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教学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教学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具

1前言

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探究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和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季节变化、实验设施以及学生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使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不合拍,影响教学的进度与效果。又因为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千姿百态,如果空洞地讲解知识,容易出现枯燥乏味的现象,导致学生失去兴趣。面对这种现实,利用教具辅助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办法。教具包括教材、挂图、实物、模型、标本、幻灯以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等。由于教具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能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不同的教具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合理地进行选择,以尽量发挥各种教具的特点,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下面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谈一谈几种常用教具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和体会。

2几种常用教具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实物、实物模型、教学挂图、人体、课外书、多媒体等是生物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对于教具而言,无论是哪一种,最大的特点首先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花的基本结构”等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把办公室中的几盆鲜花搬进教室,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再运用美术知识,把观察到的各个部分尽量画出来,最后结合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以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兴趣高涨,认真听讲,对花的基本结构也更加清楚。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有了兴趣,自然思维放开,课堂气氛活跃。如在讲解显微镜的结构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绘图的方法,通过绘制显微镜结构图,来检验观察是否准确和全面,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高。加深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现象,学生往往由于缺乏观察而忽视,因而缺乏了解。如在教学“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叶脉特点与花瓣基数的异同”时,可以利用教学挂图,通过观察和讲解,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加深理解。突破知识难点对于一些抽象复杂的生物结构与功能,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是教学的难点。如血液循环的过程,动、静脉血管的分布,呼吸与气体的交换过程,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等,都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可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帮助解决,通过图文并茂与动静结合的演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直观感知、加深理解。

3几种常用教具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教学挂图的用法教学挂图是一种常用的传统教具,因为具有色彩鲜艳、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因而成为教师的首选教具。如在教学有关细胞的内容时,由于细胞很小,肉眼看不清它的结构,利用光学显微镜也很难看得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可利用细胞结构挂图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学挂图还可以与音乐、幻灯等结合,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以真实的感觉,以此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生存与斗争”一节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一幅“蛇岛的春天”彩图,然后播放录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蛇岛的春天,树木葱绿,鸟语花香。但是,在这生机盎然的密林里,却上演着残酷的斗争。”这样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为下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及揭示蛇岛上存在的斗争现象开了一个好头。同样,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结构,如神经的反射弧、小肠绒毛的结构等,都可以利用挂图开展教学,不但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视觉画面,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材及课外书的用法现行的学生教材,不但内容新颖,而且形式活泼,包括封面和封底在内,都配有很多彩图,为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学生从中读取课文内容信息提供了极大帮助。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如在教学“花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时,因为已进入深秋,鲜花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课本封面的“金茶花”图画导入新课,在学生观察的兴趣中,师生一起探究花的结构。教材中每节课的后面,还有一些“动动脑”栏目。在这个栏目中,所提出的问题,都与教材内容或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具有重要作用。如在“茎的结构”一课后,“动动脑”中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暴风雨时,有的大树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很难被拆断?虽然学生对这种现象比较熟悉,但不能明确回答出来。教学时,可以把此问题放在导入环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探究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课外书也是教具的一种。由于生物学科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范围的广阔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通过从图书馆查阅资料或网上搜寻等方式,把有关生物科学史知识或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引进课堂。如在教学“细胞”这一节之前,可先简介细胞的发现史: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时,发现软木是由许多蜂巢状的“小室”构成的,便给这个“小室”起名叫作“细胞”。然后导入新课:“那么,一个完整的植物细胞是怎样的结构呢?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这种导入设计既简单有趣,又节省教学时间。实物及实物模型的用法实物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生命物体,模型是指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生命而模仿创造的物体。1)实物的用法。如在教学“花的结构”一课时正好是春天,各种各样的花都已盛开。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花的结构特征,可发动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上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花的结构一步步解剖,逐步认识花的每一部分,如花柄、花托、花冠、雄蕊、雌蕊等。这样既直观清楚,又动手动脑,是其他教具所不能代替的。利用实物教学,还有利于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如在教学“叶片的结构”时,可以把学生带到教室外面去,通过轻摇小树,让学生观察叶子的下落情况,然后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回答“叶片下落时叶面的方向”,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基础。利用实物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如在教学“植物器官”等内容时,第一步,可让学生事先搜集一些含羞草,上课时带进教室;第二步,要求学生用手去触碰,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结果发现它的叶子用手触碰后,叶柄会合拢下垂;第三步,了解这种现象后,教师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找出原因;第四步,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植物的叶子还有这种现象。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参与热情,又能巩固书本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人体也是一种实物,利用教师或学生自己的人体进行教学,更容易使学生增强兴趣,获得真实感受和体验。如在教学“心脏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时,要讲到心率、心动周期等有关知识,此时就可以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人体进行教学。首先,讲明手腕脉搏的搏动和心脏的跳动是一致的。其次,让学生用右手手指轻按左手腕脉搏,数一数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半分钟后停止。然后,统计每分钟跳动80次的人数,每分钟跳动70~79次的人数,以及每分钟跳动60~69次的人数。最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都静坐在教室里,而每个人的脉搏次数不一样呢?心脏不停地跳动,为什么不会疲劳呢?这样,学生就会带着亲身体验,急切地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同样,在教学蝗虫、蚯蚓、河蚌、青蛙、鱼等动物的内容时,由于这些动物很容易得到,在教学时尽量采用实物,以利于学生直接看到这些生物真实的外形、结构、运动状态等,以加深感受和印象。2)实物模型的用法。在生物教学中,实物模型的种类很多,如植物的茎、叶,花的结构模型,人体的心脏、眼、耳、泌尿系统的结构模型等,而且使用率比较高。这是因为,一是初中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利用彩色模型进行教学,能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和视觉的刺激,激发探究的热情,增强教学效果;二是实物模型可以拆卸,也可以组装,有利于教师边拆边讲,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更深;三是学生在自主实验时应用灵活、安全可靠,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如在教学“骨的结构”等内容时,可先发给学生纵剖的长骨,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骨端和骨中部的结构是否一样?长骨骨质的外面是什么结构?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质?这种教学有利于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既突出了重点,又为新课“长骨结构”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这节课时,可首先提出“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然后利用“模拟膈肌运动装置”进行讲解。通过观察和讲解,概括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本节课涉及“压力”这一概念,学生不容易明白,此时可利用针筒做教具,在装有颜色的水杯中,推动针筒进行吸水和喷水,使学生感受“压力”的作用。最后讲解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时,再结合肺泡模型,就使学生准确而清晰地看出肺泡的结构,想象出肺泡与气体交换的过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发动学生,积极自制教具,以丰富教学手段,弥补教具的不足,在制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语

