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艺术素养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艺术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艺术素养

篇1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艺术素养;策略;探究

美术教学实施阶段,需要注重加强初中生引导,注重其艺术素养方面不断提高。教学内容方面,应从实际着手,注重加强自身特色,教学理念力求实现创新。与此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美术教学氛围,力求促进学生充分感受艺术、文化熏陶作用,能够热爱美术,艺术素养也能实现有效提升。

一、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艺术培养的现状和意义

(一)初中美术教学现状

现阶段,教育逐渐推行大力改革。而对于初中教育,普遍受到广泛关注。初中美术不再被忽略,特别是目前普遍重视全面发展,艺术素养也应不断加强。美术教育只有实现有效开展,初中生的校园生活才能更加丰富。与此同时,初中生能够更加热爱艺术,美术技能得到不断提高。但是,对于实际初中美术教学实施阶段,普遍面临诸多方面问题。比方说,学生个性化难以实现发展,难以进行拓宽思维,创新难以贯彻落实等。部分学生来说,普遍难以真正充分适应教学。教学方式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二)初中美术教学实际意义

对于初中生学习美术,能够充分促进艺术创新,同时激发学生灵感。美术教学实施阶段,教师不应该进行过度讲授,学生应进行主动学习,美术知识才能得到真正掌握,美术兴趣才能得到不断提高。对于广大初中生,应从艺术知识方面做起,不断完善自我,力求实现良好美术鉴赏,技艺方面也能得到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热爱艺术,艺术美感也能得到充分体验。

二、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教学大纲合理编写

美术教学实施阶段,需要注重加强艺术素养培养,使学生艺术素养真正得以不断提高。基于此,需编制合理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初中教学实际需求。通过以往实践表明,只有力求实现教学大纲更加合理、更具针对性,编写工作才能更加到位,过于死板的问题才不会出现。基于此,需要从创新方面着手,注重充分发扬初中生的创造性。改变一味灌输式教学,学生美术学习才能更加灵活。编写内容方面,紧密联系目前教学内容,着力凸显美术学科的趣味性。对于教学大纲,需要充分避免过于盲目,应该具备相应针对性以及目的性。

(二)教学方法上独具自身特色

关于实际教学内容,需要注重课程开发建设,着力凸显自身传统和特色。教学应遵循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这样才能充分利于美术教学。与此同时,文化氛围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而应注重加强教学氛围的塑造,文化氛围只有保持良好,广大初中生才能充分感受艺术,在文化的熏陶作用下,艺术风格得以充分塑造,学生也能实现更加个性化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知识得到充分掌握。除此之外,美术方面艺术活动也能起到良好作用,因而需要注重加强活动开展,鼓励广大初中生能够充分融入。

(三)培养模式方面,力求实现多元化

对于广大初中院校,情景式教学需大力推广,文化建设应落实到位。师资力量方面,也需要不断加强,设备质量力求先进。通过积极开展美术相关活动,学生能够得到实践,创造力不断提升。教师需注重内外结合,使学生的美术兴趣得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仍然占据主导,但是仍需要注重课外活动,教学体系力求不断完善,力求实现通过美术知识深化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初中生的艺术素养。此外,网络技术需要合理运用,能够更加生动形象进行美术知识讲解,学生更加喜欢美术,知识也能得到有效储备,艺术素养方面,通过培养也能得到不断提高。

(四)初中生美术修养方面,应力求不断加强

通过开展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美术修养得到不断丰富,这样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实现自身良好的艺术修养。通过锻炼学生美术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造,促进学生多多观察,艺术素养方面,同样能够得到不断提升。除此之外,通过组织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充分体验艺术,艺术之美得以充分展现,学生艺术素养也能得到充分培养。

本文针对如何实现美术教学,如何提高初中生艺术素养展开一定探讨,同时阐述自身观点。现阶段,美术教学普遍受到重视,只有充分实现良好美术教学,对于广大初中生来说,才能真正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得以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滕素英.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之我见[J].文理导航:下旬,2012(03).

