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科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0:4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科技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民营科技企业是按照“两不”和“四自”原则创建的,即“不要国家人事编制,不用国家财政拨款”和“自筹资金、自愿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原则。民营科技企业没有市场保护和垄断,它们属于草根型企业,创业和创新等成本基本上完全由自己承担,这迫使企业必须重视成本管理,把追求成本优势作为持久性目标。民营科技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能否不断发展,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而这些都离不开过硬的成本管理。技术创新的最终落脚点是产品,只有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才能实现其市场价值,并且只有获得利润才能保持企业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技术更新速度空前,功能日新月异的电子通道与网络,把全球经济带入了电子商务时代,网上商品琳琅满目,网上交易迅速发展,也使得产品价格趋同化,整个社会已明显进入了“微利时代”。民营科技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从更深刻、更广阔的角度认识成本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二、安徽民营科技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对成本管理的认识
2013年年底对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成本管理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82份有效问卷。其中,认为成本管理很重要的有63家,占统计样本的76.8%,认为成本管理比较重要的有17家,占统计样本的20.7%,无一家认为成本管理不重要(如图1所示)。这说明随着经济发展、竞争加剧,民营科技企业已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较高。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目前已设立专门成本会计人员的有72家,占总样本的87.8%,没有设立专门成本会计人员的有10家,占总样本的12.2%,这种布局说明民营科技企业成本管理意识较强,专门成本会计人员的设立为提供准确、完整、及时的成本信息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二)成本管理战略和成本管理方法的实施
1.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根据被调查的82个样本显示,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实行成本领先战略的较多,有60家,占统计样本的73.2%。这表明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都很重视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并从战略层次上制定了成本管理目标。把成本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但仍有部分企业没有重视这一方面,这种情况应引起注意。2.成本管理方法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显示:采用标准成本法的有26家,占统计样本31.71%;采用定额成本法的有20家,占统计样本的24.39%;采用目标成本法的有19家,占统计样本的23.17%;采用生命周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仅有2家和4家,分别占统计样本的2.44%和4.88%,还有一些选择其他方法(如表1所示)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民营科技企业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传统方法,较少采用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如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3.成本管理手段在被调查的82家民营科技企业中,建立了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有60家,占被调查对象的73.17%,仍有26.83%的被调查者没有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由此数据可看出,民营科技企业成本管理的网络化程度还没有全部普及,从而对成本管理作用的发挥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成本管理的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首先关注的是本企业的成本状况,其次关注的是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充分验证了在竞争中知己知彼的策略;既关注本企业成本、竞争对手成本,又关注消费者和供应商成本的仅有7家,占总样本的8.54%。在内部管理中主要关注生产、研发和采购环节;成本管理涉及范围包括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和售后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仅有10家,占总样本的10.98%(如表2所示)。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之间的融合、依存越来越密切,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必须培养全过程、全方位思维,其成本管理也要实现“走出去”——不仅要关注本企业的成本和竞争对手的成本,还要时刻关注上、下游企业的成本;不仅要重视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还要重视包括研发、设计、营销等在内的整个生命周期成本。(四)成本管理的重心1.研发方面据收回的82份有效问卷显示,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年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2%~5%的有30家,占统计样本的36.59%;年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2%以下的有20家,占被调查对象的24.39%;年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5%~10%的有26家,占被调查对象的31.71%;年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10%以上的有6家,占被调查对象的7.32%。2006年在江苏省评出的首届百强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投入与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10%的有11家,超过5%的有36家。2012年度浙江省评出的技术创新能力百强企业显示,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在1800万元以上,平均研发投入强度在5%以上。而在发达国家,医药制造、通信、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企业中,目前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普遍达到了1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0%、30%以上。日本从事的一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调查显示:研发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1%以下的企业,最后都无法生存;达到2%~3%的企业,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只有研发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超过5%的企业才具有发展前途。由此可见,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总的来说,整体水平不高,虽然有部分企业投入较大。调查还发现研发投入主要着眼于中期和短期,没有从长远角度重视研发投入。2.营销方面在收回的82份有效问卷中,选择年营销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重一般的有54家,占统计样本的65.85%;较小的有16家,占统计样本的19.51%;年营销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重较大的仅有12家,占被调查企业的14.6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营销成本投入主要处于中等水平。调查发现,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的营销投入主要是为了促进当期产品的销售,保证当期利润目标的完成。对于营销投资收益理解模糊,其本身也很少计算营销投资收益。这样,营销就被当作开支而非投资,营销支出缺乏长期性。
三、强化成本管理,提升民营科技企业竞争力
(一)树立新的成本管理观念
1.重视成本管理中人的因素企业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民营科技企业要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就必须重视人的因素。一方面,人与成本开支直接相关。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活劳动的耗费就是人的劳动消耗,它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物化劳动的消耗又直接由人来完成和控制。另一方面,人既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又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客体:成本核算、成本计划、成本决策及控制等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任何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都需要由人来参与和实施。企业的成本管理不仅仅是成本会计人员的事情,而与企业全体员工息息相关,因为企业中每个人的劳动内容都会构成成本,因此,企业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消耗都要重视成本管理。企业高层影响着成本管理的整体氛围,决定着成本形成的基础条件;企业的研发人员影响着研发设计成本;生产的一线工人影响着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的采购部门影响着采购成本;企业的销售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营销成本;企业财务部门的融资方式影响着资金使用成本,并且财务部门对成本信息的核算和分析水平影响着企业利用成本信息所做的决策。民营科技企业应实行全员成本管理,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特别是科技人员的成本意识。具体实施中,贯彻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通过宣传、培训,使成本管理由少数人的管理变为全员参与的管理。2.树立战略管理观念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兴产业层出不穷,顾客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全球性竞争愈演愈烈,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程度愈加深化。民营科技企业应将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进行整合,将成本管理的目标转变为通过战略制定和实施,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创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民营科技企业成本管理的落脚点不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获取和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从企业竞争环境出发,既要分析企业价值链,找出主要价值链的成本动因,消除不增值作业,认识企业的特点,构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链;又要分析行业价值链,明确自身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以便了解是否可以加强企业与供应商或购买者(中间顾客)之间的战略合作,以此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或营销成本,并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要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及时发现自己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争取成本优势,消除成本劣势,并最终考虑采取何种竞争战略。
