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护理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护理知识点总结

篇1

    笔者针对外科护理学烧伤课堂教学的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取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教学设计

    1.1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教材为曹伟新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外科护理学》第九章第二节烧伤内容,课时40min.内容包括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处理、护理等。其中部分内容与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休克、感染等相关章节紧密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相关课程内容融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其中的护理规律,融会贯通地学习。授课对象为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根据其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烧伤病理生理,掌握烧伤面积计算和分类,掌握并发症预防和护理。②能力目标。准确进行输液护理,维持有效呼吸,会妥善护理烧伤创面,促进患者舒适,掌握烧伤病情观察方法和要点。③情感目标。重视患者情感和自尊需求,提供人文关怀。

    1.2教学方法1.2.1目标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讲解烧伤抗休克治疗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输液管理。为达此目标,将教材中抗休克治疗和输液相关护理内容整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综合为5个问题系统讲授:什么时候开始输液、部位及液体种类选择、液体量计算、如何安排输液、输液效果观察,使学生明确重点,掌握输液时机、输液通道选择、输液量的安排以及病情观察等临床护理技能。在讲解重度烧伤内容时,配合临床实例图片,以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讲授,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强化学生的同理心,培养爱伤观念,提高其人文修养。

    1.2.2比较法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容易混淆、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如在讲解不同深度烧伤体征特点时,分别将工、Ⅱ、Ⅲ度烧伤进行比较,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进行比较,并将I、Ⅱ、Ⅲ度烧伤特点分别归纳为“红斑”、“水疱”、“焦痂”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抓住关键词掌握重点。

    1.2.3案例练习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_3】。如在讲解吸入性损伤时,先以案例讲解,然后播放临床典型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临床表现、提出护理措施,使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学会以科学的思维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

    1.2.4数据延伸法烧伤课程知识点分布零散,采用数据延伸法进行课堂小结,如提问学生“5、6、7”、“1.5mL”、“30~50mL/h”等数据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学生就能够立即思考“5、6、7”是指成人的双上肢体表面积,“1.5mL”是指成人烧伤后第一个24h的输液总量为每1烧伤面积(Ⅱ。、Ⅲ。)每公斤体质量应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1.5mL,“30~50mL/h”代表烧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后成人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30~50mL/h.数据延伸法可有效的突出重点,提高学生辨析力,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1.2.5教学过程以临床烧伤病例导入本次课程,多媒体课件封面选择红色火焰为模板,凸显本次课主题。烧伤分类和临床表现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播放典型图片,简易口诀、板书、对比举例、体现关键词等方式讲解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判断;病理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讲解时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章节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并拓展讲解不同阶段护理工作重点,体现护理专业特色,介绍目前国内外对烧伤瘢痕预防和治疗新进展,体现学科知识更新;在讲解烧伤处理和护理内容时,将两部分内容整合一起,综合为烧伤急救、维持有效呼吸、抗休克治疗与护理、创面处理与护理、营养支持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等,使教学安排既遵循教学规律,又结构合理、知识一体化。讲授时插入大量的临床护理图片,如气管切开吸痰、中心静脉导管建立及维护、烧伤翻身床使用等,以临床病例引导,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授课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并掌握牢固。教学结束前采用数据延伸法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结,留思考题,让学生温习并巩固知识点。

    2小结

篇2

一、重新构建微免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因

1.认真分析近三年教学大纲

认真分析近三年护资考试大纲,考试分为两个科目,即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考试的内容是护理工作需要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和技能、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在护资考试中开始使用人机对话,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考试中出现大量跟实际工作有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临床实践的问题场景,更加直接地考察考生实际工作能力。考试时间缩短,由原来的150分钟缩短为120分钟。题量减少,由原来的135道减为120道,全部为选择题,有 A1、A2、A3、A4四种题型,以病例分析题为主。

2.全面分析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护资考试真题

全面分析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年护资考试真题,涉及微免相关知识点所占的分值约为:2014年细菌知识有22分,免疫知识有9分,病毒是4分,真菌和寄生虫为1分;2015年细菌知识有25分,免疫知识有5分,病毒是6分,真菌和寄生虫为3分;2016年细菌知识就有29分,免疫知识有6分,病毒是9分,真菌和寄生虫为5分。掌握考试对考点的具体要求,从而为微免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依据。由此深知护资考试与微免课程的关联度很高,有必要对微免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重新建构。

二、目前笔者学校护理专业学生考试的弊病

1.考前辅导的考试形式

因为中职学生基础差,又不上进,教师对教学的考评只能是处理教材、少而精教,考试前又进行辅导,所以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复习,等着考试前老师辅导,形成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学习风气。学生是考一门记一门,如果连续考两门以上,前面有时间记的能及格,后面没有时间记就不及格,考试完毕,脑袋里一锅粥。

2.注重理论知识,轻视实践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是课本主要内容的简单再现,考试内容以机械记忆的理论知识为主。试题中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较少甚至没有,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重新构建微免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举措

1.制定护理专业微免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护资考试真题,细菌部分尤其是在化脓性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破伤风梭菌知识点多;病毒方面涉及的是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狂犬病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轮状病毒;寄生虫章节考点是蛔虫、血吸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因此,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及护资考试相关知识点,制定既能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又能注重与临床课程衔接的、适应护资考试的教学大纲。

2.根据护理资格考试涉及的知识点定位微免课程教学内容及方式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特点,编制符合护资考试的案例版教材,在教学内容中引入临床病例分析,以激发学生学习微免课程的兴趣。微免教学过程中,由于记忆知识多,又容易混淆,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比较困难,在课堂中运用案例情景教学法,使理论知识与临床紧密结合起来。如讲结核分枝杆菌,每次护理资格考试都有,为了让学生重视及加深理解,上课就让学生扮演患者和护士,患者咳嗽3个月,咳白色黏痰,内带血丝,午后低热,面颊潮红,疲乏无力,常有心悸、盗汗,较前消瘦。来医院检查,痰结核菌检查阳性。诊断为肺结核,作为护士在护理该患者时,应明确该病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又是什么,对该病如何预防。通过形象逼真的工作场景化,提高了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新构建微免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在考核学生的过程中,既要有形成性考核又要有总结性考核,共同构成学生的最终成绩,从而达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1)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的构建。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方位考核,包括n堂提问、作业完成、阶段性测验和实验报告等基本形式,体现于微免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培养。重点做好两方面:一是阶段性测验,采取滚动式考试的办法,给学生更多的考试机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考试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改变传统一考定终身的理念。鼓励学生们要高的分值,没有达到理想的成绩,我们可以不断考试,但是要严格闭卷考试,学生觉得今天复习好了就告诉老师,老师就出题考试,考题的范围是从开学至考试时所学的内容,学生兴趣很高,不但有了满意的分数,更掌握了知识;二是作业完成形式不一,保证内容的掌握。以前要求学生作业书写规范认真,可那是学生心不在焉抄书本的,根本没有达到做作业的目的。为此进行了改革,让学生自己看书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图表式、书面案例分析、口头讲解、情景模拟表演等形式完成作业,学生经过思考掌握了很多知识。

