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专业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专业知识点总结

篇1

关键词:CALLA模式;护理专业英语;研究

1背景

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医疗护理领域,各种合作、交流不断深入的几十年后,部分国家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国际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都面临高素质国际护理人才的紧缺问题。但在此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的现状却是护理人员普遍专业英语能力较低,阻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我国护理行业很难与国际接轨。教育部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四号文件,明确地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后,教育部又于2004年正式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一新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护理本科学生教学中,对多年来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的遵循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各高等护理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就高校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而言,教学多以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对课堂教学满意度低等影响教学效果。而如何在正常教学计划的框架内将策略培训融入教学中,几乎很少有研究提及。本研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旨在探索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融入性策略培训的模式,以期为我国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2国内高校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校英语教学应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两个阶段[1]。根据《大纲》,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必需的信息"。然而,与轰轰烈烈的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相比,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却显得举步维艰。许多高校至今未开设专业英语课,已经开设的学院大部分处于各学院自发、零散地组织专业英语教学的状态中。

罗选民等[2]对国内14所高校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对于专业英语教学通行的教学模式是:"语言分析+英汉翻译"(50.99%),这种教学法忽略了对学生语言交际等能力的培养。该调查同时显示,63.51%的学生希望在专业英语学习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目前所采用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阶段的需求,而我国的护理专业英语在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开展,学科起步晚,师资较为薄弱,至今还没有一套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因此,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急需探索一套行之有效且易于推广的教学模式。

3 CALLA模式的概述

CALLA(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是O'Malley和Chamot在认知理论以及他们所做的二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认知学术语言学习方法[3]。这种学习方法将专业有关的课程,学术语言发展活动和学习策略教学融为一体。这3个部分互相依存,共同协调,通过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并逐步使部分陈述性知识,如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使语言学习逐步由认知阶段转向自动阶段。此模式围绕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能力为总目标[4]。

CALLA模式整合了主要的专业课程概念、学术英语功能和直接的学习策略的讲授[4]。结合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目标,重点在要求掌握专业词汇、语法等,还包括听说读写的技能,其中专业英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最高。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策略目标,帮助学习者掌握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护理专业英语教师应该结合CALLA模式设计教学,在教授过程中包含所有这些因素。

4 CALLA模式讲教学分为具有循环关系的五个阶段:

4.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中,要求教师主要两点,①了解学生对即将教授的知识要点及重点概念的掌握情况,②对先前欠缺的知识加以弥补。在这一阶段的讲解及训练主要内容是,通过复习、知识联系等方法使学生回忆先前已掌握的相关知识,之后组织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同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重视即将要学习到的重要词汇与概念。

4.2第二阶段:呈现阶段 在此阶段中,要求教师尽可能用英语将知识点呈现及解释给学生,并确保学生能理解这些新信息以便为下一阶段的实践作好准备。在教学中,注意在听或读时通过重点标注或者强调等手段甄别出关键信息,同时注意监控学生的理解程度,注意知识讲解的连贯性,通过笔记、多媒体教学等技术手段将所呈现的描述或事件在学生大脑中形成鲜明映像,最后在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和澄清。

4.3第三阶段:实践阶段 此阶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训练并掌握教学中的新信息。这一阶段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此阶段的动作主体,要求学生能够有计划的规划自己针对本次授课的口头或者书面总结,能够有目的的挑选使用各种参考资料,同时将学到的知识点分门别类,能够总结重点,并通过知识点理解推论或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主要是起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作用。

4.4第四阶段:评价阶段 此阶段,学生按要求评估自己的表现并判断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这一阶段重点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工具使用,总结出优缺点,持续改进;教师主要采用肯定、鼓励及补充的态度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确立依靠自我能力完成任务的信心。

4.5第五阶段:扩展阶段 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反思所学的新概念与技能、将她们融入现存的知识框架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

CALLA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流程、阶段定义明确,对教师和学生在每个阶段的主体地位和应该起到的作用都做了明确的定义和区分。在不同阶段,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明确分工和紧密配合,在不同阶段强调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保证了知识点的教授、理解和记忆,是教学有效成果最大化,保证教学目标达成。

5将CALLA模式应用于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优势

CALLA 模式包括专业知识、学术语言发展活动和学习策略的教学3个部分,它注重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使语言学习转变为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使枯燥的学习转变为趣味学习,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5]。CALLA模式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多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第一次把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讲授紧密结合起来,把教学的重点从教授语言本身转变到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目前国内已有CALLA模式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相关报道,从中推测将CALLA模式运用到我国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具有光明的前景。

2012年我院首次在2009级护理本科专业英语辅修班中首次应用CALLA模式对护理专业英语进行教学,为全面研究CALLA模式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提供依据。本研究拟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教学的满意度及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CALLA模式对护理专业教学的整体效果,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为今后更好地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实施CALLA模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罗选民,熊俊钧,罗立胜,等.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材教法研究[J].外语界,2001(2):36-42.

[3]Chamot,A.U.&O'Malley, J.MThe 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 A bridge to the mainstream [J].TESOL Quarterly,1987,21(2).

