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

篇1

关键词:高校档案;计算机技术数字化;安全管理策略

0前言

如今档案的主要管理方式已从原来传统的纸质管理转变成现在的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尤其是高校的档案内容十分的多,详细包含着每届每名学生的资料,所以在管理时就十分的繁杂,得到的资料都十分重要不能丢失,而且还要按照顺序去进行排列,只有这样才方便以后的查找,如果是由人工来执行的话就很难达到需要的标准和要求,但是科技在发展,现在计算机数字化安全管理已在高校运用起来,让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变得不像以前那样烦琐,更加容易操作,现在广大高校基本都采用计算机数字化安全管理的技术,本文就是笔者对高校档案计算机数字化安全管理的一些探究。

1高校档案计算机数字化安全管理概述

高校档案计算机数字化安全管理就是高校档案馆的管理人员利用校园网络、校园通信设备等各种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代替以前传统的手工纸质方式,可实现高校的档案信息能自动查阅和处理,搭建网上高校档案计算机数字化查阅的平台,这样可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地为院校用户端服务,建立起完整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提高高校的档案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2高校档案数字化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学生的档案是个人的信息管理具有保存的价值而形成的原始记录资料,也是学校掌握学生的信息的重要资料来源。原始的档案含有很高的依据性和权威性,所有的高校和社会上很多的企业,对学生的个人档案资料都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但学校在对学生的档案进行存储和管理还有利用价值时,经常由于各种原因对保存的档案造成一定的损伤或丢失,有时还会被人故意更改资料上的内容,所以,以前的那种传统管理的模式不能达到现在高校对档案安全管理的标准水平,尤其对档案的存储和管理这两方面,多年来,高校也一直在寻找更有效的方法,随着社会的科技水平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现在基本上各高校都采用的是计算机数字化安全管理的技术,这种科技化的管理模式正在一步一步地取代以前传统的人工纸质档案管理的方式,渐渐地成为高校档案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新方法。现在的社会科技水平一直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社会上高智能技术的犯罪手法络绎不绝的出现,所以各高校都需采取计算机数字化信息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学生的档案信息,高校档案计算机数字化安全管理在保卫,预防和打击高校犯罪这些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多的作用。高校的主体就是学校的学生,学校的所有中心都是围绕着学生,为把学生培育成国家的栋梁人才来为学生服务,但现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的不良风气,导致很多的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对人生的规划、目标,都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经常能听到、看到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件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各高校广大的师生都需要一个安全,方便学习工作的环境。但是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在大量的工作任务中任务还是十分的困难,不仅要保证高校档案安全任务的完成,还要保证在工作的过程中的服务质量,所以,高校档案计算机数字化安全管理的建立与运用,能有助于保障高校的保卫工作有效地进行。

3增加档案计算机技术数字化人才的引进

高校所采用的对档案进行计算机数字化安全管理的方式,主要的工作模式就是将需要存入的档案信息录到计算机系统里,然后计算机可对档案进行分类处理,并保存,简单来说就是将纸上的文字内容变成信息数字化的内容,计算机的数字化管理可节省出档案所占有的空间,并保证档案的安全性。不像以前的管理方式,需专门设置一间房子来存放档案,这样就需要人工花费很多的时间进行整理,而且学校的档案管理难度非常大,因为要收集学校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个人信息资料,还有学校教师的相关资料等等,由于内容含量就十分巨大,在进行收集和整理时就十分困难,而引入计算机数字化管理技术后就不需人工进行整理和收集,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安全性,这样就不仅减少人力的资源浪费,也让档案的工作管理更加简化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所以高校为提高档案管理就必须采用计算机数字管理方式,就要引入技术性的人才,让学校建立起规模完善的数字化管理,可更好地对高校档案的管理进行分类和规划,还顺便可把以前陈旧的纸质档案录入到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系统中去,重新整理一下,这样就不会让档案损坏或丢失后不能进行查找。当然,高校在引进高校人才时也要注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最好是引入技术性的人才,经过学校的培训后能马上上手,合理地利用人才的资源,能更好地发挥出人才的优势和起到的作用,在工作时,要注意加强人才的准确性培养,这是因为档案在录入计算机进行工作时需要一个认真、谨慎、负责的工作态度,要保证所录入的信息准确并且完整,可适当地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福利、薪资待遇等,吸引更多的计算机数字化人才参与到高校档案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的工作中,更好地促进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推广。

4提升档案计算机数字化安全管理水平

把以前纸质的档案管理方式转变成现在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的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计算机的安全,一定要注意加强计算机里面的防火墙设置,避免黑客或病毒入侵到计算机系统里,以免导致档案资料被窃取或丢失,高校采用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的最大优点就是减少人力的工作量,计算机可直接自动整理并筛选分类,并节约很大的成本资源,减少纸张的浪费,纸质的档案如被破坏掉,档案就会变得不完整,信息资料就会缺失。由此可见,高校档案计算机数字化的管理方法可提高档案的存储安全性,但计算机数字化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计算机的技术有效地避开了纸质档案的这几个缺点,当然不可避免计算机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发生突发意外的可能性,也存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危险性,计算机很容易受到网络病毒的入侵,如果电脑没有设置好防火墙,在计算机遭到病毒入侵时,很有可能档案的资料被盗窃或删改的可能性,所以一定要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并随时监控,录入的档案资料信息也一定要有备份,防止发生任何突发的情况,帮助提高计算机数字化的安全管理。

5加大档案数字化计算机管理设备的投入

在对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时,专业设备、设施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因为高校档案计算机数字化管理减少以前传统的人力、物力的投资,所以高校可把以前对人力、物力的资金转用到计算机的设备上,构建出高校更加安全的档案管理系统,购买更加完善的计算机设备系统可有效地防控病毒对计算机的侵害,好的计算机设备还可建立更加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系统的完善是档案管理经常做的工作,跟随科技时代的发展,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完善和升级,在病毒入侵时可应对各种突况的发生,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的高校并没有重视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还认为以前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更加的安全,更别说采用计算机设备来对档案进行管理,这种落后的思想是不正确的,高校的思想、脚步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跟着社会的科技信息化而进步,加大科技的引用,采取技术化的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

6高校档案数字化安全管理发展方向

6.1为更好地保护录入的档案信息可以采用计算机自带的程序,把档案资料设定成不可更改的只读文件;

6.2计算机中已录入的档案资料有可能会因保存信息资料的载体出现故障被损坏,导致所录入的档案资料丢失,所以,在对所录入的档案资料一定要采取备份,这样就算出现故障导致档案资料丢失也不会造成损失;

6.3高校档案管理室的工作人员,为适应计算机数字化安全管理的发展,必须对档案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这样在出现新的问题后也能及时地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

篇2

关键词:多校区;数字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9-0053-05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人口过快增长,使城市入学数量激增[1];又因社会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城市中小学“一校多区”办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成了时展的新需要。通过课题组的走访调查发现,很多地方中小学都出现了多校区办学现象,此种情况几乎都出现在城市,且是在某一地区的优质学校,示范学校,如重庆的巴蜀小学、人民小学、重庆八中、巴蜀中学等。多校区办学模式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教育差距。

