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篇1

【关键词】 骨关节炎,膝;物理治疗;综述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由老龄或其他原因如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引起,以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临床可有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症状[1-5]。KOA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综合治疗在其治疗中的重要性。兹对KOA的物理治疗方法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帮助。

1 针灸疗法

1.1 治疗原理 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的传统优势手段,通过穴位选取、进针手法配合,疏通经络、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扶正祛邪。毫针刺激穴位,可以通过神经传导提高机体痛阈,抑制痛觉中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镇痛效应[6]。

1.2 治疗方式及方法 包括传统针法、传统灸法、温针灸疗法、电针灸疗法、针灸配合药物疗法、针灸配合推拿手法等[7,8]。一般选取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大仑、膝阳关、梁丘、犊鼻、血海等常选穴位。毫针直刺穴位,以得气为度定深浅,根据中医证候,补泄结合,通过刺激强度、持续时间、配合手法及联合手段等不同,进行辨证施治。大量的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在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不仅在镇痛方面疗效独特,而且在膝关节稳定性的维持、恢复膝关节附近相关肌群肌力、保护膝关节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9-14]。其中,温针灸、电针灸镇痛更好,针灸配合药物疗法更有利于镇痛及保护关节功能;针灸配合推拿手法能更好恢复肌力,维持膝关节稳定。

2 电疗法

2.1 治疗原理 电流通过人体时,能使人体中的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并对细胞膜通透性、组织兴奋性、神经系统和末梢血管等产生影响,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使痛觉传导受到抑制或阻断,降低末梢神经敏感性,提高痛阈而止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刺激肌肉组织,引起肌肉收缩,锻炼关节功能。

2.2 治疗方式及方法 电疗种类繁多、方法各异,在KOA的治疗中也应用甚广。李忠等[15]采用超短波照射治疗,选取工作频率为40.68 MHz,波长730 cm,电极面积为27.0 cm×18.5 cm,间隙皮肤2~3 cm,对置放置于膝关节前后,温热量。每天1次,每次20 min,1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间歇5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后患者Lequesne index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超短波电疗法可改善关节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渗出物吸收,增强组织代谢,消炎镇痛,降低关节周围及韧带张力,改善关节软骨营养供给,修复受损软骨,恢复软骨厚度,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15-17]。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是我国学者对于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方法的发展和贡献。该疗法是借助直流电将药物导入人体内,既可以直接引起离子浓度改变,又可以通过神经反射和药物,引起远处脏器或全身反应,产生治疗效果。毕晓杨等[18]选用天津中医研究所研究员王兆铭验方“祛痛消肿液”为导入液治疗KOA,根据病情选择膝眼、委中、曲池、昆仑等不同穴位,治疗1~1.5个疗程后,疼痛、压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等指标的治疗有效率均超过92%[8,18]。临床医生越来越认识到药物离子导入治疗KOA的优势,也开始逐渐尝试导入新型中药制剂。赵秋芳等[19]的研究表明,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离子导入治疗骨关节炎总有效率高达92.80%。电疗法还包括超刺激疗法、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短波电疗法、微波电疗法等,均在临床应用广泛,在镇痛、消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受损组织修复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3 运动疗法

部分学者从KOA患者出现的膝关节功能受限、关节结构失稳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运动疗法对于KOA的治疗意义[20]。还有研究学者将物理治疗中的水疗和运动疗法结合起来,试图探寻最佳的KOA治疗方法[21]。黎明等[22]的研究证实,采用综合运动疗法治疗KOA能提高疗效,同时降低近期及远期的复发率。徐守宇等[23]认为,疼痛引起KOA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低下,导致肌肉等运动器官的废用。药物治疗是一种被动治疗,无法直接改善废用性肌萎缩;运动疗法不仅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而且对末期KOA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目前,国外的运动疗法包含肌力训练(等长肌力训练、等张肌力训练、等速肌力训练)、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训练、本体感受训练、神经生理治疗和有氧运动。一系列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治疗,可以改善KOA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缓解疼痛,增强躯体功能,消除或减弱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打破KOA发病过程中的恶性循环,延缓疾病发展[24]。

4 水疗法

水疗法包括温泉(热)水浴、水中运动等,主要通过水的热作用、机械作用和化学作用等,减轻关节所受负担及压力,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粘连,软化组织,修复损伤关节,并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王忠礼等[21]选取符合条件的KOA患者(主要排除传染病、发热、感染等水疗禁忌症),在温热水中进行站立、下蹲、行走等运动,结果显示水疗法能显著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5 其他疗法

KOA的物理疗法中,还包括磁疗、温热疗法及手法治疗。手法治疗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传统方法,根据病情选择施法部位及具体手法,以舒经活络、调畅气血。磁疗主要通过产生微电流,刺激人体感受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调节经络平衡,改善机体生理生化过程,提高免疫功能。温热疗法使热源接触体表,将热能传导至机体,通过温热和机械压迫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调节神经功能,加速组织再生及消炎止痛。

物理疗法治疗KOA受到绝大多数学者及临床医师的认可,欧洲抗风湿病联盟(The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LAR)也认识到物理治疗在KOA治疗中的优势,将物理治疗在指南中推荐使用,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并重[25]。物理疗法种类繁多、方法各异、各具特点,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各治疗方法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相辅相成。电疗常联合针灸治疗、磁疗;水疗常结合热疗、运动疗法;针灸常与热疗、手法治疗等配合应用。物理治疗在KOA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突出,能有效克服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费用高、副作用较大等缺点,且与中医药传统优势结合明显,具有极大的应用发展前景,是当前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6 参考文献

[1] SS Leopold.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or osteoarthritis[J].N Engl J Med,2009,360(17):1749-1758.

[2] Arden N,NevittMC.Osteoarthritis: Epidemiology[J]. Arthritis Rheum, 2006, 20 (1):3-25.

[3] 徐苓,Michael CN,Yuqing Zhang,等. 北京城区老年人膝、髋和手骨关节炎的患病率及其与美国白人患病率的比较研究[J]. 中国医学杂志,2003,83 (14):1206 -1209.

[4] Xiaozheng Kang, Marlene Fransen, Yuqing Zhang, et al. The high prevalence of knee osteoarthritis in a rural Chinese population: the Wuchuan osteoarthritis study[J]. Arthritis Rheum, 2009,61(5):641-647.

[5] Creamer P,Hochbcrg Mc.Osteoarthrits[J].Lancet,1997:503-508.

[6] 梁剑凌,李少棉,贝云.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6):106-108.

[7] 李宁,唐业建.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J].医药世界,2011,13(11):111-112.

[8] 贾希瑞,吴明霞.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10): 67-70.

[9] 杜引平.齐刺治疗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50例 [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7):49.

[10] 李常度,黄信勇,杨旭光,等.温针灸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3):189-191.

[11] 林凌峰,梁燕萍.电热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0):689-690.

[12] 于玲.针灸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0,2 (3):155-157.

[13] 贾莹梅.温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3):46.

[14] 李志贵,秦和森,李和静,等.针刺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42例疗效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2):17-18.

[15] 李忠,刘玉珍,李桂香,等.超短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40例[J].医药杂志,2011,23(1):38-39.

[16] 孔英,邹琳,武刚,等.超短波和被动运动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9):579-583.

[17] MH Jan, HM Chai, CL Wang ,et al.Effects of repetitive shortwave diathermy for reducing synovitis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n ultrasonoraphic study [J].Phys Ther ,2006 ,86(2):236-244.

[18] 毕晓杨,白人骁.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骨性关节炎70例临床观察[J].中草药,2000, 31(7):542-544.

[19] 赵秋芳,易君山.正清风痛宁离子导入治疗骨性关节炎5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 21(9):80.

[20] Kim L. Bennell, Rana S. Hinman. A review of the clinical evidence for exercise in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and knee[J].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2011, 14(1):4-9 .

[21] 王忠礼,杜宝栓.水中运动疗法对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29 (5):640-642.

[22] 黎明,韩红.综合运动疗法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复发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1, 14(12):4082-4083.

[23] 徐守宇,黑泽尚,池田浩,等.运动疗法对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ADL的影响[J].中医正骨,2010, 22(4):11-13.