篇2

对口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中职阶段,已经较系统学习过中等护理专业课程,并进行临床护理实习,对于理论和专业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掌握。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如果仍然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学习护理专业知识,从理论讲理论,枯燥无味,认为是在重复学习,开小差不想学。尤其是对口护理专业学生基础理论功底较差,学校有责任改革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模式,要据实创新教学思维,针对对口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尝试项目教学,让学生在项目教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护理职业的综合能力。基础护理技术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涉及到临床护理常用50多项护理技术及必备的理论知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护理专业教学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对临床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项目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生能快速有效地掌握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2项目教学基本条件

2.1项目教学准备

对口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实施项目教学,主旨是将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和和护理岗位实践技能课程变系统为实用,变课程为项目。项目的教学设计主要是护理技术课程内容和临床护理实践技能有机融合。在实施过程中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场所或模拟临床学习环境,配备教学水平高的临床护理指导教师和必备的临床实习仪器设备,为项目教学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能较好地完成项目教学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基础护理技术课的技能操作,以及项目教学任务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将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内容与临床护理实际操作实践技能无缝对接。

2.2项目教学设计

针对对口护理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知识背景,在设计《基础护理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时,将临床护理专业课知识与基础护理技术相融合。为此,在制定项目教学方案时,要突破单一课程教学,整合临床实践教学内容,项目教学内容是由多个临床护理病历构成,学生在项目目标驱动下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将护理技术课程中的某一个单元拟定为一个项目教学内容,项目中的每个案例就是一个个学习任务。例如在项目教学中,可以设计某一个临床病例开展项目教学,病例中涉及的患者护理内容,可以按照患者整个就诊过程开展项目教学,设计临床护理案例,分为3个子项目,即患者入院护理项目、患者住院护理项目、患者出院护理项目,学生依据案例病情开展学习。在患者入院护理过程中要明确病情,要按项目要求,针对病情展开临床护理实践。在患者住院期间,开展分级别护理,做好各类疾病有针对性地护理和治疗,如生活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等。在患者出院期间,开展终末处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工作项目任务。

3项目教学实施

运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每一个项目任务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教学,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先由教师布置临床病例:“王某,73岁,男性,因脑出血入院,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目前患者意识清醒,但患者体质较弱,仍不能说话及正常吞咽。医嘱要求给予鼻饲,补充营养。请为该患者提供项目护理工作。”提供提供创设情境,提供案例引导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展开项目内容。首先要分析项目任务中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能,如急诊护理工作内容、住院配合医生临床治疗内容、鼻饲护理内容等,并安排学生针对项目任务中的护理技能进行单项训练。单项操作训练结束后,学生要针对项目任务中的案例分析情况展开项目任务学习,如入院护理、住院护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出院护理等。同时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案例预演,将基础护理技术中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实践技能贯穿于临床案例中。具体教学流程应为:课前任务分配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课前项目方案汇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问题安排护理实践训练学生分组预演项目互换分组演练随机抽签考核,完成整套护理病历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总结评分。在项目学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护理程序的步骤开展项目任务的训练,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共同合作方式解决临床护理问题。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辅助手段,如电教视频、查阅文献资料,多媒体、网络信息等,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时应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过渡,逐渐增加难度,逐步贴近临床护理岗位工作,使项目教学内容与临床护理工作有效衔接。

4项目教学考核

项目教学考核要针对学生前期的项目任务学习和训练,将项目任务打包成一个综合大病例,对学生分组进行综合测评。也可以针对某一个学习单元的项目内容进行独立考核,了解学生对一个单元项目内容学习的完成情况。项目考核分两轮进行,第一轮考核时,主要考核事先准备好的项目任务,项目病例资料,方案制定,人员分配,物品配备等准备情况。考核时面向全体同学,其他组别的同学可以参与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更广的思维。第二轮考核时,主要考核更新病例,考核时,项目病例于考核前一天公布,小组成员现场抽签决定考核项目。考核时,项目教学内容的资料分析,计划制定,项目实施目标均由小组成员现场完成。所有用物均混乱地摆放于治疗室,由学生自己依据病例自行准备,这种考核能极大地考验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考核时,教师要将学生考核的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考核结束后及时与全班学生共同观看,一起分析讨论考核中的不足及差错原因。同时要给每个项目小组现场打分,评定成绩。综合考核的项目及其分值设置为100分制:方案完善5分,团队合作5分,仪表态度5分,沟通能力10分,人文关怀10分,应变能力10分,知识融会度35分,操作熟练程度15分,用物处理5分。

5项目教学效果评价

对口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项目教学是以能力为主线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形成具有特色的项目模块,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学习,实践项目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实施项目教学的显著效果是将《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与临床护理专业知识无缝对接,有机分块。实施项目教学,使学生能主动,重点地在临床护理情境下自主学习和训练,从而达到学得进,记得住,会动手,用的上的学习效果。此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性强,教师设置项目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完成的学习任务,通过项目学习导入到学生的学习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寻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同时,项目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好奇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在讨论时,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发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拓宽了学生学习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评判性思维、人际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与现代教育模式倡导的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基础护理技术》实施项目教学,主旨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构建知识,是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完成项目来到创设情境,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完成项目内容来达到意义的构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学生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项目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理解、运用、再发展护理知识体系,教学中不是单独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开展项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互动中,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强化临床护理实践技能。

