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半导体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半导体的意义

篇1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婴幼儿;臀红

[中图分类号] R17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a)-0187-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纸尿裤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臀红已经成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皮肤病,而且由于婴幼儿皮肤娇嫩,大小便没有规律,加之抵抗力弱,长期刺激后容易导致臀部皮肤潮红、湿疹、伴有粟粒样大小红色丘疹、破损、糜烂等,极易继发感染,甚至导致败血症,所以对婴幼儿臀部的护理至关重要[1]。本病房对收治的180例重度臀红患儿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入本病房的180例臀红患儿,其中,男102例,女78例;年龄1个月~1岁。原发病:化脓性脑膜炎93例,肺炎47例,其他4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臀红分类

轻度:仅有表皮潮红;重Ⅰ度:局部皮肤潮红伴皮疹;重Ⅱ度:除重Ⅰ度表现外伴有皮肤破溃、脱皮;重Ⅲ度:局部大片糜烂、溃疡、出血、表皮脱落,可继发细菌或者真菌感染[2]。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儿给予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功率500 mW,激光波长600 nm,清洗臀部后照射10 min,2次/d,照射时视臀红部位采取舒适,注意保护眼睛,佩戴护目镜,必要时需专人看护,探头距离臀部20 cm左右;对照组患儿只在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干净后涂鞣酸软膏;两组患儿均以7天为1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局部红肿、湿疹消退,无渗出,皮肤恢复正常;有效:局部破溃结痂,表皮干燥、渗出减少,创面减小,皮肤逐渐恢复正常;无效:臀红无缓解或加重[2-3]。显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经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2~3 d时,重Ⅰ度臀红全部治愈,重Ⅱ度臀红皮肤破溃处已结痂,重Ⅲ度臀红开始结痂,渗出减少;经治疗4~5 d时重Ⅱ度臀红皮肤结痂开始脱落,皮肤逐渐恢复正常,重Ⅲ度患儿臀部皮肤破溃结痂,表皮干燥,创面减小,皮肤逐渐恢复正常;经治疗6~7 d时重Ⅱ度臀红完全恢复,重Ⅲ度臀红部分结痂开始脱落,皮肤也逐渐恢复正常;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为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9%(P

3 讨论

婴幼儿臀红多出现在会阴(阴囊)、腹股沟、肛周等部位[4],由于这些部位皮肤角质层薄、柔软娇嫩,对外界刺激抵抗力低,加之大小便没有规律、一次性纸尿裤的频繁使用、不及时更换尿裤等,极易造成婴幼儿臀部皮肤潮红、湿疹、破溃等,因此,臀红已成为婴幼儿常见的皮肤损害性疾病,严重者会导致败血症。臀红发生后,应尽量使用纯棉、柔软、吸水性强的棉布尿布,避免使用一次性纸尿布[5],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布,清洗臀部,不要用毛巾或卫生纸直接擦拭臀部,以免加重臀部皮肤的损伤,保持臀部皮肤干燥,加之必要的护理干预对治疗臀红有着重要意义[6-10]。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是采用进口长寿命半导体激光发生器,为冷光源,不产生热损伤,不会引起烫伤,也不会对男性生殖器功能造成影响。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软组织炎症具有消炎、止痛、促进组织再生、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故对婴幼儿臀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照射时患儿舒适,顺应性好。

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 d后观察组皮肤基本恢复正常,说明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是治疗臀红的有效方法,且操作简便、安全,节省时间,减轻了患儿的痛苦、缩短了疗程,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婴幼儿家属的健康宣教,以预防臀红的发生,提高婴幼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丁川中,王凤姣,肖嫔,等.2种药物治疗婴幼儿重度臀红的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2009,(10):60-61.

[2] 吴丽蓉,黄月华,王英.3M无痛保护膜在新生儿臀红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43-44.

[3] 张海燕,丘冰青,欧琳华,等.局部氧疗治疗新生儿尿布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2):4718-4719.

[4] 庞继艾,周金芳,黄海燕.电吹风在小儿臀红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2,17(1):55.

[5] 李尚娣,陈海英,高永芳,等.喉风散与维生素AD混合液治疗臀红的观察及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3):429-430.

[6] 邵立平.茶叶治疗新生儿红臀210例临床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7):55-56.

[7] 黎荣芳.小儿臀红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2011,32(16):3351-3352.

[8] 闻燕芬.小儿臀红80例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09,2(5):70.

[9] 庄志云,林彩凤.新生儿臀红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10):61-62.

篇2

首先领导是能吃亏、能屈能伸的人,是不与群众挣名夺利的人,是甘于奉献的人,也是群众的靠山。做了领导,我们首先要有吃亏的思想准备,要有受气的心理准备,要有一点献身精神。日常工作中,普通群众不愿干的活我们要主动承担,老百姓有了委屈,我们要做他们的出气筒,耐心听他们的牢骚,在外面受了气,我们要勇于站出来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做他们的靠山。有了名利要主动退让,先群众后自己。要勇于承担责任,不怕得罪人,不能遇到这些事情就躲,怕别火烧到自己,更不能看到名利就上,否则我就亏了,如果我们认为那样我太亏了,那我奉劝你早点辞职算了,免得被老百姓轰下台。一个与群众争名夺利的领导,一个斤斤计较的领导是永远得不到群众的信任、拥护和尊敬的。在平时工作中,我们付出的可能要比普通教师多得多,在某些方面我们可能是吃了亏,但有句俗话说的好:“吃小亏占大便宜”。我们赢得的是人心,是更多的人支持我们、拥护我们、尊敬我们,这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其次领导是先行者,是榜样。作为领导,工作上要勤勤恳恳,恪尽职守,要做好,做出成绩。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们是靠业务技能吃饭的人,没有本事不行,所以作为学校领导的一员,我们要潜心钻研业务,要提醒自己时刻走在老师的前面,在业务能力上不能落后于普通教师,否则,人家就会从心眼里看不起我们,更何谈被尊敬,工作自然也就难以展开。同时,作为领导,更要在遵章守纪方面做表率,以身作则,决不能因为我们是领导,就可以搞特权,凌驾于学校规章制度之上。反之,我们要更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凡是要求老师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做好,言谈举止要得体,决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教师。

第三,领导是服务者。上级领导、老师信任我们,把学校交给我们,是希望我们带领大家把它办好,让社会、家长放心满意,让职工干起工作安心,这样我们就要树立起服务意识,为全体老师、全体学生及学生家长无条件做好服务,保质保量地完成领导和老师教给我们的任务。要时刻牢记:师生的事情就是天大的事。只要是合理需求,只要条件许可,我们随时随地做好服务。千万记住,不要认为我是领导,又不是我们的使唤丫环,凭什么大事小事听你的使唤。

