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6: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妥善应对和处置我区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持续运行,防止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进一步提高网络与信息系统应急保障能力,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维护我区重要业务系统网络及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宗旨。按照“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进一步完善XX区政府信息办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机构
(一)应急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XX
成员:XX
职责:负责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指挥、组织协调和过程控制;向上级部门报告应急演练进展情况和总结报告,确保演练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二)应急演练工作组
组长:XX
成员:XX
职责:负责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具体工作;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业务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收集分析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处置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和记录;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演练进展情况和事态发展情况。做好后勤保障工,提供应急演练所需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做好秩序维护、安全保障支援等工作;建立与电力、通讯、公安等相关外部机构的应急演练协调机制和应急演练联动机制;其它为降低事件负面影响或损失提供的应急支持保障等。
三、演练方案
(一)演练时间
2020年12月5日18时——21时举行应急演练,全办工作人员参加。
(二)演练内容:
1、网络通信线路故障及排除;
2、电力故障及排除;
3、机房温度过高报警;
(三)演练的目的: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以提高区政府信息办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以防范信息系统风险为目的,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机制和相关协调机制,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全面加强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并制定有效的问责制度。坚持以预防为主,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风险防范体系,对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分析和控制,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反应快速、报告及时、措施得力操作准确,降低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四、演练的准备阶段
(一)学习教育。
组织学习《XX区信息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XX区信息办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制度》、《XX区政务网及政府网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X区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机房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意识;熟悉在突发事件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下发《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三)演练指挥部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明确责任,严格组织实施演练活动,确保演练活动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
(四)应急演练组要提前在中心机房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演练前一天准备好所有应急需要联系的电话号码,检查供电线路,计划好断电点,演练时掐断电源,模拟供电故障;
并按演练背景做好其它准备。
五、应急演练阶段
(一)请我办信息安全员,讲解演练知识及演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与其他相关同事一起温习应急预案。
(二)按照预定发生突发事故的时间表,总指挥逐项发出演练通知;
(三)参与部门及人员。
区政府信息办全体员工都要参加,把演练当成实战,认真对待。
(四)演练的事项
1、2020年12月5日18时,发现网络不通,立即报告至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故障排除,网络故障排除后,网络恢复正常。
2、2020年12月5日19时,在没有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遭遇不知原因的停电,备用电源无法自启动,所有设备陷入瘫痪状态。办公室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对备用电源进行抢修,同时联系供电部门进行维修与排除。
3、2020年12月5日20时,由于空调损坏,导致中心机房温度过高报警,机房管理员立即将此情况上报至应急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判断与排除。查明原因后立即打开机房通风备用设备降温,以保证机房设备正常运转,同时通知精密空调维保人员上门维护。
六、演练要求:
1、加强领导,确保演练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全体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积极参加,确保演练效果。
篇2
关键词:医院;应急管理;认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在应急事件中担负着重要作用,因此,应急管理水平是检验医院综合实力的首要。
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处置预案
在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即制定修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法制)体系中,应急预案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迅速、有效、有序的行动方案,成为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医院涉及的应急预案很多,在医院国家等级评审中,各种预案占相当一部分内容。从符合大型现代化医院管理处理紧急事件的视角出发,应充分考虑新形势下医院紧急事件应对的各个环节,制订一系列紧急事件预案。例如,重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包括重大伤亡抢救预案、重大治安事件应对预案、紧急情况人力资源调配预案、病人高峰合理分流患者预案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包括食物中毒抢救预案、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H7N9流感防治预案等;突发医疗救护事件应急预案:包括职业暴露、生物安全、输血反应、废物意外事件预案、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等;突发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处理和人员疏散预案、电梯意外事件预案、停电预案、停水预案、停气预案及设备供应应急预案;网络信息系统故障预案、信息泄密事件处置预案;节假日期间物资领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大医疗纠纷应急处置及引发群众性事件预案;病人意外伤亡、逃亡处置预案等。医院涉及的预案方方面面,需要重视的是预案的编制,无论是重大事件预案,还是专业性预案,均不可随意照搬照抄,必须符合医院的环境条件、技术条件、人员条件和资源条件,注重系统性、实际性。在建立各种预案过程中,要解决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在哪里做等问题,包含突发事件的情景、参与应对的机构和人员、应对所使用的资源、应采取的行动四要素。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既要严格遵循技术规范,又要遵守法律法规,内容既要非常具体,又要简单明了、容易操作。除此之外,预案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修订完善,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修订,对人员进行调整,对处理流程进行优化,将修订预案当作总结经验的过程、查找薄弱环节的过程和改进工作的过程,以求达到准确无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2无缝隙开展应急管理教育培训
每当人们在回顾总结突发事件的时候,总存在人群应急处理知识欠缺的问题。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应急知识和能力须人人掌握,全面开展培训非常重要。首先要学习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如《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让全体员工对提高参与应对应急事件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其次要对各种预案进行演练,通过自学自背、讲堂讲授、案例分析、事件评估学习,人人总结经验,人人参加考试,人人熟知流程,使应急知识入脑入心。实施分层演练培训,以各科室为主体,行政后勤科室要开展科学决策、组织协调、后勤保障、物资供应等相关紧急事件预案演练,提高组织管理及科学研判、后勤支撑能力;临床医技科室开展本专业预案的演练,如伤亡抢救、意外抢救,重点训练应对流程的合理性,反应的迅速性,处理事件的冷静性,提高救治能力。要将应急知识培训演练纳入全面质控管理,纳入个人年度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纳入新职工岗前培训,确实让每个员工重视。对于人人必须要掌握的火灾事件、电梯事件、地震事件、治安事件等基本逃生本领,每年须开展规模演练,让员工不仅学会保护自身安全,还要具备协助病友及群众逃生的能力。要适应新形势开展紧急事件新闻发言、信息报告制度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员工掌握和理解应急管理专业术语,了解媒体的运作规律,谨慎发言、规范传播信息,按规定向上级报告。创新思路,建立应急志愿者奖励机制,在常青藤志愿服务队中开拓组建一支医院应急志愿者队伍,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对应急志愿者开展规范化培训,提高志愿者救援素质。加强群众宣传,制定医院应急处理知识手册,把手册放在候诊厅、病房、医护办公室各个服务窗口,方便医护人员及病友了解医院各个部位的注意事项,以及突发事件应对知识。在电梯间、各应急通道口、有危险危害地方张贴紧急处理事件的方法、标示、示意图。利用微信、短信、网站、电子显示屏、电视等广泛宣传医院应急管理常识,使医院应急管理培训全覆盖,人人训练有素。
3无盲区管控突发事件危险源
篇3
