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探究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探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探究

篇1

一、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初中生物教学面对的现状和问题可以归纳总结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生物课程教学内容的问题和教学方法的问题。首先,生物课程内容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没有贴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以及对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掌握有偏差。其次,在生物教学方法上。由于生物在初中阶段只有四个学期的课程安排,很多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赶进度,经常会压缩课堂教学时间,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进而直接对教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最后,很多教师还会受传统生物教学思想以及应试思维的影响以教师主体,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

二、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改进

通过上文对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想实现生物教学的目标,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笔者提出了以下的几点改进措施。

(一)充分理解教材,明确教学计划

教材是学生获得生物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深入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这一课时,教师要在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解,设计教学计划,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时间安排,如教学目标是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让学生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二)对生物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为了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就要在教学中对内容进行修改和添加。首先,要保证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然后,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修改和添加,使其更具有时代特点。最后,要保证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非簡单对知识的掌握。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采用实验教学法

生物教材在编订的之初,就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课程,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实验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使用实验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针对课程内容动手实验并联系实际生产和生活,进行引导,接着教师在总结过学生的实验后,进行实验演示并进行过程讲解,最后通过验证性实验来对课程内容进行验证。比如,在讲解《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课,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温度、湿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先确定研究主题“温度对鼠妇的影响”,提前的准备好试验所需要的鼠妇,正常情况下,教师可结合鼠妇的数量,将班上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组鼠妇的数量在10只左右。然后,让学生自行讨论设计实验过程。教师要从旁协助,引导学生讨论温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的假设性结论。接着,学生准备三个培养皿,并选择其中一只培养皿不做任何改变,第二只培养皿使用加热工具进行加热,最后一只使用降温工具进行减温,之后将鼠妇分别的放在不同的培养皿旁边,观察它们活动情况。观察后可以发现,除了不做任何改变的培养皿旁的鼠妇没有变化外,另两只培养皿旁的鼠妇都跑向了另一侧。最后,教师进行试验总结,得出假设是正确的,产生的原理则是生物的应激性使鼠妇避开不利的环境[2]。

2.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长久以来,初中的生物教学都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地改变这种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要摆脱以往的教师、教材和学生的教学观念,倡导教师是主导,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让学生自行的解决课本上的问题。第二,要善于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增加学生的熟悉感,将生物知识拓展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可以给学生分发植物,让其进行观察,如第一天浇水一杯,然后间隔三天后四天再次进行浇水,并对植物每天的变化进行记录,最后得出湿度对植物的作用。

3.利用多媒体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初中生物教学也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理论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进行具象展示。教师还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将生物课通过视频的方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

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教学;实践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04-02

初中生物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门必修科目,也是高中生物的一个过度阶段科目。虽然新课改把初中生物列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普通高中录取成绩,无疑,比起以往实行的中考,初中生物课的地位提高了不少,但是,生物课的课时没变。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学业水平考试认识不到位(虽然在过去的八年学习生涯大大小小的考试参加了无数次,但参加选拔性考试还是初次)。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无人督促孩子学习;打工潮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的影响,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枯燥无味,学生普遍的厌学、弃学。

面对以上这些状况,我在教学中不断在寻找、在实践、在探究,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接受知识,考出好成绩的同时,还能掌握技能呢?探究式教学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探究式教学法,学生不仅能学到生物知识,还能得到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不断探究,团体协作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我们解决问题,参与决策的能力。

下面我就利用探究式教学来进行教学的实例,对探究式教学的功能进行讲述。

对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我们如何让学生掌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这显得尤其重要,这儿我们主要看如何利用探究式教学来让学生掌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1]。

提出问题:什么叫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入了什么物质?利用太阳又制造出了什么物质?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小组1:准备实验二的操作,并总结其实验的结果,找出疑问的地方,并写出自己的实验结果,课堂中和老师一起学习探讨。

小组2:准备实验四的课前探究,此过程相对学生的水平来说难了一些,教师要做好课前指导,比如水浴加热时须让学生注意安全;提示让学生注意观察那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写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1.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材料

17世纪,范. 海尔蒙特的实验,请同学们分析、观察,从该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树长大了,土壤的质量没有明显的改变,证明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水分和极少量的土壤成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除了吸收水分,还会吸收其他物质吗?

