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知识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专业知识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专业知识的认识

篇1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组织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159-03

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医学术语三分之一以上来自于《人体解剖组织学》。因此,《人体解剖组织学》是护理专业学生走进护理大门的“入场券”。护理专业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才能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过程、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正确、有效地采取护理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努力增进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人体解剖组织学》是护理专业基础课中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教师按精品课程的要求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是一所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护理专业是江苏省示范专业,为更好地促使学生学好本门课程,为后续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于2009年着手准备申报《人体解剖组织学》精品课程,并于2010年4月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实践研究。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鲜明特色,并具有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根据教育部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们在制定科学的课程建设计划、切实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视教材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1 科学制定课程建设计划

1.1 组建精品课程建设小组

课程建设小组成员以从事《人体解剖组织学》教学的专兼职教师为主,同时邀请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师和具有教学管理经验的人员加盟,使成员结构能确保精品课程建设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

1.2 开展社会调研

用“文献检索法”了解国内相关医学院校开展《人体解剖组织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召开专业课教师和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座谈会,倾听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与护理工作需要的解剖组织学知识与技能,为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1.3 制定课程建设目标

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对课程建设确立以下目标。①课程定位:努力体现课程改革理念,形成定位正确、适应护理专业特点的课程标准;②教学内容:开发具很强针对性与适用性的校本教材;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④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适用性;⑤教学效果评价:改革考试和考核方法,形成能正确评价学生掌握本课程知识与技能的试题库。

2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学团队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规律和方法

组织新教师上岗培训,学习《教师法》、《职业教育法》、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等内容,增强新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促使新教师明确自身的使命、权利和义务,并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严格按教学管理规范授课;对新教师实行指导老师制,由指导老师对新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带教,促进新教师快速、健康成长。

2.2 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促进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组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中青年教师开展全校性示范教学公开课,促进教师间教学方法的交流,尤其是为青年教师的授课起到较好的示范效应;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比赛活动,使全体教师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教学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2.3 充分发挥教研室作用,开展各种教研活动

教研室定期进行集体备课,明确课程标准,解决教栩中的疑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组织教师间相互听课,发挥相互交流、扬长避短作用;配合教务处每学期组织的教案和备课笔记检查,加强教师平时备课环节的管理。

2.4 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

为教师参加各种对口的学术会议、短期培训创造条件,使教师及时了解最新信息,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拓宽知识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 重视教材建设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医学知识和各类护理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拓展了现代医学的功能。当代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促进健康、防治疾病、进行康复和保健指导的知识与技能,而这一切均要求护生必须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此确定教材的编写思路,使护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临床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继续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编写时体现以下原则。①严格执行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神,合理编排本课程内容:②构建“必需、够用、实用”的知识体系,呈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

4 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深化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努力体现“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线、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精神。

4.1 课程内容的调整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时,对内容作适当的调整、精简、优化。删减与现代护理应用技术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如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精简各组织器官的光镜下结构,精简与后续课程、专业课程重复的内容,如人体胚胎早期发育内容划归《母婴护理》;精选、优化与临床护理工作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2 坚持量体裁衣

课程内容力求注重基础、降低难度、反映前沿,交叉组合,将教学重点安排在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的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用得上的内容方面,如骨性标志活体定位、肌性标志活体定位、肌内注射部位、常用压迫止血的动脉、穿刺的静脉及其临床应用等,使课程内容贴近护理工作岗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4.3 培养自学能力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并指导学生自学,提高学

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全面可持续发展服务。

4.4 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内容强调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重视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内容均有明确的技能要求。

4.5 培养学习情感

在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情感、实践能力、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等方面亦作相应的要求。

4.6 关注学习过程

将《人体解剖组织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基本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理念,使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积极参加实践,亲自体验活体触摸定位,以期形成认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4.7 体现历史、发展的课程文化

课程内容适当反映本课程的历史与发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临床应用价值等内容,体现本课程的文化价值:对《人体解剖组织学》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均作具体要求,安排“《人体解剖组织学》发展简史选讲”、“现代护理技术应用解剖”等内容,使学生在接受本课程文化熏陶的同时领会科学知识的价值、以此提高综合素养。

5 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5.1 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教学组织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标本、模型等辨认使学生全面了解人体解剖组织的基本知识;从护理工作任务入手,熟悉护理工作的解剖要点:利用情境模拟、课外活动、实验室开放等手段进行反复训练,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工作的局部解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2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从护理岗位群和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出发,采用任务教学、课堂情境模拟、讨论等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让学生在全面认识护理工作过程的同时,提升团结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的教学方法有:①学导式教学法:选定部分易学章节,要求学生自学、自制课件,走上讲台进行讲课,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对知识的提炼和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②模拟训练教学法;主要用于实验课教学,如讲解锁骨下静脉时,先由老师讲解该静脉的组成、位置、毗邻及体表投影,而后由学生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教师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再由老师进行讲解和示范演习,最后再要求学生反复训练,直至完全掌握:③PBL教学法:主要用于理论课教学,如讲解股三角结构,首先提出怎样进行股动脉穿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穿刺点和穿刺层次结构,然后根据学生的叙述导入股三角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3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教学时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购置形象直观的教学挂图,添置先进的实验设备。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5.4 校园网络资源利用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万方数据库为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查阅资料提供帮助。依托学校信息中心将相关教学内容上网,为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6 注重实训基地建设

6.1 构建良好的校内实训环境

建立8个功能不同的实验室。组织胚胎切片标本实验室2个,添置各类组织切片标本、光学显微镜;胚胎大体标本1个,内有各类胚胎大体标本;标本陈列室2个,内放置精美的实物标本,标本旁有图解,为学生观察实物提供方便,提高观察实效:系统解剖实验室3个,内有按系统添置的相关模型、图谱和尸体标本,模型和尸体标本摆放于展台,给学生提供人体结构三维立体概念,使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触各器官标本。

充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坚持实验室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放制度,开放期间教师轮流值日、巡回指导,提高实验效果。

6.2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教研室经常会同专业课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走访,听取临床护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护理工作岗位的要求,遵循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标准,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7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对本课程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判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应用,而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关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关注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通过提问、作业、讨论、实验报告、标本观察、活体定位、书面考核等形式,从学习态度、感知能力、实践技能等多方位进行综合评价:逐步建立完善的《人体解剖组织学》试题库,为教务部门实施教考分离提供资料:建立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开展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等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通过开展《人体解剖组织学》精品课程建设,提升了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了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力,把课程内容、教案等搬到网上,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切实推进了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起到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在《人体解剖组织学》精品课程建设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尚需不断更新;在仿真教学环境建设、筹建模拟操作网络教学系统方面尚须不断完善:并要积极收集尸源,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篇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64-01

