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4: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神经内科护理诊断及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神经内科护理诊断及措施

篇1

【关键词】 神经内科;早期康复护理程序;可行性;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神经内科疾病具有病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发病迅速等临床特征,其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类型是脑梗死和脑出血。神经内科疾病导致患者脑组织软化坏死、缺氧、缺血以及血流中断,严重者还会造成失语、偏瘫等后遗症。本次临床实验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程序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5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50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6.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标准,且经过头颅CT和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合并症方面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并依据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计划实施临床护理,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实验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程序,即在神经内科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个性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计划,强调患者的护理配合,加强术后的健康教育。依据神经内科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方法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评估。

1.3 资料收集方法 两组患者均同意接受观察、体检、交谈等方法进行资料收集,依据护理部制定的一级护理标准对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估。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完成后,由医护人员与专业康复人员共同对患者实施首次评估,结果评估的依据包括:患者一般情况、PES公式符合情况、临床诊断规范、患者状况的符合情况以及临床资料的完整性等。主要评估项目包括诊断质量和资料质量两个方面。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计数资料,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P

2 结 果

2.1 诊断质量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诊断规范的准确率和资料系统的完整性较为相近,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 整体护理质量 实验组共有23例患者总体护理质量评分在170分以上,约占92%,170分以下患者2例,约占8%;对照组共有21例患者总体护理质量评分在170分以上,约占84%。170分以下患者4例,约占16%。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 论

对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来说,在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的同时,还应将护理的关键点放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及后遗症的恢复护理上。护理人员应加强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生命体征检测。由于大部分神经内科疾病发病都较为发病,且中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前没有典型的临床征兆,起病较急,所以患者通常缺乏必要的心理转变。患者常常是在睡眠过程中或是安静休息时发病,加之发生疾病后,患者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丧失部分自主生活能力,因而难免会出现情绪上的巨大变化,表现出悲观、急躁、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进而对疾病的治疗造成不利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绝望情绪。针对患者的这一状况,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一定的心理护理,以同情、热情、真诚的情绪对待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和理解,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1]。

早期康复护理会对神经内科患者的预后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临床治疗后应保持4周以上的床休息,复发患者保持2个月左右卧床休息,主要原因在于,过早活动会加大再出血的可能性,同时要避免下床大小便,防止发生无法挽回的后果。医学研究结果认为,卧床会导致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处于压迫状态,进而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降低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因此,术后应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避免发生褥疮。使用棉圈或气圈将骨隆突处垫高,避免长时间受压,指导患者正确的排便方法,注意便秘的预防,并鼓励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对于已经发生大便秘结的患者,不能使用灌肠治疗,可适量使用缓泻剂,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包括水果和蔬菜等,且饮食要保证规律性,忌烟酒,不能过饱[2]。

由于神经内科疾病通常难于恢复或病程较长,因而可以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回家继续修养,并加强患者的出院指导,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对患部实施科学有效的按摩和动运,防止发生肢体功能和智力障碍、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后遗症,同时要保持清醒的稳定[3]。由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发病年龄较为特殊,且病情较长、发病突然,因而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全面的病情评估,以此作为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案制定的依据[4]。在患者护理计划实施过程中,要随着病情的变化,对护理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通过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对临床治疗效果起到巩固作用,并有效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有效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护理人员也应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用同情心和爱心为患者提供服务,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并注意临床护理经验的总结[5]。

参考文献

[1] 韩桂凤.脑血管意外早期康复护理的体会[J].海南医学,2009,20(01):214-215.

[2] 陈晓玲.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06):1067-1068.

[3] 石宝华.早期综合康复对神经内科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6):36-37.

篇2

[关键词]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感染率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9(a)-01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5,clinical data from 863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location,and risk factors caused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42 out of 863 cases occurred with hospital infection,accounting for 4.87%.The infection sites wer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urinary system,gastrointestinal tract,upper respiratory tract,skin,accounting for 42.85%,30.95%,14.26%,4.76%,2.38% in turn.The risk factor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included ≥60 years old,history of alcohol and tobacco,≥3 days of hospital stay,3 more days of antibiotics usage,trachea cannula,mechanical ventilation,and indwelling catheter.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is higher commonly seen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urinary system,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Risk factors causing hospital infection are various and complex.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interventions targeted on these risk factors by the hospital are necessary.

[Key words] Neurology department;Hospital infection;Risk factor;Infection rate

神经内科患者一般具有病情危重、年龄偏大、卧床时间一般较长、免疫力等特点,并且在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侵入性操作,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情加重或者恶化,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1-3]。本研究笔者选择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86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有效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86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住院感染定义为在住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的感染以及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均符合原卫生部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统计

86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共42例,感染率为4.87%,其中脑梗死患者的住院感染率最高,为7.74%。4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9.0~87.0岁,平均(57.5±3.6)岁;住院时间2~103 d,平均(36.8±10.2)d;主要疾病:脑梗死、脑出血、颅内感染、脑供血不足及其他(重症肌无力、细菌性脑膜炎等)(表1)。

2.2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部位的分布统计

最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上呼吸道、皮肤组织,分别为42.86%、30.95%、14.26%、4.76%、2.38%(表2)。

2.3 相关因素对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

年龄≥60岁、烟酒史、住院时间≥3 d、使用抗生素>3 d、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是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其感染率显著高于非这些条件的患者(P

