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制度的核心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制度的核心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c)-127-02
护理细节管理是医院细节管理的子系统,对护理细节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能否提高,医疗安全能否保证,患者能否满意[1]。因此护理人员应注重每一个细节,认真、用心、细心地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对每一个护理环节都应做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确实把工作做细、做准、做精, 从根本上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品质的不断提高。
急诊科是高风险科室,就诊的患者大多病情危急,患者多、病种杂,患者及家属的情绪不稳定,对医疗护理期望值过高,很容易发生纠纷。急危重症抢救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急诊科更应该关注细节、把握细节、做好细节。
1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的细节管理
1.1 基本管理
开通了急诊急救生命绿色通道,制定了患者抢救工作流程并张贴于公开栏,组织学习、考试,人人掌握,使患者的抢救工作更加合理化、规范化。
1.2 严格急救用物的检查
抢救室值班人员提前15 min到岗,对抢救室内的物品、药品、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监护电极、吸氧管、吸痰管提前与仪器连接到位,要求必须在7:30(上班时间)前交接检查完毕,以便上班后交接处理抢救室内的患者。
1.3 抢救物品药品的管理
建立无菌物品、药品有效期卡片,用铅笔注明有效日期,用后及时更新。对于盒装药品,遵循右利的原则,近期药品右边放置,告诉大家使用时从右边拿取。对于近期的物品、药品用红铅笔注明“近期”标识,警示大家先用近期的,如未用到期及时更换。保证了物品药品的充分利用,杜绝了过期浪费的现象,确保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安全性。
1.4 参加抢救的人员职责分工
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原则上抢救室护士负责建立静脉通路、执行各种用药,办公室护士协助气管插管、抽取药物、用药记录,出车护士负责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吸痰、导尿等操作,使抢救室工作忙而有序、人员多而不乱,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重复,避免了时间和人员的浪费,明显缩短了抢救时间。
2 护理查对制度的细节管理
患者的用药必须与医嘱核对,尤其是观察的患者,要求必须与门诊病历核对,做到2人核对药物并签名后方可执行,夜间单线值班与值班医生核对。执行时查对患者至少使用两种以上鉴别患者身份的方法,采用反问式查对,患者/家属回答出患者姓名后执行;对于成批、无名氏患者均使用腕带,标注“无名氏1”、“无名氏2”。保证了患者用药的正确性、安全性。
3 护理交接班制度的细节管理
3.1 基本管理
接班者必须提前15 min到岗,认真交接抢救室的用物,做到口头和书面交接相结合,口头要交清、书面要记清。120车人员,必须二人当面交接清楚车上的所有用物方可下班。
3.2 物品管理
对于当班使用的物品、药品补充不全的(有先抢救后取药者),当班护士要填写缺失物品、药品卡片,放在相应位置,便于向下一班值班人员进行交接。
3.3 特殊情况管理
严格交接昏迷患者皮肤和管道通畅情况,要求口头交清、现场看清,尤其院前皮肤破损要在第一时间做出评估,有问题及时向患者家属交待明确。
4 护理安全制度的细节管理
4.1 自我回顾
为了完善各班职责,及时纠正不足,开展了下班前的自查活动。在下班前30 min各岗位人员集合在一起,对照职责各自回顾已完成的工作,查找不足及时完善,将缺陷消灭在萌芽中。
4.2 护理缺陷上报
鼓励非惩罚性的护理缺陷上报制度,科内进行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
4.3 护士长监督作用
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更直接依赖于护理管理人员的水平和方法[2]。护士长在科内要起到领头的作用,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培养自己严谨的洞察力和超前的预见能力。无论如何忙碌,对危重患者一定要到床边查房,及时给护士指出患者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护理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保证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抢救成功至关重要。
护士长在抢救室巡视时,发现1例正在清创的头皮剥脱伤的患者,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嘱护士测血压,为休克血压,立给予输液血压得到及时纠正。从此强调门诊患者虽没有医嘱,但对多发伤或出血量多的患者,即使入院血压正常,值班护士也不能麻痹大意,要随时关注血压的变化,防止患者低血压现象的发生。
5 沟通制度的细节管理
5.1 与护士的沟通
建立护士长信息本,将要求和强调的事项记在信息本上,要求全科护士阅读后签字认可,知道了就要认真履行,否则就是态度的问题,护士长跟踪。
5.2 与患者的沟通
有学者调查发现,80%的纠纷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3]。各种治疗、护理措施的注意事项一定要向患者或家属告知,如使用热水袋温度不要超过50℃防止烫伤;止血尿管有一水囊,翻身时不能牵拉,防止尿道损伤等。
5.3 与各科室的沟通
在晚夜时间向科室送患者时,要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告知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让其做好接待患者的准备工作。
6 小结
五年来笔者通过在护理核心制度方面注重了细节的管理,收到了满意效果,无任何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科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总成绩在全院名列前茅,同时也得到了院领导和患者的好评。
[参考文献]
[1]甑胜西.细节管理在中小医院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8):52-53.