(2)适应护资考试,改变以往考试的内容及题型。改变以往考试内容和题型,适应护资考试。考试内容上以各种细菌的致病性、预防为主;病毒方面是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狂犬病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轮状病毒的传播方式及免疫性出题多些;寄生虫考点是蛔虫、血吸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考试题型以往是名词解释、填空题、解答题以及单纯知识点记忆的选择题,现在为了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微免的老师改变以往考试题型,改为A1、A2、A3、A4 四种题型,加大病例分析题量,目的是使学生早早熟悉考试题型,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缩小了教学与临床之间的距离,又全面施行人机对话考试,考试题目灵活,题中有图片,视频等接近临床工作场景,知识范围广泛。

微免课程最终成绩包含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 40%(内容包括提问、作业、阶段性测验和实验报告各占10%),期中考试成绩占24%,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占36%,最终考核评价体系按满分 100分计算。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

1 关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核思想的思考

1.1 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查内容更加广泛,由专科到全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现有的考查内容除保留了原有的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内容外,还增加了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6门课程。新的考核内容能更加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考试成绩不仅能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还能反映学生的法律意识、伦理观念、沟通技巧等人文素养。

1.2 注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改革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各题型的比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由原来的60%减少至20%,A2型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增加至60%,A3型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A4型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约占20%。A1型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A2、A3/A4型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病历分析题(A2、A3/A4型题)比例增加,对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生的知识水平、临床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知识的记忆而应着眼于知识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应用。

1.3 考核内容从重视医学知识转变为重视护理知识,注重联系临床实际

改革后的考试内容涉及医学相关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护理人文知识三大知识模块,但各个知识模块所占比重大不相同。2011年以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查医学知识的题量大大减少,而涉及护理知识试题的数量大大增加,特别是凸显护理专业特色的考核内容大大增加, 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人际沟通等。同时考试内容是以临床常见疾病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的护理任务。所涉及的七大护理任务分别是执行患者日常护理活动以及护理特有的操作,进行安全用药、协助治疗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以及在一个医疗团队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执行对患者的评估/评价,向患者提供安全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环境,向患者和家庭提供教育支持,执行与护理工作中伦理法律方面有关的活动。上述七大护理任务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方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1.4 考试内容编排打破了学科界限,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改革后的考试内容改变了以往按学科进行分类的做法, 采取了以系统为依据的知识编排体系。新的知识体系包含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等21个章节。以系统为依据编排知识体系打破了学科界限,促进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

2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2.1 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增加了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比重,而目前国内中高职护理院校由于学制短、对护理专业特色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现有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医学知识、护理专业知识,而人文社会学科知识比例普遍不足。为了解决课程设置中课程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中高职护理院校应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结构,精简压缩医学基础课程,增设人文课程,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护理专业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同时,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

2.2 引入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A2、A3/A4型题占到约80%,全面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长期以来,国内中高职护理院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等原因,教师教学以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变革,护理院校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引入案例教学,以常见疾病为背景,以护理任务和护理工作为核心,设置多种与临床情境相关的问题如疾病的首要护理问题、相应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反馈总结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讲授完相关的知识点后,可结合典型的病历分析题帮助学生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病历分析题所占比重达80%,中高职的学生普遍感到试题难度大,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过于机械,缺乏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病历分析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记忆知识点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例如,教师讲完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后可运用下列病例分析题目帮助学生学会应用。题目:患者男,62岁。心绞痛2年。4小时前出现胸骨中段剧烈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查体: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心电图ST段抬高。该患者的检查结果最可能出现:A.血糖减低B.白细胞减少C.血清心肌酶升高D.C反应蛋白降低E.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分析:题干中讲到患者出现胸骨中段剧烈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初步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题干中又提到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进一步证实了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除了出现心电图的典型改变(宽而深的Q波、ST段抬高、T波倒置)以外,还可能出现心梗三项的异常,即心肌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升高,因此本题应选C。

2.3 构建知识结构图,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是有结构的, 教师应注重将知识内容结构化。知识结构应反映基本概念、原则和原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疾病的基本知识提炼出来,同时利用结构图的形式指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上述结构图清晰地列出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腹痛的原因及特点、抽搐的原因,首选的检查方法,腹痛和腹胀的处理措施。同时上述结构图还指出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4 提升临床带教质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考试内容更加注重联系临床实际,所涉及的七大护理任务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方面,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学生实习期间,学院应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与教学医院、临床教师共同制订科学合理的带教计划和实习目标。教学计划不应仅局限于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应通过小讲课、病案分析、护理查房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常见疾病的专业知识、护理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护理操作、安全用药、协助治疗、有效沟通、心理护理等方面的能力。

2.5 强化毕业前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5.1 分阶段辅导,先基础后综合,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毕业前的强化教育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分阶段进行。第一节阶段为基础知识串讲阶段,教师可以最新的考试大纲为依据,按照系统分类的方法对考试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同时结合经典习题帮助学生学会应用。教师讲授后,学生应及时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阶段为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可在学生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病例分析题的形式把主要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以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例如,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癫痫患者抽搐时首要的急救措施时,可帮学生总结归纳出不同情况下首要的急救措施,从而达到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的效果。

