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文素养的培养

篇1

【关键词】人文素养;内涵;培养途径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一)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几个方面: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基础。人文精神,泛指人所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尊严和道德情操等。人文精神应与当时的时代主旋律相吻合,应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人文行为,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体悟,感悟生命价值,生存意义,以及由此而行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等人文精神的培养,而表现出的具有全面素质的行为。人文行为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在表征。

(二)人文素养与人文主义的区别

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重视人的主体价值,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意志,人创造文明和改造完善世界的潜在能力,以及对人的追求和成就的看法;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重视教育、理性、自由民主等思想。在现代西方社会哲学中,人文主义的核心变成了“非理性的人”,于是,感性与理性互相对立起来;只有非理性的生命体验(或情感、意志、本能等)才是最真实的存在,这也是对“人性”及人的本质的一种探求;而理性只是外在世界的逻辑,是人类意志的附属。2.人文素养与人文主义有着明显的区别(1)人文主义,是人们对以人本身为核心的非物质世界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主要强调人的感性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客观的;人文主义归终是一种意识方面的产物。(2)人文素养,是人们在社会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由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自我管理与发展现实的需要,在人类不断的自我发展中所体现或经慎重选择所形成和传承下来的人的基本素养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人的和平生存所必需具备的品质。素养不是意识形态,而是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指引下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以及知识水平和所有一切所表现的行为及语言的综合体现。就素养而言,又分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而人文素养又有别于科学素养。

(三)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和智商至上主义的不同

1.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主要指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理性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统一。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是从事科学研究,进行科学创新的重要元素。科学知识、技术、方法是通过长期的积累与学习获得的,理性能力与科学精神是在长期坚持积累、学习、研究并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出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能力。2.智商至上主义智商至上主义直接来自于对科学素养的片面极端的强调。由于对内在科学精神外化的片面理解,加之高智商人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导致人们盲目的追捧智商至上主义;而忽视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过分的强调智商至上主义,将导致人格的不完善;人,不是机械的唯高智商而是从,而是在追求实现人格健全与人性美好的过程中,实现的人的自我统一。

二、现代人的人文素养缺失

(一)教育的“工具主义意识”

工具主义教育具体表现为教育目的的工具化和教育过程的机械化两个方面。教育已越来越表现出现实的功利主义和机械的程序化;导致了教育的“唯考试能力说”,这种观念,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占有一席之地。现代教育就要有别于旧时的封建制度下的教育体制,也要在现在的工具主义教育形势下,以中国特色的文化知识体系的诉求为依托,也就是,既要与世界接轨,也要保留民族自我的发展特色和空间。

(二)我们的文化认知

1.我们的自信缺失(1)从民族自我认知方面,即文化自信方面谈。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这已是古而有之;但在清朝末期,、八国联军的入侵,东亚病夫的劣号;好像突然间,我们的民族不那么自信了?在之后,我们的意识从沉睡中渐渐苏醒,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成为妇孺皆知的语言。但,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盲目吸收(从外)成为各领域发展的一大弊病。也影响了人文素养教育的诸多方面。(2)世界人的自我认知分析,即从不同国家文化自信方面来谈。外国人的自信之与中国人的谦和,源于文化理念及哲学思想的不同;当然,我们的谦和绝对不是不自信,而是源于我们的民族文化对客观现实事物的承认和对自我精神意识的陶冶,是民族文化在精神意识方面的表化;就像审美的不同,究竟蒙娜丽莎的微笑神秘还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庄严;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自信,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抛弃了谦和、友爱等中华民族的品德,而是在融合了国外先进文化之后,对我们自身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发展。人皆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不是只有盲目的自信,膨胀的内心,虚伪的欲望。(3)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落后,导致贫穷指数增加,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度低下,自然科学知识的匮乏,自然的宏大,人类自身的渺小,或在不可抗力面前的孤立无助,通常会导致产生愚昧的现象。经济发展要紧紧以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水平为依托,科技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发展源动力及基础支持,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贡献物质刺激。

(三)外国文化的影响

外来文化,带着他们的异域风情和席卷全球的资金、技术,相对于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在一段时间内,国人的劣根性似乎成为自嘲的代名词;在积极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的寻找迷茫的自我,在不同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中,思想逐步多元化,浮躁成为一个流行词。

(四)人文素养培养缺失

1.受陈旧思想的影响在重视科学技术的同时,很容易造成其片面性影响;“学遍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总结了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但也说明了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对人文素养培养重要性的忽视。2.应试教育的局限和素质教育现实中的尴尬长期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应试教育,以追求高升学率为主,强调智力型教育,重视培养技能性的智力因素素养,而忽视意志、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素养。过分强调工具性意识,而忽略其人文性;教学公式化倾向严重。因此,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目前,还不可避免的存在应试教育的痕迹,这是现阶段应该正视和解决的。3.功利主义的影响在生活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科技技术水平落后,人们急切渴望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现实中,欲望逐利主义思想对教育产生很大影响,人们眼中的实利主义,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忽略了对人文素养的培养。4.正确区别人文素养与封建迷信、腐朽思想的不同具备人文素养,并不等于封建迷信和腐朽思想,封建迷信和腐朽思想是需要破除的;针对传统文化的特点,极端片面的强调人文素质培养会把人们引向封建迷信和思想腐朽的旧式弊端。人文素养对于健全人格、改善思维方式、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人文素养培养的方式及途径

