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政策最新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税政策最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税政策最新

篇1

【关键词】财税管理;信息化;现状;应用效果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财税环节,因为税收管理对企业的每个环节都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税收政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上国内各种经济因素的制约,使得企业在进行财税管理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为此就要求企业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准备,通过完善财税管理的各个环节来防止问题的发生。财税管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来规划整个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公司的整个财税工作能够符合法律的要求。

一、财税管理现状

1、财税风险较大

企业的财税管理人员需要按照财税政策规定的操作细则来完成相关的纳税工作,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但是现在许多企业的财税工作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风险的加大,这些风险出现的原因体现在多个方面,而国家财税管理体系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要知道改革会对所颁布的政策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很多财税政策在运行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解释,因此很多财税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监管力度的不同也会对企业的财税风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都是现代企业特别是央企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财税管理机制不统一

现在很多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还存在比较大的随意性,各个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尺度,一个公司所属的下级单位在管理时一般都是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来进行的,毫无疑问这样做对公司的整体运营都存在极大的不利。因此,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统一培训,让他们全面理解税收改革的内容,熟练业务。同时,企业管理者应该及时关注最新的财税政策动态和市场走向,随时掌握税收最新的动向,在遵循国家财税政策的前提下制定统一的税收管理标准、合法的纳税方案,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税负。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公司的财税风险。

3、信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财税信息管理系统,这将会对其工作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财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财税管理人员由于受到其本身教育背景的影响,且其已习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完成工作任务,在处理报表的时候也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财税管理对公司的业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财税部门要做好信息共享工作,这样才能使整个公司更协调的发展。

二、财税信息化管理需求

加快财税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面对财税管理的较高风险,企业在制定财税政策的时候不但要运用科学的理念,而且还需要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相应的平台。加快财税管理信息化不仅是企业的发展要求,而且也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完善和落实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配合及完善这项措施。财税工作的有效管理需要处理好一些基础环节,因为这些方面的统一有利于实现税收知识的共享,且财税工作的流程也需要按统一的标准进行,在完成税费计提后才能进行申报和缴纳,因此财税管理的基础工作也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公司的纳税情况需要通过分析财务数据来完成,因此为更好地统一分析口径。

三、财税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功能框架

1、核心理念

财税管控体系对财税管理的信息化有很大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统一工作。

2、业务的功能体系

我国许多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体现了信息化的理念,其财税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多方面也都是按标准进行的,比如在税种税费计算方面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而纳税调整事项对于整个系统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要做好登记工作,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内置纳税申报表模版,因为工作人员需要将缴纳的税款向相关的机构申报。公司的财税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风险,因此通过建立信息系统业务可以帮助及时发现这些风险,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分析指标体系的作用,除此之外,评估模型的建立也是发挥业务功能的重要手段。

3、业务解决方案

在纳税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对纳税主体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纳税主体属性的统一需要规范相关的登记信息,比如说登记类型和税种信息,这些情况对于纳税主体的属性会有很大的影响。现在不同的公司需要按照不同的税种来缴纳税务,在我国,营业税、增值税和房产税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税种,因此对于不同的税种要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对这个纳税体系的建设有很重要的影响。每一个税种都有相关的基础分类,这些分类信息对于了解公司的业务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这些划分标准都是按照业务的类型制定的,比如说进项税和销项税属于增值税的范畴,但是这两个税种又有属于自己的内容。因此明确这些细小的类别对财税的统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财税的标准化管理需要在很多环节进行改进,比如说税费计提规则需要进行统一,而且下属单位还要按照这个标准统一开展工作,因此这种管理方式对于税费核算方式的一致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财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对日常的业务处理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涉税基础信息自动采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种业务可以充分发挥数据集成平台的作用。税费计提这种业务也要按照固定的规则来开展,而且还需要发挥模版的作用。企业的税务信息需要进行保存,因此这就对纳税申报提出了一些要求,自动生成的纳税申报表可以在企业自查税务信息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财税信息的深入分析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为了使财税信息化管理应用有更好的模式,企业要加大研究力度,通过各个环节的不断改进来降低企业的财税风险。

篇2

虽然中央一再要求要保持定力,但此时淡定谈何容易?央行是否应该降息的争吵已经从餐桌话题转向媒体论战。国际投行研究报告甚至在论证中国是否已经滑入“中等收入陷阱”。政府是否该出手刺激经济已无需再讨论研究,如何刺激才是眼前的难题。

“刺激”这词儿本身就挺刺激人的。那一年,搞了一个强刺激后,舒服了一小下子,痛苦了好一阵子。一直到现在,一些经济问题动辄归咎于“前期刺激政策的影响”。于是出现了“微刺激”这词。字面上看是要汲取教训,不使蛮力。