篇2

关键词:综合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11.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30-01慢性子宫内膜炎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属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育龄妇女,严重时可导致流产、子宫出血,甚至不孕[1]。研究表明,其发生与刮宫等宫腔内侵入性操作有关,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不便。传统治疗均以使用抗生素为主,但其耐药性也逐渐增强,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综合治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74例,进行探究性观察治疗,探讨慢性子宫内膜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74例患者,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9.7岁,病程3个月至2年不等。其中43例患者行放环避孕后月经不净;18例患者行人工流产刮宫术;2例患者有自然流产史,行反复清宫处理;9例患者因药物流产,行清宫术;3例患者其他原因引起长时间阴道出血。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法,观察对比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四环素、青霉素等光谱抗生素治疗,可斟酌给予氨苄、甲硝唑静滴,重症患者可配合氟派酸、新诺明等口服药。一般以一周为一个疗程,重症患者及患病时间长的患者可适当延期。定期阴道冲洗,防止再次加重感染。对于人工流产导致的子宫内膜炎患者,需给予雌、孕激素治疗。放环患者需给予消炎治疗。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贫血症状,应用止血药,并给予口服铁剂及饮食治疗。

观察组:在以上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

4.1 全部病例均投予广谱抗生素及中成药制剂治疗,选用当归、丹参、牡丹皮、生地黄、生蒲黄、生黄芪、红藤等煎服,具有抗炎、消肿、补血益气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还可辅以菟丝子、杜仲、枸杞子等,可益气活血,消除子宫内膜炎症,促进炎症吸收。配合灌肠治疗,可使子宫内膜炎治愈率更高。还可以给患者进行中药穴位注射加 CO2激光照射。

2 讨论

单一的治疗方法对慢性子宫内膜炎效果都不理想,为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需结合中医的药物、穴位、辩证等综合治疗。但由于患者患病原因多,体质差异较大,故治疗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如人流患者给予雌、孕激素治疗,及时修复内膜,增加抗感染能力;带环患者给予布洛芬等消炎治疗。

中医辨证讲此病分为湿热互结型、瘀血阻滞型和正虚血瘀型,与经、带同病,可合并不孕症,个型均可针对性的不同用药。中药治疗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可配合理针灸、穴位注射等方法,因势利导,以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炎性物质吸收[2]。若患者处于月经期,可使用金鸡片,其清热解毒显著,经血的排出可带走体内的邪气,能尽早治愈。一般经期用药三个周期后,临床效果显著。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需充分重视,避免再次感染和复发,减轻患者的痛苦。生活中也应重视起预防,在节育手术带环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范进行;有流产史的患者,需及时、彻底清宫,避免胎组织残留;定期妇科检查,平时注

意性生活卫生等[3]。

3 研究进展

慢性子宫内膜炎病情反复、传统西医疗效不理想的现象给广大女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本次探究结果显示,综合治疗法较单纯西医治疗显效更快、效果更好。主要是因为综合治疗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进而更好的清除炎性因子和致病因子,调整患者代谢功能,最终恢复子宫正常功能[4]。但因其耐药性的不断变化,本病仍需进一步发现更多的治疗有效药物,在实验方面检查方面,其超微结构变化和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病理性改变仍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海润・中医药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2):0075-0078.

[2] 李晓燕,程泾・慢性子宫内膜炎中西医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9):0154-0156.

篇3

诱发电位在亚临床肝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 刘龙民,陈建杰,沈定国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 张福金,高楚荣

脑外伤患者的康复 张福金,高楚荣

帕金森病的经颅磁刺激研究 张军臣,伦学庆,张延庆,廖维靖

慢性腰痛诊断和预防治疗研究的新趋向 徐军,郭正成

影响髌骨运动学的因素 寿依群,邱纪方,谭维溢

循证认知康复 李文迅,廖维靖

115缺血性脑病的磁疗

116经颅磁刺激对多发性硬化残疾的评价

118梨状肌综合征的MRI检查

117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根性及胸部术后疼痛

120臂内侧皮神经传导检查

119非相干红外疗法治疗颌骨炎性疾病

122 Miller Fisher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学研究

121特发性全身性癫痫事件相关电位与临床进程相关性研究

124两种运动分析装置对站位前屈时骨盆运动评估的效度和信度

123慢性腕痛患者精细运动控制的评估

126一项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测试方法的信度研究

125神经功能缺损患者4种活动能力的评定效度和信度

127交叉股神经牵拉试验增强高位腰神经根病诊断的敏感性

128肺容量下降对膈肌无力症的评定

129腰痛患者躯体功能的自我评估和临床医师评估

130 65岁以上老人转身困难的特征

131踝关节牵伸及持续被动运动的粘弹性反应

132 X光引导下经腰椎间孔硬膜外注射的并发症

134循证指导骶髂关节功能紊乱的检查

133腰部硬膜外麻醉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136腘绳肌牵伸时限对老年人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135骶髂关节疼痛的牵涉痛区

138帕金森病患者食指病理性震颤可作为残疾判断指标

137脑瘫患者的Vojta自我训练

139老年病人尿失禁的诊断及治疗

140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瞬目反射

141糖尿病性神经病感觉神经电位面积检测

142肌无力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143评定运动损伤严重程度的流行病学研究

144极限稳定度测试用于评定易跌倒老人动态平衡能力

145年轻中风患者康复的社会问题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与神经元保护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李玮,曹学兵,彭海,孙圣刚,杨明山

心功能不全的运动疗法 罗碧辉,曾昭华,苏诚坚,易家骥,周士枋

动态姿势图的应用进展 刘汉良,尤春景,燕铁斌

平衡评定的理论思考 马文龙,洪军,燕铁斌

老年跌倒问题 张福金,燕铁斌

功能性磁刺激促进大鼠结肠排空 韩韶华,谭维溢

糖尿病足部问题阶段性处理的决策途径 崔思松,窦祖林

女性尿失禁的小组治疗及其与个体治疗效果的比较 刘晶瑶,丁大勇,赵润龙,王培生

运动训练减少缺血性心肌功能障碍

用循证的观点审查诊断性试验

医疗体操对心肌和血管弹性的作用

使用六分钟步行试验评定低强度心脏康复

六分钟步行试验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激光照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低强度激光治疗高血压及并发的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

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综合治疗方案中的光量子疗法

急性背痛的早期干预

急性下背痛干扰电疗法的电极放置技术

慢性下背痛女性患者躯干肌力的等速测试

背痛防护教程对慢性下背痛患者的短期作用

观察不同慢性下背痛患者治疗效果

大学生运动员髋部肌群失衡与下背痛的关系

腰托对下背痛患者的影响

催眠法治疗幻肢痛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分级锻炼性治疗

表现为腹痛和盆腔痛的胸椎间盘突出症

用自主活动或电刺激腿驱动轮椅效率的研究

派罗尼病的物理治疗

早产儿发生脑瘫的危险因素

提高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康复患者的满意率

外伤性截肢患者假肢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手指阴道盆底肌肉系统检查的信度

单纤维肌电图 许涛,徐江

常规检查时定量运动单位电位分析 胡庆祥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 徐江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有关参数及其生理评价研究现况 李支援

感觉定量检测 李志军

神经生理试验结果测量软件EMGLAB 邹琳,张长杰

肌肉无力患者的电诊断方法 谢芹

痉挛性斜颈的电生理学研究进展 胡悦育

对疑有神经根病患者的电诊断 江亿平

用H反射和M波评价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神经元群的兴奋性 秦茵

应用不同强度电刺激区别麻痹肌肉的疲劳 鹿红芹,陈亚鑫

脊柱侧凸患者脊柱融合术后脊旁肌的肌电活动 单述刚,邢翠珍

局部热疗对肌筋膜疼痛和正常受试者肌电图功率密度谱的影响 单述刚,段献荣

腕管正中神经压迫试验对正中神经传导的作用 徐江

人体经皮神经电刺激的神经机制 罗毅玲,蒋晓燕

经颅磁刺激预测脑卒中后反射感神经营养不良 何勤

通过记录大脑拟稳定电位的工作增益测定人的脑力劳动能力 孙星炯

糖尿病性神经病研究进展 廖晓凌

蛋白多糖与椎间盘退变 陈立

经臂丛高电压刺激的正常值 李支援

对无症状人群尺神经背侧皮支传导的研究 刘晶瑶,苗嵩

前臂外侧皮神经10cm距离的电诊断价值 许红力,胡利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亚临床周围神经病 任少华

闭孔神经和股神经的近远端运动传导 刘晶瑶,娄军芳

篇4

【关键词】 榕树叶;,,总黄酮;,,提取;,,鉴别

摘要:目的探讨榕树叶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以充分利用榕树叶植物资源。方法 采用纯物理的工艺流程过程和分光光度法从榕树叶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8.36%。回收率为97.9%,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 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化学变化及污染,是提取榕树叶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榕树叶; 总黄酮; 提取; 鉴别

The Total Flavanone of Ficus microcarpa L. Leaf Withdraws and Distinction

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make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Ficus microearpa L. leaf, avoiding waste. MethodsUse purely physical process flow and spectrophotometry to introduce the method of which withdrawed the flavanone from Ficus microearpa L. leaf , and check the flavanone which withdrawed from Ficus microearpa L. leaf. ResultsThe contents of the total flavanone of onion was C=8.36% and rate of the recovery was 97.9%. ConclusionUsing this text which provide the withdrawal and purifying methods the outcome and purity of the flavanone are all very high.This method is purely physical process, and has no chemical change and pollution. It is ideal to withdraw the flavanone of Ficus microearpa L. leaf.

