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战略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行业战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行业战略

篇1

一、西部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根据世界银行对四川多地市中小企业融资调查显示,对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调查显示,自身积累、银行贷款、非正规借贷、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这五种融资方式分别占企业总数的86%、76.7%、52.9%、3.5%和11.4%。目前西部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自身积累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银行信贷现在还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首选。但在国有商业银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形势下,在国有商业银行为绝对主导的西部地区,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致使中国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比例偏低。

二、西部中小企业投资现状。以建筑行业为例,建筑业的主要收入为工程收入,而非工程收入可以视为建筑企业利用自己资金进行投资所得。西部中小建筑企业理财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存在着以下问题:理财环境不尽如人意。当前西部大部分中小建筑企业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薄弱、内部审计活动领域狭窄、缺乏高水平的理财人员等诸多问题;理财内容模糊、理财领域较窄;企业理财战略的目标只重生存不求发展;企业理财战略偏重经济。

三、西部中小企业理财现状。在现实运作中,尽管一些中小建筑企业具有竞争力,收入及利润规模及比例均大于大型企业,但中小型建筑企业发展令人堪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自身理财的混乱,使企业缺乏真实可靠的财务资料,从而导致融资与投资决策的失误,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西部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企业财务观念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只关注工程承包,认为成功承包工程项目,既可从中获利,理财对他们来说是个既不重要又不可理解的概念;企业理财模式落后,创新意识差。

提高西部中小企业理财水平及能力的思考

首先,改善理财环境,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理财的氛围。理财服务在西部刚刚起步,需要政府从宏观上加以引导和扶持。要尽快出台理财服务行业的管理规范,促进理财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在企业税收上也应适当给予优惠以鼓励中小企业理财服务机构特别是中介类理财服务机构的发展。同时,为了推动理财服务行业的有序、规范发展,应尽快建立理财行业协会,发挥其自律组织的作用,主动规范服务行为。此外,培养优秀的理财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风险分析、电脑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推行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从业证书制度,提高理财机构管理层和员工的业务素质。

第二,加快西部中小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水平,改善中小企业理财管理模式。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企业理财管理体系。要设立专门的理财管理机构,统一负责企业的资金融通、现金出纳、财会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以对预算编制、决算实施工作。要制定相应的理财管理制度,如现金、采购、报销、稽核等制度,实行理财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此外,强化理财意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素质。中小企业应重视财务预算和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从大局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理财层次,并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新形势下理财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确立理财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篇2

关键词:建筑涂料;行业;发展;战略

近10多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涂料行业的发展迅速,总产量已经突破100万t,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建筑涂料生产国。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高速发展背后存在的诸多问题,市场集中度不高,进入壁垒较低,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

我国的建筑涂料市场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体现在:第一,可替代产品的潜力有待开发,建筑涂料的消费水平较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和市场竞争不规范;第二,市场结构不合理,体现在企业数量过多,区域分布不均衡,市场集中度不够,外资企业领导市场;第三,国内的建筑涂料企业缺乏竞争力,特别是产品技术相对较落后,品牌营销水平较低。

如何促进中国建筑涂料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内的建筑涂料企业的发展,经过对国内建筑涂料市场的分析和了解,本文尝试着提出以下发展战略。

1、集约化发展战略

1.1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

我国国内建筑涂料企业一般生产规模都比较小,由于规模小,产品品种系列少,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根本不具备全国范围的竞争力,甚至守住区域市场的能力也难做到。为此,建议采取政策鼓励和行业协会协调的方式,对现有小规模生产企业,采用跨地区、跨部门联合和兼并收买等方式进行改造,并有计划地重点扶植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逐渐形成年生产能力在(3~5)万t以上,多品种配套,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在世界范围内,集团化经营是一种潮流,也是一种趋势。通过兼并获取市场是一条可取之路。生产规模和市场的扩充可解决大而全和小而全的问题,体现出规模经营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因为现在的建筑涂料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采取一些零售业态的合作方式也是可行的,比如作为某知名品牌的特许加盟商,或者为其它区域的大的企业作OEM生产等等。实践证明,集团化经营是一种比较有效且能够很好地抗拒市场风险的经营方式。

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够实现资源的集中综合利用和高效配置,能够实现集团范围内的业务配合和资源共享,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提高整体效益。

1.2走名牌化发展的道路

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就必须要树立强烈的名牌意识,创建国家级、国际级的名牌产品。因为名牌意味着质量、效益,是企业的信誉,是企业和产品在国内、国际上的声誉,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表现。

企业的发展、行业的成熟往往遵循产品竞争规模竞争品牌竞争的内在规律。名牌已成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动力和源泉,成为所向披靡的竞争利器。充分发挥现有名牌的效应,扩大规模,向同类企业辐射,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1.3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从建筑涂料品种来看,很多企业追求小而全,市场上炒作什么概念的涂料,就开发什么涂料,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另一个方面表现在同一个企业同样的产品,品牌却有好几个,每一个品牌下面还有若干子品牌。我们必须优化企业结构,加强专业化生产。为提高全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稳定产品质量,要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树脂生产专业化、涂料生产专业化、色浆生产专业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规模化生产。同时部分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保留开发符合环保要求,适合市场的优势产品,创出有特色的品牌,走一条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2、科技兴业战略

2.1加强科研开发

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保证。目前,建筑涂料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支持企业发展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变革,只有不断将先进技术通过成果的转化在产品中体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由于科技开发的经费不足与科研力量的缺乏,我国的建筑涂料的科技研究成果不多。在建筑涂料科技开发方面,仿制的多,低水平重复的多,创新的少。很多建筑涂料厂家每年只投入很少资金用于研发,有些公司根本就没有技术人员或者请一些兼职的化学师,经年累月生产同样的产品,和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国外大型的涂料公司和原材料公司,对建筑涂料及其原材料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应用工作都非常重视。一般情况下每个公司都会拿出每年销售额的5%作为公司的研发费用,对于一些基础性研究,更是不惜巨资投入,当然他们也因此获得丰厚的回报。因此我国国内的建筑涂料行业必须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2.2加速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缺乏和不配套曾经严重制约着我国建筑涂料的发展。要实现建筑涂料行业的现代化,需要尽快培养和造就第一流的高素质的人才,包括富有创新才能的科研人才,各类高级企业管理人才。没有一流的科研人才,就难以掌握现代化的建筑涂料技术,就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没有一流的管理人才,就不可能实现建筑涂料的集约化经营。因此应以战略的高度,加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3提升建筑涂料产品档次