3讨论

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评估预后,采取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7]。神经内科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神经内科的医院感染。研究表明,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主要发生原因是因为患者的意识、生理功能减退,吞咽、呕吐中枢功能减退,痰、呕吐物不能及时排出,致使呼吸道、胃肠道病原菌进一步发展,导致感染的发生;其次,神经内科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通常使用脱水性药物来降低颅内压,分泌物黏稠,指示细菌滋生,导致感染的发生[8-9]。

脑梗死患者的医院感染比例最高,这与脑梗死患者丧失意识、生理功能减弱相关。医院感染的常见部位是上、下呼吸道,这与神经内科患者生理功能减退,不能及时排除异物有关[10-11]。年龄≥60岁的患者感染概率大大增加,这与老年人免疫力低、器官老化、功能减退等有关[12-13]。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率相关,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的概率越高,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相符[13-14]。神经内科患者,接受的侵入性操作比较多,如气管插管、切开、脑血管造影、留置导尿管等,这些操作破坏了机体黏膜正常的防御屏障,易于细菌生长,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另外,使用抗生素可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不同患者的耐药性不同,最终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14-15]。

加大对医院感染的监控力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首要措施,其次尽快隔离具有感染及具有并发症的患者,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尽量避免侵入性医疗操作,对医务人员要严格做到无菌操作,保证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16-19]。

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危重,导致产生医院感染的因素众多且复杂,是产生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医务人员需要高度负责,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合理的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马珉,阮永春.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2235-2236.

[2] 中国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3] 李燕,刘华,陈晓冬,等.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4):435-436.

[4] 江涛.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538-1539.

[5] 陈益伟,秦露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J].中国医药前沿,2013,8(13):67-68.

[6] 刘颖,孔旭辉.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7):2582-2583.

[7] 郭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7(5):629-630.

[8] 于海燕,寿松涛.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荟萃,2011,26(6):484-487.

[9] 高冬梅,侯云巧,杜瑞玲.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水平及危险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2,7(17):233-234.

[10] 吕一欣,任南,吴安华,等.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4(1):111-112.

[11] 潘嘉西,孙庆丰,李克诚,等.心血管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080-1082.

[12] 钟玲伊.神经内科80例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6):130.

[13] 史梅,黄蓓蓓,夏丽霞.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11):1820.

[14] 陶黎黎,胡必杰.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1):70-72.

[15] 段海丽,许亚茹,元小冬,等.神经内科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学类型与病房环境因素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879-1881.

[16] 沈益林,刘蓉,王治华,等.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感染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15-17.

[17] 薛敏.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54-156.

[18] 陈静,汪荣华,,等.我院2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136-138.

篇3

【关键词】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临床特点

现阶段,临床上对于神经内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于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坐骨神经病、神经系统病变、痴呆、脊髓炎、脑部炎性病变、偏头痛以及脑血管疾病等,然而对于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防治和研究则较少。神经内科疾病通常具有院内感染发生率高、病情危急、发病迅速等典型特征,尤其是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发生其他临床并发症,所以,加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次临床研究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疗效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120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60例患者发院内感染症状,患者年龄范围在18岁至72岁不等,平均年龄(42.5±24.6)岁,男性33例,女性27例。患者原发病情况为:1例病毒性脑炎,2例脊髓病,6例周围神经病变,5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2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4例其他。

1.2 诊断标准

依据2001年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患者的院内感染症状进行诊断,准确记录患者的感染时间、感染部位、有无医院感染、住院时间以及年龄等基本资料,由神经内科医疗人员对患者的诊断,并进行感染因素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2.1 感染部位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的部位主要包括:泌尿系统、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黏膜及皮肤等,且不同部位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院内感染相关因素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具有意识障碍发生率高、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且发生率高、皮质类固醇药物的使用率高以及住院时间相对较长等特征,受到患者自身特点的影响,这类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通常较高。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且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也会有所提高,且主要受到医源性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影响;神经内科患者通常存在意识障碍和生理反射障碍,因而需要接受各种侵入性治疗,这一治疗措施会损坏其机体抵抗力,进而提高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3.2 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第一,控制医源性因素。主要包括用药情况、治疗方法和医疗操作等,医护人员应依据患者情况,适当减少侵入性操作,降低抗生素用量,从而对患者的各项院内感染相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1]。第二,强化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从而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感染抵抗能力以及机体免疫力,改善其营养供给状况。第三,加强患者自身危险因素监控,主要包括血肿破入脑室、脑组织中线移位、发病部位、脑出血的量、起病时意识障碍、脑卒中史、慢性肺病史、糖尿病病史和年龄等,尽管患者自身因素具有不可干预性,但积极有效的并发症和原发症治疗,有助于患者意识的恢复,血肿的尽早清除,以及血糖水平的控制,从而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第四,强化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卫生,控制探视人数,减少陪护,加强口腔的彻底清洁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2]。

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应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和预防工作,以降低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因此,依据人员应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对各种可能导致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严格遵守院内感染防治的相关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感染预防意识,定时进行物体和病房消毒通风,避免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以及向患者传染病原体,实施各项侵入性操作前需严格洗手,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达到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目的[3]。

3.3 总结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侵入性操作时,应对操作的必要性进行核实,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在患者感染属于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尚未确定前,不能盲目应用抗生素,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定时进行病房通风和消毒处理,以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孙晓静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39例临床分析.健康必读杂志,2011,10(10):2526.

