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3 17:2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母婴护理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母婴护理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中职护理 项目教学法 实验教学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最早应用于职业教育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欢迎。

从指导思想上来看,项目教学在具体落实实施的时候是要把一项或者几项比较独立或者相对独立的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这里说的独立完成强调的是前期准备——方案计划——中期具体实施——任务评价全过程的学生独立进行,教师只是起到课堂组织和指导的作用。

二、传统教学模式与项目教学法比较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施行了几十年,其中很多内容已经跟不上中职教育的发展需求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填鸭式—灌输型”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一味的听老师在课堂上的滔滔不绝,死记硬背各种理论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且教学模式十分老套,禁锢重重。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实践性都无法保证。

而项目教学法则把这些问题解决的非常完美,这完全得益于实践教学的基本特点:首先,项目教学法具有实践性和自主性。实践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自主实践完成项目,对学生的实践性是一大挑战和提升;其次,项目教学法具有发展性和综合性。学科教学法的教学方式不是呆板的一成不变,而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多学科的综合考察;第三,项目教学法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无论是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还是完成之后的评估,项目教学法都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拘一格。

因此,项目教学法无论是对中职生的心理影响还是中职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都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三、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普遍有所提高。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必须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护生,已不能满足人类健康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护理学科中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入临床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而且这一专业的学生日后的工作岗位也要求他们有着过硬的实践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

我们已经知道,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精神是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进行宏观指导的前提下,对老师布置的项目进行自主的设计安排,实验整理,简言之,整个实验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部分咨询和宏观指导的作用。并且在学生完成项目后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更是对《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实现最有效的手段。

因此,我们根据《护理学基础》的要求,推出了“静脉输液、肌内注射”等项目。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规划设计,包括:1)项目需求评估;2)选择优先项目明确任务;3)确定目标;4)制定具体计划;5)项目计划的实施;6)项目的评价。本文以中职学校《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静脉输液”的实验教学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首先是项目评估,这其中包括:学生评估,对参与项目教学的学生素质进行一个评估;教学资源评估,对学校的教学硬件及软件设备,包括师资力量,教学经验,护理实训基地的实验实训设备进行评估。之所以进行评估是为了保证项目教学法能够实施,并且实施的效果最大化。

其次,选择项目——静脉输液。其中包含两个任务:周围静脉输液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第三,设定项目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实践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目标是指:掌握静脉输液的相关理论知识,如常用溶液、输液目的、注意事项等;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方法及故障的排除。

第四,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首先要求制定项目实施的时间表,从收集资料到情景模拟都要落实到位。其次,组织计划,由于项目教学法不能脱离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因此需要将班级同学分组,并且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再次,也是最关键的,模拟情景病房,这是之前教学设施评估作用的体现,模拟病房需要提供:模拟病人、模拟静脉手臂、模拟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模型,输液用物。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角色模拟,包括医生,护士,家属,病人等等。这些都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先关的培训以及制定项目计划,本案例中需要制定的计划如下:

检查配药核对解释挂瓶排气定位消毒穿刺固定穿刺固定调节滴速拔针按压整 理

第五、项目实施。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就到了具体实施的阶段了,按照之前的分组以及准备工作,按照项目计划的步骤开始实施。每组一名学生操作,其他学生与老师观察指正,提出建议,依次进行。当然除此之外每组的学生和老师还必须随时做好应对突况的准备,例如:如果药液外漏了怎么办?穿刺部位肿胀了怎么处理?等等

最后,在整个项目完成之后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及过程进行总体的评估,这个评估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估,还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以及小组内部总结经验及不足等等。

四、总结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作为职业教育中一种综合型的教学方法,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效果都有着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职业教育是大势所趋,也是科学合理的。本文研究的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更是体现了项目教学法的优越性,特别是《中职护理学》这样要求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项目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对于学科自身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教师要求[J].职教论坛,2010(6):9.

篇2

专业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做好明确、客观的职业生涯规划

我校医学营养专业对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新生进行了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全面了解医学营养专业就业的方向:面向医疗卫生机构(医院营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保健需求单位(学校、幼儿园、敬老院、母婴护理中心、运动队等),健康服务产业(健康管理中心、健身俱乐部、美容及养生调理中心、餐饮和配膳公司、保健食品生产和营销企业)等领域,从事营养评估和膳食指导、营养咨询和营养宣教、营养检测和营养膳食配制、食品安全等营养技术应用性工作。聘请行业专家做行业分析并直接带领学生到龙头企业实地参观。引导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让他们了解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与职位选择,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而确立适宜自己的职业目标,这些都是他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不可少的内容与步骤。

2专业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指明灯作用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势必会涉及学生职业的选择、就业方向的明确,这也就暴露出专业在某些程度上存在的问题,如由于学时、学制的局限,医学课程开设远远不够,达不到用人单位尤其是医院的要求。部分医院为专科毕业生设置了相应岗位,即营养配餐员,但是毕业生不满意该岗位薪酬,认为没有晋升空间,因而不愿意应聘。怎样转变观念,这是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要明确的。据饶春平[3]的“高职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调查分析”中显示: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大多数集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餐饮公司、学校、幼儿园等岗位。我校医学营养专业也同样面临上述问题,因此,为适应市场需要,及时明确定位问题,我校将医学营养专业调整为临床营养指导、公共营养保健、健康服务等方向,从而对高职类医学营养专业学生的就业分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研发现,这一行业对懂护理,能进行营养指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目前,母婴营养护理中心在全国已经有很多家,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就已有3000家左右;浙江省母婴营养护理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调查显示,仅宁波就有30多家。若一家母婴营养护理中心配备4至6名母婴营养指导师,一年就需要150名左右的专业营养指导师,所以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但母婴营养护理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使得市场乱象横生,质量良莠不齐。现实生活中,很多母婴营养护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短期培训的“速成月嫂”。月嫂的“技术”都是通过口耳相传或由自己观察总结的,所以其观念普遍陈旧、缺乏科学的营养保健知识。应针对医学营养专业学生拥有一年的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对其公共营养模块开设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母婴营养护理技术,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弥补医学营养专业学生对护理知识的欠缺。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反馈专业建设内涵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

