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4: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地位
一、能提高小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儿童文学作品在内容表达上比较浅显,并且,在语言的选择和故事情节的设计上也非常的形象、生动,所以,有别于其他的文学表现形式,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的运用上是非常有讲究的,不仅要能够有丰富准确的语言,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标准,吸引学生学习,引人入胜。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让小学生能够掌握到文学语言的魅力,不断地体会和总结,让他们在以后的情感表达上也能有所提升。学生通过对文学的学习,能够不断地学习到相应的语文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总结,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的能力,对于以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现小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升
儿童文学作品还对内容上有很高的要求,语言的表达还有故事情节的设定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故事内容的设定应该能够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让学生能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物在故事中的心理活动和形象,为他们以后的思想品德的设定也有一定的帮助。与此同时,儿童文学作品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思考文学故事中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接受故事给他们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还有道德标准的树立,并且,一些文学作品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停地对故事充满幻想,才能让自己的学习不断提升,思想进步。
总之,让儿童文化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然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内容,并且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篇2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护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27-02
在目前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涉及常规的医疗护理,更向患者的人文关怀方向倾斜,纵观护理学的形成与医学护理事业的发展历史,护理学教育往往荒于人文科学的教育,同时热衷于护理技术操作,以疾病为中心, 见病不见人,没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1]。在临床患者的疾病护理中,由单一护理,逐渐发展为整体护理,所以在护理学教育中需要丰富护理学的人文内涵, 倡导高度的人文关怀,大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 使护理专业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1 转变观念、树立人文教育理念
在我院护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中,首先选择责任心强、有丰富工作经验主管护师作为带教老师,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教育内涵,而且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做到对患者的全面人文关怀,从患者的小事开始进行人文关怀,到患者疾病护理,心理护理等有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并将多年的护理经验融入授课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反思,积极开展人文关怀教育,重视实践过程教学中贯穿人文关怀的理念, 重视学生全方面的素质发展。在教师的教育理念中,只有这一理念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才能够实现真正以人为本,临床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同时要注意在临床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不能将实习学生当成护士工作中的补缺,将自己不愿去做的事情都让学生去做不考虑学生是否愿意去做[2],以及有没有困难等问题。
2 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培训,提高授课内容的不断更新
学生通过观察临床教师的工作态度、行为来理解和建立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概念和价值[3]。所以如何提高带教老师的人文素质非常重要,授课教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等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所以我院各临床护理教研室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组织带教老师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通过提高老师自身素质,规范老师的言行, 要在教学中始终保持耐心、细心和从容不迫的教学态度,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学生好一点,则将来学生也会对病人好一点。
3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内容及模式
3.1改革教学方法
在我国传统人文教学中非常注重理论探讨,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改革教学方法中,注意人文素质教育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密切联系,注重医院护理领域的热点人文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分析和提出解决办法,我们的做法是,选择临床病例制作案例,根据案例特点把人文教育整合到护理实践,实现护理与人文内容的一体化培养。同时运用我院教师开展并运用的“问题式”教学法,在某些单元设置多个教学单元,采用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方法[4],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3.2构建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我院护理专业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除了有专门的人文课程外,同时在临床护理教学的全过程中全面贯穿人文素质教育,在临床护理课程中可以渗透人文素质教育,通过采用设置问题情景、角色互动,制作护理日志、案例讨论,通过小组学习 ,模拟护患沟通等方式学习某一具体专题。同时注意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的教育,在师生关系中,作为老师要为人师表、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信任;在生生关系中提倡合作完成作业、共同生活。通过增加社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教育,在具体的实践教育中,体会护理的教育内涵,我们的做法是,积极开展护理专家讲座,学习优秀护士报告,临床中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同时各班级通过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提高护理的实践教育,促进学生的职业情感、专业素质、人文素养和谐发展。
4 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教育学生通过对病人尊重、同情、关心、照料,维护病人的人格和尊严, 不歧视任何病人,通过对临终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病人的尊重,公正地看待病人平等、合理的医疗权利。不因病人经济支付能力、地位而在服务上有所不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学习到,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是由你对待别人的方式决定的,所以对待别人宽容是一种美德,来源于自信、 来源于勇敢、 来源于善良的心, 宽容是融化人际间冰块的一剂良药[5]。
总之,在护理教育中,要明确护士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必须要拥有较高的护理技能,同时又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终身教化的过程,形成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习惯,一种自觉的工作态度,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满足患者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启艾.护理学的人文底蕴[J].护理研究,2002,16(2):63.