篇2

关键词:信息素养;大数据;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TB2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7-0109-02

信息素养自被人们广泛关注以来,其定义就在不断地演变,后被定义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瞬息万变,技术层出不穷,信息素养成为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面对海量的数据,如何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带给信息技术教师的一大挑战。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变革学习比变革技术更重要

计算机能处理信息的所有形式,这意味着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进行交流,阅读、写作、计算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也从根本上引发了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时,大数据时代有别于以往时代,我们能从海量的数据中获取信息,从繁杂的数据集合中挖掘出新的联系,并进行深度分析与优化,最终获得有利用价值的新信息,这种有关信息的获取、提取、分析和利用的变革,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必然变革。

虽然大数据时代能让我们便捷地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但是知识本身远没有学会有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变得越来越简单,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却越来越复杂。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不是学习操作技能,而是学会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2.学习观念的更新

众所周知,教育信息化步伐滞后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技术,而在于陈旧落后的学习观念。未来的教育不再是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试卷,而是更强调群体的合作学习,人们应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互联网时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主学习的人。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地学习,学会在研究与创造中学习,这些都是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基本生存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知识的更迭与信息资源的汇集会非常容易和迅速,学生是否能够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直接关系着自身获得新知的高度,以及信息素养的深度。

教师教学方式的提升

1.走出“技术”的误区

信息素养的提升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中介作用就变得尤其重要,这是教育实践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对教育实践结果起着关键作用的一环。然而,当今的信息技术课堂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课堂教学必谈Word、Excel、Photoshop、Flash等各种软件的操作技巧,教师的各类比赛课也变成“技术”的竞技场。可是处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材上的技术可能已经落伍甚至淘汰,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技术可能很快过时,那只注重操作技能的“技术”还会有意义吗?

最难的永远不是技术,而是我们的思想。只懂技术而不懂延伸技术,进而找到解决问题之道的教师,不可能成为大师级的专家,正所谓“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一流的教师教思想”。将操作技能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才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的解决之道。例如,2016年江苏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Word版本从Word 2000升级为Word 2003,仅此软件版本的变化,就又忙坏了一批教师,他们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解释哪个菜单调整到了哪个菜单,如果在讲述Word的文档处理功能时,我们先不具体讲解各个菜单项的操作技能,而是介绍菜单的分类思想,即按照程序功能分组排列,那么,无论软件版本如何变化,学生也能以“不变”应“万变”。因此,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教授学生技术外,还要架构技术与问题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理解技术背后的价值。

当然,这并不是指技术不重要,学会使用技术是21世纪学生极其重要的学习技能,但又必须超越这种学习技能,才能适应大稻菔贝的发展要求。

2.探索各种教学手段

在大数据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大大拓展了,涌现了各种新的学习方式,如MOOC、微课、翻转课堂、在线课堂、云教育等。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与互联网的作用,探索多种教育手段,开展多种教育模式,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中。例如,我校教师在寒暑假将自己制作的微课上传至无锡市电教馆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传统课堂的延伸,为学生假期的自学、练习、自我测验等提供了在线学习资源,实现了假期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同时,教师收集学生线上学习的行为数据,如答题的时间、速度、停顿、正确率等,并探究这些数据形成的原因,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另外,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有待提升。在大数据时代下,教师在知识层面将无任何优势,学生通过网络分享式学习平台,接触到的教育资源与教师是对等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懂技术的“工匠”,而是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将课堂中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数据化,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监测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动态,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总之,在大数据环境下,无处不在的信息为教育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的载体多样化,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多元化,都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进而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莉.论大数据如何改变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4(3):5-7.

[2]娜日,吴晓伟,吕继红.国内外信息素养标准研究现状与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10(3).

[3]黄松爱,董玉琦.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8).

