效用程度越高,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越强,其价值量越大,反之则越小。森林防火的效益价值,包括以木材为主的物质产品效益价值和环境效益价值。木材等物质产品的效益价值,表现为其各自的按边际效用所决定的市场价格。环境效益价值,表现为森林资源的环境功能被社会实际利用所产生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例如森林资源作为农田防护林,其降低风速、调节温度与湿度等防护功能被农业部门实际利用所增加的农作物产量;森林资源的净化空气、释放氧气、森林景观等游憩功能所创造的森林公园的门票收入等。一定面积的森林资源是否具有效益,具有多少效益,不仅取决于它所具有的森林资源功能的大小,更取决于社会对它的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例如一块森林资源可能具有森林游憩的功能,但如果没有开展森林旅游,其功能没有被社会实际利用,则它不会产生森林游憩的环境效益。同样道理,一片防护林或水源涵养林虽然其蓄积量也具有生产木材的能力,但为了生态利用的目的,除了少量的间伐材以外,基本不产生木材效益。有些森林防火效益价值,具有市场价格的表现形式。例如木材等有形的林产品和收门票的森林公园。这类林产品在使用上可以做到排他,因而可以进入市场交易。但是,大多数森林环境资源由于在使用上难以做到排他,因而很难进入市场,其效益价值也就不具有市场价格的表现形式。在这一类环境资源中,有些效益价值可以附加在其他产品的价值中间接计量。

3功能价值和效益价值的关系

目前常见的森林环境效益价值计量中,常以功能计量替代效益价值计量,或者将二者混合使用。常见的计量思路是,首先计算森林资源所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功能的物理量,然后再计算假定它们都能被人类充分利用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这种计量模式,无疑夸大了森林环境效益的价值量。因为没有被人类实际利用的森林环境功能,是不能产生效益价值的。其次,功能价值能否转化为效益价值,还取决于产品的供求关系,森林资源功能能否转化为益,还要看社会对森林资源功能的需求程度。如果某项功能社会需求量很大,其功能就会全部转化为效益;若社会需求不足,或根本没有这种需求,则该功能转化为效益的价值量很小,甚至根本没有效益。例如,森林具有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河道及水库泥沙淤积的环境功能。但在平原林区,周围没有河道及水库,森林资源的这种功能就不可能转化为效益。再例如,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森林的集水功能超过了社会对水的需求,该功能也就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效益。

篇2

关键词:森林防火;3G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4-0097-02

1 引 言

由于森林火灾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森林防火,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每年林火带来的损失仍然巨大,森林防火的工作任重道远。因此,提高森林火灾的扑救指挥能力,实现森林防火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减少环境和经济损失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前世界无线数据传输技术飞速发展,在消防通信工作中采用新的设备取代传统的模拟话音电台是必然的趋势,现在无线数据技术已经开始从2G向3G前进,这将带来更快的传输速度。3G它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采用数字讯号,而且还加入数据传输功能;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3G带来全新概念的移动通讯,鲜明的特点是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在传输速度上,第三代整整比第二代快上200倍。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目前,发达国家林火扑救实现了机械化,组织指挥的信息化程度很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森林防火和用火的各个领域。目前,卫星林火监测,红外探头,遥感技术,航空巡护,雷达探测,GIS,GPS等现代技术在森林防火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林火组织指挥的人工智能系统、预测预报系统、林火管理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等已经广泛运用于扑火组织指挥当中。美国是利用GIS进行林火扑救辅助指挥决策研究较早的国家。1972年美国研制出国家级火险预报系统(NFDRS) ,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 1988年,美国又在微型机上研制出了野外火管理辅助决策系统,90年代形成了森林消防高级系统技术,简称FFAST系统,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个系统考虑了地面、航空和航天3个层次的林火和数据资料的处理传递。主要的功能有:能够将数据通过卫星通讯网和地方各级防火部门建立联系;指出相对的森林火灾强度;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利用林火有关参数对林火模型进行核实和修正;同时也能对烟雾、病虫害和植被生长情况等非林火情况进行处理。 2003年也设计并完成了模拟林火空间蔓延动态的Farsite软件。比如美国正在进行一项叫做“野火空中传感项目(WASP)”的研究,这套监测系统建成后,飞机在3000m高空时,就能探察到直径仅为30cm范围的火情。

2.2 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目前对林火决策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从规模上来讲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张贵等基于3S技术建立了广州市森林防火信息系统,能够全天候实时监测林火状况、预测火行为、提供关于火情的遥感图像信息以及扑救现场的实时图像信息,为森林防火做出决策支持(张贵,2004)。陈辉建立了青岛崂山森林防火调度与指挥系统,该系统利用GIS/GPS技术和专家数据库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情并可根据火情变化信息提供各种扑火预案并协助指挥工作。林伟华等设计和开发了基于GIS的森林防火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火点的定位、火场信息的查询、扑火信息查询、辅助决策指挥和火灾评估档案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林伟华,2004)。

3 研究及应用前景

森林火灾多发生在山高林密、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而且具有随机性、突发性的特点。当发生森林火灾后需要组织众多人员去扑救,其中有专业灭火队、部队以及地方百姓等各方面人员。这些人员到达现场后,指挥部要根据火场情况及时调派他们到达起火位置灭火,了解各灭火队的情况,适时调派人员和物资。特别是在夜间,成百上千的人到现场,为有效地进行灭火,解决现场通信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通信不畅,就无法了解现场火情随气候变化的变化,没有通信保障,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达不到有效防火灭火的目的。

大面积森林火灾发生后,由于受地形、可燃物状况及气象综合因素的影响,火在风向的作用下,常以不规则的形状向四周蔓延,经常出现多处狂燃的大火头,有时南线或北线火势比较大,有时东线或西线火势比较强,这就要求现场消防员能够快速反应、即时通报。便携式通讯工具由于在体积、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在消防战线被普遍采用。在3G网络中,移动主机可以在网中随意移动、关闭,加上天线类型、发送功率、信道干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移动终端间通过无线信道形成的网络拓扑随时可以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方式和速度都不用预测,解决了由于火灾形势变化导致现场消防员之间频繁变动带来的通信困难的问题。现场指挥中心负责火灾现场的指挥,在整个灭火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通信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灭火进度。指挥中心既要能即时指挥现场又要能即时将现场的信息反馈给上层领导或远程灭火专家,以供他们分析现场情况并提出有效灭火方案。指挥中心在现场有终端通信工具与消防员便携通讯工具共连在3G网络中,利用3G网络与现场消防员实时通讯。同时为便于消防员以及指挥中心能与远程专家及时交流、指挥和反馈信息,可以建立具备Internet 接入功能的互联网关等与Internet 连接。消防员利用网络与指挥中心和远程专家进行图片、语音等交流,提高森林灭火的效率。

在遭遇自然灾害或其它各种灾难后,固定的通信网络设施都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利用3G网络可以通过临时组网的方式在恶劣环境中支持移动节点之间的数据、语音、图像和图形等业务的无线传输的优势,快速地恢复通信尤为重要。此时网络能够在这些恶劣和特殊的环境下提供临时通信,从而为营救赢得时间,对抢险和救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相全.无线自组网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何健刚.Ad Hoc网络在Windows环境下的应用实例[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25(1):270~272.

[3] 郭萍.森林防火中短波通信工作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林业实用技术,2008(7):312~321.

[4] 邵晓凌.Ad hoc与Internet互联的网关发现机制研究[J].通信技术,2007,40(12).

[5] 冯家沛,刘步宽.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方法的研究[J].森林防火,1998(1),37~39.

