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防范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突发事件防范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开发建设项目 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如何解决由于开发建设项目带来的水资源用量剧增与水资源补充量剧减、土地需求量剧增与土地面积剧减、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环境局部破坏和污染越来越重等之间的矛盾,使开发建设与水土流失防治及其生态环境建设同步、稳定和协调的发展,建立起一个新的、相对稳定不变或逐渐增加的水土资源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系统及其生态平衡环境,为开发建设项目的稳步、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已成为当今开发建设项目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2.平凉城区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分类
⑴城区土地利用分布状况:经调查统计分析,根据平凉市城区城市建设现状总面积33.68km2,其中城市建筑面积20.65km2(包括行政、事业、企业、军事、卫生、学校等单位),占61.34%;公共广场面积0.53 km2,占1.57%,交通道路面积7.28km2,占21.62%;园林绿地及其它面积5.22km2,占15.5%。
⑵城区土地地质状况:本研究中对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分类,主要根据水土资源流失强度、土壤侵蚀类型及形式、下垫面材质及其成因、对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分类,共分为以下十一类:
硬化区:主要包括建筑、场院、道路等硬化区,总面积23.18km2。
区:主要包括建筑工地区和沙质、土质路面场地等,总面积1.51km2。
③弃渣区:主要为以建筑物基础开挖、场地平整过程中的余土、建筑废料和废旧建筑物拆除后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等松散体堆积地面主体的固体废弃物堆积区,总占地面积1.03km2。
④开挖区:主要为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建筑物基础开挖面、场地平整过程中形成的开挖地面及借土和采沙、采石过程中形成的山体开挖地面,总开挖面积约0.23km2。
⑤填筑区:主要为城市及城郊的路堤、河堤、坝体、坡地场院边坡等碾压填筑面,总面积0.16km2。
⑥冲刷区:主要为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地面洪水等的排水沟渠与排水河道,总占地面积约0.12km2。
⑦绿化区:主要为城市内和城市近郊的公园、广场、单位、住宅、街路等绿化地面,总面积约3.16km2。
⑧种植区:主要包括城内树林、花草、苗圃及草地,总面积2.17km2。
⑨撂荒区:主要为城市与城郊长期荒芜闲置的未利用土地和难利用土地,以及征而不用、多年闲置、荒芜的城市与城郊建筑土地,总面积约1.45km2。
⑩蓄水区:主要为城郊天然形成的水泉、湖泊、积水塘和人工建造的蓄水池、水库等长期或永久积水、拦水、存水、蓄水等用的水域水面,总面积约0.57km2。
其它区:除以上类区外,还有停产、关闭、到闭的厂矿工业区,总面积约0.1km2。
3. 平凉市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⑴平凉市城区水资源流失状况
①平凉市城区水资源构成:城市水资源由地下水资源、河川径流水资源和天然降雨水资源三部分构成。其中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区域生态环境特别是城市及其下游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最大,河川径流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为此,天然降雨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最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特别是城市及其下游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平凉市城区年水资源总量为19507×104m3,其中城市地下水资源占6.5%,河川径流水资源占86.99%,天然降雨水资源占6.5%。
②水资源流失状况:城市水资源流失,根据造成流失的原因或形成流失的因素,主要分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地面洪水三种类型。工业废水又分为建筑废水和生产废水两种形式。建筑废水主要包括基坑排水、设备试验排水、建筑物冲洗清洁排水和建筑养护过程中的少量水流失;生产废水主要包括各种商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产生并排入河道中的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废水,据统计,平凉市城区年工业废水排放量约为1085×104m3。生活污水排量在城市排水总量中所占比例大,经过净化处理后可以再生和重复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如用于城市绿色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灌溉、农田灌溉和工业生产——如火电厂发电冷却、混凝土构件预制厂生产养护等用水)。据统计,平凉市城区年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613×104m3。城市地面洪水主要产生于城市建筑、场院、道路等硬化区域的建筑物屋面和硬化地面表面,占城市地面洪水总量或城市水资源流失总量的91.27%,据统计,平凉城区年均地面洪水约1270×104m3。
③水资源流失总量:经分析,平凉市城区水资源年流失总量约为2968×104m3。
⑵平凉市城区土壤侵蚀与土资源流失状况
篇2
苏州市解放军第一00 医院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中容易发生的差错,对突发事件专业知识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与操作现场演练的方法对本科室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培训前后对护士进行理论操作的考核, 进行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知识的宣传与培训。结果:对应急预案的知识有所提高,急救理论与操作成绩提高,认真分析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几个环节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可有效杜绝手术差错事故的发生,满意度提高。结论:手术室护士应对突发事件专业知识培训有利于适应科室环境,强化急救意识,提高巩固急救理论与操作成绩。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突发事件;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预见性差、来势凶猛、起冈复杂、抢救难度大、死亡率高,严茕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而综合性医院及时组织人力和物力进行有效的医疗急救是应急处理成功的关键。具体培训知识如下:
1 突发事件专业知识培训
(1)根据自编的《手术室护士应急预案》教材,PPT,演讲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手术室护士对紧急事件。预防知识的普及率,提高手术室护士急诊意识,适应科室环境,不断提高操作理论成绩。
(2)注重实效,改进培训方法。在不断实践中不断探讨手术室护士对紧急事件的应对,一边工作,一边讲解,一边提问.
