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劳动周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务劳动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务劳动周总结

篇1

1.向大人学习做家务活。

2.经常干些简单家务活。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勤劳节俭教育在小学三个年段反复进行,逐步提高。低年级是启蒙阶段,本课是在一年级进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家务劳动的意识和能力。

课文是一个儿童故事,虽然短小,但涵盖的内容全面,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要求都能体现,要充分利用课文提炼观点。

1.交待什么是家务活儿。

2.讲明学做家务活的好处。(1)能学习劳动本领;(2)能减轻家长负担;(3)能培养爱劳动的品质,养成勤劳的好习惯。

3.指导学生怎样学做家务活儿。

第一、细心看。

第二、虚心学。

第三、经常干。

本课设五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说一说”,设在课文前边,起导入作用。力求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问学生会做哪些家务活儿,还有哪些家务活不会做,了解本班学生在家务劳动方面的一般情况,以便加强针对性。二是通过学生的回答,渗透家务劳动的范围,为讲“什么是家务活儿”做铺垫。

其余四个栏目均在课文之后,起练习作用。

教法建议:

1.为了让孩子体会父母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在课前可以安排一项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激发学生学做家务活动自觉性。

2.学生是否能够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因此,建议教师在本课结束后发给学生一张家务劳动的评价表,让家长评价学生做家务的情况,督促学生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一周后,请学生汇报劳动的情况,颁发家务劳动光荣卡。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八课 学做家务活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小学生应该学习做简单的家务活。

2.知道学做家务活是爱劳动的表现。

情感:

1.愿意学做家务活。

2.做家务活后感到愉快。

行为:

1.向大人学习做家务活。

2.经常干些简单家务活。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小学生应该学习做简单的家务活。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做家务活。

教育过程:

一、汇报调查结果,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家务劳动的调查活动,同学们都调查了吗?请大家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进行一下汇报。

2.学生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3.学生谈调查体会。

4.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在每个家庭中都有很多家务活,而且在大多数家庭中,承担家务活的主要是父母,父母不仅要工作还要做家务确实非常辛苦。

5.教师提问:

你平时在家里做家务活吗?你会做哪些家务活?

6.教师小结并提问:

你们会做这么多家务活呢,你们可真棒!那么,你们还有哪些家务活不会做吗?

7.学生举例。

8.教师小结:

同学们因为年龄小,现在还有很多家务活不会做,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学着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学做家务活》

板书:八学做家务活

二、分析课文,讲明道理

1.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师出示讨论题:

张英学做家务活好吗?好在哪里?

3.学生小组边看书边讨论。

4.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小结:

张英平时经常帮大人做家务活,他虽然不会摘韭菜,但她能够仔细观察奶奶是怎么干的,还虚心向奶奶学,她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板书:经常干 仔细看 虚心学

6.教师提问:

请大家想一想,经常干家务活有什么好处?

7.同桌两位同学互相交流想法。

8.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学本领、减轻父母的负担、养成劳动习惯

9.教师小结:

经常干家务活,不仅可以使自己学会很多劳动的本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还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

三、指导练习,深入明理

评一评

1.教师演示课件(教材第35页“评一评”的内容)

2.请学生读题目要求。

要求内容:下面几位同学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不对?如果是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3.学生分组自选一位同学的想法和做法进行讨论。

4.各小组派代表谈看法。

5.教师小结:

做家务是为了培养自己爱劳动的好习惯,不能怕脏、怕麻烦,也不能从兴趣出发,只有耐心学习,克服困难,坚持去做,才能做好家务活。

过渡语: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爱劳动,但是有时家长怕你们做不好,不让你们做,比如下面两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想一想

1.请学生打开教材第36页看“想一想”中的图。

2.教师介绍图意:

(1)小青在家中扫地,刚扫了几下,奶奶走过来说:“你扫不好,我扫吧!”

(2)小勇的爸爸正在喂猪,小勇说:“爸爸,我帮你喂吧!”“这活你不会,不用你干。”爸爸说。

3.教师提问:

你在家里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4.学生思考后用表演的方式来回答。

5.教师小结:

在家里,有时家长不愿意让我们干一些活是怕我们干不好,给他们添麻烦,但是如果总是不去干,是不可能学会劳动本领的,希望同学们能耐心说服家长,认真向家长学,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学会,而且会做得很好。

做一做

1.请学生讨论一下,从今天开始,你准备学做一件什么家务活。

2.学生同桌相互讨论后自由发言。

3.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家务劳动评比表,鼓励学生坚持做。

4.教师出示学生家务劳动光荣卡,卡上画着一朵爱劳动的光荣花。

5.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八课《学做家务活》,知道了做家务活有很多好处,希望同学们回家后,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活,不会做的,学着做,当你学会一种家务活时,老师将发给你这朵爱劳动的光荣花。老师希望你们能早点戴上这朵光荣花,成为爱劳动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八学做家务活

经常干

篇2

为迎接“五一劳动节”的到来,让幼儿对“五一劳动节”有深刻的认识,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劳动人民,萌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懂得珍惜劳动人民的成果。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知道劳动节的真正意义,知道劳动节的由来。

2.让孩子们在“劳动真快乐”主题中亲身体验到“以辛勤劳动为荣”,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3.培养幼儿从小懂得关心他人,关心身边的事,提高幼儿的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萌发热爱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4.培养幼儿同伴间的合作精神,体验师幼、互动带来的快乐。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6.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歌曲磁带、抹布、塑料盆、喷壶、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使幼儿了解有关“五一劳动节”的基本知识。

“五一劳动节”是谁的节日?(所有劳动人民,如我们的爸爸妈妈、医生、教师、警察、营业员、工人、农民......)那它是怎么来的呢?