2.实验二,课前让小组1进行此实验

课堂上,亲自带领同学做此实验,对此,验证学生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步骤一,准备一小盆植物,一支蜡烛,一个玻璃罩,一只小老鼠。步骤二,分步实验:

2.1将植物,蜡烛点燃,根据植株的大小选择大于它体积四倍左右的玻璃罩罩住,用石蜡进行密封,放到有阳光的地方,观察其现象。(植物新鲜,蜡烛仍在燃烧);

2.2将植物与小老鼠罩起来密封,同样放到有阳光的地方,观察其现象。(植物新鲜,小老鼠仍然活着);

2.3同学们想,只将植物罩起来,放到有阳光的地方,会有什么现象,这个现象短时间不明显,请小组根据自己做的情况汇报其结果,(植物慢慢死亡)。为什么没有蜡烛,小老鼠的玻璃罩内的植物会死亡,小老鼠和蜡烛起了什么作用?(蜡烛燃烧,小老鼠呼吸放出了二氧化碳,证明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还吸收了CO2)。对小组和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

3.实验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水和二氧化碳,那它会制造出什么产物呢?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实验现象

如将蜡烛单独罩起来放到阳光下,会怎么样?(蜡烛熄灭);若将小老鼠单独罩起来放到阳光下会怎么样?(小老鼠死亡);学生总结:小老鼠和人一样,呼吸时需吸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没有氧气小老鼠将会死亡;蜡烛没有植物也熄灭,证明蜡烛燃烧也需要氧气,通过对比,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同学们思考,小老鼠、蜡烛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通过对比,不能)。很好,这个现象告诉了同学们只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或出了制造出氧气还有其他物质吗?请同学们在观察下步实验。

4.实验四,将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用黑色塑料袋罩上(或放置无光的黑暗处)一昼夜,选择天竺葵的一片叶,让它的上下两侧用小于叶片的黑纸遮起来,放在阳光下照射30分钟,此步骤由小组二来完成

老师做以下实验让学生观察其现象,摘下叶片,去掉黑纸;观察颜色有没有变化?把叶片放如盛有酒精适量的小烧杯中,加热,观察叶片颜色。用水冲洗叶片,加碘液,稍停片刻,在用水冲洗,观察叶片颜色。我们尝试改变实验步骤,完成了此实验。①选叶遮光②光照48小时③酒精脱色④加碘显色同学通过观察,讨论以下问题:

4.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4.2根据加碘液后颜色变化,能判断出叶子在光合作用下制造出了什么物质?碘液遇到淀粉会变蓝色,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现象,也就是说可以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教师进行总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了有机物淀粉[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此实验步骤多,教师在此必须要做好正确的引导,特别是最后一步实验,为什么加碘液后叶片会变蓝色,这是初三才学到的,这儿教师须给予指导。

当然,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单靠某种方法来完善教学理论是完全不可能的。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还有很多方面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总之,新课程改革时期的初中生物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各个方面的素质,把握角色定位,要不断学,拓宽知识面,及时更新观念,提出改善教学的新思路,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改革创新;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前的意识,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善于营造有利于生物教学的良好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较高的道德修养,带领学生关注环保、关注我们生存的家园,共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生物教育开启新的发展空间。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生物学将会是最有权威的科学[3]。

参考文献

[1]江山.中学生物教学法[J],2003第七-八期教学研究 探究式学中的问题情境设速反应置,2003,11(78):68-72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教学效率

在物理学科中,概念是解释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指导物理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才能实现物理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分析,研究并总结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效率的方法,本文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创设合适的情境