第四,领导还应该是思想者。作为一个单位或部门的领导,我们要善于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展示自己的能力,发挥自身潜能,这样我们的领导才会发现我们。不要做被动的执行者,更不要人云亦云,缺乏主见,要多想想如何围绕学校总体部署开展好自己的工作。只有多动脑筋,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展示我们的个人魅力和实际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埋没人才,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3

关键词:早恋;班会;父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67-01

前不久还接到我班一位家长的电话,她对我哭诉,孩子与外校的一名异性同学走的很近,无论她如何劝说,如何强调高三的重要性,孩子都是置若罔闻。

面对这一现象,我沉思了许久,我深刻地明白孩子们现在的这种心理是正常的表现,我们作为教育者既不可放任自流,亦不可强加干涉,要正确疏导。我一直以为,我们不能把孩子们对异性的好感称之为“早恋”,实际上他们在这一个“恋”的过程中学会了爱,也学会了被爱,与其说是“恋爱”,不如说是“练爱”,练习着去爱,也练习着被爱。而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一个让他们去练习的对象,比如说孩子们至亲至近却又代沟不小的父母。

于是,我萌发了开一场“谈谈心 练练爱”的主题班会。

班会课一开始,孩子们看着黑板上“谈谈心 练练爱”的主题,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掩面窃笑,甚至还有一个平时个性张扬的孩子说:“老师,你写错字了!是‘恋爱’,不是‘练爱’!”孩子们笑作一团。我微笑着告诉他们,老师有没有写错字,一会儿再见分晓。

我面带微笑,对孩子们说:“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了两道问题,让我很难作答,今天我把两道题抄了回来,请同学们帮我找找答案。”一听这话,教室里轻微的一阵议论:给老师帮忙做题,有意思。

接下来,我把提前印刷好的问卷发了下去,所有孩子都低头认真阅读、作答:

1、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娥眉,面色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C、他可能会

2、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 B、她一定不会C、她可能会

十分钟后,孩子们都做好了。问卷收上来,我请班干部进行统计,发现:第一题有10%的同学选A,10%的同学选B,80%的同学选C。第二题呢,30%的同学选了A,30%的同学选B,40%的同学选C。

我把孩子们选择的答案结果给大家做一公布,孩子们互相讨论:

“她都毁容了,他一定不会再爱她,再和她在一起了!”

“其实也有可能,因人而异嘛!”

“我觉得女孩子对感情比男孩子要专一,所以,他破产后她会和他一起面对的!”

“不见得,现在这社会有的女孩子就是要傍大款的。”

“看来,美女毁容比男人破产,更让人不能容忍啊。”我笑着终止了孩子们的讨论,接着说“做这两题时,潜意识里,你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

“是。”孩子们答得很整齐。

“可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说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我看着大家,“为什么你就一定认为‘他爱她,她爱他’就一定是恋人关系吗?除了恋人,爱就不存在了吗?为什么我们首先只想到了恋人,好像我们忽视了很多啊!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我再一次地将问卷发到孩子们的手中,教室里忽然变得非常宁静,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变得凝重而深沉。几分钟后,问卷收了上来,班干部第二次统计,结果两道题同学们都100%地选了A他(她)一定会。

篇4

一、团体辅导能提高班队干部的团队意识

在“七巧板―团队协作”团体辅导中,把学生分为七组进行七巧板拼图游戏,给每组拟定不同的任务,在游戏过程中各组的学生有出现未做协调沟通造成拼图完成不好,使得分不高。有学生总结说:我们小组的协调和沟通出现了问题;每个人都只想到自己要赢,而忽略了同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遇到问题时要想方设法的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只有合作才能成功,才能达到你所期待的目标。

出现问题后辅导老师向学生提供相应的策略与方法训练,通过活动使班队干部渐渐地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发现他人的价值,加强团队协作意识,感受到团结的力量,领会合作和竞争的真谛。班队干部不要只关注自己那一尺方寸的小任务,要抬头看一看长远任务,看看周围人的任务是什么,看看眼前的任务与整个成长大目标之间的关系,要学会明智。在成长中有各种的挫折,各种问题情境,很多问题情境需要我们的团结,需要双赢,解决问题的方法比问题本身重要得多。将这种意识和感受落实到班级的管理中,班队干部也只有对团队拥有强烈的归属感,才会真正快乐地全身心地投身到班队的管理及各项活动之中。

二、团体辅导能提高班队干部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沟通与交流是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广泛的社会关系,在诸多困扰班队干部工作的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已成为最令人烦恼的问题。通过“驿站传书―沟通与交流”团体辅导,让班队干部们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和一定的沟通能力,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和沟通,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你的交流和表达是否准确,在交流过程中你传递的信息是否准确,别人对你传递的信息是否明了,很多时候你与老师、同学、家长的沟通中更多的需要是你正确的表达和交流。培养班队干部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排除沟通障碍,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情境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帮助解决在班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冲突及问题,充分体现沟通的重要性。培养班队干部的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及一定的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方法,使班队干部通过与老师、同学彼此真诚的沟通,增强自身的主动沟通和交流意识,学会在管理工作中表扬与批评的技巧,学会认识并赏识别人的优点,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学会如何关心他人,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增强交往自信心等。

三、团体辅导能提高班队干部的学习能力

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也是班队干部要面对的非常重要的任务,一名优秀的班队干部,必须要学习成绩优秀,这样才能在同学中间树立威信,班队干部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态度都是普通同学的典范。学习任务中有一条是阅读的能力,开启阅读能力的大门,就是注意力。经过学习、训练、培养,通过培训班队干部的注意力可以提升学习的能力。团队辅导中学习能力的培训,帮助班队干部们认识到学习有其方法,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及培养了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帮助自己学得又快又透彻,能力、知识的增长也就会加速。在学习过程中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培养了班队干部的学习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班队干部的学习能力大幅提高。

四、团体辅导使班队干部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通过“认识个性”团体辅导,让班队干部意识到,认识世界从对自己探索的开始,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学会面对自己的所有面相,如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别人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五、六年级的学生,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分化,而自我认识个性训练是以“认识自我和接受自我”为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训练通过一系列练习,如介绍自己这一环节,有些孩子说自己活泼、开朗、自信、执着等多种性格,让班队干部们认识到每个人和别人都不一样,这就是多彩的个性。每个人在面对不同的人和事物时,都有属于你自己个性方面的表现都不相同。在“如果你是一种动物,你希望自己是什么?为什么”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思考我是谁;我是否有价值;我心中的自己和别人心目中的自己有何区别等问题。让班队干部总结自己的个性特点,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希望成为大家瞩目的孩子,很优秀。活动中,班队干部在与同学的交流实践中,学会尊重其他同学,学会与不同性格的孩子交流可以相互的取长补短。通过与其他人的互动,激发多种观念的碰撞,启发学生的感悟与思考,帮助班队干部们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五、团体辅导能改善和调节班队干部的情绪