二、学唱歌曲及看教育片

教师教孩子们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并观看全国优秀劳动者宣传教育片,让幼儿深知劳动是最光荣的事情,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三、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带领幼儿把自己的小衣服叠好,给班级内自己的小花浇水,帮助老师擦干净桌子,午睡时帮助老师搬床,两个小朋友之间互相穿衣服、系扣子,互相帮助系鞋带,洗抹布等一些简单的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劳动比赛

在活动的最后,在班级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比赛,看看谁叠衣服叠的最整齐,哪位小朋友穿袜子最快,谁能迅速的把自己的小衣服叠整齐。经过层层选拔,分别推选出了两位“小劳动之星”,并给他们戴上了小红花。

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2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以“我劳动,我光荣;

我创造,我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

2、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类活动,从宣传“我劳动,我光荣;

我创造,我幸福”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3、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爱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争做“劳动小能手”。

4、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活动主题:

我劳动,我光荣,我自理,我能干。

活动内容:

(一)绘画比赛

1、绘画主题:劳动最光荣。

2、绘画形式:绘画表现形式不限,儿童画、国画、版画等均可。

每个班上交5件作品,可适当增加。

3、上交时间:4月30日前上交,逾期做自动放弃。

(二)我是劳动小能手

1、在“五一”放假期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对自己的家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2、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3、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饭碗里没有一粒剩饭(菜)。

(三)学唱劳动歌曲

1、各班音乐老师负责在本周学习有关“劳动光荣”的歌曲。

2、周五班队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我爱唱歌更爱劳动”的个人演唱比赛。

活动要求:

1、各校要组织好绘画比赛活动?将好的作品上交中小进行展览。

2、各校要切实布置好三个阶段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

3、要制订好活动方案案和安排,按时开展活动,要有详细的活动记录。

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知道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是所有劳动人民的节日。

2、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并体验劳动是件辛苦又快乐的事。

3、激发幼儿爱劳动的愿望。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假日里,布置幼儿去附近的理发店理发,到超市购物等,了解人民的劳动。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知道是所有劳动人民的节日。

2.请幼儿回忆参观理发店、超市的情景,进一步了解这些地方的工作人员劳动的辛苦。

教师提问:你在这些地方看到了些什么?他们是怎样劳动的?

3.幼儿讨论,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劳动是件辛苦而又快乐的事。

提问:理发店的叔叔阿姨都干些什么事?没有他们会怎样?超市里叔叔阿姨每天站着累吗?既然累为什么还要干?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4.带领幼儿参加幼儿园公益劳动(捡石子、捡树叶、扫地),并观察劳动后场地的整洁,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4活动目的:

1.知道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

2.知道身边的人都是劳动者,他们用劳动为大家服务,有尊敬和热爱他们情感。

3.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

活动准备:

1、结合活动谈话:让幼儿懂得劳动的辛苦,尊重他人的劳动。

2、读报和收集关于社会新闻,关心身边的事。

3、大班幼儿积极参与制作宣传小旗。

4、创设环境:老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材料,布置成人劳动成果展览会(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预备一些成人劳动的照片和图片。

5、预备一些小水桶、抹布、小刷子等工具,供幼儿劳动之用。

选择人物(如商店售货员,汽车的司机,厨房的厨师,马路上的警察),带领幼儿观察成人的劳动。

活动教案:

小班活动:《环保小卫士》

1、通过晨间谈话、集体活动进行有关:“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服”、“我会自己吃饭”等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的劳动中学会生活的自理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2、通过我是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活动,为我们周围的环境进行检垃圾的活动:

中班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形式:

1、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主题开展"我会自己叠被子”、“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叠衣服”、“我能自己擦椅子”“我会扫地等活动,以促进幼儿的自理能力,以及热爱劳动的快乐;

2、通过班级的各项活动后,进行年级组的自理能力竞赛活动,具体项目就是班级已经进行了的各项活动如:“叠被子""穿衣服"""叠衣服""擦椅子""扫地"

大班活动:《我是劳动小明星》

1、进行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教学活动备选课程见后

2、各班级充分利用“五一”劳动节的节日教育资源,进一步挖掘了潜在资源,开展“从小做个勤劳人”的德育活动,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尝试体验成人的劳动。

3、以班级为单位包干院内、院外的不同区域进行灌溉花草树木、拔拔杂草等活动

特别说明:

1、此活动为下周的任一天或几天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2、此活动需要挖土和浇水的工具,请教师们提前做好收集的准备;

友情提醒:

1、活动切实对儿童的成长有帮助、有提升;

2、所有幼儿经历过的活动,都请第一时间与我们的同伴、同行、家长共同分享;

注重安全和卫生。

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5活动目的: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幼儿园将结合每月一事,根据体验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以劳动最光荣为题,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

活动对象:全园幼儿。

活动时间:

5月1日--5月31日。

活动主要负责:各班正、副班主任、保育员。

活动口号:

十个手指动动动,什么活儿都会干!

活动过程:

一、且歌且吟——故事讲述篇

1、各班搜集各种有关劳动的图片在主题墙上张贴,进行宣传。

2、各班搜集适合本班幼儿的关于劳动为主题的儿歌、故事、歌曲,在活动中让幼儿念一念、听一听、讲一讲、唱一唱。

3、各班在家园栏里进行有关劳动内容的宣传,达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的。

二、小鬼当家——劳动实践篇(一)

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围绕“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吃饭”等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并开展活动。

2、每个人选自己认为做得好的一种劳动,参加班级组织的比赛,各班根据比赛结果,评选各种“劳动之星”。

中班——我是快乐小帮手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并开展。

2、各班利用晨间谈话,给孩子讲解几种劳动技能。

(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

3、各班每天选出班级小值日,帮助老师、阿姨做好班级各项日常工作。

(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收发本子等)4、各班每周评选出本周的“值日之星”。

大班——劳动最光荣

1、开展“爸爸妈妈真辛苦”调查活动。

让幼儿调查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回家后所做的事情,利用晨间谈话进行交流,谈谈感受,让大家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幼儿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的激情。

2、通过调查,了解父母艰辛之后,想一想,如何去做,并与家长共同商量,定好家务劳动计划。

3、让幼儿根据自己订制的家务劳动计划,开展“家务劳动小能手!”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每天在家做一些家务劳动,家长把孩子当天所做的家务记录下来。(发记录表)

4、周末让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劳动进行评价。

(在记录表上进行评价)

5、每周一各班评选出班级“家务劳动之星”,实现家园共育。

三、我能行——活动展示篇“我能行”

劳动技能大比武:(分年级组进行比赛、每班男女各10人)

