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思想教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思想教育总结

篇1

一、思想方面

随着工作的一步步推进,我越来越体会到农村工作中心态的重要性。首先,深入基层,当一名“村官助理”意味着要运用知识,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所负责工作的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学生时代,只是被动地接收书本上的知识。但是作为“村官助理”,更加需要积极实践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帮助村民致富。理论转化为实践更是一个需要摸索、积累的过程。此外,对我们大学生村官来说,农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较城市匮乏许多。工作伊始,这种落差会引发我们的失落感,影响我们的工作情绪。只有适应落差,消除失落感,才能够安心的投入到农村的工作中。我便把这种落差当成是锻炼自己的契机,把在农村受的所谓的物质上的一点苦当成是对自己的磨砺和人生的财富,由此,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愉快地去接受,去适应这种生活。

在这半年里我从一个农村工作的生手磨练成了村里的得力助手,自己在调整磨合中不断地适应着农村工作,在心中时刻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理念,在与村委会其他工作人员以及村民的广泛接触中逐渐地熟悉了村情,从而实现了由一名大学生向农村基层村官的转变,而自己在工作实践中也逐渐地对这份工作充满了乐观和自信,体会出了“广大农村,大有作为”这八个字的深刻内涵。

二、工作方面

我们*村位于*镇东南方向,与构*接壤,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460户,1549人,自然面积7.7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200亩,其中旱平地300余亩,由于“三桥两河”交汇于此,俗有白河“小平原”之美称。该村*年度被列为扶贫建设重点村,20*年度又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度县委、县政府确定为“菜篮子”基地。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刚来到*村,我就认为要开展工作就要先了解情况,了解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熟悉村里的地形地貌。确定了思路,便开始在田间地头转,挨家挨户的跑。严寒的冬日,我每天都奔走在*村的土地上,半个月时间,我很快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况,熟悉了村里的每一条道路。

我的“第二把火”是尽快改变自己,实现自己角色的转变,真正融入到村民当中去。我认真做到“放下架子,深入下去”,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我和村干部一起研究制约村里蔬菜产业发展的难题。在村里,我一趟趟的跑田间地头,了解农民春季菜的种植情况;在镇上,我向技术人员一遍遍的咨询了解科学的种植方法,并及时向村民宣传病虫的防治办法。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忘精神文明建设,我引导本村的夕阳红秧歌队发掘一些思想健康,群众喜闻乐见,能宣传党的惠民利民政策的新节目。对村里的孤寡老人,我不定期的到敬老院中看望并了解情况。

我和村里百姓接触更深,更能体会到他们生活中的难处,更能为他们着想;此外,我充分认识到媒体的重要性。我们村要发展,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知道我们村、了解我们村,尤其是我村的“枣园春”牌无公害蔬菜。

工作的半年,每接触村里的一件具体事务,我都能学到很多东西。与百姓沟通交流,与村干部搞好关系,处理不同事务的不同方法等,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得到更大的进步,成为优秀的大学生村官。

三、2009年工作打算

我的工作才刚起步,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我会不断学习,不断的磨练自己,努力做好本村的各项工作,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领导满意、群众满意的大学生村官:

首先,走进千家万户。要继续深入了解农村,扎根在本村。多接近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多向村干部、群众学习,熟悉处理村里事务的方法;多走访,多办实事,不与群众产生距离。

其次,说尽千言万语。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要求我们基层工作人员做到上传下达。我镇在制定*村发展规划时,尤其是蔬菜产业发展时,需要我们能及时有效地将信息传达给农户,以产业展带动农民增收。

篇2

0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需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化和思想来指导;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也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平台。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合,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及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培养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整合的可行性依据分析