(二)以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
民营科技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条件与优势,技术活动遍及企业整个价值链,是创造企业价值的关键,在企业成长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民营科技企业以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不仅要降低成本,还要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拓宽利润空间,主要措施是优化成熟产品的设计、运用新材料、创新新工艺、改进设备及开发新产品等。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人员在新产品的研发中要有强烈的成本意识,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防止只考虑技术的先进而忽视成本。一般而言,新技术新工艺只能使产品在技术上占据了领先地位,经济合理性却是产品推向市场的关键。新产品推向市场要同时考虑技术与经济等多种因素。技术代表着产品的差异化优势,而经济代表着成本优势,只有两者结合达到均衡才能实现市场价值。
(三)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篇2
关键词:民营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战略;国际合作创新
0 引言
民营科技型企业是我国科技、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型企业群体,是最富创新精神,同时也是我国技术创新中最活跃的力量。技术创新是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生命之源,是关系到民营科技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核心问题。民营科技型企业想要持续快速发展,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而要提高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核心问题之一是企业要选择合适和有效的技术创新模式及战略。
山东科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源)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莱州市银海工业园,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农药及农药中间体与农药制剂的中型民营股份制化工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于2007年,其生产的生产溴系列农药中间体及溴化物以毒性低、残留低、药效高等特性,占据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农药中间体生产厂家。本论文的目的就是从山东科源公司近几年的技术创新活动入手,总结分析公司技术创新活动的实际工作,找出科源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迅速提升的方式方法。希望通过此文,对那些正在发展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有所帮助,提供有益借鉴。
1 民营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进展
尽管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首次提出了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但其创新概念包含范围广,且并没有直接对技术创新下狭义的严格定义。后来,索洛(S. C. Solow)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之后的曼斯菲尔德(Edwin. Mansfield)、兰斯戴维斯、弗里曼(C. Freemen)、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undation of U.S.A)、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对技术创新的概念又提出了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这些理解和认识几乎都是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起来的。综合来讲,技术创新是一种狭义的“创新”概念,它更侧重于新产品、新工艺的创新研发,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在国内,企业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虽然我国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相比仍存在差距,但近年来随着国内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认识的不断加深,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倍受关注,对如何提升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了一些更为深入、更为具体的专题研究。
在对技术创新模式研究中,学者们对传统的技术创新的三种模式: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以及合作创新战略,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如,杨晓西等人[1]认为,建立“官产学研”联合机制,是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有效模式之一;季健霞[2]认为,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利用“外生”科技资源和资本资源,降低创新成本,提高现有技术创新能力;仲伟俊[3]认为,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是在充分利用已形成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产学研合作,走以模仿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之路;张琳[4]提出了适合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五种模式: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企业间战略联盟合作创新模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设立临时研发项目组创新模式、委托外包的集成创新模式。
此外,还提出了许多更为具体的发展新模式。如,仲伟俊等提出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5];梁琳娜的以产业群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战略[6];彭纪生分析跨国公司对技术转移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7];任宗强提出以技术管理[8]、创新网络[9]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李艳等提出了通过技术竞争情报和组织学习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模式[10];许景婷通过提升税收激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11]。
基于上述学者研究可以说,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创新—积累—发展—创新”的良性循环,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从而推动企业发展的能力[12]。对现阶段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来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引进或开发新技术(包含新工艺和新产品),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满足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能力。而在我国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尚很薄弱的大背景下,企业更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现状,探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技术创新之路。
篇3
公路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李慧琼.浅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2).
[2]邓月秀.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及措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2).
[3]朱玉红,郭小叶.浅议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对工程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
[4]徐建梅.浅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城市建筑,2014,(6).
[5]蒋方兵.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工作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分析[J].四川水泥,2016,(1).
[6]赵月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9).
[7]吴玉峰,张华峰,王文辉.浅析试验检测对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8].科技信息,2009(17).
[9]王向阳.加强试验检测提高公路工程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2008(51).
公路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曹旭红.公路工程施工试验检测有关问题研究[J].民营科技,2012(07)
[2]王铭,陈金链.公路工程施工试验检测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13(05)
[3]张晓伟.浅析公路工程管理的试验检测技术[J].中国科技财富,2013(08)
[4]王向阳.加强试验检测提高公路工程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
[5]尉翠兰,汪河山,陈伟.公路工程管理的试验检测技术[J].中国水运(理论版),2013(06)
[6]韦灵美.公路工程施工试验检测[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2(07)
公路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韩娣静.分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必要性及提高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水平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5:252.
[2]李伟,郭鹏,汪颍涛.浅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必要性及如何提高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水平[J].科技信息,2010,30:733.
[3]任杰.探析提高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管理水平[J].科技视界,2014,27:319.
[4]李广,尚二永.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要素及公路工程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3):4.
[5]张守梅,隗元喜,石广森.浅析现代公路建设的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8):131-132.
6]陈飞.刍议通过强化试验检测提高道路工程质量的措施[J].江西建材,2015,02:128.
[7]顾如观.基于对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探析[J].科技展望,2015,01:22.