情绪是生命的寒暑表,是衡量良好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是否能有效掌控自己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将来成就的高低。“可控的情绪”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针对性地改善学生的情绪体验,帮助班队干部管理自己正面及负面的情绪,正面情绪会带给自己或身边的人非常阳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所有的事物,而负面情绪带给自己身体成长很多负面的作用。如,经常焦虑的学生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长期会消极地看待自己,感到自己能力有限,学习能力差,学习没有兴趣等。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班队干部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自觉、自愿地交流,让班队干部写出自己负面情绪的情景,要正视自己的情绪,要适当地表达,然后学会宣泄,学会通过运动、爱好、倾诉等方式进行情绪的调适,最后以“当……时,我认为……如果我能……我会……”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以理性的分析。做情绪的主人,学会掌控了解自己的情绪。

团体辅导为小学班队干部良好心理素质的成长,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能有效促进班队干部群体的健康发展,对学校如何利用团体辅导,对小学班队干部这一优秀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参考文献:

[1]EdE.Jacobs.团体咨询:策略与技巧[M].5版.赵芳,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5

一、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与走访调研,并梳理部分高校关于“三严三实”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并不尽如人意,表现如下:

1、高校法规、制度传达与落实力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我国有关教育发展、学校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度的出台, 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提供了基本的依据。然而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相关法规、制度的知晓程度并不尽如人意,多数师生对法的学习仅限于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规、制度, 而且了解不深,大家对从何种渠道获取相关法规、制度也不甚了解。一条法规、一项制度出台往往是只有上级知晓,师生员工并不知情,上传下达力度不够,普法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2、“依法办事”意识淡薄

高校中少数领导干部依法办事意识不强,对法律及高校中的各种法规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当前高校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但是对法治的认知仍然存在一定偏差,没有认识到现代法治中“依法控权”、“依法治官”的法治精髓。对于权力边界的认知不清,甚至将“上级明确要求”作为权力的界定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上级指示高于法规制度的情况。对于办事流程,存在决策忽视程序的问题,党员领导干部缺乏规则意识。

3、校务公开力度不足,维权困难

部分高校校务公开机制不完善,解决问题的处理流程存在漏洞,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困难,造成高校内部纷争与矛盾。在徐德刚(2005.3)的调查中发现,高校中出现纠纷,仅有39.43%的学生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更有部分学生选择“打个新闻热线,让媒体保护我来得方便”。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缺乏专门维护高校师生合法权益的法律服务部门。二是通过正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成本高、时间长。

二、导致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不强的原因

1、传统“人治”观念根深蒂固

“重人治,轻法治”是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来的治国方略,更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沉淀下来。这也是影响提高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的问题根源。

2、高校法规、制度的不完善加大了依法办事的难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社会关系愈加复杂。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范围逐步扩大,管理难度逐渐加深,造成原有管理机制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导致高校的管理不到位。同时,高校教育行政部门放权不够,不能彻底实现从人的管理转变为法的管理。而在发生纠纷时,更多选择行政手段来解决,而不是法律手段。对于高校内师生的违纪问题,仍缺乏有效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督,处理结果缺乏合法性。

3、对于法规、制度的学习、宣传力度不足

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知法、懂法才是依法办事的前提。而让高校师生了解本校法规、制度及问题的处理、解决流程才能真正的让“依法办事”落到实处。因此,加强高校法规制度的宣传,加大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力度、转变法治思维才是高校提倡依法办事的重点。

三、提高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的途径与对策

1、完善高校管理规章制度与流程

进一步完善“权责”划分,细化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及责任。用科学的方法对各种常见事件进行分析与分类,明确其产生的根源及本质,最终明确权责所属部门,确立处理事件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流程。组织专人对事件的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具体办事流程,针对办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与记录,并建立相关问题档案。同时,针对高校法规制度进行定期审议,结合相关实际案例,对法规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与漏洞进行探讨并加以改善。

2、严以修身,提高法治思维

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法治思维与法律意识。只有树立法治思维与法律意识,才能够真正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培养法治思维习惯是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内在因素,通过组织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常态化的学习,将法律知识作为高校学习培训的必修内容,为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奠定基础。

3、严以律己,严格依法办事

在实际工作中合理运用法治思维,逐步提高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要做到办事要依法,执法要严格。以高校法规制度为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与流程,并对处理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审查,杜绝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

其次,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也需要外在环境的推动。建立对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做出较为重大决策的责任追究机制,同时,将依法办事状况纳入考核机制。利用必要手段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提高法治思维,从而提升依法办事能力。

4、严以用权,加强监管力度

强化高校中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严于用权,加强监管,降低腐败机会。对高校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反应灵敏,对责任人做出的决定进行核实,以确保处理结果的公平公正,并确保落实到位。高校法规制度、重大决策要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通过校内各种组织途径与管理部门,将高校法规制度传达至每一个教职工及学生。加大高校师生对学校制定规章制度的参与力度,向全校师生公布各类问题的处理方法与流程,并明确相关责任人与事件问题的处理时间,提高群众监督力度,从而提高校园的民主、法治氛围。

篇6

【关键词】半导体器件 模式转换 冷暖空调 温度调节

1 引言

利用半导体调温技术对室内进行温度调节是一种新型温度调节技术,与现有的常规压缩式制冷机相比,具有重量轻、寿命长,工作起来无噪声等优点,同时由于不必使用气体冷却剂工质,所以也不会构成对环境污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空调。目前应用半导体温度调节技术的场所已经来越多,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医疗等部门。但是由于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其P-N结的固定结构使得半导体空调的制冷和制热之间的转换比较困难,所以一般由半导体致冷器制成的空调器都是单一的制冷空调机,而这种单纯制冷空调尚不能满足市场的商业需求。如何改变现有的半导体调温结构,实现半导体制冷和制热模式的有效转换,已经是当今半导体调温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难题,也是真正让半导体调温技术实现商业化价值的关键。

本论文提出一种利用半导体调温器件模块化设置,通过模块转动方式实现半导体制冷和制热模式的有效转换,到达利用半导体调温器件既能制冷又能制热的目的,通过半导体冷暖空调结构设计,使得半导体冷暖空调能满足市场的商业需求,实现“绿色”空调的商业化应用。