(一)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的统一

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都是人们所应该具备的,二者应同时并举,不可偏废,这样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其培养过程是个人境界提升的内在转化和汲取科技文化营养的综合发展过程,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

(二)通识教育

现代教育存在着一种片面性,忽视了人文素养的教育。忽视了对人的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培养。通识教育,在于强调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达到二者的内在统一。人文素养的培养,应以打牢人文知识基础,着重培养人文精神,体现在人文行为。

(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

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精神、艺术精神、道德精神均包含在其中。人文素养教育不应过分强调小我意识,应该使人们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的状态中,得到拯救。人文素养教育,着重于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个性解放。从而使人们具备先进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热爱阅读

培养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阅读中,丰富自己,丰富见闻,汲取知识、培养高尚的品德及精神;加强培养人文素养,使之具备社会责任感、避免信任危机。书让人慧智,以书为伴,热爱阅读。

四、高职院校人才人文素养培养的方式

(一)加强教师人文素养培养,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文素养教育的传播者、实施者。职业院校还应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从自我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在人文素养的培养工程中,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先进的人文精神为依托,将人文素养教育付诸于行动。

(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1.创建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特点在于它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同化同一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每个学校都应根据学校特色,创建具有不同特点的校园文化,使身处其中的受教育者每时每刻都有校园人文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以达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结合统一。2.实现人文素养和教学活动的结合教学活动能够积极营造人文精神的氛围,促进学生心理活动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从而提升其做人与做事的道德素养,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3.通识课程的设立通识课由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文化学、艺术学、宗教学等各种人文知识课程组成。通识课程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设置通识课程,通过人文知识的熏陶,进一步培养人文素养。

五、我们的传统、传承与前进

悠久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也是人文素养培养的不竭动力。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并结合先进外来文化,培养国人的科学素养的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吐故纳新中实现对人文素养教育传统的传承,我们的前进才会更加有力,才会实现,新形势下的全面素质教育。

六、结语

饱经风霜的中国文化,在不同的演绎中,必将成为人类文明瑰丽的仰望,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既要因材施教,又要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结合国家发展现状,既要满足普通劳动者的生存诉求,又要创造环境,支持他们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大学学报,2003.

[2]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6):12-14.

[3]刘昕岚.“人文主义”与“宗教”———对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儒家人文主义的反思[J].中国文化研究,2004,(04):11-12.

[4]孟建伟.科学与人文主义-论西方人文主义的三种形式[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03):27-33.

[5]龙伟.娄底职业技术学院[J].理论界,2007,(06).

[6]杜署钦,郑小东.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影响因素探析[J].九江学院学报,2009.

[7]刘兴亚.谈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

[8]林坚,黄婷.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J].科普研究,2011.

[9]毛明香.教师的人文素养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2014.

[10]龚光军.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构[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11]王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探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04):34-35.

篇2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职业素养 人文素养

在职业学校,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成为某一方面的技术熟练工,或者是现代企业生产线的一个代工机器人,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全面成长、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传承文明、接续历史的伟大使命。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是一种人的内在品质,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它对人的全面健康、积极向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本人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要想给学生作出表率,教师必须在这方面有深度。在与学生平时的学习交往中,才能处处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处处感受到一个人的内心的热情,处处让学生得到激励。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从学生对老师的佩服、仰慕之情中,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调动了积极主动性,形成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积极评价的良性循环。可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人格魅力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高中生正处在人格和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度过。所以,首先要解决好课堂中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问题,比如语文、历史、德育、就业指导课,等等。其实除了文科的课程以外,在常人的思维里理工类的课程很难加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其实不然,每门功课、每个学科都有很多了不起的故事、了不起的人物和了不起的思想,比如华罗庚、陈景润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构筑富有人文特色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除了构筑人文课堂之外,还必须营造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人文学术环境和文化艺术氛围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发动每一名教师,让每一堂课,每一处校园风景,都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进行悄无声息的、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式的内在自然型的人文精神教育。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家庭社区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合力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

三、注重学生实践,让其感受人文的价值和魅力。

一切事物都要经过外化到内化再到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得到吸收利、用再创造。人文素养也是,首先让其感受,让其得到触动,然后具有内因,才有了自我改变冲动和动力。比如可以让学生坚持练字,练习书法,硬笔毛笔等,开始时可能有很多同学不太愿意练,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这样开始就可以带学生观看书法大家写的字,给他们讲解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作品,甚至可以带他们去博物馆看看真迹。可以让他们从进校的第一天起,每天坚持练习书法,在每个学期末都进行评比,把写得好的在墙报上粘贴。鼓励每一个有进步的同学。也可以在班会课上朗诵名家名作,以及在手工课上,做些剪纸,制作皮影戏道具,等等。总之,重视一切形式的艺术实践,积极培养学生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并亲身体会,得到激励和鼓舞,进一步形成内在的驱动力,形成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