1.1 二者整合在教育内容上促进互补思想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的内容则围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高尚情操为主题的人文学科知识传授和教育。我国大学过于注重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决定了我国大学生文化教育更加强调人文素质教育,这从文化素质教育缘起于人文教育相对薄弱的理工类大学可见端倪。人文素质教育要处理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必然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必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而传统文化教育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包涵着许多优秀的思想道德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中吸取某些内容,以充实道德教育的知识含量,增强其感染力因此,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在内容上存在着互补关系。二者整合教育让大学生们不断汲取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料,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2 二者整合在教育功能上体现多层次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人自身发展为代价的,而人自身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发展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功能不能不兼顾既要造就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又要使人尽可能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并且尽力使二者相互促进作用显示出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由单一功能向多样功能发展,实现其发展。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使大学生可以领会古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许多知识和礼节,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在细微之处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和思想品质。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逐步趋向全面深化,逐步向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多层次发展,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1.3 二者整合在教育意义上具有时代价值随着中国加入WTO 标志着中国已正式迈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中西方国家充分利用经济强势,进一步提出“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西方文化“植入”发展中国家日趋成为一股汹涌而至的浪潮,这种浪潮也渗透到中国的高校,一部分学生的精神境界、思想道德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混乱无序现象。因此,增强社会认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认同、社会责任认同无疑是当前增强我国居民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一个重要而有力的思想武器。特别是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认同和责任意识教育,以增强大学生对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增强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决心。因此,二者整合教育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对维护国家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具有时代价值。

2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整合的途径

2.1 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针对当前西方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导致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锻造学生理想人格、提高学生政治高度,树立学生更高境界的信念与责任感方面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因此,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合之一在于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内容到形式,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并挖掘、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因素,突出其教化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获得文化活力,更好地引导和确保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例如,可在高校各专业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同时,补充《中国哲学史》课程,并且把其作为公共必修课。中国传统哲学反映了中国各个时期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较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掌握中国哲学的辩证特点,自觉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伦理道德水平的基础上,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等等,使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哲理又有文理,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

2.2 弘扬传统文化美德,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2.1 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在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扬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榜样等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风尚习俗等形式存在着。这些文化积累,己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激励当代大学生以民族英雄为榜样,继承爱国主义传统,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努力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富强繁荣奉献自己的力量。

2.2.2 弘扬诚实守信传统,诚信立人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以诚相待,忠诚守信,历来是中国人的道德信条和优良传统。挖掘传统诚信道德,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启迪价值。同时,良好诚信行为的培养不仅需要良好的教育氛围,也需要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目前各高校比较认同的做法。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信用教育,学校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涉及到信用方面的事项逐一记录在册,包括守信与失信,通过这些一系列的数据、事实、行为的记载,就会有效地达到教育学生诚信行为的目的。

2.2.3 弘扬崇高进取传统,培养高尚人格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气节、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忧国忧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尤其强调一个人只要按照修身的原则和方法,自强不息,进德修业,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就一定会锻造出理想人格。道德伦理观念和为人处事哲学等道德修养的精义,对于塑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将理论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将二者融会贯通,形成互补,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才能有助于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2.3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使传统文化与现时代相适应,也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在站在现时代的角度去理解传统文化,同时引领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迫切需要创新,以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降低的局面。为此,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扬弃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守创新原则:一是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格教育的优化整合,注重先进科技文化成果的宣传教育和普及,促使各种优秀文化成果不断转化为大学生的健全人格素质。如前文所述,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存在互补性,若将其课程融为一体,并加以规范、系统,确定科学的比例,不但能避免二者分离状态下必然形成的课程重复设置问题,而且一方面可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赋予“两课”教学更厚实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又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导向性,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扎根于优良道德品质的深厚土壤中,可谓相得益彰。二是对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解读时要求我们必须以现时代的价值取向去理解一些优秀文化传统。在时代大潮的搏击中,在全球化竞争的洗礼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命运和整个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联系起来,在整体的世界环境中求得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因此,大学生群体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以一种平等、认同、尊重、宽容、开放的心态,以跨文化的多维视野,确立“与国际接轨”的总体态度,自觉寻求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合点,始终保持对于别国、其他民族的新鲜感和敏锐性,努力学习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培育时代所需而中国本土又急缺的民主、科学和法治精神,使传统文化不致与现时代的价值取向相背离。

3总结

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合教育是在保持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探索二者相结合的途径和渠道。在文化素质教育中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导,使它更具有方向性和影响力;以传统文化作为道德教化的大背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形象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丽萍.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究,2007,(02).

[2]刘平凡,黄向阳.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12).

