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急救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突发事件急救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建立统一领导、规范管理、高效运转、快速反应的突发事件应急运力调配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全系统对安全生产事故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有效地预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
根据《__州道路运输应急事件处理预案》的要求,本次应急救援演练由州交通运输系统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并与州安监局、州公安局交警支队、消防支队和州人民医院联合组织演练,并成立应急救援演练指挥部。
总 指 挥:庄国强
副总指挥:邹 毅
副总指挥:周明洋
应急救援成员单位:州交通运输局、州道路运输管理局、州安监局、州公安交警支队、州公安消防支队和州人民医院。
参演单位:州交通运输局(机关人员10人),州道路运输管理局(机关人员20人),州公安交警支队(交警6人,警车2辆),州公安消防支队(消防官兵8人,消防车1辆),州人民医院(医护人员4人,救护车1辆),__州运输公司(20人,客车8辆)、__市公交集团(30人,客车10辆)、__快客公司(16人,车辆8辆)、__市吉顺达运输公司(5人,货挂车4辆)、__市海宏运输公司(5人,罐车2辆)、__市振运公司(10人,翻斗车5辆)、__市乾路公司(5人,危货车2辆:整车1辆、车头1辆)、__市建祥公司(10人,货车5辆)__浩顺修理厂(6人,吊车1辆、拖车2辆)。
下设9个职能小组
(一)综合协调组。
组 长:潘 易
副组长:寿卫忠、邵永杰
职 责:负责制定演练方案,协调场地,组织参演人员、车辆,道路运输突发事件报告,协调有关成员单位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专业处置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演练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运力集结情况、事故救援工作情况。
(二)旅客疏散、客运运力组织调配组。
组 长:魏学理
职 责:组织人员66人,客车26辆(每辆车配备有效灭火器2个),按照突发事件需要,进行客运力组织调配,及时疏散救援旅客。
(三)货物运输车辆(危险品运输专用车辆)组织调配组。
组 长:刘京志
职 责:组织人员41人,货车、危险品运输专用车辆21辆,按照突发事件需要,进行货运动力组织调配,及时指挥货运车辆进行物资拉运抢险。
(四)事故现场救护组。
州人民医院救护人员4名,120救护车1辆,担架1副,进行现场伤员紧急抢救工作。
(五)消防灭火救援组。
州消防支队消防官兵8人(教官1人组织讲解使用灭火器材),消防车1辆,进行现场灭火讲解和消防救援。
(六)交通事故救援组。
州公安交警支队交警6人,警车1辆,对交通事故进行现场勘察、救援处理。
(七)演练现场秩序维护组。
组 长:张 雷
职 责:带运政执法人员8人,负责维护交通秩序,疏导交通、疏散群众、放烟雾弹、点燃火堆等工作,并负责清理现场工作。
(八)后勤保障组。
组 长:苗兴旺
职 责:负责观摩席的设置、准备、服务工作。包括:制作“演练指挥部”、“演练观摩区”、“消防灭火演练区”、“交通事故演练区”、“客车停车区”、“货车停车区”、“小车停车区”设置,横幅制作,无线扩音设备(话筒2部、对讲机8部准)、饮用水、红色、白色烟雾弹(各3个)等准备工作。
(九)宣传报导组。
组 长:何雨锦
职 责:协调电视台、报社媒体现场报道,做好全程视频录像和图片的收集归档。
(一)时间:__年6月30日上午
(二)地点:__市哈密西路城司停车场
(三)模拟事件:
模拟事件一:运力组织调配,疏散旅客及运送救援物资。
__州境内省道某路段因暴雨路桥被冲毁过后山体滑坡,严重中断交通,客货车辆无法通行,造成300名旅客滞留和需要抢修路桥物资300吨。州道路运输管理局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客车26辆,货车专用车辆21辆,到事发地点进行旅客疏导和拉运修桥筑路物资的运力组织调配演练。
模拟事件二:交通事故救援演练。
某一路段1辆客运班线车与1辆危险品货车相撞后燃烧,放油阀损毁,发生泄漏,造成货车司机受伤,5名乘客被困的救援演练。
模拟事件三:客运途中的防暴演练。
1辆客车行驶途中,有1名乘客招手示意乘车,班车缓慢停下,车门打开,佩戴安全员袖标的乘务员手持安
检仪对上车人员行包进行安全检查,该名乘客突然抽出长砍刀向乘务员砍去的防暴演练。模拟事件四:消防灭火演练。
现场设置的起火点,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演练。(演练后由消防教官讲解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火灾发生后正确应对及正确逃生知识,教大家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及其他灭火工具的方法和应对火灾发生及火灾逃生的基本常识)
(一)检查准备。
综合协调组:检查各小组参演准备工作。
各小组依次向综合协调组组长潘易报告演练准备情况。
(二)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
由综合协调组组长潘易同志向总指挥庄国强报告:“报告总指挥同志:__州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演练准备完毕,请指示,综合协调组组长潘易”。
总指挥长庄国强下命令(打开扩音设备)为:“演练开始!”