篇3

这次全县春季森林防火及造林绿化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春季森林草原防火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20*年全县春防和造林绿化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集中部署2009年全县春防和造林绿化工作,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春防安全,全面完成今年的造林绿化任务。下面,我讲以下两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强化措施,确保春防工作万无一失

做好今年的春防工作我们具备了很好的工作基础,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采取得力的措施,坚决打胜春防战役。

(一)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坚定做好春防工作的信心。去年春防,全县完成计划烧除6万亩,设施设备完好率达到了98%,实现了森林受害率为零,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总结起来,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责任落的实。县与乡、林业局与各林场都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各乡镇、林业等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了人头、地块,为开展春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广泛宣传教育,营造的氛围浓。全县共出动防火宣传车900台次,张贴防火标语3万张,印发省长令、县长令1000份,挂过街旗200幅、警示小旗3000多面,刷永久性标语牌1*块。三是强化火源管理,关口把的严。发挥防火检查站和临时岗卡的作用,严格加强入山人员和车辆管理。成立了10—15人的快速巡逻小分队,昼夜巡护检查,见烟就查,违法就罚,起到了震慑作用。成立清山、清林、清河套“三清”小组24个,全县共清出林内闲散人员117人,消除火灾隐患13处。四是反应迅速及时,火险排除的快。去年春季,各乡镇、林业等部门承受住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各乡镇,既要抗旱,又要防火,始终处于双线作战的紧张状态。尽管全县火险不断,但通过各乡镇、林业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快速行动,共排除森林火险20余起,确保了春防安全。五是注重保障,队伍战斗力强。各乡镇、各林场加强了森防队伍建设,组建了以党团员和基干民兵为主体的素质精良、敢打硬仗的快速专业扑火队9支,半专业扑火队25支,做到了组织、车辆、机具、后勤保障四落实。特别是桃山林场,舍得投入,派专人到木兰学习专业扑火队伍的组建及训练情况,重新装修了专业扑火队伍宿舍,真正做到了生活集体化、行动军事化。

(二)查找不足,认清形势,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春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严峻形势。一是气候条件极为不利。去年我县严重伏旱,秋季干封地,可燃物含水量低。虽然冬季降雪较多,但今春我县又呈现气温偏高、回暖快、降水偏少、干旱等异常气候现象,22年未发生森林火灾,林内可燃物载量大,一旦发生火灾,就会迅速蔓延。二是火源管理难度加大。春防期间正是春耕生产农事用火和林区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的高峰时期,入山人员较多,火险隐患增大。近几年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持续攀升,开新地、扩地头现象非常普遍;加之清明节祭奠用火,都将给春防期间的火源管理带来严重困难。三是林情社情比较复杂。我县农林混居,林粮交错,形成了山中有村,林中有地,一旦发生火灾,就有火烧连营的危险。四是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足。

有的林场和乡镇存在“重扑轻防”的思想,森林防火宣传教育、野外火源管理等预防性措施不落实,超前研究不够,等到火灾发生时才采取补救措施,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五是春防不确定因素较多。随着林业清理林地力度的不断加大,个别农民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存在人为纵火的可能性。火源管理上有漏洞,个别地方、个别人不顾三令五申,在防火关键时期乱点滥烧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很大的火灾隐患。六是防火设备老化不足。防火监测设备不足,存在监测死角,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火情,容易小火酿成大灾,一旦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我们还不具备扑救大火打硬仗的能力。七是省、市对今年的春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修订的《森林防火条例》提出了“党政同责”,由过去的森防行政首长负责制,上升到党政主要领导共同负责的高度。对火灾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界定,过去分森林火警、一般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四个等级,现在没有森林火警的说法,只要发生火情,就是火灾,防止各地大火小报。市里还明确要求,森防指领导成员要轮流到防火指挥部坐台值班,如发现漏岗,将全市通报批评,漏岗两次,取消该县(市)当年评选先进资格。这些新变化、新要求,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抓好春防各项工作。鉴于当前气温回暖快、后期火险等级高的实际情况,全县定于3月15日进入春季森林防火期。今年春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杜绝重特大森林火灾,力争不发生一般性森林火灾,森林受害率控制在0.2‰以内,完成计划烧除5万亩,设施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到“六个到位”。一是预防为主,宣传教育要到位。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学习贯彻新《条例》,把宣传教育作为森防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对高火险区、林缘区村庄和入山人员的重点宣传,各主要通道、路口要粘贴标语口号、悬挂条幅、插防火旗,大张旗鼓地宣传。林业局要组织宣传车巡回宣传,发挥森林公安的威慑力,借鉴尚志市组织公安干警人员及车辆深入林区乡镇、村屯进行春防宣传活动的有效做法,达到宣传和威慑的作用。电视台要加大防火宣传力度,使宣传内容入脑入心。二是强化措施,火源管理要到位。省委书记吉炳轩强调:“森林防火主要是防人,管住了人,就管住了火;管不住人,就管不住火。”要加强林区野外火源管理。管好林区工人、居民和农民的用火,严禁带火进山、带火入林。

我县林内插花地很多,乡镇和林场要详细统计,与林内插花地拥有人签订防火责任书。对林区内儿童、智障人员要严加注意,落实监护人。要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林场要与防火期内在林区生产作业的单位签订森防公约,落实防、扑火措施和责任。要加大对林区厂矿、企事业单位和旅游景点森林防火工作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督促必须整改到位。靠近林缘的林场、村屯、学校要选择合适时机打烧50—100米宽的防火阻隔带,以防止林火变家火,家火引发山火。三是注重实效,处罚打击要到位。公安机关、林业公安局要严厉打击那些故意燃放山火的人,从严从快查处各类涉火治安案件,用打击违法违纪者来教育广大群众,增强防范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今年,凡发生火情的,必须查清事故原因,由安监、公安、林业等部门联合组成事故调查组,按规定追究责任。对违反森林防火规定的责任人,要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达到处理一个、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作用。四是健全网络,火情监控要到位。要严格执行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防火期内,各乡镇、各林场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坚持24小时值班,保证信息网络的畅通。要综合运用了望台哨、地面巡逻等手段,对林区火情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切实做到早发现,防患于未然。

对重点区域和高火险区,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严防死守。在林区群众中推广联防群防、包保责任制等做法,提高群众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要按照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报告发生的火情,杜绝迟报、漏报和瞒报,如发现迟报、漏报、瞒报,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五是完善预案,应急反应要到位。各乡镇、各林场要充分考虑今春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的不利因素,完善和落实好本乡镇、本部门的扑火预案,特别是要完善细化重点火险区的预案,对扑火的组织指挥、人员调配、机具装备、交通通讯、后勤保障、水源地、发生火灾后群众安全避险地等工作要逐项落实,保证各种设施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做到随时投入使用,保证扑火急需,一旦发生火灾能够按照扑火预案进行迅速扑救,确保“打早、打小、打了”。要加强边界森林防火联防,火险发生区域相邻村、相邻乡镇都要按照就近原则,根据要求作出快速反应。六是加强领导,组织指挥要到位。

春防实行党政同责,各乡镇、各部门党政领导同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严格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各乡镇、各林场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在防火期内,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外出。突出重点管理区域,对火灾易发区和联防接壤区等重点区域,各乡镇、林业部门要抽调有防火经验的干部,加强巡查指导,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要加大重点区域了望和地面巡逻密度,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测,把路口、站山岗、守坟头、管田头,严格检查,死看死守。森防指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森林防火区内有关单位的森防组织建设、森防责任制落实、森防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森林火灾隐患要按《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乡镇和林场的沟通配合,采取快速反应手段,做到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扑火队伍要严阵以待、靠前布防,一旦发现火情,要快速出击,重兵投入,领导要深入火场一线,靠前指挥,提高首战成功率,严防小火蔓延成重大火灾。

二、精心组织,超前运作,确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20*年,全县以“三北”四期造林、村屯绿化为重点,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完成各项造林2万亩。其中,荒山造林9000亩,“三北”四期造林8000亩,绿化道路30公里,绿化村屯30个,义务植树30万株。造林绿化标准高、质量好,得到了国家林业局检查组的高度评价。但在造林绿化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造林绿化整体发展滞后,荒山造林及村屯、道路绿化欠账较多,村以上道路绿化率和村屯绿化率分别仅为53.6%和34.4%;二是受粮食作物价格上涨、退耕还林补助陆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巩固现有退耕还林成果难度加大,任务艰巨;三是造林绿化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管护跟不上,导致造林投入大,收效不明显。