为了提升我国建筑涂料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国内的建筑涂料企业应该加大科研的投入,紧跟世界潮流,不断创新,开发出新的品种。具体的发展方向包括:

(1)向低VOC方向发展。当今世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筑涂料的品种结构应向着减少VOC含量、向着绿色产品、环保化发展。

(2)向功能化发展。除了研究开发各类功能性涂料,包括防火涂料、防水涂料、防霉涂料、保温涂料等,还应加紧研究和开发建筑装饰中出现的难题和新问题,满足各类建筑对不同功能的需求。

(3)向高性能、高档次发展。逐渐淘汰落后工艺、落后设备和品质低劣的产品,重点研究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涂料、水性聚氨酯涂料以及氟碳树脂水性化涂料,以适应和满足我国高层和公共建筑外装饰的需求。

2.4解决好原材料配套发展工作

建筑涂料所用的专用乳液、助剂、颜料等目前还存在着品种少、质量不稳定、供应不足、价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涂料行业的发展。建议国内的原材料工业可以利用目前进口原材料大量涌入国内涂料市场的时机,借鉴别人的经验,提高我们的产品性能,缩短与国外的差距,现在应该是时机较为成熟的时候,同时也要加强自主研发的投入。

2.5重视涂装施工的研究

建筑涂料产品在市场上出售,严格地说只是一种半成品,只有将它装饰到建筑物表面形成涂膜后,才成为真正的成品。涂膜能否充分发挥预期效果,与使之形成涂膜的配套产品和施工技术有很大关系。国外对一种新的涂料品种问世后,对其涂装施工技术研究非常重视,对其施工基础条件、施工方法、施工机具、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补救办法等都进行较深入具体的研究,并相互提出详细的施工规范和验收规程。特别为了适应家庭装饰的发展需要,研究和开发了适用于家居装饰的产品小包装以及简便适于自己动手的施工机具,并为用户提供了很通俗、详细的施工方法。国外这些经验很值得借鉴和发展。

3、环保健康战略

3.1绿色环保涂料的兴起

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对人体、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环保、安全、消防型建筑材料,国际上也称“生态建材”、“健康建材”或“环保建材”。绿色环保涂料作为绿色建材的一种,同样是对涂料“健康、环保、安全”属性的评价,包括对生产原料、生产过程、施工过程、使用过程和废弃物处置五大环节的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3.2绿色环保涂料的特征

绿色环保涂料的基本功能除作为建筑涂料的基本实用外,还在于维护人体健康、保护环境。因此,绿色环保涂料与传统涂料相比,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使用铅、镉、铬及其化合物及添加剂。

(2)严格控制涂料VOC的释放量,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的溶剂。

(3)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且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要具有多功能:如抗菌、防霉、隔热、阻燃、防火、调温、消声、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等。

3.3环保健康战略对建筑涂料企业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一个国家有重要的意义,对一个企业也同样非常重要。一个建筑涂料企业只有生产符合健康环保的建筑涂料,才能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树立和改善企业形象,因此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4环保健康战略的保证措施

生产绿色环保涂料除了要有技术和原材料外,还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政府的政策法规、产品的技术创新、教育培训以及公众参与和监督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是生产绿色环保涂料的体现主体,政府的政策法规是生产绿色环保涂料的调控手段,产品的技术创新是生产绿色环保涂料的强大推动力,教育培训和公众参与是生产绿色环保涂料的保障。因此,要确保企业有动力和能力销售绿色环保涂料产品,还要求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自身、公众等各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

(1)宏观上,国家要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利用经济手段限制污染产品的生产,鼓励绿色环保涂料产品的开发。

(2)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协调竞争。

(3)实行环境标志,公布权威的认证机构,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涂料产品”。

(4)加大科技创新,努力研发绿色涂料产品和绿色技术。

4、国际化发展战略

4.1国际化为我国建筑涂料行业带来的机遇

进入21世纪,将使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和全球经济潮流,我国建筑涂料行业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具体表现在:

(1)国际化有利于加快我国建筑涂料行业改革开放的进程。

(2)国际化有利于我国建筑涂料企业引进技术和外资,提高水平,扩大经营。

(3)国际化有利于我国建筑涂料企业结构调整。

(4)国际化有利于我国国内建筑涂料企业获得价格低、质量好、品种系列配套、售后服务到位的原材料,对增强企业竞争力是极为有利。

4.2国际化为我国建筑涂料行业带来的挑战

对国内的建筑涂料企业而言,加入WTO后进口产品和外资企业将与我国处于相同的法制环境下竞争。它对涂料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更多的国外涂料生产企业会更加看重中国的建筑涂料市场,纷纷加大对中国的投资,或者在中国寻找商销售产品,从而对国内的涂料生产企业造成威胁。

(2)根据目前国外涂料企业专利先于产品进入中国,而中国企业对专利普遍不够重视的现状,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执行,我国的《专利法》很有可能使外国企业先受益,从而加大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难度,在发展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

(3)外资企业以雄厚的资金优势在全国办分厂,以巨额涂料产品广告覆盖全国,结合其品牌宣传优势,高效的管理,强大的资本,挤占目前国内大型涂料企业占有的区域性市场。

4.3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利用外资,促进区域平衡发展。随着我国涉外经济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投资环境会越来越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还将继续贯彻下去。国家为逐渐扭转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态势,将制定出外商在华投资地区导向性政策,鼓励外商到中西部投资。

这也将成为我国政府加快中西部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建筑涂料行业要与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保持一致,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吸收投资,并向中西部倾斜,推动我国建筑涂料行业的平衡发展。