6项目教学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在项目制定时要与临床实践和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相连,并针对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的重点,要具有可操作性,否则无法完全配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项目内容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探究性,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项目实施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明确教师在实际过程中的作用。教师把项目实施的步骤解释清楚,相关要求要及时提出,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避免学生走弯路。项目结束时,要及时做好总结和评价。可以是同学间的互评,也可以是教师的纠错式的评价,通过项目总结,学生检验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要去学习别人的优点。此外还可以通过评价对项目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在以后遇到了同类问题可以灵活变通去解决。

作者:朱文娟 沈国文 单位: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篇3

关键词:中职护理;病理学;栓塞;说课设计

说课可以真实地反映教师对教学理论的掌握与运用情况,便于优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行教学案例分析,促进教学思想的交流,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和驾驭课程的能力①。笔者以中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栓塞”一节为例,从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希望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课程是病理学基础,而《病理学基础(修订版)》是由靳晓丽老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其内容贴合中职教学实际,形式吸引学生,对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病理学基础作为中职护理专业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起到桥梁学科的作用。(二)章节分析本节说课内容“栓塞”出自本教材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三节,它既诠释血栓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又是第二节血栓形成内容的深化,同时也是梗死的原因,为学生学习第四节做导入与铺垫,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栓塞作为临床常见病,与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本节课为理论新授课,共1学时,45分钟。(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与作用,笔者拟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复述栓塞的概念,区分栓子的来源和栓塞部位,列举栓塞的类型。(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方式,学会准确判断栓塞的类型,分析栓塞的后果。(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对栓塞病人的防护意识。(四)教学重、难点栓塞的概念、栓塞部位、栓塞的类型及后果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栓子的来源与栓塞部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结合实际,进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她们青春靓丽,思维活跃,求知欲高,但学习主动性不高,喜欢轻松的学习方式,乐于表现自己,渴望被认同,但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虽然学习了(解剖、生理等)医学基础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但缺乏对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更是有待提高。

三、教学策略

依据学生以上特点,笔者决定采取“以学定教”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采用案例教学法,层层质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激励教学法时刻注重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方面,通过课前预习法,提高自学能力;课上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学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四、教学过程

篇4

关键词: 中职卫校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提高途径

近年来,国家卫计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政策及难度都有较大调整,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基础底子较薄,应试能力较差而较难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由于考试难导致学习上形成畏难情绪,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成为当前卫生类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最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护士执业资格考前辅导及教学和班主任经验,结合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改革,就如何提高中职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谈谈看法。

一、问题背景

国家卫计委明确规定,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并注册后方可从事护士工作。我校属于中职卫生学校,主要招收护理专业学生,因此要提高护生就业率,必须提高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护考)的过关率。护考的过关率就是学校的生命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10年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规定了护考包括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2个科目。考试涉及学科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中医基础知识、护理伦理、法规与护理管理和人际沟通等课程,知识模块包括: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人文知识3个模块。考试内容编排形式由学科到系统,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参加护考时,护理学中专学历、专科学历、本科学历毕业生都采用同一套试题,并实行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同样合格标准,使位于学历层次最底层的中职护理教育面临挑战。为此,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成为我校领导、教师及学生最关注的问题。

二、具体措施

(一)“三段培养、工学交替、校院合作、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三段培养、工学交替”,即在校学习临床实习考前培训。我校实行的是“1.5+1+0.5”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第一阶段的“1.5”期间,学生主要在校学习理论和训练操作技能,同时,安排时间到医院见习,了解护士职业特点和熟悉医院环境并强化基本护理技能和专业护理技能,为实习做好准备。第二阶段的“1”期间,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实现理论联系实践,促进理论水平的提升。第三阶段的“0.5”期间,主要安排护生实习结束后进行集中护考辅导培训,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校院合作、双证融通”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努力培育德育双修人才,紧紧抓住中职学生的特点,面向学生未来发展,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医院参与教学全过程,学校和医院共同培育使用型护理人才,密切课程与岗位的联系。在学历教育的同时增强护生对护考重要性的认识,将国家护考融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在培养方案中加入护考要求,在教学中将护考知识点一一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证考试的有机结合,实现“一教双证”。

(二)加强考前辅导工作。

1.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全力支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考前辅导,专设辅导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讨论会议,合理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实现上下各科、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具体做法是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牵头,教务科负责教学安排、质量监控、护考培训成果评估和协调工作;学生科负责学生管理和班主任配备;实习就业办公室负责宣传动员;总务科负责学生后勤保障;保卫科负责学生安全保障。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扯皮,不推诿。

2.班级合理分配,教学有条不紊。在护考考前辅导中,将参加护考的所有班级分成小组,每组安排骨干教师进行专门辅导,针对每个班级的特点负责备课、抓住重点授课、课后辅导和答疑并协助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护考的重要性并增强考试信心;学生科及班主任负责各项管理工作,辅导期间尽可能跟班管理,做好学生宣传和思想工作,维持自习秩序和学生考勤,及时向家长通报有关情况,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3.精心选取教材,合理使用教材。在选取教材方面,我校历年来增多选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及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护考急救包应试指南教材》、《护考急救包同步练习及解析》和配套模考试卷。辅导教师对“应试指南”理论知识应精讲,监督考生精练习题集及同步练习,并指导仿真模拟练习,以便更好地适应护考改革后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中医、沟通、管理及法律法规等学科知识融在一张试卷中,多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考试模式,避免考生机械地记忆知识点,需灵活应用课本知识应答时不知所措。