[2]王爱华,孙凤英.护理质量方法研究及发展预测[J].中国护理管理,2004,4(3):38.
[3]汪建荣.初级卫生保健法的立法思路[J].中国卫生法则,2005,13(1):4.
篇2
【关键词】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致病菌为柯萨奇病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前区不适感、胸闷心慌、神疲乏力等症状,治疗多采用抗病毒、营养心机及对症处理[1]。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其严重的类型,部分患者常常并发恶性心律失常、脏器衰竭,少数严重患者甚至发生心跳骤停。笔者通过对我院收治的34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进行研究,现将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4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69-78岁,平均年龄(73.2±2.5)岁,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64-79岁,平均年龄(71.7±3.8)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病毒、营养心肌、抗心律失常等对症处理治疗,治疗组配合积极的护理,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及住院天数。
1.3护理 ①一般护理:实施床边心电监护,持续吸氧,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及指脉氧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建立多处静脉通道,以备抢救需要,限制患者日常活动量,保证卧床休息时间充足。②心理护理:患者因本病发病迅猛、病情危重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上要做好患者的沟通及宣教工作,耐心、详细的讲解本病的相关基本知识及预后转归,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帮助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鼓励患者配合治疗。③治疗护理:密切配合医生临床治疗,严格控制药物剂量、速度及时间的准确,观察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若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脏衰竭及休克的危重病情,积极配合医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强心药物及抢救处理,手术病人需要做好术后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预防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④生活护理: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延长休息时间,从而减轻心脏负荷,饮食上建议患者进食富含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
1.4疗效评定[2]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辅助检查正常;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前好转,辅助检查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者有加重趋势。
1.5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痊愈率为29.4%(5/17),改善率为58.8%(10/17),总有效率为88.2%,住院天数为27.3±3.5天,相比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及住院天数对比
痊愈 改善 无效 总有效率 住院天数(天)
治疗组 5(29.4%) 10(58.8%) 2(11.8%) 88.2% 27.3±3.5
对照组 2(11.8%) 9(52.9%) 6(35.3%) 64.7% 32.1±2.8
X2 8.5 10.4
P <0.05 <0.05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致病菌为柯萨奇病毒,病毒进入人体后,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症反应,与此同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还使得心脏的传导功能发生障碍,继而发生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等,其中以房室传导阻滞最为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前区不适感、胸闷、气短、神疲乏力、甚至晕厥等症状,治疗多采用抗病毒、营养心机、抗心律失常及对症处理。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因心脏功能降低[3],每分钟输血量减少,加之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使得其临床治疗的难度加大,对护理的要求也随之更加严格和重视。通过上述研究发现,治疗组患者痊愈率为29.4%(5/17),改善率为58.8%(10/17),总有效率为88.2%,住院天数为27.3±3.5天,相比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同时,配合积极的护理,不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刘海英.病毒性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反复室颤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7):5.
[2]赵玉香,彭雪玲,刘嘉欣等.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3):2328-2329.
[3]朱静静.1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0):3199-3200.
