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科学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源与环境科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建国初期为了有效地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部分地区对资源的开发远远超出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同时也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林业资源也没有幸免。林业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环境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经济以及人类的活动。通过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和合理保护不仅能够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林业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要注重加强对林业资源管理的合理化开发,提升林业资源的管理效率,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森林资源管理现状
1.过分注重眼前利益
我国森林资源一般属于国家所有,因此,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通常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实施管理。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管理部门只注重眼前利益,为了追逐经济效益,以牺牲森林资源获取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进行滥砍滥伐,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森林资源的消耗速度明显高于种植速度。因此,难以实现生态林业建设目的,森林资源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一直以来,森林资源管理多是依靠政府方面出力,仅仅单凭政府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必须加大对森林保护的宣传,号召更多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然而,由于对于森林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因此,社会公众的森林保护意识并不强,如果仅仅依靠森林管理部门实施管理工作,工作效率低下,不仅制约了生态林业建设和发展,而且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林业资源管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加强林权管理,提升林业资源涵养水源的作用
我国一些地区受当地地质以及地貌的影响,林业资源会遭受严重的破坏,进而造成水土流失,威胁生态环境的发展。林业资源本身具有保持水土以及涵养水源的作用,通过林业资源的恢复、补植等手段能够使水土流失的情况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改善,使得整体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平都得到提升和维持,所以必须要注重对林权的管理,进而保证林业资源涵养水源作用的发挥。
在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林权管理以及采伐的权限设定等是对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最佳手段。由于部分地区的地理环境受限,交通不通畅,所以经济的发展会相对落后,而经济水平低也使得当地的居民更注重眼前的利益,通过对林业资源的砍伐获得经济报酬,改善经济环境。而由于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也使得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越来越重,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形成经济和生态的恶性循环。通过林权管理和采伐的限制工作开展,有效的制止乱砍滥伐的情况。而且通过法律的约束能够更好地规范当地人对林业资源破坏的行为,为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2.林业管理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
从当前林业管理现状来看,在不久的将来,森林资源的管理方法会逐渐趋于完善,生态环境也会逐步优化,同时林业管理工作也会科学化和规范化。在此基础上,林业将会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利用综合性的林业发展模式,促使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使林业产业的结构趋于合理。因此,林业部门要加强林业建设,这样不仅实现了林业部门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为人类创造了更适宜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因此,林业管理在未来发展势必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国家应重视森林资源,并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得环境保护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深深刻印在人们的思想中,让社会公众参与到森林保护工作中,大大提高了林业管理工作效率。
3.提升城郊林业管理,减少工业污染
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使得当地的水、空气等被污染和破坏,林业资源能够有效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同时释放空气,对大气环境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被誉为大自然的肺。同时林业资源也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速,有效地降低空气中的含尘量。通过对城郊地区林业资源的合理规划以及原有林业资源的合理保护,能够将城市的生活区域与工业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对工业环境的污染進行阻断,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4.跟进林业资源保护同步措施,提升林业资源保障物种多样性的作用
林业资源中不仅有林木,同时还包括一些野生的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等资源,这些物种都依附于林业资源生存,由于过度的砍伐,不仅林业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也使得很多物种失去生存的环境。所以在林业资源保护中,不仅要注重对林木的保护和恢复,同时也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保证其他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比如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捕杀和采摘的限制等,进而保证物种的多样性。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教学效果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高等院校面向环境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实用性强,知识丰富,不但综合了法学知识,而且综合了许多法学以外的知识,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进行诉讼和处理环境与资源纠纷的能力。该课程一直采用传统授课方法,单纯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并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概念和理论结构的正式阐述成为其逻辑起点。然而应用传统教学模式讲授该课程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理论的学习仅限于书本知识和教师填鸭式的灌输,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对学生解决实际环境纠纷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应用模拟事件真实情景,面对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打破了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的尴尬局面,显示出该教学模式的独特优势。本文将案例教学引入该课程教学实践中,主要探讨其适用性及实施方案等问题。
一、案例教学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中的适用性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中心故事而构建的学习方法,这里的教学案例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明确目标而创作的,它涵盖了广泛的科学主体与思想[1]。案例是指对典型意义的事件所作的客观记录和具体描述。案例教学是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用适宜的案例材料,通过对具体案例内容进行情景分析、研究和讨论,提出并解决问题,均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自1980年进入我国后,日渐受到重视,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实践教学当中[2]。
探讨环境教育中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对明晰案例教学的范式,推动环境教育的顺利进行具有现实意义[3]。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既符合该课程特点,又对推动环境教育改革有着现实意义。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案例要求精挑细选,应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真实的情景所引发的问题和悬念能激发学生内部动机和真切感受。第二,教学进程要自上而下,即首先呈现整体性案例,让学生对此案例进行分析,明确完成整体性任务所需要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带着问题重新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最终解决问题。第三,教学内容要有侧重,针对教材重点内容多次开展案例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每个学生经验不同,会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分析案例,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相互促进交流,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
1.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把案例研讨放在首要位置,注重掌握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相结合。首先教师要把理论知识脉络梳理清晰,挑出重点内容讲深讲透;其次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课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带着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断尝试探讨分析复杂案例;最后,分析总结课上学生提出的创新观点。
2.案例教学组织
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师生关系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重大变革。具体表现为教师从课堂主导者变成指导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学习的潜能被更好地激发;师生关系也由独白到对话交往[3]。下面笔者结合案例教学经验,探讨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
第一,课前准备,教师认真收集整理案例。例如在讲授环境民事责任内容时,利用网络资源,筛选我国近三年来环境侵权民事赔偿的案例并设置多个问题。提前给学生分发案例复印件,让学生熟悉案情并积极搜寻相关法理知识,为课堂做好准备。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出案例陈述代表和记录员,课前公布评分标准,如知识灵活应用能力、自身综合素质(包括口头表达、仪容仪表、讲解能力等)、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几个评分标准,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综合评分。
