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工业污染的主要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治理工业污染的主要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治理工业污染的主要措施

篇1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工业废气;污染物;治理投资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中国是一个疆域广阔的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等在不同区域存在着很大差异。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工业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日趋严重,治理工业污染物日趋紧迫。工业是中国污染物排放的主体,因此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加大治理工业污染物力度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点,也是工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工业污染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废气、废水和固体排放物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工业废气是工业污染的主要组成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资源被开发利用,资源消耗速率开始超过资源的再生速率,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大幅增加,导致工业废气排放量及其增长率持续上升[1]。工业废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成为破坏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要在2020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因此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效治理工业污染物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环节。

笔者以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与治理投资关系为重点,提出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PCII);并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工业废气中的SO2和烟(粉)尘,统计其排放量,并计算对应的PCII值;最后,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1工业污染物排放分析

1.1工业污染物组成

工业污染物是中国污染物排放的主体。工业污染物排放主要是由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及各种噪音产生的,可分为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和工业噪声等。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总废水量的2/3,主要指用于洗涤产品、冷却设备、产生蒸汽输送废物和作为生产原料以及稀释等方面的废水[3]。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水污染加重,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发展超标排放的工业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的生活污水[4]。工业废水处理经过100多年的大量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许多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性质多变,仍有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工业废气是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气体的总称。这些废气有SO2、CO、硫酸(雾)、烟尘及生产性粉尘等。工业废气排入大气会污染空气,这些物质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和《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统计的工业废气主要污染物有SO2、烟尘及粉尘等。

工业固体废物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粉尘及其他废物,分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有害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困难。工业固体废物的堆存占用大量土地,并对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削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是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重要任务之一。一些工业固体废物经过适当的工艺处理,可成为工业原料或能源,较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容易实现资源化。

工业噪声是指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机械震动、摩擦撞击及气流扰动产生的噪声。工业噪声声源多而分散,类型比较复杂,因生产的连续性导致声源也较难识别,治理起来相当困难。

1.2工业废气排放分析

工业废气排放量是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大气的含有污染物气体的总量[5]。工业废气排放量测算方法为燃料燃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量与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废气排放量的加和。

中国属于煤炭型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燃煤型能源结构导致SO2、烟尘、粉尘和氮氧化物进入大气,成为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6]。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2008~2011年中国工业SO2、工业烟尘、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以及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工业烟尘排放量与工业粉尘排放量的加和)见表1。

根据表1可知:中国工业SO2排放量远大于工业烟尘、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也大于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中国工业烟尘排放总量略大于工业粉尘;中国工业SO2、工业烟尘、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及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在2008~2010年逐年小幅下降,但到2011年工业SO2与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有所上升。

4结语

(1)中国工业废气排放量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而上升,没有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说明环境污染的治理滞后于工业化的进程。

(2)提出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PCII),用于反映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状况,表征环境污染治理力度。PCII值愈大,说明污染治理投入力度愈大;反之,说明污染治理投入力度愈小。

(3)工业SO2排放量普遍大于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治理工业烟(粉)尘的投入度大于治理工业SO2的投入度;31个省市自治区的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曲线总体随治理工业废气投资的增加而波动上升;治理工业废气投资与对应的IPCIISO2[KG-30x]、IPCIISD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但污染治理投入度指数曲线的波动很明显,说明一些地区治理工业废气投资不够或分配不均衡。

(4)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中的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额所占比例较少,而且逐年下降,远低于“三同时”项目环保工程投资额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这也是导致工业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提高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投资利用率,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

参考文献:

[1]任重,周云波.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气污染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2):6368.

[2]苏捷,王丽涛,魏巍,等.2001~2011年我国城市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4):4852.

[3]何广武,于忠胜.我国水资源利用及水环境污染控制对策[J].价值工程,2010(1):70.

[4]裴军.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9(2):98102.

[5]马京奎,刘炳江.2011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6]王娜,赵景波.陕西省主要城市工业废气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4):111114.

[7]刘铁鹰,李京梅.中国工业废气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分异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8):4248.

[8]董小林.环境经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9]董小林,杨梦瑶.基于GPI的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1):106110.

[10]董小林,白云峰,潘望,等.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环境保护方案设计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30(2):121126.

[11]杨梦瑶,董小林.环境文化建设的体系建构与重要作用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3841.

[12]董小林,马瑾,王静,等.基于自然与社会属性的环境公共物品分类[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6467.

篇2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文明建设的步伐和农民的生活。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3.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治理措施不得力所产生的工业污染。

4.畜牧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二、农村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在加剧,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已经危及到了人群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1.农村水环境质量恶化。

2.农民生活质量下降,发病率增高。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较多,有环境管理体系、有财政资金、有治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1.我国环境管理体系难以适应农村污染问题的治理。

2.财政资金短缺,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3.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

4.农村污染治理模式单一,套用工业污染的治理手段。

5.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手段落后。

6.农民的环保意识差。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议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农业自身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排放、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两个方面。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立法,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修订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法规,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实施保障体系,修订和完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必要时可以出台单独的农业环境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利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2.提高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战略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把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转贴于

3.加大农村环保治理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科研部门应当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农业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加强力量,增加投入,通过技术攻关、项目招标引进吸收等方式,尽快推出一些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技术项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各有关部门应当在政策引导、项目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同时,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提高投资效果。在支农资金或环境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农业环境的治理工作,也可以吸引和利用一些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赠款和贷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资增长机制。

4.明确农业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建议成立由各省(市)领导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农业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业环境治理的领导和协调工作,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5.发展生态农业。

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必须树立农业发展的科学生态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并以新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农业生态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的生态建设。

6.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改善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严格控制养殖废物的排放。对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厂),必须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督促建设单位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对于“三河”、“三湖”等国家和地方明确划定的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周围的中等以上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场(厂),必须进行限期治理。

