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4: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术后康复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多个节段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形成弯曲,多数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前后凸、肋骨和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以及椎旁的韧带肌肉的异常[1]。脊柱侧凸作为脊柱外科的难点之一,从治疗、护理到康复等各个领域都包含专科性强的理论,尤其对于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对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开展康复训练知识的宣教不仅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而且根据患者的需求,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共接收脊柱侧凸患者67例,其中男23例,女44例;最大年龄25岁,最小年龄3岁,平均年龄12.6岁;其发性侧凸52例,先天性侧凸11例,其它4例;前路手术10例,后路手术5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6例;胸椎侧凸42例,腰椎侧凸4例,胸腰椎侧凸21例;术前Cobb氏角,最大120度,最小45度,平均50度。
1.2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48个月,术后Cobb氏角最大45度,最小20度,平均25度。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感觉、活动功能异常。除一例发生感染外(经抗炎治疗后痊愈),其余无并发症发生。
2术后康复训练
2.1肺功能训练患者多有因脊柱畸形导致肺扩张受限,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在术后,特别是全麻后容易引起肺不张或肺炎,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术后第1天起进行肺功能训练。①有效咳嗽、咳痰方法:嘱患者深吸气,在吸气末端屏气片刻再用力连续咳嗽2-3次,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②吹气球方法:嘱患者深吸气,然后将肺内气体用力吹入气球,3次/d,每次15min;③吹乒乓球方法:将3-5个杯子装满水,乒乓球放入杯内,嘱患者将漂浮于第一个杯子内的乒乓球深吸气后吹入最后一个杯内,每次练习10min[2];④向装有水的密封瓶内吹气:方法:密封瓶内装半瓶水,将吸管一根插入瓶内,深吸一口气后将肺内气体吹入吸管,见水面出现水泡为有效,2次/d,每次15min;⑤扩胸运动:注意进行该运动时两肩尽量后伸,2次/d,每次15min。
2.2胃肠功能训练腹胀是胸腰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部呈膨胀状态,肠充气,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严重腹胀可使膈肌升高,影响呼吸功能,也可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静脉回流[3]。术后当日起,行以下功能训练:①腹部按摩法:指导病人以脐周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2次/日,30min/次。②做自主收腹、缩肛活动,3-4次/d,5-10min/次。
2.3肢体功能训练(1)术后1-3天,行以下功能训练:①脊柱轴式翻身,1次/2h。②四肢屈伸功能训练,2次/日,10-20min/次。③股四头肌舒缩运动,3次/日,10-20min/次。(2)术后3-5日,行以下功能训练:①颈后伸前屈、侧旋侧屈,4次/日。②耸肩活动,以肩关节为主,进行上举、外展、旋转活动,4次/日,10-20min/次。③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3次/日,15min/次。④对抗性直腿抬高运动外加阻抗力训练,3次/日,10min/次。(3)术后5-7日,行以下功能训练:①五点法和三点法腰背肌功能训练,3次/日,10min/次。②上肢抗阻力训练,应用橡皮筋牵拉上肢作肩上举、外展、肘屈伸活动,5min/次,3次/日[4]。(4)术后7-14天日,行飞燕式功能训练: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双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头肩部和双腿同时抬起背伸,形如飞燕,2次/d,30-50个/次。
2.4负重站立训练术后7-14日,可按体形制作上体支具,在佩带支具坐起无不适后可于床边站立片刻,待站稳半小时后,再佩带支具离床活动,进行负重站立训练:①在床旁进行抬腿及屈膝运动,20-30min/次,4次/日。②下蹲运动,勿弯腰屈膝下蹲,注意保持脊柱直立,3次/日。③甩腿运动,双手扶栏或叉腰,前后用力甩腿,交替进行,5-10min/次,3次/日。④倒退缓慢行走训练,10-20min/次,4次/日。⑤体侧运动:双足并拢,靠墙站立,双手中指贴于大腿外侧中线,一侧中指沿大腿外侧中线缓慢下滑,身体逐渐侧屈至极限,然后还原。脊柱向右侧弯者做左侧侧屈练习,脊柱向左侧弯者做右侧侧屈练习[5],5-10min/次,3次/日。
2.5形体训练①坐位训练:两脚平踏地面,背部紧靠椅背,臀部坐满整个椅面。②站立训练:靠墙站立,双肩及髋部紧贴墙壁,抬头挺胸,收缩小腹,保持双肩等高水平。③卧位训练:睡硬板床,侧睡时双膝弯曲,两腿间夹一枕。仰卧时膝下垫一软枕。④跪位训练:左、右偏坐,轮流进行。左侧凸者,重点练右侧偏坐;右侧凸者,重点练左侧偏坐[6]。
3小结
脊柱侧凸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恒。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是脊柱侧凸康复的必要保证,把康复训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从思想上认真对待。术后活动强度因人而异,应注意训练的方法和患者的配合,忌简单、粗暴,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保证康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陶有平.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43-45.
[2]周智.特发性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75-176.
[3]裘法祖,孟承伟,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4.