学生是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主体,也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学生应该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利用资源提升自己,立足实际,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方向,进而付诸于行动,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在校高职学生的一个缺点就是不能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估,因而,要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评价等方面来对自身进行综合评价,使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进而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找准与自己主客观条件最匹配的职业定位。要达到“人职匹配”的原则,必须要找到市场与自我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对职业环境的分析和生涯机会的评估,从而对目标行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且分析方向在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偏差应该不大。而在自我方面,用诸如“SWOT分析法”对自己全方位地做出评估,就显得更有针对性,更清楚地反映自身的优劣势,扬长避短,也给具体的职业定位做出更好的指引。

2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

篇3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临床护理;妊娠并发症

妊娠高血压是孕妇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5%左右的孕妇都患有妊娠高血压,而我国的发病率大概在9.4%左右,大多是在产后2周后,以及妊娠20周内,患者可能会出现水肿,或者蛋白尿,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上腹疼痛、视力模糊、头痛等多种症状,对于母婴的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孕产妇死亡。有效地控制妊娠期高血压,能够减少死亡率、防止并发症、确保围生儿及孕产妇安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100例妊娠高血压孕妇作为研究年龄范围在20-40岁,平均年龄为(33.2±3.45)岁;其中60例患者为经产妇,40例患者为初产妇,25例为自然分娩,75例为剖宫产,本组资料中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出现原发性心脏病、高血压、高血压等并发症。

1.2护理措施

1.2.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妊娠高血压孕妇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孕期,包括饮食、锻炼、血糖监测以及胰岛素治疗等内容。健康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可明显提高妊娠高血压孕妇的相关健康知识及保健能力,提升孕妇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围生期并发症发病率。因此应对患者进行高血压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孕妇及家属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母婴健康。

1.2.2心理护理应该让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及患者家属对病情有充分的知晓,务必要让他们认识到,在目前这种病情下,及时治疗是最好的方法,一旦耽误了治疗时机,就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医疗开支和身体痛苦,延长病程,更会影响预后。有些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由于疾病而导致的心理问题,不时会出现躁狂举动,守在床边的护士随时都有可能被蹬踹,护理人员遇到了这样的状况或是亲属的不理解,她们必须冷静对待,用耐心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中,防止不良情绪影响患者而加重病情。

1.2.3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应该密切关注孕产妇的生命体征,如尿量、血压、呼吸等,同时注意随时询问孕产妇是否存在胸闷、呕吐、恶心、眼花、头痛等现象,如果发现妊娠高血压孕妇出现阴道流液、阴道流血、宫缩现象,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现象,那么应该配合处理。妊娠高血压很容易引起胎儿胎死宫内、胎儿宫内窘迫、生长发育迟缓等。

1.2.4出院指导继续加强产褥期保健,应保证充分的休息。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测血压,如有头痛、眼花、恶心、呕吐、胸闷等先兆征象及时门诊随访。产后42天来院复查。

2结果

100例妊娠高血压孕妇经过上述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86例(86%),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2例(12%),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2例(2%),总有效率98%。

3讨论

妊高征是由于孕产妇全身小动脉痉挛致全身各脏器功能障碍的一种妊娠期特有的综合征,易并发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胎死宫内、胎盘早期剥离、肾衰竭、产后大出血,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该病发病与性格、内分泌、免疫、营养等因素密切相关,甚至可因心理、环境等因素而加重病情,诱发子痫危及孕产妇及新生儿健康及生命安全。本研究通过心理护理、妊高征护理、产中及产后护理等护理措施,对部分妊高征孕产妇实施妊高征及围生期综合护理,结果表明,合理、科学的综合护理可有效控制妊高征病情,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母婴生存质量、健康水平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低蛋白血症对妊娠结局影响150例观察[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04).

[2]李树英,梁玉兰,王沂峰.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母婴结局-附215例临床分析[J].中国病案,2006(02).

[3]陈晖.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围生儿结局分析[J].中国医药,2006(05).

[4]易岩,陈秀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15).

[5]郑俊峰.早期干预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1).

[6]史素玲,李莉莉,李斌.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前检查与母儿结局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5).

[7]吴文玲,郝德芬.妊娠高血压的护理建议[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7).

[8]黄春兰,陈妍华,刘锋,鲍万春,陆漫,刘洪峰.妊娠期动态血压监测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结局的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8(25).

[9]夏玉英,何新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J].现代医院,2003(05).