综合协调组组长潘易:“是”,转身面向参演人员,“各救援小组进入演练场地,演练开始”
(三)客货车辆应急救援运力组织演练。
综合协调组组长潘易:各小组注意,首先进入模拟事件一的应急演练程序,由旅客疏散、客运运力组织调配组迅速下达调集车辆入场,待车辆入场排列整齐后,组织进行疏散旅客及运送货物等(进入实际演练状态)。演练完毕后向总指挥报告救援情况。
(四)交通事故模拟救援演练。
综合协调组组长潘易:各小组注意,现在进入模拟事件二的演练程序,交通事故救援(点燃红色烟雾弹),随车押运员启动紧急关闭装置,使用本车消防器材进行灭火,同时现场驾驶员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向事故发生地交警部门、和运管部门告知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人员车辆受伤情况,由前来消防人员先对危险品车辆进行降温处置,运管救援[!]人员紧急调运拖车,将事故车辆转移至安全区。交通事故救援组对事故现场进行简单勘察,并做记录,清理现场。演练完毕后向总指挥报告事故处理情况。
(五)客运途中的防暴演练。
综合协调组组长潘易:各小组注意,现在进入模拟事件三的演练程序,情况设置完毕,当暴徒拿砍刀向乘务员砍去时,乘务员用手持安监仪挡住砍刀,迅速退回车内,同时客运驾驶员迅速关门将暴徒关在车外,报警后,驾驶人员组织乘客利用灭火器,安全锤及车用工具冲出客车共同制服暴徒,此时交警出动(代表110),将暴徒带离。演练完毕后向总指挥报告事故处理情况。
(六)消防灭火演练。
综合协调组组长潘易:各小组注意,现在进入模拟事件四的演练程序,将设置起火点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现场由消防支队官兵教大家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讲解火灾应对和正确逃生的基本常识。使用灭火设备将火扑灭)
(一)现场简易布置由后勤保障组准备。
(二)演练交警、消防、医护车辆由州交通运输局运输科负责协调落实。
(三)演练客车:由__安排准备。
(四)演练货车:__
(五)特种车辆及报废的小客车:由__*负责准备。
(六)模拟肇事客货车:客车由快客运输公司提供,货车由__吉顺达公司提供。
(七)交通事故模拟救援客车:客车由昌运司提供,货车由海宏公司提供。
(八)运送人员车辆:由__公交集团提供。
(九)事故救援组所用灭火器(每辆车2具),由参加演练客运公司自配。
(一)领导重视、严密组织。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此次演练工作,分管领导要带头参与,演练过程中要体现“安全第一”的原则,严肃认真、听从指挥,确保演练人员和群众的安全。
篇2
【关键词】 突发事件 三级联动 防范机制 处理机制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1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我国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及应急防范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JK001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吕达,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延安大学对外联络处处长,研究方向为危机管理;毛铖,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加速变革,竞争的日益加剧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人民的幸福感降低等等。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一些人出现心理扭曲,最终失去理智甚至走向极端。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对社会变革的感受能力则更加敏锐。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校的突发事件发生率近年来逐年升高。2002年发生27起大学生自杀事件,有19人死亡;2004年为68起,有48人死亡;2005年,据有关媒体报道达到116起;2006年则进入自杀“高发年”,增加到130起之多。2011年,问题则更加突出,截至10月份,已有近百起校园自杀事件发生。
课题组对湖北、山东、山西、陕西四省数十所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所有高校都有突发事件发生,其中,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类突发事件的发生率较高。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使民众深感不安。那么,引起高校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一、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的影响和诱导
1.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负面影响。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高等教育改革无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成绩的背后,其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最严峻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世纪之交,大学生就业俨然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时至今日,问题不断加重。与此同时,高校的教学管理与后勤保障工作也问题重重。高校扩招加之近年来通货膨胀的影响,导致许多家庭无力承担巨额的教育支出,“贫困生”增多,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
2. 高校“开放办学理念”的负面影响。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放办学理念应运而生,大学校园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深造园地,俨然成了一个小社会。新鲜事物在大学校园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由于在校大学生思想还不成熟,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弱,极易成为不法份子、邪恶势力诱导、利用的对象,本该安静的校园也潜藏着许多“不安”:社会闲杂人员自由出入校园,校园内偷窃、打架斗殴等犯罪问题频发。在课题组的实地调查中,当问及导致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时,有49.56%的人认为是社会人员出入校园过多所致。
3. 高校合并热潮的负面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至少有超过400所大学有过合并。合并后的巨型大学需要巨大的校园来承载,一个个位于城郊的大学城也因此诞生。大学城的学生生活极不便利,周边的治安保护也得不到保障。调查结果显示,地处城郊的大学其突发事件发生率是最高的,当问及导致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时,有36.4%的人认为是因为校园周边环境差;大学城的学生怨言和心理问题也是最多最严重的。
4. 国家政策法规的滞后。没有健全的法制,难以有效约束社会成员。我国的校园安全立法工作严重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滞后,立法层次不高,校园安全权利和义务不对等是高校突发事件高发的又一重要客观原因。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1. 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课题组的调查中,当问及导致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时,有53.60%的人认为是因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和心理问题严重。另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比例还在继续上升。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陈志霞等人运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对1010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
2. 大学生自我保护与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较低。近年来发生的高校突发事件,有不少在校学生意外身亡,究其原因,则在于大学生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较差。在调查中,有52.80%的人认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是导致相关的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当问及对高校的应急措施是否了解的时候,有66.60%的在校学生选择不了解;只有32.54%的人选择基本了解;而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分别只占0.21%和0.64%。
篇3
关键词:土建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策略促进了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土建工程,而土建工程的质量成为近些年来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此,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稳步发展。所以,要对土建质量的控制方法进行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土建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相应的详尽的分析。
1.土建质量过程控制的方法
1.1分工到人以明确责任
建筑涉及到的工程均非常庞大,因此在其施工过程中的分项工程和整体工程均由企业来承担,而对于具体的责任没有明确的分配。如果出现了事故,责任的承担针对性不够强,使得一些施工人员不用负责相应的事故责任,如此一来,就会造成施工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从而忽略了工程的质量。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将责任落实至个人。通过将工程细化,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层层把关,这样就会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同时还可以借助法律的手段来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现象。
1.2土建过程中材料的质量控制
施工的原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对施工原料严格把关,同时在公共过程中还要对建筑材料进行时时地控制和检测,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材料在有效期内。就土建工程而言,其用到的材料主要有钢筋、水泥、砂、石头等。在施工前要对这些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材料的配置也影响工程质量。如果控制好材料,既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还能降低成本。在土建工程中涉及配置问题,主要是水泥、砂和水的配比是否合适。
1.3土建工程中监督控制体系的建立
土建质量控制的另一个关键是对土建工程的质量进行随时的监督和管理。可以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通过成了专人检查小组。按照相应的管理体系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可以将安全隐患扼杀于摇篮中。从而有效的提高工程的质量和避免生命财产的损失。
2.土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存在的不足
土建工程招投标质量监督工作存在的缺陷
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相应的制度,而土建工程建立了相应的招标和投标制度。然而,很多企业为了一己私利,在暗中提前定好工程项目的承包,这样无疑扰乱了相应的秩序,阻碍了相应制度的实施。我国针对这些情况对工程项目做了相应的规范,使得招标活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
2.1土建工程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阶段,工程监理的重要阶段之一是质量控制,该阶段对建筑产品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施工阶段质量的好坏与工程的寿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施工质量的监督过程需要从方案确定开始到工程竣工结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或者责任心不强,甚至有些工作人员喜欢贪图小便宜,责任心匮乏,甚至不惜偷工减料来赚小便宜,这给工程的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2施工技术水平,队伍建设存在的漏洞