四、重视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

篇3

分析了培养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从教师人文素养培养、英语课程设置、英语课外活动举办等方面对英语教学中开展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英语教学;双语播音主持;人文素养

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报考和招生时都需要较高的文化分数,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为例,每年对于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入校分班的笔试和口试。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比普通播音班学生有更高的培养目标,比如在英语测试中必须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本文以英语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的必修课程,然而由于中国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长期的枯燥学习令他们对大学英语课缺乏热情。特别是有些英语教师沿袭了高中英语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单纯地进行词汇和语法讲解,缺乏相关文化知识的补充,令学生对大学英语课提不起兴趣。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包含英语词汇与语法的基础训练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训练,还应该包括英美文化,英美文学。大学英语课堂中将文化与英语教学结合,能提高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目前,很多高校英语教师对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知识有所欠缺,还有一些教师疲于授课,没有时间读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利用点滴时间读书,利用假期进修,丰富自己的内涵,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教给学生。特别是教授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英语教师,更是要从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注重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修养。

(二)利用课本资源拓展知识,积淀文化底蕴人文素养需要文化知识的积淀。文化知识的积淀则需要不断发掘和利用课本资源,拓展知识渠道。例如,笔者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E英语教程》,该书有一个单元是讨论中国的国画,教师根据这个主题展开延伸,将西方的著名画家和中国的画家进行风格比较,再将中国国画和西方油画进行比较,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再如,有一个单元分析了中国当代的建筑师,讲述这个单元要融合中西方建筑艺术,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使学生意识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进步。

(三)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与文化接轨双语播音主持专业(英汉双语)的专业特殊性,要求设置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如英语播音与主持、英语思维、英语国家概况等。目前很多高校的双语播音主持专业都设立了类似的课程。这不仅要求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更需要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单纯的双语教学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

(四)开设内容丰富的英语选修课对于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除了英语必修课,开展一系列英语选修课,比如“高级媒体英语视听说”“影视英语”“英语电影视听说”“翻译理论与实践”,都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五)举办英语课外活动,搭建学生展示平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仅仅靠短暂的英语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注重英语课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通过丰富的英语课外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自身人文素养。笔者所在学院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英语风采的平台,举办了丰富的英语实践训练活动。比如,为了锻炼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每年都要举行英语播音与配音大赛,至今已经举办十届。比赛首先在全校进行海选,再进入到复赛,最终决赛,每一个环节都指派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培训指导。这个比赛可锻炼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促进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比如请选手进行即兴图片英语评述的环节特别考查选手的知识底蕴。此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外社会实践,比如赴美社会实践(summerworkandtravel),每年都有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美国体验生活,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回来的学生还要进行汇报演讲。这个实践活动使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受益匪浅。

(六)重视人格塑造和德育培养一段时间以来,知识性电视节目颇受欢迎。然而,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人格的养成,也谈不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诗经•小雅》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提到品德的重要性。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也曾说“只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批麻烦。”在英语教学中,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塑造和德育的培养。比如,每年利用西方的感恩节,对学生进行感恩之心的培养。

总之,在传媒越来越国际化的当代,需要高质量的具有文化素养的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应该加大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天欣.浅析高校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6):101-102.

篇4

关键词:医学人文;进修医生医学从来就不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统一的一门科学。医学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和人文性。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意志、情感等许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常常表现为一个人的气质、人格和素养。我院每年都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个学科的进修医生,他们都毕业于国内各大医学院校,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来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新的临床医学技术和治疗理念。但人文素质普遍不高,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引起了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纠纷。以下就如何提高进修医生的人文素养谈谈我们的经验。

1进修医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进修医生都是毕业于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在所在单位临床一线工作数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有的已经成长为当地医院的技术骨干或科室主任。他们大多数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专心于临床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但人文素养缺乏的现象也不时的会在一部分人身上表现出来[1],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①在工作中常常忽视患者的根本利益,实用主义思想突出;②劳动组织纪律观念不强,自由主义严重;③在与患者交流中不注意自身的仪表和言行,在患者或家属面前发泄自己的不满,影响患者的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④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个人英雄主义严重;⑤临床工作中盲目崇拜权威,缺乏独立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缺乏创新精神;⑥不注意患者隐私权的保护;⑦医生与患者的距离越来越远。过分的相信先进仪器设备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过度依赖昂贵进口药物与手术,夸大医疗技术的作用[2]。