Key words:Ficus microearpa L. leaf; Total flavanone; Withdraw; Distinction

黄酮类(flavontes)化合物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一大类化合物,已知的此类化合物约有2 000多种,有以黄酮(2苯基色酮)为母核的一类黄素和黄酮的同分异构体及其还原产物,还包括黄酮醇类、异黄酮类、儿茶素类、双黄酮类及其衍生物。榕树(banyan),是桑科榕属无花果类植物,全世界有8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榕属植物约100种,属热带雨林的关键种类。研究表明,榕树叶含三萜苷、黄酮苷、酸性树脂、鞣质等,其中黄酮类和内酯类等有效成分对治疗冠心病、老年性痴呆、脑血栓、神经系统疾病和消除自由基、抑菌、抗癌等方面有显著效果,无毒副作用,并以此开发出多种药品和保健食品[1]。目前对银杏类黄酮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榕树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还相对缺乏。为了充分利用榕树叶资源,笔者对榕树叶中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与鉴别。现将过程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新鲜的榕树(小叶榕)叶。95%乙醇AR;氨水AR;正丁醇AR;亚硝酸钠AR;硝酸铝AR;氢氧化钠AR;芦丁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UV755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总厂);DZF50小型真空恒温干燥箱(郑州长城科工贸易有限公司);802离心沉淀器(上海分析器械厂);ZFI型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

1.2 方法

1.2.1 工艺流程榕树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榕树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流程(略)

1.2.2 操作步骤取新鲜榕树叶,切碎,烘干,取50 g,置于大的烧杯中,加蒸馏水煮沸3 h。冷却后进行粗滤,对滤渣用上述方法进行再浸取2次,将3次滤液合并,滤液用高速离心机分离10 min,2 000 r/min。并进行加热浓缩(加热温度在85℃左右)。浓缩冷却后加入等体积95%乙醇,放入冰箱内2 h。用高速离心机进行分离10 min,2 000 r/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弃去滤渣。对滤液进行蒸发浓缩(加热温度在85℃左右)。待乙醇蒸发完后,将浓液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成疏松固体,粉碎得终产物。

1.3 定量实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1.3.1 标准曲线的制备标准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100 mg,置于250 ml容量瓶中,加入95%乙醇溶液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毫升含有无水芦丁0.4 mg)。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吸取标准溶液0,1.0 ,2.0,4.0,6.0,8.0,12.0 ml分置于50 ml容量瓶中,各加95%乙醇12 ml,加5%亚硝酸钠溶液2.0 ml,混匀,放置6 min,加10%硝酸铝溶液2.0 ml,放置6 min加5%氢氧化钠溶液20 ml,最后用9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以第一瓶为空白溶液,用UV755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00 nm[2]上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1。

转贴于

1.3.2 提取物含量的测定精密称定提取物1.000 0 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95%乙醇回流至无色6~8 h,将提取液置于烧杯中,水浴加热浓缩至干,再用热水洗涤3次,将洗液移至分液漏斗中,并加无水正丁醇液萃取4次,10 ml/次,合并萃取液于烧杯中,水浴蒸干,再加95%乙醇使溶解,并移于50 ml容量瓶中,再加95%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取10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95%乙醇至刻度,摇匀,按标准曲线的制备操作测定吸光度,测得A=0.197。

表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略)

根据上表得一回归方程:A=0.601 4C-0.004 1,r=0.999 6,n=6,其中截距0.004 1,斜率0.601 4。

1.3.3 颜色反应紫外光下呈色反应:取该样品溶液点在滤纸上,在可见光下呈灰黄色,在紫外光下呈棕色并有荧光斑点。浓氨水反应:取该样品溶液点在滤纸上,将滤纸在氨水上方熏0.5 min,立即在紫外光下观察,呈极明显的黄绿色荧光斑点。

2 结果

A=0.197,根据回归方程:A=0.601 4C-0.004 1,计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8.36%。回收实验: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0.040 4g,同前样品测定方法操作测定吸光度A=0.091,求出回收率为97.9%。

3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工艺简单,回收率为97.9%,利用本实验所提供的提取、纯化方法而得到的黄酮类物质其纯度较高。此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化学变化及污染,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是一条理想的提取黄酮类物质的途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镇痛、免疫调节、降血糖、治疗骨质疏松、抑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等作用[3~8]。近年来,世界上掀起了植物药开发的热潮,植物药以其天然低毒的特点倍受青睐,而黄酮类化合物以其广谱的药理作用引人瞩目,榕树叶分布广泛,实验结果表明,榕树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黄酮。因此,榕树叶具有广泛开发和利用价值,值得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医大词典,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690.

[2] 李冬菊.山楂叶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J].辽宁中医杂志,2003, 30(7):578.

[3] 华光军,郭 勇.黄酮类化合物药理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1999,9(4):9.

[4] 黄河胜,马传庚,陈志武.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0):499.

[5] 王 玮,王 琳.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2,4(2):115.

[6] 曹纬国,刘志勤,邵 云,等.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2):2241.

[7] 姜国芳,谢宗波,乐长高.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04,15(5):306.

篇5

【关键词】 宫颈癌; 临床治疗; 研究进展

doi:10.14033/ki.cfmr.2016.34.0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156-04

宫颈癌在中国每年约有13万新发患者,且每年的宫颈癌病例占到全球的28%以上,已成为15~44岁女性中的第二大高发恶性肿瘤,并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分钟就会发现1例新发病例,每2 min即有1名女性因宫颈癌而死。因此合理有效的宫颈癌治疗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治疗宫颈癌的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个体化和综合治疗日受青睐。以下对上述方法进行逐一综述。

1 手术

目前手术仍是治疗早期宫颈癌(Ⅰa~Ⅱa)的首选方法。Ⅰa1期的患者选用全子宫切除术;Ⅰa2期和Ⅰb~Ⅱa期适用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未生育的年轻患者在Ⅰa1期可行宫颈锥切术;Ⅰa2~Ⅰb1期且瘤体直径

2 放疗

放疗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宫颈癌患者将其作为单独或综合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4]。根据放射源距离癌变部位的远近,宫颈癌的放疗可分为远距离照射(体外照射)和近距离照射两种。远距离照射是指射线从体外进行的放射治疗,但即便在足量照射的条件下,也很可能会有部分肿瘤局部复发。近距离放疗则是把放射源精确地置于癌变区域。其特点是:照射对放射源周围区域的影响非常局限。两者配合治疗宫颈癌,使放疗的成功率大大增加。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成熟,放疗设备获得很大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由此,盆腔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逐渐成为宫颈癌术后放疗的一种新方法,与常规二维放疗相比,其在提高靶区剂量和减轻放疗的副反应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夏春军等[5]将Ⅰ-Ⅱa期的63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放疗和调强放疗两组,对两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两组相比,调强放疗组急性不良放疗反应轻,无Ⅲ级以上不良反应。

3 化疗

目前,化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也受到极大重视,其主要包括放疗患者的同步放化疗、新辅助化疗及晚期远处转移、复发患者的姑息治疗等。有效的化疗不仅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转移风险,还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2010年推荐采用顺铂单药、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或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来治疗宫颈癌,建议对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采用单用顺铂、卡铂、紫杉醇或联合用药的方案[6]。

3.1 同步放化疗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的开展和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有研究发现小剂量的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放疗具有增敏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同步放化疗”这一观点。在1999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将其推荐为治疗宫颈癌的标准。武雅琴等[7]对115例确诊为Ⅱb~Ⅲ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临床资料分为单纯放疗组(56例)和同步放化疗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表明:同步放化疗相较于单纯放疗,能显著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3.2 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是指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局部治疗前,首先行数个疗程全身性化疗的一种方法,故又称为先期化疗。新版FIGO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对瘤体直径≥4 cm并处于Ⅰb2~Ⅱa期的患者可将新辅助化疗加根治性手术加辅助放化疗或放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2]。王光等[8]对66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是否接受化疗,分为研究组(行术前化疗)和对照组(行直接手术),评估研究组的近期疗效。结果证实了新辅助化疗不仅能有效缩小病变范围,降低肿瘤转移率,还使原来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并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4 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已成为治疗宫颈癌的里程碑和研究热点。其主要利用和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调节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来干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从而获得抗肿瘤效应。目前用于治疗宫颈癌的生物治疗方法主要有:基因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4.1 基因治