2 半导体冷暖空调原理

半导体温度调节都是通过半导体调温片来实现的,所谓半导体调温片采用的就是具有P-N结的热电偶对,采取直流供电,利用直流电流通过P-N结时所产生的不同温度效应来实现热交换,这种效应也就是一种热电效应。通常都认为这种热电效应是建立在珀尔帕效应基础上实现的,但实际上这种效应是建立在五种不同的效应组成的基础上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赛贝克效应、珀尔帖效应、汤姆逊效应、焦耳效应,以及富里叶效应。这五种效应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如下:

2.1 赛贝克效应

所谓赛贝克效应是由俄罗斯科学家赛贝克于19世纪所发现的一种温度效应,即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所组成的闭合回路中,如果两个接头具有不同的温度,则会在线路中产生电流,这种电流称被为温差电流,这个闭合回路便构成温差电偶,产生电流的电动势称为温差电动势,温差电动势的数值只与两个接头的温度有关。这种温度效应称为塞贝克效应(图1)。

2.2 珀尔帖效应

法国科学家珀尔贴发现了热电致冷和致热现象-即温差电效应,所谓温差电效应就是在电流通过两种不同导体形成的回路时,在两种不同导体所形成回路的结点处,随着电流方向的不同会分别出现吸热或放热的效应现象,这种效应现象就称之为珀尔帖效应。珀尔帖效应的原理如图2所示。

2.3 汤姆逊效应

所谓汤姆逊效应实质就是一种温度梯度的效应。1856年英国物理学家W.汤姆孙发现当电流流过不同温度的导体时,也会产生吸热或放热的效应现象,这种效应现象是由英国物理学家W.汤姆孙发现的,所以称之为汤姆逊效应,汤姆逊效应的原理如图3所示。

2.4 焦耳效应

所谓焦耳效应就是指当电流流过导体时所引起温度变化的一种现象,而且这种效应是一种不可逆的效应,同时也不属于温差电效应,但现在经常将焦耳效应与焦汤效应结合起来考虑。

2.5 傅里叶效应

所谓傅付里叶效应就是指单位时间内经过均匀介质沿某一方向传导的热量与垂直这个方向的面积和该方向温度梯度的乘积成正比效应,而热量传递的方向则与温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综合上述五种效应组合,可以看出所谓半导体调温就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当电流流经不同的导体,尤其是半导体材料所形成的结点回路时,在结点处会产生放热或吸热(制冷)现象而实现调温的。

但是现有的半导体调温技术之所以难以推广,主要是两个问题,其一是功效较低,难以与传统的制冷剂空调抗衡;其二是现有半导体的调温材料如何进行冷热转换的问题。这其中第一个问题在新的高效半导体热电元件诞生后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目前的高效半导体热电元件的优值系数已经超过13×10-3K-1,在温差50℃时,高效半导体热元件的制冷系数大于3,制冷效率甚至高于压缩机制冷。而第二个问题正是当前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前认为半导体的冷热转换可以直接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实现,但实际应用中发现采取这样的冷热转换方式不利于半导体的调温材性能的利用。众所周知,半导体主要是为N型元件和P型元件二种材料组合,其中N型元件通过电子载流子进行导电,而P型元件通过空穴载流子进行导,在N型元件接入直流电正极,P型元件接入负极时,N型元件中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将由上向下移动,并在下端与电源的正电荷聚合,在聚合时还会放热;而P型元件中的空穴在电场作用下将也会向下移动,并在下端与电源的负电荷发生聚合,聚合时也会放热;同时,N型元件的电子与P型元件的空穴在上端分离,分离时会吸收热量。但是N型元件和P型元件对于吸热和放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而且制冷或制热之间的转换如果长期通过电流改变容易造成器件损坏;为了有效利用N型元件和P型元件的性能我们现在都只是利用半导体的N型元件和P型元件来进行制冷,这也是当前的半导体调温主要只是用于做半导体制冷的主要原因。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采用简单的电流换向实现半导体调温器件的冷热模式的转变是不理想的,因此本设计主要通过结构的改进来实现半导体调温器件的冷热模式的转变,将半导体调温器件设计成一种模块,并将此模块安装在一个带有冷热腔室的壳体内,通过半导体调温器件模块的转动来实现半导体调温器件的冷热模式的转变,结构原理如图4。

通过图4可以看出,本设计的主要原理是将半导体调温器件设计成一种可以在壳体内转动的模块,将半导体调温器件模块通过一个转轴安装在空调的壳体内,根据半导体P-N结的调温特性,在需要对室内进行降温时,将半导体P-N结制冷的一面面对室内;在需要对室内升温时,将半导体P-N结发热的一面面对室内,通过转轴的转换即可实现在壳体内的半导体调温器件的冷热模式的转变。采用这种冷热模式的转变方法,可以不改变原半导体调温器件的电流方向,保持半导体调温器件P-N结的各自优势,只需通过器件的面向改变实现冷热模式的转变。

3 半导体冷暖空调结构设计

根据上述的设计思路,本设计所提出的结构设计方案主导思想就是将半导体调温组件模块化,并达到能在一定空间能转动,其设计过程如下:

3.1 半导体调温组件结构设计

采用高效半导体热电元件堆叠成块,使每个元件相连接的都是不同导电类型的元件,串联起来形成大功率的半导体调温组件,并在调温组件的两面分别加装散热翅片,形成一个圆筒状体,在圆筒状体组件的两端设置转轴,并在转轴的一端设置半导体调温组件的N型元件导电环和P型元件导电环,这样就形成了半导体调温组件(图5)。

半导体调温组件制冷时,将冷端面置于室内吸热,热端面置于面向室外,并通过风扇将热端面的热量吹到室外,以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而在冬季需要给室内升温时,则通过调整半导体调温组件的转向来改变半导体调温组件的冷热位置关系;将半导体调温组件方向转变180度,此时半导体调温组的冷端面就变成了面向室外吸热了,而热端面变成了面向室内放热,从而达到加热室内温度的空调目的。