篇3

关键词:学科素养;教学观念;美术环境;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其中,美术素养是指初中生经过美术学习之后,所掌握的关于美术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情感、B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在初中学习美术并不是为了培养一批美术专业的人才,而是希望通过美术教学,使初中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美术学科的熏陶下,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下面,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构建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增加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浅谈老师应该如何在美术学科中提高初中生的美术素养。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美育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初中阶段的教育把重心都放在基本的学科方面,现在大多数学校因为中考不考美术,分配给美术学科的课时比较少,甚至有一些学校根本没有开设美术课。而素质教育强调要让学生接受全面、健康的教育,美术是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美术教育,深入挖掘美术学科中的教育因素,提高初中生的美术素养。

二、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实际上,美术学科中包含丰富的时代、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大量的人文因素。初中生通过学习美术,能够接受良好的人文教育。然而,现在由于很多学校还不重视美术教育,使初中生没有学习美术的环境。因此,老师应该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为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奠定基础。老师可以举办美术比赛,展示一些质量比较好的美术作品,让初中生处于一种比较浓郁的学习环境中。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举办一些美术课外培训班,让初中生能够在课外活动的时间学习美术,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在“向民间艺术家学习”一课中,在课堂开始之前,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剪纸,让他们能够看到劳动人民只利用一把剪刀与一张纸就能创作出多姿多彩的作品,让他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然后,我再为学生发放纸张与剪纸,鼓励学生学习剪纸这门民间艺术。学生在这堂课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对剪纸的审美能力。

三、增加实践活动

初中生单纯按照课本来学习美术,是无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发展的。然而,在过去的美术课堂中,老师由于美术课时较少、知识量较大等原因,在课堂上会大量讲述美术理论知识,忽视了初中生亲自动手创作的机会。这就使很多初中生认为美术学习是十分枯燥的,从而失去探究美术的欲望,导致他们无法培养美术素养。因此,老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多为初中生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受到熏陶,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提高美术素养。在“用泥做造型”一课中,我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小花园,让学生把公园里的土和水混合成泥,并且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讲述泥塑的具体特点,以及泥塑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欣赏泥塑作品。在学生的创造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并且在避免打扰学生创作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在课堂结束之前,我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且肯定每一位学生的创作。在学习“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一课的时候,我在获得学校的支持后,与当地的博物馆联系,带领学生亲自参观美术馆中关于唐代的馆藏,让学生能够近距离观察唐代的陶

俑、泥塑等作品,切实感悟唐代美术的创作特点。学生在这堂课中,能够了解关于唐代的知识,感受“盛世唐朝”的繁荣昌盛,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总而言之,美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学科,是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老师要重视培养初中生的美术学科素养,使他们接受良好的美术教育。老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这是提高初中生美术学科素养的基础;老师要为初中生创设良好的美育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具体的环境中受到影响,陶冶自己的情操;老师要为初中生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提高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篇4

一、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还极大拓宽了初中生的知识面。尤其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简化文言文的教学难度,构建轻松愉悦的文言文课堂氛围,还可以实现学生互助探究学习,激发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时,教学重点是引导初中生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新课,在电子课件中展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图片,让初中生对岳阳楼的历史有所了解。然后这样开展教学: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岳阳楼记》,体会作者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

二、 注重朗读技巧,品味文学作品意蕴

文言文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锻炼初中生文言文语感的关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必须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初中生品味文学作品的意蕴,从而更好的激励初中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全体初中生的共同进步。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时,要让初中生掌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4篇,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我首先给初中生进行范读,扫除初中生学习时的文字障碍。然后再播放课文的音频,让学生轻声跟读,理解文章的大意。最后我会让初中生带着问题进行精读,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三、 鼓励学生质疑,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限制了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初中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初中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初中生大胆质疑,对于学习中的疑问要及时向教师提出。还要善于构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培养师生感情,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比如在讲苏教版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时,我先让初中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我进行归纳和总结,全班同学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5分钟后请学生复述文章大意,复述时可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和注解中没提到的可以提出质疑,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予以解决。在教学时有很多初中生提出问题,比如桃花源美在何处?桃花源神秘在何处?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还有的初中生对文章的主旨提出质疑,到底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还是消极逃避现实?