2人文素质缺乏的主要原因

进修医师人文素质缺乏会影响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医患关系的改善。进修医生缺乏人文素质的现象很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3],分析起来主要有一下几条:①先天不足。我国医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分在理科班学习,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导致人文素质“先天不足”。考上医学院校后,学校把专业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任务和重点,专业课成绩的好坏成为评价一个学生的主要标准,导致人文素质“先天不足”更加严重。②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导致了许多不和谐、不健康的社会因素出现,而反映在医疗领域里,则是一些医疗行为背离了医疗的公益性,一些医疗机构将患者看成消费的主体,医患关系也演变为消费关系。这就导致医疗行业缺乏人文关怀,医生成为冷血的代名词。③进修医生所在工作单位不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许多医院往往把医疗技术的提高作为工作重点,过于以自我为中心,重视专业技术理论的的学习,忽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④地域和习惯差异。不同的文化氛围,对本地的人文氛围了解不够深刻,有时还有信仰和语言的不同,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容易出现误解和隔阂,产生不必要的纠纷[4]。

3提高进修医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纠纷困扰着各个医院,使医院疲于应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进修医生在医院作为一线医生,直接与各类患者接触,其人文素质的高低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具有很高人文素质的进修医生,往往能及时发现处理患者和家属细微的关切,化解他们的不满和不理解,从而能大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提高进修医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提高进修医生人文素养,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完成学业,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单纯的说教教育模式在他们身上作用有限,而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起反作用。只有持之以恒,齐抓共管,人文素养教育才能够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5]。

4.1提高教员自身的素质,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医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不是可以短期培训速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伴随着行医的整个生涯。因此,我院的每一位中青年教师也都力争以老一辈专家、教授为楷模,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救死扶伤”的职业观等人文精神理念,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临床带教中,不但向学生讲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要结合患者的实际困难,提出最为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不盲目使用昂贵设备和药品。向患者传递将积极的正能量,避免消极情绪。教员的言传身教,往往会在进修医生身上起到巨大的示范效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积极营造人文教育的良好氛围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培养人的人文素质无疑是有利的。医院也不定期聘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教授老我院讲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效果明显。总之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只要思想重视,常抓不懈,就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参考文献:

[1] 何学军,张荣波,赵昌. 对医学生仁爱情感的调查与认识[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26(1):26-29.

[2] 李春艳,段志军,王莺燕,等. 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26(4):240-242.

[3] 邓树生.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6(774):75-77.

篇5

(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04)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动漫人才的重要力量之一,但在培养动漫人才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使动漫作品失去生存的文化土壤和根基,无法创作出优秀的动漫作品。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动漫创作人才是创作优秀动漫作品的关键,是中国动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 :高职;动漫人才;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57-03

动漫产业作为新兴的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高职院校是培养动漫人才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动漫人才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综合性知识体系的重视程度不够、培养方向过于狭窄、人文精神的培养缺失等。高职院校动漫人才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使得学生在动漫职业生涯中发展后劲不足,原创能力普遍缺失,表面上看是技术能力不够,但其深层次原因却是人文素养不高。

高职动漫人才培养的人文缺位

中国动漫产业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动漫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仍不成熟。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动漫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肩负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然而,在高职院校如火如荼开设动漫专业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1986年以前,中国动漫创作人员秉承中国文化和艺术风格,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但随着世界其他各国动漫的崛起和世界动漫技术的发展,国外动漫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并赢得了大量的观众。西方文化的蔓延、渗透,对我国动漫制作技术的提升和制作手法的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我国动漫的发展。但中国的动漫工作者逐渐一味地盲目跟风,模仿欧美、日韩等的动漫手法,丧失了自我风格,没有实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有机融合。美国的动漫作品中会体现出美国文化中乐观向上、英雄主义、幽默风趣、温情脉脉等特点,而日本动漫作品中则贯穿着日本文化中坚忍不拔的人性、精神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由于盲目跟风,导致中国动漫逐渐丧失了人文基础和精神内涵。其实,欧美、日韩动漫在国际上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外因在于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民族传统,在动漫形象上充分表现民族信仰和核心价值观,内因则在于动漫创作人员具有较深的人文素养。反观中国动漫作品的灵魂在哪里?中国动漫创作人员人文素养的缺失使创作的作品在动漫形象上无法表现人性,不能触动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刻画不细腻,在动漫情节和创作手法上既没有传承民族文化,又没有创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为贵”等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动漫作品中已难觅踪影。这样的动漫作品是没有灵魂的作品,无法牵动人心,更无法走向世界。

我国在培养动漫人才的过程中,多以国外优秀动漫作品为标杆,对我国优秀的可挖掘的民族文化讲得甚少,培养出的动漫人才人文素养不高,致使创作出的动漫作品主流价值观不明确,逐渐导致中国本土动漫风格未能得以继承和发展。

动漫人才具备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一)人文素养及构成

关于人文素养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所谓人文素养,是指经过人文知识学习而内化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具体表现为人的思想品位、心理素质、气质、修养、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等。大体而言,人文素养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基础,人文知识包括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美学知识、艺术知识、传统与习俗知识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内化,人文素养是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将人文精神通过内心的认定、取值、积淀、拓升而定型为个人的心理认同与行为规范;人文形态是人文素养的外化,是人们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艺术气质的具象表现。