第二,课堂组织。小组分工完成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并由陈述代表上台陈述、评论案例,集合小组意见对问题做出回答,最后做结论性陈述。记录员则全程记录案例讨论过程。每小组讨论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超时扣分。小组讨论后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后给予正确回答的小组适当加分。最终由教师做总结发言,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总结班级最终讨论结果,并对案例给予正确的分析。
第三,课后总结。根据每组记录员的原始记录,由本组成员共同整理归纳,结合班级最终讨论结果,完成最终的案例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可涉及背景材料补充,不限篇幅,提倡简洁。案例分析表现和案例分析报告成为教师评判成绩的主要依据。最后筛选最优秀的案例分析报告作为示范留给下届学生学习参考,并作为该课程的经典文献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二、应注意事项
1.案例的收集和撰写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起步较晚,目前该课程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资源还很缺乏,典型性和创新性成为教学案例收集和撰写的难点。而案例的撰写工作更为繁重,实施该工作是把某个实际情景真实描述,是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同时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但需注意,收集和撰写都应紧扣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例如案例排污权交易的理论与制度创新、环保产业的市场化、公害民事侵权救济中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举证责任倒置和因果关系推定的公平适用的法理基础,等等。
2.时间的把握
案例教学有很大的灵活性,师生应共同参与教学,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课前教学组织设计非常重要,分组数目不宜过多,规定并控制学生的讨论时间。
3.完善考核体系
采用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应采用全新、完善的考核体系。新的考核体系下,要注意作业与考试、口试与笔试的结合。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总结,根据课堂表现获得平时成绩,课后案例分析报告记为作业成绩,没有上台陈述但参与集体协助讨论也要在平时成绩中获得加分。最终该课程总成绩由闭卷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作业成绩三部分组成。
综上所述,采用新的案例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课堂生动性,而且有助于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仅作出了初步探讨,望与同行们共同学习,不断促进该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Kim Bilica.Lessons from experts:Improving college science instruction through case teaching[J].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2004,104,(6):273-278.
[2]熊开荣,刘超.案例教学在环境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08-109.
篇3
【关键词】数字化 微课 高职英语 教学资源库
一、数字化环境下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推进,“微课”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类型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获得了当代大学生的追捧。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大多为九零后,手机以及电脑网络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作为一个服务学生的良好信息平台,具有传统课本教学内容所无法比拟的共享性、即时性、开放性。加之,微课的出现,更是给高职英语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不仅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带来了更多知识获取的机会,更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锻炼提升。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大都通过两个方式。一方面是通过购买专业结构的成品学科资源,另一方面是通过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老师与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完成。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查找到大量的英语学习内容,还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在线测试、与教师在线沟通等方式来提升英语学习的全面性与便捷性。
二、我国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缺乏规范性和通用性。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规范体系,不具备通用性,对教学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拥有各自的教学资源库,但是没有实现共享与沟通,未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系统管理维护体系,造成了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成本增加,而且并没有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资源库的最大效用。
2.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缺乏英语实训素材。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性的素材内容,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优势和特色。甚至很多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库就是一个海量的试题载体,存放着大量的历年考试习题以及各种网络教学内容。还有的高职院校只是把教师的教学备案放入到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里。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里缺乏针对性的实用性教学资源,没有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放置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英语实训素材内容。重复、老旧的教学内容无法调动学生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与自主性比较强,没有新意的资源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降低资源库的使用率。
3.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但是我国的高职院校有一些教室的网络覆盖率低,硬件设施水平较低,数据资源库的支撑平台的技术问题较多,存在技术上的缺陷。很多高职院校的资源库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校园内网上共享使用,校外不能够共享使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库利用率较低。
三、加强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效措施
1.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资源库的专业管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专业有效的及时管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资源管理,第二部分是系统管理,第三部分是用户管理。通过专业团队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专业管理,可以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维护,提供最大限度的技术支持,能够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不同高职院校之间英语教学资源库的交流与共享,建立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平台,让更多的先进实用教学资源更加畅通。
2.严格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准入条件。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要重视英语教学资源的挑选和审查。不仅要注意教学资源的质量水平,而且要结合学生的设备便捷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微课的乐趣所在。与此同时,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在入库之前要进行专业的评定,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与等级。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实用性教学教材的引入,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全面提升自身的英语素养水平,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更好的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健全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共享机制。当前,高职学生大都存在机不离手的现象,喜欢使用手机观看视频,结合这一现象,可以大力发展微课教学资源内容,使用图形、动画等方式,编制十分钟左右的语言教学课程,类似的教学学习资源可以更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总结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正在随着时代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这也为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在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的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让教师更加透彻的优化教学目标,可以让高校更加便捷的实现教学管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职英语资源库的建设水平一定可以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网络信息 大学英语 创新模式
网络的发展到现在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均产生着不同的影响,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使我国的教育理念、思想以及教育方式均发生了改变。在外语教学中,信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应用促进了其改革的进行,但是对于目前外语的学习资源相对还是匮乏,所以通过网络环境下,可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以及资金进行开发利用,找出更适合我国大学生学习的创新模式。
一、网络语英语课程资源
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起主要意义,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包括了资源的设计、实施、评价等多个方面在英语课程中需要利用人力、物力、自然资源。当然人力也就是我们数值的英语教师以及学生和英语的学习者。物力就是在英语教学中需要的一些辅助物体,比如教科书、录音资料、等多种资源,所以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开发包括的范围较广。