按照省、市的要求,依据我县造林绿化总体规划,今年造林绿化工作的目标是:完成“三北”四期造林1.5万亩,荒山造林4254亩,绿化村屯50个,绿化道路100公里,河库渠堤坝绿化造林8514亩,义务植树30万株,育苗2000亩。为完成今年的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落靠造林绿化工作任务。坚持“树随地走、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合理确定各乡镇、各部门承担的造林绿化任务。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把交通、水务等其他造林绿化纳入国家、省造林工程项目扶持,调动各方面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交通部门负责搞好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以及省级公路、县级公路绿化苗木供应、苗木栽植和管护工作,县以下公路绿化苗木、栽植和管护由所在乡镇负责。村屯绿化苗木由林业部门负责提供,乡镇政府和村屯负责栽植和管护。水务部门负责河渠堤坝绿化及管护责任。林业部门负责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用地、绿化工作,公路可视范围内,国有林场划拨给村集体的“两荒”,至今没有造林的地块,各乡镇和林业部门要密切配合,尽快还林。

(二)密切协调配合,推进村屯绿化工作顺利开展。各乡镇、各部门要把重点放到提高村屯绿化的质量标准上,打造精品工程,努力实现农村环境的绿化、美化和香化。林业部门作为造林绿化建设的主体,要做好村屯绿化的规划设计、苗木调剂供应、技术指导等工作,把前期准备工作做足、做细,全面到位,抓住有利时机,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人员,为村屯绿化做好前期作业设计、技术指导等工作。根据我县十年九春旱的气候特点,今年村屯绿化要提早落实好抗旱措施,植苗时必须坐水栽植,100%使用保水剂,确保成活率。各乡镇和村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4月1日前,依据绿化的规划设计要求,切实做好占地、撤杖子、清除障碍物、修好植树台等前期准备工作。县直包村屯绿化部门要帮助筹措绿化资金,与所包扶村屯搞好对接,确保包扶到位。

(三)建立管护机制,巩固发展造林绿化成果。“三分造七分管”,造林是基础,抚育管护是手段,成林成材是最终目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管护力度,健全管护机制,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一是建立激励管护机制。按照“谁栽植、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利益驱动,落实管护责任。把村屯和道路绿化树承包给有责任心的人管理,签订管护合同,实现栽得上、能成活、管得住、不返弹的目标。二是建立长效包扶机制。今年包扶村屯绿化的县直各单位、各部门,对所包扶村屯的绿化不能栽完不管,要严格落实包栽植、包成活、包管护、包成林的责任机制,使包扶工作有始有终,有头有尾,确保取得实效。三是建立宣传引导机制。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对不能履行植树义务的,要按照要求交纳苗木、栽植、管护绿化费,动员全县群众自觉参与到造林绿化行动中来,营造共建绿色家园的浓厚氛围。四是建立依法管护机制。要保护好村屯和道路绿化成果,各乡镇、林业、交通、水务、公安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对毁坏幼树及林木的行为,严查严办,从重从严打击,震慑犯罪,教育群众切实保护好造林绿化成果。

(四)加强组织领导,为造林绿化提供有力保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造林绿化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日程,成立组织,落实人员,筹措资金,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体实施单位,要切实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强化质量监督,严把设计、整地、苗木质量、栽植、管护关。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主动与林业部门搞好配合。同时,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保质保量地完成今年的造林绿化任务。

篇4

关键词: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19502

1 草河口林场的基本情况

草河口林场林地总面积54105亩,其中国有林地13665亩,蓄积8.9万m3,国合林用地40500亩,蓄积18万m3,试验苗圃地300亩。固定资产1050万元。国有林位于草河口镇,有全国最大林龄的红松人工林和建园最早的红松无性系种子园及全国解放后最早营建的红松人工林―解放林。于2002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我国红松、落叶松良种基地。国合林从1964年开始建设,通过国有与集体合作办法,分布在本溪、桓仁、新宾、普兰店、岫岩、宽甸、东港、凤城等10个县(市)的19个乡镇。

草河口林场位于东经123°90′,北纬40°87′。地处本溪市南部,东与草河城镇接壤,南毗丹东市通远堡镇,西与连山关交界,北邻南芬区下马塘镇,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5 ℃。最低气温-33 ℃,最高气温为32 ℃,年平均降雨量926.3 mm。土壤冻结深度150 cm,无霜期平均为127 d。全年主导风向冬季多西北风,春季多南风。地形属于辽东丘陵地带,北高南低,平均海拔645 m。北地区土类以棕色森林图为主,土层厚度一般在20~60 cm,土壤pH值在5.7~6.5之间,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多为壤土或沙壤土,结构较为疏松,透水透气性良好,其林地坡度大部在15°~35°之间,多为斜、陡、急坡,也有险坡。植被种类多样,共40多个科,200多种类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主要乔木树种针叶类有: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红松、日本黑松、辽东赤松、油松等,还有阔叶类、灌丛下木类植物、草本植物和丰富的林下植物。林场苗圃205.5亩,育有落叶松、果松、黄菠萝、落叶松、黑松、刺槐、糖槭、柞、扁柏、满洲核桃、满洲李、银杏等树苗。

几十年来,在发展林业基础上实现了林工商全面发展,创办了本溪森研体育地板厂、本溪森研绿化有限公司。安置就业人数50多人,上交各种税费100多万元。

2 森林资源特点

林场林地经营总面积约13665亩,共计大小林地450块,其中有9大块每块超过2200亩的大面积林区,分布在17个行政村境内,资源调查工区划分为74个林班1501个小班,全场森林覆盖率为92%,有林地总蓄积量为8.9万m3。

草河口国有林场对有林地按龄组进行划分,可分别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由表1可以看出2010~2015年,幼龄林、中龄林及过熟林面积是呈增加趋势的,而近熟林和成熟林则呈减少趋势。在蓄积量上来说,同样也是幼龄林、中龄林和过熟林有所增加,而近熟林和成熟林是相对减少的,其中成熟林减少量幅度较大。在总量上来说,在这10年中,面积和蓄积量均是在以一定的速度增加。

总结草河口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①森林分类中商品林多,公益林少;②人工林多,天然林少;③人工更新日本落叶松树种多,其他树种少;④用材林多,经济林少;⑤纯林多,混交林少。

3 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存在问题

在国有林场管理区森林资源是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前提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有林场有权对其所拥有的森林资源资产进行维护、增值,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为此,培育好、管理好、保护好、利用好森林资源是国有林场的中心任务,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已成为国有林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3.1 粗放式经营

从草河口国有林场原木市场销售红松子、菠萝种子和其管理方法和采伐剩余物中可以看出,在林产品或经营模式集约化深加工方面仍相对滞后,改变粗放式经营方式,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在这一地区的森林经营中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3.2 森林工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林场位于辽东山区,工作和学习环境较差。因此大多数干部和职工文化程度低。由于缺乏进一步学习和继续学习的工作环境的机会,造成员工知识和思想与社会脱轨现象。同时,广大林业职工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不强,缺乏生存危机意识。在森林方面,也存在业务人员业务知识缺乏的现象。这种状况不仅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森林的生存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重组职工在重组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上的作用。

3.3 森林管护力度不够

尽管林场在森林管理方面已经做了较大的改革和化,但力度仍是不够。林场还存在森林资源管理基础建设薄弱,执法手段落后,现代高新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监测中应用水平还很低的问题。

3.4 树木经常被盗

由于森林分布分散,一些行政村交通落后,经济不发达,村民的法律意识薄弱。很多村民因为家具、木柴或其他需要,盗伐森林现象时有发生。虽然盗窃数量不多,仍需严肃处理。此外,随着木材市场的全面放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国有林场木材加工厂的不断增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木材加工厂管理混乱,存在非法砍伐森林的现象。