篇2

一、复习引入

《教学论》中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坍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座新的楼房。”古语说:“温故而知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面对一种新的教学情境,学习者一般会根据已有的旧知识进行选择,那些能与旧知识建立联系的知识往往能更好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事实上,生物学科的知识,都有其严密的逻辑联系,也就是说各种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在复习旧知识同时寻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处,能使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体系,起到了“架桥铺路”的作用。例如,在讲“减数分裂”有关内容前,可以先简要复习“有丝分裂”有关内容,指出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然后导入新课。

二、由实验引入

通过做实验引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在教《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课时,学生做了膝跳反射的实验,做完实验后,有的学生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控制?再怎么克制,小腿还是要跳起来?”学生猜想、交流、各抒己见,此时我水到渠成引入了“反射”这一课题。

三、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动物社会行为中的信息交流”时,从生动的问题入手:当你吃的面包不小心掉到地上,如果有一只蚂蚁发现了,接着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会有一群蚂蚁出现……”选择这个既简单又生活化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引出了课题,使得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思路思考下面的问题:后面的蚂蚁是怎么得知食物的地点的?……小事情,大学问,将生物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实例的“引领”下,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习惯地去留意观察身边的生活,探知欲会成为学生探究科学奥秘、学好生物学的“引子”,从而培养科学嗅觉。

四、利用诗词谚语,引导学生去品味生活、感悟生物学知识

生物学教学中,有时巧借一句俗语,会增加几分诙谐,学生倍感轻松;妙用一句诗词,课堂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趣味无穷。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分别说明了温度和光照对生物的影响。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将其引入教学可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讲解食物链的最好素材;“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的形象表述。在生物学教学中适时引用诗词和谚语,学生津津乐道,久久难忘,它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还能促使生物学知识的迁移,同时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五、故事导入