土建工程的管理需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并且在管理上不断的创新,通过不断的引进、消耗、吸收以及理论结合实际的路线对科技成果进行推广。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队伍建设工程设计进行完善,第一方面是建设前的设计,这个步骤非常的重要。因为工程的设计耗时非常长,且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如果设计文件不完善或者粗糙,那么对施工的实施和工程的质量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方面是建立一支优秀的施工队伍,施工队伍直接掌握着工程的质量,如果一支优秀的施工队伍来承建一项工程,那么该工程的质量一定程度上会得到保证。在此基础上,承包单位还需要选拔出最优秀的经理和技术骨干,在配置最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这样更大程度上保障工程的建设质量。
2.3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的特殊性,使得管理部门出现多部门、多层次的分布。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竞争的规范性。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再加上市场供求关系越来越失衡,工程的设计阶段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样增加了控制工程造价的难度。
3. 土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应策略
3.1 完善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制度
多方面的工作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而在土建工程的招标方式直接决定着土建工程的规模、工程的负责单位和监督管理的团队。而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招投标的相应制度和规定,这样可以保证招投标者能够在同一个起点,使得投标工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与此同时,招投标也在逐步实现市场化和社会化,这样可以保证人人都有机会参与投标中,如此一来,更能保证建筑工程被一个更高水平和高实力的企业所承包、施工和监理。然而,在社会中存在很多谋取私利的企业,这样严重的扰乱了社会的秩序,从而打乱了社会上的建筑投标的秩序。因此,要努力完善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土建工程的质量。
3.2 加强土建工程监管制度
如果想完善检验机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就要建章立制。因为在相应的规范制度的约束下,才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以相应的检测方法为基础,对施工所用的材料、结构构件和半成品的质量进行鉴定。施工中所用到的材料必须进行检查,因为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高低。尤其在市场化的今天,大量劣质的建筑材料流入到市场,这对监管部门和施工单位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所以,不仅监测单位,施工单位也要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而合格质量标准的建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需要相应的机构严格把关,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
3.3 土建工程施工阶段对策
强化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工作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步骤。施工过程有相应的流程,所以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同时要加大施工技术培训的机会,从而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同时工程质量管理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要各尽其职,严禁错误的发生。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相应的组织措施和具体的检测手段等的控制都在施工工艺范畴内。如果施工工艺做好了,工程质量就好得到提高。
3.4 加强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对策
随着社会市场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招投标承包制度在相应的建设领域的实际应用。工程拨款一般会在施工后清算。而合理的结构形式,其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而在结算审查过程中,要对需要对中标后演变为合同价的投标预算进行审查,审查完成后,按照其结果对相应的合同做出调整,并应提交审查报告。
4. 结语
工质质量直接决定着土建工程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而工程质量涉及到整个工程中,每一步都与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同时要严格做好施工监督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全方位的实现工程高质量完成。尤其在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质量直接决定着施工企业是够可以继续生存下去,要努力把好质量的关,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限制好成本,使得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图式思维理论;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由于建筑设计要素众多,包括文化背景、场地特征、历史习俗等,故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整合,采用逻辑思维进行判断,把握场地文脉关系,才能构思立意,优化方案设计。整个设计过程属于一项思维活动,而逻辑思维必须要转化为图式思维,以草图形式进行形象描述,并经由视觉循环来对方案进行验证,最终生成方案,属于博弈思维与视觉思维共同创造的成果。立足于建筑学角度,这种图式思维方式在建筑设计方法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作用。笔者主要从建筑设计方面出发,深入探究图式思维理论在建筑设计方法研究中的运用。
1 图式思维理论概述
图式思维主要是指将大脑内的抽象思维活动进行拓展,延伸至外部,并采用图形方式表现出来,具有具体化与外向化。从整体上来讲,图式思维属于形象化思想与外向化分析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图解思考、视觉思考、图解语言与设计方法四个方面上。从图式思维作用角度出发,现论观点认为,图式思维具有六种作用:一是表现,二是抽象,三是手法,四是发现,五是检验,六是激励。现阶段,图式思维研究重视正向思维,即采用图解思维对设计进行分析,接着,对设计方法进行总结,明确思路后形成系统理论。
从本质上来讲,图式思维即为设计工作者开展自我对话的活动,亦为是自身与设计图纸间的交流过程,综合了博弈思维与视觉思维,属于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式。从图式思维表现形式出发,一般包括:第一,徒手绘制草图;第二,制作模型。在建筑设计表现中,徒手绘制草图属于一种二维空间表达,而模型制作属于三维空间营造,充分彰显了建筑设计的空间序列,反映了建筑的体量关系与形态轮廓美。建筑师主要采用草图进行思考,其在发现并分析问题的同时,基于大脑思维作用下经由手进行勾勒,进行图式表达,并在视觉刺激作用下进行辨别与判断,反馈原图形,进一步刺激大脑作出综合思考与判断,经由不断循环往复而获取最终设计构思。此思考过程充分调用了大脑、手、眼,经由思维刺激进行绘图、看图。最终作用于大脑,充分彰显了博弈思维与视觉思维的完美契合。
2 图式思维理论在建筑设计方法研究中的运用
现阶段,建筑设计方法论研究涵盖七个领域:一是行为建筑学,二是建筑形态学,三是建筑符号学,四是建筑类型学,五是图式思维理论,六是建筑装饰理论,七是科学设计程序理论。而图式思维理论属于理性建筑设计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对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图式思维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2.1 设计者大脑思维时期
大脑思维时期属于图式思维开始阶段,从本质上来讲,图式思维贯穿于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立足于历史发展角度,在未发现理性建筑设计方法时期,设计者多借助前人经验来开展建筑设计,即采用头脑回忆前人们的经验,对本设计进行利弊分析,最终形成一套设计思路并付诸实践。针对这个设计过程而言,其属于大脑思维时期。具体而言,设计者头脑中存在多个思维方案,其属于方案间的交流,并未将博弈思维转变为视觉思维,属于单纯思考推敲循环过程。立足于图式思维理论角度,在建筑设计初期,设计者必须要对地区风俗习惯、场地环境、历史、人文、经济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才能在大脑中形成开敞形象,构成多个备选方案。
2.2 设计者图纸表现时期
图纸表现阶段即为建筑设计者采用图纸方式表现自身的设计构思。图纸表现时期属于图式思维的的发展阶段,亦为关键阶段,主要表现在灵感记录上,属于灵感创造的关键源泉。图式思维作为建筑设计的关键工具,具备主观性思维活动。具体而言,在实际过程中,可将表达的信息具体化,其特点具有多样化,即每个设计者以图式进行表达具有不同特征。譬如某些设计者在一张图纸上呈现多样可供选择的形象设计图,经由视觉思维观察,以设计形式记录方式可激活设计者大脑灵感,从而创造出全新的设计形式。现代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图式表达多为平面图,偶尔采用透视图来对设计效果进行检验,构成简明扼要的草图,具有极强表现力,能反映出设计的空间序列关系,并能观察到空间组合关系。
2.3 设计者模型展示时期
模型展示时期已升华为图式思维的高层次发展阶段,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建筑设计的实际效果,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主要以设计交流为准则,糅合了建筑体量、光影色彩等要素,展现了空间序列与组合关系。针对设计者而言,呈现设计真实效果,有助于激发设计者的想象力。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模型展示时期亦为图式思维对设计方案的检验时期,有助于调动视觉,促使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式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思维方式与手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式思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设计师必须要明确图式思维的科学内涵,掌握相关电脑技术,合理利用辅助软件,将大脑内部的抽象思维转变为逻辑思维,并采用图纸形式进行表达,从而完善设计方案,优化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成长.图式思维的意义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中外建筑,2010(05):80-81.
[2]龙海华.建筑设计中图式思维理论运用探析[J].民营科技,2011(05):345-345.
篇5
关键词 传统图案 现代图形 本土化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Patterns
into Modern Graphic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LIANG Li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axia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23)
Abstract Traditional designs into modern graphic design teaching, not only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traditional culture, heritage, innovation enthusiasm, and inject local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charm in modern graphic design, reflect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modern graphic design will be rooted in local community.