篇4
1.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目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
2.科技规模增长,投入强度提高,成为全球研发投入的一支重要力量。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研究开发支出总额3003.1亿元,居世界第五位。
3.初步具备支撑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达到同类国际实验室装备水平,已建成覆盖全国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网络规模、网络技术位居世界前列。2006年底止,全国电话用户8.3亿,移动用户4.8亿,均居世界第一位;上网人数1.37亿,上网计算机数5940万台,宽带接入量3530万台,占世界第二位。
4.创造和发展知识产权的水平大幅提高。国内发明专利年申请量连续三年超过国外申请量,200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四位。
5.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中国国际论文总数的世界排名上升为第四位,在三大国际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
6.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民营科技企业由20年前的7000多家发展为2006年的150595家,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和先锋队。
7.高技术产业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总产值达到34367亿元,对全部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为15.5%。
8.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一批关键技术的攻克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
篇5
论文摘要:林业不仅是我国一项基础产业,更是一项事关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其担负了优促进经济发展和化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简述了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并对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2.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3.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项目的投资。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3] 陈节江.简述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42~43.
篇6
关键词:创新环境;创新绩效;面板数据模型;区域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6)03-0036-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6.03.07
目前,国内外对创新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绩效,而对产业的创新绩效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研究的文献较少。由于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因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本文主要从区域创新环境这个外部因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出发,研究区域创新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
一、文献综述
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陈程、刘和东(2012)运用DEA方法测度了1999―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选取影响因素时,他们选取了企业规模、研发强度、产业绩效、企业支持、政府支持、金融支持、市场结构、产权结构、开放程度这9个影响因素[1]。
刘军、姚佐文(2009)用DEA方法来评价创新绩效。他们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新过程和特点来选取测度创新绩效的指标,并对我国中部地区的9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通过比较DEA有效的高新区和DEA无效的高新区,得出结论[2]。通过比较DE
A有效和无效的高新区提出建设意见并不科学,因为每个高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能一概而论。
谢伟,胡玮,夏绍模(2008)通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各省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此外,还利用计量的方法研究了市场竞争度、研发投入等因素对各效率的影响[3]。
段进军,季春霞(2005)以江苏省为例研究了区域创新环境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提升之间的关系,他们从分析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经营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提出营造区域创新环境,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意见[4]。该论文并没有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只是针对一个地区来做的研究。
在创新环境的研究方面,从国内目前的相关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创新环境的内涵和其形成机制的探索分析;二是对创新环境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度。在区域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周晓艳等(2009)把区域创新环境分成四个相互依赖的层次――基础层次网络系统、文化层次网络系统、组织层次网络系统、信息层次网络系统[5];李习保(2007)认为影响区域创新绩效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包括区域创新主体的构成、政府的支持以及与工业结构相关的创新环境。柳卸林等人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6],该《报告》从五个方面――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和创业水平来测度区域创新环境,每一个方面又由若干指标构成。由于其数据指标广泛、全面,所以这一指标体系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在区域创新环境的研究方面,国外学者主要注重于区域创新环境的软环境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则更多的集中在区域创新环境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上,这个评价体系包含了硬环境和软环境的测度。在创新绩效的研究方面,国外学者从企业的角度研究创新绩效的比较多,很少从产业的层面来研究创新绩效;国内学者则较多的采用DEA方法来研究创新绩效。国内外学者主要是把区域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分开来研究,研究创新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的不多。本文从创新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这个角度出发,来研究创新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二、区域创新环境的测度体系与评价方法
(一)区域创新环境指标体系的构成
在科技投入一定、制度体系稳定的条件下,环境起到决定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作用。本文依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对区域创新环境的测度体系,将区域创新环境分为五个方面,其中基础设施与市场需求构成区域创新的客观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与创业水平构成区域创新的主观环境,分别见表1和表2中所示[7]。
1.客观环境指标
(1)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进行创新活动的各种要素流动的载体,一个区域基础设施有作为信息和知识的载体的软环境,如移动电话、互联网、计算机等的发展水平。作为硬环境的基础设施,有铁路和公路的人均拥有量、各种运输方式形成的客流量和货流量,如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直接降低知识和信息流动的成本,同时可以提高要素和知识等运作的效率,并且提升企业创新的能力,提高效率。如果区域内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会大大的降低信息和物质的交流成本,并起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8]。
(2)市场需求。对市场需求的衡量,一般从居民消费水平、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政府财政支出和商品进出口差额四个方面来衡量。市场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动力,如果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居民的消费水平较高,并且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政府财政支出和商品进出口差额的比例协调,会极大的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的效率。市场需求之所以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在市场出现新的需求时,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就会主动进行研发和活动。较大的市场需求,有利于提高创新绩效[9]。
2.主观环境指标
(1)劳动者素质。创新环境好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劳动者素质。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如果劳动者的素质高,企业就更容易得到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的人才,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机会。此外,劳动者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内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高低可以直接决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的强弱;从而影响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效率。因为劳动者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因此,采用教育投资的水平、就业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重、当年新增大学生毕业数、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图书消费量等指标来综合衡量一个地区的劳动者素质[10]。