篇4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等临床特点,给予针对性治疗与护理,探讨其临床效果。 结果 采取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后,200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9.5%。 结论 对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需结合其生理、心理以及病情特点,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还可优化医院形象,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

关键词 ]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临床特点;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c)-0155-02

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临床对于老年患者的护理成为重点。在医院神经内科中患者多为老年人,特别是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年龄较大,故而在护理中有较多隐患。再加上老年人身体机能在不断退化,合并症较多,生活难以自理,故而老年人临床特点相较于青壮年而言差异较大,因此需开展针对性护理[1]。该研究为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现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该院收治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0例患者中男137例,女63例;年龄为60~83岁,平均(69.4±3.5)岁。39例为60~65岁;71例为66~69岁;58例70~74岁,32例为75岁及其以上。疾病类型:21例为脑出血,15例为老年痴呆症,68例为后循环缺血,71例为脑梗死,8例为帕金森,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为其他疾病。合并症:56例合并高血压,53例合并糖尿病,61例合并高脂血,21例合并冠心病。住院时间为9~139 d,平均(67.4±12.6)d。

1.2 一般方法

采用常规治疗模式,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特点并记录各项护理操作,根据患者病情实施适当护理干预。根据该次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研究,发现其临床特点表现在多方面,护理操作上应根据特点展开针对性护理,减轻外界因素对疾病控制的影响,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2.1 临床特点

(1)心理方面。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几率较高,主要在于自身疾病会造成家庭经济负担,以及对疾病的恐惧造成其出现情绪异常。部分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的孤独感以及发病时的痛苦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自闭、自卑、多疑现象,心理上偏向消极状态。

神经内科患者可能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偏瘫或大小便失禁情况,需要家属长期在旁照顾,易造成其心理压力,产生失望、悲观心理,将自身病情夸大,造成无谓的担心。异常心理问题初期会表现为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独自一人发呆、喃喃自语等,后期可能出现不愿配合治疗、莫名烦躁、情绪波动较大等现象。中医中认为,心理问题久治不愈会造成郁结难舒,继而影响到身体其它脏器器官及功能,例如饮食、睡眠、消化等[2]。

(2)并发症较多。神经内科疾病病情复杂,常伴有其它疾病。通常而言,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自身饮食与运动量均会减少,身体器官开始处于衰退阶段,大部分系统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较常见包含心脏病、高血压、肾功能病变或其它脏器器官疾病等[3]。另外,神经内科患者自身存在诱发其它疾病的因素,且由于神经功能受损,相关脏器及肢体功能也逐渐衰竭,不同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造成病情的复杂性,既不利于临床用药,也不便于在初期及早发现,正确诊断。

(3)临床表现较为特殊。若患者为脑出血,则对于疼痛敏感性较低,在发病期,头痛以及呕吐症状通常较轻,且很少出现相关症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多伴有脑萎缩,然而程度不一,颅腔有很强的缓冲能力,故而即使存在颅内压增高现象也不会表现得十分明显[4]。同时老年患者多存在脑动脉硬化现象,脑部供血缺乏,一旦发生脑出血则具有较低的代偿能力,进而导致脑组织缺血或者水肿,形成脑障碍。临床多为轻度障碍,但也会出现昏迷现象。部分老年患者并发症较多,且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所以对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而言,其症状稳定性较差,行为、精神以及性格都会产生改变,神经系统也会有所改变,但通常不是特别明显。老年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后,临床误诊率较高,例如认为是年迈体弱或者其他系统疾病。脑出血患者由于颅内压会上升,其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等都会随之改变,通常会被误诊为高血压或者心律失常,延误最佳治疗时机[5]。

(4)生理病理特点。人进入老年阶段后,身体机能会不断退步,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辨别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等都会逐渐下降,进而表现为记忆减退、行动迟缓、反应迟钝、耳目失灵以及说话颠三倒四等。且由于长时间受到疾病的折磨,所以身体功能也会被限制。老年患者耳目失灵不仅受到生理变化的影响,还有病理上的因素,例如脑梗死,会导致患者无法与他人共享信息。而脑卒中患者则会存在书写、语言以及阅读障碍,对其面部表情、肢体等也会有所影响。再加上老年人视力不断减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沟通能力,尤其是无法感受到其他人的身体语言,患者的接收信息速度和能力下降。

(5)治疗特点。老年患者由于并发症较多,长时间接受治疗,所以服药时间长,对于部分药物已经产生了耐药性。与青壮年相比,老年患者有较长的药物吸收与代谢周期,肝肾功能也在不断衰弱,因此对于药物敏感性较差,药物排泄周期长,用药后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

(6)安全性特点 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通常较低,且认知与协调能力也在不断下降,所以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例如易摔倒、压疮、坠床、尿路感染以及难以吞咽等。

1.2.2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针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心理状况较差的特点,需开展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耐心且细心,为老年患者排忧解难。一般而言,老年女性患者有较强的沟通交流欲望,可以在聊天中宣泄不良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仔细倾听患者的烦忧,用亲切平和的语言与其交谈,并对患者予以引导,使其具备优良的心理基础。而老年男性患者其沟通交流欲望较低,多为沉默寡言,不会明显表现其心理所想,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予以引导,了解患者心中所想,并作针对性疏导。对于每位患者都需安排一个责任护士,这样处在困难中的患者在寻求帮助时具有方向性,也可以让患者有家的感觉。此外,护理人员在与老年患者沟通时需注意以下两点。其一,语速不可过快。由于老年患者反应能力在不断下降,因此在与其沟通交流时需减慢语速,不要催促患者,使其感受到安全感与信任感,同时予以患者鼓励,使其多多表达心理感受。其二,话语需简短与重复。与老年患者沟通时避免说拗口话语,语言要简短,可重复几次,让老人充分理解并记忆。若有必要可给予书面提示。