多校区管理既统一又相对独立,尺度把握很重要,在目前多校区的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统一和践行难度增大。(2)团队合作精神减弱。(3)优质资源共享不够。(4)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减弱。(5)管理成本增加,费时低效。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多校区管理值得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当今国内数字化校园的技术日趋成熟,就其多校区管理本身而言,如何利用“数字化校园”的管理优势,让多校区协调发展,是我们探究的目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通过文献检索,目前关于“多校区管理模式”的研究较少,并大多针对的是高校的多校区管理,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管理策略和模式,常见的有集权式管理模式、分权式管理模式、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分层与归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等。数字化校园管理与传统管理比较,有其独特优势,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是多校区管理的有利手段,也是今后多校区管理的发展方向。而关于“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研究大都局限于高校或者是单校区。如:李湘海、刘淑梅等人提出了“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探讨”[2];公安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建构(陶珑.2009),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探讨(孔繁之.2010)等。常见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有三种:一种是直管式,即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式、网管中心式、宣传部式和学校办公室式;一种是代管式,由图书馆或教务处等代管[3];还有一种是CIO式,实行CIO(Chief Inform-首席信息官)式[4]-[6]。

从上述研究情况来看,对中小学多校区管理模式的研究涉及极少,而利用数字化来进行多校区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更少。目前国内数字化校园的技术已经成熟,但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基于以上原因,本课题把研究的核心指向于“借助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进行多校区管理,弥补或解决中小学多校区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3.课题研究的意义

(1)多校区办学是社会发展、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扩散的必然产物,今后会越来越多,对多校区管理问题的研究,不仅仅是解决本校的管理与质量发展的需要,也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及借鉴意义;(2)多校区办学是一种分散式布点,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能很好发挥其管理功效,提高办学质量;(3)当下均衡教育、公平教育成为教育发展与研究的重中之重,而对多校区管理的研究会缩小地方或者片区的教育差距,促进均衡教育、公平教育的实施。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1)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发出高效、便捷的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2)提炼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有效措施及应用策略;(3)构建城市小学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

2.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多校区的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归因;(2)开发利于多校区高效管理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3)探索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有效措施、策略;(4)探索及构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

3.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首先经过文献分析和调查,了解多校区办学管理的现状,及我校多校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现象背后的归因,提出解决方式,即借助数字化校园管理的优势进行多校区管理;在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基本架构,开发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加强培训及应用,在应用中不断总结,并不断修改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反复在实践中去验证,分析提炼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最后形成城市小学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其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三、研究结果

对该课题的研究,解决我校在跨校区管理上的时空局限,减少人力、物力成本,使我们的管理更有效、更高效,促进多校区协调发展。通过近5年的实证研究,在多校区常规管理基础上,探索并构建出本校特色的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简称七层管理模型),其模式构建如下:借助数字化校园管理功能,依托学校常规管理模式(统筹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以数字化管理方式实现多校区的高效管理。即在核心校区(主校区)的资源统一配置、管理下,各个校区又相对独立,且各有特色,即统筹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的管理功能,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将环境、资源、信息及管理活动全部数字化,通过校园网络这个高速通道,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从而实现多校区的数字化管理,突破管理的时空局限,提高管理效率[5]。其模式结构如图2所示。

图2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结构图共七层(简称七层管理模型),自上而下,中间部分有交叉,形成管理逻辑结构图,下面从“功能应用、元素解析、环境建设、应用措施等四个方面对七层管理模型分析如下。

1.七层管理模型的功能及应用

第一层:校长是首席执行官,具有最高管理权限,是管理体系的决策人;

第二层:核心管理团队是管理CEO,直接给校长提供管理思路及策略,负责信息化管理的统筹规划,并分别与课程部、德育部、服务部、信息部衔接与沟通,深入了解课程、德育、服务的应用需求,制订相应的应用及管理策略,是管理机制与保障机制起草者;

第三层:在多校区常规管理模式中,管理团队是校长的智囊团,是学校课程、德育、服务的顶层设计者,在虚拟的数字化环境下,管理团队给核心管理团队提供应用需求分析,为顶层设计提供建议和策略,同时为下层管理部门提供理论指导,督促与检查部门应用情况,实时回传统计数据。

第四层:管理部门是具体应用执行机构,对下层的应用模块进行具体操作,总结好的应用措施提供给上层分析。管理部门与管理团队是管理的中间层,也是管理应用的核心层,两者即交叉、又并列,可直接作用于应用模块和应用对象,对上提供应用思路及决策,对下进行应用检查、督促管理。

第五层:应用模块部分直接面向应用对象,是课题研究与探索的重点,含办公、教学、教务、德育、学习、教研、科研、资源、评价、后勤等10个管理模块,涵盖学校常规管理的方方面面,怎样把这10个管理模块用好,真正发挥它的实效,才是实施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关键。

第六层:应用对象是虚拟数字化管理终端应用的执行者与作用者,师生及家长会在这个虚拟的管理环境中受益,同时也会促进这个虚拟环境中各大管理平台的应用。

第七层:基础环境是数字化校园基本架构,是底层建筑,要实施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只有上层建筑是不行的,必须得有基础设施支撑,既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平台的支撑。

2.七层管理模型元素解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七层管理模型结构图中,其基本元素只有3个如图3所示,即“人、环境、机制”。“人”是指在这个虚拟数字化环境下活动的所有“师生、管理者、家长”;“环境”是由虚拟数字化环境及基础环境组成,虚拟数字化环境是指实施数字化校园管理所需各类软件管理支撑平台;基础环境是指实施数字化管理所需的基础硬件设施、校园网络平台、基础服务等,这里主要指基础 数字校园建设;“机制”包含相应的管理机制及保障机制,管理机制是管理团队制订的管理、应用、奖励措施等,通过实践应用达成研究预期目标;保障机制是由顶层设计的相关应用制度,以及软硬件平台及虚拟环境建设所需的各种支持保障。

人、环境、机制三者是个有机的统一体,同时又相互影响,在七层管理模型中,环境是基础,是先决条件,机制是管理应用的保障,是必要条件,人是应用者和实施者,是主体,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存在并有机协调才能发挥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3.七层管理模型环境建设

该模型的第七层是基础环境,是底层建筑,要实施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只有上层建筑是不行的,必须得有基础设施支撑,只有根基稳健,才能为上层访问、应用服务提供强有力的后台保障,为了达到研究目的,从2012年课题立项到现在,学校累计投入500多万元,用于完善多校区数字化校园基础环境建设。

(1)完善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主要包括班班通建设、网络中心建设、移动终端教室建设、功能室建设、无线网络建设等。(2)数字化校园软件校本化。学校筹资自购一套正版“综合数字校园管理系统”,并获得70%的源代码开放,学校技术人员进行二次开发,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提供了软件平台保障。