(2)金融环境。金融环境作为一个地区创新环境的重要方面,其主要的指标是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时能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支持的情况。企业进行创新活动不仅仅需要人才和技术,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换句话说,资金会直接决定创新的成败。对于几乎所有地区的企业来说,资金的缺乏会大大的影响技术创新的进行。如果技术和人才是给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资金对于企业创新的成败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1]。
(3)创业水平。创新与创业之间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创业水平高的地区,其经济也相应的更有活力。很多创新都会通过创业来实现,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点,在进行技术创新上有很大的技术优势。这里用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新注册企业的发展情况来测度区域的创业水平。
(二)区域创新环境的评价方法
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的评价方法是加权综合评价法,在基础指标无量纲化后,用专家打分得到的权重,分层逐级综合,最后得出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创新能力的综合效用值。
1.基础指标的处理
单一指标采用直接获取的区域数据来表示,在无量纲化处理时采用效用值法,效用值规定的值域是[0,100],即该指标最优效用值为100,最差效用值为0,计算方法如下。
对于复合指标的处理方法与上面介绍的单项指标的处理方法相同。
2.权重的选择
加权综合采用分层逐级进行,以创业水平的得分为例。第一层次为创业水平(a);第二层次由3个指标构成:民营科技企业综合指标(b1)、高新科技企业综合指标(b2)、新注册企业数综合指标(b3);民营科技企业综合指标(b1)又由第三层次:民营科技企业增长率(c1)和民营科技企业数(c2)构成。高新科技企业综合指标(b2)、新注册企业数综合指标(b3)的指标构成类似于民营科技企业综合指标(b1)。
本文计算了国内30个省会核心城市从2003年到2014年的基础设施环境、市场需求环境、劳动者素质环境、金融环境、创业水平的效用值得分,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的得分一直都较其他地区高,而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得分一直处于较低水平①。此外,本文的数据来源基本采用国家统计局正式出版的统计年鉴和地方出版的统计年鉴。
三、区域创新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模型构建区域创新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回归模型。自变量来源于上述介绍的区域创新环境,为基础设施(x1)、市场需求(x2)、劳动者素质(x3)、金融环境(x4)、创业水平(x5)的对数。因变量是企业第一阶段的创新绩效――技术创新绩效,用专利授权量来代表。之所以选择专利授权量来代表技术创新绩效,首先是因为此数据容易获得,其次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果通常是专利的形式,并且企业引入新产品开发的专利通常是企业自己拥有的专利。自变量的数据取自2003―2014 年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该报告已将数据标注化),数据年限从2003―2014年,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二)基于面板的实证结果分析
首先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专利授权量y、基础设施水平x1、市场需求x2、劳动者素质x3、金融环境x4和创业水平x5都通过单位根检验,其中专利授权量y通过含截距项和趋势项的单位根检验;基础设施水平x1、市场需求x2、劳动者素质x3和金融环境x4能通过含截距项的单位根检验,也能通过含截距项和趋势项的单位根检验;创业水平x5能通过含截距项的单位根检验。
对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是专利授权量与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和创业水平都存在协整关系。下一步我们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本文构建面板模型如下:
lnyit= ?琢i+?茁1lnx1it+?茁2lnx2it+?茁3lnx3it+?茁4lnx4it+?茁5lnx5it+?滋it
(6)
式(6)中,y表示专利授权量,i表示不同的区域,t表示2003―2014年,?琢i表示各截面成员的不同截距;?茁1、?茁2、?茁3、?茁4、?茁5分别表示区域创新环境的基础设施水平、市场需求、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和创业水平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先检验是采用混合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结果如下表5,拒绝了原假设,我们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采用Hausman检验对采用哪种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在选择合适的模型后,在面板数据方程估计中,缺省值为没有加权的,但可以选择加权项。在这里,我们选择了Cross section weights选项,EViews会假设出现截面异方差,对模型进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
由表7可知,只有变量lnx5(创业水平)的系数没通过置信度水平为5%的t检验,其他自变量的系数均通过了t检验,说明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是显著的,创业水平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创新环境的这五个方面中,市场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阶段创新绩效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是劳动者素质,再次是基础设施,最后是金融环境。
由各城市的截距估计值 (见表8),我们可以看出最高的5名按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广东(2.214)、福建(1.157)、贵州(1.535)、天津(0.975)、湖北(0.942),最低的5名按从低到高排列分别是青海(-3.259)、内蒙古(-3.013)、新疆(-2.467)、海南(-2.183)、宁夏(-1.064)。从实证效果上看,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截距项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也就说明了,在对比我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和中西部地带不同的区域创新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时,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非常良好,继续投入建设基础设施,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提高不会太明显,甚至会比较多余;而在中西部地带,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提高的空间,而且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高对高新技术产创新绩效会产生正向的影响。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是区域创新环境的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正向促进作用,创业水平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创新环境的这五个方面中,市场环境对高新技术产创新绩效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是劳动者素质,再次是基础设施,最后是金融环境。
二是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阶段创新绩效的弹性要大于对高新技术产成果转化阶段创新绩效的弹性,说明在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阶段,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对此阶段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金融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阶段创新绩效的弹性要小于对高新技术产成果转化阶段创新绩效的弹性,说明在高新技术产成果转化阶段,金融环境的好坏对此阶段的影响更大,可能此阶段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流动资金。
三是在中西部地带,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提高的空间,而且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高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会产生正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程,刘和东.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创新链视角的两阶段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
[2]刘军,姚佐文.我国中部地区国家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评价[J].技术经济,2009(3).
[3]谢伟,胡玮,夏绍模.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3).
[4]段进军,季春霞.区域创新环境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以江苏省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5(4).
[5]周晓艳,葛健,马丽仪.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中国区域创新体系效率实证[J].经济管理,2009(3).
[6]李习保.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8).
[7]张媛媛,张宗益.创新环境、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系统性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8]张宗益.创新环境与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08.
[9]周晓艳,葛健,马丽仪.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中国区域创新体系效率实证[J].经济管理,2009(3).