(2)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国外涂料厂商纷纷进入我国,刺激着我国建筑涂料行业朝着一个新的台阶发展,同时,也给国内的绝大部分厂商带来了巨大压力,甚至造成生存危机。据有关专家分析,“洋涂料”的大举压境,使得兼并、重组、收购将成为下一步涂料市场的“重头戏”。中国建筑涂料行业要利用当前的机遇,抓紧时间调整产业结构,完成建筑涂料行业的新发展。

篇3

(一)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内涵

战略薪酬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薪酬管理专家米尔科维奇提出的,他认为战略薪酬即将薪酬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来思考企业通过什么样的薪酬策略和薪酬管理体系来支撑企业的竞争策略,并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战略性薪酬管理是将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薪酬制度和薪酬管理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1]

(二)战略性薪酬管理的作用

第一,战略性薪酬管理的灵活性有利于更加科学的职位设计。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员工工作的灵活性要求愈加强烈,这不仅体现在员工工作能力上,也体现在工作方式上,如小组或团队的工作形式。因此,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企业必须作出相应的薪酬体系的变革。

第二,战略性薪酬管理的战略性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和战略,加强企业文化的塑造,改善经营成果,推动企业组织变革,控制和减少经营成本。正是战略性薪酬管理的战略性这一本质特征,能够确保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始终保持一致,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经济的薪酬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第三,战略性薪酬管理的系统性有利于薪酬管理更好地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其他环节挂钩。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实现需要其他环节的支持与配合,而战略性薪酬管理又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促进了管理手段与职能的创新,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战略性薪酬管理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薪酬体系设计缺乏与企业战略的有效结合

企业目标会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经营环境中随时发生变化和作出调整,这要求企业的薪酬政策也必需灵活变通,以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却不够重视这一点,造成的结果可能是薪酬体系无法发挥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或者是员工努力的方向偏离组织目标的实现,事倍功半,浪费资源。

(二)薪酬管理脱离实际,不符合企业的现状

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历史较短,规模较小,企业内部各种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和不完善,为了应对经营环境的变化或者迅速占领市场,可能盲目模仿大企业进行标杆管理,但却忽视了本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发展阶段,有的还会借鉴国外大型企业,一味谋求国际化,忽视本国国情。这些做法都会误导员工,极大地损害员工积极性。薪酬管理定位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三)薪酬体系和薪酬结构设计不科学

报酬分为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很多企业对薪酬的概念认识不足,过分依赖经济报酬。但员工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越来越多的员工在工作时更加注重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注重从工作本身得到的乐趣。中小企业容易忽视员工的心理需求,他们不了解薪酬体系管理的过程,缺少薪酬体系设计的必要环节,没有形成良好的薪酬文化。薪酬结构是指在同一组织内部,一共有多少个基本薪酬等级以及相邻的两个薪酬等级之间的薪酬水平差距。[2]有的中小企业在员工工作的各种条件区别很大的情况下却支付相差无几的工资水平,薪资差距过小,容易使员工感到不公平,同时无法体现薪酬的激励作用。

(四)缺乏有效的薪酬控制及持续的反馈过程

薪酬方案制定完成以后,并不意味着万无一失,在实际操作与运用中总会出现意外情况,中小企业由于经验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忽视这个环节。薪酬控制应该贯穿薪酬管理的整个环节 ,出现问题时及时反馈修正,从而确定预定标准的顺利实现。

三、改善中小企业战略性薪酬管理不足的建议

(一)注重薪酬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匹配

企业战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发展战略,二是经营战略。在采用不同的公司战略和经营战略时应采取不同的薪酬战略。例如,当公司追求成长战略的发展战略时,企业更加强调创新,急于开拓新市场,重视员工的技能,这时相配套的薪酬战略就应该是支付较低的固定工资,实行奖金和股票期权制度,留住优秀人才和核心人才,使他们能够获得长期的更为丰厚的回报。中小企业在发展历程中,应结合企业现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战略。

(二)薪酬管理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

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时,生产经营的侧重点也不同,中小企业应在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现状和自身特点,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前提下,通过缜密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来确定岗位的相对价值。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完善的人事部门,混淆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关系,相关员工可能受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限制,无法准确定位企业的发展态势,导致薪酬管理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企业可以加强对这些员工的培训,或者聘请外部专家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企业实际的薪酬体系。

(三)建立全面、规范的薪酬体系

如上所说,薪酬包括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中小企业要想确保薪酬管理的战略性,就必须确保薪酬制度的弹性,最好的方法是建立与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并且要灵活运用非经济报酬,适时给予员工精神激励,往往能更好地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组织承诺。建立薪酬体系的过程要科学规范,以确保公平公正。

(四)加强薪酬沟通

中小企业在进行薪酬管理时,要注重与员工进行双向的薪酬沟通,因为薪酬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他们会非常乐意并积极的提出意见,在这个沟通过程中,由于员工参与制定和设计,会大大提高他们的薪酬满意度,同时有利于薪酬制度的执行与宣传,提高员工与上级主管的信任,体现员工关怀。

四、结语

篇4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朗,全球化竞争加剧,技术发展迅猛,顾客对产品、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而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源于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纷纷采取积极调整企业内部的管理措施,以适应国际市场中对企业和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更高要求,完胜这场激烈人才争夺战和企业竞争大战。作为我国GDP快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电工程建筑行业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水电建筑行业不断进步,同时水电建筑行业也见证和彰显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和程度,因此,水电建筑行业一直都备受我国各级管理人的关注,作为水电建筑行业的主体建筑企业的发展也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电建筑行业的发展。关乎我国发展命运的水电建筑行业发展也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要调整企业内部管理现状,对水电建筑行业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有效充分的利用,就需要重视对于管理制度的研究。

一、我国水电建筑企业管理现状

建设规范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是我国水电建筑行业发展的必要趋势,其基本前提就是基于对我国目前水电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城市的现代化离不开建筑行业的发展,而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我国水电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一直处于较快的地位,这种走势和局面使得我国亟需规范水电建筑行业的管理制度,将水电建筑行业进一步推进,建设成为我国的优势产业,为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再添一把火。但是,增长背后我们应当更为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水电建筑行业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能推进水电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之于整个国家和社会都有非凡的意义,其中,我国水电建筑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突出。