篇4

1.1对象

2013年3月-2013年8月,自愿参加孕妇学校的孕妇60人,随机分为常规班和实验班。两组孕妇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经济水平等方面比较,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班:大课教学是孕妇学校的基本教学形式,以固定的教材内容,以老师讲为主,播放录像为辅的单方面的方式进行。主要存在问题:教学方式单一固定、实践性不强、教学设备简单、孕妇的到课率低,有资料显示[2]准妈妈对于规范性教育方式难以产生兴趣,孕妇上课率仅为60.6%,到课孕妇对于教学条件及教学方法不满意达80%以上。

1.2.2实验班:采用大课班与互动式小班相结合的方式,将大课基础知识与个性化需求结合起来,所有课程循环进行,孕妇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学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装饰温馨、淡雅,座位放置随意、舒适,便于孕妇和老师进行情感和信息的交流。孕妇训练物品有:健身球、垫子、减痛移动车、婴儿浴盆、宝宝模型等等物品,每位孕妈妈都参与实践训练。设计课程的内容,主要有孕前准备、孕妇的营养指导、产前准备、模拟分娩过程、母乳喂养、产后康复、婴儿喂养、新生儿智能训练等课程,并进行有氧操、减痛呼吸法、盆底肌肉的训练。每节课先进行理论授课,然后实行技能训练,人人掌握基础知识后,还能学会各种技能。同时学校会定期举办各项活动,要求准爸爸必须参加,通过寓教于乐,来巩固孕妇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另外还将授课老师的电话留给孕妇,孕妇在孕育、产褥期及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遇见问题,可随时提供电话咨询指导,来培养和树立孕妇的自信心,使孕妈妈顺利平安的度过孕产期。

2结果

对两组孕妇用同样的问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①对孕育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②分娩方式的选择;③对育儿指导及智能训练方面的掌握;④对孕妇学校的认可度;结果见表1。

3讨论

3.1孕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尤为突出[3],改进后的课程内容及形式更适应女性怀孕及孕育的需求。资料显示[4]87.1%的孕妇选择自然分娩,说明现代孕妇对于自然分娩的优点能完全理解。而本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孕妇自然分娩率提高。两组资料对比有显著差异。过去,女性多数都是怀孕后4个月才到医院建卡,进行定期的产检。而有计划的怀孕,是在女性计划怀孕前即到孕妇学校进行个体咨询,如何能孕育健康的宝宝,同时能控制体重还能顺利分娩,做好了身体、心理准备,确实做到怀孕了不打无准备的仗。

3.2建设一支品德与业务能力兼优的师资队伍是办好孕妇学校的基本保证[5],教学模式改变后,对于授课老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是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助产经验、临床护理知识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的临床资深护理专家来完成授课和训练,通过孕妇学校,使孕妇与授课老师建立信任、依赖的关系,孕妇进入病区住院后,消除陌生和紧张感,能很快进入待产、分娩、母亲的角色,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分娩。

3.3授课老师均为一线资深医疗和护理专家,每次孕妇会员分娩后与之交流,询问、调查妈妈们在分娩过程中更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门诊的课程随时进行调整,能使孕妇的需求得到迅速的反馈,将需要加强的项目增加课时和培训,使后期的准妈妈们能更多、更好、更全面的掌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3.4因教学模式的改变,老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增加,投入的成本相对较高,而医院也不会有那么多专门从事该项工作的保健护理人员,人员比较紧张,需要领导重视、做好科室的协调工作,并且在物力、财力、人力上给予支持,同时,医院还要大力宣传,宣传孕妇学校办学宗旨,教学理念,使女性树立保健意识,让女性主动的来学习,学会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顺利平安的度过孕产期,达到母婴康复。

3.5本调查资料显示,两组孕妇对于育儿及智能训练方面都比较关注和认可,说明现代家庭对于孕育健康宝宝的期望值都很高,这也给我们产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产前检查、产前诊断及婴儿智能训练方面的水平有待提高,课程需要补充,丰富。

篇5

[关键词] 产科; 护理风险; 人性化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24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29-01

医疗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的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它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产科是高风险、多纠纷的科室,产科护理工作还具有病人周转快、类型复杂、危害严重、护士工作量不均衡、孕妇及家属期望值高等特点。产科护理工作关系着母婴的健康,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和护理差错的发生[2]。因此通过认识、识别产科护理工作存在的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并针对产科护理活动中现存和潜在的风险,认真统计、分析产科护理风险规范[3],做到持续质量改进。

1 产科主要风险及原因

1.1 社会因素 妊娠、分娩于医学角度上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故孕产妇不是病人。人们观念中孕妇入院分娩是一人正常入院、两人健康出院的喜事,如有意外出现均属医院、医务人员的责任。故社会人群、孕产妇及家属的期望值相当高。又因本国国情需计划生育、封建保守思想及风俗习惯等造成病人不配合诊疗或隐瞒病史、病情;法律法规知识缺乏等均造成一定的隐患。

1.2 患者方面 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本院为镇级基层医院,面对中、低收入外来务工家庭的产妇居多,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分娩人数2048人,产前教育114人,参与率5.56%;临时户口1588人,占77.2%,其中产妇初中以下学历为1220人,占77.2%,孕妇及家属对分娩的危险性没有充分认知加以重视,认为分娩是人生必经阶段,是自然现象,没有必要过于担心。故不重视系统产前检查、分娩及产后自身护理知识不足、婴儿护理知识缺乏等均会使护理人员工作量加大、护理过程的风险上升。

1.3 护理人员方面 护士均为个体,因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和性格等因素不同,其综合素质均存差异。而护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外在形象。助产士专业具有风险高、工作压力大等特点,需备高度的责任感、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观察能力、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强的应急能力。