利用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一课时,我讲了《三人看戏》的故事。即甲乙丙三人同去看戏,边看边评论戏演得好坏。甲说:“今天的戏唱得很好,不过行头不好。”乙却说:“你说的不对,其实今天的戏行头很好,可惜唱的声音太小。”丙听了甲乙两人的话后说:“你们都说错了,今天的戏不仅唱得很好,而且行头也很好看。”如果三人都是健全人,他们会有哪方面的生理缺陷?从故事引入感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便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六、悬念和布障引课法

悬念,就是一种悬而未决的问题或现象。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悬念引课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注意力能够迅速集中到课堂讨论中来。例如,在讲“人类遗传病”时,教师告诉学生:在大西洋的林伊索斯岛上,曾住着300多户居民,他们喜欢月亮怕见日光,因此人们称他们为“月亮女儿”,原来该岛居民由于近亲结婚而致使绝大多数人患上了白化病。由此引出遗传的悬念,导入新课便顺理成章。

布障就是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有意设置一些小小的障碍,使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真谛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原核生物”有关内容时,教师布障:“前面我们学习了叶绿体,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那么能够光合作用的蓝藻,体内就应该有叶绿体了吧?”学生往往回答“当然”,答案刚好相反,在学生的一片“嘘……”的怀疑声中,教师引出“原核生物”。

七、音乐导入

音乐,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还能激发人的情感。如在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而后让学生谈谈对徐秀娟救鹤献身的看法,由此引入新课。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竞赛、辩论、游戏、表演等方式来引课;还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现成的寓言、诗词、对联、名人名句导课;通过谜语和极其形象的谜底导课;还可以利用歌曲、歌谣、戏曲、舞蹈等音乐形式来导课,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篇3

关键词: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与基础学科,在其领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护理、临床与检验等各个专业的基础学科课程,在以上专业学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我院现有护理专业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含三年制高职和五年一贯制高职。分别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开设生物化学课程。这门学科的特点是:内容多而且抽象,基础理论难度较大,学术发展变化方向快,以上这些特点使得本学科相比其他科目难度增加。

在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确实有许多学生反映在生物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知识难懂、难理解、难掌握,将生物化学称为是“最难”、“必挂科”的课程。面对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不能简单、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为了教而教”,应该思考“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学好”。

笔者结合授课班级情况与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各种教学环节进行探讨分析,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并符合实际护理岗位需求的前提基础下,对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尝试。

笔者授课的是护理专业班级的学生,如何提高本专业学生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兴趣,如果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能动性,成为眼下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笔者根据在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讨论,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以期提高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学科的教学效果。

1根据学情,采用趣味引导式教学

高职院校无法回避的事实就是:学生整体水平偏低,尤其是文科生较多,他们在中学阶段对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学习很少,学习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薄弱;另外,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这两个事实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不愿意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进而主动学习,这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首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兴趣引导式教学方法引入到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使抽象且难理解的知识转变为相对形象、简单、常见的知识点,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这一方法的运用不但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糖代谢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这样引入:“飞人”刘翔在快速奔跑时,消耗了多少能量?这些能量由谁来提供?体内又经历了哪些重要的代谢途径?主要发生在什么部位?这样引入,就为学生学习创设了情景,便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还可以利用口诀等对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对于八种必需氨基酸的记忆,可以归纳为“写(缬氨酸)一(异亮氨酸)两(亮氨酸)本(苯丙氨酸)淡(蛋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来(赖氨酸)”,这样归纳后,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记忆了,当堂课学生就可以将其记忆下来。趣味引导式教学,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与形象比喻与课本知识有效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与提出问题,根据生活实例经验来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在提出问题并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肯定了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为何吃鸡蛋的同时不能喝豆浆;为何菠菜和豆腐不能同吃;为何蜂蜜可以解酒等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通过对这些例子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其思维能力提高到一定的水平。