小班:穿衣服比赛。

中班:剥毛豆比赛。

大班:上学准备。(整理书包)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为目标,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立足于更好的实现家校合作,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锻造优良品质、生成个性智慧、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二、活动主题 参与科技实践,探究身边科学,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三、活动时间 四、参加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活动内容及要求 (一)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1、发明创造类——寻找生活中所用器具、物品的缺陷或不方便的地方,加以改进;还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将不同的物品进行组合,制作出新型实用的作品,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2、科学研究论文类——从农业、林业生产、大自然、日常生活实际中寻找发现不寻常的现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运用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实验等形式解决问题,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科技实践活动类——以节约水电、能源、粮食、环保等为主题,开展系列科技实践活动,或者是自然观察类科技活动——天文、天象观察、地质、地貌考察、生态、环境调查。 4、科学幻想绘画。通过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利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未来人类生产、生活情景(纸张大小8开纸)。 5、社会调查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活状况、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 学生材料要求:

1、科技实践活动类:要有完整的实施过程,即在活动实施时,要有系统完整的活动计划、进度安排、组织方法、实施步骤和活动总结。该项是活动的重点,一定要围绕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2、完整的原始材料。包括研究记录、照片或录像、新闻报道材料等,用以反映该项活动的真实性。 3、确切的实施结果。以文字的形式,将活动结果叙述清楚,主要包括选题目的、研究过程、研究结果、收获体会等方面。 4、本次寒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将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进行评价,记入个人档案。 (二)感恩体验活动 1、开展“家务劳动周”活动,要求家长写出劳动表现鉴定。 要求学生在假期一周内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父母做饭、扫地、洗衣服等家务劳动,主动关心父母及长辈,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争做一个有孝心、善于感恩的小学生。要求家长写出劳动表现鉴定。 (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都参加) (三) “除夕日记”征文活动 引导4—6年级学生将农历“除夕”这一天的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日记,加深学生对民族节日的感情。要求一律用16k稿纸书写。 六、注意事项 1、高度重视。各班要以学校方案为依托,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出本班的活动方案。同时要以本次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深化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寒假生活。 2、注意安全。各班根据活动安排,合理划分小组,同时教育学生,参加小组活动时,不得骑自行车,外出乘车时必须有家长陪同。 七、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年级班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要制定详细的学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安全预案,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并在暑假结束后及时报送总结。

 

篇4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117-02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呈现出差异性,好老师往往深受学生爱戴。为什么学生对教师存在好恶感呢?其中教师的个人魅力起着关键作用,而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构成教师个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对枯燥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好选择和设计,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堂导入时引入生活化语言

思想品德课在许多学生看来都比较乏味和单调,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语言,使教学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亲切感。初中学生大多思想活跃,喜欢热烈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取向,适时引入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让学生消除距离感。所谓生活化语言,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有很强的随意性和生活气息。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和学生“拉家常”,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学开展也会更顺利。

在教学《劳动创造人类 劳动创造文明》一课时,教师这样进行导入:“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同学将大半个馒头直接扔进垃圾筒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吃,你猜他说什么?‘嘴里没味,吃什么也不香。’我真想好好教育他,就对他说:‘要想嘴里有味,就三天不吃饭,保证你吃嘛嘛香。’这不是浪费吗?想想父母劳动挣钱容易吗?我相信咱们班上没有这样的同学。爸爸妈妈不管干什么工作,都是光荣的劳动者,现在请大家都来说说爸爸妈妈都是做什么工作的吧。”学生开始议论纷纷,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学生的思维快速启动。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没有使用多媒体,也没有提出什么带有悬念的问题,而是给学生讲了一件生活中的小事,运用生活化语言,以“拉家常”的方式讲述学生的身边事、身边人,让学生感觉亲切,也与学生的认知相符,学生自然能迅速进入教学。

二、思维启动时利用风趣的语言

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历来深受学生的喜欢,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幽默不起来。教学任务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心情不佳等,都会降低教师语言的生动性。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再高也不能使课堂高效。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给学生带来轻松快乐的学习体验。

在《快乐的劳动者》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课堂辩论活动,辩题为“中学生需不需要参与家务劳动”。学生展开激烈辩论。正方学生认为,中学生需要参加家务劳动,因为劳动能够给我们提供体验和经历,劳动还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反方学生认为,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时间那么紧,过多参与家务劳动会耽误学习。这时,教师幽默地总结道:“大家说得都有理,倒叫我这个主席为难了。正方说需要参加家务劳动,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是王道;反方说不能因为参与劳动而耽误了学业,也是很中肯的说法,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啊。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有我这个裁判没了理,不知该如何定夺了。这样吧,辩论双方都算赢,这叫双赢。不管怎么说,这样的辩论很有价值,大家都获得了思想历练。”

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语言运用富有个性,特别是教师自嘲的说法,让学生听得过瘾。教师的幽默感深深感染着学生,学生也从教师的风趣解读中获得认知。需指出的是,教师使用风趣的语言时要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自然地呈现出来,不能为了追求幽默而哗众取宠。

三、总结训练时运用哲理性语言

所谓哲理性语言,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总结出来的带有哲理意味的语言,或是采用俗语、俚语,对教学现象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丰富性。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在总结训练时利用哲理性语言进行概括,给学生一定的思想启迪,有助于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博学多才的形象,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

在教学《市场经济》相关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模拟经营活动:让部分学生利用小纸片写上商品名称,如橡胶、钢材、粮食、水果等;另一部分学生设计一定量的虚拟钞票,展开商品交换活动。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以下“交易”活动:一是手中持货币的同学在第一次采购时,必须买橡胶、钢材两种商品,每种商品数量为一吨;二是将手中的货币自由交换,同时说明交换的理由。活动开始后,课堂热闹起来,学生纷纷展开“交易”。教师展开调查,询问学生:“第一个“交易”行为体现什么经济属性?”学生回答:“规定交易数额和内容,这是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师反馈:“叫你买什么就得买什么,不买不行,这不是强买强卖吗?计划经济看起来很方便,老百姓日子却越过越穷。”对于第二个“交易”行为,学生说:“自由交易时,我们根据需要交易,各取所得。”教师总结:“箩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有自身的规律,违反自然规律行事,必然要遭到淘汰。”

教师设计虚拟的市场交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感知机会,学生通过不同的交易操作,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点拨和总结环节,教师的语言不仅生动活泼,还富有哲理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课堂评价时展示肢体语言