然而,微刺激也不好下手。除了工业外,出口、内需、投资等,约好了似的往下掉。8月份,我国对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同比增速分别比上月回落4.9和3.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从2013年前8个月的20.3%逐月下降,今年前8个月落到16.5%。似乎各个方面都需要刺激,就好比颈、肩、背、臀,哪都不得劲,从哪个部位开始治疗,难以抉择。

当“微刺激”的思路刚刚提出,各部门、各地方立马开始了行动。铁路、保障房方面的投资正在增加,央行的定向降准正在扩大范围,绝大多数城市已经解除房地产限购……甚至还有一个地方的领导公开表示,要通过允许“微污染”的方式,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和投产的速度。

当各部门一起行动的时候,微刺激已然变味。比相关部门集体行动更可怕的,是各级部门的连锁行动。中央某单位找到一个穴位扎上一针,省、市、县各级对口部门就会各扎一针,而且越扎越深。这种贯彻中央精神的习惯性做法,想要控制刺激的力度,几乎不可能。

所以,真要做到微刺激,就不能有地方肆意放大政策的空间,不能有滥用政策的余地,这就需要找准刺激的穴位。只需一针,打通所有筋脉,而不是把银针分发到地方,不受控制地随意扎。

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是最容易被滥用的手段。一旦再来一次“铁公基”方式的刺激,各级地方政府定会逐级放大政策效应,短期的确能够缓解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以及GDP增速放缓等问题,但长痛便会尾随而来。

如果采取调整利率、税率等财税政策,地方便没有太多的变通空间,刺激力度便容易控制得多。不同于以旧换新补贴、项目投资拉动等需求侧政策,财税政策侧重在供给侧发力,作用更为温和而持久。

事实上,中央已经着手通过减税来刺激增长了。国务院最近决定,对月销售额2至3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过去的免征范围只是2万元以下。

首先必须为这样的减税政策叫好。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负,对于这部分在经济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抗压能力最弱的群体,是最直接的支持。

当然,减税也不是唯一选择,继减税之后出台的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的政策,也是很好的供给侧微刺激措施。

篇3

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标志,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但对于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至今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解不一。陈永忠定义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知识、技术、资金、信息密集的产业。陈程和刘和东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系列新技术群的统称,它是以最新科学成就和发现为基础,进行科研和创造,不断地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产业。王昌林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一个以智力密集型工业为基础,在多学科技术集成下服务于基础工业和相关产业的综合性产业群。任海玲等人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先导产业,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本文比较认同第三种观点。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有必要进一步谋划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然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财税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政策之一,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

二、目前江苏省财税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财政拨款始终无法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政府财政应承担的职责尚未完成。2013年江苏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7798.47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其中用于支持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经费为16.5亿元比2012年增长1.9%,这说明财政资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增长速度远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这就会导致财政资金的投入比例和长期效应不符合财政职能的要求,最终偏离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2.税收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江苏省税收政策问题主要集中在所得税和增值税方面。所得税方面主要存在优惠对象不科学、优惠方式单一、优惠效果欠佳、个人所得税矛盾突出和企业所得税负担较重的问题。增值税方面主要存在高新科技企业提前垫付税款加重企业负担和对部分企业征税政策界定不明等问题。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其销售周期较长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商品销售,所以企业就要提前垫付增值税税款,挤占了企业本来就不充足的资金,使企业不能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科技创新。

三、促进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1.促进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1)增加科技经费的投入。目前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对促进全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财政支持方面仍然不足。我们应该加大财政资金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不断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入,加强风险资本的投入机制。同时,要不断优化财政资金的投入结构,合理配置科技资源。(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江苏省的财政支出结构主要偏向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这种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较低,科研成果是否能直接创造出社会效益还需实践检验,由此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改变这种财政科技投入模式,可以建立财政科技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促进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1)完善税种改革。增值税方面应适当扩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优惠的范围。所得税方面,企业所得税应区别对待不同的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大中型的、发展稳定运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可以严格征收,但对于小型的、处于起步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提高广告费的扣除比例等。个人所得税应实行分类课征制度,不同岗位上的科技人员实行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2)对风险投资资金给予税收优惠。风险资本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对风险投资活动给予税收优惠不仅可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样会有益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篇4

自2010年12月1日起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统一,这意味着中国内外资企业税制的全面统一。据介绍,自2010年12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适用国务院198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和1986年的《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1985年及1986年以来国务院及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的有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法规、规章、政策同时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

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在海南试点

为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国务院决定在海南省开展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以下简称离境退税政策)试点,据介绍,同一境外旅客同一日在同一退税定点商店购买退税物品达800元人民币就可以享受退税的最低购物金额,离境退税税种为增值税,退税率统一为11%。退税对象为在中国境内连续居住不超过183天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同胞。此项政策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台大幅放宽过劳死认定