人文素养是内在的价值性品质。缺乏人文素养(尤其是民族价值观)指引的动漫作品是不能引起观众共鸣的。我国目前大量引入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动漫作品以弥补国内市场的空缺,满足广大儿童和青少年的观看需求。然而,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西方的动漫在宗教上并不完全适于我国观众,部分西方动漫作品的作用是消极的,他们宣扬的暴力、文化、道德观和价值观与我国文化存在一定的矛盾,对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国的动漫创作者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够制作出向观众输送正面价值观的动漫作品,能创作出充分注意本土文化以及人性表达的动漫作品。

(二)动漫创作中人文素养的内在需求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讲求时效的今天,我国动漫也搭乘着快速列车,动漫作品过于强调技术性而无法表现丰富的内涵,无法彰显民族的人性和灵魂。根源在于无法静下来研究本土的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将中国的民族精神、民族价值观赋于动漫角色上,致使动漫作品失去灵魂。这种人文素养的缺失使动漫作品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和根基,就无法创作出优秀的动漫作品。动漫作为一门以创意为核心、综合性极强的艺术,集文学、戏剧、美术、影视、音乐等特点于一体,其创作过程是综合多种人文知识、融合人文精神的过程。现以动漫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几个环节为例,说明人文素养对于动漫创作的重要性。

剧本写作 剧本是对整个影片的故事描述。好的故事和题材是创作好的动漫作品的前提。近年来,我国的动漫剧本一般模仿日美风格,再加上急功近利以及道德失范、价值失范等不良现象的出现,产生的效果往往是“东施效颦”,在故事情节中未能寄托思想信仰等抽象的价值体系。我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传统和“重义轻利”的价值传统等在国内的剧本中已难觅踪影。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灿烂,提供了丰富的故事题材,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念、人文理念和人文思想。好的剧本需要创作人员具备丰富的文化修养,对中国的哲学、历史、宗教、文学、传统习俗、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有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人文精神,从中挖掘出符合中国审美标准的题材。动漫剧本实际反映的是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等内化的人文精神,反映的是作者对社会发展、历史、生命、环境、宇宙等的认识。

角色设定 动漫形象是动漫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动漫产业中开发衍生产品进而形成价值链的开端。国外的动漫作品能深入描摹人性,在于创作者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能准确把握角色特征并细致刻画。我国早期的动画人物造型渗透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完美地传达了中国山水画的幽深意境和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近年来,中国很少创作出属于自己民族的动漫形象,多数动漫作品中的角色性格刻画不深刻,形象刻板,角色缺乏“灵魂”。要塑造优秀的动漫形象,就要求造型设计人员对古今文学、历史学、美学、民间艺术等都有深入的了解,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塑造出有血有肉、体现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民族动漫形象。这是中国动漫崛起的必由之路。

场景设计 日本的动漫作品深受喜爱的原因之一是细腻又充满日本民族文化的场景设计,浓郁的民族气息使观众在被剧情和动漫形象打动的同时,也被朴实的民族文化所吸引,如神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饮食文化等。通过场景可以感受一个民族的风俗、建筑、历史、信仰和价值观。我国的动漫场景设计人员人文素养缺失,导致创作出的动漫作品缺乏民族特色,大量的模仿和急功近利的粗制滥造,使动漫作品渐渐失去了中国传统特色。我国的少年儿童在这种动漫作品的影响下又如何去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优秀的场景设计人员必须对我国的交际礼俗、服饰习俗、饮食习俗、居住习俗、节日习俗、信仰习俗等传统文化与习俗进行深入了解,对我国的历史、古代哲学、文学等把握透彻,并将其运用到场景设计中去,让世界通过中国动漫作品了解中国的传统与文化。

影视语言 影视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是影片用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传递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语言。优秀的动漫作品可以借助独特的创作理念,通过独特的影视语言向观众传达出导演对宇宙、对生命的思考。赫尔佐格曾经说过:“要是你习惯了把镜头设计仅仅建立在美学的基础上,你就永远跳不出庸俗的框框。”影视语言不仅仅需要美学素养,还需要哲学、戏剧、舞蹈、音乐、文学等方面人文素养的积累。但凡好的动漫作品,无不有思想深度,有人文关怀,有丰富的想象力,有视听冲击力,这也是对动漫创作团队综合人文素养的要求。

不仅在上述的动漫制作环节中需要动漫创作人员具有综合的人文素养,在动漫制作的整个过程中,如分镜头设计、风格设计、原画设计、配音等各方面以及动漫产业的营销与管理等各方面同样需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动漫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要适应动漫产业的需要,动漫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哲学与宗教、文学、艺术、历史、风俗与名胜、美学与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将其内化为人文精神,并外化为人文形态(人文行为),形成稳定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并将其融于自己的动漫创作中,使动漫作品展现民族精神和灵魂。笔者认为,动漫创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两方面,具体如图1所示。