前言

人体解剖学作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对护理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际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解剖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形态特征,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调查显示,在高职护理教材当中有70%的内容都与解剖学相关,尤其是抢救技术的操作更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开展的[1]。因此高职护理院校在教学当中要充分重视对人体解剖学的教育教学,从而帮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无论是学校的数量还是学生的数量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加。但是在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缺乏正确的解剖学学习方法、学习人体解剖学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

1.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高职护理专业当中的学生大多基础较为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正确的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很多学生都是除了课堂和考试之前一段时间会翻开书看,其余时间都很少看书学习。另外学生上课时根本就不知道学习某个知识点在以后工作中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点,学习方法也还是采用高中阶段的死记硬背,但往往背下来了根本就没有理解,仅仅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无法实际运用,最终也就是没有牢固掌握知识点。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

据调查,现大多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目前还是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用单纯的PPT图片代替从以前的挂图教学,且理论知识大多较为枯燥,如果再加上教师在讲课时缺乏艺术性和幽默感,最后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该学科的兴趣,提不起学习积极性,上课无精打采,课堂参与度较低。另外部分教师由于真所谓“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台下听的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 缺乏专业性较强的教材,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

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使用的教材一直都是使用临床医学专业或护理、助产专业共用教材,差不多是临床医学专业教材的精简版。这样的教材主要是以系统解剖为主,内容虽然全面但专业特点不够突出[2]。教材当中的部分知识与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没有太大联系,未能与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紧密结合,不能够充分将护理专业的特点体现出来[3]。另外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目标与本科当中解剖学的教学目标基本是一致的,学时安排上却大大的与本科解剖学学时相差较远,这就导致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更为不理想[4]。故学生普遍反映人体解剖学学习困难。

二、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教学的优化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正确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密切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注重其与临床实际应用的联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点,学了这个知识点对以后实际工作会有什么用处,以明确其重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且让学生清楚要怎么样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凡是自己身上能看见的要去看,自己身上能摸到的要去摸,且要认真观看PPT图片及教材相关插图,密切联系实验室标本模型,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教师还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及时的掌握更为前沿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并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了解学生的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对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还要具备大量人体解剖经验及临床护理知识,能够将实践与理论教学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

2.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社会早已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并有效开展,讲课富有艺术性和幽默感,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中来,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简单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但要提前布置,在上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点评,以翻转课堂的方式开展。通过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密切结合岗位实际需求,精简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的教材使用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是应密切联系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二是可以根据临床护理实际操作,开发能凸显护理专业特点的教材。三是部分较简单内容可以通过录制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篇3

[关键词]PBL教学法 工学结合 护理教育 人才培养 应用

[作者简介]卞龙艳(1982- ),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王群(1961- ),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江苏 盐城 22400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校院合作强化执业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JSJG1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37-02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改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护理高职教育实施院校合作办学,是以医院、社区等卫生服务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护理专业从2009年开始实施“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现传统教学法不能适应甚至制约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2013年我院与东台市人民医院合作,在院校合作办学的班级中采取PBL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一、PBL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

1.PBL教学法突出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倡导教师讲学生听,实施满堂“填鸭式”灌输。学生在理论考试中,往往通过“死记”课本或题库答案取得好成绩,在操作考核中通过熟练模仿教师的“标准”动作得到高分。这种被动式学习的结果是将学生培养成简单的操作工,忽视了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之间的差距,背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法,构建适合工学结合模式下能力本位的教学法。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将其引入护理教育,目前已广泛用于研究生、本科、专科教育,但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开展PBL教学法在国内尚未有报道。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小组为单位,教师起引导作用,在设定的教学情境下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该法将学生置于临床情境中,将临床实践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护理高职教育中改变传统教学法,开展PBL教学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2.院校合作办学为PBL的实施提供临床资源。PBL教学法实施的背景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在学校教学中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利用校内仿真的实训基地模拟临床情境,编制病例,提出问题。此方法由于受人员、用物、资源以及环境的限制,并不能完全反映临床真实情况,往往达不到甚至偏离教学预期目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PBL教学法,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临床典型病例,设置一系列情景问题。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面对真实的病人、真实的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通过收集资料、查阅资料、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小组汇报本组成果,其他组成员讨论或提出补充意见,在讨论和争议中,又会出现新的质疑、新的问题,使护生不断深入研讨,直到问题完全解决,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并对各组护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评价。这种教学法直接将课堂搬到临床,将标准病人变成真实患者,将护生变成“护士”,促进临床与教学的零距离。因此,在院校合作办学中开展PBL有先天的背景优势。

二、PBL教学法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应用

1.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我院邀请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与盐城市3家三级医院的临床带教教师、护士长、护理骨干人员以及行业专家,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任务,参照职业能力标准,共同讨论和制定PBL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临床护理岗位主要包括五大岗位群,即门诊岗位群、病区岗位群、手术室岗位群、产科及产房岗位群、急诊中心及ICU岗位群。教学内容宜选取临床常见疾病的护理,由于临床病种受时间、地区、气候、环境、种族、性别、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因此在制订计划时需结合医院的实际病种发病率选择教学内容。为制订出适应临床背景的PBL教学法的教学计划,需将原有授课顺序予以重新规划,使之最终形成与护理工作岗位配套的模块实施授课。为使计划的可操作性强,应将措施细化到每天,以“外科护理”骨科病人护理教学为例,首先教师结合临床现有骨科常见病类型,确定护生见习和跟踪的病例;第1天,教师介绍骨科护理岗位的特点以及学习任务,围绕病例,提出情景问题;第2~4天,护生5人/组,每组跟踪一个病例,组长分工,完成资料收集、分析、讨论等,准备汇报;第5天,各组汇报,组间提问、讨论,根据汇报和讨论结果布置第二次见习要求和问题;第6~7天,第二次见习,在上一次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资料、再分析、再讨论等,准备第二次汇报;第8天,第二次汇报、讨论,教师总结补充。