四、阅读课外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秉承“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的教学原则,通过鼓励初中生阅读课外文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所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时,我会为初中生创设学习语文的大环境,挖掘初中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从多角度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陋室铭》,文章开头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接着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三方面来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比,表明“惟吾德馨”,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文章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情趣。教学时我还选择了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的文言文作品,如《世说新语》《论语》《诗经》等,让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把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课外,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标。

篇5

[关键词]苏教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素养;培育

在初中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的名著阅读是不可替代的学习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初中语文的名著阅读教学都没有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名著阅读成为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和要求之下,初中语文要重视名著阅读教学,引领学生阅读和博览中外名著,要通过对名著的仔细赏析和细细品味,琢磨名著之中的语言特色和风格,体会和领略初中语文名著的语言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素养和写作能力。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必要性认知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将名著阅读教学引入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业余闲暇时间多多欣赏中外名著,感受中外名著之中丰富的思想内涵,领略中外名著色化的文学艺术风格,它对于初中生的语文教学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可以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客观发展进程

由于名著涉及诸多的历史事件、社会生活状态等景象,初中语文的名著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明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社会生活状态等,生成正确的历史发展认知。例如: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良言,它不仅涉及诸多中国文学诗词艺术文化内容,同时,也揭示出我国封建社会的生活状况,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史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同时,其最终结局也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到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2.有助于学生树立开放性的语文学习观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开放性的语文知识学习观念,而不必拘泥于语文课本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开放的视角,进行自身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苏教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素养培育路径探索

苏教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应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使之有效有序地进行。

1.根据初中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拟定科学合理的名著阅读规划

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初中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拟定科学、合理、明确的名著阅读规划,可以制定名著阅读的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长远规划可以着眼于初中生的三年教育阶段,完成规定数量以及指定书目的名著阅读任务。短期计划则可以要求学生在学期结束之后,将自己在闲暇时间阅读名著的体会,写成读后感的形式,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也可以将自己在名著阅读中的心得体会加以详细的标注和记录,记录下自己的名著阅读心路历程,这对于丰富自身的情感和体验,也有极大的益处。

2.注重名著阅读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融合

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贴近的名著作品,这样,可以拉近名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对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生活意义加以引导。

例如,在国外名著《小王子》一书中,初中生可以看到名著中的小王子在由自己居住的星球向地球进发的过程中,所历经的种种惊险;看到在孩童眼中的成人世界的空虚、盲目和愚妄;看到作者对真善美的赞扬和讴歌。这篇名著浅显易懂,却别有一番意味。初中生通过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可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要强化教师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策略

在初中生进行名著阅读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名著的语言较为艰涩,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教师加以必要的辅助和指导,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名著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深意。

例如,《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内蕴深刻的思想哲理和知识。然而,这篇名著中的语言大多采用的是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对于初中生而言,要进行这部名著的整篇阅读有较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辅助和指导,可以单列一两节内容,运用多媒体或电影的方式,对名著中的内容加以解读和诠释,从而逐渐将学生引入这篇名著的精髓之处。另外,教师还可以创设相P的阅读情境,组织学生编排话剧,让学生扮演名著中的人物角色,在表演情境之下增强学生对于这部名著的了解和深刻的认知。

综上所述,通过对名著的阅读学习,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语言素养,教师要注重采取一定的名著阅读指导策略,将名著与学生的生活相链接,并对一些有难度的名著进行及时的指导,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名著的思想内涵,培育学生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

[ 参 考 文 献 ]

[1]张琼霞.中学名著阅读教学促进写作教学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篇6

关键词:美术教学;人文精神;创新精神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提出:“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要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我关怀,它主要是表现在对人的尊严以及价值等方面,高度重视人类所留下来的每一种精神文明,是对具有全面发展和有理想人格的肯定以及塑造。正因为如此,美术教育鼓励人文教育与支持初中生进行自我认知,去感受,去思考,着重强调人的自由性、人的尊严,高度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及发展潜力,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好的塑造作用。

一、改变观念,丰富人文思想

受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过去美术教育的基点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学生的感受、兴趣、合作、交流等等往往被忽略,在新的时期,素质教育要求在教育中体现出人文性。为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美术教师面要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国际教育思想接轨,从思想上彻底纠错误观念。首先,明确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美术教学是以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培养情操,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与创新能力为特点,最大限度的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明确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次,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情感、价值、道德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美术作品中,因此,新教材重构教科书的体系和美术的知识结构,注重现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其三,美术教育过程中,要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二、强调人文教育观念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强调人文教育观念,将美术教学同人文教育理念有效融合。如在进行自然景物和动物的素描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户外写生,真正的融入到大自然中,增加实践体验环节,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情感上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活跃思维,使学生慢慢重视美术课程的学习。

