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研究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23:2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研究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中,科学技术的功能主要是在生产力的范围内得到阐述的,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观念的提出,这种叙述方式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然而,随着韦伯、卢卡奇、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关于科学技术问题的论著的出版,尤其是哈贝马斯的《作为"意识形态"技术与科学》一书的出版,现代科学技术的另一个功能--意识形态功能被揭示出来了。科学技术的双重功能(即生产力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对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其一,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叙述体系对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做出了过度的诠释,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把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作用归结为科学技术的革命作用,甚至把历史唯物主义归结为"技术决定论"。然而海德格尔在《技术之追回》中区分出"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并断言现代技术不再是革命的因素,甚至不再是中性的因素,而是负面的因素。既然现代技术的革命功能受到质疑,也就要求历史唯物主义建立新的叙述体系来回应这个问题。
其二,在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中,科学(技术)并不属于意识形态的范围,这一点的影响是如此之深远,甚至连阿尔都塞也把理论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尖锐地对立起来。然而,在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既然已经蜕变为意识形态,那就有必要对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负面作出叙述。此外,晚年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的理论也暗示我们,由于我们把科学(技术)作为正确的观念与意识形态对立起来,导致了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泛滥。事实上,在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叙述体系中谈论的"世界"并不是原初的生活世界,而是伽利略以来用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眼光叙述出来的另一个"世界"。显然,要使历史唯物主义脱离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影响,也必须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的叙述体系。
其三,在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体系中,基本命题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存在的基本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然而,从属这一生产方式的生产者又都是有社会意识的,也就是说,社会意识渗透到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中。实际上,生产者既是社会存在的担当者,又是社会意识的担当者,正如科学技术既是生产力,又是意识形态一样。科学技术的双重功能启示我们,应当避免用机械的,非此即彼的方式来叙述这一基本命题,即不要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抽象地对立起来。
篇2
医学科学技术作为科学技术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推动医学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医学科学技术是同志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有过许多精辟论述,他特别强调在发展医学科学技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伦理道德规范。
当前,认真学习和研究同志医学科技伦理思想,对于促进我国医学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医学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中的作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同志医学科技伦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客观、公正地评价医学科学技术的作用,重视医学科学技术伦理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运用于各个领域。在医疗卫生行业,科学技术越来越显现出重要作用。一些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之中,为人类的健康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带来了福音。在新的历史时期,医学科学技术更深入、更快速地向前发展,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正如同志于2000年8月21日在第十六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所指出:“20世纪,人类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从量子理论、相对论的创立,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信息科学的诞生,到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的绘就,世界科技发生的深刻的革命,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可以预计,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1]220“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生物工程技术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为农业、医药和人类健康开辟了全新的前景。”[2]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高新医学技术的运用也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新医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高新医学技术在医疗工作中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重要作用,为人类的健康服务。2000年8月5日,同志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时的讲话中强调:“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伦理问题。”“在21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3]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为人类造福历史经验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同志曾多次指出: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是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以知识造福于人民,是科技工作者的光荣责任。”[1]601995年5月26日,他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工作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主战场,把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主要任务。”[4]“要十分重视解决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减灾防灾、人口控制、人民健康等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问题,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作出贡献,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1]54防病治病,促进人们的健康是医学的根本目的。高新医学技术的运用是实现医学目的的重要手段,要使高新医学技术发挥积极作用,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操作、运用高新医学技术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为病人服务的崇高品德。因此,应对医务人员加强医学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真正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从而有利于医务人员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克服医学技术主义至上的观念,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贯彻和落实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因此,在发展、运用医学科学技术过程中,必须始终强调医学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比如,基因工程可能导致基因歧视,网络技术涉及国家安全、企业经营秘密以及个人隐私权的危险,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基因治疗、克隆技术的适用范围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有的国家利用高技术成果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在世界或地区范围内谋取霸权,干涉他国内政……科学技术本身难以做到这一点。
在21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5]2000年5月17日,同志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埃利斯•鲁宾斯坦专访时的谈话中又强调:“生物技术,尤其是对基因的研究,必将给人类带来福音。”“防止基因歧视、保护个人隐私、贯彻知情选择和实现公正原则,都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科学自由的原则一定要坚持,但科学的发展要为人类服务,不能危害人类自身。”[1]1862000年6月28日,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同志再次强调:“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伟大科学工程,它对于人类认识自身,推动生命科学、医学以及制药产业等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过全球科学界的共同努力,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工作框架图’已经绘就,这是该计划实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类基因组序列是全人类的共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财富,应该用来为全人类造福。”[1]
三、尊重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保护知识产权医学科技工作者是发展医学科技的主导力量,他们为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劳动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其人格必须受到人们的尊重,其成果应受到保护。
这也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在这个问题上,同志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多次要求对那些在科技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1991年10月8日,他在农业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一些科学家给予充分肯定。“实践证明,摩尔根对遗传学的贡献是不能否定的。”[1]2910月16日,在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仪式上的讲话中,对钱学森在科学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示热烈祝贺,并借此机会向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1996年12月9日,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建国以来在医学科技和卫生服务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高度赞扬。2000年6月28日,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为人类基因组序列作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高度评价。
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是尊重科技工作者劳动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伦理的一项内容。“技术转让和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中的重要问题……科学技术,总是要同世界各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1]55“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尊重并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实行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是21世纪人们应该注重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217加强国际合作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生物工程、基因技术、信息科学等领域加强了国际合作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与国外科学技术的交流中,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伦理原则。由于各国基础、自然环境、人口特征、文化教育状况等的不同,科技发展的程度差距很大,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各国应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所以,在科技交往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又要善于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
至于遗传资源问题,中国在1998年6月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其出发点是在该原则下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国政府鼓励中国科学家与国外同行在这一领域进行合作,所限制的只是少数个人和公司以科研名义采集标本从事商业活动。”
[1]186-1872000年10月11日,同志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又重申,在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下,搞好科技领域国际合作问题。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大气和水体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特网上虚假有害信息的防范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加强工程科技的国际合作来促进解决。我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展战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更好地保护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拥有一个更为美好的发展空间[1]227-228。
四、诚信、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是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医学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诚信,是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是科技发展进步的内在保证。诚信,在科技领域,也就是要具备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科技工作者应该率先垂范,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克服急于事功的浮躁心态,反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者。”超级秘书网
[6]同样,一个人要想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必须“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求实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这四种精神,是我国数代科技工作者崇高品质的结晶,也是科技事业繁荣的重要保证,要作为科技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扬光大。”
具体来讲,“求实是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学之本,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所在。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以求实的态度,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真理,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是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内在要求。在科学技术工作中,既要倡导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又要提倡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发挥集体优势,协同公关。”[1]60-61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除科技行业中可能出现的弄虚作等不正之风,科技才能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6.