篇3

关键词: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

(一)导向性

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自觉活动,是以一定的目标、需要、愿望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描述与评价,教育者及主管部门能够及时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动态性

考察和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坚持发展的观点,注意经常收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检查与定期评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公正。再次,评价者往往会通过有意识地调整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某些指标的权重,引导评价对象积极主动地去克服某些薄弱环节,朝着既定目标发展,更好地发挥评价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调节作用。

(三)对比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对比性特点不仅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评估指标的对比,还表现为评估对象过去同现在的对比,也表现为评估对象之间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可以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水平,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与工作重点。

(四)系统性

评价活动需要确立发展性评价理念,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在设计评价工作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时,要认真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准确把握它们各自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工作方案和评价指标更加符合实际。在具体评价时,既要重视对某些阶段性、局部性工作的评价,更要重视对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工作开展情况的总体分析,在局部分析与整体分析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二、发挥评价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中的作用

(一)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目标和标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目标,应体现这一目的要求,同时结合不同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来具体规定。首先应该结合实施质量提高工程的目的要求,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目标和标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应该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为目标,并按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目的要求,从完善工作体系、优化教育活动过程、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来进行评价标准与指标的具体设计。

(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过程与环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由认识、比较、判断三个环节组成的活动过程。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对有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为评价提供全面准确、充分有力的事实依据和事实支撑。评价的第二个基本环节是比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的比较,重点是把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加以对照,从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品德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论。同时,不同单位之间、教育者之间、大学生之间的横向对比,提供了相互比照、知己知彼的机会,使大家能够找出各自所具有的优势、存在的不足,营造比学赶帮、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评价的第三个环节是判断,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判定评价对象的价值及其实现程度,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评价者的主观意愿得到充分体现。

(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模式与方法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与方法,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这一评价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总结性评价与指导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基本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大学生思想品德状况作出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定,使被评价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起到引导、激励和规范作用,体现了总结性、鉴定性评价与指导性、发展性评价的统一。运用总结性评价与指导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必须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要根据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评价目标和运用总结性评价与指导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模式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运用这些不同的评估方法。

三、结语

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性系统与隐性系统的矛盾关系,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性系统的竞争力、影响力与渗透力,充分发挥显性系统在博弈中的优势,针对隐性系统的状况进行吸引、引导,把隐性系统控制在最小状态,这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质量的新方式。

篇4

(1)教育地位的挑战。网络信息的全球化,首先推动了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和相互融合,同时也带来的多元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冲突,来自不同国度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及生活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碰撞,对于年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对大学生渗透西化思想。再次是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很多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传统的教育观念已不太适用,网络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2)教育模式的挑战。开放的网络包容着全世界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各种复杂的思想文化通过网络得到迅速传播,同时也给一些非主流文化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思想教育是通过教育者筛选、整理后与学生面对面地交谈、沟通后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随着网络迅速发展,在浩瀚的网际空间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文化蜂拥而至,让教育工作者目不暇接,喘不过气来,摆在教育者面前的正面灌输已经不再适用,传统的“堵、管、控”常规方法在网络文化话语下显得苍白无力,几乎面临着失效甚至失控的危险。

(3)教育难度的挑战。对于鱼龙混杂、内容繁杂的网络文化,一是网络空间的虚拟性让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中,从网民变成“网虫”,导致一些大学生整天逃课、重修,荒废学业;二是网络混杂着大量的黄色、低俗的信息毒害着大学生的身心;三是网络传播速度快捷,大学生经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一些敏感事件可能会让学生在论坛上跟帖发帖,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最有可能成为热点问题的聚集地和发散地,从而引发更大的矛盾,网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

2网络文化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1)用先进网络文化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占领网络主阵地。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宣传阵地,必须有科学、健康、全面、新鲜的教育内容为支撑,选取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内容不断丰富、更新,积极加强“红色网站”及网页建设,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互联网站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主流宣传和正面教育。

(2)加强对网络文化传播规律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网络信息时代,要占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地位,必须要掌握好网络时代的“游戏规则”。一是要研究好网络文化的传播规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新技术,及时总结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出一套可操作的应对网络文化负面效应的方法;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入大学生的心里,正确引导他们的言行。这要借鉴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把生动的网上素材用到思想政治里。

(3)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跟紧时代步伐,要努力扩大知识面,及时跟进,不断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学习和掌握网络传播学知识,牢牢把握网络教育的主线,深入学生中了解问题,发现问题,找出突破口,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培养一批政治思想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优秀人才做兼职辅导员,不断拓宽辅导员的知识面和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教育水平的高低。

