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保健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口腔保健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

篇1

【关键词】项目;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9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4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身体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人们能够吸收相关健康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学龄前儿童的口腔问题是当前临床广受关注的重点之一,我国做过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当前(4-6岁的学龄前儿童出现龋齿的概率达到了80%,相对于发达国家龋齿概率10%形成了强烈的对比[1]。为了能够提升我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的质量,我院联合多家医院并在卫生部的支持下展开“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项目”,该项目和幼儿园的日常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结合,最大限度地推动该项目的开展深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我区部分幼儿园,共有学龄前儿童1500名,儿童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6岁。

1.2方法

1.2.1内容明确内容,主要如下:对儿童的家长、幼师、保健医生还有儿童本人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对于儿童的教育需要浅显易懂,指导其刷牙还有保健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定期向儿童的家长以及幼师反映儿童口腔状况,定为每学期一次。洁治:每个学期均要对儿童进行一次洁治,主要有软垢刮治以及对牙龈炎进行局部处理。对于儿童的刷牙效果通过菌斑染色剂进行检查。儿童年龄在3岁以下的用2%氟化钠溶液对其局部进行涂布,一般来说每周需要进行1次,1个疗程为4次,每天需要进行2个疗程,由幼师或家长帮助儿童完成。在符合相关条件的范围之内将六龄齿窝沟进行封闭处理并完成龋齿填充的工作。本次项目的目标为:所有学龄前儿童的刷牙率不低于80%,儿童对于口腔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低于80%,保健牙刷的使用率还有儿童口腔保健的覆盖率均不低于80%,对于年龄在5岁以上的儿童,无龋率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升15%左右的比例,而六龄齿的保护率则需要在原来基础上上升10%。本次项目收费价为一位儿童价格为40元,每间隔一个学期收取一次。

1.2.2培训我市卫生部项目负责人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主要人员,组织起相关专业内容和技能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对象有参加此次项目所有医院的口腔科医生、护理人员,所有参加本次项目的幼儿园保健医生。因为本次项目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儿童本身的特点,对以下对象进行重点培训,主要是:幼儿园保健医生、幼师以及保育员。培训内容主要如下:学龄前儿童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刷牙牙膏选用含氟牙膏以及了解如何通过牙菌染色检查的方法对刷牙效果进行测定。

1.2.3宣传活动很多家长及幼师对于儿童牙齿口腔都持有以下观点,认为乳牙早晚都要更换,因此无须对它太过重视,这种陈旧的错误观念需要得到纠正。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得家长幼师了解儿童严格进行口腔卫生行为规范以及对于乳牙进行保护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注重口腔卫生,防止出现龋齿。

2结果

在本次开展项目活动之前,我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出现的平均概率为65.0%,而儿童的龋齿平均颗数为3.11颗。经过3年的项目开展之后,我区幼儿园的覆盖率达到了56%,所有学龄前儿童覆盖率超过了50%;而幼儿对于相关口腔保健知识也从最开始的25%左右提升到了96.2%;在项目完成之后我区妇幼保健机构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模式出现重大变化,幼师、家长以及儿童对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建立起良好的口腔保养习惯;6岁儿童无龋率有明显上升而龋齿颗数则有所下降。

3讨论

本次项目的展开主要是为了提高学龄前儿童在口腔保健方面的水平,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技术。这个项目有多个机构一起合作,在本次项目活动展开之后基层医院对于幼儿口腔保健的防洁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得妇幼保健机构在相关服务上面产生模式的根本性变化,以往仅仅是被动的等待幼儿口腔出现问题之后进行治疗,而本次项目则是提倡其主动走进幼儿园,这种服务模式的改变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来说有着巨大的作用,使得幼儿园群体能够受到更加规范专业的服务从而使得学龄前在口腔保健方面水平能够大幅度的提升[2]。

本次项目另一个重要的转变在于妇幼保健机构在对幼儿园保健技术指导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两者之间构建起了网络联系,这样使得工作的展开更加顺利。妇幼保健机构能够对于学龄前儿童对口腔保健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幼儿园幼师以及相关负责人一种间接的督促,而且幼儿园能够对项目的来源还有目的等明确了解,积极配合工作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

儿童对于营养的摄入以及性格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健康的牙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乳牙迟早要换掉的错误观点,使得幼师或者家长都对儿童的牙齿在保护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而这个项目的展开需要家长的配合,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经济费用,所以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幼儿开展工作,家长的思想工作也非常重要。幼师通过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通过诸如讲故事、刷牙操或者集体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儿童的刷牙爱好。

综上所述,建立活动项目全方面地促使儿童家长以及幼师加入是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同时能够迅速提高当前学龄前儿童群体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儿童口腔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础,我国儿童龋病患病率高,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5岁儿童、12岁儿童、35岁-44岁人群组、65岁-74岁人群组的龋齿患病率分别是66.0%、28.9%、88.1%和98.4%。其中,5岁儿童龋齿患病状况处于世界较高水平,且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养成率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口腔卫生服务能力较弱,儿童口腔卫生工作亟需加强。