篇7
关键词:绿化苗木,假植,挖穴,定植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市纷纷拉大城市框架,加强道路、广场和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园林绿化苗木的栽植,除了受土壤板结、路面辐射温度高、空气干燥、烟尘和有害气体危害大外,还受地上、地下管线影响。容易造成人为和机械损伤,而且所植树木多为大中型乔灌木。所以城市绿化苗木的栽植要比一般园林绿化的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免费论文。下面谈谈园林绿化苗木的栽植技术。
一、栽植前准备
1、明确设计意图和施工任务量
首先明确以下问题:①工程范围及任务量。②工程的施工期限。③设计意图。④了解施工地段的地上、地下情况,包括:有关部门对地上物的保留和处理要求等;地下管线特别是要了解地下各种电缆及管线情况,以免施工时造成事故。⑤定点放线的依据。一般以施工现场及附近水准点作定点放线的依据。如条件不具备,可与设计部门协商,确定一些永久性建筑物作为依据。⑥工程材料来源。⑦运输情况。
2、施工现场准备
若施工现场有垃圾、渣土、建筑垃圾等要进行清除,一些有碍施工的障碍物要进行拆迁和迁移,然后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地形整理,主要使其与四周道路、广场的标高合理衔接,使绿地排水通畅。如果用机械平整土地,则事先应了解是否有地下管线,以免机械施工时造成管线的损坏。
二、定点放线
定点放线即是在现场测出苗木栽植位置和株行距,由于树木栽植方式各不相同,定位放线常用的有三种:①自然式配置乔、灌木放线法;②整形式(行列式)放线法;③等距弧线放线法。
目前常用的是自然式配置乔、灌木放线法。
1、坐标定点法
根据植物配置的疏密度,先按一定的比例在设计图及现场分别打好方格,在图上用尺量出树木在某方格的纵横坐标尺寸,再按此位置用皮尺量在现场相应的方格内。
2、仪器测放法
用经纬仪或小平板仪依据地上原有基点或建筑物、道路将树群或孤植树依照设计图上的位置依次定出每株的位置。
3、目测法
对于设计图上无固定点的绿化种植,如灌木丛、树群等可用上述两种方法划出树群树丛的栽植范围,其中每株树木的位置和排列可根据设计要求在所定范围内用目测法进行定点,定点时应注意植株的生态要求并注意自然美观。定好点后,多采用白灰打点可打桩,标明树种,栽植数量(灌木丛树种)、坑径。
三、苗木准备
苗木的选择,除了根据设计提出对规格和树形的要求外,要注意选择长势健旺、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树形端正、根须发达的苗木;尽量选用在育苗期内经过翻栽,根系集中在树蔸的苗木。苗木选好后,要挂牌或在根基部位划出明显标记,以免挖锚。
起苗时间和栽植时间最好能紧密配合,做到随起随栽。为了挖掘方便,起苗前1~ 3天可适当浇水使泥土松软,对起裸根苗来说也便于多带宿土,少伤根系。起苗时,常绿苗应当带有完整的根团土球,土球散落的苗木成活率会降低。土球的大小一般可按树木胸径的 10倍左右确定。对于特别难成活的树种要考虑加大土球。土球高度一般可比宽度少 5~ 1 0cm。一般的落叶树苗也多带有土球,但在秋季起苗移栽时,也可裸根起苗。裸根苗木若运输距离比较远,需要在根蔸里填塞湿草,或在外包塑料薄膜保湿,以免根系失水过多,影响栽植成活率。为了减少树苗水分蒸腾,提高移栽成活率,掘苗后,装车前应进行粗略修剪。
四、苗木假植
凡是苗木运到后在几天以内不能按时栽种,或是栽种后苗木有剩余的,都要进行假植。所谓假植,就是暂时进行的栽植。假植有带土球栽植与裸根栽植两种情况。
1、带土球的苗木假植:栽植时,可将苗木的树冠捆扎收缩起来,使每一棵树苗都是土球挨土球,树冠靠树冠,密集地挤在一起。然后,在土球层上面盖一层壤土,填满土球间的缝隙;再对树冠及土球均匀地洒水,使上面湿透,以后仅保持湿润就可以了,或者,把带着土球的苗木临时性地栽到一块绿化用地上,土球埋入土中 l/3~ 1/2深,株距则视苗木假植时间长短和土球、树冠的大小而定。一般土球与土球之间相距 1 5~ 30cm即可。苗木成行列式栽好后,浇水保持一定湿度即可。
2、裸根苗木假植:对裸根苗木,一般采取挖掘假植方式。先要在地面挖浅沟,沟深 40~ 60cm。然后将裸根苗木一棵棵紧靠着呈 30度斜栽到沟中,使树梢朝向西边或朝向南边。如树稍向西,开沟的方向为东西向;若树稍向南,则沟的方向为南北向。苗木密集斜栽好以后,在根蔸上分层覆土,层层插实。以后,经常对枝叶喷水,保持湿润。
不同的苗木假植时,最好按苗木种类规格分区假植,以方便绿化施工。假植区的土质不宜太泥泞,地面不能积水,在周围边沿地带要挖沟排水。假植区内要留出起运苗木的通道。在太阳特别强烈的日子里,假植苗木上面应该设置遮光网,减弱光照强度。
五、挖种植穴
在栽苗木之前应以所定的灰点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穴,种植穴的大小依土球规格及根系情况而定。带土球的应比土球大 16~ 20cn,栽裸根苗的穴应保证根系充分舒展,穴的深度一般比土球高度稍深些( 10~ 20cm),穴的形状一般为圆形,但必须保证上下口径大小一致。
种植穴挖好后,可在穴中填些表土,如果坑内土质差或瓦砾多,则要求清除瓦砾垃圾,最好是更换新土。如果种植土太瘠瘦,就先要在穴底垫后层基肥。基肥一定要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堆肥、厩肥等。基肥上还应当铺一层壤土,厚度 5cm以上。免费论文。
六、定植
1、定植前的修剪
在定植前,苗木必须经过修剪,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分的散发,保证树势平衡以保证树木成活。修剪时其修剪量依不同树种要求而有所不同,一般对常绿针叶树及用于植篱的灌木不多剪,只剪去枯病枝、受伤枝即可。对于较大的落叶乔木,尤其是生长势较强,容易抽出新枝的树木如杨、柳、槐等可进行强修剪,树冠可剪去 1/2以上。这样可减轻根系负担,维持树木体内水分平衡,也使得树木栽后稳定,不致招风摇动。对于花灌木及生长较慢的树木可进行疏枝,短截去全部叶或部分叶,去除枯病枝、过密枝,对于过长的枝条可剪 1/3~ 1/2。修剪时要注意分枝点的高度。灌木的修剪要保持其自然树形,短截时应保持外低内高。树木定植之前,还应对根系进行适当修剪,主要是将断根、劈裂根、病虫根和过长的根剪去。修剪时剪口应平而光滑,并及时涂抹防腐剂以防过分蒸发、干旱、冻伤及病虫危害。
2、定植方法
苗木修剪后即可定植,定植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定植施工的方法是:将苗木的土球或根蔸放入种植穴内,使其居中;再将树干立起,扶正,使其保持垂直;然后分层回填种植土,填土后将树根稍向上一提,使根群舒展开,每填一层土就要用锄把将土插紧实,直到填满穴坑,并使土面能够盖住树木的根颈部位,初步栽好后还应检查一下树干是否仍保持垂直,树冠有无偏斜;若有所偏斜,就要再加扶正。最后,把余下的穴土绕根颈一周进行培土,做成环形的拦水围堰。其围堰的直径应略大于种植穴的直径。免费论文。堰土要拍压紧实,不能松散。
参考文献:
1.杨红伟,许洪,袁仁成.浅谈绿化种植工程施工与管理[J].科技资讯,2009,(08).