7.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生态文明村镇。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积极开展村镇环境规划。凡1999年以后新建的县城、乡镇和新村,必须编制环境规划,并与城、镇建设同时实施;对已有的县城、乡镇和村庄,应结合城镇改造逐步加以实施。要通过规划、引导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污染集中控制、加速城镇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

8.加强农村环境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水平。

篇3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23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少、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布局不相适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由于工业化以及城镇化所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对于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水污染的治理作为重点,通过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控管理,实现我国水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战略可持续发展。

1我国常见水污染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水污染主要是由于水体中的污染物数量或者是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进而造成水体无法使用的问题,造成水污染主要是由于人为污染造成的,主要有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城市污水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水等几类,其具体成因如下所示;

(1)工业污水。由于工业生产会大量用水,工业生产中洗涤、稀释、作为原料或者是冷却等,都涉及到用水,如果对于工业废水处理不当,或者是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直接将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海,则会造成水体污染问题的发生。工业废水具有成分复杂、难以净化处理、毒性较大等问题,一旦发生污染问题治理非常困难。

(2)农业污水。由于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对农作物会大量的使用农药化肥,这些农药以及化肥的分解时间较长,在灌溉过程中这些残存的农药、化肥或者是牲畜粪便通过灌溉回流水,从地表渗入地下,同样会造成水体污染问题的发生。

(3)城市污水。城市污水主要是由于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所造成的,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以及各种无机盐,同时也包含较多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如果对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则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工业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等有害物质进入水体所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这些固体废弃物的种类非常多,处理难度也相对较大,很容易形成难以恢复的地下水污染问题。

(5)其他水污染问题。其他水污染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以及酸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其中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地表土体中残存的农药化肥进入江河胡海,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降水酸化则主要是由于我国以煤烟为主导的大气污染所造成的酸雨危害。

2我国水污染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1)污水处理水平不高。由于一些地方在经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意识不足,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标准有待提高,环保设施严重老化,因此造成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水平不高,污水处理效果差,污水处理经常存在着不达标排放的问题。

(2)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由于对于污水处理能力较低,各种违法排污问题时有发生,因此造成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严重超标的问题,甚至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环境允许的最大值。

(3)污水处理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国内各地的污水处理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整体的污水处理财政资金严重不足,针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地区的生产总值增长。

(4)环境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工作力度不足。由于部分地区管理人员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不足,甚至没有制定完善的环保工作开展工作措施,对于环保工作也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会造成严重水污染的项目仍然继续建设,对于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困难。

3水污染管理对策分析

(1)将工业污染的防治作为水污染治理的关键。由于工业污染在水污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在水污染的治理上应该将工业污染作为水污染治理的关键。为了降低工业污染,应该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环评手续,同时积极督促污染企业采用清洁工业设备,控制水污染的污染源。对于造成严重工业污染的企业,还应当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确保排放废水中的所有污染物全面达标。此外,在对工业污染的防治上,还应当将重点行业,例如造纸、纺织、化工以及印染等行业的处理作为重点,通过提高行业污染的治理水平,确保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

(2)严格控制农业污水。由于农业以及农村污水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于水污染的治理还应该重点针对农村污水以及垃圾污染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以采取以村庄为单位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在农村大力倡导发展清洁农业,重点依靠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及节水农业,降低由于农业生产中化肥以及农药使用造成的水污染问题。

(3)积极的采取各种生态化的保护与修复措施。对于水污染的防治,除了采取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以外,还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当前在水污染治理上较多的是采用生态带的建设以及人工湿地对水体进行净化。通过在水库、河流以及湖泊等位置设置污水截污管,并采取清淤绿化等工程施工措施,依靠人工湿地对水质进行江湖,并对小流域的水质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4)进一步强化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治理水污染问题,离不开污水处理设施的应用,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增加投入,重点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通过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充分发挥污水处理设施在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处理方面的作用,进而起到降低水体污染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上,还应该注意完善城镇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及配套管网的建设,确保城镇生活污水都能够进行集中的无害化处理,以减轻由于城镇生活污水造成的水污染问题。

(5)强化对于水污染问题的监督管理。为了彻底治理水污染问题,应该通过强化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的方式,治理相关的水污染问题。环保部门应该定期检查以及随机检查,重点针对高污染行业企业、城镇生活污水排放以及污水处理厂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所有排放废水均已达标。同时环保部门还应该作为牵头主导部门,积极推广各种污水处理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于新工艺,并适当的增加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的财政扶持,强化对于水污染问题的控制管理。

结语

水污染问题不仅会对生产生活用水造成危害,同时也会严重制约社会以及过敏经济的长远发展。环保以及水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水污染严重的紧迫趋势,明确造成水污染问题严重的根源,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水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来雪慧,王小文,徐杰峰等.基于向量模法的陕南地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2期

篇4

“十五”期间,市政府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城市为载体,以重点区域、流域污染治理为抓手,在改善大气环境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环境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

1、实施蓝天工程,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002年,市区好于二级以上天数仅175天。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决定,制定了蓝天工程计划,在市区开展了建设无煤区和改煤区工作,截止年底,全市拆除燃煤锅炉3536台,清洁能源使用率由2002年的35.39%提高到年的49.25%。建成天然气加气站17座;出租车改天然气车辆改装率达到85%;汽车尾气排气检测达标率84.81%;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2619家,更换无煤炭烧烤炉1209个;秸秆禁烧率达到98%;当年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60天,比2002年增加了85天。

2、实施碧水工程,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起步良好。

多年来,我市水污染集中表现在“三河”(沣河、皂河、新河)、四厂(焦化厂、惠安化工厂、西郊热电厂、灞桥热电厂)、一行业(造纸行业)。十五期间,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如下措施实施治理:一是关闭规模以下造纸企业,从源头治理水污染。根据市政府《关于逐步淘汰小规模造纸企业的通知》(市政发146号)文件要求,到年底全市关闭小规模以下(1.7万吨/年)造纸企业共计95家。估计可直接减少废水排放量5000万吨,减少COD排放量近2万吨。二是开展了新河水质污染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对沿岸16家排污企业废水处理实施现场跟踪监督,依法关停了4家不达标的造纸企业,11家企业经治理后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通过治理新河部分河段水质得到初步改善。三是开展严查环境违法专项行动,遏制造纸行业污染反弹。年,全市环保部门共出动检查达一万多人次,检查排污单位3000余家,查处违法企业1636家,其中立案查处191家,结案123家,17家“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被彻底取缔,98家企业被责令停产,88家企业分别被处以罚款,4名党政领导和企业法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3、实施绿色生态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