[4]李雪平,钱兴皋,刘方刚,张辅才.脊柱侧凸矫形术的康复治疗操作规程[J].现代康复,2001,5(12):86.
篇2
关键词:膝关节镜术;护理;康复训练
随着关节镜在骨外科的迅速发展,关节镜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辅助的关节检查手段,而是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领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膝关节镜以其准、精、损伤小,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受到人们的认可,普遍应用于临床。作为骨科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瘢痕少、并发症较少,并且恢复较快的特点和优势。目前膝关节镜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1]。而膝关节镜手术科学的康复训练及护理是获得手术预期疗效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科对231例膝关镜术后患者采取了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均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31例,其中男154例,女77例;年龄25~78岁,平均55.7岁。其中骨性关节炎58例,半月板损伤82例,滑膜炎34例,关节游离体34例,其它膝关节疾病23例。术后的住院时间平均为7.2d,与关节切开术后平均住院为14d相比,平均住院天数缩短6.8d。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仰卧位,腰硬联合麻醉后,根据术中具体情况行关节清理、滑膜皱襞切除、半月板修整、半月板切除、半月板缝合、游离体摘除、骨关节病病灶清除及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等。术中均采用驱血带驱血,术后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
2 术后护理
2.1常规护理 术后患者去枕平卧,患肢抬高20°~30°,为减轻肿胀,尽量保持膝关节接近伸直位,禁食6~8h。密切观察患者患肢切口敷料的渗血情况,必要时及时更换敷料,此外密切注意患者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应注意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松紧应适度,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2.2心理护理 应向患者讲解此次膝关节镜手术的优点,告知其手术的切口较小,恢复较快,并介绍下同类已经治愈的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情况,使其消除手术的恐惧心理,平稳心态,从而达到积极配合治疗的效果[2]。
2.3术后并发症观察及预防
2.3.1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由于术中常规使用气压止血带,造成血管内壁损伤,术后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后能够造成肺栓塞。术后让患者尽早活动,或者给予下肢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患者下肢是否出现肿胀、疼痛。若患者突然出现咯血、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应立刻告知医生。
2.3.2膝关节血肿 术后去除止血带后,容易出现血管反应性扩张和关节内血管残端出血,从而导致关节内血肿。而且术后关节早期活动引起关节内浆液渗出、纤维蛋白凝集[3],加重关节肿胀。膝关节血肿容易引起术后晚期关节粘连,影响关节屈伸活动。术后观察患膝肿胀程度,局部切口渗血渗液情况。
2.3.3关节内感染 术后观察患者体温和切口情况。膝关节镜手术术后患者一般无体温波动变化。若术后患者出现全身发热,膝关节红肿、皮温升高,疼痛剧烈,血常规示白细胞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常常提示可能出现膝关节感染[4]。术后若出现上述情况,应早期行关节穿刺,将穿刺液进行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尽早更换有效抗生素。若发生感染后,应尽早切开引流,进行关节冲洗引流。
3 康复训练
3.1关节镜检、关节冲洗、关节游离体摘除术 多在镜检的同时去除引起疼痛等症状的病变及组织碎屑,并用一定压力的大量生理盐水灌洗,改善了关节内生化环境,术后关节疼痛消失活动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第2d即指导患者做膝关节屈伸运动,允许下床活动,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加大,至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3.2滑膜切除术 术后第2d,令患者在床上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逐渐到被动或主动抬高患肢15°~25°,3~5次/d,3~5min,以患者不觉累为止,3d后行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逐渐加大,1w后逐渐负重活动,功能锻炼至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3.3半月板或软骨手术 手术方式为半月板或软骨面修正术,为防止肌肉萎缩,纠正术后可能出现的膝关节暂时不稳,利于关节功能恢复,从术后第2d锻炼股四头肌、做等长性收缩,舒张运动,3次/d,3~5min,如无并发症,术后第7d,行膝关节屈伸锻炼,由被动活动到主动活动,负重活动,逐渐进行功能锻炼至功能完全恢复。
4 讨论
关节镜手术虽然是一种微创手术,但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仍然会对膝关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由于膝关节在下肢负重功能中的作用,手术本身的特点,膝关节损伤后,在组织学上的纤维化出现较早,如不早期活动约4d左右的时间即可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损伤关节固定2w即有可能致结缔组织纤维融合,使关节功能丧失。早期有计划地进行相应性活动,能有效地预防关节微小的粘连和挛缩,改善关节内滑液的分泌。同时可调动机体的代偿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维持正常的内环境,因此,术后的康复护理及康复训练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杨雪梅,王敏.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围手术期护理[J]. 实用骨科杂志, 2009,(05).
[2]杨玉兰.膝关节镜手术58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20).