我国水电建筑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较为突出,从业人员结构复杂、员工整体专业技能和素质较为欠缺等问题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制约着水电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制约企业进步的瓶颈因素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不强。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已非传统意义上的人事管理类的事务性工作,然而部分水电建筑企业并未转变传统观念,也并未将人力资源管理上升至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而仅还是保留在事务层面,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不强。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地位低且专业性不强。现代化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合作,协调枢纽,但是就部分建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看,其地位低下且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专业性不强。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只是没有亦或接受过短期专业培训的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专门性的人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导致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是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依据自身发展需求所制定的发展政策和措施,在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之时,需要综合考量企业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环境的变化,通过科学管理方式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从而使得企业达到人力资源供需平衡的状态。但是,我国部分建筑企业由于没有长远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使得公司内部存在岗位编制、人员配置问题。

四是人才流失严重。我国建筑行业存在员工流失的问题,且内部流失员工多为知识性的年轻核心员工。人才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不单只是经济上的直接损失,人才的流失带走了其核心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公司的客户群。且这部分人员的流失必然会加重公司的人员重置资本,且导致其工作缺乏连续性,无论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在市场竞争中陷入弱势局面。

第二,管理经营制度不完善。

我国水电建筑行业中由于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建筑工程出现结构性矛盾突出,且频频发生的建筑事故和劣质工程建筑,使得水电建筑行业的建筑质量水平亟需提高。没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支撑,我国的水电建筑行业在高科技的引用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就导致了其与现代科技的接轨、与国际市场的同步。同时,管理经营制度的不完善,引发我国的水电建筑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同时整体的技术装备呈现出低水准,而进一步的技术改造与水电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升级显得遥遥无期。

二、水电建筑企业规范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水电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将建筑行业产业发展成为在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需求,并逐步将我国水电建筑行业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成为了新的发展目标。通过建设规范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使我国的水电建筑行业更富勇敢创新精神并得以盈利。

第一,转变内部结构,保障健康发展。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完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也随之转变,规范、科学和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与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得以长存,并且保持在我国市场变革时期健康发展的保障。改革的演进使得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早已转变成集约型,我国水电建筑企业要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就必须通过建设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以此为依托对建筑行业结构进行优化,由此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第二,完善内部管理,追求效益最大化。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可以扭转我国水电建筑行业部分企业存在的管理过程不够科学的现状。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发展目标,由于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权利划定不够清晰、缺乏完善的决策机制、奖罚制度不明确以及缺少现代化优秀的管理人才。这种种的不科学管理方式就是由于没有建设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而由此将会制约我国水电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优化管理模式,接轨国际企业。

规范、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是水电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的必要要求。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革新传统的管理方式,由集权式的传统管理模式进化成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第四,留住核心人才,保证企业竞争力。

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一家国有公司想要获得生存和发展下去的机会,就因该保持核心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体现就是企业内部核心人员的管理运用。建筑企业合理分配薪酬,对水电建筑企业内部薪酬管理体系进行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稳定,最终促进企业保持竞争力赢得效益。究其重要性无外乎,首先,有助于企业吸收引进人才,为了保持水电建筑企业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引进人才,而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就是薪酬体系是否合理;其次,在吸引人才之后,薪酬体系更为重要的作用是留住人才,人才的流失对企业的危害比没有对人才没有吸引力还要可怕,因此要吸引更要留住。

三、水电建筑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企业管理制度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决策制度以及迎合信息时代的信息管理制度,而要规范水电建筑行业的企业管理制度就需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第一,实现企业以人为本,营造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企业的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因此要实现企业的盈利就需要将人力资源最大化、最优化,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从如何创新员工奖罚体制与员工的长期发展计划考虑,营造企业中不拘一格选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第二,应对繁杂外部环境,夯实现代化企业的决策体制。

纷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必要有一个及时作出风险决策的管理体制。其中建立风险决策机制要能够在企业各项活动以及各部门的决策中都加入风险考虑因素,凡事能够防患并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决策方案。

第三,适应信息全球化国际形势,加入信息化管理制度。

信息的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市场距离拉近,同时与增加了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信息化环境的可能性。而要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信息管理制度,通过信息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在市场中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交流渠道,并迅速就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馈。

四、结论

篇5

关键词:建筑行业;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建筑业利税总额增加明显,1992年-2002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0,建筑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二、我国建筑行业的品牌策略

中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建筑业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业的综合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它的形成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品牌是又一个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标识,它不能被企业的规模和业绩所替代。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及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甚至可以说,品牌必然是未来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地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第二,“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系统的理论可供参考,所以许多企业不仅塑造品牌的方式盲目跟风,连做广告也盲目跟风,致使大量的广告费“打水漂”不说,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塑造进程。第三,应该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品牌塑造和管理。品牌塑造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营销、广告、传播,而是由内往外的企业综合力量的持续传递,它应包含建筑企业的一切内外行动因素;而且品牌塑造是协调与平衡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看法、具体做法和客户看法的管理工具和商业系统,能帮助建筑企业定位的落实、控制、持续、平衡与发展,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我国建筑行业中建筑企业的问题及其对策

1.社会职能难以摆脱,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我国国有建筑企业的社会职能长期以来难以彻底摆脱,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企业统筹外支出绝对数额居高不下,企业需要分流的人员,特别是富余人员数量偏多,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员工队伍规模偏大,整体素质普遍不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没有真正确立端正的市场观念,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普遍不强。

2.技术创新相对滞后目前国内众多建筑企业在同一层次竞争,企业技术水平档次差距不大,技术特点、特色不明显。对建筑业来说,通过降低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来提高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已经在逐渐缩小。强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提高竞争层次,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提高建筑生产的附加值,与高新技术接轨,己经成为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融资能力普遍较弱没有融资能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必定会影响建筑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融资能力将决定企业的发展后劲。随着建筑业对外开放和运作的国际化,对开展国际工程承包更要求承包商要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按照一般的国际惯例要求出具银行保函或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并在工程初期垫付使用。而我国建筑企业在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开具保函时,往往由于企业的财物状况不佳,或企业产权不清,无法得到银行保函,错失良机。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的主要途径:(1)寻求银企合作的办法,通过企业与银行建立伙伴关系,解决企业资金问题;(2)开展企业合作,使资金得到有效地运用;(3)通过优势企业上市等办法,向社会筹集资金;(4)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操作BT、BOT等方式,通过滚雪球的办法提高自己的资金运作能力。