[3].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71.
篇3
摘 要:以近年来农业类科技期刊已中几个三线表为例,分析其辅助线添加的问题,阐明了三线表添加辅助线的作用和方式。笔者认为,在农业类科技论文表格中,对于三线表应有更确切的认识,需在必要时添加适当的辅助线。
关键词:三线表;辅助线;贯穿;栏目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120-03
表格是记录数据或事物分类等的一种表达方式[1]。在科技论文中,三线表以其形式简单、方便比较而被广泛使用,三线表通常只有三条线,即顶线、栏目线和底线。但三线表在必要时也可以添加辅助线,只有通过灵活添加辅助线,才能使三线表达到几乎所有卡线表所能表达的内容,从而显示出三线表简单明了,容易排版的优点。添加了辅助线的三线表,仍称之为三线表。对于三线表的规范,已有许多作者进行了探讨[2-8]。本文选取近年来农业类期刊已中几个三线表的部分,针对其辅助线的添加情况进行分析,以引起作者和编者的共同关注,促进农业期刊的规范化。
一、顶线与栏目线间的辅助线
1.单层变双层
(1)明确栏目属性
由表1A表题可以看出,表格要说明的是不同处理对不同生育期蚕豆株高的影响,表中数据的共同属性为株高,且其共同的单位也已经放在了表格右上角。该表设置了“苗期”“开花期”“结荚期”等多个横向栏目,但表身信息所对应的栏目实质上应为“苗期株高”“开花期株高”“结荚期株高”等。可见,该表横向栏目和与之对应的表身信息特征或属性并不相符,该表缺少一个实质性的栏目词“株高”,故该表可以改为“表1B”。对于这样的修改,可能会产生一些异议,有的观点认为“‘株高’与表题中的‘株高’相重复,可以删掉”。之所以会这样认为,主要还是没有弄清三线表对表题与栏目的要求[1]:三线表表题是指表格的名称,应准确得体(能确切反映表格的特定内容);栏目才是该栏的名称,反映表身该栏信息的特征或属性。对于表格自明性的表达,表题与栏目并不是互补说明的关系,而是有着不同的说明对象。
(2)明确隶属关系
表2A在栏头右侧有7个栏目,表达的内容为:在“CK”“0.2%NaCl” “0.4%NaCl” “0.6NaCl”处理下,叶片Tr的变化,以及后3种处理与“CK”处理相比较的结果。但该表的7个栏目在同一层内,使得栏目“较CK下降百分比/%”重复出现,造成栏目隶属关系不清,表身数据混乱,况且将单位放在了表格右上角,这就表示表格中的所有数据的单位相同,均为“mmol・m-2・s-1”,这显然与表格中“较CK下降百分比/%”一列的数据单位不符。可见,此表格所表达的内容较为复杂,不应设置为一层,需要增加分层,将7个栏目按其隶属关系分组处理:CK处理单独设置,“较CK下降百分比/%”分别归类于其相应的栏目之下,将表2A修正为表2B,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表格要表达的内容。当然,“较CK下降百分比/%”的表达也不确切,将其规范为 “较CK下降/%”。另外,此表还有别的修订方法,如把“较CK下降”的值置于Tr值后的括号中,然后加表注说明等。
2.多层栏目的层次设置
表3A将横向栏目分成了2层,第1层有“单株成铃数”“果枝成铃率%” “果节成铃率/%”3个栏目,一层栏目下又有若干二层栏目,但其二层的栏目不明确,没有指明“07-05”“08-10”“09-05”等的属性,据三线表中上层栏目为下层栏目存在的前提条件或共同属性的规范,可知此表的栏目层次不清,应增加分层,标明其属性,否则“07-05”“08-10”“09-05”等的信息就难以读懂,影响表格的自明性,故建议将表3A改为表3B的形式(同时对“果枝成铃率%” “果节成铃率/%”2个栏目进行精简)。这样的表格更合乎逻辑,读者一看就明白。
二、栏目线与底线间的辅助线
1.添加贯穿全表的横线
表4A的栏头为“采样地点”,但其包含不了“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三个竖向栏目,可见此列信息虽有联系,但其特征或属性并不完全相同。
该表身信息实则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采样点的实测数据,一部分为据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此两者虽有区别,但联系密切,不宜分成两个表格。对于此类表格,就须添加辅助线。此表首先应在“东方城下”加一贯穿全表的横线,这样,就将实测数据与计算数据区分了开来;“变异系数”一行的数据,按照表格的竖读性,其单位应由横向栏目给出,但据实际情况,其单位应由竖向栏目得出,看来,此表在添加了一条辅助线后,还是显得不太明了,故还应在变异系数一行的上方再添加一条横线,以示区分,当然,表中的含量应用质量分数的量符号来表示(如表4B所示)。
2.添加不贯穿全表的横线
表5A表注说明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但表格的层次设计欠分明,使表格中数据混为一片,弄不明白是品种内比较还是品种间比较。为正确显示比较结果,明确显示由于比较而分成的若干个实质小块,应添加辅助线,明确其隶属关系。据该表的实际情况,添加一不贯穿全表的横线(如表5B所示)。之所以不进行贯穿,是因为栏头“品种”可以包括其下的所有竖向栏目,故只须将其右边的数据区进行区分。区分之后,可将竖向栏目置于与其有导出、限定等关系的右面边几行数据的中间,起“统揽全局”的作用[3]。
3.特殊表格处理
表6A(原表中没有竖向的虚线,虚线系笔者加入)为一倒置表,其表身中数据单位由竖向栏目给出,但此单位仅适合于横向栏中“平均值”“标准差”“变幅”三个栏目下的数值;最后一栏“变异系数”有自己的单位(%),其单位由横向栏目给出。这样在同一个表中,其表身中的数据单位,有的由竖向栏目给出,有的由横向栏目给出,显得比较乱。若性状值少,将表格中的纵横栏目进行倒置(如表6B所示),最后一列的变异系数,就会在新表中最后一行出现,可以采用“2.1”节加入一条横的辅助线加以区分。但像表6A这样,原表中性状有24个,采用以上的倒置法处理,一则表太大,二则不利于对变异系数进行直观比较,故笔者建议,可以在变异系数左侧加上一竖线区分(表6A中的竖向虚线),因据文献[1]有关辅助线的说明,并没有说明是不可以加竖的辅助线。当然,此表也可以将变异系数值加括号置于变幅数据之后,然后用表注加以说明,但总没有将变异系数单列进行比较直观。
三、小 结
三线表顶线与栏目线间添加辅助线是为了分清栏目的层次和隶属关系;栏目线与底线间的辅助线则是为了区分多组别的实验数或是统计学处理结果。对于添加的辅助线是否需要贯穿全表,已有许多文章进行过探讨[9-11]。
笔者以为:要不要贯穿,应区别具体情况,分别对待,若栏头不能包括所有的竖向栏目,即竖向栏目的属性不完全相同,需将竖向的栏目分组,则需加一贯穿全表的横线(如表4B所示);若栏头可以概括所有竖向栏目的所有属性,只是区分竖向栏目右侧对应的数据,则需加一不贯穿的横线(如表5B所示)。对于顶线与栏目线间的辅助线,所有的期刊均用正线,但对于栏目线与底线间的辅助线,有的期刊采用了空半行,有的采用虚线,这都是可以的,均可以达到表达清楚的目的,对于同一种期刊,最好选用一种添加方式,以保证体例的统一。对于三线表中竖向的辅助线能不能添加,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金永勤.医学论文中三线表的规范化问[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8(5).