二是持续提升突发事件应急预判预防能力。继续推进《__市公安安全白皮书》贯彻实施工作,按照《__区城市公共安全评估报告》不断加强和改进我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公共安全体系;继续执行突发事件风险分析会商制度,以确保“城区安全”为核心,加强对全区突发事件的特点分析、风险预测和趋势研判,总结分析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部署相关预防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条块结合的原则,继续协调督促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全面落实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和整改工作,积极开展事故灾难、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等领域的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三是完善我区应急队伍体系及应急保障。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重点是以各专项应急指挥部牵头单位为基础构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举办区应急(民防)队伍、应急专家队伍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区应急委各成员单位、各专项应急指挥部的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组织开展全区首批“紧急救助员”培训,进一步完善基层“紧急救助员”与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相互配合的应急救援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支持志愿者应急队伍壮大和发展。完善我区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建设,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升级改造应急处突指挥系统,进一步提高全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四是推进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继续推进全区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特别是做好区职能部门专项应急预案和街道总体应急行动方案的修订指导、备案工作;协调指导区28个专项应急指挥部牵头单位及各街道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牵头举办一场区综合性大型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以演练锻炼队伍,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加强演练评估、预案修订工作,应急预案演练结束或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根据演练情况或突发事件处置情况,及时组织开展演练评估和预案修订工作。
五是深化应急值守工作。完善和健全应急值守体系,全面加强我区应急值守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反应,处置得当。严格落实关于应急值守的各项规章制度,牢记岗位职责,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重大节假日和敏感期领导在岗带班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机制,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规范报送时间、报送内容和报送对象,杜绝信息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现象。举办第三期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骨干业务培训,提升信息员信息报送能力。
六是深入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区应急知识宣讲团,会同__应急管理学会,立足本区公共安全形势的特点和实际,重点针对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火灾事故、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重大传染病疫情等常见突发事件,开展相应的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的知识技能宣传教育,推进应急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营造全社会关心公共安全的良好氛围;按省、市要求组织完成我区“百人百场”应急知识宣传活动。
篇4
按照《关于开展“十一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依照《规划》,从环境[文秘站:]应急管理及协调机制建设情况,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情况,环境应急机构、队伍、预案建立及宣传教育情况等4个方面逐项开展了分析评估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一是重点加强对全市危化品单位的监管,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以来,我局着力推进危化品行业管理分级负责制,通过下发文件、开展培训、现场指导、组织危化品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等方式,使区县环保部门对危化品企业的管理意识得到提高,并逐步建立起了市区两级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同时,按照“属地管理、逐步推进”的原则,督促区县环保部门报送辖区内重点危化品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的年度计划,并将其纳入年度政府目标任务考核内容,使危化品生产、贮存、使用及危废产生、利用和处置单位内部应急机制得到逐步完善。
二是我局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危化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并准备形成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指南,为下一步开展危化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指导。
三是我局一直将建立危险废物和危化品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协调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进一步明确职责的基础上,我局以12369应急中心为平台建立了与市安监、市交通、市公安、市消防等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一旦发生涉及危险废物、危化品的环境污染事件,我局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与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安全联动检查机制、安全隐患通报移送机制和重大安全隐患联合整治机制等。
四是以环保部西南环保督查中心为纽带建立了跨省、市流域断面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联动、协作机制。
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我市环保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环境应急管理,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和整改落实情况检查为抓手,督促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各项措施,有效减少较大、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确保了我市环境安全。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局对全市200余家重点危化品企业的应急预案实行备案管理,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一是从起在全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环保部门与重点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防范两套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并督促定期修改和完善,增强其可操作性。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全市纵向、横向环境应急联动机制。确定了万州、涪陵、永川等七个环境应急分中心区域职责,并构建了市级与区县(自治县)级、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应急联动网络体系,使我市环保系统的应急预案体系运行更加有效。
三是从机构与职责、接警与出警、现场处置、信息报告、应急保障、奖励与处罚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创新,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环境应急考核体系,实行了全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半年工作情况公布。
四是做好应急工作准备。在汛期、三峡库区175米蓄水及节假日期间等特殊时期,积极督促各区县切实做好本地区的环境应急预案管理、检查和演练工作。做好环境应急准备,确保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等应急人员迅速到位,环境应急仪器、设备、车辆等状态良好,环境应急指挥决策、调度安排、信息反馈等应急环节衔接有序,为环境应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五是组织督促隐患排查、检查。围绕一年一度全国环保专项行动、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等工作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长效机制。
六是加强应急值班,及时上报信息。严肃值班纪律,要求各区县和有关企业加强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守工作岗位,确保通讯畅通;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责成各区县、有关企业将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及时报市12369环境应急指挥中心。
七是妥善处置,保障安全。我市环保系统在抓机制、抓建设、完善预案、排除隐患的同时积极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近三年来,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100余件。
三、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一是在环保部和市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资金,加强包括环境应急指挥、监察、监测、预警在内的环境应急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使我市环保系统处理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逐步加强,上半年,我市40个区县新增应急执法车辆25辆、应急监测车2辆、环境应急监测设备35套。
二是强化了12369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管理,加强了环境应急支撑体系的建设,开发了《__市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等应急平台,完善了污染源环境安全隐患动态 档案、应急专家和应急监测数据库,完成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下达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技术资源库相关子项目的信息整合工作,使全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信息化,应急响应更加科学、快速。
三是加强了全市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培训与指导,我局今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4次,有效提高了全市各级环境应急人员的应对水平,每年通过督促全市40个区县进行突发环境应急演练等手段,锻炼了应急队伍的响应能力和提高了环境风险防范整体实力。
四、环境应急机构、队伍、预案建立及宣传教育情况
截至9月30日,全市环保系统已经制定印发各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11个,各重点环境风险防范企事业单位编制突发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共计244个,初步建立了__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平台。近三年,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举办事故灾难类(含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演练46次、科普宣教13次。市环保局及其直属单位、40个区县环保部门均成立了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并根据应急预案确定了相应的环境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同时组建了相应的环境监察、监测应急队伍,目前,全市环保系统拥有各类环境应急监测与防护设备780台套、专用环境应急指挥和监测车13辆。目前,我局与相邻省环保局正协作调研制定我市跨区域、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五、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市环境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尚未编制,全市尚未完成统一的应急平台规划建设,在面对突发环境事件时,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判断能力,采取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应急处置的及时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个别企业环境意识较差,诚信排污信誉度低。特别是极个别企业心存侥幸,不时有不正当排污或擅自停运设施、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等违法行为,给环境应急工作造成潜在压力。
