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范文

时间:2023-11-02 18:0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篇1

【关键词】绿色施工;标准化建设;监督管理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公共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体现,是体现政府带头环保节能重要表现,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从设计、施工、监督管理为一体的标准化建设过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速,建筑垃圾日益增加的严峻形势下,如何确保施工企业从领导层到基层管理人员及工人能够牢记绿色施工,强化具体绿色施工技术在公共建筑工程中应用与推广,从而进行环境保护,成为我们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要探讨分析的地方。

1、当前绿色施工存在的问题

1.1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研发不够

我国在绿色建筑材料的开发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所研制的绿色建筑材料质量和国际标准对照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种类相对较少,价格较贵。许多企业在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时,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于材料的选择就不会选择这些绿色环保材料,因此极大地阻碍了绿色建筑施工的发展。

1.2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绿色施工为了能够达到减少噪音扰民、建筑材料回收利用、清洁运输、土石方平衡、绿化种植、减少环境污染等目的通常要求增加一定的设施或人员投入,虽然在预算上有环保措施费,但是相关法规对于绿色施工资金来源渠道及保证措施没有具体规定,建设单位对绿色施工资金的投入没有响应的拨款,导致施工单位绿色施工成本过大。我们的预算定额及清单报价对绿色施工报价缺乏定价依据,无法在制度上明确这一部分费用的支出,导致绿色施工资金投入不足。

1.3监管力度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

对于绿色施工缺乏系统科学的制度管理体系,无法对绿色施工进行有效指导。当前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主要是对文明施工的管理要求,对于绿色施工还没有明确的管理指标、具体的奖惩确保措施,绿色效果评价及管理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直接导致了监管的力度相对不足,不能确定的标准来量化企业的绿色施工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施工的发展。

2、工程概况

某公共建筑项目总用地13911.76平方米,总的建筑面积为42119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8687平方米,可以解决169辆汽车的停放问题。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33432平方米,功能包括办公、办证、员工餐厅、厨房、服务商场、公寓式办公及领导休息用房。本项目分主副楼设置,其中主楼部分为九层,建筑高度为36.4米,副楼为十层,建筑高度为33米。本工程属区政府为整合政府办公用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完备,同时也是市节能办重点示范工程,根据监督站及节能办的具体要求,我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对如何做好绿色施工监督管理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施工技术要点(关键点)并将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和控制方法,确保本工程绿色施工优质按期地完成。

3、具体措施

3.1绿色施工组织体系

由于某公共建筑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施工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给这些地区群众的生活、工作、交通造成暂时不便,同时,施工生产的噪音、振动、扬尘等污染也会影响当地的环境问题。为了加强监督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提高绿色施工水平,创建绿色文明工地,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派驻精明强干的甲方代表组建绿色施工领导小组,专门指派一名负责人主抓绿色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实行责任承包制,将绿色施工监督管理和施工单位环境保护与各作业班组和管理人员工资考核挂钩,确保施工单位项目部上下对绿色引起足够重视。

3.2环境保护措施

1)扬尘控制。在土方开挖施工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减少土方的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采用密目网覆盖土坡,防止尘土污染;充分利用开挖的土方进行回填,减少土方的外运次数,甲方工程师事后检查土石方开挖、泥浆水的处理效果,做好奖惩措施。对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用混凝土铺设,其余道路面层要求施工单位铺碎石进行硬化处理;施工门口设置减速带、洗车池、排水沟和沉淀池,对进出施工现场的车辆进行冲洗,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污水处理。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应先导入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严禁直接排入周围雨水管网或河流中。要在开工之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3)推广钢筋、模板专业化加工和配送。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木模板、木方、钢筋等需要现场加工的,则必须在统一的加工车间,由专门的加工班组根据加工料表上的数量和尺寸进行加工、拼装,同时避免多加工或重复加工的现象发生,禁止施工工人在施工楼层上进行随意地切割、拆装、焊接等。

4)为了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要求施工单位钢筋连接应尽量采用机械连接、对接,减少焊接量。在施工中的照明灯具应选择以日光灯,尽量减少射灯及石英灯的使用。夜间施工和工地生活区的照明灯应加设灯罩,使光的投射方向集中在使用范围。

3.4建筑垃圾回收制度

按照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原则,甲方项目部要求该工地实施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管理制度,进行分类收集现场垃圾,并及时地将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分离出来,再应用于施工过程中,或通过再加工再用于工程中。例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砖、混凝土块、落地灰等经分类清理,用于地基填埋、管道沟和路基回填等。

3.5节地措施

施工现场大门整齐,出入口设门卫,大门两侧标牌整洁美观,四周广告标语醒目,“门前三包”落实,现场围墙,围笆、围网规矩成形。施工现场“一图四牌”齐全,即总平面示意图、施工公告牌、工程概况牌、施工进度牌、安全记录牌。各种标牌(包括其它标语牌),悬挂在门前或场内明显位置。施工现场材料、机具、设备、构件、门窗和周转材料按平面布置定点整齐堆放,道路畅通无阻,给排水系统畅通无积水,施工场地平整干净。

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设施合理布置,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均采用砖砌墙体,锌铁瓦盖顶,所有墙体与柱均刷白。并按有关规定实际办公区域的园林绿化,做到“晚上亮起来,白天绿起来”,建立住地文明、卫生、防火责任制,按规定布置防火设施,并落实相关责任人管理。

3.6新技术应用

1)本工程将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广泛应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无收缩(微膨胀)、防渗、防裂、和易性、易泵送性和稳定性好。甲方项目部要求施工单位采用超细矿粉和高效减水剂共用,可有效保证地下混凝土的抗渗、防裂、抗冻、抗碳化、抗盐、抗酸等要求,对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送性,预防混凝土中碱—集料反应,十分有效。

2)本项目在施工过程采取门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早拆模板施工技术、塑料模板技术等,其周转使用次数多,节省材料、绿色环保。

3)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配合设计要求,本工程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技术。努力提高砌体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屋面保温采用的燃烧性能为 A 级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EPS 板,通过拉拔试验结果证明其强度高、不变型,从而减少了后期维护的工作量。外窗采用铝合金断桥隔热铝型材,中空low-E玻璃。

4)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由于本工程作为公共建筑使用,所以其空间跨度大,对荷载和隔音效果要求高,而且各种预留管线较多,同时本工序工期紧,施工人数有限,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不仅砌体墙面平整,为后续的抹灰降低了工作量,施工速度快,缩短了计划施工工期,而且达到了减少结构荷载的目的。

4、展望及建议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速,建筑垃圾日益增加的严峻形势下,只有加强绿色施工标准化监督管理才能够确保绿色化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更容易达到降低建筑垃圾产量,节约资源能源,使工程项目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目的,推进绿色施工标准化工地建设的进程。本工程通过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大力创建和实施绿色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好评,为企业在今后绿色施工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国内外;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1国外绿色建筑节能标准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对绿色建筑的节能工作极为重视,不但起步时间早,绿色建筑及节能标准体系健全,而且还通过不断的修改、修订来不断提高绿色建筑节能标准的水平,总之,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节能已经逐步跨过了主动式绿色建筑节能的阶段,正在陆续进入被动式绿色建筑节能的崭新阶段。

1973年能源危机后仅一年,法国就出台了本国的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将新建建筑的节能目标设定为25%,这一量化做法成为欧洲乃至全球各国的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制定中的统一模式,我国目前也沿用了这种模式。1982年,法国绿色建筑节能目标提高到50%,并开始对公共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提出了明确的节能标准。1989年,法国再次提高了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将节能目标规定为75%,在绿色建筑节能领域法国已远远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到目前为止,法国在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和建材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围护结构采用了结构墙体与保温材料合一的先进工艺,采暖设备的热效率也达到80%以上,绿色建筑节能方面的卓越表现使得法国的建筑能耗在国内总能耗的比重降低到了约25%。