我县于2011年开始实施该项工作,通过有组织地开展群体口腔疾病预防干预,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促进了我县儿童口腔健康,提高了儿童口腔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带动了口腔疾病防治队伍建设。但口腔疾病防治的严峻形势迫使我们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 现状

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是业务广泛,多学科、跨部门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综合性。中央财政从2008年起设立了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支持在项目地区建立儿童口腔卫生工作机制,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基层口腔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对适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等。项目对探索适合我国中西部地区特点的口腔卫生工作模式,增强中西部地区口腔卫生保健服务能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口腔干预不仅是在防治的方法,还体现组织管理、宣传动员等方面,是社会化的工作体系,综合性防治措施。

1.1 覆盖范围较少 我县开展的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由于受经费和医疗水平的限制,导致该项工作不能全面覆盖,受益人群较少,大部分儿童仍不能得到较好地口腔卫生保健服务。

1.2 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领导重视程度、技术条件,地区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县各地也存在口腔卫生保健工作不平衡,部分地区缺乏长期有效地工作机制,网络建设、服务内容和质量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1.3 口腔专业医务人员和设备缺乏 目前全县67个公立医疗卫生单位,能从事口腔治疗的单位只有15个,有资格人员25人,且相应医疗设备不足,远远无法满足我县口腔卫生保健的需求。部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主动性和责任心不强,对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不了解,也在一定程度影响项目的开展。

1.4 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单一 口腔综合干预还只停留在单一的宣传和窝沟封闭的方式上,未更深入开展干预工作,虽然项目的实施为我县在口腔疾病预防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但相对日益增长的口腔卫生保健需求来说,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服务的质量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 在实施过程中各相关单位或部门应充分认识当前口腔综合干预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尽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规划。充分发县级医院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逐步建立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县级医院为技术主体,各镇乡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口腔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

2.2 加强口腔医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力度 加强基层口腔医师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各级已经从事口腔综合干预的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要符合实际工作需要,要让基层管理人员明白做什么、怎样做,使他们掌握工作方法、程序,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同时在全科医生培训中增加口腔防治内容。

篇3

【关键词】龋齿;病因;龋齿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愈发的多样性与精确化,父母的溺爱,对儿童的纵容,使儿童养成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加之由于乳牙的解剖形态、矿化程度及所处环境等,儿童乳牙较恒牙更易龋坏。而乳牙的健康完整与正常脱落对于儿童的正常咀嚼、恒牙的健康萌出、颌面部的正常生长发育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与此同时,完整健康的乳牙也将对儿童的心理降康产生极大地影响。故如何保护好儿童乳牙的健康完整及父母如何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是本文重点讨论内容。

一、儿童龋齿的概念、成因、特点、危害

龋齿俗称“蛀牙”,通常是由于细菌侵蚀牙齿造成牙齿表面颜色暗黄甚至发黑,如不及早预防和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将会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颌骨炎等,最终导致牙周破坏,甚至牙齿丧失的严重后果。

儿童龋病在病因学与组织病理学上与成人相似,但由于乳牙的组织与解剖特点:抗酸性弱,釉质及牙本质薄;生理间隙、冠部的点隙与裂沟易成为菌斑和食物残渣滞留的地方。儿童的生长环境: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儿童所进食物愈发的精细,而父母对儿童的溺爱使得儿童过度的进食甜的,细腻的食物,粘着性强,附于牙面上后易于产酸而致龋齿的发生。加之不良的饮食喂养习惯:父母将食物碾碎,易于儿童的进食,睡前给儿童进食牛奶、甜点等;④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在进食之后不进行漱口、刷牙,尤其是夜间睡眠之前,家长不注意引导儿童养成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听之任之,使得乳牙易在致病菌的作用下更容易产生龋坏。

儿童乳牙产生龋齿的概率明显高于成人,发生的时间早,一旦发生龋齿后,由于乳牙的自身特点:釉质牙本质薄,矿化程度低,龋齿的进展速度快,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家长忽略,儿童龋齿很容易发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残根残冠等严重后果。而儿童龋齿常常为多发,龋坏的范围相对于成人来说更为广泛。

无论从局部还是从整体,从生理还是心理,儿童龋齿的危害很多。如果有儿童过早的出现乳牙龋坏或者是部分缺损,对儿童正常的咀嚼能力以及其领骨的发育正常都会产生影响,严重时或导致恒牙出现异常发育的状况,于是对于预防儿童乳牙出现龋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儿童龋齿的预防方法

目前,龋病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父母在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应重视儿童口腔的健康完整。因此如何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一)健康宣教