其中,半导体调温组件的上下面均采用陶瓷片,并经过掺杂处理,以此提高导热性能,主要成分是95%氧化铝。在它的表面烧结有金属化涂层。

与陶瓷片连接的是散热翅片,散热翅片纵向排列,主要起导热作用。通过锡焊接在陶瓷片的金属化涂层上。

上下导流片之间是半导体致冷元件,它的主要成分是碲化G,是半导体调温组件的主功能部件,分N型元件和P型元件,通过锡焊接在导流片上。

3.2 整体空调结构设计

在设计好半导体调温组件后,在整体结构设计上主要应考虑半导体调温组件的安装、通风的方式,以及半导体调温组件模块的转动控制几部分。整个空调器的结构如附图6和图7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半导体空调的整体包括一个箱体,箱体内分为前箱体和后箱体两部分,前箱体面向室内,后箱体紧贴着墙壁;在前箱体和后箱体两部分之间设有用于制冷或发热的半导体器件板,通过半导体器件板将前箱体和后箱体两部分分开,分别形成室内换热腔体和室外换热腔体,通过室内换热腔体和室外换热腔体与半导体器件板的换热实现室内的空气调节;所述半导体器件板通过转轴安装在前箱体和后箱体两部分之间隔离区间内,转轴设置在隔墙内,并在转轴的一端设有用于翻转半导体器件板的旋转装置,通过旋转装置将半导体器件板绕转轴翻转,以此实现半导体器件板对室内的换热或制冷转换,达到制冷或加热的空调目的。

其中,室内换热腔体是在前箱体一端设有室内入风口,内入风口安装有室内风扇,另一端设有室内出风口,室内入风口与室内出风口通过半导体器件板一侧的室内流道连通,室内风扇吹出的风经过室内流道,进入另一端,再通过室内出风口排出。前箱体整个下前角部分设有室内出风流道,室内出风口的风是经由室内出风流道排出的。室外换热腔体是在后箱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室外相通的室外入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室外入风口和室外出风口的一部分分别嵌入墙体内,且面向室外,室外入风口和室外出风口通过位于半导体器件板另一侧的室外流道连通,形成后箱体换热腔体,在室外入风口处设有室外风扇,室外风扇将室外空气引入,通过室外流道,再从室外出风口排出。室外入风口位于室外风扇之前的风道上设有空气过滤网,通过空气过滤网对室外进入后箱体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杂物进入。

本设计的主要特点在于半导体器件板的旋转装置为电动翻转装置或手动翻转装置都可以;采用电动翻转装置时,在转轴的端部连接有翻转电机,通过电机带动转轴翻转,从而实现半导体器件板的翻转;采用手动翻转装置时,直接通过一个转盘就可以进行翻转。

为了提高热胶换效率,在半导体器件板的两面都带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分别深入到室内流道和室外流道中,使得经过室内流道和室外流道的风能更加加快热交换的效果。同时,为了防止室外的空气与室内交流,在室外流道与箱体之间设有保温层,防止室外换热腔体内的温度传到室内。

4 半导体冷暖空调结构分析

采用上述结构的半导体空调,通过一个可转动的半导体器件板,实现半导体器件板对室内制冷或加热之间的转换,并直接将整个箱体分为前箱体和后箱体两个部分,直接将整个空调器箱体安装在室内的墙壁上,分别通过室外换热腔体和室内换热腔体进行热交换,达到空气调节的目的,这样有几大好处:

(1)冷热转换模式通过模块式结构转动实现转换,不采用电源反接,可以避免电源反接所给半导体器件的反向冲击,防止半导体器件出现“崩溃”现象,可以完全利用半导体N型元件和P型元件的各自优势,实现制冷和制热。

(2)可以完全省去室外机部分,只需通过一个进风口和一个排风口,两个风口就可以将换热腔体的热交换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交换,避免了室外机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

(3)方便安装,将室外换热腔体和室内换热腔体统一设置在室内的壳体内,安装时不用操作人员再到室外进行安装作业,完全杜绝了空调安装的室外作业事故发生;

(4)Y构简单,不需要制冷剂的交换,因此也就没有连接管道,便于维修和养护,安装容易。

(5)可连续工作,使用安静无噪音,直接通过半导体器件进行热交换,没有滑动部件是一种固体片件,工作时没有震动、噪音、寿命长,没有压缩机运转的噪音;

(6)环保绿色运行,本发明采取半导体换热,取代了常规的压缩机技术,不需要任何制冷剂,也就避免了常规制冷剂对环境的污染。

(7)半导体制冷片采用高效半导体热电元件,具有两种功能,既能制冷,又能加热,制冷效率一般不高,但制热效率很高,永远大于1[6]。因此使用一个片件就可以代替分立的加热系统和制冷系统。

(8)半导体制冷片采用电流换能型片件,以输入电流的方式实施控制,可实现高精度的温度调节,并通过温度检测和控制手段,实现遥控、程控、计算机等控制,便于形成自动控制系统。

(9)半导体调温的温差范围,可从+90℃到-130℃任意调节。

5 结论

本文设计了一种通过半导体调温组件模块转动,实现半导体调温器件的冷热模式的转变的半导体冷暖空调。文中详细描述了半导体调温组件模块转动方式的半导体冷暖空调的结构,并对半导体调温组件模块转动方式作了详细的设计说明,由于采用直流电环供电,且转动的速度较低,因此在转动中的通电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可以有效改变现有半导体空调难以实现冷热模式转换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商业实用价值,从而实现真正的“绿色”空调。

参考文献

[1]张芸芸,李茂德,徐纪华.半导体制冷空调器的应用前景[J].应用能源技术,2007(06):32-34.Zhang Yunyun, Li Maode,.Application prospect of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er[J].Applied energy technology,2007(06):32-34.

[2]唐春晖.半导体制冷一一21世纪的绿色“冷源”[J].半体技术,2005,30(05):32-33.Tang Chunhui.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one by one 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green "cold source"[J].Semiconductor technology,2005(05):32-33.

[3]刘巧燕,林开云.热电制冷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4(03):52-54.Liu Qiaoyan, Lin cayenne. Application of thermoelectric refrigeration in the car on the [J].Journal of Chengdu Aeronaut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2005,64(03):52-54.

[4]倪美琴,陈兴华.关注半导体制冷与发展[J].制冷与空调,200l,1(01):42-44.Ni Meiqin,Chen Xinghua.Focusing on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and development[J].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200l,1(01):42-44.

[5]罗清海,汤广发,李涛.半导体制冷空调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制冷与空调》,2005,5(06):5-9.Luo Qinghai, Tang Guang Fa, Li Tao.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J].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2005,5(06):5-9.

[6]徐德胜.半导体制冷与应用技术[M].2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26-58.Xu Desheng.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2 edition. Shanghai: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ress, 1992:26-58.