德国政府非常重视绿色建筑节能领域的立法工作, 2009年,德国国会通过了第三版《建筑保温法规》,即EnEv2009,进一步提高了绿色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在原有的能耗基础上再降低30%,该法规的核心思想是,在控制单项建筑围护结构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的同时,强化对建筑物屋顶能耗的控制,并实现严格有效的总体能耗控制。该法规规定的强制性要求有:试行建筑能耗定量化及建筑能耗证书系统。新建住宅必须提供采暖所需能耗量和住宅能耗核心值。

2国内绿色建筑节能标准

8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绿色建筑节能的研究和实施工作。1986年,我国了第一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1986,开启了绿色建筑的启蒙时代。2005年,《公共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节能工作在设计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06年,随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颁布实施,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制度建设开始逐完善,各项支撑措施体系完善建立,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随着标准建设的深入进行而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经历了两次修订,每次修订都伴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标准的跨越式提高。1986年标准规定我国的建筑节能目标是30%, 1995年标准则规定2000年建筑节能目标为50%。即要求新建建筑必须在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的基础上节能50%,其中建筑节能30%,采暖系统节能20%,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控制在20.5W/m2

以下,该标准同时对护传热构件的气密性、热桥和地面以下墙体的保温性能都做了要求。

(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根据1993牟建设部正式颁布的《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1993》,我国气候区划分为为严寒和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对热工分区的设计要求做出了规定,并对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设计标准进行了细化;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是对国家民用建筑设计标准的

最低限度的热工要求。

(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该标准先后颁布了两个颁布,即2001版及2010版。2001版标准指出居住建筑通过采用增强建筑围 ,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采暖空调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在达到相同的室内热环境标准的情况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相比,采暖空调能耗节约标准为50%。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该标准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针对公共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是在总结多年来民用建筑建筑节能标准应用的经验基础上,吸取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节能最新研究成果,针对能耗大户公共建筑量身定做的设计标准,在指导我国公共建筑节能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标准根据我国公共建筑能耗明显大于普通建筑的现状,制定了合理的节能目标和公建筑节能设计参数,较好的在为绿色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和设计人员提供了方便的计算和审核依据。该标准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引入了两种计算模型,即"规定性指标方法"和"性能性方法",分别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较好的解决了软件计算与人为认定之间的矛盾,也消除了建筑设计中采用单一计算方法所带来的呆板、枯燥的建筑类型。该标准首次提出了制冷机组的"规定性指标方法",在符合国家能效标准和制冷机组的能效限值基础上,这样的规定使我国制冷市场中的先进设备有了用武之地,对制冷事业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年,我国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标志着我国政府主导的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全面展开。2008年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先后组织修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标准体系进一步趋于完善。

(6)《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对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及改造、建筑用能技术做了统一的规定。

(7)《公共机构节能条例》:2008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

3国内外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对比

3.1管理体制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节能是一种以市场力量推动为主、政府为辅的二元制经济,具有极强的社会公益性,政府在推动和引导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发达国家大多建立了负责建筑节能的政府机构,并成立相应的建筑节能标准管理机构,通过发挥政府职能不断强化建筑节能标准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力量则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这样的管理体制既能实现政府的管理和引导职能,也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和社会资金的作用,将政府部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更专心的为市场提供支持。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节能管理体制,主要还是政府主导,市场力量极为微弱。相比之下,我国的政府承担的责任更大,而效果却相距甚远。

3.2节能标准体系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相对完善,与法规、政策能过互为支撑,互相配套,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上具有较高的效率。发达国家在制定标准时,相互间的协调非常好,每一个标准前都要充分征求关联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虽然反复时间相对较长,但是制定的标准相对科学,执行中阻力极小。而我国的标准体系往往与法律脱节,在工作中的法律依据往往缺失。

目前国内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法律仅有《建筑法》和《节约能源法》中的只言片语,没有专门针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法律。而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标准,主要还是集中在设计阶段,对运行阶段、能效标识、新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标准还很欠缺,绿色建筑内的这些指标在实施中往往遭遇标准不明的困境。

3.3建筑节能标准的管理差异

美国的建筑节能法规推行新建建筑节能的市场准入制度,从设计之初就设立了准入门槛,直到施工、运行都有严格的法规来约束,节能管理做到了全程严格执行。新建建筑必须先后通过设计方案的节.能审核、施工中必须严格按节能法规和节能方案实施、竣工验收时必须通过能源审计。这一系列的程序确保了新建建筑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建筑节能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虽然也有相应的审核制度,但在执行中力度偏弱,各方的意识不强,在竣工验收阶段仅依靠过程验收文件来验证建筑的节能性能,增加了作假的几率,不利于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田斌守.绿色建筑节能检测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3

关键词:西晒;自然采光;自遮阳

自2013年12月1日起,重庆市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以下简称为“《标准》”)。其中,《标准》强制性条文“4.2.3未设建筑自遮阳、绿化遮阳等措施的建筑西向外窗(含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30%时应设置活动外遮阳系统。”增强了对减少建筑西晒得热的控制,提出了建筑自遮阳、绿化遮阳和活动外遮阳三种遮阳措施。此外,《标准》必须执行条文“7.2.3(6)主要功能房间75%以上的面积,采光系数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要求。”对办公楼采光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后续,渝建[2014]221号文补充说明了遮阳措施的实施方式和自然采光的判定标准。其中,建筑自遮阳的补充说明如下:建筑自遮阳措施是指通过建筑形体及建筑构件(如固定式建筑外遮阳等)布局使建筑本身具备遮阳效果的方式。建筑自遮阳系数可按《标准》附录C规定的方法计算,且不大于0.9。

本文针对西向窗墙面积比超过0.3的某高层办公楼,为了权衡办公楼西向遮阳和自然采光的要求,通过建筑自遮阳设计满足西向外窗遮阳和西向办公室自然采光的要求。

1 某办公楼概况

该办公楼西向窗墙比为0.38,办公室采用外阳台设计,其标准层平面如图1。

一方面,室内采光系数达不到采光要求,不满足《标准》第7.2.3(6)条;另一方面,建筑西向窗墙比虽然超过0.3,但是外阳台有较好的遮阳效果,满足《标准》第4.2.3条的要求。

图1 标准层平面布置图

2 西向采光和遮阳设计

由于外阳台对室内采光有较大削弱,拟取消外阳台设计,改善室内自然采光;再通过西向水平和竖向构件设计,保证外窗遮阳系数不大于0.9,从而同时达到遮阳和采光要求。

2.1采光分析

采用daysim模拟软件,针对标准层典型房间取消外阳台前后的室内采光系数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如图2所示。

(a)保留阳台 (b)取消阳台

图2 室内采光系数分布

由图2可知,(a)保留阳台标准层5个办公室(从上到下)的室内采光系数平均值分别为6.27%、1.64%、1.90%、1.16%、1.16%,不满足现行《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中办公室采光不低于3.6%的要求;(b)取消阳台标准层5个办公室(从上到下)的室内采光系数平均值分别为7.84%、4.37%、4.37%、4.02%、4.02%,均大于3.6%,满足现行《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中办公室的采光要求。

2.2构件自遮阳设计

根据该办公楼建筑设计及立面效果,拟采用水平式与垂直式的组合遮阳方案,并选取西向遮阳最不利外窗的遮阳系数及室内采光进行

西向水平和竖向构件设计方案为:水平构造定性尺寸0.2m,垂直构造定性尺寸0.4m。

根据《标准》附录C,计算得到西向遮阳最不利外窗的遮阳系数为0.83

3 结论

为满足办公室自然采光要求,本文针对重庆地区某办公楼西向窗墙比超过0.3的情况,对西向外窗或幕墙自遮阳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如下:

(1)建筑规划设计阶段,重庆地区应充分考虑建筑西晒的影响,合理控制西向窗墙比,尽量通过建筑设计达到遮阳效果。

(2)针对办公室自然采光尽量扩大窗墙比,与减少西晒控制窗墙比的矛盾,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取建筑自遮阳、绿化遮阳或活动外遮阳措施。