Key words traditional graphic; modern graphic; local; design
0 前言
传统与现代因时间的距离所呈现的结果似乎是相互矛盾的。然而,他们之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在现代设计中,东西方文明的相互借鉴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借鉴首先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的根基上。通过将传统图案融入现代图形设计教学中,不仅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传承、创新的积极性,而且在现代图形设计中注入本土文化的内涵和韵味,体现现代图形设计将植根于本土的教学理念。
1 民间传统图案的艺术特色
1.1 中国传统民间年画艺术特色
年画,顾名思义是装饰年节环境的民间版画,它是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产生和发展的。民间年画的构图大都在饱满均称中追求变化,主次分明,层次井然,不留过多的空白。年画的图案一般采用大胆的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例如,将门神身体和头部比例进行变化,突出武将的雄健体态。年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写实而是大胆地加以夸张,如大红马、五彩缤纷的大公鸡,甚至在羊、牛的身上也添画五颜六色的图案,使之更具有浪漫情调和装饰效果。年画从构图、图案、色彩装饰特色较浓,特征较鲜明。
1.2 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意蕴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剪纸的艺术特点是由纸和剪刀、刻刀所决定的。结构处理上连线镂空,“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构图形式上组合压缩,将三维的物象平面化,通过阴纹和阳纹的形式来表现天、地、人、动物、植物等,并将其合理地安排在一个画面中。这种构成形式也是现代图形设计里面的想象图形、超现实的图形。形象处理上夸张概括,可以将抓髻娃娃的眼睛处理得非常瞠目;鲤鱼大得很夸张,以至于有一种抱不动的感觉,这更寓意着一年的丰收。
从历史上看,一切形式的工艺美术,都是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图形设计的教学也要植根于传统,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借鉴和创新。
2 现代图形设计教学的现状
2.1 现代图形设计教学的“国际化”特征
现代图形设计教学受到西方设计思潮的影响,在教学中强调形式感和现代感。图形设计课程在较多的本科院校主要以现代图形创意为主进行教学,解决现代图形语言创造及表现技巧。一方面通过正负形、渐变图形、同构图形、共生图形等多种表现形式来构成图形;另一方面,在科技发达的时代,通过电脑软件、摄影技术等方法来实现现代图形的设计,或者图形由平面的图形向立体空间扩展。
2.2 现代图形设计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现代图形设计教学中,较多的本科院校更注重“国际化”特征,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的“本土化”语言的学习和培养。我们慢慢认识到中国的设计教育只以“本土化”为基础才能有出路。因而,在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一方面,我们汲取了西方图形设计的创意方法和技巧,将传统图案融入现代图形设计的教学中,形成中西结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在图形设计课程中增加一部分“传统文化考察”课程,这样更有效地促进对于传统文化、传统图案的学习和再设计、再创造。
3 传统图案在现代图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3.1 提出问题,组织引导
传统图案融入现代图形设计教学中,通过向学生提出教学方案。组织学生对于传统图案的学习和理解,激发创作热情。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我们引导学生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楚河汉街、湖北省美术馆等比较有湖北特色的参观点进行学习考察,时间为一周。同学们对于传统图案和文化进行收集、记录,临摹学习,为进行图形设计做好准备。
通过引导对于传统图案的学习和考察,以较直观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于传统图案的学习和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的热情,该种教学方法效果较好。
3.2 巧设课题,培养学生将传统图案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课题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图案的学习以及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应用。课题的设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课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在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该教师设计课题——十二生肖图形设计,十二生肖传统图案的素材较多,并且有着不同的艺术形式。其中二维的图案有剪纸窗花、年画;三维的立体形态如凤翔泥塑、布玩具、雕刻等。这些传统图案都可以作为十二生肖图形设计的丰富素材库,通过现代图形设计的表现方法结合表现,一方面要求学生从形态上提取传统图案元素和现代图形设计结合;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从传统图案文化内涵、意境上面提取元素和现代图形设计结合。灵活应用解构和重构的现代图形设计方法对于传统图案进行重新构成,形成“本土化”的现代设计语言。
如图1,学生作品一,该学生采用传统祥云图案云纹融入十二生肖图形设计中,体现“福”到的设计理念,“祥云”的“祥”代表吉祥、如意、祥和的意愿,“云”是天空中的云彩,是中国古人“心中之云”的写照,它包含了一种精神气蕴和内涵。该学生将祥云的吉祥观念巧妙地应用在十二生肖图形设计中。学生作品二,该学生采用标点符号形成十二生肖图形,采用“福禄寿喜”的剪纸图案替构局部,形成有艺术特色的十二生肖图形设计,该设计作品既能体现时代特征,又不失传统的艺术韵味。
3.3 注意学生个性创新
学生对于传统图案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融合再创新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个性特点基础之上。在艺术设计中,每一个艺术设计者都会有自己的审美偏好和优点,可以引导学生提取传统图案元素向平面、立体、空间等多维度扩展,以及材料和现代技术的应用等,通过充分发挥想象,最大限度地挖掘创作灵感,设计出有代表性的个性作品。
4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图案融入现代图形设计教学方法是可行的、科学的方法。针对现代图形设计教学中多数教师受西方设计思潮的影响,采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来指导学生进行设计,而忽略了“本土化”语言的学习和创新。通过该论文的实践和研究,传统图案融入现代图形设计中,对于“本土化”语言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激发学生对于传统图形的学习和创新的兴趣,为图形设计课程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冯小红.论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J].装饰,2006(7):16-17.
[2] 柳林,赵全宜.吉祥图形新视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0).
[3] 寻胜兰.新民族图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
[4] 沈泓.吉祥图案——民俗艺术中的美丽意象[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1).