台湾“劳委会”近日终于放宽过劳死的认定标准,未来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心肌粳塞、急性心脏衰竭和严重心律不齐等,只要是因为职业猝发,都算是职业病,且“不限在工作场所发生”,在家加班也算。此外从工时上来说,如果猝死前1个月加班时数超过92小时、发病前2到6个月加班时数超过72小时,就可被认定为过劳死,雇主必须支付“职灾补偿金”,数额为员工45个月的薪资。

中国游客日本掀起购买文物热潮

中国人海外购买文物热已波及到日本。日本媒体报道指出,在日本各地举办的中国古代书籍及艺术品拍卖会吸引了众多中国游客。中国游客的竞购给日本的古董市场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促成了古代文物向中国的回流。一名经常来日本的中国企业经营者说,日本留存的中国文物的档次较高,保存状态良好。他认为中国人今后也会来日本收集文物。中国富裕阶层的文物收藏热正在向境外扩散。据佳士得拍卖行介绍,2010年春季该公司在香港的中国古董拍卖会的成交额约达52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

美国40年间贫富差距加大

美国一家智库存机构调查显示,美国过去四十多年来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最新调查显示,美国最富1%家庭的平均财富是全关平均家庭财富的225倍,创下这项调查1962年开展以来最大差距。在2007年实施的上一次调查显示,最富家庭与平均家庭财富差距为181倍。上世纪60年代,这一差距则为125倍。

篇5

1.确认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范围,加强研发支出规范化管理。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研发支出是核算企业研发活动中发生的相关支出。同时,国家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都针对企业规范研发支出会计核算与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企业应当明确研发支出的列支范围和标准,严格审批程序,按照研发项目进行辅助核算,并按研发支出的费用类别进行合理分类。建议企业参考财企〔2007〕]194号文件精神,建立相应的费用明细类别。

2.明确会计日常核算、企业研发支出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三者的区别。企业健全的会计日常核算是做好研发支出管理的基础,设计合理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规范的研发支出费用明细项目,有助于满足多方面的管理要求。企业研发支出核算体系的合理搭建有利于企业全面、完整的反映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情况,不仅为企业享受研发费用所得税加计扣除提供基础资料,还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核创造有利条件,享受更多的税收政策红利。因此,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就要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合理划分各项研发支出的明细科目,为后续统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统计创造有利条件。

二、明确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法

研发支出有3种会计处理方法:(1)全部费用化:企业研发支出发生的研发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2)全部资本化: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费在发生期内先归集起来,待达到预定用途时予以资本化。(3)符合条件资本化:把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资本化,把其他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研发支出的全部费用化处理是基于研发支出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基于谨慎性原则将其全部费用化,有利于提升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但这种处理方法会低估企业的资产或企业价值,不利于重视研发投入的企业做大做强。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的建立在假设企业研发投入能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但违背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符合条件资本化处理是较好的平衡了谨慎性原则和可靠性原则,有助于重视研发投入企业的发展壮大,又可以规避研发支出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重大不确定性。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企业未来盈利压力。

三、企业研发支出的税务处理

从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财税〔2013〕70号文件,一直到最新的财税〔2015〕119号文件,国家对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和规范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进行了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因此,一个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有助力于更好的满足税收核查要求。企业研发支出在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计算时须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要正确区分研发支出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不得串项混淆,不进行分别核算,准确、合理归集的研发支出将面临失去享受税收优惠的风险。其次,要正确区分研究开发活动与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研究成果的直接应用、成果商品化后的技术支持活动、现有技术的重复或简单改变、市场调查研究及产品服务的常规质量控制、测试分析、维修维护活动的差异,不得将非研究开发活动的支出混入加计扣除范围,防止随意扩大税收加计扣除优惠范围,带来税务风险。

四、研发支出核算成果应用

企业研发投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建立,财务人员在完成研发投入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收集整理的研发支出信息,为企业创新发展战略服务是一个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1)分析整理企业研发投入使用去向,可以从费用性质和费用项目两方面来分析展示,通过费用性质分析,可以厘清研发人工费用、直接材料、试制试验、仪器仪表设备运行维护、折旧摊销等费用在总投入中的比重,为后续研发投入重点提供参考。研发费用投入的项目分析,能给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情况,帮助决策者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统筹企业资源,选择最优先的研发项目作重点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同时,企业还需要持续跟踪研发成果的转化应用情况,通过统计应用研发成果带来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增加,企业成本控制带来的改善,低碳、节能、环保等指标的改善等角度来评估企业研发投入的产出效果。为企业后续改善研发投入方向助力。

篇6

税收之于个人收入

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禁止金融风暴进一步蔓延,促进经济复苏,各国都在出台“一揽子”措施,增加投入。而减税让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我国来说,增加投入,主要是增加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增加投入就需要财政资金。这里的财政资金主要来源就是税收,这与后者的减税让利扶持企业发展正好是一对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国家就会在强化征收管理上下功夫。