(3)针对高层办公楼,且西向主要采用单元式幕墙的情况,0.9遮阳系数较易达到,可结合立面效果,通过构件设计达到一定自遮阳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公共建筑工程建设规模较大,且能耗较高,通过将绿色节能理念应用于公共建筑工程设计中,不仅需要体现出公共建筑的使用功能,还要满足绿色发展及生态和谐的要求,满足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的公共建筑事业的发展。

2工程概况

云龙发展中心项目选址位于云龙大道与玉龙路交叉口西南角,项目建筑总用地面积38388.3m2,行政办公楼地上12层、地下2层,高48m,总建筑面积49085.08m2。如图1所示即为云龙发展中心项目效果图。

3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中强调优美的绿色生态系统与建筑环境的极力融合,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共存”的理念,使人的活动能完全融入到自然的、有机运动的生态机制之中。

4绿色节能设计新技术

本建筑采用公共建筑“三星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并已取得公共建筑绿建三星设计标识。绿建节能设计主要措施:

4.1被动式技术

(1)主体建筑正南北朝向,有利于获得冬季充足日照和过渡季节的自然通风风压要求,减少调节室内环境的设备系统负荷量。(2)主体外墙一、二层采用干挂花岗岩的外墙结构,外墙外保温体系,三层及以上采用保温一体化板外墙外保温系统。透明围护结构采用中空低辐射断桥玻璃幕墙,设外遮阳系统;南向大进深,北向小进深,结合室内多尺度的生态中庭,实现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3)地下一层利用现状地形布置下沉空间,将自然风、光引入地下室,减少人工照明通风能耗;地下室顶板局部采用光导管技术,将自然光引入地下车库。(4)每3层设置边庭,在边庭底层和顶层设置错位通风口,利用热压带动办公区域的自然通风。

4.2主动式技术

(1)利用西侧天然水池设置地源热泵系统为建筑提供冷、热源空调系统。(2)沿云龙大道设20kW微风启动风力发电装置,配合屋顶峰值50kW光电设施为建筑局部区域的照明供电。(3)每层集中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再集中到半地下室进行处理。垃圾车进入到半地下停车库内收集。(4)通过管道收集雨水,送至主体建筑的西侧的天然水塘中,水塘改造成人工湿地,汇集雨水;非地下室的地面采用透水性路面。(5)采用毛管渗滤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收集后,经过毛管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排至西侧的人工湿地中。

4.3暖通绿色节能设计

(1)空调冷热源采用地源热泵螺杆机组,单台制冷量为1393kW,输入功率为277kW,COP=5.03>4.60。(2)水泵扬程为30M,水泵效率为80%;冷水供回水温度14/19度,空调冷水系统输送比为0.0176<0.0241。(3)空调风管、水管保温采用橡塑海绵保温,厚度为30~50mm,最小热阻为0.857mk/W>0.74mk/W。(4)空调风机全压为800Pa,效率为70%,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为0.317W/(M3/H)<0.42。(5)所有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和新风机组回水管上均设置动态流量平衡阀,风机盘管设电动二通阀和温控器,集水器分支管处、干管与分支管处设平衡阀。(6)整个建筑物设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根据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空调主机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模式。(7)采用全空气系统,机组运行过程中,可根据室内人员数量及室外气象参数的变化调节新回风比例,过渡季节采用全室外新风送入室内,充分利用天然冷源,以达到节能的目的。(8)空调系统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采用干式风机盘管加水冷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的空调方式,根据使用时间段的不同,风机盘管的控制采用带温度控制器的无级变速开关,回水管道上安装电动两通阀,根据设定的室温自动控制通过风机盘管的水量。

4.4电气节能设计

(1)20kW微风启动风力发电装置为景观照明供电,50kW的光电设施为网络机房、消防控制室提供备用。(2)在提高整个照明系统效率,保证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设计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第5.4.1条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LPD)的目标值进行设计,节约照明用电。(3)照明控制:公共区域照明系统设置自动调节系统;照明系统配置定时或光电控制设施,随室外自然光的变化自动图1云龙发展中心项目效果图建筑•节能调节人工照明照度,充分地利用自然光。大空间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其余场所照明现场控制。(4)在室外设置风力发电系统,用于景观照明系统;在屋顶设置光伏建筑一体化BAPV系统,用于应急照明系统等。

4.5节水设计

(1)采用市政自来水作为用水水源。(2)所有卫生洁具及五金配件均采用节水型产品。(3)进户前的给水管设置计量水表。(4)坐便器采用大、小水流式冲洗阀;蹲便器采用脚踏液压式冲洗阀。(5)洗面盆用水嘴、小便器采用感应式水嘴、冲洗阀。(6)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屋面雨水,可回用至浇洒绿地及冲洗路面。(7)设置污水处理装置对生活污水处理回用。(8)污水合流排放作为中水水源,采用毛管渗滤处理后回用至冲洗车库地面及浇灌绿地。(9)空调冷却水循环使用,循环率97%以上。

5结语

在公共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适当融入绿色节能设计办法,坚持节约资源的理念,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作者:肖全 单位:株洲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邱海玲,陈文婧.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J].建筑节能,2010,38(4):7~9.

篇5

关键词:建筑节能;技术研究;耗能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逐渐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 节能不仅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成品油价格一涨再涨、供电限制、燃煤紧张……这些情况均显示出我国正面临一场真正的能源危机,作为耗能大户的房屋建筑受到极大的关注,建筑节能迫在眉睫。

1 我国建筑耗能的特点

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多亿平方米,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5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我国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是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3倍~5倍,建筑节能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特点可以概括为:南方和北方地区气候差异大,北方建筑需要供暖,采暖能耗高,占能耗的比例较大,应为建筑节能的重点;城乡住宅能耗使用差异大,且农村建筑能耗低,主要以非商品能源为主;住宅与一般公共建筑与发达国家相比能耗尚处在较低水平,但目前呈增长趋势;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大,而且在新建的建筑中此类建筑的比例呈增长趋势;长江流域大面积居住建筑新增采暖需求,必须找到有效地解决方案,否则将成为严重的能源负担[1]。

2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潜力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设领域明确了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于2010年3月18日了新版的《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10), 2010年8月1起开始实施,同时废止了原《没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新标准基于将居住建筑的采暖能耗降低65%左右作为节能设计的标准体系。据统计,2009年全年新增节能建筑面积近10亿平方米,形成了9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以及减排1800万吨的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节能领域[2]。特别是大型的公共建筑方面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大型公共建筑比普通住宅运行能耗高5-10倍,甚至10-20倍,公共建筑能耗过大的关键在于这些公用建筑采用了不适当的集中空调技术,经常出现“大马拉小车”的局面,导致能源的无谓消耗。目前全国公共建筑面积大约为45亿平方米左右,其中采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商厦、办公楼、宾馆为5亿到6亿平方米。如果按节能50%的标准进行改造,总的节能潜力约为1.35亿吨标准煤。另外在住宅方面,我国假如推广城镇住宅全装修,每年可以减少三百亿元的物耗和相应的能源消耗。据测算,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绿色施工方式每平方米能耗可以减少约20%,水耗可以减少63%,木模板消耗量减少87%,产生的施工垃圾量减少91%[3]。总之,如果我国从现在起对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既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改造,则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000万千瓦(约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减少电力投资6000亿元)。如果要求2020年建筑能耗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末的水平,则节能效果将更为巨大。

3 房屋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住宅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及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在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国研发并推广应用了众多采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的建筑节能技术。

1.建筑设计布局

合理的建筑设计是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的重要前提条件。如当一栋建筑的功能、规模、场地确定后,建筑的朝向和外形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能耗。设计应从建筑选址、分区、建筑和道路布局走向,建筑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筑间距、冬季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如在小区房屋建筑的节能设计中,良好的建筑设计朝向为接近南北朝向;建筑物之间最适宜的间距应该是经日照后分析,符合当地日照标准要求;在总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低密度、高容积率对节能有利,要选择在采光、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地段进行建设,良好的自然通风可以采用排列式布局,主立面和开口迎向夏季主导风向,避开冬季主导风向,这样可以使整个小区自然通风顺畅,无“风影区”[4];绿化对居住区气候条件起着显著的作用,如果可以采用整合地面绿化、空中绿化和屋顶花园为一体的立体绿化系统,既可以提高绿地率和绿化率,也可起到遮阳、降温、导风的作用,对节能有利。