2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病例分析教学法

生物化学在医药学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理论价值和技术价值被广泛运用。生物化学涉及生物和化学的基础知识,内容多、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所以我在授课之前,先根据护理专业的岗位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将教材中与专业需求不匹配的内容删减掉,将重点放在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同时,笔者还认识到学科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加强同护理专业其他课程任课教师的交流。为了尽量保证生物化学的教学能触类旁通,使其与生命科学的探究相贴切,笔者在平时教学时会尽可能将所教内容与人们平时的活动及卫生保健相结合,只有将学习内容与这些生活中的场景结合起来,学生们才会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应用。病例分析教学是引导学生将生物化学理论与临床实例相联系,让学生明白,他们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是可以应用在临床实际中的,这样,他们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例如,在向学生介绍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原理时,可以通过介绍抗生素、抗癌药的机制来说明。让学生自己通过对糖代谢的相关知识来分析“三多一少”产生的原因并且想出治疗方法,并通过分析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使学生掌握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三个途径)、正常人血糖的去路(五条),进而得出结论——当胰腺中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胰岛素工作能力下降时,血糖的调节就会发生异常,血糖升高等。

3结合学情和学科特点,采用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与“学”。也就是老师课堂主动的教,学生课堂上被动的学;这一传统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教学大纲,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互动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讨论小组,在学习新课程前每个小组围绕新课程进行预习,要求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各小组成员或者各小组之间或者各小组与老师之间相互进行讨论,解决问题。这一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将讨论课列为教学计划之一,并加以严格执行。在讨论课上,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首先,教师在教授新课前,需要先提出几个待讨论问题或者实用性代表性强的临床案例拿到讨论课上进行讨论;其次,在安排的讨论课上将准备好的问题与案例分组进行讨论。各小组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进行分析讨论,将各自小组讨论结果推荐代表进行发言阐述,所有小组发言结束后,由老师最后归纳总结,给出指导性的结论;最后,各小组组员上交书面结论稿件,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完成,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采用互动讨论式教学,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后进行解答问题,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构建提出问题、分析讨论问题、确立解题思路和解题方向、解决问题、评价和判断学生的解题能力平台。以上阐述是笔者对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采取的一系列尝试,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变的过程,掺杂很多可变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不能一成不变。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中心,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的,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改革。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其关键在于教师有方法有目的地去做。同时要提高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与自身修养,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跟上当代教育的发展速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S].2008-04-09.

[2]唐徽,孙设宗,朱明磊.医学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4):81-85.

[3]张庭廷,李恩,刘慧君.《生物化学》教学与课程建设的体会[J].教育科研,2009.3(1):87-99.

[4]江渝,钟小林等.病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1.9(2):86-87.

[5]陈瑜,林德馨.适应学科发展开展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2(2):39-40.

[6]柳晓燕,江新华.浅谈多种教学方法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9:71-72.

[7]闫位娟,李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J].医学教育探索,2007.9:802-803.

篇4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生物课堂教学中,仍有许多老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思维和学习目标等问题。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安排了大量探究活动,一味地让学生探究,使生物课显得枯燥、无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力,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比较肤浅,影响生物学教学质量。其次,学生的探究活动缺乏正确的指导。许多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在布置完探究活动后不及时指导,导致学生遇到问题不能自己思考和解决。并且在小组交流中一些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和参与活动,老师如果没有及时给予指导,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这门学科。要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必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1)教师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所以初中生对教师都比较信服,都会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是在课堂上主动提问的学生很少,课堂气氛不活跃,这时教师就应该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过程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以免学生回答问题时产生压力。教师在课堂上想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就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加以表扬或纠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这门学科主要以实验为基础,各种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背景。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用实验的方式教学,通过有趣的实验将书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多地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获取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景,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热情。还能让学生产生提出问题的冲动,并且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又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生物教学实效。

2.创新课堂教学,丰富学习内容

生动有趣的引入是一节课良好的开端,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就要突破传统的备课中理解、掌握、了解等教学目标,设计新颖的可以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内容。如在“生物适应环境”这节课中,首先应创设环境,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自然界中生物适应环境的视频,以此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做一个小游戏,让同学们把课前制作的不同颜的小鸟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每组选个代表,让代表寻找蝴蝶,最后让同学分析,哪种蝴蝶容易被找到,什么样的很难被找到。通过这个游戏引入新课,导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3.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让他们接近大自然