[2] 韩叶芬.浅谈临床护理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J]. 西南军医,2008,10(2):144~145.
[3] 罗泽玲,杜春萍,周珏.护理临床教学中教师角色模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 19(1): 40.
篇3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生;文化素养
1儿童文学与文化素养的概念界定及它们之间关系的阐述
1.1儿童文学与文化素养的概念界定:儿童文化是指适合儿童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和审美要求,有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的总称。而文化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参加社会生活实践而习得的经验,特别是在学校通过语文教师开展的文化教育活动、参加社会文化活动、通过家庭的教育、通过学校设置的文化氛围等方式,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具有文化气息的素质。
1.2儿童文学与文化素养之间的关系:儿童文学与文化素养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儿童文学是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素材和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的过程中可以选用多种多样的儿童文学素材,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儿童文化素养的提高,又会促进儿童文学的发展。小学生文化素养提高了,会创作出优美的散文、富有节奏感的诗歌等,这就会不断的丰富儿童文学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儿童文学和文化素养之间的关系。
2儿童文学在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2.1儿童文学为语文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了教学素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众多教育者越来越认识到课程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是推行基础教育的基础,众多语文教育者更为重视对小学语文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资源是对于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决胜的作用[1]。小学语文课程教育资源包括:语文教科书、语文阅读书、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网上语文教学资源、儿童文学书等。在这些小学语文教育资源中,儿童文学在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是一种宝贵的语文课程教育资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科书和课外阅读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此外,学校图书馆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儿童文学书籍,家庭成员为儿童买的儿童读物也都是很好的儿童文学素材。在此选取北师大版第五册课文《小镇的早晨》一文为例,阐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利用教科书中的儿童文学素材,对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小镇的早晨》一文中,第一自然段写到:“桃园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这段既写的简洁、生动、又清晰准确的介绍了小镇的名字、地点、交通工具,语文教师再给小学生讲这段时,可以给小学生讲解写散文的要素都有哪些?重点分析“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中的“鱼肚白”这个词用的生动性;“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中的“唤醒”一词,分析这种拟人的写法;文中第二、三、四自然段的第一句分别这样写:“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这三段在整篇文章中用来排比的修辞手法,形成很强的气势,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儿童文学读物时,可以从读物中培养小学生写作散文的方法,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文学思维、文化底蕴。像《小镇的早晨》这类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外阅读书中比比皆是,儿童文学为语文教师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了重要的教学素材。
2.2儿童文学是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在后天任其发展形成的,而是小学生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而习得的体验,特别是在课堂上通过语文教师开展的文化教育活动、参加社会文化活动、通过家庭的教育、通过学校设置的文化氛围等方式,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2]。对小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生活实践和学校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国家需要给予小学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极大的经费支持,学校需要为小学生创设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班主任需要布置好具有文化气息的教室环境和构建具有文化素养的班风;语文教师要选取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展教学活动,以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的路径有多种,例如:采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来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通过创设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通过开展朗读比赛或者书法比赛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暑假里家长为儿童选报书画绘画班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语文教科书和课外阅读书的儿童文学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的主要路径,因为学校生活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最重要的乐园,而语文教师教学所依据的是语文教科书,语文教科书就是很好的儿童文学读物,因此,儿童文学是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此外,小学生去图书馆选的书籍、家长给儿童买的儿童读物也大都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故儿童文学是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
3结语
综上所诉,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外阅读书是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品,语文教师要重视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在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利用儿童文学,从小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勤.将素质教育与特色发展之关系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学素养;语言文字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英语更是学校的一门主要课程,教师和学生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力图能熟练掌握这门语言,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