对小儿及其家长开展关于口腔健康宣教活动或向其发放口腔预防保健宣传单,主要内容涉及:家长应携小儿至少每3个月去医院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均衡饮食、龋齿的诊断等相关常识;向孕妇普及幼儿口腔预防保健常识,主要包括乳牙的特点、作用及其意义,小儿龋齿的病因、防治措施、注意事项等内容,嘱怀孕期间应充分摄取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牛肉、蛋清等食品,多食含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果蔬,并及时补钙,从而促进胎儿牙胚正常发育。因为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父母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这些不同的年龄段,父母所承担的责任均不可忽视。

(二)使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

尤其对于第一恒牙来说,预防龋病尤为重要。第一恒牙的萌出时期大约在6岁左右,此事儿童处于学龄前期,此时的儿童刷牙能力虽显著提高,但未完全掌握,加之此时的儿童自律性差,也偏爱软糯甜粘类的食物,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是形成龋齿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恒牙在人的一生中发挥99%的咀嚼效能,对于牙合系统的稳定,咬合关系的正常,牙列的完整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其萌出后的6个月内进行窝沟封闭是保护它的最佳方法。我国于2008年起开始实施中西部儿童口腔综合干预项目,对7~9岁儿童的第一颗恒牙进行窝沟封闭,这正是国家对于儿童龋病预防重视的重要体现。

(三)相关人员

要根据儿童的喜好、饮食特点等为依据,为儿童制定饮食方案帮助儿童建立合理饮食、均衡营养的饮食方案,使儿童的日常饮食搭配合理,达到促进儿童牙齿钙化的目的,以预防龋齿的发生。相关人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儿童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并帮助儿童改善和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四)针对已经发生的龋齿

应当及时就诊,配合医生,分析龋齿原因,积极治疗龋坏,根据龋坏制备出相应的窝洞,并进行预防性的扩展,邻面扩至自洁区,主要采取充填、药物等治疗方法,充填材料应选择适当,医生规范操作,小儿应克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其家长还要预防其他龋齿的发生。对于口腔卫生较差而极度不愿意配合的儿童,在进行良好沟通,正确诱导为主的情况下,可酌情选用何种含氟制剂,如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含氟涂漆等,可有效的防止龋齿的发生。

总的来说,龋病的发生需要菌斑、环境、食物及时间四联因素的共同作用,儿童乳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防止龋病的发生需要家长、儿童、医生等的共同配合,从而提供给儿童良好的口腔环境及口腔习惯。

参考文献:

[1]魏芳.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4):5253

[2]沈益明.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3,11(7):9192

篇4

关键词 口腔保健 患龋率 生活习惯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0-0038-03

龋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重点防治的3大疾病之一[1]。我国2005年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100个5岁儿童中就有超过66人有龋齿。其发生与各种行为学变量之间产生着特定的联系。龋齿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学生对口腔疾病的认知和正确的口腔保健行为,都会对龋齿的发生产生影响。为探讨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对小学生龋齿发生的关系,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1年2-5月普陀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保健门诊的7~8岁学生87名及中心小学二年级进行窝沟封闭的学生78名,以及学生家长165名。学生家长平均年龄(35.1±3.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0人,高中和中专66人,初中及以下39人。

1.2 方法

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龋齿诊断标准》(4版)进行调查。为避免不同人员检查造成的偏倚,参与本次检查和调研的3名人员均为口腔专业人员,调查前经过统一培训,规范标准。

1.2.1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镇小学生口腔问卷调查表,共10道选择题:①你每天刷几次牙?②你饭后是否漱口?③你每次刷牙时间为多久?④你们家是否做到一人一刷一杯?⑤牙刷多少时间更换1次?⑥是否每半年去医院检查一次牙齿?⑦蛀牙多与吃甜食糖果有关吗?⑧你是否知道窝沟封闭?⑨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防治龋齿是否很重要?⑩家长是否经常督促孩子注意口腔卫生?答对7题以上为“合格”。合格人数/总人数×100%为知晓率。

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家长和学生分别进行填写,问卷当场收回。

1.2.2 口腔检查

被调查儿童均进行常规口腔检查。按照《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1.3 评价标准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计算患龋率及龋均。患龋率(%)=患龋人数/受检人数×100%;龋均=龋失补牙齿之和/受检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口腔卫生习惯与患龋率的关系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及患龋情况

165名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合格率为46.10%。患龋率为52.12%,龋均3.12,说明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比较缺乏,口腔保健需要加强(表1)。

2.2 家长文化程度及督促次数与患龋率的关系

家长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和每天督促孩子刷牙的,学生患龋率相对较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2.3 学生口腔卫生习惯与患龋率的关系

每天2次饭后漱口和每天早晚2次刷牙的学生,患龋率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3 讨论

镇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虽然家长对儿童的健康关注日益增加,但依然存在轻视龋病防治的现象[2]。龋齿的发生除了与牙齿的质量、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有关外,主要与口腔卫生习惯密切相关。