初中生物学习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应经常组织有趣的课外活动。初中生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教师可以在周末或者课后让学生自己去公园观察各种生物的生长形态和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会有怎么样的变化,掌握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同学们在探究的同时,从中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知识,在有趣的生物学习中得到锻炼。

4.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生物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健全人格。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老师总是把知识讲得很细,讲得很全,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学生的思维权利被剥夺了,而且学生无法发挥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获得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

5.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推动者,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所以,要想让初中生学好生物知识,教师就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这样才能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发现问题,并锻炼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问题的能力。现在仍然有一些教师采用陈旧的教育理念,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日常教学工作,忽视了系统学习、研究生物课标和生物教材。老师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系统学习,积极参加学科培训,在持续学习中更新教育思想,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思考,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6.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一、完善实验教学设施

有些教师自认为生物学科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低,不敢向学校积极申请一些条件,导致学校的某些领导和其它学科对生物教学存在偏见,不予重视。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利用一些优势。一方面应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理解和支持,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必要的设备、仪器、药品等。另一方面,广大生物教师也应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现有设备的作用,尽量能基本完成好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内容。

二、更新观念,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把探究实验变成了知识传授,学生靠死记硬背来掌握这些知识,实验探究的目的没有真正得到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因此只有教师本身认识到实验探究对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性,才能认真有效的去实施实验教学。要有效的实施实验探究,教师本身对实验探究要有积极态度,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同时要善于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实验探究教学的能力。对于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比如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能力和兴趣的问题,教师还要有这些动手实验的能力,而不是那些简单纸上的播放录像、讲解等。做为生物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对实验教学目的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应摆正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关系。

三、注重探究方法,提高实验探究的有效性

实验探究法的一般模式是:诱导准备――实验探索――归纳研究――迁移深化。这是学生探究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诱导准备阶段,课前,教师要做必要的有目的的诱导,使学生对探索目的和途径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如何做诱导准备呢?可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一系列程序性实验,印成讲义,发给学生在实验课前预习准备。在实验探索阶段,要加强观测方法的指导,分析实验原因,培养实验修养,抓住时机诱导学生思考。这样,边实验,边思索,边总结,就会水到渠成,为最后的总结奠定良好的基础。实验探究实施过程中教师若能抓住时机,创设质疑的环境,“以其所知,喻其不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个实验学生选择了白萝卜、花生、大豆作为实验材料,并实验检测发现白萝卜中有还原糖,花生含脂肪,大豆含蛋白质。而课前,我们在实验桌上还摆了甘蔗汁、面粉、西红柿、小白菜、甘蓝叶、葡萄糖溶液、食用油等材料供学生选择。由于此实验操作较简单、易成功。所以,在实验中又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在实验中为什么只是选择白萝卜、花生、大豆作为实验材料?能否有替代品?思考并尝试用其它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又该如何呢?在实验分析后,又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组织中是否只含有一种物质?比如白萝卜中是否只含有还原糖,有没有蛋白质?学生很快会明白生物组织中不只含有一种物质。能否用白萝卜中检测蛋白质?用花生来检测还原糖?大豆来检测脂肪呢?让学生尝试探究。在这过程中教师尽量只当一个组织者,不以自己的思维左右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继续探究。

通过此实验不难发现,学生从以前按部就班,到现在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并由此设计实施探究性实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样处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深入思考,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利用先进仪器设备,使实验准备化繁为简

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高中生物实验室的先进仪器设备的配置越来越齐备,恒温水浴锅、离心沉淀器、生物传感器等设备都来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身边,为生物实验的开展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经常要进行水浴加热,例如,斐林试剂对还原糖的鉴定,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等实验。在以往的实验中,水浴加热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烧杯和温度计,实验准备较繁琐,实验中学生对恒定的水浴温度较难控制。

为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操作,我校在实验教学中使用“恒温水浴锅”进行水浴加热,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难度,同时降低了危险系数,避免了酒精灯的误操作和烧杯中的沸水给学生造成的伤害。课前接通电源并调节好所需温度,以备课上使用,大大缩短了水浴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对实验历程进行探究,对错误操作进行纠正,并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进行反思,从而增加了课堂容量,使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实验,增强了学生对自身动手能力的自信心。