2.建筑围护结构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优劣,是直接影响建筑使用能耗大小的重要因素,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直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冷热负荷。在一栋建筑的护结构中,墙体所占的比例最大,通过墙体传入或传出的热量也最多,因此需要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有数据分析,房屋墙体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每增大1W/(m2?K),在其他工况不变条件下,空调系统设计计算负荷增加近30%。提高墙体围的保温隔热性能,一般可以通过选择其组成材料的热工性能实现,如我国正在推广使用的墙体贴保温隔热板,欧盟新研制的热二极管墙体、只允许单方向的传热,可以产生隔热效果;以及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能随季节动态变化的玻璃等[5]。另外,根据当地的气候、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朝向,以建筑能耗软件DOE-2.0的计算结果为指导,选择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方法。

篇6

关键词 奥运会 媒体村 建筑设计

1 项目概况

奥运媒体村建于北京市朝阳区洼里乡,总占地面积5.5公顷,总建筑面积32.44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3.72万m2,地下建筑面积8.71万m2。共分8栋楼,除5号楼建筑高度为37.8m外,其他各楼建筑高度均为95.0m。5号楼地上十一层,1、2、3、4、6号楼地上三十二层,7、8号楼地上二十九层。

根据奥组委及业主要求,本工程主要功能按高层住宅方式设计,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二十一层及以下作为奥运媒体村使用。奥运媒体村在2008年7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2008年8月29日闭村。奥运会期间为与会记者提供了3339间住房和其他配套的生活设施,接待了来自北京奥林匹克转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68个国家和地区近300家媒体机构的注册媒体人员,为奥运史上最大的单体媒体村。

奥运赛后业主将其恢复改造为普通商品住宅,并进行公开销售,住宅总户数为1717户。

2 功能分配

2.1奥运期间,媒体村功能使用分配

各楼地上一二层及5、7、8号楼的三层为媒体村生活配套用房(5号楼的一二层赛时为自助餐厅和茶餐厅),其他各幢楼房(不含4号楼)的地上第三层及4、5、7、8号楼的四层至二十一层赛时为媒体记者居住用房,4号楼三层及各幢楼房的二十二层及以上楼层奥运期间封闭,不使用。

地下室部分:地下一层奥运期间主要功能为厨房、奥运物流区、清洁与废弃物管理区及设备机房。

2.2奥运赛后功能使用分配

地上一二层及4、7、8号楼的三层赛后为住宅大堂及配套用房,5号楼的一、二、三层为餐厅,其他各幢楼地上三层及4、5、7、8号楼的四层至顶层均作为高层住宅销售。

奥运赛后地下室部分:地下一层为汽车库、厨房、风机房等设备机房:

赛时及赛后功能保持不变的是:地下二层为汽车库、风机房、热交换站等设备机房。地下三层为汽车库及水泵房,战时作为人防工程。

3 设计难点与亮点

奥运媒体村作为一个建筑面积为32万平方米的大型项目,其设计难度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赛时赛后的兼顾;二是奥运“绿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的贯彻和实施。

3.1从设计上实现赛时赛后的兼顾

奥运媒体村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要作为奥运会记者的住房和生活、休闲、交谊场所,而奥运会赛后需改造为商品房出售。这与以往通常的新建改建项目有本质上的不同,基于节俭办奥运的理念,需要在设计初始就充分考虑两个完全不同的使用功能。

作为奥运媒体村的建筑形象,应为具有时代气息的三星级宾馆;而在赛后作为时尚现代的中高档住宅小区又应当温馨、体贴、便利。在建筑风格及平立面设计上,如何揉和两者于一身。使其在各个时期都能合理有效、协调统一,更要为业主着想,使赛后的改造量达到最小,以节约资金和时间:这是设计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点。为达到这一要求,经设计方与业主反复讨论和对于相关规范的反复研究,设计上采取了以下措施和方案:

3.1.1 正确处理建筑体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外立面建筑色彩与装饰材质的搭配、功能使用与人车流组织等,在设计上必须要同时考虑到赛会公共设施及高层住宅两种建筑群的功能要求

①努力控制了平面轮廓的凹凸,尽量采用封闭式阳台,避免设计出过于“住宅化”的外墙形体轮廓。

②在建筑外立面装饰方面,高层塔楼立面上使用白色系和灰色系;结合封闭阳台,在塔楼角部小面积使用深灰色玻璃幕墙;大面积采用白色涂料及外墙上开设普通窗户。这样,一方面在视觉上通过这种深浅的对比得以体现出挺拔干炼的公共建筑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大面积使用白色涂料、外墙围护材料仍采用砖墙加普通开窗和尽量控制窗墙比;这样的外墙设计既在经济上节约了成本,又能保证作为住宅使用时满足住宅建筑设计要求节能65%的标准。

③裙房采用彩釉玻璃装饰,增加活泼现代的成分,也是对塔楼秩序严肃感的弱化,使赛时的媒体工作者和赛后的居民都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在此购物、餐饮和进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

3.1.2标准层平面功能全部按照符合市场要求的住宅单元房设计,通过对套内房间的不同分隔方式来满足奥运媒体村的需求

①奥运会期间,作为记者住房的所有单元内部,卧室均按单人间分隔,起居室也暂时用轻质隔墙分隔为一个独立的单人间。

②奥运会后作为普通商品住宅出售时,赛时的记者住房通过拆除起居室内隔墙、套内地毯改为复合木地板和对住宅厨房进行装修这三三项简单改造,使它恢复到符合商品房销售要求的平面布置。这样就极大地减低了拆除、改造费用和时间,也使商品房的室内设施得到了最大的保护,降低了改造工程造价,减少了业主的损失。

3.1.3以兼顾奥运赛时及赛后需要的原则,综合考虑设计规范及设计标准的选用

由于奥运媒体村属于公共建筑,商品房属于居住建筑,在设计规范要求和设计标准的确定上,两者存在着很多的不同。而现在必须在同一座建筑上满足两种不同性质的建筑规范要求。如果全部按照高标准设计,必将增加业主的投资,给赛后使用造成了浪费;但如果按照低标准设计,赛时将面临使用功能上的不完善和紧急疏散时的巨大安全隐患,这些都会对建筑和使用造成极大危害;如若奥运期间万一发生小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和无法弥补的。为此,设计方与业主一道,会同各个审批职能部门进行了多次论证对比,最终达成了以下共识,并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商品房建设的设计方案:

①公共交通组织必须按照公共建筑的标准执行,以保证奥运赛时的紧急状况需要。因此,疏散楼梯的踏步宽度和最大高度以及电梯的设计要按照要求更严的公共建筑规范执行。

②节能设计则要按照《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住宅建筑节能需达到比现有能耗节约65%的标准。

③在电梯设计上,由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电梯等候时间不同,但作为住宅使用时要电梯按三十二层运行,而在赛时仅使用到二上一层,所以经过计算和反复论证,确定了采用每个标准层交通核设置4台高速梯的标准,以确保起码的防火疏散要求。

④机电々业的设计,要同时满足两种使用功能并使赛后的改造量达到最小。为保证变、配电的节能及用电安全,机电专业基本完全按照公共建筑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强电专业:严格计算用电量、降低空载消耗并选用节能变压器,配送电采用软启动及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形成高智能用电管理系统;除了按宾馆标准设计外,所有公用照明及

景观灯光均尽量采用节能灯具,且分时、分段、分区域设计照明回路控制系统,防止出现“长明灯”。为加强电力保障措施,奥运赛时还增设一辆发电车备用。

消防报警及控制设计,除在公共部位设有火灾探测器外,在赛时记者住房内也设有无线火灾报警探测器(无须大量管线施工、装拆方便),恢复住宅布置时随隔断一起拆除。

此外,弱电专业也是设计重点之一。

⑤安保系统设计。地上、地下所有住宅通往非住宅部位的门均没有门禁系统及监控系统;重要机房、重要出入口及电梯厅均设有监控摄像机及微波红外双鉴探测器;服务台、户内设有紧急报警按钮。小区内设有周界防范及监控系统。