人文素养对高职动漫人才培养的启发意义

高职动漫专业不仅仅需要数字技术应用知识、艺术学科知识,同时需要学生了解文学、历史、音乐、摄影、民间文化等多方面知识,需要的是对跨学科知识的综合与整合能力。现在国内大部分高职动漫培训教材都以美国、日本动漫为蓝本,鲜有本土传统和优秀动画的案例剖析,学生接受的知识自然受到美国、日本动漫的极大影响,把美国、日本动漫作为学习的榜样,对中国优秀动漫知之甚少,也就无法挖掘丰富的本土动漫资源,也无法创作出具有鲜明的本土风格的动漫作品。另外,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价值观越来越趋于物质化、技术化,对追求文学、艺术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急功近利的思想逐步占据了社会的主导地位。受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影响,以制作时间周期衡量收益的价值尺度使大量的动漫作品粗制滥造后便投入市场。动漫从业人员文化底蕴的积淀,内在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可以使动漫从业人员放下浮躁的心态,反思技术与艺术、文化的关系,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指导自己的创作。

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动漫创作人才是创作优秀动漫作品的保障,是中国动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培养动漫创作人员的人文素养,提高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以提升动漫作品的精神内涵,展现动漫作品的中国文化特色,展现角色的人性,赋予角色以民族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中国动漫实现创意发展的关键。重视人文素养对高职院校动漫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艳,郝春生.人文素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石亚军.人文素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7-50.

[3]王冀中.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2.

[4]向怀林.人文基础[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301-302.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一)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决定了必须要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中生在学习和身心发展方面表现出一些特征,相比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明显增强,目的明确,更服从于主体心理调节上的需要;认识水平提高,独立能力、自我意识、独立感增强,成人的指导和调节逐渐成为辅助。高中生懂得了一些事情,但是又不能彻底的了解,在意志和情感上缺少一种关爱,使得他们的意志和情感相对比较脆弱,不健康的学习方式也会使一些高中生感到厌学、自卑。以上这些问题都突显了对高中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紧迫感。

(二)现代人人品人格的失落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丰富的物质生活面前,精神生活贫乏极了,人们找不到正确的生活目的和人生观,只是一味的沉迷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与享受之中。人文教育是以人为能动性的生命作为前提,人本身具有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能力,用过去的说法,就是人性的因素。人性的因素与知识的因素不一样,人性是人的生命以内的东西,知识是人的生命以外的东西。对于处在成长中的高中生,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势在必行。

(三)人文素养教育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全面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加强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实际上就是为培养现代化的中国公民打下基础。个人的人文素养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人文素养的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人文素养的高低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尺度。缺乏人文素养就意味着社会的发展失衡,必将终究影响到社会的长远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实践探索

(一)创造和谐的人文校园环境

校园作为育人的主要场所,应该具有优美的物态人文环境以及构建和谐的人际人文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具体潜移默化的长效性。从形式上看,它没有明确的教育者,受教育者也并不察觉自己处在受育的过程中。这种教育是学生身在校园环境中无意间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他们更多的依赖于自身的态度体验、情感体验和非认知心理因素启动的状况。

(二)提高高中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高中生阅历短浅,对教材的内容、形式及所负载的人文精神、思想、情感的深层把握更多地依赖于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应通过巧妙地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和意义,有意识地引领他们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精神盛宴”。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人格素养,以渊博的知识、超强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来影响和感染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来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取得预想的结果,必须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以满腔热情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真挚的感情来带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里遨游,给学生以真诚和无私的爱。

(三)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内的资源,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一颗爱心去关心学生,用一份责任来担负学生,在课堂这个集体氛围中对高中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在课堂互动中,语文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出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从而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深度挖掘教材的人文意蕴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它以知识运用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①在识字和写字中领略中华汉字的文化底蕴。汉字博大精深,里面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我们可以从汉字中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趣。在我们在训练学生阅读的时候,语文教师应当抓住时机来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优良品格移植到自己身上,借助教材中这些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③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写作一直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实际上就是用人文的视角和胸怀去思考社会、解读人生和畅想未来,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④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表达交往能力。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中学阶段是训练学生系统言语的最佳时机,语文教师要抓住机会努力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话语权,逐步培养学生敢说、能说、会说、乐说的习惯和勇气。⑤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综合活动课要求语文教师改变以往灌输式、主导式的教学方式,要求语文教师在综合活动课中扮演启发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五)改革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考察语文教学的情况,通过完善教学的过程,改进教学内容,促进高中学生能有效的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但是现实中,过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太注重评价结果,过多关注考试的成绩,而忽视了学习的全面发展,对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和片面。语文教学更注重情感的特点,不能完全采用单一的量化方式进行评价,应该采取见仁见智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的评价体系。

三、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可见,借助语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育正确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郝亭亭.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11(02)

[2]吴惠青.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命教育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2010(01)

[3]刘洋.浅谈人文素养在高中语文新课程中的存在、价值和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8