二次开发的多校区数字化管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各个管理部门实际使用出发,按需定制,分管理模块构建,针对性更强;二是减少原系统很多无关程序干扰,二次开发后使用更简单,更方便;三是定制开发系统的可移置性更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建成,实现统一接口、统一认证,实现真正意义的数字化管理。

4.七层管理模型应用措施

该模型中的第五层应用模块的实践研究,使我们的管理落到实处,并提炼出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有效应用措施,解决为了多校区在常规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表1所示。

在管理过程中,课题组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应用,对以上10个模块反复进行调整修改,以满足我们管理的需求。

四、分析和讨论

1.研究成果分析

经过近5年的研究,本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达到了研究预期目标,解决了我校在多校区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难题,在区域范围内起了引领示范作用。

七层管理模型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借助数字化校园管理功能,依托学校常规管理模式,以数字化管理方式实现多校区的高效管理,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该模型把与“人+环境+机制”有机结合,线上线下的结合,数字化与问题的结合,有效实现多校区跨越时空的管理,其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可移置性较好,具备数字化校园环境的多校区学校都可借鉴,目前我校应用效果较好。具体应用效果如表2所示。

2.社会反响分析

(1)远程帮扶,引领示范。

借助课题研究成果,为12所捆绑帮扶乡镇学校远程送去优质教育资源,分享我们的优质课例,助推乡镇学校发展。

(2)经验介绍,成果分享。

课题研究经验多次在区内交流,市级平台交流2次,国家级平台交流2次。

(3)媒体报道,引领创新。

多篇研究成果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重庆日报、重庆商报、巴南日报等用大版面,对我校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

(4)云课堂,示范引领。

多次举办市级区级“云课堂”现场展示课,得到全国领导专家的好评。

五、反思与建议

该课题是针对我校逐年扩大办学规模,形成集团化办学后带来的管理瓶颈所提出的,目的在于解决跨校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多校区协调发展,使我们的管理更有效、更便捷,通过前期的探索,尽管取得了以上成果,但有不少问题还亟待进一步研究。

1.研究反思

(1)经费保障问题。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每年用在数字化建设上的费用相当可观,设施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需要大量资金,需要学校持续的投入。

(2)教师应用的问题。

在推进数字化管理上的应用相对比较好,而一线教学整合上还有差距,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意识相差很大,因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整合应用推进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3)资源和平台不完善的问题。

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要依赖于七层管理模型的第五层10个应用模块,但目前的多校区管理平台还不够完善,地方和国家大的资源平台正在开发以及后期衔接整合问题等都需在今后的推进研究中解决。

2.推进建议

在今后的推进深入研究中,针对前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操作措施,分块突破。如:一是教师应用可加强培训,提高应用水平,加大奖励力度,调动积极性;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可适当引进社会力量,校企合作;三是多与市级、国家级研究管理部门沟通衔接,寻求指导与帮助,解决学校研究力量不足等困难;或借力高校,聘请专家、顾问指导课题,增强其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谢利苹.教育公平理念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

[2]李相海.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探讨[J].大众科技,2009(5).

[3]孔繁之.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6(7).

篇3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位于城区东部的杜坡山下,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学校现有教师105名,40个教学班和6个幼儿班,共有2500多名在校生。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1.搭建数字化学习环境,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

学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建设了虚拟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云计算教室、乐高实验室,校园有线和无线网络全覆盖。同时,学校着力进行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构建了数字化办公、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学习、数字化读书、家校服务五大系统平台。

2.提高学校干部的信息化领导力,启用数字化管理系统――改变教育教学管理方式

学校非常重视对学校干部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每年派出学校干部参加各级培训,每年组织两次办学思想论坛,要求学校干部带头使用信息化软件,建立校长教育思想专题网站。学校组建了一个具有信息化领导力的团队,制定并逐步实施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3.改变备课方式,调整教学行为――创新教师教学模式

学校要求无论是新任教师还是有经验的教师,都必须善于质疑、设计和协作学习,提高自身的设计、辅导和帮助技能,运用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教师可以登录网络平台资源库,按照新课程标准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筛选、整理出需要的资料,并将之充实到教学预案中。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新的变革。有的教师利用高级思维工具了解学生最关心的环保问题,分析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有的教师利用班级主页和个人博客,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分享美好的教育生活。

4.无边界课堂的探索,多媒体教育软件的综合运用――实现学习方式的最优化

教师充分发挥云存储和金山快盘、360云盘等平台的特点,组织学生在课内进行展示交流,在课后进行总结反思,并将学习体会、疑问、学习成果等反馈到学校网站的相关栏目中,为学生提供交流研讨的平台、协作学习的空间和展示成果的舞台,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篇4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协同办公平台;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1-6994-02

1 概述

现阶段,许多学校的管理方式仍然采用人工管理的传统模式,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效率较低、数据繁冗、共享性差;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协同办公平台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统一的数据标准、完善的系统应用、良好的交互方式和高效的管理绩效;本文将围绕着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协同办公平台建设的相关关键问题分析和研究,设计建设思路。

2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协同办公平台应用现状

目前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协同办公平台主要承担着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许多管理工作,由于没有从学校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整体考虑信息化服务,因此目前存在着的部分应用有如下一些典型问题[1]。

2.1数字化校园协同办公平台的主要问题

1)有管理,没服务:仅仅是面向学生处内部的管理事务,各种服务无法向学生提供。同时对于迎新和离校过程,都是采用传统的纸质进行流转,在服务层面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2)应用较浅:部分应用仅仅是信息的增、删、改,并没有按照学生处的管理流程配合使用。

3)技术落后:存在的一些CS架构的系统,无论是在数据录入还是共享性上都无法满足需求。

4)分院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各种信息无法及时共享和回馈。

因此,协同办公平台将以学校管理过程为中心,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有现实使用优势的、便捷的信息服务为核心建设思想,同时,可以使用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管理绩效,控制与评估学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2]。

2.2 数字化校园协同办公平台的建设分析

参考以上建设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

1)分析学校管理的实际需求与使用习惯,选取合理的服务内容、设计服务的组织和展现方式、突出服务的主动式和个性化、挖掘服务的内在联系并在服务过程中得到体现;

2)全面的综合信息服务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需要设计良好的系统架构,在系统架构下对数据组织、数据表现、业务表示、功能调用和系统安全控制等进行集成;

3)尽可能地抽象和概括服务内涵,以支持通过统一的方法构建出不同场景下的具体应用;

4)综合信息服务所依赖的信息资源在不同的服务之间应充分共享;

5)提供良好服务的前提是具备良好的管理,系统必须整合管理功能的组织和展现方式、提供交互模式友好的操作模式、突出良好的对象协同机制、加强协同办公平台交互的便利性,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6)管理流程的优化有时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系统应具备对管理改进带来的业务工作流变更的适应能力;