三、遵循初中生的审美规律,拓展初中生的文化视野

在美术教育之中要想做好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人文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遵循初中生的审美规律,并且不断拓展初中生的文化视野。也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初中生更好地了解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发展,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产、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会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思维技能,进而达到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实际美术课堂教学中,我通过电影、电视、录像、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讨论、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等方法以及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增加直观形象感受,提高其审美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摆脱物质利益的束缚,并具有文明感和历史感,而这正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人文精神之所在。

四、美术教学中人文气息的渗透

1.要逐步形成和发展教师的人文意识

作为教育者,美术教师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有效地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因此,美术教师要认真学习新时期对美术教育的新要求,树立以人为本、以主体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使课堂彰显生活乐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使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活泼多样化,丰富多彩。为此要特别强调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感。尝试用自己喜g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将自己对生活和美的理解写进美的成长记录里。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由生活激发兴趣,带着饱满的热情去体验、表现、创作。

3.提高审美情趣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需要人的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特征,美术课程最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使学生的不良情感、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同时通过对美术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各类作品所呈现的高雅、通俗、精致、具象、抽象等美感。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艺术、保护生命、维护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4.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的发展

篇7

在目标的要求达成的层次上有差异。在促使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方面,小学科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初中生物课程侧重于对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在倡导探究性学习方面,小学科学课程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生物课程则力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见这两门课程的关系,既是一种传承,又包含了发展,体现了相互相承、螺旋上升的特点。那么如何把握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策略上合理的衔接呢?

二、初中生物和小学科学在衔接方面的一些尝试

1.设计梯度合理的内容设计根据一些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比起小学生思维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思维由形象思维逐渐发展到抽象思维,抽象的思维虽已有很大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直接作支持,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学生思维仍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根据初中生心理发育的特点,遵循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逐步到抽象,从易到难,从部分到整体的递度合理的设计。例如,“尿的形成”这个知识点,我是这么设计的:我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组织学生由表及里的观察真实的猪肾脏,形成对肾脏真实完整的宏观认识,再由颜色启发学生猜测肾脏内部形态结构,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展示肾脏中肾单位显微结构,再将肾单位显微结构转换为模式图进入肾单位结构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微观认识。最后利用一个组装游戏强化肾单位结构。完成肾单位结构教学,实现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然后指导学生观察肾单位中两处毛细血管,根据学过的知识毛细血管利于物质交换,那么血液在流经这两处毛细血管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合作分析表格资料,通过指导学生横向比较不同结构中液体成分,依次得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及肾小管对原尿有重吸收作用的结论。在分析数据的同时,利用自制演示实验(带网眼的小盆过滤大小不同的豆子)帮助学生理解过滤的含义,再通过过滤动画明确血液过滤的成分,用数据原尿180尿液1.5的巨大差异凸显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突破肾单位功能这一重难点,实现从结构到功能的认识过程。通过这样有梯度的内容设计,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把课本当作传授生物学知识的载体,更通过对初中生物课本的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方式,获得启迪和教益,提升学生的生物素质。

2.开展多种多样教学形式,激发、保持和巩固学生的生物兴趣如上文所说,因小学科学因其内容和目标等原因,故其教学活动多采用形式多样的各类游戏及趣味探究,而初中生物因为其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知识的密度有很大增加;所以,课堂信息内容大,教学节奏快,同时比较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也在有意渗透学习能力的提高。如何延续学生小学科学课中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也是初中生物与小学科学衔接的一个问题。为了激发、保持、巩固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应当开展多样的教学形式。根据教学类型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选用不一样的方法,即使同一节课,也不能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具体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开展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各种学习方法的指导。就这样,在各种教法和学法的相互配合中,学生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获得各种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自然参与到生物学习探索之中。

篇8

一、利用各方教学资源,创建优良教学环境,实现有效“导”