(3)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形成向上的学习氛围。对考试成绩公布,做到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做的好的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
2 狠抓护理安全管理和护理质量管理,注意环节质量控制,进行持续性改进。
(1)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突发事件处理的工作流程根据实践经验及相关经验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并在应急工作中不断完善。经常组织学习,提高大家的应急意识。每天除有值班人员外,并安排有24 小时“备班”人员,所有的人员保持通讯畅通,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当班人员立即通知“备班”人员、相关科室医生和麻醉师赶赴科室,参加抢救工作。如果发生重大群体突发事件则立即报告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总值班到现场指挥。
(2)物晶管理做到常备不懈,保证供给,又不浪费。因为手术种类多,日常备足手术常规器械包,并常规高腻灭菌备用,对一些少用的特殊器械、急救器械进行纸颦袋高压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保存期半年),避免了一直重复高压灭菌对器械的损耗,对一次性的急救物品如胸腔闭式引流瓶等科室也常备。对急救仪器、设备保持备用状态。日常手术结束后,要求护士补充手术问各类物晶,恢复待用状态,以备急诊使用。各类物品、仪器等定点、定位、定人管理。针对突发事件的紧迫性、复杂性的特点,应急物资一般不外借,确保性能完好。
(3)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做好院内感染管理科室设有质控小组,院感监控人员,并定人、定时对手术室无菌技术进行监测(空气、无菌物品、手及手术间物品等)。日常经常组织学习院感的各相关内容,检企督促各级人员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以及标准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对急诊手术使用的所有器械进行初步消毒处理后,再进行清洗、打包灭菌,突发事件中伤员集中,病情危急,往往来不及做相关检验,对高度怀疑具有传染病的患者使用的器械、物品等全部按传染病处理(如吸毒引起血管感染损伤患者),防止交叉感染。抢救结束后对手术问进行彻底的消毒。
(4)培养适应合作能力加强医护问的沟通、谦让、理解,培养同志问相互照顾、协同工作、分享经验、共同对付难题的能力,针对临床出现的问题,护士长应及时调整,充分发挥“交班本”的作用。
3 小结
手术室工作是一个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岗位,在繁忙的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安全的隐患,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通过对手术室易出现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我们体会到健全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增强法制观念、加强专业技术教育是防范差错事故的关键。通过以上防范措施以及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来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护士的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也是随着医学科学发展不断改进的教育工程。手术室护理有特殊性,岗前适应期较长,训模式合理的利用了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对护士进行了系统、规范、全面的培训,降低了管理难度,使培训效果更符合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风险评估 突发事件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高校内发生或与高校有关的,事前难以预料,将危及学生和教师生命或财产安全的,对学校甚至对社会的治安和政治的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的事件。由于高校人口密度大,学生是高智商群体,使高校的突发事件和其他事件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可以将高校突发事件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对高校的破坏等。第二类是卫生性灾害,如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对学生健康的影响。第三类是人为灾害,如火灾、漏电、交通事故等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第四类群体性聚集事件,如游行、非法集会、罢餐对社会治安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第五类校园伤害事件,如学生自杀、校园暴力、师生冲突、群体斗殴、恐吓劫持等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
从目前各高校的处理办法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 (1)强化危机意识,更新管理理念。(2)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协调能力。(3)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法律保障。(4)修编应急预案,注重培训演练。(5)搭建信息平台,提高应变能力。(6)加强对外联络,寻求广泛支持。(7)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和谐氛围。这些措施未将高校突发事件做详细的统计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取得效果不是很明显。对此,本文以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为参考,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特殊性,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为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对高校突发事件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高校管理影响目标程度的评估描述有定性和定量等方法。定性方法是直接用文字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高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如“极低”、“低”、“中等”、“高”、“极高”等。定量方法是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目标影响程度用具有意义的数量描述,如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用概率来表示,对目标影响程度用损失金额来表示。
结合企业风险管理评估指标,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发现时间分别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描述,得到表1。
对高校突发事件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和风险对高校管理目标影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后,可以依据评估结果绘制风险坐标图。绘制风险坐标图的目的在于对多项风险进行直观的比较,从而确定各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如表1所示,A区域中各项风险,高校可以承担,不需增加控制措施;B区域中各项风险,高校需严格控制并专门补充制定各项措施;C区域中各项风险要规避和转移,并优先安排各项防范措施。
目前高校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侧重于事后处理,缺乏对日常管理风险事故的检测和评估,高校管理者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加强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推动高校突发事件风险管理工作从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降低危害程度,有利于全面防范和重点控制相结合,提高突发事件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本文提出的高校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测量和精简,筛选出更具有操作性的核心指标,才能提高指标体系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对高校的突发事件风险管理工作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巴硕.浅谈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与预防[J].活力,2012(10).