大量研究证明,刷牙特别是睡前刷牙,可显著降低患龋的危险性。调查发现,本社区学生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及对口腔卫生的认识不足占很大比例,每天早晚两次刷牙的学生患龋率比只刷一次牙及不刷牙学生的患龋率明显降低。而家长督促不到位、刷牙方法不正确及刷牙持续时间不足,导致患龋率仍然很高(60.00%)。

父母的文化水平是小学生形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3]。家长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口腔保健知识的渠道就越广,主动关注孩子口腔卫生的意识就越强,并能定期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4]。张蓉等[5]对广州城乡729名儿童患龋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显示:受教育越多的家长主动参与儿童早期口腔保健的积极性也越高。家长是学生获得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来源,家长对口腔保健的态度影响着对学生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因此发挥家长在儿童口腔保健中的积极作用,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形成和维护过程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7]。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利用社区讲堂、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宣传栏等扩大儿童口腔保健的宣传覆盖面。同时,街道政府也可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强化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而专业的口腔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和沟通,做到医校联合,家校联网,主动承担起儿童口腔疾病预防的重任,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举之, 樊明文. 口腔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123-135.

[2] 季成叶. 我国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现状及龋患程度构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2): 114-117.

[3] 林焕彩, 卢展民, 杨军英. 口腔流行病学[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108-115.

[1] 章晓星, 符彩庆. 上海杨浦区幼儿龋病易患因素评估[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12): 133-134.

[2] 张蓉, 林焕彩, 陈建洪, 等. 家庭因素对乳牙患龋的影响[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7, 21(6): 564-566.

[3] 黄薇, 台保军, 杜民权, 等. 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 口腔医学研究, 2003, 19(3): 226-227.

篇5

1材料和方法

1.1问卷设计

本研究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主观口腔健康程度、购买口腔保险意愿、口腔健康重视程度、口腔医保信息、口腔保险需求和基本信息共6个部分。

1.2调查对象及抽样设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7-8]选择成都市5所小学,其中武侯区2所,金牛区1所,双流县2所。小学内采用分层整群系统抽样方法,在每所学校各随机抽取2~5年级的各一个班对其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成都市6~14岁儿童家长。排除标准:问卷空缺大于5%或有逻辑问题。

1.3统计方法

采取双人双盲录入法录入数据,录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保证数据录入的正确性。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650份,收回有效问卷562份,有效率86.46%(562/650)。男生297人(52.85%),女生265人(47.15%);儿童年龄最小者6岁,最大者14岁,平均年龄(9.36±1.62)岁;家长年龄(37.84±4.67)岁;家长学历高中及其以上者占76.51%(430/562);家庭平均人口(3.94±1.38)人;家庭平均月收入(6.80±3.70)千元。1年内儿童有口腔疾病治疗花费的家长为176人,占31.32%(176/562),平均花费(988.13±1499.36)元。

2.2口腔健康情况

变量“口腔疾病困扰程度”反映了每个调查对象受口腔疾病困扰的主观感受,满分为50,分值越高表示越不受困扰。本研究调查结果为40.39±8.35。单个疾病的困扰程度分值为1~5,分值越高越不受困扰;同时采用二分类方法,分数小于或等于3的儿童认为受到困扰。本研究受到各项疾病困扰和有购买保险意愿的人数和比例见表1。龋齿的困扰程度分值均值为3.40,受龋齿困扰的儿童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48.40%(272/562);牙周病的困扰程度均值为3.80,受牙周病困扰的儿童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37.19%(209/562);正畸的困扰程度均值为3.74,受正畸困扰的儿童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38.08%(214/562);外伤的困扰程度均值为4.49,受外伤困扰的儿童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13.70%(77/562)。

2.3口腔保健意识

有21.89%(123/562)的家长带孩子作常规口腔健康检查,46.98%(264/562)的家长在孩子感到轻微不适时即带孩子看口腔医生;有93.06%(523/562)的家长在孩子口腔健康出现问题时选择带孩子去口腔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家长自身做过牙周洁治术的比例为53.38%(300/562),1年以内做过牙周洁治术的人有21.53%(121/562)。

2.4影响口腔保险参加意愿的因素

本研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将因变量定义为“家长购买口腔保险意向”,为赋值法所得的每个调查对象对各项口腔疾病购买口腔保险意向的评价之和;自变量为其影响因素,将问卷中列出的口腔保险影响因素纳入模型,从中筛选出对口腔保险购买起到显著作用的影响因素。首先应用相关性检验对变量进行初筛,对影响调查对象购买口腔医疗保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变量见表2。为了不漏掉可能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定为0.15,从中筛选出显著性变量。通过筛选,发现儿童年龄、家长年龄、家长最高学历、家庭人口、户口类型、口腔疾病困扰程度、1年内有无口腔花费、儿童口腔就医行为、就诊医疗机构、家长上次洁牙时间和有无其他的商业保险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这些变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其中儿童年龄、家长年龄、口腔疾病困扰程度、1年内有无口腔花费、家长上次洁牙时间及有无其他的商业保险对家长购买口腔保险意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表3)。方程经F检验得R2=0.320(P<0.05)。