篇3
[关键词] 脑出血;综合性护理;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6-0108-03
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变化较快,易形成脑疝,致残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常伴有负性不良情绪,降低其治疗遵医行为,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其康复[2]。近年来研究发现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遵医率、并发症具有积极正面作用[3,4]。本研究观察了综合性心理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遵医行为、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和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择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例均来自2009年8月~2013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5],并经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重度脑出血发生昏迷或脑疝患者;②高血压脑出血血肿较大需手术清除血肿患者;③既往有脑出血或脑梗死病史,认知或肢体运动受限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在性别、年龄和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予以控制颅内压和血压、止血及对症常规治疗。常规护理组加用常规护理,包括检测生活体征的变化,进行病情观察、呼吸道、泌尿道和口腔护理、饮食和睡眠指导、康复锻炼等,心理护理组加用综合性心理护理,疗程为4周。综合性心理护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心理干预: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通过交谈、聆听、鼓励和安慰等多种方式,纠正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使患者恢复并重建治疗信心,为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及康复打下良好心理基础;②认知干预: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讲述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提高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认知,纠正患者以往的不正确的认知,使其认识到遵医治疗、护理及早期康复锻炼的必要性及重要性;③康复干预:早期以床上被动运动逐渐向主动运动过渡,病情好转后可下床锻炼,先短距离行走,后逐渐独立行走,再借助康复器械进行进行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遵医行为、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遵医行为评估标准[6] 分为完全遵医、不完全遵医和完全不遵医。完全遵医:严格按医遵执行;基本遵医:基本按医嘱执行;不遵医:常不按医嘱执行或中断治疗者。临床总遵医包括完全遵医加不完全遵医。
1.3.2 并发症 包括再次脑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脑疝、压疮、便秘、尿路感染、下肢静脉栓塞等。
1.3.3 护理满意度标准[7] 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和心理支持等五项。
1.3.4 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采用生活活动能力评定(FIM)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FIM评分18~126分,如FIM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总遵医率比较
干预4周后,心理护理组治疗临床总遵医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χ2 =4.50,P
2.2 两组干预后并发症率的比较
干预4周后,心理护理组并发症率(15.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37.5%)(χ2 =5.23,P
2.3 两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4周后,心理护理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5.16、4.50、7.44、5.54和7.31,P
2.4 两组干预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
干预4周后,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均明显升高(t=2.97、2.29,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起病急,病情较重且变化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需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8]。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其致残率和复发率仍较高,尤其是幸存者中大多遗留后遗症和并发症,这不但给患者本人造成巨大的痛苦,而且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9]。通过各种措施减少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提高治疗与护理满意度一直是治疗及护理难点[10]。
近年来,国内外对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满意度提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认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可起到促进康复的作用,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满意度提高具有积极作用[3,9]。张成君等[11]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可起到促进康复的作用,有利于减轻患者心理和躯体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苏晓蓉[12]研究发现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和预后。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4周后,心理护理组患者治疗临床总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提示综合性心理护理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遵医行为,避免或减少了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研究还发现干预4周后,心理护理组患者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心理护理组生活自理能力升高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综合性心理护理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满意度,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综合性心理护理能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改变患者的以往错误的态度和行为,提高其治疗遵医行为,并结合认知及康复护理干预,减少了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了其生活质量和预后。
总之,综合性心理护理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遵医行为,避免或减少了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旭光.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06,4(7):62-64.
[2] Lekic T, Hartman R, Rojas H,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melatonin upon neuropathology, striatal function, and memory ability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J]. Journal of neurotrauma,2010, 27(3): 627-637.
[3] 陈旭红. 认知护理干预在治疗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疗前沿,2012,7(15): 76-77.
[4] 孙雪春. 综合护理干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评价[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 (10):1714-1715.
[5]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 379-381.
[6] 林旭波,郑艳.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 27(12):28-29.
[7] 钱春荣,朱京慈,陈颖峥. 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出院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8):841-844.
[8] Davis SM,Broderick J,Hennerici M,et al. Hematoma growth is a determinant of mortality and poor outcome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age[J]. Neurology,2006,66(8):1175-1181.