题目:患者女,34岁。因癫痫发作突然跌倒。护士赶到时患者仰卧,意识不清,牙关紧闭,上肢抽搐。首要的急救措施是:A.人工呼吸B.保持呼吸道通畅C.胸外心脏按压D.氧气吸入E.应用简易呼吸机分析:癫痫患者发作时出现意识不清,牙关紧闭,上肢抽搐,容易出现窒息,因此护士应首先让患者平卧,松解衣领,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因此本题应选B。分析上述题目时,教师不应仅局限于帮助学生掌握癫痫患者急性发作出现抽搐时首要的急救措施,还要同时帮助学生系统总结归纳出不同情况下的首要急救措施。

2.5.2 以临床情景导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毕业前返校复习时,已经接受了至少8个月以上的临床实习,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采用临床情景导入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教师在讲解时,可引导学生回忆神经外科实习情景:1例脑外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回到病房,接诊护士协助患者取什么卧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为什么(防止麻醉反应引起呕吐、误吸)? 第2天早上,患者病情稳定,护士摇高床头15,协助患者取头高脚低位,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促进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运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教学内容,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促进理论和实践融合。教师有效运用上述情景导入卧位的相应内容,通过下面的试题可以更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

题目:(1~3题共用题干)患者男,38岁。因头部外伤急诊入院。浅昏迷。CT提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1.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正确的是:A.侧卧位B.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C.头高足低位D.头低足高位E.中凹卧位2.术后第2天,患者应采取的是:A.头高足低位B.半卧位C.头低足高位D.中凹卧位E.俯卧位3.术后第2天采取此卧位的目的是:A.促进排痰B.利于呼吸C.便于观察瞳孔D.促进引流E.预防脑水肿

2.5.3 科学记忆,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涉及10门课程、21个章节,考核内容众多,复习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可运用下列方法帮助学生科学记忆,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1)总结口诀,使枯燥知识趣味化。部分的中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低下,教师可将枯燥的知识总结成琅琅上口的口诀,方便学生复习。如消化性溃疡的四大并发症及其表现可总结为下述口诀:溃疡病,经常见;四大恶魔常出现,出血与穿孔,梗阻与癌变;出血表现为黑便,穿孔出现腹膜炎,梗阻患者吐宿食,少数患者会癌变。胆道蛔虫症的主要表现、辅助检查和服药时间可总结为下列口诀:胆道蛔虫症,发作很吓人,钻顶样绞痛,好转如常人,B超检查是首选,治疗不用手术刀,驱虫、消炎和利胆,驱虫药,清晨服、睡前服用效果好。

(2)总结归纳,使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更有利于记忆,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将出现在不同章节中的零散知识点总结归纳到一起,促进相关知识的正迁移,以方便学生记忆。例如,不同浓度乙醇的作用:20%~30%乙醇用于急性肺水肿湿化给氧;30%乙醇用于湿润、松解头发缠结;25%~35%乙醇用于高热时的乙醇擦浴;50%乙醇用于预防压疮时的皮肤按摩;75%乙醇用于皮内注射和预防接种消毒;95%乙醇用于燃烧法消毒和静脉炎的湿热敷等。又如不同疾病的给氧流量:0.5~1L/min用于小儿肺炎鼻导管给氧,1~2L/min用于COPD、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给氧;2~4L/min用于右心衰竭给氧;4~5L/min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给氧;6~8L/min用于急性肺水肿给氧,8~10L/min用于CO中毒给氧。

(3)联系实际,使书本知识生活化。很多的书本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形,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书本知识。如病室内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的表现,考生如能联系生活实际不难理解。温度过高好比炎热的夏天、艳阳高照,人走在大街上感觉非常热,食欲下降(不想吃饭),全身无力;温度过低好比寒冷的冬天,人穿着单薄行走在大街上,这时候人会寒战、肌肉紧张。湿度过高好比炎热的夏天突然下了一场暴雨,暴雨过后天气放晴,这个时候,人走在街上就会感觉非常闷热;湿度过低好比寒冷的冬天,晚上开了一夜的空调,第2天早上起来人会感觉口干舌燥、咽痛。

(4)仔细分析,使表象知识规律化。很多知识表面看去不容易记住,实际上仔细总结就会找出其中的规律,如血压的分级,仔细总结就会发现高血压的分级遵循一定的规律,即血压每升高一级,收缩压增加2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增加10mmHg,考生只要记住I级高血压值,Ⅱ级、Ⅲ级血压值很容易推导出来。除此之外,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理解式记忆、直观式记忆、谐音记忆、对比式记忆等方法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提高辅导效果。

篇4

1.1考核内容的变化1.1.1考试内容编排由学科到系统新大纲一改以往的护理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5大板块模式,变成为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等共21章内容。其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以整体的系统的病症为学习内容,由单一学科、单一知识、单一技能转向护理整体知识、整体理论、整体技能;从单科知识点应试转向与职场背景及病人紧密相结合的技能整合应用[5]。考试内容更具广泛性、整体性和系统性。1.1.2由专科到全能形成立体整合考试内容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6门课程。通过对新大纲的分析可以看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将更加贴近临床实践,更加强调护理的独特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除了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要求有所提高外同时还要考核学生参与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具备的伦理道德、法律常识及人际沟通技巧。新的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更加细致[6]。与此同时,新大纲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尽快找到教学与考试要求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1.1.3打破学科界限,突显临床实践能力针对疾病谱的变化,新大纲要求考生具有更加丰富的临床专科护理技能,能够对病人复杂的病情、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程序与人际沟通技巧帮助病人达到最佳健康状况,从而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例如“胎盘早剥的护理措施”“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药物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措施”“妊娠合并淋病的相关问题”等。要求考生除了考虑病人是妊娠期孕妇的特殊身份外,还需兼顾到内科、外科、传染科等常规护理措施。所以,只有应用两门以上学科知识才能对试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又如妊娠期高血压的考题,如“最适宜妊娠期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首先,考生在做答时要选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这属于内科护理范畴;其次,又要考虑到妊娠期高血压的产科护理特点,这又属于妇产科护理范畴,综合两门学科知识的正确运用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单一病症的病人较少,合并症的病人居多,考题中对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护理措施的考查就是检验考生合理运用多学科知识处理复杂病症的综合能力,这种考查对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2考试题型的变化强调临床操作和实践技能,临床病例题量增大。2011年以前的考试大纲规定,妇产科护理学所占比例为15%,其中记忆概念性题目占60%。从2011年开始,考试题型改革,近3年的实践能力模块中,《妇产科护理学》所占比例平均为15.9%,以病例形式出现的题目占《妇产科护理学》题目的89.5%,其中比较复杂的病例分析题占57.9%,相应减少了记忆概念性题型[7]。新大纲对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临床实践分析能力有更高要求。考试题型更加注重考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一道试题就是一个临床实际问题,通过各种临床情景来命题,考查学生评判性思维、收集资料、推理判断、做出决策的能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的改变体现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这种考试形式的变化更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改变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冲击,这就要求现行的护理教育教学模式应与新一轮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通过分析近3年的考试情况及考试大纲,现提出以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2用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引导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