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质,很多物理概念在进行解释和阐述时都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都通过正面进行直接的概念讲解,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甚至误解。众所周知,物理是来源于现实世界的学科,所有的物理概念、现象和规律都是以现实世界为原型进行概括和总结。因此,教师应当把抽象度较高的概念通过创设学生触手可及的合适情境,让他们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理解中掌握物理概念,进而为深入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在引入“密度”的概念时,就可以拿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个秤砣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体积比秤砣大了好几倍的一块泡沫却比对方的重量还要轻?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适时引入有关密度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对密度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增加了概念教学的生动与具体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恰当的比较

有的物理概念可能在表述或文字上十分相近,从而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概念混淆,导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不良效果。单说“重力”和“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将其混淆。其中有的学生认为压力和重力的大小都是相等的,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把压力和重力画上等号,而这种混淆会让学生在深入学习相应的物理知识时发生重大偏差。所以,在进行相应的概念教学时,物理教师应当把相近或相似的概念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概念间不尽相同之处,从而使他们更加有效地掌握这些概念,增强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生活的实践

再抽象的物理概念归根结底都是对具体生活实践进行的总结和归纳。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事实,在物理概念教学时,将概念重新引回最初形成概念的具体生活实践中,并通过生活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与联系实现概念的引入。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有效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充分体现物理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和兴趣。

比如,在讲解“压强”的概念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书包的背带为什么都做得很宽,图钉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滑雪板为什么做得那么平、那么宽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和生活实践有着密切联系的,也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现象。所以学生可以借助这些直观问题获得对物理概念的大量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将其上升为学生的理性认识,从而形成最终的概念,这种结合生活的概念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学生将物理理论和生活进行有机的联系也有积极影响。

四、透过表象的本质

有的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过程中通常仅了解到概念的表象,而对其深入的认知和探究却做得不够,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过于片面甚至肤浅,长此以往,这对于他们知识的纵深和拓展学习,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都有不利的影响。举例而言,在讲解“沸腾”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水沸腾的过程和特征。由于有的学生在观察时只关注沸水冒泡的现象,所以,片面地得出“冒泡就是沸腾”的概念。

针对这个问题,物理教师在概念教学时必须通过多角度进行概念的全面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多方面观察、分析思考并进行概念的归纳和总结,从而对相应的物理概念拥有全方位、本质的掌握。还以“沸腾”的概念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水在加热前是否产生气泡?水在加热时,气泡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加热时水的气泡发生怎样的变化等问题。利用这样的引导,学生在观察沸腾时就不会再把自己的目光单纯放在气泡上,而是通过全方位观察和思考,对“沸腾”拥有本质的科学认识,达到对概念的有效掌握。

总之,物理概念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这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从而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申祥.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J].都市家教月刊,2012(5).

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W时间里,师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同时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学生也能够调动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完成生物实验操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提高自主探究的实验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的传统的教学观念主要是以教师为主,进行灌输式的讲授,更多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要在初中生物课堂进行有效教学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同时在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前进行高效预习,课堂上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进行有效的复习进行巩固,在遇到教学重难点时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做好课前准备,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一)高效备课

备课环节是初中生物课堂的基础环节,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准备,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高效备课。首先是备教材,初中生物教材内容综合性强,既有生物知识,也有生物实验,所以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明确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是备学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老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这样为接下来的生物教学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是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是静态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是动态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例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开发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产生的疑问都是动态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老师要加以正确的开发和利用,这样能更好的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深刻的掌握知识点。例如,在学习《观察植物细胞》时,学生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进行纠正,强化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或者在选择实验材料时会产生疑问,这时老师就可以借此为学生讲解所选择植物材料的特点,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进行高效的教学。

三、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学氛围严肃,学生的主动性不高,所以有关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可以采取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也可以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从而进行高效的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一)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取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其次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搭档、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这样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发挥学生小组的作用,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取长补短,不断拓展思维,学习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老师在教学中给予适时的调控和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将学生科学合理的分成相应的教学小组,组内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位学生都能够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时,老师可以选择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讨论,然后通过实验来进行操作,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有的准备实验器材,有的准备实验材料,有的进行实验操作,有的记录实验过程等,这样不仅能高效的完成实验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丰富是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通过老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能够更加积极的进行生物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也可以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创设情境教学,这样就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法,将生物教学中晦涩难懂的知识、重难点知识更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学生充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进行教学反思,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庆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3,(10).