教育实践学指出,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和指导学习对象深入、有效、有序学习探知的过程同时,由于学习对象知识素养与阶段学习目标要求之间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学习对象的学习进程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和指导“导-探-析”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深入的学习数学知识、探知数学问题“导”环节的有效实施,能为“探”、“析”后两个环节的深入、高效开展,提供思想支持,做好情感铺垫加之,教育学指出,引导和指导学习对象深入参与学习活动,是教师应尽的重要职责因此,在“导”环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通过谈话交流、情景设置、小组竞赛、实验演示等多样形式,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积极、优良的教学环境,将初中生内在能动情感的激发,积极学习潜能的挖掘,做好思想促进工作,促进初中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更加深入地开展探知活动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心骨”,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经过重新编排和设置,其画面更为丰富,内容更加生动,案例更加丰满,对培养初中生良好学习情感提供了条件如在“解直角三角形”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在“导-探-析”教学模式,“导”环节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内容的生活性特点,借助现实生活案例,采用情境导入法方式,为初中生设置了“测量通信铁塔高度”的生活情境,让初中生在感受数学生活美感的进程中,树立能动探知的积极情感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初中生对现代化的生活用品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中也融入渗透了现代科技因素,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器材在课堂教学中也有着深入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新知内容的讲解,有利于学生能动学习情感的引导如“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教学中,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内容及特征相对于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等,更加的复杂和特殊,在讲解新知的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器材的直观、形象、动态等特点,将事先制作好的“二次函数图象”教学课件,通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器材进行展现,逐步展示二次函数图象的特点以及二次函数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与x轴交点的个数等内容,让初中生能够对抽象的二次函数图象有清晰、直观的认知,保持积极、愉悦的情态下参与新知探知活动

二、发挥教师主导功效,实施多样教学方式,促进深入“探”

笔者认为,[BP(]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虽然是学习活动进程的“主人”,任何时刻,任何环节,都要服务、服从于学生群体但[BP)]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不能缺少教师的“引”和“导”,避免出现偏离预设教学活动过程“轨道”,开展无序、无效的学习实践活动教育实践学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总导演”,其自身就应肩负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知的义务众所周知,在指引学生学习探究的实践进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学习任务以及主体特点和课堂实情,运用了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指导学生开展了深刻、高效的探究实践活动因此,在“导-探-析”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实施“探”环节活动时,要尊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为初中生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实践空间同时,要结合自身教学任务,做好指引和促进初中生深入“探”的工作,针对探究内容、探析任务以及学生探究情况,科学、合理采用针对性、多样性的教学举措,帮助初中生解决探析活动中的“困惑”,及时将初中生向前“推一把”,促进“探”的进程,保证“探”的实效如“切线的性质”案例课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初中生“探”[TP7CS12TIF,Y#]“如图1所示,已知有一个直径AB=10的半圆,如果点C在半圆上,BC=6,如果现在已知AB的中点为P,作AB的垂线PE,试求出PE的长度”案例时,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学生合作探析问题条件,初步感知到:“这一案例考查学生对圆周角性质运用,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还包含了勾股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方面内容”

组建学习小组,结合案例要求,开展探究解析活动,学生小组探析、讨论归纳得到解题思路为:“由圆的性质内容,可以得到∠ACB为直角,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C的长度,从而[JP3]求证出相似三角形,最后根据相似三角形内容,求出PE的长度”[JP]

学生展示解题思路,教师进行指导,强调指出:“要注意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的特点”

学生开展解析问题活动,过程略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活动,回顾总结解析该案例的方法,初中生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归纳得出解题策略

[BP(]由上可见,在该案例教学中,案例讲解的过程变为了学生探索实践的过程初中生成为了案例解析的“直接责任人”教师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和推动初中生深入、有效的探析活动,其学习能力和解析素养得以有效锻炼和树立[BP)]

三、凸显双边互动特点,开展交流探析活动,推动高效“析”

篇9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学语言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师的基本的语言素养,是完整良好实现课堂教学的因素之一,因此,对教师来说,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专业素养,应该成为教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语言是教学知识最普遍和最直接的体现方式,是主要的信息载体。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对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视,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2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现状