随着网络媒体进入大学校园后,网上的大量外语教学资源,为学生和老师的英语学习、教学均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有效的提升了英语知识的更新和教学工具,其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多种功能,首先信息的丰富,形式多样,相比于传统的英语辅助教材,更为丰富,拓展了英语知识的范围和英语的展现形式。网络教学的应用可以实施进行知识的更新,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另外网络建立的平台可以使学生和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随时的进行沟通交流。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对于学习的要求也不同,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可有利于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更有利于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使教育更具有现代化。
虽然网络媒体资源具有如此多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在英语课程开发时依然费时费力,目前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均集中在课程资源的搜索和查询,而对于英语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查询、利用和保存,以及评价、反思、再查询、再利用、再保存、再评价与反思这样的一个循环过程。
二、网络英语课程的资源开发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软件的开发,对于英语课程的开发包括了搜索、利用、保存、评价和反思几个方面。
首先搜索,简单说就是利用搜索引擎来搜索一些资料,但是搜索时总有很多无用的软件,相对来说老师时间有限,而学生又很容易被其它不相关信息吸引,我们可以进行分类搜索,比如综合型网站,其内容较为丰富,信息融合了各种学科,相对来说只要你想要搜索的都可以找到,常用的英语在线、旺旺英语等。另外还有创意型网站,其个性较强,具有原创性,对于英语学习的研究比较深奥,会有配套的教材推荐,如疯狂英语等。还有功能性网站,这种类型的网站,是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的网站,如英语网、英语之声等。
其次是网络资源的利用,也就是老师和学生对于网络资源在遵守以语言学习为中心和资源辅的原则下进行运用。任何专业的课程开发都是为了更好的辅助于学习,网络英语资源的开发同样,均是在英语课程为主的情况下网络资源为辅的学习模式下,更好的帮助学生学好英语。
其次保存,对于英语资源的开发不是一次性,所以资源开发后需要保存下来,并且对此开发进反思,再利用。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网络时代,所以网络英语学习资源对于现代较为适合,所以学生应该将网络资源在电脑中储存好,用时可以更方便快捷。
最后就是对于课程资源的评价及反思。任何资源的开发都是为了进步,对于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英语的学习,我们开发后需要反思,是否学习目的已经达到,在完成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对于英语资源开发起到一个总结的作用,也有利于增加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
对于网络英语资源的开发,我们总结其以英语学习为主体,依据于网络资源进行开发,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完成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是网络资源开发可以实现学习开发同时进行,对于网络的开发是多种角色的,所以可以多种角色的人来进行开发,在开发中对于英语课程进学习。另外虽然为网络资源开发主要以老师为主体,但是网络环境下学生和家长同样是可以参与的,并且网络为我们提供的不同软件以及搜索引擎,我们均可以去利用,去搜索和保存所以说网络英语课程开发是人力、物力资源于一体的。虽然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得到了开发,但是对于传统的教师模式来说无法满足于现在教学需要,所以针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在网络媒体下的创新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三、大W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前面对于互联网媒体下的英语教学资源开发做了详细的介绍,但是为了能更快的适应教学和课程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所以大学英语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题,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进行授课,使学生对于学习逐渐提不起兴趣,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的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了学生由外部刺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而且将教师知识传授的一方变为了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和促进者。相对来说构建主义学习环境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其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进行全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在网络环境下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为网络余元的学习环境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此外据学者研究得出语言的学习是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来完成的,所以对于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仅仅依靠教材的传输是远远不够的,第一教材内容更新较慢,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另一方面每个学生的状况不同,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课程的设置,得到有效的教学,比如采用多媒体的辅助进行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生活的战士,另外多放一些较为生动的视频信息来刺激学生的听觉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等,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在多媒体环境下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对更为便捷的方式,可以更形象更直接接受教学信息。在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网络建立知识库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对于知识结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构建,是其他学习环境无法企及的。
四、大学英语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分析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老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课堂的设计也逐渐从以知识授课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老师的身份也随着教学改革逐渐在变化,成为了学生指导者和帮助者。网络环境下有关大学英语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具体如下:
1.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大学英语教学在遵循一定的理论为基础上,通过在课堂中老师的教学、学生的接受形成良好的互动,来进一步实现教学的目的,来完成教学的内容。在多媒体环境下,老师可以利用一切高科技辅助教学,根据课堂的 需要,选择语言的输入方式和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查询相关网站,观看相关影片和收听相关录音。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不再是乏味无趣,更能引起其学习兴趣,开可以开阔视野。另外在课堂中可以按照小组划分进行互动,模拟语言场景,以角色扮演或者口头报告的形式,将课堂当作是语言的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倡导的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压力,可以使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愉快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可以让提高交际能力。
2.自主模式。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直我们所倡导的,而自主学习的模式在国外的研究中经过多年的实证,其不仅是教育的目标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在网络媒体下英语是国际语种,所以在网络上大多信息都是以英语为主的呈现给用户,所以无论学生查阅资料还是进行其他国家的文化地理进行分析,学好英语可以方便很懂。另外学生在对于一些信息查阅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明白的或者无法理解的词汇,这时候可以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理解。同时多媒体环境下,各种图文情景的再现以及课文翻译和重点知识讲解等,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有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在互动模式。本身语言的学习和进步就是需要多方面的沟通、交流与互动进行的。所以在线互动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学习,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是一个西方文化学习的过程,通过都媒体平台可以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西方文化信息,并且可以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准确的把握语言和交流所学的知识。
4.合作模式的建立。这种模式是学生和老师、学生与学生通过完成一项学习内容而达成的合作关系。比如情景演练,对话练习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可以增加互动。这种合作模式的建立更有利于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增加对于知识的掌握。
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模式的优势
首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建立,老师可以在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在网络媒体的帮助下,将课堂进行不同的设计,呈现出生动、直观的立体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言技能的应用。
其次网络下的大学生英语课程的开发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在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中不单单依靠书本,而是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化,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另外网络媒体的教学系统运用,可以使老师随时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及时做好课程的调整,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为我国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培养出更秀的,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顾世民.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7,03:67-72.