究其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课堂上,不少教师仍沿用单一的“满堂灌”的形式。即使准备再充分,讲解再细致,也难以实现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甚至还会造成学生对教师和教材过于依赖,缺失了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事实上,传统的英语教学目标的制订也有所偏差。英语学科的教学目的不单是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还要注重学生鉴赏英美国家语言文化的能力和跨文化社会能力的培养。因为,英语虽然是一种交际工具,它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人文性和思想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涉外活动日益频繁,仅仅依靠正确的语法、句型、词汇表达,哪怕是流利的语音语调,也难以做到应付自如。我们还需要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但目前,许多教师把课堂的重心放在语法分析、词汇讲解上,再补充大量习题给学生用以巩固知识点,甚至推荐一些所谓速记窍门,让学生在死记硬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虽然能掌握大量知识点(或者叫考点),在实际运用中却左支右绌,还有可能在这种枯燥的学习中逐渐丧失对英语的
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习英语的成效,必然要培养其兴趣。但如何能在英语教学中实现这一点,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扰的问题。笔者以为,文学素养恰恰是一个关键。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又是艺术的语言。语言和文学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语言的精华。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狄金森的诗歌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恰似充满文学色彩的语料词库。高雅、通俗、含蓄、明快,不同时代不同作家,多样的风格正体现了英语表意丰富的特点。而学生在阅读时更能身临其境,摆脱掉一味死记硬背的枯燥乏味,从而感受到不同场合不同语言的运用,进一步提高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并且能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有一定了解。
不仅如此,文学素养可以说是一笔宝贵的人文财富。通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加强其语言和文化修养,并且对开阔眼界、陶冶性情、培养文化的鉴赏能力和跨文化能力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璨如繁星,恰似一个万花筒般的天地,学生在其中自由地徜徉不但可以巩固其语言基本功,还能引导他们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升华其思想。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首先,对课本中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相关作家背景及作品信息资料,以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将生词和语言点作为教授重心,更要注重把握整篇文章的布局谋篇和逻辑关系,并适当介绍修辞来引起学生兴趣并展现文学之美。同时,也可以利用目前多媒体优势,运用视听法等新型教学方法。欧美原声录音、原音电影,包括唱片等等,比起书面资料来显然更加立体、直观。特别是如今学生对于欧美演艺明星也比较关注,适当引入流行的曲目、电影等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而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舞台剧则弱化了原著中抽象晦涩的一面,使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轻易深入到作品当中,从而有兴趣、有机会细致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并感悟到语言的魅力和人生的哲理。除此之外,要注意多进行课外的阅读扩展。文学作品的题材无疑是多种多样的,它们采用不同的手法,体现不同的语言特点。课本选取的虽然是经典,但在浩瀚的文学之海中毕竟只是沧海一粟。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推荐并安排学生阅读英美文学原著,并与之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对语言文学进行鉴赏,在长期积累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篇5
关键词:小学 阅读教学 文学素养 措施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一个教学认知过程,与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的有效息相关。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正确价值观也是对于新课标改革的顺应。
一、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语文属于基础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知识接纳和吸收能力有限,因此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无法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着重加强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挖掘和探索语文知识结构、知识内涵,从而实现加深知识记忆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语言是一门特殊的工具,语言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构成,从语言构成角度和语文知识结构角度加深语文知识的理解,并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具体措施
(一) 创设情景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知识阅历不够丰富,因此学生无法做到真正融入作者创设的阅读意境中,从而对于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不够透彻。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说教”或者“灌输式”教学方式o法带领学生融入教学情景,因此学生的阅读效果不够明显,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甚少。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阅读教学中,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性浓厚的阅读情景,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