研究显示,HPV基因产物作用于抑癌基因(P53)可引起宫颈细胞发生恶变,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原因[9]。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宫颈癌也属于一种基因相关疾病。1996年,Hamada等[10]初次在感染HPV的宫颈癌细胞中转入表达野生型P53的重组腺病毒(Ad-P53),发现外源性P53能显著提高细胞P53的表达水平,克服HPV E6对P53的降解作用,从而对宫颈癌细胞产生促进凋亡和抑制生长的作用,这初步显示了基因治疗的潜在前景。然而,基因治疗目前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在技术、伦理道德及安全方面仍存在众多问题。

4.2 生物靶向治疗

生物靶向治疗是通过医学生物学技术,将治疗药物和一定的靶向载体相交联,使治疗药物被特异性地运送至靶细胞或靶器官,以达到高效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被称为“生物导弹”。其具有特异性好、选择性强的特点,可减少药物使用量和给药频率,降低毒副反应和提高药物疗效,故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目前,对宫颈癌生物靶向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分子靶向类药物[11]。

4.3 免疫治疗

日前,随着HPV预防性疫苗的上市,在日后有望使我国宫颈癌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而HPV预防性疫苗对于已有HPV感染者效果不理想。因此治疗性疫苗在今后有可能会成为消除HPV相关宫颈癌的有力武器。HPV治疗性疫苗的抗原主要源于HPV早期蛋白[12],E6和E7蛋白在诱导宫颈细胞恶变中发挥关键作用,可成为治疗性疫苗的理想靶蛋白[13]。

5 热疗

热疗是利用物理能量在人体中产生的热效应,引起蛋白质变形、细胞结构及功能的损害和抑制DNA合成的启动和链的延长,从而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热疗主要分为全身热疗(whole body hyperthermia,WBH)和局部热疗。全身热疗是采用人工方法使体温升高,利用热效应来治疗肿瘤。局部热疗是通过产生局部热效应,激活患者的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间接抗肿瘤作用。有研究报道热疗能提高肿瘤放化疗的临床效果,增加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14],同时也是继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四大疗法之后的第五种治疗肿瘤的方法。

6 中医药治疗

在传统中医学中,按照病因病机将宫颈癌归为“Y瘕”、“阴蚀”、“带下病”等范畴,近代中医学认为,宫颈癌多起因于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劳过度等造成肝脾肾功能紊乱,导致气血亏损,从而湿热、痰湿、瘀毒外袭于胞宫,郁而不解,相互搏结。《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医宗必读》言:“积之成,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以上表明宫颈癌的病理实质源于正气不足而邪气过盛。癌为实邪,然邪气外侵,必定会导致体质虚弱。又因房劳久病、情志抑郁等引起气虚血瘀,湿毒浊邪外袭于体,客于胞门,缠绵不愈,以致渐生实证[15]。此外,宫颈癌患者行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后,将进一步使正气受损。由此治疗宫颈癌应遵循扶正与祛邪并重的原则,一是扶正:是通过增强患者免疫机能,调节阴阳平衡,提高人体对外邪的抵抗力。这类药物包括:党参、黄芪、当归等[16]。二是祛邪:采用抗癌抑癌的方法,达到延长生命,恢复健康的目的。这类药物包括:八月扎、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等[16]。

宫颈癌的治疗应在扶正祛邪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析,临床常将宫颈癌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湿热下注、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证[17-18]。目前治疗宫颈癌普遍较推崇的一种结合方法是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上遣方用药,结合中药内服与外用两大疗法。郑冬梅等[19]将63例宫颈癌患者分为临床观察组(复方中药消症固本胶囊内服及消症止血栓外用配合放疗)和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放疗的急性毒副反应。结果表明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复方中药内服及外用配合放射治疗,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并可减少放疗的急性毒副反应。

7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介于手术与内科治疗之间的一种微创诊疗技术,具有创伤小、起效快等优点,临床上常与化疗配合,对宫颈癌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髂内动脉分支的子宫动脉是宫颈癌的主要供血动脉,这为宫颈癌的介入治疗提供了准确的血管解剖学和病理学基础。经子宫动脉行介入性灌注化疗并栓塞,可减少化疗药物在外周血液及器官中的分布和代谢,使其在癌组织中的浓度增加[20-21]。除此以外,介入治疗的最显著优势在于消除药物的首过效应,即当药物进入人体后首先接触的组织器官具有优先摄取权,从而达到最大抗癌作用的目的[22]。

7.1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

术前给予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和/或动脉栓塞治疗可减小宫颈癌瘤体,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和消除部分患者脉管内的亚临床转移,扩大宫颈癌手术适应症,已成为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方法。此外,对于巨块型的宫颈癌患者,介入治疗为其创造了良好的手术条件。李娟[23]将确诊局部晚期宫颈癌的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术前行动脉灌注介入先期化疗,后者行常规化疗,分析两组术中病理结果、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观察组病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7.2 宫颈癌中晚期介入治疗

对于大多数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来说,病变已蔓延至周围盆腔,手术根治机率渺茫;常规的全身性化疗,癌组织部位药物浓度偏低,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以往的传统治疗以放疗为主,对周围组织器官产生较大损伤,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此时,介入治疗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姚瑶珊[24]将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为中晚期宫颈癌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接受新式的介入治疗和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根治性放化疗和护理),每组34例。对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评价。Y果得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与对照组的35.3%相比显著增高。由此证实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何英[25]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毛家仁等[26]对53例局部晚期(Ⅰb~Ⅲb期)宫颈癌患者行以顺铂为主的动脉内灌注化疗,评价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疗效患者的年龄、FIGO分期、肿瘤大小、生存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0例患者动脉内灌注化疗有效,临床有效率为75.5%,且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图1、图2、图3及图4)。

图1 宫颈鳞癌Ⅱ b期

注:患者,36岁,术前CT扫描示两侧骼内区域肿大淋巴结,结直径>1 cm

图2 A、B导管分别超选择至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

图3 镜下示肿瘤细胞完全变性、坏死(HE×400)

图4 介入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累及生存曲线(Kaplan-Meier法,Log rank P=0.000),+代表患者失L或仍存活

8 展望

宫颈癌的治疗应从患者的FIGO分期、年龄、身体状况、自身意愿以及医疗设备条件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等全面考虑,从而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般治疗原则是Ⅰa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Ⅰb1和4 cm的Ⅱa期患者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Ⅱb~Ⅳa期患者采用同期放化疗,放化疗后部分患者可再进行手术治疗;Ⅳb期患者选择姑息治疗。总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其目的是提高盆腔局部控制率,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率,增加5年生存率。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大量循证医学研究发现,同步放化疗不但能降低宫颈癌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改善生活质量,而且使患者生存时间延长,目前已被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推荐为宫颈癌治疗标准[11]。同时,基因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热疗、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和新方法也逐渐应用于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疗效。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为宫颈癌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加优化的的思路和手段,从而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但到目前为止,有效预防和根治宫颈癌的方法尚未找到。不过随着生物学、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宫颈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会找到更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来治疗宫颈癌。

参考文献

[1]霍巧玲,李颖,李红霞.宫颈癌治疗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2013,24(2):171-173.

[2]李嘉,吴华.局部晚期宫颈癌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147-150.

[3]刘高伟,陈必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宫颈癌手术中应用概述[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1(2):5-7.

[4]林高娟.宫颈癌的放射治疗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183-185.

[5]夏春军,赵靓,孙晓奕.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17):3747-3749.

[6]彭茸,赵纯全.化疗药物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3,24(12):1143-1146.

[7]武雅琴,陆谔梅.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4):34-35.

[8]王光,黄玲惠,魏丽惠,等.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3,14(1):20-22.

[9]张婵,孙媛,刘铭,等.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7):861-864.

[10] Hamada K.Adenovirus-mediated transfer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16 E6/E7 antisense RNA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cervical cancer[J].College of Aeronautics, 1962,103(3):820-830.

[11]王艳丽,李国文,韩新巍.中晚期宫颈癌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9-32.

[12] Padilla-Paz L A.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history,Immunology,current status,and future prospects[J].Clinical Obstetrics Gynecology,2005,48(1):226-240.

[13] De J A.Enhancement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type 16 E6 and E7-specific T-cell immunity in healthy volunteers through vaccination with TA-CIN[J].Vaccine,2002,20(29-30):3456-3464.

[14] Vander Z J,Vujaskovi K M,Sughara T.The kadota Fund In-ternational Forum 2004-clinical group consensus[J].Int Hyper-thermia,2008,36(24):111-122.

[15]关素洁.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7,13(2):95-96.

[16]刘伟,梁晓春.中医药治疗宫颈癌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3,6(7):554-558.

[17]曹鎏,殷东风,潘玉真.宫颈癌中医症候特点及演变规律系统综述[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1(4):1-4.

[18]张薇.子宫颈癌的中医证型分布调查[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57-63.