为加强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管理,提高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质量和力度,2009年5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关于加强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与企业的工资费用支出比对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的国税与地税联手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规范工资薪金支出的税前扣除。 各地税务机关对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力度的进一步增加,对“打工仔”的实际收入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中国财政部网站2008年6月17日刊登“个人所得税课题研究组”最新撰写的《我国个人所得税基本情况》指出,1994年,中国仅征收个人所得税73亿元,2008年增加到3722亿元。从分项目收入看,近年来工薪所得项目个人所得税收入占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比重约为50%左右。由此可见,普通工薪阶层成了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承担者。对于一个“工薪人士”而言,在收入总额既定的前提下,税收支出增加,就意味着能够支配的资金的减少,这是一个简单的加减法。

个人/家庭税务筹划的发展及意义

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应当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呢?笔者以为,争取在不违背现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降低税收支出,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税收筹划(人们通常所说的合法避税)。所谓税收筹划,就是纳税人在现行税制条件下,通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税收政策。适当安排投资行为和生产经营业务流程,通过合理的财务协调和有机的会计处理,巧妙地安排纳税方案,在合法的前提下,以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涉税经济行为。

由于税收是支出因素。无论在哪个国家,依法纳税是都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个人/家庭的税务筹划则是个人所得税为主,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它自1799年诞生于英国以来,在200多年的时间内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一个税种。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确立了主体税种的地位,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国际上看,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主要分为综合税制、分类税制以及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也称为混合税制)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税制筹划方法也不同,所以,国际上一般有专门人员和机构为有关纳税人提供专业服务。日本有85%的工商企业,委托事务所纳税事宜,韩国有95%的企业委托事务所,澳大利亚有80%。美国的工商企业有50%以上委托人办理税务事宜,个人所得税几乎是100%委托税务人申报。

我国个人所得税自开征至今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其制度设计、征管手段等基本上是与我国不同时期的特殊国情相吻合的,今后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也必将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不可能超越我国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特别是在税收诸多征管和配套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将循序渐进、不断完善。与之相适应,我国的个人/家庭的税务筹划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肯定,在我国个人,家庭的税务筹划必将快速发展。

由于税收是人们无法抗拒的事实,所以,人们会因为纳税而使自己的财产缩水。这也是在法制社会条件下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矛盾。通过税收筹划,可以找到最有利于纳税人的政策规定。在经济活动中,人们的涉税事项越来越多。投资、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取得工资薪金或者劳务报酬、参与分配、偶然获奖甚至是消费,人们都可能成为纳税人。而同一个经济事项可能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涉税规定。通过筹划,人们就可能找到并适用于自己的政策规定。比如在一个时段内的服务收入较低,可以用“工资薪金”的名义取得,而收入较高,则以“劳务报酬”取得,从而明效节约税收成本。通过税收筹划,我们可找到一个合法并且合理支付税收金额的平衡点。比如,对个体工商户销售的控制,利用“起征点”降低纳税成本;对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控制,调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成本等。此外,通过税收筹划,可以找到最有利于纳税人的纳税方法。

展开个人/家庭税务筹划的一般思路

对于个人/家庭来说,能够进行税收筹划的方面和环节很多。纳税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筹划,这里仅对人们日常经济活动的常见事项的筹划思路和方法作一个简要提示:

投资环节的涉税筹划 人们如果有富裕的资金并计划证券等形式的投资,其中的的税收筹划的机会就会很多、这里仅举一例说明:如果你想投资上市公司,是投资境内上市公司还是投资于境外上市公司更好?如果在投资回报率相同的情况下,就要看哪里的税收成本低了。

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第102号)就个人所得税股息红利所得有关税收政策问题明确。对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暂按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现行税法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为进一步规范股息红利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息红利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05]第107号)就个人所得税股息红利所得减免税政策有关执行口径问题明确,财税[2005]等102号文所称上市公司是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税收成本可以降低50%。显然。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更划算。

收入环节的涉税筹划

对于个人,家庭的税收筹划而言,在取得收入环节是一个重要的筹划机会。由于个人所得税是按项目征收的,其中工资薪金收的征税率是从5%到45%的适用税率,劳务报酬收入的适用税率为20%,而股息红利收入的个人征税率为20%。由于存在不同的收入来源,其征收率不同,这就给纳税人对收入项目进行筹划提供了可能。这里筹划关键问题就是以什么名目来取得收入。但是,一笔收入应当按什么项目进行征税,不能想当然,否则就会给筹划当

事人带来涉税风险。

另外还需要注意纳税申报。2006年底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纳税人符合年所得12万元以上,或者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等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条例》划定了纳税人自行办理纳税申报的具体范围,并将12万元作为自行申报“红线”确定下来,要求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财产处置环节的涉税筹划

王先生是上海市某国有企业的职工,已经退休好几年了,他最近打算回老家苏州居住,准备将现在居住的一套8年前进行房改的85平方米的房产转到女儿名下。经过评估,该套住房价值100万元。处理房改房目前一般有两种方法:即卖给子女或赠与子女。那么,在税费方面哪一个更实惠些呢?

