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系统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系统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系统管理方案

篇1

1、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与保障,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让这成为可能。智慧能源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那什么才是智慧能源?智慧能源的本质是能源的优化,管理和服务,通俗一点就是节能减排和节能服务。在城镇化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成为经济建设发展的阻碍,由此,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2、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是传统能源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碰撞出的产品。它是将能源管理与互联网通讯、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相结合,集远程监控、云端数据备份、大数据分析、远程诊断等功能于一体的一套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Abstract: At present, MIS system software has been widely appliyied in each social production field. The main structure and the management module of this system are complex, the management process is tedious. But there are no unified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daily use of this system, there are no reliable reference for it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process manag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often exists the data redundancy, inconsistent subsystem data updates and other issues. This paper takes the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operation requirements of power system and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S system,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MIS system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solv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cheme is verifie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practice.

关键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思考;经济效益

Key words: compute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opinion on the development;economic benefit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060-03

0 引言

MIS系统是一种非常复杂又异常重要的业务。生产管理、用电营业管理和物资管理等大多数部门的管理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都有自己专门的MIS系统软件,而且都是多年以来自然形成的,既没有通行的规章制度,也不尽规范、合理。如果要充分发挥MIS系统的作用,就需要使这些系统能够充分交互,协同工作。目前大部分省份的电力通信网络还无法实现这种横行数据的充分交互。

本文将结合电力系统运行要求和MIS应用特点,探讨真正适合电力企业的MIS管理方案,并通过应用实践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

1 MIS系统综述

1.1 MIS系统的概念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又被称为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其系统的应用通过各类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以及各类办公通信设备,组成了一个对信息进行收集、整合、传输、存储、加工、维护以及更新拓展的系统。

1.2 MIS系统的特点和主体结构

一个完整的MIS应包括:辅助决策系统(DSS)、工业控制系统(IPC)、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其中,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等都离不开internet的应用。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MIS不能没有Internet,但Internet的建立又必须依赖于MIS的体系结构和软硬件环境。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信息资源是重要的无形资源,其也是各类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MIS本身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当中,其相关的定义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化。对于一套科学、完善的MIS来说,其需要确保具备相应的信息需求确定、采集、加工以及处理的能力,并且具备相应的数据库内容。MIS系统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内容和专业知识。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地位被不断地强调和认同,如何提高MIS的应用效果,成为了当前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因素。

2 MIS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特点和作用

2.1 特点

①采用分级授权中;②适应电力部门机构的变动;③操作权限完全由用户自己控制;④系统管理员工作强度降到极小;⑤系统岗位职责更加明确;⑥与数据库端配合使授权更为可靠。

2.2 MIS系统在电力系统运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MIS系统通过采用面向数据的设计方法和采用先进的编码体系保证系统数据库结构稳定,有效减少数据冗余、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各个部门的数据能够实现高度的数据共享,实现与其它已有系统或将来新建系统的数据共享。通过合理的数据库设计,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通过数据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软件真正达到实用化水平。数据从数据产生的源头开始管理,在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上进行优化,有效处理并发操作、系统运行效率高,不存在死锁现象。

2.3 MIS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管理目标

现阶段电力企业MIS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如下:

①实现公司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为领导决策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服务,发挥MIS在企业管理中的辅助决策作用,实现办公自动化。②建立完善、合理的系统功能模型,将企业管理业务纳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取代烦琐的手工劳动。③实现关键业务的网络流程化管理,实现企业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并且优化管理流程。④实现与调度自动化、财务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管理系统、用电营业管理系统等已有系统的集成。⑤实现与上下级电力企业及用户联网和信息交换。

2.4 传统MIS系统的缺陷

传统的MIS系统的核心是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而基于Web的MIS系统的核心是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S架构比起CS架构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传统的MIS系统依赖于专门的操作环境,这意味着操作者的活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而BS架构则不需要专门的操作环境,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就能够操作MIS系统,这其中的优劣差别是不言而喻的。基于Web的MIS系统,弥补了传统MIS系统的不足,充分体现了现代网络时代的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因特网必将成为人类新社会的技术基石。基于Web的MIS系统必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新一代管理信息系统,前景极为乐观。

3 基于Web的电力MIS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3.1 基于Web的电力MIS系统主体架构

电力MIS系统以集成平台技术、工作流技术为基础,以设备管理和发电生产为主线,以经营管理为核心,对发电企业设备、检修、运行、物资、燃料、预算等进行集成优化管理。该系统反映了先进的、规范的电厂管理模式及方法,是国内最为成熟可靠的电厂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图1为电力 MIS系统主体架构。

该系统的技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数据集中管理。改变以往数据分散,应用软件各自为政,形成众多信息孤岛的状态。在总体设计时,大胆提出数据集中管理思想,将分散的数据全部放在公司数据中心里统一管理。②实现三层分离。系统采用J2EE架构开发,实现了客户端、业务逻辑层、数据层三层分离,其中中间层采用EJB组件技术开发;系统数据库采用Oracle8.17及以上版本,应用服务器使用Weblogic。③迭代设计开发技术。在开发过程中,对业务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评估的每个过程进行螺旋式循环上升,逐渐精化。迭代式增量开发为业务提供了超越传统的瀑布式开发,减小了软件投用时间,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项目灵活性以及生产效率。④采用集群技术:就是将两台或以上服务器通过硬件或软件联合起来,使它们象一台机器那样工作,整个集群系统对每个终端用户是透明的,这样提供高可靠性、高性能、高稳定性的系统,同时集群还提供了可伸缩性,即集群中的机器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达到将低性能的服务器满足高性能应用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硬件投入。⑤以统一的工作流程支持系统,为电力能源企业中的各种关键业务流程,提供可视化的全开放式流程定义和运行支持,支持企业长期的业务过程运作和流程再造。⑥能与电力能源企业的其他专业应用系统接口,如财务管理系统、DCS系统等,实现数据的互通与共享。⑦从工作流程的定义,工作单的填写、下发,到任务处理情况的监控、调度,都采用图形化的手段,操作方便直观。具有多体系结构:当一台调度服务器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根据需要添加其它的调度服务器,工作服负载在多服务器间自动平衡。⑧工作流管理与具体业务采用松耦合技术,流程控制和被传递内容分开设计,可以实现缺陷单、检修单、两票、计划、申请等多种任务的传递,具有独特任务提示功能。⑨可以随意增加工作流类别,工作任务的流程及权限可以随意设置,具有完善的监控系统。⑩通过工作流技术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迅速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3.2 管理模块及管理流程