⑥通讯系统设计。结合今后住户的需要,在每个记者房间均设有电话接口,采用ADSL方式上网,可以满足赛事记者对网络流量的需求。楼内覆盖了移动及联通信号以及3G网络信号,可以保证记者与外界及赛场的联络畅通。

3.2实现三大奥运理念――“绿色、科技、人文”

媒体村在资金控制上十分严格。如何在有限资金限制下实现奥运理念则成为了另一难点。本上程为实现“三大理念”所采用的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3.2.1建筑节能方面尽量采用并优选可靠、先进,适用北京地区的再生能源。

如:①太阳能光电技术的光伏发电系统用于景观及室外照明:②先进空气处理技术、热回收空训技术,使热回收效率超过了60%,赛期内每天共回收余热1080KW、回收冷艟811KW;③绿色节能技术,除照明选用节能灯具外,还采用了断桥门窗的建筑围护结构,使外门窗的热阻值达到小于2.SW/M2,K的水平。供配电技术节能系统及供配电高智能管理技术等。

3.2.2采用空调和新风两极过滤及TiO2灭菌器,使房间内杀菌率在90%以上;空调采暖均增设了加湿、除湿控制,使室内湿度冬天为30%以上、夏天为60%以上;为赛时入住人员密集时的防疫卫生提供了有力保证。

3.2.3环境与生态保护方面,在每幢楼的地下一层都设置了垃圾处理站房,对同体废弃物采用就地收集、分类压缩的处理方式,防止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3.2.4水资源利用方面,整个小区均采用节水型供水系统及节水型器具;在c3区设置了集中的水处理站,采用先进的中水处理装置对中水、雨水进行回收和处理,再作为住宅冲厕、景观用水的补充和绿化养护用水;景观用水也采用了循环净化再利用技术。

3.2.5设计上还采用了光污染控制技术及电磁辐射控制技术等专项技术及产品。

4 结语

篇7

关键词:通信建筑 节能减排 护结构 可调节保温性能 节能标准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untry'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reduction policy and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dex requirements, communication industry each big operators are formulated the concrete measure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he pilot, the promotion of technology deals with each link. This paper is mainly aimed at the telecom room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itable for communication the periphery of the building of the structural energy-saving standard care.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outer structure can adjust energy saving heat preservation performance 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通信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是按照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来执行,缺少针对通信建筑的节能标准,其两者的服务对象分别是人和设备,两者存在本质差别。本文主要探讨适合于通信建筑的护结构的节能标准。

一、通信建筑目前采用的节能措施

过去通信行业一直十分重视通信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对节能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通信运营商能源消耗成本的不断增加,近几年各大电信运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不断推出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等措施,并加大推广力度。

对于通信建筑来说,其能源消耗主要由空调用电、通信设备用电、照明及其他用电三部分组成,分别约占50%、40%、10%。其中空调能耗主要用于机房设备的恒温恒湿要求。机房空调大多被设置为“强制制冷,25℃”或者 “自动,28℃启动”的工作模式,部分地区机房的空调甚至是全年开启,电能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

为响应国家号召,各大电信运营企业纷纷就通信机房节能制定了节能减排计划和目标。中国电信了中国电信节能技术与应用蓝皮书;中国移动启动了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绿色行动计划,签署了节能自愿协议;中国联通也了节能减排指导意见。从设备采购、运行管理、节能设计等环节加强绿色采购、节能管理、技术创新,与设备商、设计院、各科研单位共同联手合作降低机房能耗。

具体节能措施主要涉及如下方面:建筑节能、设备集成低耗能、机房空调定点送风(降低设备温度而不是环境温度)、机房气流合理组织、机房空调自适应智能控制、新型空调制冷剂技术、机房新风节能技术、冰蓄冷或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照明智能控制(人来灯开、人走灯灭)、供电系统的谐波治理、电池局部降温、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运行管理维护等等方面。其中,上述建筑节能主要是指建筑护结构的节能,目前运用的节能设计依据是《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YD 5184-2009)中2.2.1条:通信局(站)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的相关规定。

二、通信建筑围护结构之节能特点

首先,通信机房的服务对象是机房内的设备,是要满足机房恒温、恒湿、洁净度的要求,为机房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公共建筑的服务对象是内部使用人员,是要满足使用人员对温度、湿度、新风等的要求,是为使用人员的舒适性提供保障。

其次,通信机房空调运行是为机房降温,即使是在寒冷地区的冬季,设备满负荷安装后,因设备散热量很大,仍需制冷降温。而公共建筑夏季需要制冷,冬季需要制热来满足使用的舒适度。

再次,机房为满足洁净度的要求,其外门窗须有较高的气密性要求,并且在春秋季和冬季也不能开启外窗通过自然通风来降温。然而公共建筑在春秋季节一般不需使用空调,夏季的夜晚也多以自然通风满足舒适和节能的要求。自然通风是公共建筑的首选。

综上所述,通信建筑与公共建筑对围护结构的要求存在本质差别。

在上一节中阐述过,通信机房能耗其中50%源于空调运行能耗,其在降低设备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同时,有一部分能耗是通过护结构传出的。如何减少护结构的能量散失是通信建筑节能的重点。

接下来以夏热冬冷地区为例,分析一下通信建筑各个季节围护结构耗能的特点。首先需明确一下“建筑护结构”的概念,其通常是指建筑外墙、地面、屋面、外门窗等与外界相通部分。在冬季,室外温度若计0℃,机房室内为25℃,存在正差25(室外冷量传入,减少空调制冷、为正差);在夏季,室外温度若取35℃,机房室内为25℃,存在负差12(室外热量传入,增加空调制冷、为负差);春秋两季,室外温度若取20℃,机房室内为25℃,仍然存在正差5(室外冷量传入,减少空调制冷、为正差)。正差有利节能,负差增加能耗。

另外,通信机房还有一个特点,即:由于机房设备的散热量是相对恒定持续的,机房局部发热现象严重时往往发生在高温季节,其它季节不易发生。因此夏季为确保机房设备的安全运行,尤其需要加强机房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外部热量的叠加,有利于减少空调能耗。而冬季或春秋季节,对于通信机房又需要外部冷量的传入,以减少空调运行能耗。于是有如下结论:对于通信建筑的护结构,夏季需有良好的保温,冬季需有良好的散热。然而建筑在外观成型后,不便于灵活调整护墙体部分的传热性能。

那么如何才能使通信建筑护结构的传热性能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使其在不同季节发挥不同功能,是通信建筑护结构节能的重要特点。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通信建筑设计的建筑师,结合通信机房的特点,如机房消防要求、气体灭火对围护结构的要求、设备安装后期运行维护的特点以及城市景观对通信建筑的要求等等,认为通信建筑有必要设有一定比例的外窗,这样对机房自然采光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减少照明用电,当然最重要的是,此外窗在不同季节对于护结构传热性能的可调节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外窗对机房节能具有显著节能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外窗达到通信建筑护结构传热性能的可变性呢?