比如,教师在讲解《三顾茅庐》一课时,首先,教师应明白这篇阅读课文的难易程度。虽然大部分学生喜欢这类故事情节较多的文章,但是他们无法真正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想和所思。有些学生能够站在刘备见贤思才角度分析刘备三顾茅庐的初衷和意图,但是理解并不够透彻和深入。其次,分析学生理解不深入原因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三顾茅庐》电影片段。这样可以将刘备、诸葛等人物形象生动化,从而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总结刘备三兄弟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神情、语言、动作有何不同之处。并以此作为判断刘备三兄弟性格特征的依据。由此可见,多媒体与阅读教材的有效结合,能够改变单一的说教模式,进而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深入理解文章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为后期学生自主展开阅读教学和积累文学基础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扩宽学生视野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比如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教学,在讲解有关四季的文章时,春天组织学生春游、秋天观赏银杏、冬天滑雪等。从而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四季的变化,发现四季的不同特征和不同魅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背诵有关四季的诗词或者文章。并结合自身所感所想探讨文章或者诗词的含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
比如,教师在讲解《村居》一诗时,首先教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诗歌中小草、风筝和杨柳等所代表的形象,让学生对古诗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其次,带领学生去郊外游玩,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诗歌内容中所描绘的形象,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春天和古诗内容拥有自己的思考,还可以达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的目的。
(三) 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名著
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品鉴赏能力,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特征,积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者”转变成“主动者”。比如教师在讲解《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巴金的其他著作,从而起到丰富学生情感和加强文章内容理解的作用。再比如讲解《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时,学生受限于生活阅历,导致学生对于寓言所表达的内涵并不理解。这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寓言或者真实故事。比如冠军邓丽萍的故事,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形式或者图片形式展示邓丽萍的成长故事,帮助学生感受坚持不懈的魅力和力量。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扩宽学生知识面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篇6
关键词:职高学生;语文素养;工具性;实用性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不同于普高,因为学情、教材、教学目标、高考侧重点等多方面的不同,决定了在职高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也应有所不同。
语文学科涉及文字、文学和文化三大方面:“文字”是基础,是词语、段落、篇章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认字、多写字;“文学”是思想的载体,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习得文学常识,提高品味和鉴赏文学的能力;“文化”则较为复杂和深奥,包含了文字和文学中渗透和承载的传统民族文化。语文素养包含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学法的指导、汉字书写、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还涉及知识视野、语文思维、审美情趣、文化品位、情感态度等因素。
而具体到职高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培养最起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坚持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大多数的职高学生是经过中考选拔之后,无奈之下才进入职高的,他们文化课基础都比较差,语文科也不例外。许多语文基础知识本该是初中,甚至小学就要求掌握的,他们却没学好。所以,从高一开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坚持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努力补上这一课。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引导学生坚持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应落实到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人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两人一本《成语字典》、五人一本《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培养学生勤查字典或利用电脑查阅资料的习惯。
2.增强学生“不会就查、不懂就问”的意识,认真对待语文学科中的每一个小问题,哪怕是一个生字、生词。从思想和态度上逐渐改变他们消极懒散的学习状态和不求上进的学习心理。
3.在汉字、词语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关注文下注释、勤查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我还给他们整理印发了“汉字听写大会”的有关资料,并要求每天积累十条左右,两天检查听写一次。学生在认字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文化常识,一举两得。
4.在现代文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概括文意、提炼要点信息、分析人物、事件、情感、主题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品味语言,帮助学生分析重点句子的语法、所运用的修辞、文段的逻辑层次等。
5.在古诗文教学中,除了教材中的篇目外,我还给学生拓展了一些名家小故事、名篇名段赏析等,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
二、强化学生“语文工具性”的意识
不少职高学生对语文学科有误解,认为专业课是主科,语数外是副科,尤其是语文,学不学差不了多少,更没有意识到“语文是百科之母”的重要性。
我经常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有一件事全班学生的印象都很深刻。一次月考完,一位学生拿着专业试卷来找我,他让我帮他分析一道题的题干是什么意思。我问他为什么不去问专业老师,他说:“就是专业课老师让我来找你的。”原来学生看不懂题目要求,审不清题,不知怎么做答。通过这件事,很多学生明白了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为强化学生语文工具性的意识,我经常从其他学科的教材中抽取一些文段来训练学生筛选文中重点信息、提炼关键词、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文段中心等方面的能力。
三、突出语文的实用性教学
职高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语文要为学生今后实际的生活和工作服务。职高语文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口语交际和实用类文体的写作上。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用得着语文的地方非常多。比如要总结个人工作,要参加单位岗位竞聘,作为员工代表要反映群众意见,作为中层领导要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等。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语文的综合素养都显得十分重要。历届许多职高学生就业后,在与我谈到自己的工作情况时,总是很遗憾地感慨地说,高中时没好好学语文,真是“书到用时方很少”啊!