篇3
[关键词] 髌骨骨折;康复训练;依从性;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b)-184-02
髌骨骨折是外伤中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伤后除了实施有用的外科治疗,正确系统的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康复指导对关节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本科于2008年4月~2010年5月共收治髌骨骨折50例,开展了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措施,并与2008年4月以前入院的48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患者中男72例,女26例,年龄15~63岁,平均41.6岁。其中破损性骨折67例,横行骨折31例,均为单发性。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75例。2008年4月~2010年5月的50例患者由于功能训练,大多数患者肌力达4~5级,关节活动度达80°~100°,恢复了无痛和理想的关节活动度,设为康复组。2008年4月以前入院的48例患者为常规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术后护理措施
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即术后行常规护理,教会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要求每小时做80~100次,每天活动4~6 h,术后卧床2周,卧床期间行常规锻炼。
1.2.2 康复组术后护理措施
1.2.2.1 心理康复指导患者心理康复是提高锻炼依从性的有效途径,把心理康复作为技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技能康复。术后患者常因伤口疼痛、担心过早活动影响伤口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信心,以促进康复。术前运用合理情绪治疗,在术后康复锻炼中运用全身松弛疗法、行为疗法、鼓励和暗示疗法,可降低患者焦虑状态,缓解锻炼时的紧张情绪,同时抑制皮质下中枢疼痛神经元的活动,降低其兴奋性,使疼痛的阈值提高,从而缓解疼痛,提高疗效[1]。早起适当活动有助于静脉和淋巴反流,阻止液体返流到细胞外间隙,故能促使伤口周围胶原愈合,减轻疼痛,并使伤口无水肿和渗出。这些均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起恢复。使患者掌握不同时期康复训练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从而调动患者的依从性。护士除讲解有关疾病康复的内容外,还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心理学知识及时发现与康复有关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和教育,消除其焦虑或抑郁情绪,保证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功能锻炼。
1.2.2.2术后1周护理术后l周内,局部组织创伤未愈合,患肢肿胀疼痛,痛苦,可应用超短波、红外线、低中频电疗等物理体例以利消肿。术后第2天即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先在护士的指导下锻炼健侧,然后患者按照自己的感受锻炼患侧[1]。卧位锻炼股四头肌的示例:仰卧位,两腿伸直,恰当抬高3~5 s,再慢慢放下,依次锻炼,一般为500次/d。坐位锻炼股四头肌的示例:患侧小腿绷沙袋锻炼(重量为1.5~2.0 kg)。开始锻炼时时先协助托起患侧小腿,然后移开双手,嘱患者连结患腿抬高3~5 s,再轻轻放下。一般为每小时5 min。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
1.2.2.3 术后2~4周护理拆除石膏托,骨痂已慢慢生成。可指导患者锻炼肢体重力增强肌力和关节勾当度。嘱患者坐床边,小腿下垂,做膝屈伸活动,循序渐进,以自动屈伸为主,辅以恰当被动活动。加重肌肉的按摩,并慢慢在踝部上悬重,用指推活髌法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术后4周开始负重锻炼。
1.2.2.4术后7周护理第7周可弃拐行走。若是呈现痛苦悲伤或不适感,可恰当推迟负重时间[2]。进行功能锻炼要按照患者体质及前一段功能锻炼的情况,进行评估打分,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幅度并慎防摔伤其他部位的骨折。
1.3 疗效评定
采用Lysholm Ⅱ评分对关节镜手术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根据陆氏疗效评定标准分4级:优为关节功能正常,无疼痛;良为膝关节活动接近正常,无疼痛;中为膝关节屈曲受限,但大于90°;差为膝关节屈曲不足90°,疼痛,跛行下蹲困难。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7周末Lysholm Ⅱ评分,常规组为(86.6±0.5)分,康复组为(92.7±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计划完成量比较,康复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具体见表1。
3 讨论
髌骨为膝关节的籽骨,能起到呵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肌力,伸直膝关节的作用,尤其对膝关节伸直的最后15°~30°规模更为主要。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应贯彻解剖复位、增强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的原则,以尽快恢复关节面平整,削减髌股关节炎的发生。髌骨骨折术后早期行髌骨推移和按摩,能促使肿胀消退,预防关节粘连和避免肌肉纤维化。股四头肌的自动收缩促进血液轮循环更有利于消肿,避免肌肉萎缩,为膝关节的屈伸和下床活动打好基础。护理人员实施科学、系统的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自觉自动地配合康复锻炼。康复组应用此套康复方案锻炼后,术后7周末Harris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t=3.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有84%的患者术后恢复达到优等,而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因此该结果证明了提高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能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伟明,陆廷仁,王颖.心理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2005,20(6):354-355.
[2]林世红.舒适护理在心脏手术病人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6):201-202.
[3]朱海燕,王继红.骨科患者抑郁状态及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06,14(3):72.
[4]王艳.心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焦虑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8,14(3):23-25.
[5]孙玉姣,崔翠英,张银.循证护理在老年难治性压疮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现代护理,2006,12(2):173-174.
[6]张显文,柳晖,陈武鹏,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烧伤后膝关节创面愈合和功能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25(18):39-45.
篇4
摘 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对术后脱位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康复训练,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脱位现象。结果:护理组3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髋关节脱位1例,占护理组的2.56%;对照组3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髋关节脱位3例,占对照组的7.69%。结论:术后全面护理以及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功能锻炼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改善关节功能、解除患髋疼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术后发生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了术后脱位,将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还要影响到患者髋关节功能,有的更是需要再次进行手术。这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一定的损害.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26(2):382.