[2]段婷婷.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成功(教育),2007,11:211-212.
[3]李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200-201.
[4]丰玉芳,蔡玲.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28-31.
[5]刘燕,罗杨.基于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07:172-174.
[6]林矗胡进坤,谢春晖.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6,09:97-99.
[7]崔岭.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理念、新系统、新模式、新方法――兼评“新理念大学英语(全新版)网络教学系统”[J].外语界,2005,01:17-23+46.
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科书;教学资源;学习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初中英语教育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Go for it!新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很多教学话题,不再是语法通到底,书面练到底,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受到教师的青睐,教室里装上了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很多可利用的资源。尽管如此,初中英语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笔者认为,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课外资源,利用学生周围可利用的学习资源,那么就会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良好的环境,更好地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二、激活课程资源的可行性分析
1.21世纪终身教育理论
21世纪,学会学习,终生学习已成为人类教育的基点。而初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使当前的学习成为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课程资源的建设是新课标课程改革之后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符合时展的潮流。
2.新课程教育理念
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可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环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挖掘课程资源,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班级学生的学习需要
如今,每班基本有50名学生,一堂课40分钟,显然课堂上每位学生发言的机会不多,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就剩下完成作业(完成练习册、背读课文、抄写、默写单词等)的时间了,久而久之,学生之间的差距会拉大。充分挖掘英语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英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一种有效途径。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
英语教科书怎样才能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是值得探究的课题。以下是笔者在教授新目标英语时开发和利用课本资源的做法和心得。
1.教师依托课本内容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
(1)根据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调查,在汇报中呈现学生英语学习的活力。教科书中有很多结对练习活动,是用来巩固基本句型和基本语法的。但这一过程在课堂上练习往往会出现学生练的练、看的看,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笔者在组织这一活动时让学生先作调查,然后汇报调查结果,在汇报中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英语句子来回答,这样就练习了各种人称下的不同表达方式,小组练习了一般疑问句或特殊疑问句,在汇报时又练习了陈述句。小组各成员的通力合作,显现了任务型教学这一特点。
例如: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页2c,笔者是这样来设计的,先让学生结对练习巩固2b,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调查,表格如下:
■
学生在填表过程中可用到下列句型:Do you like …? Yes, I do. /No, I don’t. 而在汇报时就要求学生用I, he,she,we和they 做主语说出“I like …and …”或“I don’t like …or …”,还有“Sally likes and”和“Sally doesn’t like …or …”。
时间允许的话,汇报结果要求学生把口头练习变成小短文。笔者提供模板:Hello, I have a good friend. His name is ….He likes ….But he doesn’t like….时间不允许就作为课后书面表达作业。
(2)依据教材自制图片,培养学生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图片教学的特点就是直观、形象,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技术进行图片教学是英语课堂中行之有效途径之一。较为简单的做法就是教师模仿课本中的图片自己绘制,这样虽然教师的工作量大了,难度增加了,但是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却大有裨益。因为图片来自于课本,学生熟悉,更有利于学生准确表达图片内容。其二,教学图片需要多方搜集和整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从报纸、杂志等有关资料上剪辑。其三,鼓励学生尤其是有美术爱好的学生去制作,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同时也为有绘画天赋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其四,绘制简笔画。简笔画的特点就是简洁、明了、风趣、幽默,一学就会,易于掌握。
(3)变课本对话为学生短剧表演,激发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新教科书中有许多对话,除结队练习外,还可以用来表演,学生兴趣浓、乐参与,同时增加了对话实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Section B 2c可以设计成小组表演,主题设为“宠物找家”。6位学生分别扮演6种宠物,另外3名学生分别扮演6岁的小孩、80岁的老奶奶和16岁的男孩,宠物一一介绍自己的特点和品性,在介绍过程中很自然就会用到本课的句型,如“I’m the most unusual pet. I’m easy to take care of. I’m very beautiful.”等句子,三位人物在挑选宠物的过程中会表达不同的喜好以及对宠物的评价,如“I think dog is the most friendly. I like it.”在这一短剧中,每一位宠物扮演者都想把宠物的优点表现出来,找到自己的主人,而三位宠物挑选者也各有主张,最终找到了自己认为满意的宠物,整个过程形象、生动,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
对于课本后面的听力材料,同样适用以上编对话的形式表演。当然,表演后及时给学生以评价和精神的鼓励,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听力材料变短剧的应用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加大学生的负担。在教学过程中,除以上提到的几点建议外,笔者常常根据实际需要,变换角度,转换思维,使课本中的表格、图片、短文等得到完全应用,如利用同一组图片进行不同时态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
2.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课程资源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英语课程资源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而且包括学生和家长。
(1)教师情感资源的投资。我们知道,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认知和情感不是对立的。而当二者都被重视的时候,学习的进程会获得一个更稳固的基础。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情感态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设计制订实际可行的情感态度培养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耐心引导及细心呵护,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从而形成学生乐学的氛围。
新目标Go for it !斜体教材每个单元的生词特别的多,少则十七八个,多则三十多个,特别是还没有很好掌握拼读规则的初一新生,他们刚学习英语,碰到如此多的新单词,很容易放弃学习。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当学生单词拼写得满分时,就能得到一张喜报。拿到喜报的学生在班级量化考核中可以加分;如果能拿到三张喜报,还可在老师这里拿到奖品(糖果、学习用品之类)。学生很有积极性。时间久了,学生在慢慢的背读当中,也渐渐地掌握了拼读规则,增加了语感,为今后学习英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学生的不断学习和词汇的不断积累,到了初二时,就可以写日记或周记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这是了解学生情感变化的最好方法。
(2)学生潜在能力的释放。学生各有所长,他们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宝贵财富。笔者针对一些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情景对话,在课前准备好并在课堂上表演,这种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外,当教学需要一些实物时,也可布置学生做好准备。