[19]郑冬梅,程丽坤,史文举,等.中药在子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J].黑龙江医学,2001,25(4):262.

[20]郑建雄,林海澜.ⅡB-ⅢB期宫颈癌的血管性介入治疗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2):10-13.

[21]刘富元.子宫颈癌动脉插管化疗32例分析[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0,6(6):313-315.

[22] Louvet C,Andro T,Tigaud J M,et al.PhaseⅡstudy of oxaliplatin,Fluorouracil,and folinic acid in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stic gastric cancer patients[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3,20(23):4543-4548.

[23]李娟.局部晚期宫颈癌手术前行动脉灌注介入先期化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173-174.

[24]姚瑶珊.介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11):82-83.

[25]何英.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4):3-4.

篇6

宫颈糜烂发病率居妇科炎症疾病之首。部分患者有分泌物多、异味、接触出血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微波治疗是宫颈糜烂最常用的物理疗法,经济方便,且疗效可靠。本文对200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微波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2月~2007年6月来我院门诊因宫颈糜烂采用微波治疗并定期复查的育龄妇女共200例,均为已婚非妊娠期,平均年龄30岁(25~45岁)临床症状明显,且影响生活质量,全部病例均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

1.2 诊断标准依据全国高等学校教材[1],宫颈糜烂根据深浅分为:①单纯型:糜烂面尚平坦(118例)。②颗粒型:凹凸不平呈颗料状(58例)。③型:糜烂面凹凸不平更明显呈状(24例)。按糜烂面积分为:①轻度: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1/3(66例)。②中度:糜烂面占宫颈1/3~2/3(96例)。③重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2/3以上(38例)。

1.3 治疗方法于月经干净后3~7天,治疗前查白带常规。清洁度Ⅱ度以上患者,各类阴道、急性盆腔炎患者均经药物治疗,在下次月经干净后物理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充分暴露宫颈,干棉球抹去宫颈分泌物,碘伏棉球消毒宫颈、阴道并轻轻擦净液体,启动脚踏开关,用50功率探头接触宫颈糜烂面2~3秒至局部发白(即达到微波组织凝固),再移动微波探头直至把整个宫颈糜烂面全部破坏,呈一灰白色凝固假膜,然后表面涂烧伤药膏。术后禁性生活2个月后复查。

1.4 疗效判断①治愈:子宫颈光滑,糜烂面消失。②有效:糜烂面积缩小,糜烂程度变浅。③无效:糜烂面积与程度无变化。

2 结果

2.1 宫颈糜烂愈合与宫颈糜烂程度的关系 见表1。

2.2 宫颈糜烂愈合与宫颈糜烂分型的关系 见表2。

由表2可看出:宫颈糜烂浸润程度越深,治疗愈合时间越长,治愈率越低,差异显著(P<0.05)。

2.3 并发症 术中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病人阴道少量流液7~10天,最长15天,5例重度型病例阴道流血,但少于月经量,给予对症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形式,病因学研究发现,宫颈糜烂与2型单纯疱疹(HSV-2)及人瘤病者(HPV-16)感染密切相关[2],所以积极治疗宫颈糜烂可以减少宫颈癌的发病率。未治疗的宫颈糜烂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为0.2%[3]。临床上治疗宫颈糜烂分为药物和物理两大类,药物治疗起效慢,根治困难,且治疗期长,患者坚持治疗可能性小,故临床疗效不佳。微波治疗是治疗最常见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它是通过微波热效应、磁效应、温热效应使糜烂组织蛋白质凝固,细胞变性坏死,结痂脱落。微波治疗仪体积小,操作容易,维护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无焦臭味,治疗时病人痛苦小,易接受,适合于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5.

[2]廖彩森.宫颈癌流行病学及病因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4,10:230-230.

篇7

在欧洲,应用植物制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有悠久的历史。美国的植物制剂目前也普遍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此类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植物药制剂在市场中以花粉类制剂药物为主。花粉是被子植物雄蕊花药和孢子植物小孢叶上的小孢子囊内的小颗粒状物,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花粉内含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治疗前列腺疾病方面有独到的效果[3,4]。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前列康”、“舍尼通”等花粉制品,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嘲。这些药物在临床长期使用,已被证明能有效地改善BPH症状及并发症。

“前列康”是未经破坏的完整花粉,成分多样,疗效全面。我们知道:花粉是浓缩的“完全营养库”,所含丰富的功能性物质可明显改善由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尿频、排尿困难、尿后滴沥、尿痛、尿急症状,可缩小前列腺体积。浙江医院谢氏等用前列康治疗前列腺增生100例的观察结果,减轻症状有效率93.0%,用药后51例经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有明显缩小,总有效率95.0%。

钱氏等研究发现:原形花粉可以消化吸收。实验发现在人工模拟的胃酸(pH=2)环境中,花粉可迅速吐出其完整的内壁囊泡而仅留下一个空的外壳。临床观察表明,人口服花粉需31小时才排出体外,所以花粉在胃肠内能被充分地消化,经直肠仅排出花粉空壳。有专家研究认为,采用物理、机械或动力等破壁方法,对花粉细胞及萌发孔整体进行破坏,从而破坏了细胞的生物保护作用,使其内容物均易遭受严重的氧化损伤,因此大大降低了食疗效果。这就提示我们:未破壁油菜花粉其所含生物活性成分及保存等均优于破壁油菜花粉,其内容物的人体吸收情况与破壁油菜花粉的人体吸收情况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异。

舍尼通也是花粉提取物,无过敏原作用。钱氏临床发现舍尼通治疗BPH3个月后中等度以上症状改善率为41.6%[6],而Yasumoto报告服药3个月的总有效率达85.O%[7]。李氏用舍尼通治疗BPH 136例,治疗3个月后主、客观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80.1%[8]。

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这两种花粉类常用药物都得到较好的疗效,药物对于治疗BPH的作用机制还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之中。单从用药选择来看,前列康还是具有很大优势的。主要原因在于前列康是国产自主开发药物,生产成本远远低于进口或合资药物,因此价格低廉,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此外,通过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前列康药效并不逊于其他药效明确的进口药物,这样来说,前者就具有很好的性价比。从我国实际国情来看,中低收入、长期服药的普通百姓患者应将前列康视为治疗BPH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杜学志,张建瑛,王桂兰,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药物的现状与进展,中国药业。1998,7(11):33―34。

2 张琳,冯年平、吴春兰、中西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比较,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21(2):3―5。

3 王开发,花粉药用研究进展综述,世界科学技术,2000,2(2):51―53。

4 KRELL R,Value―added products from bee―keeping,Rome:Fao agricultural servicesbulletin,2001,1:24。

5 朱威,胡福良,花粉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研究进展,蜜蜂杂志,2005,12:8―10。

6 钱立新,尤国才,眭元庚,等,舍尼通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19:40-42。

7 Yasumoto R,Kawahishi H,Tsujino T,etal,Clinicalevaluation Of long time treatment using cernitinpollen extractin 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Clinical Therapeutics,1995。37:82―86。

8 李磊,徐昌玉,沈华才,等,舍尼通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附136例报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0,15(10):480-481。

小贴士

篇8

关键词: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

1 引言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资本和物质基础,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数量基础。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类把带有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排入到环境中。这在相当多的领域造成了大量的土壤污染,土壤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2 国内外土壤镉污染状况

镉是生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非必需元素,它也是自然界中最有害的重金属之一,它在土壤中与Hg、As、Cr和Pb一起称为“五毒元素”[1,2]。Cd在自然环境中分布极广,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0.2 mg/kg,广泛存在于岩石、沉积物及土壤中[3]。近年来,由于在环境中Cd的含量增加,在许多国家中已经广泛关注,由于这些国家对食品中重金属的安全性的普遍了解,已经为农田土壤作物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标准见表1[4]。

在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土壤Cd污染状况也一直较为严重。例如2013 年5月“镉大米”事件、2014年广西大新县重金属污染事件等[5]。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威胁到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成为全社关注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田重金属镉污染面积已达2万hm2,年产量镉含量超标的农产品达14.6亿kg,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6]。2014年4月17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重金属的超标率为16.1%的重金属,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含量的范围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增加。在所有污染物中,镉的超标率最高,占7.0%,是我国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主要污染物之一[7]。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规定A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中Cd的质量标准应在0.3~0.6 mg/kg范围内,但是我国有些地区土壤中的Cd含量超标,Cd污染土壤状况比较严峻[8]。我国部分地区污染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镉含量见表2[9]。

3 土壤中镉的来源

土壤中的Cd主要有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种[10]。天然来源主要是指含Cd的矿物或岩石通过长期风化释放到土壤中,这构成了土壤中Cd的背景值。土壤中镉在不同地区的背景值差异很大,世界范围内土壤中镉的背景值含量为0.01~2.0 mg/kg,平均水平约为0.35 mg/kg[7]。我国土壤中Cd的背景值低于世界平均值,约为0.097 mg/kg[11]。