4.认真解读大纲,统一组织培训。组织辅导教师认真解读护考大纲,考试分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每个科目题量为135~137题,专业实务科目考查内容:运用与护理工作相关的知识,有效而安全地完成护理工作的能力,考试内容涉及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和技能,以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临床运用能力等。实践能力科目考查内容: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护理任务的能力。题型全部采用选择题,主要包括考查概念的A1型题和有临床背景的A2、A3、A4题型。通过培训,让辅导教师领会大纲精神,把护考大纲融入教学计划,科学组织教学,精心备课,精讲精练,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及时总结和反馈,增强考前辅导效果。

5.考试循序渐进,解答有的放矢。在辅导过程中分前、中、后三阶S段进行仿真模拟考试,从考试环境、考试时间安排上完全模拟正式考试情景,使考生逐步适应考试。在题目选择上依照范围广、内容全、针对性强、难度均衡的原则组卷,以便分析、找出问题,查漏补缺,抓住重点,并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老师及时解答错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进一步辅导。

三、思考与体会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护考保驾护航。提高护生护考过关率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学校领导的重视、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护生的学习态度及学生管理等都是密切相关的。在护生管理方面,必须从入校开始就宣传国家卫计委有关护考的文件精神,强化护考理念,让每位考生对护考的重要性、任务、要求、时间有充分了解,认识护考和就业是密切相关的,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制定学生管理相关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约束不良行为习惯。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护考大纲融入考试科目教学中,使考生明确学习重点,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在一年半的在校学习期间,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护考做好充分准备。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护考改革以后,考试范围扩大,内容全面,各科知识融合、贯通,更突出对应用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核,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而考前辅导时间为2个多月,考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化、掌握所有知识点。这就要求辅导教师把握如何“教”与指导护生如何“学”增强辅导效果。教学应遵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为目的,多增加病例分析、情景教学、演示练习等方法使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得到强化;教师有针对性地穿插常见多发病的临床案例,层层设问,步步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围绕知识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激发学习热情,逐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归纳总结,教会护生记忆技巧,如对比记忆、口诀记忆、浓缩记忆、提取数字、兴趣记忆、边背边做等多种方法强化知识点。监督考生精练习题集及同步练习,仿真模拟练习,以便更好地适应护考改革后多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考试模式,提高护生应试能力,从而提高护考通过率。

参考文献:

[1]王怡平,黄云彤.强化医学基础知识提高护考通过率及学生就业率.职业技术,2014(06).

篇5

摘要:为了更好的突出中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满足护理专业教育需求。病理学教学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使病理学教学更好地与护理专业接轨,为后期专业课的学习和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改革;病理学教学

中职护理教育改革过程中,其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对护理专业特色人才的要求更多侧重于知识素质能力的培养。虽然按照要求,普通学科、人文学科的教学比例增加了,病理学的教学比重减少了,但病理学作为将医学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在护理教学中仍然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临床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病人,作为护理人员,应在认识疾病的基础上,对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有充分的认识,观察病情变化,了解病变中病人身体和心理的改变,更好地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工作,指导病人进行自我防护。病理学正是护理人员认识疾病的基础,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那么,在有限的学时内,教师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巧妙地将专业知识内容与职业素质、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等学科内容渗入到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和技能的接轨,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满足护理专业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谈谈适合中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的几点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面对着学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是病理学教学改进的关键。在有限的学时内,病理学教学内容应适当取舍,贯彻“少而精,实用、够用”的原则,突出护理专业的需求和特色,以保证病理学教学符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病理解剖学的内容应侧重总论,掌握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性,而各系统的疾病在以后的临床课学习中均会有涉及,因此在常见疾病中只认识各系统中具有突出代表性的疾病;强化病理生理学的相关内容,如发热、休克、水电解质紊乱和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等基本病理过程的学习,只有让学生认识并关注疾病发展中动态的病理变化过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为整体的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结合教学内容,强化护理意识

要想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及要求,有效地将病理学理论知识融入到护理实践中,变单纯的知识学习为知识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就要求教师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更合理、实用,授课内容更精练,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1合理引导,学以致用

在病理学知识与护理实践内容相互渗透的前提下,教师合理的引导更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1]。

学生在学习病理学时,由于没有系统全面地接触临床课程,学习起来往往会感到迷罔,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时,注意归纳总结,并恰到好处地引入疾病的相关护理措施、康复方法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方便学生更好地联系临床,增强护理意识,为以后的护理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比如讲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章节后,可以通过一个开放性骨折患者手术复位后出现血栓栓塞引起死亡的病例,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患者死亡原因,指出促进血栓形成的条件,并让学生说出针对血栓的防护措施,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点,增强学生的防护意识;同时可以让学生总结针对该病例中骨折患者具体的护理措施,如通过物理疗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勤翻身、按摩,防止萎缩和褥疮的发生。

2.2内容精炼,重点突出

对于教学内容而言,应当以必须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为准则。

病理学总论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导学习各论的基础,应作为重点讲好、讲透。但也应根据专业特点有所精简,比如讲述肿瘤一章时,肿瘤的特性应当重点讲解,而常见肿瘤的举例可在肿瘤分类一节中结合图片简单认识。由于致瘤因子,特别是环境致瘤因子常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肿瘤的防治联系紧密,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宣教,应当详细认识,而肿瘤的发病机制对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而言,不必多讲,可一带而过。