(2)并发症护理。若患者合并有心肺肾系统疾病,需对其讲解健康知识。同时还需通知其他科室予以配合,合理用药以对患者并发症予以改善。如患者合并高血压,则需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同时对其血压予以密切观测,并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由于该病为慢性疾病故而需坚持。若患者合并为心功能不全,则要提醒患者在饮食上多加注意,给予药物时需观察是否经过肾脏代谢,慎重使用。此外,若患者合并症时间较长,需保护性护理其消化、泌尿以及循环系统。

(3)病情监测。由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一旦表现得很明显则代表病情已经出现恶化。所以患者在早期治疗中,需对其生命体征例如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瞳孔、意识等予以密切观测。同时还需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使他们对患者日常行为及性格变化予以仔细观察,若发现异常则需警惕是否为神经内科症状出现恶化。

(4)饮食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味觉在逐渐下降且牙齿存在松动现象,故而食欲下降且饮食减退。此时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营养饮食。若患者合并有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在饮食时需叮嘱患者食用维生素充足、营养丰富、蛋白高、糖分少、低盐以及低脂肪食物,同时选取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选择新鲜水果与蔬菜。可少食多餐,同时多饮水,若患者无法自主进食可结合其病情需要对予以调整,帮助喂饭。

(5)安全护理。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需对病房安全性予以强化。地面可选用防滑材料,同时避免潮湿,防止患者摔伤。在厕所内应配备防滑垫,马桶旁可设置扶手。床边需安装护栏,防止患者坠床。若患者行动不便需给予防滑鞋,同时配备责任护士。若患者有假牙需对其意识予以密切观察,若出现障碍需将假牙取出。部分老年患者存在神志异常现象,且对于温度变化较为迟缓,故而需防止其出现开窗受凉或者热水烫伤事故。若患者存在精神异常则需带手腕标牌,避免走失。

(6)排便护理。老年患者疾病多为慢性,病程长,受到疾病、生活习惯以及心理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便秘现象。护士应告知患者为何会出现便秘及应该如何预防,解除思想顾虑,并指导患者如何开展卧床排便,使其习惯床上排便,并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同时还需对饮食予以调整,适当对腹部予以按摩,若患者便秘严重可给予缓泻药物。

1.3 统计方法

对上述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处理,应用软件spss22.0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采取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后,200例患者均出现程度不一的痊愈与病情改善现象。200例患者中痊愈98例,显效56例,有效4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5%。

3 讨论

在该研究中,通过研究分析后发现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由于长期住院,具有担心医疗费用的心理问题。神经内科疾病病情复杂,常伴有其它疾病,故而并发症较多。临床表现也比较特殊,可能会误诊为高血压或者心律失常等疾病。患者会表现为记忆减退、行动迟缓、反应迟钝、耳目失灵以及说话颠三倒四等生理病理特点。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容易发生危险事件。针对上述特点,本文采取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安全护理、病情监测、饮食护理、排便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总有效率为99.5%,与多人研究结果相近[6-8]。

综上所述,对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需结合其生理、心理、病情特点,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还可优化医院形象,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

参考文献]

[1] 孟隽,王丽华. 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 16(11): 106-107.

[2] 欧阳乐.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12): 187.

[3] 安红征,周建伟.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国医论坛,2013(5): 47.

[4] 陈见贵.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3, 11(24): 85-86.

[5] 宋媛媛,卢建政. 护理干预神经内科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 4(9): 160-161.

[6] 李月琴. 影响神经外科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的因素及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 11(5): 1089-1090.

[7] 颜国慧,吴琰婷. 浅谈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护理安全管理的要点[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 15(7): 109-111.

篇5

【关键词】 神经内科;院内感染;护理

神经内科患者具有病情重、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和应用抗生素量大等特点, 易发生院内感染。调查显示神经内科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全国院内感染的平均水平[1]。本文对57 例发生院内感染的神内科患者进行分析, 提出控制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960例神经内科患者, 其中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者共57例, 感染率为5.93%。57例患者中男31例, 女26例, 年龄51~82岁。脑出血19例, 脑梗死病26例,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3例, 急性脊髓炎4例, 继发性癫痫5例 。

1. 2 调查方法 参照全国院内感染监测网采用的统一院内感染诊断标准[2], 患者采取血液、痰、中段尿、粪便、分泌物等进行分离培养, 局部皮肤黏膜拭子细菌培养获得检验结果。

1. 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率及构成比进行对比分析, P

2 结果

2. 1 院内感染发生时间见表1 。

2. 2 感染部位分析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 共29例, 占50.87%;泌尿道感染17例, 占29.82%;其他感染11例, 占19.29%。

2. 3 引起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引起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 其中以G-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

2. 4 年龄、性别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在57例感染患者中男性患者感染率高于女性患者, 年龄在65~86岁之间感染率最高。

3 讨论

3. 1 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3. 1. 1 侵入性操作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多为危急, 常需要留置各种导管, 如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吸氧、吸痰、尿管等侵入性操作。留置人体内的导管易损伤组织黏膜, 将体外的致病菌带入体内, 导致微生物定值增加[3], 操作时消毒不严格或不规范可将病原体带入体内引起院内感染。

3. 1. 2 药物使用因素 制酸剂导致胃液pH值升高, 细菌定植增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增加了应激性血糖升高, 消化道出血, 也增加继发感染的发生率;脱水剂使痰液黏稠度增加不易咳出, 不合理预防应用抗生素将诱发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本组57例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为81.2%, 联合用药为28.2%。