篇7

    【英文摘要】 content:The passage is originated the relevant achievement and Chinese teaching's reform and practice in the middle school's reading theory researching.The passage put into effect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 humanity accomplishment in reading teaching;the humanity connotation in reading teaching;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humanity significance,the training approach and the teaching self-examination of the humanity significance,etc.Reading teaching is one social sciences,the humanity spirit is its fundamental character.Our country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always emphraizes instrumental quaility and thinking quality,but ignore the humanity,neglect the artistic quality of reading teaching which is known as a carrier of identification and praise the humaism in human culture.Train student's humanity accomplishment in reading teaching,that means we should insist on the teaching idea take student as basis during our reading teaching. We must car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ighten the pulse of Chinese teaching,adopt the teaching pattern of deciding for oneself,cooperation,and inquisition pass the fundamental approach develop yourself step by step by the force of enviroment.Make great efforts to excavate resources for education in reading teaching material,arousing student's interest,improves student's reading abiiity,train students'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consciousness and fine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expand students' thought space and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for students' lifetim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vide poverful ideological driving force and inexhaustible intellectual support.The author hopes that with the link of the passgae,to get more help from educating field,to push forward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reform commonly.

    【中文关键词】 人文素养的培养; 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英文关键词】 the training of Humanity accomplishment; reading teaching;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pattern; the basic approach of training student’s humanity quality

    【毕业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引言 4-6

    第一章 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现状及原因分析 6-10

    (一) 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现状 6-8

    (二) 语文阅读教学忽视人文性培养的原因分析 8-10

    第二章 人文性的内涵 10-17

    (一) "人文精神"的内涵 10-12

    (二) 理论依据 12-17

    第三章 人文性培养的实施途径 17-39

    (一) 实施模式:自主、合作、探究 17-21

    (二) 实施途径:熏陶感染 21-31

    (三) 实施内容 31-39

    第四章 培养学生人文性的意义 39-42

    (一) 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39

    (二) 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9-40

    (三) 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愈识和良好的审美的趣味 40-41

篇8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作为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之一,主要指的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素养,其中蕴含的核心含义是对人的生存价值及生活意义的关怀。其与一般历史知识中所蕴含的自然科学知识相区别,其是一种诞生并升华于意识世界的观念及感受。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想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需要加强引导学生从理论知识中领悟到相应的道德观念,还需要教师对人文素养的培育予以充分的关注,将其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学核心之一予以对待。

(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由于人文素养说是一种人的生命价值为认知核心的价值观念,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及对平等自由观念的追寻意识,而学生将这些观念及意识融入到生活实际中,则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人文素养的培养还能够促使学生重视个人思想及行为的解放,从而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更加突出的创造性及个性特征,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而就本文所研究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来说,其主要体现在历史学科的人文特性上,历史学科本身就是通过研究以往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问题得出现实意义的学科,因此加强历史教学过程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能使得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也能更好地领悟到历史学科更深层次的教学意义。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

就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来看,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概括性地来说包括两个方面:

(一)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当前我国部分高中历史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及高考前应试教育模式的制约,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依然采取的是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而并没有依据新课程标准改革中提出的要求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由此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难以得到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人文素养培养重视程度不足

除了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之一原因之外,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过程中对人文素养培养重视程度的缺乏也是造成学生人文素养无法得到提高的重要原因。具体地来说,有些高中历史教师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掌握书本上所罗列的知识点,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便已足够,而对于书本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的人生价值观等人文素养未予以充分重视,由此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产生了制约作用。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优化对策

(一)推动教师教学理念转变

据上文所述,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性是导致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受到制约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情况,首先就应当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首先,学校应当有针对性地组织高中历史教师进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法及重要性的培训,使得高中历史教师能够充分重视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改变高中历史教学“重课本,轻素养”的现状。

(二)积极构建开放历史课堂

除了在教学理念上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予以重视之外,高中历史教师还应当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而由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在于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构建开放性的历史课堂,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理解并学习历史知识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从而促使学生的人文主义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举例来说,在学习古代封建君主制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电视剧内容进行联系展开讨论,并以此为基础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由此以实现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及自由思想等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深入发掘研究教学文本

虽然说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与重视课本知识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矛盾与冲突,但是就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要想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以提高人文素养,就必须对书本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与研究,从而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够有一定的来源和依据。如在学习近代中国反侵略历史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向同学们播放各种爱国电影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国反侵略历史的思索与探究,从而从中得到以爱国情怀为核心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及优秀的人文观念。

篇9

关键词:化学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共有的重要目标。化学是一门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科学,然而化学学科的发展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关系到社会文明的进程,化学发展的历程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是相互交织的。所以,化学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人文教育是化学教学不可抛开的内容。过去,我们的化学教学过于注重化学知识本位,而忽略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中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是要关注学生作为人这一精神核心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是非常广泛的,笔者认为作为化学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求真求实、与人合作、关爱环境等品质。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充分利用并拓展化学史知识,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价值取向