篇7

[关键词] 《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问题

[中图分类号]R95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7(a)-169-02

The problem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edition 2005 appendix 1

WANG Jihua, LIU Jinghua, HUANG Zitong

(Liaoyang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Liaoyang 111000, China)

[Abstract] Pill weight variation check, moisture test, suppository melt time limit test, dispersible tablet of Chinese medicine test, tablets of Chinese medicine broke brittle test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edition 2005 appendix 1 had imperfect places, and th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hoping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 edition 2010.

[Key words] Chinese Pharmacopoeia edition 2005; Appendix; Problem

《中国药典》2005版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和检验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进步。《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共收载品种1 146种,其中,新增154种,修订453种。本版药典附录较2000版进行了较大的增修订,如农药残留测定法中增订了对12种有机磷和3种拟虫菊酯类农药的测定方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中增订了小容量注射剂的检查,薄层色谱法中增订了系统适用性试验,微生物限度检查修订为按给药途径要求,并增加了方法验证试验。《中国药典》2005版自2005年7月1日开始执行至今已3年多,作为基层药检所,在执行一部附录过程中有些不明确的地方,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对此进行探讨,希望2010版药典能够明确。

1 相关问题

1.1 附录ⅠA丸剂“重量差异”检查项规定

按丸数服用的照第一法检查,按重量服用的照第二法检查,但有的中成药“用法用量”中规定既可按丸数服用又可按重量服用,这种情况照第几法检查应予以明确。

1.2 “重量差异”项下第一法(按丸数服用)规定

以1次服用量最高丸数为1份(丸重1.5 g及1.5 g以上的丸剂以1丸为1份;丸重0.015 g以上的丸剂1次服用量最高丸数超过10丸的,或丸重0.015 g及以下的丸剂1次服用量最高丸数不足10丸的,以10丸为1份),进行检查,但在检验过程中,遇到丸重0.015 g以上,一次服用量最高丸数超过10丸的,如《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的“安神补心丸”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十六册收载的“健脑补肾丸”规定:一次服用15丸,每15丸重2 g(0.133 g/丸)。按规定应取10丸为1份进行检查,但10丸的重量约1.333 g,不能作为标示重量,那么标准中规定的标示重量就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建议2010版药典起草时加以考虑,如果标准中规定了服用丸数的标示量,就按服用丸数为一份进行检查。

1.3 “重量差异”项下第二法(按重量服用)规定

以10丸为1份,分别称定重量,与每份标示重量相比较(无标示重量的丸剂,与平均重量比较),但在检验过程中遇到《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的“牛黄上清丸”中规定:水丸1次3 g,每16粒重3 g;《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的“牛黄清心丸(局方)”规定:水丸1次1.5 g,每20粒重1.5 g。按规定应取10丸为1份进行检查,与上述情况相同,标准中规定的标示重量就没有实际意义,建议2010版药典起草时加以考虑,如果标准中规定了服用丸数的标示量,就按服用丸数为一份进行检查。

1.4 附录ⅨH水分测定法

共有4种方法:第一法烘干法、第二法甲苯法、第三法减压干燥法、第四法气相色谱法,这四种方法是否有同等效力,选择的依据不明确,而大部分中成药水分检查都没有规定采用哪一种方法, 2010版药典应明确出来。

1.5 附录ⅫB融变时限检查法中栓剂结果判断

药典中规定:脂肪性基质30 min,水溶性基质60 min,而没有明确既有脂肪性基质又有水溶性基质的判断结果,2010版药典应明确出来。

1.6 分散片

中药目前分散片较多,而《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制剂通则未收载分散片,目前只能参照二部检查,2010版药典应明确出来。

1.7 片剂

中药有的片剂极易破碎,而《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制剂通则中未要求对片剂的脆碎度进行检查,2010版药典应明确出来。

2 讨论

《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它的准确性、可行性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检验丸剂重量差异时,经常因为判断标准的可行性差而困惑,给检验带来麻烦。

目前中药分散片按《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检查,二部要求做溶出度检查,而中药一般不检查溶出度,这样又给检验带来问题,希望2010版药典能够完善。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卫生部.中药成方制剂(十六册)[S].1998:131.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张丽颖,李蒙蒙.《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的几点改进建议[J].中国药品标准,2006,7(2):38-39.

[5]朱红宏.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2):26-27.

篇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第八章第三节讲到了摩擦力,摩擦力在初中物理中是重点、难点知识。许多学生在做此类题型时,都感到模糊不清,做题的错误率极高。下面就是学生容易做错的一道题。

例题 用手握住一个啤酒瓶,啤酒瓶开口向上静止在手中不动,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啤酒瓶静止在手中,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随着手握啤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将增大;

C.手握啤酒瓶的力增大时,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并未增大;

D.若啤酒瓶原来为空瓶,那么向瓶内注水的过程中瓶仍静止,

即使手握瓶的力大小不变,瓶所受的摩擦力也将增大.

评析 用手捂住啤酒瓶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1]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解答.

可是,学生在做该题的时候,却认为随着手握啤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将增大。学生甚至还搬出了教科书中的理论依据,如下所示:

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改变压力或接触面的性质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要让自行车更快地停下来,可以用力捏闸,体操运动员上器械前,会在手上涂防滑粉,这些都是通过增大压力或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例子[2]。

该段文字位于人教版教材第25页的最后一段。这段文字的划线部分,非常容易误导学生,让学生以为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故而学生会有上面的误判。为此,笔者通过仔细剖析教材,发现其中问题重重。

二、教材的不完善之处

1.教材偷换概念

教材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摩擦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事实上,摩擦力的概念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教材中把滑动摩擦力中的摩擦力加粗,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成是摩擦力的概念。

2.教材的结论不严谨

教材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咋看起来,没有问题。可是细究起来问题颇深。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涉及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多因素)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因素)的方法,把多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从而研究这个变量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结合控制变量的思想,该段文字应该改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实验结论的表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结论的表述可分为:定性关系(即:在……相同时,……越……,……越……)和定量关系[在……相同时,……跟……成正比(反比)]两种基本类型。针对这两种表述方式,教材在归纳实验结论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引领和示范。

3.教材的知识结构混乱

如图2所示,教材中又涉及了滚动摩擦力。我们知道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滚动摩擦、滑动摩擦三种。初中生既没有丰富的日常生活的经验,又没有高中生深层的知识体系,因而对摩擦力比较模糊,学生的模糊更多的是来源于教材编排的不合理。

三、完善对策

1.教材编排的整改

教材中关于摩擦力编排的内容要规范地给出摩擦力的概念、分类,重点介绍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由物理走向生活,对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给予介绍。目前的教材改革,丧失了知识的系统性,这样不仅没有起到教改的目的,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摩擦力的难度,让学生觉得摩擦力更难学。

2.教师意识的转变

在与物理学科的资深教师沟通后,发现老教师大多都没有按照教材的内容来上课,而是按照他们脑海中关于摩擦力的知识结构进行课堂教学。根据教学经验,特别是摩擦力易混点的经验,会重点讲解如何去区别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对于物理教材,物理教师应建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是材料、媒介,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3]。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结合自身的教学需要,重新排列知识点,增选身边的事例,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古人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年轻教师若只是一味的迷信教材,必将误导一大批学生,教师应勤于思考,大胆质疑教材,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再加工,由点连成线,线连成面,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识结构。

笔者深深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改变学生普遍觉得有关摩擦力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棘手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章乔石.力的平衡命题思路及障碍设置解读[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75.