2.保障软硬件投入,完善教学条件。PBL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场地和设备的支持。提出问题后,护生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医院和学校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保证护生信息的通畅。这些教学资源包括具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畅通的网络环境、便利的文献检索、配备有多媒体的教室、必要的教学器具和实验设备、良好的师资队伍以及浓郁的学术氛围等。工学结合模式下实施PBL教学法对医院的要求较高,最好为三级乙等以上的医院,具有较高的医疗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学校与医院共同成立院校合作办公室,构建学院职能部门与医院之间的协调机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3.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加强师资培训。PBL教学法虽然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以及临床教学中已有开展,如万盈璐等将PBL教学法应用本科临床护理查房,李立新等在本院实习护生的护理临床教学中研究和实践PBL教学法,但在工学结合的教学中广泛实施PBL尚未有报道。工学结合的教学主要由临床兼职教师承担,其均为一线骨干护士或专科护士,工龄在5年以上,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和带教经验,但她们自身受传统教学影响,对PBL教学法尚无认识,因此实施教学前应对临床兼职教师进行系统性培训,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变灌输式教学为开放式、启发式教学。一方面,我院教学督导室和高教研究所安排影响专家对校内教师、临床教师进行PBL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培训,组织观看PBL常见问题处理技巧的示范录像或观摩资深导师的PBL教学过程等形式帮助导师提升控制PBL过程的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建立教学办公室,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

4.以“学生为本”,正确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PBL教学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高,而高职学生底子薄、学习能力较差,他们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接受传统教学,改变教学法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为此,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关键。一方面,在思想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针对学习方法、教学模式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讲座和培训,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如座谈会、问卷调查、网上咨询等了解学生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指导他们尽快掌握学习技巧;另一方面,在行动上预演PBL教学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医学基础课程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采用PBL教学法,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有了思想和行动的准备后,新教学法才更加可行,更易被学生接受。

5.建立客观的教学过程评价体系。PBL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过程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更科学、更全面、更及时便捷地评价和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我们分别采用3份自制量表对小组成员、组间、临床老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临床学习评价表包括10个条目,分别从仪表、文明礼貌、学习态度、主动性、参与性、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纪律性、总体评价进行评分。该表是由临床兼职教师填写,考核学生个体临床学习情况。临床课程“PCMC+PBL”模式学习评价表包括10个条目,分别从认真度、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感染力、合作性、参与性、创新性、纪律性、总体评价进行评分。该表用于学生组间评价,考核小组团队学习情况,由其他小组填写。临床指导教师评价表包括10个条目,分别从教学态度、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感染力、启发性、评价反馈、创新性、全面性、严谨性、总体评价进行评分。该表由学生填写,考核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能力。3张表格中各条目均按照优、良、中、较差、差5个等级评分,分别对应的分值为10、8、6、4、2分。评分标准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60~80为合格,低于60为不合格。

三、PBL教学法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缺乏专用的教材。虽然在我国PBL教学法已经在护理专业各层次的教育中开展,但目前国内还没有适用于PBL教学法专用的教材,高水平、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是PBL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医院的教学资源丰富且复杂,教师应用背景资料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引出问题,因此,建议在没有专用教材的情况下,学校和医院可组成编写团队,集思广益,借助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攻克难题。

2.缺乏全面、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PBL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讨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传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形式单一且不能达到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如何建立一套评价体系,以及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指标,还在研究中。

3.多种教学法相结合。工学结合下的PBL教学法,由于以医院真实情境为背景,受医院收治病种的限制,有些疾病临床可能没有,这部分内容就需要采取传统教学法来补充。所以,在实施教学时,不能单一使用PBL教学法,而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法,不同教学法之间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李立新,谢小华,郑碧霞,等.PBL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4(4).

[2]卢玉仙.以护理岗位为切入点深化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

[3]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江华,姬萍,李明子,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12(2).

篇4

【关键词】中职 护理专业 英语教学 ESP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43-02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它强调开展基于学科内容的语言学习,学生可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掌握一部分专业英语技能。ESP教学要求根据学习者的需求,通过学习与专业和职业向关联的英语知识,并把英语作为一项工具完成交际任务。

20世纪60年代,Halliday在功能语言学中提出:ESP教学指的是和特定的职业或学科有关的英语,依据学习者自身特定的目的和需要而开展的英语教学。他当时没有给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明确涵义,只给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具体的形式,例如药剂师英语、法官英语、公务员英语、护士英语、警察英语,等等。ESP的种类有很多,分类方法也有很多,David Carver(1983)把ESP为三类:作为受限语言的英语、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特定主题的英语。

一、构建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ESP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997年,在日本召开的有关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会议上,St.John和Dnudley 指出专门用途英语通常是为中级或高级学生设计,适合在高等学院或职场上为成人学习者设计,也适合为中等学校的学生设计。

专门用途英语强调的是学习的方向和目的,指与某种职业相关联的英语教学。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职业目标和具体的学习内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语言的学习,在以后的职场工作中能有效地利用英语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表达和交际,帮助就业和职业发展。

(一)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作为世界全球化语言的英语,它的交流工具地位更加突出。培养具有现代专业技术并具有英语交流和沟通能力的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客观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育部护理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调的都是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英语进行沟通的基本能力以及对职业要求的能力的对应性。中职护理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正是适应了新时期医疗市场护理行业的社会需求,也符合国家对护理行业专业人员的整体规划目标。

(二)人才培养的倾向。为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能在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里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预防保健等工作的技能型双语护理人才是我国中职教育护理专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护理人才必须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尤其是能够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普通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缺点在于无法做到把专业技能和英语两者结合在一起,无法满足护理专业学生在在专业上对英语的特殊需求,致使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不一致。英语口语 ESP模式引入护理专业正好解决这一发展需要。

(三)ESP教学模式更适合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实际。英语口语ESP教学模式具有“用”和“学”相结合的特点,它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水平。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本来就薄弱,而且还普遍对英语失去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口语能力,能用简单的英语交流表达的人寥寥无几。而且三年的中职护理专业学习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各种专业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英语课程的学习时间相对有限,在较少的时间里按照普通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学生的英语学习就如蜻蜓点水一样,什么都学了,但是什么都没学好。有所取舍,抓住重点,培养与护理专业相结合的英语口语,与学生将来工作具体环境相结合的ESP教学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引入ESP模式的措施

(一)根据ESP的需求分析整合课程的设计。需求分析是确保ES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而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现有水平与社会对他们自身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ESP是以调查学习者具体的学习目标和目标场景对语言技能的实际需求为前提的。ESP课程模式可在需求结果的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以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评价体系,使英语课程在教和学两方面都更加合理有效。所以,中职护理英语教学应该在分析学生要求的前提下,整合课程设计,以满足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需求。

教师对于一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有非常清晰的总体认识,知道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课程的目标还需要学生要有意愿去实现。应该让学生在工作前的学习中可以接触到与未来工作环境相似的一些情景,让学生认识到未来工作中需要什么样的具体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学习的重点并能有意识地去掌握所需的知识。因此,在了解学习者的需求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具体目标对教材进行选择,调整或者删除,有目的地使教材内容和培养目标相结合,对护理专业的要求和向对应的英语知识做一个整合课程的设计。