教学语言丰富多彩,肢体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课堂教学评价环节中,教师利用肢体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往往可以获得“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肢体语言包括表情、手势、眼神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肢体语言。教师不妨借鉴网络语言标志,如点赞、加油、胜利等手势,在诸多教学情境中都能发挥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教师的肢体语言大多运用在教学评价环节,当学生有特殊表现时,教师可以用肢体语言或提醒、或称赞、或批评。例如,在教学《品质赢得市场》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找出自己家中的名牌产品。有学生说:“我们家的名牌产品非常多,有海尔冰箱、格力空调、海信液晶电视等。”教师给出点赞手势:“不错,看来你们家很有名牌意识。”有学生说:“我们家里的洗衣机是小天鹅牌的,智能化程度高,噪音很小,即洗即干,非常好用。”教师给予掌声鼓励:“好,不仅列出名牌和商品,还做起广告了。应该建议小天鹅厂家给你发点代言费。”学生听后都笑了。此时,教师引导:“品质是市场竞争的核心,为什么大家都对名牌产品这样青睐,这是因为名牌产品的品质高。只有有了高品质,才能打开市场,获得生产经营效益。”

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家的名牌产品,学生对此非常熟悉,自然滔滔不绝地介绍。教师适时给予肢体语言进行评价,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激励,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感染。教师的肢体语言运用在评价环节,切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有重要帮助。

篇5

一、怎样制订学期计划

1、首先总结一下上学期的成绩、进步和不足之处,分析一下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优势和问题,这是订新学期计划的基础。

2、通过和老师以及高年级同学的交流,了解新学期学校要举办哪些活动,对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新学期各科课程以及主要内容,为制订有关内容做好准备。

3、根据学校要求、课程内容,针对自己的实际,提出本学期在各方面的奋斗目标。订目标时,一要体现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二要体现均衡发展突出重点,三要适度,要求过高过低都不利孩子进步,经过孩子努力即可达到为宜。

4、一学期时间不长,目标要求不要订得过高或过多或大而空。目标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可操作。在制定计划过程中,家长重在引导而不要强加或包办代替,要通过商量把家长的意图变成孩子自己的,因他是订计划执行计划的主人。在方法上,低年级以口头订计划为主,中年级可以帮着写出来,到了高年级让孩子独立去订,家长当个参谋就可以了。

二、怎样执行计划

1、学期计划是通过阶段性的小计划来完成的。每天、每周、每月都有个小计划,不一定写出来,说一说想一想都行。例如双休日或放学回家以后,要合理安排和使用时间,或学习、或劳动、或娱乐、或交友……要有序地生活。既不要无计划地度日浪费时间,也不要只知读书学习不注意劳逸结合。

2、在孩子执行计划中,家长要关心。发现有困难要及时帮助,有进步及时鼓励,有失误及时纠正,有疏忽及时提醒。如果家长能参与和孩子一起来完成计划,利于增加孩子的兴趣和进步幅度。如一起打球锻炼,共同参加家务劳动,一块学习、看报并讨论些感兴趣的问题等。

3、一般情况下,到了期中可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如果目标要求已经完成或发现难以执行,就要对计划进行调整修改使之更合实际。同时对孩子的进步加以肯定,增加他完成计划的信心,起个加油站作用。

到了期末,结合考试成绩和老师评语对孩子执行计划情况,做全面总结,逐条分析。成功的总结经验,既总结孩子的学习经验,家长教子的经验,也总结孩子学习方法和自理能力进步的经验。关于问题和不足,既找主观原因也找客观原因,并研究出改进的办法。有些知识缺陷在假期中及时给以弥补,有的问题可在下学期订计划时安排解决。通过总结要使孩子体会到制订计划并按计划生活、学习的好处和作用。坚持几年,就可以提高按计划办事的自觉性并形成习惯,这既是孩子走上社会的基本功,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篇6

孩子的劳动观念是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养成的,倘若他觉得有兴趣并且能有成就感,便会毫不犹豫地承担起来,而且,责任感的培养也暗含其中呢!

给宝贝预备一个小小的围裙,每次让他带上,会让孩子觉得十分新鲜。开始时,可以让孩子帮你拿东西,如让孩子把筷子从厨房拿到餐桌上,把门口的葱给你拿一棵,甚至给你拿半杯水来。如果这个过程中有物品打碎、打翻的情况,千万不要着急、生气哦,那会把孩子吓跑的,您的笑容会让他下次更加注意。

这里还可以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呢!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放放手,创造一个就在身边的快乐大本营吧!

比赛——要剥豆子了,那就来个亲子PK吧!看谁剥得多、剥得快。在这个过程中,妈妈既可故意让孩子胜出,以增强他的信心和做家务的热情;也可偶尔让孩子“落败”,并借机引导他总结经验、教训,向他传授胜出的技能“秘籍”。

创意——厨房里有这么多鲜活的材料,稍稍花点心思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把黄瓜用刀去皮,然后发挥想象力随意雕刻个图案,相信孩子会争着吃这个零嘴呢!

学一手——夏天里,冷饮是孩子的最爱,不妨鼓励他自制一些果冻、冷饮等小冰品。比如:给孩子一个玻璃搅拌棒,请他帮着将需要混合的牛奶跟奶油搅拌成糊状,还可以给他一把塑料餐刀(有儿童用的),请他帮忙切香蕉、西红柿等比较软的食物。

当然,孩子在厨房忙活时,不可缺少您鼓励和表扬的声音呢!比如:“有你帮忙,妈妈可轻松多了”、“小手擦得真快”……这不仅仅是一种鼓励,还是一种信任,孩子会因此倍受鼓舞而更积极地承担一些事情呢!

Good behavior2:学会自理

很多家庭都是“4+2+1”的结构,在这种浓浓爱意的包围中,孩子的很多事情早早就被代劳了。殊不知,学会自理,不仅是宝宝迈向人生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宝宝独立意识和自尊心的基础环节,那就从厨房里的吃饭和简单家务做起吧!

国外父母很注意从小让孩子做简单家务,我们不妨来借鉴学习一下。下面是不同年龄的孩子能完成的家务清单,您平时是否也让孩子参与了呢?