病理学各论的内容可以在联系总论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注意病理变化与临床的联系,用动态的观点去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专业素质的养成。比如讲解高血压病、肝硬化、肺炎等常见疾病时,除了讲授基本病理变化外,更应该让学生注意相关病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以便对患者作出针对性的处理和防护;讲解休克时,应当强调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准确判断和及时防护;讲解发热时,应注意强调患者的护理措施等。

3.教学模式多元化,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应当多元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从而实现护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科学,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单一的语言描述、辅助绘图、挂图,不利于学生认识病变的动态发展过程。病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合理的应用多媒体、动画等教学设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化静为动,把一些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缩短教学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病理学学习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认识病变;还可将病理变化的过程再现,将内容(如血栓形成的过程、白细胞渗出和吞噬过程、肿瘤转移的过程等)做成动画效果,连续播放,并配以清晰、简明扼要的讲解,使虚无理论变为看得见的动态影像,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新知识。实践证明,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有其独特优势[2]。

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很重要,恰当的选择病例引入教学,通过采用设疑、讨论等形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步步深入的过程中达到传授新知识的目的[3]。分析病例的过程不仅能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认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反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病例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与护理实践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病理知识和护理实践联系起来,教学结合,强化护理意识。

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各有优势,长期和过于单一地应用某一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削弱教学效果[4]。教师应当不断总结、更新教学理念,灵活教学,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病理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肯定的,要想真正使病理学更好地与专业课接轨,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病理学教学仍需不断地进行各方面的改革探讨,以培养出适应护理专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现代临床护理专业的需求。(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 亢春彦,张秀芝,肖红.基于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病理学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1):515-516.

[2] 王昆,王凤洲,王瑶瑶,等.浅谈优化多媒体教学在病理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9):95-96.

篇6

1.1实践教学模式陈旧

长期以来,我校外科护理实践教学紧紧围绕本专业教学大纲展开,以单项操作技能学习为主,如打结训练、手术人员无菌准备、常用手术器械认识等。在进行综合模拟手术实验,如阑尾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肠吻合术时,通常是由教师指定护生扮演医生角色配合小组其他护生共同完成。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局限于本专业角度,片面考虑问题,使学生对外科整体护理流程缺乏认识,对临床实际工作中专业内容的运用更是无从知晓。

1.2实践条件有限,动手机会少

外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大量教学设备和一定的场地。我校现有的实验室最多只够容纳40名学生同时开展实验。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在练习时,一部分学生扮演医生角色,完成护士工作内容的机会较少,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1.3学时紧张,教学内容多

外科护理课程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学习内容多,由于综合仿真实验的特殊性,如动物实验前期的动物准备、教学组织、项目策划、学生演练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教学计划的学时内无法完成多个综合实验。通常在学期结束前只能开展1~2次综合实验,不利于护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1.4学生自我发展需求

调查显示,我校有60%以上学生愿意到省级医院实习,80%以上学生认为基层实习医院缺乏高水平临床带教教师,且大都存在病源、病种少,基本医疗设备不足情况,医疗水平一般,无法提供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的条件。这表明学生对在校期间自身职业能力的塑造寄予了很高期望。

2实施方法

2.1教学准备

第一阶段: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在第三学期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外科护理单项技能操作练习,如打结、手术人员无菌准备、常用手术器械认识、手术区消毒铺单及器械台管理等项目。第二阶段:在第四学期,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与临床专业教师协商,安排动物腹部手术,展开仿真综合实训。

2.2课前准备

临床及护理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学内容特点,在完成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病例,确定实验项目,如阑尾切除术。利用病案式、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制订相应实训教学计划。

2.3角色分配

根据实训项目要求,将临床和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组,每组5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名,担任主刀医生、第一助手、麻醉师角色;护理专业学生2名,担任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角色。

2.4实验实施

做好患者(家兔)术前全面评估,包括生理、心理状态,术前准备;根据手术过程督导学生完成动物备皮(脱毛)、固定、术前用药等;手术人员术前无菌准备;手术区皮肤消毒与铺巾;模拟完成手术过程(即麻醉、切开、止血、切除、缝合等);“巡回护士“”麻醉师”分别填写记录单;手术结束后,按手术人员职责整理用物。

2.5课后讨论

让护生以操作前准备、操作中护理协助及操作后整理为重点进行讨论,并就医护合作进行仿真综合实训这种教学方法展开交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及协作精神。

3评价

通过专业合作进行仿真综合实训,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能力,进行术前与手术、麻醉相关的准备。实训涉及人际沟通、心理学、基础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课程知识,指导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着力培养学生操作的独立性、主动性及创新性。通过综合实验,学生对外科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得更牢固,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专业合作开展仿真综合实践教学的优势

4.1模拟真实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专业合作仿真综合实训的开展,使学生实训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逼真的情景模拟,可使学生多方位、多渠道体会实训感受。而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学生观察、探讨、思考、总结中不知不觉地得以理解、消化和掌握。

4.2提倡专业合作,提升职业能力

专业合作仿真综合实训的开展,为临床、护理专业学生互相学习提供了平台。医护之间仿真式交流合作,增强了学生医护协作意识,使其认识到医护、护患之间的角色关系,对其以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都有帮助。与此同时,也达到了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目的。通过实训,学生对外科临床护理工作(尤其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士的职责更加明确,为临床工作积累了经验。