这里作一个简要分析:如果采取赠与形式,根据国税函[2008]第718号文件规定, “居民个人根据国家房改政策购买的公有住房,并取得房改房产权证后,将名下的房屋产权转移给其子女,属于契税法规规定的赠与行为,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及其有关规定征收契税”。房产赠与只允许在直系亲属间进行。这种赠与行为,承受人须缴纳房屋市场总价3%的契税,以及房屋市场总价2%的公证费,所需缴纳的税费总共约为房屋市场总价的5%。也就是说,如果采取赠与形式,王先生在过户环节的总花费为5万元。

如果采取买卖形式,根据财税[2008]第137号文件规定,“从2008年11月1日开始,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财税[2008]第174号文件明确,自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个人将购买超过2年(含2年l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也就是说,如果采取买卖形式,王先生在过户环节的总花费为1万元。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王先生采取买卖形式比采取赠与形式少缴税4万元。

消费环节的涉税筹划

在消费环节进行税收筹划的机会也不少。比如,为了激活二手房市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第174号)对二手房的持有时间以及不同房源转让的营业税征免政策进行了具体规定:

如果购房者能够利用普通住房及非普通住房的政策差异进行筹划,其涉税利益就出现不同的效果。

再如在契税筹划方面,税法规定,如果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其契税的计税依据为所交换的土地使用权、房屋的价格的差额。纳税人也可以利用这个规定进行筹划从而减少契税负担等。

篇7

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深化财政法制宣传教育

按照全省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会议精神和县财政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以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全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加速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主题,广泛开展系列法规政策宣传服务活动。

(一)突出抓好以宪法为统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将围绕学习宣传以宪法为统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举办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学习交流会等学习活动,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宪法精神,积极营造学习宣传以宪法为统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浓厚氛围,研究探索进一步做好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不断推动财政各项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二)坚持围绕“财政宣传月”品牌宣讲惠民政策。要继续做强做优“财政宣传月”这一普法品牌,明确宣传主题,汇总关系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等方面的财政惠民、惠企政策,集中开展系列法规政策宣传服务活动,充分调动各业务科室参加惠民政策宣传活动的积极性,下乡镇、进农村,通过开展惠民政策咨询、文艺演出、展览等多种形式,宣传财政部门在扶持企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职能作用,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支持财政,推动各项财税政策的有效落实。各镇(区)财政所(局)要充分发挥基层财政的优势和作用,结合本地实际,注重创新和实效,紧紧围绕宣传月主题,制定宣传月方案,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财政法规政策宣传活动。

(三)创新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形式。积极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手段,拓展宣传阵地,注重宣传实效,开展经常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和新颁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通过法制文艺、普法专栏、广场咨询等多种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大力宣传财政法律知识,弘扬财政法治精神。

二、强化法制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财政干部法治理念

根据“六五”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的要求,牢牢抓住领导干部法制培训和乡镇财政干部法制培训这两个重点,全面组织开展法制培训工作,着力提升法治财政理念。

(一)大力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继续坚持和落实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和做法,努力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邀请县政府法制办、县司法局专家领导组织举办全局机关干部财政法律知识讲座。继续做好公务员“5+X”能力暨“六五”普法培训、干部在线学习,不断提高各级财政部门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促使领导干部转变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抓好乡镇财政干部法制培训。及时总结以往开展基层财政干部法制培训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结合基层财政业务特点,完善教学内容,组织基层财政干部重点学习行政、财税法律法规及相关财政政策等知识,全面提升全县乡镇财政干部法制培训工作水平。

(三)全面落实日常法制培训工作。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形势和最新财政法制动态,通过专家授课、案例讨论、基础知识考核等多种方式开展日常法制培训工作,及时更新财政干部的法律知识,尤其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对新上岗执法人员,严格执行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执法的制度,努力提高财政部门行政执法水平。

三、突出主题主线亮点,进一步弘扬财政法制文化建设

紧紧围绕上级法制宣传工作要求,做好以宪法为统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活动,积极参加省厅开展的财政法治文化展览、法治文艺汇演、法制征文和摄影比赛等系列活动,并从中挑选出既能反映财政工作内容,又突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主题的文艺作品和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感染力的财政法治文艺、文学、摄影等作品,依托当地重点文化设施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因地制宜地开展财政法治文化展览。充分利用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面广的财政法治文化传播载体,加大对财政普法和法治财政建设工作本身的宣传,弘扬财政部门普法和法治建设成果,展示财政普法和法治财政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成果,使社会各界更加认同财政普法工作,参与财政普法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财政法治文化氛围。

篇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青岛 266580)