整个管理流程由任务类别定义模块;流程定义及权限设置模块;任务单生成模块;流程控制模块;系统监控模块构成(如图2所示)。

基于Web的MIS系统是对传统MIS系统概念上的扩展,它不仅可以用于高层决策,而且可以用于进行普通的商务管理。通过用户的具名登录(或匿名登录),以及相应的权限控制,可以实现在远端对系统的浏览、查询、控制和审阅。随着Internet的扩展,现有的公司和学校不再局限于物理的有形的真实的地域,网络本身成为事实上发展的空间。换句话说,“数字化生存”归根到底就是“网络化生存”,网络将成为人们之间交流和通讯的最直接,也是最便捷的工具。

在管理流程上,考虑到电力企业机构设置的可变性,为使部门机构或人员配置变动对软件的影响最小化,我们采用系统管理员――部门系统管理员――岗位三级权限管理模式(如图3所示),使软件的各种操作权限完全由用户自己控制。

首先由系统管理员(MIS主管)把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授权到部门,同时将对本部门模块权限分配的权限授予部门系统管理员(一般为该部门的主管),部门系统管理员再把本部门具有的操作权限授权给本部门的不同工作岗位。具有此工作岗位的操作员获得权限项。也可以跨过部门系统管理员级由系统管理员直接管理所有的操作权限。

4 国网河北电力MIS系统应用成效

4.1 电力MIS系统管理和应用过程

近年来,国网河北电力在MIS系统建设上不断进步。企业始终按照“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管控”的理念,顺应调控一体化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努力,成为国网公司系统内首家在省、地、县三级调控机构全面推行断路器遥控操作的网省公司,MIS系统管理水平实现稳步提升。该公司一方面充分做好MIS系统技术准备,提前开展设备普查及消缺工作,扎实做好断路器遥控实传及新投变电站MIS系统验收及投运工作。另一方面超前开展试点工作,组织制定MIS系统操作管理规定8项,持续优化管理流程,开发监控操作票系统,实现接令、开票、审核、执行等环节的网络流转,确保有序推进MIS系统管理常态化。

此外,随着MIS系统管理工作量不断增大,该公司依托智能调控支持系统,针对不同需求,开发“顺序操作”与“批量操作”、“批量拉路”等多种管理功能,遥控操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该公司进一步扩展管理范围,依托故障MIS系统、监控系统、自动化远程桌面等技术,成功实现了站端继电保护装置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4.2 应用成效

通过扎实推进开关常态化远方操作,不仅使开关MIS系统管理的成功率和覆盖率明显提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而且带动了调控、自动化以及运检等多专业的融合,显著提升了电网运行控制的管理水平。据统计,自今年实施故障停运线路远方试送以来,国网电力河北公司共遥控试送220千伏及以上线路6次,平均用时47.3分钟,最短18分钟,平均较传统处理方式节省20分钟。公司所属各火力发电分(子)公司上网电价(含税)均降低2.49分/千瓦时。此次电价调整,预计减少公司2016年度营业收入约32100万元。

5 结束语

基于Web的MIS技术在不断发展中,其伴随着各类技术的发展应用也实现了更多的功能,整体系统的工作方式也逐渐呈现了集成化的发展趋势。通过人员操作来实现与计算机设备之间的沟通交互,实现了对信息资源的整合控制与全面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力运行管理效率,降低了电价和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成本,并且为各项决策工作、管理工作以及具体作业工作等提供了关键的信息方面的支持。

基于Web的电力MIS系统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是管理模式和思路上的重要创新。在各行各业发展中,计算机已经逐渐扮演了重要的管理辅助设备。在先电话管理理念推进下,计算机自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相关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本着科学的发展理念,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经验,构建出符合我国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李进伟.现代企业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03).

[2]陈洪波.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方向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06).

[3]徐跃林.试论如何开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J].无线互联科技,2014(03).

[4]王泽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6).

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质量管理方案;电力变压器;发展机遇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131

1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现状

随着现代工业领域体系的日益健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不断得到应用,这满足了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信息化技术方案不断更新,这有效促进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满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为了适应电气工程自动化工作的要求,电力工程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工作素质,进行新型管理模式及技术模式的应用。为了适应日益复杂化的工业经济发展局势,进行电气工程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及调整是必要的,做好工作数据变化的分析工作,根据实际工作状况,进行数据处理环节及数据分析环节的协调,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有效性发展。

2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发展问题

2.1 节能问题

现代工业的发展与电气工程自动化体系密切相关,通过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现代工业体系工作程序的优化,实现各个工作步骤的高效性。为了确保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稳定运作,必须进行稳定性能源的供应,在这个环节中,如果不能为电厂提供充足性的能源,就会影响电气工程的稳定发展。在电气工作实践中,有些温度控制模块依旧使用固定数值的控制技术模式,这种模式没有实现电气工程各个工作步骤的智能化控制。

由于缺乏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导致其难以进行各种工作环境的考虑,不能根据外部施工环境、气候环境等进行工作模式的动态性调整,这就导致一系列工程能耗问题的产生,导致工作流程整体能耗成本的提升,不利于大型电气设备的有效性使用。在电气工程工作中,有些企业没有进行同收装置的安装,导致一部分能源白白流失,也不利于进行环境污染的控制,不利于电气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2.2 网络架构问题

整体来看,我国电气自动化体系尚不健全,虽然已经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但是依旧存在很多的工作问题,比如网络架构问题,由于缺乏完整性的网络架构体系,导致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在电气自动化工作模块,其需要进行企业及商家的产品交换,企业及商家的电气工程程序接口缺乏统一性的规划标准,导致两者对应上的问题,不利于企业间数据及信息的有效流及传递,不利于企业间信息共享环节的正常开展,导致企业间出现一系列的合作问题,难以发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真正作用。

2.3 系统集成化问题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具备复杂性的特点,其内部工作程序较多,结构比较复杂,工作涉及范围广。为了确保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进行电气系统管理模块的整体性把握,进行健全的、高效的、信息沟通流畅的管理方案的制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化方案的优化。但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电力系统的各个管理程序是相互分离的,这就难以实现输电变电环节、电力安全维护环节、电力分配调度环节等的协调运作。

由于管理系统内部程序的分离性,其程序间信息交流不流畅,如果一个程序出现问题,就无法及时反馈给其他程序,从而不利于电力系统的整体性发展。整体来看,我国电力企业电气自动化体系尚不健全,其系统集成化程度比较低,不能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充分性发挥,不利于我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作的正常性开展。

3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发展策略

3.1 节能水平的提升

为了适应我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工作要求,必须进行新型技术方案的应用,进行能源消耗问题的解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方案的优化,实现系统自身节能水平的增强,实现仿真技术模块及智能控制技术模块的协调,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监控效益,这需要根据实际工作要求,进行电力系统运行模型的建立,做好模型的推演工作,进行电力系统故障的及时排查及解决,进行各个程序工作参数信息的及时性分析及动态化整理。这需要进行智能控制工作策略的优化,确保系统内部各个模块运行环节的协调,向各个工作程序进行不同种控制指令的,进行电力故障问题的解决,实现电力工程资源利用率的控制,实现电力工程整体节能性的增强。