篇6
【关键词】项目化;小组合作学习;本土化应用
在我国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建学科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工作也在不断深化之中。面对建筑市场的逐步建立和规范,面对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科技含量的迅速提高,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要求将毕业生从工程设计型转变为工程施工型,变知识型为岗位职业能力型,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其重点是介绍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民用及工业建筑的构造原理及常用构造方法,同时还要介绍建筑设计的一般知识,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和岗位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采用项目化教学的优势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受学科逻辑体系、教学效率等因素的限制,是以接受学习为课程的主要实施方式,以利于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及生活中的必要运用打下基础,至于以后学生的发展情况就要视学生自身的悟性而定,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而且传统的教学评价以选拔为目的,以预定的目标作为唯一标准,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结果,忽视了学生的真实表现。而项目化课程教学不以掌握知识为其主要目的,它注重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社会角色的交往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所以项目化课程的特点是自主学习而被动接受;其课程教学实施方式,是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生通过互相合作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合作,体验工作过程,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2.开展项目化教学方式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熟练绘制阅读建筑工程图纸、熟悉建筑基本构造和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工作中去。既然是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为目标,那么就要根据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课程是在一年级新生刚入校时就开设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了解课程,在开学之初指导教师就将授课计划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进度,并向学生介绍项目化教学法与课堂讲授法的不同;而对于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鼓励他们查阅有关规范和构造手册,进行课前预习。
有了前期的准备,就可以开展项目化教学。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实训项目,所有实训项目取材于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变教学过程为工作过程,变被动学习为带任务工作。例如在建筑图纸绘制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基本的绘图方法,让学生针对学院办公楼绘制建筑平面图、让学生针对教室中的主梁绘制断面图。通过这样实际任务的训练,学生不但掌握了绘图方法与技巧,加深了对建筑平面图、断面图的理解,而且培养起了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学生反映这样的学习方法实用性强,觉得收获很大,学习兴致很高。
指导教师对每一个实训项目进行设计时,努力促使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力求简单、容易理解。同时,项目的成果必须是职业工作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建筑设计的一般知识时,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组长分配组员收集材料、设计不同的施工图,最后提交一份完整的建筑初步设计图纸。由于项目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达到一定的目标,来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跟踪设计全过程,指导各小组完成设计项目。由于有实际的目标做参照又是亲自动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各小组间又存在着潜在的竞争心理,从而保证了课程目标的落实。
另外,项目化教学并不排斥其他的教学方式—模型演示与虚拟动画的运用。例如投影原理的讲解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该知识点的掌握需要学生具有空间想象能力,而高职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就采用了模型演示与虚拟动画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教学。教学时通过给学生展示模型,分析模型的形体结构,加强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通过放映虚拟动画,对模型形体进行剖析,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容易理解,增强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高职毕业生面对的工作岗位要求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由于其实践性强,单纯进行课堂内教学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建筑构造知识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找来正在开工建设的一幢培训教学楼的建筑施工图纸,安排学生到正在施工的工地现场,观察工程实例,让学生在真情实境中体验图纸表达的内容,让学生深切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增加感性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法不能没有考核方法。考核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环节。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单纯的笔试来考核教学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整个知识的掌握情况。本课程主要用项目对学生进行考核,突出能力目标,强调过程评价—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以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及教师评价的方式给出,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总分由过程性评价70%和终结性评价30%(笔试)两部分组成;对表现特别突出同学适当加分,比如有创新性的设计、有建设性的建议等。
3.采用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但有时这种学习的效率有限,其作用未被完全发挥,甚至有教师抱怨学生学习的低效而避免应用该方式。这种方式运用效率不高,主要由于以下因素。
3.1认识的表面化
有教师以为把几个学生组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学习就可以了。他们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质、要素、合作技能、评价原则等知之甚少,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不能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3.2指导策略的欠缺
小组合作学习虽更注重学生间合作,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有教师虽然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但对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并不清楚,很少对学生的合作进行指导,造成了合作学习的低效。
3.3缺少本土化应用的经验
这种学习方式在我国处于推广应用之中,国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较为成熟。我国教师直接套用国外的理论和实践来指导教学,由于国外学生、课程资源、课程管理和教师教学风格与国内大相径庭,直接移植过来不利于发挥合作学习的效用。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方式、实施模式等正处于探索阶段,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方法和策略必须符合课程的特点。
篇7
【关键词】 急诊急救;突发事件;护士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人们普遍压力也较大,因而引发的社会中许多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也越来越多,不仅包括上述这些因素,比如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更加激增了社会中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这也是我们急诊科面临的巨大挑战[1]。目前社会中人们的维权意识越发强烈,从而引发的医患纠纷也是越发严重,而急诊科又是极易因突发事件而接触病危患者甚至垂危患者,而这些很多都是引发医患纠纷的导火索[2]。急诊科面临的不仅仅是社会外界的这些突发事件,同样面临的也是急救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护士准备工作的一个小疏忽,甚至在急救中因堵车等事件造成的急救延误,这些突发事件都是需要护士提起高度的防患意识。近年来,我国的各大医院、医疗团体、大中专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等都对提高护士在急诊急救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高度重视,并在减少医患纠纷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3-4]。笔者认为,我们也应当提高该方面的重视程度,现将如何提高护士在急诊急救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如下简介:
1 加强组织管理
构建多层多级负责管理制度,如主管院长-护理部-护理专业管理组-护理应急指导组-护理科室实施应对小组管理机制,要将各种制度完善起来,即使真正遇到了突发事件,也可以做到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届时可以使人员能够及时抢救,及时调动,及时汇报,及时处理,为抢救病人争取宝贵的时间。
在加强制度管理优化的同时,也要注重组织内部人员的协同合作关系,每个个人应该意识到自己是急救团队的一个个体,应该努力发挥个人对团队的贡献作用,应该认识到急诊急救不是搞个人主义,而是集体主义的集中体现。每次在急救行动前,领导者应当明确每个人的任务,行动后更应该对急救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每个成员遇到的问题也应该在团队中进行集体讨论。急救护理团队最好是一个人员流动性较小的团队,这更易于培养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沟通和团队的凝聚力,也能使急救护理团队取得更快的进步。
2 完善培训制度
尽管我们希望急救护理团队的人员流动性较小,但是新成员的引入也是不可避免。刚刚进入的新护士,尤其是一些刚毕业的学生,虽然年青体力充沛较适合急诊急救工作,但是经验的缺乏会使他们应对突况的能力较差,这就亟需要完善新人的培训制度。而课堂的培训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以老带新,也就是俗称的以师带徒的培训机制更能行之有效的提高培训的质量。以课堂培训和实际急救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则更能有效的提高新人在急诊急救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完善培训制度不止针对新引入的护理人员,当然也包括全体急救护理人员的培训,像一些常规重点技能的培训,如测量血压,抽血化验,吸氧导尿,心肺脑复苏,心电图和呼吸肌的使用等,均需引起重视。下表1中列出了某医院的急救护士在培训前后各项执行时间的缩短情况[5]。由下表可以看出,急救护士在培训后的急救技能方面有了很明显的提高,说明完善培训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3 加强学习进修
提高业内的学习进修是医院提高综合实力的必要途径,要提高护士在急诊急救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应当加强急诊科护士的学习进修。比如与更优一级的医院进修班或者学习班取得长期合作的机会,每年或者每半年选派急诊科的骨干护士前往进修学期,及时吸收先进的急救护理技能,如此更能提升科室整体的积极性,当进修人员回到自己岗位时将进修所得予以发扬和传达,则能使整个急诊急救中的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4 专家交流讲座
医院应定期邀请高水平的急诊急救专家,和与急诊急救联系较为紧密的外科、骨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方面的专家来院讲座,主要讲解一些极其危重的患者易在急救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问题的处理方法。比如一些农药中毒患者,大面积烧伤患者,车祸严重骨折患者和心肌梗塞患者在急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出详细的讲解,再比如一些高要求的技术操作应当避免的问题等等。借此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工作时刻保持精神集中,以减少差错的事故的发生,进而避免医患纠纷的产生。
5 定期考核
针对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对急救护理人员的考核也应当分为两大部分。在定期的理论课培训期间及结束后,应当定期对急救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理论基础知识的考察,以了解急救护理人员对急救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应当定期采取情景模拟考核的形式,可在被考察护理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由相关负责领导设置险情和各种突况。考察急救护理人员在应对急诊急救中的各种突况的处变能力、配合能力、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等等。护理人员突况时应保持情绪的稳定,做到忙中不乱,有条不紊。通过两项考核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了解急救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一点,可以激发急救护理人员在应对突况的各种能力产生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
6 小 结
近年来,随着各方面活动的开展,急救中突发事件的越发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虽然在实际的急救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较小,但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则更能反映出护理人员的真实水平、经验和能力,更能反映出一所医院在急救方面水平的高低。提高护理人员在应对急救中突发事件的能力,不仅仅只是为了减少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的产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由于急救护理的突发事件不是经常发生,因此很少有护理人员可以在实践中的得到充足的锻炼。因此这就需要医院和急诊部门有防患于未然的责任意识,在各方面要做到充足的准备,才能使急救护理人员在真正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从容的应对,进而有条不紊的进行应急预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费国忠,毛仁忠,郭永饮.突发公共卫生事院前应急医疗救援[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6):431.