在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应严格按照教材的体系认真贯彻执行,比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个也不能少,比如在表达与交流板块中,我精心备课、精心组织。利用课前三分钟,坚持组织“课前演讲”活动,学生自选话题、自由写作、自由表达。根据教学计划,创设情境,让学生即席发言、即兴演讲或模拟应聘等等。
在实用类文体的写作训练中,如各类便条、通知、计划、总结、广告语、说明书、合同、书信、调查报告、会议记录、通讯、新闻、简报等,都要进行一一练习。每次训练任务明确,学生写完互相评改,教师收回后再进行全批全改。优秀作业张贴传阅,问题作业重点讲评,个性问题课间或自习时间辅导。
语文实用能力的训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有时很难分开。因此,可结合学生的专业组织一些综合性的活动,如导游专业的可组织学生扮演导游,给“游客”讲解风土人情;食品加工专业的可扮演美食节目的主持人,介绍某一款蛋糕的制作过程等。
当然,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中也有很多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因素。这一点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大体相同,恕不赘述。
总之,提高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职高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他们才会有意识地去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才能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也才能真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篇7
关键词:文化产业;语文课堂教学;文学
目前国家提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其中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入文学教育,就是这当中的一项重要发展目标。基于这一点,需要全体高中语文教师共同努力,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把文学教育彻底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入文学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力,也没有意识到文学本身的学习价值,所以导致文学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被认为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语文课堂教学而服务的,这就忽略了文学本身的艺术价值。因此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彻底渗入文学教育,让学生学习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再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文学的真实价值,使文学的地位有所提升,并且充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发展,导致学生对于文学教育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网络信息越来越快速地发展,很多学生都沉浸在网络中无法自拔,影视剧和音乐等越来越多的多元化物质渐渐地吸引着学生们的眼球,这些都对文学教育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即使有的学生对于语文这门课程感兴趣,也只是采取机械的学习方法学习。对于那些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作品,学生不会对其进行反复研读,探究其深刻的内涵,这对文学作品本身是极其不尊重的一种行为。
(2)在高中教学中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视度很低。在高中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举办了许许多多的知识竞赛,其中包括英语知识竞赛、物理竞赛、化学实验竞赛等,与语文相关的知识竞赛却是少之又少,这就使得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被大家所忽略。此外,现在有很多的课外辅导机构,他们设立的学科也都是数理化等学科,却没有设立语文这门学科,这样就会使语文这门学科不被学生所重视,致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有所下降,进而导致整体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由于各个教育机构和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兴趣也就平平淡淡。
三、对于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渗入文学教育提出的意见
(1)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其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只是机械地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文学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要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形,剖析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发掘文学作品中最值得学生学习的闪光点,注重文学作品中最有思想价值的部分,使学生们能够充分地理解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且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学作品的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并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感知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体会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这样才能发现文学作品中更深刻的内涵。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入文学教育,对于学生学习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使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学习文学作品的深刻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师积极地引导之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充分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等院校 文学教育 道德素质
高素质的人才的基本体征除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以及较高的道德素质。但是现阶段,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外在的诱惑进而导致高等教育朝着功利化发展,不少高校存在仅仅注重就业率,而对于像文学教育等修养性学科不够重视,对其不够重视的直接结果就是不能在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其优势,使学生思想道德出现滑坡,出现学校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要的人才脱节的现象。因而高校在注重学校的就业率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文学教育和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而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文学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对文学教育以及道德素质教育不够重视
高校作为学生从学生走进社会的过度阶段,其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很多高校也注意到这一点,进而对文学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所侧重,但是更多的是很多高校学生有巨大的就业压力,以及外界的严峻的就业形式,基于此,对于课程的安排趋于相应技能的培训,像文学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等修养类课程在所有课程中占有很少的比例,综上所述,很多高校不能全面的把握文学教育,学校和老师都不能对其进行重视,更何况学生。和侧重文学学习的高校相比,理工科学校对文学教育的忽视更加明显,受到应试考试的影响,理工类学生整天打题海战术,更侧重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学习,对于政治,哲学的了解少之甚少,教师和学校如果还不给予重视的化,对于全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二)课程设置相对落后
思想教育的课程较为落后主要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安排上。一方面,课程的设置上,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成仅仅依赖于文学教育以及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兴趣无法提起,进而起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在课程的安排上,也极不合理,无论是文学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其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集中教学法,其课程都集中安排到大一,采用的是大班集中教学,其教学趋于模式化,不利于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