3.5 森林防火管理困难

由于国有林管理区范围广泛,一些村民防火意识薄弱,在农业生产中非法用火导致很难控制火灾,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4 对策与建议

4.1 改变粗放经营的森林,向集约型企业迈进

引进森林产品和采伐剩余物加工技术和设备,对林产品和采伐剩余物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再利用销售,逐步向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型。这不仅增加了森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还可以扩大森林项目的管理,如进行林下参种植或是其他林下植物的经营等。

4.2 引进林业管理专业人才,创造职工接受培训的机会

林场应积极引进林业相关专业管理人员,为林场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给林场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新的观念,从而实现森林创新跨越式发展。而森林也应积极为职工创造培训机会,实现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优化,有利于新形势下森林的发展。应保证员工在森林系统改革中,拥有再就业的能力和机会。

4.3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如森林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立,负责森林资源管理、森林林权管理、森林“三防”体系建设,护林员考核管理和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加大林业法规的宣传,广播、电视的使用、宣传栏等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落实资源打击制度,打击非法采伐和林地等行为非法采伐。这将能够同时解决被盗频繁的树木,林地被严重占用,森林管理和管理力度不够等。

4.4 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建立森林防火指挥部,加强森林防火管理,明_工作职责和考核目标的引进,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树立“团队、搞宣传、堵源”的概念和森林防火责任制的落实和24 h值班制度。为了达到及时检测火灾,果断专业灭火森林火灾,减少和避免森林损失。

参考文献:

[1]彭志坚.如何经营现代化林场[J].中国林业,2012(10).

[2]张永杰.林场经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林业劳动安全,2012(2).

[3]曹延川,薛 晴.国有林场经营机制改革初探[J].安徽林业,2001(3).

[4]徐春根.林场经营管理的实践[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2(S1).

[5]张忠潮.干旱半干旱地区林场经营模式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1993(1).

[6]王 翌,黄金玲.林场经营对策研究――金洞林场系统动态仿真[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88(2).

[7]张 勤.我国国有林场经营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6(13).

[8]姚建超.加强林场管理工作提高林场经营效益[J].农业与技术,2014(12).

篇5

关键词:乡镇林业;护林防火体系;策略;探究

乡镇林业一般具有面积广泛、值班人员短缺的问题,因此,乡镇林业是火灾发生的高危区域。与此同时,乡镇林业一旦发生火灾,将对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对乡镇林业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护林防火体系,以保证乡镇林业的安全。除此之外,要充分的秉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将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和管理体系融入乡镇林业护林防火中去,提升乡镇林业护林防火体系的管理水平。

1乡镇林业护林防火研究概况

乡镇林业一般位于广袤的农村,与此同时,乡镇财政有限,乡镇林业的实际面积都相对较大。以某乡镇林业为例,该乡镇林业的总面积为2.3km2,根据我国护林防火的相关规定,对于乡镇林业一类区域范围,需要设置相应的人员进行专门的防护。一般情况下,该系统包括专门的森林防火人员、防护管理团队、应急控制团、智能管理系统等,这些部分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基本的乡镇林业护林防火体系,因此可以在乡镇林业管理过程中,采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火灾威胁。

2乡镇林业护林防火研究涉及的概念

乡镇林业护林防火研究是在对乡镇林业中容易产生火灾的区域进行动态化坚实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的。具体来说,一旦相应的森林防火工作人员在火灾监控的区域发现有火情发生,就立马作出相应的反应,将相应的火灾问题汇报给防火管理指挥部,并经过团队的及时处理,发现乡镇林业内部火源出现的具体部位,指挥工作人员使用灭火设备,尽可能在火灾发生初期有效控制火情。当乡镇林业出现的火情被有效的遏制之后,相应的指挥管理团队应进行总结,并通过分析火情出现的原因,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后续的乡镇林业护林防火工作提供指导。

3乡镇林业护林防火的基本策略

进行乡镇林业护林防火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地完成乡镇林业内部的消防工作,高效地应对乡镇林业中可能出现的火灾危险,最大限度保证乡镇林业的安全。与此同时,为了提升护林防火体系的使用效果,还需要尽可能地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结合在一起,以提升乡镇林业护林防火体系的灭火效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案例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广泛采用的乡镇林业护林防火研究开始充分结合先进管理模式。一般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乡镇林业护林防火体系的作用,乡镇林业护林防火涉及的相关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条。首先,为了保证对乡镇林业火情的实时监控,在乡镇林业护林防火体系运行的过程中,要采用联动的火情控制模式,并专门设置相应的护林防火体系区域,安排防火工作人员。与此同时,还应进行专业的防火队伍建设,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并设计规划好相应的乡镇林业护林防火措施,以便在发生火灾之后及时制定灭火计划。其次,是引入智能化的乡镇林业护林防火控制系统,为了有效保证乡镇林业护林防火调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需要在乡镇林业区域配置专门的灭火设备,并配制好相应的大功率水泵,以保证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出现的火情。再次,是进行乡镇林业护林防火应急体系的建设,该部分是乡镇林业护林防火工作人员在接到检查人员的报告之后,及时有效地对相应问题进行处理。最后,是乡镇林业护林防火的应急疏散系统,在发生火灾之后,根据乡镇林业火灾的实际控制情况,及时地将人民群众疏离火灾区域,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该部分主要包括乡镇林业护林防火疏散体系、疏散指示设置等。

4结论

篇6

关键词:智慧林业,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无线通信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慧地球”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应运而生,林业也从“数字林业”向“智慧林业”转变。智慧林业要求林业信息感知化、物联化和智能化,要求林业信息传输的互联互通和安全快捷,因此,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建设中起到基础性关键作用。当前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互联网通信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建立高效的林业信息传输系统提供了有效手段。以信息感知、传输和交换模式来建立高效的通信网络,从而实现智慧林业的功能。本文在介绍智慧林业产生背景、内涵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概述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我国智慧林业中的应用进展,分析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应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探讨现代通信技术在今后智慧林业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林业信息化和智慧林业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1智慧林业概述

智慧林业是指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途径,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的林业发展新模式,是“智慧地球”概念在林业领域的创新发展[1-2]。自2008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理念以来,全球涌现出一股智慧化发展的浪潮,智慧化发展理念推动了我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我国林学家也提出了智慧林业概念[3-4]。智慧林业是在林业信息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基础上,实现林业资源的一体化、协同化、生态化和最优化[4]。林业信息资源数字化要求实现安全、智能、高效地采集、传输、存储和共享林业信息;林业资源感知化要求利用高效智能的传感器来实时获取林业数据信息,相互感知林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林业信息传输互联化要求建立安全、贯通、高效的林业信息传输系统;林业系统管控智能化要求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林业信息的智能化采集、运算和管理,并利用各种自动化技术实现林业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林业体系运转一体化要求整合林业信息系统,并融入到智慧企业、智慧农业和智慧城市等多种信息系统中,实现社会整体的融合发展[5-6]。智慧林业将在数字林业基础上,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S技术、移动通信)来实现林业的智慧感知、移动互联、协同管理和智能服务[7]。智慧林业的基本要求是林业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构建遍布整个林业体系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快捷传输、交互共享和安全可靠。因此,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发挥着极其关键作用,只有建立完备的通信网络和完善的通信技术,才能保证林业信息的感知、传输、运算和共享,才能保证林业资源的综合监测、智能防控、应急指挥、移动办公和科学决策[8]。智慧林业是未来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3年8月国家林业局印发了《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表明我国林业信息化步入了智慧林业发展的新阶段。

2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中的应用进展

现代通信技术开始向网络构建标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信息传输高效化、通信网络综合化方向发展[7],现代通信技术是智慧林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撑,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有线通信、无线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互联网通信等,下面分别介绍这些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中的应用情况。