[2]张春燕.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5,(04).

篇5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师的教学理念、评价手段的滞后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目标单一,大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生物实验教学方法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师事先准备好实验材料、仪器、试剂,学生没有预习实验便进入实验室。教学流程一般都是遵循: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实验—小结实验结果。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学生按部就班,按实验教材依样画葫芦填写实验报告,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致使学生不注意观察和纪录实验现象,对课本上的结论深信不疑,缺乏起码的实事求是态度和质疑精神,实验效果不好。大部分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合作,不知道共同的努力找出问题的答案,出现问题就求助老师。这样的教学也使得学生的实验兴趣不高,认为实验过程中动不动手无所谓,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有效的检验。

除此以外,由于初中生比较活泼,自我约束能力差,实验课堂难以组织。上实验课时,实验室简直就像自由市场,乱哄哄的,纪律非常不好,难以控制。而且有的学生上生物实验课没有什么想法,他们之所以喜欢生物实验课,只是觉得好玩。所以,上实验课时往往不能认真地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和思考。

二、改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种种不足的现状,改善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和实验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上述现状相应的提出几点关于改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建议,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善提供一点参考。

1、改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生物实验教学功能。在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新认识一下实验教学的重大作用。教师应该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并不是生物课程的附属品,而是一门与其相辅相成的课程。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做实验的欲望。因此,良好的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效率。

增加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对未知的探究能力。实验是一个对外界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实验,可以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许多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都是通过实验来获得的,并且他们预先都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因此,在现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是不符合要求的。改善实验教学方法,将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的实验,增加探究性实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比例。

2、注重生物实验过程,结果只是参考。初中的生物实验教学,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什么重大的科学秘密,研究重大的科研技术等,而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针对现在的生物实验教学重视结果,忽略过程的现状,学生的能力并不能得到提高。因此,应重视生物实验教学中生物实验过程,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慢慢去体会实验的乐趣。同时,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每一环节的重视,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试验意识,通过对实验整个过程中的深切体会,课堂知识也会记得更加牢固。重视实验过程,还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关心爱护实验设备,保持实验台整洁干净等。

3、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良好实验意识。老师应在实验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工作,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保证在实验中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其次,学生在实验中要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使科学变成了一项作业;然后要求学生爱护实验教学仪器,并节省实验材料;最后,学生应在实验后做好实验小结,从中获取实验心得和对知识的巩固。

4、至于初中生上实验课纪律难管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精心布置实验室环境,创设实验研究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环境则容易让学生进入实验研究的情境中。所以,精心布置实验室是很有必要的。

(2)认真对待第一次实验课的教育准备工作。学生的第一次实验课非常重要,教师必须重视。因为第一次实验课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对今后实验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第一次上实验课可以让学生学习实验规则,给他们介绍上实验课的目的意义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给学生买实验服,让学生觉得做实验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3)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学生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只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由于已经知道了结果,学生对实验失去兴趣,注意力涣散,破坏课堂秩序。探究性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也给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心理提供了释放平台,学生就会投入热情到实验探索中。

三、结语

生物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运作空间。实验能培养学生细微、敏锐的观察能力,主动、大胆的探索的实践能力,概括抽象的逻辑辩证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构成了人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篇6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探究式 教学