3.2 增强系统集成化程度

通过对系统内部管理程序的协调,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性发展,这需要进行科学化、高效化系统管理模式的应用,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整体集成化的增强,实现各个管理程序间的协调,确保不同管理程序信息沟通的实时性、流畅性。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任一管理模块出现问题,能够进行故障问题信息的及时性反馈,系统控制中心会发出相应的工作指令,实现故障排除模块及机械设备维护模块的协调。为了实现系统集成化程度的增强,必须进行电气自动化集成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力系统不同模块间管理程序的协调,实现各种管理方案的优化,进行力系统运行参数的搜集,通过对以外网的利用,做好数据传输及数据交换工作,实现信息数据处理效益的增强,提升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效益。

3.3 网络结构的优化

时代的发展对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业发展局势,必须进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网络结构的优化,满足各个管理模块中数据信息交换的要求,实现电气自动化工程工作安全性的增强,实现不同电力企业间的交流及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及传递效率的增强,满足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方案的工作优势。

4 结语

为了满足现代化工业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方案的优化,通过对科学性工作方案的应用,解决电气化工作中的问题,满足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承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低碳世界,2016(32).

篇4

关键词:暖通空调;系统节能;优化策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耗能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而据有关资料显示,空调的能耗又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因此,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已经迫在眉睫了。鉴于此,笔者认为对暖通空调系统节能优化策略进行初步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1.暖通空调系统能耗存在的问题

1.1系统方案设计的问题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设计方案对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成败是整个工程的使用和节能的基础。就目前来说,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日益加重,其主要原因是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不科学,使得空调系统大大低于其设备系统寿命。最常见的就是由于设计人员的不负责、不重视的态度使得从系统从一开始就处于不良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增加了投资的成本,还对随后的施工造成了错误的引导。

1.2运行管理水平的高低问题

在暖通空调系统中,运行管理也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将空调调于能耗的最大值,缺乏专人管理制度,另外,在我国很多地方,有相当一部分建筑施工监理部门分工懒散、从业人员责任心低下、缺乏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有一些甚至还是中学水平、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这样的参差不齐,给系统的运行管理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

1.3系统设备的落后问题

与一些发达国相比,我们的建筑工程能耗是他们的两倍,如此刺眼的数据,不禁让我们触目惊心。可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技术设备的落后,赶不上时代的需要。这不仅导致了能源的浪费、而且也消耗了极大的人力物力。

当然,除此之外,影响空调能耗日益加重的原因还有很多,如:政府职能杠杆的不到位,节能减排法律的只能在口头说说而已;人们节能观念的薄弱等等。

2.优化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策略

为促进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提高暖通空调的利用效率。针对上述暖通空调系统能耗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其根源方面入手,找出解决暖通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措施。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节能优化

暖通空调系统是一个巨大、复杂的体系,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经济运行和耗能性能。所以说,我们要精心设计,在设计、施工、审图和方案评审工作过程中决不能有半点的马虎。这一步至关重要,可以说是暖通空调系统能否节能优化的前提。鉴于此,笔者提出自己的两点建议。首先,我们要从节能减排方面来进行谨慎比较系统设计方案优劣;如:对冷热源系统的选择,要适时地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特点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来选择,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其次,运用市场规律、寻找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最佳方案。

2.2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

正如上文所说,运行管理的优化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减少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要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2.2.1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方面,优化运行管理的关键是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在暖通空调的运行管理中,企业应该定期考核、对没达到要求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通过开展系统的暖通空调专业技能的培训,直到其符合上岗标准后才能参与管理上岗,增强大家的节能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加强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其自身的职业素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的对各种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达到必需的运行管理水平。

2.2.2完善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

提高工作、维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是做好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制定专业性的规章制度是做好系统运行的基本保证。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应包括人员管理制度、系统运行制度、系统管理制度三大部分。在工作人员管理方面我们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岗上技术考核,严格遵守员工交接班制度、员工值班守则;在领导系统管理方面,我们要规范管理,组织带队干部直接负责制,进行定期巡检维护保养。除上述的管理制度外,我们还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考评办法,如奖惩制度等,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进而达到整个系统高效、经济运行。

2.2.3加强日常系统设备的维护保养

“工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稳定、高效的运行,日常精细的维护保养工作必不可少。在每个制冷期和采暖期开机之前,维护人员都应对整个系统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清洗、维护、保养、维修。要及时更换损坏的系统附件,避免冷媒水循环系统的冷量流失、损失现象,同时调整布水器、风机叶片的位置、角度以减少系统蒸发耗水量损失,从而减少损耗。另外,根据实际情况,维护人员应该定期对水循环系统进行定期清洗,去除在管路内壁的水垢、青苔,因为这些杂质会严重影响系统导热系数,会导致系统能耗增加。

2.3 新型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暖通空调领域技术也相应的在不断地创新,人们开始利用更多的方法来实现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采用新型空调方式、新的控制方法,不仅能显著提高热舒适性而且可以使系统大幅度节能选用好的效率高的设备,如制冷设备、风机、水泵、热交换器等,提高系统的运转效率。到目前为止,如热能的回收技术、地源、水源热泵技术、太阳能供应技术已经在我们生活中有所应用,但使用最广泛的是变频空调。其采用变流量技术对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室温改变电机转速从而改变风输流量,加以变频,以达到节电减排的目的。经调查,通过变频技术能够节电8~30%,从而达到节能效果,这在日本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3.结语

总之,暖通空调系统节能优化是一项长期的、艰难的任务,其任重而道远。要真正做到空调系统方案的节能,我们不仅要认真对待暖通空调系统方案的选择与优化;在管理运行方面,更应提高操作人员专业素养、完善科学的规章管理制度;同时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发新能源,不断探索出暖通空调系统节能优化策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广泛推行,加快减排节能战略的脚步、使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优化更加顺利地完成。

参考文献

篇5

方案介绍

和勤立足本土,深谙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色,结合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打造出以职位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战略为导向的全员参与式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机构管理和职位管理是对组织机构和职务职位体系的设置、变革和历史进行管理。人事管理是对员工入职、转正、调动、离职等业务和员工基础信息进行管理。劳动合同管理是对各种人事合同或协议的签订、续签、终止和解除等业务进行管理。

考勤管理是对员工的考勤、休假和加班业务进行管理。薪酬管理适应各种薪酬制度,通过定制的方式适应薪酬改革。统计分析功能可灵活定制各种统计报表、分析图表。

招聘管理提供招聘业务完整过程的管理。培训管理提供对培训的内容、对象、结果、资源的全面管理,记录培训业务全过程。

绩效管理是面向企业全员参与的绩效全过程解决方案,支持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能力管理是对匹配分析人员实际能力与职位要求能力的符合程度和人员能力开发的管理。