2.1熟悉和掌握教材上的知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教材上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意识帮助学生学习整理归纳知识,把握知识点中“最”“首先”“首要”“常见”等关键词,例如,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子宫肌瘤,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宫颈癌,妇科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为卵巢癌等。再例如,早产、流产、胎膜早破的诱因以及物理化学检查结果列表比较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2.2有效教学设计,改进授课方式在《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中,结合新大纲的要求,将《妇产科护理学》整合为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妊娠期疾病的护理、分娩期疾病的护理、产褥期疾病的护理、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妇科肿瘤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等7个课程模块,并将护理人文知识渗透课程的内容中。应用模块课程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历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考生的综合应用型题目考得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8]。所以,在授课中加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的学时数,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特别是有相同点的疾病要归纳整理,如流产、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这些病症都是妊娠期出血性疾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因此可以根据各种疾病的异同点来比较学习。2.3以考试大纲为复习导向指导学生按照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高其应试的针对性,对大纲中的重点内容要重点复习,力求熟练掌握。让学生适当地做些模拟试题,让学生熟悉试题的类型,掌握答题的技巧,避免因答题方式的错误而丢分。在组织学生进行应试复习时,除了让学生复习掌握所学的《妇产科护理学》知识外,还要注意《妇产科护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内科保守治疗原则和尿瘘的外科手术治疗指证等。2.4熟悉试题类型,掌握解答方法对试题类型要熟练把握。多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全部采用客观题型———单项选择题,选择题不同于名词解释或简答题等主观题,答题要求精准,答案只有唯一。如果平时不注意归纳总结及鉴别比较,考试结果多是错误的。因为选择题强调的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如果没有弄清楚各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对一些关键考点不能准确把握,则难以应对考试,而这也正是选择题考试的大忌。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时应注意将考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相似的疾病进行比较鉴别。如妊娠早期出血性疾病常见的有各种类型流产和宫外孕,首先将流产和宫外孕区分开来,必须抓住关键的区分点:子宫的大小与停经的天数是否相符———相符的是流产,不相符的是宫外孕。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会让学生对比忆,对比着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例如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这两种疾病,它们的共同症状为妊娠晚期出血,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无诱因、无疼痛的反复阴道出血;而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有诱因、有疼痛的阴道出血。2.5掌握考点,突破重点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点,把考点讲透彻,并用练习题的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生源情况来看,我们面对的是中高职学生,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如何使其在较短的考前两个月急训中掌握考点,我校采用了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口述、讲解、讲授、解析等形式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具有直接性、可控性和高效性。理论教学内容必须浅显易懂,讲解要形象、通俗。《妇产科护理学》重点在于牢记一些重要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枯燥的数据在短时间内记住,全靠教师的有意识的归纳总结[9]。例如骨盆各平面的径线既繁多又难记,其中骨盆入口平面的前后径、中骨盆横径和出口横径是最常考的考点,教师可以总结为:从上到下的值分别是11cm、10cm、9cm,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有效识记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2.6加强见习和实习工作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枯燥抽象的,而临床实践则丰富多彩、具体形象。在见习和实习工作中,注意指引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通过学生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接触,使其对各个系统和妇产科专业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典型的病例留下难以忘却的深刻印象。例如,对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子痫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抢救处理以及对羊水栓塞病人的抢救治疗,由此再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复习一遍,就会让学生对这两种疾病的区别和共同点以及护理和治疗的内容终生难忘。此外,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实习所在医院的交流合作,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实习护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例如:护理查房和面向实习生的学术讲座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习期间的出科考试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进行考核;实习医院配合学校对实习生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学校可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提前进入实习岗位,使学生在实习结束返校后有更充足的时间复习备考。

3小结

篇5

关键词: 口腔护理 说课 设计

说课是指讲课教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教学课题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打算这样上的教学分析及其理论依据。说课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程序。下面谈谈口腔护理的说课设计。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口腔护理是四年制中职护理《护理技术》中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该内容不仅是第五章(病人的清洁护理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该操作也是二十二项操作中临床应用较广的一项。该节内容包括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及保健指导,一般的口腔清洁法,特殊的口腔护理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掌握口腔护理法。

根据教学大纲及临床实践,笔者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重组:(1)增。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上是根据病人口腔的酸碱度来准备漱口溶液的,所以在课前发给学生口腔“pH”试纸。(2)调整。将教材中“口腔卫生保健指导及协助病人口腔清洁法”作为自学内容,同时给出思考题。(3)突破。对教材内容高度概括,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出条理清楚、将知识点巧妙联系起来的板书,如将口腔护理的目的与常用的漱口溶液有机地结合起来。

1.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临床需求,设定以下的目标。

1.2.1知识目标

阐述口腔卫生的保健指导;熟悉口腔护理的目的;掌握常用漱口溶液及临床作用;掌握口腔护理注意事项。

1.2.2 技能目标

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正确实施口腔护理。

1.2.3 情感目标

关心和尊重病人,具有“爱伤”观念。

1.3 教学重点、难点

给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需要准备漱口溶液,漱口溶液种类较多且临床作用不同,需要根据病人口腔不同的状况来进行正确选择,这是重点。进行口腔护理时,要求牙齿的每一面、舌面、硬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擦洗,这是难点。结合教学大纲及本节的具体内容把常用漱口溶液及临床作用,正确实施口腔护理作为重点;把口腔护理擦洗顺序作为难点。

1.4 课时安排

该内容共2课时,第1课时,主要以自学、讲授点拨、讨论、示教为主,第2课时,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本说课设计是针对第一课时的。