(二)教学方法的整合。具体如下:

1.ESP教学在情景教学中的应用。从基础英语的教学转向专业英语教学,势必要求培养能力的范围更加广泛和深入,需要在基础英语必须掌握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口语交流中。此外,ESP教学还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 ESP,从而从自身去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就是说,ESP要有它的教学意义。达到这些目标就是通过需求分析来实现。遗憾的是,在中职护理学校的大部分英语课堂中,只是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学习,没有经过实际或者模拟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和实现这些目标。但是,这些模拟性的情景练习却可以帮助学生在将来职业发展上取得优势。中职护理专业的很多毕业生在学校的护理专业技能非常优秀,很容易找到工作,但是在就业后许多年内,很多学生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职业生涯遇到了发展瓶颈。究其原因,在于护理行业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而她们缺乏除了本身的护理专业知识外的国际化的观念和英语沟通能力。因此,在ESP 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合护理专业发展的英语教学资源,依照学生将来职业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场景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模拟工作场景进行情景角色表演。这样促使学生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掌握语言知识,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在将来的职业发展中遇到相似或者相同的场景能快速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因此,情景教学是 ESP教学的重要方法。

2.使用交际法进行ESP教学。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用基本的语言能力来表达与专业相关的信息。ESP教学就要由原来的语法教学转向现在的交际式教学。

要达到把护理专业知识体现在英语交流上的准则,ESP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一定要有目标性。虽然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但是很多同学已经具备语言系统学习的能力,ESP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以及用运用相关英语知识在专业领域上不会表达。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料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与专业相联系的语言练习,通过场景的交流练习或者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在实际交流环境中能顺利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护理专业ESP教材的选择要把英语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习者在以后的工作交际中能用英语把护理专业知识表达出来。ESP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需要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在掌握基本语言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与护理专业相关的英语交际表达,使学生在将来工作环境中能因为ESP英语教学成果在护理专业和职场工作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三)ESP教师的培养及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由毕业于师范类学校的英语语言教师队伍构成。他们掌握的是英语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并不具备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技能。这样,由于护理理论知识的缺乏,他们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护理专业专门用途英语的课堂教学。因此,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ESP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中职护理专业ESP教师队伍必须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教学能力。这是保障ESP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中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必须掌握护理专业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应建立鼓励ESP英语教师学习相关护理基础知识的进修机制和评价系统,让ESP英语教师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取得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资质和能力。第三,ESP英语教师的培养离不开护理专业教师的配合和帮助,ESP英语教师应和护理专业教学的相关教师紧密配合,促进自身护理专业知识的发展,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与护理专业教师合作和学习,促进护理专业ESP英语教学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64

[2]Carver,D.Some Propositions about ESP[J].The ESP Journal,1983(2)

[3]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4(2)

[4]安宁.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阮绩智.ESP 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

篇5

【关键词】 男护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在现代护理发展过程中,护理工作一直是女性为主导的职业。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护理学专业发展的需要,男护士逐渐走上了护理岗位。我校从2003 年开始招收男护生,但是很多男生在入学初期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心理困扰,影响了日常生活、学习。为此,作者对娄底卫校的男护生与女护生这两个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个性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为男护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A组为我校护理专业的58 名在校男生。年龄16~20 岁,平均17.8 岁,其中来自农村43 人,城镇15 人。B组为随机抽取的护理专业的60 名女生。年龄15~21 岁,平均17.4 岁,来自农村38 人,城镇22 人。均排除躯体疾病,且近半年无重大心理创伤和生活事件。两组年龄、心理状态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自拟心理状态调查表,包括入学是否自愿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知识兴趣、社会压力大、了解就业情况、对现实的满意感、入学前对护士角色的认识、早恋倾向、毕业后理想的就业方向、自信、自卑感、孤独感等。测试前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由被试当场填写,以无记名方式独立完成答卷。共发放问卷118 份,全部有效收回。

2 结果

男护生在第一志愿选择、是否喜欢该专业、是否愿意从事该专业、入学前对护士角色的认识和对现状满意度方面明显不如女护生。调查发现男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理由依次是:就业好、父母安排、工作稳定、收入相对高。只有13.79%的男护生表示喜欢护理专业,18.97%有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打算,入学前真正了解护士角色的不到10%,只有25.86%男护生对现状满意,远低于女护生组比例。在个性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也比较明显,自卑感、孤独感、社会压力明显高于女生组,早恋倾向高,我校男生承认谈恋受的就有70%多。在毕业后理想的就业方向选择上没有男女生没有明显差异,都希望能进大城市或大医院,下基层愿望不高。两组心理状态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男护生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中绝大多数男护生并非自愿选择护理专业,而是就业好、父母安排等这些外在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男生对现状不满意,感到社会压力大。毕业后也不愿从事护理工作。与霍健梅[1] 等的研究基本一致。其原因主要是来源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护理工作都是由女性承担。此外受社会偏见的影响,认为混在女性世界里是没有前途的,护理工作就是伺候人,认为很丢脸。

同时由于不了解就业情况,对护理专业认识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因此对护理的专业知识不感兴趣。男护生多是不得已选择护理专业,因此必然会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且这种消极心理及不良情绪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长期处于一个女性为主的集体中,男护生在护理班属弱势群体,很多活动都不能组织起来,这些都使得男护生比其他群体更容易产生自卑情绪[2],因此部分男生在女性氛围中感到孤独,缺乏自信,自卑感明显。早恋倾向由于男护生在女性班集体中属极少数,男女之间的接触机会增多,加上青春期心理特征,男护生发生早恋的现象更为普通,严重影响了学习。

3.2 对策

3.2.1 介绍男性从事护理职业的历史和分析男护士的优势

最早从事护士工作的是男性。早在11 世纪~13 世纪,男性就已经承担了临床护理工作,直到19 世纪后期,男性仍然和女性一样从事护理工作。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男性表现出许多女性无可比拟的优点[3]:如男护士胆大心细、心理沟通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使得他们比女护士更能胜任现场抢救、仪器操作和重症护理等方面的工作;如果遇到诸如病人或家属有过激行为等突发事件时,男护士就更显其优势。另外,男护士精力充沛、耐力持久,比女护士更加适合在门诊、供应室、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精神病院等工作。通过这些教育,男护士完全可利用自身特点,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赢得同行、患者和社会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提高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知识的兴趣及自信心。

3.2.2 增强男护生的团队精神

每一届新生可以将男护生编入一个班级中,减少男、女生的比例差距。可以有效的克服男生胆怯或不屑于表现自己的心理[3]。积极参加课堂上讨论及班级活动,大大降低其孤独感。另外,班上男生多时还可以组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运动会、篮球比赛等,展示男护生的自信、庄重、精干、不卑不亢的护士形象。