人为来源较为广泛,包括采矿、选矿、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合金制造、含镉蓄电池生产等行业的生产,以及污水、污泥、大气沉降、农药化肥固体废弃物等,预计排放的镉(Cd)约有82%~94%进入到了土壤[12,13]。众多研究关注了土壤镉污染的人为来源[14],陈怀满,郑春荣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因污灌受到污染的耕地约占总污灌面积的45%,其中以Cd和Hg的污染尤为严重;王初,邵莉等研究发现受交通尾气和污染物排放影响,公路沿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距离公路越近的地方污染越严重的规律,交通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距离从几十米到数百米不等[15~17];颜世红等通过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镉来源的研究发现矿区附近土壤主要受矿石挖掘与加工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镉污染影响[13,14,18]。

4 土壤中镉的危害

对于植物,其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植物的酶活性等。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使得植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受到阻碍,导致植物的营养代谢失调,使得植物生长和产量降低。

对于动物和人类,镉元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富集。镉元素的吸收对人体骨骼、肾、肝、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具有毒害作用,会引发骨痛、糖尿病、肺气肿以及高血压等病症,严重的会引发癌症等疾病[19]。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也将镉列为12种具有全球性的危险物质中的首位危险物质[20](图1)。

5 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土壤中镉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及解决的迫切性在国内外被广泛的研究[21]。土壤修复是指使用能让土壤中的污染物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的修复方法,将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和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22]。目前,对含重金属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电动法、生物和农业生态修复等技术[21]。

5.1 物理修复

土壤物理修复通常用于镉污染的修复。如客土法、换土法、翻土法等。通过加入净土,除去旧土和深土,以便减少土壤镉污染。Wang等进行了土壤深度改良实验,使白菜镉的平均浓度降低了50%~80%[23]。目前,这种方法的应用已经在英国、美国、荷兰和日本实现。但是成本高,易于二次污染和降低土壤肥力,难以广泛推广[24]。镉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方法简单和快速,但它不能真正从土壤中清除镉污染。这种方法有潜在的危险,此种方法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质资源,不适合大规模镉污染的土壤治理。

5.2 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是指在污染土壤中使用化学改性剂将重金属进行固定转换、溶解抽提和提取分离,减少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化学固定、淋洗和提取是对土壤镉污染进行化学修复最常见的方法[25]。例如,硅肥、钙镁磷肥、石灰和骨炭粉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玉米对镉的吸收[26]。

较为常用的镉污染修复化学材料有碱性改良剂(石灰、钙镁磷肥等)、黏土矿物(沸石、海泡石等)、拮抗物质(硫酸锌、稀土镧等)和有机质(泥炭、有机堆肥等)[25,27];除此之外,一些金属螯合剂和表面活性清洗剂目前也逐渐应用于镉污染土壤修复[28]。化学修复的治理效果和费用都适中,且简单易行,但它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去除镉污染的作用,只是改变了土壤中镉存在的形态,可能由于土壤环境的变化,有可能再次活化,造成二次污染危险。此外,化学方法也可能导致化合物造成的微量元素损失和造成土壤的复合污染,而不能作为一种永久的修复措施。

5.3 电动修复

电动修复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其原理是将电极插入污染土壤和适当大小的DC,发生土孔隙水和带电离子迁移,土壤污染物在外电场作用下取向并积聚在电极附近,电极进行常规处理,从而清洁土壤[21,29]。Apostlols G等探讨了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天然表面活性剂腐殖酸对动电修复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得出的结果表明,两种试剂可以促进修复过程中镉污染的去除[30]。电动修复是通过向污染土壤的两侧施加直流电压以从污染的土壤中去除重金属,使得土壤中的污染物在电场的作用下在电极的两端富集。该技术已应用于Cu、Cd、Pb、Zn、Cr、Ni等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25]。该技术具有采用的化学试剂少、消耗低,修复完善的优点,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绿色修复技术。但是受影响的因素比较多,例如土壤的类型、电流的大小、电极材料和结构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修复的效率和速度。

5.4 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某些特征,来吸收、降解、转化、抑制和改善重金属污染。镉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一般分为动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类型[31]。

5.4.1 动物修复

动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的一些低等动物,如蚯蚓和啮齿动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比例。这项技术达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游镄薷吹哪康摹8梦廴拘薷醇际跹芯咳匀痪窒抻谑笛槭医锥[32]。敬佩等通过重金属污染土壤接种蚯蚓发现:蚯蚓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富集量与蚯蚓培养时间成正比[33]。但由于动物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修复效率一般,并不是理想的修复技术。

5.4.2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是指许多微生物与重金属具有很强的亲合性,对重金属进行吸收、沉淀、氧化还原作用,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25,34]。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这项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活性,微生物细胞吸附富集和促进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微生物修复作为绿色环保的修复技术,引起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极大关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修复见效速度慢、修复效果不稳定等,使得大部分微生物修复技术还局限在科研和实验室阶段,能应用到的实例很少。

5.4.3 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吸收、吸取、分解、转化,或固定土壤、沉积物、污泥、地表、地下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技术的总称[35]。植物修复技术是由Chaney R.L在1983年首先提出[25]。植物修复主要包括植物的提取、挥发、降解、根滤和根际微生物降解。植物修复涉及使用超累植物的特性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最广泛使用的。超积累植物的概念首先由Brooks等在1977 年首先提出,目前文献报道的超积累植物有近20科、500种,其中十字花科、禾本科居多,主要集中于庭芥属、芸苔属及遏蓝菜属[36,37],人们更常见的超积累植物[38~44]见表3。

印度芥菜吸收200 mg/kg的镉,当黄化现象出现时,镉富集达52倍;英国的高山属类,可以吸收高浓度的镉[45]。生物修复的优点是更简单的实施,更少的投资和更少的对环境的损害。缺点是治疗效果不明显,治疗时间太长,效果太慢。

5.5 农业生态修复

农业生态恢复措施是指根据当地条件选择农业管理系统,减少重金属危害,包括农艺修复措施和生态恢复措施。农艺修复措施通常通过改变作物系统,通过植物物种的间作、轮作,或通过向镉污染的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以形成游离形式的有机络合物,从而减少土壤中镉含量的目的,实现镉在土壤中的迁移,吸收和降解[46,47]。在我国,有许多关于生态修复措施的研究。一般来说,是通过调整土壤含水量等生态因子来控制污染物的环境介质[48]。农业生态恢复措施不仅能保持土壤肥力,而且能促进自然生态循环和系统协调的运行。它易于操作和低成本,但是存在许多缺点,如修复时间长缓慢的效果。

6 展望

国内外在土壤Cd污染修复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我国的土壤Cd污染面积仍有增加的趋势,切实有效的污染修复技术亟待开展。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电动法修复方法投资昂贵,所需设备复杂。生物修复中的植物修复技术因其保护环境,经济性和有效性而受到高度推崇。但是,植物修复技术仍有一些缺点,如植物在Cd污染胁迫下,经常生长缓慢,生物量低,而且经常受到竞争性杂草的威胁。如果能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相关的富集基因的分离和分子克隆应用到植物修复技术上,产生大量适用于Cd污染土壤的恢复转基因植物,这对于土壤Cd污染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此外,应进一步研究修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寻找土壤Cd污染的来源,从污染源头、污染特征、污染程度等方面进行治理;在已有的修复方法中,总结经验,开发新技术;每一个修复技术都有优缺点,在土壤Cd污染中注重多项技术联合修复土壤镉污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Rmakrishnan S,Slochana K N,Selvaraj T,et al.Smoking of beedies and cataract:cadmium and vitamin C in the lens and blood[J].Br J Ophthalmol,1995(79):2~6.

[2]陈志良,莫大伦,仇荣亮.镉污染对生物有机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1,27(4):37~39.

[3]Lalor G C,Rattray R,Williams N,et al.Cadmium levels in kidney and liver of Jamaicans at Autopsy[J].West Indian Med J,2004,53(2):76~80.

[4]Lalor G C.Review of cadmium transfers form soil to humans and its health effects in the Jamaican Environment[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8,400(13):162~172.

[5]常 青.“镉大米”给人类以警告[J].中质传媒,2013(11):56.

[6]刘 洋,张玉烛,方宝华,等.栽培模式对水稻镉积累差异及其与光合生理关系的研究[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5):450~455.

[7]李 婧,周艳文,陈 森,等.我国土壤镉污染现状危害、及其治理方法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4):104~107.

[8]彭良梅.电动法及其增强技术修复镉污染土壤的试验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3.