7)系统应提供流程化服务的过程监控,以跟踪、度量和优化服务;

8)系统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基于学生、师资、科研、财务、设备资产等不同基点展开的综合信息服务所沉淀的综合数据的应用价值。

3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协同办公平台应用需求

目前在办公系统上,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应用支撑或采用了部分应用也是无法兼容的。目前只能采用纸质和手工方式进行。在日常公文管理中,各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内部流程,但是会存在分院到本部的上行公文处理[3]。 因此,通过调研,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协同办公平台中将采用集中部署方式建设整个学校的公文管理系统:学校集中部署一套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终端延伸至各部门及部门管理员层面。

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围绕学校各部门、处室的统一协同工作环境,为个人和团队提供网上的协同工具,以达到全校协同办公的氛围,加强沟通与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协同办公平台的实施,帮助学校建立一个数据共享、标准统一的办公平台,采用网络化技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办公的目的,大大提高办公管理绩效,提升高校执行力。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部门领导与部门成员信息沟通不畅通,部门管理没有统一的安排,部门对管理的进度要求不一致。通过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协同办公平台,可以了解部门各种管理的工作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协调工作进度,使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更加紧密,大大提升了执行力。

4 基于数字化校园协同办公平台建设内容

4.1 公文管理子系统

主要满足学校日常办公中收发文的管理。这部分内容也是传统办公系统的核心部分。 该部分采用分布式处理的方法完成收文管理、发文管理、办理协作和日志管理等工作;这些工作通过工作流引擎和自定义表单引擎与数据中心连接。

4.2 办公协同基础服务

在面向全校部门的协同工作环境中,需要将消息和文件作为基础服务内容之一。主要实现各种办公事宜、通知公告消息的推送和公共信息的订阅;为个人和部门提供基础的网络存储空间和服务。数据中心作为办公协同的基础是学校数据体系实现的支撑,为各种应用与服务提供数据交换。

4.3 办公协同子系统

办公协同子系统是全校各个部门之间和个人之间交流协作的环境。主要包括了个人的协同协作环境和部门的办公协同环境,同时,为学校搭建一个协同的工作门户。同时,该系统负责提供交互集成的工具,满足信息互动和共享需求,基于网络实现协同工作需要。

4.4 集成

协同办公平台将会和学校现有的身份认证、门户以及公共数据平台进行集成,使得协同办公平台融入到学校整体数字化校园中。通过协同办公平台的建设,在数据流转上也充分实现共享。该部分是学校协同工作的核心支持,采用Spring Application Framework开发框架,主要负责统一权限管理、访问控制、Web资源的集成和开发组件的集成等内容。

5 结束语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协同办公平台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模式改革的有效手段和方式,该平台的建设能有效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提高资源数据的利用绩效和网络共享,同时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协同办公平台的建设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殷红花,顾庆龙.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分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39-42.

篇5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各行各业力求寻找信息化、电子化、数字化的节约资源的发展形势。另外高校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活动、管理活动等多种法人行为的基础信息资源。只有发挥教学档案的有序性、有效性、共享性才能实现高校教学质量、教学活动水平的提升。因而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成为学校、社会等相关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对当前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展开分析,探究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内涵特点、面临的问题和未来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方向,旨在推动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能够适应网络化的现代社会。

关键词:

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发展方向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使教育教学活动所面临的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传统的纸质版的档案归档、管理、使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因而越来越多的教学档案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现,这一发展过程为自发的的行为,长久以来,无意识的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档案管理活动反而为教学活动带来阻碍和挑战,因而实现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

一、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点

数字化管理指的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电子设备和现代技术手段展开的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使用,而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将数字化管理的技术和手段运用到高校的教学档案信息收集、归档和搜索使用中。目前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具有鲜明特点。一是具有存储量大的特点。教学档案是对学校教学活动、管理活动、发展战略等多种资源的总结归纳,数字化管理可以发挥信息存储量大的特点,将数量巨大的纸质档案归纳为小小的光盘、硬盘上;二是数字化管理提高档案使用效率。教学档案的搜索和归纳是为了提高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等提供数据支持,因而教学档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搜索使用,数字化管理能够设计检索程序,有效的提高检索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无纸化作业已经成为21世纪的热门词,传统的教学档案浪费了较多的纸张,同时在存储过程中,纸质档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产生磨损,因而形成重复性的纸张浪费,数字化档案管理则保证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存储过程安全。

二、当前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问题

(一)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缺少制度保证

众所周知,教学档案的数字化发展由来已久,但未能形成系统、全面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导致一些材料是电子版、一些材料是纸质版,大大增加了教学档案利用过程中的难度。因而数字化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另一方面,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数字化管理下的教学档案面临着信息公开、信息共享的挑战,加上不同高校拥有自己特殊的战略优势和发展实际特点,因而统一的软件、设备和制度等对于学校的个性化发展提出挑战。总之过分的信息共享不利于教学档案、学校的战略发展。因而制定系统的工作制度和规范标准,让教学档案的公开具有一定的等级标准,保证电子数据的安全性和共享性成为当务之急。

(二)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缺少技术保证

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的教学档案管理需要具有档案管理知识和网络化技术水平等综合性知识人才。但是当前众多高校在档案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编制,即统一招聘的工作人员,属于单一型知识人才。信息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在掌握自身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对其他专业的必备技能展开学习应用。另一方面,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技术性还表现在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设备的更新升级。当前高校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相关设备不齐全、系统更新慢等问题,严重阻碍发展。总之,目前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制度上、设备技术上和人才技术支持上仍具有一定的不足,阻碍着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教学档案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提出。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也将出出现必要的改革创新。首先,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会逐渐实现柔性。主要表现在,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数字化管理呈现出的电子化等硬性特点会逐渐被优化创新后的检索系统、大数据技术等人性化,如可以在检索过程中,输入关键词得到关键词所在的信息资料的同时也得到可能相关的信息资料;其次是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会逐渐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不同于当前教学档案数字化和纸化管理的情况,未来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线上线下管理是由专门的数字化管理教学档案室,不同的教学档案由不同的设备和系统管理,同时由专业化的人员管理,类似于电商的O2O管理模式,发挥数字化管理的全部作用。总之,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发展下,提出一定的改革创新是重中之重,也是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寻求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数字化、电子化都将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而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也终将是一项漫长、复杂的动态工程,需要在制度上保护,资金、技术上支持,还要有人力资源结构上的维护。通过构建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相关制度,可以为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节约更多的资源,提高教学档案共享性,从而更好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爽 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洁璇.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4,17:143-144.

[2]王翠红.实施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档案管理,2013,05:90.