1.3.1 护理人员个人素质 有些人有工作中不注意细节、言行举止不规范,做事依赖、欠主动,无责任心、无耐心,缺乏沟通能力。在医护、护护、护患间造成混日子、不敬业的印象,既影响团队精神、更影响护士形象。如在分娩过程中面对产妇因疼痛而挣扎,部分助产人员缺乏观察无预见性地发现潜在问题,更有人员无耐性、态度差、未能及时与医生沟通、和家属做好解释告知,从而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导火索。

1.3.2 护理人员专业技能 每个人的接受能力、领悟力均有差异。理论教育与临床实操完全不同,就算有再多的知识,无临床经验,那也不行的。如不加以锻炼、未按操作规程、指引而行,是不可取的。如部分助产人员不认真落实助产十大安全目标进行产程观察,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或不按操作规范给新生儿洗澡,存在使婴儿烫伤、受凉、水淹婴儿的隐患[4]。

1.3.3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 本科内人员从中专到本科学历不等、工作经历不同,有的助产士更是由护士转岗的,故个人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未能达到统一水平。对每位孕、产妇的孕期及分娩期、产褥期的饮食、护理知识宣教情况均有不同。宣教口径不一,致孕、产妇无所悉从而产生不信任心理。

1.4 护理技术方面 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认识局限、护理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察觉产妇产程及产后异常情况、新生儿的病症,耽误了治疗时间。助产人员在助产过程中配合不当,造成产伤,特别是对产后出血未能及时、准备评估预防及处理,对新生儿窒息就没有及时将医疗设备、相应药物准备妥当,或者对病情的处理判断和医疗技术发挥不当,均会导致纠纷发生。

1.5 药物因素 助产人员要严格掌握缩宫素、欣母沛、硫酸镁等产科常用药的应用适应症,在催产时,如不准确调整滴速,不认真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音情况,宫缩不协调及无宫缩,导致催产失败,浪费精力、时间及金钱;宫缩过强,有可能引发子宫破裂、危及母婴生命。

1.6 消毒隔离方面 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需按护理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等要求。如清洗及消毒外阴顺序、范围及消毒液的配制均要按要求,无菌观念要有,防范意识要强,平时认真做好七部洗手法,否则会致交叉双向感染、针刺伤等。为新生儿洗澡也要仔细消毒,避免新生儿脐部、眼部及皮肤的交叉感染[5]。一般情况下,每床尾均置快速手消毒液,母婴同室都要进行紫外线消毒,应告知产妇需防范的问题,以免造成产妇和婴儿的损害。

2 对策

2.1 加强孕期教育 从社区做起,使婚育年龄女性均对怀孕、分娩过程有所了解;鼓励孕妇及其配偶接受孕期教育,加强围生期的保健工作。产科门诊系统管理,有登记、有追踪,避免因不良因素导致的妊娠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教会孕妇在孕期如出现异常情况时需如何应对及时就诊等;产前做好分娩知识的指导,使孕妇及家属认识到分娩过程存在的风险,从而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及护理,尽可能将风险降低,从而保障母婴安全。

2.2 加强服务理念 我院一向重视护士服务及礼仪,曾多次聘请外院人士到我院讲课,培训,加强对护士的业务培训工作,制定各岗位服务及工作指引。病区开展创优质服务病房,建立与完善产房接诊制度确保就诊孕妇安全。指派深圳万人公司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望今后能如常加强全院员工,特别是新上岗人员及助护的礼仪及业务培训工作,树立医院对外形象、取得周边群众认可及支持。

2.3 个人总体能力提升 制定助产士培训计划及专科技术操作质量标准、层级培训标准,严格把关定时考核。定期适宜技术演练,如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后出血观察、处理,肩难产处理、羊水栓塞抢救等产科急症处理,每年定期强化学习、考核。加强产后观察,严格按护理病历书写要求与规范及时、准确书写记录等。必要时安排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减少因业务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纠纷。

2.4 加强医疗设备、用物的清查 护理人员要按时检查医疗、护理设备是否完好无损,物品及药品有数可查随时处于应急状态,用后及时清洁、补充,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随时使用。并做好班班交接。每病床尾均置快速手消毒液,母婴同室都要进行紫外线消毒,应告知产妇需防范的问题,以免造成产妇和婴儿的损害。

2.5 人性化护理

2.5.1 对待病人如朋友 谨记运用七字真言“您好、请坐、请慢走”。临产产妇入院后,产房责任护士应主动自我介绍,与孕产妇主家属做好沟通,尽量满足孕产妇的正常需要。专人陪伴,使更好地接受产前及产时宣教,缓解紧张情绪。使能增加顺利渡过分娩过程的机会。

2.5.2 精心护理 产科病房实行“四制”护理工作模式,由管床护士负责护理大包干,护理小组成员按孕、产妇情况每天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及护理宣教,护理组长予评估措施、宣教落实情况、孕、产妇掌握情况。如护士要在分娩后当日告知饮食计划,健侧卧位,讲解产后2h小便的意义及注意事项[6];伤口疼痛的原因和防止感染的方法。在产后及时询问产妇的睡眠、饮食情况以及伤口疼痛的情况,适时向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的保健;并追踪询问乳汁分泌的情况;观察新生儿进食、二便、黄疸、脐部情况等。对特殊情况的产妇予指导正确挤奶及退奶、人工喂养等。产妇出院时,护士行出院指导外,还应给产妇一些祝福的话语;留下24小时母乳喂养热线电话号码。以使出院后沟通。