篇5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根本任务,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身上的动态性特点更加明显。如果不注意把握现今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工作便无从开展,因此,高校思想教育更应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还要从每个学生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工作的方法也要随着时间阶段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采取的形式也要多样,比如各类实践活动、诚信教育等,这样才能吸引当代学生的眼球,才有可能使他们真正加入到我们开展的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以学生为本 校园文化 实践 诚信 家长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107-02

随着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和内涵的深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根本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一个与党和人民的愿望、需求与信仰和谐统一的要求或标准,这个要求或标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它包括很多方面,但我想谈的是其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大学生应该在“修业”的同时加强“修身”,防止大学生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严重不成比例的现象发生。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1 经济的多样化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很多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认为金钱至上,钱是万能的,忽视了人性、道德、亲情、友情。

2 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使学生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多样化,很多大学生缺失了勤俭、节约的美德,花钱大手大脚,有一分就要花两分,从不考虑经济能力,存在着严重的享乐主义。

3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对外交往的频繁,媒体、网络在高校的应用,各种错误的思想也加大了对大学生思想的渗透。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青工作采取的措施

面对二十一世纪,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的就是转变思想,我们应该在总结和继承原来工作经验的同时探讨新的工作方法,立足现实,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现实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解决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大的方向有:

1 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相结合。这个结合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大学生的成才观教育紧密相联,一个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从学生一入校就着手抓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二是发挥高校党团组织的作用;三是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2 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知行合一,面对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道德认知与行为的脱节现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

3 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结合。实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为高校更好的考证道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教育过程,把德育目标、内容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求、自得的过程,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对两难性和感觉性的价值问题,让学生在自我选择与体验中感觉到,接受德育不只是社会的要求和未来他人,而且也是满足自身的需求,从而形成自律的品质。

(二)具体方面有:

1 学校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克服技术主义倾向,即过分注重德育课程的知识化和分数化,淡化了德育课程的人文精神,把德育变成了一门普通的文化课,这样就会把大学德育的灵魂丧失掉,这种状况应该在学校道德建设中首先得到解决。

2 以学生为中心是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即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依靠学生,相信他们,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困难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塑造大学生的阳光心理。以学生带学生,以学生引导学生,具体的措施可以有:学生的宿舍楼交给学生管理;校报和广播站由学生主持日常工作;编播内容由学生自己安排和调整;安排学生值班岗位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修养,形成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

3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思想道德建设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在现代化社会条件下,学生面对纷繁莞杂的社会现实和千差万别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问题。帮助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所在,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帮助他们排除困惑,使他们在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有适当的反应,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就最近某大学发生的跳楼事件和服毒事件都反映了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没有抵御和排解压力的能力,经不起挫折和打击,不考虑后果,不考虑自己的父母、亲人和朋友,不会考虑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它属于所有爱自己的人和自己爱的人,任何人不能像透支支票的透支自己的生命,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随心所欲的处置自己的生命。

4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和阵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是高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传统性、丰富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应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从而达到提升校园文化水准的目的。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它反映着学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他们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意志风格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表现为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上:校园精神具有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和陶冶功能,它能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因此,学校要大力开展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如专题讲座、影视欣赏、英语角、文艺汇演、课外阅读、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活动等,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升华,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 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

5 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育人工作中来,是学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一直坚持给学生家长寄通知书,介绍学校在校成绩。这项措施受到了家长的欢迎,使家长和学校有了更多的联系,可以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有助于对学生的教育。

6 诚信教育应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院为每位学生成立了诚信档案,将学生不诚信及好人好事的行为均记录入档,如果以后表现良好,可以将不诚信的档案取掉,以激励的方式告诉学生做人做事都要重诚信,讲信誉,树立以诚实为荣,虚假为耻的观念,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7 “实践出真知”。青年学生只有书本还很不够,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6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程度还比较欠缺,很多高校虽然都有广泛的课程和课外活动来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比较形式化,导致开展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教条式的、单一的、灌输式的快餐教育,不仅恶化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而且让很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产生了抵触情绪,压抑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这些传统的禁锢的思想,是严重地忽视受教育群体的,不能很好地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所以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也非常低。另外,随着外来思想的入侵,欧美等影视作品的泛滥,美剧、好莱坞电影、欧洲新潮流电影等影视作品的强势入侵,对于大学的思想和价值观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日益浮躁的文化消费的复杂形势下,开展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遇到了更大的挑战,我们的大学生在不断地接受这些复杂多元的价值引导的时候,是很难有客观的认识和理解的,这里就显示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做到一个非常好的引导作用。无论是形式上,还是深层的思想指导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显得势单力薄,如何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适合大学生,迎合他们兴趣爱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成了当下急需考虑的问题。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明确受教育对象的接受度,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能事半功倍。