[2] 黄琼芳.如何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J].现代医院,2006,6(5):113.
[3] 吴晓莲.护生掌握护理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549.
篇8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医疗急救;调查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3-1933-03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对2003~2005年期间由涪陵医疗急救分中心急救部直接参与的157起群体性突发事件具体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就如何不断提高现场救援水平总结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我们将3人及其3人以上发生的突发事件作为群体性突发事件[1],按照类型分为急性中毒、交通事故、工业事故、自然灾害和暴力事件5大类。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期间涪陵急救分中心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医疗急救157起,伤病人数986例,其中死亡20例。
1.1.1 交通事故116起,占群体性突发事件73.89%,伤病703例,占72.77%,居首位;死亡20例,为3年间惟一发生死亡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均为道路交通事故。
1.1.2 急性中毒28起,占17.83%,伤病215例,占22.26%,居第二位,无死亡病例。其中食物中毒21起182例,有害气体中毒2起16例,化学工业品中毒4起14例,农药中毒1起3例。
1.1.3 暴力事件8起,占5.10%,伤病29例,占3.00%,居第三位,无死亡病例。均为刀械伤。
1.1.4 自然灾害3起,占1.91%,伤病13例,占1.35%,居第四位,无死亡病例。其中山体滑波2起10例,洪水1起3例。
1.1.5 工业事故2起,占1.27%,伤病6例,占0.62%,居第五位,无死亡病例。均为建筑施工事故。
1.2 借鉴关金保等[2]文中《北京市灾害事故、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工作实施细则》进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灾情分类。见表1。157起群体性突发事件中,中型以上发生45起,占28.66%,伤病人数578例,占59.83%,死亡11例,占55.00%%。
1.3 涪陵区群体性突发事件趋势变化:2003年发生67起,伤病413例,死亡14例;2004年发生48起,伤病239例,死亡2例;2005年发生42起,伤病314例,死亡4例;3年中涪陵医疗急救分中心受理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成下降趋势。
1.4 157起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季度分布情况:春季(3~5月)发生43起,占事件的27.39%,伤病292例,占29.61%;夏季(6~8月)发生38起,占事件的24.20%,伤病230例,占23.33%;秋季(9~11月)发生34起,占事件的21.66%,伤病165例,占%16.73;冬季(12~2月)发生42起,占事件的26.75%,伤病299例,占30.33%。提示在冬春季节发生率较高。
1.5 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呼救方式主要是120。157起事件中院前急救134次,188车次(不含地方临时调动的车辆),急救伤病员751例,院前死亡18例;呼救后自行乘车来院就诊217例;危重症143例;直接参与急救的医护人员812例次。
1.6 初步诊治及转运:10分钟内伤病员得到初步诊治和转运者均达一半以上。见表2。
1.7 157起事件中,有24起伤病员首先被当地救援人员送往最近的乡镇中心医院救治,有38起在现场没有经过医学处理被自行送到医院(占24.20%),伤病人数349例(占39.40%)。134起伤病员在现场和乡镇医院经院前急救人员的医疗监护下转至分中心进一步救治。
1.8 多部门合作参与医疗救援工作情况:在157起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多部门合作参与医疗救援有24起(占15.29%),其中与消防部门配合10起,与武警部门配合8起,与公安部门配合9起,与交通部门配合5起,与地方政府配合3起。
2 讨论
2.1 现代救援医学:目前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并在突发灾害事故医疗救援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够完善,许多方面也不够规范,缺乏标准化[2]。应以国务院颁布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为基础,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及以往救灾实践,参考各个急救中心的应急预案,根据灾情、伤情特点,制定适合本地区可操作性强的医疗应急救援预案及其细则,包括报告、通讯、联络、指挥、运输、现场处理、检测、质量控制、结论确定、信息等,使应急反应处理尽可能规范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修改、充实和完善。
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复杂、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必需明确一个城市只能有一个医疗急救中心,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组织指挥系统。本资料中有24次是多部门合作抢救,警察维持现场秩序并协助搜寻伤员,武警攀爬搜寻和抬送伤员,交通部门和地方政府派遣人员协助搜寻和抬送伤员等,医护人员在最近的安全区设立医疗救治点,在统一指挥下较快地完成了医疗急救工作。我们认为,通过与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联合救治体系,如充分利用消防工具特别是企业的现代科技和技术,并建立类似美国“911”一个号码的呼救系统,统一组织指挥协调现场的整体抢救工作,社会各相关部门参与,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救援才能更加有效。
2.2 医疗救援:我国现行体制下,医院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与救援机制还是以各大城市医院院前急救队伍为基础。目前,虽然大部分城市建立了急救中心,以不同形式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救治工作,人员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经验丰富,技术娴熟,但救援脱险的知识显得不足、体质不够强壮,特别是在山野地区。表2可见一半以上的伤病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后的10分钟内得到诊治和转运,大于15分钟者,有部分原因是在现场未能搜寻到或护送到医护人员处。有部分医护人员携带急救物品攀爬到达现场时,体力已经耗费大部分,影响就地救治伤病员。医疗救援工作是急救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在有强壮体魄的基础上,把救援脱险的知识技能有机地融汇在具体医学救治过程中,结合其他救援工具,使医学救援人员在现场能自如地开展救治。
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类型分析,发生次数构成比和受伤人员构成比最高的是交通事故,伤亡达703例,占72.77%,为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之首,其死亡20例,占死亡总数的100%,是3年中唯一性质的死因,这与死因构成比居各类创伤之首的报导相符[3~5]。故在现阶段,各类医院特别是综合性医院,急诊学科建设首先应加强外科力量,以利在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满足医疗应急救援需要,并设立急诊ICU、创伤外科等,使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观察、重症监护和创伤手术等环节形成一体化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医疗应急救援全程救治,减少交接程序,减少转运和搬动,消除科间相互推诿伤病员的现象,避免因会诊、重复检查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
调查统计发现,在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后,绝大部分向120急救电话呼救,但同时一些伤病员未经医学处理,而被紧急送到附近的乡镇医院、城区内的医院或本院。本区域内除分中心外,其他医院和乡镇医院无专门的救护车及急救人员,未开展院前急救,乡镇医院对一般的3~5人轻中症伤病员可以应对处理,但在伤病员人数较多时,其床位不足、设备、技术水平等不能满足医疗要求,可能反而使伤病员的病情加重。因此,医疗救援需要在医疗监护下,尽快在现场检伤分类,将其中的危重伤病员甄别并及时转送急救分中心,或分流部分到二级医院,并提供最迅速、最合理、最有效的医疗服务。这就要求全面评估区域内医疗应急救援资源现状及其发展潜力,区县乡镇各级各类医院联网形成急救网络,政府加强对相关设备和技术培训的投入,乡镇医院设立急救室,推动区域内应急救援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各类群体性灾害事故医疗救援预案细则,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合理分流到及时救治的程序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抗侵,张建华,周 勇,等.重庆市涪陵区群体性突发事件流行病学和应急反应[J].重庆医学,2007,36(20):2091.