[9]董 萌,赵运林,周小梅,等.土壤镉污染现状与重金属修复方法研究[J].绿色科技,2012(4):212~215.

[10]邵学新,吴 明,蒋科毅.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解析研究进展[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7(4):1~6.

[11]陈怀满,郑春荣,涂 从,等.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对u[J].人类环境杂志,1999(2):130~134.

[12] 颜世红.酸化土壤中镉化学形态特征与钝化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3.

[13]Liao Q L,Liu C,Wu H Y,et al.Association of soil cadmium contamination with ceramicindustry:A case study in a Chinese town[J].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2015,514(13):26~32.

[14]王 初,振楼,王 京,等.崇明岛公路两侧蔬菜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23(2):89~93.

[15]王 京.崇明岛主要公路重金属污染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6]邵 莉.江西省高速公路沿线环境介质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17]韩存亮.地球化学异常与猪粪施用条件下土壤中镉的分布・有效性与风险控制[D].南京:中国科学研究院,2012.

[18]罗 琼,王 昆,许靖波,等.我国稻田镉污染现状・危害・来源及其生产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4,30(3):10540~10542.

[19]彭少邦,蔡 乐,李泗清.土壤镉污染修复方法及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环境与发展,2014,26(3):86~90.

[20]UNEP.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Chemicals branch, DTIE[J]. Final review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on Cadmium, 2010(13):119.

[21]唐秋香,缪 新.土壤镉污染的现状及修复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3(31):747~750.

[22]张 婧,杜阿朋.桉树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土壤生物修复的应用前景[J].桉树科技,2010,27(2):43~47.

[23]汪雅各.客良菜区重金属污染土壤[J].上海农业学报,1990,6(3):50.

[24]HANSON A T.Transport and Remediation of subsurfaleContaminatants[M].Washangton D C: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2.

[25]易泽夫,余 杏,吴 景.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4(9):251~253.

[26]李佳华,林仁漳,王世和,等.几种固定剂对镉污染土壤的原位化学固定修复效果[J].生态环境,2008,17(6):2271~2275.

[27]高思雯.几类常见植物对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7):91~93,103.

[28]陈志良,仇荣亮,张景书,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J].环境保护,2002(6):21~22.

[29]刘 国,徐 磊,何 佼,等.有机酸增强电动法修复镉污染土壤技术研究[J].环境工程,2014(10):165~169.

[30]Apostolos G,Evangelos G,Antigoni S, Application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 and humic acid as surfactants on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of cadmium-contaminated soil[J].Desalination,2007,211 (1):249~260.

[31]王 静,王 鑫,吴宇峰,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1(3):85~88.

[32]徐良将,张明礼,杨 浩.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1):102~105.

[33]敬 佩,李光德,刘 坤,等.蚯蚓诱导对土壤中铅镉形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9,23(3):65~69.

[34]周 霞,林永昶,李拥军,等.花卉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能力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33~8135.

[35]刘智峰.生物修复技术处理镉污染综述[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3(26):52~55.

[36]BROOKS R R,REEVES R D.Detection of niekeliferousroeks by analysis of herbarium specimens of indieator plants[J].Joumal of Geoehemical Exploration,1977(7):49~57.

[37]肖春文,_秀云,田云,等.重金属镉污染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3,8(2):23~25.

[38]肖春文,罗秀云,田云,等.重金属镉污染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3,8(2):23~25.

[39]朱光旭,黄道友,朱奇宏,等.苎麻镉耐受性及其修复镉污染土壤潜力研究[J].农业现代研究,2009,30(6):13~15.

[40]韩志萍,胡晓斌,胡正海.芦竹修复镉汞污染湿地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5):945~950.

[41]吴双桃.美人蕉在镉污染土壤中的植物修复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9):2~7.

[42]吴 丹,王友保,胡 珊,等.吊兰生长对重金属镉、锌、铅负荷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3,44(5):1245~1250.

[43]LIPHADZI M S,KIRKHAM M B,MANKIN K R,et al.EDTA-assisted heavy metal uptake by poplar and sunflower grown at a long term sewage-sludge farm[J].Plant and Soil,2003,25(7):171~182.

[44]李法云,曲向荣,吴龙华,等.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理论基础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5]苏 慧,魏树和,周启星.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与展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3,35(3):315~319.

[46]李志涛,王夏晖,刘瑞平,等.耕地土壤镉污染管控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2):21~23.

[47]冉 烈,李会合.土壤镉污染现状及危害研究进展[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8(4):68~73.

[48]余贵芬,青长乐. 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研究现状[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8,15(4): 22~24.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Soil Cadmium Pollution and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Wang Weiwei1,2,3,Lin Qing1,2,3

(1.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Guangxi 530001,China;

2.College of Geography Science and Plann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Guangxi 530001,China;

3.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urface Processes and Intelligent Simul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Guangxi 530001, China)

篇9

关键词:上肢肌腱损伤;修复;进展研究

肌腱损伤假如没有给予及时的修复会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导致肢体残废。因而肌腱缺失或者损伤后,外科手术进行功能重建和修复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最近几年,国内外学者从多个方面对肌腱进行研究,主要有肌腱的营养、结构、手术方式、愈合机制以及新材料的应用等等,通过多个层面对其实施研究,得到了一定的成果,下为本文作者做的综述。

1肌腱的结构及营养

肌腱主要是由散在分布的梭形腱细胞及纵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构成。胶原纤维主要表现为线形、螺旋形或者呈交叉方式走行,由纤维细胞基质-腱内膜分隔成束,浅层则为一个单侧细胞构成即为腱鞘,其与肌腱的血管系膜以及腱系膜相融合,其腱系膜中存在动脉。位于跨关节活动弧的凹侧,腱鞘纤维滑车避免了肌腱收缩时出现偏移运动,这样能够发挥更好的活动性,滑车偶尔表现为程度不等的纤维软骨化生,出现硫酸粘多糖,同时能够见到与关节软骨内排列方式基本一致的小胶原纤维,数量众多[1]。肌腱血运的来源有:①肌腱-肌腹移行部有较多血管进入肌腱;②肌腱附丽部邻近骨或骨膜的血管有少数分支进入肌腱;③在无鞘包裹的部位,血运来自腱周组织;④有滑液鞘包裹的部位,腱的血管通过腱系膜分布于肌腱。

2上肢肌腱损伤修复的手术方式

肌腱受到损伤后,将会减少血液循环次数,损坏结构的完整性,这样就会加快粘连的形成,使肌腱有坏死的可能性。由上述原因可以得到:①为防止肌腱形成粘连,必须保证术后肌腱修复可以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②从医学角度分析,肌腱组织结构中遍布着血管神经,他们存在的作用主要就是为滑膜外的肌腱提供营养,而腱滑膜可以产生滑液,为滑膜内肌提供血液,所以术后修复过程中要严格保证这些结构的良好修复;③减少粘连情况的发生,可以适当的进行缝合。缝合之后可以有效改善肌腱的恢复。其中主要的缝合方法分为Lee缝合、Recker缝合、改良Kessler缝合等,这些方法在实际使用中都非常有效,这也是经过很多学者证明的合理方法。

目前被大众所真正认为可靠的缝合技术是间断缝合腱旁组织的无创显微技术。这种技术拥有其独特优势:覆盖腱吻合完整,且癖痕范围有限;缝合时发生粘连的概率会减小。作者参考之前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了缝合时需注意的地方:首先,确保肌腱缝合的结合部具有抗张力;其次,缝合所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能,保证缝合后的组织之间反应小;再次,要确保结合部的表面光滑度,减小其对肌腱内血液循环的影响度;最后,为减少对肌腱的损伤,采用无创缝合针线[2]。

3防止肌腱粘连的新材料的应用

3.1早期临床上所使用的主要为非生物材料,具体包括不锈钢片、金属管、硅胶模、聚乙烯膜、透析膜以及单分子滤过膜等等。这些材料的主要优势在于取材简便,能够长时间停留在局部组织,具有稳定的性质,能够降低粘连出现;但相比较来说给患者带来的缺点更多,例如排异反应明显、组织反应大、影响肌腱愈合、无通透性、需二期手术取出等等,甚至可由于将肌腱营养阻断而导致肌腱坏死,现今已经基本不出现在临床[3]。金箔最最近提出的一种预防屈肌腱粘连的方法。章庆国等学者认为金箔存在稳定的物理性、组织反应轻、生物相容性好,具有对肌腱愈合不产生影响的优势,菲薄微量的金箔容易被假鞘包裹,免去了再次手术取出的痛苦,但是长期效果还需要继续观察。