[3]卢萍,蔡群.医学论文表格的审读及三线表的使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1).
[4]刘祥娥,林琳.三线表使用中常见的2种错误[J].编辑学报,2006(4).
[5]马奋华,倪东鸿,王小曼等.三线表设计中栏目设置的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6).
[6]李兴昌.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写作与编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7]秦和平,周佩琴,邢宝妹.两种特殊的科技期刊表格技术处理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
[8]宫福满.对“关于科技期刊表格规范的商讨”一文的商榷[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5).
[9]幸兴球,翟林,王隽等.关于科技期刊表格的商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5).
篇4
生化标记技术
目前,同工酶标记和贮藏蛋白标记在栝楼种质研究中比较常用。
1用于亲缘关系的判断
不同品种、产地栝楼的蛋白电泳图谱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31]。孙稚颖等[32]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山东栝楼农家栽培品种、野生种以及湖北栝楼的种子蛋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山东优质农家品种仁瓜蒌、牛心瓜蒌的种子蛋白电泳谱图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小光蛋与野生栝楼的蛋白电泳谱图最相似;湖北栝楼与各山东品种在蛋白电泳图谱上有明显差异。这些结果结合性状特征从蛋白水平上说明:仁瓜蒌和牛心瓜蒌属于优质品种;小光蛋与野生品种较接近,品质稍差;湖北栝楼与栝楼是同科同属不同组别的物种。
2用于栽培品种的鉴定
同工酶电泳图谱谱带发生多态性变化,反映了生物在蛋白质水平上的多型性,可作为生物遗传变异的证据[33]。孙稚颖等[34]以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为手段,以山东栝楼的各农家栽培品种以及野生种的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各农家栽培品种间及与野生种之间的酶带数量、带级、位点及活性强度等的差异可作为品种鉴定的依据;根据其同工酶谱图的相似程度判断,牛心瓜蒌与仁瓜蒌,野生栝楼与小光蛋,大瓜蒌、八棱瓜蒌及地瓜蒌彼此间亲缘关系较近,这与贮藏蛋白电泳图谱相结合可以更准确的判断各品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3用于雌雄性别的研究
栝楼种植时雌、雄比例对瓜蒌的产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在雌、雄植株区分方面生物技术优于传统的鉴别方法。于凤池等[35]对栝楼雌、雄不同器官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和电泳分析,成熟雌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比雄株多了第5条谱带(Rf=0.643);在成熟器官(叶片、卷须)中,雌株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比雄株强,但在幼嫩器官中两者差别不大。另有研究表明[29],雌、雄株的叶片、叶柄、卷须、茎尖的各种同工酶图谱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分析:叶柄的图谱中出现了4条相关谱带;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分析:幼苗叶柄、茎尖图谱中雄株各出现1条特征谱带,卷须、叶片、茎尖图谱中雌株各出现1条特征谱带。雌雄株的酯酶同工酶图谱、雌雄株不同部位的同工酶含量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细胞学标记技术
细胞学标记技术主要是指染色体核型和带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用于物种的鉴定
根据传统的理念,栝楼染色体的核型对称性、随体大小和数目等方面的差异可以作为分析栝楼不同基因型材料的亲缘关系及种质鉴定的方法。黄璐琦等[36]对国内栝楼属的8个物种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鉴定,发现了中药瓜蒌和天花粉的染色体特点为表现为八倍体,二倍体一般不能入药或甚至有毒副作用;并且,多倍体与器官特化以及地理分布尚未发现有规律的联系。
2用于染色体倍数与次生代谢物质相关性研究
杨福红等[37]人研究了人工诱变不同倍性染色体栝楼的生长发育及果实糖、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四倍体栝楼的长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果实中总糖和总酸的含量明显优于二倍体;四倍体栝楼果实大小、质量、结实率和百粒重明显小于二倍体,差异极显著。黄秋波等[38]以五个不同产地的9种栝楼品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染色体倍性与物质积累之间的关系,9个品系中一类是染色体数目为2n=6X=66的六倍体,另一类是染色体数目为2n=8X=88的八倍体。八倍体栝楼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六倍体,在盛花期时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二者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总体来看,以盛花期为限,之前,六倍体栝楼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八倍体,之后,八倍体栝楼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更高;八倍体栝楼叶片叶绿素含量都低于六倍体,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对差异幅度为4%~10%。这为栝楼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多倍体育种提供了指导依据。
种苗快繁技术
1外植体选择研究
在已有的关于栝楼试管苗快速繁殖体系[39]和外植体取材研究[40]的基础上,杨晓伶等[41]以栝楼茎段、叶片、块茎幼苗的茎尖和带芽茎段进行了快繁外植体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MS+2mg/L苄氨基腺嘌呤(BA)+0.5~0.05mg/Lα-萘乙酸(NAA)可诱导块茎幼苗茎尖及带芽茎段产生丛生芽,在培养基MS+0.1mg/LNAA+0.2mg/LBA作用下生根,能够在移栽后实现快速繁殖,而茎段和叶片可形成愈伤组织,但不能形成根。
2最佳快繁条件研究
余慧琳等[42]通过对茎段腋芽的离体快繁研究,确定了形成无菌试管苗的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BA0.2~0.3mg/L+NAA0.1~0.2mg/L组合;继代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BA0.1mg/LNAA0.1~0.2mg/L组合;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0.2mg/L组合。陈惠等[43]研究发现将不定根根尖,接种在MS+BA4mg/L的培养基上光下培养效果最佳。兰伟等[44]研究并确定了适宜栝楼芽诱导、愈伤组织诱导与繁殖、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条件。有研究[45]对不同激素对栝楼试管苗生根影响进行了研究,6-苄基氨基嘌呤(6-BA)为1.5mg时对芽的诱导效果最好;采用MS培养基附加6-BA1.0mg/L+IBA0.3mg/L+NAA0.05mg/L增殖效果好;IBA比NAA更能促进生根。各种最佳条件的确立对于栝楼优质种苗选育、大规模细胞培养以提取有效成分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篇5
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总量很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真正运用于生产,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又很少。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5~85%之间,而我国仅为30~40%;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只有42%。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存在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的与接收诸环节中的各种障碍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这些障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信息形式问题。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自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也同样取决于其传播的深度与广度。