五、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实验意图

在用苏丹Ⅲ染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显色实验中,实验材料除了花生种子,还增加了花生种子匀浆(制作方法是将干花生种子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在豆浆机中研磨出乳白色的花生浆)。在花生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直接观察,会发现颜色并不是橘黄色,而是匀浆和染料的混合颜色――粉色,改用不同浓度的花生匀浆颜色依然为粉色,但将粉色的液滴滴加到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观察到橘黄色。其实,设置花生种子匀浆这种新实验材料的目的是与花生种子切片染色后镜下观察作对照,从而说明苏丹Ⅲ染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显色反映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参考文献

篇6

一、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基本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遗传学中涉及的概念多且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基本概念。例如,在讲述“相对性状”时,首先给学生介绍什么是性状,待学生理解什么是性状后,再列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例子,如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狗的黑毛与白毛、豌豆的高茎与矮茎等,引导学生理解相对性状。这种通过举例对概念加以归纳,再通过学生针对概念的回答加以纠错的做法,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 

二、要求学生高度重视课本实验 

高中生物遗传学涉及许多实验,若学生在学习中不加以重视,搞不清楚这些实验的内涵,就会阻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旦考试时遇到课本之外的实验题就会束手无策。因此,教师要要求学生高度重视课本实验。例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杂交(正交和反交),子一代再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命题人可以命制多种类型的题目,如“现有褐鼠和黑鼠两个种群,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判定褐鼠和黑鼠的显隐性”。这是高三生物月考试卷中的一道实验设计题,80%的学生都做错了,原因是对课本实验理解得不够透彻。由此可见,考试中的很多实验题都是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高度重视课本实验。 

三、强化典型例题分析,促进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遗传学中涉及很多计算题,不少学生在遇到计算题时,总是没有解题思路。对此,教师可以多列举一些遗传学的典型例题,并强化对典型例题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准确答题。例如,对于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自交和自由交的问题,教师可举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如已知果蝇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灰身)和b(黑身)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基因型为Bb的果蝇自交,得到F1。 

(1)取F1中全部灰身个体自由,则子代中不同体色的表现型之比为多少?(灰身个体∶黑身个体=8∶1) 

(2)取F1中全部灰身个体基因型相同个体杂交(自交),则子代中不同体色的表现型之比为多少?(灰身个体∶黑身个体=5∶1) 

第(1)小题分析: 

在F1中全部灰身个体中BB占1/3,Bb占2/3,得出B的基因频率=2/3,b的基因频率=1/3。也就是说,在全部灰身组成的种群中,雄性产生B型的概率是2/3,产生b型的概率是1/3;雌性产生B型卵细胞的概率是2/3,产生b型卵细胞的概率是1/3;它们自由结合,要产生bb基因型(及黑色个体)的概率=1/3×1/3=1/9,则灰身个体的为8/9。 

第(2)小题分析: 

1/3BB→1/3BB(灰身);2/3Bb→2/3(1/4BB(灰身)∶2/4Bb(灰身)∶1/4bb(黑身)),即灰身个体:1/3+2/3×1/4+2/3×2/4=5/6,黑身个体:2/3×1/4=1/6,由此可知:灰身个体∶黑身个体=5/6∶1/6=5∶1。 

由此可以看出,在解决遗传类问题时,教师可以把一些类型相似的,学生容易出错的习题放在一起,当作典型例题教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之上就能举一反三了。 

四、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规律,并将规律应用到解题中 

篇7

关键词:引导;创新;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5-072-01

我们要提升生物教学效率要抓住课堂这一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进行。高中生物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设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转变生物教学理念

生物教师要首先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似乎一提到“教学”,往往就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授课”,出现重教轻学的思想,这是对教学的误解。应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通过学法指导去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自觉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学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强调教法服务于学法,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它要求教师用教的艺术去促进学生学的艺术,这是教师主导作用最有力的体现。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科学探究,我们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

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三、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教师面临着很大的教学责任,教师一直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的今天,探讨如何提

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工作的重点。教师在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应注意转变教学观念,使用情景教学并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教学的实际性。生物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自然科学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贴近生活,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教学中难免存在制约教学的现象,如教师在授课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的标准进行授课,导致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实践内容较少。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较为广泛和全面的知识点,但是教学的生动性欠缺,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积极利用各种渠道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进行融会贯通,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