2.1有线通信技术

有线通信技术是指利用电话线、电缆和光纤等介质来传输信息的通信技术,是最基本也是最可靠的通信手段。随着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的发展,有线通信能较4为安全便捷地实现互联网接入、视频通话和图文数据传递。有线通信技术,尤其是光纤通信技术在林业综合办公系统、林业云计算平台及林业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中得到较好运用,具有传输效率高、技术安全等优点[9]。2009年我国改进了各省的林业光纤局域网,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省级林业部门和国家林业局直属单位的林业信息专网。我国林业下一代互联网在现有国家林业信息专网基础上,将采用有线通信技术构建具有管控和网络服务等功能的IPv6网络系统,联接国家、省、市、县4级林业网络架构,以满足林业系统日益扩大的各类业务模块和大数据量遥感影像、GIS数据、音视频数据等通信及传输需要。有线通信网络不仅在构建林业信息服务网络上应用广泛,而且在防灾监测、资源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0]。刘亚荣等[11]利用光纤通信构建了基于分组传送网的山林防灾监控系统,并利用光纤传感器对林地温度、湿度、易滑坡部位进行监测。由于受林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在林区架设电缆、双绞线和光纤等传输介质线路困难,而且火灾、泥石流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容易导致通信中断。因此,有线通信技术在林业的应用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2.2微波通信技术

微波通信是直接使用微波作为介质进行的无线通信手段,主要适用于2点间直线距离内无障碍的通信,具有容量大、质量高和通过中继站能长距离传输等优点。我国林业部门在上世纪末曾利用世行贷款在黑龙江、内蒙古等林区建立了多个微波通信防火工程。大兴安岭林区建设了微波通信站30个,可满足雷电探测、气象自动预报、数据处理、计算机联网等多种通信需求,增强了林区森林防火、通信指挥和生产调度能力[12]。美国、欧洲等开发了多种基于微波通信的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包括POLSAR、ALOS-PALSAR、TanDEM-L、TerraSAR-X、RADARSAT-2、TanDEM-X、DESTINY等微波雷达监测系统;德国开发了依赖微波的Fire-watch森林火灾自动预警系统[13]。但微波通信存在着造价较高、信号传输受电离层影响大、难以跨越高山和海洋等缺点,需要依赖于卫星系统中继转发。

2.3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微波信号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通信覆盖区域大、通信距离远等优点;能够跨越高山、海洋而不受距离限制和陆地灾害的影响;覆盖面积大,可实现较大范围内的多边通信;工作频带宽、通信5容量大,适于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数据的高速传输,可靠性高。基于上述优点,近年来卫星通信技术在林业上得到广泛应用。林业部门开始使用“动中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和“IPSTAR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等来应对林区地震、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和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的通信需求[14]。上述卫星通信系统结合地面通讯指挥车或中心站,可有效地进行高速互联网接入、数据通信、音频视频传输和电视电话会议等高通量通信传输。美国和加拿大主要采用卫星巡回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林区温度来进行林火预警[15]。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卫星通信技术结合3S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高度集成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我国自主开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林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有些单位还整合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和物联网等技术,构建了森林防火综合指挥调度系统,为林业资源监测、林火指挥、安全管理和生产调度等提供技术支撑。

2.4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

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是一种通过移动的无线通信技术接入互联网的新型数字通信模式。在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支持下,用户可使用PDA、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移动终端,通过移动无线网络接入到互联网中,进行视频、图像、语音和大数据通信业务。随着3G和4G技术的快速发展,WiFi和Zigbee、蓝牙、超宽带等新一代数字超短波通信技术的成熟,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体系,为林业监测管理、应急感知和办公自动化提供了技术保障[16-17]。在林火监测、森林旅游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基于3G和4G技术的网络监控系统能有效构建一套实施监测的视频监控网[18]。近年来,国内开发了大量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林业信息化系统。如基于Android系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系统[19],基于3G和GPS的林业资源实时监测系统[20],基于Zigbee网络结合北斗通信技术的林火监测系统[21],基于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卫星影像的林业资源三类调查系统等[16],已初步具备智慧林业的雏形,代表着未来林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外主要将移动互联网通信与物联网结合起来,构建传感器网络通信系统和电信传输网络系统,以满足实时感知、信息短距传递和信息远距离传输的林业综合监测网络需要。传感器网络通信系统主要是依靠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近距离通信技术(NFC)、蓝牙通信技术、红外通信技术、超宽带通信技术(UWB)、毫米波通信技术、ZigBee通信技术等[22]。RFID技术是一种基于射频的无线识别通信技术,在欧洲和美国被广泛应用于珍稀动植物监测、木材储运管理、森林资源监测等方面,通过建立电子标签来达到对森林资源的实时监测和信息传输[23]。NFC通信技术可完成10cm范围内点对点数据的高频无线传输,结合RFID技术将识别信息自动“虚拟连接”到蓝牙和WiFi等移动设备上。蓝牙通信技术可支持10m距离内移动设备间的低成本通信,在手持移动终端上应用广泛[24]。ZigBee通信技术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近距离的双向可组网式无线通信技术,在林业信息通信系统上应用广泛。ZigBee通信技术可高效地实现林业资源的定位监测,如基于ZigBee技术设计的林火监测系统、野生动植物保护系统、森林资源清查网络等[25]。电信传输网络系统主要采用WiFi通信技术、3G、4G和5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效率高等优点,在林业监测和资源管理中应用广泛。例如,基于3G视频技术的森林防火系统,基于WiFi的手持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基于3G、GIS和GPS的森林资源采集系统等[20,26-27]。尽管目前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极为迅速,但受林业发展水平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上述通信技术在林区的应用还较少,新一代3G和4G网络覆盖度低,缺乏多种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整合,限制了智慧林业建设的发展速度。

3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展望

虽然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林业信息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有效保障,实现了信息的快捷传输和交互共享。但其在智慧林业建设中的应用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1)林区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覆盖度很低,接入传感器和物联网的水平较低,尚不能实现通信技术在林区的全面覆盖;2)无线宽带通信技术、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现有林业基础数据库在大数据、云计算方面的整合程度不够,没有构建一体化的信息感知与实时传输体系;3)智慧林业建设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不同地方的系统采用不同开发平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很难实现互联互通,导致形成了无法互通的信息孤岛;4)智慧林业系统内部信息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导致信息系统数据面临泄露威胁,对智慧林业的信息安全战略重视不够。针对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中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今后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应加强以下方面工作:1)加强林区无线网络覆盖,提升林业资源的实时监测水平,推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整合[28]。林区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是物联网和智能设备在林区应用的网络基础,可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的林区推进无线网络建设,提高其无线通信能力。林区无线网络应以公众网为主,鼓励网络资源安全共享[29]。2)要加快林业监测信息与现有公共基础信息、林业基础信息、林业专题信息及政务办公信息等共享和大数据、云计算整合,提高林业资源的监测效率和应急感知处理能力。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林业遥感卫星、无人遥感飞机等监测感知手段的整合,实时提供林业资源监测所需各类遥感信息和位置数据的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3)要整合无线宽带通信技术、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3S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体化的信息感知与实时传输体系,这是智能林业物联网的发展方向。使物联网技术实现从林木感知、动植物感知、林区环境感知到整个林区的综合化智能监测感知网络,从而快速提高林业智能检测、管理服务和决策支持水平。作为智慧林业建设的关键技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4)加快建立现代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应用的统一标准,采用同一开发平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通与共享,并加强智慧林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

作者:马建浦 单位: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世东.中国智慧林业路线图[J].林业经济,2014(10):54-57.

[2]LID,YAOY,SHAOZ,etal.Fromdigitalearthtosmartearth[J].ChineseScienceBulletin2014,59(8):722-733.

[3]刘亚秋,景维鹏,井云凌.高可靠云计算平台及其在智慧林业中的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2011,24(5):18-24.

[4]张扬南.智慧林业:现代林业发展的新方向[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3(4):77-81.

[5]左家哺,邓平.林业发展新模式:智慧林业的评述(Ⅱ)[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4,1(3):52.

[6]李世东.从“数字林业”到“智慧林业”[J].中国信息化,2013(20):64-67.