2.王艳梅.园林绿化的种植类型及养护管理[J].民营科技,2009,(05).
3.杨俊春,祁晓华.浅谈反季节绿化苗木的栽植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02):33-34
篇8
【关键词】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电力系统的发展中,变电站自动化也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变电站自动化就是调度管理和电网建设的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能够有效的减少电力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继电保护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下面就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情况探讨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1.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实际要求
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装备之一,当变电站电力设备发生故障或者出现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营的因素时,继电保护装置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消除这些不安全因素和故障。从这一层面可以看出,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对于继电保护的设置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1必须具有独立性
要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独立性,需要将电压量和电流接入装置内部,将回路开关设置成整体的系统,并将其引致保护装置内部,但是严禁与其他设备通用,这样设置就能够保证继电保护数据的独立性。
1.2需要保持联系性
如果完全将继电保护装置独立于电力系统之外,就难以起到既定的作用,为了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兼具独立性和联系性的特征,在继电保护装置与相关信息系统联系时,需要使用继电器空节点、计算机通讯接口、光电耦合器接口来进行连接,此外,为了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作用,需要选择屏蔽电缆或者光纤电缆来进行连接,这两种导线能够能够防止干扰信号对保护装置的影响,可以很好的提升继电保护的抗干扰性和运行可靠性。
1.3设置好跳合闸回路
对于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要设置好单独的跳合闸回路,这样,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就能够及时将故障排除,减少电力企业的损失,同时,继电保护装置也能够将告警信号和动作信号显示出来,工作人员就能够发现故障发生的部位和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将损失控制到最小化。
2.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方式
就现阶段下我国的情况来看,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方式有两种:
2.1集中式安装方式
集中式安装方式在以往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这种安装方式就是将继电保护装置放置于保护柜之内,使用这种安装方式,监控系统与继电保护装置的联系则使用管理单元数字信号的传输来实现,集中式安装方式的占地面积很小,也能够节约通信电缆的使用,便于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也可以保证设备在良好的环境中运行。
2.2分散式安装方式
分散式安装方式就是将继电保护装置设置于开关位置,每个开关必须要配备好相应的保护系统,再将监控系统置于控制室之中,这样,监控系统与继电保护装置的连接主要由管理单元数字信号来联系,这种安装方式可以及时的消除不安全因素及电力设备的故障,保证整个设备的正常运转。
3.继电保护装置安装方式的选择
变电站的建立方式主要由子系统的建立来决定,在建立继电保护装置时,需要优先使用分散式安装方式,把继电保护装置设置在设备开关处或者开关处附近,并使用微机控制的方式进行控制。这种设置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节约电缆的使用,并提升整个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安全性,此外,这种保护装置子系统使用的是就地设置的方式,这就大幅减少二次设备安装带来的土地损失。当然,不同的继电保护装置使用的安装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在决定要采取哪种安装方式前,需要对现场的条件进行考察,将场地中的电缆设备和其他的条件尽可能的利用起来,不管使用何种安装方式,都要达到减少费用、节约投资的目的。就目前来看,很多中低压变电站会使用集中式处理方式,这种方式的通信电缆小、干扰性小,高压变电站,则可以使用分散式安装与集中式安装混合的方式来安装。
4.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在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可能会由于各种因素出现故障,为了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必须要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管理和检修,以便从整体上提升变电站的服务水平。据有关的数据调查显示,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故障一般由三种因素所致,即产品质量、设计中的故障以及二次维护的漏洞。继电保护装置在自主检查以及储存故障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一般情况下,对于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分析主要针对装置的正常使用率、使用时间、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如果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就需要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从而降低系统对继电保护装置的依赖性,以便达到系统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防止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对于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
5.结语
在现阶段下,我国电网正处在发展的阶段,这就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遇,继电保护装置作为变电站的核心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管理和维护。
【参考文献】
[1]王超,王慧芳,张弛,刘玮,李一泉,何奔腾.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建模研究[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02(01).
[2]湛文军.继电保护在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应用与探讨[期刊论文].民营科技,2008,02(20).
[3]王晓宁,张拥刚,秦琦,李文.变电站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2009,05(25).