篇4
【关键词】突发事件 大学生 心理反应 调查 对策
近年接连几起震惊全国的高校突发事件给高校管理者敲响了警钟,这不但使陷入突发事件漩涡的高校人财物受到损害,引发形象受损、声誉下降等后果,还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埋了下长期无法祛除的阴影。
为了解突发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层面造成的影响,促使高校突发事件防范及处理机制的建立,笔者对辽宁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做出分析,藉此展开研究。旨在为构建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及处理机制、健全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对辽宁省26所高校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学生涉及本、硕各年级;学校类型涉及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综合性高校和地方院校;专业学科涉及理学、工学、农学、林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生身份有普通学生、班干部、院级干部和校级干部。
调查内容和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对大学校园突发事件心理反应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利用电子和纸质问卷的形式开展调查。问卷分为大学生个人信息、大学校园突发事件情况调查、大学生安全意识评价、校园安保安全状况、大学生安全教育情况等5部分,共30题。
分析方法。所有问卷进行整理、统一编号,用Excel2007工具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数据结果采用国际通用的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问卷个人基本信息。本次调查有效问卷共2075份,其中男学生有1083人,女学生992人。其中理科学生307人,工科学生828人,农林医科学生142人,文法哲学生274人,教育经管学生524人。
校园突发事件情况调查。在所在学校遇到过或听说过哪些校园突发事件的调查中,“宿舍被盗”、“遭遇扒手”、“自杀”这三项占据选项的前三名。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学生对这三项答案的选择数据上没有差异,只有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答案差异显著(p0.05)。在校园突发事件影响的严重程度认定中,58.6%的大学生认为自杀、杀人或被杀影响最为严重,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重视,也折射出此类突发事件对大学生心理的巨大冲击。
35%的大学生认为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给自己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心理阴影和情绪波动。在发生突发事件后,校方是否对周围的学生及相关人员做心理危机干预,是否及时进行教育或消除心理阴影的回答中,55%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只有29%的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在导致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原因的调查中,学校防范措施差、学校管理有漏洞、大学生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差、学校安全教育滞后等分别占据了主要原因,而选择“大学生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比例高达33%,说明当今大学生心理层面的呵护急需加强。
安全意识评价调查。关于大学生个体安全意识的调查统计表明,74%以上的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校园安全的重要性不亚于学生成才,只有不足7%的学生认为校园安全不是很重要。71%以上的学生遇到校园安全事件时,会选择拨打110或向附近公安机关和保卫部门求助,而9%的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可能会“不知所措”;50%以上的学生获得校园突发事件的消息来源途径主要是通过同学交流或者网络媒体,而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途径的却不足11%;54%的学生关注国内外校园突发事件的程度是一般,31%以上的学生表示关注的程度较大或很大,而15%左右的学生表示平时关注突发事件的程度很小。
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安全意识较强,但是直接信息来源较少。少部分同学对突发事件没有清醒认识,甚至缺乏危机意识。大学生整体对校园安全相关信息的认知度还不高,应对危机的认知程度差异较大,在学生身份、年级、专业、地域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理工类、文史类学生的安全意识普遍低于医学类和管理类学生。
校园安保安全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7%的大学生对学校有关校园安全措施管理制度以及保安管理制度完全不了解,60%的大学生有点印象。40%的学生认为大学校园总体治安状况比较好或者一般,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不太安全或者非常不安全。55%的同学表示不会使用学校的紧急求助设施,只有12%的学生认为学校介绍过使用。平时能看见学校安保人员巡逻校园的学生比例约有75%,而表示“能经常看见,很负责任”的数据比例不足10%。
安全教育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校园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是个人认知、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四个主要因素。67.5%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为校园突发事件负主要责任,表明学生对学校抱有重要期望;51%的学生表示学校组织过系统的安全教育,但流于形式,只有13%的学生认可自己学校组织的不错,这些数据暴露了学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上存在的缺陷。超过7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大学生生命安全(行为)教育的课程,认为不必要的学生比例不足5%。从学校角度看,65%的学生认可最有效的预防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途径是安全类课程,其次是健全制度、影视图片宣传、案例或研讨会等途径;从家庭角度看,75%的学生认为父母教导能够有效预防校园突发事件,认可亲属言行也能影响到效果的学生比例只有39%;从社会角度看,51.8%的学生认为制度法规是预防校园突发事件最有效的途径,其次是社区宣传、影视传媒及他人影响。
调查结果的思考
调查中所见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认识是正确的,面对突发事件都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尤其是研究生和大三、大四的学生一般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其心理相对较稳定。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积极调整心态面对问题。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是目前高校中缺乏科学的、健全的制度防范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即常态下防范突发事件的机制及应急处理体系还不完善,机构组织松散,人力、物力投入不够,责任分工不清晰,使突发事件一出现常常导致被动应付、危机公关的局面。
二是学校的安全教育以及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教育才刚刚起步,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和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调查显示,有些学校并没有将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教育纳入大学生教育内容,更是缺乏防范危机事件的演练。
三是大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基本知识方面还存在比较明显的欠缺。大学生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思想和心理还不成熟,有相当多大学生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情绪不够稳定,不具有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危机意识,不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来分析和对待危机,缺乏分析和决策能力,需要以后重点关注和加强教育。调查反映出大学生对加强安全基本知识教育的呼声较高。
对策与建议。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在大学生中开展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调研和进行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的教育及培训,既是大学生发自心灵深处的真切呼唤,也是促进其健康成才的发展需求。怎样在大学生中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及培训,是一项需要深人调查和思考的远大工程。
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化、法制化的高校公共安全机制,包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突发事件前、中、后的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基于此项调查,为有效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合理处置高校突发事件,同时减轻类似事件发生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应激,降低对社会和高校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实施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机制建设已势在必行。
要完善高校安全教育体系,开展全面、完整的安全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尤其对大学新生要进行系统地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危机认知度,对突发事件做好心理准备,提高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及自救互救能力。