3. 2 感染部位及菌种分析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 这与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危急, 机体处于高应激低免疫状态,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定植于口咽部的细菌大量繁殖, 不能有效地排痰而细菌坠积于肺内所致。本组细菌学检查表明, 院内感染主要致病菌为G-杆菌, 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等多见, 治疗的关键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或联合用药控制感染。

3. 3 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

3. 3. 1 建立健全预防感染的管理制度 按院内感染管理的要求, 结合神经内科患者的特点, 制定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持之以恒, 从而达到常规化、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

3. 3. 2 加强无菌观念,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技术, 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杜绝因操作不当, 造成患者医源性感染。做好手部卫生, 严格医疗器械消毒液。

3. 3. 3 改善患者全身状况, 提高机体免疫力 加强危重及老年患者的护理, 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增加肺活量、促进排痰和胃肠功能的恢复。糖尿病患者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根据患者情况补充能量、白蛋白、维生素、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 3. 4 严格管理各项侵入性操作 尽量避免或者减少侵入性操作, 必须实施时,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包括液体加药, 静脉滴注、静脉推注以及各种抽血等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 吸痰过程中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戴灭菌手套;留置尿管采用封闭式引流装置, 每日进行尿道口皮肤和各接头处的消毒, 各种留置管道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早日拔除。

3. 3. 5 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 避免不合理应用抗生素,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 避免频繁更换多种广谱抗生素;尽可能缩短使用抑酸剂时间;对糖皮质激素应尽量少用或短期应用, 减少不良反应。

3. 3. 6 加强康复指导 缩短住院时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尽早下床活动, 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金涌,刘池波, 罗永康,等.神经外科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20(5): 644-645.

篇6

【关键词】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医院感染多发生在高龄、重症患者。神经内科患者以年龄大、瘫痪多、意识障碍多、病情危重等为特点,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1]。因此,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确切了解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和病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本院神经内科2008年收治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分析危险因素,提出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所有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2 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医院感染病历进行登记,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出院患者2 060 例,其中男1 056 例,女1 004 例,年龄16~86 岁。发生医院感染人数236 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04%。

2.2 医院感染部位

在236 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占68.92%;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0.24%;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分别占9.16%和10.28%;其他部位感染占0.40%。

2.3 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4~120 d,统计表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住院天数≥15 d者189 例(85.08%)。

2.4 年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年龄16~25 岁感染人数为7 例(2.54%),25~45 岁为16 例(6.78%),45~60 岁为45 例(19.06%),>60 岁者158 例(66.95%)。

2.5 病种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6 例(44.92%),脑梗死患者56 例(23.73%),以后依次为颅内感染24 例(10.17%),缺血性脑病8 例(3.39%),周围神经病6 例(2.54%),其他36 例(15.25%)。

2.6 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

236 例医院感染的患者有156 例进行了吸痰或导尿;18 例进行了动静脉置管;有30 例进行了气管切开;有32 例安置了呼吸机。

3 讨论

3.1 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资料表明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肠道、皮肤及软组织。与牛桂林等[2]报道相近,均显示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说明神经内科感染部位有其共性。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出血伴神志昏迷者这类患者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痰、呕吐物等不易排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加之呼吸道侵入性操如吸痰的反复实施使黏膜损伤。这种整体和局部的抵抗力下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3]。

研究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住院天数≥15 d者占85.08%。研究显示10~30 d为感染高发时间段。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许多因素中,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的抵抗力不能忽略。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差异显著。其中以60 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与老年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有关。这部分人构成了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控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时,应把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作为重点。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基础病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前3种基础病为脑出血、脑梗死、颅内感染,这些患者大多数病情较重,偏瘫、意识障碍,患者多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此外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表明基础病合并感染对老年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侵入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气管插管直接破坏了会厌部正常防御屏障,削弱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造成了清出呼吸道分泌物无效,使感染机会增多。留置尿管损伤尿路黏膜,留置胃管为胃内细菌定植咽部提供良好的通道,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提示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严格按程序正规操作,以控制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3.2 预防及控制措施

3.2.1 减少宿主的自身危险性

宿主自身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史、慢性肺病史、脑卒中史、起病时意识障碍、脑出血的量及部位等,这些因素虽不可干预,但如积极控制血糖、尽早清除血肿,恢复患者意识,对减少感染的发生将起重要作用。

3.2.2 调整医源性因素

如医疗操作、治疗方法及用药情况,根据病情尽量少用或不用。医护人员接触每位患者及操作前后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防止各种医源性感染。进行侵入性操作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定期对吸氧、吸痰等装置消毒,对留置尿管者每天用含有效碘1 000 mg/L碘伏溶液清洗尿道口2~3次,保持会清洁。对那些意识障碍重、呼吸道分泌物多而不易吸除的患者,应尽快做气管切开,利于分泌物的消除。留置导尿应保持密闭系统,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

3.2.3 加强基础护理

对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和排痰,对意识障碍或危重患者要取正确卧位协助排痰防止误吸,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2~4次,每次30~60 min,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应定期对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等。

3.2.4 合理使用抗生素

盲目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干扰人体的正常菌群,导致患者易感染性增高。有研究得出结论应对重要的抗生素保护性使用,如果滥用将对感染的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并严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效果[4]。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度易感人群。神经内科应列为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监控部门。针对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医院要采取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感染意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去除易感染因素,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茂林,王改珍.基层综合医院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11):1 0951 096,1 102.

[2]牛桂林,彭元娥,付国惠.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4(5):3132.