人力成本管理是对人力成本总量指标、构成指标及效益指标的全面管理和分析。领导及接班人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技能操作人员管理,可对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分类管理。

门户平台是全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与方式,系统提供了四类组织角色:高层、HR、经理和员工。管理平台是为了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系统管理模块。

方案亮点

解决方案全面满足中国大型集团化企业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全B/S结构,采用新一代Web2.0、AJAX技术;灵活可定制的体系架构,元数据驱动,支持系统的持续扩充;采用先进的时间模型、关系模型,完整记录组织、职位和人员变化的轨迹;贯穿系统的分层分批处理和局部刷新技术,提高了页面响应性能。

适用行业

篇6

【关键词】化企业;基础能源管理;业务流程;作用

1.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能源短缺和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已对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石油石化行业,其能源需求量随生产规模的扩大日益增加,能源成本在企业操作成本中的比例较大。因此,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降低企业能耗和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国内外石油石化企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面对当前形势,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集中体现了我国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的重要举措。针对石化行业,逐步实现能源信息化管理,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目标,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管理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石化企业能源管理现状及用能特点分析

炼化企业对能源的依赖度很高,其生产过程中对燃料、电力、蒸汽和水等能源介质的需求很大,而每种能源介质的平衡变化均将影响甚至制约其他能源介质的生产与使用[1]。节能降耗一直是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除了依靠节能技术降低能耗外,向能源管理要效益同样是企业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石化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持续地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但由于装置结构、技术水平,尤其在当前企业管理模式下,能源计划、能源调度等采取多头分散管控的方式,缺乏集中统一的管理;物流、能源流、信息流不能有效结合。相比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方式,国内石化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不足之处。

石化企业的生产过程有其自身特点,生产连续性强、工序关联性大、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石化企业用能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3]的特点:

(1)生产能耗较高,占加工成本比例大

石化企业作为能量密集型高耗能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耗占我国工业总能耗的一半以上。以炼油过程为例,综合能源消耗量占原油加工量的8%~10%,折合炼油综合能耗约65千克标油/吨。

(2)生产换热过程多,能量系统复杂

炼油化工能量系统是炼化生产过程中与能量的转换、利用、回收等环节有关的设备所组成的系统,包括热回收换热网络子系统及蒸汽、动力、冷却、冷冻等公用工程子系统。石化工业加工过程中,冷、热物流(过程物流、公用工程物流等)之间的换热过程经常发生。如炼油过程主要是通过物理的办法,按照各油品沸点的差别进行分离,完成加工过程。物料之间换热频繁,相互之间构成了庞大的换热网络。

(3)能源管理涉及部门多,业务流程繁杂

从能源的进厂、分配、消耗到能源的计量、监控、考核,能源管理涉及到的企业部门众多,管理业务流程复杂,大量的能源数据需要在各业务部门之间传输,数据分散程度大,集中化管理存在较多困难。

3.基础能源管理系统方案架构设计

3.1 业务流程梳理

针对石化企业能源数据量多,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在借鉴国外企业先进能源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对能源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石化企业基础能源管理系统应该实现从计划、调度、操作运行到统计、考核整个业务流的全方位闭环管理,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考核”。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4]如下图所示:能源计划岗发起能源预测需求,通过对企业已发生的能源产耗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生产条件,对能源生产和消耗情况进行预测。能源计划人员根据能源预测结果和其他信息制定能源供需计划。能源调度岗对能源供需计划进行执行,形成能源调度计划数据。数据通过审核后由能源统计岗接收,进行数据的加工分析,形成能源结算、供需、平衡、成本消耗等各种能源报表。能源考核岗对通过审批的能源统计分析数据进行收集,计算各种KPI考核指标分数,对已发生的用能行为进行考评,并将考核结果反馈至能源计划岗,为能源预测和能源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图1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业务流程

图2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下属各主要业务流程介绍如表1所示。

3.2 系统方案架构

结合石化企业生产耗能特点,从满足业务需求角度出发,基础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划分为一下几个功能模块:能源预测、能源计划管理、能源调度管理、用能过程监视、能源实绩管理、能源设备管理、能源统计分析、质量环保管理、能源考核管理等,以满足企业对能源的系统管理与充分利用。基础能源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2所示

基础能源管理各子模块基本功能包括:

(1)能源预测(在线预测决策、能耗预测分析、用能负荷预测等);

(2)能源计划管理(能源计划编制、跟踪等);

(3)能源调度管理(能源计划调度、实时调度、调度报表管理等);

(4)用能过程监视(能源数据监视、异常数据报警等);

(5)能源实绩管理(实绩分析、归档、查询、对标分析等);

(6)能源设备管理(能源设备监视、管理等);

(7)能源统计分析(统计报表管理、统计分析等);

(8)质量环保管理(质量监测计划制定、质量数据管理、污染物排放监测等);

(9)能源考核管理(KPI考核、信息)。

以上各功能模块共同组成了基础能源管理系统。现代炼化企业通过对MES系统、ERP系统、PCS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形成了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其中,基础能源管理系统与能源优化等其他子系统协同运作,共同构成了能源管理中心,成为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

3.3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在石化企业的作用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用能设备实现在线集中监控,在实时能源信息的基础上,做到对能源的科学管理与调配,合理使用企业能源。在全厂能源介质平衡基础上,搞好各种能源介质的综合利用,进而优化企业的能源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一些石化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在能源信息化管理方面做出了较为有效的尝试。例如,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进行了企业能源平衡与优化调度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企业对主要能源介质的实时监控和综合管理,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能源管控水平,实现了企业的系统性节能。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作为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对能源设施和能源系统实行集中化管理,为石化企业生产管理带来了显著作用[5-6]。

(1)减少能源系统运行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基础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对能源系统管理模式的完善将发挥重要作用。其基本目标之一是可以实现简化能源运行管理,减少日常管理的人力投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2)加快系统的故障处理,保障企业安全用能

能源管理系统能迅速从全局的角度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故障的影响程度,及时采取系统的措施,限制故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并有效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其中能源调度、用能过程监控等系统功能保证了企业生产用能更安全、更可靠和更经济。

(3)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能耗需求的科学预测和能源计划的合理制定,为企业能源供需平衡提供保障,实现炼厂对各种能源介质的充分利用,减少能源的不合理散放,提高企业用能水平。同时,能源管理系统能对企业“三废”的产生和排放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严格管理,为生产节能和环境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4.结束语

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构建能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正越来越受到企业决策者的重视。而基础能源管理系统作为企业能源管理的得力工具,对企业能源管理发挥着巨大作用。相信通过对基础能源管理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石化企业能源管理的综合水平,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两化”融合添砖加瓦,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占强,张浩.石化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脑与电信,2011(6):61-62.