三是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诱发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突发性给环境应急处理带来严峻挑战。
此函。
附件:市政府部门和单位“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总表
年十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环保应急规划评估
__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10月23日印发
附件:
市政府部门和单位“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总表
填报单位:__市环境保护局(10月14日)
序号建设内容“十一五”规划前建设情况“十一五”规划
实施至今建设情况备注
1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部门(单位)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以12369投诉举报中心为依托初步建立了环境响应系统;一是成立了专门的监测预警队伍,各部门建立了相关的应急机构。二是整合12369中心功能,建立了以投诉、应急、在线监测(控)三个平台合一的环境应急预警和指挥系统。
部门(单位)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制定__市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管理办法,由我局宣教处统一信息
利用媒体及其他方法预警信息情况通过我局网站进行环境质量的监测信息
2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部门(单位)应急平台建设未建立已建立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平台
城市应急联动建设
部门(单位)突发事件信息数据系统建设未建立已建立
3专兼职队伍建设公安消防特勤队伍建设//
武警应急装备建设//
相关突发事件专业队伍建设//
基层民兵预备役抢险队伍建设//
专家队伍建设已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库
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4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库(点)及种类、数量建立了以市监测中心为重心、40个区县环境监测站为网络的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库、并在各区县环境监察部门中基本建立了应急处置扩防护设备物资储备
5
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平战结合、战备交通与应急交通保障能力建设/市环境监察总队配备应急指挥车1辆、市监测中心配备应急监测车4辆、40个区县均配备了1-2辆环境监测、执法车辆。
铁路、公路、水交通应急( )抢险能力建设仅在巫山配备1只监测船新增监测船5艘(市监测中心、库区四个区县各1艘)
应急交通“绿色通道”落实情况//
警务航空、空中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无
6
通信保障能力建设部门专用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包括卫星、集群通信配备)未建立已初步建立以cdma无线网络为主的专用应急通信系统,但区县尚未配备,未形成网络
部门应急移动车、应急通信配备情况/除应急指挥车1辆、尚未配备
7恢复重建能力建设生命工程恢复重建能力(包括水、电、气、油、市政设施等)建设//
突发事件救助、补偿、怃恤、安置标准修定/
突发事件总结评估能力建设/
受突发事件影响群众心理援助、社区捐助站(点)情况/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
8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情况正在推行
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况正在实施
市级部门(单位)应急实验室建设已建立以市环境监测中心为主,40个区县环境监测站为网络的应急实验室
应急管理人员资质管理和考核情况建立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9
应急培训演练与宣教工作学校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相关教材进学校、进课堂情况/
编印发放公共安全宣传册(图)/
开展公共安全专题宣传活动情况/
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情况每年均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十一五期间累计举行各类应急管理、应急监测培训20余次,受训人员达1000人次
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情况从以来每年将各区县开展应急演练纳入年终考核,十一五期间各区县累计进行50余次。
应急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出境人员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情况十一五期间选派10余人次自主组织或参加环保部组织的出境应急演培训。
10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承担国家、市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
11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现已编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已建立万州、涪陵、黔江、永 川、江津、合川、长寿7个环境应急分中心。
篇5
关键词:高校;协同治理;突发事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突发事件频发。而高校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统,与社会危机发生具有伴生性,并且日渐成为安全事故、心理问题、信息安全、宗教冲突等方面突发事件的高发地和集中地。本文将协同治理理论与高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研究当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探讨如何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基本内涵及协同治理理论
高校突发事件是在高校内部由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高校是进行高等教育的场所,是大学生群体聚集的特殊公共场所。这使得高校突发事件具有一般公共突发事件的共有的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和危害性等特征,同时又具有主体特殊性、社会敏感性和范围广泛性。高校突发事件往往是日常矛盾冲突因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突破一定的临界点后突然爆发;同时,一种类型的突发事件可能相继引发多种类型的次生、衍生突发事件,进而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上,甚至于引起突发事件的放大或辐射的连锁反应,极易引发社会敏感性。为了预防、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及加快恢复其产生的负面影响,高校应该建立包含事前预警机制、事中应对机制、事后恢复机制的科学管理系统,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之中和之后,采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具体行动和应对措施。而协同治理理论强调治理过程中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协同治理理念的引入使我们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高校力量处置突发事件的管理模式,逐步强调政府、高校、媒体、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增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内外联动协调能力,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协同治理模式。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大多数高校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缺乏一个正确的认知,将应急处理等同于应急管理,在校园突发事件产生后一味的重视化解紧急情况,却没有意识到应急处理仅仅是应急管理的一部分,忽视了事前预防环节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对突发事件相关法制及应急预案建设薄弱,同时,还存在安全教育频率低且形式单一落后的缺点,部分高校仅依靠单一的安全教育讲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和相应应急技能。此外,高校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缺少专业的应急管理队伍,所以,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事中信息沟通协调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临时应急小组权责不明,缺少协同管理意识,结构松散、效率低下。另外,高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网络新媒体的日益丰富,部分学生心理疾病凸显,都给当前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加大了难度,从而导致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对于学生危机意识教育和心理干预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三、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项法律与应急预案的建设。首先,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需要有法律保障和制度的规范,政府要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规范,明确规定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和高校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地位和职责,以及社会媒体、社区、社会大众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其次,高校自身要加快完善应急管理预案规章制度,在应急预案建设方面应加强细化和分类,在充分调研校内实情,合理评估风险后,将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独立起来,形成一个操作性强,合理科学的应急预案体系。
2.丰富提高安全教育形式与频率,加强建设应急管理心理支持系统。高校要针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可以釆用典型案例教育、媒体宣传、模拟演练等教育方法,提高安全教育频率,开展专题讲座、报告会、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各类校园突发事件危害性,并且掌握基本的应急技能。同时,高校要重视对在校师生的心理干预,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增设心理学选修课程,将心理干预工作纳入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重点关注学生库,对心理高危学生加强关注和单独的心理辅导。