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 新课教学 导入方法

初中生物虽然是非中考科目,但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生物会考,会考成绩会直接影响其报考高中。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生物成绩,是生物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深领悟到导入每一堂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上课伊始,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吸引学生的新课导入引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调整并引导到最佳的状态。笔者就此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感,复习旧知新旧联系

利用语言、图画、音乐、活动等多种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例如,在讲空中的生物“鸟类”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千姿百态的鸟类》的彩图和标本并播放各种鸟叫声的录音,同时用形象生动且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出一幅鸟语花香图,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积极地去探究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

一般来说,教材中各部分的知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教师常常先从旧知识开始导入到新知识的教学中,以此来启发学生去探索和发现问题,从复习、提问的教学活动开始,为学生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这是生物教师普遍运用的一种导课方法。例如,在设计“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一课的导入时,笔者先复习“植物体的组成”,提问:“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设疑:“那么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否也是这样的呢?”接着进入新课内容“探索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的学习。这样的过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

二、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观察实物直观演示

教师用已知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切入点,通过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例如“生命进化的长河”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一课的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生命进化的长河’。这一章主要探讨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现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物又是怎样从原始的生命逐渐发展而来的。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心的,但至今还存在某些不同的观点,还有许多故事和说法。今天我们要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学习和探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方法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地使用挂图、标本以及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导入新课更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人体的支持与运动”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人体的骨骼组成模型,分发给每组学生一个纵剖的长骨实物,出示各种骨连接挂图让学生观察等方式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在充分观察实物的同时不但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而且还掌握了知识的重点,为学习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疑提问激活思维

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自身的生理现象导入新课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到“人体的呼吸”这一课时,教师可引入一个学生较熟悉的事例:潜水员在进行潜水作业前,总要仔细地检查呼吸器和氧气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呼吸是一件性命攸关的事。先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把一只手轻轻地放在胸部下侧,另一只手放在鼻腔前,缓缓地吸气和呼气。仔细体验一下呼吸时,我们鼻孔前面的空气有了什么变化?我们的胸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进一步思考:人体的呼吸是由什么系统来完成的?该系统是由哪些器官构成的?它们各有什么功能?用这样的情境设置导入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设疑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认真分析和钻研教材,精心设置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提问同样可以很好地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到“人体的免疫防线”这一节时,教师先设疑:“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致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有的甚至生长在我们的体表或体内。但我们绝大多数人为什么都是健康的?人为什么不会总是生病呢?”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教师解答:“人不会轻易生病是因为我们身体里有防御疾病的免疫系统,本节课我们探究的是‘人体的免疫防线’。”

四、实验操作导入新课,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篇9

关键词:生物教学方法

中学生物学教学法,是师生完成中学生物学教学目的任务所使用的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中学生物学教学在确定了教学目的任务,具备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必须有恰当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几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与各位共同探讨。

一、生物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一是实现生物教学内容、完成生物教学目的任务的必要手段。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都是一纸空文;二是连接教师、学生、教材的纽带。朱熹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再好的教师、学生和课本,不采用一定的方法,想完成生物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三是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教学方法的主导者是教师,落脚点是学生。教学方法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效果。所以说,教学方法就是效率,就是质量。

二、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法。

其优越性集中表现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突出表现以下作用:

①是可使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生物学教学内容。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和迅速表现生物界各种生物及其现象。可以化远为近,不可亲自涉历的海底生物或原始森林,可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可以化古为今,已逝而不可返的古生物或石炭纪植物景观,可使之重现学生眼前;可以化长为短,生物界长时间的生长、发育过程及进化历程,可缩短为数分钟、几小时全部呈现。几个月甚至数年的生物实验,如不同色粒的玉米杂交,其结果片刻即可见。书本上根本听不到的鸟鸣、虎吼,也能清晰听见。

②是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生物学知识。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可直观地揭示生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创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如消化,呼吸等生理作用,脊髓控制的膝跳反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蛋白质的合成,许多不易见或见不到的生物现象,都可用动画或特技摄影-一呈现。三是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还要求学生去看、去听,独立主动地接受信息。