不仅知识的内容决定其是否构成信息,而且知识的传递与表达方式也决定着它是否构成信息[3]。虽然科技成果本身就是一种信息集合体,但是由于科技成果的生产往往相对集中于某些时间和空间,在对其进行相关的信息化处理之前,其本身的形式并不一定适合进行传播与运用。所以科技成果的信息传播形式就成为影响其最终价值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由于农业生产者数量庞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媒在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主要、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仍然是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生产者面对面的沟通。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信息持有者尚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传播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传递机制,从而造成大多数农业科技成果始终处于“阳春白雪”、深锁春闺的状态,没有以适合农业生产者特点的朴素简洁的形式与他们见面。
2.农业科技信息的载体障碍。农业科技信息的载体主要有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推广组织等。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网上资源匮乏,因此网络用户稀少,这又使得用户入网费用提高,进一步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同时,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
由于近年来面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原本效果不错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人员与经费规模、工作所需投入上呈倒金字塔结构,即县级农技推广人员占的比重大,而乡村两级农技推广人员所占比重小;而据研究,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工作状况(钱永忠,2000)。因此,目前的情况不符合农业科技推广的规律,对农业科技成果信息深入到千家万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也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综合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高度结合。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大量涌现的新形势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日趋严重。
3.信息供体与信息受体的行为动力障碍。信息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共同作用是农业科技成果顺利进行产业化的前提。
信息供体的行为动力当然地来源于市场诱因,但是又不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研究表明,越接近于科技成果形成的源头,科技成果的转化越依赖于非市场因素的作用;越接近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终端,市场机制作用的强度越大。同时,由于农业科技成果公共物品的性质,免费搭乘“信息快车”,无偿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使得成果拥有人(包括成果转化开发单位和各级推广组织)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严重者甚至无法收回成本。作为回应,信息供给者常常被迫提高信息产品的价格或信息使用的门槛。这就使科技成果供应陷入了一个怪圈:免费或过低的收费,将使科技成果与信息的供给者血本无归,而过高的收费又往往造成潜在用户的流失。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还是要通过政府行为,提供完善的政策法规或一定的经济补贴来支持信息供体,鼓励其开展农业技术信息的传播与服务。当然,现实中也有少部分信息供应商,如一些刊物、报纸、信息咨询中心等通过有效的市场运营获得了成功,但网络信息供应商目前的经营状况还不甚理想。这主要是因为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此外,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科技成果研发的困难,也使得技术供给者市场活跃程度较低。
农业科技成果使用者接受农业科技成果的原因来自于农业科技带来的产品创新或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其本质是带来农业生产机会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收益的提高,因而带来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
由于农业产业的弱质性,我国农业生产者经常处在被市场挤压的境地,生产效益不高,单位产品的利润有限,加之生产规模较小,因而缺乏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同时,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中国农民更是深受“平安是福”、“小富即安”思想的浸,不愿意冒险行事,因此,他们不会轻易接受风险不明的农业科技信息。而等他们看到别人使用某项科技信息获利并开始模仿时,其技术收益又因使用者的增加而往往比预期的要低。这些因素又反过来成为进一步影响农业生产者接受农业科技信息积极性的因素。
4.信息的信度与效度问题。信度是反映事物稳定性、可靠性的指标。信度的作用在于消除不确定性。但是,如果信息路径的噪音太大,那么,科技成果信息的传播过程反而可能成为增加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每一个中间环节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信息的效度即信息的准确性和应用效果。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加之农业生产环境的开放性,因此几乎没有具有普适性的农业科学技术。任何一项技术都需要结合一定的生产条件进行适度的改造。而农业科技信息的加工方法和改造程度直接影响着它的效度。
农业科技成果的立意是否以解决特定问题为导向是决定其信度与效度的关键因素。问题导向在决定科技成果内容的同时,也决定了科技成果的信息形式,即它充分考虑了接受者的特点。比如说,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地域性,要提高技术使用效率,就必须使农业科学技术与当地生产条件相结合,实现技术的本地化。
5.信息的不对称性。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非常普遍。
信息不对称最经常地表现为“不懂”技术的使用者(包括技术开发的风险投资商、科技推广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民)和“不懂”市场的技术持有者之间的沟通困难。
进行信息充分沟通的一个前提,是对话双方能够在同一个对话平台上把事情“说清楚”。可是事实上很难做到这一点。而封建社会婚姻中常见的那样一种现象倒是时有耳闻——技术持有者出于对技术保密的心理以及法律、政策所允许的某些保护性措施,使得技术成果的信息不完全,就像一位护雏心切的家长,对自己的女儿娇宠过度,不让她抛头露面,同时又不论其长相如何,在自己看来总是貌美如花,因此希望她能找到一个上好的婆家;而对投资者而言,由于对技术了解程度有限,但出于保护自己投资利益及规避风险的本能,总想更多地获得有关的技术信息,可是科技成果这一待嫁的新娘却总是披着红色的盖头,在她与自己正式成婚之前,无论如何难睹芳容。于是,双方在成为亲家之前,总要先互为敌人,都想摸清对手的情况,而又往往云里雾里,不知所以,最后是“不打不成交”或者以告吹了事。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经常出现技术持有者对技术效果的高估,而投资者迟迟不予投资的现象。如果信用制度完善的话,这些问题应该不难解决。但恰恰是由于不规范行为的泛滥,政府评奖制度以及中立性的技术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往往仍不足以为投资者采信,所以,科技成果使用者对一项科技成果的接受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成果持有者的声望,投资者的眼光、胆魄和运气。
信息不对称的客观事实,加之制度的失范,造成了以上的尴尬局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当然不能是让科技成果使用者成为技术专家或者使科研人员成为项目经理人。完善法律制度,规范操作行为,确保科技成果评估机构的中立和专业化,提高农业科技信息的信度与效度,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6.信息的梯度转移问题。信息的梯度转移规律是指信息总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方向循序进行传递的。
由于知识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在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甚至在接受者群体之间都存在着“知识差”[4],由此也就难以避免形成“信息差”。这一差距的大小直接决定信息传递的速度、方向、范围和效果。“信息差”的大小决定了信息转移的梯度。梯度是指某物质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方向上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的现象。实物的能量是沿着梯度最大的方向流动的:水向落差最大的方向倾泻,电向电位差最大的方向流动,热量向温差最大的方向传导,等等。然而,科技信息的传播扩散却与之相反。由于它是一种知识商品,如果接受的一方没有相应的知识、技术和经济基础,就很难接受、消化它。所以,科技成果是沿着应用梯度最小的方向转移的。