篇6

关键词:中专,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

 

0.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信息处理已经脱离了手工的操作,在档案管理方面,传统的手工式档案存档、归类、整理以及查询已经远不能满足现在各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各大中专学校也相继在档案管理方面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希望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1.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传统的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从建档到存档,以及其中相关信息的收集、编入等等环节,都采取人工的方式亲力亲为,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另一方面在存档的过程中,由于档案保管环境要求的不达标也经常会使档案遭到损坏等。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大量电子设备的购入和网络的构建,这些只是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的技术支持和基础,真正的信息化管理,还要依靠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将硬件设施与新的管理模式相结合,才能发挥档案管理的真正作用。首先档案管理要考虑到档案本身内容的准确性,在建立文件式档案的同时,电子档案的建立为档案的查询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在信息更新方面要始终保证电子档案与文件式档案内容的统一。论文大全。

2.加快档案馆现代化进程的对策2.1提高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认识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理解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对其他大中专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考察学习,借鉴相关的优化方式结合本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重新审视自身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加快对本校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建设。

2.2加大档案馆现代化建设的投入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档案管理型人才的引进,现代化管理设备的投入等等都需要校方的大力支持和资金的投入。除此以外,档案保管环境的改善,也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翻新或重建,这一系列的前期投入都是为了实现档案管理的长期长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3.档案馆现代化进程的建立数字档案馆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档案,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论文大全。在校园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校内工作都已经推广到网络化的层面上了,数字图书馆的成功构建,为数字档案馆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导向,也使信息资料的数字化成为可能。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将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数字化。论文大全。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编研、提供利用等,通过以上工作在开展中遇到的问题来反映当下档案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数字化档案馆的建立,不仅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也是档案学研究的新课题。从信息的录入开始,将教职工的全部档案内容编辑整理后,录入计算机,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分级,按照保密资料与非保密资料的标准进行划分,对于非保密部分可以提供查询服务,涉密级别的档案,只能通过档案的使用权限来开启。电子档案建立的同时,并不等于弃掉纸质的档案文件,相反不但要将纸质档案保存完好,信息同步,而且要确立纸质档案的原始凭据思想,电子档案仅仅是便于服务性的档案副本。与此同时,也对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档案内容信息的防盗防窜改,数据的备份等工作也相继成为档案馆数字化推行中要克服的难题。[3]

4.推进档案馆现代化进程应注意的问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给我们指明发展方向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首先是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现代化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这为档案管理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其次是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决心和投入,数字档案馆的改革变动和投入相对较大,而且在建成后也要定期的进行硬件设备及管理系统软件的维护和更新,以保证数字档案馆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在档案的借阅和查询过程中,因为数字数据的可复制性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要通过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支撑来解决,因此要给数字档案馆配备专门的计算机技术部门,做到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或排除,第一时间保障档案的信息资料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5.结语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一个漫长的从观念到技术再到实际应用的转变过程,是中专学校基础建设的一部分,与学校的硬件基础建设一样,是从办公能力和效率上对学校的综合评价之一。在中专学校的横向比较过程中,除了办学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校园管理方式也是学校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无论对档案管理本身还是学校的整体实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务实[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12-13.

[2]周毅.全缅准确地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J].档案学通讯.2009,(4):45-46.

[3]丁光勋.信息时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78-79.

篇7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19

[中图分类号]F232;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02

1 信息环境下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的管理过程为获取原始凭据―凭证记账―登记账簿―形成报表―整理归档这样的操作流程,其中,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形成都基于财务电算化的运用而实现了数字化,账证表均可以在财务软件中导出 Excel表格,并可以进行不同条件的查询。而原始凭证和档案管理这两部分还未实现电算化,会计原始凭证仍然以纸质化的形式粘附在记账凭证后,会计档案的保管还更多地以纸质文件资料的形式大量地存在于档案资料室中,会计信息资源受制于纸质化的载体而不能完全共享。这些环节的滞后直接影响着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意识淡薄,导致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会计档案资料收集不全,严重影响了会计档案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懂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懂档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目前,许多单位没有专职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是由会计人员兼管,没有经过档案业务知识方面的专门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一些会计人员对财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标准不清楚,难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导致整理出来的会计档案达不到规范要求,更谈不上科学管理。纸质档案和磁质档案未能同步归档,致使向学校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仅为纸质会计档案。纸质会计档案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对于磁介质会计档案的管理还处在空白状态,有的单位将会计信息存入磁性介质后,对磁盘、光盘中的会计信息疏于管理,造成会计信息丢失。许多单位没有妥善保管好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使版本较低的操作系统生成的磁介质会计信息在新系统中不能正常运转,从而造成会计电算化档案无法调阅、大量数据资源浪费的情况,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完善的管理办法,最终也因保管不妥或磁介质质量等问题而不能正常的使用。

1.1 软硬件技术仍有欠缺

首先,会计软件的设计缺少必要的数据库加密措施,还有一些商业软件存在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的舞弊行为。其次,现行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没有设置对记账凭证附件资料的存储管理功能,导致电脑核算数据与原始凭证附件资料是分离的。第三,真正的原始会计附件资料的电子文档(电子合同、电子邮件、电子传真等文档)不能与记账凭证一起保存,而以电子介质保存他处。第四,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第五,档案信息存储介质投入不足

1.2 信息安全有待加强

首先,会计档案经常或过度使用正本纸质资料,极易造成正本纸质资料的破损、丢失、毁坏;文档纸张受潮、虫蚀以及遭受火灾等使资料受到破坏。其次,局域网内外用户的访问权限和网络上数据包的检测与过滤没有选择适当的防火墙设备及网络管理软件和可靠的硬件,会出现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而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等问题。再次,数据丢失、数据损坏,甚至是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和瘫痪会因数据版本的更新,数据格式的转换,硬件设备的意外损坏,存贮介质的老化、失效,自然灾害等因素而发生。

1.3 基础管理相对薄弱

很多管理都流于表面。一些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装订会计档案时类别不清,更新也不及时,常常导致数据的权威和有效性受影响。另外,大量重复的数据造成数据冗繁,资料管理和利用效率低下,财务信息化提效有限。

2 信息环境下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设计

2.1 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定义与系统架构

档案馆数字化管理方式指档案馆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字成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结构有序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所需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这种模式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能使资料及时归档,并尽快得到利用,提高了办公效率,增强了档案原件保护,让档案的使用更加安全。一般而言,档案馆数字化管理方式包括档案的数字化、馆务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及信息共享化等方面的内容。为了实现这一方式需要进行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档案管理应用系统、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及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基本建设。

2.2 档案馆数字化管理方式框架设计

根据会计档案管理的特点,并结合档案馆数字化管理的系统架构,可以在四方面采取措施,进而实现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的数字化。

第一,通过采用计算机识别和处理技术,将纸质原始凭证及会计档案文档转化为数字信息,或是直接获取外部电子数据信息,并将这些资料系统组织成结构有序的信息资源库。这不仅可以压缩纸质存储的空间,又改进信息的组织方式。

第二,建立会计档案的信息数据库,并以此数据库为结点,以通信线路为连线,把各种纵横交织的网络作为信息通道,并采用C/S或B/S模式实现各种会计档案信息在单位内外部各个实体之间的传递。或将会计档案信息加入共享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种网络化的传递方式不仅实现远程服务,加快了信息交流和反馈的速度,还提高了信息利用率。