3.建设分工明确的应急管理职能机构,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内外联动机制。高校要建立以学校党委全面领导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落实校园突发事件事后责任追究制度,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融入日常校园管理当中去。同时还应建立内外联动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增强综合沟通协调能力,加强与其他高校分享交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提升自身的应急管理能力。增强与所在地区的公安部门、社区、医疗卫生部门的沟通,掌握学校难以控制的外部环境状况。另外,还要与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高校应及时以媒体沟通,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综上所述,从协同治理的视角,高校在制度建设、组织体系构建、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恢复等多角度入手,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可以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减少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有力的补充了当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不足,为其提供了参考性意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骞文.共同治理:高校危机动员的善治模式与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6(10).
[2]马静.高校突发事件协同治理问题研析[J].理论导刊,2015(03.)
篇6
仅供参考
为保证有效平稳处置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中,实现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密防范、妥善处置,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信息资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公安部《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本系统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机理和发生过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袭击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县上分类情况。
(1)i级、ⅱ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局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需要县级各部门协调解决,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2)ⅲ级。某一部分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属县内控制之内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3)ⅳ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使用效率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系统发生或可能导致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工作原则
1、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在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提高素质,快速反应。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3、以人为本,减少损害。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公共财产、信息资产遭受损失。
4、加强管理,分级负责。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加强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5、定期演练,常备不懈。积极参与县上组织的演练,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确保应急预案切实有效,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
二、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体系
成立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局党委书记、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分管领导,成员包括:信息全体人员、各通信公司相关负责人。
(二)工作职责
1、研究制订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政策,协调推进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
2、发生i级、ⅱ级、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后,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属于i级、ⅱ级的,向县有关部门通报并协调县有关部门配合处理。
3、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检查、指导和督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4、指导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科学研究、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5、及时收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对可能演变为i级、ⅱ级、ⅲ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及时向相关领导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6、负责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持,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和先期处置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要进一步完善各重要信息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警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和可能引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领导汇报。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实行态势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重要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应确立2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避免因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后,必要的信息通报与指挥协调通信渠道中断。
3、及时上报相关网络不安全行为:
(1)恶意人士利用本系统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2)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3)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4)网络安全状况、安全形势分析预测等信息。
(5)其他影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信息。
(二)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系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协作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在2小时内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预警。必要时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2、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救援,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技术人员应及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
(三)先期处置
1、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及时请技术人员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必要时采用断网、关闭服务器等方式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向上级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通报。
2、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在接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对有可能演变为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技术人员处置工作提出建议方案,并作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现场指导、组织设备厂商或者系统开发商应急支援力量,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有可能演变为ⅱ级或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要根据县有关部门的要求,上报县政府有关部门,赶赴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支援力量,积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
(一)应急指挥
1、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要迅速建立与现场通讯联系。抓紧收集相关信息,掌握现场处置工作状态,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处置方案,调集和配置应急处置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统一指挥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2、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的,立即在现场开设指挥部,并提供现场指挥运作的相关保障。现场指挥部要根据事件性质迅速组建各类应急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支援
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可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置工作需要,及时申请增派专家小组和应急支援单位,调动必需的物资、设备,支援应急工作。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的有关人员要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协助开展处置行动。
(三)信息处理
现场信息收集、分析和上报。技术人员应对事件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及时将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损失情况及处置工作等情况及时报领导小组,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符合紧急信息报送规定的,属于i级、ⅱ级信息安全事件的,同时报县委、县政府相关网络与信息安全部门。
(四)扩大应急
经应急处置后,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应实施扩大应急行动。要迅速召开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事态情况,研究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态的非常措施,并向县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五)应急结束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经应急处置后,得到有效控制,将各监测统计数据报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领导批准后实施。
五、相关网络安全处置流程
(一)攻击、篡改类故障