4.3整合教学资源,夯实专业技能

传统的外科护理实践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着重于知识的灌输,虽然知识点传授较多,但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枯燥,方法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专业合作仿真综合实践教学,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和精细设计教学项目,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求,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模拟医疗情景,医护分工协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管理和协调能力,还发挥了医、护各自的专业特长,从而共同提高操作能力。

4.4促进相互学习,实现教学相长

篇7

【关键词】外科护理 教学过程 项目化教学 思考

外科护理教学是一门临床教学,既要保证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外科护理基础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项目教学法就是依据教学的内容与专业的职位进行的有效的制定项目的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解决问题,创新研究等活动,学生提高参与实践活动,更好的掌握知识与运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择学校中二年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在年龄、成绩、学科基础等方面都基本一致。分别将两个班作为理论班与实践班。

(二)方法

1.教学的方法

这次实验教学是将外科护理专业中的外科护理课程为主要的目的,两个班的课时设置都是54节课。理论班按照传统的外科护理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为主。实践班要采取项目化教学的模式,进行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具体思路如下:

首先,将课堂设置在医院的临床中,将外科护理的理论与实际的外科护理技术相结合,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实际的操作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分析,按照外科护理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其次,有效的将外科护理的具体工作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可以很好的完成外科护理的工作,达到医护人员的水平。通过外科护理的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专业的护理知识。通过护理的操作过程,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爱心等,保证学生具备专业护理人员的素质,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最后,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安排,将实践班长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配好每一个学生的角色,结合情境教学、角色教学等模式,给学生设置一个真实外科护理的学习环境,分配好学生的任务,利用PPT观看外科护理处理的视频,并让学生总结观后感,最后,老师进行专业知识点的总评与归纳。

2.评价的方法

设置一套外科护理的理论卷子,让理论班与实践班的学生一起回答。在两个班级授课完毕之后,老师出一套针对实践班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要根据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经历,回答问卷中的问题。

(三)结果

通过对两个实验班级考核成绩的对比,实践班级的考核成绩明显的高于理论班级的成绩。并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得出98%的学生都认可、喜欢、接受项目化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更好的激励了学生对外科护理专业的认识与掌握。

二、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思考

(一)项目化课程设计的优势与意义

首先,这种教学方法添补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项目化教学方法以实践课程为主体,对人才进行了专业性的培养,帮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以后,能够更好的掌握与理解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添补了传统的外科护理教学中没有专业细节与内容的缺陷。

其次,项目化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转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将理论教学模式转换成实践教学模式,更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性。

最后,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实践班的成绩明显的高于理论班的成绩,98%的学生提高对外科护理专业的实践,更好的掌握了理论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更好的进行实践活动,学生自愿的进行探讨、学习等,所以,这种教学方法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

(二)项目化教学的不足

项目化教学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同时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应用的不够广泛,研究问题的深度不够,在进行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在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时候,要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实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进行不同,不能按照课本内容的顺序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需要使用很多的医疗物品、设备等,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不能完全的满足需要。所以说,在进行外科护理教学的实践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要不得的进行完善与研究,保证项目化教学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项目化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外科护理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的实践验证,项目化教学的方法将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主体,适合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专业外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满足了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项目化教学方法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突出了教学的效果,体现了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专业性。

【参考文献】

[1]严鹏霄,苏纯音.外科护理学项目教学设计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3):92-93.

篇8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职护理教学;措施

现在实行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规定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分为专业实务与实践能力两部分,这一变化无疑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注重考生的工作能力。因此,相关中职院校必须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作为教学导向,从多方面入手对教学进行改革,从而适应这一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成才率。

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形式与近年来的变化

(1)考试内容的发展。从2001年以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开始突破学科壁垒,对于各种专业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合,把之前的基础护理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等五大模块经过整合之后重新划分为21个更加细化的模块。同时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护理、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等六门新的考试内容。现行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主要分为专业实务与实践能力两部分,更加注重考察考生的护理学整体知识与实践能力。

(2)题型的变化。根据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需要,新的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题型主要以病例分析为主,这一变化在考试中的具体表现为,考试中纯粹的记忆性内容减少到合理范围,而病例分析与护理的内容大幅度增加。与之前的考试大纲相比,新大纲在重视考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与经验。

二、教学改革的措施

(1)修改教学大纲。与护理相关的中职院校和专业,必须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变化,对自身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作出合理调整,以适应考试的需要。在教学工作中,教学大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教学大纲进行合理化调整,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作出正确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把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有机结合,可以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知识点按照重要性及难易程度进行分类讲授,避免遗漏重要的知识点,也不容易出现重复讲授的情况。例如,内科护理与外科护理这两个科目存在很多重复的知识点,像甲亢、溃疡等病症在这两个科目中都有涉及。对于这些重叠区域,内科与外科教师应该根据考试大纲中的侧重点调整自己的教学大纲,对于重复的知识点进行分工,避免重复教学增加学生的负担。

(2)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与旧有的考试大纲相比,新的考试大纲对各科目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增减。例如,在外科部分增加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内容,删除了外科护理的总论内容。但是被删除的章节并不是彻底告别考试,其中比较贴近临床实践的内容还会在考试中出现。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分析考试大纲的变化,并根据大纲的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增减。对于大纲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尽量使学生理解透彻。对于比较次要的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适当加快进度,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即可。例如,在讲授输血的课程时,教师要对于考试大纲中关于输血的重要知识点进行重点梳理与讲授,如为患者输血时,更换第二袋血浆时的注意事项等,并对学生不懂的内容进行重点解答,对于容易记错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强调。