[2]刘占强,张浩.石化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脑与电信,2011(6):61-62.

[3]郭文豪.石化工业用能特点及石化节能新技术[J].通用机械,2004(9):8-10.

[4]丁毅,陈光,等.钢铁企业能源流管理模型与系统架构探讨[J].钢铁,2012,47(10):87-91.

篇7

这是《汽车商业评论》杂志得到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报告》中的一个结论。2011年初,瑞士德锂龙电动汽车技术开发公司在进入中国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考察,他们通过和各个主机厂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撰写了上述报告。

瑞士德锂龙的调查显示,中国主要主机厂由于前期设计方案缺乏周密的论证、模拟和匹配,整车和各个核心零部件的系统性以及集成性差,最终反映出来的现象是整车技术性能指标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目前各大主机厂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车质量过重;

2、电驱系统效率不高。有些企业电机的设计水平落后欧洲的技术两代,电机冷却系统效率低,导致额外能量损失,电机本身能耗高,能效差,扭矩输出质量比小。电机结构设计不适合用于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型。

3、逆变器问题。有些企业,虽然逆变器的设计方案有过压保护(硬件实现)、过电流保护(硬件和软件实现)、过温度保护(软件实现),但耐压等级太低,软件设计不安全。同时在试验中发现:当整车控制发出扭矩需求为0的指令情况下,逆变器有时会向电机发出相反的扭矩指令,产生不可预期的加速,使车辆失控,这是不能容忍的安全隐患。

4、电池包(包括BMS)性能不能满足整车系统的要求。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电芯匹配缺乏系统的管理和执行,电池包的一致性差,批次质量很不稳定。

比如有的虽然选择了较好的电芯,但电池组的设计理念落后,整体布局不合理,热能特性差,电芯之间的物理连接不合理,电池包框架自重太高,电池包和整车的连接固定不合理,有安全隐患。

再如,有些企业虽然电池包的设计和安装方案能保证在车辆碰撞时不被直接冲击,电池组的安装位置降低了车辆的重心,但过重的电池包降低了车辆的操控性,同时也给车身带来了额外的负载和变形的可能。

5、制动能量回收功能缺失。一些企业电池加热时不能同步充电,BMS系统对电芯进行主动平衡的能力差,电池包的容量在若干次充放电后急剧下降,不能100%充满电,没有实现制动能量回收。

6、再加上各个主机厂使用的原型车在设计前期没有考虑要改装成电动车,因此导致整车滚动摩擦阻力系数过大和整车风阻系数过大。

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在原有车型平台上开发的电动车的续驶里程达不到设计要求,并存在其它一些性能缺陷。

同时,德锂龙还注意到以下现象:

1、各主机厂缺乏核心零部件的系统信息(包括技术标准、产品图纸、零件清单、开发状态、生产准备、测试报告等),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技术档案系统;

2、缺乏对零部件供应商的系统管理(特别是某些主机厂目前没有建成测试中心,无法对供应商的批次零件进行检测),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零部件试验测试体系;

篇8

厦门港东渡分公司的EAM系统包括11个功能模块,分别为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技术档案、运行管理、维护管理、维修管理、物料管理、专项管理、能源管理、综合查询与统计、系统管理。实现了设备全寿命管理、物料管理、能源管理和专项管理等功能。

1.1项目管理EAM系统的项目管理是对新增设备、技术改造或重大维修项目从立项、申请、批准到项目招标、实施、项目验收等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跟踪管理,以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率。同时管理层可以随时查询到项目的实际进度,从而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具体功能包括资金计划、项目立项申请、项目立项审批、项目分解、项目招标、合同编制、项目实施、项目付款、项目验收,并对上述流程信息形成项目档案。对于资金额较大的项目,做好项目资金管理十分重要。首先要做好项目的预算分析,可通过对EAM系统中的历史项目进行对照参考,提高项目预算的计算精度;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采购、支付等管理,降低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2资产管理(1)建立设备台账。首先建立设备卡片,每台设备的设备卡片包含设备基础信息、财务信息、扩展信息、设备构成表、设备参数以及设备随机资料管理。以设备卡片为基础建立设备卡片信息调整功能和设备台账。(2)设备变动管理,包括设备内部调拨、设备封存、封存设备启封、设备报废、设备转让管理。(3)设备出租和租用管理,登记出租和租用的合同信息、合同终止信息及租金的管理,确保实现最大经济效益。(4)设备盘点。系统根据设备台账的当前管理状态信息自动生成盘点清查表,定期对设备资产进行盘点,并在EAM系统中记录盘盈、盘亏情况。(5)设备档案管理。系统以设备卡片为基础,对设备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跟踪式管理,即从设备的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等前期工作开始,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维护维修情况以及设备的移动、内部调拨、出租、租入、转让、封存、启封等资产运营活动直至设备报废与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部数据信息进行跟踪管理,形成设备档案。通过设备卡片,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设备的型号、原值、技术参数、设备构成、运行状态、维修情况以及维护记录、位置变动记录以及点检记录、完好检查记录、定期检查记录、各种技术标准的定标情况等设备管理信息,方便企业的各级管理层、相关技术人员和设备调度人员进行相关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活动。

1.3技术标准管理实现设备管理各种标准的管理,包括各类设备点检标准、定期检查标准、完好检查标准、保养标准、标准、定期维修标准的制定、修订、注销,可查询各种标准的历史标准、在用标准,并对每台设备进行相应的定标,为定期检查、完好检查、保养、、定期维修工作的预警及工作标准做好准备工作。

1.4运行管理主要实现设备在运行过程的点检、完好检查、定期检查、综合各种运行数据的运行记录以及运行状态的管理,具有对完好检查、定期检查工作提前预报的功能,提前时间可自行在设备定标中设定,并对各种检查、保养、、维修中遗留的问题生成待处理问题台账,方便相关人员查询、处理并销账。相关人员及时切换设备运行状态,系统自动生成设备运行台账,方便生产调度人员准确调度设备和各管理人员了解设备状态。该模块可查询任意时间段各种检查、维护、维修的计划,自动生成任意时间段单机或分类设备运行报表,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并作为基于时间周期和产量的各种检查、预防性维护、维修及故障预测的重要依据。

1.5维护管理实现设备保养与管理,具有对设备保养工作和工作预报的功能,提前时间可自行在设备定标中设定。对预报的记录响应后自动生成保养和计划,登记保养记录和记录时只需从保养计划和计划导入并完善记录内容即可。