篇5
[关键词]档案馆;应急机制; 建设
一、背景综述
突发事件大多是人命关天或对人们生活和经济建设工作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紧急状态法》,对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作出明确的规定。
2003年SARS爆发,给国人带来了对突发事件的切身体会,SARS事件的出现,凸现了我国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方面的制度缺失,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档案馆作为一个为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应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要加强行业安全管理工作,为此,也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以保证读者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档案馆作为一个为保管档案载体,提供信息服务的公共机构,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就是把加强行业安全管理,提高公众服务水平,应对突发事件纳入法治的轨道,以建章立制的形式,将档案馆有可能遇到或出现的突发事件告知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有关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增强群体防范意识、明确工作责任。消除档案馆里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恐慌心理,提高科学、理智、迅速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并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善后过程中,依据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有关规定检查、评价有关工作和总结经验。
二、档案馆应急机制建设现状及其意义
2007年某市市政园林局档案室发生墙内自来水管爆裂,导致档案室受淹的突发事件。事件发生后,档案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科学的应急预案指导,未能及时采取得当的抢救措施,致使该市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保存的各类档案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从这个个案可见,我国档案机构应急机制建设存在不足,档案应急机制普及面窄,人员实战经验不足,难以应付突发事件,建立健全档案应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档案馆应急机制建设存在的不足
1.档案防灾意识不强,预防范围狭窄。近些年,新建的档案馆,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强,这难免使一些人滋长麻痹大意思想,也淡化了档案部门对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研究,在一些突发事件面前,不是措手不及,就是束手无策,给档案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随着电子文件的广泛应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档案应急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但是,目前档案防灾主要内容还一直停留在“八防”上。对于新载体的安全保管、档案数据库的维护,研究得不深入;档案信息网站建设防范措施并不十分严谨,从这一个个侧面就不难看出档案部门对重大突发事件估计不足。
2.档案部门间横向联系不紧。档案部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不能仅限于自身的力量,必须与相关部门联手进行。但是,多年来档案部门缺乏同专业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假如档案馆发生火灾,消防部门不清楚档案馆的建筑构造和档案分布情况,在灭火过程中可能对档案造成不必要的损毁。档案部门加强与消防部门联系,让消防官兵了解档案馆房的结构、档案的门类、档案的分布,共同制定消防措施,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档案馆防灾应急技术设备落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防灾实战演练的经验。当前,档案部门普遍存在投入少、资金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问题。且不说在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难以迅速转移档案, 就是必要的日常管理设施也难以完备,更不能奢望及时采用先进技术。这具体表现为不能按时足量更换和配备消防器材,防盗、防火自动监控系统的安装覆盖率更是低下。近些年,常见档案部门组织开展诸如防火等演习,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紧急关头不会使用消防器材,打不开库房、卷柜门,找不到电源开关和联系电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很多演习只注重了形式和过程,没有注重实践和对档案人员心理素质的磨炼,也说明档案部门还没有完备的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
(二)建立档案馆防灾应急机制的意义
突发事件的发生除其具有突发性外,往往还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料性以及不可抗拒性,由此产生的灾害将直接危及档案的安全,还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档案馆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档案馆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完善安全监督和管理的工作机制,增强档案工作者的防灾意识,提高应急反映、协调配合和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常备不懈,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有效避免、防止和减少危害档案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馆藏档案的安全。
三、如何建立档案馆安全应急机制
(一)档案馆安全现状评估体系
档案馆安全现状评价,就是通过对档案馆服务系统运行现状及安全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进行危险、有害的因素识别,并做出危险、有害因素危害程度的评价。通过该评价,可以找出档案馆日常管理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档案馆安全现状评价涉及馆藏资源、管道系统、安全防护、建筑物结构和相关配套辅助设施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内容,评价其是否符合安全规范要求。安全现状评价的内容包括:(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2)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对危险、有害的因素进行评估;(3)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进行整改优先度排序;(4)提出安全对策和建议。
篇6
为认真执行《突发事件应对法》,深入贯彻《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加快实施“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工作大局,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认清应急管理形势,牢固树立应急管理工作意识
近几年来,由于区位特点和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导致我区自然灾害频发,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风险系数加大,诱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增多,而我区还存在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应急常态管理意识不够、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滞后、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等问题,因此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不强,应急管理形势不容乐观,任务艰巨。为此,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应急管理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及时有效地解决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应急管理保障。
二、进一步突出应急管理重点,全面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
(一)全面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1.着力加强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本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预案编制、修订、管理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督促,全面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修订完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单位预案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预案。重点推进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坚决杜绝预案老化、行业空白现象。
2.全面推行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专人,对预案实行专柜、专档管理,严格遵守预案层级备案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和规模以上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报区政府应急办备案;其它企事业单位预案和大型集会、庆典、会展等群众性活动及大型宗教活动的应急预案报区级主管部门备案;村(居)委会、基层站所的应急预案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各级各部门要迅速开展一次预案的大清理、大修订、大完善工作,在年底完成各个层级、各个行业的应急预案编制、修订、管理。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在12月底前全面检查验收。