2.5.3 细心治疗 护士需同情心、关心、爱心、细心并存;要懂得尊重患者;拥有娴熟的护理技巧;学会良好的沟通能力、亲和力,照顾好孕、产妇的日常生活,对产妇的提问需耐心解答,使用通俗易懂词汇;留意孕产妇的心理变化避免出现产后抑郁[7]。

2.5.4 暖心沟通 产妇出院时,护士留下科室电话,以便产妇产后进行咨询;产妇出院后,产科护士定期电话回访,了解产妇在住院期间的意见及建议,咨询及指导产妇回家后饮食、休息、卫生、避孕及婴儿喂养、护理情况;妇幼组人员于产后14天内上门检查产妇产后恢复及婴儿喂养、脐部等情况的随诊工作,使产妇能尽快角色转换,解除不稳定情绪。

3 体会 社会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身心健康。护理人员不再只是为执行医嘱而忙碌,更应融入人性化的护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爱健康。通过开展人性化、优质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整体需求,身为助产人员,更应完成:咨询和健康教育;母婴保健,产前与产后护理,产程观察、接生、新生儿护理,配合医生对异常情况进行抢救和处理等职责。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从而建立相互信赖的、合作的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更融洽,达到双赢的效果。

为达到以上效果,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等能力的培训,鼓励护理人员成为实干型及学习型人才,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专业素质与工作需求“零距离”。

宣教亦应因时、因人、因地、因效制宜,针对本区的情况,我科现应着力推进本地区的产前定期检查,鼓励孕妇及其配偶接受孕期教育,加强围生期的保健工作。因妊娠期孕妇的护理是围生期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预防和减少孕、产期各种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而母婴安全、健康,是我们产科人员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梅,翟凤平.新时期护理安全管理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14):1348.

[2]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社,2003,1.

[3] 郭晓琴.产科护理风险规范在新护士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25):349.

[4] 李建宏.整体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5(2):19221.

[5] 吴慧群,胡杰,张明英.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11(10):122.

篇6

1.1研究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4年1月我院诊断为HDCP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7.6±4.3)岁;孕周20~34周,平均孕周(16.6±1.3)周;初产妇78例,经产妇22例。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妊娠20周后至少两次(间隔6h)出现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妊娠期首次出现,无蛋白尿;单胎妊娠。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前已存在血压异常、急性感染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完善相关检查,及时给予吸氧、镇静、解痉、降压等治疗措施后好转。随后跟踪随访患者至分娩,随访期间观察组给予一体化系统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HDCP健康教育措施。比较两组孕妇的血压控制情况、妊娠期合并症及分娩方式。

1.2.1常规HDCP健康教育措施

常规讲解HDCP的常识及注意事项,嘱患者定期产检,记录围产期相关信息。

1.2.2一体化系统管理

包括4个阶段:①集中授课,给予精神支持:由妇产科专职护理人员对HDCP孕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2次/周,30min/次,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不同采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以举行讲座、发放图片及宣传小册子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怀孕及分娩的相关生理知识,让患者了解HDCP是可以治疗、可以预防的,解除患者不必要的焦虑及恐慌情绪,鼓励其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和运动,多听音乐,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患者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②制订个体化饮食方案:进行健康饮食教育,让患者和家属了解饮食与HDCP密切相关,患者饮食应当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其他微量元素,避免过多摄入动物性脂肪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特别要注意盐的摄入。③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管理: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惑,定期记录患者的血压等情况,并教育患者保持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从而改善子宫及胎盘血供。④评估认知状况:定期调查患者对HDCP的掌握情况,提高其对HDCP基础知识、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及运动知识等的掌握程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及住院时间比较100例HDCP患者均顺利完成分娩,均无终止妊娠。观察组顺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4.532,P=0.025),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3.643,P=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HDCP患者除高血压外还可出现蛋白尿、病理性水肿等临床症状,严重患者不仅可能危及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且日后发生高血压、心脏及脑血管疾病等的风险明显增加。HD-CP的治疗目的为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生,一旦患者出现重度子痫前期需要及时终止妊娠,以避免意外的发生。如何更好地预防及管理HDCP患者是目前关注的重点。健康教育作为HDCP治疗的基石,如何更好地应用成为关键之一。一体化系统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个体化护理达到最佳的护理目的。本研究分析一体化系统管理在HDCP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HDCP相关基础知识、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及运动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顺产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控制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一体化系统管理在有效提高患者HDCP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情况下,更好地促进了血压的平稳,降低了住院时间。GravningJ等对106例HDCP孕妇研究发现:接受一体化系统健康教育的孕妇HDCP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好于一般健康教育组,且自然分娩和足月分娩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健康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定期、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更好地了解了HDCP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遵医嘱行为,使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同时,系统的健康教育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了紧张、恐惧等心理负担,避免了不良情绪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因此降低了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更好地维持了患者血压的平稳。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一体化系统管理对HDCP患者母婴合并症的影响,结果发现: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及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巨大儿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一体化系统管理有效降低了母婴合并症的发生,保障了其生命安全。有研究认为:HDCP可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使得胰岛素分泌过多而胰岛素作用减低,导致胰岛素水平的基础值比较高,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不明显,导致血糖升高,最终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血压长期升高可导致胎盘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增加了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等发生风险,引起早产。一体化系统管理可以使患者更好地了解血压控制的重要性,更好地控制血压,降低了妊娠合并症的发生。本研究未发现一体化系统管理可降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丁京叔等研究发现:嘱HDCP患者保持左侧卧位,可以有效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从而改善子宫胎盘血供,对预防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结语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我院2005级学生总数760人,其中男48人,女712人;均为高中毕业生。2007级学生总数972人,其中男72人,女900人;均为高中毕业生。