指网站系统遭到网络攻击不能正常运作,或出现非法信息、页面被篡改。现网站出现非法信息或页面被篡改,要第一时间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取证并对其进行删除,恢复相关信息及页面,同时报告领导,必要时可请求对网站服务器进行关闭,待检测无故障后再开启服务。
(二)病毒木马类故障
指网站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存在安全隐患。
1)对服务器杀毒安全软件进行系统升级,并进行病毒木马扫描,封堵系统漏洞。
2)发现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要立即对其进行查杀,报告领导,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上报。
3)由于病毒木马入侵服务器造成系统崩溃的,要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数据恢复。
(三)突发性断网
指突然性的内部网络中某个网络段、节点或是整个网络业务中断。
1)查看网络中断现象,判定中断原因。若不能及时恢复,应当开通备用设备和线路。
2)若是设备物理故障,联系相关厂商进行处理。
(四)数据安全与恢复
1.发生业务数据损坏时,运维人员应及时报告领导,检查、备份系统当前数据。
2.强化数据备份,若备份数据损坏,则调用异地光盘备份数据。
3.数据损坏事件较严重无法保证正常工作的,经部门领导同意,及时通知各部门以手工方式开展工作。
4.中心应待数据系统恢复后,检查基础数据的完整性;重新备份数据,并写出故障分析报告。
(五)有害信息大范围传播
系统内发生对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电子邮件、短信息等网上服务中大量出现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有害、敏感信息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报经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启动预案;或根据上进部门要求对网上特定有害、敏感信息及时上报,由上级职能部门采取封堵控制措施,按照市上职能部门要求统一部署启动预案。
(六)恶意炒作社会热点、敏感问题
本系统互联网网站、电子公告服务中出现利用社会热点、敏感问题集中、连续、反复消息,制造舆论焦点,夸大、捏造、歪曲事实,煽动网民与政府对立、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情绪,形成网上热点问题恶意炒作事件时,启动预案。
(七)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地互联网遭到网络攻击
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系统互联网遭受网络攻击时,启动预案。要加强值班备勤,提高警惕,密切注意本系统网上动态。收到信息后,及时报警,要迅速赶赴案(事)发网站,指导案(事)件单位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同时收集、固定网络攻击线索,请求县上技术力量,分析研判,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做好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记录,协助网站恢复正常运行并做好防范工作。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统计各种数据,查明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恢复重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认真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组织实施。
(二)调查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财产损失状况和总结经验教训,写出调查评估报告。
七、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领导小组各成员应保证电话24小时开机,以确保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联系到位。
(二)应急装备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出一定的应急设备,做好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调用。
(三)应急队伍保障
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队伍。选择若干经国家有关部门资质认可的,具有管理规范、服务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我县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社会应急支援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必要时能够有效调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保障力量,进行技术支援。
(四)交通运输保障
应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交通工具,确保应急期间人员、物资、信息传递的需要,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由领导小组统一调配。
(五)经费保障
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金,应列入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切实予以保障。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互联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事关国家安全、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敏感性,建立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
(二)妥善处置。
正确区分和处理网上不同性质的矛盾,运用多种手段,依法开展工作,严厉打击各类涉网违法犯罪活动,严守工作秘密,严禁暴露相关专用技术侦查手段。
篇7
完善的乡镇卫生体系是当代社会的关键要素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疾病的种类、产生方式也呈现参差多变的面貌。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卫生体系也受到了新的挑战。因此制定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相关的管理体制也逐渐提上了议程以期高效解决卫生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我国乡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现状及问题试图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解决信息互动机制缺失、模拟训练不足等问题并探讨如何充分发挥非政府机构的作用从而防止卫生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
管理现状
我国于8年1月1日颁发了《乡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法》这表明我国已开始致力于建立一套综合协调、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卫生事件管理体系。但经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乡镇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应急体制却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我国仍需采取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乡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能力。乡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表充分体现了乡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展变化见表1。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乡镇政府已成功处理了多起重大的突发卫生事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模式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缺乏信息互动机制:乡镇政府尚未建立与民众之间进行信息互动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个别乡镇政府在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问题时趋向于屏蔽信息。而事实上随着资讯工具的高度发展政府部门传播权威信息越早越有助于维护政府的威信和社会的稳定;②面对信息的闭塞制度的不健全公众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加入到突发事件的管理和解决中。例如:7年年初部分消费者已开始对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产生疑问但由于缺乏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互动机制未及时向政府反映相关问题最终引发了严重的后果也给奶粉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缺乏模拟演练:与乡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相关的模拟演练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①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管理思想落后乡镇卫生部门一直选用以被动防御为主的方针缺乏对模拟训练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②演练规模小。主要表现在:应对乡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相关演练很少采用大规模的跨部门、跨地区演习一般只进行小范围的演习。
缺乏基层卫生人才:近年来人才“假饱和”一词常出现在公共卫生部门的相关文件中这种“假饱和”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在我国乡镇卫生部门中工作人员数量多但接受正规专业性培训的人员比例却很低;②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二元的城乡机制导致了卫生人才主要集中于大中型城市。而相比之下基层卫生机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学历较低。
应对策略
利用现代工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等现代工具也日益得到大众的普遍应用。因此为加强大众与卫生部门的信息互动管理部门应考虑充分利用网站等现代通讯技术以健全互动机制及时为大众提供危机事件的动态并获取第一手的社会反馈建议提高应急部门的工作效率。
加强模拟训练:为解决乡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不足的问题基层政府应及时转变观念并使相关卫生部门充分认识应急演练的重要性。此外政府还要加大财政方面的补偿力度加大对应急演习工作的金融倾斜力度。例如:合理分配演习经费健全资金筹措体系建立补偿机制从而确保应急演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我国立法部门还应完善与卫生突发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应急演习工作走上管理法制化的轨道。见图1。
充分利用非政府机构:一定程度上非政府机构是政府部门的“稳定阀”与“减压器”在应对乡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建议在建立健全乡镇卫生体制时要充分发挥非政府机构的作用利用其极为广泛的成员基础和社会触角充分收集危机潜在的信息为预警危机提供依据最终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5。此外为提高卫生人员的专业素质普及卫生应对知识非政府机构还应及时开展多种培训课程。
经研究得出尽管乡镇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具备其自身的特点但只要政府部门、卫生部门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加强应急演习力度并充分利用非政府机构的作用及时总结处理危机的经验就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最终避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姚振江,周俊立,曾转萍,许雅,王德全,杨翌,陈思东.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课程完善流行病学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7:98-1.