篇7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问题;对策

神经内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内容就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进入神经内科的患者其病情往往较重,有的甚至意识模糊或存在意识障碍,容易在住院期间出现很多的并发症。因此,对这样的患者做好安全预防工作,是提高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质量、避免发生医疗事故纠纷的主要手段。本文针对目前医院中护理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作者自身的认知,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有关防范措施的建议,希望以此能够真正做到保证患者的权益。

1 对现阶段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

1.1 对于现在很多医院的神经内科来说,安全设施不完善,导致了很多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行动非常不方便。如果我们能够在医院的病区里安装上一套完整的安全设施,那么出现摔伤、坠床、滑倒这些意外情况的概率就会大幅度的减少。

1.2 现阶段很多医院的管理者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方面的意识也比较淡薄,患者更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做的都是简单的日常功能护理工作,对住院的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没有尽到相应的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权这一基本权利,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隐私等问题也不注意保护,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不能坚守住自己的原则,只是简单机械的执行医生口头医嘱,一旦出现护理方面问题,护士不懂得保存相应的证据,导致在很多医患纠纷中举证倒置不力,为医院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1.3 医院中的各种制度落实不到位、对操作流程简单化。现阶段很多医院的护士为了自己方便,对操作流程进行简化,工作态度也不够认真,规章制度遵守上也缺乏自觉意识,未能按规范化操作,造成很多的不良后果,最终导致一些患者对我们工作的不信任。还有一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学习,单独工作时较难胜任,这都是导致护理过程中医患纠纷的隐患所在。

1.4 现阶段很多医院的护理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和病人沟通环节上都十分欠缺。据我们的临床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医院的医疗纠纷,尤其是护患纠纷都与服务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些服务欠缺方面的纠纷中,沟通不足最终引发事故的比重又占到了第一位。

1.5 现阶段医院中对病人的护理记录不详细,坦白的说,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工作确实不轻松,为患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就是对记录工作忽视了,最后病人对很多工作存在疑问。医疗护理上的事情大部分都会牵连到法律等方面的事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最有效力的法庭举证就是我们对病人的病情治疗记录。

1.6 医院当中的医务工作者数量不足,现代社会人们的医疗卫生意识增强,患者的护理需求量与日俱增,造成护士短缺的现象。医务工作者的数量和患者不成比例,以至很多医院当中的护理工作者都在超负荷工作,这最终就造成医务工作者不能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满足不了患者的要求;另一方面长期如此,护士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严重伤害。

2 对现阶段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2.1 在医院中开展创建文明环境病区。目前,针对患者的一些现实情况,需要在病人的护理床上加装扶手,同时在病床上方也需要加上栏杆。病区的地面应保持干燥、清洁,防滑工作尤为重要,摔伤及其他意外事件一定要尽最大努力避免。病床之间最好安装拉帘,这样能起到保护患者隐私的作用,病区内要加装紧急呼叫设备,以利于医务工作者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出现的问题。

2.2 在医院当中开展法制知识学习活动,要求所有医务工作者应该做到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了解护理人员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明确患者的权利和义务,任何时候都要注意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选择权。

2.3 在医疗工作中落实各种规章制度易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制度的完善是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行之有效的,这是我们护理工作者几代人的宝贵经验总结。这些对于督促护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提高临床综合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2.4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护士们在医疗活动中担负着患者的保护者、知心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而家庭中又扮演着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的角色。在护士少、工作任务重时,护士经常超负荷地工作,长此以往易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这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使她们以充沛的精力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更好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5 小结

护理安全是一个大问题,它对于保证医疗卫生系统的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放心,健康的治疗环境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安全防范问题、服务质量提升问题,都是患者选择就医的一个参考标准,因此,我们现在倡导抓好安全质量管理,这不但是降低护理安全隐患的前提,更是搞好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保障。安全不但是人的基本需要,更是我们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问题在医院医疗管理中应该受到每个人的高度重视。我们要通过对安全隐患因素的认真分析总结,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预案,加强对护理安全问题的预见能力,建立长效防范管理机制,持续整改,防患于未然,力争做到在医院工作当中无一起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莉萍,陈明秀.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07,13(4):383-385.

[2] 李明子(译).护理与病人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3-24.

[3] 王建清.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1A):67-68.

[4] 石群.护理部安全因素探讨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

篇8

1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选取2016-03-2017-03在郑大一附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PSD患者135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40 70(56. 47士9. 18)岁,病程1 }-7(3. 85士1. 87)d0  2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脑卒中类型及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I)纳入标准:按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经头颅C' T或MRI检查确诊,经神经内科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入组,此外还包括:①病程1周内;②年龄4070岁;③意识清楚;④无明显的语言障碍(包括部分运动性失语,但无感觉性失语);⑤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项量表评分)20分,并符合C'C'MD3(Doagmpstoc    criteriaofmentalCIISOYCIeYS)抑郁症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①脑卒中后病情严重或伴有意识障碍不能配合检查者;②伴有明显失语、耳聋不能配合检查者;③有精神障碍或家族史者;07I岁以上高龄患者;⑤有精神、药物依赖者;⑥合并除抑郁焦虑之外其他严重精神疾病者;⑦合并严重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或其他严重躯体疾病不能配合检查者;⑧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I.2实施方法对照组由家人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进行常规护理,给子肢体功能锻炼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子社区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本研究采取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走进社区担任干预人员的模式,对50例社区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伴抑郁患者进行较系统的干预研究。首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他们的生理状况、生活方式、心理状况及康复现状等进行初期评估,随后由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干预,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具体措施包括:(I)成立“社区脑卒中病友俱乐部”,鼓励患者走出家庭,在集体活动中产生共鸣。(2)健康宣教:①肢体功能锻炼指导。对患者及家人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指导,其中包括正确的肢体活动和良肢位摆放,讲解家人支持的重要性,取得家属配合,并嘱咐家属要创造良好的家庭康复氛围,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②正确生活方式的指导。脑卒中是行为方式性疾病,行为矫正对预防脑卒中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帮助患者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普及正常规律饮食的宣教,戒烟戒酒,多吃水果及蔬菜。③发放健康宣教手册。(3)心理干预:①开展社区活动。举办“社区卒中日”、“社区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交流”等活动,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在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康复锻炼的同时耐心听取患者的心理感受,向其讲解脑卒中的发展与转归,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多与亲朋好友沟通倾诉,获得精神安慰与支持,宣泄不良情绪。②组建“脑卒中之家”微信群。由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在微信群里发放健康知识宣教内容,同时让患者在微信群里进行沟通留言,可表述困惑,传授经验及相互鼓励。由此,护理人员可及时发现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患者,着重进行干预。