一般来说,窗户与外墙相比,其导热性能远远高于外墙,能量散失往往是通过外窗散失的。由于夏季的高温使得机房通常会在有窗的部位加强保温而采用内部封堵,用以减少外部热量的传入。并且现有新型材料使得内部封堵投资不够、操作简便,采用内部保温封堵会使夏季节能效果显著。在冬季或春秋过渡季节,当室外温度低于机房温度时,可以打开为夏季节能而设置的内部封堵部分,使外部冷量通过外窗传导进入室内,从而减少空调制冷运行时间,达到节能的目的,并且还能延长空调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对于通信建筑护结构来说,不能简单引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而应该有适合通信建筑特点的节能标准,本人认为对于护结构来说,其外墙、地面、屋面等一次性施工完成的部位应有高于公共建筑现行节能标准的要求,对外窗应有偏低的节能要求,因为外窗主要是满足护部分抗风压、气密性、水密性的要求。外窗真正的节能是靠窗内部封堵的可调节性来满足不同季节机房的需求。

同时在以上护结构节能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到机房内部隔墙和楼板的节能问题。由于通信机房设备安装容量的需求具有阶段性,在设备未满负荷安装时,应尽量集中安装并用临时轻质隔墙分隔,隔墙部分需要满足一定的保温要求。上下层有空调机房和无空调未使用的机房之间的楼板也需需要满足一定的保温要求。从而减少空调服务空间,减少能量散失,达到减少空调负荷的节能目的。

三、针对通信建筑特点的节能标准亟待编制

由于目前通信机房节能减排的主要环节,多数是涉及通信设备、空调、电源等方面。对通信建筑在建筑节能方面关注的不多,侧重点不在建筑部分。但是通信建筑护结构的节能好坏关系到机房能量散失的多少,其节能途径和节能效果不容忽视,期待相关部门编制出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相对应的《通信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使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和节能性。

参考文献:

[1]2010年5月召开的“第一届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大会”上各位专家的报告.

[2]《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YD 5184-2009)

篇8

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民用建筑节能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改造等活动中,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采用符合节能要求的建筑材料、设备、技术、工艺和管理措施,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

第三条 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提高节能技术标准,加强节能管理,实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社会受益。

第四条 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的综合统筹、监督、协调工作,具体负责民用建筑建造、使用、改造方面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民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民用建筑供热方面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发改、财政、统计、农村工作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民用建筑节能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五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市民用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民用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主要指标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市和区县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专项规划制定民用建筑节能年度工作计划。

第六条 新建民用建筑、实施节能改造的既有民用建筑的建筑节能责任由建设单位承担。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等单位及其相关人员,按照规定承担设计、施工、监理、检测、施工图审查等方面的建筑节能责任。

民用建筑使用中的节能责任由所有权人、运行管理人、使用人按照规定或者约定承担,没有规定或者约定的,由所有权人承担。

第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提高节能意识,采取节能措施,加强日常行为节能。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民用建筑节能宣传工作,普及建筑节能科学知识,引导、鼓励社会公众节能行为。

第八条 本市民用建筑节能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市地方标准。根据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需要,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地方标准,地方标准可以制定强制性条文。

第九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等部门,定期本市推广、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设备、技术、工艺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本市推广安全耐久、节能环保、便于施工的绿色建材,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砖、粘土瓦、粘土陶粒。

第十条 本市实行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分类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管理、能源阶梯价格制度,具体办法由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集中供热的公共建筑实行热计量收费制度,集中供热的居住建筑逐步实行热计量收费制度,具体办法由市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 本市建立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具体办法由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统计、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民用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人、运行管理单位和能源供应单位应当配合建筑能耗调查统计工作,并按照规定提供统计调查所需要的资料。

第十二条 本市在民用建筑中推广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民用建筑节能项目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和资金补贴、奖励政策。

本市节能专项资金中应当安排专门用于民用建筑节能的资金,用于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和推广、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节能宣传培训以及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等项目的补贴和奖励。

鼓励以商业银行贷款、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推动民用建筑节能工作。

第二章 新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

第十三条 本市编制、调整城乡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气候、地形地貌、资源等条件,按照建筑节能与宜居的要求,对区域功能、人口密度、能源消耗强度、基础设施配置等进行统筹研究、合理安排。

第十四条 新建民用建筑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时应当包括建筑节能内容。

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和标准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文件,由发展改革部门组织节能评估并出具节能审查意见。建设单位应当将节能审查意见中的能源利用方案、能耗指标和提高能效的要求转化成具体措施。

第十五条 新建民用建筑的设计说明应当注明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符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意见要求的具体措施。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和规定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且涉及建筑节能内容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履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程序。

第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采用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建筑材料、设备和施工工艺;在施工作业中,应当按照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的要求进行绿色施工。

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之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建筑节能专项验收。

第十七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全市建筑材料使用管理信息化监控平台,实行建筑节能材料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定期建筑节能材料的相关信息,对涉及建筑节能效能的建筑材料实施重点监管。

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报送相关建筑节能材料的数据信息。

第十八条 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标准和规定安装能耗计量设施,大型公共建筑应当安装能耗分项计量设施。新建民用建筑安装供热计量与温控装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热量表经计量检定合格;

(二)温控装置具有检测合格报告;

(三)供热计量装置达到数据远传通讯功能;

(四)建筑物室内分户安装采暖温度采集远传装置。

供热计量与温控装置安装应当便于日常巡检、维修,并保证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 采用集中供热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开工前与供热单位签订集中供热设施的运行管理合同,明确供热计量与温控装置的采购、技术标准及安装要求。供热单位采购供热计量与温控装置,对装置安装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参与采暖节能工程分项验收中的供热计量与温控装置安装工程验收工作。供热计量与温控装置不符合要求的,供热单位不予验收。

第二十条 本市新建民用建筑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根据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需要,部分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或者住宅产业化要求进行建设,具体范围由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等部门确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行动态调整,并制定年度建设计划。

确定为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或者住宅产业化要求进行建设的项目,相关建设标准或者要求应当在土地出让条件、选址意见书或者规划条件中明确。

第二十一条 市规划、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的民用建筑进行绿色建筑评审,对评审合格的民用建筑,颁发绿色建筑设计、运行标识,并按照规定给予补贴或者奖励。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房屋销售场所、房屋买卖合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明示所售房屋的建筑节能设计指标、绿色建筑星级、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供热方式、供热单位及供热计量收费方式、节能设施的使用与保护要求等基本信息。

第二十三条 由农村集体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三层以上建设项目应当执行本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农村村民自建住宅的,鼓励其采用建筑节能设计,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清洁能源。经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农村村民自建住宅符合本市农村村民住宅节能标准、采用清洁能源的,市和区县财政部门可以按照规定给予补贴。

第三章 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

第二十四条 本市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且有改造价值的民用建筑逐步实行节能改造。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统筹推进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改造工作。在实行抗震加固、老旧小区改造时,应当同时进行节能改造。

第二十五条 既有普通公共建筑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所有权人在进行改建、扩建和外部装饰装修工程时,应当同时进行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和能耗计量监控设施改造,并依法进行施工图设计审查。既有大型公共建筑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在进行改建、扩建时,应当同时进行能耗分项计量监控设施和用能系统节能改造。

未同步进行节能改造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改建、扩建和外部装饰装修工程的相关手续。

第二十六条 本市鼓励对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居住建筑进行围护结构和供热计量改造,改造资金由政府、所有权人共同承担。既有居住建筑属于职工购买公有住宅楼房性质的,改造资金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及原售房合同的约定承担。

第二十七条 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由建筑物所有权人负责组织实施,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为分散业主的,由公共建筑的运行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工作。

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属于政府直管或者单位自管的,由房屋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其他居住建筑由区县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指定的有关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工作。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改造由供热单位组织实施,负责供热计量与温控装置的采购和组织安装。

中央在京机关、军队、企业、事业单位的居住建筑,由房屋管理单位按照国家主管部门和市人民政府的规定组织实施。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规定督促所监管企业做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建筑物所有权人、管理人、使用人应当依法配合节能改造工作。

第二十八条 既有居住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应当制定改造工作方案。改造工作方案由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确定的负责组织实施工作的主体制定,并征求房屋所有权人的意见。改造工作方案应当确定实施改造的项目管理人,项目管理人承担建设单位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 民用建筑节能运行

第二十九条 实行物业管理的民用建筑,物业服务单位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承担建筑节能运行管理责任。物业服务单位应当向建筑物所有权人提出建筑物节能运行的方案。

居住建筑的物业服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开展节能宣传教育,负责物业管理区域内共用部位的节能管理工作。公共建筑的物业服务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采用节能技术和管理措施,负责用能分类分项计量调控系统、数据远传系统的运行管理。

第三十条 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采取节能技术和措施,采取建筑物用能系统节能运行方案,减少能源消耗。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使用人应当提高节能意识,在日常使用中注意节电、节水、节能。