同时,学生的经验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它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学生经验资源构成学生资源的主体,是课程活动的重要基础。例如,学生在生活中都有看电影的生活体验,因此,笔者在教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10 Do you like to go to the movies? 时,对电影这一课程资源给予充分的重视。在Warming up 阶段,就把机会交给了学生,以两个开放性的问题“Do you like to go to the movies?”和“What’s your favorite movie? Why?”打开话题。由于学生有丰富的经验,谈论起来不存在困难,而且也非常乐意参与进去。而后,从Warming up 到后面的Speaking, Reading, 教师一直只站在幕后做指导,提供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给予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3)利用家长配合来督促学生自觉学习。家长和教师一样,是学生朝夕相处的对象。学生在校学习英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每天一般只安排40分钟一堂课,而在周末,学生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家庭作业,特别是对大部分住在农村的初中生,他们一般是不会去多翻一下英语课本的。在这种状况下,笔者在初一刚带班时,就给家长写了一封要求协助教师帮助学习英语的信。在家长的陪同与监督下,学生周末在家里不仅能做到听写单词,还能跟着录音机大声朗读,为他们创造了学习英语的环境。
通过向家长展示,学生不但运用和巩固了所学的英语,而且家长欣喜地看到子女在英语方面的发展,从而不断支持与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英语,学生的兴趣不断得到激发和强化,更加认真努力地去学习了。笔者充分利用校园通讯平台委托家长督促配合,回校抽查,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3.利用教室、校园和社会环境开发英语学习资源
(1)教室是学生汲取营养的地方。教室是学生在校接触时间最多的地方,是英语课程资源开发最重要的对象。所以,开学第一天,笔者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美化教室,让教室成为学习英语的环境资源。在笔者的帮助下,学生布置了“英语宣传角”,上面有学生的创作园地、作业展示、还有学生办的小报、收集的各种文字图片及资料信息等。学生能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注意到“英语宣传角”,有时有些学生还在课间时大声地朗读出来,无形中增加了识记的机会,这样对学习困难的同学帮助也很大。
(2)校园是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校园资源开发是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场所设施,尽可能地增加学生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教研组和学校后勤联系把学校各种专用教室、办公室、厕所,都贴上了英语标牌。其他场所也贴上了写有英语格言或警句的标牌,这样使学生既能学英语,又能明事理。如图书室的墙上贴了“Knowledge is power”的标牌,花圃挂上了“No flowers, no beauties”的标牌。另外,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和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场所。
(3)社会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充电器。开发社会资源就是要求学生注意收集积累校外接触到的英语资源,如英语电视节目、电视、杂志上的英语广告词、商品的说明书和英语格言等。社会更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大环境,鼓励学生收集身边英语,交流学习资源。只要去过KFC的学生对“pull”与“push”两个词非常了解,因为KFC的大门里和外就写着这两个单词;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有相应的英文名称,进入银行的柜台前,脚下也有英文“Please keep a meter beyond.”英语无处不在,只要留意,做个有心人,学生学习英语是非常容易的。
总之,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都可以称之为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资源,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英语教师应该事事做个有心人、时时不忘收集有意义的课程资源,积极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课程;跨专业综合实习;虚拟仿真环境;教学改革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供应链上的资金、物料等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和处理,以达到有效控制和利用企业资源,使资源分配更加合理,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为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1]。随着ERP在社会经济中的广泛应用,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大多开设了“企业资源计划”相关课程,并越来越重视其教学效果。
“企业资源计划课程设计”是对相关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是连接实践与理论的桥梁,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应用,能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但是在大多数高校的企业资源计划实验教学中还普遍存在诸如教学思想和观念陈旧,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资源计划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企业资源计划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企业资源计划课程设计”是管理类相关专业包括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在学完相关理论课程后开始的专业实践课,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了解ERP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安装在电脑上的ERP软件完成教材中设计好的一些实验项目,尽管教材的编写者已经尽力将企业运营管理的情景在教材中再现,但由于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这些再现的场景在学生看来并不容易接受,这样就难免使开设的实践课基本上仍以认知型和验证型的实验项目为主,缺乏必要的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学生的学习也往往流于应付,草草地输入原始数据验证了结果就万事大吉,并没有仔细思考企业在应用中会遇到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过度地侧重于软件功能的使用练习,缺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入,为了课程考核能够过关,机械重复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妨碍了对企业资源计划课程的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应用。对于现代的大学生,软件的使用掌握起来不难,对于企业资源计划中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控制和配置资源使其最优化的精髓更要掌握,单纯的软件使用训练难以达到教学的目标。
综合仿真实习平台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把典型的、经过了浓缩的社会经济管理环境及经济管理活动搬进实验室,在计算机系统里建构起制造业、流通业、金融业、政务及服务业、监管机构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经济社会运行系统,将经济运作的每一笔业务集成于综合仿真平台,营造出既相互合作又存在激烈竞争博弈的动态运作的“虚拟经济社会”,具备高度仿真的经济业务内容及流程。这种“高仿真、运转型、博弈竞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经营模拟企业,感受企业运转的氛围,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进步明显。在综合仿真实习环境中运用ERP进行模拟企业的运营管理,可以利用仿真平台最大程度的再现企业运营管理环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以往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主动学习,从而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将理论升华为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规划
在综合仿真实习环境中开展“企业资源计划课程设计”实践教学,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修订,通过在教学内容中添加综合仿真实习平台操作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的使用,以利用该平台构建仿真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可在课程开始的4~6个学时集中讲解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的基本操作、业务规则和注意事项,然后使用4个学时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企业的试经营,使学生掌握平台的操作,熟悉业务规则,能结合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独自进行操作应用。剩下的三十个学时由各学生小组成立模拟公司,利用仿真环境完成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工作,在实践中体会企业经营管理。实验项目、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参看下表:
三、教学方法实施
基于综合实习仿真环境开展企业资源计划实验课程教学,需要提前进行实习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实习单据、资料、印章等实习工具以及根据上课专业侧重配置好软件平台,学生需要复习已经学过的企业资源计划知识,再次熟悉ERP软件的使用,可以开放实验室一定时段提供给学生自习使用。上课时,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每个团队成立一家模拟制造企业,团队中的每个人担任该模拟制造企业某一关键岗位的主管,如CEO、财务主管、生产主管、销售主管等,按照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的流程连续经营6个季度,各制造企业处于同一市场中,通过竞争获取每季度初的销售订单;综合实习中其它类型的机构则由系统自动完成相应功能,如商业银行、工商局等,不能由系统自动完成相应功能的机构可由教师以超级管理员身份运营,从而形成相互竞争、动态运转,既相互依赖又有博弈竞争的商业生态环境。综合仿真系统是对典型的制造企业的高仿真,其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与现实社会中的企业经营流程高度仿真,学生在对模拟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运营的数据,如资金、库存、产成品、原材料等数据由学生在对模拟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产生,这些数据也是“企业资源计划课程设计”需要收集和处理的元数据,学生实习过程中将这些数据输入到ERP系统中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并尝试优化配置的目的。相对于课本上“死”的实验步骤和实验项目,这些从企业经营中得到的数据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也达到了把复杂、抽象的ERP理论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和实践的教学效果。通过创建竞争对抗的模拟运行环境,使学生愿意全身心地参与进教学,变以前被动消极地验证实验结果到积极主动地应用理论知识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企业效益,构建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就把复杂的理论知识轻松地传授给学生。