篇5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护理; 康复训练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effect after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Method: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coxa arthropath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August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2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applied the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mplemented the systematic nursing based on the routine nursing,SAS,SDS score that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and Harris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Before nursing,SAS and SDS score of two groups,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fter nursing,SAS and SD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Postoperative nursin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in Zengcheng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1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2.029
髋关节病变患者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前常伴有疼痛、畸形,严重者出现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主要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将人工髋关节假体替换病变的髋关节,达到矫正髋关节畸形、恢复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的目的,但手术较为复杂,术后患者恢复时间较长,且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大部分为老年患者,若患者术后仅仅依靠住院时期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很难达到手术预期的效果[2]。因此,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需进行系统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4]。本研究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髋关节病变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44~85岁,平均(68.76±2.13)岁。对照组25例,男6例,女19例;年g57~87岁,平均(69.43±2.05)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髋关节活动均受限,均经CT及MRI等影像学确诊为髋关节病变;(2)所有患者意识清晰,均可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与护理。排除标准:(1)意识模糊,治疗依从性较差者;(2)存在其他代谢性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补充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的方式,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同时普及术后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做好出院指导,并嘱咐患者按时复诊。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护理,措施如下:(1)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护送患者回到病房,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搬运患者,保持下肢处于垂直外展状态,平移至床上后,在双下肢之间放上三角海绵固定器,并保持外展15°~30°。(2)术后要求患者去枕平卧6 h,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联系主治医生。(3)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术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如播放轻音乐、视频等,分散其注意力,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4)医护人员需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循序渐进的对患者展开训练,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后第1天,督促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屈伸训练,由于手术麻醉,下肢感觉减退,在进行训练时可恢复下肢感觉,若患者因疼痛无法进行髋关节训练,则可进行踝关节及膝关节训练,5~10 min/次,4次/d;②术后第2天,对患者进行收缩及踝关节背伸、旋转等训练,对股四头肌训练时从20次/组开始,逐渐递增至40次/组,2次/d;③术后第3天,进行转移及步行训练,拔除引流管,协助患者将患侧肢体靠近床边,轻轻垂下膝关节,4~6次/d,30 min/次,根据恢复情况辅助进行下地行走负重训练。(5)出院时,医护人员做好出院指导,根据恢复情况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告知出院后护理注意事项和康复训练计划,叮嘱患者按时到医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采用SAS和SDS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B[5],SAS70分为重度焦虑;SDS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SAS和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髋关节功能评分 术后1、3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髋关节疾病是多发于老年人群的骨科疾病,临床上采用手术作为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手段。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通过手术置换病变的髋关节,有助于缓解患者病痛、提高关节活动度、恢复髋关节功能,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7-12]。由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短,而髋关节的术后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生理及心理护理[13-16]。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担心和恐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且术后因为害怕疼痛,减少了对髋关节的训练,不利于术后的恢复。采用系统性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不良情绪,同时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关节稳定性,对促进患者髋关节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17-24]。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系统性护理可有效缓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督促患者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阮爱娟,赵群英,严界蓉,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护理效果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5):986-987.
[2]孙立,韩伟,胡如印,等.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6):527-532.
[3]程艳秋.健康教育路径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结局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5,24(23):146-148.
[4]韩萍,叶春桃,李红梅,等.居家护理干预方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5,22(10):65-67.
[5]谢贻丽,江旭,胡敏,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230-232.
[6]廖化敏,官莉.延续护理对5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44(10):1435-1436.
[7]喻淑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阶段性护理干预对假体脱位的预防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9):2146-2148.
[8]任喜荣,王华.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8):1100.
[9]张燕,刘静.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2,20(7):42.
[10]王凤,宋杭丽,王静.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2,23(4):418.
[11]王红,丁勇,田娟.早期康复训练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诸因素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3,7(8):1326-1326.
[12]张坤,白薇.早期康复训练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1):5-6.
[13]S燕鹏,张育淑.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4):81-82.
[14]卫秋燕,刘旭丽.老年病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8,5(s1):56-57.
[15]盖玉英.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4):32-33.
[16]唐冬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与康复训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8):88-89.
[17]李凤英,王琳,崔秀峰,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42-44.
[18]都井平.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3):1046-1047.
[19]黄干秀.早期康复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15-16.
[20]肖江平,石晶,易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的护理侧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2,6(16):2480-2481.
[21]黎秀娥,张桂花,许秋兰.老年病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与康复指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50-51.
[22]张瑞东.探讨老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3,34(9):1782.
[23]谢小娟,宁宁.早期护理和康复训练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4,19(1):35-36.