目前,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方法通常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课堂教学的良好秩序,巩固学生基础的生物知识,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课堂教学容易陷入枯燥、僵硬的泥潭中,降低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新型的教学方法,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树立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实验、设置问题情境、设置探究空间等多种方式,开展探究式教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让学生自主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生物是一门实验课程,因此实验教学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时间按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自觉地去探究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但在传统教学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验通常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观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因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演示式实验,而转向探究式实验,将生物课堂教学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以及动口等多项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树立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授“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一章节时,教师在对“种子在呼吸作用中释放二氧化碳”这一内容进行实验时,可以转变传统的演示实验,由教师实验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则可以依据教师讲解及教材中所介绍的装置与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证实萌发的种子通过呼吸可以石灰水由干净变为浑浊,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缺乏必要的实验经验,因此,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是否可以使用二氧化碳气体将干净的石灰水变为浑浊。教师提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与热情。在教师提示后,学生则通过进一步地研究,寻找出能够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比如用口吹气等。利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种子呼吸与人类呼吸所释放的共同气体是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设置问题情境,树立学生的探究精神

提问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此,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相关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去观察、探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树立起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设置相关的问题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内及课外相关的环境、场地、工具等设置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渐从“要我学”学习状态中逐渐进入“我要学”的状态,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进一步地巩固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教学环境中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讲授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一章节时,可以先向学生详细地介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让然后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是什么?2.绿色植物怎样进行光合作用?其必需条件是什么?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植物本身及大自然有什么作用?4.绿叶通常被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这个“绿色工厂”的“车间”与“机器”分别是什么?这些问题是教材重点与难点的集中体现,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与难点的理解,同时这些问题为课堂教学提供较为清晰的思路,使教材内容简单化,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户外观察、书籍查阅、实验操作、互联网搜索等多种方式寻求出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烈,其探究知识的欲望不断增高,因此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也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觉探究的教学活动中。

三、设置探究空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科学探究方法,树立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是初中生学好生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探究空间,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这个探究空间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书籍阅读、互联网搜索以及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授到“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这一章节时,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探究空间,让学生进行课外观察与课外调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进行相关的实验。在课堂上,则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观察及调查到的成果,展示学生的实验成果,让学生交流实验心得。

参考文献:

[1]许秋红.以问启思,为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例谈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J].考试周刊,2010,10(54):120-103.

[2]孙志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2(28):425-426.

[3]莫朝文.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探究能力的模式构建[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369-370.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实验是最为重要的一项课堂教学模式,它贯穿生物课堂的整个过程。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构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过去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把以前单一的实验教学方法改变成分层次实验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设置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具备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挥其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形成实验意识

在初中实验教学中,仅仅靠教师“实验目的”的设置,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形成实验的意识,教师首先应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首先提问学生: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有什么意义?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不但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当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实验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以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种子的萌芽》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种子实验,并且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芽,学生只有自己亲自设计实验才可以有不一样的体会,并且在过程中,学生也逐渐形成了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

综上所述,想要做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作为教师应首先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实验意识,并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简单实验方案,只有这样才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生物实验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奚素云.新课改下初中生物实验课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师,2010(08).

[2]吴幸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生命世界,2010(03).

篇8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知识,学生在下面听讲、记忆和巩固知识,这一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难以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学习成果一般。(2)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学生在刚刚接触生物知识时,往往会感到比较新奇,兴趣较高,特别喜欢参与生物实验,但是学生比较注重的是生物实验的表面,并非是其过程与结果,对于部分“不好玩”的生物实验就有所排斥,兴趣度较低。

二、改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要获得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果,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对生物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生物知识,因此,初中生物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效的问题,让学生之间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增添课堂的趣味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与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适时地评价或鼓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肯定和认可,如果正确回答问题,成功操作实验或考试成绩提升等进步时,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赞许或表扬,帮助学生树立生物学习信心,提升自信,从而激发其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加强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是理论知识与实验的结合,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认识实验的本质,不能只关注表面现象。由于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所以比较喜欢生物实验课,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生物实验课的价值与作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认真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重视生物实验的内涵与本质,培养其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另外,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与理解生物教材知识与教学内容,让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帮助学生高效学习与掌握初中生物知识。