篇9
论文摘 要:中国民营外贸企业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经营权开放,实现了高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力量。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在国际贸易舞台上站稳脚跟、赢得竞争的有效途径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而指出存在于我国民因企业对外贸易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民营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具体可行的措施。
上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从此,民营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大潮中的一直有生力量,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大格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大约有150多家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被赋予自营进出口权,而且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涉及的行业也相当广泛,包括机电、建材、轻工、食品、饮料、医药、信息、生物工程等多种行业,尤其在服装、食品、饮料、医药、信息、生物工程等行业的产品出口中,民营企业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仅为国家外贸发展作出贡献,而且对增强自身竞争能力也大有裨益。
一、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国有外贸企业曾一统天下,但1978年以后,民营企业开始少量直接出口,20世纪90年代随着三资企业自营出口的增长,成为我国出口增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众多对外贸易额连年攀升,民营企业成为了我过对外贸易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事实上,近10年来,民营企业出口年均增长57%,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年均增长高达75%,远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21%的年均增长速度,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速度非常迅速。随着国家和地方对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民营外贸企业在几年内迅速渗透到了外贸经济结构之中,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民营外贸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成为其实现迅速扩充的有利条件。同时,规模企业对外贸经济的拉动十分明显。通过调查显示,在区域经济范围内,特别是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密集地区,规模民营外贸企业对外向型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著的,民营外贸企业成为地方就业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企业改制也为民营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现代管理与家族模式并存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民营外贸企业已经开始逐步摆脱粗放管理,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引进专业人才,这是民营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与制度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相继出台,特别是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的公布和实施,使我国民营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发面:
第一,数量和规模方面: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登记注册的全国私营企业达到538.7万户,比2006年底增长8.2%;注册资金总额为8.8万亿元,增长16.5%;投资者人数1362.1万人,增长7.1%。城镇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67万亿元, 同比增长36.3%;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5%。
第二,利润和税收方面: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4000亿元,同比增长50.9%。同时,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大幅度增加。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07年私营企业税收总额4771.5亿元,同比增长36.5%;个体户税收总额1484.2亿元,同比增长24.2%。
第三,吸收就业方面: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就业占全国非农就业总数的80%左右。据统计,2006年全国城镇和乡镇企业就业总数约4.3亿人,除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及劳务工9000多万人外,其余均在民营经济就业。到2007年9月,全国注册私营企业538.7万家,雇工5696万人,个体户2678万家,从业人员5429万人,私营个体就业1.1亿多人。
第四,自身素质方面: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为大多数私营企业首选的组织形式,股份公司增长尤为迅速;党建与工会建设进一步发展,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民营科技企业融资上市加快;劳资关系也有了较大改观,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明显增长,拖欠现象减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6年末,全国民营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约4500万人,比2005年新增近610万人。
二、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大多依靠民间资本原始积累自然演进形成,属于典型的传统企业性质,管理体质和治理结构很难给企业创新和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有效的微观制度基础。在民营企业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较低。从总体上看,生产出口产品的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产业组织比较松散。主要是因为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后需求旺盛的短缺经济时期,在不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中生长起来的,起步低、行为不规范便成为了其突出问题。而且,我国的民营经济仍以无核心原子型企业为主导,以“小而散”的产业组织为主要特征。当前,有90%左右的民营企业为中小企业,难以达到国家规定获取进出口权的要求。以我国民营企业中占主体的私营企业为例,国家规定私营企业要获得进出口权,其注册资本必须在850万元以上,而且就已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而言,其产品出口覆盖面也相当狭窄,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这几个国家或地区的外贸的过分依赖,大大降低了我国外贸风险抵御能力。另外,民营企业产品档次不搞,附加值偏低,出口产品中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十分缺乏,除少数民营高科技企业出口一些高技术产品外,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出口产品为轻工、食品、纺织品、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制约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在能力。
2.资本结构单一,融资渠道狭窄。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和束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首先,从融资渠道来看,民营企业主要是依靠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通过股票债券市场的融资几乎是一片空白。我国目前的金融制度结构安排客观上不利于民营企业。现行正规的金融体系仍处于国有经济的全面垄断之下,有着极强的计划经济烙印,信贷投放和证券发行的选择主要向国有企业倾斜,处于传统体制外围的民营企业大多被排斥在现行金融体系之外,难以获取相关的融资支持。利用有限的自有资金很难使民营企业实现高速度的发展,即使有大规模的跳跃式的发展商机,作为民营企业的投资者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而遗憾地放弃大好的机会。最终,这些民营企业投资者只能转向非正规金融机构或个人,或者借高利贷来进行投资,此类融资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使融资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管制比较严格,国际资本流动受到我国政府的严格控制,民营企业利用外资条件限制较多。允许民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经营,这也是民营企业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中外合资企业成立审批的条件对于大多数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来说,具有相当多的限制力。
3.生产经营成本上升。正如福州一家民营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所说的那样:“2007年,公司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全年涨幅达20%至30%,由于涨速过快,虽然每次谈好的国外订单价格都略有上涨,但还是赶不上原材料和成本的上涨速度,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基本上是无利可图,白忙一场。”相信遭遇这种尴尬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出口民企不在少数,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外,能源和交通运输紧张和价格上升、环保准入条件的不断提升、出口退税取消或者降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等都直接或间接加大了成本。
4.家族式企业占绝对比重,经营管理集权化。家族化经营,在企业初始阶段,其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这种管理是有效的,甚至是必要的。一旦企业发展了,弊端就十分明显。家族化经营的通常做法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结合,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不可避免的,而继续采取家族化经营时,家族成员的经营理念往往难以走出家族利益的圈套,会拒绝非家族成员进入企业高层,阻碍选能用贤。现代企业理论已经证明,尽管家族治理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着其它治理结构所无法比拟的制度比较优势,但总体而言,这一治理结构会随着企业的规模和交易半径的扩展而不断内生出一些与现代企业经营所不相适应的机制性矛盾,制约民营企业对社会管理资源的吸收和集成能力,并成为我国民营企业“长不大,大必散”的一个重要制度根源。
三、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措施
(一)政府方面
1.发挥政府职能,对外维护出口企业的利益。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政府应该积极维护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经济利益,帮助企业规避外贸风险。在本国公司与外国公司发生贸易纠纷或在国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政府应该给企业提供帮助,甚至可以参与与对方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谈判,从而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2.制定相关政策,扶持民营企业。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应该改进不同所有制下分类管理的方式,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民营企业的出口。对民营企业出口的商品,政府将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鼓励其产品“走出去”,去适应国际标准,从综合能力上缩短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政府还应该在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方面给出口企业提供支持,规范出口企业的经营行为。