篇9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问题发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

一、问题发现意识是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源泉

“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这是在《反对党八股》中的经典论述。问题发现是指在解决一个已清晰呈现的问题之前经历的所有活动、过程和事件,它是人类探究未知世界的第一步,也是开展认知活动、创造性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起点。

纵观整个科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明不是由解决问题的人促成的,而是由发现问题的人在平常中看出异常而促成的。人类的认识就是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社会实践中向前发展的。实际上,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因为它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源泉,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

作为在民办高校工作多年的学生辅导员,在工作中发现,虽然入学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年满18岁,但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大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方面,仍然存在意识淡漠、能力欠缺等问题。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问题发现”意识有待提高,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问题发现意识薄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人群,其特点比起公立大学的学生,既有共性,也有一些特殊性。他们入学成绩相对偏低、家庭条件普遍较优越,当然,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其家庭也承受着较高受教育成本所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知名度、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水平逊于国立大学,也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劣势。民办高校大学生问题发现意识薄弱的表现主要有:

1.学生在课堂上以接受老师授课内容为主,缺少质疑的精神及提出问题的意识,学术氛围不够浓厚。

2.缺少提出和发现问题的动机。部分学生缺少目标,抱着混日子的态度,不愿意思考,对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随波逐流。

3.部分学生高考失利进入民办大学,却怨天尤人,不思进取,认为周围处处不如意,陷入自卑和自大的怪圈,不能正确看待环境和自我,因此,缺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平和心态。

简单分析,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问题发现意识淡薄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其中大部分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从小受到过多的关注和溺爱,一方面以自我为中心,一方面缺乏主体意识,缺少发现问题的动机。

2.大学以前的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家长和学校都过分关注了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学生给人的感觉是“不懂事”、“没有眼力见儿”,不善于审时度势和察言观色,缺少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大部分学生缺少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在大学期间没有具体可行的目标和方向,自制能力差,迷茫、空虚、失落,无所适从,甚至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即使知道自己的处境问题重重,但缺乏发现问题的勇气和心态。

三、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问题发现意识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情况,提高民办大学学生的发现问题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为民办高校辅导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

1.“心由定生慧”,让学生“静心”。浮躁、迷茫是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尤其是低年级阶段遇到的主要负面情绪。如何使学生安下心来度过大学时光,是每一个辅导员的工作难点之一。首先,大一新生入学的“启航”教育至关重要。辅导员可以利用“第一次班会”、光荣校史宣讲、校友事迹分享、校规校纪学习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精彩视频、真人讲演等形式,让学生对大学生活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其次,开学伊始,辅导员要经常关注学生的动态,通过网络、电话、实地观察等方法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状态,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再次,遇到有问题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谈话教育,避免问题堆积,形成群体效应。

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面对90后独生子女,辅导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技巧与学生沟通,很多学生并不缺乏聪明的头脑,只是没有为自己负责、为自己努力的意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给予他们信任和理解,并积极创造锻炼学生的平台,如多增设一些班干部岗位,多委托一些普通同学承担一些班级事务,或者介绍班级学生去参加学校的社团,鼓励学生多参加校级、市级的竞赛,鼓励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实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并产生责任感,同时提供了发现问题的机会,从而增强发现问题的意识。

3.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是产生向前动力的源泉,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在大学混日子,是因为不知道人生的帆船将驶向何方。辅导员可以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授,视频播放等形式,帮助学生尽快树立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按照“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四步走的路径,尽快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只有他们的大学生活规律而有方向,大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才会不断地培养出来。

4.培养学生的相关非智力因素。质疑与批判精神是发现问题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的人总能比别人更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提高他们敢于突破权威、标新立异的批判精神。此外,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只有坚忍不拔的人才更能独立思考,相信自己,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问题。辅导员可以通过相关电影分享、邀请成功人士讲座、设置相关情境实时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传授一些具体的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为学生开设一些相关课程,通过专题授课的形式,让他们学习一些有效的方法,如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试验法,并掌握观察问题的视角,如4p法,从purpose(目的轴)、position(立场轴)、perspective(空间轴)、period(时间轴)等四个维度出发,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从而发现问题。掌握了具体的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意识。

总之,民办高校辅导员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发现意识的重要性,并积极从让学生保持心态稳定、产生主体意识、拥有明确目标、培养非智力因素、掌握具体方法等五个方面着手,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意识,从而使学生快乐成长,成才成功。

参考文献:

[1][日]齐藤嘉则.发现问题的思考术[M].经济新潮社出版,2009.

篇10

【中图分类号】 R 395.6 R 179 G 4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225-02

【关键词】 自信;精神卫生;干预性研究;学生

自信心(self-confidence)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也称为信心。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据调查,中国中小学生中有较强自信心的人数比例只有43%,抗挫能力强的仅占38%,意志力强者占20%[1-2]。普通高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且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一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自觉性和独立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人生的意义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情感丰富强烈且容易冲动,个性倾向还不稳定,再加上高中生需要面对高考的压力、社会就业的压力及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压力,他们的心理问题及自信心状况更是令人堪忧。

由于高中学生年龄的特殊性和学习阶段的特殊性,对其进行自信心的培养就显得尤为必要。高中生自信心的确立对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锻炼、确保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和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赣南师范学院附中高二年级2个平行班学生进行自编问卷的自信心测试,问卷包括学习,家庭、交往现状、长相容貌、自责敏感等因素。选择高二(4)班共52名学生作为辅导对象,男生32名,女生20名;年龄为(16.51±1.42)岁。另选取高二(6)班的56名学生为对照组,男生33名,女生23名;年龄为(16.74±1.33)岁。经检验,2组学生的自信心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设计以自信心为主题的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方案,按1+2+3+N的辅导模式:1―选定一个发展性主题;2―对活动要进行过程评估及结果评估;3―在活动中进行认知、情绪及行为3个层次的改变,集聚教师、同伴、个人3方面力量,通过纠正观念、学会调控方法、改善挫折承受力3条路径;N―辅导活动根据主题,可进行演讲、阅读、讨论、辩论、唱歌、绘画、自省、澄清、游戏、制作、调查访问、媒体应用、角色扮演、心理训练、创意思考、联想活动、参观访问、分组竞赛等不同活动方式。