岳源.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系统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论的特征—以“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为例[J].新闻前哨,1,9:86.
张甜,邵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法律效力和体系完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1,9():18-18.
篇8
一、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
近两年来,我县各级各部门制订了一批既符合实际又具有操作性的应急预案。20****年以来,我县制定了《****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安监局、公安局、交通局、消防大队、卫生局等14个部门根据自身部门职责制定了本部门的应急预案。全县16个乡镇、办事处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联动,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体系,为应急处置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应急管理机构逐步完善
20****年5月,我县印发了(茌政办发[20****]33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县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的通知》,成立了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协调小组组长,县政府信息办主任为副组长,县政府各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县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王征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我县16个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自身情况,全部建立了以各乡镇分管负责人为领导的临时应急组织。目前,我县正积极探索各乡镇应急管理机构的新模式,督促各乡镇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
(三)应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一是制定了应急管理值班制度。要求各级各部门在节假日及汛期、麦收、全县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应急值班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带班,做好值班记录,切实做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发挥应急指挥平台作用,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二是制定了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及科普宣教工作实施方案,不断普及应急知识。今年,我县将20****年5月26日-6月1日确定为全县应急知识宣传周,通过自主宣传、媒体宣传、集中宣传等多种形式,在农村、学校、企业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普及防灾减灾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应急常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制定了应急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实施方案,印发了应急管理手册。今年9月-11月,我县分两个阶段,组织全县科级及科级以下公务员参加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了全县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我县结合实际,编订、发放了****县应急知识宣传手册,提高了全县人民对应急工作的认识。
(四)应急演练活动不断加强
近年来,为更好的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我县有重点地组
织了应急演练活动:
2005年7月,开展了全县防治禽流感应急演练。
20****年8月,开展了全县食品安全三、四级重大事故应急演练。
20****年7月,开展了全县防汛抗旱应急演练。
20****年8月,开展了全县天然气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20****年10月,开展了全县安全生产应急演练。
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不足
尽管我县应急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县应急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组织机构不够健全。有些单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机构的单位还存在着人员不整、不到位的现象。二是预案体系不完善。我县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虽然在20****年开始启动编制,但还有应该制订的应急预案尚未完成,特别是应急预案进社区、进农村、进重点单位差距较大。三是应急机制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有时候应急值班人员不够到位,存在离岗、缺岗现象;应急信息报告不及时等方面。
三、下一步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打算
1、进一步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重点做好三个层面应急预案的修编工作。一是对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牵头组织做好《****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县级专项应急预案、16个乡镇、办事处应急预案的修改工作,重点解决好预案衔接和实用问题,切实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二是督促各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力争实现预案全覆盖。同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2、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具体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切实做好信息汇总和应急值班工作。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接报及应急处置程序,形成快速响应机制,切实做好重特大事故现场救援指导、协调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应急监测和预警工作。定期、不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和重大风险源排查,切实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做好社会公布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逐步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篇9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由省人事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人考办)预防和处理的各类人事考试突发事件。
本预案指导各市人事考试管理部门及人事考试机构应对人事考试突发事件工作。
第三条本预案所称的突发事件是指影响人事考试正常进行或对人事考试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突况。
第四条处理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
省人考办设立人事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组长由省人考办主任担任,副组长由省人考办副主任担任。处理人事考试突发事件由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统一领导、整体协调。必要时,派出应急处理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省人考办综合科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日常管理、具体部署并协调各市考点开展相关工作;负责接受和办理向厅领导和上级报送事项,督促落实领导决定事项;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和后勤保障等职能。
省人考办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业务范围内的事件预防、监测和应急响应;按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提供技术保障,指导、监督、落实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各市人事考试管理部门是本地区人事考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人事考试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各市人事考试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第五条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