3讨论

3.1研究意义

口腔医疗保险是指为了在口腔疾病治疗或预防性治疗中得到一定比例偿付医疗费用的险种。虽然口腔保险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开始起步,还没有实践经验可以证实它对我国口腔医疗卫生服务的影响,但从医疗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看来,医疗保险可以显著影响人的就医行为[9],促进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以增进健康。儿童口腔健康与家长引导下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密切相关。抓好儿童口腔健康是逐步改善人群整体口腔健康的重要举措。目前,从国家计生委到各级医院,都在强调儿童口腔预防保健的重要性。如何从个人角度来增强自我口腔保健意识,是公共卫生、卫生经济都需要探讨的重要话题。目前,口腔疾病(主要指门诊就诊)没有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也多强调大病补充保险,对口腔保险的关注程度不够。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3]显示,35~44岁年龄组口腔保健消费患者自付率占87%以上,45~64岁年龄组达83%以上,儿童则更高。高自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口腔健康需求,是导致我国口腔疾病仍然存在以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治疗模式的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口腔保健意识增强,口腔保险可以很好地满足口腔保健从意识转变为行为,改善人群的整体口腔健康。

3.2影响家长购买口腔保险的因素

篇6

【关键词】农村入托儿童;发育状况;疾病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211.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04-02

1 方法

由互助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的医务人员用统一测量工具、标准和方法对儿童进行测量身高、体重、心肺、肝功能、血红蛋白等测量,并将体检结果统一整理、汇总、分析,将体检结果及时反馈至托幼机构和儿童家长。

2 结果

体检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及异常情况统计前八位(及其他情况)的排序为龋齿、上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佝偻病、肥胖、贫血、心脏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共计1230人患病率69.77%(见表1)

3 讨论

龋齿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患龋齿率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此次体检龋齿患病率42.93%,较文献资料报道明显增高[1]由此说明我县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意识差,口腔清洁不良习惯,早晚不刷牙,餐后不漱口、饮食不良习惯,喜欢吃甜食或刺激性食物、天生龋齿。龋齿发生的原因复杂,因此在防治上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应将口腔保健知识加入托幼机构的教育课程,进一步加强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正确掌握刷牙方法。同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治疗龋齿。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由于此次体检是在3月份进行,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大,上呼吸道感染率28.05%,如有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先心等疾病发病率会增高,居室拥挤、通气不良、空气污浊等,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流行趋势。因此,集体居住的儿童因加强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和合理营养,注意居住环境的空气消毒,空气流通。

营养不良是由于儿童营养摄入不足及其他疾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本次体检营养不良患病率16.75%,这是一个较高的比例,说明了我县边远贫困山区农民生活水平差,虽然儿童的身高、体重增长与种族、遗传、教育、环境等因素有关,但是也与农民单一的饮食习惯密不可分。今后我们妇幼保健机构应进一步强化托幼机构的营养管理,加强集体儿童饮食的合理搭配,指导营养素达标。

贫血是儿童常见的小儿“四病”之一,可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长期贫血可影响儿童的情绪和智力,引起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下降,因此预防和治疗儿童贫血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儿童抓起,早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儿童贫血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的关键。儿童贫血原因是多方面的,儿童时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降低儿童贫血的发生至关重要,大力宣传科学育儿、饮食卫生等保健知识,努力提高家长和托幼机构的营养卫生和健康意识,进行科学合理配餐,注意膳食平衡,改变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确保儿童营养摄取充足、均衡。

入园儿童中查出乙肝携带者6名,发病率0.49%,由于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注射了乙肝疫苗就不会再感染乙肝,对儿童不加防范,且儿童的ALT都正常,儿童也没有特殊表现,所以隐蔽性极强,这对儿童今后的身心健康极其不利。故入托儿童体检是极其重要的。

4 监督与干预

儿童生长发育及传染病防治涉及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也影响今后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一项系统工作,妇幼保健机构应与各个托幼机构合作对年轻父母,幼儿园教师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大力宣传普及平衡膳食、健康饮食和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等知识,开展幼儿健康教育,采取全社会联手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肖艳 3-5岁儿童患龋齿情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21):286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司,九省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协作组1995年中国九省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院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篇7

【中图分类号】 R 169.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2-1111-01

【关键词】 口腔;健康教育;学生保健服务

口腔疾病是当前对人类危害大、患病率高的疾病,其中龋病是WHO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牙周病更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1]。据1995年全国第2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辽宁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89.49%,居全国首位;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4%,人均有4.38颗龋齿,其中患龋率农村为84%,城市为64%,与10 a前相比虽有下降,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很高。为让广大中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以便有效地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笔者谈谈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