“十五”期间,我市实施“大水大绿”工程,完成造林34.47万亩。浐河、灞河经过治理形成人工湖水面积8000亩,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临潼区、周至县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单位,分别编制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范》,建成2个生态示范乡(镇)、10个生态示范村并通过了市级验收。长安区郭杜镇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兴庆湖综合治理工程,投资7545万元完成雨水截流、污水改排、引水管道三项工程,成为市区著名景点。为了遏制秦岭北麓资源无序开发的违法行为,我市开展了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先后关闭各类采矿企业48家,撤销房地产项目1个,取缔旅游项目2个,限期治理65家。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治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和保障人体健康,我市建成占地34亩,年处理能力达7300吨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自年11月1日起投入使用,从而彻底解决了医疗废物长期分散处置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

二、“十一五”环保工作思路

“十一五”规划的工作思路是:重点解决我市大气污染和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提升环境污染监控和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从而使我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作好工业污染防治

1、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管理制度,重点解决执法和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2、把环境保护指标纳入地方政府和党政领导绩效考核中,严肃查处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渎职、失职行为。

3、以总量控制和环境容量分配为核心,把削减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工业污染防治主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施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工程。

4、严格新建项目审批,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建立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新建项目审批机制和工业类项目环保准入标准。

5、以重点污染源为工作重点,巩固和提高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成果,加大对造纸企业和化工企业工业污水治理力度。

6、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企业,完成建成区内的火力发电厂燃煤脱硫工程和石油化工企业工艺尾气污染治理工程。

7、推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引导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走集约化发展模式,提高企业环境绩效。

8、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开展工业生态园和循环经济示范点工作,推动循环型社会的建立。

(二)、突出重点流域治理,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

1、全面推进区、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到“十一五”末,主要河流出境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标准要求。

2、重点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确保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达到100%。

3、完善流域水环境治理机制,在渭河流域消灭劣Ⅴ类水,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基本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

1、建立秦岭国家级生态保护区,规范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完善自然保护区考核体系,提升保护区管护能力水平。

2、深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抓好秸秆综合利用,推进有机食品、绿色蔬果生产基地试点建设,积极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建设一批生态示范县、乡、村。

3、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避免和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四)、加强核设施监管,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加强辐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监管队伍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核辐射应急系统,加强对电磁辐射污染的监管。

(五)、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1、新建两个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

2、完成区、县环境监测站三级站标准化建设,成立市、区、两级应急监测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形成快速反应能力。

3、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

4、完成市、区两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组建市、区两级应急监察队伍,应付突发环境事件。

5、加强环境信息建设,完成内网和外网建设工程,建设市、区、县两级环境保护综合信息平台。

篇5

关键词:小城镇;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生活垃圾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2-0153-041 概述

近些年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但是在小城镇的建设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赢得了经济的胜利,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小城镇相对于大中城市来说整体经济实力较弱,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一旦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治理的难度更大、代价更高。

2 小城镇存在的环境问题

2.1 水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乡镇企业的工业废水大多就近排放,虽然排污的绝对数量不大,但大多不经过处理,给小城镇的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并且其污染的类型也逐渐趋于多样化,给废水的集中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小城镇乡镇企业废水COD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接近50%[1]。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小城镇废水处理率仅为27%[2]。养殖业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也成为一种污染源。

2.2 大气污染令人担忧

乡镇企业一般集中在交通便捷的小城镇周边,局部地区乡镇工业废气已经影响到小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主要污染源为一部分未经改造的工业锅炉、窑炉排放的烟尘、粉尘以及化工企业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3]。近年来,随着小型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楼房取暖锅炉的增多,使得原来大气质量较好的县城和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大气污染在同步增长,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同时,作物收获期秸秆的焚烧也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4]。

2.3 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

为了片面地追求农作物产量,小城镇所用的化肥农药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过量的化肥不能被作物所吸收,残留在土壤中,随着降雨事件的发生进入地下水中,造成了严重的地下水污染。荷兰Neeteson等人关于氮肥施用量与氮素淋溶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氮肥的施用量超过150kg/ha后基本上不增加产量,只是增加NO3-的淋溶量;而氮肥的用量超过200kg/ha后,氮素的淋溶量直线增加,可使水的NO3-含量、永久硬度和矿化度升高[5]。磷肥可以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农业部调查显示,我国地膜残留量占使用量的21.8%,由于地膜残留的影响,使得蔬菜平均亩产减少1.8%~10.4%,小麦亩产减少1%~9%[6]。

2.4 生活垃圾随意堆放

随着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城镇人口不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由于受“重建设,轻保护”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缺少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的必要设施及资金,导致大量生活垃圾未经处理随意堆放或只是简易填埋,大量宝贵的耕地被占用。填埋产生的大量渗滤液还造成了水体和城镇周围农田土壤环境污染,产生的沼气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2.5 小城镇耕地面积锐减

小城镇为了发展经济,急于征地扩张,建设用地乱占滥用农业用地,使得耕地面积锐减。同时,由于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加上废水、废气处理设备不完善,污染了其周边的空气和水源,致使土壤肥力急剧下降,目前我国耕地土壤有机质比1990年下降了35%[7]。在耕层较薄的地区,一次降雨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流入黄河、长江的泥沙量分别为16亿t和5.2亿t[8],水土流失不仅带走了大量的氮、磷、钾等养分,同时也造成河床、湖床的淤积及耕地面积锐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危害。