[2] 林才经.不断完善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援[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7):541.
[3] 邓世雄,赵新才.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流行趋势与特征[J].重庆医学,2004,33(7):1074.
[4] 戴传文,黄文繁,严 .深圳市居民2002~2004年死因构成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5):832.
篇9
【关键词】 突发事件;急诊;急救;医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96-02
1 急诊急救的必要性
生命是最重要的,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生命是一个人生存最起码的前提。急诊急救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在捍卫生命的权利。当今社会发展很快,人们也在从事着不同的事情和工作,外出的时间也在增多,很多人常年奔波在外,这都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埋下了隐患。在发生意外事情的时候,急救显得很重要,如果没有及时地拯救发生突发事件的患者,很可能让其失去生命。如果是在医院,急诊显得更为重要,急诊需要全体医生和护士的共同抢救,只有多方面的积极配合才能让病人得到及时的救助,拯救病人的生命。所以在当今社会下急诊急救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等多方面的内容,只有及时地采取正确的急诊急救方法才能拯救病人于危难之间,让病人重新站起来。
2 急诊急救应注意的问题
21 病人第一的原则 无论什么时候,在医院里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医院在遇到紧急的突发事件时一定要先给生命垂危的病人治疗,这个时候不必考虑挂号的问题。有很多医院在这方面做得不是特别好,他们没有对发生突发事件的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导致很多的病人失去了鲜活的生命。还有的医院在对病人进行抢救时没有对病人进行严格的检查,而是靠经验判断病人什么部位出现了问题,工作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从而导致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使病人失去生命。
只有对病人全方位地检查才能分清病人的伤势和病情,但很多的医院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急于抢救现有的病人,没有用客观清醒的头脑对病人的整个伤势进行分析,只有到了在手术或者医治的过程中才发现了新的问题,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治疗方法。医生的本能是救人没有错误,但同时要保持客观、冷静的头脑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很可能对病人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在手术或者治疗之前就要对病人有合理的全方位的检查,这样可以检测病人的病情及其严重度,没有全面的检查是无法对病人对症下药的。但这个过程中,值得提出的是,一定要对病人进行全面又快速地检查,如果速度不够快,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很可能会对病人的生命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
3 提高急诊急救效率的方法
31 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素质 对于医生和护士来说,虽然治病救人都是每天重复的工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医生和护士态度不端正,工作不认真,操作不规范,这都可能对病人病情的治疗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对于发生突发事件的病人来说,医生的一个小小的动作上的问题都可能对病人产生很大的影响。重要的一点是,医护人员要保证忙而不乱,粗中有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慌乱的情境中保持一份冷静和客观,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对整个的救治的过程是很有帮助的。
32 医疗设备的改进 医疗设备的不先进导致了很多病人不能及时地进行治疗,或者不能用最先进的治疗手法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很多的中小型医院里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的误差比较大,很多的测量值都是不准确的,在这很大程度上导致对检测的结果判断有误,找不准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这无论是对医生还是病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为了提高仪器的使用和精度,国家在这方面应加大对医疗设备的投入,保证医院具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手段。在医生之间广泛地开展先进仪器的使用教学,加深大家对先进仪器的熟练使用。只有有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才能对病人的病情加以准确的分析,之后对之进行精确的治疗。
4 适当学习急救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这个时候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来救人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介绍一些常用急救的方法。首先最重要的是学习对于突发病如心脏病的急救方法,当这种情况出现时,要将病人置于硬板床或平整的地面上并通风,解开其衣领扣子,使头部后仰以保持气道通畅,此时可以两手掌根重叠,按压其胸部必要时要进行人工呼吸。关于溺水事件,当发现他人发生溺水事故的时候,尽快找到方便可取的飘浮物抛给落水者,比如救生圈、木块等。如果没有也可以找到长绳或将腰带,围巾连起来后抛给落水者,将其拉上岸。冬天发现踩破冰面的落水者,救助者一定要趴在冰面上匍匐接近落水者,同时应尽量减轻自身重量对冰面产生的压力,以防压破冰面适得其反,然后再将方便可取的物品,如围巾、长绳或竹竿等抛给落水者拉他上岸。如果自己溺水,不要慌乱,不要胡乱拼命挣扎,不要将手臂上举乱动,这样会致使人体在水中失去平衡,身体就会下沉得更快。除大声呼救外,落水后应立即屏住呼吸,如果感觉到上浮时,应尽可能地使头部后仰,使鼻部能够露出水面呼吸,但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时要等待救助者的出现。遇到烧伤情况,尽量脱去被烧毁的衣物,防止创伤面积增加,当遇到着火时应迅速卧倒,在地上匍匐前进,迅速逃离开现场,不管是被火烧伤还是酸碱烧伤都应及时冷疗,这样能够阻止热力继续作用而使创面加深。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自救和他救的方法可以保证我们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中保持冷静。
5 结 语
珍惜生命,健康常在。当面对突发事件给我们压力时,学会急诊急救无形中给了我们坚固的盾牌,此次的调查研究正是证明了善于急救营救的必要性。国家也在政策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医疗的设备,总体来说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观,有人说是急诊急救带给我们第二次生命,所以掌握急诊急救的科学方法是很关键的。
参考文献
[1] 魏红云撰写急诊急救护理论文的体会――《现代护理》,2005年11期
篇10
关键词:突发事件;铁路;行车组织
近几年,我国的铁路事业取得了高速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显著带动了煤炭的生产和消费,目前,在煤炭生产及运输环节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已经成为能源和铁路运输领域研究的热点。但同时,我国国土面积辽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对铁路行车安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对煤炭铁路运输系统的生产能力和运行效率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给铁路行车组织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因为不同的突发事件有着不同的持续时间和不一样的影响范围,就需要采取不同的行车组织原则和方法,采取不同的行车组织流程。当前,突发事件条件下煤炭行业的铁路行车组织还缺少相应的理论做以指导,本文详细分析了铁路突发事件的实质、类型及特点,系统总结了突发事件条件下如何组织煤炭行业的铁路行车组织,以期为降低突发事件对煤炭行业铁路行车造成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一、突发事件与铁路突发事件的定义
所谓的突发事件是指发生比较突然,对社会造成或有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必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其进行处理的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煤炭行业铁路行车突发事件作为突发事件中的一部分,通常是指任何造成煤炭行业铁路行车组织计划变更或铁路行车策略发生变化的事件。
二、铁路突发事件的类型及特点