科技成果的生命周期与科技成果梯度纵向转移(由科技发达地区转向科技不发达地区,这是地域上的纵向转移;由发达地区的衰落型科技转移到落后地区变为先进型科技,这是时间上的纵向转移)规律,提醒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努力推动科技成果的“平民化”和相关科技知识的“普及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
二、政策建议与措施
1.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首先,要进行制度创新,改革农技推广项目的拨款制度,建立推广项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公平的农技推广项目招投标竞争制度;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条件,解决其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以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制定政策,健全民间科技推广体系。以农民专业协会为代表的民间科技推广组织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新生力量,它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的不足,填补了农业科技推广的一段真空地带。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民间科技推广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
第三,为涉农企业等中介组织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间。融技术、产品、服务于一体的中介组织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技术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利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2.消除噪音,提高科技信息的信度与效度。消除噪音的关键就是要控制好信息源的信息行为。从理论上讲,科研人员、推广转化组织(包括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示范户都可能成为信息源。完善法律、行政管理和社会信用制度是消除人为信息噪音的根本。同时,缩短信息传输路径,减少中间环节,尽可能做到信息的直线传递,是减少信息噪音的技术手段。
实施信息的标准化是提高信息信度与效度的重要措施。农业标准信息是指反映农业标准的技术性文献。它不仅技术手段先进,而且通俗易懂,易于为信息用户所接受。农业标准信息对于建立科技成果的市场信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努力做到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的准确、规范,实现标准化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避免无效和错误信息的出现。
3.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率。农业信息化程度决定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速度与效率。要结合国情,注重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采用多种信息手段,尤其是农业生产者喜闻乐见、易于采用的信息手段来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农业科技信息。
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政府和民间、国内和国外等多种投资渠道,加大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投融资力度,促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在线推广。超级秘书网
4.遵循信息梯度转移规律,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发展要求,精心选择技术信息对象,因地制宜地做好科技成果和成果形式的选择工作,以提高产业化效率。同时,根据各地的经济、文化、自然等资源禀赋条件,以提升经济层次为目标,选择适合当地特点的适用科技成果,积极进行尝试,努力实现经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5.建立完善、开放的科技信息管理体系。由于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各利益主体寻求自我保护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其彼此间互相进行信息的封锁,以确保自己处于信息垄断者的地位。然而,这种行为的最终结果是,由于彼此间的不合作,极大地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市场化,最终是打碎了科技信息垄断者获得最大利益的梦想,使大家的利益都受到损害,而科技研究、开发的投资者成为这一行为的最大牺牲者。建立完善、开放的科技信息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科技成果信息的公开和共享,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各利益主体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最有效保障。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信息本质,把握其信息特点,遵循信息传播规律,改善信息传播条件,以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孙宝寅,曹自学:《科技传播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
篇6
高速切削刀具技术
(1)刀具材料的选择。单图层或多图层的硬质合金、陶瓷、聚晶金刚石等具备了良好的热稳定性、抗冲击的力度大并且很耐磨损等特点,使得它们在高速切割时与被切割的对象的化学亲和力不大,因此它们通常被选作高速切割中的刀具材料。
(2)高速切削刀具的平衡。在进行高速切割时,切割刀具还需满足静平衡要求及动平衡要求,这样才能避免在极高的转速之下强大的离心力使得韧性较差的刀片发生断裂引起的各种事故,避免人身伤害。动平衡主要针对直径较大的道具及盘类道具,尤其是外伸很长的必须对其进行动平衡。此外,还要分别对道具上的每个元件进行平衡,通过平衡后再组装起来对道具联通主轴一并进行平衡才可以。
(3)高速切削刀具几何参数。切削道具的的几何参数对其以后在使用中的耐用程度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现如今的高速切削道具的刀刃前角平均比传统切削道具的前角小10b,后角大约5b至8b,这样做的原因是传统的几何参数没有关注到刀具的热磨损使得道具的破损率大大增加,而新的几何参数则考虑到了这些因素,采用修圆刀尖或倒角刀尖,以增大刀尖角,加大刀尖附近刃区切削刃的长度,降低了刀具的热磨损,减小了道具的破损率。
(4)高速切削刀柄系统。刀柄与主轴内孔锥面和端面同时贴紧的两面定位的刀柄的开发及使用。以往的高速切削刀柄一般是7B24锥度的单面夹紧刀柄系统,其缺点是刚性达不到要求、ATC的重复精度不稳定、在高速主轴的带动下容易受到离心力的影响,且刀柄锥度大,不利于快速换刀及机床的小型化。在这样的问题下,刀柄与主轴内孔锥面和端面同时贴紧的两面定位的刀柄应运而生,它有效的提高了精度,充分满足了高速切削技术的要求,两面定位刀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对时下常用的刀柄进行改良设计进行的改进性设计,如BIG-PLUS、WSU、等系统;另一类是以德国研发的HSK为代表的B10中空短锥刀柄系统等几种形式。
高速切削工艺
高速切削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加工产品的精度,减少了废件的产生从而减低了生产成本。它的产生是对传统切削技术的突破,传统的切削认为只有减低转速、降低进给以及单行程、大切深才能保障较高的工作效率;相反,高速切削技术大大提高了转速,加速了进给,同时进行中切身、多行程。由于高速切削是新生的切削方式,所以目前尚没有完整的加工参数表和实例可供参考选择,这就要求我们以后在具体操作中慢慢摸索,进行大量的实验,用现有的及未来试验后的数据建立起新的数据库,以便更好的发展高速切削技术,许多电脑编程的软件还达不到高速切削技术的要求,这就需要人工努力来完成,这样高速切削工艺才能在摸索中前进。
篇7
关键词:自然语言处理;特征提取;语法;语义;语用
中图分类号:TP39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1112-03
Feature Selection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Technology Text based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CHEN Pin