2.6 小城镇规划杂乱无章

我国的小城镇大部分是在农村居民点上发展起来的,发展初期缺乏科学的规划,建设布局混乱,土地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同时工业企业和住宅区混杂,使得工业污染很容易影响到周边的区域,加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

同时,大部分小城镇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重视不够,所以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产业发展的布局和规模并没有建立在区域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基础上,从源头上埋下了小城镇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的隐患。据有关方面资料显示:我国小城镇60%以上的地区系雨污合流且无污水处理设施,25%以上的小城镇住区道路铺装率较低[8]。

3 治理对策

小城镇处于城乡结合部,既有城市环境问题,但又与大中城市不完全相同;既有农村环境问题,但又与农业环境保护不完全一样。小城镇的环境问题复杂多样、涉及面宽,如何在保证小城镇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需要综合分析,针对小城镇的不同条件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因地制宜地搞好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3.1 对污染物采取处理措施

篇6

关键词: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BCC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043-02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和企业都采取了诸多措施来治理环境污染。在目前环境治理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分析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特别是作为我国污染物排放重点领域——工业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不仅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而且能为改进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提高环境治理投资的成效。本文拟将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看成一项投入产出活动,采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来研究华东地区各省市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静态和动态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区域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提供参考意见。

一、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评价方法、指标及数据来源

(一)评价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EA)主要是利用线性规划来对决策单元的各项效率进行比较分析。该方法主要包括CCR模型、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等。而CCR模型和BCC模型只能用于相同时期的决策单元效率比较,因此属于静态效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模型主要是用于不同时期的决策单元比较,评价研究主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并可进一步细分变化原因,因此属于动态效率分析。由于CCR模型中未作凸性限制,而采用规模报酬固定假设,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决策单元(DMU)的生产过程都处在固定规模报酬下的,所以本文采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来分别研究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静态和动态效率。

(二)评价指标

一般而言,工业环境治理投入越大,产出即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越高。因此,本文拟以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为产出指标。相对应的,投入指标也应该是相对数,本文采用的投入指标为工业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额和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治理设施本年运行费用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三)数据来源

本文以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2005-2010年上述投入产出指标的面板数据集为样本,研究华东地区及其各省市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05-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在此基础上,把工业环境治理看作工业企业的一项投入产出活动,利用DEAP2.1软件中的BB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对华东地区及其各省市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的综合评价。

二、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静态分析

(一)纯技术效率

表1显示,从华东地区各省份的比较来看,2005年到2010年间,上海、江苏、福建和山东四个省市工业环境投资的纯技术效率连续6年都为1,说明位于当前技术条件下、不考虑规模因素,这些地区工业环境投资的纯技术效率是有效的,即这几个地区利用现有技术能力很强,在现有生产规模下所投入的工业环境投资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浙江省工业环境投资的纯技术效率在2005年、2007年和2009年均为1,说明这些年技术效率有效,6年的平均值为0.898,处于华东地区的中游。安徽和江西的工业环境投资的纯技术效率是华东地区最低的,6年的平均值仅为0.594和0.556。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利用现有的技术来治理工业环境问题的能力不够好,需要依靠增加资金投入和加强管理来提高工业环境治理效果。从整个华东地区来看,2005-2010年平均工业环境投资纯技术效率为0.864,小于1,这意味着整个华东地区利用现有的技术来治理工业环境问题的能力仍有提升的空间。

(二)规模效率

规模效率反映了在技术水平不变情况下,环境投资的增加对产出或收益的影响情况,是衡量投资规模的安排适宜与否的指标。从表2可以看出,整个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投资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879,比较接近于1,即总体表现出相对较好的规模效应。其中,上海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规模效率是最高的,除了2009年为0.895外,其余年份均达到1,说明其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投入产出规模最为适宜。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江西、安徽、浙江和江苏,2005年至2010年的平均值分别为0.979、0.949、0.927和0.926,都接近于1 ,说明这些省份的工业环境投资规模效率偏低。福建和山东的规模效率平均值仅为0.695和0.691,说明其工业环境投资治理呈现投入产出规模不合适,环境治理的成本较高,需要加以改进和调整。

(三)综合技术效率

综合技术效率的大小不仅反映利用现有技术的有效程度,而且反映技术推广的有效程度和技术更新速度的快慢程度。从表3可以看出,2005-2010年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投资的整体综合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为0.747,表明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投资仍存在25.3%的投入资源浪费,工业环境投资的总体效率并非相对有效,投入和产出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或不足,投入产出在整体协调上没有达到最优。具体到各省市,上海的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是最高的,接近于1,显示其工业环境投资的总体效率最优。其次是江苏和浙江,分别为0.926和0.826。而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因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偏低,而导致综合技术效率的平均值相对低下。

三、华东地区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动态分析

(一)华东各地区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动态变动分析

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看,表4显示2005-2010年整个华东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了12.8%,其中技术效率提高了6.1%,技术进步带来的贡献为6.4%。从各省市来看,6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提高最多的是福建,提高了23.5%,主要是技术效率得到16.8%幅度的提高。其次是江西、山东、安徽和江苏,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均达到了2位数的增长,分别为17.7%、14.8%、12.5%和12.4%。最后是上海和浙江,分别为提高6.4%和3.8%,这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基数较高,导致增长幅度较小。说明随着国家和地区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近年来各地区都加大了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力度,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提升,从而使得工业环境治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从技术效率指数的角度看,福建和江西达到了2位数的增长,分别为16.8%和11.3%;山东、安徽和江苏的增长幅度分别为7.8%、5.6%和5.5%。说明在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方面,相对于上期技术效率水平,这些地区2005-2010的技术效率从动态看是提高的。上海的技术效率指数保持不变,这是因为上海的静态技术效率是有效的,各年的值均为1,所以动态技术效率指数不变。而浙江略微下降了3.2%,说明浙江的技术效率略微下降,一般可通过管理者提高技术能力予以改善。而技术效率指数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反映的是技术水平对效率的影响程度。华东地区各省市的纯技术效率均大于1,表示这些地区能够较好的利用现有的技术水平来提高工业环境治理的效率,也表明这些地区工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使环境治理效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从规模效率指数来看,除了浙江省外,其余省份的规模效率指数值均大于1,显示浙江省如果仅仅通过加大工业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规模,工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很难得到改善,还要依靠企业内部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才能稳步提高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