篇6

关键词:建筑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可持续发展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企业从以往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样适用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我们要重视可持续发展对建筑经济的促进作用,正视建筑企业在实施可持续战略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积极改进,找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具有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可以增加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建筑经济的迅速、健康发展,对于扩大就业规模,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国的建筑企业要抓住发展机遇,实施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国民经济贡献力量,不断增加就业岗位,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2、促进私营建筑经济与公有制建筑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建筑经济在建筑经济中占有主体性地位,但由于受政策、历史、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影响,发展较为缓慢。而私营建筑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私营建筑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给公有制建筑经济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将私营建筑经济与公有制建筑经济有机结合,展开多方面的合作与共享,共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巩固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私营建筑经济的辅助作用,两者在技术、策略等方面相互借鉴,实现了双赢。

3、保证建筑行业健康、安全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安全、健康、稳步的发展,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比如工程款项工资的拖欠,围标串标,非法出卖营业执照等等,不仅对阻碍了建筑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也损害了建筑行业的良好信誉和企业形象。通过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建设,大力整顿建筑市场的秩序,加强对建筑市场行为主体的规范管理和严格监督,为建筑经济提供一个稳定、安全、健康的发展环境,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加强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宣传和教育

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建筑行业的领导者要重视可持续发展对建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和多媒体宣传来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可持续的建筑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了解建筑经济在节约土地资源、节约建筑能源、节约建筑耗材以及水电方面的可行性措施,增加节约印象和节约意识。另外,对于建筑专业的在校学生和在职的建筑行业工作人员,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强化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加强学生和工作人员对可持续建筑经济的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2、政府相关政策的倾斜

政府可以通过经济补贴、税收优惠、放宽政策、建立相应法律规范等手段来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对建筑企业的补贴,体现在对建筑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补贴。比如,为建筑企业的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或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对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研发。

税收包括优惠性政策税收和强制性政策税收,对发展可持续战略的建筑企业进行政策优惠,为其发展打开方便之门,将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建筑企业将工作重点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在企业注册、资格审批、贷款融资、投标招标等方面为建筑企业提供方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保证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政策的放宽来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取得良好的收益。

节约土地成本。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者要对建筑工地进行细致的考察,通过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实地考察,综合分析采光、天气、土壤等因素,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空间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节约建筑成本。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机械生产,缩小建筑规模等措施来节约建筑成本。

节约建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营成本。包括用水量、用电量的节约,降低维护和维修成本等等,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后期的运营使用中,还可为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总之,建筑经济在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进行,建筑企业转变管理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入了解和把握建筑市场的运行规律,不断推动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全面预算管理在本质上来说指的是一种可以对本行业进行驾驭的特殊技术、策略性质的工具以及系统的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的目标、利润为重要主线,以实现自身企业在目标方面的利润为主要目的,下面针对整个企业的预算管理活动以围绕目标利润这个方面进行展开活动。

1. 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的主要特点

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我国建筑行业中企业的数量相当庞大,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在企业性质方面较为单一,在企业的属性以及经营范围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特点。首先,我国建筑行业的企业存在属性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却在经营范围方面显得较为单一。具体来说,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建筑企业大部分比例都属于是国有企业或者是国有的绝对控股企业,只有一小部分的建筑企业属于私人的民营性质。但是这种民营性质的企业在施工产值方面,市场份额方面的影响能力较弱。我国在建筑领域中的经营范围过于单一,一般都是涉足于房屋的建设工程、土木工程以及相应的安装工作等,在造价等的相关领域中的涉及程度还不是很大,但是,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大型的建筑企业正在逐步的向相关领域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其次,我国建筑行业在组织机构方面的形式呈现出多极化、矩阵式的发展趋势。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建筑企业一抖分为二级组织机构、三级组织机构以及二、三级的混合机构、集团式的机构等四个方面。这些不同的层次机构都会导致建筑行业在建筑企业全面预算以及管理领域中的设计以及实施方面的差异。在建筑行业方面,我们一般都采用矩阵式的组织形态,在工程的项目管理部门方面,我们通常采用双重领导的方式,也就是说,项目的员工既可以对该项目的经理进行相关的负责,同时也可以对企业的职能部门的相关领导进行相应的负责管理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相关的数据资料中看出,我国建筑行业在管理方式上面还显得较为粗放,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偏低。在我国的建筑行业领域,除了一些大型的建筑企业之外,我们的建筑企业大部分还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阶段。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建筑投资者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相应的投资成本,都会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导致进行盲目的赶进度工作,一定情况下忽视了安全质量问题。我国在世界建筑市场方面的情况来说,我国并没有很彻底的对国外建筑行业领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开放,整体来说,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国际市场领域还是较为封闭的。即便是一些国有的大中型建筑企业在国外进行了相应的市场开阔工作,但是承包的项目一般都是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土建工程。总而言之,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国际市场方面短时间内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开阔工作的能力。

2. 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研究

2.1 进一步的优化我国建筑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的体系

首先,在我国的建筑行业领域实行事业部制的企业管理组织形态,也就是在建筑行业实施的人事制度属于由上到下的金字塔模式,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高技术指标的要求,而且还可以在最法范围内实现企业在内外环境中的业务拓展空间。其次,在我国建筑行业领域实施全面预算的管理制度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来看还有一些困难,因此,可以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聘请一些专业的组织机构或者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建筑过程中的环节进行相对应的实施、培训工作。这样,就可以在最大限度中实现节约时间成本、提高企业效率的目标,最终达到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事半功倍。当然,一些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还可以通过相关部门进行优秀人员的选拔,进而成立起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建筑工作过程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实施、贯彻以及执行。