[7]BOY,WANGH.Theapplicationofcloudcomputingandtheinternetofthingsinagriculture8andforestry[C].2011InternationalJointConferenceonIEEE,Beijing,2011.

[8]刘广平,刘波,滕轶䶮.“智慧林业”时代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13(6):33-36.

[9]刘赟.林业位置服务(LBS)系统构建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10]杨伟,林元乖,郑泽龙,等.无线通信技术在森林资源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7):86-90.

[11]刘亚荣,谢晓兰,杨春,等.基于PTN的山林防灾监控系统设计[J].电视技术,2014,38(1):168-170.

[12]曹轩.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14,37(13):17-21.

[13]BOERNERW.FutureperspectivesofSARpolarimetrywithapplicationstomulti-parameterfullypolarimetricPOLSARremotesensing&geophysicalstress-changemonitoring[C].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sandDevicesforCommunication(CODEC),Guangzhou,2012.

[14]王芳.IPSTAR卫星通信系统在“森林草原防火快速处置”中的应用[J].卫星与网络,2008(10):44-49.

[15]KURUMM.C-bandSARbackscatterevaluationof2008gallipoliforestfire[J].IEEEGeoscience&RemoteSensingLetters,2015,12(5):1091-1095.

[16]吴鹏.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卫星影像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14,39(6):10-15,33.

[17]ZHANGJ,LIW,HANN,etal.ForestfiredetectionsystembasedonaZigBeewirelesssensornetwork[J].FrontiersofForestryinChina,2008,3(3):369-374.

[18]JIANGS,FANGL,HUANGX.Anideaofspecialcloudcomputinginforestpests’control[M]//CloudComputing.Berlin:Springer,2009:615-620.

[19]陈万钧,张维玲,钟建华,等.基于Android系统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系统设计[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8):181-185.

[20]LIUY,ZHUYT,LIYR,etal.TheEmbeddedSystemofForestResourceInformationAcquisitionBasedonOMAP3530[J].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2013,241/242/243/244:2242-2245.DOI:10.4028//AMM.241-244.2242.

[21]邢劭谦.Zigbee网络结合北斗通信技术在林火监测中的应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22]ZHAOC,LIXS,CHENJS.StudyontheApplicationofInternetofThingsintheLogisticsinForestIndustry[J].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2011,97/98:664-668.DOI10.4028//AMM.97-98.664.

[23]ANDERSB,MARTINE,JANNEH,etal.MonitoringenvironmentalperformanceoftheforestrysupplychainusingRFID[J].ComputersinIndustry,2011,62(89):830-841.

[24]KALEGM,LABADERP,PAWASERS.TunableanddualbandrectangularmicrostripantennaforbluetoothandWiMAXapplications[J].Microwave&OpticalTechnologyLetters,2015,57(8):1986-1991.

[25]QUY,HANW,FUL,etal.LAINet:awirelesssensornetworkforconiferousforestleafareaindexmeasurement:design,algorithmandvalidation[J].Com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2014,108:200-208.

[26]LÓPEZO.Monitoringpestinsecttrapsbymeansoflow-powerimagesensortechnologies[J].Sensors,2012,12(11):15801-15819.

[27]张劲松,齐怀琴,苗凤娟.3G视频在森林防火系统中的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2013,(3):74-77.DOI:10.3969/j.issn.1002-7351.2013.03.16.

篇7

关键词:秦岭林区;悬崖峭壁;森林防火、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识码:A

悬崖峭壁的概念是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势险峻。在秦岭很常见,几乎在任何山场都能遇到,属危险地形,扑打不易,但也是切断火场传播途径的最简易地方。秦岭林区过去在扑救这类火灾时造成过人身伤亡,利用地形,为灭火创造有利条件,研究地形,避免不安全事故。

1 秦岭林区悬崖峭壁植被特点

1.1 由坚石构成的陡坡

坡度很陡,主要由坚石构成。高度从1m到几十米都有。造山运动时形成、地震及泥石流蹋方,撂荒田的人工修筑的砌石地垅、林区公路两侧的拉槽边坡。

1.2 植被有华山松、藤本、草本植物和灌木

生长着零星的华山松,伴生着数量不多的藤本,块状生长有耐旱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华山松杆形高大,根深深扎在石崖中,藤本主要有爬山虎、三叶木通和南蛇藤,树根深深扎进悬崖底部土壤,上部紧紧缠绕在悬崖边上的树干上。藤本枝繁叶茂并夹杂着大量的枯枝落叶。草本植物为阳生的先锋植物蒿子,灌木为木兰、胡枝子、珍珠梅,含水率低,生长季节短,低矮,多头。

1.3 悬崖下部累积成很厚的枯枝落叶层

常年降雨冲刷,枯枝自然下落,悬崖下部日积月累形成很厚的枯枝落叶层。水肥条件很好,且背风,生长着密度相对较大的卫茅、忍冬类的杂灌,分枝在7、8个左右,这些杂灌当中还有的长有枝刺,人员难以到达。

1.4 悬崖上部可燃物聚积少

悬崖上部风大,无枯枝落叶聚积,土壤流失多,水肥条件不好,生长的植物主要为竹子和匍匐在地上的大量的藤本。密度不大,植物含水率低,可燃物聚积少。

1.5 悬崖峭壁没路

顺着悬崖峭壁横山走,两侧都可以找到宽约50cm的动物下山喝水的通行路或者药农挖药的通行路。秦岭有很多大动物,如羚牛,可能是悬崖峭壁边上视线好,其习性晚上都爱站在这里。悬崖峭壁上部边上被动物踩蹋出一片片空地。

2 秦岭林区悬崖峭壁林火特点

2.1 缓进火

在悬崖峭壁形成火为缓进火,火苗呈线状。

2.2 向下部传播多带状火

从悬崖峭壁上向下传播的火通过带火的枯枝落叶掉落传播,下面火势比上面要大。下面风力小,传播慢,先形成团带。当下面燃烧到一定的程度后,热量聚集的差不多,形成带状火,然后加速向下传播。

2.3 向上传播火势传播由点带面

从悬崖峭壁下向上传播的火通过附着在悬崖峭壁上的藤本传播。火势传播缓慢。到达上部后,先形成星点状火,10min以内不会向外迅速传播。表现形式像余火。在强风的作用下,火苗一点点增大,然后被风吹走,呈现爆发式、多火源传播方式。

另外,峭壁华山松不会形成林冠火,也很少成为传播通道。悬崖峭壁下部林火难以发现,上部较易发现。悬崖峭壁周围林火燃烧时间长,持续燃烧时,受外界气候变化影响小。夜晚扑火队员撤离后,林火常常偷偷爬上悬崖峭壁,或者是带火燃烧物从上面滚动,借助下山风,飘落很远,屡屡突破防火线。从山坡上向悬崖底部传播的上山火,上山风受到悬崖的反弹,形成回旋火,在此处有加大燃烧迹象,火苗高度增加1倍,在此处休息时要格外小心。从山坡上向悬崖上部传播的下山火,下山风受到悬崖的影响,风的加速惯性猛然释放,火在此处变小,向两侧发展,形成翼火。

3 秦岭林区悬崖峭壁林火扑救方法

用砍刀、钉耙、手锯等彻底清除藤本,切断传播途径;在下部开设的防火线要尽量远一些,并且要用石头就地垒成防火挡墙,防止掉落物滚动突破防火线;在上部开设的防火线也要相对其他地方远一些,宽度可以窄一些,主要是防止脊风的危胁;在悬崖边上作业要格外小心,抓牢,扑火队员相互照应。由于难以逃生,防火线开设在尽早展开;对于上山火的灭火方式,可采用上面开设好避火安全区后,就地掘土,向下抛撒,覆盖灭火;无特殊保护措施,绝不允许扑火队员站在悬崖边上直接扑火向上窜起的火苗;在下面的扑救的队员要戴好安全帽,防止上面落石。严禁攀爬悬崖,特别是依靠悬挂在半空中的藤本攀爬;严禁扑打悬崖上的余火;对于独立的山峰、高程点、梁卯顶发生火灾,采运防火线围歼的形式,尽量避免人工直接扑打。