1 在中小学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恒牙萌出、乳牙依次替换的时期。恒牙萌出后易患龋,且此期为儿童牙颌系统的快速发育成长期,牙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恒牙牙合关系的建立和恒牙列的健康;而中学时期乳恒牙替换已经完成,恒牙牙合关系刚刚建立,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如果不注意保持口腔卫生,菌斑和牙石会对牙龈产生局部刺激,造成牙龈出血、炎症性肿大,引起牙龈炎。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2 学校口腔健康教育课的内容与设计

2.1 口腔健康教育内容 学校口腔健康教育课程应循序渐进,根据学生年龄进行由浅入深的强化教育,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口腔卫生知识,如口腔与牙齿的结构和功能、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及临床表现、口腔疾病的危害等;(2)口腔保健意识,如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定期检查与早防早治等;(3)口腔保健行为,如正确刷牙、漱口,选择保健牙刷、药物牙膏,纠正不良习惯(偏侧咀嚼、口呼吸、咬手指、吐舌等);(4)其他,如窝沟封闭与氟化物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龋病的发生,预防牙周病要不断地彻底清除牙菌斑,定期口腔检查与保健是保持口腔健康所必需的,吸烟和饮酒是口腔癌、牙周炎的主要危

2.2 口腔健康教育课的设计 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应分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恢复牙颌系统的功能3个阶段进行。此外,还应设立实习课程,如自我观察牙龈颜色与形态、牙菌斑附着部位、刷牙前后清除牙菌斑的效果与牙刷的选择等。

对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可通过文字、电化、艺术等方式[3]:文字宣教包括传单、标语、图书、画册、各种报刊等,范围广泛,效果持久;电化宣教有录像、电影、幻灯等,形象逼真,通俗易懂;艺术宣教包括歌舞、说唱、戏剧、小品、诗歌、散文、故事、小说等,生动活泼。此外还可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专题讲座、学校讲课的方式进行。

2.3 注意事项 (1)口腔健康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易受成人言行的影响,往往以成人言行为准则,做事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对他们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要肯定与鼓励;中学生自尊心强,对别人的评价敏感,应鼓励和诱导,防止粗暴批评后使他们失去信心与自身口腔健康的责任感,且中学生开始喜欢独立思考,爱美心理明显增强,可以从文明与健康美学的角度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增强其主动参与的意识。(2)学校的健康教育要与口腔预防保健人员密切配合。学校不仅要把口腔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范围,而且要利用学生在校的时间,开展一定的防治活动。这时需要口腔预防保健人员的配合,协助选用有效的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如窝沟封闭、氟化物的应用,同时提供口腔预防保健方面最新的科学信息,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口腔健康。

3 结论

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1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专业人员的预防措施相结合,必然会共同促进学生口腔预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规划》打下牢固的基础,对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胡德渝,主编.预防口腔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31.

[2]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4.

篇8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6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50-02

【关键词】 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态度,实践;龋齿;学生保健服务

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是改变中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家长进行卫生宣教来有效预防儿童龋齿,可以节约大量医疗资源。笔者设计了专用调查问卷,从流行病学的角度了解学生家长对龋病防治的知识、信念和行为以及学生口腔卫生习惯的现状,为浦东新区中小学生牙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6个功能区12所中小学校,其中中学6所,小学6所,学校小学抽取三年级1个班,每所中学抽取初二年级1个班,所抽取班级的学生家长共1 134名。

1.2 方法 采用封闭式问卷,内容包括口腔卫生知识、卫生习惯、就医行为和对社区开展学校牙防工作的认识4个方面。为保证资料的可靠性,由学校卫生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并要求学生将问卷带回,由家长独立完成。

1.3 资料处理 所有问卷录入EpiData 3.0数据库,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学生家长口腔卫生知识 学生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正确回答率见表1。

2.2 学生家长的口腔疾病态度和就医行为 学生家长的口腔疾病态度和就医行为见表2。

2.3 学生口腔卫生行为 学生口腔卫生行为见表3。

2.4 学生家长对社区牙防工作的了解程度 孩子接受过学校组织的口腔普查的占76.81%,知道辖区内每2 a 1次的学生牙齿普查的占36.76%。

2.5 学生家长未带孩子去社区医院充填龋齿的原因 见表4。

3 讨论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哮喘患病率的5~8倍[1],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在病因学方面,龋病的四联因素早已明确,尤其是口腔卫生习惯,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发现,学生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占56.11%,每次刷牙不到3 min的占79.12%,没有达到有效刷牙的目的。学生不正确刷牙方式会直接影响龋齿的发生,但是正确的刷牙方式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难掌握,也较难坚持,如果没有家长的密切关注与指导,不容易取得口腔卫生保健作用。由此可见,家长应配合学校加强监督学生口腔卫生行为,通过观看刷牙操VCD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刷牙的方法。