1岁半~2岁:

把用完的纸屑、果皮扔到垃圾箱;

拣起地上的小东西;

关上柜厨的门;

……

2~4岁:

在家长的指导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

能把东西放进袋子里或堆成一堆;

倒空小垃圾箱;

……

5~6岁:

饭前帮妈妈摆放餐具,饭后清洁餐桌;

能把各种食物盛入碗中;

能自己倒牛奶或者果汁;

负责倒垃圾;

指导孩子帮助成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摆碗筷、擦桌椅、择菜、剥豆、倒垃圾、到附近商店买小商品等;

……

Good behavior3:增进亲子关系

有很多父母常抱怨没时间陪孩子。您有没有想过?做饭的时候也是一个不错的亲子相处机会呢!

如果孩子是小BB,可以把他放在餐椅上,您边准备食材边与他交流;孩子上幼儿园了,每天都可能带给你小朋友的趣事、老师的教导,如果您也工作繁忙,那就边做饭边聊吧!“今天教唱的什么歌曲?”“你最喜欢跟哪个小朋友玩?”“周末我们去放风筝好吗?”……相信厨房里除了择菜、洗菜声,还会充满你们的欢声笑语。当然,如果您的烹饪技术高超,需要起火爆锅的时候,不妨把孩子“赶”出来。

如果宝宝动手能力越来越强,您也可以手把手地教他打鸡蛋、清洗蔬菜等,在“厨房教室”里,没有父母与孩子间的呵斥,而是引导与合作下的浓浓亲情,自然增进了亲子情感。孩子进厨房,还可以获得一种信任感,这对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正如香港亲子教育专家刘云翔所说,在厨房里和孩子一起劳动,是很好的增进亲子关系的方式。

Tips:“孩子下厨”之安全问题

“厨房教育”虽说好处多多,但必须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孩子大点,可以学习制作简单的饭菜时,先避免使用刀和火,可以先教他制作拌菜、三明治等不涉及安全问题的食物。

收拾好刀具,如菜刀、剪刀、刨刀、开瓶器和其他尖锐的器械,平时不大用的尖锐器械,最好放进上锁的碗柜。

饭煲、微波炉、热水器等电器,不使用时应拔掉插头,防止孩子偶然开动。

让电线悬挂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燃气灶平时一定要把开关牢牢关闭。

不能吃的东西不要放进盛装食物的容器,避免孩子误食。

妈咪微博热议:

篇7

一、健全领导班子、加强统一管理健全的领导班子为有效地开展寒假活动提供有力的保证,统一管理是扎实落实各项活动的基石,学校成立以滕校长为组长的暑假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各年级组长

二、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素质,深化素质教育为了抓好落实,我校按照上级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具体内容如下:1.年暑假35岁(含35岁)以下教师制定出长期(3-5年)的读书计划,利用暑假期间读两本书籍,其中《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必读,另一本自选,写不少于3000字的心得体会。2.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构思编排“经典诵读”节目,开学后,各年级教师进行展示。

三、加强体验教育,深化生活教育,促进养成教育,落实素质教育假期是开展体验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大好时机,学校将拓展体验教育层面,开展生活教育,注重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社区实践

要成立自主社区实践小队: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居住区域,成立社区实践小队,安排队长组织开展活动,就近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各种公益劳动和公益活动,向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劳动美化社区环境、净化社区文明、体验社区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开学后,1——2年级各中队收齐社区实践活动表,装订后以年级组为单位交政教处(班级填写开学后的);3年级各少先队员在家庭作业单上总结社区实践活动情况,班主任统一装订叫政教处(各班推选5名队员用A4纸打印社区实践活动总结,同时附过程性照片材料)。

2、家务承包

假期,各少先队员进行家务承包,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各队员在家务劳动中承包自己的一块“责任田”,坚持每天做。开学后一周内,每班评选出5名“班级家务承包之星”并把名单电子稿发送ftp“政教处文件夹”内“成长记录文件夹”。4年级全体少先队员在稿纸上誊写自己的感受,开学后,班主任收齐后以年级组为单位交政教处(各班推选5名队员用A4纸打印家务承包感悟,同时附过程性照片材料)。

3、动手操作

(1)手抄报制作

4年级每位少先队员用A4纸制作一份“普法”为主题的手抄报;5年级每位少先队员用A4纸制作一份“科学知识”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书写认真,配图精美。开学第一周,以班级为单位收齐,装订成册,交政教处。

(2)手工制作与科技制作

1—3年级每位少先队员,利用假期制作一件手工作品;4年级每位少先队员,利用假期进行科技发明小创造,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开学后,每班评选出2份优秀作品,注明班级姓名上交政教处。〖作品要注明班级和姓名(班级为开学后的)

(3)科技论文与科学实践

5年级全体少先队员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展示和竞赛活动,开学后每班交5篇科技论文,5份科学实践活动材料。要求用A4纸打印,同时上交电子稿,电子稿命名方式为:班级、姓名、题目。

4、学生读书活动

(1)活动主题阅读促进文明;阅读—享受智慧的生活。

(2)活动内容

(一)举办中小学生征文比赛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以“阅读享受智慧的生活”为主题,写读后感和从身边的人与事中挖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活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与创新。

(二)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

通过“书香校园”建设、“朝阳读书计划”、争创“图书使用示范学校”、农村小学“爱心书屋”建设、“中华诵”等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书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充分享受读书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请语文教师根据学校经典诵读篇目和潍城区经典诵读篇目布置学生诵读。

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组委会组织专家遴选了一些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给中小学生阅读。除省组委会推荐的阅读书目外,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朝阳读书计划”推荐书目指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思想性强、具有阅读价值的图书。

(3)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

(一)工作程序。此次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属各开发区文教局(教管中心)和有关市直学校逐级组织初选、初赛,市教育局组织复赛,并择优报省,参加全省决赛。

(二)时间安排。至月份,全市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广泛开展阅读活动,积极撰写征文。

月日前,以学校为单位遴选优秀征文电子版报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区教育局组织评选表彰优秀征文,并择优报市。月日语文教师收征文包括电子稿,并按要求填写推荐表,月日上交教导处。