[9] 向世明,任冬云,陈群芳.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12, 21(11):288-289.
[10] 王丽萍,高芳,郑国贤. 4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观察和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2009, 29(1):75-76.
[11] 张成君,赫玉芬. 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 121-122.
篇4
艾滋病作为传染性疾病,主要为免疫缺陷病毒侵染所致,病毒可损害机体多种免疫细胞,导致恶性肿瘤、感染发生风险增高。临床目前无彻底治疗方法,患者在承受胜利折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心理障碍[1]。为保证生活质量,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予以基础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极为必要。本文旨在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予以心理护理联合同伴教育的临床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从我院2016年4月21日至2017年1月14日的艾滋病患者中抽取54例进行此次研究,依据完全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平均年龄(40.21±3.03)岁,27例男女比例为16:11,病程(3.53±1.71)年。
观察组:平均年龄(40.35±3.11)岁,27例男女比例为15:12,病程(3.67±1.90)年。
两组艾滋病患者各项资料相比而言,对比性不强,P值大于0.05,两者可以比对。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心理护理,予以个体化疏导。
观察组在上述操作下,配合同伴教育,选择病程为3年以上,同时沟通能力强、心理素质佳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取得其同意后,进行针对性培训,选为固定艾滋病同伴教育人员,采用一对一方式,于随访时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护理人员引导患者正确用药,重点强调药物相关注意事项,加强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针对信心不足者,应及时为其展示成功案例,增强其信心,促使其积极配合,针对生活困难者,可协助其进行取药、医疗保险办理等操作,对于服药时期全面信息及时了解、记录,并定期汇总,根据结果适当调整治疗及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以及服药依从性。
服药依从性以我院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分为高度依从、基本依从以及不依从,以基本依从以及高度依从概率之和为服药总依从概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艾滋病患者的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服药总依从概率,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包括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服药总依从概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值小于0.05表示两者数据之间具有高度对比性。
2.结果
2.1 两组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水平对比
结果可知,两组干预前各项指标对比价值不大,P值大于0.05;干预后,观察组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数据分别为(2.25±0.13)、(376.15±5.05),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优,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
2.2 两组服药依从性对比
研究发现,观察组总依从概率96.30%,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见表2所示:
3.讨论
艾滋病患者因歧视、不理解、疾病认知不足等因素,极易产生消极、焦虑、悲观等心理,甚至丧失生活勇气,产生轻生念头,治疗配合度不高[2],有效的护理干预则能够改善上述情况。
本文观察组予以心理护理联合同伴教育,收获效果较为满意,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加强随访,接待访谈工作应由固定护理人员于接待室进行,保证私密性,尊重患者隐私,如实做好相关记录,了解不同用药阶段心理变化情况[3-4],制定针对性心理疏导措施,并及时调整具体方法,部分患者认为艾滋病无药可医,传染风险较高,且无法正常结婚生子,极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安抚患者,并向其详细介绍疾病最新治疗进展[5],告知其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意义,便于减少心理负担,介绍成功案例,有效治疗后即可具有正常生活及寿命。
篇5
1.1一般资料
1.1.1科室人员配备
各病区按20张床位1名护士长和8名护士配备,其中护士长从事护理专业时间较长,职称为护师及以上;护士均为工作5年内护理人员,职称在护师以下。
1.1.2规范管理制度
我院是一所一级医院,护理人员薄弱,设备简陋,为做到安全有效的护理,制定了适合基层医院使用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护理质量控制制度、督察反馈制度、流程化工作制度、培训考核制度、突发事件预案等,使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规范高效、有章可循。
1.2方法
1.2.1制订各种制度、预案和工作流程
护理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订出各个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和应急预案。各科室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制订出各班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并交由护理部集中审核,统一格式,签字确认后下发执行。
1.2.2提高护理人员思想认识