3.2.3 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社会媒体应大力宣传护士特别是男护士的重要性,消除对男护士的偏见,增强男护士的知晓率,改变护士女性化的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男护生成长的社会氛围;医院应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改变“重医轻护”的传统观念[4];重视护士特别是男护士的培养,在晋升、培训、科研、教学方面提供政策倾斜。学校利用班报、校报、宣传栏、广播台、专题讲座等途径,介绍一些优秀男护士的先进事迹,在班级乃至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男护生成长的氛围;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向男生提供我国护理改革和发展的新信息,以及社会对护理工作价值观念的转变。通过这些方式树立学生从事护理事业的信心,增加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

3.2.4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辅导

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如面询、电话、书信咨询等,及时为男护生解决心理困惑;让他们每周有1 次或2 次的机会在一起共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指导教师适时地给予辅导,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指导男护生利用体育活动、交友、娱乐的方式疏泄不良情绪;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使其平稳地度过青春期烦躁症[5],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要过早恋爱,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对个别个性改变明显的男护生要专门安排心理辅导老师,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霍健梅,胡宪法.我国男护士的现状及其改善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5):22-24.

[2] 王壮生.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34-235

[3] 费素定.对男性护生护理教学初探[J].护理与康复, 2005, 41(02): 150-151.

篇6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R47-4;H319.3

一、提出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任务。虽然高职护理的教育科研和实践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思想的存在,使得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没有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之路,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点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加以进一步总结和升华,诸如:建立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新的体制、模式、机制;全面推进英语素质教育,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快师资、教材、实训基地建设;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如何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如何健全高职教育质量的考核、考评制度等。本论文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自觉地运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指导实践,通过实践的检验不断修正、提高和完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将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可行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理论体系,从而使高职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等上升到新的高度,使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就业层次[1]。

二、分析问题: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

1.学校方面

(1)侧重公共英语课程(EGP)教学,英语教学服务于等级考试。目前各类高职院校EGP课程由专门的公共英语教师教授,而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也是大多数院校的毕业要求之一,所以为了提高通过率,公共英语课程(EGP)教学更多的是应试教育,现有的高职英语教学安排很难与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相联系。

(2)缺少和医院的深度融合,进而导致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有待于细化。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的比较宏观的东西,比如开设哪些课程、培养哪些能力,学生应该学什么等等,大部分没有充分的认识[2]。另一方面,一些参与的医院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学校和医院合作是一种双赢,对于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持不太积极负责、对高职护理院校和医院合作持观望态度。

(3)缺乏懂专业的英语教师。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无外乎两个来源:一是公共英语教师,公共英语教师讲专业英语,其不足在于专业知识不擅长。二是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上专业英语课的弊端在于英语水平没有英语教师高,比如口语不流利、发音不很准,英语知识不系统。两者各有所短,缺乏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教师,影响了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

2.教师方面

(1)缺乏重新建构课程体系的意识和积极性。高职护理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授课对学生所提的要求是一样的,再加上目前市场上的高职教材良莠不齐,具体表现在大部分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篇幅过长,过多侧重理论的讲解;有的教材文中有对话,但对话只是日常对话,缺少护理病人及相关情境下的模拟对话,学生不能把一些专业知识贯穿进去;课后习题集中在句子翻译、完形填空,课后练习依然局限在传统的英语知识点上。对于这些问题,讲授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早有意识,但大多数教师没有考虑过根据教学内容建构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内容。

(2)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传统。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还局限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层面上,有时也会在课堂中采用一些课堂讨论、情景对话等,但也是简单的分组,练习一些小对话。

(3)考核方式单一。对护理专业英语的考核,大部分学校也是按照公共英语的考核方式进行,题型一般是词汇翻译、单选、阅读理解、句子翻译等。这些题型的考核,需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学生也是纯粹的应付,实际的专业能力并没有在考试中体现出来。

3.学生方面

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学生对自己英语能力自信心不足,从而丧失了兴趣,对护理专业英语学习不够重视。部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入学时高考成绩不理想,英语是很多学生的短板学科,而英语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通过公共英语能力PETS 3,英语A、B级等考试,获取毕业证书。基础好的学生会在英Z四、六级考试(CET-4、CET-6)上花时间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筹码。而护理专业英语在绝大多数学生心目中,仅仅是一门课而已,这门课只要通过学校的考核就好,除了课堂听讲和完成课堂作业,学生不会在上面多花时间。

三、解决问题: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

1.学校层面

对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是其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来进行[3],作为上层建筑,高职护理职业学校可以从四个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给予支持。

(1)在学校和医院合作方面进一步深度合作,深入探讨一些护理专业课程的前沿内容,尤其是目前发展比较滞后的护理专业英语,可以鼓励教师与医院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学校和医院合作的课程设置,甚至开发教材,把医院的一些护理专业英语资料作为英语课堂的辅助资料。

(2)改变传统的重视公共英语考证的思路,乃枷肷咸岣叨曰だ碜ㄒ涤⒂镏匾性的认识,鼓励教师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课程改革,尝试多种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笔试,可以情景模拟对话、病人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4],并对教师的教学严格考查,对有成效的方式适当给予奖励。

(3)注重创设条件,鼓励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学习、了解相关护理专业的知识,稳定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2.教师层面

教师要树立传授知识、为学生提升能力服务的理念, 作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引领者与组织者,教师授课可以从三个方面尝试改革:

(1)采用分层教学[6],在大学二年级开始上护理专业英语课程之前,根据学生大学一年级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情况来进分层教学,比如,对一些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降低点要求,只要求能理解护理专业英语词汇,能够在一些特定场合用护理专业英语去沟通一些问题;对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在授课中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要看得懂一些比较复杂的护理领域的英语文章,能够熟练地进行对话。在授课中,要摒弃单纯依赖教材的想法,可以尝试自编讲义或者根据情景模块组织教学。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根据护理专业英语可能出现的情境,比如接诊病人、护理病人等过程中,尝试课堂情景表演、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分组先准备,分组时注意英语成绩较好和较差学生的结合,然后结合学生的讲稿和课堂表现加以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用护理专业英语沟通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把教学场合设在护理实训室,不要固定在一个教室里,针对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在教学中也要找一些与护理专业相关的英文视频加强学生的听力。