教学大纲应做相应调整,要加入综合仿真实习平台操作的相关内容,将其作为独立的章节进行教学,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可考虑做6~8个学时的“试经营”,试经营期间,由教师边讲解规则边引导学生操作,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还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选择实习的侧重点,如物流管理专业可以侧重于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可侧重于客户关系管理,会计学专业可侧重于财务管理等。教学安排上先学习企业资源计划理论知识,然后将虚拟仿真环境引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让学生从亲身参与的经验管理的过程中体会使用ERP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不仅让学生更加熟悉掌握了ERP软件,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改目标与特色
将综合实习仿真环境应用到“企业资源计划”课程实验教学中后,可以使学生在较“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下使用ERP进行模拟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获得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在动手过程中将ERP的理论知识传递转化为实践方法进行掌握,有助于学生对ERP课程产生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学模式也从“教师布置任务,学生照课本练习”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组经营模拟公司,在竞争博弈中学习”的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从而有助于学生把ERP理论理解得更加透彻,又能让学生在学校里体会到和公司企业相似的工作环境,既应用了理论知识到工作实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进行了团队合作,激发了创新创造能力。
基于综合仿真实习环境开展ERP课程教学,让学生从亲身参与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体会使用ERP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ERP软件,更使学生了解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宏亮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J] 改革与战略 2007(9):132-134
[2] 王欣,张毅 基于“项目驱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2(02)
[3] 刘冬 “企业资源计划”课程中引入沙盘工具的改革探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12)
[4] 占胜 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的”企业资源计划(ERP)”课程教学探究[J] 大家 2012(12)
篇7
一、环境正义的概念
环境正义是环境伦理学中的前沿问题,它是世界环境保护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也推动着环境伦理学的转向。环境正义的观念最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美国现代民权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的产物。所谓环境正义,一般是指所有人,不分世代、国籍、民族、种族、性别、教育、区域、地位、贫富等,都平等享有秩序、整洁及可持续性环境的自由以及免受环境破坏的危害之权利。环境正义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保护人们平等的环境权利,并尽量减少人们之间因不平等关系而导致的不平等环境影响,从而维护人们的价值与尊严。
环境正义的实质是环境责任和生态利益的合理分担和分配,由此能够清晰地看到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以及解决生态危机所应采取的正确应对方略。环境正义的实现对于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环境正义的基本类型
有学者将环境正义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划分。从性质上分,涉及程序意义上的环境正义(强调各种国际、国内环境法规的制订、执行、标准是普遍适用的)、地理意义上的环境正义(强调容纳废物的地方应从产生废物地方获得补偿)、社会意义上的环境正义(强调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群体承受环境风险比例相当);从时空上看,涉及种际正义(人与自然之间)、代际正义(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代内正义(其中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正义、后发民族与先发民族之间的族际正义、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域际正义、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的群际正义)。这些正义问题是基于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的对等性而提出的。其中,代内正义是前二者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代内正义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代内正义优先将有利于为解决其他环境正义问题创造财富和生态环境等物质条件,创造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种制度条件。
三、专业存在的问题
该专业在我国开设10多年来,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专业定位模糊、课程体系欠缺、实践能力不足、毕业生去向不明确。高校不能回答诸如该专业培育什么样的人才,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人才培养如何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等问题。在相关研究中有学者指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育出来的人才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尴尬境遇:论规划绘图功底,不如工科的城市规划及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论空间综合分析能力,不如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论资源环境评价及管理能力,不如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及资源经济学等专业的学生。
受学校传统专业特色及片面追求学科完整性的影响,学校按照各院校师资优势开设了不同的方向并设置了不同的课程体系,各院校在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许多盲目性和随意性。部分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遵循“多学科、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力求面面俱到,由此导致学生通而不专,课程体系过于宽泛。强调计算机以及软件应用,但忽视相关的基本理论;重视规划设计的课程,但忽略了地理类课程的基础地位,这种状况必然导致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不完整,学科综合性不强的局面。
四、专业办学建议
人口、资源、环境、城乡规划以及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城镇体系规划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大乡镇地区尤为突出。规划不是一种理论上的规划,而是规划要素在空间上的科学合理地分布,是一种区域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实践科学。在广大的西部地区,许多大型的规划包括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都由国内着名的规划机构来完成,而这些大型的规划团队往往都不是本土机构,因此所作的规划并不能符合区域特色。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种规划偏离了规划的根本目的,所作的规划也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可操作性也不强。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需要壮大本土的规划队伍,这样更能科学有效地制定相关的规划策略,从而避免了异地规划队伍制定规划时背离区域实际情况的种种弊端。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技能,能解决资源环境评价与管理及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之中,该专业所开设的课程非常多也非常杂,既有地理学也有规划学所的众多的规划课程。但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什么都学实际上什么都不会的尴尬境遇,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本科教学的目的,忽略了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而非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实际情况。应根据学校特色和师资状况,确定实践教学环节主干课程体系,加强动手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性,加大实习和集中实践环节的学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课程设置要为毕业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准备。
篇8