技术变化指数表明的是企业引进新技术并投入生产的能力。从技术变化指数来看,2005-2010年,华东地区各省市工业环境治理的变化指数都大于1,其中浙江技术变化指数最大,其值为7.2%,说明其技术创新方面做得最好。整个华东地区的均值达到6.4%,表明华东地区工业企业引进新技术并投入生产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二)华东地区各年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动态变动分析

从各年的变化情况来看,2005-2006年华东地区工业企业环境治理投资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了18.1%,技术效率增长6.8%,技术变化指数为10.6%。2006-2007年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15.1%,主要是因为技术效率增长28.7%,技术变化下降了10.2%。2007-2008年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15.1%,主要是因为技术变化增长20.8%,技术效率下降了2.6%。2008-2009年,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下降6.8%,其中技术效率下降3.7%,技术变化下降了3.3%。2009-2010年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得到了最大幅度的提升,达到22.3%,其中技术效率的贡献为4.2%,技术进步的贡献所占的比重较大,贡献率为17.4%。从平均值来看,全近年来要素生产率指数增加12.8%,其中技术效率增长6.1%,技术变化指数为6.4%。说明华东地区各省市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工业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日益改善,而效率的提高是依靠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的。

四、政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华东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

尽管华东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金额逐年增长,但是占地区GDP的比重较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华东地区环境治理投入的规模效率接近于1 ,因此增加投入,一定程度上产出也会有效增加,即环境治理的效果就会越好。对于规模效率比较低的省份,要改进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结构。

(二)促进环境治理与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

技术进步是提高环境治理投资效率的有效手段。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发挥资金在工业环境治理中的积极效用,更大程度上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为了促进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可以出台相应技术驱动的政策和标准,加大对环境治理高新科技研发的鼓励,并增加创新资源的投入等等。

(三)有重点地提升环境治理投资管理和决策的薄弱环节

如前文所述,对于技术效率比较低的省份,如果仅仅通过加大工业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规模,工业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很难得到改善,还要依靠企业内部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才能稳步提高工业环境治理投资效率。因此,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环境保护经验,制定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应法律法规政策,同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重点控制重污染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以最终提高环境治理投资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 宣.基于DEA方法的湖北省农地利用效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 刘 英.基于Malmquist指数模型的281所乡镇卫生院效率分析[D].北京协和医院研究生院,2011.

[3] 聂华林,陈绍俭.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效率评价研究——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J].开发研究,2010(4):5-8.

篇7

摘要:

该文初步介绍了我国工业污染土壤修复的现状与市场、工业污染土壤修复市场的各参与主体和我国土壤修复企业的状况,详细分析了土壤修复项目的成本与收益,从经济价值方面讨论了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最后提出了土壤修复市场良性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工业污染土壤修复;收益;成本;经济价值

随着我国近30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环境污染已从显性的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发展成为隐性的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已广泛地被国民所关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已成为各届政府管理的重要任务,“十”更是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污染(水、大气、土壤)治理等统一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且对它的重视上升到空前的高度。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用地采取“退二进三”,对工业污染场地的再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系列文件《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1]、国家环保部(原环保总局)于2004年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对于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外迁工业区域,要尽快制定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勘探、监测方案,对施工范围内的污染源进行调查,确定清理工作计划和土壤功能恢复实施方案,尽快消除土壤环境污染”,国家环保部的污染场地管理系列文件(征求意见稿)等为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近期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国发[2016]31号)[2]更是将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如此多的政策驱动着污染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本文从另一角度土壤修复市场的价值驱动讨论了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

1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的现状与市场

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最先受到重视,其根本原因是“退二进三”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大量环境危害和健康风险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崛起,导致大中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工业企业搬迁行动,在对企业迁出土地进行再开发利用过程中,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危害也逐步地显现出来。在工业污染场地方面,可分为污染企业工业用地以及工业废弃地等类型,以工业废弃地的污染影响最为明显。按最低技术成本估算,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资金需求下限最低1.06万亿,而上限达到9.50万亿[3]。表1给出了我国土壤修复潜在市场容量的预测情况。[表中小括号内的数据为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公顷(hm2)后的数值”]根据中国环境年鉴,我国关停转迁的企业数量从2001年的6611家快速增长到2008年的22488家,增速为每年1984家,共计约10万家。经过多年的尝试与探索,我国北京、重庆、广州、上海以及江浙等地陆续完成数十个污染场地的调查与修复工作,总投资额近百亿。预计近几年内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的市场规模可达数百乃至千亿元级别[4]。2015年全国土壤修复项目合同签约额达到21.28亿,比2014年的12.74亿元增长了67%,土壤修复市场发展势头迅猛[5]。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计从2014年至2020年,国内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可达6856亿元,市场修复资金预测情况见图1。

2工业污染土壤修复市场各参与主体

工业污染土壤修复市场各参与主体包括:污染土壤修复出资方(原工业生产企业,政府,PPP模式和地产开发商等)、调查评估企业、分析检测企业、修复方案设计企业、修复工程实施企业、修复环境监理企业以及修复验收单位。污染土壤修复出资方负责整个污染场地的调查评估、分析检测、修复方案设计、修复工程的实施,修复环境监理、修复验收各个环节的沟通与协调,将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工作按预期到环保局备案,以达到再开发利用的要求。调查评估企业负责组织调查场地污染物来源、场地环境调查布点,利用分析检测企业给出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分析数据通过场地概念模型结合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物的迁移情况详细精确地分析污染范围及深度。分析检测企业按检测方案设计的污染物指标分析各指标的浓度。修复方案设计企业根据调查评估企业的评估报告设计出修复工程的实施方案,确定修复范围以及各污染物的修复目标值。修复工程实施企业按修复设计方案进行污染土壤的修复工程,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修复环境监理企业负责监督修复工程实施企业的施工方案与设计方案的一致性以及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环保措施,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及扰民。修复验收单位负责对修复工程效果进行验收,以期达到再开发利用的要求。