组织护士集中培训,学习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护士对精细化管理在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精细化管理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和全过程性,务必使护士从内心思想上接受认同这种管理方式,明确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患者,是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是保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方法。
1.2.3制度实施,保证效果
推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做到护理工作合理分工,各班工作制度和流程落实到人,工作定量,工作重点及难点及时反馈。①对科室内物品的管理:定品种数量、定放置位置,定人管理登记,定期保养、核对、补充,建立《物品保养维修登记本》、《仓库物资出入库登记本》,既要保证物资充足,满足需要,又要避免一次性灭菌物品过期、器械损坏等造成浪费,并且各种物资非经批准不可擅自外借或挪用。②对护理人员的管理:要求护士熟背、熟记核心制度和应急预案及流程,不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促进护士学以致用。制度实施中要根据病区存在的问题如:发生患者猝死时,护士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交接班时,未能将需要交接的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交班;静脉输液时没有核对治疗单,只核对输液卡,造成患者漏输或错输液体;护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有重点地健全《护理质量考评制度》、《护理绩效考核制度》、《应急预案和流程》等核心制度。
1.2.4监督反馈,修订提高
以病区为基本单位成立精细化管理自查整改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成员为科室全体护士,并设专职责任护士2人,护士长每日4次查房,每次查房均做好登记,记录不合格项,每周召开1次小组专题会议,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研究制订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方法条款化以后添加到《制度》内,待上报护理部审定后执行。护理部不定期督查检查,加强护理质量的监督,定期召开护理整改小组组长会议,进一步督促制度落实,审定各科上报制度修订方案。经过如此往复多次,待执行中已无需继续修订制度时,即将制度固定下来,作为正式文件下发贯彻执行。
2结果
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经过对基础(危重患者)护理,病区管理、整体护理、体温单书写、护理记录单书写、消毒隔离、急救物品、各种登统计本、规章制度执行、护士长管理、基础技术操作等护理质量检查综合评分,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0.3%,达标率上升4.4%;每月随机发放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患者满意率上升7.7%;患者压疮发生率、跌倒和坠床发生率、药品错误使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0.1%;护士工作效率提高4.3%,不再拖班。
3讨论
篇6
1: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证据意识、防范风险意识,新的《护士条例》颁布后,及时组织全员护士进行专项培训及解读,5月份选派专人(护理部急诊室2人)参加卫生部在省厅组织的条例培训,使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为更好地履行职责,依法行医,提供了依据,做到知法守法,更好地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及他人利益,目前全院护士持证上岗率达100%。
2: 严格核心制度的落实今年以来,护理部重点在查对制度、执行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质量缺陷登记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五项核心制度的执行上下功夫,护理部深入科室严格考核,现场抽查,实地进行医嘱查对和交接,掌握制度落实情况,通过两周的检查落实,使护理人员真正理解了核心制度的内涵,懂得了如何用制度指导实际工作。认真落实护理质量缺陷登记报告制度,鼓励护理人员及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展开缺陷文化分享,结合借鉴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组织进行讨论,查找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今年护理部对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不严导致的缺陷、护理文书记录不真实所引起的缺陷、病人在转科及辅助检查途中存在的缺陷、医嘱查对环节上的缺陷这四件案例,组织召开护理质量缺陷讨论会,全院护士都受益非浅
3: 在医院组织的医疗质量百日安全整治活动中,制定安全目标及考核细则,严格落实,层层签订护理安全责任书,责任到人,更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法律意识、安全意任意识。
二:强化管理,提升护理质量
1: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年轻护士长开拓思维,勇于创新,做到科科管理有特色.各科根据自己的特色,制定了长期医嘱治疗、处置、执行明细表,设计了化验单收送交接表格,责任护士建立起随身携带记录本,在观察、治疗和沟通时,随时发现问题做记录,使书写病例既避开治疗高峰期,又能保证文书记录的真实、客观、准确性,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序无误。
2: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意识 坚持护士长例会和护士长夜查房制,将年计划、月重点、 周安排及时安排部署,组织实施, 今年在以往护士长常规夜查房基础上制定 "一日查房一重点", 做到重点突出,督促有力,加大了例会精神的贯彻执行力度,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加大了对护士长目标管理的考核,明确护士长工作流程及考核标准,确立其在科室质量管理中的关键作用,有效提高了护士长预测—控制—改进工作的能力,同时悉心指导新上任护士长工作,帮助她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承担起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护理部深入科室督促引导护士长合理安排每日工作,制坚持一日四查房,重点对新入院、手术前后和危重