1.5 教具准备

口腔护理用物、多媒体课件、VCD教学片、模型人。

2 说学法

我校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厌学、怕学的现象相当普遍,但学生好奇心很强,兴趣比较广泛。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一方面要采取强制性的措施,中等职业教育留有较多的自学时间,也就是说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于课前、课后布置各种思考题、各种参考书供学生自学,监督其完成,并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另一方面,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必须主动地学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更主要的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注重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探究,慢慢地养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现状及临床需求,综合地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总体上的思路是:“感知――理解――模仿――迁移――运用”。具体讲是采用讲授点拨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演示法等方法,穿插现代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4 说教学程序

4.1 课前安排。

组织学生观看“口腔护理”VCD教学片。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口腔护理操作有一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给出课前思考题:如何做好口腔卫生的保健指导?要求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教材的内容作适当的补充,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及视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学的习惯。

4.2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口腔溃疡图片,创设“假如你们面对病人会怎么办”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采取护理措施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让学生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4.3 讨论。

围绕着教学内容给出讨论题:①我们口腔中有没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为什么没有引起我们(健康人)口腔发生炎症、溃疡、口臭?②口腔护理的对象是什么?③口腔护理的目的?这些讨论题层层深入,前一讨论题为后一讨论题作好铺垫。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满意的答案。这样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因能总结出正确的答案而获得乐趣、成就感,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

4.4 讲授点拨。

这一程序任务是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第一步围绕着“如何选择漱口溶液”展开讲授点拨,把口腔护理的目的与常用的漱口溶液联系起来。第二步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在临床上,又是如何选择漱口溶液呢?巧妙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请同学把课前发下的“pH”试纸拿出来,通过实验感受口腔内的酸碱度。结论:临床上根据酸碱度选择漱口溶液。上述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步步深入,培养寻找事物之间联系的探究精神。第三步围绕“口腔护理擦洗顺序”来讲授,这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按一定顺序进行操作,避免遗漏。

4.5 讲授演示。

设计一典型案例,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口腔护理。第一步:分解操作;第二步:按操作程序一气呵成。除了注重操作的流程外,护理操作用语及非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在示教中得以充分地体现。这样设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第二课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而且通过教师对模型“安妮”的关心与亲切交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爱伤”观念的培养。

4.6 板书设计。

设计的目的突出重点、难点,显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4.7 归纳总结。

对照教学目标,让学生来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安排。

篇6

[关键词]护生;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变革趋势;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006-01

2008年颁布的《护士条例》要求护理专业毕业生取得毕业证与护士执业资格证成为就业的必需条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护考”)对象由原先从业一年的在职人员改为在教学、综合医院实习 8 个月以上的护理专业毕业生。2010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因此,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是护理专业学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

1 2015年护考分析

2015年护考基本按照2011年护考大纲,从表面上看两个科目考试题量都是120道题,考试时间分别为120分钟。具体表现为减少记忆概念性题型,如A1型题比率小于20%;强调临床操作和实践技能,以A2、A3/A4题型为主占80%以上。主要特点有:

1.1 考试内容的“立体整合”特点更加明显 综合性较强,所有考题都涉及到临床各领域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相关问题,并包括伦理、法律方面的知识,且包含在一个特定的患者题目中。题目中先描述患者的状况,后提出相关护理问题,用来测试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看试题较新颖,趣味性强,强调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1.2 考核要求更加接近临床 以常见病为背景,模拟临床情境,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点分析出临床上常见护理问题的解决办法。考的就是临床上切切实实需要用的东西,而且考得十分具体,考点包括所有护理工作中要注意的,应该做的内容, 真正体现了“所考即所用”的原则。

1.3 命题形式逐渐与国际接轨 2009年12月17日,我国卫生部正式签约启动国际护士执业水平(InternationalStandards for Professional Nurses,ISPN)考试项目。该项目由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美国CGFNS合作开展。CGFNS是Commission on Graduates of Foreign Nursing Schools International(外国护校毕业生国际委员会)的缩写,是目前唯一的世界级高级护理师考试项目,也是世界护理界最重要的一个资格考试。2015年护考和国际护士资格考试一样注重了实用原则,考题与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突出临床问题。

2 出现的问题

2015年的护考试题风格大变,考试内容更加偏向临床知识,出现了所谓的“护资”和“护师”考题互换、考题脱离大纲、试题偏难等说法,这正暴露了护考的弊端:多年来考题变化不大,考试内容有迹可循。根据往年真题进行考前高强度集训成为考生应考的固定套路,考生变得死板僵化,遇到新情况不知变通。护生主要问题有:

2.1 系统归纳总结、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有限 护考考试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命题形式灵活多变,知识点的衔接立体整合。作为三年全日制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课程多,且日常教学是按学科的设置分开实施,缺乏系统连贯的组织教学,护生的认知能力被人为的分开,导致护生知识面窄,系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有限。

2.2 发现、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欠缺 护考越来越注重对护生发现问题、解决护理问题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的考核。护生在毕业前参加护考,存在着实践时间短、临床经验少、发现及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较差等不足[1]。

2.3 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压力加大 《护士条例》颁布以后,用人单位都要求应届毕业护生“双证”上岗,护生第三年进入医院实习,既要面临着医院管理模式的适应,又要学习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在完成最少8个月的临床实习后,距离5月份的全国护考只有2个月左右的时间。同时,护理工作繁忙,护理人员包括护生呈满负荷工作状态,使得护生将面临巨大的考试压力。

3 应对策略

3.1 转变教育模式 以现代护理教育观为指导,建立包括对人、环境、健康、护理、教学等在内的护理教育理念。把学生应具备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护理问题及任务作为培养的核心内容,把将健康管理放在任务首位。学校要建立符合现代护理职业要求的教学模块,将各分离的学科和课程融合,以人的生命周期重组临床专业课程,注重护理人文精神的渗透以及从单纯的技能培养改变为对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训,注重将人文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以增加学生整体知识结构内涵。

3.2 提高认识 将护考理念贯穿于护生学习的全过程,多途径提高师生对护考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在新生入学教育上,告知护生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获得护理专业技术资格的唯一途径,要将护考理念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包括临床实习)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使护生一进校就意识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另一方面,护理专业教师应熟悉护考大纲,了解考试的最新动态,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等方面落实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2]。