一般情况下,按照铁路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分为一般性铁路突发事件、严重铁路突发事件和恶性铁路突发事件3种类型。
(一)一般性铁路突发事件
是指对铁路运输秩序产生影响后能够通过调整运行图就可以处理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持续时间较短、造成较小程度的煤炭运量波动、导致局部线路能力较小损失的铁路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和(或)公共安全事件。
主要特点:一是持续时间比较短,突发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影响正常行车,对线路能力所造成的损失可以快速恢复。二是对煤炭运量影响程度较小,突发事件引起的煤炭运量的增减不影响原计划列车的承载能力。在一般性铁路突发事件中,安全、快速的将煤炭运输到目的地变成了行车的重点,所以可以在此种情况下依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煤炭运量。三是线路能力产生了较少损失,因突发事件原因,列车在线路中的某个区段或几个区段不能按计划运行,但是采取处理措施,列车都能在合理的运营时间按原来的计划到达终点车站,不存在严重晚点问题。在此情况下,因突发事件列车还能够承担煤炭运量的增加,不需要增开新的列车;因为事件持续较短的时间,损失较小的线路能力,不需要调整列车数量,只需要调整列车计划运行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运输任务。
(二)严重铁路突发事件
是指对铁路运输秩序产生影响后,不能通过调整运行图来解决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持续时间较长、造成较小程度的煤炭运量波动、导致局部线路能力较大损失的铁路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和(或)公共安全事件。
主要特点:一是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突发事件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了铁路的正常行车,不能及时恢复所导致的线路能力损失。二是对煤炭运量波动程度影响比较小,突发事件导致的煤炭运量的增加不影响原计划列车的承载能力。三是线路能力产生了较大的损失,因突发事件的发生,导致线路中的很多区段必须限速,或者导致线路中某个或几个区段断路,改变了部分路网的结构,造成列车不能按计划运行,导致原有径路通过能力不足,难以使运输计划准时完成。在此情况下,因突发事件列车还能够承担煤炭运量的增加,不需要增开新的列车;但因为突发事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导致线路能力有较大的损失,仅仅调整列车运行计划时间,不能按时完成运输任务;就需要对列车实施迁回、重联等调度措施,以减少列车在径路上的计划数量。
(三)恶性铁路突发事件
是指对铁路运输秩序产生影响后,必须重新调整行车组织策略和相应变更行车组织计划,同时还要依靠跨行业联动机制才能处理解决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 持续时间长、造成煤炭运量大程度的波动、导致大范围线路能力严重损失的铁路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和和(或者)公共安事件。
主要特点:一是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对铁路正常行车具有很长时间的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所导致的线路能力损失。二是对煤炭运量波动程度影响很大,突发事件导致煤炭运量的增减严重影响了原有计划,导致或将要导致大量煤炭积压或停运。三是线路能力产生了大的损失,因突发事件的影响,在某一区域内的绝大部分多线路的多个区段实施限速措施,或在多个区域内的绝大部分线路发生了断路,改变了路网的大部分结构。在此情况下,运输能力和运量产生了显著的矛盾,仅仅调整列车运行路线也难以解决实际的困难。必须在跨行业应急联动的帮助下,对行车组织计划进行重新编制,改变原有的行车组织策略,才能解决运输能力不足和运量之间的矛盾。
三、不同类型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
所谓的铁路行车组织,主要是指对铁路运输相关的机务、工务、车辆、电务部门的科学协调,采用通信、线路、机车、车站等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对货物的准确、安全、迅速的运送。如果具有充足的运力资源,在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就主要表现在运行计划和开行方案这两个方面。
一般情况下,按照突发事件程度不同的影响结果,将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分为一般性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严重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和恶性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3种类型。
(一)一般性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
所谓的一般性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是指突发事件影响持续时间较短、煤炭运量较小程度的波动、局部线路损失较小能力的条件下,调整列车运行计划并开展实施的过程。在此种情况下,调整原来的列车运行计划就成为了铁路行车组织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上和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条件下出现的问题开展了许多研究,在此就不再重复叙述。
(二)严重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
所谓的严重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是指突发事件影响持续时间较长、煤炭运量较小程度的波动、局部线路损失较大能力的条件下,调整列车开行方案和所对应的运行计划并开展实施的过程。严重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与严重突发事件的特点具有一致性,不同于传统的调整列车运行计划问题,主要定位于优化开行方案和调整运行计划。
发生严重突发事件后,必须对铁路线路是否连通进行首先的判断,假如发生断路问题,就需要对能否在短时间内修复进行进一步判断,然后依据修复时间的长短选择相应的铁路行车组织方式,有时对运行计划进行直接调整,或实施列车迂回策略对运行计划进行调整;假如线路处于连通状态,那么就要依据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和行车的规则要求,首先对受影响的线路区段实施限速规定,然后对线路的通过能力进行计算,对线路能力损失比较大的区域规划迂回径路,同时采取列车迂回策略,在规划的迂回径路还是弥补不了损失的能力,就需要采取列车折返、重联或停运的策略,以便形成可靠的行车组织方案。
(三)恶性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
所谓的恶性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是指突发事件影响持续时间很长、煤炭运量很大程度的波动、大范围内线路能力严重损失的条件下,对行车组织策略进行调整同时相应变更行车组织计划并开展实施的过程。恶性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与严重突发事件的特点基本一致,因为其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通常会上升到国家级的层面上,必须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机构,在铁路外部资源的帮助下实施紧急救援,保证缩短旅客滞留时间,尽早恢复通车。
恶性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包括多个环节,主要涉及紧急救援、预测旅客流量、编制开行方案、编制运行计划等主要内容。发生恶性突发事件后,必须对铁路线路是否通畅进行首先的判断,依据限速条件和实施紧急救援的要求对维修天窗进行设置,同时要对是否需要开行救援列车进行判断,然后对路网能力进行计算,计算开行救援列车的能力需要扣除其占用能力,生成有效的救援列车径路。在恶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大量货物停运,就需要预测运量究竟有多大,此时就要计算出具有必须马上运输出去的标准运输量,生成有效的列车径路,对列车开行的频率进行计算,编制停站方案,分配煤炭,依据列车开行方案对运行计划和乘务计划进行重新编制。
四、结束语
持续加强对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问题的研究力度,将不断丰富铁路运输组织理论和方法,为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赵钢,彭其渊.城际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06)
[2]李洪波.铁路双线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改进[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08)
[3]舒小东,荣伟,曾小旭.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技能研究[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2010(01)
[4]陈利明.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方法[J].上海铁道科技.2006(02)
- 上一篇:更年期骨质疏松的治疗
- 下一篇:老年人护理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