【摘要】 煤炭企业在开采过程和后期污水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特殊产品,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煤矸石、再生水以及水泥。很多煤炭企业直接将这些产品销售用以获得额外利润,但忽视了税的因素,经常导致企业得不偿失。文章在分析煤炭企业特殊产品以及相应的纳税筹划措施的基础上,结合煤炭企业实际案例,具体阐述纳税筹划在这些特殊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应用。最后提出提升纳税筹划在煤炭企业特殊产品销售过程中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煤炭企业 纳税筹划 特殊产品 销售

一、煤炭企业特殊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纳税筹划分析

煤炭企业在销售煤矸石、水泥、再生水等这些特殊产品的过程中,涉及的税费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城市建设和维护税、教育费附加税等税项。同时,国家也对这些特殊产品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免税政策,如根据2008 年国家税务总局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销售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 的特定建材产品可以免征增值税。煤炭企业要紧紧围绕节税的目的,充分利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同时综合考虑机构设置和时间对整体税负的影响,对企业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

二 、A 煤炭企业特殊产品销售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A 企业现有配套设置——污水处理厂。另外企业也从事副产品的销售,主要包括煤矸石,水泥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再生水的销售。

1.再生水销售筹划分析。A 企业建有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它有两个工作设备,一个污水处理厂用来提供企业的污水处理业务,另外一个设备用来将净化的水深度处理为再生水,并进行销售再生水的业务。2013 年企业污水处理厂取得收入525 万元,其中污水处理获得收入153万元,销售再生水获得收入372 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营业税征税范围,企业自行进行的污水处理不缴纳营业税,于是企业在2013 年并没有对污水处理的两项业务分开核算,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兼营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规定,未分别核算的由税务机关核定销售额,一并征收增值税。因此2013 年企业为该项收入付出的增值税为89.25 万元(525×0.17)。

筹划分析:企业的做法节省了日常财务工作的量,却也无辜承担了多余的税负。利用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定能节省不少的税费。根据2009 年国家税务总局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企业销售的再生水可以免征增值税。因此在企业污水处理厂税前收益一样的情况下,只要平时做好了财务工作,将两项业务的收益分开核算,就能降低一部分增值税税费。当分开核算时,实质上污水处理厂的两项业务所负担的增值税和营业税为0。纳税筹划带来的节税效果不言自明。

2.煤矸石销售筹划分析。A 企业2013 年销售煤矸石1.7 万多元,实现收入5 800 万元( 含税价),进项税额650 万元,货物全部都已经发出。其中一笔价值600万元的货款承诺2年后一次付清;另外一笔总价500 万元的货款承诺1年后付250 万元,1年半后付150 万元,剩下的100 万元2年后还清。该厂2013 年对此项收入应缴纳的增值税为193 万元(5800÷1.17×0.17-650)。但是企业在实践中也应用到纳税筹划思想,企业将未收到的600 万元和500 万元的应收账款采用了赊销和分期收款的方式结算。因此,企业在2013 年针对此项业务缴纳的增值税为156 万元[(5800-1100)÷1.17×0.17-650×(5800-1100)÷5800]相对于原先的193 万元,节省税费37 万元。采用赊销和分期付款方式获得的推迟效果,可以为企业获得大量的流动资金。

筹划分析:对于未收到的款项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的方式可以实现节税的目的,而且能够使企业获得大量的流动资金。但是,如果直接利用税收优惠方式可以实现比赊销更大的节税空间。根据2008 年国家税务总局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销售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 的特定建材产品可以免征增值税。如果企业对销售的煤矸石掺兑废渣的比例不低于30%,那么该项收入完全可以实现零增值税,比企业的做法节省税费156 万元。

3.水泥销售筹划分析。A 企业产煤过程中会有副产品——水泥的产生。而水泥销售的收入也是企业的收入来源之一。2013 年,企业销售水泥56 万元,其中废料掺兑比例低于30% 的水泥收入为48 万元,比标准的水泥收入多8 万元。其中生产水泥购进原材料进项税额共8 万元,其中低于标准的进项税额为5.5 万元。企业为了享受免税水泥的优惠,将免税水泥的进项税额单独核算。根据2009 年财税法规定,销售对通过熟料研磨阶段生产的水泥,包括采用旋窑法工艺自制水泥熟料和外购水泥熟料生产的水泥,在满足“在水泥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条件时,享受增值税免征的优惠。据此,2013 年企业针对该项收入应缴纳的增值税为2.66万元(48×17%-5.5)。

筹划分析:企业将免税水泥的进项税额单独核算,表面看似充分利用了免税政策,但实际上没有不单独核算划算。因为一旦单独核算,不能抵扣的进项税也就确定,没有任何空间。如果不单独核算,那么不可抵扣的进项部门是按照比例来分的,这样反而会有更多的抵扣额。对于这个案例来说,如果企业不单独核算免税水泥的进项税,那么该厂不得抵扣的进项税为1.14 万元(8×8÷56), 那最后企业应交的增值税为1.3 万元[48×17%-(8-1.14)]。相对于企业的2.66 万元,这样做可以节省1.36 万元。