及生活不能自理、 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进行督导检查, 掌握护理工作落实到位情况,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3: 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实行全院一盘棋,护理部围绕“挖掘员工潜能、发挥最高效能、创造最大价值”的管理理念,科学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细照顾,实施人性化管理,指导科室弹性排班,加强节假日、休息日、中午及夜间值班期间,繁忙、易疲劳时间的护理人力配备,排班做到新老搭配,相互协作
兼顾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发挥其互补性,对一些家庭有特殊情况,健康状况差,待产和哺乳期的年轻护士,班次上给于照顾,使她们能工作家庭两不误。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创造工作的和谐氛围,增强了管理效能,有效提高了护理群体质量。面对上半年我院外科病人居多不下,下半年内科病人持续增加,护理人员紧缺的状况护理部统筹调配护理人员10余次, 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组合,满足了临床工作需要,确保了护理安全。
4: 强化护士长开源节流的管理理念 今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已波及到中国,医院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护理部要求护士长开拓思维,创新理念,开源节流,树立安全责任和危机意识,寻求科室发展之路,团结一心,共度难关.
篇7
[关键词] 风险管理;医疗纠纷;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58-02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RM)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科学管理,以减少经济损失的风险和法律诉讼为目的。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1]。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风险无处不在,常导致纠纷和投诉的发生。2010年以来,本院通过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并采取有效可行的督促检查机制,有效地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将防范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培训护理人员增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具体方法如下:
1.1 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1.1.1 完善相关安全制度 护理部根据护理安全工作需要,制定了符合本院护理工作的9项护理核心制度小手册,其内容为: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护理查对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危重患者交接班制度,护理病历书写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医嘱执行制度,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人手一册,组织学习、考试,要求人人牢记,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遵照执行。将核心制度的考核、落实情况纳入每月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将护士个人利益与医院的整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护士在工作中都能有效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做到常备不懈。
1.1.2 危重患者床头交班制度 2011年1月本院建立了危重患者床头交班本,其内容为日期、班次、床号、姓名、诊断、交接内容(包括口头、书面、床旁),交接内容包括执行医嘱是否正确及时、卧位是否符合要求,患者是否舒适安全无坠床,口腔是否清洁无异味湿润,皮肤是否完整清洁,会阴是否清洁无异味,头发是否清洁胡须短,抢救药品是否齐全,导管是否通畅无外漏,敷料是否清洁无渗出,仪器监护性能是否良好无异常。接班时交接班人共同巡视病房,根据交班本上的内容逐一进行检查交接,当面交清并签名,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过时发现者,由接班者负责。这样督促各班仔细观察病情,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明确责任,有效地杜绝护理隐患。
1.1.3 护士长总值班(夜查房)制度 护理部主任及病区护士长轮流值班,每周两人共同查房,查房内容包括日期、填表人、科室、患者数、危重患者数、陪护人数、值班护士、病房秩序,危重患者治疗护理是否落实到位,岗位职责(在岗、仪表规范),毒麻药品管理是否规范,基础护理是否到位,是否需要调配人力。通过护士长查房,使病区环境安全,工作有序,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确保护理安全。
1.1.4 坚持每日的黄昏巡视 近几年来,本院多次派出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到贵州省人民医院参观学习,借鉴了他们的黄昏巡视制度[1]。每日下午下班前30 min由护士长主持,带领在班全体护士全程巡视病房,由主班护士汇报病房动态,责任护士介绍所管患者的姓名、性别、诊断、治疗、护理以及存在的护理问题,护士长检查各项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了与患者的交流,体现了对患者的关爱,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1.5 查找护理隐患 以科室为单位,找出每个科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然后互相借鉴,根据科室特点,拟定出防范措施,作为科室的安全管理资料,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护理部发动每个护理人员,找出自己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书面的形式上交护理部,然后制定成小手册,人手一册,以方便随时学习。以上这些,提高了护士识别风险因素的能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熟练掌握安全护理对策。