因为家长直接与儿童接触,所以在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形成和保持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家长和监护人对儿童的影响很重要,不同的言传身教会对儿童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2]。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只有不到50%的学生家长知道发生龋齿的主要原因,只有18.73%的家长知道六龄齿,只有39.37%家长会去医院进行牙齿保健,只有39.93%的家长每隔0.5 a或1 a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89.00%的家长要等到孩子牙痛才去医院检查治疗,对孩子查出龋齿后愿意进行充填的有68.35%。可见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口腔健康的意识尚未转化为实际行动。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改变家长不健康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这不仅能使他们自身受益,同时还能引起他们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关注。

本次调查显示,孩子查出龋齿后,有近40%的家长觉得不严重、没必要或工作忙而未带孩子去社区医院进行充填,13.43%的家长对社区医院的消毒隔离不放心,只有33.90%的家长坚持去二、三级医院口腔科进行充填。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龋齿检查后进行治疗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提醒社区医院应加强学校牙防工作的宣传,提高自身龋病治疗水平。

目前,我国的学校口腔保健工作基础还十分薄弱,浦东新区牙防工作在许多方面有待完善和提高。今后在规划中小学生口腔健康工作时,应充分动员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组建中小学口腔卫生保健网络,每年做好中小学生定期的防龋普查普治工作,特别应加强针对学生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有效的刷牙习惯,从而改善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4 参考文献

[1] MOURADIAN WE, WEHR R, CRALL JJ. Disparities in children's oral health and access to dental care. JAMA, 2000,284(20):2 625-2 631.

篇9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781.1

【文章编号】1000-9817(2006)09-0815-02

【关键词】龋齿;预防和控制;结果评价(卫生保健);学生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牙科人力的严重短缺及其分布的不合理,牙医人口比处于较低水平,不能满足牙科服务的需要。我国的牙医人口比约为1:35000,属世界低比例国家,不能满足为大部分人服务。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在上学期间通常无法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或治疗,普通学校的校医室难以实施复杂的口腔预防或治疗措施,而专业机构又很难进入学校开展口腔保健项目。因此,在校学生的龋病预防已逐渐成为牙病防治工作的难点之一。

深圳市实验学校10余年来坚持对所有在校学生实施龋病防治措施。为了解该校实施龋病防治措施的效果,确切掌握其口腔保健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学校龋病预防的可行方法,笔者于2004年对该校进行了防治效果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深圳市实验学校小学六年级学生328名为研究对象。其中从一年级入校后一直在该校就读的学生183名为研究组(男生96名,女生87名),由外校新转入的六年级学生145名为对照组(男生83名,女生62名)。

1.2方法

1.2.1龋病防治措施深圳市实验学校每年对全校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充填治疗;对全校学生实施龋病预防,即前牙涂布氟保护漆,后牙进行窝沟封闭等防龋措施。对照组学生由外校新转入,未实施上述防治措施。

1.2.2口腔检查由1名专业牙医在自然光线下采用口镜和探针对所有学生进行口腔检查,根据龋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记录龋齿位置、数量和种类。

1.3资料分析采用订制的专业数据输入和统计软件对学生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学生的龋病患病情况。

2结果

2.1 2组学生恒牙患龋情况比较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的患龋率和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学生(表1),尤其是女生更为显著。所有学生均未出现恒牙缺失。

2.2 2组学生恒牙龋失补构成比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的恒牙龋失补构成比与对照组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我国1995~1996年全国第2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2岁儿童龋均为1.03。1998年我国龋齿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患龋率为83.6%,深圳市高达89.2%,为全国之首。1999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对福田区新洲小学学生的乳牙患龋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乳牙患龋率为77.60%,龋均为3.0,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调查结果与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龋病防治现状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早晚刷牙和使用含氟牙膏等基本的口腔保健措施已经得到大部分人群的认可。然而,通过就医来进行口腔保健的行为还并不普遍,尤其是学龄期的儿童和青少年。1995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2岁和18岁年龄组从未看过牙的人数约占40%,从未听过口腔健康教育课的人数约占40%,近2 a定期检查口腔健康情况的人数均在25%以下,检查同时进行洁治、窝沟封闭、涂布氟化物的人数少于O.5%。当前,学校口腔保健主要依靠学校的健康教育,城市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督促学生补牙,大部分城市学校和几乎所有农村学校都没有其他口腔保健措施。

由于目前我国学校编制中只有普通校医而缺乏牙医,因此最基本的牙科预防及治疗手段都必须到医院才能完成,这样就使很多处在龋病高发阶段的在校学生无法接受窝沟封闭、龋洞充填等防治措施,从而导致许多乳牙和年轻恒牙的严重龋坏、早失,甚至牙颌发育的畸形。与香港及国外的学校医疗措施相比,我国的学校牙病防治体系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在这方面,深圳市实验学校在校医编制中设置牙医,的确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该校牙医坚持每年进行全校学生的口腔疾病检查,发现龋齿及时充填或治疗,并坚持定期实施恒牙及乳牙涂布氟保护漆和窝沟封闭等防龋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介绍口腔保健常识。本研究结果证明,学校定期实施龋病防治措施能显著降低学生的恒牙患龋率和龋均,提高充填率和充填构成比,在龋病控制方面作用明显,因此深圳市实验学校的龋病防治体系值得推厂。