(3)改革考试评价方式,重能力,轻语法。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的考评不能像传统的公共英语一样以试卷为主,平常考核把学生的课堂情景对话、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作为主要内容,期末考核也要把笔试、听力、口语结合起来。笔试可以采取填制一些各种病例报告、病人投诉信的回复等应用文写作;听力选用一些医院可能出现的情景对话,让学生复述内容;口语可以尝试让学生抽签解释一些护理专业词汇或者模拟护士与患者角色进行即兴对话。

3.学生层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点。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是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只有学生能真正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各种改革才能收到效果。从学生层面讲,尝试把一个班级界定为一个医院的科室,每位学生都有相应的职位和职责,把医院的文化牢牢植入学生的理念中。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认为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无用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护理职业素养的形成,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欠佳的状态。

四、结果

在中国,对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还较薄弱,师资队伍也不够稳定,教学水平也不够高,学校方面还没有形成一种激励课程体系重建的有效机制。再加上教学设备、师资条件和资金投入方面的制约,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还面临许多现实困难。但是,只要高职护理院校的领导能够高度重视,教师能够转变理念,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导向,以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为中心,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根据学生的新特点新情况研究和改变教学方法,一定能够培养出既懂得护理专业知识又具备在工作岗位中应用护理专业英语知识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五、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自身的培养目标和护理行业广泛的就业渠道决定了护理专业英语在整个高职护理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新的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有助于实现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就业,同时服务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需求,为学生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真正把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搞出水平和特色。

参考文献

[1] 陈小兰,2012,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12):25。

篇7

    我国已经迈进了全球迅猛发展时代二十一 世纪不仅仅是一个繁荣富强的年代,更是一个教 育与技术迅猛改革的年代。在二十一世纪的浪 潮中,医学教育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重中之 重,医学已经成为一个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行业, 医学教学也在逐步的走向国际化所以医学专业 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针对涉外护理 人员。涉外护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一批具有专 业的医学护理知识,能够熟练的掌握多国语言的 国际性护理人才,这种人才在国内是一类严重缺 失的人员我国医学护理的发展很不利。就目 前我国的英语教学水平,很难满足涉外医学护理 专业的人才的需求,因此EPS教学为我国医学 护理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高了我国涉外护 理英语的教学水平,为满足我国涉外护理人员提 供了重要的保障。

     2 EPS教学的意义

   

    2.1 EPS的内涵。

EPS指的是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针对于专 门的门课或是专业而设定的英语,EPS教学的 针对性很强,它是以能力为向导,与一些日常的 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教学科目。EPS教学有很 强的针对性,针对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制定出 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更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342求,EPS教学制定出与实践相适应的的学习任 务并以此为依据3吉合学生的能力,制定出相应 的教学方式,从而更有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保 证学生最大限度的学会知识与完成任务。

2.2 EPS教学对医学护理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涉外 英语教学,护理英语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与国外 人士之间的交流上有充分的交流水平才能更好 地进行与医患之间进行交流,及时的了解患者的 病情。英语护理专业的写作水平也是尤为的重 要写作不仅仅涉及到的是广泛的医学知识,尤 其是对知识的运用。因此,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 目的就是为了重点的培养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专业知识的应用加 入到日常的英语知识的学习中,会使学生体会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3传统护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3. 1教材问题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都 是采用的公共英语教材进行授课,公共英语书中 所讲的知识都是一些人文、地理或是社会方面 的不仅词汇量上巨大,并且文章的篇幅很长,很 难理解。所讲英语内容与医学护理专业没有任 何的关系,对涉外护理学的学习没有很大的帮 助对一些想出国进行医学护理工作的学生来 说,也没有任何的作用,并且也是极为的不利。 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 说,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帮 助,同时也可以提升老师的的学习能力,使老师 掌握专门的医学护理与专业的英语教学。

3.2课程安排不当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学 生的探索精神我国医学护理涉外英语专业的学 习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在课程安排上不能满足 学生的需求在就业方面也不能做出及时的调整 与改革在课程上的安排缺乏专业的指导与科学 性的规划所以说屆内医学护理专业的学习仍 然处于停滞不前的地步不能满足涉外护理职业 的需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有很大的差距。

3.3生源素质低在国内传统的大学中,生源队伍范围很广 泛,既有本科生又有专科生,所以英语水平也是 参差不齐本科生在英语学习上要比本科生强一 些,所以针对英语教学又有一些区别,但是归根 结底依然是传统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职业相关 的英语教学很少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由此可 见,传统的英语教学已经完全的不能适应国际的 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传统英语教学在涉外护 理方面的教学中已经逐渐的迷失了方向。

3.4师资队伍薄弱在国内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师资队伍均是英 语专业的教师,但是这些教师对医学护理专业英 语知之甚少,无法用科学的语言为学生疑难解 惑。虽然学校仍然有一些医学护理专业的英语 教师,但是这些教师的英语水平也不足以胜任涉 外英语知识的教学。一个学校师资队伍的落后 是很难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到更多 的社会技能的。并且针对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 异,中国传统的老师对西方文化了解甚少,无法 与西方的老师教学水平达到一个层次,因此,无 法胜任医学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

4 EPS教学理念的引入

     4. 1 EPS教学理念EPS教学指的是专门英语教学,是针对不同 的专业不同的人群所开设的一种教学方式。二 次世界大战之后,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 密切,在经济、教育、技术等的发展上也在日益庞 大所以EPS教学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全球的 发展,而引进的一种专业知识技能的英语教学。

EPS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水平 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水平的教学模式,把英语作 为一种工作工具更好的发展社会。

4.2 EPS教学改革

    4.2.1突出专业化EPS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够更好地 在工作上发挥英语的作用,因此,EPS教学的核 心内容就是需求分析有一些特定的专业与职业 对英语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就要对传统的教学 模式进行改革,在专业课的讲解上直接使教学与 专业挂钩彳艮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对课程设计以及 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同时还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优 化产业结构与教学内容。医学护理专业的产生 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国际接壤,加大与外国友人的交往所以真对医学护理专业 的学生就应加大学生的英语技能着重培养学生 的医学护理专业知识,突出教学的核心内容,力口 大培养力度。根据国家对涉外护理人员的需要, 加大涉外人员的培养力度,适当的增加专业英语 的课时4寺别是针对于护理的专业知识以及口 语、写作、听力等方面的培养満足社会对涉外护 理人员的需求。

4.2.2创新教学模式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 国所以针对一些传统的思想还是很深入人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 成的,但是为了跟进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需 求EPS教学不得不被引进。在传统的英语教学 中,传统的语法、句式翻译等都是让学生死记硬 背,没有一些的实用性,导致现在有些学生甚至 连一些最基本的日常交流用于都不会说。传统343英语知识的教学,在课堂上老师是主角,但是进 行EPS教学改革之后,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发 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口语技能 与交流能力。在EPS教学中,主要的还是通过 实物演示、真实的护理操作、多媒体讲解等技术, 将医学护理专业的专业知识进行生动的讲解,从 而使学生对护理英语有一个全行的认识产生学 习英语的热情,从全方位上提高医学护理专业英 语的运用。