3我国土壤修复企业的状况

《2014—2019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趋势预测报告》中指出,截至2013年9月底,全国土壤修复企业已达300多家。土壤修复产业链从上至下包括:前期的调查评估、中期的咨询和修复,以及后期的验收工作。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既有综合性企业,也有专注于修复咨询、技术支持、调查评估、修复工程、第三方检测,甚至学术研究、地质矿山、土壤肥料、土方工程和植物营养等某一方面的企业和机构。土壤修复行业的经营主体主要有环保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的环保事业单位,环保企业中多为大型国有企业或有地方背景的民营企业,而外资企业则通过合资路径积极进入国内市场。从企业规模上看,规模相对较大、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较少,除了已上市的湖南永清环保(注册资本2亿元,国企)外,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注册资本500万,国企)、北京金隅红树林(注册资本500万,国企)、江苏大地益源(注册资本5000万,民企)以及中节能大地等属于该领域规模较大的企业,其他企业均规模较小并缺少项目经验;而除以上本土企业外,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如美国ESD和日本同和)凭借其技术与经验优势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各地区的资金充裕情况首先决定了其土壤修复项目的多寡,如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浙江和湖北等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开展的土壤修复项目数量基本位于前列,可见经济发达及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城市其土壤修复项目也较为密集。表2汇总了2013年公布的16个土壤修复项目中标企业及修复资金情况。

4工业污染土壤修复的价值

驱动对一块已被污染的场地进行的污染土壤修复,由于政策性的驱动,该场地需进行修复。场地修复的出资方受资金和对修复市场的不甚了解,实施过程进展缓慢。随着土壤修复市场相关标准、法律和法规的逐渐完善,项目开展筹集资金的多样化以及投资风险可控性的增强,必将引导资本进入土壤修复市场,从而引领污染土壤修复市场的蓬勃发展[6]。GP=P-C(1)P=∑Pi(2)C=∑Ci(3)上述各式中:GP为项目利润;P为项目收益;C为项目成本;Pi为项目子收益;Ci为项目子成本。项目收益包括:资产销售P1(销售实体产品所有权)、使用收费P2(通过特定的服务收费)、授权收费P3(知识产权授权使用)、服务收费P4、租赁收费(暂时性排他使用权授权)、经济收费P5(提供中介服务收取佣金)和效果收费P6(提供服务效果价值收费)等。项目成本包括:场地调查风险评估费用C1、分析检测费用C2、修复方案设计费用C3、修复工程实施费用C4、修复工程实施环境监理费用C5以及修复工程竣工验收费用C。其中项目成本中耗资最大的是修复工程实施费用。工程实施前期的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和分析检测做得越详细,修复工程的污染面积及污染深度就越小,修复工程的土方量就越小,即随着C1和C2投入的加大(凭借调查的详细程度和经验判断有无必要加大,加大后是否能够减少土方量),C4是呈几何级别的降低,相应的C3、C5和C6亦呈算术级别的降低。项目收益中各个子收益与其成本投入密不可分,整个修复工程做得好,为其各个子收益的预期提供了保证并降低了出资方的风险。项目出资方依其收益与成本的平衡合理地选取项目实施的整个程序,做到工程合理合规,技术可行,政策可行,外加考虑整个实施周期的时间成本和大众关心的环境问题造成的舆情,做好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有序地推动土壤修复市场向着政府、民众、出资方以及参与单位多者共赢的方向良性发展,从而以价值驱动整个土壤修复产业的蓬勃发展。

5结语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目前所处的位置仍是产业成长的起步阶段,人员、技术和装备仍处在初期阶段,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处在试验阶段,土壤修复的标准[7]与法规也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当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而发达国家土壤修复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30%以上。从各届政府的工作报告及“十”的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保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支持。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重要阶段,工业用地的搬迁再利用势必加快土壤修复产业的快速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势必导致政府环保决策更加关注民生,对污染土地的再开发利用不断提出新的环保要求。政策驱动、价值驱动,多方合力,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就不再是一纸空文。土壤修复产业是一项新产业,其发展过程必须解决技术力量的提升,科技人才的培养,装备设备的升级改造以及政策、标准、法律、法规的完善[8]等几个环节的问题,为环保从业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环保从业企业面临着挑战。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等.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A].2012-11-27.

[2]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A].2015-08-03.[3]2016年中国环保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EB/OL].中国产业信息网,[2016-04-15].

[4]黄润秋.迎接环保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EB/OL].中国环境保护网,[2016-06-30].

[5]候宇轩,盘雨宏.2016—2020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DB/OL].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投资咨询网,[2016-06-13].

[6]袁建霞,张薇,董瑜,等.土壤污染修复国际发展态势分析:国际科学技术前沿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6-78.

[7]徐应明.污染土壤修复、诊断与标准体系建立的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2):413-418.