4 案例

位于秦岭腹地的陕西省太白林业局采育一队,1987年3月29日12:00发生森林火灾,林分组成为6杂4松,出动车5辆、扑救人员167人、风力灭火机7台、二、三号工具60、20套,于3月29日19:00扑灭。肇事者在悬崖边上扑打,被火围困,坠落山崖,当场死亡。分析肇事者当时心情,急于把火扑灭,没有留意地形,发生了不测。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二郎坝林场马房沟,1992年4月15日14:00发生森林火灾,林分组成为7栎3杨,出动车8辆、扑救人员365人、风力灭火机7台、二号及其他工具170把,于4月18日10:00扑灭,大火燃烧长达4d时间。4月16日天黑前大火基本被扑灭火,只有一个大石崖,人无法到达,林火在上面燃烧,下面开设好防火线。由于秦岭林区地形复杂,扑火队员夜晚不允许在火场坚守过夜,加之2d连续扑打,疲惫不堪,第2天检查余火出发时间晚。到达火场后,发现从悬崖上滚落的可燃物,在大风和重力惯性的作用下,飞的很远,突破防火线,引燃了下部山场。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是,悬崖峭壁周围开设防火一定要远,要有防火挡墙。

5 小结

篇8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逐渐厌倦了那种硬质建筑、嘈杂有污染的环境。因此,崇尚自然、走向自然便成了人们新时代的精神需求。兴建森林公园,开展森林旅游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引导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森林、陶冶情操:有利于扩大交往,扩大信息面,推动林业的对外开放。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森林环境的好坏,决定着森林公园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必须以维护环境质量作为根本。如何创建良好的休憩、娱乐、购物的旅游环境,维持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平衡,给森林公园的建设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森林 公园 规划

一、森林公园的概念

关于“森林公园”的概念,尽管不同学者描述的概念各异,但其表达的实质是清楚的,即以森林景观为背景,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旅游及教科文活动区域。1999年的《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对“森林公园”作了科学的定义,并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指出森林公园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和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它明确了森林公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具有一定面积和界线的区域范围:第二,以森林景观为背景或依托,是这一区域的特点:第三,该区域必须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区域内可为人们提供游憩、健身、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等活动:第四,必须经由法定程序申报和批准。

二、森林公园的作用

1 森林的杀菌功能。森林能分泌杀菌素如菇烯、酒精、有机酸、醚、醛、酮等。这些物质能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据测定:在南京市各公共场所空气含菌量为49700个/m3,公园内为1372~6980个,郊区植物园为1046个,相差12~25倍。例如:据测定在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夫妻岩人工杉木林内含菌量仅244个。林道附近因游人影响为524个,而同时在公园内游人食宿中心测定为13918个。

2 森林降低噪音。噪音低,是森林环境的又一特征,林木的存在能消除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有碍人类健康的噪音。

3 森林的绿色心理效应。绿色的基调,结构复杂的森林,舒适的环境等对人的心理作用更是为人们所重视。据测定:游客在森林公园中游览,人体皮肤温度可降低1~2℃,脉搏恢复率可提高2~7倍,脉搏次数要明显减少4~8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慢,心脏负担减轻。森林的绿色视觉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多种效应,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绿视率”理论认为,在人的视野中,绿色达到25%时,就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

三、森林公园规划建设思路

1 规划与建设。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是森林公园建设的主要依据。在编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过程中应严格区分其与城市公园的异同,否则将导致森林公园建成后其森林环境特点不明显,甚至脱离森林环境。其表现为在森林公园中大兴土木,规划建设大面积的别墅、公寓等度假建筑,乃至商业气氛相当浓厚的“一条街”、“广场”等。

2 森林公园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与《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森林公园属于森林风景区,风景名胜区内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必需受到严格保护,不得破坏和随意改变。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必须坚持以保护为主,适当合理开发的原则,实行依法治园,切实保护好森林景观资源。保护包括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景观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了对森林公园的全方位保护体系。

3 活动内容的设置。森林公园活动内容的设置应以直接或间接利用森林资源或在森林环境气氛中进行的活动为主。适宜的活动内容包括:森林野营、野炊、森林浴、动植物标本采集、登山、骑马、狩猎、骑山地车、钓鱼、游泳、划船、滑水、漂流、森林自然美欣赏等。

4 森林植被的景观质量。森林公园有些是建立在国营(集体)林场上世纪50和60年代大面积营造的人工速生丰产林或绿化先锋树种组成的林地,有些是在苗圃地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有些是自然演替的次生林,森林景观质量不高,这在近几年建成的森林公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森林抚育、间伐和林分改造,以丰富森林植被、群落结构及林相,形成清新宜人的森林环境。

篇9

目前,在我国不同层次的立法中都出现了表述森林概念的相关规定。《宪法》第9条第1款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民法通则》第74条第1款规定:“劳动群众集体组织的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包括法律规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物权法》第48条规定:“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上面列举的法律条文中虽然都使用了森林这一概念,但是却没有一个对森林概念的清晰界定。笔者认为《森林法实施条例》中表述的森林资源就是宪法、民法、物权法中的森林,或者说是对宪法、民法、物权法关于森林表述的解释。而《森林法实施条例》中的森林则是指成片的树木。严格的说,本文所要探讨的保护对象是作为森林资源主体部分的森林,而不是《森林法实施条例》第2条中所定义的森林资源。下文中亦会严格的按照这个前提对森林概念的界定,进行环境法、民法、刑法等法学领域在保护森林方面的差异之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究。

一、各法学领域关于保护森林方式的概述

(一)民法对森林的保护

在民法领域中,对于森林的保护是基于物权制度,把它看成民法上的物来进行调整的。物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之一,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而又能为人们所实际控制或者支配的,存在于人身之外的物质客体。我们可以看到,民法上的物是存在于人身之外的,具有非人格性,就是说与人身权不能交界。其次,民法上的物必须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并且还能为人们所控制和支配。最后,民法上的物,目前多为有体物。按照这样的标准,森林就是民法意义上具有稀缺性和有用性且能够为权利人所支配的物。

按照物权法定原则,物权可以分为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和占有权。民法(物权法)对森林的保护大致可以归类为以下三个方面。

1.对森林所有权的保护

通过对所有权的一般理解,我们可以对森林所有权的四项基本权能做出表述:占有权是指所有人对森林进行控制或者管理的权利;使用权是指所有人按照森林的性能对其加以利用,以满足生产或者生活需要的权利;收益权是指所有人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基于森林而产生的物质利益的权利,在民法中主要表现为收取森林产生的孳息的权利;处分权是指所有人对森林进行消费和转让的权利。

民法(物权法)对森林所有权的保护主要表现为:以确认权利主体为基础,当所有权人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要求他人通过返还原物或者恢复原状的方式使所有权人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救济或者以经济补偿的办法来使他人承担对所有权人的物的损害赔偿责任;如果存在危及到所有权人行使权利的情况,还可以要求他人消除危险或者排除妨害,以保证所有权人权利的行使。

2.对森林的用益物权的保护

用益物权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权利。以所有权的存在和物的使用价值为基础,通过设立用益物权,用益物权人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设立该用益物权的合同的规定,就能独立、排他性的支配标的物。笔者认为,以开发利用国有、集体所有的森林为目的的使用权和以畜牧、养殖为目的而承包国有、集体所有的森林的承包经营权均可以视为用益物权。

法理上,对用益物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对所有权的限制上:在用益物权依法设立后,所有权人不能随意取消,只有具备法定的事由,所有权人才能终止用益物权;所有权人在行使所有权时,不得妨碍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所有权人也不能随意变更用益物权人对所有权的义务内容;用益物权具有优先于所有权的效力。