篇6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5-0039-02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关节内骨折,占全部骨折1%,占老年骨折8%[1],该类患者大多数是由于高能量损伤所致出现系统症状,由于骨折劈裂、塌陷,对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该类患者致残率较高,如果不能及时利用合适方法对其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会遗有各类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笔者所在科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系统康复训练,疗效显著,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6月42例患有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分组,其中21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并与同期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的21例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6月收治的42例患有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5例、摔伤15例、车祸伤18例、重物砸伤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33.0±4.2)岁,观察组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30.0±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临床治疗 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常规抗感染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等药物治疗。
1.2.2 康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当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即行早期康复训练。术后由康复治疗师、护士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1)心理康复护理:医务人员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采用健康教育,个别交谈,用语言鼓励患者,提高患者自信心,树立战胜疾病信心。(2)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及踝泵屈伸锻炼,术后24 h后可行直腿抬高,病情允许术后48 h后可行CPM锻炼,循序渐进,其速度与范围视患者病情及切口情况进行调整,禁止过早负重。术后2周指导患者坐床进行屈伸练习,术后3~4周增强肌力锻炼为主,同时增加膝关节主动运动,在屈曲最大程度上维持5~10 s,每次屈曲5~10次,每天练习2~3次,力量以膝关节产生轻微酸胀向无明显疼痛为宜,术后4~6周膝关节屈曲高度按行90°,加以练习后,情况许可,加大活动幅度,但要严格保持6~8周患肢不负重,根据X线中关节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质量,情况允许,可慢慢指导离床活动,利用辅助器练习躯体转移。术后3~4个月可使用单拐练习,逐步加大膝关节活动度。(3)理疗:术后48 h热疗,红外线照射,2次/d,30 min/次;超声波,软化瘢痕,松解。(4)按摩与被动主动运动:在康复治疗师及家属配合下对患者进行按摩和被动活动。
1.3 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治疗效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骨折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关节内骨折,严重者合并半月板、韧带腓总神经损伤,故该部位对膝关节完整性、活动度有很大影响。术后正确系统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清除肿胀,还能预防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促进骨骼生长,减少并发症发生。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功能恢复的关键。康复锻炼争取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尽早进行,并贯穿整个骨折愈合过程。术后早期使CPM治疗可增加关节营养代谢能力,刺激可使间质细胞分化成关节软骨,加速关节软骨与其周围组织愈合,同时CPM可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膝关节术后采取早期主动运动训练,能有效促进血液及淋巴回流,从而缩小关节内外肌肉组织粘连和挛缩几率[2]。骨折术后,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锻炼计划,指导、鼓励正确完成,定期评价康复成果,锻炼应循序渐进。根据骨折类型及内固定的情况,严格控制下的延迟负重训练,对防止关节面塌陷重要意义[3]。术后系统地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是取得远期疗效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9.
[2]方丽.膝部骨折患者术后两种功能康复方案的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4):56-57.
篇7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功能锻炼;运动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主要症状为: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马尾综合征、肌瘫痪等。为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训练与护理对功能的恢复和恢复程度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02月~1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4例,女46例,年龄23~62岁,病程5年以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纳入标准:①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腰臀部及下肢不适,酸痛麻木,弯腰困难,相应椎间隙或椎盘压痛,直腿抬高阳性;②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择期进行了髓核摘除术;③所有患者都签属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本次研究。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采取常规护理,患者量力而行进行康复锻炼,开始锻炼的时间和幅度不做具体要求。研究组术后麻醉消失后就开始对其进行不同阶段系统,正规的早期康复训练与护理。
1.2.1康复训练 ①研究组康复锻炼应由专科护士指导进行分别在患者住院等2d、手术前1d、手术后和出院前进行多次示范、模仿,监督患者练习并纠正错误,患者可根据训练计划选择所需内容反复观看、练习,直至掌握。出院前1 d指导患者回去后继续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维持正确姿势,同时演示床边腰肌锻炼(坐起式、蹲站式、扶床行走等);②术后7d~6个月,进行加强腰背肌力量和改善腰腿功能的锻炼,使腰背肌强壮有力,增强腰椎稳定性,纠正腰部不良姿势,治疗和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复发。方法:指导患者戴腰围及上下床的方法,进行纠正腰椎姿势和平衡能力的训练,坚持腰臀、背臀肌锻炼,腰肌放松和伸展运动,下肢肌肉锻炼;③术后3w以后的长期运动方式:此阶段要逐渐加强腰背肌肉训练,柔韧度训练,有氧训练,注意纠正不良姿势,注意腰背部活动的自我保护,防止复发。方法:鼓励患者在腰围保护下开始下地行走,进行腰背肌巩固锻炼,教会蹬脚、踢腿、伸展、转腰、悬拉,快速行走,退步行走,慢跑和游泳等运动的方法。
1.2.2康复护理 ①重视心理康复LDH因病程长、易复发而使患者在理上始终受到疾病的困扰,应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和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做好健康宣教不但需要做好一般的出入院宣教外,还可以通过组织观看录像和宣传栏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知识、治疗特点、配合方法、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充分重视其对治疗护理措施理解及对疾病的认识,患病期间应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出院前做好健康教育,向患者发放宣教资料,进行具体示范和指导,使患者了解防止复发的知识;③随访方法出院前1d发放医患联系卡,卡上有医患双方的联系电话、地址、复查时间,并交代注意事项和复查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登记患者来电咨询,研究组回院复查的时间为1次/w。
1.3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进行康复评分,参照中华医学会脊柱外科组1993年制定的评定标准表[2]:①优:术前症状完全恢复,工作生活中无不适,无复发,患者感到满意;②良:术前症状大部分恢复,工作生活中有不适,无复发,患者基本感到满意;③差:术前症状减轻,工作生活中仍有不适,有复发,患者基本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采用STATA 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多样本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后评分优、良、差分别为:50%、34%、16%,对照组的优、良、差分别为:30%、34%、36%,观察组优良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LDH是一种常见腰腿痛疾病,多发生于20~50岁青壮年,与年龄、、劳动强度及脊柱承受压力等有关[3]。临床上以L4~5及L5~S1两个节段最为多见[4],择期髓核摘除术可有效地缓解或解除患者腰腿痛或肢体麻木的症状,其术后功能锻炼则是巩固其疗效和恢复其功能极为重要的措施。而临床上,患者由于疼痛及认识不足或方法掌握不够,导致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尤其是术后卧床,肌力进一步减弱,使脊柱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从而影响疾病的愈合,所以进行术后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合理,系统,正规的康复训练与护理非常有必要。表1术后康复锻炼恢复情况可得研究组患者恢复的优良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娄湘红,杨晓霞,主编.实用骨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35-33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27.