(3)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为适应新的考试大纲的变化,教师要对护理学教学的方法进行合理改变。在讲解考试大纲中有关护理内容的部分时应该以护理工作的过程为主线进行衔接,并以护士的实际工作为基础。对于专业课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必须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考试大纲与形势,灵活运用行动导向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改变题型,使各相关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考察,能够更加客观的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重视习题的作用,让学生在攻克习题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为考试和之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讲授内科有关慢性心血管疾病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患者表现出的不同症状,让其他同学根据这些症状进行护理评估,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之后再讲解一些临床案例,对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找出不足与疏漏之处。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对上课的参与热情,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4)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与实训机会。新的考试大纲更加重视对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为此,学校要根据大纲的变化与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专业课中的实验课,尤其是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课时,并尽量提前开始。在进行实验课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更加有效的现场观察与指导。在实验课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要让学生把实验用的道具人当做真正的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护理或急救,并锻炼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从学校里就开始培养学生对于患者的关怀。此外,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学生临床实习的时间。由于现在多数实习生定点医院过于重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而忽视对于理论知识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保持与医院的联系,经常派教师到医院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在学校的考试中多加入一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真题或模拟题,使学生能够真正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无论是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还是之后进行临床工作都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5)考前进行集中式辅导。实习完成之后,就是学生整合学到的知识点,把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经验相结合的重要时间。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每年组织至少两次的集中辅导。在进行辅导之前,首先要对所用的材料进行精挑细选,尽量选择符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教材或习题。其次,教师在进行辅导的过程中,应该向学生尽量传授答题的技巧,对于需要重点理解与掌握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对各科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梳理。第三,强化习题练习,对历年的真题进行分析总结,之后尽量多进行真题模拟。既提高学生对于考试的重视程度,还可以通过模拟测验及早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中的盲点,及时进行查遗补缺。教师还要经常开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尤其是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学生在这段时间心理压力会明显加大,如果不能有效疏导,很可能影响其在考场上的发挥。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尽量进行疏导,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减压。

综上所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护理专业学生最终走上护士岗位的重要通道,考试的通过率,是护理学校或专业教学质量的最直接体现。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根据考试大纲的变化灵活的进行教学改革。这时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校与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一成不变的教学观念,不断的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顺利走上梦寐以求的护理岗位,以及之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职护理 解剖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54-02

随着教学改革的实行,近年来各学校的招生规模正在逐渐加大,不同专业层次的人也在不断增多,给解剖学的教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重要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让学生掌握专业课程必备的知识。国家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文件中明确要求我国职业院校要以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劳动力为目的,坚持就业导向原则,将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加强实验性教学。

一、高职护理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是也仅仅是可以做到表层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对临床应用知识进行全方位结合,没有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实际动手进行实践的平台,导致学生临床护理经验相对比较。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采用板书或者是在黑板上绘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手段针对一些简单的学科或许适用,但是在高职护理解剖教学中没有太大的实际教学效果。因为解剖属于形态结构较强的一种学科,黑板上平面的图形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随着我国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医疗基础教学逐渐变少,这是一种顺应时展要求的情况。基础一些改革趋势必须做到学以致用,并且要与临床试验相结合。我国护理教育要做到与国际接轨,适应当前情况下我国护理行业的需求。作为解剖学教师,必须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当前时展速度较快,教师掌握的知识点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作为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不断跟随时代的步伐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

20世纪以后,随着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以及知识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社会环境的要求下,高职教育顺应时展而生,目前我国高职学校大部分依靠于各种职业大学、成人高校等来开办,并且大部分高职学校已经被这部分高校同化,导致高职教育解剖学教育缺乏自身高职教育的明显特征,各方面已经逐渐向高等专科解剖教育靠拢。

三、完善教材

我国高职解剖专业的解剖教材存在许多的问题,没有从最根本上摆脱掉临床医学解剖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是将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压缩,对部分教材的章节进行了调整。教材比较空泛,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对于一些难点没有进行标注,教材内容没有充分的反映高职护士教学的特点。并且目前护理教学中,教材的专攻性不强,内容广泛但是略显空洞,与专业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比较少,非专业知识占用教学时间比较长,导致整体教育效率低下。笔者认为,在修订高职护理解剖专业教学大纲的时候,必须将核心内容凸显出来,并且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实效性。