1.2研究方法

我院2005级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传统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制定的,基础知识中专业基础知识占的比重过大,而有关劳动卫生、职业病和社会医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其他与护理密切相关的知识较少;护理专业知识中有关临床护理的知识仍按临床分科进行划分,没有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和精神护理方面的知识不足。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具有“强化人文、突出护理、着重能力、体现整体”的现代护理理念,符合职业教育特点。课程设置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关注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职业资格考试、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国际交流的能力,为护理行业提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变化的实用性人才。

1.3评价指标

从用人单位的评价、就业层次、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英语水平、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2结果

2005级学生就业单位评价为较好;就业层次:二级医院占45%,三级及以上医院,占43%;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89%;英语3级通过率63%;学生满意度为71%。2007级学生就业单位评价为好;就业层次:二级医院占32%,三级及以上医院占63%;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95%;英语3级通过率78%;学生满意度为91%。

3讨论

通过对2005级与2007级护理专业毕业生收集资料整理,对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进行专业调研,确定改革方向

3.1.1岗位人才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文献检索等对聊城市、山东省、全国以及国际的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2,3],结果表明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形势较好,特别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先进护理理念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更是紧缺。

3.1.2护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医护教育课程体系较为相近,培养的临床护士从而常常忽略了护理岗位应关注的主要内容。临床上护士大都偏重执行医嘱,而忽视了运用护理专业知识主动为病人提供帮助、解除痛苦的意识,造成护理工作定位不准。而且护理教育模式陈旧。高等护理教育与护理临床工作过程之间存在着许多脱节的情况。国际先进的护理人才培养经验表明,护理人才的培养,不但包括护理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职业兴趣、态度、技能等的养成,而后者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环境的支撑,即护士职业态度熏陶、护理操作技术训练、护理人文情怀养成,除了人的主观因素外,还需要客观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为护生的专业学习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机构和建立动态的、连续的护理临床教学机制。

3.2根据岗位确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根据岗位确定专业核心课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变为学习任务,模拟临床情景进行教学,构建基于护理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探索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已构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3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打破了传统“三段式”课程体系和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框架,采取课程精简、融合、重组等多种形式,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了新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渐进型”课程体系。贯彻行动导向原则,使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体验中形成职业追求的内驱力,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即母婴、儿童、成人、老年等时期)建立了符合认知规律的“渐进型”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四大模块。如我们开发的“某疾病病人的护理”项目教学,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护理过程的学习机会。教师是主持人、是导演、是教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病案项目及仿真护理环境。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以护士的角色、按照“学习目标工作任务学习资源相关知识与技能工作计划实施评价反馈任务拓展”的护理工作流程组织实施。在校内护理实训基地,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使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3.4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提高培养质量,学校医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1年级学生利用学校的仿真实训室感受临床护理情景;2年级学生到医院学习专业课,由医院的专家教授来上课和管理;3年级学生在临床医院顶岗实习1年,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学校专业教师进入医院,参与教学、管理和临床实践,以临床带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学校聘请护理专家共同制订实践教学内容和计划,充分利用医院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授课质量。正确定位专业教师和医院护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明确职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性。

3.5专业方向选择,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篇8

如何培养出较高水平的临床实用型护理人才,如何体现高职护理教育的特色,这是护理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通过数年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高职护理教育的特色,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设置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的设置应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设计的内容学

生要有能力完成,制订的目标要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另外,综合训练内容的设计应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因为在临床实际工

作中,一个外科患者也往往并存内科疾病,所以,在教学中应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既有基础知识的内容,也有专科知识的内容。教师要克服学科知识的局限,整体组织教学内

容,使基础知识与专科知识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传统的护理操作技术的传授是通过以下步骤施行:教师示教、学生观看;教师辅导、学生操练;教师评价、学生考核。学生在没有感知、想象、不会动手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个掌握技能的途径,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操作,总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综合训练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训练过程气氛活跃宽松,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和协作精神,现代的青年人竞争意识很强,但协作性很差,通过综合训练可改变这种局面;设计的情景接近临床,缩短了学校与医院的距离,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师生多接触、多交流,增强了感情,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不断得到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学改革和发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智慧,无论在设置情景方面,还是在教学手段上均有所创新,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示教操作技术,既考虑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考虑到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好的学生接受快,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完成操作技术训练任务。

2 实践教学方法

护理专业是一门具有特殊职业要求的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主张使学生尽早、尽快地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转化为专业实践能力和从事护理职业的本领。在实践教学中,必须丰富教学方法,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护理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护理思维能力及处理问题能力。我们根据以往的护理教学经验和近几年在教学活动中的不断改革和探索,认为通过以下措施,可弥补日常教学的不足。首先,制作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有效学习打下基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丰富了授课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授课效率。对一些临床护理的护理操作规范和具体过程的教学,可以通过此方式来不断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利于他们能尽快地融入临床护理活动中去。其次,要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操作,可组织他们进行操作竞赛;对一些特殊的操作,可组织学生进行示教,以免他们失去学习机会。另外,在操作技能训练中,加入设计性实验(教师给出实验要求及目的,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自主能力。