(一)加强预防。高度重视人事考试安全工作,居安思危,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保障考生及考试工作人员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人事考试工作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依法规范。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加强应急管理,合理把握应急措施的运用范围和实施力度,使应对人事考试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三)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应对人事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掌握准确信息,跟踪预测,迅速处理,最大程度保障人事考试的保密和安全。
(四)分级负责。对特别重大、重大的人事考试突发事件由省人考办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在省人事厅的领导和人事部考试中心的指导下,协调厅内有关业务处室统一指挥处理。其他突发事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主要由事发地突发事件应急机构负责处理。
第六条突发事件的分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程度、范围和可控性等因素,分为三级: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一般)。
(一)一级事件
1、考前试卷(题)及其标准答案失、泄密,丢失或在媒体及其他渠道发现考试内容的;
2、考试期间发生考生大规模集体作弊、集体罢考、围攻、冲击考点等导致考点秩序混乱、管理失控、正常考试被迫中止的;
3、试卷不能按时运抵考点或大量考生无法按时到达考点参加考试的;监考人员不能按时抵达考场致使考试无法按时开考的;
4、计算机考试机房损坏、题库光盘或载有题库的设备被盗、丢失,使考试无法正常进行的;
5、考后试卷运送中或阅卷中出现一个考场以上试卷丢失的;
6、由于出现突况,导致一个以上考点的考试不能照常进行;
7、由于地震、台风、火灾、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引起的不可预测和抗拒因素致使考试无法进行的,或突发大范围治安混乱、恐怖事件或疫情爆发;
8、其它影响严重的突发事件。
(二)二级事件
1、因命(审)题发生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2、试卷保管期间遭受水、火灾致使试卷毁坏的;
3、试卷预订有误、试卷数量严重少于考场编排人数,或试卷有严重的缺页、漏印、损坏、试卷科目发生差错等重大失误的;
4、考试成绩公布存在严重错误,或大量考生集体上访及投诉的;
5、考点、考场或考号编排存在严重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6、考后试卷运送中或评卷中出现考生试卷丢失的;
7、计算机考试因网络故障、供电故障、病毒发作等原因无法正常进行的;
8、由于出现突况,导致一个考点内的部分考场考试不能照常进行;
9、其它有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
(三)三级事件
1、网上报名期间,出现网络拥堵、瘫痪等情况;
2、其它突发事件。
(四)公共安全类事件
对人事考试造成影响的公共安全类事件,参照《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浙政发〔〕12号)相应类别、级别执行。
第七条预防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程序
预防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程序分为事先预警、预案启动、应急响应三个阶段。
(一)事先预警。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信息采集分析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1、预防预测。要定期组织开展各项保密安全制度的落实检查,特别对试卷库房、计算机房等重要部位;试卷的运送、交接、分发过程;命题、审题、评阅过程;计算机工作记录、存储盘的保管、传递过程中的各项保密制度的落实,消除事故隐患。
2、信息监测。加强各项人事考试工作动态、信息监测和反馈,建立健全人事考试突发事件的监测。在考前40天、考后30天内,进行通讯及其他信息监测并设立举报电话,发现可疑情况应在12小时内逐级上报。
3、信息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省人考办有关科室或各市人事考试管理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如实向省人考办报告,不得迟报、瞒报、漏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时间、地点、性质、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及已经采取的措施。应急处理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并做好书面记录。
4、预警级别和。根据信息监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的人事考试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可根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划分为三级:一级(特别严重)、二级(严重)、三级(一般)。
应急处理工作小组接报人事考试突发事件后,应根据考试管理范围分别迅速报省人事厅和
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并按照突发事件的危害度和紧急程度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类别、预警级别、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拟采取措施。(二)预案启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急处理工作小组领导和科室相关成员应立即就位,对所获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根据事件情况确定突发事件等级,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评估预案执行效果,必要时派出工作组指导工作。
由新闻宣传引发的突发事件或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涉及与媒体沟通的,应及时报厅机关业务处室并在其指导下开展应对工作。
(三)应急响应。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对接报的突发事件,应及时确定事件等级。
在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直接危及人事考试、考生安全的事件时,事件发生地可根据事态的发展即时进行应急处理,并迅速向上级报告。除此以外,按以下方式响应:
1、一级响应。发生一级事件,省人考办有关科室应在第一时间报告省人考办领导,省人考办领导接到报告后迅速上报厅分管领导,属于全国性考试的,在2小时内上报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经授权后对事件进行处理。
2、二级响应。发生二级事件,省人考办有关科室应在第一时间报告省人考办领导,省人考办领导接到报告后迅速上报厅分管领导,属于全国性考试的,在4小时内上报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并根据情况对事态发展进行预测,划分事件等级,经授权后进行处理或提出指导性意见,迅速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3、三级响应。发生三级事件,省人考办有关科室应立即将情况报告省人考办领导,相关工作人员到位,迅速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评估,如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应由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统一协调,共同应对。三级事件须在12小时内将事件有关情况及处理结果报厅机关业务处室。
各市人事考试管理部门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应依据本级突发事件预案应急处理,及时、准确地向省人考办及当地政府人事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人事考试突发事件,一级事件须在事发后1小时内报告,二级事件须在事发后2小时内报告,三级事件各市人事考试管理部门应在12小时内将事件有关情况及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
(四)后期处理。省人考办会同有关单位或事发地人事考试管理部门,积极稳妥地做好突发事件善后处理工作;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和经验教训等进行全面的总结评估,并做出书面报告,进一步落实改进和完善措施。
第八条应急保障。应急处理工作小组针对突发事件,应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与措施,针对考试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做好相应的通讯、人员、技术和经费等保障,并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提供必要的治安、医疗卫生、物资、交通等保障,确保应急工作的需要和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省人考办及各市人事考试管理部门必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本应急预案规定和要求,落实人事考试的保密安全工作责任制,经常分析排查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检查落实预防和处理人事考试突发事件的工作措施,切实做好应急准备。也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篇10
应急预案的概念〔1〕可以概括为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一整套关于应对和从应急事件中恢复的协议或安排,它是一个过程,该过程需要确定目标,制定发展策略、管理办法和详尽的实施计划,并成立或指定具体机构去实施该过程,还包括对预案自身的评价和完善。有资料显示,预案可以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显示,预案会使突发事件中人员的死亡率减少2/3,甚至更多〔2〕。本文拟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及现场调查探讨黑龙江省卫生行政机构应急预案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以期为以后的预案制订工作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5年5月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鸡西、七台河5个市,林甸、杜蒙、富裕、依安、富锦(县级市)、勃利、桦川、虎林(县级市)8个县的卫生局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