第三十一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等主管部门确定重点公共建筑的年度能耗限额,对具有标杆作用的低能耗公共建筑、超过年度能耗限额的公共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运行管理单位定期向社会公布。

对超过年度能耗限额的重点公共建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要求建筑物所有权人制定整改方案,并督促其采用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第三十二条 本市建立公共建筑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和能源审计制度。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每年向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显示建筑物出现能源利用状况明显异常或者超过公共建筑年度能耗限额20%的,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该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实施能源审计。所有权人应当聘请能源审计机构进行能源审计,将审计结果报送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并依据能源审计结果加强节能管理和实施节能改造。

第三十三条 任何人不得损坏、擅自拆改建筑物围护结构保温层、供热计量装置与调控系统、能耗计量设施等。

第三十四条 使用空调采暖、制冷的公共建筑所有权人应当改进空调运行管理,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管理运行单位和使用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室内温度控制。

第三十五条 新建民用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经验收交付后,供热单位应当按照本市规定实行供热计量,并与用户签订按照供热计量收费的供用热合同。

供热单位应当在民用建筑区的显著位置公示实行供热计量信息及其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应当实行供热计量的民用建筑,供热单位未按照供热计量方式收取费用的,用户可以按照供热计量收费的基本热价标准交纳采暖费。

第三十六条 供热单位应当负责并做好供热计量与温控装置的管理、维护、抢修、更新改造等工作,并加强巡检,提高节能运行水平。供热单位应当定期监测水质,并在非供暖季,对供热系统实施充水保养。

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本市供热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畅通供热计量投诉、举报渠道,对用户反映的供热计量意见,及时受理和处理;发现供热单位不按照规定实行供热计量的,应当督促供热单位及时整改,并移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未按照民用建筑节能要求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的,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履行相关信息告知义务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在进行改建、扩建或者外部装饰装修工程时,未按照规定同时进行相关节能改造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重点公共建筑连续两年超过年度能耗限额20%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未按照要求开展能源审计、未按照规定报送能源审计结果或者报送虚假审计报告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损坏建筑物围护结构保温层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损坏供热计量装置与调控系统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可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影响正常供热的,可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公共建筑的运行管理单位或者使用人不按照规定执行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新建民用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经验收交付后,供热单位不实行供热计量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供热单位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处3万元罚款。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新建民用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和翻建的民用建筑。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xx年8月1日起施行。20xx年8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80号的《北京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日趋枯竭,人类将不得不转向成本较高的生物能、水利、地热、风力、太阳能和核能,而我国的能源问题更加严重。我国能源发展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①人均能源拥有量、储备量低;

②能源结构依然以煤为主,约占75%。全国年耗煤量已超过13亿吨;

③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和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造成北煤南运、西气东送、西电东送;

篇9

【关键词】 建筑外墙;保温系统;材料;创新应用

1、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居民普遍自行使用采暖空调设备来改善室内热环境。然而,以空气调节改善室内热舒适的效用必须要有良好的围护结构作为保证。由于没有科学的设计和良好的材料性能,致使冬季建筑采暖、夏季建筑空调能耗急剧上升,造成能源严重浪费。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必定会对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及材料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确定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及材料的选择应用,使其达到既节能又安全就显得相当重要。

2、外墙保温系统应满足外墙节能设计要求

建筑物应按所处气候分区的不同要求,依据国家或地方标准,对墙体采取保温、隔热等措施。(1)严寒和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外墙包括结构热桥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不应超过国家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2)严寒和寒冷气候区居住建筑应首选外墙外保温系统。(3)各气候区公共建筑外墙(含不透明幕墙部分)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不应超过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4)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应不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3、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选择

外墙外保温应选择安全可靠技术成熟的系统,选择外墙外保温系统时,应考虑系统的耐候性。各种外保温系统材料组成和构造形式,设计和施工中不应随意更改,要注重常用各种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特点和适用范围。

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和材料选型、 外墙装饰材料:除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外的规定外,目前还应符合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的 “《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的通知”(公通字[2009]46号)文件的要求。为遏制火灾高发势头,把好火灾防控源头,公安部消防局下发公消[2011]65号文件。 要求在新标准、规定前,从严执行(公通字[2009]46号)文件中第二条规定,即“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

4、外墙内保温系统的选择

外墙内保温节能系统由于难以消除外墙结构性热桥的影响, 会使外墙整体保温性能减弱,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与主体外墙典型断面传热系数差距较大,因此需要进行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严寒和寒冷地区一般情况下不应采用外墙内保温系统,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可选用,公共建筑中采用外墙内保温时宜选用保温层为A级不燃材料的内保温系统。 通常采用的内保温做法有:

a. 在外墙内侧粘贴或砌筑块状保温板(如膨胀珍珠岩板、水泥聚苯板、加气混凝土块、EPS板等),并在表面抹保护层(如水泥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等)。b. 在外墙内侧拼装GRC聚苯复合板或石膏聚苯复合板,表面刮腻子。c. 在外墙内侧安装岩棉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或其他板材)。d.在外墙内侧抹保温砂浆。e.公共建筑外墙、地下车库顶板现场喷涂超细玻璃棉绝热吸声系统。 该系统保温层属于A级不燃材料。

但内保温会多占使用面积,“热桥”问题不易解决,容易引起开裂。现在外保温和内保温相比,技术合理,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使用同样规格、同样尺寸和性能的保温材料,外保温比内保温效果好。

5、外墙夹心保温系统的选择和CL建筑结构体系研究

(1)夹心保温在设计时应充分估计到热桥的影响,节能计算时应取考虑热桥影响后的平均传热系数。(2)应做好热桥部位的保温构造设计,避免出现内表面结露现象。(3)夹心保温做法易造成外页墙在温度作用下的裂缝,设计时应注意采取加强和防止雨水渗透措施。通常采用的夹心保温均为砌体结构夹心墙构造。 可参考07J107《夹心保温墙建筑构造》。(4)我国一些地区大力推广的CL建筑体系是全新的建筑体系。 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及8°以下严寒、寒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夏热冬冷地区有保温隔热要求的多层、小高层及高层所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CL建筑体系是一种复合新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该体系采取保温板居中,两侧有钢丝网架及斜插钢筋与保温板固定,构成新型复合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它将保温层与剪力墙的受力钢筋组成CL网架板作为墙体骨架,形成空间受力框架后两侧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发挥受力和保温双重作用。

CL建筑体系具有以下特性:

(1)高效节能。 CL建筑结构体系保温、隔热性能高于框架结构,能满足住宅建筑65%节能标准要求。(2)自重轻,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适用地区范围广。(3) 彻底解决目前外贴保温存在使用寿命短、尤其是燃烧性能不符合现行标准的问题,实现保温与结构同体同寿命。墙体两侧为混凝土,装饰性强。(4)工厂化生产,施工速度快、综合造价低。

6、外墙自保温系统的应用

外墙自保温是以火力发电厂排放的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及装备生产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维护结构的新型墙体材料,节能降耗。 并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因此施工构造简单,方便快捷。 外墙采用3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无需再做内保温或外保温,而且是墙体单一材料唯一能够达到DBJ01-602-97热工要求的材料。蒸压加气混凝土在西方国家已使用了70多年,是一种既古老又安全的真正的绿色建材产品。与外墙保温板的使用相比较而言,外墙保温板的使用效果在国内还不是很成熟, 有很多漏水、脱落或开裂现象。尤其像一线城市如上海这样的高层林立的城市, 将来楼宇之间的防火是一个大问题。

普通保温板现在国内的技术还达不到完全防火的要求,国家的相关标准制定、修订贯彻执行正在完善中,所有这些问题对外墙保温板的发展造成了制约。 而外墙自保温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一套成熟的工艺,施工简单,没有重复的保温工作,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筑一定的厚度就能达到节能要求,立面处理工艺简单,便于操作。与外墙贴保温板两者的经济性比较不能只单纯从材料考虑,应从综合施工,工期,保温性能,使用寿命综合考虑。外墙自保温技术因其结构设计制约,目前仅限用于框架结构,这就限制了使用范围。

7、结束语

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一系列新的标准的颁布,建筑业对新型墙体保温材料、保温体系的需求不断加大的背景下, 我们应尽快完善外墙保温体系、材料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大力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加快建筑业产业升级,这对我国的建筑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009年版)建质[2009]124号。

[2] 《 外 墙 外 保 温 工 程 技 术 规 程 》 (JGJ144 -2004).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3] 潘玉言,赵金平,谭丹君.不燃保温材料与外墙外保温系统适应性分析[J].建筑科学,2012,(11).