1.2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对护理安全实施监控
本院护理部结合护理工作特点,成立了7个护理质控组,即:基础护理质控考核组,危重、一级护理质量考核组,护理病历质量考核组,急救物品质量考核组,健康宣教质量考核组,病房管理质量考核组,消毒隔离质量考核组。质量考核成员由各临床科室的护士长负责,按照各个质量考核组职责,每月对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进行交叉检查,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汇总上报护理部,同时告知所在科室护士长及时整改;护理部每月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对各质控组检查结果进行通报讨论,让大家找出整改措施,然后科室组织学习,以杜绝类问题再发生。各科临床科室成立与医院护理部相对应的质控检查组,由有经验、高年资的护士担任检查组长,随时按要求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护士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室护理质控会议,传达全院护理质控会议精神,并将科室发现的护理问题提出讨论,拟定整改措施。通过两级质控监督检查,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实现最大安全保障[2-3]。
篇8
一、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1、扩大预约比例。我院通过电话预约、现场提前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实行预约诊疗率及复诊预约率均为100%。
2、实现分时预约。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实行分时段预约率为100%。
二、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1、合理调配资源。一是合理安排值班,能够根据就诊患者就诊病种排序(内科)安排出诊医师数量,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二是在检验科专门开展针对急诊检查项目及时出具结果的检验小组。
2、加强急诊力量,及时救治重患。我院制定了《急诊科院前急救制度》,要求做好院前、院内的衔接工作,并做好电话记录、出诊记录。严格落实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原则,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及急危重症患者,均能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需住院患者及时收住。
3、将院外术前检查、术后康复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负担。
三、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持续改善医疗质量。
今年,我院组织医疗核心制度专项检查,病历质量,处方质量、医疗临床应用技术、医院感染检查各10次,通过开展医疗核心制度考试、“三基”培训及考核、全院疑难病例讨论、处方点评等活动,使手术前诊断符合率、处方合格率、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率、治疗好转率、出院病人临床路径比例、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CT及MRI大型设备检查准确率大大提高,急诊平均留观时间、平均住院日、医院感染现患率稳步降低,并早已开展检验结果同级医院互认平台。要求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医疗核心制度,不断加强医疗核心制度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切实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加强护理力量,落实优质护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和《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精神,我院所有病区落实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使责任护士回归病人床边,有效增进了护患交流和沟通,护士的责任感明显提升,病人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实施护士岗位管理,重新修订层级护士管理制度,完善层级护士考核进阶机制,根据层级护士的工作经验、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职称,安排在相应技术难度和专业要求的护理岗位工作,体现能级对应,并与绩效挂钩,使医院优质护理落到实处。
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强化药事服务。
医院现有专职药师人数14人,每月均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对每名医师进行处方点评:有合理用药指导,严格控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同时医院还开展了抗菌药物培训考核和处方、病例质量点评工作,使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稳步走上新台阶。
六、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我院制订了《医疗纠纷案件管理制度》、《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及《医疗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制度》,设立医院投诉管理办公室,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流程及投诉电话,以实事求是态度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积极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和第三方参与调解机制工作,积极参与医疗责任保险。
2、规范院内投诉管理。医院在门诊大厅公示医院投诉管理办公室联系方式(xxxx),在门诊大厅、住院病区设置投诉举报箱,并开放多种渠道,如现场投诉、总值班电话xxxx投诉等,收集患者意见,确保投诉举报途径畅通。
七、存在的问题
1、医院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目前无自助查询服务。
2、门诊缴费渠道单一,门诊一站式服务尚待完善。
3、与多家医院建立医联体,却未实现远程会诊和信息共享功能。
4、未开展日间手术。
八、下一步工作安排