1. 3评价方法采用17项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s〕对100例PSD患者进行详细的精神系统检查,评定抑郁状态,G7分为正常,7一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G24分为重度抑郁。量表总分反应病情严重程度。

1.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 0软件统计描述及分析数据。采用均数士标准差描述量表得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同一时间点不同组患者得分,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同一组不同时间点患者得分。<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2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干预前后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0.05),表明患者自行在家进行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的改善作用不明显。干预后2组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0.05),干预组干预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 05),表明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

3讨论

3. 1同伴及家庭支持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同伴及家庭的支持,可使患者得到足够的照顾与陪伴,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锻炼的积极性,且能改善其抑郁状况仁州。曹惠清等川研究佐证该观点,其通过对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实施社区家庭式护理干预,优化社区支持系统,促使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患者的康复锻炼中,并鼓励家属给子患者情感支持,结果显示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非家庭式护理组。本研究中,通过成立“社区脑卒中病友俱乐部”,将具有相似经历的患者组织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沟通交流,以产生共鸣,进而相互鼓励,以达到宣泄负性情绪,改善抑郁症状的目的。研究显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减轻卒中后患者抑郁症状。因此,本研究针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适合其康复的锻炼方法,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采取合适、有效的方法促进肢体康复,并发放健康宣教的手册,使其牢记正确的生活及锻炼方式,防止遗忘,进而提高患者锻炼的配合度,以提高生活质量。HARRI-S()N等研究也表明,脑卒中患者通过获得更好的心理支持,包括必要的沟通交流、信息的提供、社会及同伴支持,因而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其不良情绪。

3. 2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并发抑郁症患者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与药物治疗的同时,有效的心理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干预措施,应贯穿其治疗的全过程,以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针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首先关注较多的是其肢体功能的康复锻炼,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较少,以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而不能及时发现与处理,长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而出现抑郁。谢华等研究显示,定期随访、心理干预及定期组织社区团体活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康复。MIRANDA等仁研究也表明,通过移动通讯技术,如手机软件的应用等,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症状。

篇9

【关键词】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临床疗效

神经疾病重症患者除了脑血管病的症状和体征外,还可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的合并症,因此,急性期脑血管病除了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外,病情观察和认真护理,在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急性期、积极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和防治合并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到2012年11月治疗的64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8例,女26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2.8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

2康复护理

2.1常规护理①保持安静。尽量避免搬动患者。必须安静卧床,去除假牙,将病人头部垫高150-300m.m,尽量避免搬动,减少探视,不许在病人床边谈论家事或哭泣。必要时加用床挡保护或专人守护,防止病人坠床发生意外。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认真填写特护记录。如果出现脉搏减慢和血压增高的情况提示有颅内压增高的可能,应随时向值班医生报告。③意识状态的观察。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每15-30分钟检查一次,呼唤名字可以睁眼并正确回答问题者判断为思睡;给予疼痛刺激方可睁眼,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者判断为嗜睡;对言语信号无任何反应,疼痛刺激肢体有逃避动作,但无自主的睁眼动作,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可判断为浅昏迷;如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无自主的吞咽和咳嗽动作,疼痛刺激肢体无任何反应,可判断为中度以上昏迷。④瞳孔变化的观察。正常瞳孔在室内日光或灯光照明下直径2.5-3mm,60岁以上的老年人瞳孔直径可相对缩小0.5-1mm,在深睡的正常入,瞳孔直径较小,对光反射迟钝。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应随时观察瞳孔的变化。患者双侧瞳孔直径小于0.5-1.5mm,除外巴比妥或其他安眠药中毒的情况,提示脑干或小脑病变;—侧瞳孔散大,提示同侧发生了颞叶沟回疝;双侧瞳孔散大,提示发生了小脑扁桃体疝[2]。

2.2眼球运动的变化患者双侧眼球向侧注视,应同时检查肢体活动情况,如果双眼向偏瘫肢体的对侧注视,表明该侧大脑半球发生了大面积梗死或出血;如果双眼向偏瘫肢体侧注视,表明对侧的脑干梗塞或出血;如果双眼不同轴,—侧眼球偏向外方,提示有脑干或丘脑受损的病灶。

2.3呼吸节律的变化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出现各种异常的呼吸节律,在呼吸节律明显加快的基础上,根据脑组织受累部位的不同出现以下的异常节律:①潮式呼吸:表现为周期性的呼吸增强、减弱和暂停,提示为脑广泛病变。②过度呼吸:表现为持续性的呼吸加深和加快,提示为中脑被盖部损害。③长吸气式呼吸:呼吸深大,节律减慢,充分吸气后出现呼吸暂停,为桥脑上端损害。④丛集式呼吸:呼吸节律减慢,每4-5次呼吸后出现暂停,为桥脑下端损害。⑤共济失调式呼吸:呼吸节律及深度呈无规律性改变,其间出现不规则的呼吸暂停,为延髓损害。