1.6维修管理这是EAM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实现设备维修管理功能,包括值班记录、故障分析、定期维修预报、维修计划编制、维修计划分布、编制维修方案、维修计划取消、调整或生效、委外维修计划生效、委外计划清单、委外验收登记、维修工单延期、维修工单完工、故障频率统计、故障分类统计、维修备件材料需求、各类维修备件消耗统计等维修执行过程的记录以及维修人力资源的管理。该模块可以按照故障代码、故障现象、故障类型、故障原因、维修措施的层次结构建立设备故障代码体系结构即故障专家库,记录设备问题,为以后设备故障的诊断与分析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标准化维修管理,实时对企业维修工程师的维护与维修经验进行收集、积累,并形成标准作业计划,进而将维修人员的知识转换为公司范围内的智力资本,指导公司将来的维修工作,实现对公司员工的知识进行管理的目的。当下次相似故障再次发生时,可以大大加快维修速度,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从而保证公司的经济效益。同维护管理一样,提供定期维修的预警功能。

1.7物料管理包括物料采购管理和物料库存管理。采购管理有效处理从提出采购需要起直到结清供货商货款为止所有类型的采购动,对采购单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提供完整处理流程,包括采购申请、审批、询价比价、下达、订单登记、结算发票等流程。支持从检修保养和库存控制自动产生采购单,也支持手工产生采购单,提供发票匹配功能,能对供应商信息进行管理与分析。物料库存管理是管理维护维修备件的库存信息,记录和汇总备件入库、移库、领用出库、退库、报废等信息,对库存数量和库存资金进行监控,提供库存优化策略,系统对库存数量大于最大库存量或小于最小库存量进行预警,根据备件最小库存量自动生成补库计划,实现与设备维护维修等模块的高度集成,跟踪备件与设备的关系。

1.8专项管理包括特种设备管理、计量设备管理、电梯管理、压力容器管理、保险管理、工索具管理、吊具管理、工具管理、钢丝绳管理、轮胎管理等,主要功能是建立专项管理卡片和台账,对特种设备、计量设备、电梯、压力容器的检验检定进行有效管理,记录设备的检定信息,提供设备检定、保险到期、轮胎、钢丝绳更换的预警管理功能。

1.9能源管理主要是对公司电、柴油、汽油、燃气消耗统一管理,包括对能源指标以及各种能源的消耗记录进行管理,实现公司对单机能源消耗的统计、分析考核,并汇总统计各类能源报表和能耗指标,最后与其他功能模块结合汇总统计单机成本核算表与单机成本考核表。

1.10综合查询与统计可查询与统计设备全寿命管理过程中各种指标与报表。

1.11系统管理主要实现设备供应商与服务商管理、基础信息管理、系统配置。其中基础信息管理主要包括系统使用的基本信息代码,如设备类别代码、物料分类代码、设备品种代码、设备部位代码、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地理区域代码等。系统配置包括角色注册、操作人员注册、提示功能注册、工作设置以及审批人员设置。EAM系统虽然可以分为多个模块,但模块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设备、维修、库存、采购、分析等一环扣一环,信息一处录入,多处共享,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和一致性。

2成功实施EAM的关键因素

(1)更新传统的观念和认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包括知识变化和业务流程重组,避免将实施看作是将手工流程计算机化。(2)重视基础数据的整理、收集并标准化,集中人员确保按时完成。EAM系统实施需要准备大量的基础数据,包括区域、企业组织机构目录、设备类别目录、设备品种注册单、设备编码、物料品种目录、设备卡片、各种设备的点检标准、定期检查标准、完好检查标准、保养标准、标准、维修标准、故障代码、故障现象、故障类型、故障原因、工种目录、维修班组目录、维修人员目录等基础信息的采集、整理、编码。(3)高层领导对项目的直接参与和积极推动。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涉及业务、流程、制度和各项决策,都需要主管领导的参与、决策和推动,这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4)先进高效的项目实施方法论。正确的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实现高效的项目管理、有效的计划控制与时间管理,根据项目目标,制订项目计划,安排项目资源,进行项目质量、成本和预算控制等。(5)建立内部稳定的工作团队,在各个层面保持对项目的拥有感和使命感。(6)明确定位,设定合理的项目目标,有效管理企业高层和各级管理、使用部门对项目的期望。(7)高度重视培训和知识转移。在EAM实施、运营和后续支持过程中,对各级用户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EAM系统改变许多员工的角色和工作方式,需要增加新的技能,系统的使用人员需要培训EAM系统的知识、相关的IT知识、管理知识和维修理念等。

3应用EAM系统管理企业设备资产的优势

应用EAM系统管理企业设备资产,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具有许多显著的优势。(1)融合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EAM系统融合了先进维修管理思想、成本控制思想、集成化管理思想和知识管理思想,强化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管理思想,实时采集数据,实现全程跟踪,从而实现资产的合理、优化配置。(2)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系统稳定使用后,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发挥系统强大的数据整理、统计、查询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最终实现单机成本的准确核算与考核。(3)有效、实时地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系统经过几年的使用,有了丰富的数据积累,就能通过分析单台设备或是关心对象的成本消耗趋势等,提取有益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提取、分析等方法,将成本管理数字化,能进一步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并对设备选型、维护、维修、技术改造等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4)提高了经济效益。实施EAM系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企业设备资产管理水平。据统计,实施EAM系统可以使企业提高有效工作时间10%~20%;降低库存成本10%~25%;减少设备停机时间10%~20%;增加设备使用效率20%~30%,延长设备生命周期超过10%;备件库存准确率超过95%。(5)提高了企业资产利用率。在基于EAM的港口企业资产管理模式下,通过利用EAM系统,可以对企业全部资产进行监督管理,从而盘活企业资产,减少因资产闲置浪费造成的损失,大大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率,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6)可视化。EAM系统提高了设备资产管理的透明度,使设备资产的信息变得一目了然。厦门港东渡分公司的EAM系统可在系统主界面显示用户的常用功能、待办任务、预警信息和待审批工作、公告信息和消息留言,将与用户相关的工作向用户推送,以最便利、全面的方式展示给用户。

4结束语

篇9

技术创新的挑战

近年来,以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对软件产业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根据Gartner Hype Cycle 2011的云计算曲线,云计算已经跨越了应用上的鸿沟,开始真正落地的阶段。

“云计算的风已经在市场上吹了两年,未来的两三年内,云计算将更多地实现落地。”陈致平认为,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物联网技术为应用打造了感知的基础,这些被感知到的信息通过移动技术推送到云中,经过云资源的计算再推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中间件的作用必不可少。

从技术的角度看,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可以对物理上分散的计算资源进行整合,支持分布式环境下应用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间件也是分布式环境中各类异构系统协同运行的重要支撑,可以说,中间件是实现云计算的基础。“云计算环境下对于中间件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解决大量异构系统,进行快速适配和敏捷构建,同时确保信息安全等方面。”陈致平介绍道。

对此,中创软件基于“核高基”专项打造的“中创Loong智慧平台”,遵循OSGi、JEE、CORBA等国际标准和微内核集成框架、一体化管理框架等国家标准,为智慧化应用提供了建模设计、开发部署、配置管理、运行监控等全生命周期支撑,并可以灵活裁剪物联感知、系统整合、业务协同、应用整合及安全防护服务,实现敏捷快速构建,支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