2、比较法教学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一般的比较法有类比、列比、历比、寡众比和综合比。

①类比。就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根据被对比各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这样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似地获得新的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后者是把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关系密切,常相互配合,同时运用。求大同,归一类;找出特点,分门别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比各方既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类,又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二类或多类(小类)。

②列比。列比就是把相对独立的互为并列的几个生命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

③历比。历比就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某一生命现象发生发展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

④寡众比。寡众比就是将同类中的一事物同众事物比较的方法。一般以一事物为圆心,与众事物分别比较,而众事物之间不进行比较。

⑤综合比。综合比就是把一系列的各个生命现象的诸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一般用在总复习末期,将一本教材(或一编)的内容,分纵类和横行,综合整理,分析精炼,列出一览图表,让学生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比较法,掌握个别和整体知识的网络关系,积零为整,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如六大类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等。

3、联系教学法

①加强生物与社会、科技的联系。

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科技、社会中的作用。反过来,社会科技又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

②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生物教学中,应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物理、化学和数学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模具教学,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确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为学习生物学服务。

篇10

关键词:生物教学;激发兴趣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59-02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巨大作用。

因此,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把激发兴趣作为优化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一、巧用多媒体,以生动形象激发兴趣

生物课程十分重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的过程,对这些内容,如果单纯用语言来描述会使学生难以接受,如果利用挂图、模型、标本,甚至实物等,虽说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等感觉,提高听课的注意力。但是,这些传统教学手段相对于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来说,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尚有很大的不足之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信息,如能把多种媒体的各种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配音,以及人机交互操作,形象生动地把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及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充分合理的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大幅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时,首先播放一段《狮子王》的动画,让学生找出其中哪些是遗传和变异的现象,顺理成章的引出课题。对初中生物中“光合作用的发现和原理”、“生命起源”、“传染病的流行”等内容,教师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去演示多媒体课件,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求结果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激发兴趣

枯燥与学无所用是对兴趣的最大扼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加以运用。”《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从问题和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用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觉到学习生物有所得、有所用,认识到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的科学,增强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学习了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食品包装、使用说明书来分析说明,为什么包装不同,制作方法不同、保质期不同?为什么包装盒上明确说明食品外观变化后严禁食用等。再比如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们和家长沟通交流,我们身边的小河为什么没有了小鱼、小虾、没有了蛙鸣?没有孩子们在清澈河水中的嬉戏?通过对比、讨论,不仅复习了相关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感到生物就在自己的身边,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三、巧用教学实验,以切身感受激发兴趣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生物实验不仅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动手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拥有更多的成就感,进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能做演示实验的,不单讲理论,能让学生分组实验的,不做演示实验,要鼓励学生做课外家庭小实验。通过各种生物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乐趣,在乐趣中增加学习的动力。

四、巧用学科特色创设情境,以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复杂多变、充满生机与亲情、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富有生命的学科,我们要利用这门学科独有的优势,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物学教学的内容创设情境要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富有生命科学的独有特点。为此,教师可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竞赛活动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在积极参与中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知识。

(一)为学生创设发挥潜能、表现自我的情境

如在学习《根尖的结构》一课时,除了让学生观看根尖模型,还让学生扮演根尖的结构,模仿根尖的生长过程,同学们兴趣盎然,踊跃参加,表演的同学过了一把明星瘾,没有表演的同学充当了一把粉丝,台上台下气氛活跃。

(二)为学生创设竞争进取、积极向上的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为自尊好胜而奋斗的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开展学习竞赛,能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例如:单元复习时,让学生分组进行竞答比赛,就会出现争先恐后、试比高下的抢答场面。

(三)为学生创设展示成果、肯定成绩的情境

对学生的学习要适时地进行激励,为学生提供多种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同时要给予肯定与表扬。例如,在做完实验后,让同学们以日记形式写一下自己的感受,指导修改后先在班上做一个展览,然后选拔优秀作品给予表彰鼓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良好的、多种多样的、富有生命科学特点的学习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生物教学激发兴趣的方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巧妙地运用,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科学的博大精深,那么学生就会建立起学习生物的广泛而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周美珍.生物教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2]张海珠,毕润成.生物教学设计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刘恩山.生物教育研究方法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