在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生物教学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但是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这种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明显的与教育发展已经不相适应了。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过多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用单一繁琐,语调平淡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不重视教学语言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失去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普遍语速过快,学生的思路更不上,反应不过来。而语速较慢的话,学生也不能适当的对其思维进行调整。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的语调通常是平铺直叙,不能抑扬顿挫的进行讲述,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也没有教学的激情。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采用的教学语言不够简练,过于繁琐,导致生物教学拖泥带水、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1]。教师教学语言过快或者过慢、语调平淡、语言啰嗦等不适当的教学语言,都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不能准确掌握学习的目标和重点,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3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视生物教学语言的重要意义

生物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在初中生物课堂上,通过对语言的利用,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语言艺术体现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它是进行知识传授的重要的信息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的知识传授、讲解、概括和提问都是通过语言的利用才得以进行的。教师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简介通过教学语言传输给学生,因此,只有教师教学语言清晰明确,学生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教学语言可以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课堂教学不论是知识的传播、开阔思维、陶冶情操,还是培养能力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和表达。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语言清晰、简洁、准确、生动和有趣,就能很好地对学生起到提高学习兴趣,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提高学习能力的作用,同时有效地减少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2]。提高对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能够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品格。教师合理的应用教学语言,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自身人格的完善和升华,体现出教师高素质的综合能力和语言魅力。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应用教学语言艺术,可以启发学生智力、开阔学生思维、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对学生在完善和发展人格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语言艺术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语言艺术可以提高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和相关事物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判断分析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教师通过完美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启发了学生的智力,开阔了思维,提高了其自主思考能力[3]。

4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过程

4.1引出重点的过程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简短而有吸引力的描述,为学生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方向,这在生物教学中起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简短的引言,奠定课堂的主要基调,体现了教师的语言、知识和教学方法等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学习使用显微镜》这一内容过程中,为了能够将重点引申出来,教师需要构置一系列问题,如“‘P’与‘d’及‘pd’在显微镜中呈什么像?”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促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到显微镜呈倒像的含义,通过简洁、明了的问题的引导,能够突出本节课重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4]。

4.2过渡过程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过度是相当重要的,它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教学语言艺术体现出来,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教学结构体系,使学生体会到生物教学过程的严谨性。过渡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过渡环节注重教学语言艺术性,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本地某河流中的生物类型,并让学生汇报收集成果,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播放相关音乐及图片,如《草原上升起部落的太阳》等,给学生展示草原生态系统,促使学生明确自己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内心中产生共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4.3内容讲解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教学语言,要想起到教师和学生形成思想共鸣的目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运用生物教学语言时就要适当的进行情感的投入,创造出丰富、生动形象同时具备情感投入的生物课堂教学环境,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标[5][6]。例如:在进行《植物特点》这一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葫芦藓”、“蕨类”等植物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两类植物生存环境等,在了解植物基本特点基础之上,为学生展示二者与人们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明确认识到虽然这类植物矮小、极易被人们忽视,但是,同样是生态圈中的一部分,需要人们共同保护,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植物特点。

4.4评价和总结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学生课堂表现和问题进行评价,实现教学结果的反馈,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然后教学的收尾,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动物生殖》过程中,师生在共同分析鸟类生殖行为后,在课堂总结时,采用问题等形式,让学生总结鸟的生殖、发育特点,落实本节课知识点,强化学生对动物生殖特点的认识,强调课堂教学重点。现代教育新形势下,学生除了对生物基础知识需求之外,对教师普通话、幽默语言等方面要求逐渐提高,至此,教师需要从自身入手,加强对语言艺术的分析和研究,立足于学生特点,不断突破自己,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为学生呈现耳目一新的课堂氛围,不单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6]。

5结语

篇10

【关键词】初中 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32-01

音乐课程是人文类学科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是对学习者开展美育的主渠道,而初中音乐课堂又是对初中生群体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式,是面向全体初中生的一门必修课。因此,如何更好地提升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了亟待破解的问题。下面,将就此谈谈看法。