(二)大力推进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坚持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常态管理机制,大力推进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1.建立安全隐患巡查制度。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及时掌握本辖区、本行业、本部门各类风险隐患情况,落实综合防范措施。
2.建立群防群测体系。抓住和用好“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施的有利时机,由区专业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各级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建立健全气象、洪涝、森林火险、地质滑坡、环境监测、食品药品安全、动植物重大疫情、急性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信息网络监测系统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跨区域流动监测系统。
3.加快建立信息平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个人移动通信终端等多种方式,建立预警平台。
4.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切实加强政务值班工作,坚持全天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落实国家法定节假日、双休日、汛期、重大活动期间领导带班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收集和报送制度,加强突发事件的常态管理。
(三)及时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准确把握应急管理新形势、新特点、新变化、新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1.坚持先期处置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区和主管部门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并按规定及时报送信息。有关人员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次生和衍生灾害发生,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2.建立联动处置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依据法律法规和各自的职能职责及时参与相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服从调度、听从指挥、协同配合,确保应对有序、处置高效。
3.搞好恢复重建规划。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和区级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受影响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及时组织实施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对重点防范对象或重点物进一步制定防控措施。适时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统计、核实。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等问题开展调查和分析。对信息报送、应急决策、预警、处置与救援等应对工作进行全面客观评估。对因突发事件的影响遭到破坏的重点工程和重要生活设施迅速进行恢复重建。
(四)规范管理突发事件信息
完善政府信息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送快速反应、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严格落实信息核实、审查、和管理制度。
1.明确信息的责任主体。区人民政府是本辖区相应等级突发事件信息的责任主体。其它未经授权的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突发事件信息。对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重大利益的突发事件信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2.注重信息方式。突发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由授权单位编写新闻通稿,组织报道,突发事件知情人有义务接受记者采访,必要时由区人民政府举行新闻会。
3.加强信息管理。区政府办公室是突发事件信息、新闻报送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单位,要严格落实信息核实、审查、等管理制度。
(五)深入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培训
全面落实宣传培训责任,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制度,利用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培训。
1.广泛开展大众宣传。各级各部门要利用召开会议、组织活动、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开展面向大众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部门要继续加强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将应急知识纳入各类学校的教学内容。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要无偿开展公益宣传。
2.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安监、农业、林业、畜牧、卫生、公安、环保等部门要利用应急演练、技能比赛、举办培训班等方式积极组织从业人员和行业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操作规程和救援技能的培训。
3.定期开展管理培训。区应急办、区法制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区级部门要将应急管理知识纳入公务员、事业人员岗前培训内容,各级各部门要定期对应急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的应急管理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六)强力推进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全面打造以公安、消防、武警、民兵预备役、专业应急队伍为骨干突击力量,以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骨干、社区志愿者等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分行分类登记造册,强化演练,实行保险,重点打造多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和以政府储备、部门储备、单位储备、个人储备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1.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由区公安分局负责,以区消防大队为主,进一步整合区公安巡特警、辖区交警、区林业专业扑火队、区卫生应急救援队和电力、通讯、供气、供排水、危化救援等力量成立区综合救援大队。人武部负责,以民兵预备役为依托,分别组织各辖区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骨干、社区志愿者等力量,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区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基层综合救援分队。
2.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区级有关部门要着力打造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公安消防、环境监测、卫生防疫、建筑施工、电力抢险、水陆救援、旅游救援、危化救援、防暴处突、动植物疫情防控等专业应急队伍。
3.加强应急志愿队伍建设。以团区委、区工会、区妇联、区工商联等为依托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4.加强应急专家名录档案管理。区级有关部门要建立专家信息数据库,加强信息跟踪,实行档案管理。在应急处置中,充分发挥专家组成员在应急处置中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形成专家参与预警、指导救援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决策咨询工作机制。
5.加大应急保障投入。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统一调配、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应急物资保障系统和信息库,完善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更新、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分部门、分区域储备应急物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应急抢险资金财政自然增长机制,区财政按每年本级财政收入的2%预备应急保证金,并把应急管理经费和专项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职责任务建立应急保证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储备等方面投入,切实增强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的保障能力建设。
(七)加快推进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应急指挥与接收平台,逐步形成上下对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决策科学、快捷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
1.加快推进区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区政府应急办要搞好项目申报,力争尽快实现与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及区级部门专业应急平台的对接。
2.加快推进区级部门专业应急平台建设。区政府应急办牵头,区发改局搞好项目申报,区财政局按实施方案筹措配套资金,有关区级部门加强配合,实行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3.加快推进基层应急接收终端建设。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各乡镇、办事处并延伸到村组(社区)和重点工程、重点地段的接收终端建设,逐步形成应急指挥网络化体系。