3.3 开展教学改革 构建以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顺序为主线的操作项目课程, 提倡学生学习主体性,转变教师角色。制定适应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改进、总结,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案例;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病例引入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培养护生的临床综合评判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临床场景训练,以综合模拟考核、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形式锻炼学生对病人、护理任务评判、评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完成护理任务的能力。

3.4 加强实习期间管理 在护生离校进入临床实习动员大会中,结合上届护生考后调研结果及执业考试情况,告知护生应如何选择及使用辅导用书,如何提前为通过执业考试做准备。实习期间,通过QQ与护生经常沟通,收集护生在执业考试准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为考前培训侧重点的确立提供依据;避免护生实习期间无人监管,护生学习松懈;引导护生正确处理实习与考试复习时间上的冲突。告知护生临床实习实际上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是自己理论联系实践的最好途径,能缩短执业考试的复习时间,有效提高对护理知识的记忆、应用和融会贯通的能力[3]。

3.5 做好考前培训 护生临床实习结束后,护考培训要注意融会贯通,以考核的重点疾病为纵线,以病因、发病机制、药物治疗、护理等为横线,以专题的形式把所有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可采用集中授课、模拟考试、试题讲解的形式对护生进行考前培训。授课中要以《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导向进行知识的系统讲授,以避免培训目标的偏离;按照护考形式进行模拟考试,以提高护生的临场应考能力;考试结束后当场发放标准答案,有利于护生及时查对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对护理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检验和反馈[4],2015年护考反映出国家对护理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和护理技能新的要求,护理教育也应及时调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结合护考整合护理专业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护生执业资格考试应试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雅玲,杨丽凤,伍翊.新护士执业注册培训的管理与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70.

[2] 周彩华,张玲芝,孙丽.应届毕业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分析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0,9(6):517-519.

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 护理药理学 教学改革 题库 考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45

在原有的教学体系与要求下,高职高专院校护理药理学教学的最主要目标在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能够通过对护理药理学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对人体各个系统所涉及到的药物知识(覆盖到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物应用、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护理措施等多个方面)有全面的认识,掌握与药理学相对应的临床用药知识。这一教学目标所反映的问题在于:过分关注对医疗知识的培养,忽视对护理知识的培养;过分关注对药理学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对护理工作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对高职高专护理药理学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核心问题在于:将护理药理学教学的核心由单一性的医疗知识培养,转变到以临床护理为主,医疗知识为保障的核心上,对药理学的精髓加以充分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能够促使学生通过对药理学知识的应用,准确地判别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1 题库建设

多媒体是一种以计算机交互为核心,融合文本资源、图像资源、音频/视频资源、动画资源等多种资源在内的,信息采集、编辑、储存、播放技术。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多媒体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消除因直接接触药理学书本而产生的枯燥感和乏味感,让原本看似无趣的课本知识以图像、音频/视频、乃至是动画的形式加以呈现,使教学材料具有突出的感性特征,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学习过程当中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发散学生思维空间,为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动力支持,使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均得到充分的实现与发挥。因此,以多媒体为载体,开展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意义突出。总结以下关键问题。

1.1 题库建设思路

高职高专院校可在科室实训中心的多媒体实验室建立起局域网,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电脑主机作为服务器,建立起《护理药理学》学习题库,题型应适应国家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以各种类型的选择题为主。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题库,同学可以自由选择需要学习和练习的章节,练习时同学将题目做好提交后电脑立即给出正确答案,便于同学及时掌握。

1.2 题库建设要点

首先,在题库当中需要注意对动态性的体现,即在护理药理学题库建设中,需要吸纳近期内的护理药理学领域研究动向,引入所取得的最新进展与成果,提高题库资源的动态性与时效性优势。例如,选择性抑制环氧酶-2在解热镇痛、抗炎消肿方面的应用价值以及其药理作用机制;又例如拮抗类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疾病方面的长期疗效研究成果;又例如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应用方面的适应症研究成果。总的来说就是,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快,临床用药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因此要求题库中所覆盖的资源能够尽量少涉及到陈旧、过时、临床较少应用的药物知识,而应当将重点放在对临床应用较多的药物知识方面。

其次,在题库当中需要注意对题型多样性的体现。在以护理药理学为中心所构建的题库当中,题型的设置需要覆盖全面(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选择、简答、用药病案分析等),在此基础之上,尽量以选择题为主。结合教材大纲,以章节为单位设置试题。章节内试题的选择需要体现难易结合的基本原则,题目内容的重点在于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尽量多地调动其专业知识。以简答题型为例:临床治疗肠道感染疾病的常用抗菌药物有几类?每类中常见的药物有哪些?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与此同时,题库中的试题资源考核还应当不断拓展其覆盖面,除对常规意义上药物类型、临床典型用药、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知识点的考核以外,还需要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覆盖对药物给药途径、用法、用药护理等护理知识的考核。如以选择题为例:去甲肾上腺素给药途径多为( )。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口服;D:皮内注射;E:肌肉注射。

最后,在题库当中,所覆盖的试题应当标识齐全。为了能够在组卷过程当中,快速地识别从题库当中所抽取试题的录用情况,应当针对题库当中所覆盖的试题进行标准化标识。与此同时,对每个试题都应标识其所适用的考核对象及在教科书中所处的篇、章、节、知识点;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内容,如某一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也应分别进行考核内容标识。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使在组卷过程当中,以目标考核内容,或者是所设置的考核题目难易程度进行合理的抽取(同时,难易系数可以根据该试题在学生考核中的通过率水平进行合理的调整),以达到不断优化题库建设水平的目的。

2 考核改革

护理药理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各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与保障,是联系临床护理的核心所在。学好护理药理学课程,能够在带动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培养并提高学生对于护理药理学相关知识点的认识水平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为了能够对学生在一定时期内护理药理学课程学习的质量进行评估,考核就显得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由于护理药理学课程考核仍然采取传统方法,重结果,轻过程,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因而需要在题库建设的背景下,对护理药理学的考核方法进行合理的改革。

2.1 考核改革思路

期末可以根据题目的难、中、易程度,选择适当的比例随时随机生成考试试卷,同学做完提交后立即给出分数,就像驾照理论考试一样。考试题目的更换老师可以根据当时情况掌握选择,可以每一组都不一样,也可维持不变。这样同学们学习时间灵活,知识掌握情况随时反馈,有利于老师对整个教学的把控。节约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利用网络学习和考试,真正做到无纸化考试。