纯理论知识的讲解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进而学生对于思想教育类课程以及文学教育类课程的兴趣低下,在长期的模式化教学下文学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被边缘化。之外,有不少的高校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是高中甚至是初中的事,进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加以重视,有的高校甚至就仅有几个教师,师资力量的配备严重不足。对于文学教育,有的教师认为文学素养的形成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是学生长期学习的并积累的过程,因而高校仅仅当其为选修课或者是公共课,学生仅仅是为了拿学分而学习,文学教育流于形式。
二、高校文学教育培养策略
(一)利用古典文学进行文学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
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们可以将文学看出人学,因为文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再者,文学教育又可看作是一个综合教育的过程。大学文学教育的过程是对文学作品的品读,感悟的过程,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优美词汇砌成的文章,除此之外,具有一定的感情型、哲理性以及审美性等,通过品读一部优秀的作品,进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艺术性得到升华的目的,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品读,可以起到对思想道德进行洗涤的作用,进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得到升华。教师在推荐学生的品读作品时,可以将推荐我国的古典文学。和一些现代小学相比较,古典文学更有助于文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国古典文学经过时间的沉淀,在教学中更有助于文学教育中四性的教育的开展、更有助于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建设。
(二)借助文学教育的精神力量,培养大学生的高尚人格和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责任感是高校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成分,思想道德建设可以借助文学教育的精神力量来完成。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对正面人物形象还是反面的人物,其塑造必定很成功,在长期的品读中可增强学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优秀的文学作品还会起到一定的模范作用,学生在进行品读时当看到自己的偶像时,就会学习偶像的高尚的人格和责任意识。大学这一阶段是学生健全和完善人格的重要阶段,通过对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英雄事迹以及高尚的品格认真研读,学生的可以健全和完善人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高校的重要任务,而文学教育和学生的道德思想的培养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对于文学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还处于被动状态,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就要将文学教育和道德素养培养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进而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⒖嘉南祝
[1]吴立春,鲁薇.浅析加强高校文学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0,(29).
篇9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02
现当代文学课程是中文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些应用型专业如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它不但承担着文学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功能,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要以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经典选读,不断革新教学方法,促进专业技能和文学学习之间的良性互动。
一、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主持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代,“部落的酋长和巫术祭祀中的巫师,是我们先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的‘主持人’。”1从远古的巫师演变到现代的主持人,其中贯穿的基本精神是对民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引导。尤其是在当下传媒时代,节目主持人在大众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是社会形象和公众利益的代表,是连接媒体和观众的桥梁,因此,主持人的文学素养,语言表达,形象气质是能否得到观众和社会认可的主要条件,文学素养是一个主持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对塑造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和节目的文化品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不但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有深厚的文学知识。丰富的文学知识储备,可以使主持人在面对镜头时从容冷静,挥洒自如,增强语言表达的文采性,更好的引导和吸引观众,而一个不具有文学素养的主持人充其量只是一个传声筒,无法形成自身的风格魅力。其次文学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理解的综合能力,它可以提高主持人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能力,更加准确深入的把握和传达节目内容的核心精神。同时,文学素养还有利于塑造主持人的形象和独特的主持风格,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揭示了文学知识和个人风度气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文学不但可以让人增长学识,扩大视野,还能提升个体的人格修养。一个具有文化内涵和文学修养的主持人,通过自身的思想语言魅力会赢得观众的信服和认可,从而更好地发挥媒介传播的作用。总之,文学素养是一个主持人形成自身风格并能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经典选读
播音专业所采用的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大都篇目较多,无法在有限的学时全部讲完,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就要有所选择,根据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选讲篇目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作品选讲首先要选择文学经典。所谓文学经典是指“那种能经得住(纵向的)时间考验的文学作品。是指那种能够穿越具体时代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在价值与美学维度上呈现一定的普适性的文学文本。…?是具有权威性、神圣性、根本性、典范性的文学文本。”2文学经典是经过历史淘选代表了汉语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蕴涵着民族的智慧和精华,其普适性的价值观念对不同时代的读者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经典的功能之一就在于建立、承传和维护人文主义传统,因此,经典教育的意义首先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鲁迅的小说典型地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把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和“立人”作为文学创作的要义。通过对这些经典的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其次经典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文学发展的脉络,把握时代精神演进的历史轨迹,比如郭沫若的《女神》集中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郁达夫的《沉沦》则代表了弱国子民的复杂心理,不读作品我们无法了解那个时代文学的风采与精神,也无法深刻体验历史文化的核心。总之,选择现当代文学经典进行重点教学不仅可以使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弘扬,而且播音主持人是社会形象的一个代表,他们的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对民众具有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精神文化的良性发展。
播音专业现当代作品的选择同时要兼顾文学性。文学作品呈现出来的首先是一种语言组织,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语言艺术上必然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准确优美的语言能够更好的描绘事物表达情感。唐朝贾岛“僧敲月下门”诗句中对“推敲”二字的反复斟酌成为千古佳话,说明了语言在表达中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文学性强的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对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文学著名诗人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起伏有致的音节,轻快鲜明的节奏,形象生动的语言,形成了语言而和音乐上的双重审美效果,表现了徐志摩轻盈飘逸、潇洒灵动的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可以从文学鉴赏的角度领悟到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增强播音专业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