采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后测实验设计。

第1步:对自编的自信心问卷进行调查测试,包括对学习,家庭、交往现状、长相容貌、自责敏感等因素的测查,从0~4分为5级记分,得分越高,说明自信心越低。经信度检验, 自编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80,问卷各因素的分半信度在0.68~0.76之间。根据学者Gay(1992)的观点,任何测量或量表的信度系数如果在0.9以上,表明问卷的信度甚佳;>0.7也属于高信度。以上结果说明该问卷在总体上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内部一致性。效度检验:问卷各因素与因素所属题项之间的相关在0.34~0.59之间,问卷总分与各因素的相关在0.44~0.75之间。根据心理测量学家Tuker的理论,构建健全的项目所需要的项目与测验的相关在0.30~0.80之间,项目间的组间相关在0.10~0.60之间。由此可看出,本量表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第2步:在正式训练前通过自信心问卷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测查,获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信心水平,作为实验的基线。

第3步:在2008年9-12月对实验组进行一系列为期4个多月共9次自信心为主题的发展性班级辅导。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进行心理剖析,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优劣势,认识到目前自己的心理现状。二是进行心理讲座和自信心提高的方法介绍,帮助学生建立健康观念,认识正确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以形成对生活学习事件的客观评价和健康心态。三是重点放在班级辅导活动上,同时辅之以个别辅导及家庭作业,如“合作”的主题活动,包括“信任之旅”、“我们一起做……”、需要2人或小组配合的各种游戏等;“分享”的主题活动,包括分享自己的快乐、分享自己的缺点、说出自己的压力、为别人解忧等活动;“自我解剖”的主题活动,包括分析自己的自卑、困惑的原因及后果,分析自己对事件的不良认知和思维方式;“社会实践主题活动”中,到幼儿园锻炼、进行体育比赛、野外生存锻炼等活动方式,进行实地的自信心训练,以全面增强合作、自主、责任心、耐挫力,从而使学生自信的提高能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信。

通过发展性班级辅导的方式,从内部和外部环境入手,通过认知、情绪及行为3个层次的改变,通过教师、集体、个人3方面力量,通过纠正观念、学会调控方法、改善挫折承受力3条路径,以实现学生从理论认识到实践,从思想认识到行动表现,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的提高个人自信心的发展性班级辅导框架。

每次辅导活动的程序:教师先进行讲解,让被试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图,以规范自己的行为;然后让被试参与到准备好的游戏及活动中,以便获得真实行为的体验;最后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进步及时予以强化,对不良表现了解原因,提出期望,对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主要包括反省、感受及本次活动的课外拓展,以便进行复习巩固和行为迁移。

第4步:所有的辅导活动实施完毕后,用前测的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后测。

第5步:对他们进行访谈交流,分析活动感言,了解其对自己辅导效果的评价及社会适应的改善状况。

第6步:分析数据和言谈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信心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对实验组学生的影响 由表1可见,辅导前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自信心总分及相貌、人际交往、自责敏感、学习、家庭的自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的自信心状况相似;而在辅导了4个多月后,实验组与控制组在自信心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辅导后实验组的自信心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再加上实验组辅导前后的自信心水平在多项因子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而控制组前后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自信心辅导对高中生的自信心水平提高效果明显,该自信心的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方案是可行的。

2.2 自信心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以自信心为因变量,把对相貌的自信、人际交往的自信、自责敏感、对家庭的自信、学习的自信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在临界值≤0.05的水平上,只有对学习的自信1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说明对学习的担心是影响高中生自信心的一个最直接和重要的因素。

3 讨论

3.1 提高高中生自信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从调查中发现,高中生学习压力非常大。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现实,且普遍担心的问题有2个:一是怕学不好而考不上好的大学,二是担心考上大学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因此目前的学习目标产生了动摇,学习状态不佳,经常处于矛盾中。此次自信心的发展性班级辅导的实验研究显示,参加辅导学生的自信心总体水平有显著提高,实验组与控制组的自信心水平也有明显的差异。通过个别访谈,他们对自己的辅导效果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表明对于自信心水平低下的高中生,通过发展性的班级心理辅导,其自信心水平是可以提高的。自信心的班级辅导对高中生自信心水平的提高有着明显的效果。因此,高中生自信心的发展性辅导是必要的,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3.2 高中生自信心团体辅导的注意事项 通过对本次实验的总结和反思,笔者认为,自信心水平低下是目前学生不容忽视的现实,对他们进行团体辅导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在高中生的课程设置及课外活动中应该设置专门的加强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的有关课程,以便于他们能了解和掌握心理素质提高的基本方法。在言谈中,学生们也多次表示,对自己自信心不足现象往往都有一定的认识,但苦于不知该如何去改变它。因此,应该通过专门的课程教育,为他们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2)辅导的方式应以班级活动与自我反思相结合。人经常是在活动中表现出不自信的心理和行为的,因此自信水平的提高也要通过活动来实现[4]。另外,根据高中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由于他们已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可在活动中增加他们自我反思的机会,使自信心辅导活动从自上而下(从认识到行为)与自下而上(从行为到认识)的途径并行,切实从思想到行动上、从感知到实践中来提高自信心水平[5-7]。(3)每次活动应目标明确、及时强化,同时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训练过程中,安排各种活动是要让他们掌握提高自信的方式方法,学会如何正确地看待问题、如何调控情绪、如何改变行动方式。因此,每一次活动应有科学的理念指导,目标明确,方法适当,要有一定的难度(即超越自己)。每次活动进行中或结束时要有恰当的指导和及时的评价。每位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上,有的表现在对学习的不自信上,有的表现在对家庭环境的自卑上。因此,在活动中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发展性班级辅导中辅之以个别辅导,这样才能使每一名自信心低下的学生都有共同进步的机会。

4 参考文献

[1] 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8-25.

[2]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37.

[3] 刘敏岚.论自信心的发展及影响因素.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1):64-67.

[4] 王然清.关于小李自卑心理的辅导报告.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1):79-80.

[5] 刘桂芬,王智.团体咨询结合个别咨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信水平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 072-1 073.

[6] 刘畅.团体辅导对中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有效性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96-97.

[7] 王永.自助助人 助人自助:大学生同伴心理互助教育模式探索.教育探索,2009(4):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