2.2 考核改革方法

首先,需要对护理药理学课程的考核体系进行合理的改进,避免单纯依赖于卷面成绩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而应当在考量卷面成绩的基础之上,综合对学生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平时学习态度、实训操作及团队合作精神、实训用药护理实践等方面进行考核,按照一定的比重对分值进行换算,确保最终所计算得出的成绩能够更加公正与客观。

其次,需要提高课前、课间测验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考核作为检验学生对知识点学习效果的最主要手段,除需要在期中、期末加以应用以外,还需要深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前、课间小测验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在课前可以在题库当中抽取上一节课或上一章节的相关试题,利用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测验,以检验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间,同样可以通过小测验的方式,在题库当中抽取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使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更加准确,以确保接下来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3 实施效果

我院教研室利用学校争创示范高职高专院校的有利时机,已经建立起了比较成熟的护理药理学题库和网络学习以及考试平台,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考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合理的改进。以上措施已在我院的实际教学中落实了近一年的时间,根据近一年实施效果的信息反馈,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积极性和参与性都有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掌握,对临床用药护理的实践)和考评成绩都有明显进步,学生接受度和满意度都明显提高。以上实践成绩表明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措施价值突出,值得我们进一步展开此方向的研究与探索工作。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围绕高职高专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方面的两大关键问题:一为护理药理学网络题库的建设;二为护理专业学生护理药理学知识的考核优化,展开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通过改革的方式,促使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所开展的药理学教学无论从方法、内容,还是从机制方面来说,均能够很好地与现阶段的医学模式转变相适应,面向社会培养并输送与现代化临床护理服务需求充分契合的应用型、复合型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杰,毛双法.对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分析及改革设想[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4):34.

[2]陈利巧.“模拟治疗室”和护理程序在护理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8):1076-1078.

[3]曾菊绒,徐天娇,胥晓丽等.增强记忆教学法在《护理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3):1254-1256.

篇8

1.1根据专业需求,突出重点

护理专业学生将来走向临床,主要工作是护理病患,包括密切观察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协助主治医师抢救患者和实施整体护理等工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人体正常的生理指标和监测方法等,而生理学正是讲述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指标及其正常值生理变动范围。因此,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扎实的生理学知识对于今后开展工作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一般生理学教材是在解剖学基础上,按系统进行编排,内容繁多,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过程要紧扣“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用”的关系,对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重点要精讲、细讲,如血压的正常值及其测定。

1.2抽象理论具体化

除了借助于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涉及比较抽象的理论时,应多举一些临床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讲到呼吸系统肺表面张力时,概念比较抽象,也无法看到直观的实例。我们授课时先简单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着重强调表面张力的产生部位是气-液界面,可以举例将一个玻璃杯放在桌面上,往里面慢慢倒水至玻璃杯口,请学生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生活经历,慢慢地注入水至玻璃杯口,可以形成高出杯口的液面而水不会流出,原因就在于存在表面张力。再简单讲解表面张力的成因,这样学生对于肺表面张力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也容易理解和掌握其形成机制。因此,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学生身边生活,适时列举相关生活实例,以学生既有的知识积累为基础讲解生理相关知识点,并辅以图片和动画等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基础理论形象化、具体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注重教学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有些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错误地认为这门课程对于他们将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将来的职业作用不大;二是因为课程内容本身的复杂、难懂。因此,消除学生消极的思想是学好生理学的首要问题。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的观点如下:一是从自身做起,师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万丈高楼平地起,但是如果没有稳固的基础,高楼也无从建起,从而使学生明白打好基础的重要性。三是能够因材施教,针对基础差的学生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巩固复习重点,引导学生明白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四是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尤为重要,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2.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图、文、声、画等表现形式可以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由微观到宏观,不仅如此,多媒体还有助于师生获得及时的交流互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一般神经细胞与肌细胞的膜电位时,无论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都十分抽象、难懂,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这部分内容是生理学的理论基础,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由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分层、逐渐讲述,阐明膜电位的功能及其产生机制,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同时利用动画、图片等,将重点和难点内容加以梳理,提出问题,由学生去分析、解答,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再如,讲到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时,可以利用动画和动物实验视频演示心脏和血管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血管系统是如何扮演着阻力和动力的角色,参与血压的生理调节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血压的概念、形成机制具有直观的印象,也为下面讲解影响血压的因素做好铺垫。另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生理学知识中抽象的概念性问题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再加上文字的讲解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2.2PBL教学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即形成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针对大班教学,我们将经典PBL教学法做了一些改变。如学习胃内消化时,设置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胃溃疡的案例,学生分为8人一组,共三组。实施时,学生首先根据所给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问题,如胃壁的解剖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胃液的组成、各成分的来源、作用及其调节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病例思考胃溃疡产生的可能原因和干预途径。然后学生总结出所有待解决的问题,课下查看教材,并参阅课外资料,将有关问题的解答进行整理、归纳。接下来教师利用两个学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其中每组有一位学生记录讨论要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讨论,仅在讨论偏离主题或难以进行下去时进行适时引导。最后,教师根据病例结合授课内容总结相关知识点,指出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模糊或错误的地方,并进一步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临床上胃溃疡病人的护理要点和饮食指导。从实施情况来看,类PBL教学法不仅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助于学生对不同学科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和融会贯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讲授一个新的概念或机制之前,可以先举例,根据实例提出问题,由此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概念。例如,讲内分泌系统时,可以举例有些人为什么吃得多还非常消瘦、脾气暴躁,而有些人食欲不振、胖、精神萎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其发生机制是什么?由此我们一步步揭开内分泌调节的神秘面纱,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使学生认识到生理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类比法教学

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同时也给枯燥的内容增添了趣味,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我们将心脏比为“泵”,强调了它收缩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而窦房结细胞就是驱使心泵工作的“司令员”。再比如,讲到内因子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将其比为我们的两个手臂:一只手嵌入回肠;另一只手仅仅抓住维生素B12,从而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利用形象的比喻和肢体动作,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4分段总结法教学

神经系统内容多、重点难点集中,与解剖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记忆任务量大,尤其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部分,容易张冠李戴。如何准确理解和掌握神经系统在躯体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归纳总结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按节进行分段总结知识点,并列成表格进行汇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5横向对比法教学