2.4心电监护对于发生了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随时报告病情变化,并做好电击除颤的准备。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对于发生了呼吸节律改变,或血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应进行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根据病情变化给予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或加压面罩给氧。对于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时做好气管内插管术或气管切开术的准备。

2.5患肢的护理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将患肢平放,手关节稍背屈,肘关节稍曲,上肢稍高于肩部水平,避免关节下内收,下肢用夹板将足底垫起,使踝关节成90o角,避免足垂,膝关节下垫一小枕,使腿散屈并支托外侧;避免下肢外旋,应注意避免尺神经、腓总神经等经过的骨性组织部位受压。脑血管病急性期过后,大量的工作是康复,康复是贯穿整个疾病过程的措施。肢体运动恢复的快慢,有否出现挛缩畸形,均与早期功能锻炼有关。一般于病后1周左右,肌张力开始增高出现屈曲痉挛,此时如病情稳定,即应及时进行功能锻炼,恢复自主运动[3]。

3结果

康复组患者护理效果、并发症等显著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

4讨论

定时观察和记录神经内科患者原有症状如头痛、眩晕、呕吐、呕血、尿便失禁、肢体抽搐、运动障碍、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的变化情况。对于呕血和癫痫发作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止血和抗惊厥治疗。观察患者原有体征的变化情况,如偏瘫肢体是否出现瘫痪加重、原有意识障碍水平是否加深。出现脑疝征兆者,除给予静脉快速注射脱水剂外,应随时做好血型检查、交叉配血试验和头部备皮,准备进行血肿或病灶清除术。本组资料显示康复组患者护理效果、并发症等显著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

参考文献

[1]吴新霞,李海青.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预防压疮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7):1561-1562.

篇10

【关键词】 康复护理; 心理干预; 脑卒中; 预后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我国脑卒中发病率约为217/10万,每年有150万人发病,死亡达100万人,其中75%有不同程度伤残【sup】[1]【/sup】。由于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非常高,因此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生命与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脑卒中后康复医学的介入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早期的康复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行为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2006年7月~2010年7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7月~2010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脑卒中的患者60例,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卒中诊断标准。入选标准:年龄大于30岁,小于80岁;无认知功能障碍;初次发病;病程≤2年。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1~79岁,平均60岁;病程(9.03±4.76) d;脑梗死20例,脑出血6例。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0~76岁;病程(10.12±3.56) d;脑梗死18例,脑出血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入院48 h病情平稳即接受由康复护士制定的康复计划进行训练,视病情进行心理干预,每日1次或2次,每次30~40 min。

1.2.1 康复护理方法 良肢位的摆放:脑卒中开始的康复训练以保持良肢位为主;被动关节的活动:先从大关节开始,然后小关节,幅度由大到小,每个关节至少重复6~8次,每日2次;指导患者床上翻身,卧-坐位转换和坐位训练,由站立到行走的训练。指导家属掌握脑卒中康复方面的基本知识。家属应经常触摸患者的患肢,并鼓励其尽量使用患侧肢体,为长期的训练做准备。

1.3 心理干预措施 脑卒中患者多数由于突然患病、肢体偏瘫、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需人照顾,易产生急躁、焦虑、自卑甚至悲观厌世的心理。在治疗上采取抗拒态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也有的情感幼稚、脆弱,因小事哭泣、伤感等。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3.1 掌握患者的心理,对患者进行劝解、鼓励、安慰和疏导,给患者以足够的表达时间,耐心倾听,鼓励患者述说,帮助患者度过心理危机期。当患者取得微小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以树立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坚持下去。

1.3.2 心理护理在康复训练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护士要帮助患者使其充满信心。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态度、语言、表情、举止影响患者,给患者以安生感和信任感,消除抵触情绪;向患者指出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问题的可解决性,纠正其不良应付方式,主动参与康复训练。

1.3.3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失语症较为常见,语言交流受到一定程度限制,非语言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sup】[1]【/sup】。可通过非语言交流实施心理干预,减轻其心理压力。

1.3.4 患者的康复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悲观消极的患者,要劝说家人和亲友关心体贴患者,避免各种恶性语言刺激,鼓励安慰患者,让其感受到温暖,从而激发其对家人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3.5 指出患者的优点,维护其自尊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并通过一些康复或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放松训练。并采用感受性音乐治疗,以消除或减轻患者对疾病的紧张与焦虑。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价。疗效评定根据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sup】[2]【/su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30例,显效10例,有效16,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30例,显效6例,有效11,无效13例,总有效率56.7%。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治疗后ADL评定 观察组30例,ADLⅠ~Ⅲ级21例(70%),Ⅳ级及以上9例(30%);对照组30例,ADLⅠ~Ⅲ级15例(50%),Ⅳ级及以上15例(50%)。观察组ADLⅠ~Ⅲ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中老年的常见病,而当前的治疗只注意急性期的转归,加之护理人员缺乏康复护理知识,使患者的整个康复训练缺乏系统性和正规性,往往错失了康复的最佳时机。本文强调了护士、患者、家属的共同参与,早期康复护理可有减少患者的致残率。

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中,观察组ADLⅠ~Ⅲ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

总之,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通过及时、合理、反复的训练使患者获得了较好的康复治疗,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提高,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志,何威.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控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