3 实践教学时间安排

护理工作是一项以实践为主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

与临床护理相结合。故第一学年应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期安排学生临床见习1~2

周,使学生早期进入临床接触患者,了解临床护理的有关知识,为早期适应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临床实习前学生集中强化操作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完成各项操作,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4 实践教学安排

护理实践教学要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在操作前要求学生先预习本次操作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明确实验操作全过程,然后由教师演示并讲解操作中的重点、难点,讲解完每项操作后,学生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之后让一名学生演示,让其他学生观察,指出不足之处与好的方面,通过及时反馈,以调动学生的动脑、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同时强化规范操作,纠正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以前学过的单项护理操作分小组采用第二课堂形式再进行训练,此时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技术的熟练程度只处于复习巩固阶段,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正确与规范。

5 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为护理专业实验室增添了整体护理模拟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房及母婴同室等)、外科手术室、新生儿沐浴室等,使教学环境更贴近临床实际,学生能在工作中尽快进入角色。另外增加了几个护理操作示教室和练习室,各项操作物品配备齐全,而且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

6 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在护理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实验前,教师先选好病历,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按护理程序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教师指导健康教育的技巧、方法,并通过对患者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指正,使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篇9

关键词:品管圈;计划性剖宫产;护理路径管理

剖宫产是一种剖开腹壁、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外科手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异常分娩的重要方法。剖宫产术占分娩比重居高不下,21世纪前10年平均执行力高达50%~60%[1]。计划性剖宫产多拥有绝大指征,风险相对较高,产妇病情相对复杂,落实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非常必要。计划性剖宫产是医院最常见的、执行例数最多的择期手术之一,也是我国最先开展护理路径管理的手术类型[2]。本院采用"品管圈"方法制定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产科计划性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计划性剖宫产,非急诊;②有明确手术指征;③临床资料完整;④知情同意;⑤单胎;⑥手术麻醉风险等级Ⅰ、Ⅱ级。共纳入产妇424例,年龄22~45岁、平均(28.6±2.4)岁,初产324例,有剖宫产术史214例。按照入院顺序,其中接受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管理者208例纳入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者216例纳入常规组,两组产妇年龄、产次、剖宫产术指征内容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管理由护士长领导,依据旧有的剖宫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产前检查、围术期护理、产褥期管理等,工作主要依赖于护士长与护士经验管理,并无系统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进行"品管圈"活动,制定并落实计划性剖宫产术护理路径,主要内容如下。

1.2.1品管圈活动

1.2.1.1建立品管圈 将品管圈命名为"五全圈",护士长担任圈长,下辖5年年资在7年以上护士,"五全圈"主要目的为完善计划性剖宫产术护理路径,落实细节护理,进而保障手术安全,增强产妇新生儿照料能力与意识,最终改善产妇及新生儿近期以及长远预后。

1.2.1.2五全圈内容 ①五全分别为"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风险管理"、"健康教育";②以小组成员为骨干,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撰写护理路径研究报告,并进行自我实践经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护士长查阅相关文献,拟定会议的主题,进行会议讨论,以以上"五全"为内容,制定新的护理路径表,讨论每条护理内容必要性、可行性,制定新的护理路径。

1.2.2新的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

1.2.2.1基本内容 以时间为纵轴、"五全"内容为纵轴,时间轴可分为入院首日、分娩日、产后首日、产后次日至出院前1d、出院日五个部分。

1.2.2.2具体内容 ①入院首日,完善检查,调取病历资料,识别风险,筛选高危因素,落实随访,进行基本的生命体征监护,强化落实高风险人群护理,落实健康教育,包括术前康复训练、新生儿护理基本宣教等;手术前,完善实验室检查,进一步确认有无手术禁忌症;②分娩日,落实围术期专科护理,如手术室护理、麻醉护理、新生儿护理等,做好专科教育,如产后并发症预防、新生儿护理的健康教育,强化高风险人群护理标准,落实术前健康教育、康复训练、新生儿基础知识、病房自我管理基础知识、症状自我鉴别与处置;分娩日做好专科教育、新生儿护理、产后并发症预防等;③产后首日,关注产后出血等并发症预防护理,并进行母乳喂养等专科教育等;④产后次日至出院前1d,除继续进行病情观察、产褥期并发症管理外,还进行有关于新生儿常见疾病预防护理以及健康教育;⑤出院前,进行关于产后卫生知识教育,如母乳喂养注意事项、术后回访、切口护理等。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总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产妇相关并发症如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新生儿不良事件如新生儿窒息,护理不良事件如护理差错、护患纠纷,产后1w完全母乳喂养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计量资料 观察组总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良事件与母乳喂养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1w完全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计划性剖宫产是许多医院最先进行护理路径管理的术式。因产科护理内容繁多、任务繁重,护理路径存在针对个体化问题的护理内容缺失、内容相对简单等问题,护理更注重技术层面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不足,注重保障手术安全,对母婴长远预后关注不足。此外,传统的护理路径还受产妇自身因素影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

经"品管圈"活动,制定完善计划性剖宫产护理流程,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1w完全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戴娟.基层医院剖宫产临床分析及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01-102.