2.2在建筑施工前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机构

建筑领域中的施工单位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要针对企业自身的情况建立起相对应的预算组织机构。例如,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审批机构等,这样不仅能够在制度上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约束,还可以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以及相应的工作流程进行研究,并根据出现的一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手段,督促建筑行业领域的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实现。

2.3在建筑行业建立起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在定义上来说指的是对经营、财务工作、投资以及相应的战略进行全方位的计划。一般针对企业来看,全面预算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业务预算。业务预算主要包括对建筑行业领域中的业务收入进行的预算、工作量的预算、人工费用的预算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预算费用。业务预算可以涉及到建筑行业领域中的收入、成本以及业务等各个方面。第二,财务预算。一般建筑行业的财务预算包括相关资金的筹措以及相关的资金使用等两个方面。第三,建筑行业的资本支出预算通常指得是固定的资产购置所需的预算以及资本在投资时候的预算等。

2.4合理对待建筑行业中全面预算所出现的问题

长久以来,实施在任何一个行业中的全面预算管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个误区--预算工作单纯的属于财务部门。实际上,建筑行业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整合性的管理系统。不仅包含财务工作的各项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成本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因此,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体现出一定的制度严肃性,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紧密结合各单位的实际,避免割裂。

结束语:

篇8

关键词:产业结构;建筑施工;营销战略

0引言

产业结构是指构成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诸产业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的总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部经济资源在诸产业中的配置结构。国家在“十二五”战略发展规划之中,已确定要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此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政策取向来看,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涉及资源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与合理配置以及资源要素在不同空间区位的流动与优化配置问题。针对建筑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制定了《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对建筑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意见》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也加大了对建筑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1建筑施工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性

首先,就目前现状来看,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导致市场分割无序、跨地区、跨行业发展受限、全国性和综合性较强的施工企业数量较少;其次,国外发达国家建筑施工企业类型结构中,从事承包安装和装饰施工的专业化企业比综合性企业所占的比例高得多,而我国建筑施工专业化企业比例不足30%,我国建筑业综合型企业和专业化企业发展严重失衡。第三,随着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新的产业导向,必然催生新的建设项目,由此带来的新的建设模式,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的变革,也对建筑企业的传统管理体系产生极大的冲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要面对市场的新变化,就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企业的生存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2产业结构调整下营销战略思考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适应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的形势变化,及时调整营销战略,是每个施工企业营销工作者都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营销战略是营销理念和营销制度的集中体现。营销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营销战略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除了要坚持施工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一般战略原则外,还应着重抓好以下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营销战略。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后带来的新机遇、新市场,要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战略。并不是每一块新市场都是目标市场,有舍才有得,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实力、优势和企业中长期战略,对目标项目和市场进行风险和盈利评估,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盈利能力强的项目,舍弃风险大、盈利能力弱的项目,减少企业的风险,保持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2)顾全大局和突出重点的营销战略。施工企业既要重视市场份额的扩大,也要重视拓展和维护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通过完善工程信息系统,完成对信息的捕捉、搜集、筛选。施工企业应对捕捉和搜集的信息精心筛选,结合自身的施工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将筛选后的信息分类,以提高企业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目标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以掌握主动权。

3)公关资源营销战略。由于建筑产品固有的特点,导致建筑市场的需求缺乏弹性,因此,传统的营销战略在建筑行业并不能达到原有的效果,而公关营销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使施工企业与客户,以及招标机构可以培养和建立起比较持续恒久的信任关系,这对项目的争取与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关资源营销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重点:首先,要重视客户关系管理。一般来说,建筑施工企业投标前期的客户关系主要由区域办事处管理,项目实施阶段的客户关系由项目部管理,而项目部会随着项目的完成解散,施工企业的客户关系极易中断和流失。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建立客户关系管理机构,由专门机构负责对其信息进行跟踪收集,并通过满意度调查、邀请参观等方式进行沟通,与其建立持久的信任关系。另一方面,要保持营销人员和项目部的稳定性,人员保持动态稳定;重视公共关系。其次,公共关系是通过有计划的、持续的努力,建立并维持组织与公众之间良好相互理解的行为过程,目的是与这些公众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第三,要做好公关资源的维护工作。要坚持培育为主,以诚待人,切不能急功近利、更忌过河舍桥。

4)合作共赢战略。建筑市场很大,机会处处都有,建筑市场很小,竞争时时都在。作为施工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除了加强管理,苦练内功外,注重搞好与业主以及同行业单位的合作,努力打造“竞合”“共赢”的新型营销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作为施工企业,要注重加强与业主的全方位合作,无论在招标前、或是施工过程中,要主动发挥企业所长,及时向业主反馈意见,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咨询服务,以保障和促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实现“共赢”;其次,要重视搞好与同行业单位的联营与合作。

3结语

篇9

摘 要:

文章对建筑高校图书馆服务行业经济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服务建筑行业经 济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建筑行业;

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03—0377—02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 切的关系。是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消费结构上看,建筑业是最急需发展的 产业。从城市化进程来看,建筑业面临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仅次于工业、农业和商业的 第四大支柱性产业。但是建筑行业中很多企业的科技力量和信息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其信息发 展的需求。建筑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建筑信息资源,同时还具有人力资源、服务技能和服 务信誉等优势,如果通过先进的设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途径为建筑行业提供准确的专业信 息,促进知识向信息产品的转化,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这不仅能够提升建筑行业整体科技创 新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建筑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了高 校图书馆与行业经济的双赢。

1 建筑高校图书馆服务行业经济的优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建筑行业特别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信息机构不健全,人员  素质不高,信息设备不先进,信息收集渠道狭窄,信息类型单一,信息处理手段落后,信息 整合与交流渠道不畅通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建筑企业的发展,也妨碍了行业 经济的整体提高。建筑高校图书馆向建筑行业提供专业信息,保障信息快速、有效地到达用 户手中,具有如下优势:

1.1 信息资源优势

建筑高校图书馆作为建筑高校教学科研的信息中心,聚集了学科齐全、内容广博、载体各异 的建筑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了多元化的藏书结构和文献信息。特别是在建筑行业的范围和领 域之内,馆藏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超过了一般的地方公共图书馆,尤其在建筑和土木 工程类文献资源方面十分丰富,具备为建筑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的物质基础和信息资源优势。

1.2 人力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建馆时间长,在长期服务教学科研的工作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化人 才,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在90%以上。建筑 高校图书馆不仅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拥有一大批熟悉建筑行业、具有建 筑行业相关专业学历背景的人才,他们在为建筑行业提供信息资源管理、文献开发、咨询服 务、情报二次三次加工和科研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已经组成的一支高素质的建筑高校图 书馆专业队伍,使建筑高校图书馆具有了较强的服务建筑行业经济发展的人才基础和人力资 源优势。

1.3 服务技能优势

近年来,高校不断加强图书馆建设,不但加大了对图书经费的投入,在现代化设备方面也大 大提高了投入,以计算机、存储、网络和通讯等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普及。高校图 书馆还拥有一批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信息人员服务于校内外,开展深层次的参考咨询 、课题查新、文献资源开发等服务,并积极开展与校外资源的协作和共享,不仅加强了社会 人士对图书馆的认识,也提高了图书馆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图书馆的服务技能优势得以 充分体现。

1.4 服务信誉优势

目前高校图书馆注重高学历、多学科人才的补充,注重学科馆员的制度建设和学科化信息服 务的发展,不但提高了信息服务的专业性、时效性和预测性,也提高了信息服务的层次和水 平。建筑高校图书馆对建筑行业的信普及。高校图 书馆还拥有一批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信息人员服务于校内外,开展深层次的参考咨询 、课题查新、文献资源开发等服务,并积极开展与校外资源的协作和共享,不仅加强了社会 人士对图书馆的认识,也提高了图书馆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图书馆的服务技能优势得以 充分体现。

1.4 服务信誉优势

目前高校图书馆注重高学历、多学科人才的补充,注重学科馆员的制度建设和学科化信息服 务的发展,不但提高了信息服务的专业性、时效性和预测性,也提高了信息服务的层次和水 平。建筑高校图书馆对建筑行业的信息需求有较强的提供能力,并且在多年的信息服务中积 累了很多经验,具备了广泛的信誉优势。

2 建筑行业信息需求特点

建筑行业的工程投资都非常巨大,一旦形成工程成果将难以改变,因此在工程项目上马前需 要大量的信息和严格的论证。信息需求包括科技信息、专利信息、产品信息、人才信息、资 金信息、技术规范和原材料信息等等,只有充分了解了相关信息,企业才能根据实际需要和 客观条件优选项目,合理实施。

2.1 信息需求的针对性

建筑企业总是处于发展壮大阶段,在一定的发展时期,总会面临一些具体的问题和项目,比 如技术难题、市场需求、设备改进和政府相关政策等等,急需解决这些问题的专业信息,需 求的针对性强。

2.2 信息需求的时效性

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市场机会瞬息万变,谁把握时间率先占领有效信息,就能在竞争中争取 主动,占得先机。只有迅速、及时的掌握了信息,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决断,因此,企业决 策者对信息的需求具有绝对时效性。

2.3 信息需求的经济性

任何企业的信息获取都讲究经济效益,如果能以最少的人力,财力和金钱换取最有价值的信 息,进而为企业获得最大利益,这是任何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

2.4 信息需求的预测性

信息服务需优先于企业的决策和实施之前,必须能够反映市场未来趋势、用户需求变化以及 科研的发展前沿。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有了明确的认识和评价,才能避免盲目和失误,才 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建筑高校图书馆服务行业经济的对策

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 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建筑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走进市场 ,为建筑行业经济建设服务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高校图书馆必须在充分发挥自身 优势,打破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建立适合市场需求的管理体制,让自身拥有 的丰富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1 转变观念,拓宽服务领域 

在传统观念里,大学图书馆历来被看作是大学的学习、资源和研究中心,是供本校教师和学 生利用的场所,图书馆是否应该对外服务,目前在高校图书馆界存在争论。高校的教育经费 大部分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国家巨资的投入,不仅要实现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目标,也应该充 分实现其社会功能。所以,高校图书馆服务高校的同时,也应该拓宽服务领域,将信息服务 手臂延伸至社会大众,弥补其他信息机构在信息服务提供能力上的不足,让高校图书馆发挥 专业优势,成为区域性信息中心。建筑高校图书馆要实现社会功能,做好服务建筑行业的工 作,就要克服各种传统观念的障碍,摒弃封闭式的理念,代之以开放式服务的办馆新思维, 敢于决策、敢于行动、敢于冒险,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领域,力争为建筑行业做好文献信息 的服务和保障工作。

3.2 提升素质,开展信息培训

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进一步深化,对图书馆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合格的图书馆员应该具备 较高的个人品质和业务素质,才能提高信息服务的规模和成效。因此要加强图书馆员的素质 教育,提高其群体的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才能熟练地应用信息服务技术和手段,更好地为 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服务。通过对建筑行业开展信息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建筑行业内相关人 员乃至整体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提高决策者在组织生产和进行决策时运用信息的能力, 提高行业职工在工作中的信息敏锐性和获取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自我服务能力。

3.3 依托优势,开发建筑知识库

每所高校图书馆都因自身的发展历史、专业特色或地域特色等因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馆藏资 源,建筑高校专业特色非常明确,图书馆资源包含了建筑行业各种权威信息,因此图书馆依 托这一资源,选择合适的专题,系统地采集和引进建筑工程相关的信息资源,并依托高校的 建筑专业研究人才优势,开发建筑专业特色知识库,及时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通过 承接建筑行业的信息收集、检索、筛选、加工和反馈工作,为建筑行业提供合作信息、新产 品信息、引进技术信息、引进外资信息,甚至提供领导决策信息,对建筑业的发展起到推动 作用。

3.4 战略联盟,推动共同建设

信息社会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收集所有的文献资源,建筑高校图书馆对建筑工程类文献 信息同样不能收集完全,并且资源的封闭使用也满足不了行业用户的不同需求,因此高校图 书馆之间应实施战略联盟,本着“各供所长、各取所需、各有所得”的原则,进行资源共享 、协调共建,实现利益互惠。同时,建筑高校图书馆与建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整合资源参 与市场竞争,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图书馆多元化的信息优势,提高建筑行业的科研和生产技 术水平,促进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更有效地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经济建设。

4 结束语

网络时代,信息的高效、迅速、准确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反之也会使信息的需 求大大增加。建筑高校图书馆应该走出高校的大门,抓住机遇,转变服务理念,大胆创新, 为建筑行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红霞,夏新蕊.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的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 工作,2008,(1):19~21.