篇10

[关键词] 患龋率;龋齿总数;患龋者龋均;吃甜食率;吃糖率

[中图分类号] R788+.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0(c)-143-02

龋齿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脱矿和有机质分解,随病程发展而从色泽改变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或加重关节炎、心骨膜炎、慢性肾炎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儿童龋齿不仅引起疼痛,还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导致恒牙的排列紊乱,引起牙颌畸形,给儿童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龋齿是如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口腔疾病[1]。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后的全世界重点防治的第三种疾病。为了解本市幼儿2009年与2010年患龋齿情况,探索龋齿患病的主要原因,为防止患龋齿病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9年5月与2010年5月对延吉市爱心幼儿园,2年共1 195名幼儿进行了龋齿检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7岁儿童为对象,延吉市爱心幼儿园2~7岁2年共1 195名幼儿进行了龋齿检查。

1.2 方法

按照卫生部国家教委关于健康监测试行方案的规定,凡龋、失、补牙均作为龋齿标准,本院专职儿科医师负责,在自然光线下,采用视诊和探诊两种方法进行检查。

2 结果

2.1 1 195名幼儿中儿童患病情况

1 195名幼儿中儿童数2009年为589名、2010年为606名。2009年589例幼儿中患龋齿296例,患病率为50.25%,龋齿总数为1 673颗,最高14颗,最低1颗,患龋者人均5.65颗;2010年606例幼儿中患龋齿280例,患病率为46.2%,龋齿总数为837颗,最高12颗,最低1颗,患龋者人均2.99颗。

2.2 2009年与2010年各年龄组患龋率与龋均数

2009年与2010年各年龄组患龋率与龋均数见表1、2。

2.3 幼儿刷牙及吃甜食情况

这次调查幼儿中询问家长幼儿刷牙和吃甜食情况1 020例,2009年为500例、2010年为520例。2009年500例幼儿中每天坚持刷牙418例,刷牙率为83.6%;爱吃甜食者431例,吃甜食率为86.2%、爱吃糖类442例,吃糖率为88.4%。2010年520例幼儿中每天坚持刷牙463例,刷牙率为89.03%;爱吃甜食者373例,吃甜食率为71.73%,爱吃糖类的390例,吃糖率为75%。

3 体会

3.1 幼儿患龋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幼儿患龋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是2010年比2009年患龋率,各年龄组均有所下降,龋齿总数下降近50%,患龋者龋均也明显下降。这说明本院在幼儿园儿童中开展“氟离子渗透,龋齿预防”口腔保健工作中起了肯定的作用,也与儿童家长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提高分不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儿童健康特别重视,2010年比2009年刷牙率上升,爱吃甜食率明显下降。这说明幼儿家长与老师在龋齿预防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 营养因素影响龋齿患病率

牙齿发育时期,营养决定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钙化良好的牙齿抗龋性高。

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矿物盐类、主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 钙、磷、维生素B1、D和氟等不足,牙齿的抗龋性就低,造成龋齿发病的条件。牙齿的形态、结构和龋齿发病也有明显的关系。牙齿咬面的窝沟是发育过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窝沟内容易滞留细菌和食物残屑,而且不宜清除掉,容易诱发龋齿。矿化不足,特别是钙化不足的牙齿,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抗龋性低,容易患龋齿。氟在牙齿矿化结构中的含量虽然微小,但对增强牙齿的抗龋性很重要,牙齿中含适量氟就不易发生龋齿。乳牙和年轻恒牙的结构和钙化程度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容易受致龋因素的影响,患龋率高。所以,从胎儿期开始关注营养一直到儿童生长发育时期是必不可少的。

3.3 幼儿患龋率与幼儿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有关

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患龋率与幼儿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提供平衡膳食和幼儿园口腔卫生教育密切相关,应严格限制食物糖分,因为糖会供给乳链球菌足够的营养,并使它分泌出有害牙齿健康的菌葡萄糖引起龋齿。提倡“人人刷牙、早晚刷牙、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儿童患龋率虽然不断下降,但龋齿患病率仍然高达50%左右,仍需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并采取更加有力的牙齿保健措施,继续开展“氟离子渗透龋齿预防”等口腔保健工作同时严格控制孩子饮食中甜食不要过多,少吃甜食,而且改变幼儿晚上吃甜食物,且不漱口,不刷牙即睡觉的不良饮食习惯。这样才能使孩子有一副健康的牙齿。

[参考文献]

[1]叶尔肯,王风秦.博乐市幼儿园儿童患龋齿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3,18(12):41.

[2]武剑,阮世红,彭绩,等.深圳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分

析[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7,23(8):604-605.

[3]冯奕文.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知识、行为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杂志,2008,15(5):1621-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