二、 通过主旋律影视作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内涵和发展

我国文化管理部门所提倡的主旋律影视,是指那些反映社会进步总潮流的时代电影,这与当前的政治氛围是统一的,中国的主旋律电影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大多数是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和体现时代特点的影视题材的作品,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旋律影视作品都被固定的思维圈住了,类型化也非常严重,鲜有优秀的作品,一方面受制于叙事的结构,一方面由于政策对于影视创作的干扰。但是近两年,随着我国电影工业的不断成熟,很多类型的影视作品的制作也越来越成功,在保证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出现了很多有情怀的主旋律的影视作品,比较好的有《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智取威虎山》等,电视剧方面有《亮剑》《士兵突击》等。这些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也说明了我国导演和影视制作的高层对主流价值观的电影的重视,为我们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旋律影视作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首先优秀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一定也是具备文化性和娱乐性的影视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但是关键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如何将这些优秀的题材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开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优秀的文化性和娱乐性是开展主旋律思想教育的有力条件,像《智取威虎山》,虽然这部电影更加的偏向于商业化,但是其故事的内核却是我们所熟知的爱国思想,大学生对于主旋律影视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有一定的思想期待的,这种需求心理就是主旋律影视的有利条件。其次是大学生本身的眼光一般都非常的广泛,也非常的乐忠于接受新式的教育思想,大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标准是开展主旋律影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三)主旋律影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首先就是深刻的历史教育,现代大学生爱国教育的缺失非常严重,主旋律影视作品往往都涉及到历史题材,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影视作品不仅具备足够的历史普及知识,而且也常常也有着深厚的人文关怀,这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不矛盾的。其次是重要的审美观念的引导,主旋律影视作品往往宣扬的是真善美,这种美是来自人性深处的美丽,是在日益明显的西方文化入侵的背景下,我们的大学生渐渐缺失的东西,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能仅仅依托主旋律影视作品,更加需要深刻的剖析作品背后的人性光辉。

三、 主旋律影视作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深度地挖掘作品内部的思想内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历和基础,他们可能看过了《兄弟连》,可能看过了《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欧美主旋律电影,因此在开展本土化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的相关教育工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认清当下主旋律和社会现状的结合,提高学生对于作品的认识高度,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对于实际的工作中,不能简单机械的通过观影观后感这样的形式,一定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去发现和挖掘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二)整合教育资源,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氛围。主旋律影视作品是非常丰富的,主题也是多样化的,其中有很多影视作品的时代性不是很明显,或者某一部作品内部的某些思想是陈旧的,这就需要我们认清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实质,对这类作品进行整理和总结,扩大视野,解放思想,充分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以实际的社会现状为目标导向,把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给予的厚望融入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三)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潮流的影视作品。首先开展主旋律影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现有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不足,新时代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往往很难博取大学生的眼球,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教条化的,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地认清教育对象,深度挖掘影视作品的主旋律思想,研究围绕以主旋律为中心的优秀影视导读文章,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影视作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也要持之以恒,必须坚持下来,不能搞形式化,配合大学生的爱好兴趣,开展类似于主旋律影视作品展览,主旋律影视作品剪辑等活动,提高参与感,从而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四)改革教学模式。可以将主旋律作为一门专门的选修课加入到学校的教学系统中来,并且选择或者编写优秀的教材开展实际的教育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创新课堂,结合影视欣赏和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娱乐性和知识性,改变以往的形式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的探索新的模式,新的教育方法,通过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加强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篇7

【关键词】育人;价值观;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202-01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抓住育人这个中心

高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 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切实抓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用当代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认真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使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其心理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因此,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一种必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等途径进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的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作为大学的第一直接的负责人,承担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发挥辅导员的作用,用爱心去打动他们,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心里。

三、 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面对自己的就业观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比较优秀的劳动力资源,为了培养国家的栋梁,国家、社会、家庭、学生个人都付出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毕业后的大学生会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很大的贡献,同时如果没有充分的就业,就会有大量的剩余大学生劳动力,进而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作为高校学生的管理人员应积极引导他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毕业大学生,应当全面地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正视自己的差距,冷静地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面临的就业形势,合理地调整就业期望值,同时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四、要经常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德育理论的培训,能正确指导他们步入社会