(三)报送要求。

(1)参赛作品内容要紧扣主题,题目自定,体裁不限,字数不超过3000字;(2)征文中不能出现作者信息,作者信息以各学校上报的《推荐表》(见附件)为准;(3)征文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评资格,并对所在学校通报批评;(4)征文电子稿保存为.doc格式,以征文题目作为文件名。(5)排版要求:题目居中,二号黑体;正文四号宋体,单倍行距;A4纸张;页边距上、下、左、右:3厘米;页眉,页脚:1.5厘米;页码位于页脚居中排列。(6)报送数量:各城区中学每校5篇,乡镇初中、城区小学每校4篇,乡镇小学每校3篇,以学校为单位连同《推荐表》(电子稿),一并于月日前发至。各学校要全员发动学生参与,并在校内评选出等次,根据数量择优上报区教育局普教科。

(4)表彰奖励

经典诵读、演讲与征文比赛将分别评选出区级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同时评出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市级评选。班主任鼓励学生利用暑假,积极参加以上布置的各种综合实践,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作品的自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假期注意事项

1、班主任在放假前要做好假期安全教育,与学生签定《安全公约》,教育学生要有计划地完成寒假作业,不搞突击。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假期不自己到河里、水库、游泳池游泳,不进网吧、游戏厅,做到防火、防电、防坏人、防雷电,遵纪守法。假期内注意饮食卫生,注意传染病的发生,确保身体健康。

篇8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没有必要的劳动教育,学生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教育,这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并竭力做好这一工作。

劳动课是新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充分整合各种活动,挖掘学校潜力,利用学校资源,将活动课程化,进一步挖掘并开设了校内和校外劳动基地,校内每个班级认领自己的绿化区,校外在学校周边的果园设置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定期开展到实践基地劳动的活动,体会劳动的喜悦,为学生丰富的劳动课程打下基础。

一、在果文化课程基础上,深入挖掘,开设特色综合实践劳动课程,学校在校园内设置班级劳动区域,校外设置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学校开设了根雕、泥塑、十字绣等相关社团,并建立果文化展示室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居家小小设计师”、“变废为宝小制作”、“ 心灵手巧我在行”等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做成小制作,感受纸张、布块、针线、盒子、一次性水杯这些小物件经过巧手后发生的神奇变化,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创意物化能力。

打理家务、入厨做饭、植物养殖、玩转游戏、趣味健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活动主题“ 家务小达人”、 “垃圾分类我在行”,低年级小主题“叠衣服”、“每天早早起床叠被子”、“整理我的房间”等等,让家里干净整洁;“护绿小卫士”让绿色净化心灵;“我是厨房小帮手”、“ 我和蔬菜交朋友”让一粥一饭表达对家人的爱;“一起来做老游戏”让亲情洋溢;“做时间的小主人”、“体育锻炼我最棒”让身体更健康。

三、实验探究篇

“生活中的图形”、“趣味小实验”、“我是小小科学家”活动中,学生们在科学实验中学会思考,培养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创造力,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

在进行学校劳动教育同时在家也积极开发劳动课程,开展了孝心感恩父母、我为父母端杯水的活动,体会父母的艰辛,同时也让孩子学会感恩,融入感恩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学生教育互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虽然,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变广,成效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劳动课并不总是有效的发挥其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成为师生的负担。而这一点在农村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方面农村学校条件较差,资金不足,软硬件设施缺乏,甚至没有专业的劳动课教师,学生有效开展劳动课成为空谈。而且现阶段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多是“花式”劳动课,实效性和实用性都有所欠缺。未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合力,使的教育效果未达到预期状态。

另一方面,在多数家长的认知里只有文化课成绩完成的出色那才算是“好孩子”。尤其是在劳动方面现在的孩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尤其是农村从学校,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就行,干什么活。”农村家长观念滞后,认为孩子不用学习也能够种地、做小买卖,上学就是为了考学,为了跳出农门。致使孩子缺失了最基本的自我自理能力,并且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普遍的降低。

针对这样的状态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推动此项工作的进行。首先,学校解决劳动课教学资源的配备,根据文件要求配齐配齐全物资,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协调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挖潜,拿出经费和时间来,让老师走出去学习相关的劳动教学方法、理念。解决教的问题。其次,做好全体教师的宣传推进工作,让全体教干教师在思想上统一认识,真正从根源上接受劳动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把劳动思想、理念、做法等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建立起最基本的劳动观念。从而解决想不想的问题。三是召开家长会,进行家校沟通,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要停留在旧观念上,劳动是每个健康的人必备的技能,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也让家长认识到,劳动并不是之前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更高层面。解决家长认不认可的问题。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全方位的推进,保证劳动教育在学生、家长层面全面开花结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保障。

对于乡镇学校中,劳动的资源并不缺乏,只是在于劳动资源课程的开发与配置上。

以我们乡镇为例,学校处在全国闻名的红富士之乡,学校周边劳动资源配置完善,学校利用校园的空地开发出适合本地风土人情的果劳动课程。学校建立自己的果园,让孩子们经历苹果成长的过程点粉-疏果-套袋-摘带-采摘等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及能体会到劳动的不易,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能够体会父母劳作时的辛苦,做到感恩父母。多让孩子走出去,经历劳动的艰辛,同时体会劳动的乐趣。

劳动教育不单单是学校教育,正式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家庭教育是不可获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可以建议家长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参与家务劳动;给孩子一定的物质基础,自主劳动;给孩子良好的空间,享受劳动;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给孩子一些要求,坚持如一;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

经历了劳动教育,学生在照顾果树、照顾花草、整理洗漱自己衣物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的急积极性有所提高。学校举行的感恩父母活动在同期进行,在活动中许多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家长也反应孩子回家与父母的话题也多了,能够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我们都已经意识到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乡镇学校,劳动为所有孩子的明天,劳动也是所有孩子的明天,真正的让我们携手共进,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综上,我校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以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开展,与学生同在共行,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技能、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打造高效的劳动教育课堂。

篇9

关键词:注重知识生活化; 挖掘契合点; 学以致用; 提炼知识目标

美国大教育家杜威提出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学到知识,学会学习。杜威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个角度提出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他提出,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他说:“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他又说:“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是生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文字和书本是生活的工具,读书并非教育本身。他又认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而教育通过改造人发挥其改造社会和个人生活之功能。生活即教育反对的是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

聆听着教育先哲们的教育理论,我们这些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发展这些优秀的教育理论,做到与时俱进,并用之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所谓注重知识生活化,就是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中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符合科学规律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理念对于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政治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理论脱离实际是苍白无力的,我们的课程知识与生活相脱节也只是空洞的说教,缺乏可信度。唯有知识生活化才能解决这一难题,才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并且乐于接受我们所教的知识内容。