1.资源与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根据我国在恢复经济发展阶段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从现在起至二十一世纪中叶是我国的三步走的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段时期内我国的总体经济目标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了完成这个经济发展目标,有关部门要协调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处理好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而这种观念也是我国政府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精髓,关键是要协调和平衡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以牺牲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代价追求短期的发展结果,而是要从社会和自然的角度出发,寻求发展中的平衡和共生共荣。人类社会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这种情况下人类要结合实际情况,在保证不破坏资源和环境的平衡的情况下,寻求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能源危机,我国也不例外,最突出的表现为我国的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储备量已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化工和矿物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作为人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水资源,也呈现出短缺的趋势。此外,由此引发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表现为自然灾害频发,土地质量下降等。这些现象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我国由于各种环境问题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相当于总体国民经济的增长量的百分之八左右,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尤其是作为占我国工业生产比重较大的化石能源与矿产工业,其每年因资源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占我国经济产值的百分之十七,不难看出,解决了环境和能源问题,将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
由此可见,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我们要想搞好经济建设,就必须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要在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寻求更加科学可行的经济发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并且能够利用自然环境来有效维护经济发展的成果,使我国经济发展走入更加理想的轨道,更快的实现我国的三期发展目标,在二十一世纪中叶跻身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之列。
2.我国资源与环境科学发展的现状
我国有关专家和学者在资源与环境科学方面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基于我国自身的环境资源的特点和形势,全国的资源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下面笔者将进行详细阐述:
2.1研究队伍的专业性和丰富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源和环境科学研究的逐渐深入,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支学科门类齐全、经验丰富的研究队伍和教学队伍。这其中不仅包括各大高校的专业领域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还包括各种中青年骨干,可谓是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创新型人才。此外,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也相对完善和丰富,不仅包括包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绘、地理、水文等专业知识,还包括、生态、空间、大气、海洋和环境科新工程等新兴学科。就我国目前的院校设置情况来看,在这些从事资源和和环境研究的单位中,已经有二十八所院校开设了资源与环境学院,其中有资格和能力招收本科、硕士、博士的学校也突破了十五所,这无不显示着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发展状况正朝着更规范和系统的方向前进。
2.2我国具有许多世界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
自古以来我国就被喻为资源大国,并且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和面积的特殊性,使得我国的环境和资源的跨度较大,也造就了我国的独特资源结构,使得我国的各种资源和能源在世界整体自然环境中起着较大的影响和作用。最常见的如对全球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的青藏高原;大面积的黄土高原和岩溶地区;面积广大的内陆干旱荒漠;活跃的大陆内部地震;绵长的海岸线和宽阔的大陆架及其典型的边缘海盆;濒太平洋成矿带;时代较完整的地层剖面和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独特的东亚季风气候特征及其从热带到寒温带、从湿润到干旱区等多样的生态系统;等等。
2.3研究工作有着雄厚的区域观测能力与调查工作基础的依托
我国从事资源和环境方面专门管理部门众多,象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海洋局、环保总局、测绘局、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中科院和高等院校,这些部门和单位有着长期、雄厚的观测与调查能力和工作基础,这对作为应用基础性的资源与环境科学不仅提供了获取数据的保证,也成为发展这一科学的重要力量。尽管我国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基础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相当明显的,主要表现在针对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跨学科研究较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交叉研究不够,年轻、高层次的综合型学术带头人亟待增加;资料数据和仪器设备的共享缺乏保证等。
3.我国资源与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正跨入全球化、系统化、定量化的新时代,其研究方式和研究重点都在发生重大的改变。笔者经过认真分析和总结,认为其主要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种表现:
3.1整体观、系统观的研究思路得到加强
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正在跨越以往各类资源之间以及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界限,开始把资源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不仅研究其自然属性,而且加强对其社会属性的研究;重视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特别是重视选择典型区域进行深入连续地观测,揭示人类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政治化等过程对地球表层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并在高精度观测数据基础上,引入复杂性科学方法论建立动力学模型,为可持续性的资源开发与环境改善工程提供可靠依据。
3.2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和专项计划的组织方式成为主流
以往对单一资源或环境问题的单一机构、单一学科研究方式被针对单一或综合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联合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工程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跨学科、多部门研究方式所替代;并且无论在国际科学界还是在各国国家研究组织中,对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基础研究往往是通过设立专门的研究计划来完成。
3.3研究的突破越来越依赖于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的积累与分析
重大研究计划往往有大型观测计划相配合。全球和国家尺度有关地球环境资源变化的长期观测、监测与信息网络正在形成,包括地球观测系统(eos)、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00s)、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全球数字地震台网等一系列全球性巨型观测系统;还有众多地区性和国家性大型观测系统;并且集地球空间信息存储、处理、传输和分析为一体的“数字地球”即将出现。
篇9
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由浅入深,先基础再综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随教学过程的推进而不断加深递进和拓展延伸,以整体、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以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环境科学概论和环境监测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夯实学生基本能力把握,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特色课激励学生提高应用素质能力,挖掘环境规划与将管理专业教育课内涵拓宽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体系,突出农业环境污染、监测、评价与管理体系的教学系统性,优化课程群教学模式。本课程群既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内容,也有实践性强的实验内容,在教学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移到注重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促进学生个性与才能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上来,建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新课程体系,突出农业环境污染、监测、评价与管理体系的教学系统性。