在讲解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时,与第二章细胞生理中所讲述的一般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进行对比讲解。我们首先将生理特性分为两类: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结合图表进行逐个对比、剖析,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异同点。并进一步探讨异同点产生的机制和存在的生理意义,引导学生跟随问题的深入去思考、归纳、总结,得出结构和生理特性的不同均是为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所服务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尝试探讨如果心肌细胞或骨骼肌细胞功能异常时,会导致机体可能发生哪些变化等问题。通过横向对比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温习学过的知识,将其融会贯通,还可加深其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结论均来自于实验。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以更好地理解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血压的测量、脑电图的引导、动作电位的产生等,通过实验教学使以上内容生动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理论课上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在生理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初步接触和练习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等技术。根据护理专业特点,我们在实验实施过程中,详细为学生讲解为何从静脉远端进针、进针的角度、入针后的落空感以及腹腔注射药物的注意事项等,严格按照相关临床技能的规范操作教授和要求学生,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爱伤观念,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考核方式多样化

篇9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授为主,填鸭式教学已难以适应当今的形势需要。现代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教育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老师只是一个促进者,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和引导学生,使学生自我导向能力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2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护士资格考试为导向,将护考内容渗透到临床教学中,把护士资格考试的考点作为授课的重点,删除或弱化教学内容中脱离临床实际及护士资格考试的部分,选择更贴近护士资格考试、更符合护士资格考试及临床实际应用的教学内容。

3改良教学方法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和行动过程,课堂教学中所传授的间接知识需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方式,具体化、直观化,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吸收和应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的、积极的、有意义的思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发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和发展。每个人生来就有学习的动力,并能确定自己的学习要求,只要有适当的学习环境,学生就能凭借自身的巨大潜能主动完成学习。

3.1转换教学模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医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医学模式,突出以人为本、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护理诊断为核心的模式。因此,临床教学应将整体护理程序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创设临床情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全面、更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顺利通过护士资格考试打好基础。

3.2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启发式为主,注意讲重点、思路、解题方法,设定临床情景,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经历,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1案例教学法

3.2.1.1老师准备:

老师根据课题准备案例,案例选择真实、内容恰当、典型,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度,同时要体现出整体护理的理念和现代护理的职业理想,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得到临床和社会体验。在案例讨论前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学习中的动机和兴趣像催化剂,能促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主动,不断探索,达到学习目标。

3.2.1.2学生准备:

课前学生必须做足够的准备工作,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这是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身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发现式学习以问题探究为中心,要求学生能积极地围绕问题进行多方位思考。其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探求、思考、钻研、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2.1.3讨论: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般分4~5个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任务是组织并做好记录,代表小组发言。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提出护理评估、评估的依据、护理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依据。

3.2.1.4老师总结:

老师对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的联系,进行系统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理解和掌握。总结时充分肯定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对讨论中不足之处要启发学生进一步补充。老师总结不仅是总结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激励是一种心理的力量,它决定了人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方向、努力和持久工作以及学习的程度。作为老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临床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她们怎样学习。多激励,少批评,努力发现学生优点并加以放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激励,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强成功的自信,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并把这种良性的体验迁移到以后的学习中。

3.2.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起到练习和巩固的作用。在知识的把握中,理解固然重要,但要记住必须多练习。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规律有: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适当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才能产生学习的迁移。可先由老师推选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扮演患者、家属和护士;也可同学自愿参与。一般3个同学,一个演患者,一个演家属,叙述病史及发展的过程;一个演护士,负责询问健康史,并做初步的护理处理和指导。一次结束后,老师做适当的矫正。然后让其他同学组合,各自扮演一次,起到一个整体练习和强化的作用。

3.3模拟考试

把与该课题相关的护考的模拟题,历年考试的真题当堂进行测验,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学习结果反馈。学习结果反馈次数多、精确度高,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也有利于老师改进教学方法。学生自我内部反馈,即自我反馈能力对其影响最高,影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调节。自我反馈能力越强,越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对学习的掌握和运用熟练度。虽然一堂课学好了,但初步形成的记忆过一段时间也会淡化,所以还应强调每一章结束,做一次单元测验,更进一步强化和巩固知识。

4小结

篇10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护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医学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医学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预防等。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有关学科打下基础,并有助于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医学微生物学是与临床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目前,在微生物学课堂上部分学生机械记忆,应付考试,教师灌输式教学,学习效果差。

1 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1.1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对教学的责任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不断钻研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熟悉其它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要查阅相关领域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任课教师首先应按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把握好课程深度、广度、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心,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课堂讲授应当做到理论阐述准确,概念交代清楚,教学内容充实,详略得当,逻辑性强,条理分明,重点和难点突出。

1.2 加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微生物是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摸不着的独特之处,使得微生物学教学变得更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会给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微观结构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用Flash制作简短录像,例如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病毒的复制过程等等以加深学生影响。同时信息含量大、重现力强的优点可以缓解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以及教学效果。

1.3多样化教学手段,加深理解

1.3.1 对比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各种病原体存在共同点也有不同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通过采用表格或图解的方式将相似的病原体进行比较,使其共性和个性一目了然,记忆起来就较容易了。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解决了易于混淆的微生物内容。

1.3.2 总结归纳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各论部分内容繁杂,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且容易混淆。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病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等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在归纳中注重不宜归纳但又须抓住知识点的引入强调,使混杂的各论内容展现出一定规律,有利于学生分清知识的层次,明确重点,加强知识点的记忆及知识系统化理解的能力。

1.3.3互动引导法

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横向比较与归纳。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

1.4 加强微生物学教学与临床的联系

病原微生物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病原微生物学是与临床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又与各临床学科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系统讲授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同时也要找出与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注意微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

2 护理学专业病原微生物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多,课时少

我校护理本科现使用教材是第八版“医学微生物学”这本书和临床医学等其它普通本科专业一样,其它本科专业的课时数为30学时,而本专业课时数仅有20学时,此特点对微生物学这门课程教师的传授及学生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从而教学效果较差。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条件,要适当的增加课时数,而提高教学效果。

2.2 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护理专业学生都认为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与他们以后的护理工作关系不大而忽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首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这门课不仅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激发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微生物学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应加大改革力度,突出“实用性”特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护理专业学生将来踏入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后,更好地履行职责,为患者服务。

(通讯作者:马海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