三、 提高煤炭企业特殊产品销售纳税筹划有效性途径

1. 纵向上整体考虑纳税筹划。纵向上的总体纳税筹划体现在时间上要具备纳税筹划的超前性、事中性、事后性。超前性对特殊产品的销售尤为重要,如特殊性产品是否分开核算。事中性需要企业在销售运作过程中要时时刻刻融入纳税筹划的方法,而不是在缴纳税费时才想到筹划。事后纳税筹划主要需要企业做到对纳税筹划的反思和总结。

2. 横向上整体考虑纳税筹划。横向上的总体纳税筹划主要指企业在同一年度销售特殊产品过程中开展纳税筹划时要紧紧环绕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核心。不能忽略企业总体利益和纳税筹划之间的成本 — 效益分析。企业应该定时进行成本- 效益分析,及时汇总各个税种的总体情况,纵观全局进行筹划。另外还要避免在税负降低的情况下带来销售利润的下降超过节税收益的情况。

3. 提高人力资源的纳税筹划的专业性。纳税筹划本身就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好的纳税筹划人员不仅要对税法烂熟于心,更是要综合掌握财务管理、相关法学、以及运筹学等学科的人才。企业不能随便地将纳税筹划的重任交给财务部的几个会计专员。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大型煤炭企业的相关人才指导本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专业性的纳税筹划人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汪振宁. 论税务筹划在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践[J]. 现代经济信息,2012(24).

篇9

在此次税收自查中,虽然各个税种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但由于个税自身的诸多特点,造成个税在征管中存在问题尤为明显。

(一)个人所得税征税项目的多样性

由于个人取得收入来源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下列各项十一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税不但划分为十一类应税项目而且在每类应税项目涉及内容还存在复杂性、多样性,比如工资、薪金所得中个人缴纳的各种保险如何征税、个人取得的各种福利、各种奖金、补贴、津贴如何纳税、企业年金如何纳税、股票期权如何纳税等等问题都是需要企业进行自查的内容,可见个人所得税征税项目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是造成个人所得税征管复杂性的原因之一。

(二)个人所得税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为取得应税收入的个人,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无论是个人所得税的扣缴还是自行申报过程中,一些纳税人往往为了一己之私了,故意通过各种方式对个税少报或瞒报,造成个税征管存在问题。

(三)税收政策调整与财税人员业务素质

由于当前我国面临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相应的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调整和变化,有些财务人员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往往忽视了最新税收政策的学习,导致对当前税收政策掌握不准确而造成税务风险的存在。

二、降低个税税务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据报道截止2009年8月份国税总局汇总企业自查情况,通过自查过关的企业,只有五六家。可见本次税务自查行动的彻底性和严谨性,如何使企业降低税务自查中个税风险,本人仅就在本次自查中体会进行论述:

(一)企业应高度重视税收自查工作,有的放矢

企业应高度重视税收自查工作,比如有的单位专门成立自查委员会,自查委员会对自查工作周密部署。在自查工作中由于时间紧任务中,所以建议认真对照自查提纲的内容进行自查。自查提纲是税务机关根据以往对相关行业进行检查时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检查提纲,对每一个纳税人的自查都有指导作用。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在自查时不能仅限于自查提纲的要求,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自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自查风险。

(二)全面、准确了解当前有关个税的政策

税收自查目的是检阅企业对税法的遵从度,所以在自查前企业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应查找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关于一般企业普遍适用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总结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发放补充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为员工支付有关保险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财税(2006)10号《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30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相关费用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2007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敬请企业关注《税务总局关于09年度税收自查有关政策问题的函》,在本文件中关于个人所得税中企业向职工发放交通补贴的个人所得税问题、企业向职工发放的通讯补贴的个人所得税问题、企业为职工购买的人身意外险的个人所得税问题、企业年金的个人所得税问题、公司向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支付一次性补偿费、企业为职工缴付的补充医疗保险的个人所得税问题、金融保险企业开!展的以业务销售附带赠送个人实物的问题都有了政策依据,希望企业在自查中以此为准绳反馈问题。

(三)借助中介机构或专家力量

篇10

关键词:金税三期;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一、“金税三期”背景下企业税务管理的变化

(一)实现企业全样本监控

基于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金税三期”系统已经实现了对税务信息的自动甄别处理,代替了人工的甄别操作。通过“金税三期”智能化及自动化的信息平台,对相应风险指标进行过滤并纳入风险指标数据库。对可疑税务信息进行自动识别,一旦出现申报异常等情况,系统将自动预警并通知相关稽查人员,转变了以往抽查监督,实现了对企业涉税全样本的自动监控。

(二)实现涉税全过程管控

“金税三期”上线以来,税务机关对企业税务管理活动已覆盖到全过程,五证合一后系统可识别企业相关信息并进行自动关联,对编码进行识别与管理。一方面可以根据纳税人票据上的商品和税务总局核定的税收编码进行关联,为税务比对、统计及筛选提供便利,对不符合规范的票据实现自动地识别,对企业票务管理实现全过程监督;另一方面,通过“金税三期”系统对企业纳税申报、发票开具及申报进行全过程管控。