对于老师要加强社会信息反溃,经常了解社会思想动态,推断哪些社会事务可对学生产生影响,使教育走在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成之前。经常了解企业管理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扩充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加强班主任工作,建设一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政治思想工作队伍,深入到大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需求。尤其是在社会变革的每次微小变化前,首先对教师进行理论指导,使教师具备指导大学生的理论准备,注意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更新观念,紧握教育的主动权,使教育具有超前性。

五、把高校学生引入课堂,建设思想教育课程是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理论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基础。但很难要求、也很难做到把学生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都包括进去,具体地加以解决。对学生应该进行个别的、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但只靠个别思想工作也是不够的。几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形势、政策、人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纪律等方面的问题,有计划地开设一些思想教育课程,在时间上、制度上加以保证,是必要的。

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篇8

虽然我国高校紧跟时代潮流全面建立健全校园网络,主动向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发起进攻,但是不能否认我们距目标还很遥远。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下,世界的多元文化思想时刻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立场,同时网络流传的一些低俗不良的信息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主阵地产生不利的影响。(1)多元文化对主阵地的冲击。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融在一起,这些文化存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差异。西方各国通过互联网推销自己本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使互联网成为思想舆论斗争的主要阵地。因此互联网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把这些错误的思想渗透到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领域。而大学生正处在思想政治立场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必然会给网络中流传的错误思想以可乘之机,使之乘机动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立场,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良性发展。(2)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滞后。虽然我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主阵地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承认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并且开始逐渐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主阵地,但是不能否认在高校仍然以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居多。据调查显示,我国各大高校主要以宣传栏、阅报栏、大学形势政治课、校史馆、图书馆等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主要征地。这种传统的宣传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目前的大学生经常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料,因此加紧占领网络阵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至关重要。(3)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的队伍出现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教育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直接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水平,然而目前建设队伍中有一部分成员出现思想堕落的现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经受不住各种不良风气的诱惑,成为失足青年。据调查显示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队伍都出现了问题,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会产生直接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教育队伍的建设,对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主阵地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对当前大学生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措施

1.与时俱进占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通过上文的探讨,我们对网络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方面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主动占领互联网,利用互联网传信息传递速度快、传递量大的特点及时传递我党的一些思想教育报告。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微信、扣扣、腾讯等网络客户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向大学生及时传递我党重要的思想路线。高校作为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要利用互联网建立健全校园网络,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端正学生的思想政治立场。

2.加强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以及一些低俗不良的信息时刻充斥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在加紧占领网络平台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对西方意识形态、低俗信息、暴力文化的警惕意识。我国高校可以通过设立网络道德课程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自觉远离网络污染的能力,从而坚定其思想政治立场,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3.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对加强大学生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至关重要。我们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定他们政治立场,提高他们抵制诱惑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因为在网络信息发达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队伍,加快对网络信息平台的占领步伐,使网络信息平台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主阵地。

4.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随着我党对网络平台的重视,逐渐加快了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主阵地的占领步伐。但是成效并不是很显著,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健全。据调查显示,百分百之九十以上的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一些娱乐新闻,对时事政治则是采取退而求其次的态度。据大学生反省,我党的网络宣传没有吸引力,宣传的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宣传网页设计也不是很合理,没有其他娱乐网站的设计有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向其他媒体网站学习,借鉴其他网络媒体的宣传方式,提高我党思想教育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三、总结

篇9

关键词: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31-02

一、民族院校大学生基本特点

民族院校在学生来源和民族构成等方面与其他高校不同,这是由其特殊的办学宗旨决定的。民族院校的学生一般来自多个民族,都在40个以上,甚至一个宿舍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民族,可以说民族院校就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一般来说民族院校的大学生在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思维和行为习惯等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出以下方面。

1.独有的民族意识特征。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历史传统、心理素质和风土人情,并得到不断传承。所以,民族院校不同民族的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各个少数民族之间。例如,来自民族聚居地的学生所具有的民族意识就比散居的少数民族学生强烈一些。民族意识的差异性,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和个人心理特征,而且还影响着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处。一方面,少数民族的学生很希望得到其他民族学生的认可,并乐于与同学交流;另一方面,受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学生之间往往不善于交流沟通,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非正式群体,使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受到了限制。