以武汉市城市ETC项目为例,武汉市在整个城市范围实现ETC,不仅要与1000多个服务网点无缝对接,还要实现与银行、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公安、财政,以及上级单位等诸多关键信息渠道的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的规模和海量的数据处理都将存在巨大挑战。同时,系统后期维护、升级改造时的兼容性和技术改造要点等也成为系统建设初期考虑的风险问题。

中创软件作为项目总集成商,充分考虑了整个系统架构的稳定性、灵活性和扩展性,系统可以集成上千种标准和种类不同的设备,将设备通讯、电子渠道、外部接口等功能全部纳入中创loong智慧平台,有效解决了系统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大量异构平台之间的交互问题。

目前,中创软件的中间件平台已经在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校园、智慧税务等领域进行了成功应用。

落点在行业实践

技术创新对于云计算落地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但最终的落点还是在技术实践上。随着行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各行业业务发展对信息系统需求的变化,各行业正在面临来自大量的复杂、繁乱的应用、通讯协议、存储、异构系统,以及硬件环境等对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大挑战。

近年来,国产中间件无论在产品创新,还是在市场推广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的长足进步。特别是“核高基”课题中间件项目的落地实施,使产、学、研、用等各领域进一步汇聚。

过去一年,中国中间件市场销售额保持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高于中国IT产业的平均增长水平。从行业细分上看,金融、电信作为传统的重点行业,对中间件的需求日趋平稳。随着地方政府和公共事业单位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政府行业市场逐渐成为中间件厂商在2012年的重要“掘金地”。此外,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加快“两化深度融合”的政策导向下,电力、交通、能源、医疗等传统行业信息化建设也拓宽了中间件市场的发展空间。

对此,陈致平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0年~2015年,在中间件市场,金融行业将会稳占排头兵的位置,行业信息化建设对系统高速响应和低速延迟两方面的要求将更加凸显。”

云计算中间件的优势,是对各种计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帮助用户搭建虚拟服务环境,让企业可以快速利用云计算技术完成从传统结构向云计算架构的平滑迁移。同时,利用多层次分布式虚拟技术、智能系统管理和资源自动调配,使企业能够快速、有效地搭建和管理“云”平台。这个平台让任何企业能够像使用单机一样使用计算机集群,让以往难以想像的大规模的系统管理和海量的数据处理成为可能。在云计算中间件的帮助下,应用服务商可以从复杂繁琐的分布式计算资源管理问题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和财力为他们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搜索、邮件、企业管理等各种服务。

篇10

[关键词] 公用工程;MES系统;拓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3. 027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3- 0055- 04

1 引 言

2008年5月中石油总部在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统一组织实施了生产运行系统(MES系统),经过大半年的实施,系统于2008年底成功上线运行。其中PHD实时数据库子系统完成了全公司30多套生产装置的DCS和PLC系统的接口改造工作,使得自动数据采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成功搭建起生产运行监控管理平台。

鉴于实施MES系统之前,公司的很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使用已经比较深入,在新的实施数据库环境下,如何延续和发展PHD实时数据库的高级拓展应用是运维组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探究,通过技术攻关和试验,我们探索出较为合理、便捷、高效、实用的实时数据库应用新模式。

2 公用工程系统的业务流程及需求分析

公用工程计量统计在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涉及的主要部门为生产运行处节能科、一联合车间、二联合车间、三联合车间、四联合车间、聚丙烯车间及热电厂。公用工程业务可分为数据录入及审核、统计平衡、统计报表3部分。首先由生产装置或生产运行处节能科的操作人员进行数据录入和确认,并由生产处节能科进行数据的审核;然后进行全厂统计管理;最后形成能源生产、消耗的各个周期的统计报表和平衡报表。

目前的这种管理模式并没有减轻公用工程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对信息管理系统的个性化功能要求也没有得到满足。鉴于这种情况,生产运行处节能科提出了开发一系列符合本公司实情的MES系统配套软件,从而能更好地管理公用工程系统的要求。

3 MES中公用工程计量与统计模块的不足

MES公用工程计量与统计子系统实施后,可以通过人工录入方式实现水、电、汽、风、燃料油、燃料气等公用工程能源仪表数据的收集。公司有几十个装置,上千个能源位号,由于MES公用工程计量与统计子系统的自动采集功能并没有实现,因此人工录入数据的方式给操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没有实现通过信息化减少人员大量低级重复劳动的目的。同时,该系统提供的报表功能架构模式呆板,维护方式复杂,而公司能源位号变动频繁,因此也给信息维护人员增加了很大工作量。

经过分析发现,公用工程系统管理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人工录入数据这一部分,而目前公司自动数据采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能源位号基本都实现了自动采集,如何结合PHD实时数据库子系统,将自动数据采集全面引入到数据录入是本次开发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此外,管理部门还提出了一系列个性化要求,如:增加关键参数实时报警功能,系统优化切换及查询功能,自动生成统计平衡报表功能。因此,设计出一款功能实用,维护方便,可由操作人员自行个性化定制修改的系统显得十分必要。

4 公用工程拓展功能的技术架构

公用工程拓展功能主要分为3个部分:关键参数实时报警系统,系统优化切换及查询系统,能源计量报表统计平衡系统。它的自动数据采集是基于MES实时数据库模块。

实时数据库及应用子系统是MES的11个子系统中的一个基础子系统,主要实现了从各装置的DCS中获取实时数据,并将各个生产单元的生产实时信息集成到统一的数据集成平台中,从而实现对生产操作的监控、分析生产条件、对事件进行预警和处理,使出现问题的地方能够立即被发现,因此可以减少系统瘫痪的可能性并且优化工厂的生产操作。同时其他应用系统能够直接基于这个数据平台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和信息查询。这3个系统的Excel后台程序通过PHD平台将所需数据自动采集到界面,根据各自功能需求采用VBA语言进行进一步功能设计,所产生的数据存入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架构图如图1所示。

5 公用工程实时报警及专家指南系统的具体实现

5.1 关键参数报警的需求分析

公用工程关键参数实时报警系统面向生产运行处调度部门,其负责公司内原油来料、油产品以及蒸汽、燃料气、工业水、电力等能耗系统的运行管理和实时监控,协调解决各系统生产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下达安排各个装置操作人员生产运行计划、生产方案调整和装置加工量。依赖于基层装置数据分析,从整体监控装置生产状态。设计此报警系统关注分布于各个生产装置的公用工程关键参数,随着装置的新建和停用,能通过增删关键参数实现对装置或各生产系统的监控(参见图2)。