(Automation Department,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16005,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echnology and economy, Chinese technology texts are full of the whole Net in the form of electronic text. So, Chinese technology text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has become a hot theme in the information domain. This paper set up a new feature selection model based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based on this model, analyses in terms of syntax ,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
Key words: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Feature Selection; Syntax; Semantics; Pragmatics
1 引言
从50年代的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研究开始,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简称NLP)已有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自然语言处理是研究如何让计算机理解和生成人们日常所使用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目的在于建立起一种人与机器之间的密切而友好的关系,使之能进行高度的信息传递与认知活动。[1]
本文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理论及方法[1][2],以及中文科技论文文本其自身较强的领域特征,建立了文本特征提取模型,并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来分析处理,同时也用于解决自然语言中的多义、同义和相关性问题。
2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特征提取模型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文科技论文文本,很自然会遇到自然语言的各种问题。因此构建一个优秀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3],是我们有效处理自然语言的关键所在,具有深刻的意义。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特征提取模型由词汇层特征向量输入、语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和概念层特征向量输出等部分组成。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特征提取模型过程如下:首先输入词汇层特征是已经经过预处理后的词汇,包括词性标注、句子编号等等。然后对相同句子编号的词汇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进行语法分析,即组块分析。再是利用已经经过处理的语料库中的词汇建立领域概念树,并基于领域概念树进行概念语义分析。最后是语用分析,利用词间相似度和关联度进行语境分析。整个模型中,随着语法层面到语义层面再到语用层面,语言的处理程度逐步趋于细化,其精度也随之提高。
图1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特征提取模型
3 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但仍然是一个瓶颈问题。因此目前通常采用“分而治之”的原则,来降低完全句法分析的难度,进行部分的句法分析,我们也称之为组块分析。因此,本文结合Abney组块描述体系[4],定义汉语语法基本成分为各组块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词性判断规则的组块分析策略,用于解决中文科技论文文本分类过程中的自然语言问题。
其中,组块标记集如表1所示。
表1 组块标记集
词性标记集如表2所示。
表2 词性标记集
在本论文中,我们分析组块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基于词性判断规则的组块分析策略(Chunk Analysis base on Part of speech Rule,简称CABPos):
设组块标记(Chunk Sign)记为CS;词性标记(Pos Sign)记为PS;->表示前后标记符,如s->p表示主语组块在谓语组块前;每一个进行语法分析的句子(即词串),记为Seni=ti1ti2…tim,其中seni为第i个句子,tij为第i个句子中的第j个词汇;把每个句子等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分别记为Ti1,Ti2,Ti3;关联词表为RT。
判断规则如下:
4 语义分析
目前,比较成熟的语义分析手段主要有格语法,语义网络,义素分析法,优选语义学和蒙塔格语法等等[6]。本文将结合中文科技论文文本的强领域特征在原有概念树模型的基础上创建一个领域概念树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语义分析。从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自然语言的同义现象和相关性问题,提高了文本分类的准确率。
4.1 领域概念树
从语义角度上分析,中文科技论文文本往往具有强的领域特征。比如说,“禅宗”、“僧人”等词汇就明显地带有强烈的“人文科学-宗教-佛教”领域的词汇色彩;而“中超”、“切尔西”、“角球”等词汇就明显地带有浓郁的“人文科学-体育-足球”领域的词汇色彩。因此,本文在传统概念树基础上结合中文科技论文文本强领域特征构建一个新的语义模型――领域概念树。如图2所示。
图2 领域概念树
4.2 基于领域概念树模型的概念语义分析算法
向量空间模型是文本分类特征提取中用得最多的特征模型,因为它够简单,而且特征提取的效果也不错。那么在VSM中,如何才能把领域概念树中的概念反映到特征项中,我们是这样处理的。
在数学上,词汇层映射到概念层,可用下式表示:
(8)
式中,T0为词汇层特征向量,Ts为概念特征向量,T可以用标题名B、作者情况Z、中文摘要W、关键词G、正文ZW和参考文献CK等替代。
基于领域概念树的概念语义分析算法主要包括下列操作:
设概念领域树中各概念词汇集,标记为CDS。
Step1 输入词汇层特征向量:
(9)
式中Fi表示特征向量中的第i个特征项。该特征项函数主要变量是ti、wi和CS(ti),也可以包含其他特征项信息;其中ti是特征词汇;wi是特征词汇的权重,CS(ti)是词汇ti的组块标注。
Step2 对词汇层特征向量中各特征词汇,通过领域概念路径以及组块标注归并属于同一概念层次的特征词汇。
式中T′i表示属于同一概念层次的词汇;ci表示归并后Ti概念层次代码标记。
Step3 计算属于同一概念层次的特征词汇T′i所对应的概念权重。
式中ρi表示同一概念层特征词汇T′i的概念权重。
Step4 输出基于领域概念树的概念层特征向量:
由此可见,基于领域概念树模型的概念语义分析,如果特征项中参数词汇属于领域概念树中的某领域层的概念词汇,那么该词汇就能增强它在该领域层的权重系数,极大地解决了同义词等语义问题,提高了分类的精确度。
5 语用分析
语用分析可以理解为词汇的上下文语境的分析。本文中,自然语言处理在语义、语用层面上所描述的词汇是基于领域概念树中的概念词汇。因此,本文基于词汇间相似度和关联度,提出了一种语境分析方法。
从数学角度上来分析,基于词汇间相似度和关联度的语境语用分析过程,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式中Ts是概念语义分析后的特征向量,Tr是语境语用分析后的特征向量,T可以用标题名B、作者情况Z、中文摘要W、关键词G、正文ZW和参考文献CK等替代;ξ是词汇间相似度的阈值;η是词汇间关联度的阈值。
基于词汇间相似度和关联度的语境分析算法主要包括下列操作:
Step1输入概念语义分析后的特征向量:
Step2对概念层中的词汇进行词间相似度计算,如公式(16)和(17):
Step3对概念层中的词汇进行词间关联度计算,如公式(18)-(20):
Step4通过实验获得词汇间相似度的阈值ξ和词汇间关联度的阈值η,取词汇间相似度Simlexical(ti,tj)>ξ和关联度Relaxical(ti,tj)>η的词作为新的特征项。
Step5 输出经过语境语用分析后的特征向量:
此算法主要是通过词间相似度和关联度来判断同一概念层次上词汇间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改善了自然语言处理过程的性能,来提高文本分类的准确率。
6 举例
为了具体说明该方法,以某标题名来举例说明,如下所示:
标题名: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协同理论与法律对策
设t1="计算机",t2="病毒",t3="防治",t4="协同",t5="理论",t6="法律",t7="对策"。B0表示标题名原始特征向量;Bs表示标题名经过语义分析后的特征向量;Br表示标题名经过语境分析后的特征向量。
首先语法分析(组块分析):
表3 组块分析结果
然后语义分析:
标题中词汇在领域概念树模型中所对应的概念,如表4所示。
表4
所以该标题名的原始特征向量B0为:
最后语用分析:
词间相似度关系(a=2),如表5所示。
表5 词间相似度
词间关联度关系(K=4),如表6所示。
7 结论
本文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的理论与技术,构建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文本特征提取模型,并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分析,使自然语言的处理程度逐步深化。语法层面上,我们利用了基于词性判断规则进行组块分析;语义层面上,则结合中文科技论文文本的强领域特征创建了领域概念树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概念语义分析;语用层面上,基于概念层上词汇间的相似度和关联度,进行了语境语用分析。
参考文献:
[1]刘颖.计算语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张春霞,郝天永.汉语自动分词的研究现状与困难[J].系统仿真学报,2005(17),1:138-145.