4.2.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EPS教学模式的引入,对以后老师教学来说 不仅仅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能力上的挑战,涉 外英语教学不仅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专业英语 知识,还要有专业的医学护理知识。所以作为 EPS教学的老师餘了自身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 识之外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对于传统的师资队 伍进行调整厘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措施在 学生进行学习的同时老师也在不断的跟随外国 老师学习不但进行知识方面的培训,还要进行 语言方面的培训。同时学校对于医学护理专业 的涉外英语教学也应投入大量的资金,全面提高 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丨g养一支具有高端知识技 能的教师队伍。

4.2.4创造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针对学生的评价 体系一直是单方面的试题监测,因此,为了更好 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生的评价策略 弓I入多方面的评价手段,使平时的评价与终端评 价进行结合,最终全面的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 况。例如:平时学习中的提问、日常作业、论文、 曰常护理操作、课堂演讲等都可以列入多元化评 价的范畴中,最终结合期末考试使得学生的成 绩在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 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4.3 EPS教学模式的应用EPS教学模式虽然是一种先进的外国教学 模式,但是针对中国的市场来说,中国也是有必 要引进的。国际化的浪潮席卷了全球大多数的 国家,是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对于英语教学已经不能再像传统简易的教学发 展^EPS教学模式显然是一种全新的具有很好应 用前景的教学模式,所以针对EPS教学的应用, 不仅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更好适应社会发展 的机遇。

篇8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护理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职护理专业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深化教学改革。高职护理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要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力求培养应用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本文主要论述在新理论的指导下,高职护理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词:

新理论;高职护理;教育教学

高护专业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属于新兴专业。创办者多为卫生学校或卫生职业教育院校,其中,大部分卫生职业教育学院是近几年由中专卫校升格而成的。因此,高护专业不同于中专护理专业,它不是后者在学年上的延伸,而是一个独立的具有高职特点的护理专业。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结合新理论,对高护专业给予充分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本专业的理论基础。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观,科学定位

1.社会的定位。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定位是应用型技术类专业,认为他们培养的学生普遍是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水平上虽略低于本科生,但在动手能力上要应高于他们生,而且在薪酬要求上通常会低于本科生的期待底线。此外,本专业学生的学历高于中等护理专业,在整体素质层面,他们属于大学生这一层次。这种看法直接决定了该专业的科学定位。一方面,具有“高”的特性,即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方向要区别于低层次的护理人才,将学生定位在专科层次上,把他们培养成既掌握护理理论又具备动手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另一方面,具有“职”的特性,即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要具备职业技能,是一线用人医院在生产、管理或者服务工作上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

2.学生素质的定位。高护专业的学生自入校时起,就不同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首先,该专业学生的分数线较高,表明他们在知识、能力的水平上高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其次,该专业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态度上较良好,这为高护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3.学校应克服教育层面的认识误区。学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高护专业教学应区别于中专教育教学,要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走出历史沉淀下来的心理误区。第一,克服用学科教育方式取代职业教育方式的误区;第二,克服专业知识取代岗位技能培训的误区;第三,克服将技术性教育等同于技能型教育的误区。

4.培养的目标。高护专业的学生应达到认识能力较强、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文化素养较高等要求,要有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在专业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具体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职业实践能力。在环境转换的情况下,对新岗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与动手分析的能力较强。在护理工作中,可以设计出合理的护理方案,能将理论知识切实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学校在高职护理专业上的教育教学观念

1.转变培养模式方面的落后观念。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首要任务是转变观念。在学生培养观上,不应把培养目标确定为简单的护理技术人员,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高素质人才,进而促进护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因此,必须转变护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传授观念,摒弃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转变为以人为中心。转变教学模式观,不再采用灌输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自我教育意识、自我发展能力且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和专业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树立男性同样可以从事护理工作的新观念。护理专业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需求多样化的趋势,因此,男性护理专业得到社会的重视,男性学生也应得到社会的认可。男护的不可替代性,特别体现在对男性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所给予的人文关怀上,能够让男性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暖。学校应基于男性护理服务的特色,扩大男性护理专业的招生人数,重组相关教材,改革相应教学内容,尽量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在男性护理上的需求,完善护理队伍的建设。

三、高职护理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措施

1.实施整体护理教学模式,提升护士素质。在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注重对其素质的培养,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双向发展。学校应在护理专业的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上安排课程,同时开设社会学、美学基础、语文等学科,不仅对学生的仪表、举止、态度、气质与品格等方面进行培养,还要教育学生具有钻研和奉献的精神。

2.以能力为基础,培养职业实践技能。学校应打破陈旧的教学体系、考试方法与教学模式,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采用笔试、技能考核与面试并重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学生的能力不同,对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领悟能力便会存在差异。因此,学校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将学生分为专业知识较强和实践技能较强两个集体,开展交流活动,设定交流生机制,以实现两个集体的共同进步。此外,基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出适合医院一线需要的人才。

3.加强与卫生类高校的联合。高等卫生类院校的师资力量较强,在教学设施、实践基地的软硬件上较为完善。加强与这类院校的联合,可以为高护专业的学生创造专升本的有利环境,同时为各科授课教师提供丰富的进修机会,对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职业技能方面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与卫生类高校联合并不完全依附于他们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等,而是实现二者的共同进步。在联合中,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对继续深造会产生较大的兴趣。从这个层面讲,加强联合可以为高校输送人才,同时也能提高高护专业学生在专业和技能上的综合水平。

4.利用相关部门,实现特长教育。利用学校团委、学生会等部门的有利条件,举办书法、歌曲、朗诵、舞蹈或写作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学生毕业时,他们须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技术,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效结合先进的医疗技术。此外,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在课堂或是生活中,都应具备高护生的服务观念和礼仪规范。

5.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情。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学生听,多是灌输式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改革传统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应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尤其注重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教学之前,教师应对课程实践操作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将其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课前预习。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建议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文献或图谱等,以开放式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产生互动。在学生学习操作规范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探究和总结,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临床能力、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的提高,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贯彻民主教学原则。情境教学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而学生可以通过模拟病房,相互交流心得,实现能力的综合提升。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立研究性课题,指导他们在计算机资源、图书馆书籍等基础上,进行自主研究,以“导师型”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培养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适当地走上讲台。高护专业的改革,需要相关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长期配合和坚持,才能取得成果。在新理论的要求下,我们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高护专业的全能型人才,使高护专业实现长远发展。