篇8
【关键词】 康复训练;前交叉韧带;关节镜
关节镜手术作为一种新技术,较为安全实用,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微创等良好特点[1]。而通过康复训练的实施,能够进一步巩固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患者肢体的功能康复非常重要。本文针对44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治疗进行了实施,得到满意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8月至2009年7月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44例患者,包括30例男性和14例女性。患者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7.4岁。44例患者含有外伤史,包括15例坠落伤、14例运动损伤、15例车祸伤。其中14例右膝,30例左膝。随机将其分成参照组(20例)和康复组(24例),且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第一阶段:术后1-2周 ①对患者进行指导,实施缝匠肌、股四头肌的长收缩锻炼,增加肌力,对肌肉萎缩进行预防,对后续训练创造基础。完成准备工作后,患者患肢在床上平放,维持5-10s,练习缝匠肌等长收缩,之后放松,每20遍为一组进行重复训练,每天练习5-10组。②术后第四天对关节器进行被动锻炼,使髌骨在早期的被动活动中增加伸膝训练,对髌上囊粘连进行预防,有利于恢复关节活动度。每次15分钟,每天训练次数为3次左右。③支具伸直位固定一周后,对患者被动屈膝活动进行指导,对膝关节内外翻等状况进行预防。
1.2.2 第二阶段:术后3-12周 对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患肢肌力锻炼进行强化,股四头肌收缩每日练习500次,200次直腿抬高,维持更长时间对抬起的力度、角度进行逐步增加。持双拐负重下地在术后2-4周后进行,同时对负重进行增加。由小到大对主动屈伸活动急进行训练,床边自然下垂,对伸直动作进行练习,半蹲屈伸膝练习的增加在术后7-10进行,同时对弯曲角度进行增加,每次30次,每天练习3次。8-10周对下蹲屈曲练习进行增加。之后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对功率自行车抗阻力练习进行实施。
1.2.3 第三阶段:术后13周-6个月 在运动过程中,对膝关节的稳定性练习进行强化。通过医生的指导,对自行车、各种器械的恢复性锻炼进行实施,注意急停动作的发生和频率、剧烈运动等事项。
1.2.4 术后随访 医生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门诊复查,同时通过随访,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复诊,并能够对患者的恢复效果进行功能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全部结果进行分析,x2检验,P
2 结 果
44例患者成功完成治疗后,均接受了医院的随访。借助患者膝关节屈曲度的对比,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可以得知与参照组相比,通过康复训练的康复组的治疗效果更为优越。康复组与参照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比较,见表1。
3 讨 论
对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而言,对关节的稳定性进行改善,不断增强关节的感觉功能,以促使正常运动水平的逐步恢复显得非常重要[2]。在此过程中,就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不同阶段的手术过程中对系统的康复计划进行制定,可有效促使患者功能的有效恢复。其中不仅要重视膝部训练的加强,还要对早期知觉下的各种运动觉、位置觉训练进行强化,同时促使患者运动的逐步协调。患者借助无痛运动的训练,能够对自身功能进行定位、适应、认知,而大脑皮层映像在关节生理活动恢复中能够得到不断的加强,进而使患者关节本体的感觉得到较好恢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乳腺肿瘤;康复操;集体训练;功能恢复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乳腺癌外科治疗以改良根治手术为主,保乳手术和根治术为辅[2],由于手术切除组织广泛,创伤大,往往切除了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脂肪及淋巴组织,影响了患侧上肢的静脉淋巴回流及运动功能,使患者术后出现肩部僵硬、肌肉萎缩、上肢功能障碍,因此,对术后患侧上肢进行功能锻炼尤为重要。