[3]Mladenic D, Grobelnik M.Feature selection for unbalanced class distribution and Na?ve Bayes [A].Proc of 16th Inter Conf on Machine Learning ICML-99[C].San Francisco, CA: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1999:258-267.
[4]王怡,盖杰,武港山等.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中文文本层次分类技术[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8:151-154.
[5]姚天顺.自然语言理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6]王晓龙.自然语言处理的若干问题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4
[7]刘挺.语言模型.哈工大信息检索研究室,2004
篇8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工科
中图分类号:G64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272-02
一、引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重点高校,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这不仅要宽专业、厚基础,还应该培养综合素质过硬,有较强实践及动手能力的优秀毕业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卓有成效的实践环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简称毕业设计)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前最重要的一次大练兵。可以说,毕业设计对于每一个毕业生而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以及深远的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反映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评估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1]。尽管我校出台了毕业设计环节管理规定,但由于学生主观意识、教学客观条件和管理细节的实施等种种原因,毕业设计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质量亟待提高。如何有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是高校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作者教学实际体会出发,结合自身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有效提高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二、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观上对毕业设计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主观能动性。他们认为毕业设计无关紧要,不需要考试,通过率高,往往以边玩边做的态度进行,甚至有的学生仅用最后一个月突击,还有的学生出去找工作或实习,这样就造成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
2.实验完成质量有待提高。在毕业设计中,实验无疑是工科毕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经费不足、实验器材短缺、实验场地过少和学生缺乏调研等原因,实验不能高质量地完成,这些都制约着毕业设计的开展。
3.毕业设计缺乏创新性,存在着相近课题间互相抄袭或对某些论文或教材引用过多的现象。虽然现在各大高校都开展了工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雷同现象的发生。
4.存在教师指定课题现象,课题内容与本专业或学生就业方向距离较远,因此题目内容和选题方式有待改革。同时,个别专业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势必影响指导质量。
5.在论文内容上存在以下问题:引用部分过于冗长,而分析计算、设计或实验部分叙述偏少;不注重文献综述部分,查阅的文献过于陈旧,不是近几年发表的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过于随意,在文中标注的位置混乱;图标不规范,排版不重视;中英文翻译质量不高,存在中国式英语,甚至用软件翻译的现象。
三、提高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措施
1.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严格审查。在选题之前应由各系开会进行研讨,保证各个指导教师之间题目不重复,同一教师的题目三年内不重复。题目应具有实用性、适中性、前沿性,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又不能过大过难,使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训练。在题目内容上,应符合本专业方向,多设置理论联系实际或解决工程问题的题目,以设计、实验和分析计算等为主要工作,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题目在设置上应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题目确定方面,采取教师和学生互选方式,指导教师应设置多种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合适的题目[2]。我系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石油、中石化或中海油等与所学专业相关领域;非石油行业与所学专业相关领域;读研继续深造;非本专业领域。例如:对于签约石油行业的同学,可以选择与解决油田或炼化企业实际问题的相关题目;继续读研的同学可以选择基础理论和基础研究的课题,培养他们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未来工作需要用到各种计算软件的同学可选择用软件分析、计算或模拟等课题。只有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毕业设计对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帮助,才能使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毕业设计中去。总之,把毕业设计和学生未来发展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兴趣以及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3.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实验是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环节之一,但由于毕业设计经费投入有限,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缺乏,使实验不能充分进行。因为我校很多专业教师都承担着中石油、中海油或中石化等行业的科研任务,针对以上问题,将指导教师科研课题的一部分作为论文内容,使学生加入到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中来,利用科研经费补充毕业设计经费的不足[3]。这样学生可以帮助老师完成部分课题内容,同也时增加了学生去企业调研或观摩的机会,增加了他们的参与性与实践性。或是将学科竞赛的题目联系到毕业设计之中,比如我校开展的节能减排竞赛和学校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等,对于立项的同学,学校会拿出专项基金进行支持,让获得立项的同学在毕业设计之前就进入实验室,利用充裕的时间更好地完成课题。总之,通过这些产学研相结合的方法,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践中去,有更好的实验条件完成毕业设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降低毕业论文抄袭的发生。
4.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严把论文质量关,重视论文细节。通过引进和培训来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生配比,减少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这是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4]。可以根据职称的高低来确定指导的人数,对于高职称并带有研究生的老师,可以增加指导人数,让研究生辅助老师指导学生,这样既可以巩固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又可以缓解个别专业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严把论文质量方面,除了对论文整体进行把握外,在细节上要做到文献综述可以把握最新学科动态、中英文翻译通顺标准、图表的绘制符合规范、论文撰写和排版符合学校要求、参考文献标注准确。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知道做学问是一项严谨和严肃的事业,这也是毕业设计的宗旨之一。
5.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对考核制度进行细化。以往的毕业设计成绩,主要是答辩成绩加上论文成绩,所以学生只注重最终结果而忽略毕业设计过程和细节,这样会使学生毕业设计不认真,快交论文前临时突击。因此,将毕业设计总成绩细化具有必要性。首先增加文献查阅成绩,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能力和关注中外研究进展的态度;增加中英文互译成绩,提高学生科技英语翻译和阅读水平;增加平时成绩,指导教师应确保与学生的见面次数,定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将请假次数和天数以及不同阶段的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记录。这样多方面考察学生,可以使学生对毕业设计各个环节都加以重视,大大减少请假离校、临时突击等情况的发生。同时,降低毕业设计一次通过率,让完成不理想的学生进行二次答辩,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
毕业设计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和所学技能最好的深化和提高,是学生步入社会前最重要的一次综合训练,也是教育部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本文在分析目前我校工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题目的审查、题目的确定、产学研相结合、注重论文细节和细化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的建议,这势必对提高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刚.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30):205-206.
[2]赵丽新,常向东,何浩,等.油气储运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全过程监控体系研究及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5):64-67.
[3]陶专.提高地质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3):43-45.