3.规范法制环境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商会、行会等中介组织对民营企业的行业规范与服务,使商会从以行政指导为主转向以服务协调为主,使之真正成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企业和外部联系的纽带。各商会应积极促进我国的企业和海外企业的交流,推动私营企业向国际化发展,并能够为众多企业争取整体的市场利益。另外,各地方以产品为基础组建的行业协会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企业方面
1.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在经营理念上,强化企业优先原则,设立保障制度,以解决家族宗派与企业经营的矛盾;在产权问题上,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在决策问题上,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在用人问题上,广招社会贤达,也应该用家族成员的能人,又可以用非家族成员中的优秀人才。
2.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实施品牌战略,尤其要过“质量关”,追求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整体的高质量。企业要多了解相关产品的国际质量标准和规范,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质量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产品质量应该是产品的核心、形式和附加的整体质量,要在产品的功能、包装、款式、运送、安装、维修等十多个要素中都要下功夫,缺少或忽视任何都一个都会影响品牌形象。只要树立品牌战略观念,时刻不忘创品牌、保品牌,从小的地方做起,即使是小规模民营企业,也照样有机会成长起来并参与国际竞争,
3.注重多方面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创新是一条永远不变的市场竞争规则,对于参与对外贸易的民营企业来说更是一条发展之道。民营企业由国内走到国外,要做大做强,就必须通过对企业的产权制度、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用人机制、技术结构等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调整和改造以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创新之路中,比较重要的是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丰富品牌形象,为企业谋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的空间。民营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调整现有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其技术创新不能是“闭门造车”,而要“内外兼修”,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现代生产技术并加以消化和吸收,建立企业自己的研发中心,加强技术创新的协调与交流,使企业始终保持技术优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篇10
【关键词】 市政建 设道路施工 质量控制 分析 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道路的畅通是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障,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道路至关重要,在城市建设中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也越来越被受到重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道路的畅通。正是因为如此,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才显得如此的重要。一般来说市政道路的施工程序并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每个城市的规划都不同,但是我们必须考虑的是每座城市的具体情况。我们在施工的时候不仅仅要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还要保证城市道路的畅通,这是十分困难的工作,有时候正是为了这些因素而导致无法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即使如此,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也存在着一些较为常见的通病,这些通病严重的影响了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如何来确保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已成为当前市政施界普遍探讨的课题之一。我需要做的是对工程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设计出来最有的方案,根据所设计的方案,合理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
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市政道路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其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的观念出发,协调各种影响的因素,使其整体环境最有利于我们施工。在此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点主要的影响因素:
1.工程设计是工程的蓝图,是工程科学合理的前提,所以工程设计对工程的质量有着十分大的制约作用。工程设计是工程开始的第一步,是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高质量图纸设计那么就不可能会建造出来高质量的工程。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必须因地制宜,选择合适具体环境的设计理念,并作出优质的设计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各种数据必须准确无误,结构必须科学合理。如果设计方案中存在明显的缺陷,那么必然会以后留下无法弥补的质量隐患。
2.施工的组织设计和具体的施工工艺是施工灵魂,它们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应该根据设计图作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设计必须交给监理单位审核,审核通过才可以使用。在构思组织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影响因素,比如市政道路可能受到征地以及拆迁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施工单位还要以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3.施工人员是工程实施的执行者,理所当然工程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必然的。于此同时监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要求也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合格的施工技术人员不仅仅要能十分熟悉工程的具体情况,包括设计意图和一些施工的要求,还要有能力按照要求完成施工。同时,施工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还要注意观察,认真的思考。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出场的问题,并且及时的向监理单位或者设计单位反映具体情况,为保证整个施工的顺畅进行作出自己的贡献。
4.工程造价对工程质量具有很大的制约因素。目前,工程招投标的方式已经在建筑行业得到推广,市政道路工程通常也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施工企业,但是由于评标方法和建设单位对低报价的热衷,造成中标价偏低,有的甚至低于合理造价。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盈利,往往会降低质量标准、偷工减料。所以建设单位应该制定合理的工程限价,选用合理的评标办法,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5.工程材料的质量对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工程材料可以说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所以对工程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辨别材料是否合格主要是检查材料的检验合格,与此同时还要留意材料的运输、保管是否恰当等,因为这些都可以直接影响到工程材料的质量。
三.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1.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合理的道路设计方案是工程高质量开始的保证,市政道路的图纸设计要求是相对较高的,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具体的考虑施工区域的施工条件,尤其是地理条件。设计是必须结合城市的其他设施,比如城市的排水系统,电力设施或者是燃气、通讯线路。因此,建设单位在作整体设计时要与其他单位保持良好沟通和联系,协调好各个单位间的关系和利益。与此同时结合本城市的近期规划和长远期规划,尽可能让设计单位交出高水平的设计方案。
2.提高施工参与者的质量意识,道路施工的参与者是多方参与的,提高参与者的质量意识,要从管理者着手,逐级强调核实。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树立质量第一的的工作观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另外,在施工的工程中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同时强化监理单位的质量审核要求,以高水平质量要求所有员工,工程的各方参与者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必然会带动道路质量的上升。
3.道路施工材料质量及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和寿命,所以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严格的遵循相关的审批程序。对工程材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必须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建立健全完善的材料质量检测体系,遇到有质量问题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而且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还要定时的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以保证用于施工材料的质量能符合工程要求。
4. 充分发挥工程监理作用在市政建设项目中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对规范施工行为及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建设单位应在合同中明确监理工程师的职权和责任,使监理工程师能科学、公正、独立的开展工作,按图监理。除此以外,现场监理工程师要做好质量监控,准确确定质量控制点,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做好施工过程的旁站监理,若发现施工单位有不规范施工行为时,必须及时制止并发出整改通知书。
四,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这是比较常见的,我们首先要正确的对待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要在思想给予高度的重视,及时的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并且要采用合理的措施来解决。措施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应该从设计及施工等各个方面全面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成市政道路工程高质量。同时,要进一步的明确质量责任,不断的规范作业流程,具有精益求精的施工精神,这样方能有效的确保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波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期刊论文] 《江西建材》 -2011年3期
[2]曾水明 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0年30期
[3]王伟权 混凝土在道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分析 [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 -2011年12期
[4]张美领 综述道路施工过程中的粉喷桩质量控制要点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0年9期
[5]鞠宁松 龚坤 如何加强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8期
[6]黄雪峰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控制要点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