我科2008年1月至12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自编功能康复操集体训练,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切片确认为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2±2.5)岁;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9例,根治术11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年龄、文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由责任护士专一指导,协助完成康复训练动作,出院后发放自制光盘,并定期复查、电话联络随访,使患者能够按要求完成各阶段的康复训练计划;对照组采取常规锻炼方法,患者进行随意自我功能锻炼[3],主要以术侧腕部运动、爬墙、吊绳运动及上举练习为主,由护士阶段性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1.2.2 康复训练方法以“乳腺癌上肢功能锻炼方法”为标准,分3阶段进行。第1阶段,术后24 h至拔除引流管为第1阶段,此阶段主要进行握拳、伸直手指关节,腕关节外旋、内展和肘关节屈伸运动,配以患侧上臂辅助按摩,促进淋巴和血液回流,减轻因手术创伤、回流不畅引起的肢体肿胀。第2阶段为拔管后24 h至术后2周,此阶段主要运用主动与辅助运动,由健侧上肢协助术侧上肢进行上臂肌和肩肌的收缩运动。指导患者进行上举,前后左右摆肩、滑轮、摸耳和爬墙活动。增加肩关节活动度,促进术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第3阶段,一般在术后2周进行,按照自编功能康复操每天下午组织观看vcd光盘和示范图,主要增加外展、抱头、扩胸以及两手后背向上举的运动。此3阶段训练方法均由专职护士示范,指导训练均在音乐的旋律下集体进行及评价效果,出院时发放光盘,随访进行指导。
1.3 疗效评价 肩关节活动度(rom):rom是指肩关节活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或转动的角度,运用rom作为测量功能康复的客观指标。使用专用的量角器测量健侧和患侧肩关节于术后4、12周肩关节活动度(肩前屈、肩后伸、肩外展、肩内收)。以患者不出现不适或疼痛为宜。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术后患肢rom比较见表1、2。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伴有不同程度患侧上肢功能和患肢淋巴水肿及心理问题,患侧上肢水肿主要由淋巴回流障碍和血液回流障碍两大原因引起。其除了与手术方式、腋窝淋巴组织清除等因素有关,术后的康复锻炼有很大关系。术后正确有效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是预防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及瘢痕挛缩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4]。表1 2组术后4周患肢rom比较表2 2组术后12周患肢rom比较
乳腺癌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及心理压力等因素,卧床多活动少,肌肉在短缩状态下固定5~7 d,肌肉长时间固定不运动,容易造成失用性萎缩,使肌力不同程度的减弱和消失,由于动力作用丧失,收缩幅度减少,使相应关节受限。尤其是肩关节功能占上肢功能的60%[4]。
目前,常规的功能锻炼方法是通过文字资料及护士的言传身教进行,但由于患者语言、文化程度、理解能力、护士技术水平、表达能力、人员少、工作繁忙等原因,康复指导达不到预期效果,患者依从性差,护士花费的时间也多。将自编功能康复操制成光盘,发放于患者,能使患者更直观、通俗易懂地掌握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还可反复观看或跟着学,提高了患者锻炼的兴趣[5]。同时,将音乐的旋律与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集音乐运动于一体,以不同速度、旋律、音调、音色,使患者患侧上肢产生共振,肌肉主动或被动的节律性收缩和松弛,有效地促进脑与肌肉之间的信息双向传导作用,同时缓解了乳腺癌患者焦虑、恐惧、忧郁心理[6]。
集体训练促进了患者互相交流,提高患者坚持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和顺从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在肩关节恢复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充分利用了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代替胸大肌、胸小肌及腋下组织的作用,并通过对皮肤的主动和被动的牵拉能有效地防止瘢痕挛缩所造成的不良后果[4]。促进了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对生活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韦田福,何全玲.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康复锻炼研究现状.现代护理,2007,13:218.
2 沈镇宙,李鹤成.谈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热点问题.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89.
3 苏兰若.新加坡乳腺癌病人的健康教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46.
4 郭兰青.健康教育路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9711972.