第三,通过将纸质会计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在会计档案的信息资源库形成各种目录、索引和全文等文字,还形成了各种表格、图像等多媒体信息。通过多元、多检索点的组配检索,不仅可以进行会计凭证的检索,还可以实现原始附件的不同用途的归集整理使用。这些智能化的检索方式,提高了检索速度。

第四,通过权限设置、密码保护、身份验证等措施,让需要了解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的各位关注者(企业领导层、相关部门、审计人员以及社会股东),利用各种功能强大、实用的检索工具获取和使用档案信息,且不受时空限制,方便用户使用。

2.3 档案馆数字化管理对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的启示与借鉴

第一,在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项目实施前的流程评估阶段,根据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档案管理的电子化趋势,评估实施此项目的能力和前景,分析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和信息流程,对高等学校的管理、职能、教学科研部门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实施此项目的模式和规模,并制订财务预算和实施计划。第二,进行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分析和调研工作。针对此前所作的评估,与本单位会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会计人员和相关业务员深入探讨业务,并联系其他单位相关部门,进行对标,向会计、档案、计算机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共同探讨此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三,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评估和调查后,进入项目实施准备阶段。通过前期与软件公司合作,在原有软件基础上开发适合会计档案数字化的数据库模块,增加共享和加密功能,然后根据项目需求配备项目所需要的硬软件设备。第四,验收阶段。在前期理论和软件设计的支撑下,进行模拟上线,将真实的报销业务通过网上审批以及应用财务软件,使用真实的数据进行系统的上线仿真模拟。在模拟上线阶段,操作人员充分检验软件的各项功能,有问题及时反馈给实施小组,然后组织项目小组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确定解决方案。通过开展财务真实业务,对业务进行比对,并对各项模块的功能进行验证,认为可以满足现有需要的,正式开始上线单轨运行,完成新旧系统的切换。实施项目组应有常驻服务员,跟踪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操作用户提出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程淑珍.会计制度设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金琦,梁增智.浅谈会计档案管理[J].云南档案,2011(7).

[3]刘雪珍.会计信息化档案安全与维护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0(5).

[4]王东娣,朱丹.浅探会计信息化下会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J].会计师,2011(6).

[5]王晓方.数字化会计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机电兵船档案,2011(3).

篇8

【关键词】中职图书馆;管理方式;创新

0 前言

据有关资料显示,现阶段部分中职图书馆倾向于藏书为主的管理理念,甚至企图通过藏书量来衡量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其在馆内外的日常活动中也并没有产生过大的外延影响,典型地说明了中职图书馆藏书束之高阁的状态。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方式、习惯喜好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使得学校图书馆能充分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必须首先对其管理方式进行研究与创新。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以及结合自身管理经验,对其现状以及优化策略展开具体分析,以期为中职图书馆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现阶段中职图书馆管理问题分析

要促进中职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首先认清现阶段中职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常见问题。笔者经过观察与研究,将其主要问题作出如下归结:(1)部分中职图书馆对于图书以及相关资源的收藏以及资源使用的方式表现为简单化状态,且多以纸质版为主;图书信息也多为原始文献等较低层次的信息,无法真正激发读者兴趣;且大部分图书馆对信息的使用采取搜集、订阅、整理和直接宣传等内容过于死板,无法调动起师生的阅读积极性。(2)对图书馆重视度不够,资金投入比例过低;据有关资料现实,部分中职学校办学面临着许多资金问题,包括生源质量下降、教育教学难度加大等,由此其办学经费也呈逐年减少趋势,制约图书馆发展;然而,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多数学校选择把一半以上的资金用于改善实训条件、住宿条件、校企合作等项目上,对图书馆建设重视度不足。(3)另外,中职图书馆管理上还存在服务模式单一、服务模式过于被动以及服务过于封闭等问题,许多中职学校的图书馆仅对内开放,无法获得贡献资源以取得发展先机。

2 中职图书馆管理方式创新策略探讨

2.1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

要对中职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首先要对图书馆服务理念进行创新,只有改变传统对于图书馆的看法,将工作重心从收藏书籍文献方面转移到资源的科学分类管理以及合理配置上,并在观察与调查中重点了解师生对于书籍的需求,才能以人为本,用全新的服务理念来完成图书馆管理方面的相应工作;也只有增强图书馆管理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始终以师生需求以及学校学术发展需求为核心,才能一步步的形成新的管理体制。

2.2图书馆基本结构的创新

图书馆的基本结构包括其硬件建设与规划的结构、知识资源的结构以及人员的结构等内容。从传统的图书馆结构看来,管理人员通常倾向于以文献为流转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按文献的分类和工序来设置职位和部门,可主要包括借书室、采编室、期刊阅览室等内容。然而,落后的模式由于对文献的采集和加工整理过分关注,导致管理人员将精力花在采编、加工上,不利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必须对图书馆基本结构进行创新,主要可包括成立服务部、数据处理以及资源部等途径。另外,应加大图书馆管理人员对于读者的服务力度,提升文献推广等工作的工作质量;可采取与专业企业合作,将图书的分类、制作、印刷等交付执行的策略。

2.3图书馆服务形式的创新

数字化发展是现代化中职图书馆的发展热点,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数字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加。电子杂志、电子图书等网络资源热度上升,受广大师生欢迎;且中职学校学生具有更高的网络应用能力和搜索能力,因此,中职学校的图书馆在创新服务形式时可采取加大对于数字化设备的投入的策略。据相关调查数据现实,部分中职院校对于数字化设备的资源投入已经超过了对于印刷文字文献的投入,且取得了较高的成效。

2.4图书馆人员素质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人员是中职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要提升中职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水晶,其管理人员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以及文化修养,通过认识并熟知操作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技术获得自身管理技能的新发展。首先,中职学校应建立图书馆管理人员再教育的制度,定期对其进行创新技能培训,并做好每年校图书馆的培训和学习计划安排,使工作人员获得发展平台;其次,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化数字阅读研究的宣传,并对其创新成果进行奖励激励,以提高其研究热情。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业务,也是图书馆管理的立身之本。中职校图书馆管理只有在充分重视、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培养建设以及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才能真正通过利用现代化发展先机获得竞争优势,并更好地服务于师生与中职教育。

参考文献:

篇9

科研信息工作,即科学研究信息的收集、管理、研究、利用和向上级领导提供真实准确的所需情报信息的工作。就教育教学机构而言,科研信息工作的职责与职能实际可分为两部分,1.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及组织工作。2.教育教学、科研,学校管理等教学资源信息的收集、管理、检索、利用及管理方法与设备配置的研究(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统称为教学资源。基本分为三类:a. 人的资源 b. 物的资源包括各种媒体和教学辅助设施 c. 是无形资产包括学校品牌、政策、管理和公共关系)。当然,还有向上级领导层提供真实准确的所需资源信息情报的职责。(以下我们主要探讨的是第二项的内容)