2.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在我国少数民族都有着不同的,而且影响根深蒂固。由于其所处的独特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特点不同,决定了其不同的心理需要和人格发展规律。各民族学生来到同一个环境学习、生活,难免在人际适应、学业障碍、生活差距、自卑心理等方面产生一定的问题。他们非常需要得到认可和尊重。

3.文化教育基础相差悬殊。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区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特别是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普通话未普及,仍在使用本民族语言授课,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进入大学后对于使用汉语授课方式很难适应,容易产生因语言障碍而引起的文化层次差别,学习压力很大。

4.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在民族院校的学生中,经济困难的学生比较多。虽然国家、社会和学校实施了很多种资助政策,但受各方面原因的限制,无法真正帮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走出困境。经济状况不好导致很多学生不乐于与其他同学交往,有时还会产生自卑心理,性格内向孤僻。

二、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近些年来,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成绩显著。但是同时,还要看到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管理思路明显落后。民族院校还普遍存在着套用传统大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来进行民族高等教育,大多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人员往往重视对人的日常行为和校园活动进行组织、控制和管理,习惯于将学生教育引导成做事循规蹈矩的个体,从而忽视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因材施教与内心需要,导致民族特色不够突出,效果不够好。

2.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在民族院校中,大众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仍居主要地位,首先,这种传统管理方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集中式管理,和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平等、公正、民主参与模式相违背。其二,这种管理模式往往忽视了“情”与“理”、“法”的区别和统一,导致在涉及学生利益的各项工作如评优选先、奖励资助、违纪处理等事件中,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其三,如此管理模式成效的大小通常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的领导、号召、交流能力及其人格魅力,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的真正要求。

3.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虽然很多民族院校都有较为清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比如全员育人机制、辅导员基本工作制度、班导师队伍建设制度等。而往往存在的不足是相关制度不健全、不精细,较难实现管理的过程化、数据化和精准化。此外,由于参与管理的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和其他管理者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系统性、全员性很难发挥。

4.管理评价不够优化。多年来,民族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考核与评价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评价体系仍未健全,有待优化。有的高校缺乏定性和定量的考核标准,有的评价体系不科学,如评价重点不明确,评价范围过大,评价内容空洞等等,有的考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指标不合理,导致考评的激励作用无法真正地得到实现,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有些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和模式上,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民族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理论和制度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努力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教育和管理机制创新。(1)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应该是在人本管理、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思想的综合指导下开展工作,形成规范型管理、素质型管理、民主型管理、渗透型管理和全员型管理的新局面[1]。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尊重民族习惯,贯彻落实民族政策,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为原则,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到各民族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去,才能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2)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运行机制。首先,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体系。把总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具体决策要求分解,使各部门和人员能以高效的方式执行决策,积极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其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考核制度和标准。考核项目的设计要将深入课堂、寝室建设、就业工作、学费催缴、毕业生还贷、工作研究和创新、安全稳定等方面纳入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职务聘任、评优等挂钩,不断调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最后,做好总结反馈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实施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对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决策的实施提供客观的依据。(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机制。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职业化、专业化为导向,以建立准入机制,健全培养体系、强化保障体制、拓宽发展渠道为目标,着力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当然,还应针对民族院校学生多民族、多文化、多水平的特殊性,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构建全院育人队伍,力求形成以专职学生工作者为主体、广大教师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局面。

2.以人为本,做好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项工作,要做到以“人”为中心,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格特点。(1)重视思想教育和意识引导。民族高校要始终坚持带着感情来做民族工作的理念,从深层次关爱各民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首先,民族院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课堂教学,将知识传授与专题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各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加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其次,民族院校要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通过开展行之有效又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强化各民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加大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诸如民族风俗风情展示、家乡美图片展、民族知识大讲堂等。再次,民族院校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问卷调查、谈心谈话、主题班团会的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做好深入、细致的引导工作。(2)重视适应教育和融入教育。首先,民族院校要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在保证教育管理工作客观、平等、公正的同时,也要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照顾的方式,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尽早融入大学生活的同时,拉近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距离,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民族院校要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校园融入教育,在了解和掌握学生文体特长的基础上,通过开设第二课堂、创立民族社团、组织文艺比赛等方式调动少数民族学生融入校园生活的主动性。(3)重视生活关怀和学业帮扶。首先,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成立清真食堂,并通过增加生活补助津贴等措施给少数民族学生以经济支持。其次,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情况。学校应增加设置专门奖学金,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规划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再次,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建立心理档案、完善心理辅导机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