三、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创新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任务抓好抓实。按照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要求,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创新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一)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系
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各部门要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充实管理人员,改善工作条件,切实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责任落实。
(二)不断创新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应急管理责任意识,及时有效解决应急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专责,有关部门负实责,相关单位负连责,确保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头。紧紧围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不断创新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篇7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中央银行基层国库业务建设系统应急机制的理由、内容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国库业务应急机制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库会计核算对计算机依赖性逐渐加深,网络、计算机以及系统安全成为国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国库业务系统正常运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的国库系统应急防范风险机制。
一、加强国库业务系统应急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国库业务系统应急机制建设,可以提高现有国库业务的应急管理水平,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避免各种灾难事故对国库业务的影响,保持国库业务连续稳健运行,有效保证国库资金的安全。国库会计核算已经自成体系,特别是随着国库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资金清算方式的不断变化,国库资金和管理对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网络技术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大。计算机病毒、网络非法侵害、应用系统设计缺陷、密码及岗位权限控制不严等系统网络问题给国库资金增加了风险隐患。随着国库与财、税、行等外部单位的联网,外部系统对我国库系统安全也产生了一定的风险隐患。迫切需要稳定可靠的业务系统运行环境,保障国库业务核算和管理的正常进行。
二、国库业务系统应急机制建设的内容
应急机制是指在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财税库行横向联网业务系统、国债系统、国库统计分析系统等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和异常情况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为不影响正常国库会计核算而建立的紧急应对措施。
1.建立国库业务系统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基层国库应设立国库业务系统应急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行领导、国库、会计营业、科技、支付结算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库部门。领导小组负责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研究决策,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的命令,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建立系统操作规范。包括操作流程、系统维护管理等方面内容,明确各操作岗位的系统职责;要求各岗位严格按章操作,杜绝违章操作,防止人为操作风险。
3.建立系统安全规范。以系统安全运行为中心,着重加强计算机病毒防治。一是禁止在国库核算业务机、国库核算终端上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更不准安装游戏,听音乐。二是不准将国库核算业务机、国库核算终端接入互联网,避免感染破坏性极强的病毒,造成系统崩溃。三是安装可以隔断内外网络不正常访问与登录的各种网络“防火墙”,建立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防止通过网络窃取大量数据或通过黑客攻击服务器数据库盗取机密数据现象的发生。要定期杀毒,在国库业务用机安装诺盾杀毒软件,虽然这些杀毒软件有自动防护病毒的功能,但部分病毒及其变种很难被发现,应该经常杀毒。
4.完善建立系统数据介质存储制度、系统灾难恢复处理方案及流程。
(1)建立数据传输备用系统,使用双网线双集线器,便于在出现网线断裂,双集线器接触不良等问题时仍可以利用备用线路正常传输数据。使用双UPS保持真正地不间断供电。
(2)建立完善的备份应急机制。备份系统作为业务系统的最后底线,在国库业务系统出现问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库业务系统应以完善的备份系统做保障。为避免出现系统崩溃导致的系统瘫痪,必须建立数据灾难恢复备份中心,不仅要进行数据异地备份,还要将主机系统和备机系统之间保持数据同步,以便在主备机上进行系统之间切换时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转。除做好每天数据的双备份外,还将数据备份到移动硬盘或刻录到光盘,便于发生灾难性后果数据也能恢复数据。
(3)建立系统应急预案。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运行机制,并以此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对可能发生并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依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序、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划分预警级别,建立相应的预警信息机制。应急预案应本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对人力资源、财力保障、物资保障、通信保障等作出应急保障方面的规定或说明。
三、国库业务应急机制的预警防范措施
一是要建立国库业务应急联动机制,包括国库与本行会计、科技部门联动、国库上下级之间的联动、国库与财税等征收机关、国库经收处的联动。
二是对系统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如增加对业务系统口令恶意登录识别、报警、记载和封锁等功能,增强系统安全防范自控能力。
篇8
一、实施对象和范围
当发生建筑物倒塌或特大火灾等安全事故等需要紧急疏散教室、专用教室内的学生、老师时,启动本预案。
二、机构设置与职责
(一)应急疏散领导小组:
组 长:xx
成 员:xx xx
职责:全面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命令,启动预案。
在紧急疏散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下设五个小组,现场指挥组、紧急疏散组、伤员救护组、控制组,通信联络组。
(二)现场指挥组:
组 长:xx
成 员:xx
基本职责:负责指挥协调;掌握情况,及时报告;贯彻传达应急小组命令,组织有关人员按预案程序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置,并配备必要通讯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
(三)紧急疏散组:
组 长:xx
成 员:xx xx
基本职责:在现场指挥组指挥下,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顺序,有秩序地疏散师生,疏散完毕后有秩序撤离。
(四)伤员救护组:
组 长:xx
成 员:xx xx
基本职责: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五)控制组:
组 长:xx
基本职责: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赶到现场,设置警戒线,划定警戒区,设置隔离带,维护现场秩序,疏散现场人员及重要物资等,在公安机关等专业部门到来之前,对事件进行先期处置。
负责维护学校大门、出入口秩序,疏导师生有序撤离,引导专业部门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处置。
(六)通信联络组:
组 长:xx
基本职责:根据事态发展,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并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援;提供各种处置突发事件物资装备,通讯设备,编制广播词备用,负责平时的通信装备保养。
三、处置原则
(一)快速反应原则。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信息上报快,部署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二)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做出正确指挥判断。
(三)设置警戒原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员,设置警戒,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四)降低损失原则。处置方法要妥当,要以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确保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为工作重点,力求做到尽量减少社会影响,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危害。
(五)基本装备原则。学校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应急广播、安全头盔、警戒带、袖章标识、强光手电、电喇叭、消防器材等必要基本装备保障。
(六)协调配合原则。学校各部门及教职工要明确职责任务,按照预案分工,互相协调、通力配合,对突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置。