5.2 设计思路

设计两重报警状态,高低报警状态提醒调度人员关注,出现高高报或低低报的警报,调度人员就必须处理此关键参数所反映的生产物料,通知相关车间操作人员调整操作或排查仪表故障。对于出现诸如生产装置临时停工或计划性更换设备等状况时,关键参数的实时数据必然不在正常数值范围,持续的报警反而会干扰调度人员的注意力,故设置每个关键参数的报警开关,在此参数关注程度降低时,关闭报警,只查看其实时数值,不让此参数出现报警。针对同一个关键参数的历史报警记录和历史数据趋势,可查看此参数的报警状态是偶发性还是持续性,以便判断是否需要检查现场仪表或设备是否出现故障苗头,及时通知装置操作人员查看现场,避免可能发生的设备事故,保证装置的正常生产运行。

此系统设计有手动/自动开关,可以让调度人员手动更新实时数据,并在此状态时,查看报警参数、处理报警信息、做其他一些相关工作。正常运行时,切换到自动状态,此系统即处于实时监控报警状态,操作人员可离开此监控电脑进行别的工作,只需在系统发出报警声后进行关注。报警分为声光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当系统出现关键参数的实时数值超出规定的高低报警限值时,画面中出现红色提示,根据预先设定的4种限值分为低低报、低报、高报、高高报,调度人员根据不同级别的报警做相应的处理。同时,出现声音报警提醒调度人员。此报警声音为第三方音频文件,存于监控电脑的物理分区,方便使用者更换,以免听习惯后形成惰性心理降低注意力。

系统报警后,调度人员该怎样处理或者说第一时间做些什么很重要,因为对于出现的紧急状况,人的大脑有可能出现应激的“短路”现象,虽然不像司机开车般出现生命危险,但在炼化装置的连续生产中,早一分钟的处理就可以减少以万元计量的经济损失。故设计出小型的专家系统,由各装置技术人员和生产调度技术人员编写出相关参数出现报警后的处理建议,汇集成专家知识库。此专家知识库在系统处于手动状态时可自由随时添加修改,帮助使用的调度人员在出现报警后能通过点击页面的操作指南,获得处理此报警的专家建议操作,避免调度人员出现误操作酿成事故或造成损失。

5.3 功能实现

公用工程关键参数实时报警系统实行从MES采集实时数据,用Excel界面操作,通过VBA编程和ODBC数据接口连接SQL Server数据库,存储报警数据。实现用户任意添加监控参数,自由开关监控报警状态,查询关键参数的实时、历史数据和历史曲线,查看其历史报警记录,实现手动、自动监控,可汇总报警参数、集中处理。此系统比对不同级别报警参数,通过颜色的变换和声音的调用实现差异报警,通知监控人员,并提示其查看对应的专家指南,供操作参考。专家指南功能由用户根据需要自由录入。

6 公用工程系统优化切换及查询系统的具体实现

6.1 调度切换工作简介

在公用工程能源计量中,燃料气和循环水存在不定时生产方案切换的需求,即天然气和干气的切换,天然气进脱硫和天然气出脱硫的切换,三循和一、二、四循的切换。本系统需要实现生产方案自动切换,并实现不同生产方案下的数据变化统计,自动保证统计随生产方案的变化而变化。

6.2 设计实现过程

以Excel为数据展示区,以VBA为开发语言,通过对字体颜色的变化实现生产方案的切换。在工作簿的不同工作表之间切换时,通过功能按钮实现数据自动采集、自动更新、自动统计。生产方案切换采用双击指定颜色单元格实现,每次双击单元格会弹出相应的对话框供用户选择,为防止用户错选,特意将方案按钮根据实际情况量身设计,只能选择正确的方案功能按钮才会有效,实现了一键式操作、傻瓜式操作。Excel工作簿每次初始化时(包括重新打开Excel、切换工作表、单击单元格),相关单元格颜色都会同步更新。为方便用户自行定义设置新单元格,将特定的颜色作为模板放在工作表中,只需用格式刷即可设置。

功能按钮的设计尽量简洁实用,包括自动更新统计数据(每隔3分钟自动运行一次)、手动更新、调度切换记录及历史趋势图等(参见图3)。

6.3 功能描述

该系统包含4个具体功能:

(1)调度方案动态配置。实现调度方案的随时创建和生成,用户具有动态配置调度方案的功能界面。

(2)调度方案自由切换。实现调度方案方便灵活的切换功能,并提供图形化的突出分类显示,便于用户随时查阅当前某公用工程的调度方案。

(3)相关统计随方案切换而实现自动统计。随着调度方案的变更,相应的计量统计也应发生变更,实现计量统计的自动化,这将大大降低统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效率。

(4)调度方案动态历史查询。由于调度方案会随时发生变化,不同方案下的生产状况也不同,作为历史追溯,调度方案的历史查询必不可少,实现电子化调度方案的查询。

7 公用工程能源计量报表统计平衡系统的具体实现

7.1 能源消耗平衡报表简介

能源消耗平衡报表的工作是由生产装置或生产运行处节能科的操作人员对自动或手动位号的数据进行录入和确认,然后由生产处节能科进行数据的审核,每日的审核后数据将通过统计报表功能生成能耗日报。另外节能科在每月月末,遵循“供需平衡”的原则,以表正常计量的数据为准,并附加相应损耗量。之后对数据分析,根据生产量、公用系统调整、计量表运行实际情况,逐一对计量数据进行月度平衡。基于平衡后的公用工程数据,生成能耗统计月报;生产运行部门、规划计划处和管理层可以通过统计报表掌握能耗数据,进而指导生产。可以看出,工作量主要集中在数据的收集和报表的平衡计算,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所以依托于信息系统便捷快速高效的特性,将以上工作流程实现电子化,能极大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

7.2 报表架构及实现方法

能耗报表系统设计立足于原能耗报表模板界面,根据客户需要制作成日报、周报、月报和临时报表等类型,但报表结构相同,后台数据库相同,所以可实现一个数据源多个报表使用。在SQL Server中设计并建立数据表,在Excel中利用VBA编写存储过程,并把功能按钮集成到Excel菜单,方便操作(参见图4)。

实现在Excel文件中采集MES底层数据,查看、修改、保存实时数据。通过手动输入所需的平衡数据,利用此电子化平台,可即时查看平衡结果,并最终生成自动平衡报表。在月报平衡表中,通过后台的自建数据库,用户选取历史时间,即可调取出历史月报平衡表。制作新的平衡表时,选择“PHD取数”即可调取MES中历史DCS数据,再人工录入平衡数值,得到平衡结果,保存后即时写入数据库。通过“图表页面”,可罗列出选择的几个参数单位时间内的历史数据,并生成历史曲线,以便于查看和对比查询。

8 结束语

公司通过实施公用工程配套功能拓展,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掌握公司公用工程生产和消耗情况,并快速生成报表,从而实现公司能耗的精细化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