篇8

关键词:农村环境;整治;对策;特点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5.002

1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特点

1.1来自养殖业废弃物的污染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对于畜禽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市场的导引下,农村的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这也带来了污染的问题。传统养殖业规模都很小,只能满足一家一户的自身需求,畜禽的排泄物可以堆积沤肥,最后直接肥田,少量的牲畜废弃物能够得到有效处理,但是养殖规模扩大以后,大量的畜禽废弃物就很难处理,养殖场周边往往是排泄物大量堆积,污水横流,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1.2 来自农业生产的污染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是以农家肥为主,而现代的农业生产,在高产和高效益的引导下,大量的农药、化肥施洒到田间,很多污染物残留在土壤、水中,对空气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污染物的存在,对于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1.3来自工业的污染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越来越稀缺,一些工厂开始向土地相对便宜的农村转移,同时工厂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给农村的环境带来污染。特别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和产能过剩项目在农村地区得以生根落户,给农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工业污染。

1.4来自农村自身的生活污染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则重心却放在了城市,这就导致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没有集中供水,没有排水设施,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从而导致农村的生活污水不经处理任意排放,污水乱泼洒、顺街自然流的情况屡见不鲜。

1.5来自农村垃圾集散地的污染

特别是在一些城乡的结合部,城市的垃圾往往运送到这里进行填埋处理,从而导致垃圾围村的情况产生,使一些农村成为垃圾场,使农村的土地受到污染,甚至水源也受到威胁。

2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措施

2.1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

农村的生活垃圾以及污水一直以来都是真空地带,长期都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与农村的相关配套处理设施不完善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对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的处理上,一定要先加快城镇的污水处理厂以及城乡的污水管网建设,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管网处理,形成系统,避免乱弃乱倒的情况,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于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居住又相对分散,难以一时形成系统处理的地区可以采取分散式、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分散处理。对于一些垃圾要实行分类处理,定期收集,集中进行处理,杜绝随意乱仍。应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大力整治农村的环境。

2.2加强对畜禽污染治理力度

畜禽养殖的污染主要是在养殖规划、厂址设置、养殖规模等方面的管理不合理造成的,所以针对这方面的污染,在建设规划之初就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科学选置、合理规划,同时对于养殖排泄物要进行综合的利用处理,或堆积有机肥,二次还田,也可以建设集中沼气池,为养殖生产及人们生活提供能源,既处理了污染,又发挥了废弃物的作用,一举两得,。

2.3加强对工业污染的防控

近些年来,工业的无序发展,对大自然掠夺式的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连年的雾霾就是大自然对环境破坏行为的警示,农村是最后一片蓝天,绝不能再被污染。对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和产能过剩项目一定要严控。对于一些已有的污染严重的企业能取缔的坚决取缔,同时推进技术改造,对现有的工业企业进行设备升级,完善污染的处理设备,降低排放污染量。

2.4 加强对现有的种植模式进行改革

在农业生产方面,要对现有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革,推广新的生产形式,使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实行测土培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尽量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精准施肥和缓释、控释化肥等技术。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推广生态立体种养和资源综合利用,从源头及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产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排水设施,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农药及化肥不扩散、不流失、不形成面源污染。

2.5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

对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离不开全体农民的参与,农村是农民生活的主要场所,只有农民都积极参与了,才能产生综合的整治效果。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朋友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从内心真正意识到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及媒体形式,比如广播、电视、报低、网络、手机等工具,展开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提高农民朋友的思想意识,学习科谱知识,自觉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中来。

2.6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篇9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22 文献标识码: A

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和运输业快速发展,化石燃料大量使用,大量粉尘、氮氧化物、硫氧化物、臭氧以及碳氧化物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形成大气污染,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污染源主要有三种:

(1)工业污染源:包括钢铁厂、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厂和水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矿物、金属粉尘以及排气等;

(2)交通运输污染源:在一些发达国家,汽车尾气己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主要指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3)生活污染源:人们日常生活中由于做饭、取暖等燃烧煤燃料,向大气排放的煤烟和SO2等;

大气污染物有数十种之多,量多危害也较大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有以下五种。

(1)颗粒物质:颗粒物质的来源主要是燃料燃烧形成的煤烟、飞灰,工业生产排放的原料或产品微粒,汽车排放的含铅化合物,以及风起尘埃、火山灰、森林火灾的燃烧物等。大气中的一些有毒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颗粒物质中,对人及动植物的危害很大。雾霾天气就是主要由大量的颗粒物造成的。

(2)硫氧化物:主要是SO2和SO3,主要来自发电厂和供热厂中煤的燃烧,其次是冶炼厂、硫酸厂的排放气以及有机物的分解和燃烧等。SO2不但对人的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而且极易与水汽生成硫酸雾或硫酸雨,成为举世瞩目的三大全球性公害之一。

(3)氮氧化物: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NO和NO2,它们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高温燃烧、HNO3的工厂的排放气,还有氮肥厂及金属冶炼厂的某些生产过程。现在,每年向大气排放几千万吨氮氧化物。NO和NO2会刺激呼吸系统,还会使人中毒。另外,形成硝酸雨产生很大危害。

(4)CO和CO2 :CO是人类向大气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燃料的不完全燃烧。CO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输氧能力降低甚至失去输氧能力,导致人体缺氧,严重时则昏迷、痉挛甚至死亡。CO2本身没有毒性,但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排入大气中CO2的日益增多,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

(5)烃类:烃类是通过汽车尾气、炼油厂排放气、工业生产及固定燃烧污染源等进入大气的。未燃尽的烃类大多是饱和烃,裂解后容易生成光化学烟雾中的某些极有害成分。

2、大气污染严重的成因

(1)环保意识薄弱

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我国的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能源资源浪费大、生产技术水平低、劣质煤炭大量燃烧等状况。

(2)大气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非常严重,但全国用于污染防治和治理的投资只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以及目前的污染现状相比严重不足。由于国家和企业的资金投入不到位,在推行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又由于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导致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

(3)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

3、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

(1)加强政府管理:政府作为国家的权威性机构,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有着很大的指导与控制作用的。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强管理工作,出台相关的政策条例,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制订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对影响大气污染的。

(2)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在发展能源重化工业的同时,逐步改变产业结构过度重型化的局面。同时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和用能结构,坚持石化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逐渐将以煤炭为主的污染型能源利用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电力、天然气、风能等优势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利用结构,减少对市区主要由煤炭消费所造成的大气污染。

(3)加大经济投入:加大经济投入是治理环境污染最根本有效的措施。通过资金投入,推广新型效率高、污染小生产设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量;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同时,加大对污染环境的治理所需的资金投入,采用高新技术,改善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