四、教学改革方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负责讲课,学生只负责听课的教学方式。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而学生也只是被动的去接受这些知识,导致学生对课堂产生抵触情绪,在毕业后无法胜任真正的临床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使用PBL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育,采用先问题后学习的方式,结合多种教学手段。问题设置的时候要强化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来了解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能力,可以从侧面强化自身专业思想的教育水平。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的课程,内容十分庞大,并且比较枯燥难记,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这些知识点基本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可以转变时自身工作核心,把问题当作教学的中心,将讲课的重点都集中在课本上的重点以及难点上。在解剖学实际教学中,使用提问的方式,将课本中的难点提出来,让学生对这个难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要注重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为学生讲授《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中第二章第二节腺上皮及腺课程教学时,首先要给学生讲授腺上皮的分类,内分泌腺的相关知识可以先放下不谈,主要针对外分泌腺对学生进行讲解。可以在学生中找出一个模特,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可以通过实物的方式让学生们对各种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以为内人类对于图形的印象要比文字详细得多。教师可以在人体模特身上给学生指点出壁内腺、壁外腺、浆液性腺、粘液性腺、混合腺等类似腺体所在的大概位置,让学生对题各种腺体在人体中存在的位置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对学生进行小组分类,将“胰腺的基本结构”这一题目布置下去,在第二节课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激起高职学生争强好胜的心,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后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已有的教育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我国高职护理解剖教学的需要。笔者通过总结自身工作经验,结合国内相关先进教育经验,从我国高职护理解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其中部分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部分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意见以及解决方法,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高职护理解剖教学改革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倪仕钢.浅谈高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15-17.

[2]何北平.以临床需要为本的综合教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学的观察和体会[J]. 解剖学杂志,2011,28(1):111-112.

[3].整合实践教学资源高起点建设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42.

[4]俞国方.教学整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2):37-40.

篇10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口腔护理;说课

【中图分类号】G712

随着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说课已经在各职业院校中广泛开展起来,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说课能力是融教学设计能力教育理论修养口头表达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风度仪表等为一体的综合能力,是卫生学校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1]本文主要介绍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口腔护理这一章节的说课设计与教学实施,以便与同行进行探讨。

1.说教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口腔护理”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第十一章“病人清洁的护理”第一节的内容,口腔护理是护理操作技能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病人生活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预防患者口腔感染、增进患者食欲、观察患者病情、维护患者住院期间身心最佳舒适状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关爱病人的情感态度,为以后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奠定良好基础。

1.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剖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特殊口腔护理的目的、适应症以及常用漱口液

(2)能力目标:

能按规程正确进行特殊口腔护理

(3)情感目标:

通过此节课,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关心爱护病人的护士职业操守

1.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临床实际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

⑴重点:特殊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常用漱口溶液

⑵难点:特殊口腔护理中擦洗牙齿的顺序和方法

2.说学情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存在入学成绩偏低,基础知识薄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并且以被动接受为主,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但学生好奇心很强,喜欢动手实践,兴趣比较广泛。同时学生们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对护理专业有了基本的认知,普遍对专业课感兴趣。因此,针对学生这些特点,教师除了系统讲解外,更注重上课中学生的动手和参与,并通过教师的专业展示模拟医院工作氛围,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作为护士的职业素养的目的。

3.说教法

根据本次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特点,本课程采用以下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

3.1讲授法

通过讲授法使学生清晰的掌握特殊口腔护理中擦洗牙齿的顺序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控制课堂教学进度的效果,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护理专业知识。

3.2演示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及示范性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对该技能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利用牙齿模型演示牙齿擦洗顺序和方法,然后学生回示范,通过学生动手和参与,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强化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3.3情境教学法

创设临床护理工作场景,课堂中通过创立护士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这一情境,师生模拟操作,一是强化学生对教学中知识点的掌握,二是培养学生以后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同时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关心爱护病人的职业情感操守。

4.说学法

4.1听课法

听课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部分和关键环节。护理专家罗查斯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只听掌握5%、看、做可掌握70%的知识,根据此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做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参与,加强了大脑不同部位参与,激活了学生的大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加强了。

4.2讨论法

导入新课、讲授口腔护理评估、适应症、目的等内容的教学环节中运用讨论法,使学生积极参与(适应症、目的等内容都由学生讨论引出的),更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来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4.3实践参与法

实践性是护理专业最大的特点,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课在老师示教后安排了学生回示范牙齿擦洗顺序和方法,回示范后请其他学生点评,最后老师总结。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总是由老师来演示讲解的方式,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同时也激起了表演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感,带动更多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对重点难点更好的掌握。

5.说教学过程

5.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创设“假设让大家一周不刷牙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浓厚兴趣,以能顺利导入新课。

5.2讲授新课

5.2.1讨论

首先,围绕着教学内容给出讨论题:①口腔护理的对象是谁?②口腔护理的目的?这些讨论题层层深入,前一讨论题为后一讨论题作好铺垫。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满意的答案。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因能总结出正确的答案而获得乐趣、成就感,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

5.2.2讲授点拨。

通过老师的精讲点拨,突出学习重点,分析学习难点。第一步围绕着“如何选择漱口溶液”展开讲授点拨,结合临床案例把口腔护理的目的与常用的漱口溶液联系起来。第二步围绕“口腔护理擦洗顺序”来讲授,这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按规程正确进行特殊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

5.2.3教师示范,学生回示范

在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图片、录像、动画,教师利用牙齿模型示范。第一步:教师分解操作;第二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其余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存在的问题。这样设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5.2.4课堂小结、目标检测

教师精讲点拨,对本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并通过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复习,引领学生回顾重点知识,既可巩固新课,达到强化重点难点知识的目的,还可及时接受反馈,测试本次课的教学效果。

5.2.5布置作业

通过让学生每天刷牙时按照口腔护理技术中擦洗牙齿的顺序和方法进行以达到每天复习的目的,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6.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将重点、难点通过不同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既节省时间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同时黑板上主体部分也以提纲的形式列出本次课的内容,还留出一部分空间便于课堂上随机内容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