3.2早期临床上应用的生物性材料有脂肪组织、动静脉血管、软骨、腱旁组织、异体硬脊膜、筋膜、生物膜以及人胎羊膜等等。曾宪运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素加上维生素C复合膜(bFGF复合膜)对狗的趾伸肌腱进行包裹,对粘连情况进行观察,通过研究发现,bFGF复合膜能够加快肌腱愈合,对腱周结缔组织增生起到抑制作用,进而有效的预防了肌腱粘连[4]。

3.3现今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药物以及药物薄膜,这些能够通过薄膜的屏障功能预防粘连或者降低粘连程度,同时还能够通过药物对肌腱愈合的外源性和内源性机制产生影响,相对来说还是内源性机制作用大,进而缓解粘连的程度。现今,临床上广泛应用药物薄膜,这不但是因这种物质与机体的排斥较小,更主要的是能够直接渗透到损伤局部发挥药效,效果更直接[5]。但是药物薄膜也具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吸收慢、不容易掌控剂量,潜在的危害相对较大,不安全性较高等等。

4术后防止肌腱粘连的方法

4.1射线照射疗法 音频电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瘢痕疙瘩、肠粘连以及扭伤等等。一些学者运用音频电疗法对深II度烧伤后瘢痕增生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相关研究还发现,对于受到损伤的肌腱运用氦氖激光能够加快愈合,预防粘连。

4.2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二氧化碳激光辅助接合屈肌腱能够对屈肌腱的血供发挥很好的保护作用,加快肌腱的内源性愈合。有学者研究指出这种方法可以预防肌腱粘连[6]。

4.3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多能干细胞产生诱导,将其分化为所需的细胞。

4.4基因治疗 运用载体将编码生长因素的功能性基因转入目标细胞,被转入的基因细胞产生生长因素将其作用于局部进而发挥效果。这样的情况下,生长因素能够长时间持续并作用于局部损伤组织,有研究指出,运用转基因技术介导细胞因子促进肌腱修复的优势与可行性。Travis等学者[7]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等进行基因转移研究,都将其成功的导入到肌腱内,而且表明能够促进基质形成和细胞增生,进而加快了肌腱的愈合速度。

4.5术后早期保护性活动 术后在其保护性活动是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的能够加快肌腱愈合以及降低术后肌腱粘连的有效方法。早期实施保护性被动活动对预防肌腱粘连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种:①机械作用,多次实施肌腱活动将肌腱修复部位与周围组织的接触打断,对腱鞘向肌腱生长的外源性愈合产生抑制作用[8];②快速重建肌腱的相关功能,改变相关的应力,肌腱的滑动,对肌腱自身的见外莫细胞进行诱导使其分化,对炎性细胞产生抑制,进而避免了肌腱受到浸润;③处于增殖期时腱鞘细胞向肌腱方向生长,腱外膜被覆盖,如能早期实施活动能够将腱鞘细胞向肌腱修复部位生长的数量降低,进而预防了两者的粘连;④术后的早期活动有助于滑液向肌腱组织扩散,对肌腱的营养效果有所改善,加快了肌腱的内源性愈合,同时对肌腱的外源性愈合产生抑制作用[9]。

综上所述,缓解和预防肌腱术后粘连应该严格按照肌腱外科的操作原则,实施无创操作,降低创面渗血的几率,降低受损部位的水肿以及炎症反应;通过对肌腱内外的环境条件以及营养状况进行改善,能够加快肌腱的内源性愈合,抑制肌腱的外源性愈合,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方法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参考文献:

[1]耿震,王宸.细胞生长因子对肌腱愈合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24(02):715-716.

[2]倪峰.三种生物材料在预防运动损伤导致肌腱粘连中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36(21):24-24.

[3]李刚.Ⅱ区指屈肌腱修复后防止粘连的相关研究进展[J].农垦医学,2011,20(01):976-977.

[4]吴迎波,赵胡瑞.防止肌腱粘连及促进其愈合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42(04):415-416.

[5]翟建国,金海龙,周硕霞等.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舒筋活血汤预防手部屈肌腱粘连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10(04):947-948.

[6]陈丹,谢鸣.微创小切口与常规切口端端吻合治疗老年急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6(04):556-557.

[7]向磊,杨俊涛.生长因子在跟腱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4,16(02):745-746.

篇10

关键词: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物理治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7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73-01

干眼症是泪液和眼表的多因素疾病,伴有患者不适症状,视觉障碍和泪膜不稳定,同时伴有泪液渗透压升高和眼表炎症。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分泌脂质的异常是蒸发过强型干眼最主要的病因[1]。据报道,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直接相关或合并MGD的干眼症占48.7%,并且MGD与其他类型的干眼症互相影响促进[2]。近年来,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的数目在不断增加。由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无特效的补充泪膜脂质的药物,长期的物理治疗就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我院眼科门诊对患者加强了物理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的患者1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90例,其中男42例,女48例,平均年龄为64.5岁;对照组90例,其中男38例,女52例,平均年龄63.8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症状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口服四环素,局部使用抗生素眼液,人工泪液、短期糖皮质激素及告之患者在家进行物理治疗。实验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局部清洁,热敷、按摩等,即先用棉纤清除睫毛根部的分泌物,再用温度为35℃左右热毛巾热敷眼睑5-10min,并沿上、下睑板腺的走行按摩,挤压睑板腺的分泌物,最后再清洗睑缘。每日两次。每周到眼科门诊治疗室接受睑板腺按摩:由护士用消毒圆头玻璃棒在睑结膜面沿睑板腺排出方向加压,棉签在睑皮面辅助加压。建立患者就诊登记本,观察治疗效果并记录,每两周电话随访,指导督促患者坚持物理治疗。连续三个月。

1.3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诊断标准

1.3.1 根据患者主诉:有无眼部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等。

1.3.2 睑板腺功能检查:睑缘充血、不规则、增厚或钝圆,腺体开口周围毛细血管扩张,睑板腺开口凸出位移,数量减少,有黄色固态分泌物等。

1.3.3 干眼的实验室检查:(1)泪液分泌(SchirmerⅠ)测试:

1.4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干眼症状消失,按摩眼睑无异常分泌物溢出,SchirmerⅠ测试正常,BUT正常,CFS正常。有效:干眼症状缓解,按摩眼睑无异常分泌物溢出,SchirmerⅠ测试正常,BUT正常,CFS正常。无效:干眼症状无缓解,按摩眼睑有异常分泌物溢出,SchirmerⅠ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三月后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X2=40.31,P

3 讨论

3.1 MGD致干眼的原因:角膜的表面存在一层泪膜,从内向外由黏液层、浆液层,脂质层构成,其生理作用是眼球表面,防止角结膜干燥,保持角膜光学特性等。睑板腺埋藏于上下睑板之中,其开口位于睑缘,睑板腺分泌的脂质是脂质层的主要来源,形成泪膜的表层,具有稳定泪膜结构,防止泪液蒸发的作用。睑板腺腺管阻塞和分泌的脂质异常是睑板腺功能障碍最主要的原因[5]。以中老年居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睑板腺腺管上皮角化增加,管腔变窄,使睑板腺分泌物排出不畅,另外,慢性细菌感染,细菌产生的酶类分解睑板脂质,引起脂质分泌的量和质的异常,异常的脂质具有上皮毒性和刺激性,并可使泪膜崩解,引起眼部不适[6,7]。导致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泪液蒸发加快,即干眼症的发生。

3.2 重视物理治疗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中的作用: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是因为泪膜脂质层的异常,目前尚无补充泪液脂质层的药物,因此物理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患者很难独自在家长期坚持,所以护士的指导、督促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眼睑的清洁,能清除睫毛根部的油性分泌物,防止睑板腺开口的阻塞。眼睑热敷能增加眼睑组织局部血循环,睑脂在常温下为液态,溶点为19.5-32.9℃,使用温度约为35℃的物品热敷可使局部的温度高于睑脂的溶点,可溶解睑板腺脂质促进睑板腺分泌物的排除,有利与泪膜脂质层的稳定性和均匀性,缓解MGD的刺激症状[8]。有研究表明睑板腺按摩能增加泪膜脂质层的厚度,提高泪膜的稳定性,改善干眼症状。MGD的治疗常需要三个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士要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的坚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本次实验中,实验组的有效率为 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刘祖国.干眼症的治疗[J].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71

[2] 张梅,陈家祺,刘祖国.干眼症患者115例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5-9

[3] 庞国祥,王良乐,董怡,等.眼干燥综合症50例[J].中华眼科杂志,1994,30:391

[4] 赵家良.干燥综合症的眼部表现和诊断[J]. 中华眼科杂志,1985,21:222

[5] 杨强,崔红平. 睑板腺功能障碍与细菌感染[J]. 国外医学眼科分册,2005,12(6):364

[6] 高莹莹,庄铭忠,范春梅,等. 睑板腺分泌物与干眼症关系的研究[J]. 眼科学报,2007,23(2):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