12方法(1)调查问卷: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上述13个卫生行政机构人员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问卷分为机构调查问卷和个人调查问卷。(2)调查内容:机构问卷调查主要为卫生行政机构一般情况;个人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状况、应急准备与应急指挥情况、信息监测与应急预警状况、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实验室检测能力、突发事件培训/演练及大众健康教育等内容。回收有效个人问卷119份,机构问卷13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3)结果分析:把知道或听说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人数与接受调查总人数比称为应急预案知晓率,把知道或听说过本单位制定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人数与接受调查总人数比称为单位应急预案知晓率。
13统计分析应用EPIdata302软件、SPSS120、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调查的119人,平均年龄3828岁,男性65人,女性54人。市级卫生局35人,县级卫生局84人。市级人员学历构成以大学为主,占被调查者的5793%。县级人员学历构成以大专为主,占被调查者的4962%。市级卫生局人员中职称构成的中级、副高级占总人数的543%,县级卫生局人员中职称占总人数的488%。
22应急预案知晓率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受调查单位均制定有应急预案。(1)应急预案知晓率达到975%,主要途径是会议(529%)、大众传媒(454%)、培训(412%)和文件下发(387%)、参与制订(286%)及网络(168%)。(2)本单位应急预案知晓率达到924%,其中有555%人员通过下发文件了解预案,另外还有319%的人员因为参与制订而了解预案,其余人则分别通过培训(294%)、人际传播(109%)、网络(92%)等方式了解预案。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通过网络途径了解本单位预案的人数相对较少,这可能与卫生行政部门的网络普及情况有关。调查表明,13个单位中有5个单位有互联网。(3)应急职责与分工知晓:对预案中所规定的在突发事件处理中个人的分工与职责的知晓情况是:513%的人完全知道,193%的人大部分知道,101%的人部分知道,67%的人少部分知道,还有126%的人回答不知道;知晓方式分别是:预案规定(445%)、上级下达任务(277%)、岗位职责要求(462%)、自认为(42%);对预案中规定的分工与职责,538%的人表示完全能完成任务,244%的人大部分能,143%的人部分能,还有08%的人回答不能,另外有5%的人选择其他。进行深入访谈的结果表明,他们认为应急预案中对自己的职责和分工不够明确详细,因此导致无法选择。
23应急预案的影响因素对调查结果中预案的影响因素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案制定中的专家参与度、预案与相关部门的机构设置相协调、预案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实际需要这5个因素从小到大对应急反应预案的质量产生影响(表1)。
表1影响卫生行政机构应急反应预案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略)
231专家参与度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一般要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指挥领导小组,还要邀请专家参与,既包括业务领域的专家,比如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各部门的负责人、专家,又包括突发事件应对专家,以及教育、交通、公安、消防等应急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专家。调查显示,有676%(73/108)的人认为本单位的预案制定过程中邀请了专家参与,员工对该项的自评平均分为8922分(满分100分,下同)。但是访谈中也了解到,13份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中均只邀请了卫生系统的专家与上级部门的领导参与,没有系统外的其他部门专家、领导的参与。
232预案与机构设置协调性预案协调性指的是所制定的预案内容与应急管理指挥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机构设置与职能的有效衔接。调查显示,在本单位与当地应急反应相关部门建立协调应对机制方面,689%的人选择已经建立,76%的人选择正在建立,50%的人选择计划建立,59%的人选择尚未建立,另外126%的人不知道。有106人对单位预案与本地应急管理机构间的衔接情况做出了评价:完善的预案对应完善的管理机构(695%),预案完备/机构不全(144%),预案不完备/机构健全(34%),二者均不完善(25%)。802%(94/118)的人认为本单位的预案中有明确的跨部门指挥流程,76%的人对此比较含糊,而且有212%的人不知道;其中56%(66/118)的人明确知道这一流程,119%的人知道,但比较含糊,322%的人不知道;阅读预案(441%)和文件下发(364%)是主要途径,员工评分为平均9009分。
233预案可操作性对机构调查显示,我省卫生行政机构的预案100%没有达到具体、详尽描述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各项事宜,具有自动启动、执行功能的基本要求,约2/3的受访者认为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只是能让员工大概知道应急处理工作中自己应该做什么,远没有达到可操作的程度。另有1/3基层制订的预案只能用来应付上级检查,实际用处不大。但员工对预案可操作性的评价平均为9281分。原因可能是员工对预案可操作性的理解有偏差,也有可能还存在讳疾忌医思想,或从肯定成绩出发来评价本单位预案的现状。
234预案符合实际需要采取员工自评与对预案评估修改的周期调查2种方式测量预案是否符合实际需要。结果显示,员工对本单位预案符合实际需要的自评分高达9195分,但是问到本单位是否对预案进行评估时,只有113人对此做出回答,622%的人回答是,其中定期评估的占134%,不定期评估的占286%,突发事件后评估的占118%,演习后评估的占218%。另外227%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知道预案还要定时评估、修改。预案演习的调查结果显示,13个被调查单位均没有制定定期演练的制度,只在“非典”期间进行过演练的单位占到了半数以上。
3讨论与建议
预案应尽可能详尽描述,避免事到临头还要层层请示批准,贻误时机。制定预案只是第一步,还要对预案的可行性进行测试,目的是发现不足并改进,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需要〔5〕。演练是发现问题、改进预案的有效手段,但要注意的是每次演练或突发事件实际应用预案之后要进行及时地反馈,及时修改预案。按照美国的预案惯例每年至少要修改一次,一旦发现缺陷则立即修改,此外体制改变、机构设置变动、负责人调整都是预案更新的契机〔4,5〕。从调查结果来看,黑龙江省卫生行政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预案体系已经建立,知晓率高,分析显示预案制定中的专家参与度、预案与相关部门的机构设置相协调、预案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实际需要这5个因素从小到大对应急反应预案的质量产生影响。但是调查中也发现,虽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具有社会性的事件,解决与应对必然涉及交通、公安、教育等多部门协调与配合,但是当前预案制定过程中跨部门专家、领导参与少。公共政策理论表明,任何政策执行中必须加强政策制定部门与政策执行部门之间、执行机构体系之间、政策执行机构与政策目标团体之间的沟通,如果缺乏相关沟通,政策就会失真、走样、扭曲,会导致政策失效。应急预案相关部门参与制定少,往往会导致应急预案在跨部门联动中遭到相关部门的心理排斥或抱怨其制订的不合理,影响预案的执行效果〔5〕。目前,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与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规范的演练、评估、修改制度。因此,在以后制定、修改应急预案时就要吸收相关部门专家、领导的意见,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卫生部门的预案与其他相关部门的预案形成有机的整体,而且可以增强相关部门的心理接受度,提高配合的主动性,便于应急指挥部门的现场指挥与调度〔6〕。同时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制定、演练、评估、修改的细则以及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预案能得到及时地评估和修改,通过提高预案水平来提升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国清,饶克勤,孙振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初探[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2173.
〔2〕munityemergencypreparedness:amanualformanagersandpolicymaker[R].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1999:71.
〔3〕HuaSL.Developmentofanimaldiseasesplans[J].ChinJVeterinaryMed,2000,5:59.
〔4〕秦启文.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55-157.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