3.教师组织学生走出生物课堂

篇9

关键词:生物;实践;课改;观念;创新

如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体现在教育方面就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创新,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为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就初中生物教学来看,虽然教师队伍学习并实践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定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一些问题,这需要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未将新教学观念应用于实践中

教师虽然对新课改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与交流,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深厚,加上教师本身形成的教学习惯很难改变,教师有新观念,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不能恰当地应用其中。因此,表现出了教师一边宣讲新的教学观念一边受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这一问题在初中生物教师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

2.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大部分生物课堂

目前,中考依然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尺,教师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由于初中生物知识点烦琐,在课堂上教师多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教师则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

3.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生物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目前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师除了对知识点的讲授以外,就是带领学生做相应的生物实验。整个课堂表现出来一种按部就班的状态,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教师则安于现状。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为中考积累知识,成为应付考试的工具。

二、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针对以上问题,初中生物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上,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笔者根据对新课改的实践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1.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初中生物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禁锢,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除了采用教师单纯的讲述外,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生物课堂中,利用多媒体音频、视频的优势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设计教学课件,先通过图片展示一些关于花朵和树木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播放一段花朵开花的视频,让学生领略到植物的魅力,这样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情境、合作、讨论等模式

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传统的“一言堂”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坚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的原则,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到“生物的变异”内容时,教师可分组让学生讨论,他们在这节课中对哪些关于生物变异的知识比较感兴趣,然后发表见解,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规范,然后开始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仍要充分利用学生讨论发言的模式,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和质疑,最终让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3.实践新课标,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包括知识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并有针对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同时,讲述植物的科学研究价值,并呼吁大家爱护花草树木等。这样,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品行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新课改要求生物学科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综合能力,要求教师从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刘建伟.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2(07).

篇10

一、巧妙提出问题,引入课程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与实施,给我国广大初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生物教材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得到更新,部分老旧知识被删除。当前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社会的发展更为贴近。新课程的出现,使得初中生物教学具有新的开展基础。新教材中少了一些较为传统的生物学知识,引导初中师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生物学的最新发展之上。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创新点。这样,学生的眼界可以得到开阔,学生也能够在生物学习中更为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发展与进步。

比如,在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新的课程编写更加重视二者关系的研究,对于生物独立体与环境独立体的内容介绍减少。新的课程对于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与学科学习的情感态度更加重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与学习新的课程,可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提出“你们觉得生物是什么”“你们觉得环境是什么”“二者之间在哪些方面具有联系呢”等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先对生物与环境进行思考,而不是单纯地从课本上获取,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之上对更为深入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二、引导学生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每一位初中学生都具有独立的思维,因其个人能力与学习方法不同,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初中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也具有不同的思维结构,对于同一问题,会发表出丰富多彩的答案。鉴于这样的情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这样的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发表不同的看法。看法的不同,会使初中生物课堂中的碰撞增多,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发展学生生物思维有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本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本内容进行问题的挖掘,找到自己难以理解或者理解得特别好的地方与大家分享。一些学生提出问题“动物运动方式有哪些呢”,这样的问题可以在自主阅读或者大家讨论中得以解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在这个方面学习与理解得较好,可以为理解不好的学生解决问题。在这样的生物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生物知识不是出自教师之口,是其利用思考得来的。这对于初中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更可以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飞跃式发展。

三、设计问题探究,启发学生思维

利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探究型问题的设计,需要从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出发,从易到难。教师在设计问题之时,需要利用一些相关的资料做背景铺垫,为学生打造一个科学思考的大背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走入到探究式问题的思考中。另外,教师要考虑到问题的难度要与初中生的生物能力相符合,高于学生能力太多的探究性问题会打击学生的生物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问题最好具有趣味性,这样,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生物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