目前,在科研信息工作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容易将分属不同概念和范畴的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及教育技术的手段混淆。

如其一:用于教学和科研、管理等信息的收集、管理、再利用等工作工具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及技术手段,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混淆,科研信息工作部门容易等同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管理处或指导处;

其二:教育、教学资源,学校管理信息的收集、管理、研究、利用,与电化教学的等同与混淆。

根据我校多年来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体会,我们认为科研信息工作应侧重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信息系统及设备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科研信息工作的职责)

a. 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规划与管理

信息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实质上是包括了设备资源的规划和信息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即硬件和软件的规划与管理。其研究的重点不是建立什么结构的网络,(依目前的发展水平,教育系统及相关行业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基本上是一个成熟的、通用的、标准的结构。象拓扑结构,百兆、千兆网等) 重要的,或者说必须明确的是,信息工作的职责是规划、研究建立一个能够准确、快速向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和有关部门,提供所需信息的信息网络系统及相关应用系统平台。通俗的讲,就是规划和研究建立一个知道能够干什么,有什么用途的,能够达到什么效果的网络系统及相关应用系统平台。

网络系统及应用系统平台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物理概念。网络系统是信息的载体,或是信息流的物理链路;而应用系统平台则是信息的管理方式、管理方法,或是信息流程的集成方式。

比如说,在校园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在系统软件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建立教务管理系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学籍管理、考试评价、教师反馈管理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校园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建立人事管理平台,教学资料、教案管理平台,总务、财务、财产管理平台,设备资产、技术档案管理平台,多媒体教学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等等。这些分支应用平台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或关联,集成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数字化应用管理系统,即数字化校园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平台。(象windows等系统软件只是支持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罢了,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教学或教学管理)

科研信息工作的侧重点之一就是研究、规划、制定校园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管理方式,管理方法,以及信息流程的集成方式。而信息流在网络系统中运行时,是否流畅、是否稳定可靠,是否安全(数据安全和数据自动恢复),则是做为评判信息之载体的网络系统优良的唯一标准。

我们的规划理念应突出“功能性”并将其放在决策的首位。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求最好但求最佳最实用。计算机和IT产品换代周期之短,在你签合同时,或许你的选择就已经不是最先进的了。因此,在强调“技术性”的同时更要强调“功能性”。目前,一些单位,普遍只偏重网络硬件设备的规划投资与建设,而忽略应用系统平台软件的规划、投入与建设,甚至在学校建设中没有软件投资的预算(更何谈软件维护的预算)。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商在谈判中最开心的事,是客户对应用软件、对应用系统平台“不感兴趣”。以至于一些学校在网络建成多年以后,除了上网(INTERNET)浏览、文件的互传等家庭单机也能完成的功能外,别无它用。更重要的一点,盗版软件在校园网中的广泛使用,会给学校带来潜在的巨大的隐患。

b.信息采集、制作及终端显示等设备的规划管理及投入重点

信息采集与终端“显示”是学校教学、管理等数字网络系统的“输入”与 “输出” 端。“输入”的目的是“输出”。

以课堂教学软件为例,其软件制作的全过程,可归属为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过程。采集与加工的目的是为了课堂教学的需要,最终的表现形式是在终端设备上(课堂上)显示文字、图形、图象、播放声音,以求完美的表现软件的创作意图。

一些学校在设备投入上普遍重“中间”而轻“两端”,在配置计算机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时(专业软件制作人员除外),盲目追求高配置,机型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忽视了对采集设备和终端显示播放等设备重要性的认识。致使一些教学软件在计算机教师的计算机上运行时很流畅,很漂亮,而在课堂上、教室内的计算机运行时却十分困难(包括演示教室或专门的多功能、多媒体报告厅),甚至不能运行。显示设备、打印输出设备、扩声设备也同样存在因配置偏低造成的图象清晰度低,色彩失真,声音失真的问题。软件制作的再好,课堂上不好用、运行不流畅、最终显示效果不佳,甚至不能用,岂不是舍本而求末!

对采集设备(包括摄象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录音设备)也同样存在着误区,一个耳聪目明的人,才能将他的所见所闻真实的向人们加以描述,采集设备如同人的眼睛和耳朵,前期设备如果“耳目失聪”,后期设备再好,也不会加工出好的“作品”。

转贴于 那么,作为国家级示范校,究竟需不需要专业级或准专业级的采集与输出设备呢?

还以课堂教学为例:我们知道,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中,教师往往将在课堂(或普通)环境中难以捕捉的实验,在课下做成功时,用视频设备记录后,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如:生物演示实验中,向学生展示培养皿内的菌落和记录培养菌落生长过程时,如使用电视视频手段,没有500线分辨率的专业设备或准专业设备(摄象机或电视机),是不能清楚、真实的显示原物体的图像和色彩的。如使用数码相机采集制作,虽然有些普通便携机型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没有问题,但在复杂环境中就无法使用。(如培养皿玻璃材质的反光,会影响皿内菌落成像时的清晰度。化学实验使用的玻璃器皿、试管等的反光,也同样会影响玻璃器皿、试管内物质的形态、清晰度和颜色的还原)而要克服这些问题,只有专业或准专业机型在加装相应镜头后才能解决。(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刚刚接触实验的初一学生,如同一张白纸。当你把一幅“模糊”的图像展现给他时,他可能不会认为是图像不清楚,不会认为是图像色彩不准确,而可能会认为,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就如同他所看到的图像是一样的,是“模糊”的。因为学生最相信的人,是他的老师。)

普通便携型数码相机或摄象机所具有的只是记录功能,专业或准专业数码相机或摄象机则更加强调的是创作功能。这种“创作”功能不仅在教学、软件制作中非常需要,更重要的是,在不断加强的学校数字化管理进程中,更是需要(如校史资料、重要文献、校舍、设备技术档案的数字化存档等)。

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引导和指导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再利用(科研信息工作的职能)

互联网和校园信息网络系统,是承载教育教学以及校园管理信息的非常便捷有效的信息载体之一。利用信息技术及其系统,辅助教育教学及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离不开便捷有效的校园信息网络及信息资源。校园信息网络形成之后,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建设成为校园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实施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实现数字化的信息采集、制作、存储、检索与再利用,提高教育教学科研信息工作水平,已成为科研信息工作的重点。

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是在校园信息网络系统基础上发展实施的。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校园网内部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建设要比互联网更加有效和有序,也更为重要。信息匮乏和信息过剩、信息淹没,同样是一种灾难。如果当你向系统查询一项所需专业信息,系统却给你提供了一万条相关信息时,系统就等于没有给你提供信息。“信息过剩” 的来源是当代大众传媒的高度发展和膨胀。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信息的制造力、生产力、传播力资源是无限的,而接受信息的“注意力”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学校可以利用管理规范、管理技术防止垃圾信息的输入,可以界定“范围”,保证信息的专业性、正确性和针对性。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管理、利用,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契机。网络化使传统的、个别的、孤立的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创造出全新的学校管理方式和教育教学流程。