(七)追究责任原则。依据处置突发事件预案中职能任务分工,划清权限职责;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因未能落实预案有关要求造成学校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依据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日常教育和防范
(一)为防止学生在课间、集会、做操等活动中出现拥挤等其他现象,搞好学生课间活动日常管理。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年级、分班级进出操场,不强调快速、整齐;当天值日领导和值日教师分工负责各路口,负责维持秩序,监督、疏导、管理学生。
(二)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遵守秩序、礼貌礼让的教育,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演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后果及其防范措施,了解在教室、门前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告诫学生路上行走靠右行,加强学生的自救自护的教育和训练。
(三)学校要不定期的对学校校舍、围墙、用电线路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整改。
(四)在醒目的位置设立紧急情况疏散平面示意图
五、紧急疏散程序
(一)当发生建筑物倒塌或特大火灾等安全事故时:
1、事故现场的教师一边指挥学生进行紧急集结疏散,一边以最快速度将发生事故信息传递到应急领导小组。
2、指挥机构人员马上按工作职责到现场指挥全校师生进行紧急疏散,具体如下:
(1)全校通过广播或以三次一长二短哨音发出紧急集合信号。
(2)用高音喇叭进行现场指挥疏散。
(3)紧急疏散小组结合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师立即到班级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
(4)脱离现场后,各班主任、年级主任迅速组织好本班、本年级学生,整理好队伍、清点好人数,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负责领导。
(5)对于受伤的学生,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家长,有关人员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工作。
(6)其他工作参照消防预案或建筑物倒塌预案。
六、附 件
(一)预案启动后,各组人员在第一时间到位,做好各级工作,防止事态扩大。
篇9
一、总则
为了及时处置我市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文物的危害和影响,根据文物法律、法规和《国家文物局突发性应急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全市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遭盗窃、盗掘、损毁、火灾、丢失的事件。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文博单位发生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等工作。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要始终把预防突发事件发生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细致排查各类文物突发事件的隐患,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
(二)依法管理:文物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的管理及应急处置工作,要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三)属地负责:处置文物突发事件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各地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发生涉及文物的突发事件负总责。当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处置文物突发事件。市文物局指导协调全市文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四)快速反应:各文博单位应相应建立预警和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各级预案,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果断采取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将危害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四、应急组织及职责
市文物局设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市文物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由事发单位的主管局领导担任,其他班子领导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副总指挥兼任,副主任由局办公室主任和文物安全处处长担任,办公室成员由市文物局机关各处室负责人组成。
(一)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指挥、下达应急处置任务,研究解决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1、处理应急指挥部的日常事务,负责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应急方案的具体执行等工作。
2、及时向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和市政府上报有关情况和信息,加强同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
3、按照国家和我市有关突发事件信息工作指导方针,拟确定或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信息的内容、时间、方式等,并实施。
4、负责做好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的法律咨询。
(三)市文物局各处室的工作职责
1、办公室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协调和指挥工作,及时向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和市政府上报有关情况和信息,协调信息等工作。
2、文物考古科研处负责不可移动文物因自然因素及人为非故意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调查与处理工作。负责不可移动文物突发事件的善后业务与技术处置指导工作。
3、文化遗产处负责对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出咨询建议和进行技术指导等。
4、博物馆处负责文物收藏单位因自然因素及人为非故意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调查与处理工作。负责可移动文物突发事件善后的业务与技术处置指导工作。
5、文物安全处负责对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文物违法行为、安全事故的突发事件调查与处置工作。负责做好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的法律咨询。
6、计划财务处负责应急事件的后勤保障工作。
7、组织人事处和纪委协调文博单位责任人员的追究处理。
(四)市直文博单位和文物系统地方应急指挥部
各市直文博单位和县(市、区)文物系统及各文博单位,比照市文物局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职责,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成立本地、本单位应急指挥部。
五、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要求,各文博单位应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注意日常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的涉及文物安全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预防应急控制措施。
(二)预防预警行动
1、各文博单位应制定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必要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对本单位文物安全工作加强事前的监督检查。定期演练各种应急预案,磨合、协调运行机制,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
2、各文博单位应制定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日常安全工作措施。强化日常人力、物力、财力储备。
3、对外开放的文博单位,尤其是旅游旺季,要提前制定相应的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报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备案。
4、各地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负责文博单位的治安管理工作。文博单位应主动接受公安机关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三)预警支持系统
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文博单位应确保安全工作人员数量,明确其岗位职责。安装必要的消防、安全防范技术设备,配备预警通讯和广播设备,预留公安、消防、救护及人员疏散的场地和通道。对外开放的文博单位应严格核定人员容量,加强对现场人员流动的监控,在售票处、出口和主要通道要设置识别标志,指定专人负责疏导工作。
六、突发事件等级划分
(一)重大突发事件(I级)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火灾、被盗、损毁、文物建筑坍塌的。
2、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发生重大火灾、严重被盗、大面积损毁、重要文物建筑坍塌的。
3、馆藏一级文物丢失、损毁的,或馆藏二级文物丢失、损毁5件(含5件)以上的。或馆藏三级文物丢失、损毁10件(含10件)以上的,或馆藏文物丢失,损毁20件(含20件)以上的。
(二)较大突发事件(Ⅱ级):
1、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火灾、被盗、损毁、文物建筑坍塌的。
2、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发生重大火灾、严重被盗、大面积损毁、重要文物建筑坍塌的。
3、馆藏二级文物丢失、损毁5件(不含5件)以下的,或馆藏三级文物丢失、损毁5件(含5件)以上的,或馆藏文物丢失、损毁10件(含10件)以上的。
(三)一般突发事件(III级)
1、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火灾、被盗、损毁、文物建筑坍塌的。