(4)发展清洁能源: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减少直接使用煤炭资源,大力开发利用水利资源,尽量使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提高使用天燃气和电力等新型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积极开发各种低污染汽车,比如电动汽车、液化气汽车、天燃气汽车、甲醇汽车等,提高车用燃油质量和标号,加速淘汰含铅汽油,使我国的汽油尽快向无铅化方向发展。

(5)减少工业污染排放:制定科学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继续抓好重污染企业治理工程。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和产品,重点控制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对重污染企业,逐一制定计划,分期分批实施有序搬迁到对城市污染影响不大远郊地带,即使在这一地区,也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削减排污总量。

(6)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加强汽车的技术改造,根据“油改气”工作计划,加大天然气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加气站,满足汽车的加气需求;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既提高交通资源利用率又同时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

(7)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治理空气污染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各级领导和单位或部门要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之外,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和新闻报刊等媒体,让全国人民了解我国大气污染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家园意识,积极参与到监督、举报工作中来,使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全面、高效、迅速地开展。

(8)提高空气净化能力:绿色植被具有很强的空气净化能力,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与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城市及周边绿化建设,积极探索实现绿化的多种方式,对城市加大发展公园景区绿化,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对大量宜林荒山荒地实施造林绿化,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绿化环境效益。

《结语》

大气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防治和治理中都要全面的考虑每一个环节,积极采取多种治理措施,综合防治和治理环境污染。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大气污染严重,必须加大监督力度、处罚力度、治理力度和管理力度,采取法律手段,积极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王建伟.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及治理措施[J].科技信息,2013,01.

篇10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此次蓝藻污染爆发的原因,了解我国的总体水资源环境,及我们需要的应对措施,人民网环保频道6月14日特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姜文来博士,解读此次蓝藻事件。

“蓝藻事件”是一次“人祸”农业污染是主因

“蓝藻事件”爆发以后,引起社会各方关注。有人说它是一种“天灾”,有人说是一种“人祸”,还有人说这是一种“天灾+人祸”。姜文来认为,这次事件完全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的“人祸”行为。如果我们没有排放大量污染物到水体之中,即使外界条件都具备,也不会产生蓝藻这种大爆发现象。所以,更大程度上来讲,是一种人祸。如果非得有一个形象概念的话,那么人祸部分至少应该占80%,天灾部分占20%。

姜文来认为,从现在太湖情况来看,大部分污染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生活污水的排放。一些生活污水没有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之中。

二是工业污染、工业排放。工业排放的过程中,也含有一定的氮、磷。特别是过去污水处理时,我们只关注水中污染物BOD、COD指标,对于氮、磷的消减关注不足,基本上处于没有消减的状态。

第三个污染源主要是农业面源物,就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导致的一些污染物。比如化肥,一些化肥的利用率不高,通过降水或其他方式流到江河湖海之中;还有鸡、鸭、鹅等比较大型的养殖场,养殖污水没有妥善处理。

这些都是造成太湖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农业面源污染占有比重最大;其次是城市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占最小一部分。姜文来强调,并不是说农业面源污染占有很大的比重,就把这个责任归咎为农民。我们将来在面源治理过程中,找出主要原因,比如在农业上,我们进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给农民提供一些污染少、见效比较快的农业生产技术,既帮助农民致富,又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经济飞速发展延缓太湖水污染治理

对于太湖水污染的防治,我们国家比较重视。从1995年开始,我们就进行了“三河三湖”的治理,把太湖作为一个重点治理项目,从“九五”到“十五”,已经有十年的时间。十年之间,围绕国家太湖水污染防治类“十五”规划的落实,江苏已经投入80亿元人民币,建设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厂和很多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资料统计,2005年太湖治理一期总投资是110亿,即将进行二期的治理,工程预算投资将达到1000亿。

当记者问起既然江苏投入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什么仍然会爆发这么大面积的蓝藻时,姜文来表示原因很多,但主要因素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污染治理速度之间的速度不匹配。

整个太湖流域近20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提高12%,比全国的平均水平8%要高出4%;另外一个方面,从水环境情况来看,每十年水环境下降一级。经济飞速增长,水环境质量在下降,因此不能说这么多年污染没有治理,只是治理之后,效果不是太明显。

中国七大水系60%的水质受到污染

姜文来认为,这次太湖蓝藻的爆发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表明我国的水环境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必须要进行治理。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有海河、辽河等七大水系,其中60%的水质受到了污染。除珠江、长江干流以外,其他几大河系水质都比较差,特别是海河,北京所在地的海河流域,污染是最严重的。海河流域就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无”。唯一没有干的渭河,还是一条污水河。

这只是地表水质的情况,对于湖泊水库,2005年国家监测28个湖库,二类水质的只有2个,占7%;三类水质的只有6个,占21%;四类水质占11%;五类水质有5个,占18%;劣五类水质有12个,占63%。

总体来看,我国被污染的湖库曾经达到72%。姜文来表示,因为这些污染的存在,为我国水库、湖泊爆发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因为这种污染,从指标上看主要是氮、磷污染,外界条件一旦满足的话,就有发生蓝藻、赤潮的隐患。

“多龙治水”与“一龙治水”

谈到当前我国的河流治理、污染防治,姜文来称,建国以来,我们一直采用“多龙治水”模式治理河流。所谓“多龙治水”,既是多个部分联合工作。比如现在跟水利有关的,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发改委、财政部、气象、国土、科技部等部门都会涉及到。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这种“多龙治水”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即是各自为战,互不干涉,而且逐渐有了利益之争,与己有利就多做,与己无利就不管。

姜文来表示,在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上,实际上也是一种“多龙治水”的方式。因为太湖流域经过了多个省市,所以在管理上采用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但是这种“多龙治水”的方式真正实施起来,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与其他部门撞车的情况。所以姜文来强调,现在“多龙治水”的方式不可行,需要改,但也不一定非要改成“一龙治水”。水资源涉及各方面,既是一种自然资源,又是一种环境资源,同时还是一种生活资源,一种物质生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