参考文献:

[1]刘凤,英熊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3,(08).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呈现出新问题、新特点,教育工作者只有认真研究这些新问题,把握这些新特点,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今年4 月,我们在高职大学生中抽取1200 个样本进行了有关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大学生普遍关注就业问题,但对于在校期间应该怎样为就业做准备,约50%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打算。第二,大学生普遍缺乏对自己的认知。有46.4%的学生上了大学后才发觉自己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这说明他们未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认真的思考和选择,并且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职业指导。第三,大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比较差。对于职业的困惑,有49.7%的学生采取的是放任态度,只有5.4%的学生走访过就业指导部门,17.2%的学生向教师求助。第四,大学生分析、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弱。从选择专业到应对学习中的问题,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实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的反思

在承担着学生巨大就业压力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广泛被重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就业指导工作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高校在20 世纪末就组织熟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学的教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而有些院校尤其是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的专科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较为薄弱。

1.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1)对就业指导内涵的认识。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承担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压力,这种现实决定了就业指导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形成了人们对就业指导工作内涵的认识。人们一般认为,就业指导就是为求职者提供可能的帮助,就业指导工作也将力量集中于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咨询就业政策、组织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选会”方面。对就业指导工作范围的界定,虽然也有一些人认为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正确择业观、就业观等方面的教育,但由于首先要完成硬性的工作指标,这些教育内容被隐藏和忽略了。如果将就业指导工作改为职业指导,情况则可能发生变化。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包含的内容大体相同,但是侧重点不同,将高校的就业指导改为职业指导,实质上是将工作的重心进行转移,这样有利于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进行(。2)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问题及表现。一是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不准,定位于“就业”指导,即将就业的人才会去关注,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前松后紧”的局面,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二是就业指导工作重点不够突出。造成大学生求职障碍的普遍因素是思想问题和职业价值观问题,由此在职业指导中要重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三是就业指导的渠道单一。就业指导必须普及到每一个学生,只靠少数人的工作,不能引起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四是就业指导人员相对不足。由于人手不够,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四多四少”的现象,即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就业信息多,就业观念教育少;在择业指导中,讲具体问题多,解决思想疑惑少;在创业指导中,介绍方针政策多,敬业精神培育少;大学生毕业时盲目就业的多,深思熟虑的少。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人们对就业指导认识上存在偏差的体现。

2.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任务。大学生从求学到求职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三盲现象”:盲目选择专业而不考虑自身特点,盲目学习而不清楚自己优势与劣势,盲目择业、就业而不注重自己的长远发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应该面对现实情况,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承担起三个方面的指导任务。( 1)明确就业方向。绝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要进入职业领域,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在报考大学专业时,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长远打算,学习缺少原动力。因此,职业指导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和自己将来的岗位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 2)强化就业意识。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继续升学的打算,学习压力较小,就业意识淡薄,缺乏长远考虑。职业指导的责任在于将就业意识不间断地输入学生的思想中,并逐渐地进行强化。学习的过程就是准备就业的过程。( 3)做好职业规划。做职业规划是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职业规划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特质进行重新审视,对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认真思考并使其具体化,明确自己的追求,增强可操作性,使大学生能够有意识、有选择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训练。

三、就业指导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通过对多年职业指导工作的总结和借鉴国外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人们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已经形成共识,即为了使劳动者能够各展其能、各就其位,职业指导工作要“以就业为主线,以专业认知为导向,以职业设计为核心,以品德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体验为保障”,健全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向社会推荐优秀毕业生。

1.借助于职业指导的内容。职业指导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设定内容,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1)在专业认知中重视思想教育。专业认知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选专业的知识框架、就业方向、岗位特质、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要求,引导大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和自我发展方向,并从中贯穿职业精神的教育,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学生要通过多种活动,培养职业兴趣,挖掘潜力,培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思想教育将就业指导作为新的工作着力点。思想教育要力求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就要针对大学生所关注的就业问题,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3)职业能力训练。职业能力训练是思想教育的实践环节。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岗位基本任职能力等,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书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等内容。这些品质在就业前短短的时间是无法成就的,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注重修炼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