二、“金税三期”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金税三期”系统的全面上线为税务管理现代化注入新的内涵,使税收征管进入了信息化、数字化时代,集成了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跨国地税的资源。也为企业税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金税三期”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经营者涉税意识不强

税务风险是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而给企业经济利益带来损失,是企业面临的众多风险之一。企业管理者税务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税务规划及税务风险工作的开展。某些企业管理者税务意识不强,税务筹划及税务风险意识较弱,对企业财务税务人员只下达降税任务,甚至采用非法手段来逃避税负。在“金税三期”上线之前,我国国税、地税分开管理,各省的税务系统也是独立运行,无法实现信息共享。“金税三期”上线后,不同税务系统数据进行了整合共享,实现了不同税务系统的联合稽查。2018年7月,我国对各市国税和地税局进行了合并,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税务核查的效率及范围。合并后,避免了不同税务稽查系统信息孤岛的现象,将之前由于信息分散而且无法判断企业税款异常的情况进行重新判断,企业之前利用这些所谓的漏洞而获得的利益也有被重新找出来补税罚款的风险。

(二)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存在缺陷也容易导致企业发生税务违规情况,进而使得企业税务风险增加。“金税三期”系统对企业数据采集、监察功能更为完善,企业几乎所有的经营数据都将纳入采集、监察范围。“金税三期”系统通过云平台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将企业税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对比,以核对企业发票逻辑关系是否合理;可将企业销售收入及成本费用比率情况与同类型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是否存在异常;可对企业利润与相应增值税额是否一致进行对比分析等等。在“金税三期”下企业各方面经营信息均能覆盖,并对其验证其合理性。但是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或存在缺乏,未对企业涉税行为进行严格的内部控制,进而容易出现如取得发票或开具发票随意等现象,加大了企业税务风险。

(三)财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偏

为使得税务管理政策能紧跟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我国对税收相关政策、规范不断地进行优化、调整及更新,以达到与时俱进,促进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目的。2017年我国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环境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对涉税审批流程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并减少大量的税务行政审批事项,转变税收征管方式,依托“金税三期”系统强化税务风险管理及信息管税,构建事中、事后的监管体系。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发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提出“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管理办法,将所得税优惠事项条件责任转移至企业,由企业自行判断是否符合优惠条件,也增加了事后审查企业不符合所得税优惠条件的风险。我国财税政策在不断优化、更新中,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部分财务工作者业务水平低下,对国家最新税收政策不了解,或者出现对税收政策理解出现偏差等情况,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发生。

三、“金税三期”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创新

在“金税三期”背景下,企业需要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创新企业风险管理规避策略,实现对税务风险的转移和消化。

(一)构建税务自查流程

企业管理者应提高税务风险认知,建立税务自查流程,针对企业涉税工作开展税务风险评估工作。管理者应组织企业财税工作人员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内部控制流程、行业发展等实际情况,构建票据管理、信息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四位一体的税务自查流程。票据管理方面,应增强对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获取、认证及抵扣等方面加强管理,明确规定发票开具单位相应的财务人员、经办人员和开票人员,确保每张发票均可追溯;信息管理方面,主要根据财务凭证、财务报表、财务账薄等信息进行审核,以了解企业不同环节、不同部门之间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资金管理方面,主要对企业资金的流出及流入进行重点关注,明确资金流向及指向单位,对交易发生的公允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确定资金流动的合理性,避免企业资金流动中出现转移定价的情况;合同管理方面,企业应依据最新财税政策对企业合同进行合规管理,明确合同双方的责任及义务,降低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在“金税三期”下,企业要对税务风险进行合理的管理,必须强化自身内部控制,重构内部活动,杜绝内部控制缺陷,使得各项管理工作均有章可依。同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从管理、考核及反馈等多个环节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流程,规范企业员工涉税行为,降低企业运营及税务风险。另外,应构建以风险控制为主导的税务管理文化,健全企业税务管理流程,完善税务管理制度,并通过考核评估及奖惩措施强化税务管理制度的约束力,增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三)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

当前税收政策和相关规定更新较快,因此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具备高度的敏感性、专业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保驾护航。“金税三期”的运用,将我国税务事后监查转变为事前、事中监查。在新的税收政策下,针对企业的各类税收优化政策由原先的审批、备案转变为如今的自行判别,将风险转移至企业,特别是“营改增”实施后,各类税收政策的修订、补充和解读不断更新,这对企业财务人员业务能力要求更高。财务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强化相关法律及信息化处理能力;企业应积极安排财务人员参加各类专业知识风险的学习,以确保其与时俱进,进而更好的处理“金税三期”下所面临的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