那么怎样在政治课教学中做到注重知识生活化呢?笔者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虑:

一、注重挖掘教材本身内容与我们实际生活的契合点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身就十分注重这一点,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已做了很科学的考虑和编排,使我们教师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关键是教师还需炼就一双慧眼,找到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契合点,这样教学才会使学生如沐春风一般轻松愉快。例如,七年级思品教材上册有三个单元就直接涉及到学生生活的一些方面。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中指出初中生活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新的学校和班级是学生进入初中首先面对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中要掌握初中学习的新特点、新方法,珍惜学习机会和初中的学习生活。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中指出引导学生学会辨别低俗与高雅的生活情趣,主动追寻高雅的生活,学会品味生活,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学会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中引导学生远离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与嗜好,远离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同时,从社会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出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对学生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侵害行为保持高度警惕,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策略。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就是我们要找的契合点。所以教材已经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知识生活化的平台,就看我们能否依据这一平台找到契合点来推动我们的教学了。

二、师生在课堂上做到学以致用,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会让学生学得具体,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教七年级下册第七课“防患于未然”这一课时,我讲到同学们虽然年龄小但并不是与犯罪无关,也并不是不受到法律制裁。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时有学生问:“老师,我们现在13岁,如果犯罪了会受惩罚吗?”我说13岁是一个危险年龄,虽然达不到负刑事责任的法定年龄,但你所造成的后果将由你的监护人来承担,给家人增添不少的痛苦和麻烦。又有学生问:“那如果是孤儿呢,没有监护人呢?”我针对这一问题讲到孤儿犯罪的可送到工读学校,半工半读进行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或由当地社区工作人员来对其进行批评帮助教育。通过解决了学生生活中思考的这样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认清了犯罪的危害,即害人害己。也让学生认识到不能犯罪,要从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从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这样正确的价值观就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成了。

三、要将知识内容目标从生活的主题中提炼出来

“实践出真知”,我们知识的源泉应当从生活中来,所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以引发出学生的思考,从而提炼出所学知识的目标来。例如,在讲到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时,我联系一些家务劳动的生活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妈妈让你做以下工作,你知道如何安排工作顺序才能在最短时间完成吗?”请把以下工作排一排顺序,并说明理由。(1)用电饭锅做米饭(2)洗菜(3)切菜(4)用洗衣机洗衣服(5)买菜。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将顺序排对,大部分同学能讲清理由,因为这样安排最节省时间,并且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那么根据对生活常识的讨论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皆学问。”无论哪一位同学,只要经过认真思考都会意识到自己确需培养自立能力,而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要独立生活,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这样依据生活的一个做日常家务劳动的主题提炼出了我们要学的知识目标即“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总之,在新的实验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初中的思品课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对知识的生活化,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挖掘、善于总结、善于提炼,在课改的第一线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来,从而更好地促进我们自身的课堂教学,也使孩子们真正喜欢上我们的政治课。文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还请专家同仁们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外国教育史》下册 北师大出版社出版 P 206-207

篇10

㈠几个概念

⒈学科的界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国外传进的Women’s Studies被汉译作“妇女研究”,有人认为,要发展中国的妇女学,当务之急是把“妇女学”从作为问题和课题的“妇女研究”中相对分离出来。但有人认为“妇女”这个词政治色彩太强,建议用“女性学”,有人反驳使用“女性”易于将妇女“生物学化”,掉进本质主义的陷阱(蔡一平,1999)。

国外有称作“妇女与社会性别学”(Women & Gender’s Studies)的。有学者认为应突出社会性别这个新概念,不是光研究妇女,单纯讲女人是怎么一回事。而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社会性别关系。但为了文字简洁,主张用“社会性别学”(王政,1999:23;2001)。但也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更需要讨论的是,“女人”、“女性”、“妇女”,从传统到当前的中国,究竟被赋予它们什么涵义?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作用、策略和效果(周华山,1999:22)。

⒉源于西方的“feminism”究竟是“女权主义”还是“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在中国曾经是个正面的词,后来批判“资产阶级女权主义”变成贬义词,出于策略,近年很多译法作“女性主义”。但是有学者认为,国内很多“女性学”、“女性主义”为名的东西,完全是反女权主义的。所以还是主张用“女权主义”(王政,1999:26)。

周华山仍不同意将feminism对立为“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他同意在中国研究中用女性主义。“女权主义”式的男女对立,只是西方20世纪70年代激进女权主义(radical feminism)的独特立场。从80年代开始,西方feminism的论述已经远远超出剥夺男人权力的“男女二元对立”,把西方的feminism译成“女权主义”,把中国的feminism译作“女性主义”,是在建构中西文化的二元对立(周华山,1999:27)。

⒊性别的劳动分工

在梳理妇女的劳动问题研究时,佟新(2000)提出重新建立劳动的概念,而不是工作、职业或就业的概念。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认为,生产分为两种:物质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在劳动的分工中,性别分工是最基本的分工之一。

从性别角度研究劳动分工最有意义的发现在于,劳动的性别分工是等级化的,即男性总是占据和统治着优势领域。比如对国内外早期工业化的研究表明,那时女工所占比例非常大,但是工作却使这些女工背上不名誉的名声。当大多数男性进入工业领域,才形成私领域之外的公共领域,并被赋予相对优势的地位和较高的报酬。

另一个发现是,尽管大量的妇女参加社会有酬劳动,有的还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妇女的位置依然被定位于家庭。妇女参加有酬劳动被认为是被迫的。

佟新认为要建立一个分析等级化的劳动性别分工的框架的基础是建立对社会中最基本制度的理解。在中国最基本的制度就是家庭。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在中国有非常大的强制性,人们通过婚姻获得社会身份,家庭被看作一个基本的生存单位。她认为如果“家庭仍然是一个基本的生存策略单位的话,它所形成的内部劳动分工就很难改变”,因为,这里一个重要的机制是,家庭获得的好处是隶属于包括妇女在内的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佟新,2000)。

劳动的性别分工是妇女与性别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题目。如果说最初的劳动分工是基于两性在生理差别基础上的自然分工的话,那么问题是,差异是否必然导致不平等还是可能导致多样性?这里有什么样的前提限制?(张宛丽,2000:79)怎样认识家庭内部的权力关系以及文化的重要作用?再者,技术进步和经济重组是改变还是重构了等级化的劳动性别分工?为什么?