2、馆藏文物丢失、损毁的。
七、应急响应
(一)应急预案启动
1、I级突发事件发生后,市文物局启动本预案,指导应急处置工作。在参与应急处置的同时,将事件情况核实后及时上报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
2、II级突发事件发生后,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事发地县(市、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应急处置工作。县(市、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参与应急处置的同时,将事件情况及时上报市文物局,市文物局在迅速核实情况后,视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在及时将情况上报市政府、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的同时,积极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3、III级突发事件发生后,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事发地县(市、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应急处置工作。县(市、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参与应急处置的同时,将事件情况及时上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迅速核实情况后,视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在及时将情况上报市文物局的同时,积极指导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二)信息报送
1、基本原则
(1)迅速。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文博单位应同时多级多头上报,其中向市文物局报告的'时间不得晚于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40分钟。市文物局接报信息并核准后,应立即向市政府和国家文物局报告,时间最迟不得晚于知道事件发生后40分钟。
(2)真实。报送信息应尽可能客观实际,真实准确。
(3)全面。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地提供信息。要防止片面性,避免断章取义,更不能对上报信息层层截留、级级过滤。
2、报送内容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
(2)事件的简要经过、文物受损及人员伤亡情况。
(3)事件原因分析。
(4)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方案。
(5)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3、报送形式
突发事件信息可用电话口头初报,随后报送书面报告,必要时和有条件的应附音像资料。
(三)指挥和处置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市文物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提出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的建议。
2、市文物局各处室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分类,根据各自职能分工,投入到应急工作中。
(四)信息
按有关规定执行,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社会客观、准确、全面、及时地信息。
八、后期处理
(一)文物行政部门组织文博单位开展突发事件受损文物的价值评估,提出修复和保护的意见或建议,组织开展对突发事件的事后补救和受损文物的保护工作。
(二)事件处理结束后,市文物局及时将情况书面报告市政府、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
(三)根据事件暴露出的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有关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
(四)奖惩有关人员。
九、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完善各文博单位已有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报送设施性能完好,并配备必要的应急备用设施和技术力量,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二)物资保障
各文博单位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物资放在交通便利、储运安全的区域。
(三)人员保障
各文博单位应组建突发事件的处置应急队伍,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在各级应急指挥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宣传、培训保障
加强各文博单位突发事件预案的普及工作,公布应急指挥部和接警电话,宣传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等常识,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和减轻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积极组织突发事件应急队伍进行培训,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配合和快速反应能力。
十、附则
篇10
近年来,随着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安全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安全保卫职能机构的加强和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安全防范能力。但是,由于银行所处行业的特殊性,相应地就给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和压力。
通过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典型案例评析》录像中各类案例的分析,结合实际,发现我们自身也存在的一些同样的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
一是各级领导应当把金融安全保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上,切实加强领导,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行综合治理,常抓不懈。
二是要坚持抓业务和抓安全并重,主要负责人对保卫工作负总责,对本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要经常进行检查,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保障;要密切和公安部门的关系,搞好和公安部门的配合,把公安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当成头等大事抓。
三是认真落实责任制,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防范和违章立制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增加抵御犯罪的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教育、监督职工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章营业、押运、守库,坚决杜绝违章作业现象。
作为银行的一名员工,我们也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
一是始终坚持抓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重点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警惕各种腐败思想的侵蚀。
二是要加强对金融机构诈骗、盗窃、抢劫、涉枪等案件案例深入分析,汲取经验教训,时刻为自己敲响警钟,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三是要进一步深化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真正把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通过对近年来金融机构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的了解,使我们这些每天从事金融服务的一线员工感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仍然十分艰巨,面临的挑战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仅是站好自己一班岗的问题。我们每天所面临的威胁仍然很复杂,有来自我们内部和社会上的不法分子的危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不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一定要反复思考,认真总结,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把好实际操作中的每个环节,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通过学习,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我们的安全保卫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建立首席责任负责制
在我们整个银行系统内部,尤其是在高管阶层,要做到有人主抓安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状况,制定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措施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做好组织协调和落实。
二,加强硬件防控建设,确保金融安全
通过学来发生的金融机构典型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有相当一部分案件是发生在那些安全设施不完善的营业网点,不是安全设施不堪一击,就是某些硬件不能正常使用。
三,加强员工素质教育,提高防范能力
在做好硬件防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狠抓员工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在搞好我们柜台业务的同时,还应该定期不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各种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演练,避免一有突发事件工作人员手忙脚乱的现象。
四,建立内部监督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