作者:朱林美 单位: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医用化学;护理专业;实验能力培养;素质教育

医用化学也是学好后续医学课程如生化、药理、生理、临床检验等的基础。如何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是护理学,医用化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师应重视护理专业岗位与相关化学知识、技能需求的联系,淡化化学学科意识,注重化学与医学的相关关系。从知识性、趣味性、关联性、渗透性、实用性出发,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化学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化学基础更弱,且层次不一。学生中有上过高中的,还有初中未上完的。最头疼的是,不少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淡漠。很多学生对医用化学不够重视,认为不重要,觉得这门课的知识在以后护士工作中用不到,认为护士只要会发药、打针、输液就行了,没必要学化学。有些学生对化学还有厌学情绪。学生对医用化学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更谈不上认识到医学和化学的关系,对为什么学习医用化学缺乏足够的认识。第一课尤为重要。教师可列举一些日常及医疗上的实例,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在护理专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或与医学相关的话题或内容为切入点,逐渐将化学知识渗透进来,让学生了解到医学离不开化学,学护理不能不具备化学知识,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不仅备教材、备内容,更要备学生。教材内容繁多而教学课时少,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强而与医学相关内容偏少,缺乏与医学的密切联系,实用性不强,导致学生未能体会到化学在医学、在护理专业中的实用价值,因而很难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适当调整教材的内容,打破其完整性和系统性,降低难度,注重其与医学的关联性,突出化学在医学上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尽可能地把化学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围绕化学与护理专业的相关性进行教学,努力使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医学相关,让学生易于接受、产生兴趣。如讲碘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注重讲碘酊的成分与用途、人体缺碘的症状及生活中如何补碘。讲到分子的极性及相似相溶原理时,着重讲水分子的极性及维生素VC、VB的水溶性和VA、VE的脂溶性。讲到配合物时,从NH3与H+可以配位形成NH4+,讲到NH3也可以与Cu2+配位形成比较复杂的离子,同时联系学生熟知的血红素、煤气中毒、VB等讲配合物的知识及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领悟化学的魅力及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因为在生活中,化学与医学无处不在。如甲醛对人的危害人所共知,劣质的衣服中含有甲醛,装修材料中也含有甲醛等;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元素、微量元素的摄入,碳酸饮料不宜多喝等;又如家里的肥皂、洗涤剂、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等等。

四、教师及时充电,补充医学知识,提高医学素养

医用化学应以化学在医学中的实用性为重点,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同时要了解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及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师都应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等搜寻相关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医学知识水平。医学知识的积累和提高,有助于教师将医学知识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医学知识。

五、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

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要有认真、踏实、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10

关键词: 职高院校 护理专业 健康评估

引言

传统诊断学随着护理发展不再满足当今护理的需要,具备一定沟通技巧采集被评估者的健康史,巧妙地对被评估者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并提出及时、全面、准确的护理诊断的健康评估能力成了当今时代的护理基本功。这种能力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沟通技巧、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准确的判断、总结、归纳能力。学校应该如何培养专业素养高的学生,成了一个重点问题。

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健康评估的教学现状

1.1学生的学习思想禁锢。

首先,学习健康评估能力并不只是学习应该具备的护理技能,应该把健康评估的救死扶伤理念深入学习与生活当中。学生对健康评估能力的学习重点仅在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培养救死扶伤的理念。如学习静脉输液的时候,学生只是机械学习应该在什么地方进行注射,并没有考虑到被评估者是否害怕输液,对于针头是否有恐惧的想法,是否对于什么药物有过敏的现象。救死扶伤理念并未在护理学生的脑海中,所以并没有养成健康评估能力的惯性思维。

1.2教学方式不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到期末的时候以笔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传统的评估方式不再适应当前护理专业的健康评估。尤其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缺乏对健康评估的实际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和考试制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机械背诵、反复记忆,并不能达到学习课本知识就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自如的效果。

1.3学校安排专职教师的缺失。

一些职高院校安排护理专业课程的时候,全部教学任务都是由内科科研教师完成。这些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来源于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直接来到岗位上从事内科教学和临床医疗的工作。这些教师通常自身缺乏护理知识和专业实训,尤其在近几年刚刚推广的临床护理面前,更是缺乏系统认识与操作。在教授护理专业知识时将健康评估课程与医学诊断课程混为一谈,教授过程与诊断学相似,没有把健康评估能力的专业特点展示出来,这是不符合护理专业教学目的和目标培养的一部分。

学校对于专职教师安排岗位不合理,没有实际经验的教师将健康评估与诊断学当成类似课程来上,沿袭传统教学方式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所以学生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通过背诵记忆取得好成绩,并没有将救死扶伤理念深入到学习中。

2.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健康评估能力的途径

2.1与医院合作培养专职教师。

当今情况下,学校在教师选择上并不是随心所欲地选择更好的具备更多实践的教师,但是学校选择医学院毕业大学生的时候,需要注重对专职教师的培养。比如:新来的教师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学校要与医院合作,定期安排专职教师去医院进行讲座传授经验知识,并安排教师定期去医院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样教师将自己在大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教师通过学习将诊断学与健康评估学分开,在授课过程中将健康评估的专业特点展示出来。

2.2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

在注重实践教学的当今,传统理念传授教学方式不再适应当今教学。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能沿袭原本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笔者认为授课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任命一个组长,由内科教师带着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先给学生演示,然后学生几人一组相互教习。教师少学生多的时候,教师不能顾及所有学生的操作熟练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小组组长负责报告小组完成情况。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整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构,时常组织学生参加培训,进行专题讲座,不仅对学生深刻护理教育的理解有好处,还可以加强医护之间的学习,使学生从观念上提高对健康评估的认识。

2.3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学习理论知识也是如此。要想学生将救死扶伤理念铭记于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和换位操作。比如:在健康评估的时候,以最好的朋友为被评估的对象,好朋友会仔细地、巧妙地采集你的健康史,对你是否对什么药物有过敏现象,是否对医院有一种排斥心理,你的热情沿用到实际情况中,也会感染到你的被评估者,对你放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换位操作,你要给自己的好朋友注射,你会关心他是不是会疼,要怎样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在被评估的过程中感到安心。这种换位方式不仅可以将自己当做别人,更可以将别人当做自己。有了这种深刻的体会,长期锻炼会使学生对救死扶伤的认识深刻,操作更仔细、更有技巧。

结语

提高职高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健康评估能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医院合作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专职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使传统理论教学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换位思考、换位操作。通过这些方式,笔者相信职高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一定会在健康评估能力上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