2.突出课程群实践定位,通过调整实验和实习教学内容,优化实践体系,强化教学过程课程群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环境监测与评价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重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故突出了课程群的实践定位,通过调整实验内容和优化实验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知识理解提出问题实际操作总结分析实习应用深化学习的路子。
3.以科研带教学,积极指导与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完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中指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合理的农林牧副渔复合生态体系。这突出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课程组老师依据地域特色和科研基础,积极指导与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课程群框架
农业环保类专业中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是农业与环境科学的交叉,主要研究运用环境监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防治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以宏观层面的农业环境问题为出发点,强化“农业与环境监测”、“农业环境评价与管理”等基本理论,结合农业、环境科学、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学和环境管理学相关知识,系统地打造以保障农业环境安全为核心的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教学组织上,加强主干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联结、递进与层级关系,减少重复与交叉的内容。课程群建设以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增加教学效率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建设中的特色办学为目的,通过将相关的课程科学地整合,产生新的课程群,从而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课程建设的规模效应,强化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方面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包括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监测实习、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6门课程。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和环境检测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综合特色课,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监测实习课程是本专业的实践基础技能培养必修课。课程整合优化后,将系统优化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基本技能为着力点,技术应用为主线,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践教学,利用环境监测实验分成模块化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以知识为本位确定教学内容的做法,突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系统性,建立以综合应用能力为本位确定教学内容结构的体系,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本专业课程群建设条件
石河子大学于2003年开设“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并列为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讲授大气、水体、土壤、噪声、固体废弃物、生物等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技术方法,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以及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等内容。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已经积累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体系。2010年环境监测课程被评为校级一类课程。在该课程的推动下,教研室逐步加强和改革环境监测相关课程的建设。2011学年教研室教师所授本科生课程《生态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监测实习》、《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概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环境研究法》被评为石河子大学优质课程。因此,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建设可更好地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课程建设的规模效应,创办出颇具特色的农业环境教学。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环境相关理论与实践技术不断更新。
四、本专业课程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篇10
当然,资源环境审计在审计范围不断拓展、审计内容不断更新的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偏重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有待继续加强
多年来,资源环境审计主要偏重于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的范围和重点侧重于监督资金拨付、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近几年虽然在部分项目的审计中突出了绩效审计内容,但也只是在个别项目、个别事项上有所突破,对绩效审计缺乏清晰完整的工作思路和成熟有效的方法,绩效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行业专项审计的结合还不够紧密,有待继续加强。
(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难以适应资源环境审计发展要求
目前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少既熟悉审计业务又了解资源环境项目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环境审计中很难对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根源、背景以及工程决算等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制约资源环境审计质量再提升的瓶颈。
(三)资源环境审计信息化水平较低
资源环境审计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还将对整个审计工作的方式、程序、质量和管理,乃至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带来重大影响。目前,受被审单位信息化程度较低等因素影响,资源环境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其他行业审计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成为资源环境审计持续全面发展的短板。
(四)资源环境审计查出问题的披露和处理难度较大
资源环境审计涉及部门单位较多,一些主管部门及项目实施单位的违规问题带有明显的政府行为色彩,导致本级审计机关在披露审计发现的问题以及对此进行处理时顾虑较多,既害怕影响上级对本地的扶持,又害怕给当地政府抹黑。加之一些地方政府的强势干预,使得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左右为难、独立性不强,资源环境审计发现问题披露多了地方政府不满意,披露少了审计报告的质量又会大打折扣,难以对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
二、加强资源环境审计的思路和建议
针对资源环境审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加强资源环境审计的思路和建议。
(一)继续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
要以学习贯彻十精神为契机,紧密结合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科学合理安排资源环境审计规划,不断拓展资源环境审计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实现对水污染防治审计、土地矿产资源保护审计、节能减排大气污染治理审计的三位一体全覆盖,并探索开展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情况的审计。
(二)抓好资源环境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
要对资源环境管理系统、资源环境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有效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科学评价,有效遏制各种以破坏资源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短视行为,促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综合决策中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需要,更要重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科学发展服务。
(三)着力提高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要进一步强化对现有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的培训,在理论方面,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也要强化统计学、计算机、法律、管理、环境学、社会科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在实践方面,要突出环境审计实务的培训,使资源环境审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资源环境审计的各种技术和技巧,能够用科学的新观点、新方法分析和解决审计查出的问题。
(四)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审计的信息化运用
- 上一篇:儿童口腔健康知识
- 下一篇: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资源教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