篇10

【关键词】节能材料;建筑工程;公共建筑;应用技术

前言:建筑业做为国民经济中重要支柱型产业,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在逐年提升。加强新型节能材料的研究,不断提高节能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水平以及建筑节能标准,对促进节能减排、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新型节能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切实提升管理、设计、施工人员对建筑节能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可有效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发展,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一、建筑节能简述

1.建筑节能的定义

所谓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的理解就是减少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通称为“提高能源利用率”,即在能够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包括热水供应、采暖、照明、电梯、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源消耗。

2.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镇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3.1%,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9.5%,施工阶段比例为95.4%。根据节能规划,至2015年末,城镇新建建筑需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要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要求。在政策保障,技术引导下,各省市加快建筑节能改造,新型材料在建筑中得到广泛推广。当前我国新型节能材料发展较快,由于其具有节能性、绿色性、复合性和工业性等优点,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对提高企业效益、降低施工强度,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建筑节能尚存在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仍需不断完善建筑节能法规,各地区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水平仍不平衡,建筑节能应用推广任务依然繁重等。

3.在建筑工程中运用新型节能材料的重要意义

(1)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服务品质也提出更高要求。在建筑中应用新型节能材料可以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系统效率,促进建筑节能向绿色、低碳转型,切实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2) 国家通过制定建筑节能标准及相关法规,从可研、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竣工验收备案等各个环节对项目节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客观上也要求建设者掌握建筑的能耗水平及特点,积极引导和推广新型节能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促进了节能潜力向现实节能的转化。

(3)另外新型节能材料具有许多传统建材不可比拟的优点。比如新型装饰材料轻质、高强、多功能特点可满足不同建筑风格设计需求,新型建筑构件的标准化、通用性、可置换性极大了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和作业效率等。深入推进节能材料的应用,已成为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二、新型节能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新型节能材料的种类有很多,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节能材料。

(1)泡沫玻璃,泡沫玻璃是一种性能优越的轻质高强建筑装饰材料,具有阻燃、吸声、保温、防潮等特性,其抗压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有较强的抗渗防水能力,在建筑中做为保温隔热材料广泛使用,还可以代替砖和砌块作为屋面、天棚和墙体等保温隔热构件。

(2)膜材料,复合膜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材料,它有许多的优点,包括:机械强度高、透光性好、抗紫外线、保温、防火、耐久等优点。建筑上用的膜材料按照材质不同,分为PVC类膜材料和PTFE类膜材料,它的透光率很好,所投射的光在建筑内部产生均匀的漫射光,可以满足室内白天的光需求。它较低的热传导性和光吸收率和较高的反射率,大大降低了太阳的辐射,并且由很好的保温隔热功能。

(3)石膏建材,石膏建材的重量较轻,耐热耐火性好,无毒无害,加工工艺简单,生产能耗低,具有调节空气湿度和防辐射的功能,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建筑材料。

(4)聚氯乙烯材料,以排水管为例,聚氯乙烯排水管具有重量轻、价格便宜、不涂漆、使用寿命长、不结垢、安装方便等优点,可以代替铸铁管用于排水管新型节能材料在建筑与围护结构中的应用

2.新型节能材料在建筑与围护结构中的应用

2.1 新型节能门窗和屋面

由于门窗经常发生热传导和物热交换,热能消耗就比较大。为了保证玻璃的隔热性和气密性,减少热量的流通,可以采用节能门窗,如中空玻璃、节镀玻璃,Low-E光化玻璃,膜玻璃、真空玻璃、带薄膜型热反射玻璃等。为减少屋面热量损耗,可在防水层和层面之间设置吸水率低、导热系数小材料,提高屋面的节能保温性能。在利用新型能源材料的同时,也应该把其他能源和节新型技能技术结合起来使用,如太阳能、地下热(水)能、风能等。例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工程,其建筑主体风格、节能环保、通透性和舒适度集中体现了新型节能材料的诸多优点。

2.2 新型节能墙面

新型节能墙面的品种较多,主要包括砖状类材料、板状内材料、块状类材料三大类,比如:掺废料的粘土砖、复合板、建筑砌块等。由于新型节能材料的结构在建筑构造上有许多的优点,比如容量轻、导热系数小、防水、隔音、保湿性能好、吸湿和易加工等,同时可降低建筑物的自重,在建筑中得到广泛使用。比如在满足建筑材料等级的要求下,在轻刚龙骨纸面石膏板隔墙中加入保温材料,提高墙体保温隔热效果。

2.3 新型防水密封材料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对于高质量建筑防水材料的需要,防水密封材料的研究进展较快,防水材料更加丰富,。例如沥青油毡、建筑防水涂料、纸胎油毡、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堵漏和刚性防水材料等产品。它们具有质地轻,韧性好,耐腐蚀等特点,不仅适用于住宅建筑、厂房,还适用于公共建筑以及建筑物的内外装修、隔断等。

2.4 公共建筑维护结构

由于公共建筑自身的定位不同于住宅建筑的需求,所以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的标准也不相同,公共建筑的材料消耗更加大,提高能源效率,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公共建筑用能严重浪费的现象。公共建筑节能主要为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采暖、通风等系统的能源消耗。

做好围护结构设计是公共建筑节能的关键。建筑围护结构对于设置有两个方面的要求:室内保温和结构承重。通常可以把单一的砖砌体用来作为维护结构,加气混凝土墙面或者屋面等;如果有特殊功能要求时,为了达到建筑室内保温隔热的效果,可以在结构承重墙体的上增加围护材料,采用轻质保温材料,能尽量减少墙体结构的自重。同时暖通空调,水电设备管线预留,需做好与围护结构构造节点。通过优化节能设计,做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提高公共建筑节能标准。

公共建筑的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文化、社会历史、建筑技术以及使用功能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公共建筑的平面布局、外立面造型、围护结构的材料及构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建筑某部分透明幕墙的热工指标也许会难以满足大面积玻璃幕墙作为大型建筑外部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尽量采用保温隔热性强、玻璃材料透光率高的材料,还可以把其他能源和新能源的玻璃材料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北京南站的主站屋顶,它主要采用的就是的太阳能光电板,它的整体面积大概占整个建筑屋顶采光面积的50%,有320kw的总发电量。大面积太阳能光电板的应用,产生电能可供其他的电气设备使用,采用光屋顶的应用可以采用大面积玻璃,这

样可以更好的在白天增加建筑室内的采光面积,以达到节能省电的目的。

3.新型节能材料在建筑配套工程中的应用

给排水工程中使用新型管材取代传统镀锌钢管,采用节能水泵,配置延时自闭水龙头,热水系统根据水温进行自动控制,空调、通风、制冷设备选用低噪声节能设备。散热器安设热量分配表和温度调节阀,根据需要控制供热量。变电所设置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降低系统电能损耗,提高供电系统供电效率。选择高光效节能灯具,提高发光效率,降低配电支线损耗。

在建筑工程中,所采用的光致变色玻璃这种新型节能材料可根据太阳光线强度、室内温度、室内光线强度等参数来自动调整反光板的角度,其主要目的是提供适当的室内光,减少眩目阳光,最大限度减少灯光系统、供热和制冷系统的电能消耗。

三、新型节能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展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型节能材料应用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扶持和建筑行业的共同努力,以提高我国整体建筑节能水平。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应用,无论是对个体建筑还是对公共建筑而言,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推广,对社会资源综合利用,引导我国城市建设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爱珠,浅谈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J].科技传播2010(19)

[2]杨杰浩,浅析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新型节能问题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5)