篇10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策略;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6-0070-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strategy 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isorder after stroke.Method:84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based on routine methods to implement basic nursing,neurological nursing and s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nursing content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ntent were same as the control group,but the use of cluster nursing strategy mode.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3 weeks,the drinking water test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Result:The cur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luster nursing strategy; Stroke; Swallowing disorde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Xiaolan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Zhongshan 528415,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6.034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常由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或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而出现的假性球麻痹引起,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不能进食和饮水,营养不良及电解质紊乱,常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和脱水三大内科问题,为满足患者机体的营养需要,预防呛咳、误吸引发的肺炎,常需留置胃管进行鼻饲,而长期留置胃管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产生悲观、消极、焦虑等负性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如何有效的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效果,减少负性情绪,成为困扰脑卒中患者及护理人员的问题和难点,为了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笔者所在科研小组于2013年1月-2015年
1月对4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均符合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意识清楚并经头颅MRI/CT检查确诊。84例患者均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可配合治疗试验和全程随访,排除智障、不合作、有感觉性失语而影响训练者。入院时采用日本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2],Ⅴ级14例,Ⅳ级39例,Ⅲ级22例,Ⅱ级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41~82岁,平均(61.3±10.2)岁;对照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39~80岁,平均(60.6±10.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吞咽障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照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重点做好:(1)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床单干净、整洁,进行口腔护理,病情轻、配合度较好的患者,指导患者进食后漱口,病情较严重不能自理者,每日至少2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2)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意识及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动态评估吞咽功能障碍情况,根据评定结果随时调整训练内容,确保训练效果。同时尽早进行肢体良肢位的放置和康复训练,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3)吞咽功能训练:基础训练包括口、舌部肌群主动和被动训练如脸及下颌的运动,舌的被动训练,舌的主动运动,软腭、喉肌、咀嚼肌的训练,改善口、面、舌、下颌的运动功能,促进主动收缩功能恢复;吞咽训练如门德尔松(Mendelsohn)手法、咽部冷刺激、空吞咽等;吞咽功能评定Ⅳ至Ⅲ级时可给予进食训练,患者进食时取坐位时,头稍向前倾约30°,卧床患者床头抬高30°~60°,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食物的选择:选择密度均匀又不易松散,不易出现误咽的胶冻样食物,如稠米糊、香蕉、蛋羹、豆腐等;食具的选择:开始选择小而浅的胶勺子,容量约5~10 ml,进食初期不宜饮水或流质,以免呛咳。
1.2.2 观察组 护理内容与对照组相同,但采取集束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2.1 成立吞咽障碍集束化护理策略小组 包括神经内科专科心理医师1名,取得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资格同时取得心理主治医师资格,主要负责对患者心理状态评估、诊断,主任护师1名,主要进行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价,副主任护师2名,主要组组织实施,干预培训、效果康复训评价,康复训练护士3名,3人均在笔者所在医院康复科进修三月,并经考核合格,主要负责吞咽功能训练和康复训练结果记录,吞咽训练内容同对照组。
1.2.2.2 落实时间护理 生物学家指出,人体每天
09∶00-11∶00,16∶00-17∶00,19∶00-21∶00为精神活性提高的时间区,表现为精神欣快,喜欢与人接触,乐意回答或提出问题,积极配合活动。因此选择在患者处于最佳状态时(10∶00,16∶00,21∶00)进行吞咽训练及心理疏导[3],提高训练效果。
1.2.2.3 心理护理 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41.56%[4],特别是患者突发疾病导致各种功能障碍后引起的情绪变化对治疗和康复非常不利,因此,医护人员除了采用个性化心理疏导外还充分调动社会、家庭的支持系统的参与,树立患者的信心。
1.2.2.4 健康教育指导 由于脑卒中咽部功能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急性期后需要转回社区或家庭继续康复,因此,详细讲解引起吞咽障碍的原因、功能性恢复训练、直接摄食训练、进食时的、进食工具的选择、一口量、食物的形态、咽部残留的去除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为患者出院后继续康复做好准备。
1.2.2.5 建立三级质量控制 一级质量控制由责任护士完成,主要评价集束护理策略是否全面;患者的各项吞咽功能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患者的执行力怎样;干预效果是否满意。二级质量控制由护理组长负责,主要评价危险因素识别是否准确;患者误吸的高危因素评估是否全面;责任护士误吸后发生窒息的紧急处理掌握是否熟练,集束护理计划是否可行;患者、家属陪护人员健康教育是否落实。三级质量控制由护士长负责,重点监控集束化护理措施是否及时、准确;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是否可靠,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效果等。
1.3 评价方法
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日本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效果评定。疗效判定标准:治愈4分:吞咽障碍消失,无呛咳,饮水试验评定Ⅰ级;显效3分:吞咽障碍明显改善,吞咽分级提高1~2级;有效2分:吞咽障碍改善,吞咽分级提高1级;无效1分:治疗前后无变化,饮水试验评定无进展。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四大特征,而且存活脑卒中患者中70%以上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吞咽功能障碍就是其中表现之一,临床上患者常因吞咽障碍、进食困难而导致脱水、营养不良,肺部感染、窒息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另外,由于突然发病和各功能受损患者很难接受,想到以后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就会产生情绪低落、抵触治疗、焦虑甚至绝望的心理,因此,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心身的全面康复。集束化护理策略简称集束护理,是指为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某种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有循证支持的联合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5],束化护理策略是“捆绑式”措施,它强调全面实施,把实施负责人、实施的内容、实施的时间、实施的效果管理与被实施人全面联系起来进行持续、有效地干预,并在干预过程中,重视分析、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和康复效果的关系,动态的调整集束化护理策略,确保康复措施安全、规范、循序渐进。而且这种“捆绑式”干预模式它一方面能体现护士的专业素质,护士们更主动更专注查找证据促进康复,另一方面患者在身心上得到连续、规范的指导信息比较集中,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主动配合治疗,再就是束化护理策略模式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将病情评估、治疗目的、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疗效评价以及患者和医护人员“捆绑”在一起形成一种PDCA循环的良性过程,有利于解决主要问题。表1显示,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2]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技术出版社,2000:7-18.
[3]兰丽梅,彭惠兰,杨秋菊,等.时间护理加唇舌功能训练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医学,2012,33(22):3508-3510.
[4]胡容,周志明,徐格林.缺血性脑血管病社区二级预防[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5):54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