3.有关森林的担保物权的规定

担保物权是指以担保债务的清偿为目的,而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或权利设定的定限物权,担保物权可以分为抵押权、质押权和留置权。从《物权法》第180条、第183条的规定可以发现,虽然物权法对抵押物的范围作了正、反两个方面的限制,但是作为抵押的森林只要不属于第183条所规定的财产,不违反其他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就可以成为抵押的标的。总之,森林的担保物权,就是以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处分的森林使用权为债权担保,以确保债权实现的目的。由于物权法在立法时采用“一并抵押说”,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到《物权法》第182条的规定,即森林抵押时,必须将其林地使用权一并抵押。

(二)环境法对森林的保护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条对环境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森林是环境因素的一种,属于一类自然资源。森林法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的单行法,对森林的保护作了非常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界定了森林的权属;按照指定的林业规划、森林经营方案规范对森林的经营管理;通过设立森林公安、建立森林防火制度、封山育林制度、划定自然保护区以及植树造林等手段加强对森林的养护;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通过设立行政许可的方式严格控制森林的年采伐量。

二、两者对森林的保护之比较分析

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市民社会是近代的产物。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它是社会的一部分,不同于国家且独立于国家。其次,它构成个人权利,特别是个人财产权利的基础。最后,市民社会是由许多自主的经济单位或商业公司共同构成的集合体,这些经济单位或公司的行为独立于国家之外,且相互竞争。市民社会是由自主与自由的个人为单位构成的,这些个人是平等自主的个人,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独自决定自己的行为,近代市民社会因这种人的存在才能形成。在市民社会中,每个人以自己为目的,所有的他人对自己来说是皆无的。但是特殊的目的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得到共同体的形式,这样在使他人幸福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满足。总之,近代市民的自由、个人主义是与社会必然的结合起来的。我们可以发现,民法的伦理基础即人的相互尊重,旨在保障每个人的存在及尊严,意思自治仍然是民法的基本原理。由此可见,个人的自由、自主的生活即是民法的理想所在,是民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民法中对于森林的保护,是着眼于保护森林所有权、使用权关系,是将其视为私人的财产而进行调整,不是也不可能以维持生态平衡、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为宗旨。我国民法在立法实践中,对调整对象的量有明确的规定:只调整当事人以财产或者人身为内容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诚然,造成森林破坏的原因是人类的行为,而作为民法上的物的森林也可以作为财产从而被民法所保护,由民法来对破坏森林的行为进行规制。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民法的本位是权利。权利是构成民事法律体系的核心。如前所述,民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个人自由、自主的生活。民法的真谛便在于对于权利的认可和保护。在民法这一定型化的权利义务体系中,权利处于主导地位,即义务应当来源于权利、服务于权利并属于权利。在此基础上,民法设定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法律设定义务的目的只是为了保障权利人权利的最终实现。在这里,权利才是第一性要素,义务是第二性要素。法律的力量在民法领域里仅限于禁止每一个人损害别人的权利,而不能禁止每一个人行使自己的权利。这就会导致权力所有人为利用所有物以实现对所有物的独占利益,而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采取各种措施与手段。

与民法不同,环境法产生的原因就是环境问题的不断加重。环境才是此法所要保护的对象,环境保护正是环境法存在的目的。具体说来,环境法对森林等环境因素的保护,是着眼于各种环境因素之间、每种环境因素内部的相关联性,因为这种相关联性的存在,使其能发挥生态功能作用,以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旦某种环境因素脱离了环境,就会丧失这种生态功能作用,不再是环境法保护的对象。还是以森林为例,当它被砍伐成为木材之后,就失去了原有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功能,就不在是环境法所保护的对象。而森林不管是砍伐前还是砍伐后,均是民法作为树木或者木材所有者的物权加以保护的对象。

某些条件下,环境法保护的对象与民法上的物会有所交叉(比如森林)。但是森林也是基于不同的标准而作为这两个法律部门的权利客体,对它的保护方式会因为环境法和民法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环境法的产生对原有的民法理念以及价值追求目标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笔者认为它们之间其实不存在直接的逻辑上的联系。一个作为私法领域里调整人与人之间纠纷的私法规范,一个作为在公法领域内对人与人因为环境保护所产生的问题的公法或者说社会法领域。二者其实并没有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有着很深的交集。民法如果要在保障权利主体权利实现的同时兼顾对森林生态效益的保护只有将民法纳入公法领域内才有可能实现。

篇10

一、森林资源概述

(一)概念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森林的定义是“以乔木为主体的植被类型”。森林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以乔木为主体的森林植物组成部分称为狭义的森林资源。而广义指的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

(二)特点

森林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森林资源功能的多样性

森林资源不仅具有经济功能、生态功能,而且具有极大的社会功能。例如,森林中的木材、鲜果、树皮可作为木料、食品、香料、药材、薪柴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之中,森林能保育土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由于森林资源的系统性,森林的一种功能的实现可能引起其他功能的损失,因此,在评估森林资源时,要综合考虑,使森林资源的功能在整体上实现最佳。

2.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

作为一种典型的可再生资源,当森林资源被采伐后,人类可以通过劳动培育其再生,或者花费更长的时间使其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然再生。森林资源的自我更新能力很强,只要不受外力的破坏和超负荷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可供人类持续使用。

(三)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按森林的树种分类,按用途分类,按照原生程度分类,按照经济用途分类。由于按用途分类能清楚的反映森林的价值归属,有利于建立森林资源核算框架,因此本文将以这种分类为基础构建森林的资源资产负债表。

森林资产的一级科目分别为“用材林”和“非用材林”。在一级科目下按照树种设置二级科目,分别为“针叶林”、“阔叶林”、“竹林”和“其他”。

二、森林资源资产价值量核算

遵循资产评估中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这三个基本方法,林木资产的评估方法具体有以下形式:

1.现行市价法,包括现行市价法和市场价倒算法;

2.收益现值法,主要是收获现值法;

3.成本法,包括重置成本法。

每一种估价方法均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对林木进行评估时要根据不同的内部结构,不同的林种,不同的林龄从而选择相适用的估价方法。用材林是森林资源资产中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种,是林业产业经营的主要对象,也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主要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较为成熟。

三、森林资源负债价值量核算

2000年3月24日,贵州省人大常委颁布了《贵州省森林条例》,其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林业发展规划和国家关于林种划分的规定组织划定本地区的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和特种用途林,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林业工作;乡(镇)林业工作站负责本乡(镇)林业管理和林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指导和组织农村集体、个人发展林业生产。

对森林的负债项目构建,需要从法律法规、政府规划等方面进行确认。

1、应付管理建设费用

按照国家规定,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依照森林法,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更新,实行管理和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规定制定林业长远规划和建设方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在林区设立森林防火救灾措施等等。由此产生的应付款项应通过 “应付管理建设费用”账户反映。

2、森林的超额采伐

我国森林法中规定:“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我国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年度木材采伐量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量。此外,须申请采伐许可证后才能采伐林木。

故此,对于超额采伐、滥伐、盗伐的林木应作为一项负债进行确认。

3、森林的违法出口

我国森林法规定了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贵树木。违法出口我国禁止和限制出口的树木应作为一项负债进行反映。

4、其他应付费用

除了上述费用之外还应该设立“应付职工薪酬”和“其他应付费用”科目。

其中应付职工薪酬主要指护林员、森林管理人员的应付工资薪金、福利经费等。处理个人间、单位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关于林木使用权或所有权争议发生的费用可以放在其他应付费用科目中反映。

四、森林资源净资产和报表附注

森林净资产通过资产和负债倒挤的方式得出。遵循会计恒等式如下:

资产-负债=净资产

由于森林资产的特殊性和资产负债表的存在的局限,关于森林资源的许多信息需要通过报表附注解释说明。

在报表附注中要详细注明资产、负债账户变化的原因:比如自然延生、造林、环境保护成效、有益砍伐、灾害、退化、人类活动、超额砍伐等等,以及这些原因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五、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