实质上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是对学校全体员工“教育教学智慧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不仅仅是被动的收集、记录教育教学资源信息数据,或是将信息按某种特定方式排列以便于搜索,而是包含了对学校全体员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步骤的归纳和肯定。比如,一些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模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经验,往往只存在于教学管理者、教师个体头脑之中,即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有交流也不是十分便利(往往受到时间、地点、人员的限制)。能否让这些交流更快捷,更有效呢?通过构建校园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的手段,可以有效的达到学校全员之间的经验分享和相互或自我学习。同时也更容易使这些“智慧”在资源信息管理平台中存储、再利用,不会随着人员的变动而发生“智慧”的流失。

我校领导班子和教师为我校的管理与教学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校的建设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可将我校许多优秀教师的经典课件、典型教案、课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管理经验、管理文献等元素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供校园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存储、调用与共享。

例如:我们可以将那些优秀的,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的老教师所讲授的精彩课堂实况(系列),录制成资料片(有些属于抢救性发掘的含义),供我们的新教师学习、观摩。

我们还可以将这些老教师的经典教案,进行数字化存储,在网上展示。

随着青年教师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普及,我们更应该提供一个能够和校园网络资源信息中心进行无缝链接集成的、跨平台的网络备课系统(如:能使多种格式的文本文件,图象、音视频文件之间的相互调用、提取,及网络音视频编辑等)。使得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备课。且可将教案在网络上存储、提取并演示。让学生们和其它教师也可以浏览其教案,以达到方便学生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有利于教师们之间相互学习的效果。使之更加便捷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和全体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对“教育教学智慧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使之再利用并有效“增值”,是教育教学资源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变革与创新。而其变革与创新,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并借助其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而实现的,其数字化变革与创新,提供了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储存,和“教育教学智慧资源”再利用、再发现的有效工具;提供了在校园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内,摆脱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随时的自由交流、检索、学习的巨大空间。在技术变革与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的同时,让课程去驱动技术,引导技术的发展,并反作用于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发展历程上必然的历史潮流。

构建现代化数字化的校园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平台,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水平,服务于教育与教学,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是科研信息工作永远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3.11 期

篇10

针对学籍档案的管理,在过去都是要通过大量的储存空间来进行管理工作。其中的信息内容就包括了相应的考试成绩数据、社团实践数据、社会实践活动等的数据。而因为在进行教学中的各种生活琐碎繁琐且数据量较大,这就导致了在进行学籍档案管理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错误。

伴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学籍系统的改革也就有了现实意义的存在必要,这不论是在空间结构上还是在存储的管理上都有一定的效应。而针对这些我们进行以下的讨论从而说明,数字化信息系统对于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 档案数字化的现实存在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的是数据档案的现实意义,所谓的数据档案,就是指在计算机数据库中进行学籍档案统计,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尖端科技进行存档管理。而这样的数据管理,不论是在统筹还是在运行中,计算机应用技术都可以十分轻便的将工作任务轻松的完成。而最重要的是,在过去对于学籍档案,每个学校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档案调入和调出,这对于教育系统来说,都是十分繁琐的问题。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到来,仅仅只需要比原来要小的多的一个硬盘或者一个数据库就可以录入大量的数据,同时几台电脑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数据处理任务。

2 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含义

首先,数字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这一点,在进行了信息化管理的行业都已经体现出来了。在进行高等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所需要的数据比较庞大,所以这就造成了高校学生的信息数据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而近些年高校教育也针对社会实践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这对于原本资源管理就比较紧张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就更加重了其工作的任务量。面对新的行情,信息化的存在意义就有了历史性的意义了,最简单的说,就是原本需要三人进行的工作,现在仅仅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如,在过去需要三个管理人员进行分工的调查、录入、管理工作,但是现在仅仅一个管理员坐在电脑前就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认证和管理,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档案数据管理的工作效率。

其次,网络化的管理方式针对资源方面,实现了更为便捷的资源共享。在进行学籍档案管理的历史中,由于高校涉及的学科比较广,所以针对同校不同院,这就不属于一个档案管理储存,那么在展开分析的过程就会出现很严重的拖延。再简单点的说就是,假如某高校的分属院校在其他的城市招生教育,那么在没有数字化的学籍管理,那么在进行人员调配过程中,就会出现拖延,而原来需呀三天五天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可能仅仅需要一天或者几分钟就能够完成了。其主要原因就是数字化的学籍档案管理实现了同属院校的信息共享,这样在不同位置可以通用一个数据库,这就可以为教育工作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再次,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档案的完整性。我们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档案遗失的问题,那么在进行纸质档案管理中,不可能做到每一份都进行备份,从而在某一个同学在原始档案文件遗失以后,在进行补档的时候也仅仅只能证明其曾在这里进修过。但是,数据化管理的学籍档案,就可以完全的弥补这项缺点。因为数据档案的保存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可能数据库比较庞大,但是现在科学化的进程中,对于这一点完全可以忽视。而当纸质档案遗失以后,还可以通过数字档案进行完整的拷贝打印,从而保证了在学生档案的后期管理中,完成相应的任务管理。

最后,先进的现代化技术,降低了管理成本。我们在进行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中,因为过去的管理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档案的管理的存储,但是由于现在的数据管理介入,都简化了其中的大量问题,这样在无形之中其实为我们的工作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大量的成本。

3 在进行档案数据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在日常的数据管理中,我们不得不说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里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分析。

首先,在进行管理中,由于数字化水平无法达到目标要求。当今数字化档案管理,已经被高校编入了管理行列之中,而各高校也相当的重视这一个管理模式,但是我国数字化时代开始的比较晚,所以相对的数字技术还不是十分的发达,在进行管理中,很多问题都不能有效的解决。与此同时在进行这项管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面对数据库崩溃、黑客等问题,都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危机。

其次,在进行管理中,缺乏这一类能够胜任任务的数据管理人才。我们可以理解的是,这类人才对于数据管理和档案管理,都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在进行相应的工作中,可以很好的完成这样的工作,但是由于我国发展较晚,这类人才紧缺,也就导致了无法将这项任务在短时间内妥善完成。

再次,学籍档案系统并不完善。现在我国的高校在对学籍档案工作的数据库建设中都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努力,但是即便如此,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到今天为止,仍旧不是很完善。这一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改善。

最后,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充分。现在,即便很多的高校已开始有了建设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机构,可是在进行实施的过程中,仍旧由于没有经验,无从开始进行。而在进行这项改革中,其主要的问题还有就是学校的投入资金不能够完成这项任务,这就导致了现在的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系统不能够很快的架设完成。

4 建设数字化的学籍档案管理措施

如何构建合理科学的数字化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对于学校对于社会都是一个迫切的需求。那么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进行如下的应对策略,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 这项建设任务。

首先,投入资金进行相应的人才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在根本就可以解决硬件设施不齐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