篇10

关键词:循证医学;分娩护理;妊娠结局

分娩是妊娠的终点,是一个复杂的、高风险的生理变化过程,,临产期至医院分娩孕产妇比重不断上升,孕产妇留置医院的时间越来越短,对医院临床护理质量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妊娠结局影响因素众多,孕产妇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支持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妊娠结局。循证医学是一种获取足够多的信息而后开展诊疗护理活动的理念,将其应用于循证分娩护理有助于规避风险因素,降低风险,保障顺利分娩,保证母婴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7月,我院产科接产孕产妇300例纳入循证组,孕产妇均入院待产,孕龄36+周以上,年龄22~39岁,平均(28.3±2.4)岁。纳入标准:①未合并严重并发以致需急诊急救;②入院时,意识、认知正常,有家属陪护,知情同意。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12月接产的孕产妇300例纳入常规组,收集相关资料,与循证组年龄、高危妊娠率、孕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1.2.1收集资料 对常规组患者资料进行循证分析,提出几条循证对策。收集资料包括:①孕产妇年龄、合并症情况、送院时情况、BMI等;②分娩方式(阴道顺产、剖宫产),应用催产素情况,平产例数,难产例数;③第1产程、第二产程情况。就各指标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潜在的高危因素。

1.2.2循证与护理对策 ①?存在问题:催产素应用比重较高;?原因:高危产妇指征对与孕产妇意愿与是否应用催产素密切相关,孕产妇缺乏足够的信心,医护人员怕承担风险,孕产妇意愿对医院行为影响较大。②?存在问题:剖宫产率过高,顺产中转剖宫产率较高,产程时间较长;?原因分析:孕产妇身体状况较差;在临产前、宫缩期,不当,反转、无谓的喊叫,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心理过于紧张,出现出汗、肌僵等现象,精神绷的过紧,加速了体力消耗;缺乏科学的分娩指导,在自然分娩过程中,体力分配不均,呼吸调节不当,分娩不顺利,体系消耗过速;信心不足,轻易放弃;在分娩前期,出于身材、安全等考虑,直接选择剖宫产;家属出于安全考虑,选择剖宫产[1]。

1.2.3对策 ①对策:?明确把握催产素应用指征,在患者入院后,安排护士行胎心监护,观察宫缩情况,当且仅当宫缩进程不顺利,宫颈口迟迟未开出现滞产,或因患者伴有合并症等负面因素,母体或婴儿出现危象时才考虑使用催产素,对于自行要求应用催产素的孕产妇与家属,采取其它方式促进宫缩与宫颈口扩张;?树立严格的催产素应用文书记录制度,制定标准统一格式的催产素应用表,内容包括各时间段上的宫缩与宫颈口扩张情况,风险等级,后续措施;?采取其它替代方法,如宫颈球囊扩张术。②对策:?实施导乐护理,参考孕产妇与家属意愿,选择1名受过训练、经验丰富的助产士,采用一对一、连续全程陪护,在产妇入院时,助产士向产妇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分娩相关基础知识,采用抚触、握手等方式,缓解产妇紧张情绪,专业、有序,井井有条的开展相关检查等护理工作;?进行分娩训练,按照产程,教会产妇宫缩期调节呼吸、分散注意力的基本方法,配合按摩、压触等方法促进宫缩,在第二产程时教会孕产妇屏气、哈气法,配合微调,使孕产妇获得舒适的感受,利用胎心律激发产妇为人母的责任感;③密切观察产程,树立产妇分娩主体意识,提高产妇耐受。

1.3观察指标 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催产素使用率、剖宫产率、顺产转破宫产率、产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妊娠(新生儿发生窒息、产妇发生严重并发症、母婴中有死亡例)、早期泌乳率。

1.4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2.1相关时间指标对比 循证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常规组相比,*P

2.2分娩与预后相关指标 循证组催产素、剖宫产转剖宫产率、并发率、不良妊娠率、早期泌乳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常规组相比,*P

3讨论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降低不良妊娠发生风险,保障母婴安全,避免护患纠纷,医院对高危妊娠产妇关注较多,如高龄、合并严重合并症产妇,对于医院产科整体医疗与护理质量关注较少[2]。

本次研究,应用循证分析发现,医院催产素、剖宫产率较高,早期泌乳率较低,分别达到4.33%、50.34%、21.33%,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差别较大,应用催产素、剖宫产均可增加并发风险,甚至影响长远预后,顺产为最佳的分娩方式,早期泌乳可影响婴儿长远生命健康[2,3]。

医院催产素、剖宫产率较高,早期泌乳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能为:①剖宫产技术趋于成熟,在基层开展广泛,较为安全可靠,风险小,产妇对顺产缺乏足够的信心,对剖宫产缺乏足够的认识;②医院为降低分娩短期风险,未考虑长远预后;③医院对产妇引导、训练、控制不足,孕产妇分娩能力不足,担忧自身与婴儿安全,又缺乏科学的指导,自然分娩多不顺利,转剖宫产率较高;③孕产妇、医院对早期泌乳缺乏足够的重视。

故,循证采用:①导乐分娩助产,进行全程干预,增加孕产妇顺产信心、能力,减少分娩消耗;②严格落实催产素应用监督机制,避免盲目应用。结果显示,循证组产程更短,分娩更顺利,预后更佳。

参考文献:

[1]冯小明,杨小杰,王雪梅.206例催产素引产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4):4983-4985.

[2]黄安安,徐敏,董敏,等.催产素产前使用剂量与产妇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及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性[J].中国生物药学杂志,2012,33(5):658-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