1、尽快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添置自助查询、挂号、缴费设备,为患者提高优质的服务。
2、加强与医联体医院的沟通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3、立即召开相关科室会议,讨论研究日间手术的病种及流程,严格控制平均住院日。
对照《2018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信息表》(医疗机构),我们有许多地方有欠缺,做的不足,也有许多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我们将按照计划要求持续改进,扎实做好本职工作,给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
篇9
④提供安全医疗环境:改善医院病房居住环境,改良不合理的布局,如无护栏病床、病房电源位置不合理、走廊光线差、环境安全标识模糊等。规范护理物品及仪器的位置,做好仪器和物品的性能,保养及维修等问题。提高护患比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现APN弹性排班制。减少了交接班次,保证工作连续性,为患者提供安全医疗环境。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字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尿毒症病程长,治疗费用高,家庭经济负担重,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自杀等不良情绪。目前,在我国尿毒症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①护理人员因素: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还是以执行医嘱完成治疗为目的,不能真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没有切实落实护理核心制度。低年资护士较多,缺乏临床经验和法律保护意识,不能很好地规避职业风险。个别护士慎独精神差,缺乏责任心,病情变化报告及处理不及时,这给护理治疗带了一定的影响。②患者因素:尿毒症病程长,预后差,常年迁延不愈,患者及家属心理和经济负担重,家属身心疲惫,患者家庭支持系统不强大,造就了患者及家属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也就加大了护患沟通的难度。
一些体质差,活动受限患者,过高地评估自己的能力,造成了跌倒、坠床等风险。有些患者毒素过高,出现尿毒症脑病,继而精神异常,如陪护不到位或护理巡视不及时,均易造成拔管、自伤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③社会和管理因素:目前卫生部对三级综合医院要求床护比0.4:1[5]。人力资源缺乏,护患比例失调,新老搭配不合理,护士工作繁重,降低了服务质量,同时增加了护理风险。病区物品放置配备和布局不当,业务培训、护理缺陷事件分析整改不及时,对各种医闹事件的大肆宣扬,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医护行业遭受空前信任危机,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安全隐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10
对情绪激动、焦虑的家长要态度诚恳、语言亲切、解释到位、及时安慰。10)强调巡视病房、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的重要性:在巡视过程中,学会观察患儿面色、口唇、呼吸、肢体等变化,熟悉患儿病情观察的特征及处理要点。11)进行职业防护教育:以多媒体形式学习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的规章制度、职业伤害报告制度、锐器伤的预防、锐器伤的处理原则、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制度、洗手对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认识职业危害的存在,提高对职业防护重要性的理解。
2评价方法
1)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护生引起的不良事件包括拔针时划伤皮肤,查对制度执行不严、解释不到位等,发生率以护理人员缺陷登记本、护士长护理缺陷登记例数为准,护理投诉以患儿家长投诉到护士长、科主任或业务主管部门为准。
2)带教老师满意度:带教老师对所带教护生实习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问题满意度采用问卷式调查方式,由专家审定,自行编制了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中护理安全问题执行满意度调查表,以“慎独”精神、法律意识、核心制度、劳动纪律、沟通技术等为主要评价内容,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总满意度为满意度+较满意度。带教老师均经培训合格,在护生出科时完成调查时填写,问卷回收率为100%。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入科培训前后护生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情况比较,见表1。实施入科培训前后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中护理安全执行满意度比较。
4讨论
4.1护生实习前接受入科培训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有效控制护生实习期间护理安全是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安全的重要内容[5]。开展入科前培训,既使护生很快进入角色,适应科室工作,又可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杜绝护理安全隐患。表1显示经过入科培训后,因护生引起的护理投诉降至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护理缺陷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对实习过程中护生容易出现的护理差错,入科培训时应加大核心制度、操作等演练力度,提高护生安全防范意识。
4.2儿科入科培训相对于成人科室有其特殊性,如护理对象、疾病特点、观察病情、操作要求等均不同于成人,护生进入儿科实习不仅需要加大对专科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更需要加强“慎独”意识、核心制度执行、法律意识、语言沟通技术等知识技能的强化,这些都是构成护生实习期间的安全隐患。表2显示,经过入科培训后研究组在“慎独”精神、法律意识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