化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连,人们对化学知识的应用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也促进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化学发展的历史凝聚于人类文化发展中。比如,历史上近千年的丹(炼金)术时代,化学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分子、原子及元素等概念得到科学的定义后,化学以一门真正的科学展现在人们面前。化学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认识世界不断深入的历史,所以深入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能促进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人的成长特别是精神追求的发展需要有榜样的引导,只有向着高尚目标努力前行的人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历史上多少化学家,他们不仅是化学研究领域里的精英,更有为科学锲而不舍,为维护正义与世界和平而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比如诺贝尔、居里夫人等等,他们无不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二、重视化学实验探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通过探究形成某一个概念、原理或者验证了某一事实,更在于培养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和认识。化学定律的形成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不能凭想象或捏造。实验过程中要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过程与现象。学生实验往往会出现我们始料未及的结果,这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深入追究、查找原因。有时一个实验的表象会有较大的差异,而学生对这种表象的认识又有偏差,要引导学生相信真实的观察。通过对实验的真实感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W态度,进而影响他们的人生态度。

三、联系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特别是关注环境的意识

化学是生产、生活的科学,化学来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化学研究最终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一个美好的理论,如果不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社会的发展,那是没有用的,也不会被人们所记住。我们的化学教学要充分结合社会生产实际,问题从实际中来,理论用于阐明实际现象,这样,学生明了学习化学的意义,学起来会更有激情、更有兴趣。

教学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这就使学生关注学习和关注社会联系到一起。

关注整个人类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化,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它在给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特别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极其严重。化学教学要责无旁贷地承担培养人们环保意识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知识,使学生加强认识,而且要通过研究性学习及社会实践等新课程设定的学习专题做一些环境监测、调查的课题,使学生亲身感受保护环境的意义。

四、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的师生氛围,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的精神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探究、共同学习、共同提升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这样的民主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确立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自信和习惯。以小组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相互协作,在知识上相互补充。这样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关注、相互合作的精神。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55-02

人文素养即是新时代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我国在近几年大力推行人文教育,其中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新时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同样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基础。新课改着力培养学生的素质,而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素材,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正确的观念,能和社会更好的融合。

一、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探究存在的问题

1、人文素养的内涵分析以及现状

何谓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简单的来讲就是人类的自我关怀,即对人类尊严、价值追求的关心和维护,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心灵的完整性。还包含人的自然情感、道德情感、审美理性以及宗教理性的统一,对人类留下来的精神文化珍视传承,全面的发展理想人格。现如今,人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责任感淡薄,缺少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奉献精神。

2、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核心就是人文素养。钱理群教授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给人建立了精神的底子。这个任务,现如今语文教学应当担负起来。”其重要性在于形成正确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它能通过各种的人文学科知识的吸收而形成人格、气质、道德和思维方式,让中学生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1、从教材中挖掘人文情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元素。还有着大量的人文情感,由于学生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感情体验以及学生的个人性格、品质都不同,也就形成了同样的文章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初中语文教材资源,用其中的人文情怀来影响和感化学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积累和训练。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耐心的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能自主的将自己的感受积极的表达出来。 例如,在上朱自清《背景》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有关于父亲的感人视频或者播放歌曲《父亲》,渲染教学背景,引发学生对于自己父亲的思考,体验来自父亲对自己深深地爱以及付出。让学生的情感可以得到流露的同时能跟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资源,让教材中的人文情感可以感染到每个学生。同时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主的去接受人文的熏陶。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渗透人文

人文的培养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无法相割裂。因为,在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设置来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中渗透着人文性,对学生的人文培养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跟学生交流沟通,借助问题能有效的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能有效的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能及时的对课堂教学做出调整,推动课堂发展,促进学生进步。比如:在学习《岳阳楼记》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含的思想,在教学中设置问题,“作者所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之处体现在哪里?古仁人的悲喜感情与外物是否无关,是否跟个人遭遇有关?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结合作者的资料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不存在的的人物。”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再加以不从说明,在讨论中学习,人文素养的学习也孕育在其中。

3、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发挥教师的模范引导作用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和传播者,其个人的情感素质、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因此,教师的师德教育不容忽视,只有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才能对学生产生好的影响和积极的引导,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具备亲切,宽容等性格品质。其次,教师对待每个学生要公平公正,做到不偏差,要给学生最大的尊重,欣赏每个学生。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从生活学习人文素养

文学从来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很多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的人文精神以及内涵,都是作家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真实经历,从而更好的去了解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结合自己经历过的生活经验,找到与文章中类似的情感体验,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的展开活动。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最好的素材。因此,应该在语文学习中跟社会联系。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是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观察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看待事情看待问题,避免学生逃避问题和不正确对待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

5、增加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

语文教学不是纸上谈兵,不是仅学习课堂中的知识就可以,课后应该多加学习和进行巩固,加强巩固和学习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实践,在实践中得到进步。例如,在《我的母亲》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同学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同母亲之间发生小故事,然后发起“给母亲的一封信”活动,表达对母亲的爱,或者对母亲小小的建议。然后自己制作小礼物,给母亲一个惊喜。最后指导学生将这次经历写成文章。通过这次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会感恩母亲,还培养了学生孝敬、关怀的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教师通过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中人文知识的讲解,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的人文精神,从而使学生自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为新时代时代培养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郝亭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