[2] 康清群.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信息(教学与 科研),2008,(11):292.

[3] 汪浩.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J].图书馆学刊,2008,(3):50-51.

篇10

关键词:节能建筑;科学发展;可持续战略;材料应用

一、节能建筑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1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一词源于发达国家,早期为减少建筑中散失的能量,建筑行业提出了节能建筑这一概念,即在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实用性、耐久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合理利用能源,提高建筑中能源的利用率,以实现建筑行业中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节能建筑有几个重要特点:一是建设过程中和使用阶段资源消耗均较少;二是建筑材料更加环保,多采用低污染材料;三是材料可循环利用率高,有较长生命周期,且能多次回收利用。

2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过度消费资源、盲目追求GDP的发展方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步伐,难以维持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如何科学发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建筑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主旋律,但是工程建设也将消耗极大的资源,给环境带来难以修复的创伤,在建筑行业,推行节能建筑对于实践科学发展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人数量巨大、平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进行工程建设中,必须实现坚定不移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早在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布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重要体现。

二、推行节能建筑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联系

1推行节能建筑有利于新材料的推广与应用

在自然资源已经过度开采,而现有开采资源又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时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对自然资源的大举消耗必将迎来枯竭之日,因而不得不开始转向资源的高效利用,推行更加节能的材料。建筑行业中推行节能建筑的一种重要方式是采用低耗能的新材料逐步取代原有的高耗能材料,从使用的角度出发,将能源消耗降至最低,使能源能够得到高效利用。目前许多国家已经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政策来推动节能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从2000年开始执行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第四条指出了国家鼓励发展的建筑节能技术,包括节能墙面和窗的保温、隔热技术以及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等。数年来,建筑节能材料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发展:一是推动了建筑节能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如节能照明、低耗能空调等,二是促进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利用,如在太阳能采暖、地热利用等方面。近年来,政府通过采取了适当的优惠政策以及奖励办法来鼓励和引导建筑商推行建筑节能产品,应用新材料,这对于在建筑行业实践科学发展观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推行节能建筑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系统,能源的短缺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而在大多数的自然资源中,绝大多数的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巨大数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被消耗,为了维持稳定的经济发展,能源需要不断被供应,这与实际能长期维持的资源消耗规律不相符合,因此,如何保障能源的持续供应以维持经济稳定发展是首要思考的问题。在建筑行业中,推行节能建筑,减少能源消耗对于保障能源的持续供应以维持经济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建筑行业中推行节能建筑,多采用新的产品和技术来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多利用可再生能源,使不可再生能源的供应能满足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需求。

3节能建筑有利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世界共同的期望。但是社会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一方面人口城市化聚集导致了能源消耗和排污集中化,在城市周围形成高污染区域带,另一方面污染性能源的消耗数量随人口的增加急剧增加,环境污染问题加剧。比如建筑采暖用的煤炭,燃烧过程中将产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恶化空气,而人口的集中化又加剧了污染程度。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以及后代的发展,我们必须从节能的角度减少环境的污染程度。在建筑行业中,增强环保意思,多采用节能建筑,少消耗高污染能源,重视废弃物的合理利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节能建筑是现在建筑行业发展的大潮流,也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在建筑行业中采用节能建筑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建筑行业中的具体体现,有利于科学发展观在全行业的推广,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推行节能建筑,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举措

1减少建筑能源需求

最新的数据统计表明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耗能和使用过程中采暖耗能、照明耗能、装饰耗能占建筑行业耗能的85%以上,而这些耗能增长的速度已经远远高于能源能够生产的增长速度,因此减少建筑这几方面的耗能是减少建筑内的能源总需求量的基本内容。而减少建筑内的能源就需要结构设计师、建筑设计师以及设备师在对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条件,从建筑所处的具体地点出发,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创造出良好的建筑室内微环境,减少对外界高耗能设备的依赖或者尽量不采用耗能设备。具体措施包括合理选用建筑形式以及建设地点、合理进行结构内部布置等方面。

2充分利用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非常规的可再生能源,其中包括应用已经较为广泛的太阳能、正在发展阶段的地热能、以及未来可能会成为主流的风能生物质能等。在利用太阳能方面,技术较为完善,商品化程度较;利用地热方面,相关技术的推广还处在实验阶段,利用地热采暖和热水供应的观念已经较为人们接受,未来阶段的全面推广较易实现;而人类对于风能和生物质能的利用技术则刚刚起步,建筑行业中利用风能的方式还处于较原始的自然通风方式。

3采用节能产品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高效照明产品趋于向小型化、高光效、长寿命、无污染、自然光色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国家积极进行节能宣传,使人们形成了使用节能产品的意识,另一方面,节能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享受到了节能产品给生活带来的积极改变。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节能产品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高效节能照明类,一类是节能空调类。购买和使用符合国家能效标准要求的高效节能空调、冰箱、照明器具、风机、水泵等,是推广节能建筑的具体体现。

四、结语

总之,建筑节能是摆在我们面前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建筑行业推广节能建筑是在建筑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筑行业根据行业自身特点出发,利用技术改造原有的建筑耗能模式,淘汰高物耗,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芳,栗峥,袁永博.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13)

[2]孙建华.基于熵值法的区域建筑业可持续性发展评价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05).

[3]胡勤.绿色施工建筑业实践科学发展观[J].建筑经济,2006(02).

[4]李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演变及其内涵[J].生态经济,2011(07).

[5]龙惟定.试论建筑节能的科学发展观[J].建筑科学,2007,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