篇9
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1.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够支持审计人员所出具的审计意见,是审计人员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要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从数量上说,考虑到审计证据取得的经济性,审计证据并不是越多越好,审计人员通常把需要足够数量的审计证据的范围降低到最低限度。在审计时,审计人员不能获得最为理想的审计证据时,可考虑通过其他的途径或采用其他的审计证据来替代。
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由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决定的,不同的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被认为较容易出现舞弊的被审计单位,审计证据的数量一般要求较多。譬如,在对某财务公司的审计时,审计人员发现该公司的内部控制相对薄弱,经营业务风险也很大(涉及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等高风险经营业务),财务人员会计素质较低,审计人员还了解到以前年度该公司受到过当地人民银行及税务机关的处罚,报表反映连续三年略有盈利。通过上述信息,可以看出:该公司内部控制不够健全,同时又经营高风险的投资业务,因此审计风险就相对较大,就必须搜集更详细、更多、更有力的审计证据;会计人员职业素质低,在账务处理方面可能存在错误,就需要审计人员对会计账务处理多加关注;由于该公司受到过金融、税务部门的处罚,因此,该单位可能存在较严重的违法行为,舞弊现象可能很严重,可能说明了该公司经营层的可信赖程度较低,不够诚信,所以必然要求采用充分的审计证据。
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建立在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审计证据的整理、运用是连接审计证据的纽带。由于审计项目是由不同的审计人员来执行,从而会得出各自分散的、独立的审计证据。而最终形成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时,必须把不同人员搜集来的审计证据有机的串联起来,以便对整体审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而这种串联必须借助于审计证据的分析整理。可以说,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也就是审计证据的取舍过程。一般来讲,审计证据的取舍可从金额和性质量方面来考虑:从量的方面来说,对于达到重要性水平余额的项目,它一般会对审计结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应当作为重要的审计证据来考虑;从性质来看,有些单笔金额小于会计报表项目或账户的重要性水平,但是性质主要,譬如涉及到贪污、舞弊等违法行为,影响评价指标临界点波动趋势等等,也应当作为重要的审计证据来采用。审计证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同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往往在蛛丝马迹中找出十分重要的证据,在复杂的经营活动中找出舞弊证据的突破口,从一般审计人员往往忽略的或被舍弃的审计证据中得出有价值的审计证据,从而为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提供过硬的证据基础。然而,这种职业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1.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证据的相关与可靠性程度越高,则所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就越少;反之,就要相应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
篇10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手段;实践教学
会计信息系统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为培养适应企业信息化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懂得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务的大专实用型人才服务的。但电大开放现行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中仍存在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轻视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实践教学未得到充分重视等问题。进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研究,改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会计信息系统学科建设,而且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系统教学质量,促进该课程教学的发展职称论文。
1加以正确引导,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电大开放教育属于学历教育,学生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普遍心理急躁。多数成人教育对象由于自己基础知识薄弱,没有高文凭学历,在客观上存在一种强烈的追赶欲和提高知识水平的动机。随着近年来在许多方面过于看重学历,使一部分人在危机感沉重的情况下,不是从获取真才实学、服务于社会和工作出发,而是为考试而学习、为文凭而学习。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在新生入学教育时,明确告诉学生电大开放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专业课程之间的连贯性、系统性、整体性;其次,教师应在该课程开课前将该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向学生讲述清楚,让学生抛弃应试学习的观念,要让学生明确考核合格并不代表他们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就能熟练操作会计软件,进行业务处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会计信息系统学习目标,即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数,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以前沿理论为指导,加强基础理论教学
由于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形成性考核,它是中央电大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反馈学习信息,改进课程测评方式方法的重要措施。其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和会计实务两部分。但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内容占考核比例较小,所以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只是一带而过,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也掉以轻心,以至于学生不能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全貌,很难进一步深入应用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甚至于学生今后很难全面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工作。
笔者认为,教师在授课时除应系统地向学生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软件选型、会计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人才建设、软件实施和运行管理和维护,全面分析财务软件各个系统和模块间的联系与区别外,还应介绍一些前瞻性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可能发展和应用。如电子商务、网上会计信息与收集、网上银行、网络财务、网络审计技术、企业价值增值会计、多维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信息系统技术在作业成本法等方面的应用方法等,从而使学生掌握企业建设会计信息系统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可能发展方向和领域有一些超前的概念,扩展其视野和思路,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在现在或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可以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实际中有可能出现的若干问题。
3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1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课件节约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信息量,这一点更适合涉及面相当广泛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宜采用电子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课件时要合理选用教学内容,制作要突出中心,以图文声像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能够使教学内容和形式生动活泼。学生从课件中可以获取海量信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以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学员为例,目前多为在职人员,他们边工作边学习。以个体学习为主,与教师及其他学生的交流的及时性较差。学校和教师应认真研究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存在的困难,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教师可将CAI课件、教学仿真软件、在线实验或离线实验等教学软件包及实践教学导学资料等挂在网站上,供学生们下载、学习,并利用该网站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答疑、布置和批改作业以及信息等。
3.2开展讨论式双向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方式一直以教师灌输为主,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讨论式课堂教学是开展双向教学,培养与训练学生独立分析与思考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一般在前一次课就把课堂讨论时间告诉学生,让学生准备将要讨论的问题,自已的学习体会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
3.3因材施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个别性。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性化学习进行充分了解,要对不同素质、不同行业、不同特点的学生因人而异地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指导。②针对性。要针对实践训练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指导;要根据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和学生本人的学习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③启迪性。要激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指导;鼓励学生勤思考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和思维训练过程。
4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会计软件的能力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具有多学科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常采用的是验证式的实验教学。即教师按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演示一遍,学生按案例内容操作一遍。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过程不够清晰,多数学生概念模糊,更谈不上将会计信息系统的各模块有机联系起来。因此完善实验组织和实验教学方法对实践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1实验组织实验的组织应考虑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实验的知识点全面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特定的角色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在进行岗位模拟时,应根据案例内容和流程,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扮演不同职位上的会计角色并进行角色互换,完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案例和全过程的操作。
4.2验证式实验教学和探索式实验教学并用的方法电大开放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方法,应突破传统验证式或模拟式实验教学方法,在验证式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采用探索式实验教学法。如电大开放所使用的商品化会计软件是用友通,学生按实验教程从权限设置、建账套开始,完成账务处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与应付、销售与应收、存货管理等子系统的核算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操作,可以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这一阶段的教学,因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会计软件,所以很可能会出现“教过就会,没教过就不会”的情况。此时,教师的主要职责就在于点拨学生把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整合起来,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解释会计软件操作的一般步骤。探索式实验教学,即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不指定实验步骤,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企业会计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所要求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最后,学生可在上述会计核算基础上和相关的补充基础资料上,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分析。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及综合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协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较好的把握,极大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通用操作方法进行书面总结和讨论,则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保证其操作适应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是很有裨益的。当然由于开放教育的特点,使用探索式实验教学法时学生完全使用课上学时较难完成相应内容的操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
总之,会计信息系统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讲授理论、结合案例、学生参与,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适应企业信息化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懂得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务的大专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齐伟超.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4).
[2]杨春华.试论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重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41.
[3]徐淑静.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会计的整合[J].成功(教育).2008.(7)
[4]蔡军.会计专业信息系统实验课程体系构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