三、多样的教学方法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给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带来的新的活力和机遇,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播音专业的培养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播音专业要求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诵读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诵读法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它通过口诵心惟,熟读静思,从而达到对文本全面深入的理解,古人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就是反复朗读对领悟文义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诵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感和理解力的教学手段。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积淀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郭沫若的《女神》,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这些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通过对经典诗歌的诵读学习,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有一个强大的文学仓库才能在言谈中的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另一方面诵读也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3语感是一种语言直觉,没有语感的人说的话就不动听,而语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获得,课堂教学对经典的诵读就是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把握能力,更好的驾驭语言表情达意的功能。只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文学语言的魅力,才能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语言表达能力。
篇10
关键词:名著阅读 中学教育 语文
一、引言
(一)时代背景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在这种大背景下,文学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推行文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名著阅读。而且,中学阶段是读书的黄金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都会很强。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中学生应该开阔视野,努力汲取多方面的知识营养,充分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可以说,名著以其丰富性、深刻性、经典性成为了中学生扩大自己知识面的重要工具。
(二)名著的内涵
名著指的是具有丰富的人生意蕴和永恒的艺术价值,为一代又一代读者反复阅读、欣赏,体现民族审美风尚和美学精神,深具原创性的文学作品。它们是文学史的支架和龙骨。①
(三)阅读名著的作用
阅读能让我们足不出户便了解外面纷呈的世界。阅读名著有如下作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人文素养,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二、名著阅读过程中学生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够
中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大多仅限于感官上的初级理解,而有了教师的讲解就能将这种初级感受上升到对生活高层次的领悟上,从而拓展了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的发展空间。教师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在现实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指导由于时间等因素严重缺乏,由此导致名著阅读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二)时间分配不合理
中学生普遍面临着升学压力,因此名著,这些所谓的“课外读物”,往往得不到师生应有的重视。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即使课程上有要求,学校、家长、学生的多重压力,也会迫使学生对名著阅读丧失兴趣,或者迫于考试压力,仅仅阅读名著的导读部分。对此,在时间分配方面,对名著的阅读应该重点放在课程不太繁重、升学压力不是很大的一、二年级。
(三)教师的功利主义心理严重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名著导读引入了语文课本,这无疑是好现象。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名著导读更多的论为了空壳。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只让学生去记忆文学名著的作者、年月、中心思想、主人公、艺术手法,而完全不管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学名著中的精神内涵,这样不利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因此,解开应试教育的枷锁,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名著中,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学生读而不思,思而不写
名著阅读不仅仅要读,更重要的还要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讨论、写作是对名著精神内涵的最好诠释,也是检验对名著理解程度的重要方法。但是在中学名著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思考和写作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学生没有思考之前,教师就已经将名著的中心思想以固定的模式灌输给了学生,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素养。名著阅读不是吃快餐,需要我们认真地品味、细心地咀嚼。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②大量的名著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他们的语文修养,比如阅读之后的写作就是这种提升的最直接体现。认真研究名著中的写作技巧,并引导学生将这些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大有裨益。
三、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由于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不是很强,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精神内涵进行理解和感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
(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歌德说:“鉴赏力不是靠欣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③名著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其经典性、科学性、丰富性、代表性,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中学教学中的名著阅读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语文教师要为中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例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的《童年》、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中国四大名著等。
(三)采用情景教学法
除了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之外,教师还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利于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理解和吸收。语文教师可以把情景教学法带入到名著阅读教学中,其包括课堂游戏、影像赏析、角色模拟等。例如,在阅读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一些精彩环节进行角色模拟,也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精彩的句子进行点评。
(四)针对性训练
在中学阶段,名著阅读应该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并在每个学期都要安排一两个专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专题训练有助于把名著的重要作用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四、小结
中学阶段让学生阅读名著,对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操。同时,中学生也应该认识到文学素养对自身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从名著中汲取知识、丰富自己。
注释:
①方忠.论文学的经典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构[J].江海学刊,2005(3).
- 上一篇: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的
- 下一篇:城市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