⒋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

金一虹认为,目前我们使用的概念是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公私划分:公领域指为了交换而进行的物质生产,私领域指的是家庭领域。实际上,公领域还包涵公共参与、公共事务等非生产性活动。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如何使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离,由此家务劳动失去经济价值。这种划分使女性被划定在私人领域,对女性的发展有非常大的限制,因此引起女性主义的关注。

对这种划分,妇女和社会性别研究者用什么策略来解构的呢?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主张扩大公共领域,为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参与公共领域的事务努力;同时,将法律保护延伸到私人领域。但问题是,这种努力仍然在公私二元划分的框架中,很多问题无法划定,如家庭暴力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而妇女更多进入公共领域并没有改变家庭的权力分层,也没有改变公共领域的权力分层,却带来妇女的角色紧张。妇女观与自由主义比较相似,即扩大妇女对公共领域参与,同时缩小私人领域,如认为家务劳动社会化可以将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而吉登斯则努力发现私人领域中的创造性,为其提供意识形态的支持。

还有人提出,从认识论层面解构二元划分牢笼,挑战公私两域的划分。认为所谓公私划分完全是文化的构建,可以在认识层面上予以否定。但是金一虹认为,目前,公私领域划分是客观存在的,并非仅仅是观念;而且解构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公私领域中是女性而不是男性处于被支配地位。

针对目前中国的情况,金一虹特别指出,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集体主义和家族主义的传统,目前与公私划分很容易合流。尽管实际生活中妇女已大规模进入社会生产体系,但社会观念系统中仍可以维持着“男外女内”模式,这种观念的传播已经和将要对公共政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令人深感忧虑。比如,目前关于“妇女回家”、“阶段性就业”,还有,男女退休年龄不一等一系列社会政策,其观念取向就是建立在公私领域的划分上的。而且某种危机,如就业危机、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等又给予这种政策以合理性借口。这是研究中不能忽略的现实(金一虹,2000)。

㈡认识论和方法论

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或女性主义的研究对包括社会学在内的主流社会科学的挑战,在于提出了知识建构中性别等级制的权力关系。知识建构中的权力关系包括两种:一是研究者与研究者的权力关系,即精英主义的主流方法对“非主流”方法的排斥,显现出的是通过维护某种方法的权威来建立学术霸权;二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权力关系,如研究者以预设的理论和方法控制被研究者的答案,以及对边缘群体经验的排斥。现实中,妇女作为一个边缘群体,在性别等级制中处于次等的、被忽略的地位,其经历还没有系统地进入现有的知识范畴体系。“女性主义方法学针对主流学术体制的性别盲点,坚持让被研究者作为主体,以改善被研究者的生活素质为研究的终极目标”(周华山,2001)。

实证主义和以实证主义为认识论基础的定量研究的前提是以“普遍性”、“客观性”建立其科学性的,这一预设早已受到现象学、批判理论、新、文化研究、解释学、符号学的批判。针对传统的实证主义的学科理念,周华山提出女性主义的田野研究方法学,其目标根本不是为了追求抽象的客观,而是要改变既有的权力关系。周华山以他对摩梭族群的调查经验指出,“知识生产其实是双重诠释(double hermeneutics)的过程,即述说者以自身的世界观与阅读角度来建构和整理自身的经历,研究者只是进行第二层的诠释,也就是用学术语言去诠释述说者的第一层诠释”(周华山,2001)。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不同的分析架构、思维模式会建构出不同的“事实”与“阅读”,研究者也会因介入“被研究”的社会而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对研究者自身的价值取向的反思就是非常必要的。

熊秉纯从方法论层面,反思中国的社会学研究,认为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可以重新检视、整合社会学知识体系。针对到目前为止,社会学研究中定量方法仍然占据主流地位的情况,她指出定量研究是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和被研究者是不平等的关系。而质性研究是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来了解他们的经验的,对于边缘群体来说,有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经验的机会。质性研究采用归纳法,从资料出发,总结出概念,再推演理论。这样,总结出来的理论就可能颠覆既有理论,也可能将原来不在知识体系中的现象、经验等纳入进来。这样的研究过程,对于妇女等边缘群体特别有利。因此,大部分女性主义者是偏向质性研究的(熊秉纯,2000、2001)。

王政在分析为什么社会性别理论难以进入中国知识界时尖锐地指出,许多有话语权的男性知识精英所选择的社会立场,决定了他们会排斥一种批判和解构社会性别等级制的理论。她认为,社会性别学作为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是在挑战、质疑、批判、解构传统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产生的。其基本概念对一切仍保存社会性别等级制的文化都具有批判意义。研究者的使命在于在学术领域中以自己的学术著作来颠覆和改造男性中心的知识体系,来创造从新的观察角度和社会立场出发的新知识(王政,2001)。转贴于 参考文献

蔡一平,1999,《视角转换和方法革新:赋历史研究以社会性别(代序)》,蔡一平主编,《赋历史研究以社会性别》(内部本)。

金一虹,1999,《“男人生活”与“女人生活”——苏南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性别分工变化》,李小江主编,《主流与边缘》,三联书店。

——,2000,《专题:“私人关系和公共关系”导读》,王金玲主编,《赋社会以社会性别——“社会性别与社会学”读书研讨班专辑》(内部本)。

佟新,2000,《专题:“差异性与多样性”导读》,王金玲主编,《赋社会以社会性别——“社会性别与社会学”读书研讨班专辑》(内部本)。

王政,1999,会议发言,蔡一平主编,《赋历史研究以社会性别》(内部本)。

——,2001,《浅议社会性别学在中国的发展》,《社会学研究》第5期。

熊秉纯,2000,《社会性别与社会学方法论》,王金玲主编,《赋社会以社会性别——“社会性别

与社会学”读书研讨班专辑》(内部本)。

——,2001,《质性研究方法刍议:来自社会性别视角的探索》,《社会学研究》第5期。

周华山,1999,会议发言,蔡一平主编:《赋历史研究以社会性别》(内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