一、创设一流的初中音乐教学氛围

既然音乐教学属于美育范畴,那么布置好初中音乐教室就能够创设出一种优美的环境,让学生们一进入教室就能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再加上悠扬的音乐,会让人感到爽心悦目。学习者能够极快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很好地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音乐教师应当勤于动手与动脑,依据需要对音乐教室实施改造。比如,在座位设置上,可打破一贯以来的单一呆板的排列方式,设计出富有艺术感的圆形或者半圆形等新排法。在教室的墙壁上,还可贴出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画像,也可贴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风景图片。比如,一次在让学生们欣赏《祖国颂》时,就挂出了一幅名为《江山如此多娇》的图片,其中包含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山水。初中生们顿时就被吸引住了,就如同置身于美景怀抱之中。可见,根据画面来加以欣赏与体会,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音乐是一种代表美的艺术,而音乐教师则是美的化身和使者。音乐教师应当用赞美、肯定、微笑的神情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初中生们在课堂上回答的问题,均应予以充分地鼓励,为其带来勇气与信心。同时,要尽量让每一位初中生均能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在关心、帮助他们。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和畅所欲言,从而让初中音乐课堂中展示出浓郁的民主意识,让每一位初中生都能有发表自身见解与上台进行表演的契机。在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之后,其思维就会变得极为活跃,这就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全力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

要依据初中生群体心理与思维特征,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出初中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学生们认真欣赏音乐的主动性,并且还能实现提升教学成效的作用。在新赏乐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们依据音乐与画面以感受到音乐所具有的力度、速度以及乐器音色等。所以,多媒体教学就能为初中生们欣赏乐曲营造出良好的情境,发挥非常强烈的感染作用。在每一段音乐欣赏好之后,学生们就能十分容易地区分出各段乐曲所表达出来的意境与情绪,从而自然地产生出美好的联想。

四、充分拓展初中生的想象空间

初中音乐教材只是一种材料与资源,只是帮助学生们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工具,但是课后所提问题与作业设计均具开放性,其答案主要不是唯一和不确定的,如此做就是为了促进与发展初中生们的个性,鼓励其自身探索与思考。这与每一个个体对音乐所具有的理想与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初中生们的个性特征,赋予其以巨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发挥出初中生们的创造能力。比如,在让学生们欣赏民乐《百鸟朝凤》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依据自身的爱好与特长,运用绘画、表演或者讲故事等方式展示出自身对于此首乐曲的深入理解,其结果是:一部分学生画了百鸟鸣叫的欢快场面,另一部分学生走至讲台前生动地描述森林中鸟儿吵架的故事,从而展现出丰富的创造力,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积极鼓励初中生实施自主性评价

笔者觉得,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于教学考核的标准应当不再进行统一地规定,考核的标准应当具有更大的弹性以及开放度,倡导自主性评价,让同学们在自主性评价过程中发现、提出与解决问题。以往,对初中音乐成绩的考核都是实施期末一次性考核的,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十分单一,考核的标准显得过于僵化。在考核过程时,学生们为了能够得到理想的成绩,只能一味地适应于这一考核的标准,这就限制了初中生的思想。音乐教师为了发挥出每一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成长为实施自我评价的主人,从而展示出评价的自主化程度。比如,在音乐考试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在演唱完毕之后先依据评分标准实施自我评价,随后再由本班同学进行集体审评,最后再由教师来决定分数。因为每一位学生都会希望自己是最优秀的评委,所以他们在考试过程中都能集中精力听取他人的演唱,并给予其他同学以公正评价。运用这一考核方式,课堂教学气氛往往会十分活跃,同学们经常会为了某人的评分而进行交流、探讨乃至于争辩。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提高初中生群体的音乐表现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们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明确自身在音乐学习上需要加以努力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出其创新之欲望,从而推动了音乐教学的质量提升。

六、打造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

音乐对于培养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均具有难以低估的重要作用,甚至将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修养与思想境界,决不能懈怠。各初中学校应当高度重视音乐教学,强化对音乐教师人才的培训,持续提升其综合素质。从方法上来说,可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群体的音乐素养,进而提升初中音乐教师的总体素质。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育在我国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上。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想方设法,努力培养与发展初中生的音乐思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为他们其他各个方面的学习创设出良好的条件,以实现初中生群体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斌,金亚文. 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J]. 中国音乐教育,2002(1).

[2]刘蓉. 关于中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商,2008(20).

[3]伊拉拉塔. 更新观念是成功的基石——论中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J]. 科教纵横,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